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6 10:5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规律;记忆力;查缺补漏;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24-01

我认为化学考试很多题的知识点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规律好记,但特例就容易忘。所以记忆在化学学习中就尤为重要。首先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很多知识是要你一定记下来的,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而且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而每一道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而成绩一直徘徊在六七十分,甚至为及格而发愁的“差生”,则肯定是在记忆方面出现了问题。但是,如果你只靠记忆,却也是难以及格的!因为化学毕竟是理科,有些知识如果理解了,是没有必要去刻意地死记硬背的。有些知识如果不理解,简直没法记住。就算你记下了,稍微给你变一变,换换数据,你还是不会。

其次就是找一个稍厚一点笔记本。正面记录上课的课堂笔记,反面则专门记录自己不会的题型和练习中出现的错题,重视前车之鉴,防止一错再错。以备平时重点复习和考试前强化记忆。只用问你一个问题:明天就考试化学,今天你还想复习一下化学,你复习什么?对了,只用看一下你的小本本即可。因为正面课堂笔记可以查缺补漏巩固基础,反面错题不会做的题可以让你专练不足提高成绩。这样的高质量复习,你已做到了心中有数,还愁化学考不好吗?正所谓:“考场一分钟,平时十年功!”“处处留心皆学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前复习,当然要复习平时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没有弄清楚的方法,而这些都应当在你的小本本上才是!这里要强调一点:是“记”而不是“抄”。有同学说:“我好多都不会”,于是把课本上的、资料上的相关知识从头抄到尾,抄了很多,其实还不如去复印一份更好 。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知识点;记忆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按先后阶段顺序分为三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是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它是信息处理的第一站,如果不立刻予于处理,记忆就会消失!如果人的各种感官能针对同一内容充分利用起来,在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谈谈我的体会。

一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记忆效果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2.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电解质的电离"时,出示小黑板的图象,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示出记忆效果不佳。要帮助学提高记忆效果,就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如: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4.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

二 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记忆的大敌是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次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地复习。

(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是对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如: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情绪干扰。为了排除一些干扰,平时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临场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篇3

【关键词】高中 化学 教学 记忆 策略

高中的化学相对于初中化学来说,知识内容增加很多,难度加大了,这直接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记忆的规律,采取一些策略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而学生记忆的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识记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老师要根据记忆阶段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记忆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一、识记过程中重视调动学生的记忆主动性

记忆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对最初接触的知识进行识记。但是,由于高中化学知识具有“混”“杂”“深”等特点,即,有很多相似、相近的知识点,知识板块比较复杂,还有很多理论知识很是深奥、艰涩难懂。这样一来直接提高了学生的记忆难度,造成了学生记忆的困难,学生会对化学知识的记忆产生退却、焦躁、厌烦等情绪,进而影响化学的进一步学习。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且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也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为了打好记忆的基础,在化学识记阶段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刺激学生深层次的感官记忆,调动学生的记忆主动性。

那么,教师怎样来改变传统的枯燥乏味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呢?这就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点”在哪里,将这个兴趣点和书本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兴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的科学,而学生对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是无法产生记忆的兴趣的。但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现象的变化一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在,学生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化学变化中去。因此,化学老师可以抓住学生这样的特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合到有趣的化学实验中去,利用化学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对这些化学知识产生“短时记忆”,为学生的长期记忆打好基础。当然,除了化学实验之外,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老师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学习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多层次的感官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度。

二、保持过程中巧妙安排学生的复习计划

1.老师需要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复习时间。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来看,记忆存在一个遗忘过程,而且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为了保持学生长久的记忆,老师要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不能完全的依靠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掌握好复习的知识量,以及复习间隔的时间段,在尽量不占用学生课外自习时间和不造成学生记忆负担的前提下,每天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

2.老师还需要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学生每天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如果每天还要复量的旧知识,就会造成学生的记忆负担,因此要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比如采用“分散记忆”法,将要复习的知识点分成知识板块来进行复习,每天少复习一点,但是复习的知识要精要,而且要勤加复习,不能够间断很长时间,同时要确保学生复习的效果,保证学生记忆的质量。

三、再现过程中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结构的系统化

让学生记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也就是将记忆的知识再现的过程。学生记忆知识再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学生记忆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杂乱无章的知识,即使记住了也会造成学生“茶壶里煮饺子”,有但说不出来,这等于说白费工夫,到了考试过程中就会出现“会但不会写”“写但写不全”的状况。为了更好地避免学生出现这种状况,需要老师在一定阶段内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把所记忆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系统,将一些相似的或者能够产生干扰的知识点着重标识。比如,学生很容易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弄混,这时候老师就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异同系统地整理出来,尽可能地避免记忆的干扰和混乱;还可以将所学过的知识分章节、分版块地进行分类,然后再通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这些“点”连成“面”,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体系。总之,一旦学生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的记忆知识网,就能够很好地进行知识检索,进而加强对记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高中化学知识“混”“杂”“深”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记忆难度的增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需要老师积极地采用一些学习方法和记忆策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凡有合适的方法都要积极地引进到教学当中去,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职医学;无机化学;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无机化学主要是研究无机物的组成、性质、构成以及无机物的化学反应过程,它是药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高职无机化学的内容比中学化学更有深度和难度,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少的问题,需要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无机化学。

一、高职医学中无机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内容缺乏专业性

不少高职院校在医学教学中,使用的课程内容缺乏专业性,针对药学专业的课程联系不够充分。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问题,不能全面认识无机化学的重要性,在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无机化学的知识比较抽象,多而分散,但是不少高职院校的课时比较少,学习任务重与课时少的矛盾不断凸显。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过于关注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没有及时更新化学和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知识等内容。

2.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主要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提高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高职医学的学生普遍基础素质比较差,化学基础比较薄弱。无机化学是学生后续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化学基本规律和原理,没有学好无机化学,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专业学科的知识。

3.缺乏实践性教学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忽略实践性教学,或者不重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学生很少了解企业和社会,不能真正意识到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践应用,影响了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促进高职医学无机化学教学的对策

1.完善课程内容

对无机化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学习与制药专业、化工专业有密切联系;要让学生认识到无机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进行系统教学,按照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最后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在理论的教学中,要有重点地教学,删减过于陈旧的内容,增加一些最新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多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剖析无机化学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习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无机化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要注意两者的协调,将实践教学贯穿始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或者到企业中进行参观学习。同时,教师要构建实训教学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4.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综合实验实训、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性。要将学生的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可以进行小组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总之,无机化学是高职医学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学校需要重视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充分认识到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案,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综合利用教学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广告 图画隐喻 美学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密切。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也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与外国名牌产品竞争。参与竞争,中国产品就必须拥有良好的传播手段,向国外消费者宣传中国产品、介绍自己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广告,作为当今社会运用最广泛的交流媒介之一无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告设计水平遥遥领先于我国,所到之处见到的广告,都特别讲究美的创意、美的构图、精心的制作,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的广告观念,已经不停留在单纯宣传产品功能和纯商业化的水平上,不仅追求商业化的效应,还追求其艺术价值,注意广告商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一种明快、清新的感受。其中图画隐喻就是利用率最高的手段之一。现代隐喻并非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辞格,而是一种既可以借助语言手段,同时也可以借助非语言手段进行表达的人类基本思维方式。从而颇受西方各国广告设计师的青睐,广泛应用于各类优秀的广告作品中,使广告更具创新性和说服力,在帮助企业介绍产品、确立品牌的同时也带给消费者美的享受。因此,本文就试图从本质上来分析广告图画隐喻,并从美学角度来展示西方广告中图画隐喻的巨大魅力。

二、 广告图画隐喻

传统修辞学把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现象,是以一种我们熟悉和容易理解,并更加生动形象的名称和单字“置换”本应该出现的一个严肃和正统的文字,从而使前者能更清楚地阐述后者,而置换的两个对象(事物)就传播和理解来说是等意的。修辞是说话的艺术。隐喻常常使人感觉到语言中的变化和异常,因此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人更容易被打动。广告的对象可能是产品,也可能是服务或者是一个品牌。其对象是普通的大众,而非专业人士,生僻的词汇使人们觉得难懂,日常词也只能传达我们已知的东西,只有通过隐喻我们才能最恰当地获得某种新信息。 因此,隐喻的修辞功能常被广告撰写者运用,大大增加语言表达的效果。例如:某摄像机的广告:Natural color is now second nature. (自然色彩,不是惟一);某种酒的广告Sophisticated sweet-to-drink Pink Lady. (高级,可口的粉红佳人)等。这些独特的隐喻手法使广告语言更显简练和新奇,让消费者记忆深刻,能更好地理解品牌产品和它独特的特色和优点。

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期,始终未能超越语言本身的局限。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学科,尤其是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很多西方学者对隐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其中,对隐喻认知特征阐述最早的人当属理查兹(Richards)。他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the omnipresent principle of language), 并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1980年,美国学者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 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的出版表明了人们对隐喻认知特征的研究的全面开始。他们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它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维和行动中”,并指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体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体”(The essence of metaphor i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由此可见,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认知、思维、经历、言语和行为的基础 ,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1998年,查尔斯福塞维尔(Charles Forceville)以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 (concep ptual metaphor theory) 以及马克思?布莱克(Max Black)的互动理论(interaction theory)为理论基础,在他的《广告中的图画隐喻》(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一书中提出:由于隐喻首先是思维和行动的,理所当然的,隐喻的实现可籍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隐喻可以存在和应用与图画中,可更具体形象地存在于广告中,为广告所用。 图画隐喻运用于广告中即称之为图画隐喻式广告, 图画隐喻式广告将传统修辞上隐喻概的主体与截体,巧妙或适当的转换成图像的方式,使产品本身成为显而易见的主体,而将广告主所欲传达的信息, 暗示在广告所呈现的图像上,使其发挥截体功能,让消费者能够将截体的特性投射或转换到主体身上,而达隐喻的目的。如西部野马是万宝路香烟的隐喻; 瀑布, 自然地是薄荷烟的隐喻. 其中替代物(野马,瀑布)和实体(原物)(香烟)以视觉化呈现.这种产品特性以意在言外的方式表现,打破传统广告语言标准化的格式,而使用极富想象及有趣的图案要素,吸引消费者注意,让消费者能够藉由视觉的图像,相信产品确实具有广告图像般所呈现的好处。根据福塞维尔的研究,图画隐喻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1.混合型图画隐喻 (Hybrid type of pictorial metaphor)

整幅图画中的内容并非被视为一个单一整体中的某些部分,而是看作由两个不同部分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对象或完形(完整的形式)(注:这里的“形”不是客观对象本身的性质,而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的组织和构建的后果),其中的这两个部分通常被认为是完全属于不同领域的。解释这种混合现象取决于通过两个部分中的一个来理解另一个。例如兰蔻睫毛膏广告,睫毛被幻化成纸上的条形码(图1)。睫毛是本体,条码是喻体,所透露出的信息就是这种睫毛膏的使用者将能拥有条码般根根分明,俏丽挺直的睫毛。

2.语境型图画隐喻(Contextual type of pictorial metaphor)

对整幅图画中的一个统一的对象或完形进行理解,要根据图画上描绘的其他物品所构成的视觉上的语境。例如“Lucky Strike”香皂广告,香皂被比喻成“Lucky Strike”香烟(图2)。本体所属的范畴并没直接表示出来,而是通过画面的语境给出强烈的暗示――肥皂盒、浴室瓷砖,香烟上的水滴,肥皂盒下的腿,无不透露出肥皂才是这次隐喻的本体。整个广告表示的就是和烟瘾来时拿香烟一样,“Lucky Strike”牌香皂是您沐浴时随手可得且真心想要的。

3.图画明喻 (Pictorial simile)

整幅图画中的将一个统一的对象和另一个属于不同范畴的统一的对象并置于一起,目的是从通过两个对象中的后者来理解前者。例如“Dommelsch”啤酒广告,啤酒杯和比萨斜塔并列放置(图3)。啤酒杯是本体,斜塔是喻体,它们放在一起表现出产品的优良品质:和比萨斜塔一样,“Dommelsch”啤酒也是国家的骄傲。

4.整体隐喻 (Integrated / embodied metaphor)

即使没有语境暗示,一个统一的对象或完形只要和某一个其他的对象或完形相似就能代表其全部特性。例如“Senseo”咖啡机广告,把咖啡机比喻成仆人(图4)。因为咖啡机弯曲的造型和盛咖啡杯的托盘,能够强烈地引发人们的联想,将“Senseo”咖啡机想象成贴心,忠实的仆人,从而达到广告目的。

三、广告图画隐喻的美学意义

广告中图画隐喻的成功运用,不仅能切合内容的题旨及情境,提高画面的表达力,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在视觉上体会到独特的美感。因此,广告图画隐喻有着非凡的美学意义,主要包括美学特性、美学表现和美学价值三个方面。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销售商品,因此宣传商品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必然是它的主要宗旨与内容。因此,广告图画隐喻中的美必然以商品性为其基础,以表现商品美为其主要内容与最终归宿。西方广告,以表现商品的特性为基础,以通俗性、时间性、新颖性为原则,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在不同的广告中,图画隐喻形式各自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一切的出发点都在于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本人认为西方广告中图画隐喻之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洁美

广告是一种大众性的艺术形式,因此,广告中的图画内容必须贴近生活,易于被人们理解。简洁明快,即是广告美的一大显著特征。广告的基本特点是让有限的篇幅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广告画面既要简单,又要明白准确地体现广告内容。因此,西方广告图画隐喻的美学特点之一就是构图简单,浅显易懂。例如某牙膏广告,整个画面中心就只有一个啤酒开瓶器,开瓶器的开口被比喻成我们的牙齿(图5)。暗示使用了这种牙膏,你的牙齿就能和开瓶器一样强健有力,简明扼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新奇美

古语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指的是人们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就会减弱感觉的敏感程度反之就觉得新鲜、奇特、超群、别致而耳目一新。因此,广告中含有隐喻的画面的独创性使其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给消费者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美感。 例如Pattex强力胶广告,强力胶和许多手术器械放置在手术台上,将强力胶比喻成缝合线(图6),暗示此强力胶的黏合效果绝不逊于缝合线,保证固定。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性画面奇妙新颖,独具匠心,令人影响深刻。

3.真实美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美是真的光辉。”厂商和广告策划人也都知道, 真实可信是广告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基础, 实际运用过程中, 适当使用图画隐喻往往可让人们体会到该商品的优良品质和性能,感受到真实的美。例如某果汁广告,画面中只有一只带着露水的新鲜苹果,苹果柄被比喻成饮料吸管(图7)。仿佛现身说法般暗示果汁的纯正和新鲜,真实可信。

4.意象美

“所谓意象(image),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和感情方面的体会和经验”。商品形象的传达过程是从视觉到心灵感悟、再到美的升华联想的传达过程。在广告中运用图画隐喻作为审美媒介,为观众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视觉意象美。例如可口可乐广告,大海中,冲浪的浪花都经过电脑处理形成可口可乐瓶优美的轮廓曲线(图8)。喝可口可乐感觉就象置身于这些清凉刺激的环境之中,人们看到的环境整体就如同可口可乐给我们带来的内在体验,体验到意象美的魅力。

5.幻象美

在广告中运用图画隐喻制造幻象,可以突破时空真实的限制,营造人和产品,体验和使用过程中种种现实―理想,物质―精神的关系,建立人和产品之间的对话、交流、联想、想象。在完成了广告的表现功能的同时,使观众感受到独特的幻想美。例如绝对伏特加的广告,美国布鲁克林大桥的两个拱形桥洞被幻化成一对巨大的伏特加酒瓶(图9)。作为纽约市著名地标的布鲁克林大桥是第一座横跨曼克顿市和布鲁克林区的老建筑,他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它自身的重量和道路的重量,更担负着方便两岸人们来往的重任,因此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是及其深远的。此广告创意的切入点是伏特加酒也像布鲁克林大桥一样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给观者一个遐想的空间:尽情地品味伏特加,尽情地提高生活的品位。

6.细节美

设计泰斗菲利浦・斯塔克(Philippe Starck)曾说过:“只有当设计中的细节让你感动, 这种魅力才会令人窒息”。一则成功的图画隐喻式广告,其中的广告形象、色调的深浅、画面的明暗, 文化背景的处理等等必是经过精心的挑选才确定的,处处透露着细节之美。例如又一则可口可乐广告,冰面上的小熊正捧着可乐畅饮,水里的另一小熊只能羡慕地看着(图10)。在西方人眼里,可爱的动物很能博得人们的爱怜与喜悦,因此,此广告选择憨态可掬的北极熊作为广告形象合乎整个社会大众的审美品味。此外,整个画面都是冷色调,唯有可乐的红色包装炫目耀眼,在点明广告主题同时,极具艺术美感。

7.意境美

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广告诉求点除了商品的品质和性能以外,还包括式样、魅力与感情特性等带有观念文化性质的内容,其中既涉及到商品的器物美,又涉及到商品因其社会功能所取得的人文色彩与情感性质。那么针对商品的这些特点,广告设计者运用图画隐喻手段营造适当的广告意境,往往能使受众心神向往,获得美的享受。例如雪铁龙汽车广告(图11),背景中浩瀚深邃的天宇,极远处绵亘起伏的群山、微黄的田野和路边幻化成五线谱和音符的电线和小鸟,广告的主体雪铁龙汽车仿佛是一只在旷野中愉悦轻盈奔跑的小鹿。蓝天、远山,甚至作为近景的电线,都成了它的映衬,描绘而呈现出的出神人化的境界和浪漫迷人的情调,创造出了令人心旷神怡的意境美。

8.亲和美

除了商业广告之外,西方人也很重视公益广告的创作。公益广告追求的是心灵与心灵、良知与良知的碰撞, 其社会职责之一就是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最纯美的东西,引导人们向善, 向美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许多的公益广告中都运用图画隐喻来避免生硬的说教,以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要表达的内容,关照芸芸众生的思想感情,从而表现出了自然舒畅、亲近真切的美感。例如这一则提醒司机开车时要系安全带的公益广告(图12),司机处于驾驶状态,而安全带被比喻成妻女的手臂,带给人们温暖贴心的感觉,展现出广告的亲和美。

西方广告中图画隐喻所散发的美感作为一种手段,引导消费者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购买能力并持久占领市场,这是其功利价值的体现。然而,由于现代社会中广告巨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这种美感的价值形态或功能也绝不是单一的,西方广告中图画隐喻也同时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其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使消费者暂时忘记了广告基本诉求和促销目的,全身心都沉浸到一种与广告形象水融的境界之中从而产生了极为愉快的审美享受,从而使消费者从精神上得到陶冶和升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广告视觉语言的表现中,图画隐喻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大大提高人们对广告的理解、欣赏和策划能力,有着特殊的美学意义。其实,西方各国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广告也有一个由滥到精、由乱到治的历程。随着我国广告业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业界会渐渐意识到再用粗俗和强加的手段去宣传商品,只能适得其反,令消费者产生反感以至进行抵制。他们就必然要寻求更易为消费者接受的广告形式,因此建议国内业者对图画隐喻深入挖掘,使之更艺术、更完美、更有利于与人们的心灵沟通,从而使广告向更高的层次飞跃。

参考文献:

[1]Lakoff,G& M. 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Charles Forceville. 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 [M]. Routledge, 1998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

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培养高素质的专门型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课程的性质、要求、准则。

高职院校在相关专业领域都开设了分析化学这门课,分析化学作为工具科学,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可以帮助人们扩大和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起着“眼睛”的作用。分析化学主要应用于环保、生物、食品、卫检、制药等专业,这门课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在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业品质量监控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可以使学生掌握获取物质系统化学信息的方法和理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压抑学生的思维,加之传统教学方式与实际相脱离,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大学课程难学。甚至有些教分析化学的老师也认为分析化学像文科一样,需要记的东西很多,但实际上只要能够充分地把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进行理解性学习,这门课是很容易掌握的。故教师必须应用能吸引学生积极性及注意力的授课形式,通过多动手、多思考,加深认识、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大多数学校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安排的第一个实验是使用分析天平称取物品,分析化学教材中使用分析天平称量过程中加减砝码的方法是通过投影屏上的微分标尺来进行判断并调节,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有这一个途径。在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生活常识通过看两个称盘的相对位置(重的一侧向下)、指针的偏向(指针指向重的一侧)来判断。

在讲解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时很多教材都是以滴定分析过程中的终点误差为例的,但是对刚刚接触分析化学的学生而言,他们连什么是滴定都还不了解,直接告诉他们滴定中存在这样一种误差,他们很难理解,而以简单的酸和碱的实验为例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成橙色表示反应结束,这个实验学生在中学时都做过,对于实验现象也有很深的印象,有了这个做基础,教学时只要告诉他们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值为3.1―4.4,反应结束时溶液颜色为橙色,说明此时溶液的pH值小于4.4,但是氯化钠和水这样的中性溶液pH值应等于7,这种理论上和实际实验上产生的误差就反映了方法误差。这种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在介绍一个新的知识点时也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化学滴定分析法中几乎所以的反应都需要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帮助判断滴定终点,反应类型一多,很多学生就搞不清楚颜色的变化。如碘量法中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根据常识,大家都知道淀粉遇到碘会变蓝,但是把这两个反应放在一起考时很多学生就把二者的颜色变化混淆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可以先安排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对这种反应有个深刻的印象,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讲解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在学习酸度计的使用时总是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酸度计校正的时候需要使用两种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呢?教师可以先介绍理论知识:能斯特方程:E=K+0.059pH,这个方程可以理解为数学上的直线方程y=ax+b,这个方程所代表的含意是以E为纵坐标、以pH值作为横坐标绘制的一条直线,在中学数学中曾经学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就是“两点法”校正酸度计的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各类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如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教学录像等,这些方法都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现象的理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帮助理解,同时实验也需要理论知识作指导,而现在一些高职院校认为教学实践应重于理论。确实,在有限的时间下学习很多科目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这类学科。仅仅会做一个实验,而没有掌握方法的原理,学生将缺少做实验的灵活性,无法获得拓展性思维能力,只能重复前人实践过的内容,一旦遇到新物质的检测就一筹莫展,甚至得出错误的分析结果;学生坐在课堂上单一地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则会丧失在以后的工作中的与他人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应用性强、试样易获取、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各种仪器使用方法的同时切实感觉到分析的实际应用,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真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将理论与实践实验有机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和仪器进行符合要求的分析,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穆永江,刘建平.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综合版),1996,3:108-110,113.

[2]姜晔.分析化学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106-107.

[3]王建,于素华等.非化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设计与改进[J].广州化工,2009,37,(8):234-235,240.

篇7

关键词:中考;习题课;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7–003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习题教学是中考化学复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学生解题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上好习题教学课,发挥其最大效益?笔者认为注重题目的整合与拓展是上好习题教学课的一个有效方法,整合就是对试题进行加工和重组,以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而拓展则是在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变式和迁移。本文选择了江苏省镇江市2007年化学中考试卷第30题内容节选如下,谈谈习题教学中整合与拓展的具体实施。

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探究。经实验分析确定该粗产品中含有NaOH、Na2CO3和NaCl三种物质。

(1)该兴趣小组欲测定粗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并取10.0 g粗产品进行实验。

(2)操作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组装仪器;

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称量G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C,缓慢滴入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

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⑥再次称量G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是0.48g。

(3)问题探究

F中的试剂应为 ,B装置的作用是 ,H装置的作用是 。

若没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事实上10.0 g粗产品只能产生0.44 g CO2,请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解释实验值0.48 g比正确值0.44 g偏大的原因 (假设操作均正确)。

此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混合物中某一成份的测量和误差分析,其中涉及的一些化学思想和方法在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化学试题中是一个热点。

2 习题的整合与拓展

如何处理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由于题目本身的起点较高,如果采取过去直接呈现、就题讲题的方式进行教学,且不说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题目的本意,即使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题目本身和表面,而思维的训练、思想的渗透、方法的建立和系统的形成则无从谈起。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引领学生探幽入微,逐步理解题目的内涵与外延,形成观念与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1 步骤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图片展示:青海茶卡盐湖

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还含有少量氯化钠。

2.2 步骤2:整合拓展,开展问题研究

问题1:小王同学想知道捞出的“碱”中碳酸钠的含量,并以此“碱”作为样品,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来计算样品“碱”中碳酸钠的含量。

(1)在锥形瓶内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2)小王是如何利用该装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

(3)浓硫酸和碱石灰可以颠倒吗?说明理由。

在这一组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可以非常清晰的了解到这套装置的设计原理是:利用A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浓硫酸干燥后被碱石灰吸收,装置C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

设计意图:为学生设计一个低起点以激活思维,并为后面的高落点作好准备。在学生弄清整套装置的设计原理之余,也复习了浓硫酸和碱石灰的干燥原理和组装顺序,同时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测量气体质量的方法。

拓展延伸:你还能想出哪些方法也可以测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到的方法有:

(1)测量化学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如图3所示)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在此让学生体会棉花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棉花对测量结果有怎样影响?

(2)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如图4所示)。在此引导学生气体应从广口瓶的哪一端进入,还要在水上面加一层植物油,此时教师可利用针筒、装满水的广口瓶和量筒做一个简易的演示实验给学生看,之后展示图5对比图4分析在测量气体体积时哪个更好?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整理:

测量二氧化碳的方法:

(1)m(CO2)=某一体系在反应前后增加(或减少)的质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如何测量气体的质量(体积),并能根据具体的实验装置进行误差分析,知道什么情况下有误差(无误差),哪种装置更好。

问题2:以图4为例追问以下问题:

①完全反应后锥形瓶内是什么物质?

②残留在锥形瓶内的二氧化碳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吗?说明理由。

③在图2中,锥形瓶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吗?

④(有影响)应该如何改进装置呢?(展示如图6所示)

⑤浓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应用不同方法测量二氧化碳时,锥形瓶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对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

问题3:针对图6所示新的实验装置,形成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组装仪器,并装入药品;

Ⅱ.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Ⅲ.一段时间后称量干燥管C的质量,然后关闭弹簧夹;

Ⅳ.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Ⅴ.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Ⅵ.再次称量干燥管C的质量,前后计算两次的质量差。

并提出以下四个问题:

(1)第一次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操作Ⅱ和Ⅲ可以颠倒吗?

(3)如果将稀盐酸换成浓盐酸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说明理由。

(4)如何彻底解决盐酸挥发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实验操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让学生体会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除了要考虑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外还要考虑实验药品。

2.3 步骤3:归纳总结,方法提炼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讨论和小结,学生已基本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1)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测定混合物中某一成分质量,同时进行定量计算

如:混合物碳酸钠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①气体法:Na2CO3+2HCl=2NaCl+H2O+CO2

测量气体的质量(或体积),同时注意误差分析。

②沉淀法:Na2CO3+CaCl2=CaCO3+2NaCl

将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

(2)如何设计实验测定气体的方法(在实际测量中还应注意样品用量的选择,不宜过多或过少)

(3)误差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有了以上的思想和方法,对于解决相类似的题目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毫无章法可循,而且对于学生步入高中后相关知识点学习也是大有益处的。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中考题给学生以体会所学方法。

3 结束语

教师在进行习题的整合和拓展时应重在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题(主要是确定讲什么);二是讲题(主要是确定怎么讲)。

篇8

1.1、由于评价方式的局限性, 化学实验教学更多时候停留在“讲实验、背实验”的层面

由于现阶段,高考对化学实验技能技巧的考查只能采用笔试的方法,同时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大一部分老师用视频、幻灯片来取代传统的化学教学,学生缺少实际操作和体验。亲身实践正是实验教学的精髓所在。化学实验本来就是要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缺少了实践的过程,化学实验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在。

1.2、各级各校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各学校由于设备、仪器、药品、教材、课时的限制,一定程度制约了化学实验教学实施。但是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化进程的进行,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各学校在化学实验教学的硬件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由于各级各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时候化学实验教学停留于“造材料”上。经常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做一次实验,或者各校为了各级考试随意缩减实验课时。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缺乏有效机制,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的考察。

1.3、部分中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特别是实验教学素质及实验技能不够,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

由于我们很多老师本身就是应试教育时期的学生,自身在学生时期对化学实验就不够重视(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和习惯根深蒂固,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也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答实验题就行。

1.4、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学科本身的限制

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毒害性,或者一些药品价值昂贵,也造成教师们更愿意用多媒体手段来代替实验教学,甚至于以讲代做。

以上都是造成现价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流于形式的几个方面。那么如何切实的贯彻课改精神,使学生能够真正的通过实验教学来探究未知世界,真正感受化学学科的内在之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解决:

2.1、个人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评价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打破应试教育的枷锁,才能真正的让教育回归本质。所以,应该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在打破高考“一考定终生”的同时,高考录取,特别是化学专业录取增加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化学实验素养考查,发挥高考的导向性作用。

2.2、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更新和添加必备的仪器和药品,逐步完善设备,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各校应配备足够专职专业的实验员,并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充足的化学实验员是化学教师做好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关键。

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计划外的仪器和设备,用于教师和有能力的同学进一步开展探究性学习,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化学实验竞赛等,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走向成功。

2.3.加强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技能培训, 改变教师观念、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要彻底,改变重理论而轻实验教学的现象,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把实验教学作为整个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4、积极改进化学实验。尽管中学化学实验危险性不高,只有极少数的实验会对人体造成轻微的伤害,对身体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进或者优化实验来尽量消除这种影响。比如实验室用浓HCl和MnO2制取Cl2时,加装的尾气吸收装置就能够达到消除Cl2对人体的伤害;此外,用KMnO4代替MnO2,由于这个反应通常不需要加热,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还减少了实验环节。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步骤或者实验改进的原理和目的是什么,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篇9

【关键词】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86-01

如果能将方程式记牢,很多感觉棘手的问题就解决了。通过这些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记忆方程式总出错,主要为记错生成物,或者配平有问题。有些方程式记不住。如果能经常分析与归纳,根据现象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所以,高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更应该多角度的分析,提高能力。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及其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的提高,笔者有以下的一些作法,比较奏效。

一、分类角度记忆方程式

从这些物质均能与哪些类型的物质反应记忆,并从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方程式,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得失电子守恒与观察法配平方程式,防止死记硬背记错方程式的计量数。

1.金属单质仅体现还原性,主要能和哪些类型物质反应?钠、镁、铝、铁与非金属单质、氧化物(水、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盐。

(1)钠与水反应,根据现象记忆方程式的产物。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仅须观察法就可以配平,注意单质最后配平,对于钠来说,与化合物反应,只要记住这个反应,其它反应方程式的就可以记住了,因为与盐、碱的反应其实质就是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的二次反应。镁、铝、铁的还原性比钠弱,与水置换反应,需要的条件更高,铝与水很难反应,铁与水反应的产物,与钠不同,生成四氧化三铁与氢气。通过横向比较去记忆方程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其中氧多,所以其与水等反应时,在氧化钠反应的基础上多放出氧气,观察法配平就可以,依旧是最后配平单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都为盐,水解后溶液都显碱性,其能否与酸、碱、盐反应,就看其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其别注意二者的转化,主要就是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这即是考试的重点。

(2)铝及其三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主要体现其两性,重点是体现其个性的方程式,即与强碱如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物都为偏铝酸钠。统一记忆就使得记忆效果增强。同时,铝单质与氢氧化钠反应,有单质参加,化合价升高,所以有化合价降低,要生成氢气,化学计量数为2、2、2、2、3。

(3)铁单质及其化合物,主要体现在变价,所以分别记忆强氧化剂与氧弱化剂。强有氯气、溴、硝酸、浓硫酸,弱有硫、碘单质、稀硫酸。铁的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均要注意其与什么种类的酸反应。若与非氧化性的酸:盐酸与稀硫酸反应,根据氧化物中的氧配平水中的氧。若发生氧化还原,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2.非金属单质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体现氧化性。主要能和哪些类型物质反应?与金属单质、氧化物(水、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碱、盐。

(1)氯气为强氧化剂,与变价金属反应,变价金属都呈现高价态。硫为弱氧化剂,与变价金属反应都呈现低价态。氯气与水反应,为歧化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那么氯气与碱反应,可以看成氯气与水反应后的物质的二次反应。这样就记住了产物。

(2)硫的化合物中的二氧化硫为重要物质,体现了酸性氧化物、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各自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怎样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主要为氧化还原方程式,所以记清化合价升降对应的产物,用得失电子配平方程式。同时辅以一些记忆,如氯气与二氧化硫生成两强酸。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为价态归中的反应。这些重点方程式重点记忆,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通过书写方程式的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书写方程式的能力。

(3)浓硫酸、浓稀硝酸均体现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氢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记忆与铜反应的方程式、浓硝酸见光分解的方程式、氨气与氧气催化氧化的方程式、氨气与酸、与盐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复分解反应,以复分解反应的判断方法来判断其反应的情况。

以上方程式的复习都抓住每类物质的特点,再抓住每类物质的重要方程式要求记忆。同时要求学生从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两个角度来分析反应,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对比的方法学习方程式

在学习金属单质时,都有还原性,还原性强弱如何呢?通过与各类物质反应的情况,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归纳,并且找到每种物质的特性。

学习浓硫酸、稀硝酸、浓硝酸时,均有强氧化性,引导学生从与金属反应的情况进行对比,并得出这样的顺口溜,冷浓遇铁铝都钝化,浓遇金属生成二(二样化氮、二氧化硫),稀遇金属生成一(一氧化氮)。

通过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三、记忆方程式结合现象及其实验操作来发展想象力

篇10

关键词:玻璃器皿;分析仪器;校正;操作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42-04

分析化学是一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已日臻完善。近几年来我院学生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学检验工》技能竞赛,从竞赛的实际情况及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从事分析检测工作情况反馈意见来看,同学们对玻璃器皿和分析仪器的校正工作知道甚少,更不知道校正操作及其重要性。而使用校正过玻璃器皿和分析仪器是提供可靠分析数据的保障,也是保证分析误差最小化的措施之一,在分析检验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分析化学中要加强玻璃器皿和分析仪器校正的相关教学。

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准确计量的玻璃器皿和分析仪器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称量类:机械天平(已处于淘汰状态)、电子天平等。

2.计量类:量筒、量杯、单标线容量瓶、滴定管、分度吸量管等。

3.电化学类:恒电流库仑仪、酸度计等。

4.光化学类:可见光-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

5.色谱类: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

下面重点讲解单标线容量瓶、滴定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校正教学。

一、单标线容量瓶校正操作(衡量法)

采用衡量法。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单标线容量瓶中纯化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计算出单标线容量瓶的容积。

1.单标线容量瓶外观要求。单标线容量瓶的玻璃应清澈、透明。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和商标,标准温度(20℃),标称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级A或B。

2.单标线容量瓶的瓶口与瓶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纯化水注至标线,将瓶塞塞紧,当用手指压紧瓶塞,上下颠倒10次,再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保持10秒,结束后,用滤纸在塞子与瓶口周围擦看,不应有水渗出。

3.单标线容量瓶校正。取洗净干燥的单标线容量瓶,称重后加入纯化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下约5mm处,用毛细滴管将液面准确地调至标线,准确称重单标线容量瓶与纯化水的重量。计算纯化水的质量,用实验温度时1mL水质量(查附表1)来除水质量,即可计算出单标线容量瓶的实际毫升数,即20℃时真实容积。

二、滴定管校正操作

1.滴定管玻璃应清澈、透明,分度线和所量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 mm。

2.滴定管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和商标,标准温度(20℃),等待时间txxS,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mL,准确度等级A、B或Ex。

3.滴定管活塞密合性:当纯化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不涂油脂)停留20分钟,漏水量应不超过一小格。

4.滴定管容量允差:纯化水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分度线宽度等均应符合下表规定。

5.滴定管的标定:加纯化水于滴定管中,使液面达到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用活塞慢慢地将液面准确地调至零位。将已称量的称量杯放在滴定管尖端下,完全开启活塞,当液面降至距检定分度线以上5mm处,关闭活塞等待30S,然后在10S内用活塞将液面准确调至被检定分度线,准确称重称量杯与纯化水的质量,计算纯化水质量。用同样方法测其他刻度处的纯化水质量。

数据处理:由附表1查得K■,按下列公式计算滴定管各段纯化水校正值。

V=m*K■-V1

V:校正值mL

V:滴定管读数mL

m:称出纯化水质量g

K■:换算系数,由附表1查得。

不同容量滴定管标定点确定:

1~10mL滴定管:半容量和总容量二点。

25mL滴定管:

A级;0~5mL、0~10mL、0~15mL、0~20mL、0~25mL

B级;0~12.5mL、0~25mL

50mL滴定管:

A级;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

B级;0~12.5mL、0~25mL、0~37.5mL、0~50Ml

三、滴定管校正曲线

对于已经校正为合格的滴定管,在实际滴定中要考虑玻璃受热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为准确滴定,需要作滴定管校正曲线。

首先把要校正滴定管编号,清洗干净,活塞涂上凡士林,检漏,装入新煮沸冷至室温的蒸馏水至刻度上,记录蒸馏水温度,排气泡,调液面至0.00mL刻度处。然后由滴定管放出10.00mL蒸馏水至事先称重的具塞瓶中,盖上瓶塞,再称出装蒸馏水后的质量,两次之差,即为放出蒸馏水的质量。用同样的方法称出滴定管由0到20.00mL,0到25.00mL,0到30.00mL,0到40.00mL,0到50.00mL刻度间蒸馏水的质量。用实验温度蒸馏水质量除以相对应温度下校正的水密度,即可得滴定管各部分容积的实际毫升数。

V校=V实-V读

V实=M/ρ

M=M瓶+水-M瓶

V校:校准点的校正值mL

V实:校准点的实际容积mL

V读:校准点的放出体积读数mL

M:校准点的放出蒸馏水质量g

M瓶+水:校准点的放出蒸馏水质量和瓶质量g

M瓶:空瓶质量g

ρ:水的密度g/mL

例:在15℃由滴定管放出10.03mL水,称其质量为10.04g,15℃的校正值为0.99792g/mL,因此可计算出放出水的实际体积为10.04/0.99792=10.06(mL),因此滴定管这段体积的误差为10.06-10.03=+0.03mL,使用时实际应为10.03+0.03=10.06(mL),这才是真实体积。

下面是一支50mL、A级“编号A01”滴定管校正实例。

滴定管校正曲线的绘制步骤如下:

(1)在Excel表输入数据

00

10 -0.01

20 -0.01

30 -0.02

40 -0.02

50 -0.03

(2)插入图形

选中数据区插入图表XY散点图选中折线散点图下一步下一步输入标题“A01号滴定管校准曲线”,X轴名称“标准容量(mL)”,Y轴名称“累计校正值(mL)”完成。

(3)设计刻度线

纵座标轴处右键座标轴格式刻度最小值-0.05,最大值+0.05,主要刻度单位0.01,次要刻度单位默认。

横座标轴处右键座标轴格式刻度最小值0,最大值50,主要刻度单位5,次要刻度单位1。

(4)设计网格线

右键单击图部分图表选项X轴选主要网格线,次要网格线Y轴选主要网格线。

(5)去掉灰色底色

右键单击图区数据糸列格式线形自定义样式、颜色、粗细数据标记自定义样式、前景色、背景色。

四、分光光度计的校检

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新购买或使用半年的分光光度计应定期进行校检,校检内容包括:波长校检、透射比正准确度的检验、稳定度的检验、吸收池(比色皿)配套性检验。

1.波长校检。分光光度计出厂运输、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温度变化、灯丝变形、灯座松动,经常会使测量波长同实际波长不符,导致测定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度,为此经常需要校检。

在可见光区检验波长准确度的方法是绘制镨钕滤光片的吸收曲线(见图2)。镨钕滤光片的吸收峰为528.7nm和807.7nm。如果测出的峰的最大吸收波长与仪器标示值相差±3nm以上,则需要细微调节波长刻度校正螺丝(不同型号的仪器调整方法有所不同,应按仪器说明书进行)。如果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与仪器波长标示值相差大于±10nm,则需调整钨灯灯泡的位置,或检修单色器的光学系统。

2.透射比正准确度的检验。透射比正确度检验的具体操作是:质量分数w(K2Cr2O7)=0.006000%重铬酸钾的0.001mol・L-1HClO4标准溶液,以0.001mol・L-1HClO4标准溶液为参比液,以1cm的石英比色皿分别在235nm、257nm、313nm、350nm波长处测定透射比,与表2所列标准溶液的标准值比较,根据仪器的级别,其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3.稳定度的检验。在仪器测量波长范围两端向中间靠10nm处,例如仪器工作波长范围为320nm至820nm,则在330nm和810nm处,调零点后,盖上样品室盖(打开光门),使光电管受光,调透射比为95%;若是数显式分光光度计,调透射比至100%,观察3min读取透射比的变化,即为光电流稳定度。

4.吸收池(比色皿)配套性检验。在定量分析中,尤其是在紫外光区测定时,需要对吸收池(比色皿)配套性检验,以消除吸收池的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操作是:石英吸收池在220nm处装蒸馏水;在350nm处装质量分数w(K2Cr2O7)=0.006000%重铬酸钾的0.001mol・L-1HClO4标准溶液;玻璃吸收池在600nm处装蒸馏水;在400nm处装质量分数w(K2Cr2O7)=0.006000%重铬酸钾的0.001mol・L-1HClO4标准溶液,以一个吸收池为参比池,调节透射比为100%,测量其他各吸收池的透射比,透射比的偏差小于0.5%的吸收池可配成一套。

参考文献:

[1]J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S].

[2]吴万先.校正滴定管几种方法的讨论[J].化工标准与质量管理,1991,(7).

[3]黄一石.仪器分析[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