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活动;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逐渐转变。经过不断总结,教师发现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是以教学课堂为媒体,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性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以教学活动促进教学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创造性、开放性以及自主性。

二、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1.确定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

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该确认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这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在中学历史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各个教学目标的性质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教师和初中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也可以提高课堂质量。在历史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在课堂上应该开展怎样的活动还有怎样开展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前也有所准备。教师在课上准备开展的教学活动主题也应该同初中历史课本密切结合起来,同历史的实际相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讲授“中国古文化发展”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古代生活图片或者生活环境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2.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新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史实、真实的图片来增加历史课的真实性。因此教学都是以人为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要像教材一样贴近学生。形象性和生动性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课后的探究与活动及每一单元的活动课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华夏之祖”,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选择古代神话故事素材来讲述神话故事,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劳动、正直无私、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高贵品质。实践证明,教师只要善用教材内容进行历史知识拓展,根据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就能开发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

3.抓住历史活动的特征

历史课堂活动有几个基本特征,只要抓住这几个特征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历史知识,要想掌握它首先要了解它。一是历史性。初中历史活动的主题,一般都是与历史史实相关,因为历史知识要结合历史事件,因而历史活动应当与教材相结合。初中历史活动课的主题均取自于初中历史教材,活动课的内容都与一个历史事件或是某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有关系。综合以上可以知道,初中历史活动课具有历史性特征。二是多元性。初中历史主要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部分,在历史课本上,我们也能看出初中历史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涉及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三是兴趣性。初中历史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而言,历史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其在历史的学习上有极大的动力。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牢牢吸引学生的兴趣。四是自主性。历史活动应反映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自主选择与主动投入,着重自我显示聪明才智,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4.历史活动要与历史知识相结合

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还要求教师还原历史,这是对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历史史实产生真实的情感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语言进行正确使用,即无论是在课程导入还是在对主要和重点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都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为学生描述历史史实,让学生觉得历史知识贴近生活,形成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述我国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为学生列举战争时期各个事件、战役,并以此来形成一个详细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事年表”,同时以“年表”为基础通过语言进行富有感染力和带入感的描述,从而使学生这个主体融入教师授课过程中所建构的历史大环境,从而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行培养。学生也能根据教师所讲的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5.关注学生个体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没有被动方一说,因此,教师要在过程中时刻对学生的各种反应进行关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表现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学生既是整体又是一个个个体。因而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班级学习进度,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历史,更好地为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历史素养的培养服务。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生又是各个不同的个体,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人具有差异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班级主体对学科的感受,又要关注各个学生个体对学科的接受能力。教师要时时刻刻以人为中心,为学生服务。总而言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学习历史的好办法。历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提高一定的文学素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历史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历史活动让学生能得到感情的释放当然能更好地学习历史。学生也要思考一下这样的活动课对于自身的影响。只有这样,历史活动课才会开展得更加有意义。

作者:颜清忠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篇2

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中学生的认识往往带有各种感彩,大多数学生不是用理智来支配感情,而是用感情来支配理智。因此,中学生是否喜欢历史课,对历史是不是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老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有了人格魅力,学生就会崇拜,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那么怎样的教学构思设计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要在备课中多下功夫,要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想方设法寻找与课本密切相关的知识。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我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采取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营造一个开心快乐的教学情境,所以,每堂课都能够上得很精彩,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听历史课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创新出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历史知识的学习,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要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将一些合适的内容或材料在课前让同学将其排练成小品。有些课是活动课,我提前让学生进行分组排练,到上课时我就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出历史剧,比如文成公主出嫁的历史剧等。事实证明,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学生自己演出历史剧,使得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治史能力。

三、巧妙构思,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讲“九·一八”这一课时,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课一开始播放了一段《松花江上》的音乐,学生听了之后,被激昂的旋律、悲壮的气势和东北人民的抗争激情感染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接着简单地向学生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内容和目的,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这样的开场,使得学生很快进入了教学的文本,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然后我又向学生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侵略战争呢?目的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后就争先恐后地回答。在学生的回答中。有他们看过的影片中的日寇是如何践踏中国百姓的,如何烧杀抢掠中国人的;有的是学生在百度网上查阅到的关于的资料,全班同学义愤填膺,大家积极踊跃地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最后老师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然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懂得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整堂课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考、主动求知的气氛当中,重点和难点也在环环相扣中得到突破。其实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有时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还是要更多地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的。要知道,历史课的课堂气氛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历史课很有情趣,同时也就受益匪浅。那么要达到此目的,我们就要在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上下苦功。

四、巧设课堂结尾,激发学生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中,每当到了快下课的时候,我总是要将我备课时预设的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课堂结尾语言说给学生听,有些是与下一节课有关的历史故事,有些是带有哲理感悟的格言,有些是一段催人泪下的辛酸史实,有些是对本节课的充分的概况和总结。这些巧妙的结尾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只要我们努力地去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无论什么课,只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那么课堂质量就会提高。其实历史课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尤其是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精神文明教育以及人类文化传播等起到重大作用。总之,每当教师在小结时都要设置好悬念,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并且还要有激情,要能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共鸣,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的作用。

篇3

当满怀热情走上教育岗位的那天起,我就下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历史老师。学史使人明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传道授业,为学生开启一扇时空之门,打开一片历史的天空。那时的工作热情是非常足的,可是一段时间过后,我就发现了许多问题,让自己开始感到困惑!虽然自己也是认真钻研教学大纲,仔细的设计每一节课,但是,有很多方面进行的并不是很好!知道自己缺乏经验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总是无法做到真正的结合。就比如说,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家长包括学生越来越关注的是成绩,而初中的历史课堂时间有限,教学任务重,很多想要进行的实践课,讨论课都不容易进行下去。即便在课堂上组织的小讨论,也是次数越来越少,久而久之,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少,几年的教学下来,老师的教学经验倒是有了一些,可是,当初的钻研的热情也渐渐渐减退,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研究每一课都会有那些考试易出题,如何让学生成绩更高,而忽略了历史本来的内涵!一轮轮的三年教学下来,眼看着学生由最初的爱提问,爱讲历史故事的小孩子,变成了整日里埋头书本题海的可怜的“大学生”,自己也仿佛在多年的教学中成了一位经验颇足的老师。分数几乎就成为了衡量老师教学成果优劣的一个唯一尺度了。这样的教学即便有了高分,又有什么成功而言呢?

当课改来临之时,才突然有醍醐灌顶之感,这么多年过去了,该反思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路了。

我想,很多人可能也都和自己一样,在应试教育中,也曾努力的按着课改理念去纠正自己出现过的问题,进行过许多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坚持的也有半途而废的。这条路其实是一条很艰难的路,它要求我们勇于探索,它需要我们的坚持。课改不是三分钟热血的事,也不能光说不做。那么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呢?,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有一颗真心,真正爱教育爱学生的心。只有这样,才能用心的去思考,才能有恒心毅力去坚持。只有用心的去做一件事,才有可能把它做好。做一个热衷于教育的有心人,自然就会去悟去做。

其次,我认为要有个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通过对课改理念的不断学习,我有以下一些感悟。教师必须真正的完成自我观念上的转变,重新深入的学习钻研新课标。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学习,也不应是三分钟热血。这对于一些有了一定教龄的老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多年的教学,虽然有经验,但是也极易陷入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虚心学习,那么就会被时代摔在后面的,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能叫出有朝气有进取心的学生。所以,要想学生学,首先老师要学习。在学习中,你的认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这是一个自我充电的过程。在学习中,我看到了新课标的几方面的大转变。

1 新课标的理念已有了许多的转变

1.1 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1.2 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如今,我们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孩子家庭条件优越,而初中阶段又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历史教学在这一方面有着很好的学科优势,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通过历史课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我始终认为,有才能的人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品德才可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反之,是很可怕的事情。

1.3 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许多人都知道,中国的小孩子很聪明,如果让我们的孩子跟国外的小孩子比考试成绩,我们是很厉害的。但是,说到创新,说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恐怕落后的就是我们这些高分低能的孩子了,这难道跟我们的教育方法无关吗?如果我们都能真正的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情况就会好转的。

1.4 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的孩子从小都是对许多事情有着浓厚兴趣的,但是,为什么长大后好多孩子都不爱学习了呢?这一点,我们要思考,要反思!

2 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2.1 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现在我们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导学案的尝试,我觉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尤其是对于历史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在导学案过程中,学生会掌握基本知识体系和基础知识,同时还会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探究的环节中培养他们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如果我们能根据课表要求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导学案,并在实行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一定会有好的成效的。

2.2 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2.3 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