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篇1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基本思想觉悟以及相关政治理念的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较为重要的一个教育部分。思想政治的实效性的基本概念是指在进行教育后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与理念的提升程度,也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果对其初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分析时,应明确相关的教育目标,并实时考虑教育过程中所达到的效果。具体而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认知程度。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传达给大学生群体,实现基本的实效性,其包含的第一大要素就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众所周知,只有对这些知识真正接受了,接受并掌握了,对知识的内涵有所认知了,才能真正在行为中对这一知识进行实践。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第一个层面即是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必须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大学生,让他们充分认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实效性。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内化程度。当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一定认知之后,其实效性的第二个层面也是观念的内化程度也就体现出来了。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内化程度也即大学生在对思想政治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基础上,自发的对这一观念进行接受与内化,从而转化为具有自己特点与方式的思想政治理念。大学生对外来知识的接受,其动机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当他们自发的愿意对知识进行接受与内化时,才能真正最高效率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进而转化为人自身的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标准。如果知识的传递仅仅停留在考试层面,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则无法真正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理念进行深入理解与内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二个准则就是大学生对这一观念的自主学习与内化程度。3.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的行为方式。在大学生对知识进行了学习以及内化之后,最后将要通过自身的行为进行表现,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三个要素,就是他们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后的行为方式的改变。知识的接受是为了内化为思想观念,形成思想观念是为了指导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追求的结果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身的觉悟提升自己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思想政治觉悟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的本质是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内化的基础上,强调最终行为的影响与转换。只有将思想政治知识真正转化为行为方式,才真正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与实效性。

二、大学生社会心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

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学生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以及社会中的就业竞争压力也对大学生的心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因素都将间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造成影响。1.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引导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与其他课程的教育以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当前大学生对于找工作的焦虑,对于社会竞争压力的担忧,以及在社会上参与实践的机会增多,如果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社会心态进行引导,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今后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当前大学生关注的较多的问题是与社会实践联系较紧密的就业以及自身发展问题,对于各种空洞的思想政治理论比较反感。许多大学生甚至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的说教,从而对其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要想提高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通过增强与社会的联系以及实践能力的锻炼,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2.大学生社会心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改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通过老师的口头教育和书本的阅读以及考试的方式来进行。然而随着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转变,以及社会对于大学生相关要求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与社会的接触也越来越多,要想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传统的空洞的填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可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程度,提高教育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通过社会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结合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就业的需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心态进行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应该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的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氛围构建以及社会活动的参与等方式,促进学生潜移默化的将课堂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3.大学生社会心态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主要是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然而实际上却忽略了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真正需求。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主要是希望学习到与社会、自身发展以及后期工作相关的知识,而不仅是通过枯燥的考试和做题的方式来学习书本知识。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对自己的工作与学业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方式必须逐渐从学生的成绩方面逐渐转向对于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变,以及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接收程度的考核上来。因此,总体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从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社会实践水平。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性。

三、基于大学生社会心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方法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文化;五讲六联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64

1什么是五讲六联系

1.1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五讲

我们很熟悉“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内容,但是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五讲”与前面所提到的“五讲”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总体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是大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中,要讲思想素质,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在寝室文化建设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其二,是要讲政治觉悟,大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当中,政治觉悟一定要正确,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觉悟要求。

其三,是讲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整个素质的综合体现,对寝室文化建设优劣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四,讲知识技能,知识技能也是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标志之一,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寝室文化中都能通过知识技能的建设表现出来。

第五讲身心健康,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寝室文化的建设。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帮助大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1.2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六联系

而大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六联系,是指大学生与高校中六个学生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在大学生进行寝室文化建设的活动中,一是学生工作处联系学生寝室,进行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教育;二是校团委联系学生寝室,进行政治觉悟、知识技能和身心健康教育;三是党群工作部联系学生寝室,进行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教育;四是思政课部联系学生寝室,进行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知识技能教育;五是科技处联系学生寝室,进行知识技能教育;六是后勤管理部门联系学生寝室,进行身心健康教育。

高校这六个部门围绕着上文中的“五讲”对大学生进行五个方面的教育,综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

2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除了大学课堂之外,寝室就是目前一般大学生留驻时间最长的场所。大学生们在寝室休息、学习、娱乐等等。而寝室中大学生成员相处久了,会自觉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大学生寝室文化。寝室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寝室文化可以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良好的寝室文化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例如,去年的新闻中可以看到,很多所大学校园中,整个寝室的同学都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的新闻此起彼伏。这也侧面反映了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的正面影响。

其次,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从天南地北各处聚集到大学寝室之中,生活习惯、道德认识都有很大的不同。寝室文化的建设就是一个的过程,学生在寝室文化中学会关心、理解、欣赏他人,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举一个反面例子,大学生杀害寝室同学的案子,就是因为同寝室几人没有形成良好的寝室文化,不肯体谅、包容他人,最后造成惨剧的发生。

最后,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还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中,经常会举办以寝室为核心的竞赛或是其他活动,在这些课外活动中,优秀的文化可以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等。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大学生寝室的文化交流,既促进了大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优秀的寝室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3.1寝室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当前工作需求

寝室文化的建设,是为了辅助高校进行学习管理工作而进行的。其具有管理、服务以及育人的功能。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根本没有起到应当具备的功能,其没有对大学生起到是思想素质、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知识技能以及身心健康的管理与教育作用。五讲六联系成了口号,难以付诸实践。

3.2学生自主性较差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首先是当代大学生的自主能力不足,同时缺乏相应的指导,所以寝室文化建设总是不能达到要求。当前,大学生寝室旷课逃学、通宵游戏、抽烟喝酒等等不文明、不健康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在W上甚至能够看到学生寝室垃圾成山,大学生还能淡定的在床上玩游戏,这都是寝室文化缺失,从而产生的坏现象。

3.3管理部门重视不足

寝室的管理部门,对上述不良现象很多采取的是视而不见的办法,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不闻不问。如此严重违反了高校六联系的原则,造成寝室文化不能得到有效的建立,学生的综合素质随之下滑。这都是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不重视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造成的,相关部门还是需要加强管理,加强与寝室之间的联系,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建设优质寝室文化。

3.4联合管理不够完善

如上述所言,由于学生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视不足,进行管理时,难以相互配合,不能对学生的思想、身心健康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当前的管理主要是由后勤负责,其他相关的五个部门很少参与到学生寝室的管理当中来。这样对学生的寝室文化建设就难以从实质性的展开。

4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对策

4.1确定目标

Υ笱生寝室文化进行建设,首先必须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只有先确定目标文化,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建设。当前的大学寝室,因为学生的地域特色非常明显,寝室里的一些不良习惯也自然而然滋生。在建设寝室文化之前,依据学生特色以及优点,从而扬长避短的制定出文化建设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利用寝室文化,改正学生身上的种种不良习惯,建设良好的寝室环境,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4.2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六联系”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思想素质良好、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优秀、知识技能扎实、身心都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所以,在建设优质的大学生寝室文化当中,要加强与高校当中主管学生的部门之间联系。通过高校学生部门,发挥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使学生的五个方面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党群工作部、思想政治部、科技处、后勤部六部门联合管理教育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寝室文化得到完美建设。

4.3提高大学生寝室文化中的“五讲”

有了上述高校管理学生的六个部门配合建设大学生寝室文化,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就可以着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对“五讲”的认识。高校六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教育,让学生寝室中,充满着优质的思想,学生受这些思想影响,从而自觉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修养、政治觉悟以及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在寝室这个第二课堂之中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五讲六联系”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政治觉悟、个人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等素质技能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通过五讲六联系的寝室文化建设,也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钟晓军,孙海宁.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6,(02):113116.

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机制;创新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误区,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教育者需要不断地研究和革新教育模式,以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加科学、系统、高效地开展,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和培养,是各项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当前社会对于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思想发展较为成熟的群体,具有较成熟的思维模式以及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并且形成了基本的是非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一步完善升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但是纵观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十分缓慢,各大高校并没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水平,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个人发展的意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往往出现形式化的现象。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者逐渐意识到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进行创新就成为了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特点

1.时代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为了顺应时展下社会对于素质型人才的基本需求,是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要遵循时展的基本原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

2.目的性

教育者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要明确教育工作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并结合实际的社会发展和需求,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以此来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全面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全面性,不仅仅是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对高校教师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提高教育和管理者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为学生的思想品质发展提供榜样和良好的环境基础。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工作,家庭和社会也要做好相应的辅助工作,从而为学生提供发展所需的基础和动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

1.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的基本需求为教育工作的重心,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发展需求,以新时期的教育模式为基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未来发展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

2.坚持“三个代表”基本原则

党的基本路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教育者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思想基础,使学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其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党和国家的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创新教学思路

高校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使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脱离,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师应当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教育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认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加强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2]刘爱玲.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及机制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3]何莉.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4]郭玉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篇4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教学目标 内容体系 主要任务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重要使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整合,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在高校中进一步凸显,各院校普遍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以开设常规性课程或者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教学,对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的来看,由于认识不到位、课程定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合理等原因,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欠缺,教学效果与开设课程的初衷还存在较大差距,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增强其实效性,有利于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和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形势,并透过复杂的形势和现象看其内在本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立场,理清对国际国内大是大非、利害问题认识的思路,自觉抵制错误的思潮和言行。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体系

高校要合理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体系,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信心和责任。笔者认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基本理论

主要包括:科学认识和分析形势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和把握政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基本理论教育主要是促使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形势,并透过复杂的现象看到其内在本质;全面准确地了解党在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提高学生理解政策的水平和政治觉悟。

(二)基本形势与基本政策

主要有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总体发展趋势;国际形势与大国关系;我国的国情国力、政治经济形势;重要会议精神;重大改革举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政策和法令法规等。基本形势与基本政策教育要着眼于帮助大学生增强对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三)热点问题

该部分内容是“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所普遍关心关注的。通过对热点问题的解析,不仅要使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任课教师在讲授国内外热点问题时,一定要讲清问题的背景和来龙去脉,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在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中所处的位置或所产生的影响;要讲透问题的实质,把握党和政府的原则立场,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和处理“热点”问题,避免采取偏激行为;要讲明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的方法论辩证分析热点问题。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任务

(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形势与政策教育既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时事新闻,更不是简单地讲评国内外大事,而是要通过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夯实思想理论基础,准确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理性思考和分析当前形势的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辨别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二)培养大学生的应对问题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的目标与任务是教育与引导学生自觉地站在正确的立场,学会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学会运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并能透过现象认清本质。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向他们介绍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基本政策和热点问题,而是要教育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党和政府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提高理解政策的水平和政治觉悟,学会站在正确的立场、运用正确的方法看问题、想问题,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社会生活正经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革。形势与政策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方向,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总之,各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研究与思考,提高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张若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

篇5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用人文精神去熏陶教育对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积极探求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与奋斗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社会本位”和“灌输教育”,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缺乏“主体性”考察,缺少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现实需要的视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忽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人,但又忽视了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须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与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受教育者思想政治觉悟的转化与提高。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在人格尊严被尊重的情况下,受教育者才会主动接受教育。因此,教育者必须眼中有“人”,深刻全面了解教育对象,准确把握其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文关怀,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动个性,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当代大学生处于市场经济纵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道德多元化的新时期,权利观念、法制意识和自我发展理念迅速张扬,总体来说呈现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大学生重现实轻理想,政治理论素养不高,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力,理想信念淡漠;重索取轻奉献,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出现扭曲的价值取向;重智育轻德育,只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注意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人文素养缺乏,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大学生认清政治与业务、主观选择与客观需要、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教师人文素养,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教师是关键。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体现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直接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广大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待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不同相貌的学生一视同仁,用心去感受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时的心情,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积极勤奋,心灵充实,安逸愉悦,为未来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加人文选修课程,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必须重视人文学科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课程是让学生获得系统人文科学知识的主渠道。各学科除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外,还要挖掘本学科人文教育的因素,制定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切实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篇6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47-01

理工科背景下人才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水平往往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小的作用。如何提高对理工科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已成为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一 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学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在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看来,理工科的学生往往会比文科类的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甚至许多学校会倾向于在学生本科毕业前就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这无形中这就抬高了就业率在理工科院校的地位。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往往会更加注重本学校专业特色的建设,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如何开拓新的专业特长上去,再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价值取向越来越影响甚至左右了社会的价值取向,这就更加剧了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文科类专业受到冷落,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环境下必定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发挥应有的功效。

2.专业教师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在理工科院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有着理工科背景,他们自学生时代起,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重理工轻人文思想的感染,加之不经常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自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偏见。即使是科班出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长时间在这种理工科环境下学习,也会受到来自外在的一些干扰,使得自身的水平和倾向发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对自己所信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一定的怀疑。马克思列宁课上缺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造成了原本就已很薄弱的人文基础处于更加难堪的地位。

3.学生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素养

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往往追求的是理性、务实、科学,这与文科学生的批判、个性、争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就造成了理工科学校的一种沉闷、刻板、严谨和没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在这种文化下生活的理工科学生往往也形成了一种内敛的性格,他们往往更爱探讨专业如何改进,新课题如何申报,而比较少关注人文情怀,更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理工科院校,图书馆内的藏书多为各种应用型的书籍,剩下为数不多的人文类书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考级用的英语参考书。所有这些,都没能给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此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二 加强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1.培养专业合格教师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尤其是专业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教书,目的是育人,教师队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所以,学校一方面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对于专业课教师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一些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推进理工科院校文化建设

文化是根本,要想取得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环境相匹配,这就需要理工科院校在校园文化上进行突破,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的布置可以更放松,学生的活动可以更开放。要着力提高理工科学生对于思想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在就业指导中渗透

不可否认,现阶段的社会还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就业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大事。但是,在就业指导中,教师要时刻不忘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必过于追求系统化而面面俱到,讲的知识过于琐碎,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在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只要把握“精”就可以了,保证内容的有用性,而不是夸夸其谈。要让就业中的学生在关键时刻能摆脱困扰,让他们的内心感受到有一种力量在支撑。

当今社会,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在国家建设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如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对于国家的未来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突出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重要,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坚定政治方向是科技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小龙.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刘莉莉、崔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篇7

关键词 人文视域;思想政治;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91-02

现代社会在强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促进学生的个体化发展。人文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强调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历史、哲学以及文学等学科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人文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传统德育教育的继承

美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德育教育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德育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注重的是个人修养,强调个体通过不断完善自己来适应整体的发展。在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人文精神,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人文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正确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广最深的学说,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性格等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在注重培养学生才能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品质。人文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指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去看人生,这本身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思考哲学与人生,在探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如何正确看待社会、看待自己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从别人的一生发展历程中掌握基本的思维方式,并正确去看待这个世界,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慢慢体会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践,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可以明事理、辨是非,并且认识到明事理、辨是非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从人文视域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出传统文化中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是传统德育教育的继承,可以提高现代社会学生的道德素质。

2 人文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校中一门必修的德育课,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同时也非常复杂,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的人文社会学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同时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

由于受到就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国内理工科类的院校相对较多,但是大多数的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比较欠缺,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专业的技能和知识,“重理轻文”的观念非常普遍。除了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外,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都没有得到开发,严重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以课本中各种各样的案例为基础,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获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可以培养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2]。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学生还可以提高对伟人伟事的认识,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发挥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改造社会,培养创新意识,加强创新能力。

当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人文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缺乏人文知识的人在精神层面会出现危机,可能会导致错误的价值观,不能正确看待身边的事物。人文视阈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入哲学、历史和艺术等科学,将教学中的人文性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获得人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丰富情感世界,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重新构造,用美好的事物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总之,人文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人文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不但在经济上发生重大变革,在政治以及文化上也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高校学生实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可是在实际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的社会交往之间的联系都是由最终的物质利益关系来确定,而市场经济是非常复杂同时也是多变的,所以给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带来比较多的困难。现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需求,因为各大高校过于重视思想政治课中的理论基础,而对其学术研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很好地把学术性与理论互动起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3]。而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下,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这也使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的活跃,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得不到保障,理论与实际也不能有效融合。受到时代背景的约束,学生的思想负担越来越重,功利性思想的出现变得非常普遍,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然而,在客观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又存在非常强烈的需求,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大学生内心中,既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同时又感到非常迷茫和害怕,大学生身边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正确定位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都是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非常必要。

同时,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让学生能够真正从学习中学会如何走好自己人生的道路。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要重新定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4]。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在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教育中,让学生可以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育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效果。

4 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以及思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建立在人文视域下,以人为本进行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和独立人格的基础上,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真正激发生命的灵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为祖国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淑珍,汪永芝.浅析人文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价值[J].教育与职业,2012,35(16):62-64.

[2]任丹.浅谈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黑河学刊,2014,10(35):93-94.

[3]毛玲.谈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指导[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257-259.

篇8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1-0113-02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核心内容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通过艺术教育能够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一、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具有一致性

高校艺术教育包括艺术选修课、艺术实践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公共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的施教和受教双方共同参与运作的审美活动。审美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它使得学生在艺术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下,通过学习与实践,使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技巧、审美水平逐渐提高,使学生成为懂得美、认识美、追求美,达到一定审美标准的合格人才。艺术教育决不是单纯的艺术技巧教育,而是蕴涵着道德评价、价值导向的功能。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协调与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使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习观、成才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人的发展和完善必须通过教育的途径,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也不可能把人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努力使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完美的人格,把人的个性特征、个人的欲求统一在社会总体的利益和目标下。造就完美的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同时须高度重视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人格和谐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能促使个体形成符合社会利益的心理定向。因为人在审美中所感受到的愉快,不是一种纯生理意义上的愉快,而是融合了人的感知、想象、情感和思维等因素,具有社会内容的愉快。它会同时作用于人的各种心理功能,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和谐、平衡统一的状态。它使每一种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又坚固整体的有机统一。可以说,艺术教育实际是对人的一种完整反应方式的训练,这种整体的反应方式一方面能够使个体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社会生活本身变得丰富多彩。由此我们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为艺术教育确定正确的方向,艺术教育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本质而论,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艺术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很好的承载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讲究“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但有时单靠语言的劝说、抚慰会显得苍白无力。“政治说教”似乎早已成为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贬义词”。艺术教育是一种以和谐之美感动人、以世间真情感染人的教育。人们在欣赏美、体验美的时刻,要么心悦开怀,要么忧伤悲愤,此时的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便会产生喜、怒、爱、憎的态度和评价,从而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以美养善”的目的。其实,人们参加审美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心灵愉悦与感悟,而不是为了接受教育。但是,人们长期生活在美的环境中受美的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完美的高层次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由此,我们发现艺术教育的魅力体现在对人的心灵深处的浸润和滋养,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以美的规律去塑造完美人格的人。

艺术教育的范畴与内容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从色彩纷呈、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书法画苑,到雄浑粗犷、静穆千载的各类雕像;从天籁传音、心荡神摇的钟磬丝竹,到长袖拂天、魂牵梦绕的曼舞霓裳,在众多的艺术种类中人们留恋、感悟、升华。艺术的恒久不变的魅力净化着人的心灵,培养着人的思想,完善着人格,美化着世界,而艺术教育正是打开这美丽的钥匙,孕育着美丽的沃土,它有效地将艺术经验、艺术技巧、艺术规律、艺术情思注入人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艺术教育可以使人通过塑造心灵创造美的感性世界,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生存、发展。可以说,艺术教育独特的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是德育和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比拟的,对大学生人格修养、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在高校已蔚然成风,呈现出大众化、普及性的发展态势。艺术选修课以及艺术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爱参与的活动。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学习艺术的热情,把握教育的时机,在艺术教育中贯穿和补充一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赏心悦目的美的氛围中净化思想、纯洁灵魂、拓宽知识、增进健康。因此,用艺术教育的“车”载上思想道德教育的“货”是最理想的承载方式。艺术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手段。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教育由于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不同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抽象化而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艺术的生动形象具有感染人的魅力,会激发人们强烈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吸引人们自愿地不知不觉地领悟美好事物的真谛,从而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体验中受到了教育。许多精美艺术作品展示了世间万物和人生发展变迁的美与丑的画卷,能启迪人们客观认识和准确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帮助人们正确看待人生、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现象,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文化艺术发展多元化、市场化的今天,一些“粗劣”的低级趣味的艺术作品极容易给青少年身心和成长带来消极影响,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影响,因为它的反作用力也是潜移默化、防不胜防的。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能力是抵御“良莠不分”的最好“药方”,只有通过美的影响、美的追求,引导人们自愿地投入到审美活动中,通过美的认识和美的教育来自觉地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提高专业艺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和业务水平精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更是保障高校艺术教育育人作用的关键。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作用不仅需要专业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人格感染力。只有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了,人格感染力增强了,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中所描绘的情境和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通过艺术作品感染来引领学生进入崇高的意境,使学生在升潜往复中接受思想甘霖的滋养和美的熏习。否则,即使教材的质量很高,也会因领会不到位而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德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具有强大的德育功效,艺术教育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而艺术教育是情感教育。艺术教育不仅影响人的情感,而且作用人的理智,对人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及至整个精神面貌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缺少艺术教育的基础和内容,极易导致抽象枯燥的“填鸭式”教育。因此,应该把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屈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艺术教育相结合[J].考试周刊,2011,(7):187.

[2]彭巧胤.张科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文学界,2010,(1):57-58.

篇9

【关键词】高校 保卫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接班人

近年来,高校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校的办学体制和形式的更新,同时,也滋生了许多新的问题。从高校保卫工作来看,由于办学模式从过去的封闭式逐渐向开放式转变,作为高校的保卫部门,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门。

1.高校保卫部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1.1 当代大学生思想表现的特点。归结起来为,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参入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由于学生具备了这些思想特点,常表现出自我评价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稳定,艰苦奋斗精神欠缺。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比较特殊性人群,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许多独特之处,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思想特征。他们生活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深刻变化的特殊历史时期,其思想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国内外复杂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又存在着复杂性、差异性等特点。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表现出信仰坚定、政治态度鲜明,具有强烈的爱国、奉献精神,舍我忘我,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后,大学生的自立代替了过去的被动接受,个性张扬代替了过去的完全依附,法制意识代替了过去的盲从观念,同时也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想特点。进人21世纪,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而这些变化也离不开其生活和成长的环境,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和教育的本身。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健。高校保卫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卫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与职能而言,自然不能直接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因高校特定的环境赋予了高校保卫部门特有的教育职能,保卫部门的工作除了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肩负着其他部门不能取代的重要工作。高校保卫部门与学校各部门共同培养合格的大学生责无旁贷。然而,许多同志至今还没有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及学生思想教育,只强调专职部门的责任,似乎与保卫部门无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却往往只在实施处罚或安排警卫时才想到保卫部门,自觉或不自觉地否定保卫部门的思想教育职能。

1.2 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是广大师生进行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场地,也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校园的宁静、安稳是学校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能静心学习的基本保障。保卫部门的工作之一,是为全校师生提供这一条件的基本保障,所以,保卫部门是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顺利进行的护卫者,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具体参与者。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不单担负着维护校园安稳、宁静,保障校园正常秩序的重要任务,还为全面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首先是要保证避免校园发生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不单影响校园宁静和安稳,还会给整个国家安定团结带来不利。同时,要求保卫部门每一个保卫干部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责任感,为校园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高校人口密度大,人员情况复杂,除了学生和教职工这一主流人群外,特别是近年来后勤工作社会化后,小商小贩、勤杂人员等多种人员进入到校园内,导致各种磨擦或矛盾时有发生。由此可见,校园内治安管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相对每一个保卫人员的工作量也加重了。高校内的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的好坏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直接的影响,这就为高校保卫部门提出一个新的课题,要改变封闭式办学,就得紧紧地依靠地方政府和周围群众,创造出一个健康、文明、良好的校内和校外环境。

1.3 高校保卫工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质量。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表现出可塑性和不稳定性。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和社会思潮,宣扬个人至上的阶值观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等,这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影响。高校保卫部门不单肩负着维护校园治安稳定的政治责任,还要配合政工部门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世界观的教育和引导,这是高校保卫部门的首要任务。保卫部门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立场坚定,纪律严明。在每年敏感时期及重要的纪念日、节假日,大型的文体活动和重要会议期间,保卫部门的保卫干部都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在平时工作中,经常与学校相关部门一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保卫部门的每一个干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好思想、好作风去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目的。

2.高校保卫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系。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密切相关,高校保卫部门与全校其他部门一样共同担当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保卫部门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护卫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参入者。但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专职部门的责任,与保卫部门毫无关系,认为保卫部门的工作只是维持校园安宁、防贼、防盗、守好门卫等,否定了保卫部门的工作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这完全是错误的。必须认识到,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高校保卫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起到促进作用。指出高校保卫部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高校保卫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常性、广泛性、针对性和深刻性等优势,提出了高校保卫部门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对策。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和法制观念。而高校保卫部门的每一个干部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好服务工作。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才需求的竞争与挑战,要求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及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应该立足于时代的前沿,面向未来,从战略高度深入研究如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高校保卫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延伸到广泛的思想教育的具体工作中去,而且保卫部门在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中处在重要的研究指导位置,应当充分发挥保卫部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因此,高校保卫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高校培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桂中、王文彬.浅析高校保卫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中国林业教育.2003.01期:36~37

2 谢海珍.高校保卫工作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上海高教研究.1989.第3期

篇10

[关键词]传统家风家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68-02

一、引言

2015年2月17日,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家风家训,其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人勤勉、诚信、友爱、奋斗,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在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更要大力倡导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其不仅是文化的结晶,更是传统美德的结晶,也是警世育人的基础。加强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在当前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美德、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提升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其养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加强对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应用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概述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而家风家训以期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形式在历史文化中享有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家风家训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就是和谐的。

从内容方面而言,中国传统的家风家训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范围界定,其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比如的《曾氏家训》有曰:“男儿当以懦弱无能为耻。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其中就有对个人修身的要求等。传统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要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贯彻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

三、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主要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地位

1.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传统家风家训逐渐兴起并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为当前整个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任何一个优秀的家庭都十分讲究家风家训,其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家族的发展,出于对人性的思考形成了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方面的一系列传统家风家训的格言,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的结晶。

2.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传统美德的结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传统美德一直被奉为为人做事的重要标准和基础,是对一个人整体素质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前,中国传统家风家训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不断前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家风家训对其具有总结和发展性,可以认为,中国的传统家风家训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传统美德的结晶。

3.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警世育人的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视对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警世格言,对人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这些优秀的教育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家风家训。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警世育人教育,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作用。因此,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警世育人的重要基础。

(二)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作用

在当前,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结晶,对其进行宣传和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和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促进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美德方面的学习,使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在当代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2.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为人处世能力,必须要全面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3.提升个人修养。在传统家风家训中,其对个人修养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修身几乎占据了传统家风家训的大部分,因此在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境界的升华,使其能够充分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利用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开设传统家风家训相关的课程及讲座

传统家风家训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从具体的家庭出发,虽然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其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当前,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开设关于传统家风家训的课程和讲座。一方面,要对高校教师进行关于传统家风家训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并根据学校的教学规划和目标,开设相应的家风家训的课程,使得高校教师能够在课程上充分将家风家训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美的结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进行传统家风家训的讲座,对具体的事例和经验进行讲解,并充分迎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相关课程和讲座是提升传统家风家训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基础,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二)提高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

传统家风家训对人的教育首先体现在思想层面,再由人的思想对其具体的行为进行指导。因此,在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对其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标准和行为准则。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理论和格言等都来自于传统家风家训,因此可见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和吸收传统家风家训的相关知识,并将其成功运用到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同时,要特别提高教师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这样一来,其就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得学生随时能够感受到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性。

(三)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

传统家风家训重在实践,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精华,使其认识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家风家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专门的活动,使得学生以各种节目的形式展现其所理解的家风家训,提升其对家风家训的整体印象。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具体的家庭中,学习其家风家训,提升其自身的个人修养。只有在实践中进行家风家训的教育,才能切实加强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能够充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实现对世人的引导和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从开设家风家训相关的课程及讲座、提高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等方面出发,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实现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言午,雨晓荷.家风家训[J].晚霞,2014(12).

[2] 李超.家风家训伴成长[J].宁波通讯,2015(8).

[3] 张洁.湖州市“家风家训”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江南论坛,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