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篇1

【关键词】教学设计 盐类水解 问题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65-02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并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并感受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验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及结果分析获得对盐类水解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体验科学认知过程。

2.教学重难点

盐类水解的原理和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3.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实验探究法、演绎推理法。

4.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展示氯化铵溶液作为金属表面清洗剂的图片,这是利用了盐的什么性质?(与生活联系,激发兴趣)

【问题1】我们常用酸溶液清洗金属表面,为什么可用氯化铵溶液作为金属表面清洗剂,所有的盐溶液都显中性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对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的认识出发,产生认知冲突)

【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做实验、观察、思考)

(1)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下列溶液,滴到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溶液的酸碱性。(教师指导学生pH试纸使用的正确操作)

提供:第一组溶液:浓度都为0.1mol/L NH4Cl溶液、NaCl溶液、NaClO溶液

第二组溶液:浓度都为0.1mol/L CH3COONa溶液、KNO3溶液、Al2(SO4)3溶液

(2)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成果展示】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盐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还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这是为什么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问题2】 CH3COONa溶液为什么显碱性?

【点拨】引导学生结合以下问题思考分析

(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

(2)离子反应的发生的条件是什么?CH3COONa溶液中的离子间是否会引起“关联”反应?

(3)结果导致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中C (H+) 和 溶液中C(OH-)还相等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理论探究活动,可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探究盐类水解原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学生展示】展示本学习小组的探究结果,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动画展示】CH3COONa溶液水解反应的历程。

【总结】由于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使得溶液中C (H+)减小,从而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则溶液中OH-与溶液中H+浓度不再相等,即是[OH-]溶液>[H+]溶液 ,所以溶液呈碱性。

【学生活动】书写上述过程化学方程式及 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H2O OH-+CH3COOH

【学生展示】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3COONa+H2O CH3COOH+NaOH

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H2O OH-+CH3COOH

【问题3】(1)上述过程化学方程式的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为什么上述过程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用“?葑”?

(3)分析并比较C (CH3COO-)与C (CH3COOH)的大小。

【点拨升华】反应的特点:“可逆”、“微弱”

【合作讨论】同学们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分析氯化铵溶液为何显酸性?NaCl溶液为何显中性?(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分析完毕后小组讨论。本部分的探究过程可以让学习小组完成,教师只强调这一过程的电离方程式书写即可。)

(设计意图:这个探究活动的从设计来看,好象比较简单。实际上学生的思维量和前面探究醋酸钠溶液为何显碱性是一样的。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让学生利用刚刚获得的经验,体验成功感,感受学习的乐趣。)

【成果展示】投影展示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

【总结】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的实质:与水反应有生成弱电解质。

【点拨升华】一、盐类的水解反应:

4.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反应,简称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4.2实质: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4.3结果:破坏了H+或OH-浓度的等量关系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问题4】怎样的盐才会发生水解反应?盐溶液酸碱性如何判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盐类水解的形成条件及实质。)

【交流讨论】学生思考、讨论

【迁移应用】(1)判断下列盐是否能水解?

①Na2SO4 ②BaCl2 ③NH4NO3 ④CuSO4 ⑤Na2CO3

(2)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Na2SO4 ②BaCl2 ③NH4NO3 ④CuSO4 ⑤Na2CO3 ⑥NaHSO4

(设计意图:NaHSO4溶液呈酸性是自身电离的缘故,非盐溶液的水解,进一步突出盐类水解的实质。)

【点拨总结】盐是由酸和碱反应得到的产物,酸碱有强弱之分,故形成的盐也就有别。主要分为强酸强碱盐(如NaCl、KNO3)、强酸弱碱盐(如NH4Cl、CuSO4)、强碱弱酸盐(如CH3COONa、Na2CO3)、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有的盐溶液不显中性,是由于盐中存在弱离子。

【点拨升华】

4.4盐类水解的条件:盐中必须含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4.5规律:(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强显中性。

【问题5】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PH值为什么比CH3COONa溶液的PH值大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差异,拓展思维,进一步理解盐类水解与盐中弱离子对应的酸或碱的强弱有关。)

【交流讨论】学生思考、讨论。

【点拨升华】NaClO中ClO- 对应的酸为HClO , CH3COONa中CH3COO- 对应的酸为CH3COOH ,同浓度的HClO 比CH3COOH 酸性更弱,其水解程度更大。

规律:(2)越弱越水解。

【学生活动】(1)尝试判断下列相同浓度的溶液,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NaCN ②CH3COOH ③NaF (查课本P80页的电离常数)

(2)书写下列盐溶液的离子反应式:①NaClO ②Al2(SO4)3 ③NaHCO3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典型例子继续强化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深化。)

4.6课堂小结

5.作业

P89 2

6.板书设计

一、盐类的水解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作盐类的水解。

2)实质: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3)结果:破坏了H+或OH-浓度的等量关系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4)条件:盐中必须含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5)规律:

(1)有弱才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强显中性。

(2)越弱越水解。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篇2

本案例选用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部分《营养与健康》教材,探索以研究性教学为理念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学习情感得到了更好的体验,所学的知识能很好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研究性教学案例的材料设计

本节教材的规定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构成人体营养素的相关知识和营养的意义,懂得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要求和依据,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的需求状况,科学制订营养食谱。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是创设研究情景,本课研究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能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其中最关键的是掌握怎样科学合理制订营养食谱。通过阅读教材发现,本章节涉及内容较多,但本知识点较浅,对于一些实际操作性内容、方法较少,教师需要给学生提示一些研究参考以利于学生把握方向。具体研究情景、研究参考如下:

情景材料:目前社会上由于饮食爱好、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本校学生尤其是一些高三学生及某些家长因饮食喜好的差异、生活习惯不良、对合理营养缺乏认识等种种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导致学生及其家庭成员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导致“大胖墩”和“豆芽菜”的数量大增,甚至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自身美观。我从网上和生活中摄取了一些镜头和图像,截取了一些实实在在、活生生的案例,加以对比剖析,并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放映出来,以此导入课题,形象而直观地让同学们了解营养过剩、营养缺乏等不合理营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问题材料:通过学习书本上相应章节的理论知识和课堂上幻灯片的影像及图片,根据情景材料中描述的现象,请同学们为自己和家人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具体要求为:

(1)简要说明你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是什么。

(2)预测你制订食谱后的饮食习惯会有什么改变。

其他材料:

(1)根据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分析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爱好有些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2)根据分析确定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家人从日常摄取的食物中吸收合理、全面的营养素。

(3)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饮食习惯及爱好,以及每天对营养素的需求,制订出某一时间段的营养食谱。

(4)参考书查阅方向:体育运动类、医学保健类。

二、研究性教学案例的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但他们长期囿于应试教育,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适当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同时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很难以个人的力量较好地完成上述研究。因此,教学中可采用小组组合共同研究的形式,便于学生互相讨论拓展思维空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高中学生个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观点,以指导者的身份接受学生的提问和咨询,教师应以民主参与的形式进行教学。为更好地创造研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培养能力的机会,课中安排了类似论文答辩的“研究成果招告会”。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为自己和家人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有针对性地找缺点并提问,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具体教学过程:

(1)对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对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2)观看情景材料,回忆自己和家人的饮食情况,根据材料,研究参考。

(3)学生自己组合研究小组(5~6人为宜)按材料进行研究。

(4)教师巡回各小组接受学生提问和咨询,进行适时的指导。

(5)学生根据研究写出相关材料,制订合理营养食谱。

(6)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进行评述,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7)教师归纳点评,对本课进行总结性发言,评出最佳食谱。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学生为父母亲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三、研究性教学案例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生体育健康的思想。本案例将“营养与健康”收入到课堂,进行了营养相关知识的教学,变平时的灌输式教学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展讨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理论课的资源,将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本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多媒体的运用,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乐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激活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篇3

授课班级:255班

授课时间:2014年3月15日

一、指导思想

本课主要围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结合中学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主动、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主动探究掌握技术技能的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实施能力。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发展跑动作速度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发展动作速度,灵巧和下肢力量素质,提高动作节奏感。

3、培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三、教材选择与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人教版水平二的要求设计的。通过多样的跑、跳跃练习和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些情景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本课时主要是依据教材选取了50米、30米、各种跑的情景游戏来发展学生的速度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255班45名学生,学生跑的素质普遍较好,而且学生对快速跑的学习热情高涨,能积极参与练习,但是学生对跑的相关知识了解的少,比如起动反应动作、怎么样才能跑的快、接力跑游戏中的技巧等等,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传授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跑的知识。

五、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加快学生快速跑反应;

难点: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六、组织与方法

本课首先通过汶川大地震故事为引导话题在通过争当逃生勇者为情景将学生带进跑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认识快速跑的重要性和对快速跑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

速跑的技术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个部分;起跑是为了摆脱静止状态,需要快速的反应能力,起动以后保持低重心;起跑后的加速跑,在摆脱静止后的基础上继续加速直到达到最大的速度;途中跑是为了保持较高的速度尽量做到少减速;冲刺跑要求有较强的冲刺意识,身体前倾并且快速的通过终点。

1、运用游戏法和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创设游戏和比赛的情境,让同学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整堂课同学在快乐的游戏中拉开了序幕: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课的主题,“刘翔是跑什么项目?”、“哪位同学知道做好站立式起跑的关键是什么?”“反应迅速、快速启动”。然后抓住“反应迅速”是做好起跑的关键,安排了“叫号跑圈”和“猜拳跑圈”的热身小游戏,既起到了锻炼反应能力又预热了身体,使同学身心完全投入到课堂里。

2、鼓励同学亲身体验,比赛气氛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同学的情感体验,让游戏伴随着同学学习与活动是体育新课标的一种尝试,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同学活动、体验、心情都能达到锻炼过程。在同学试做一次站立式起跑后,针对发现的错误动作,马上用口诀的方法让同学复习动作过程。“两脚前后站,两臂正相反,前脚稍蹲,后脚成弓,上身前倾。信号一响,摆臂快,后脚蹬地比箭快。”这样既记住了要领又饶有趣味,重复了多次练习后心里还是很高兴。接着用不同姿势的起跑再次提高同学的练习兴趣,又锻炼了同学的反应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活动量。在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巧夺体操棒”的游戏,边巩固起跑动作又有角力对抗,同学更加感受到起跑迅速的重要性。

3、主动参与学习,产生教、学互动其乐融融。为了让同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请同学当起“小裁判”,在做示范和练习时同学尝试发令。设计不同信号的起跑练习。如在小组合作、玩“巧夺体操棒”游戏时,和同学一起玩游戏,让“小裁判”做出公正判决。

一堂课下来,收获很多,但也找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

篇4

关键词:休闲体育;社会体育;培养模式;就业;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1-0039-07 文献标志码:A

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2017版培养方案修订在即,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究竟区别在哪里?2个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就业趋势等方面到底有哪些不同?如何将《意见》融于修订之中?本研究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后,进而对新版培养方案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2013版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项设定等内容进行对比,再结合对2012届至2015届的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就业角度对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对策和建议。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

2结果与分析

2.1培养方案对比研究

2.1.1培养目标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能够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职工健身、商业俱乐部,从事运动健身、指导、经营和管理活动等工作。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休闲业、休闲体育服务业和休闲、娱乐、健身指导等工作,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管理与指导、体育旅游与开发、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专业划分过细的现状_2],体育学院也不例外。在体育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面,2个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

2.1.2课程设置

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设为必修课和选修课2大部分(见表1、表2、表3和表4)。在选修课部分设计采用了比较流行的模块理念,共4大模块,分别为:模块一,通识理论;模块二,运动技术;模块三和四为2个专业方向,休闲体育专业方向是体育旅游和高尔夫球,社会体育专业方向是社区体育指导和健身房运动。

1)公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部分全国高校几乎都一致,首都体育学院在该部分加入了“体育概论”这一课程以体现体育专业院校特征。在公共必修课程部分,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上没有差别。

2)专业必修课。比较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部分发现,二者区别依然不明显。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了19门专业必修课,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了20门专业必修课,其中有17门课程在内容和学时上完全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了“体育社会学”“社区体育”,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了“休闲学”“休闲体育概论”“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可以看出,上述不同课程也就是这2个专业的主干课程,由此分出了2个不同的专业。

3)专业选修课模块一(通识理论)

在这一部分的课程设置中可见,社会体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分别开设了10门课程,其中只有一门不同,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康乐体育服务与管理”,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休闲社会学”。这2门课的设置原本是希望2个专业的学生通过选修了解一下对方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因为是选修部分,所以每名学生可在共计1分的课程中选修至少13学分完成学业;若是2个专业的学生都没有选上述这2门课程的话,则这一模块恐怕会再次出现课程、学时完全一样的局面。

4)专业选修课模块(运动技术)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2个专业的运动技术模块选修课设置完全一样。在通识理论模块差别不大的前提下,运动技术模块又完全一样。在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上,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对于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是一致的。此外,可供选择的运动专项过少(羽毛球、网球、健美、瑜伽、游泳),导致学生不得不学毫无兴趣的项目。

5)专业选修课模块三、四(专业方向)

通过研究发现,模块三、四的设计初衷是与将来的就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的。社会体育专业规划出了2个就业方向:社区体育指导和健身房指导;休闲体育专业规划出了2个就业方向:体育旅游和高尔夫球运动。

①社区体育指导。我国目前还没有社区体育指导员这一岗位。目前虽然学生在读期间可以申请获得国家一级体育社会指导员证书,但目前参加这一培训的主体普遍是进修的公职人员。若想从事这一领域工作,首先要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获得社区工作的岗位。

②健身房指导。这一岗位要求较高,中国唯一的健身教练认证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中国健美协会。“中国专业健身教练证书”由国家体育总局官方认可、中国健美f会颁发的关于健身教练从业上岗的专业证书。“国际私人健身教练证书”是世界健美健身联合会对私人教练水平进行认证考核后颁发的专业证书。专业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中国专业健身教练(初级)、中国专业健身教练(中级)、中国专业健身教练(高级)、中国专业健身教练(国家级)、国际私人健身教练(IFBB)。目前,课程培养方案中没有相关培训和输送渠道。

③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满足各种体育需求,借助于体育组织或其他中介机构进行的旅游活动。显然,我们培养的是导游、中介组织者或参与其中的管理者。这个专业与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课程的内容以领队、导游为主。导游必须持证上岗,目前对于户外领队还没有特别资质要求。结合目前我国加大体育产业的开发力度,全民进入休闲时代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出这一专业方向前景较好,但需要从业者抛弃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和收入,这样在一线城市有一定的生存风险。

④高尔夫球。高尔夫教练,同健身教练、导游一样都必须持证上岗。通过中国高尔夫协会相关资质考试获得CGA认证,即可成为职业教练。学生仅仅依靠简陋的挥杆练习场,几乎是不可能从事这一领域教练工作的。除此外,高尔夫俱乐部的前台接待、球童、场地养护等工作似乎又不需要大学本科学历,且收入与学生的期望落差较大。此前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北京体育大学高尔夫方向班,其毕业生真正在高尔夫领域工作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2.1.3专业实习

目前2个专业的实习安排在第6个学期实施,共计18周。在具体实习的单位上,2个专业并未进行严格区分,主要实习基地有健身俱乐部、街道社区、区体育局、区体育科研所、高尔夫俱乐部、网球培训俱乐部。健身俱乐部的实习岗位有前台接待、会籍销售、幼儿健身、场区维护。街道社区的实习工作以协助办事人员日常工作、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高尔夫俱乐部实习工作以前台接待、球童、场地维护等为主。网球培训俱乐部实习点以协助俱乐部日常运行、协助主教练进行青少年启蒙训练为主。实习基地围绕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领域经营管理场所选择和设置。在经营性场所实习,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工作报酬。

存在问题:健身房实习生无法进入健身指导领域,只能做服务性工作。社区实习与将来就业无法挂钩。体育局、体科所实习领域与本专业比较接近,但目前这些单位招聘人员要求最低为硕士研究生学历。高尔夫俱乐部实习工作也是让学生做些服务性工作,对于技术、指导能力帮助有限。网球俱乐部实习有一定针对性,对于专项学生技术指导能力有提高。街道社区和留在本校各科室实习基本与专业无关。

2.2近4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对比分析

2.2.1就业现状

本研究通过首都体育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获得近4年(2012届至2015届)社会体育专业与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其中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共计149人,社会体育专业192人,涵盖这2个专业的近4年的所有毕业生。

根据对就业数据统计,每年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都高达96%以上。其中就业去向包括:升学、出国、学校体育教育、国企、文化体育、部队、公司、村官、行政机关、待业和灵活就业。升学是指考取研究生,休闲体育专业有3人考研,社会体育专业有7人考研。部队主要是考取特警和警备局武警,2个专业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共有13人入警。社会体育专业4年累计有7人选拔任北京村官。入职体育文化公司的人数则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行政机关主要是参加公务员考试合格者,入职公务员系统。当然,数据中不乏个别学生为完成学院就业指标任务,临时找公司接收了事,实现一次就业,但是数据中,被教育系统、特警、警备局、考研升学、村官、文化体育公司及行政机关这些接收单位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2.2.2就业岗位分析

2.2.2.1教师岗位

尽管与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相悖,但无论是社会体育专业还是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中,有半数在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占到53.7%,休闲体育专业占49%,并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为小学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占少数。主要原因:1)北京地区由于户籍限制,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需求较大。2)部分中小学对于应届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的要求比较宽松,有些毕业生先入职工作,补考教师资格证后再转正获得教师岗位编制。3)教师工作收入相对稳定,是很多毕业生的首选。4)社会大众对于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了解不多,体育考生身份加上教师资格证就可以获得认可,尽管这2个专业与学校体育教育无关。

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入职体育教师岗位的数量在2014届就业情况中发生了断崖式下滑(如图1所示)。其主要原因是从2014届毕业生开始扩大招生范,面向全国招生。由于受到户籍限制,京外生源毕业生在北京入职中小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目前,统计就业数据仅发现3名京外生源毕业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而北京籍毕业生入职中小学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例如:2014届社会体育专业28名北京籍毕业生中有23人是体育教师;2015届休闲体育专业18名北京籍毕业生中有16人应聘到体育教师岗位。

统计发现,在所有体育教师岗位中,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以小学体育教师为主(如图2所示),并非毕业生不想选择初、高中,而是初、高中的岗位竞争更加激烈。与小学相比,初高中的教师待遇更高、作息时间更灵活。就教师岗位而言,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面对本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外,还要面对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相关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此外,近几年体育专业研究生群体也加入到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应聘竞争中。

2.2.2.2体育文化公司

体育文化公司的岗位与这2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尤其是问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是高度吻合。体育文化公司主要包括健身俱乐部、体育文化推广公司、体育顾问公司。从统计数据来看,就业签约单位为体育文化公司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规模上仍然不大。个别京外生源的毕业生标注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回到户籍所在地进行二次就业也无外乎是学校和体育文化公司2种。京外生源的毕业生在北京就业只能选择体制外的岗位,这样在扩大招生范围之后的2014届毕业生中,这一数据也发生了急剧的增加(如图3所示)。

2.2.2.3升学

累计2个专业的4届毕业生中,有10名毕业生考研升学。个别入职中小学的毕业生通常会在工作后考取在职研究生。这个数值比例不到3%,同其他综合大学相比较,少之又少。体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满分为500分,其中:英语、政治全国各专业统一命题,各100分;各院校单独出专业试题,专业课一150分、专业课二150分。不同专业根据报考热度有所差异,热门专业录取在360分左右,冷门专业则需要280分左右。虽然,考研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就业渠道,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尽早准备,继续深造,为就业拓宽方向和门路。

2.2.2.4特警、武警

北京市特警总队和北京市警备局在2012年和2013年进行了2次招收应届生测试,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共有13人通过测试入选。应该说对于体育专业毕业生来说,在体能测试上有一定优势;但是这种岗位的招录有着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2014年、2015年北京市没有进行招录,2016年招募测试又重新启动,这种不确定性让学生无法提前进行测试准备。

2.2.2.5其他(公司、待业、灵活)

这一部分的数据比例相对较高,主要包括保险公司、金融公司、租赁信托公司、园林绿化等。主要特征是与我们的毕业生所学专业关联不大,不排除学生为完成就业任务指标,而采取临时应付的可能性。

2.2.3矛盾所在

目前,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际就业情况存在着非常大的矛盾。毕业生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工作非常少。反观中小学体育教学却占有绝对比重。

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不够。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更加倾向于收入稳定、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岗位。因此,体制内的工作成为首选,其次是与本专业相关的体制外工作。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二者比例趋于平均。受京籍户口限制,京外生源毕业生被迫选择体制外的企业、公司等工作岗位。

2.3培养方案修订对策与建议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发展目耍强调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这些无疑为社会体育和休闲体育2个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2.3.1课程设置

培养方案修订中要注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2.3.2专业模块设置

根据目前毕业生就业情况建议将专业模块设置为以下几种。

2.3.2.1学校体育(体育教师)

相应课程: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青少年心理发展、运动损伤防治与急救。与体育教育专业区别是,体育专业以田径、体操、足、篮、排等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方向则以羽毛球、网球、游泳、户外拓展等新兴时尚运动为主,满足日益增加的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对这些专项教师的需求。

2.3.2.2职业体育(陪练、私教、导游、领队)

相应课程:市场营销学、体育管理学、户外运动领队、体育旅游、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与运动训练专业区别是,培训目标定位在初级或是启蒙级别的市场培训,更加贴近大众健身领域。

2.3.2.3升学、公务员(考研、出国、村官、行政、武警、特警)

其相应课程为,大学英语(四级)、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这些考试课程内容全国统一要求,个别地方政府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

2.3.2.4经营管理(公司、企业)

相应课程: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经济法、管理定量分析、财务管理、消费者行为学。与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区别是,其具备专业体育运动技能,能够从事体育市场一线培训、俱乐部经营、业余赛事策划等。

2.3.3运动专项

设立篮球、羽毛球、网球、游泳(4种泳姿、救生、潜水)、健身健美(限男生)、健美操(限女生,健美操、瑜伽、普拉提)、搏击(散打、跆拳道、摔跤)、户外运动(攀岩、拓展、徒步、露营、山地自行车),每个项目设定不超过20人,学生初选,任课教师复选,第二学期学生根据实际学习情况可进行调整。

2.3.4专业实习

依据学生运动专项与就业需求来选择专业实习单位,去除高尔夫俱乐部、居委会、本校科室,减少健身俱乐部数量,增设中、小学校、体育文化产业公司。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通过对现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发现,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2个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实习等方面差别不大。

2)现有专业选修模块设置方向比较狭窄,培养过程难以满足社会岗位实际需求条件。运动技术专项种类可供选择太少。专业实习岗位对学生锻炼不够。

3)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精神,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更加倾向于收入稳定、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岗位。北京生源毕业生入职体育教师岗位比例较高,且以小学为主。京外生源毕业生则就业岗位最为接近专业的培养目标。

3.2建议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篇5

一、何谓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就是选择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事件,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再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进而揭示其所呈现的现象价值和所蕴含的规律。

二、体育教学案例的表达形式

1、意外式教学案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发生的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事件和问题进行研究的案例。其特点是问题集中、矛盾突出,故事虽然不复杂,但能以小见大,给人以深刻启示。

2、主题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某个环节,按照作者的需要说明某一个主题,表达某一个思想,体现某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的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3、综合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的典型实例,就某一问题或现象引发的思考,从多维度以理论剖析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主线,对学生突出表现和教师教学机智给予浓墨重彩的描绘。

三、体育教学案例的要素

一类是对典型事例、教学片断或某个环节的简单叙述、反思和评析。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包括标题、背景、故事描述、分析与反思。其特点是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另一类是将某个问题置于特定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进行描述。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是由标题、案例的背景、问题的提出、案例描述、案例的反思与评析、得出的结论等几个程式化的部分组成。其特点是篇幅较长,事例较多,过程复杂,文章更趋向于理论研究。

四、体育教学案例与一般教学文体形式的区别

1、与教学叙事的区别

教学叙事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它重在叙述,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还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教学案例是就教学中存在的某个事件进行简单回顾或描述,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最后还要认真反思,总结揭示其规律。

2、与教学论文的区别

教学论文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总结,并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是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描述来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广义地讲教学案例也是教学论文,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论文都是教学案例。

3、与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

篇6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举隅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体育课程改革后提出终身体育的理念,而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参与体育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体育精神。因此做好中学体育的课堂设计,可以有效的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中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内容

1.1教学设计分析与过程的实施

教学设计是指通过利用系统化的方法,对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与修改的过程。在中学体育课堂中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根据学校和本专业的特征与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之间的联系等对课程的设置、顺序和课时进行规定。

中学体育教学设计的实施一般包括分析问题、设计目标、实施与实施效果的评估、修正等几个过程。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是把教学过程当做一个系统进行控制与实施。首先是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确定相应的目标、选择合理的实施方法,在实施后对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估最后作出修正。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对教学目标、方法、结构和内容的优化,进而保证教学质量。

1.2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课前内容、课堂内容和课后内容三部分。课前部分包括对课程标准、学生以及教材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具。课堂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实施课程内容、课后总结与课后作业等。课后部分主要涉及教师对知识、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等的反思。

2.教学设计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2.1教学设计在课前部分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课前部分的设计包括对课程标准、学生以及教材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具。例如在初中一年级排球的扣球技术的学习中,教学设计的课前准备部分时要对课程目标、学生以及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大纲规定的要求:经过学习学生要能够掌握三、四号位的扣球等,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以及体育精神当中的协作精神。对整个扣球动作的认知是学习该技术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而学习的对象是初中生,对于本体感觉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认识,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具备乐于接受新内容、喜欢表达自我的特点,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次作为切入点,在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可以利用接近其生活中的动作进行引导,同时可以通过对教师的动作轨迹进行想象、讨论。比如教师可以将扣球过程的鞭打动作比喻为摘取高挂的西瓜,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体会。

2.2教学设计在课堂部分的应用

课堂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实施课程内容、课后总结与课后作业等。在扣球技术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排球比赛当中扣球动作的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较为模糊的认知,再看视频的过程中对动作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这样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此外这也是将教学内容导入课堂的很好的切入点。

在课程内容的实施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篮球可当中,由于项目的特点许多女生不愿意参加到教学的过程当中,传统的自由式的教学模式自然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很难完成教学的目标。此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教学比赛,同时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有高低水平,小组成员之间以强代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3教学设计在课后部分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课后部分的实施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的反思。而在此过程中反馈将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排球传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课程内容的小结,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谈体会,总结学习过程中运用到的动作、贯彻的体育精神,教师可以依据这些外来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等进行专业的解答,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并分析原因,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技术的学习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3.小结

教学设计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前教师通过对教学的目标、学生特征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应用多媒体、学生的生活经验等进而合理的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对课堂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设计更丰富、全面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在课后设计时应当通过反馈等途径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修正,找出教学过程当中的成功与失误之处,进而积累丰富的经验。有效、合理的利用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当提升对其认识,并不断的积累经验,让教学设计的优势有效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陈刚.体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中学生导报,2010(09)

[2]陈洪.教学设计与反思[J].教育界,2011(06)

篇7

一、教学设计部分撰写要求

1.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中,作者应针对本课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重难点及与其他课时上下之间的联系、价值、教材易犯错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手段、安全事项等层面去进行剖析。

2.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主要从任课的实际对象入手,从生理、心理、已有运动技能基础以及男女生学习差异、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突出体育弱势学生的学情困难点分析。

3.设计思路:简要分析在践行理念、方法手段的设计等方面的亮点与特色,提供范式,以便借鉴。

4.教学重难点分析:从学生的学习方面重难点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的重难点分析,教学组织的重难点分析,这几方面分析入手。

5.教案:教案不要固守格式,可以丰富多样,图文并茂。但是表述要规范、准确、科学,练习次数、组数、时间、运动负荷、心率等要素要齐全。在教学片段之间,可以插入“设计意图”,告诉读者为什么这样设计,创新点在哪里,教学的有效性如何等。

以上1~4点需要做出真正的分析,表述出设计的相关思考,而不是官话套话的堆积。

二、主题预告

第1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二:足球运球活动方法。水平三:足球运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足球运球(技术运用)。水平五:足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断分析类:足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节点分析;也可针对一个教学单元呈现上下衔接的准备活动内容呈现与剖析。

一般教材类:利用篮球、足球和排球发展体能的游戏。其他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

3.各水平段足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2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小足球游戏活动方法。水平二:足球传接球活动方法。水平三:足球传接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足球传接球(技术运用)。水平五:足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断分析类:足球教学内容“课课练”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运动技能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各水平段足球传接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3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二:篮球运球活动方法。水平三:篮球运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篮球运球(技术运用)。水平五:篮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断分析类:篮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篮球:急停急起,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4.各水平段篮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4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跳跃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跳跃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蹲踞式跳远。水平五:挺身式跳远。

2.案例片断分析类:跳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立定跳远;(2)蹲踞式跳远。

4.各水平段跳跃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5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走、跑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跑的活动方法。水平三、四:快速跑、障碍跑。水平五:耐久跑途中跑。

2.案例片断分析类:跑类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快速跑;(2)弯道跑。

4.各水平段跑类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6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排球游戏活动方法。水平二:排球垫球方法。水平三:排球垫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排球(技术运用)。水平五:排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断分析类:排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断展示。片断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排球垫球。

4.各水平段篮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教研园地》栏目投稿指南

《教研园地》栏目是教师进行教研的主阵地,本栏目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研究目标。其基本点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切入点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2017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稿件来源分为约稿和自然来稿,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积极投稿。一线教师投稿的字数为2000~4000字。

第1-2期:何为教研,为何进行教研

针对区域、片、校、组谈上年度个人方案、计划、实施及参加培训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作为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教研,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何在,可以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也可以结合年度计划、方案等提出探讨的问题、建议或向专家求助。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例谈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怎样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一线教师可以结合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从操作层面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尤其是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如何应对、反思、改进、提升中、高考体育策略的点滴体会等。

第5-6期:校本教研的提升,校本教研案例谈

校本教研旨在寻求旧“质”向新“质”突破,在充分了解师生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谈校本教研给自身、学生、学校、学科带来了什么,重点凸显计划、方案与实施、反思、成果的对接,力求说清楚典型案例好在何处,通过捕捉典型案例比对自我,提出独到的见解,以达到资源共享。

《游戏百花园》栏目选题指南

一、主题内容

第1期:室内课游戏

由于各种环境天气条件限制,室内体育课比重无形中会增多,需要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性地组织有效游戏,高效务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2期:冰雪游戏

冰雪游戏并非专指在纯冰和纯雪上游戏,还包括一些与之有关的类似形式,如旱地模拟、草地模拟、滑动类、布艺材料类游戏及器材游戏,其中各种项目也可以做适度延展和模拟。

第3期:室内外热身游戏、放松游戏

热身游戏延展就是热场游戏,减缓或放慢就可以是放松游戏。

第4期:校园拓展游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涌现出很多优质游戏资源,各种依托新型材料的拓展游戏、大型互动游戏、体育电子竞技游戏层出不穷,如何有效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加以引进或是加工成校园拓展实用游戏,融会贯通,这不是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思想和视角的再创新。

第5期:地方特色游戏与特色游戏器材创意

体育游戏的发展总是和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是个很好的解决之道,玩道也是道。

第6期:体操游戏

体操被称之为运动之父,快乐体操也是同理,通过简化设置和器材改造,用更简单有趣的方式和方法吸引儿童参与其中。

二、投稿要求

1.作者投稿游戏百花园请最晚于该月份主题前一个月完成稿件,如3月组稿稿件,需2月1日前投稿。

2.游戏主题并非一成不变,作者也可自定主题,稿件择优录用。

3.每篇游戏稿件中每个游戏请配1~2张照片和说明,目标明确、贴近教学,侧重一物多用、一用到底,形式多变,变化无穷。

4.单个游戏介绍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其中包含游戏名称、游戏玩法、游戏规则、游戏延展与感悟。

《场地器材》栏目选题预告

2017年场地器材栏目以“实用、实效”为中心,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征稿,欢迎大家将自己在本方面的研究与经验或外出培训学习中看到的分享、整理出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1.因地制宜地利用校园环境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布局设计,一些地形、地物完全可以为体育教学所用,特别是一个郊区或边远的学校,如小树林、小山坡、坚实墙体等,可用来摸高(或爬树)、投掷(或上下坡跑)、投掷墙(或做攀岩墙)等,都需要我们去发掘利用。

2.体育器材和生活物品的利用与开发

众多的常规体育除自身显性的使用价值外,还存在一些隐性的拓展功能,也就是一物多用;在琳琅满目的生活物品中定有一些为教学所用;每年报废的体育器材,通过我们的智慧与巧手,让它们获得第二次生命,重新成为我们体育教学中的好伙伴;对废弃的体育器材、生活物品及其他材料进行创新组合设计,便制作成新器材,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会。

3.场地器材的布置和设计

一堂精彩、有效的体育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更离不开课前、课中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与布置,才会有体育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

篇8

1青年体育教师讲课现状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对于教师的文凭和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年轻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高学历才能够进入学校教学。很多年轻教师都是刚从大学毕业走向课堂,虽其教学经验不足,但教学理论知识却相当丰富且比较前卫。很多年轻教师喜欢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将交流经验和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就导致一些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点问题,致使教学成果不突出。新时期的青年体育教师虽然有冲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避免不了教学经验匮乏的问题。目前,青年体育教师很多都缺乏教学经验,对于众多教学方式的选择缺乏明确的目标,常会出现选择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情况不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青年体育教师对于讲课技巧与教学方法仍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还有很多不成熟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较大的冲劲,愿意接受新技术、新理念,这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2青年体育教师讲课技能培训策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不同教材,不同水平、不同班级、不同性别、不同项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规律、学习情况、身体和技能现状,增加学生喜欢的教材内容课次、学习效果突出的教学内容课次、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教学内容课次,并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和学法创新,才能将课堂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2.1多学理论,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青年体育教师备课时,必须吃透课程大纲标准,以大纲的要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以此来考察学生的体育素质。体育课程教育标准为考察学生提供了基本依据并通过标准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体育教师在教授低单杠、后翻滚、支撑跳远等课目时,必须将低单杠、翻滚及支撑跳跃作为主要的教学技巧。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教师必须按照教材规定的课时内容设置课堂讲课内容,这可在有效结合教学大纲的同时,以基础知识教学为导向,促进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同一内容、同一水平、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的教学设计区分;对同一内容、不同水平、不同年级进行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区分。

2.2提高讲课实践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讲课思路,在讲课过程中需做到脱稿讲课、主次分明以及详略得当。体育教师在讲课时需明确体育技能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在教学理解的基础上避免将课堂变成阅读教案;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注意结合自己的姿态、肢体动作、语言变化等细节;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很多课时都是在操场上进行的,因此体育教师讲课必须吐词清楚。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实践讲课能力,熟练掌握讲课的要点,可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有创新性的新颖的教学思路、方法和体育器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性、高效性、实用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全方位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益;在上课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设施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性。

2.3学习、借鉴优秀的讲课案例

青年体育教师在讲课教学时,很多都是通过网络视频教学进行学习,学习成功先进的讲课案例。体育教师可在平时多接触一些网络视频、书刊以及杂志等优秀的讲课案例,为今后自己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状况,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观看优秀教师的讲课录像,观察上课操作实践效果,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经验。

2.4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练好讲功

讲课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需按照预定的讲课稿进行。在讲课过程中,教师需做到思路清晰、主次分明,避免在讲课过程中出现阅读教案、背诵课稿、读说课稿等情况。体育教师在讲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课前的备课稿仅仅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思路,一切讲课均应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学生而单独存在。年轻教师在讲课时的语言表述详略得当、有风趣,可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极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地语言准备,把课堂评价纳入教案中,针对学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样化地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应具有艺术性,课堂评价是教师教学修养和教学智慧的体现,用充满魅力的语言进行评价,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3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例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学习领域的目标。选择与设计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根据不同水平、不同教学内容具体、细致地解读这4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以体现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下面笔者以案例“立定跳远”来进行讨论。课堂开课时,(1)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立定跳远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做才能够将动作做规范和跳得更远。其次,让学生分散开做锻炼前的活动,如扩胸运动、振臂运动、绕环运动以及腹背运动,使学生的关节活动开。(2)将学生随机分为A、B、C、D4个小组,每组10人。这4个小组的学生体形基本一致。测量所有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3)主讲立定跳远,让学生做立定跳远练习,观察学生对于立定跳远的理解,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加强学生对立定跳远技巧的掌握。立定跳远的主要步骤分为:摆臂、蹬地、腾空以及落地4个环节。跳跃过程中,学生应注意腾空的高度,不能一味地求高,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跳;跳跃过程中,学生的双腿应尽量前倾。将立定跳远讲解完之后,教师应按照第一次的方式再次测量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计算平均值并统计所有学生的成绩,然后计算每组的平均成绩,最后让学生们分享学习心得。通过本次立定跳远的教学,笔者认为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而应该在讲课的同时联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跳跃比赛中。学生经过讲课教学之后,立定跳远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革新教学方法,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一堂好的体育课,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青年体育教师作为当前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反思、锤炼和提升自己,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标准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新设施”,制订出最佳的教学计划,磨炼自己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实践,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艺术。

作者:陈菊芬 单位:浙江省象山县文峰学校

参考文献:

[1]杜艳.培养年轻体育教师成长策略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8).

[2]李登光,倪伟,路东升.新课标实施后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4).

篇9

体育教学 实效性 课堂常规

实效性是我们体育教学的生命,如何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国培”期间通过对远程培训《合理有效使用中小学体育教材》、《走出误区,化解困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和《借鉴与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课例研究与分析》三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提高教学实效

体育教学改革正处在新旧教育观念的碰撞时期,广大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有些体育教学为了追求“改”而改革,外表上看有改革的做法但实际上并没领会到课程标准的真谛。体育教学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欢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想学、乐学、学乐”,但有的教学课只注意了“宽松”而放松了“管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放松教学管理的“氛围宽松”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放松、教学不严谨,不敢要求、不敢批评、放任自流,其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宽松的教学环境与严格课堂管理之间的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必须有良好的课堂常规作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加强教学管理,认真执行课堂常规。

二、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学实效

现在的中学生内心世界很复杂,要让学生喜欢你,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你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你渊博的文化知识去影响学生,用你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我们要和他们打破师生的界限进行感情交流,做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深入学生的生活,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个性、特长。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赛跑、打球,参与到活动中,使同学们从心中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下课后,和同学们倾心交谈,聊聊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和同学们成为知心朋友,课外活动和同学们一起锻炼身体,帮助同学们缓解文化课的压力……使学生亲近老师、信任老师。我想只要我们真心的爱学生,学生也会真心的爱戴我们,这样既成为他们的良师,又是他们的益友,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学生就乐于接受,就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正确运用即时评价,提高教学实效

体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就是在上课时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行为立刻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评估的一种行为。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指导、交流、反馈的渠道,有直接、快捷、频率高、及时、影响大的特点。在教学中,正确的运用即时评价使学生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所做的动作正确还是错误,了解自己而获得学习方向,对帮助学生学习、改进、提高巩固技术有着重要作用;正确的运用即时评价可使课堂更加活跃改变学习气氛,学生参与度增高,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信心不断的克服困难以取得更好成绩。

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提高教学实效

体育教师不是简单的传技活动,而是体育教学内容与学校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对体育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让学生对体育课保持持久的新鲜感,才能事半功倍,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1.开发利用本地自然资源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必须从本校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避免脱离实际。农村学校场地器材的匮乏、紧缺,我们不要总是抱怨学校落后、器材少场地小等,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游戏和练习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要利用好地理资源,把山坡丘陵、草场林地、小溪沟渠当作学生的运动场,选择好符合学生特点的内容,设计好严谨、安全且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运动技能。

2.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主动开发健身性、趣味性较强、地方特色突出的教学内容。首先,有些地方和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可以作为教材使用。其次,有些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学生感兴趣、对健康有意义、有教育价值的项目,我们可以进行改造,在规则、难度、场地器材等方面将其教材化,用在课堂教学中。

五、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提高教学实效

科学制订体育教学计划,这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的科学配置,形成最优化的体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也是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每个学期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安排好教学计划,制订计划时要从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和各个目标实现的需要出发,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体育锻炼的规律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既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注意多种运动项目、健身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体现教学的循序渐进,不能随心所欲。

六、及时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学生我们教了一届又一届,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机械的重复,不能上完课就不管了,今年这样教,明年还是这样,一成不变,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好反思,找出教学设计的优点、实施好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扬下去,有不足的地方我们要想方设法解决,可以建立体育教师交流群,大家在网上沟通、交流,互相借鉴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征求意见,这样我们就会在反思中提高自己,设计的越来越合理,课越上越好,提高教学实效,我们的心情愉快,乐在其中。

总之,我们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探究摸索,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灵活运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于素梅,毛振明.体育学法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214-02

前言

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先人们在劳动中的技能提炼。随着我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不断变化,各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涌现,我们体育教师就应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应该关注学生将来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基础,锻炼意志,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自我学习,走出校门后可以利用校内学到知识联系生活继续学习自己需要的东西,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更多营养,不断创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内容,丰富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我们更应在课堂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挖掘出生活中的体育教材,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和练习,能体验到体育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感悟体育的普遍性。

一、何谓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

所谓体育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活动,自主进行体育《新课标》所规定的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学习中愉悦身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生活化的体育教学课堂中真正得到实现,并实现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8]。

二、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1.教师:立足生活,改造教材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体育理论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体育知识相联系,找出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有意识地设计在生活中与体育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引导学生挖掘出自身真实体验,感受情境。但有时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知识背景与教学案例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和设计案例时,能从学生现有经验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案例。

2.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教学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我们生活在城市,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生活环境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平时我们喝过的易拉罐都随手扔掉了,能否利用它来进行体育教学呢?回答是肯定的。如通过学生收集的易拉罐,可以在投掷时当“投掷物”,又可以在游戏时当“标志物”,也可以当“保龄球”进行游戏和进行叠高比赛。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料,同时带着自身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让体育课堂生活味变浓、趣味性增强。

(二)“生活化”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三步曲

1.设置疑问,源于生活

课堂引入是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例如,在上后滚翻时,笔者首先做一个示范:向后退时,不小心绊了放在脚下的垫子,顺势做了一个后滚翻,稳稳地站起来。接着,笔者就刚才的示范再结合几个案例讲解后滚翻在生活、运动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笔者问:“看了刚才的示范,听了老师的讲解,你们现在想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后滚翻”。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为下面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情景。

2.探究新知,改善生活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可充分利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针对性地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玩起来,让学生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关于《耐久跑》教学,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我充分利用我市现有资源,创设了“骆马湖一日游”。骆马湖是本市重点发展的风景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上耐久跑时,笔者利用学校的地形,设置几处路标,把这些景点的名称写在路标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按路标的指引进行跑步练习。通过练习,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识别路标的知识,同时在强烈的目标驱动下,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就轻松自然地完成了耐久跑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