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对课文的基本思考
《羚羊木雕》讲述一家三口为一件从国外地来的工艺品“羚羊木雕”而发生的家庭风波,纠纷虽小,却让一个小孩子的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个小孩把父母送给自己的这个工艺品转送给了好朋友。由于其贵重因而受到父母的责难被强行去要回来,终使小孩感觉很不光彩,而在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课文昭示了两种道德观念的冲突:一是小孩子的重承诺,重情义的传统美德与父母的重财轻义的道德观念冲突;二是提倡“崇善尚美”,“自主意识”,“自律意识”等现代意识与简单生硬的“家长作风”的冲突。
二、备课思路
我在制定《羚备课思路羊木雕》一课的教学计划时,贯穿素质教育内容,因此对文章所提供的诸多信息作了分析、整理、明确本课的教育目标,提炼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比照,归类,使其成为备课的思维主线。
1.传统美德教育方面。课文表现了一个小孩子的承诺,重情义的思想,这本身就浸透着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而父母对孩子的正常举动的否定和责难,也就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义。而这种传 统道义中浸透着“前喻文化”的“恪遵长训”(有积极因素如“尊敬师长”,但也有封闭的,落后的“惟命是从”,前者千百年来一直被社会宏扬,后者将其消极特性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延续)这里孩子的主导行为并不是努力适应社会文化,新型社会道德,而是以长辈的意志为意志从而使学生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其恶果 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最终不会成为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是这样“长辈遗志”中加进了“重财轻义”,那就不是教育的悲哀,而是教育的堕落。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有必要利用文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关于现代意识方面。课文中小孩子为了朋友之间的友谊而未来未经家长同意送贵重物品给朋友,这应是小孩子一种朦胧的“自主”意识这很重要,是学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为将来能独立于社会奠定基础,但涉及家庭成员的相对重大问题时,作为其中的一员,是否也应征求其他成员(尤其是相对有着较多社会经验的父母的意见,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这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主意识”,自律意识在这里就是一对既有冲突又互相关联的统一体。也就是说,无论是自主意识,还是自律意识,又让学生社会生活中能把握分寸。当然,还有一个现代社会必须重视的经济意识的问题,贵重物品经济价值大,因此应在备课中有所准备,为课堂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做好相应的设定。
三、具体安排
根据长述思想,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了安排。本课是一片课内阅读课文,一般课时安排也就是1~2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亲切熟悉的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中增强语言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教育步骤安排如下:
首先,带着问题阅读。理论与经验都反复证明,有目的的阅读才能给人留下印象,不求甚解,一目十行的浏览只能是不知所云,既达不到学习知识,培养语言阅读能力的目的。也不能从文中悟出许多“道”。因而应在备课时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如: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风波?“我”送东西给好朋友,父母做了什么?你曾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吗?朋友之间要不要送礼物?是不是什么都可以相送?这些问题应分步骤,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进行。阅读的形式可多种多样,有阅读,带着问题默读,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精读。问题除了一般的语文训练外,还让学生初步感受思想因素。
其次,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设计七年级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且对象和省各式各样的看法和想法不易求全责备。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如讨论:把属于自己的东西送给朋友要不要父母允许?友谊与财物究竟哪个重要?怎样做到既要尊敬师长,有不盲从父母?在讨论中教师要小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好“分寸”。
篇2
因此,搞好人格教育,最有实际意义的莫过于对人格教育对策进行优化组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他们人格的教育培养进行了几点探索。并进行了必要的总结,认为初中生人格教育及培养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唤起初中生自我建设的意识是核心
初中生在在人格规划建设上是朦胧的,不具体的。随着知识的增加。出现具有选择和自我调整的意向,初中生是自我意识发挥最快的时期,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使初中生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设的意向,确立他们人格建设的奋斗目标,培养他门人格建设的方法和能力,依靠初中生人格自我建设积极性的发挥,教育者能给予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帮助,应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引导并抓住一切机会给以人格建设的培养。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
人的自我意识在自身人格教育发展中发挥着组织者、推动者的作用,影响并塑造着人格品质结构的其他成分,和这些成分的相互关系,制能约着个人行为。“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才能起作用。”人格的发展完善是个人的内外因互动相互推动的过程,其成效主要依赖于个体人格自我建设意识的强弱和所付出的努力。
2. 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基础
构成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一切无不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关,与人的整体素质、综合索质有关。文化知识多少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信仰情感,体现人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人的品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培根说得好:“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文学使人善辩”。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人格的教育与培养必须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现在的初中生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后备军。加强他们人格的培养与教育有其是当务之急。因此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注重思想基础的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小事做起。靠综合教育培养全面的能力与素质;二是在扩大学生知识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思维训练。思维素质是综合索质的核心,人格的水平与思维能力有关;三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沟通互动能力。在沟通互动的过程中来修正他们的思维偏差。四是注重向学生传授新思想,弘扬先进文化精神,学习新知识,及时用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新的科技影响他们,促使他们人格尽快现代化。
3. 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是重点
良好的人格品质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与统一。重视认知的教育的正面引导,这是良好人格形成的前提。但我们不能指望仅靠认知教育就能产生良好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在初中生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尊重他们的情感、培养意志,这些因索在人格品质形成中有特殊地位和功能,要强化情境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我们具体的做法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班级的文化建设,通过必要的环境来丰富初中生的生活,培养他们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特别要搞好班集体建设,提高教育者人格感染力,树立典型,倡导积极风尚,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解决生活学习中冲突的技能,同时净化、美化生活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开设美术园地、音乐兴趣小组等,加强艺术教育功能。发挥艺术陶冶作用,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大力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接触社会生活,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创设专门的情感与训练活动课。(活动课),培养学生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及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均衡健康发展,达到学生身心的统一。
4. 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教育正合力
初中上的人格还是比较单纯的。但对良好的人格对以后的人生有这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人格的教育培养中,环境的健康化与人格的健康化是密切相关的,健康的环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好对人格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成为初中生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在进行人格教育时,不仅要在学校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局面,而且也要依赖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自功能的发挥和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标准不一,取向不协调,则会使初中生面临种种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人格教育体系,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
5.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初中生心理品质和心理教育长期以来受轻视的情况也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已被确定为德育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学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目前初中生的心(下转第65页)(上接第56页)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还是不令人满意,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及水平都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不能不令人忧虑。
因此,在学校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是当前德育工及其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可设心里咨询工作室,加强和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向,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展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心理障碍,矫治行为偏差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来完成,这样,才有可能促使初中生人格健康发展。
6. 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
一、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被提出之时,它也以一个独立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有一些教师以为它只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又有一些教师自己又不是搞心理学的,把握起来力不从心,因此便出现了忽视心理素质教育,甚至忽略心理素质教育的现象。一个人除了智力的因素外,还有非智力的因素决定你的人生,那十分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心里素质,也叫情商.因此,在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有关调查和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患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比例有所上升,心理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由于语文教学的包容性和人性化,语文教学一直是最直接最生动的特殊的教育阵地.除了它固有的传授文字文学知识外它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方面显示出自己独到的优势和魅力在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新形势的要求下,语文教学一如既往地站在教改的最前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呢?
(一)营造好的课堂 氛围,逐步为学生构建最佳的心理状态
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思维活跃,易于接受知识.反之,虽然课堂鸦雀无声,但学生只有紧张的份儿,何言积极思考呢?教师所营造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并非一个微笑一句话就能完成,它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如服饰和教态、提问和暗示、留有余地和故意设疑等。
(二)利用教材的内容,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时文苑中的精品,从不同的角度映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也照射出假丑恶其中有一些作品便 是活生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的好材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借助这才些作品,探寻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指导学生对照自我进行检省,修正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1.挫折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都娇生惯养,遇到点挫折便失去了信心。在讲《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我围绕作者的挫折、苦难,以及如何面对苦难来展开。扣住文中“荒芜―并不衰败―生命律动”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些景语与作者的关系。解读景物就是解读苦难、解读生命,文中的景物尽管卑微却生命依然顽强,人生亦如此.作者从景物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悲苦,以及洋溢着活力,重新获得了生存的勇气.史铁生用自己的苦难,以及对生命的真切地感悟提高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激发苦难是命运的造就,是听凭偶然,不能因为苦难而选择轻生,关键是人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苦难及承受苦难的能力.于是,我又趁机询问:"你遭受过挫折么?你是如何做的?”学生们或惭愧地说出自己曾有过的怯懦,或自豪地谈起自己的奋起,都纷纷表示要象史铁生那样,绝不向命运低头
2.对待错误的教育
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我让学生 口头作文《我更喜欢廉颇(蔺相如)》 学生们大多喜欢廉颇。我问:“居功自傲的廉颇如何讨得你们的喜欢呢?”学生们说:“因为他知错能改。”我又问:“知错能改为什么是令人佩服的?”学生们回答:“一个人能够承认错误需要勇气,而能够改正错误需要决心和毅力。”于是我总结道:“廉颇之所以博得你们的喜欢是因为他更接近于人的本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要去轻视那些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因为他战胜了自己。
3.其它方面的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零散的小素材也可做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切点,教师只要一两句的点拨,学生便豁然开朗。《项链》中马蒂尔德的虚荣心使她付出了十年的青春,有的学生打肿脸充胖子,去开什么生日party,是不是也是虚荣心在作祟呢?从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歌声中,你是否看到了刚愎自用的因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非盲从,善于独立思考不等同于一意孤行。王安石对石钟山得名的实地考察不正是他敢于向权威之一不轻信盲从的结果么?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材料,只要教师悉心揣摩,何愁不能对学生点化呢?
(四)通过课余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自信的心态。
为了培养学生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多组织一些课余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心理素质,获得乐观、积极、自信的心态。比如可以在业余时间开展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起信心,敢于在众人面前讲话。遇到好的美文,可以搞朗读比赛,可配乐,可分角色,提前帮助那些朗读困难的学生做些准备,在读完之后多鼓励些,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也便高涨起来。
四、对心理素质教育的展望
心理素质教育做为一个较新的课题,还有许多可研究探索的问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这便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因此,尽早地提高师资队伍的心理素质教育理论水平不再是一句问号。另外,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开展心理咨询,使学生也能够认识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能方便快捷地解决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他们逐步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
21世纪需要优秀的人才创在世界,而他们的成功有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有责任担负起知识的启蒙和心理的培养着双重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心理素质 恐惧心理 不良个性 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 意志品质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竟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人类的健康已成为现代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课程改革实验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人民生活水平的广泛提高,使学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增进人的健康,已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对本校各年级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统计,发现必学的内容,学生不能达标的情况很严重。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练习中存在心理障碍:或存在着运动恐惧心理,或有不良个性心理,或缺乏意志品质等。初中时期的学生心理正处于形成之中,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中应对学生各种心理进行分析和引导,减轻并消除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学会健身,而且逐步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平常的体育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
一、消除学生运动中的恐惧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觉得危险性大,产生畏难情绪、恐惧心理。究其原因是:有的意志品质较差、有的因以前失败产生了畏惧感、有的对某些运动技术科学操作的无知等。学生的恐惧心理给正常的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我有针对性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多方尝试:1、强化身体素质训练,安排课课练,对落后生加以区别对待,增强他们的信心。2、练习时先降低要求,循序渐进,认真做好保护、帮助工作,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3、据情提高训练难度,即景激情鼓励学生,常用“你行”、“你能跳过去”、“我保证你不会摔跤”等话语让学生产生信心和勇气。4、尽量优化教学环境,如上课前通过画出清晰的跑道,明确学生活动的场地,使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并利用集体从众功能,让学生产生“别人不能,我能,别人能、我更能”的功能效应的竞争心理,从而使学生油然产生战胜困难的心理欲望,随机进行效果转移,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把曾经在练习中尝到过的苦头转化为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5、用娱乐性的游戏和一些教学竞赛办法渗透到学生练习中,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的恐惧心理就在练一练,争一争中无形的消除了。
二、克服学生不良个性心理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常有少数学生因不良个性心理因素作怪,致使对有些学习项目不喜欢、不想学,尤其惧怕练习难度高的运动项目。通过分析产生这种不良个性心理原因是:有的是出于对体育科学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多,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理解简单、肤浅,出现的懒动个性;有的学生由于自身体力、自身耐力的差异对某些练习项目的高难度动作、长距离跑缺乏信心、耐力而产生的自卑个性;有的学生是什么项目都想做, 而又什么动作都做不好,一遇失败就不再想练的随意个性;有的学生对喜欢的项目就全身心投入甚至放弃其它练习项目而产生的偏爱个性。 以上这些不良个性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采用如下方法对其进行了引导,并促进了其转化:
1、加强横断面知识辅导
在课堂上注重科学知识理论教学,学习一些与他们体练相适应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力学,使体育锻炼与常识原理结合,达到克服和避免因对运动常识的无知而产生的懒动心理;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体育课教学中,我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有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与要求,并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性的办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练习兴趣,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自卑个性;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于少数个性随意、意有偏爱的同学,我主动与他们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进行心理分析,对其积极的一面给予充分的肯定,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信心,认真练习,持之以恒,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比赛,使学生学有信心,赶有目标,喜欢的项目更加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其它项目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这样,使学生能得到体育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升华。
三、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意志品质教育
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论是理论课, 还是实践课,我都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意志品质的培养。
只有有了“爱”的真情,才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运动心理,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历史故事,譬如讲“”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懂得鸦片的毒害使国人身沉毒海,备受凌辱、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尊严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收看各种体育比赛的实况,边看边鼓励学生学习我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意志品质。借观看足球世界杯、排球锦标赛、乒乓球比赛等赛况,让学生感觉到女排夺冠、国足入世、国球揽冠,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我国运动健儿勇于拼搏的写照,又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体现。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从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真正理解体育锻炼的内在含义。
崇高的理想,神圣的使命,爱国的挚情,使我的体育教学充满生机,同学们把上好体育课,自觉锻炼身体与建设四化、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培养了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把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拼搏结合起来,培养了坚强的意志;把个人奋斗与祖国荣誉结合起来,培养了更为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
篇5
素质指的是一个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教育等方式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身心品质。教育、环境等都是影响一个人素质的因素。素质教育则是以人的素质品行为最终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旨在通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教育顺应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比较稳定的健康的身心品质。素质教育让学生更加的社会化、现代化,将社会文化转化成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对中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达到现今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标准,让学生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品质。
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不同,他们一般会有以下几个共性:第一,个性独立。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比较独立,能够处理各种事宜;第二,厌学。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不太爱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太好,没有学习兴趣,所以很多学生都具有厌学的心理;第三,懒惰。学习需要勤奋,成绩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不愿意学习。中职院校的学生惰性比较大,不愿意学习。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会有这种思想,但是这样的思想在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是不能被社会接受的。所以,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且必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融入到体育教育中,利用体育教育课堂上各种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积极向上的品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信自爱,增强他们的思想品质。
2.素质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通过对新鲜事物的探索,产生创新的欲望,所以创新意识也可以称作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包括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等。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育教育中融合素质教育,能够利用其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标新立异,遇事能够灵活处理。
3.强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个性。
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更是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帮助学生自己调节心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这种教育方式与传统的中职教育不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素质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
三、加强中职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措施
1.培养顽强的品质。
中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中,学生锻炼最多的是其身体素质,是对学生肌肉的锻炼。所以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在测试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体的极限,并给与学生鼓励,让学生能够更努力地练习。另外,教师应该在学生想要放弃的时候及时地给与帮助,例如,在学生做俯卧撑时告诉学生,当你感觉到肌肉酸痛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如果就此放弃,那么你永远不可能进步,只会停留在这一阶段;如果坚持下去突破自己的极限,那么你的成绩不仅会刷新纪录,还会有更大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战胜“极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克服困难过程中养成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
2.抓好课堂常规教育。
篇6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定义。传统的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形态。新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诸如网络与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新媒体依靠数字和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与卫星等媒介和手机、电脑等终端,把信息或者娱乐服务传播给受用群众。新媒体利用的是数字和网络技术,与传统的四大媒体所依靠的技术不同,因此新媒体也会被生动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培训地,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把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下来,还可以使这些身上带有鲜明的国家民族文化烙印的高等知识分子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得大学生对自身、民族、社会具有应有的使命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以优秀的品质对待家人、工作、社会,并且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改善自身的人文素质价值观
高校尽职尽责对大学生进行相应人文素质教育,使这些大学生淡去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之心,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后,以足够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家人、工作负责,才能有足够的耐心与超强的心理素质面对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的素质的提高与自身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三)培养自身开拓创新的精神
现在科学日新月异,不断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人类不断的开拓进取。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而且人文素质教育还为大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平台。大学生进行创新不再是依靠自己的胡思乱想,而是根据相应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把自己的创造力现实化、实体化,变成社会所需的技术。[2]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新媒体减轻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向效果
新媒体因为其极强的穿透性与多样性,几乎不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目前,新媒体的形式各式各样,从各大网站到微博,大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这种信息传播工具,上面传载、显示着各种有益的或者劣质的信息。大学生作为接触这些传播工具最多的群体,每天都是这些新媒体的受众,每天的很多时间都会浸泡在这些信息中,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这些信息带来的影响。由于这些信息得不到传统教育的束缚,大学生一时也会很难分辨其真伪,就会很容易产生跟风的现象,以至于对那些很劣质的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渐渐失去了对社会和团队的责任感,重视物质需求,而不讲究精神方面的提升,从而减弱了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良好的导向效果。
(二)新媒体削减传统教育的优势
日益飞速发展的网络可以实现相互交流与信息获取,还有在网络中双方都是平等的。利用网络的这些“优势”,网络的使用者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和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价值观来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并且获取这些信息或者自己认为正确的信息给其他人,把自己以为正确的信息传播到网络上,实现信息的相互获取,甚至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平等”地谈话,不是跟以前那样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信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和自身的判断能力不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样就会使得自己很容易获取一些不利于自身良好发展的信息,而且自己坚信不疑,不接受教育工作者传授的良好信息,反使之为错误的观点,长此以往削弱了传统教育的优势。
(三)新媒体减弱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管控效果
现今,由于在网络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缺少具体的理论依据,没有充足的技术力量,还有某些相关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没有达标,以至于网络上相关方面的监督与管理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我国在这方面制定的相关制度也没有达到健全的程度,这就使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得不到相应的遏制,使之有机可乘。而且一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完整相关的课程,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够规范,人文素质也就失去了帮助其在网络上和学校生活的强大助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很难顺利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更加一步减弱了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管控效果。
四、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会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合理地利用新媒体在信息方面的优势,有效地遏制新媒体在信息方面的弊端,也可以很好地促进高校顺利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有文化底蕴的高科技综合性人才。
(一)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平台为教育建设服务
现在的大学生是网络和手机的一大使用群体,高校要利用这些新媒体的技术与终端,使之为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服务。高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络上建立各种形象生动地吸引大学生眼球的有关于文化传播的信息平台,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一些网页或者网站,同时提升各大高校的校园网、论坛等校园网站的品质,使其向着有利于优秀有益信息的呈现与传播发展。还有在微信等通讯工具建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民族文化传播等等人文素质教育。这样大学生在课堂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后,课下使用手机网络时,就会获取这些文化知识,让这样文化知识不再是课堂上老师一板一眼地教授,而是网络上各式各样以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给大学生们,提高他们对文化的兴趣,使他们在平时就可以受到文化的浸染,更加有效地受到人文素质教育。
(二)建立合格的教育团队和网络监管团队
高校的教育者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者,他们的工作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成立一支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强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团队,并且由于还需要网络上的监管,所以还要建立一支具有极强责任感的网络监管团队。教育工作者团队要有很深的人文素质底蕴,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合格地文化传播等人文素质教育,还需要结合新媒体,利用自己熟悉的新媒体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与同学之间产生共鸣,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加深他们的人文底蕴,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网络监管团队要明确自身的任务,积极配合教育团队的工作,积极监督网络信息的品质,有效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使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顺利有效地进行。
(三)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与法律法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套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离不开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组织领导和管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流程与细节。网络之所以会传播某些不良的信息,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具体的权利与责任进行划分与规定,以至于出现了这种情况无法治理,越来越严重。建立有关于网络方面的管理机制,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监督与管理,使得某些人会肆无忌惮地传播劣质信息,建立相关的举报机制,使得劣质信息和相关人员得到举报,可以一定程度上绿化网络环境。
五、总结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
一、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的过渡阶段。初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强化素质教育,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也是完善学科教育体系所必需。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场所。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基础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最终要求是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素质教育中,必须既重视知识教育,又重视能力的培养。回顾过去,我们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这一角度讲,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数学基础知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所离不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这"三基"是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源泉,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工具。只有把这些知识透彻理解,熟练掌握,才谈得上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才能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扎根于基础知识的教育中。否则素质教育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无米之炊。
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化素质教育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当前,数学课的学时少,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是我们数学老师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整节课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地在下面听,实行满堂灌。而数学中的很多内容很抽象,学起来枯燥无味,所以很多时候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喉干舌燥,学生在底下昏昏欲睡,这样既没有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谈不上能力培养。要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应注意以下五个环节。
1、学生预习
数学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多。通过预习,同学们事先了解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复习
教师复习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评讲学生上次的作业。学生课后做作业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对学生的作业,笔者每次都是全批全改,指出作业中的典型问题,对于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上课前做一评讲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对错误的评讲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进行正确思维的能力。其二是对上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短的复习。
3、教师的课堂讲授
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意识,具体讲授时应抓住重点,采取启发式、主动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意识。
首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力求自然、贴切,要把重点放在概念、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而把计算能力、计算技巧的训练放在次要位置。教师讲授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归纳、抽象客观事件的过程。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讲授时,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独立思考的训练,而启发式教学,是由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直至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维,加深了记忆;同时,也使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好的数学教学方法应当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1)发现式教学
由教师提供一些预备知识,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引申、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去积极探索,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进而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发现式教学。发现法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大有裨益。不妨引导学生在做各种类型的练习时,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这样,学生对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印象深,且计算中出错率较低。
(2)发散式教学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时适时地采用这种发散式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变得敢于联想,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去标新立异。
(3)分析式教学
分析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未知"出发,逐层深入地分析找出"需知",逐渐靠拢到"已知",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学生课堂复习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艺术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责,以往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致使学生在初入社会时无法很好的融入其中。高职院校顺应社会的发展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将综合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对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以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要只是僵硬的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和实践技巧,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前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除了必修的艺术课程外很少会接受到艺术教育,致使学生艺术素质相对较为匮乏,且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忽视了艺术教育,课堂上的一些陈词滥调模式化的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得到学分才选择艺术课程,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学生也错误的认为自己并非艺术类学生没必要接受专业的艺术教育,只要把专业知识掌握了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没有意识到艺术教育的实际价值,艺术教育也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以至于形成两极分化的现象,对艺术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为得到学分的学生消极应对,致使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参差不齐,当下我国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问题并不容乐观。
二、艺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艺术素质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以期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促进师生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它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艺术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以期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发散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完善他们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对其综合素质的影响
艺术教育自古便有,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美育的国家,像古代教育中的礼教、乐教,后学校越发重视学生的“美育”工作,前辈更是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发重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教育,学生也希望在学习生涯中可以接受艺术熏陶,教师更是看到了艺术教育的深层教育意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以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学生能够净化心灵,自觉运用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推动社会稳步向前运行。近年来为了应对市场挑战,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学生的实际素质与市场需求未能达到一致高度,阻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由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审美鉴赏能力等几方面组成。开展艺术素质教育,便于学生培养群体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便于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实现自身与团队共同进步,避免恶性竞争事件的发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打下基础。组织学生表演话剧,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陶冶心灵,升华群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便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避免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只会套用书本知识,禁锢思想,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容易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填补了他们在逻辑思维中的漏洞,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研究表明,艺术教育对于开发人们的智力、培养人的创造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重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为日后的工作贡献力量。学生接受艺术素质教育,能在艺术熏陶中明白其中的内涵,净化心灵,明辨是非,远离低俗情趣,因此该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感化作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教育的实际意义,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说教式的灌输,并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艺术活动的参与中,在熏陶中有所感触,“知善恶、识美丑”真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之际,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高职院校其教学任务不仅是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同时也承担着学生艺术素质、文学素养、职业精神培养的多重责任。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愈发重视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以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下市场环境愈发复杂,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会遇到多种诱惑,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达到一致的高度,促进就业,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冠.高职院校艺术素质教育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影响之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143.
篇9
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容及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每个人综合的、全面的素质显得十分重要,心理素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即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为此,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身体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日本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校方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除了让学生进行远足徒步旅游外,还定期将学生集中到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推磨、碾米、抬水、煮饭等。进行挫折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其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状要求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3万多名中学生进行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的表现。另一项心理测试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关心教育的人们不会忘记报纸杂志等传媒报道的有关中外中学生对比的内容,有多事例证明中国中学生在智力竞赛中优于国外中学生,而在动手创造力以及心理品质方面却显劣势,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厌学、考试恐惧、异性同学交往不良、孤独症、多动症等时有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怎样解决呢?思想品德进行的心理品质教育包括情教育、意志教育、挫折教育、进取心教育、自尊自信教育、性格教育、友情教育、情趣情操教育、自律教育等,涉及中学生心理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于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说加强中学生心理品质教育有很重要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心理品质教育对素质教育整体产生的特殊作用
心理品质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作为整体的素质教育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为对素质教育具体化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直接作用。
1.心理品质教育对德育的影响作用。首先,德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有区别的,部分心理品质教育不涉及德育内容,同时也应认识到心理品质教育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德育的内容。其次,人们逐渐认识到德育出现了心理学化的趋势,而且中学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总是和道德问题交叉在一起的。
2.心理品质教育对智育的作用。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就学生本身来说,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它包括观察事物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非智力因素即心理因素,又称情感智商,它包括一个人的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才能的正常发挥和进一步发展能产生重大影响。
3.心理品质教育对素质教育中体育的作用。首先,从广义的身体健康角度理解,生理和心理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对中学生来讲,生理进入了青春发育期,生长出现了第二次高峰,体重、身高、第二性征出现了明显变化,而心理相对还不成熟。如果出现心理偏差,肯定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次,从狭义的体育活动角度理解,也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特别是体育竞赛活动,不仅仅是技能的比赛,更是心理素质的竞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可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教育 素质教育 关系体现
引言
在教育制度改革中,国家将素质教育定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重要的实现途径。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探讨,以推动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的培养和提高。
一、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行,我国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把素质教育提到日程上来,而在高校教育中,提高大学生的修养、道德的途径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文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文知识、思想规范等。人文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播、人文环境的渲染,进而促进人们思想、道德、修养、气质等多方面品格的养成。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结合,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1]。
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以及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向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从内心深处让大学生认识社会的本质,认识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入社会以后,用理性的思维看问题。
人文教育可以加强人文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加强人的精神思想教育,两者的结合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通过进行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素质教育中人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最新的思想规范,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观念,让大学生接触到从思想教育中认识社会,促进大学生思想的解放。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人文教育,以人文精神教育为基础,人文精神教育将人文知识作为基础,同时人文知识,让大学生关注生命,尊重人的生存价值,清楚地认识社会和世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促进自我发展。
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人文教育的组成部分,在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向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相互融合,互不分离的关系,均是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影响,属于高校教育中的德育。但是两者的性质和体制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人文教育是为大学生提供文学、艺术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全方面、多视角的人文知识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向大学生提供马克思哲学、理论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为基础构建的一门学科,具有明确的思想政治目的。虽然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实质性的区别,但是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实现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2]。
二、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结合
首先,将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是以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品德教育,进而导致大学生进入社会或者在学校中出现一些不良的道德行为。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个性发展、品德教育等受到了关注,国家进行的教育改革,将素质教育、学生的个性发展、品德教育等加入到教学目的中,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以对当前大学生的知识教育现状进行改善,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个性、品德、素质、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的产物。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同时也适应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大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部分领域,所以语文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结合,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意识,从教学育人的角度出发,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最后,在大学生教育中将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有助于高校教育教学发挥更好的时效性。对当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人文教育增加色彩,为专业知识教育增加色彩,使其不再教条化和书面化,让大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学校的教育活动[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文教育,在我国古代具有影响力的儒家思想,就是人文思想的重要体现,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文教育的出发点,重点对人的品格、人性、道德、修养进行培养,当代的人文教育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将我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和人文精神进行弘扬。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思想精神的教育,将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是当前大学生教育下的产物,促进高校教育时效性的发挥,推动大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进行,因此需要将语文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
三、人文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体现
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教学内容的融合性,教学方法的互补性以及教学功能的相通性,是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虽然如此,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在教学内容侧重点和价值取向强弱上还是有不同之处,但是人文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的启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有着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功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侧重点和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人文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多的启示[4]。在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中人文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进行的主要体现有:
(一)人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责任感、使命感、道德感教育的基础
人文教育可以促进责任感、道德感和使命感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依靠人文教育长时间积累的人文知识、人文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在社会道德和情感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其责任感、使命感以及道德感。不管是学习何种专业的大学生,都要认真学习自己祖国的文化和历史,通过学习了解和体会祖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博大精深,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将道德主义精神植入大学生的内心,使其将个人融入到祖国的发展中。
(二)人文教育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操、人格等的形成和锻炼
人是世界上情感最复杂的动物,在其情感中有个性也有共性,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是年轻一代,他们的情感非常充沛,有旺盛的精力,但是大学生的阅历少,他们的情感过于稚嫩,对其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情感,将大学生的情感调节能力进行提高,在人文知识人体系的前提下,形成一个健康的价值体系,追求人生的真善美。
(三)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一样,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5]。大学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一个群体,在其进入社会之前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世界观等的教育,让大学生在面对一件事情时,可以理性对待,避免进入社会出现一个极端的行为和情感。让大学生学习国家发展的历史,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
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为大学生的素质、道德、修养、个性等品格的培养做贡献。人文教育需要在丰富的人文知识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人文教育,两者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在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人文教育,实现高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语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卫雪.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1):87-88.
[2]张春梅.高校语文人文教育借鉴下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语文建设,2013(11):59-60.
[3]蒋平.人文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作用探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0(10):192-193.
-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
- 下一篇:应急管理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