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3 23:3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考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考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17-02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迄今有百余年的历史。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基础课程合并成一门综合性课程的一种改革。这主要是针对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多数高校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性的大学。化学工作者需要面对现实,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进而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根据我国非化学专业化学化工类专业要求,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普通化学进行整合而得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1]。

无机及分析化学将热力学知识融入有关章节,并结合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法。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非化学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能掌握最基本的化学原理和化学分析方法。该课程是材料、环境、化工、安全等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可以为后续的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工分离等专业课打下基础,在教学环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为了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在有关部分重点介绍并拓展了相关知识的应用。

通常来说,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都会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学习。这种安排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大一新生刚入校,可以利用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记忆,将高中学习知识与大学的这种基础性知识结合起来;二是这门综合性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即将进行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但是,相比较于高中的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所要求的内容较多,其特点是章节较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并且有的习题计算较为复杂。因此,有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研究的兴趣和动力。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结合自己从事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工作的体会,对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总结。

一、理论和实际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也把兴趣比作是唤醒学生求知欲的金钥匙。学生一般对纯粹理论的学习比较反感和厌倦。但是如果能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实际生产和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会提高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热情[3]。在讲解课堂内容时,可以将现代的一些新颖的研究知识结合起来。如在讲解液体时,可以与现在研究较多的“离子液体”的相关知识加以讲解;在讲气体的相关知识和“道尔顿分压定律”时,可以讲解“超临界流体”这种特殊“气体”的知识。这些内容的开拓,不仅能增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对以后更进一步深造的科研热情。

二、引入史实,启迪学生思维

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都伴随着学生思维的启迪、开发和培养。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启迪、开发和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一般情况下,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个例的发展。因此,在讲解无机及分析化学时,要加强学生思维的锻炼,需要从简单的事实着手。所以,史实的引入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是非常重要的。如对理想气体模型的讲解时,要引入理想气体从理想状态到实际状态的转变观念,这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转变,进而引出热力学问题的研究也是从理想气体的研究应用开始,再扩展到实际的化学反应过程。最后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并且是他们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

三、认真备课,有备而去

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及化工专业学生基础课程,针对大一学生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实际情况,老师在课程准备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课本中有别于中学的新内容传递给学生。为了给学生对物质结构基础的学习有一个直观的展示和系统的认识,可以参考多所高校相关精品课程教案,在课件制作上的制造上将分子反应的动画融入其中,让课件不仅有理论知识介绍还有生动演示。特别是在讲解《物质结构基础》这一章时,为了增加学生对于s、p、d轨道及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理解,单纯将公式必定会让学生晕头转向,所以有必要给出这些图形的空间结构图,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4]。因此,为了能上好每一堂课,教师要在备课上下了不少功夫,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及时调整和补充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每次课下课后,老师都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介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理论比较枯燥的特点,课堂上注意精讲精练,将该课程与化学专业结合起来,多举例子,为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同时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五、认真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为了做到习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教师需要收集各种辅助资料,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每章课程学习完后布置分章节的习题并配以详细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演示,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六、做好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后,原来的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两门实验课合并成为了一门实验课,即通常称之为近代化学实验I的课程。由于这门实验课是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综合体,所以体现出了以下特点:在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在内容的综合性上有所增强。因此,就要求在实验教学上对学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进而也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上有更高层次的提高。在近代化学实验的课程设置中,通常会与理论课程同步,即在讲完基本的数据处理及滴定方法后,一般才会要求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为了保障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水平,教师除了在实验室进行讲解之外,课堂上的实验基本知识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而言,对于实验内容的基础知识,都要求教师穿插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的讲解中进行。比如常见容量仪器的精度比较,要让学生树立起这样一种信念:分析实验是高标准、高精度、高灵敏的操作,所用仪器必须干净、精确,进行的实验操作必须准确,才能得到好的结果。比如,溶液的移取所用仪器的选用:如果用的是烧杯,其数据记录就为整数位;如果用的是量筒,其数据记录就应该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如果用的是移液管,其数据记录就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三种仪器中,精度最差的是烧杯,精度最高的是移液管。所以通常在滴定实验中,只能用移液管移取溶液,不允许用烧杯移取溶液。

参考文献:

[1]钟国清,蒋琪英.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50-153.

[2]张树永,宋其圣.兴趣培养是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教育的前提[J].大学化学,2005,20(4):14-19.

篇2

关键词:泰国学生 交际文化 偏误

中泰建交至今已长达35年,利用地缘区位优势,云南省成为培养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摇篮。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自2002年起,云南中医学院和泰国宋卡王子大学联合举办了十届汉语教学项目。此项目不仅在中、泰两国获得了较好的声誉,在东南亚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课程的主讲教师,我们发现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师生总是处于中国文化与泰国文化这样一个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泰国学生难免出现种种交际偏误,这就要求教师思考如何在语言教学与日常交际中,尽量准确地将中国文化信息传递给泰国学生,使其增强跨文化意识,尽量避免陷入文化误区。

一、常见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可以概括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两大类。“所谓知识文化,即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只有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已是对外汉语教师的普遍共识。教学中,我们发现,在以交际文化为核心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这两个方面,泰国学生常会出现以下典型偏误。

语言交际中的表现主要有:第一,称谓语的误用。例如,泰国学生常说类似的话“昨晚,林想的妈妈生了一个男小宝宝(男孩)”/“那天,女老人(老奶奶)出去买菜,男老人(老爷爷)一个人在家读报”等。第二,语体风格的误用。汉语中的正式与非正式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常使泰国学生困惑,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混淆。例如,他们说“我在家是最年幼者(小的),我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我坐57路车前往(去)昆明百货大楼/我毕业后将就职(成为)贸易公司经理”等。第三,由于对汉语词汇的感彩不了解而造成的偏误。例如,常听到泰国学生说这些让我们啼笑皆非的话“老师,你很性感(“性感”在泰语中是褒义词,但在中国却是个很微妙的词,学生用它来形容、赞美老师,只会引起中国老师的窘迫)/下课后,她是一个很好玩的老师。(“好玩”虽是个中性词,表示东西等有趣,但用来形容人时常带有讽刺之意,用来形容老师就更不妥帖)/他是一个好老师,常工作得很过分”(“过分”在汉语中带有贬义,虽然学生表示的是赞叹之意,但听起来却是一种指责或挖苦)第四,概念模糊导致的文化误解。例如,很多泰国学生在“我的家庭”这一作文里曾写道:“我们家有五口人,我爸爸,我妈妈,我姐姐,我和我的狗。”“狗”的出现就是模糊了中国家庭成员的概念。

非语言交际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服装打扮,身体接触,时间,空间观念等”。据研究发现,人们在直接交际活动中,约70%信息是通过非语言交际来传达的。有些泰国学生虽然在汉语语言表达上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却在与中国教师或中国学生的交往中遇到障碍,彼此误解,产生种种不愉快,这常常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而产生的文化误解。这里,举三个尤为突出的实例。首先,穿拖鞋上课。在中国,学生在教室里的衣着应整洁大方,以反映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体现对老师和他人的尊重与礼貌。很多泰国学生则不能“入乡随俗”,他们习惯于穿着拖鞋进教室,有的甚至在上课时还脱掉鞋子,这常引起授课教师心理不悦。其次,上课迟到。在我们学院,上午上课时间通常是八点,很多泰国学生却到了九点甚至更晚才陆续来到教室。他们不仅迟到而且常抱怨上课时间太早,来不及吃早饭,所以,课堂上常有人吃东西。对此,中国教师甚为不解,认为早一点起床不就可以了?很多教师甚至认为泰国学生懒惰、散漫、不爱学习。其实这是中泰两国对工作或学习的时间确定不同有关,在泰国,由于气候原因,人们往往在早上九点或更晚才开始工作和学习。还有,跪式提问。教师发现很多泰国学生会跪下来接受老师的指正。当天气寒冷或地板不是很干净时,教师总有一种“于心不忍”之感,常处于失措之中。

二、主要原因

造成文化偏误的原因有教材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不恰当等,其他还有四个原因值得关注。其一,母语文化或英语文化的影响。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受到本国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忽视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或文化背景,例如,用“性感”直接赞美老师,“狗”是“家人”的概念等就反映了这一点。其二,目的语的“过度泛化”。泰国学生在学习了一些汉语知识后,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而将它们不适当地运用到很多场合,于是出现以上所提“年幼者”与“最小的”等语体风格的偏误。其三,学习策略失误。学生在看到很多中英文句子意思基本一致的情况后,就从英语角度来转换汉语句子,例如:“好玩”的英文是“interesting”,学生想表达“The teacher is very interesting after class”自然说成“下课后,这位老师很好玩”。其四,习惯使然。有些生活习惯在较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虽然泰国学生都知道上课迟到、穿拖鞋、吃东西在中国课堂中很不恰当,但因为生物钟和习惯的长期性使他们有时难免“明知故犯”,是不自觉形成的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偏误。

三、文化教学之对策与思考

因为课时少,学生的汉语基础不够扎实等原因,很多学院没有为外国学生专门设置文化课,文化的教学更多地被融入到语言课的教学之中。那么,如何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真正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各种问题的产生呢?这确实值得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思考。

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而阶段性原则,适度原则,主流、共时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是经过对外汉语教学界反复实践、归纳并提炼而成的共识性原则。具体地讲,就是指文化内容的导入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文化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文化导入应为语言教学服务,不能把语言课上成文化知识介绍课;文化内容的重点应在共时文化,即当代文化上,凡属于主流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都应细讲;要通过各种实践帮助学生将获取的文化知识转化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能力。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其主动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既完成教学目标又弘扬中华文化,使教学顺利进行,文化顺利传播。下面是一些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对策:

1.培养泰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因为中泰两国的文化差异,泰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某些现象可能一时难以理解,所以教师首先应该用一些相对简单、有趣的方法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例如,通过组织观看中国电影、欣赏汉语歌曲、带领学生上街购物、中国习俗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2.加强中泰文化的对比分析

在教学中加强中泰文化对比可以帮助泰国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差异,从而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防止和避免学习中的负迁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的方式,布置学生课后去就“中、泰食谱差异”,“中、泰着装差异”,“中、泰禁忌差异”等进行主题调查,再到课堂上分享调查结果。

3.通过情景实践,加深对交际文化的了解

情景实践是指把泰国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文化知识进行表演实践。例如,让学生模拟如何与中国人交往,从打招呼、寒暄到祝贺、道谢、告别等常用的生活场景,并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失误及时纠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4.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多与中国朋友交往

泰国学生在中国学汉语,一个最有利的条件就是生活在汉语言的文化空间里。他们每天都有听说汉语的机会,在与中国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因此,教师要鼓励泰国学生多与中国学生交往,多参加他们的活动,从而真实地感受并学习交际文化。当然,作为东道主,中国学生可以主动地与泰国学生建立友谊。例如,“结对子”就是颇有成效的一项活动,即在泰国学生来到后,校方或教师主动安排一些班级作为他们的友好班级,并保证每名泰方学生都能结识到一个中国好朋友,在生活和学习上得到更多直接的帮助。另外,到中国教师或中国学生家里做客和中泰学生联谊晚会等系列活动都对泰国学生语言和文化习得大有裨益。

5.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语言测试上要有所体现

大部分泰国留学生只是想要与当代的中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应有层次性,即以贴合实际生活和适应交际需要的交际文化教学为主,以介绍中国历史,古代文明等的知识文化的教学为辅,尽量避免选择枯燥和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内容。此外,在语言测试中,文化部分的考核应该有一定的量,这样才会引起学生对文化学习的重视。例如,在每一次期末考核中,可以要求泰国学生挑选一些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笑话幽默和生活剧目,如道歉、坐车、购物等进行改编并通过短剧的方式表演出来。

6.教师应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一名教授汉语的教师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其一言一行都应散射出中国文化的魅力。泰国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善于观察教师的穿着打扮与言行举止,并且在课堂上常突发其问,教师如果没有较好的准备,常被学生搞得“手足无措”。良好的形象,幽默的言谈和广博的知识则可以使教师形象得以提升,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

总之,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思考如何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出现障碍与偏误。唯有把语言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方可使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自在”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 全国卷 特点 重点 备战策略

一、近几年全国卷(理综化学)总体命题趋势特点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兼顾能力,形成新的热点。

试题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运用三套教材,脱离教材,如2015年全国I卷20题考了陌生的有机物草酸,27题考了硼酸的制备,28题考了考纲要求元素10种以外的碘。

主干知识考查:n及NA、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热、电化学、物质结构、速率平衡、离子平衡、无机化工、有机合成、实验探究等。

考查能力有:信息能力、问题能力、探究能力。

考查新热点:平衡常数、键能计算、Ksp计算、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速率常数、正、逆速率等。

2.综合性增强,设问点调整,图文阅读量增大,打破板块界限。

综合性增强:高中化学课程实施模块化设置,不同的选修模块具有不同特点和功能,在内容上体现各自的模块特色,实际上模块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渗透;必考部分要融会贯通地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例如2014年28题即是此类综合题,该类题主要把元素化合物、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由于化学内容深入综合考查,试题融系物理中电学和化学电化学的综合试题,这些试题通常给出一些信息,要求学生利用这些信息和所学物理、化学知识计算电池的理论参数,进一步体现理科综合能力考查的理念,如2013年课程II卷28题考查能量密度。

考查趋势:在选考模块的考查中可尝试渗透考查综合能力,可将有机化学与物质结构模块进行综合,考查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空间构型与分子性质、氢键与物理性质(酸性强弱、溶解度)等有机结构与性质的定性与定量的关系等的综合考查。这样综合性考查更能促进学生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3.背景素材丰富,情景新颖真实,创新试题考查信息素养。

高考命题在每一年的试题命制中努力地尝试突破与创新,开发出紧贴科技前沿等创新性试题。过去高考化学试题对于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的考查是以物质转化框图题的形成出现,考查目的相对单一,逻辑推理味道浓厚而化学味道淡薄,试题情景没有目的性和应用性。化学工艺和实验流程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特点(重视与生产、生活及科研前沿相结合),取材于真实的、宽阔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问题设计更加灵活,更有化学味,以物质的实际工业和实验结合流程为情景,考查相关知识和多种能力,考查知识有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反应基本原理、实验基础知识等;考查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背景素材取材要结合环境、能源、材料、药物等,如2012年课程I卷27题以光气分解反应为情境,要求学生利用图表信息,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并分析不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2015年课标(I)卷28题以碘化氢分解反应为情境,要求学生利用图表信息、计算的影响。

二、备考复习重点及考题命制方向

1.阿伏加德常数及化学用语。

以电子转移、原子结构、平衡理论为载体,结合化学用语进行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十字架”,涉及结构、溶液、具体反应、有机化合物异构,电子排布、概念原理等,覆盖面大,考查更加深入。

2.离子共存。

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附加条件颜色、pH值、生成气体、沉淀等综合考查各种类型离子反应,有的加入分子。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近几年考查一些陌生反应,试题中的一空可以考几个方程式。

3.氧化反应(概念+规律)。

以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离子检验、升降法方程式配平,尤其是以电化学问题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电子守恒等问题;近几年创新点是以氧化还原为载体考查实验设计能力。

三、备考复习策略

1.全国卷大纲说明增加及删去内容。

(1)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生成产物)表达式含义。

(2)增加:了解金属晶体常见堆积方式。

(3)增加:了解晶格能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4)增加:了解晶格能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5)删去: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删去:了解简单配合物。

2.化学学科主干知识体系。

基本概念:四大主干(三类离子反应、四式、n、H)。

基本理念:结构、平衡、溶液。

无机化学:九种典型元素(Na、Al、Fe、Cu、Cl、S、N、C、Si)。

有机化学:五类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聚合)。

化学实验:六项知识能力(仪、操、气、检、设、评),全国卷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大,实验题情境陌生度大。

化学计算:分子式全国卷更注重定量思维的考查,计算量相对较大。

总之,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是正确作答的关键,提高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核心。基本功包括如下内容:按《高考说明》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记忆与理解,掌握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中。由于全国卷试题的信息大、阅读量大,对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要求更高,因此高考要求的是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参考文献:

[1]单旭峰.基于课程标准的高考化学改革分析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4(5).

[2]刘艳.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即复习策略.

篇4

在我国高校现有的管理方式下,无论采取了哪种管理模式,似乎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例如,在行政管理体制下的综合管理,虽然行政集权,但由于分散管理接口多,常常会出现各管理部门自己管自己,不同管理部门相互不联系,相互脱节的不良现象。我们在高校的学生宿舍里往往会看到“脏,乱,差”等不良现象的存在,并且有不少学生宿舍还乱用水与电,丝毫没有节约能源与社会经济财产的意思,而这些都源于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创造良好的高校学生宿舍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高校宿舍环境对于住在高校的大学生们十分的重要,学生宿舍的环境优劣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们的健康状况与身心的合理发展。首先,在物质环境层面上,一定要保持高校学生宿舍的干净,整洁,设备齐全。毫无疑问,大学生们一定不会对一个肮脏不堪的学生宿舍感兴趣,然而,他们必定会珍惜一个干净,美观的宿舍环境。随后,在精神环境层面上,一个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着信心与热爱的良好精神环境会引导在校大学生有着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所以,在宿舍管理中,要创造一个文明向上的氛围,同时要求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能够礼貌待人,严格对待自己,以高标准的要求来提升自我的品德素质,从而能够引导大学生们走上正确积极的人生道路。

三、规范学生宿舍管理

规范学生宿舍管理,必须要先制定出合理的管理体制,没有合理的管理体制是无法实现学生宿舍的规范管理的。学生宿舍的管理,必须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对其加以管理,它的管理权限,不仅是对学生宿舍的财物进行管理,还要向学生提供应尽的各项服务,而且要对学生在宿舍的行为而给予极大的管理责任。把财物及学生行为管理结合起来,使学生宿舍管理部门真真的起到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而不仅仅还是简单的生活用品维修部或者是急用生活品购买处。

篇5

目前实行的一次性鉴定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能否将学生的教学分模块进行,技能鉴定考评也分模块进行,将学生的日常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一次性鉴定评价变为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平时学习的短期目标更明确,教师教学时更能抓住教学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根据目前技工学校的生源特点,结合技工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模块化教学及考核方式将一次性技能鉴定转变为学习过程鉴定,教学效果较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与考核新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天天有目标,天天有收获。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活动的特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按学习的先后进度顺序将所有要求技工学校维修专业学生掌握的内容分为八个模块,每个学期进行两个模块的学习及鉴定考核,将考核细化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将技校学生的一次性技能鉴定考核转为过程鉴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专业技能的培训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维修电工行业的通用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根据以上原则,我将所学课程及模块要求分析如下:

最后一个内容为针对企业的需要,对学生实习岗位技能要求而进行的专项培训,培训学时根据企业的需要而定。学生完成这八个模块的学习和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维修电工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原来的一次性技能鉴定分八次进行,变成了教学过程鉴定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提升技能水平,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篇6

一、明确学习态度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态度,指的是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和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包含了学习者、教师、助学机构的总体态度,他们既是学习主体又是学习客体且相辅相成。学习态度影响学习行为产生,学习行为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学习效率反映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好坏与学习效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因其毕业证书、学习方式、考试方式、考试难度、入学门槛等不同于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电大以及其他教育形式,选择自学考试则是很好贯彻终身教育理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学习过程中,实行开放政策。自学人员选择自学考试须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是说自考到底有多难,而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完成课程的学习及通过考试,在报考前要从正面多角度了解自考制度、自考性质、课程考试大纲、自考学习方法等有助于把握自考学习的本质。让自己充分融入自考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中去。

二、明确学习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是保障,任何学习需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有了学习计划就容易取得好的成绩,相反学习将是松垮散漫,很容易被外界很小的事物影响,最终影响学习效果。首先,从考试安排上,对考试课程有基本安排。自学考试一年安排有1月、4月、7月和10月的周六、周日进行,每次最多可报考4门课程,其中1月和4月、7月和10月安排的课程相对一致。一年中每门课程至少有2次考试机会,公共政治课考试机会则更多。自学人员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工学矛盾安排需要参考的时间;其次,从课程学习上,对课程学习要有整体控制。为方便社会自考人员学习,自考教材通常都配有该课程考试大纲,为养成学习好习惯,自学人员须先将教材通读几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预习,预习是根据考试大纲对教材有个基本了解,通过自学按记忆、理解、运用等方面整理知识点。通过时间限定为自己定下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按时、按要求学习做好笔记,最后以理解为主贯穿教材;第三,从应试上,对教材上相关习题和相邻历次统一考试试题练习为主。对于应试考试教育制度,广泛接触题型能对课程知识点、考点等完全的掌握,更能有效提高课程合格率。为帮助考生顺利参考、提高合格率,一般省市考试院将试题或上网供考生查询下载、或允许考点出售试题。考试离不开命题,在命题环节中,自学考试作为标准参照性考试,为保证试卷的信度和效度,试题准确性和稳定性积极重要,命题教师会根据课程考试大纲、考生的情况命制出一套预估平均分尽量合理的分数,既把课程合格率控制为55%-65%左右。只要有心的考生既能熟悉课程考试大纲、又能有计划的对练习题进行训练,考试合格应不成问题。

三、建立学习信心和毅力

(一)明确课程大纲,掌握基本知识。

自学考试的独有特性,决定自学人员以应用型为学习目的。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联动能力,提高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按照课程考试大纲从基础组织知识点扎实一步步推进,直至覆盖课程大纲及考点。特别是在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中,要注重典型案例、试题的学习方法进行提炼,注意学会一题多解,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举一反三,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研究,灵活运用,千万不得死搬硬套。

(二)充分保证练习时间。

对社会考生而言,由于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的受限,不能很好保证充裕的时间来学习。但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也不是热炒热卖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须保证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练习习题等长期坚持。相信经过坚持会进步明显。

(三)建立学习动机和兴趣。

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2)02—0083—04

我国自1981年创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十多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其开放、灵活的办学形式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其学历也逐步被社会认可。一方面满足了渴望学习而又无法通过正常统一考试形式进入大学殿堂学习的学子的需求;另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了多方面人才,满足社会需要,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统计,全国共有540余所高校承担了自学考试助考院校工作,这些院校都参与了自学考试课程设置、教材编撰与出版、考试命题、试卷评阅、毕业论文设计、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进程与发展。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也发现这一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廓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基本内涵和提出改革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一、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内涵及其特征

众所周知,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形成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模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社会助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指一切有助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的社会活动,凡接受自学考试机构指导和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为广大自学者的自学活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给予必要辅导、推动自学成才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称之为社会助学。

狭义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指政府业务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派、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面授、函授、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有组织地为自学考生创造学习条件,进行课程辅导和自学指导的活动。本文使用的是狭义的助学概念。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具有以下几方面主要的特征:

1 从来源上分析,自学考试社会助考是伴随着自学考试这种教育制度不断完善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和形式。

2 从主体构成上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主体呈多元化态势。

3 从教与考角度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与考试命题具有相分离的特征。

4 从自考考生实际情况来看,自考生存在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自我约束力较差、心理不够成熟、存在自卑心理等问题。

二、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教学功利性太强

很多高校从事自考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以及自考生本身都认为自考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第一目标是通过考试。因此,不管是从学校高层管理者还是具体从事自考生教学管理的人员,都要求把学生考试通过率作为第一任务抓,并且将通过率作为衡量管理者和任课教师的一项必备标准。对学校来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便于招生时获得更多学生资源,进而增加收入。

因为中国目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思维影响,对于自考生来说,顺利通过考试尤其是获取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对其就业的帮助最为直接,而知识的储备、能力的训练和积累则属次要地位。

(二)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针对自考助学学生的教学,各个高校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对于每个教学内容、教学要点仔细讲解,就像辅导高中三年级考生一样,所以课堂信息量较小,知识面拓展较窄。

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侧重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生怎样去听课、记笔记,怎样利用学习时间以及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等,怎样模拟训练,怎样应对考试等。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的角色,只能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种“包办式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上,任课教师主要以讲授加板书,很少甚至从不使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这都不利于自考助学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重考试轻实践

从教学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看,自学考试的考核内容严格围绕教材和考试大纲,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特点。教学计划及其实施往往忽视甚至无视实践教学环节,即使很多学校规定了一些实践环节,也往往是形同虚设。

如此一来,在教学过程中,自考生对所学知识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上应该说与国家相应的人才培养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四)师资力量短缺

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任课教师。

目前各高校的所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当前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度扩张的情况下,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十分繁重,专门针对自考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师资极其匮乏。

此外,由于自考生自我约束力较差、不好管理、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学习不够积极和主动,多数老师都不愿意担任自考生的教学工作,即使担任自考生有关课程,也不会潜心研究。面对自考社会助学考试师资缺乏的问题,各高校基本采用资源共享的办法,从校外聘请兼职教师从事自考生的一线教学工作。如此一来,很多老师责任心较差,为图省事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无从谈起。

因此,自考生社会助学的师资短缺及素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自考助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词汇教学

鉴此情况,本文提出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并且重点分析了合作学习策略的重要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措施,旨在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阐述自身观点的平台,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中去,小组成员间合理分配好词汇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确保每位成员都能拥有接触、理解、学习新词汇的机会,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词汇知识的相互教授,有效帮助学生记忆、掌握新词汇。另外,小组成员间应互助互学,共同进步,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气氛与浓厚的学习氛围。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学生之间自觉的进行合作式学习,不仅能改变以教师与教材为主体的传统学习方式,还能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组织工作,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为学生进行解答,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可尽量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资料,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采用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自发性的学习、积累英语词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信心,同时也缓解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心情。

二、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必须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学生之间展开主动积极的相互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引导作用,指导学生正确的开展合作学习计划,协调好小组成员之间以及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集中学习,营造出一个愉快和谐的氛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

(一)把握词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学生进行英语词汇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前,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教材,并且准确的把握好教材词汇的重点与难点,为学生规划好明确的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目前,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都具有相对的规律性。教材的每个单元基本上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教材词汇大多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拓展,另外,在教材的附录里,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都有明确的标志。因此,教师可以先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英语单元学习中所需要掌握的新词汇,以保证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准确掌握重点单词的含义、词性及用法,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程。

(二)设计词汇教学的具体方案。教师应为学生做好学习进度规划以及教材课程的掌握目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词汇时,应遵循由浅及深的渐变规律,所选单词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选择的单词,也应具备一定的代表性,有利于学生对新单词归纳与总结。其次,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好词汇的典型用法,为学生列举典型例句,以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与印象。最后,教师在进行词汇的教学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单词趣味性,将原本雷枯燥无味的单词记忆变的鲜活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为合作小组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重点单词的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学习成果,便于促进组员之间、各小组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讨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独立思考。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发表出来,与教师、同学共同分享。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正确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景,为小组成员、班级小组之间的相互讨论提供话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展开讨论时,一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论,此时教师应充分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独立探究,相互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默契。

篇9

关键字:学生 效率 自主学习 强迫学习 自愿 效果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看似简单,想要坚持却很难。自己有没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起决定性的一点。

那么怎样自主学习呢?

首先,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能抵御各种诱惑,对外界的干扰,做到波澜不惊。比如,写完作业后,是看会书还是看电视呢?这个选择的后者对你很有诱惑性,但一定要选择前者。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就会善始善终。

其次,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切忌把别人的照搬过来。你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适合别人的计划。想让计划适合自己有事半功倍的计划,就要开动脑筋,自己想了。

第三,利用周末和假期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弱点,加强练习。不久之后,在这一方面你就会更上一层楼。

第四,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不仅要学,学完了还要检测自己。避免有些骄傲的同学,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到过招的时候,才埋怨对方不按套路出拳。强迫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学生学到一些知识,但学习效率很低。长久的强迫学习还可能会导致失去学习兴趣 。 “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切斯特菲尔德也说过,“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

由此可见,效率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所以在学习中也必须要提高效率,只有高效率的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中学生学习很努力,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学校,成绩却一直不好,往往起因于学习效率不高。对于当前的中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学生,面对考学的压力,不得不拼命学习。每位学生、每位老师、每位家长都希望学生成绩优异,获取更多的知识,考得更高的分数。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总有一部分的差生让人担忧着急。为了让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常采用的方法就是限制学生玩耍休息的时间,恨不得让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埋头苦读,除了了必要的吃饭睡觉,这里有家长的限制,有老师的限制,也有些是学生自己的限制。

像这样靠强迫性增加学习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真的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吗?可以想象,如果你极不想做一件事,可是强制性地必须去做,那么肯定是不能做好这件事的,最多也只能是完成任务而已。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内心极其不愿意学习,那么强迫学习,最多也只能人在心不在,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愉悦的心情能够激发潜能,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只有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做一件事时才会很认真很投入地做好这件事。但是如果是被强迫去做某件事,可能会心情愉快吗?心情不愉快的话,可能会尽心尽力去完成这件事吗?从而要想提高学习效率,靠强迫学习是不行的,只有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才能真正实现理想的学习目标。

对于因为强迫学习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来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怎样使学生不需要强迫也能自觉学习呢?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普遍认同的方

法是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自然愿意学习。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从简单开始,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又如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有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在这里我将针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加以分析。因为中学生已经是小大人,对于生活学习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只有学生自己的思想得到尊重,他才会去尊重家长老师的建议。

当然很多情况下学生自己的想法会有错误,这时候不要总是急于批评学生否定学生,应该心平气和地如朋友一样和他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然后给予一定的肯定,并表示出对他的充分信任,这样学生才能消除抵触情绪,才能够接受家长老师的意见,并对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明白作为一个小大人,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而学习就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所以需要从内心接纳学习认可学习,然后自觉地学习,这样既能达到学生愿意多学习的效果,也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上,我们需要减少强迫学习的出现,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在学生不能静心学习的时候,就不要强迫学习,而是放开手让学生去玩去放松,然后在学习的时候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

[3] 任丽娟.试论影响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极其途径[J].新课程

[4] 赫明君,王瑞兰.多元支持: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多媒体

一、基于网络的自主性学习模式

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方教育家开始倡导把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到了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习自主性这一理念逐渐成为语言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在自主性学习中,学习者应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对象,以及学习环境,在学习活动前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进行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结束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多媒体环境是一个新型的信息平台,具有资源、信息共享性、开放性、无时空限制性、虚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具有较高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的思想从传统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灵感得到激活。因此,为了让学习者在网络的环境下系统、有效地自主性学习,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和功能

(一)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

1.信息资源开放性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个高度综合的集成体,所有资源都可供大家共享,同时,每个人也都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作为资源上传到互联网上供大家参考学习。

2.信息传递即时性

多媒体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各种传播信息媒体的组合,它能够通过信息数字化把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

3.人机互动

多媒体为实现人和计算机的交互提供了一个自然的平台,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同时通过网络聊天、E-mail等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学习者和老师进行交流、提问和讨论。

(二)网络学习环境的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环境极为自然的“虚拟社会”,它比传统教学更为有效的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设计精良、功能完备的网络学习环境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体现在如下方面。(李立新,2002)

1.呈现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的教学内容是以超文本和超媒体形式制作完成的,以网页、单元方式出现,并提供了多种学习模式。

2.交互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的交互包括两种主要类型:内容交互和社会交互。内容交互又称教学交互,是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流。

3.管理功能

网络学习环境实现了对学习的远程管理,包括课程管理、档案管理、成绩管理等。

四、网络环境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谈谈网络环境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一)情境创设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情境,比如让学生看一段关于“边塞风景”的电影片段或者听一段录音,将学生置于当前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相互交流和探讨,学生的兴趣会提高。

(二)自主探讨

1.自主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教师提供给学生与“边塞风景”相关的网络资源,比如说一个网站或者论坛,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到网站上浏览、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在网络上自主学习,通过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调动他们的自主性。

2.自主交流

西方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同样,我们可以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却不等于使学生都进入主动学习、自主体验的临界状态。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学生利用网上资源,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回答、互相补充。学生俨然是一个个小老师,给大家讲解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个引导者,随着学生的汇报、讨论,加以引导、启发,顺势而教,顺势而导。

3.自主评价

交流、展示、评价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网络将学生的成果上传到教师机上,学生到黑板前利用教师机演示自己的成果,请全体同学欣赏、评比,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交流经验、技巧等,大家相互讨论,互相学习。

五、结语

当然,网络环境也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存在着种种弊端,它的教育性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和学习者要取其精髓,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充分发挥其在自主性学习中的优势。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加以引导,尽量避免它的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