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0 10:3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声乐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声乐学习计划

篇1

1.完成本学期教本附科一和读本有关内容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能力;

2.加强基础练习,落实专题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确保美术等各科平均分有所提高;

3.加强备课工作,通过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结合《普通中小学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材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二,三,四.五.六.初一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

三教学工作

(一)附科课

1.教本

(1)附科课教本的处理,在寒假备课的前提下,根据实习学校及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作出相应的调整,进一步完善。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遵从指导老师的安排,完成相应教学内容。

b.按照专题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把各专题内部的创作作品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作品和专题要点的把握。每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作品的完成专题练习和反馈工作,及时查漏补缺。

c.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获得学习兴趣,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切实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3)教材的备课

在自己备好课的前提下,根据实习学校综合组的制度与实习老师一起集体备课,向在校老师学习备课专题的重点、难点、疑点等,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

2.读本,动手,想象,画

根据教本与读本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课本、读本对应衔接;以“读,动,听,画”为主,组织学生创作与阅读和讨论交流。要在读本的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写促读,布置读画笔记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读本的阅读理解;读本的“名著导读”“名画创作”部分,结合“研究性阅读”实施;在练习、检测时以读本为材料,促进学生对读本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想象教学

1.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活动的有关训练。

2.结合指导老师的教学计划,遵从其实习工作安排,活动练习分步骤进行达标训练,要求学生逐渐达标。

3.提高学生考场作画的完成速度,在课堂上能够在25分钟完成一幅活动作品。

4.调动学生参与作品观察与点评,提高观察实效。

5.作品教学重讲评,示范,通过讲评示范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导学生自评自改。

6.鼓励学生作品后和作品反思,做自我总结,提高作品作画的能力。

篇2

摘要跳跃活动既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教材,又是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时间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会造成腿部的负荷较大,容易引起学生身心疲劳,即使锻炼价值再大,也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针对性中学生的特点,设计趣味性、实用性的跳跃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积极性,是提高跳跃学练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学跳跃趣味性设计

一、趣味跳跃分类及方法

实践中根据跳跃练习的动作特征、作用、辅助功能,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并针对性的提供练习方法。

(一)徒手原地跳跃。主要有直腿跳、收腹跳、脚尖跳、提踵跳、弓步跳、计时、定时单足跳、蛇形跳、踢毽跳、拍脚跳、摆腿跳、抱膝跳、拍手跳、转体跳、蹲跳、滑步跳、分腿跳、挺身跳、十字跳、配乐节奏跳等丰富多彩的练习方式。原地跳跃练习时可以借助于提腿、踢腿、结合手臂的屈、伸、抬、举等动作,既丰富动作的形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又提升活动的趣味性。

(二)徒手行进间跳跃。主要练习形式有行进间连续的单足跳、蛙跳、跨步跳、后蹬跳、跑跳步、三级跳、五级跳等;滑步、跳动中根据信号突然用单脚或双脚行进间跳跃;篮球的跨步急停跳跃摸高练习、跳步急停跳跃摸高练习,排球的跳跃练习等专项性较强的跳跃练习。

(三)障碍性的跳跃练习。借助器械、障碍等增加活动的难度,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有效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1)愉悦跳凳。练习者面对体操凳用单脚、双脚连续跳上跳下、助跑单脚、双脚跳越体操凳、几条体操凳跳深练习。

(2)情趣跳绳。原地、行进间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单脚跳、双脚跳、交叉跳、接力跳等多种跳绳方法;也可进行跳绳搬运跳、计时跳、定时跳、定数跳等趣味性练习。

(3)趣味跳杯。将纸杯按规定距离摆成两行,进行双(单)脚向前正侧跳、或拉长两杯的间距进行蛙跳、单足跳、大跨跳等。

(4)和乐跳线。划线弓箭步交换跳、划线蹲跳、连续单脚跳、双脚跳过两条线的练习。

(5)欢快皮筋。不同高度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角形等各种形态、高度的橡皮筋趣味性跳跃练习。

(6)活力跳障。可以借助呼啦圈、栏架、台阶、软排、体操棒等进行跳圈、跳准、跳深、抱球跳、夹物跳、图形跳、蛇形跳、之字形跳等充满活力的单、双脚组合跳、弹性跳。

(四)欢乐组合跳。在跳跃练习的设计中,要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应当注重进行组合性的练习设计,即由多个练习组合而成的成套练习,可选用上述原地徒手跳跃、单脚跳、双脚跳、行进间跳跃、障碍跳跃等,与各种跳的技术教学、跑、身体素质练习进行有机整合、融合,创设出各种新颖的组合味练习。如短距离跳障碍跳快速跑长距离跳交替进行;跳绳图形跳长距离跳长距离跑交替进行;“跳深”短距离跳短距离跑交替进行等。

(五)情趣循环跳。要保证跳跃练习的趣味性,应注重把跳跃练习与球类、体操类、健身操类教学与素质练习相结合,设计成由若干单个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首尾相接、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练习。如(篮球跨跳急停跳起摸高10次+仰卧起坐30次+快速挺举轻杠铃10次+30米跨步跳+30米加速跑)×3。如第一组跳绳、第二组直腿跳、第三组立卧撑、第四组蛙跳,依次轮换。

二、设计注意事项

中小学生的跳跃练习设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上既要注重练习效果,又要注重趣味性与竞争性,使学生能以愉悦的心境,参与活动和学习。

(一)着力趣化。跳跃练习要饶有兴趣,就应变换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活动形式,不断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如进行配乐跳,练习中结合广播体操音乐、韵律操、健身操或快节奏DJ音乐,来设计加肢体其他动作的快节奏的各种变向跳、组合跳、集体跳。也可以让学生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统一喊着口号“左、右,前、后,前、前、前”,使节奏、速度、幅度达到了统一,愉快地获得协同跳的乐趣。

(二)严守安全。跳跃练习的设计应注重动作的科学性、严密性、安全性。在做跳跃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使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挫伤等伤害事故的发生,跳跃练习应从轻跳开始,然后逐渐加大跳跃练习的量、强度、远度、难度、密度,有了些基础后,可以进行大量的组合性的跳跃练习,跳跃练习后应强调放松练习。

(三)积极创新。体育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因此,跳跃练习的选择、改造、创新都应让学生参与,师生一起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活动的预设到实践中的生成、从活动内容到活动形式、从活动方法到活动规则、从活动手段到活动评价都应创新性的使活动充满趣味、充满活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

(1)把跳跃活动融入到校园环境。可充分发挥学校校园建设与设施、场地的延伸和弥补价值。如利用学校的台阶、坡地进行前单腿、两换跳、单腿助跑2-3步单脚或双脚起跳单手摸树叶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制约陕西籍大学生普通话因素

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跟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变革是密切相关的。列宁说:“语言的统一和语言的无阻碍的发展,是保证贸易周转能够适应现代资本主义而真正自由广泛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可见,建立和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P2)。我国的共同语,从雅言到通语、官话、国语,直到现在的普通话,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当今社会才得以大力推广普及,这是因为只有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对语言规范统一的需求才最强烈。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有着空前频繁的交往。凡是能够标准化、规范化的事物都要求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语言文字当然也不例外。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普通话等级已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必须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语文教师要求达到二级甲等,其他学科教师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师范院校的学生,办理教师资格证时必须持有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在每年毕业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有的学生苦苦读了四年大学,到头来却因为普通话水平不合格而拿不到教师资格证,真的很为他们惋惜!我们知道,语言这东西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到毕业时才醒悟已于事无补。而在这些普通话测试不合格的学生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陕西籍学生,暂不包括陕北晋语区的学生(将另篇分析)。按说陕西方言属于北方官话,跟其他方言相比较,它和普通话的差异相对较小,因此,陕西藉学生普通话不合格的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方言优势

从生源来看,我们学校属于二本院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陕西省内,有些班级来自省内的的学生更是占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陕西省内的方言虽然有差异,但相对来说,不像外地方言与陕西方言之间的差异那么大,而且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这些差异并不影响理解。这样,学生之间使用方言交际,似乎就不存在太多障碍,这使得学生使用普通话交流的积极性降低。

他们发现自己的表达和理解足以应付所有的正常需要,就没有动力来促使自己消除这些错误。这样,他们至少在语言的某个方面停止了学习[2](P380)。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曾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的时候,有个别学生满嘴方言,当老师提醒他时,他竟然说:“老师,我不会说普通话。”这样的学生往往是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方言存在一定的优势,这使得他们缺乏学习普通话的动力。笔者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了解所带班级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情况,笔者发现专科班的学生在课堂以外几乎不讲普通话,而本科班同学使用普通话的情况相对好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本科学生的来源地比较复杂,他们之间要想较好地沟通,必须使用我们的共同语普通话。

我们知道,语言环境对语言的习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学习普通话还需要坚强的意志。这样才可能排除母语方言的干扰,改变旧的发音习惯。以方言为母语的人学习普通话最大的障碍在于从小形成的发音习惯,也就是发音口型。由于长时间处于方言的环境中,他们习惯了母语方言特有的发音方法,发音器官也已经形成了一套习惯性动作。这样,他们说方言时无须考虑每个音节的语音形式,自然会发的“准确无误”,说普通话时则需要意志的努力,要排除母语方言的干扰。由于普通话与方言的血缘关系,必然导致方言对普通话学习有着强烈的干扰。要想排除这种干扰,就必须做大量的语音强化训练,发音人要仔细体会发音器官活动方式的不同、发音部位的不同,发音器官才会变得灵活、敏感。

另外,在普通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语言学的观念。众所周知,语言的社会功能就是交际,普通话和方言不过是不同的交际工具而已。推广普通话并不排斥方言,帮助人们掌握和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才有利于社会的交际。掌握普通话是语言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交际手段的增强。在方言区,人们的母语是方言,普遍存在着方言情结,这是很自然的社会心态。但是不应该由此产生方言优越的错觉,更不应该拒绝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语言不仅是社会的资源,也是个人的资源和权利。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越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在方言区放弃使用方言的机会和权利,以及在公共场合不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都不是明智之举。

二、心理因素

影响普通话水平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自我的心理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学生的自卑心理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陕西农村,很多在上大学以前从未说过普通话,进了大学以后才尝试说普通话,刚开始大都发音不标准,一些同学担心遭人取笑,所以不愿张口。有时也由于普通话词汇量贫乏,用方言能表达的东西换成普通话后反而表达不出来,这也是不愿张口说普通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样,自然就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有些学生因此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活泼开朗、积极活跃,可如今却内向自卑、沉默寡言,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非常不利。这需要教师细心的观察、及时的引导,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克服自卑心理。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提醒学生,要讲好普通话其实并不难,只要坚持,自然熟能生巧。我们周围普通话讲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他们讲得时间长并且讲得多。对于刚开始学讲普通话的人来说,讲得不好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坚持讲,时间长了也就和他们一样好了。如果在讲普通话的过程中再联系老师讲的理论,有意识地去纠正自己的方言,那样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就能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树立起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其次,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其他同学的意见或批评。对于同学善意的批评,要乐于接受,及时改进;对于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学,要积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在课堂上,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说,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不足,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另外,笔者还建议他们根据实际情况“一帮一”结对学习,即在身边找同学来帮助自己找不足,这样可以及时纠正、改进自己的方音。对于那些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学生,笔者会提醒他们不应该嘲笑普通话说得不好的同学。

此外,在教学中,笔者还经常给学生渗透一些方言方面的知识,使他们了解到自己方言和古汉语的一些联系,了解方言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等,以此来增强方言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克服因为自己的方言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从而更有效地去学习普通话。

(二)学生的自我认同心理

有些学生普通话的自我认同水平较高,这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3](P131)。陕西话属于官话方言,陕西学生和闽浙云贵等地学生相比,普通话的语音面貌要好得多,这就使他们产生了较高的自我认同心理。有些学生认定自己的普通话不错,认为日常讲不讲无所谓,考试的时候照样能考好。这样的心理使得他们平时并不重视普通话的学习与训练,考前也不积极地做好充分的准备,结果导致考试时状况百出,比如不认识的字较多,作品读得结结巴巴,谈话题目没话说,说话不自然或者像是在背书,语感不好等等。尤其是谈话题目,在测试中所占分数比例较高,而且相对于其他三道题目来说难度较大,没有文字依据,要说好确实不容易。如果事先不准备,考试时边想边说心里没底,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得不流利或丢三落四,或者语法上有毛病等。如果是有备而来,准备得充分,心里有了底,就会从容自然,取得较好的效果[4](P189)。因此,学生一定要克服这种自我认同心理,加强日常训练,考前积极准备,在测试中才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作为普通话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探索其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掌握正确的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因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JK092;渭南师范学院秦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QDZD1111。)

注释:

[1]王莉,党子奇:《大学生普通话水平训练与测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文培红:《从中介语石化理论看当前外语教学的三大误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0期。

[3]谢旭慧等:《影响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因素的实证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3期。

篇4

关键词

专利

信息素质教育

卓越计划

专利检索与分析

专利课程

2010年6月,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目前已有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被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在5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其核心是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

以国际专利为基础的自主知识产权是衡量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90%以上的创新成果可在专利文献中找到,了解专利信息可以节省60%的研发时间。因此工程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应当顺应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加强专利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拓展。国内文献称之为“专利情报教育”,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应在过去专利情报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因此在名称上宜用“专利信息素质教育”。

1专利信息素质对于工程类学生的重要意义

首先,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分析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的能力。

其次,只有具备相应的专利信息素质,才可能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基于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或科研单位从事或涉及技术研发、科技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拓展海外市场,需要进行专利申请和保护,而专利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服务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在从事新课题研究之前,若忽视专利信息的检索和分析,将导致重复研究、盲目研究、专利侵权或落入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陷阱等严重后果。

第四,增强工程类学生的就业优势。目前许多高科技企业亟需有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专利流程工程师、专利许可工程师、专利工程师和专利分析工程师等。

2我国工程类学生专利知识及专利文献利用现况

我国工程类学生的专利知识的总体状况表现为:专利知识欠缺、专利文献利用意识薄弱、专利文献检索和分析的技能缺乏、很少查阅专利文献进行科技创新,更谈不上对专利文献的有效利用,即使有了科研成果也不知道是否适合申请专利、专利申请文件如何撰写、专利申请的步骤等。

以浙江某工科大学为例,我们对在校工程类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了专利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共9道题.对1554份有效答卷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为何学习过知识产权相关课程的学生比例非常高,但了解专利知识的学生又非常低?原因在于大部分工程类学生学习知识产权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法律基础课,同时有少数学生通过全校公选课或讲座进一步学习知识产权法律、专利文献检索等知识。但是这些课程中涉及的专利及其检索利用知识的相关章节非常有限,有的学生学过不用就忘了.51%的学生知道专利文献,但极少利用专利文献。当被问及为何冷落专利文献时,学生回答是:不知如何检索专利文献;或查了专利文献但存在阅读障碍;或认为写毕业论文不是创造发明,不需要参考专利文献。

从全国的情况看,我们通过检索和统计万方数据系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国内主要高校工程类学位论文发现,学位论文的学术参考文献中各文献类型利用的比重从高到低分别为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标准和专利。专利被排在末尾,且参考文献中有国内外专利的绝大多数是博士论文。

以上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工程类学生对专利的认识存在误区,以及我国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导致高校培养的工程类学生存在软肋,即专利的检索分析技能以及专利法相关知识非常欠缺,国外专利文献的阅读能力较差,丧失创新能力。

3我国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3.1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薄弱

我国有一些高校对专利知识的普及以及在创新教育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且有了一定的积累,例如:武汉大学近几年开设了通识课“专利信息与发明创新”,18个学时。这是图书馆脱离“科技文献检索”类课程在学校单独开设的有关专利知识的课程;2002年起山东建筑大学张明勤教授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创新与专利”;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设置“专利文献与专利”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研究生新生开设“知识产权与专利申请”课程,从入学开始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开设选修课“专利信息检索”;中国计量学院教授梁嘉麟开设“发明与专利”选修课。但是这些与专利相关的课程除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余均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没有被提高到应有的程度。课程内容也不够系统化,有的偏重创新设计、有的偏重文献检索、有的仅是基础知识普及。各高校图书馆在专利信息素质教育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是以讲座形式的偏多,没有形成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体系。

我们对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1所高校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状况进行网络调查,仅有不到半数的学校开设专利相关课程。大多还是选修课.其中80%以上的高校图书馆设有专利检索、专利文献利用的讲座。但是仅靠讲座,无法对工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有实质性的提高。相比之下我国台湾地区的专利教育较系统,有16所大学开设专利相关课程,涉及专利申请、专利分析、专利实务、创意设计与专利突破等各个方面。

3.2企业更需要掌握工程知识和专利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于2011年2月2日在中华英才网主页搜索职位,输入关键词“专利”进行检索,结果显示1552条,每页20条,选取前15页,总共300条招聘信息。

主要岗位有专利检索员、专利流程师、专利分析师、专利人、专利工程师、专利主管、专利翻译、专利律师,其中专利人、专利工程师和专利分析师的职位数排在前三位,分别占43%、3l%和14%

从各信息的单位性质来看,企业对专利人才的需求超过知识产权机构,分别占51%和43%,其余为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和律师所。

主要工作内容为专利及商标申请、专利分析、专利开发规划、专利检索、专利文件撰写和专利挖掘。

其中专利申请是招聘单位最需要的工作内容,其次是专利分析以及对专利开发的整体规划。专利分析和专利检索的要求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对高级检索及分析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即专利挖掘。同时招聘单位要求具备工程学科背景,所以企业需求的是既懂技术又懂专利的检索、分析和申请的复合型人才。

4国外工程类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

在调查中,某国内知名企业的专利主管说,在讨论专利问题时,能明显感觉出国外研发者的专利意识大大强于国内。具体表现在:他们是真的懂得专利文献是什么,比如有哪几部分组成;知道权利要求的作用,并知道如何解读权利要求;会自觉运用专利文献,并自觉避免专利侵权问题;就专利问题很容易沟通,不用再对基础知识作解释,等等。这要归功于国外先进国家从小到大不断灌输创新意识和实施创新教育,其中包括专利意识和专利教育。

日本根据不同的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从幼儿直到成人。针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推行的是实务能力的训练,工业产权标准教材《专利篇》,以职业高中(工业)和理工大学工学课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目的是使他们能够把握日常研究活动中可成为专利的技术,掌握从申请文件的制作直至权利取得的实务能力。

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德国洪堡大学等工科高校在校内设立专利信息中心,支持对大学生的专利信息素质教育以及科研成果的工业转化。德国2002年出台鼓励大学教师创新发明的法案,明确规定学校作为产权所有机构,负责发明创造的保护和转化,发明人享有从发明的推广和转化中受益的权利,发明人从发明实施净收益中获得30%的奖励。这极大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专利意识大大加强,教师一般都会检索和分析专利文献、撰写专利文件,带动了学校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

5国内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设想

5.1课程的总体框架

国外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真正体现了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的目的.目前国内企业对工科背景的专利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比较旺盛,而相应的人才非常缺乏,短期培训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有必要在高校建立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工科学生对专利信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便于今后迅速进入职场,从事研发工作,增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创新力。我们借鉴国外专利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提出课程总体构架,见表2:

5.2课程中需要加强的容

目前各高校基本把《知识产权概论》作为通识课,但是针对工程类学生应侧重专利制度、专利权、国内外专利法、WTO相关条约、专利战略等内容。

“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部分应加强培养工程类学生对专利文献的分析利用,其中对外文专利文献的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特别需要增加专利地图制作的内容。

“专利申请实务”是国内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中的空白项,其中专利说明书的撰写又是一种法律与技术相结合的文件,所以这类课程对目前国内的教师和工程类学生是一个挑战。

“创新发明方法”对于工程类学生是及其重要的,由于新兴工业国家成功的一大因素是引进和利用国际专利,所以可以引入专利回避设计,它是企业知识产权策略中避免侵权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能是代价最小的一种竞争手段,特别是对于后来者而言,回避设计往往能后发制人.所以引入专利回避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篇5

9月29日晚,由云南师范大学团委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承办,新东方云南学校协办的2016级新生学习规划公益讲座暨迎新生管乐音乐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主校区体育馆举行,全校新生及云南师范大学团委全体团干部参加活动。

新东方集团首批十大集团演讲师周问鼎,新东方集团最年轻的演讲师、培训师宋志鸣为云南师范大学新生带来了“相信未来”学习规划演讲。讲座中,宋志明、周问鼎两位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青春飞扬的风格讲述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和成长经历,向同学们传递了“有梦想,为梦想付诸行动,并实现梦想”的理念,他们告诉新生们“大学生活,首先要埋下梦想的种子,然后努力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促进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他们精彩的演讲,赢得了现场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对学习的兴趣和实现梦想的渴望。

讲座结束后,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管乐团闪亮登场。云南师范大学团委刘东老师担任指挥,学生管乐团全体成员们精心准备、倾情演出。管乐音乐会在《西南联大校歌》演奏中拉开序幕,气势磅礴、激扬向上的词曲再现了西南联大在抗日烽火中的峥嵘岁月,激发了新生们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进悠扬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五声神韵》,充满无限遐想又独具青春气息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优美动听的旋律充满了整个会场,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新生,使大家真正领略到了“管乐魅力”。在演奏过程中,刘东老师带领管乐团的队员们向新生展示了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圆号、小号、打击乐等乐器,他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和管乐队员精彩的演奏技巧展示,丰富了新生们的管乐知识,让新生们感受到了管乐艺术的魅力。

此次活动是一场传播高雅艺术的试听盛宴,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如何积极地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坚定不移地实现理想,也在美妙绝伦的音乐中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精彩光芒,相信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同学们能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奏响青春的乐章。

篇6

关键词:高师;教学关系;声乐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231-01

一、高师声乐课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当的演唱水平。

要求声乐教师的演唱方法要正确,路子要正,基础要扎实,并具备较全面的音乐修养和文化水平,有较好的组织和教学能力。教师的这些基本素质就体现在范唱,分析歌曲的曲式、写作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如何激发学生二度创作的能力上。

(2)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生理学、心理学知识。

因为声乐的发声“乐器”――声带长在喉咙里面,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及一些图片来了解。因而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腔体等生理知识,才能更好地使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器官在学生脑中形成 “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例如讲解呼吸时。要讲清呼吸器官的部位。分析比较几种呼吸方法,使学生做到正确的呼吸。讲到共鸣时。教师必须准确地描述各个共鸣腔的位置。它们的共鸣原理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演唱特征。教师要从心理上解除他们对学习声乐的恐惧心理(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声乐很难,未发声就先担心是否错误),从而做到在教学实践中“因时而变,因地而迁,因人而异,因情而殊”。采用种种不同的方法和步骤。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逐渐形成在教材、教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并有自己的独到特色。

(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

(1)范唱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上课时光对学生讲声乐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范唱使学生体会到正确的发音及各发音部位器官的协调感,利用直观教学,使学生通过听和看、感觉来体会各发声器官的歌唱状态,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声音形象。教学时应抓住主要矛盾和完成矛盾的转化。

声乐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做矛盾的转化工作。即把一个具备歌唱基本条件但不会“歌唱”的人转化为会“歌唱”的人。把对歌唱知识无知或知之甚少转化为知之甚多,把演唱技能低下转化为技艺熟练高超。对诸多的矛盾教师应心中有数。应善于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比如一位学生同时存在呼吸浅、声音尖、鼻音重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就应从呼吸入手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呼吸的重要性。解决了呼吸问题,其他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因此,抓住了主要矛盾有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每个人的声带宽厚不同共鸣腔体的大小不一样,文化修养程度不同,导致演唱的歌声各具特色。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部特点。针对学生在发音方法上不同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有针对性的语言来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能自觉、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主动思考教师在发声技巧、歌曲处理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努力与教师配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具有宽厚的声音,就不适宜把他(她)训练成清脆、灵巧的声音,就应选择一些音域较低的歌曲如等。在选用教材上不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还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并不是高年级的同学就得唱“大歌”,低年级同学则只唱“小歌”。歌曲的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选择难度适宜的歌曲。教师要仔细观察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嗓音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程度、知识修养、语言习惯、兴趣爱好,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入学起点等差异,针对各自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减少教学中出现的盲目性、主观性。在课堂上要善于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高师声乐课对学生的要求

(一)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要求

(1)要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

我们说声乐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在学生密切配合下进行。因此学生必须真正认识到学习声乐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艰苦劳动,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得好的。要通过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取得成功。声带这件乐器长在身体里,很抽象,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必须具备敏感的思维和坚强的毅力,要不怕困难,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脚踏实地地前进。

(2)学生必须完全信任教师。

只有在学生完全信赖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生才能做到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注意了解教师的长远意图和具体要求,做到学习顺利时头脑清醒不自满,遇到困难时不急躁不气馁。所以,师生间的相互信赖是非常重要的。

(3)课后应加强巩固练习。

课后的巩固练习是体现学生主导地位的标志,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的过程;是把课上从教师那里得到的感官上的直接印象,理论概念通过生理机能的感觉而产生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反复练习和体会才能逐渐达到掌握的目的。课后练习不能太随心所欲。有的学生不按教师布置的作业去练习,完全按自己的兴趣练习,唱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作品。这些做法也许能获得一时的痛快与满足,但若长期这样练习,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导致声带小结。有的学生课后不勤奋练习。

(二)学生要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有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也就明确了学习的任务。每个学生都要结合教学进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具体地安排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切不可好高骛远。

(2)学习上培养自身的毅力和耐力

自主学习具有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需要具备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毅力、耐力,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完成学习任务。

(3)练习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学习需要漫长的过程,基础练习更是枯燥的。在训练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急躁的情绪,追求“高、亮、大”的声音,这样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学生在发声方法上形成很多毛病,失去艺术的嗓音。声乐训练需要理性的、科学的训练方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要有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

课堂上要积极思考问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随身携带笔记本或录音机,及时把老师的要求和自身的体会记录下来。练习时要敢于去尝试,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摸索到正确的方法。但是胆大不等于鲁莽,要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细心地去“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声练习曲和歌曲的选择上,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5)走出课堂,多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高师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兼顾“舞台”和“讲台”的多面手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一个人的演唱除具备良好的演唱技术以外,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情感表现、舞台表演、心理调控等能力。声乐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艺术,只有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与艺术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全面提高演唱能力。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积累现场的应变能力,提高声乐演唱和表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俞子正主编.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孙忆曼,郑会棣.高师声乐教改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1997,(4).

[4]叶令编.歌唱发音的“起音”问题[J].音乐艺术,1996.(3).

篇7

一、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在长期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高校声乐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低下,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行改革与创新。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课程设置比较单一,课程主要涵盖了练耳、乐理、声乐技巧与和声等部分,在课程设置方面严重忽视了声乐实践课程。现如今的高校声乐教学更像是一种唱歌模仿课,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创新意识难以具体地展现出来。与此同时,不少声乐学习者在学习声乐的时候,都是抱着错误的想法展开学习的,浮躁的学习态度与社会功利性对学习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针对于此,需要立即对高校声乐教学实行改革与创新。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高校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要培养专业型的音乐人才,更要为社会培养能够传播声乐文化的人才,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联系在一起,促使高校声乐教学朝着现实需要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声乐创作与表现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精神与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相互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学习计划,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来执行,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在声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服务的。

(二)建立实践教学平台

在高校声乐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建立实践教学平台,采用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外界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在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强都是教学目标。为能够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与综合能力。当然,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声乐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拓展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走向社会,投身到社会音乐文化活动中,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社会接轨。如在学校、工厂、社区进行演出,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上的声乐比赛,这对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非常重要。

(三)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学大纲的深入了解是基础。通过对教学大纲的了解,就能够清楚了解到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可脱离学生的本质而展开。声乐演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音乐的二次创作。因而,教师就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指引,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另外,高校声乐教师还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学生才能够从内心出发,把握学习重点,并在重点上有所突破。当然,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可只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来实行,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

(四)重视学生组织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声乐艺术其实就是将艺术与情感融合在内,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重点把握学生呼吸、吐字、声音位置、共鸣声等相关技巧的训练。当然,高校声乐教学也并不仅仅是对声乐技巧进行训练,教师同时还需要把握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在声乐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与审美情趣。学生的组织能力与歌唱审美能力,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获得了有效提升,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后续的教学。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真正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虽然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理论与音乐技能,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面貌也有所改善,但是,高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基础知识和技巧,让学生通过歌唱知识、技能学习发展思维,具备学前教育音乐素质。归根到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提高学生实用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岗位工作而服务的。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对教学目标都缺乏清晰的认识,都过度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却不重视学生的实用能力、职业素养教育,导致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巧但是却缺少操作经验。

2.教训方法单一

过去,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采用的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集中授课模式,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教学的重心,声乐教学以知识讲解、示范表演和练唱为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极其简单,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层次被忽视。此外,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要求学生一味进行声乐演唱模仿,根本不给学生自由表现和质疑的机会,导致许多学生都养成了只会模范、不知创新的习惯,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也受到影响。

二、解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1.革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一定要转变传统的声乐教学理念,明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学前教师,将来是要教小朋友们唱歌,而不是培养专业能力突出的歌唱家。在此基础上,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管理机制,加大声乐教学投入,完善钢琴房、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施,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做好准备。然后,重视和加强声乐教学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引进合格的声乐教师,并针对声乐教学队伍开展考核与培训,要求他们加强自主学习,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学前教师。

2.优化声乐教学课程体系

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声乐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为重点,构建集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声乐教学体系,将声乐知识、技能和实践学习都纳入课程体系中去。然后根据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要求,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标准,将学前声乐教育所需技能和知识都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在常态声乐知识和技能教学外,尝试着进行儿童歌曲学习,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与此同时,根据声乐学习规律,关注声乐与钢琴、舞蹈等专业的互通、共融性,加强声乐教学与其他独立声乐课程的联系,并根据学生能力层次和发展要求,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如在集体课中重点进行声乐共性知识和技能教学,在个别指导课中针对个别学生的声音和素质条件,帮助学生定制学习计划,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艺术实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也是声乐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还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声乐活动组织能力、声乐技能掌握情况等都纳入到教学考核范围中去,以确保声乐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合理性。

3.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大都非常喜欢音乐,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他们喜欢的音乐种类相对简单,但是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的趣味性却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学前声乐教育内容,尽量选用一些旋律优美、形象生动的艺术歌曲和欢快明朗的儿歌来教学,同时利用不同风格的歌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激发其想象思维能力。在教学手法上,高职声乐教师要将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针对性练习结合起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并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声乐背景知识、文化教学,将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如有条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舞台实践和课外实训的机会,鼓励学生积累更多的表演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和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声乐技能是学前教育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当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要求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创新声乐教学内容和手法,发掘更多的声乐教学资源和素材,采用适合于高职生的声乐教学模式来教学,以挖掘学生的声乐潜能,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郭敏 单位:丽水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明.浅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J].学理论,2013,15:319-320.

篇9

一、高师声乐的教学现状

长时间以来,我国高师音乐的专业学科一直都是延续着“一对一”的教学观念。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能够有利于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专业水平的同时,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过程。由于伴随音乐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高师音乐的招生数量逐渐扩大,高师音乐专业的师资队伍日益壮大,使得高师音乐的教育市场趋于平稳发展趋势,高师音乐的教育教学基础已经开始培养面向音乐教师的基础教学。声乐专业的教学方法一直都是沿袭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中小学生的教学需求和教学发展。并且“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声乐基础条件较为优秀的学生能够摒除规范性的束缚进而投入到声乐专业的学习当中,但是一些音乐条件较差的学生便不能够深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反而形成不良的逆反心理,与此同时,还会对其课程的学习兴趣造成影响。此外,由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学生进一步扩招,进而严重引发音乐教育的专业师资水平以及音乐教学资源同招生人数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导致音乐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形式下,已经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其一,高师音乐的教育专业由培养专业型人才而转向大众型人才;其二,将由单一型人才转变为综合型人才;其三,高师音乐教育目标已经将计划型转变为市场型;其四,将高师音乐专业型人才培养为实用型人才。为了能够积极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以及解决高师音乐的教学矛盾,高师音乐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目前社会需求,以及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改革,改革的主要趋势以及需要遵循的改革理念为:其一,师范性特点。培养学生能够积极适应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其二,能够将高师声乐与基础音乐始终保持相同,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创新的能力;其三,能够引入声乐的基础音乐资源,进一步发挥声乐教育的承载能力;其四,交叉学科的进一步推入和发展,提倡声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依存以及渗透。声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原则以及内容重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声乐理论课程、声乐教学模式以及声乐教学研究。

因此,高师音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以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单一授课、集体授课以及小组授课等不同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能够突出音乐教学的师范性和专业性,进而弥补“一对一”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足,从而培养以及建构出更多优秀的具有专业技能和音乐知识的师资队伍,进而满足社会市场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特点分配原则

在新生接受入院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首次的演唱水平进行考核,学生一一进行演唱,随后评委进行讨论和研究,分析学生的演唱水平、生理条件以及所适合的声乐唱法。然后根据老师的自身专长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配,合理优化配置学生资源,将声乐水平较高与较差的学生,均分配给资质水平较为丰富的老师。这样既能够确保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不会受到分配问题的影响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还能够避免声乐水平较高的学生由于提高专业性慢而产生的不悦心理,使得学生声乐能力进一步得到均衡,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兴趣习惯,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任务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二)授课方式

1.小组形式

小组形式的教学方式通常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将全班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按照学生的歌唱条件、嗓音条件进行合理分组,所要演唱的歌曲需要选择篇幅较为短小、音域较为适中以及结构较为简单的曲目,这样能够有利于学生对于声音技巧的掌握和学习,进一步统一声区以及连贯声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一发声,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自己声音的认知和了解,通过演唱所选择的作品,加深对于自己以及作品的了解和感受,使得学生能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小组形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及时对演唱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据不同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学生获取一定的演唱基础和演唱技巧。

2.集体形式

集体形式作为小组形式教学方式的一种补充形式,又称声乐理论课程。声乐理论课程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的一种形式。如:变声时期学生在嗓音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嗓音的变声情况以及选择的不同曲目,进而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通过声乐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还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声乐特点以及发音的各种能力,进一步明确声乐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确定自己学习声乐课程的主要原因,准确对自己的声乐学习进行定位,树立正确的演唱理念,为将来成为声乐老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3.艺术实践形式

采用以一个月或者是一个周期的汇报形式,让学生选定一个演唱曲目,并相互探讨学生之间的长处和优势,声乐老师再加以点评和分析,使得学生在深入了解自己演唱水平的同时,分析其他学生在演唱形式以及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加深对于声乐定义的理解和认知。通过上述的汇演方式,除了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多种声乐作品外,还能够对学生在处理台风、艺术以及舞台等多种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教学意义。通过对合唱的排练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在集体演唱时对自己产生一定的自信心,对演唱作品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分析,进而使得演唱艺术表达到一个全新的表达高度,提高学生自己的艺术素养以及艺术认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业余时间和节假日为学生提供参加教学实践以及演出活动的机会。学生能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声乐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编导、演唱以及教学的综合能力。

4.多媒体形式

高师音乐在二十一世纪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综合性的全面发展人才,这就要求高师音乐课程不仅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唱方式,还需要增强学生对于声乐课程的赏析能力和认知能力。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设备快速发展的今天,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改革手段。主要包括:其一,录音方法。学生可以采用录音机设备将课堂上老师讲述的问题完整而又详细的录音下来,通过课后对于录音来判断自己的声乐声音,除了能够了解自己的演唱特点外,还能够使学生在了解自己在课堂上表现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声乐以及演唱的综合能力。

三、指导方式

(一)集体与单一结合指导

在采取“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同时,每个学期需要定期主持一次集体会课,并且由全部老师同时参与,每一个学生需要在台上逐一演唱,在学生演唱后,需要由其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其次由其他老师给出自己的意见和补充,使得能够在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与此同时,也能够对在场的每一个学生造成一定的启发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将能够促进老师之间教学经验的积极交流。

(二)单一化与多元化结合

由于指导老师专业性的认知面以及教学风格大不相同,在教学方式上各自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在经过一年时间的教学后,通过打破传统的固定分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老师的多元化指导。而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接受一名老师的教学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基础较差的学生,将其分配到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手中,进一步加强声乐指导,通过打破原来师生搭配教学的原则,实施自由组合的分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得到博采众长的收益,促进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程度,进一步促进声乐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整体提高。

篇10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步入新时期,特别是在中国梦已经成为全国人振兴崛起的潮流,对教育的改革已经非常紧迫。在幼儿音乐教育这一块,作为培养幼师的学校要从更多途径做好幼师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更要思考如何在新时期环境下发挥幼儿教师的音乐有效性。

[关键词]音乐教育;新时期;幼儿教师;幼儿学生

师范类幼儿院校是专业培养幼师的,幼师的声乐教学在幼师专业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幼师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能唱、能教是每一个幼师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但由于长期以来,幼师声乐教学一直秉承着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声乐教学的方法,注重学生声乐演唱技能的提高,忽略了音乐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实践,造成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乏味,师范性不够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减退等许多问题的出现,幼师声乐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幼师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自我方面现状原因

幼师生在音乐认知过程中,缺乏的就是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反馈信息,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音乐学习活动进行中不会很好调节、控制,不能检测音乐学习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找不出自己音乐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并据此及时修正自己的音乐学习方法,选择新的学习策略。同时幼师新入学学生年龄段为14~19岁,正好是人生中的少年期向人生中的青年期过渡,这个时期生理特点有很不稳定的因素,同时兼具两面性和动荡性。

(二)幼儿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和上课形式不合理

现如今幼师大多数课程设置和上课形式主要是参考高等艺术院校或者专业院校的上课形式,大多数在以培养专业艺术性人才方式来培养幼儿师范类学生,直接导致学习的课程与实际应用情况相差甚远,课程设置上又偏向于研究专业唱法为主,忽略或者轻视幼儿儿歌歌曲学习和教学方法学习,真正教唱幼儿歌曲或者儿歌机会较少,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教师到幼儿园上课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上课传授知识,给幼儿的素质和启蒙教育埋下隐患。

(三)缺乏统一性指导

统一大纲性文件缺乏,新学期更替比较容易更换老师,导致当不同老师之间授课形式、方法理解的的不同让学生很是困惑,直接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信心,且各种方法杂糅,教师之间的“各自为政”,也让学校音乐和教学内容无法同步,幼师学生教学成果无法做到相对统一,质量出现参差不齐,以后实际工作运用中技能缺失。

二、幼师音乐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优化教学模式和授课形式以适应幼师学校的音乐教学特点

改变以往以参考高等或者专业院校培养专业学生的上课方式,时刻以幼儿教育和幼儿园实际传授为主,把学习方式调整为以幼儿歌曲为主,兼顾以能教、会唱,在实际控制学生“会唱”,教授如何学会、如何学习,同时传授一些幼儿园上课小技巧,如何调动幼儿音乐的兴趣等为切入点,其次是把“能教”作为重点,如何把专业知识浅显易懂地快速传递给幼儿,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学生所忽略。知识传导由“死教”变成“活用”,把教授一个技能变成让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即培养其能力。

(二)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别式的针对教育

差别式教育是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困难程度下的多样性定制教育,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先总结出学生几大类型,分辨制定不同重难点的教育方式,然后通过制定差别式的针对教育方案,采取各种不同的上课和传授方式,以使不同学生掌握不同技能,让各个阶段学生获得有效性的针对教育,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不再是一般填鸭式的教育。如何实际做到可以参考以下四个方面:

1在教学前对每个学生的以往档案查看以及现场测试每一位学生的的实际能力,旨在为后面划分学生类型难点作为铺垫,划分难度包括学生理解力、实际操作、先天因素和天赋、缺少自主动力、能接受知识阶段等。

2.根据以上的测试和了解划分学习阶段和对象后,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案,以阶段性目标为指导方向来严格执行,如:对学习音乐缺乏兴趣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缺乏意志力的学生培养他们克服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3建立随时纠正反馈纠正措施,对阶段性目标进行检查和反省。幼师音乐教育对音乐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应具有评价反馈的功能。教师要定期对指导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教学方法,调整目标和教学进度。

4对音乐学习困难生的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指导。应将音乐教师、文化课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的幼师声乐教学一定要依据上述理论的指导精神,明确培养目标,确定我们要培养的是新世纪适应社会发展和幼儿园教学实际需要的幼儿教师,并根据这个培养目标制定长远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计方面也要增强理论依据,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解放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不要盲目追求学生的唱功,在声乐专业知识水平和演唱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学生“教”的教学技能的训练。从现行教育结果中我们也看到,学生学习传统声乐曲目和儿歌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我们的声乐课堂,因此声乐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教学阵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声乐课堂这一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牢记我们的培养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新一代的优秀幼儿园教师。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自我学习

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既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1.辅助学生制定计划和目标。

2.营造有氛围的学习环境。

3.发挥自主能动性来学习音乐。

4.反馈与检查目标和计划。

5.加强练习与记忆。

6.组织和转换。

为了有利于对学习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应有意识地对学习材料重新进行安排。如要学习弹奏一曲有难度的乐曲,学生自己可以先聆听该时期作曲家的有关音乐作品,再进行文字资料的学习,而后再练习该作品,体会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此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鼓励。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而且受到鼓励,他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时,要做好四点:要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举办讲座,介绍好的音乐学习方法;定期与学生进行教学与学习方法交流;运用情感原理和成功原理,鼓励学生,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四)制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大多数幼师学校基本属于纯女生学校,从社会属性来看,应该从女生环境来培养他们的学习氛围,不断开展音乐、舞蹈、声乐、钢琴等方面比赛以及班级集体比赛,从氛围角度来希望他们成长进步,同时还应加深学生的音乐美感,提升其音乐修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到:

1.开设音乐选修和欣赏课,课程方向为音乐思考和感悟,来提高学生对各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充分发挥现有教学系统的优势,举办年级、班、系部、学校之间的音乐类各种比赛和演出,让学生在艺术环境中熏陶,同时通过集体比赛让学生自助成为帮扶。

3.让学生做主发挥主观能动性,音乐老师作为引导者,在各类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出来承担作为活动的次级主导者。

(五)用音乐艺术主动培养和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幼师学生的年龄大多为14~19岁,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等成长的重要时期,在特定的纯女性环境中要特别正确引导。这一时期可以让学生多学习和欣赏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有内涵的、激励人性的艺术性作品,可以在潜移默化以后让他们把这些正常的价值观、人生观传递给身边人甚至是幼儿。

三,结束语

幼师音乐教学是幼儿师范专业中重点课程之一,“扎实的唱功,合理的传授”是幼儿师范类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幼师承担着幼儿教育第一步的重担,是启蒙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开始,关乎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否达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培养出来的幼师是否合格对于一个国家的音乐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幼儿师范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幼师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严重偏差;缺乏统一纲领性文件,传授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学生没有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愿望等,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做好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对我们下一代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琳.关于幼师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4,(3).

[2]卢晶鑫幼师钢琴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刘爽.幼师生音乐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4]蒋艳琦.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