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思考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教学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教学思考

篇1

一、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对化学兴趣甚为浓厚,特别是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真正接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又感到无所适从,使原有的兴趣逐渐消失,因此要使学生把暂时的兴趣转变为持久的、稳定的兴趣,是我们教学的第一步。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师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放低姿态,与学生形成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就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就为学生学习化学催生了动力。

这就要求认真备好每堂课。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上化学,事实证明,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生活中的知识。如怎样灭火,怎样得到洁净的水等。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与学生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妙选择切入点,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每天的学习任务被安排的很紧,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现在的化学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很多内容以探究活动,观察活动,讨论与交流的形式出现,对每个活动的探究都涉及到很多知识。引导学生从化学实际问题入手,是有助于积累化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课堂上往往只注重了优生,对于学困生就会忽视,因为这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知识跟不上,就会默不作声,有些还滥竽充数。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慢慢的这些学困生的思维就会游离在课堂之外,最终于这门课程"绝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切入点,在要求上区别对待。教学的起点低,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多层次的教学,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如何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呢?实践证明,开放式的问题最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档案室着火了,应该选择那种方式进行灭火呢?他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采取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的作业批改方式

在我们农村中学,学生正处于高峰期,师资力量薄弱,带的班级多,学生多,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往往就流于形式。批改和讲解往往脱节,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的改正。学生拿到作业后只是看对错号,没有更正的习惯,更没有请教老师和同学的习惯,就算是更正也是拿别人正确的一抄,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的滞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我采取的作业批改方式是:①分组批改。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选取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将作业收齐后,先由组长检查,对于明显的错误,让其立即更正,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学习小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集意见于老师共同解决,公布解题过程和答案后,各组交换批改。这样能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②自我批改,对于学生完成的大本练习册的习题,如果都让老师逐一批阅,任务量大,可以让其做完后,老师逐一讲解,让学生对照答案自我批改。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也对自己所出现的错误加深了印象。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当堂当面批改。对于一些重要的、典型的、有难度的习题,要做到当堂当面批改。作业较好的指出优点,予以表扬。对于错误的及时指出,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于不认真,作业马虎的同学要批评教育,使其改正不良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能予以及时解决。同时也有利于老师总结课堂上的薄弱点,做好后期的辅导工作。

四、重视教学反思,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对教材处理和设计都会花费大量心血。但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开展,问题的提出和反馈,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可以说,自我反思是我"执教人生"的一大法宝。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要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成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的共同配合,更需要化学教师的激情和创造力。

(接上页)生进行探究的极好材料。例如在做氨气喷泉实验时,没有看到喷泉,于是我让学生回答了氨气不能产生喷泉的可能原因,大家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汇总后,我们把氨气又装满烧瓶了,气密性也检查好了,也快速挤压胶头滴管了,这样大家都惊喜的看到了美丽的红色喷泉。学习热情顿时高涨。同时我给学生留了一个创新思考题,让他们改进实验,用更简易的更方便的仪器让他们重新设计实验。

通过以上等实验对这些"异常"现象加以分析、探究,唤起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三、总结

篇2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实践;思考

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

架”。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现将化学概念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总结如下,与同仁们共勉。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主要内容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属于宏观范畴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而形成。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溶解度、化学变化、反应类型等。二是属于微观范畴的概念,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可以看出,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以物质为中心,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分类等方面展开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相互补充,又有区别,相互独立。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特点

1.较强的抽象性

从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来看,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微观范畴。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化合价等等。这些概念看不到、摸不着,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它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初中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2.形成的阶段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和完善的。在教材编排上注意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合理负担以及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将初中化学所涉及的概念穿插编排在不同的章节中,逐步深入。在教学要求上,由低到高将概念分为“知道”“认识”“理解”“应用”四个目标层次,可见,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具有很强的阶段性。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加强直观教学,感性体验,形成概念

抽象的化学概念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易挫伤学习的积极

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概念。教学中,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需要,有些概念,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例如对酸的概念的建立,我是从学生生活中对“酸”的理解切入的,结合在CO2学习中对碳酸会使石蕊试剂变红的认识,使学生对酸的理解产生相关的类属性同化,扩大对酸的认识范围,从而形成由系统的概念体系,上升为酸的概念。

2.注重发展性,全面理解,讲清概念

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所以教师应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例如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学生刚接触“氧化反应”时,指的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当学习了碳与氧化铜发生的仍然是氧化反应时,这一“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不单独指“氧气”,而是指氧元素,这样氧化反应的外延在逐渐扩展,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对概念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分阶段教学,不能一次性教给学生,以免增加难度。

3.对比归纳,逐步深化,理解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繁多,容易混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突出本质,辨明异同,使概念系统化,达到逐步深化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时,初学阶段学生很难理解,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列表比较,如下表: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对有关的概念深入理解、正确掌握。在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化合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等等,都应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

4.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应用概念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是人类对化学科学的实践经验总结,是间接经验。在教材中引出概念不仅是为了知识表述的简约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概念启迪学生进一步思维,拓宽知识视野,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已学概念去理解新的事物,对化学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该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对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讲解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方面的活动,第一个活动就是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这个活动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大多数是混合物。第二个活动可以做一个实验,或者是让学生观察一个演示实验,就是把铁粉和银白色的铝粉混合,然后通过混合物的分离,让学生们对混合物和纯净物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上述两个活动以后,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在辨析像洁净的空气、纯苹果汁、纯净水,在这样的一些常见的生活实例当中,来进一步认识到纯净物是指只含有同一种物质的才叫纯净物。通过活动的设计,不但帮助学生形成了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1.利用软件提升效率化学软件是为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更加便捷而设计的,譬如:化学快录、三维分子模型、元素周期表等相关内容。这种学科性质的软件不仅操作便利,而且具有十分强大的交互性和衍生性,能够较为生动准确地对一些化学反应现象进行还原,部分的软件还有很强的延展性,用户能够动态地添加个人所需的材料,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这些学科性质的软件加以利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演示教学法化学作为基础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探索物质的构成特质和相关的演变形式,化学学科同数学等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思维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其形式多样且具有抽象概念和半经验化的理论知识,所有这一切都让化学具有特殊性。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对一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细微的变化放大,做细致的处理,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学习化学的热情空前高涨。

3.优化学习记录评价是为了保证学习的效率,促进更好的学习,因而一定要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进行,可以设置相关的学习文件夹,这是一种学习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可操作的模式。初中生正处在自我表现意识鲜明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设置相关的学习文件夹,用来记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具体可以记录学生日常实验的作业、小结,以及探究活动的视频等记录。这种突破传统评估模式和教学测验的方法,不仅重视结果,也更加注重过程的完整性,能够让最终的评价更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况。

二、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计算机、投影仪装置以及幕布组成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正逐渐形成一种既定模式,多媒体教学所使用的教学课件不具有变化性,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候无法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以至于教师无法在课堂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组织的教学实践也相对墨守成规,具体有如下表现:

1.软件使用率偏低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但与此同时正因为部分多媒体软件采用了PPT的教学形式,这就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照本宣科的不良习惯,长此以往多媒体教学将会朝着教学单一、形式单调的方向发展,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对化学知识的汲取,课堂教学环节如果缺乏了教学软件的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产生阻碍。

2.教学活动的组织不足课堂教学必须串联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形式速度极快,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没有正面的锻炼。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最大的信息量,这就使得一部分教学重点在传授的过程中被忽略、被跨越,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逻辑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这种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会丧失一定的教学组织欲望,不利于知识的延展性。

三、对策

篇4

摘要:学生的发展是化学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化学成绩的两极分化就已经非常严重,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个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教师要立足学生,关注学生,尤其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减少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评价。

 

  化学新课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总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较差,这些学生有时甚至被遗忘,成为化学学习中“学困生”,这种现象尤其在农村初中中又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减少学困生也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关注学困生,激发学习信心

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初中化学教师应时刻告诫自己:没有理由让一个初中生认为自己学不好化学,或让其认为自己是化学学习的差生;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获得被关心的体验,充满自信的体验和学习成功的体验。

(一)多方面,多途径了解学困生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绝大部分都是后天的非智力因素所致。学困生与其它学生一样,有自己的兴趣,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想法。由于在学习上经常处于低成就,使得他们没有信心,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尔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化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因此对症下药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有人做过调查:如果学生喜欢哪位教师,那么这位教师所教学的功课成绩一定比较高。特别是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当他们进步时,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那就会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老师应注意在校园生活中和他们和谐的相处,经常摸着他们的小脑袋和他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的朋友。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平等、宽容对待学困生

对于化学教师来说,在课堂中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教师们也尽力这样做了。但是勿庸讳言,我在心理上也难免有点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以比较严格的态度对待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优秀的学生反应快,我往往不由自主地表扬他们,而那些学困生化学基础相对薄弱,在课堂上往往不敢发言,即使发言还经常出错,于是我脸上就可能会流露出不太高兴的神色。那些学生看到我脸色就越发害怕,有话不敢说,有问也不敢提,对学好化学就更没有信心了。那时我自己心里还常自我安慰:这些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差,其他学科也不好,学不好化学是很正常的。

可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件事让我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天心血来潮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老师忽视你,你会如何应对?

学生甲:反正老师在课堂上不叫我回答问题,我也索性不准备那个讨论的话题了。

学生乙:反正老师叫不到我,若叫到了,看同桌的答案,应付一下就是了。

学生丙:老师总叫那些化学成绩好的回答问题,叫到我了,我也不回答。

学生们的回答对我触动很大,是呀,这些学生少有在课堂上发言和表现的机会,即使老师给他们机会,倘若他们表现不好,就会受到老师的白眼和同学的嘲笑,他们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渐渐地,这些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感到失望和沮丧,从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动力,他们的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了。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损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精神。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以后化学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平等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比如在一些分组实验中不应该总是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唱主角,让其他学生做配角,而是有意识地要求“弱势群体”的学生担任主角。当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并能为此而预设教学,因材施教,重在激励,鼓励他们大胆走上课堂交流的舞台,增长自觉学习的动力,从而在学习中得到更快的进步。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每个人都有被宽容的需要”,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需要自由,宽容则是自由的保障,没有宽容也就没有自由可言。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教师更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细心呵护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出现的小错误切不可急于纠正,务必在一定限度内给于宽容。宽容不但可以避免师生间的磨擦,而且还可以大大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学困生不是与生俱来就是差的,只是在学习的环节中暂时落后而已,他们也想赶上来,他们更需要支持。而对他们的宽容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会常常走到他们的身边,面带微笑地倾听他们的发言,就算有错也不会当着同学的面纠错。从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能大胆求助和大胆发言。

(三)用爱心疏导学困生

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和唤醒。由于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产生了学习焦虑,这时教师就要进行及时沟通和疏导,鼓励他找回到自信,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如课堂提问、家庭作业、单元考试等方面,都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进而激励他们更加刻苦地学习,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我常让学困生和课代表有目的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如,课前到办公室拿实验仪器和作业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干,同时也有信心克服困难学好化学。每次我都会带着微笑表示感激与欣赏并尽可能找机会和他们交流。同时通过班主任及班级学生了解他们并得到他们的支持。通过真诚的关爱,让学生受到真心的感染,让他们树立“今后我要做的更好”的决心和信心,只有关爱每个学困生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出自我。

二、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习意志

(一)请小老师监督学习

由于初中化学教师授课班级较多,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能关注学困生,同时学困生自控能力不强,因此就有必要监督,让他们找自己熟悉的朋友做小老师,他们就没有焦虑感,在实际教学中,我找出一些比较热心的,成绩又比较好的学生作小老师,并给予一定的任务,同时让学困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老师,小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例:

学生和小老师互助记录表

学生             小老师       

日期

需完成内容

表现一般

表现好

表现很好

备  注

 

 

 

 

 

 

小老师按照实际情况,在相应的表现一般、表现一般、表现很好的下面打勾,在备注栏内可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归定的时间交给化学老师,这样老师就可以时时刻刻了解学困生的情况,并能有针对性进行指导。

(二)通过小组合作提供展示机会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落后而失去学习信心,又由于课前准备不足、对已学知识遗忘过快、怕犯错和怕丢面子等原因使得他们在课堂上保持沉默,很少参与,运用化学的机会也随之减少。因此就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而小组合作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课前化学教师为学困生安排在合适的小组,同时指定组长在合作中对学困生进行鼓励和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向学困生小组倾斜,在练习、分组讨论时,让有学困生的小组优先回答,并给予所在小组奖励。在这样的小组中,学困生不再沉默,不再作他人的陪衬,他们也不再害怕,他们也愿意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培养学习习惯

学困生,由于习惯差,自制力差,所以经常会找借口,“作业忘了”,“作业不见了”,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常规作业。那么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灵活的作业,如完成一周作业,就奖励下周作业减半。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完成作业,并养成及时复习和预习的好习惯。

三、评价让学困生树立信心,实现自己的价值

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树立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化学习惯。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

(一)教师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期待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低成就,因此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那么教师就要更加关注他们。当他们成功时,就不要吝啬一句鼓励和表扬的活、或翘一下大拇指;在课堂上用眼神鼓励他们,用语言激励他们,用手势引导他们开口说化学;在批作业时,写上简短的话语或符号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到教师的关注、爱护和欣赏之情。

(二)团队的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同时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因此课前就要有目的分成几个团队(每个团队都有学困生)。每个学生都是团队重要的一员,学困生也是一样,他们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都有自己的任务,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活动结束后,由组长在团队成员中评分。在实际教学中,我常让每队队长负责,然后由课代表记录并奖励一个贴星。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学困生都能动起来,在一次次的成功与收获中进步,并进入良性循环。

篇5

一、有效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一切学科的教学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优化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的目标.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特质,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自己的疑问.如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问题,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从而让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最后还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然后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其次,探究伙伴的疑问.探究伙伴的问题,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观察发现,对于伙伴的疑问,学生往往能积极主动探究实践,形成互动机制,增强竞争意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团体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合作规范的学习环境.

二、突出学法,强调反思在学习中的作用

化学老师在教学和学法上给以学生正确的指导,例如教给学生一定的概括方法,让学生善于概括,也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把老师在课堂中教的概念、原理、知识等记下来,而对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则可以通过查资料来说明,加深理解.同时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可以把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技能系统地归纳整理,这样不仅利于归纳整理知识点,而且还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又如可以引导学生善于记笔记,特别是能够把自己对老师讲的这节课经过思考得到的体会简要记下来.就如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与总结,同学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检查这个结果,以及得出这个结果的路子,同学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等等.所以说,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应该多花工夫,多花时间,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化学来说,其实学习的难度并不大,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结合有效的学习方法,成绩自然就会优异.初中生逻辑推断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对于化学的学习一般都是枝枝叶叶,没有形成框架,对于学过的知识及错题,学生都不会很在意,不会反思错误背后的知识残缺,为此,化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及时反思,并且付出实际行动.

三、找准切点,突出能力训练在学习中的地位

初中化学教学作为一种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工程,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验等课程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并且学以致用,方便自身的生活和发展,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为此,课堂教学就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上,放在大众科学的普及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知化学的魅力,并且能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化学现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和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而采取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同时为了让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精讲巧问,善于设计,让能力训练着眼于普通的课堂提问和练习.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就上去了,学习效率也就同样得到了提高.

四、创新策略,关注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引领

篇6

关键词: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激发兴趣 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 评价机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关注的恐怕不只是它的形式,我想更重要的是关注它的成效。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知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学生刚接触化学,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是感到化学实验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化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谈化学与现代化建设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等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学生感到学好化学是多么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第三章第二节里出现了二十几种元素符号,学生一下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绪言开始,将需记忆的元素符号分批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另外我们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是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从激发学生兴趣着眼,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而乐意学。

二、努力转变学习方式

如果将学生比作星星的话,那么教师应该是月亮,而不是太阳。因为“星星”无论白天与黑夜,事实上都存在于宇宙天空之中,可是我们白天却看不到它们,是因为被太阳的光芒遮住了,可是在黑夜,“星星”们就清晰可见了。所以,做一个将“想、说、写……”空间与时间尽量让给学生的“月亮型”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并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要教会学生交流,学会合作,掌握好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行为要由过去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学转变,由重启发学生答问向重启发学生发问转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动耳听、动口议”,学生能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探究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不断地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经验:1.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2.加强记忆方法训练。3.建立错题档案。4.及时复习。5.编制习题,制作考卷。6.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竞赛培训、组织参观、社会调查等。7.争做主持人,今天你是小教师。8.开放实验室。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把活生生的化学知识讲得冷冰冰的。加上传统的要求与现实地位的差异,教师心里着急责怪学生不努力,学生则责怪教师效率低,恶性循环使得学生最后对化学学习无兴趣。事实上化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刺激学生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原来可以用实物、模型、标本、挂图、录像、电视教学、幻灯片等,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可以对化学中大量的微观现象或有毒实验进行动态模拟演示,既可以化解难点,提高效率,又可以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多媒体的选用克服了学生感官的局限性,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刺激和调动学生多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使之生动形象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轻松而又深入地认识化学现象和反应规律。

四、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机制

教师能积极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最终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教学过程中,不能老是对学生呵斥批评,而要多鼓励、多表扬;在内容上,评价不能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投入、学习方法的运用、知识的运用等。教学评价的改革不只是形式的变化,更应从评价的内容上体现出观念的更新,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关注。

我们也可以尝试把教学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彻到自己平时考评训练、命题改革中,更要测评学生的劳动态度与实践能力,注重建立具有地方性的考评及常规管理机制。对学生,不能只注重对学习知识的评价,忽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评价;对教师,不能只注重考试结果的评价,忽视教育过程的评价。评价机制、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要改变观念,积极地适应课程改革,只要我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实施好化学新课程教学,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学生;一定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一、开展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依据

1、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础知识、注重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由单一接受型逐渐转变为探索型、创造型。如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就非常强调试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并开设和引进了大量的分层课程和修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2、使用新教材教学的需求。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合适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教材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强调过程和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的了解一般科学性探究的形式,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探究性教学,营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与被动接受性的机械式学习向主动探索性的发现式的学习转变,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创设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使之敢于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能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的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也是开展探究性教学的需要。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探究性的实施过程大致可分为七个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4)、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5)、解释与结论(6)、反思与评价;(7)、表达与交流等。

现以初中化学修订版教材 CO2的性质与用途 一节中CO2与水的反应为例,来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作。

【提出问题】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老师问:“同学们天天喝饮料,你有哪些发现或你有哪些疑问?”一学生问:“我知道在饮料中加入了二氧化碳,为什么一些饮料商标上写碳酸饮料而不写二氧化碳饮料?”

【猜想与假设】二学生说:“我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映成了碳酸。”三学生说:“一些饮料看起来澄清透明,你怎么知道是二氧化碳与水反映成碳酸的?”该二学生说:“只要在饮料中加入一种能鉴别碳酸的试剂即可证明我的观点。”

【制订计划】老师说:“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请同学们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同学们经过查阅大量资料,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进行对比:

(1) 检验纯水对石蕊试液的作用。

(2) 检验纯二氧化碳气体对石蕊试液的作用。

(3) 检验二氧化碳与水的混合对石蕊试液的作用。

(4) 检验其他酸对石蕊试液的作用。

(5) 检验碳酸的稳定性。

(6) 检验饮料内酸物质对石蕊试液的作用。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1) 在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 把浸有紫色石蕊的滤纸条晾干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干燥集气瓶中,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3) 在滴有几滴紫色石蕊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4) 在稀醋酸、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中分别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5) 把第(3)步试管中的液体取一半加热,另一半做对比观察;

(6) 在雪碧饮料中加入紫色石蕊,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解释与结论】

(1) 水中滴有几滴紫色石蕊,由现象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 把浸有紫色石蕊的滤纸条晾干后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干燥集气瓶中,由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3) 在滴有几滴紫色石蕊的水中通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作用后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4) 在稀醋酸、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中分别加入几滴紫色石蕊,由现象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5) 把第(3)步试管中的液体取一半加热,另一半做对比观察;

(6) 在雪碧饮料中加入紫色石蕊,证明该饮料中含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反思与评价】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时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会分解;

【表达与交流】各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分别再在班上报告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篇8

关键词:农村乡镇 初中化学 教学现状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79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今一些地处偏远、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乡镇初中,由于平行班少,化学教师一般都跨学科教学,教学中依旧存在这样的现象:全校就一个化学教师,要么他教化学和生物,要么他教化学和物理,很少有日常的学科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常常是一堂课全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学生面前的一本教材。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把教师讲授的内容记下来,把知识点画下来、抄下来、把所谓的考点背下来,把一些化学实验现象讲出来,有些干脆连例题和习题的答案都要学生记下来。化学课堂除了“讲”就是“背”。这样的课堂,学生成了被动的倾听者,很少和教师有交流、有互动,干脆没有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没有生成,一切都由教师预设和掌控,教师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是一味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仅把知识的接受和习题的训练当作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把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化学课上,逐渐出现了不爱想、不爱问、不会背的学生,有些学生刚学化学就成了化学学科学困生。一两次考试,化学就成了弱势学科。我身处这样的环境,面对这样的现象,一直在思考,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乡镇初中化学教师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大胆尝试之后,我总结了几种较为理想的做法,现赘述一二,以此请教于同行。

一、投入情感,让学生始终喜欢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农村乡镇初中,一般班额不大,教师有的是和学生课外交流互动的时间。化学教师由于课时较少,一定要挤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活动,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去了解、关心学生。课内课外都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你,也喜欢你的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愿意配合你,也配合你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懂你的心,知道你的教学目标,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你的教学要求。试想,如果学生将爱教师、爱课堂的情感投入到了化学课堂,学生能不愉快、主动、高效地学习化学吗?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没有问题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直接决定着什么样的思考;而什么样的思考,直接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为什么农村初中的学生刚学化学就有那么多不爱学化学、不会学化学的学生出现?问题主要还在教师身上。由于农村乡镇初中同学科教师少,化学课的教学少有人比,少有人逼,少有人评,教师往往在备课的环节上工夫下得不够。要知道,只有熟练把握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参与实验。因此,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尤其要从一开始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质疑。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从而形成畅所欲言的教学课堂。这样课堂生成才能更加丰富,教学才能更加精彩。

别以为是农村学生就忽略化学课的活动探究。活动探究时正是教师投入情感的最好机会,唯其把握才能有效。活动探究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关心到位,每一次评价都不能让表扬、鼓励、支持缺席,必要时还可以做学生的帮手。越是不爱发言,不爱动手操作的学生,越要给予积极热情的帮助。只有教师的阳光照亮课堂的每一张脸蛋,只有教师的热情温暖了每一颗渴求知识的心,这样的课堂才不会有被忽视、被遗忘、被放弃的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体验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教学才显得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长足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如果教师在坚持情感投入的同时,走出学校,通过网络教研或是参加区域联合一体化办学教研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能不自始至终地喜欢学习化学吗?

二、结合实验,使学生永葆兴趣

农村初中学生接触化学科学的起点低,阅读量少,学习化学兴趣不高。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大多数学生低下头,听得漫不经心,习惯于等待答案,丝毫引不起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是多数教师对本来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知识,只是自问自答,仅停留在书本上,既不联系生活,也不结合学生。

化学课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和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越是农村学生越应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所以,农村初中化学课的教学就要针对这种情况,联系那些富有启发性的生活常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实验,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学知识告诉学生,农具生锈是金属氧化的结果,它和农家生活紧密联系。我们能否在学习金属氧化这一章节的时候,通过校讯通先问问家长再通过家长问问学生。引起家长和学生的兴趣后,我们能否设计“化学课上议铁铣生锈”的一节实验课,让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究的气氛中由学生个人进行。实验可以这样进行:先准备3支试管、3根去油和去锈的铁钉,(1)在第一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蒸溜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接触。(2)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以赶走水中溶解的空气)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3)将第三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观察一周,并认真做好每天的记录。通过对该实验的探究,拓展到农具生锈,可得出如下结论:铁铣生锈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铁制品要与空气接触,二是铁制品要与水接触。学生也就可以探究归纳防止铁铣生锈的措施了。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可让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究的气氛中由学生个人进行。

农村学生有农村学生的“玩”法,如上面举的这个实验,有点像化学游戏,简单易做,变化有趣,耐人寻味。它具有多种现象,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学习,在“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既适合农村学生的个人特点,又适应农村学校化学课教学的特点。尤其当教师把发现权和实验权交给学生个人和学生自己的小组时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兴趣。如果再把类似的探究性实验编成《农家化学》校本课给国家课程做辅助,农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是更加浓厚了吗?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1-002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1.009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便于保持,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

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景时,可以采用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生活小实验、趣味性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在“绪言”课的教学时,通过小实验,来创设情境:实验1,将一张滤纸张贴在黑板上,对着滤纸喷上无色液体。白色滤纸上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字迹(事先用酚酞在滤纸上书写上“化学”两个字,然后用稀碱液喷)。实验时,学生们屏住呼吸,仔细观察上述实验后异常兴奋。此时问他们:“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大声地回答“想”。师说“请随我走进化学世界”。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然后,教师再提出“同学们想不想亲自见证奇迹?”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2“魔棒点灯”,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灯的灯芯就可以点燃酒精灯。上述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的情境,学生看到实验产生的奇妙化学现象,又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愉悦、轻松地“走进化学世界”,感知“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利用传说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传说、化学小故事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笔者在第四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时,以“死狗洞之谜”这个小故事作为素材来创设情境,课堂上放映死狗洞的动画故事:意大利有个那不勒斯山谷,狗只要进入山洞中就会突然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人们长期不得其解,认为洞中住着一个“屠狗妖”,后来科学家才弄明白其中的原因。观看投影后,学生很入迷,也很好奇。此时抛出问题一:洞里是什么物质导致狗死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根据猜测可能是二氧化碳。问题二:为什么人和狗同时进入洞内,人安然无恙而狗会死掉?生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狗的位置低,人高。上述利用传说故事,创设了一个自由探究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引导,学生们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这一物理性质跟神秘的“死狗洞”的故事联系起来,谜底揭开,使新知识得以很好地消化。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展示图片、播报视频等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教学气氛活跃,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笔者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越王勾践青铜剑、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造的破冰斧柄、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中国古代的炼丹设备、石灰岩溶洞和钟乳石、从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到高分子合成材料器皿系列、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等图片,运用多媒体播放“大气污染及防治、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低温现象:液氮的应用”等视频影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南极臭氧空洞形成机理、粉尘爆炸实验等”来创设教学情境。上述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情境素材,增大了信息的传输量,新奇的现象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增强了知识可信度,使枯燥的问题具体、鲜活;增加了视听刺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相关的学习中。

4.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乐趣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

如笔者在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理论后,用下述化学史料创设情境进行知识反馈。两位科学家的“争论”: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敞口容器内燃烧金属锡,发现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容器内燃烧金属锡,发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然后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当初波义耳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结合已掌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进行思考,得出答案。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然后继续介绍史实: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天平精确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也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之和。1777年后这个重要定律才获得世界公认。上述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不仅对所学知识作了适时反馈,同时也向学生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理论的形成是科学家长期不断探索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体味科学精神。

5.联系生活、社会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利用生活常识、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这类问题因涉及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对学生来说就在他自己生活世界中,具有较强的真实性。所以,当教师提出这类问题时,让他们“出乎意料”,进而跃跃欲试,激发学生参与化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如笔者在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的条件”教学时,创设了下述情境作为引入:“同学们,俗语说水火不容,到底水火能相容吗?让我们来见识一下。” 进行如下实验:将白磷放在热水中,并通入氧气。学生观察到白磷竟然在水中燃烧起来时,发出“哇”的惊奇声,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接着再进行对比实验:将白磷放入冰水中,通入氧气,观察现象;将白磷放入热水中,不通入氧气,观察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小结:物质燃烧的条件。上述创设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利用了学生的生活常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

又如笔者在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教学时,联系社会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燃料燃烧对坏境的影响。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燃料是什么?走在路上,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然后观看本市环境污染状况的图片,指出酸雨的危害等问题,唤起学生内心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紧迫意识,同时激发对使用清洁能源的渴望。上述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巧妙生动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情境中的问题,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觉到原来化学知识是这么的有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求知欲望。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思考

1.创设情境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起点和归宿。教学情境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使用恰当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选择的情境素材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情境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

2.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潜能,将情境中的问题置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简单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复杂的问题,超越学生认知能力,使学生感到力不能及,失去学习兴趣,都达不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这就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及不同的内容,考虑到所创设的情境中的问题不仅要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又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成为有效的化学教学情境。

3.创设情境要真实,考虑学生情感体验

化学学科本身与生产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要真实具体。情境越真实,学生建构的知识就越可靠,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调动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笔者感受到创设情境对增强学习针对性、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增添了化学课堂的魅力,使学习更有效、教学更高效。在教学中也不能简单地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或者是创设了无效“情境”,要遵循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精心创设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现实相符的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在良好的情境中展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杨冬丽.例说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科学教育,2009,(6):44-45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贯穿着整个化学学习过程,联系着化学学习的各方面,化学用语是一种语言,是化学学习的语言,因此,学习好这种语言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但是现如今很多学生习惯性用英语去学习化学符号,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和养成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

一、化学用语教学的意义

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用以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符号,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初中化学的主要内容有原子结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以及酸碱盐、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这些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教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中考中化学用语的考查占了很大一部分,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些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化学用语的教授,要使学生养成严格使用化学语言和符号的良好习惯。化学用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学习也是如此,化学是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有自己的语言和习惯,因此从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就要规范用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农村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学和师资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农村化学师资力量薄弱。受到城乡的生活环境和子女的上学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化学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总是来了又走。稍微优秀一些的化学教师总是留不住,会转向城里,使得农村的化学教学缺乏优秀的教师,一些化学教学用语连教师都拿不准,教学质量很难达标。第二,农村办学条件艰苦。很多边远的山区教学设备简陋,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使化学用语教学变成了纸上谈兵。第三,农村教学管理理念欠妥,部分农村教师只重视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忽视化学教学,导致化学教学不受重视,化学用语教学也不够规范。

三、农村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学习目标,有方向、目标,才会有动力。因此,在化学用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化学式时,首先要告诉学生,这节课的目的是学会用化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达化学内容。如“水”,用化学符号表达为“H2O”,“钠”的化学符号为“Na”。在化学中表示元素,不再用汉字,而是用其特定的符号。为什么要用特定的符号呢?因为化学是国际性的自然科学,特定的化学符号是国际通用语言,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认识和使用,这样就可以简单明了地表述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提前感知,循序渐进

化学用语的种类繁多,学生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人类的记忆曲线是不断下降的,因此教师要反复地加强练习和巩固,才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因此,教师教授化学用语要提前感知,循序渐进。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就先开始学习元素符号,紧接着慢慢学习离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加强的过程。教师最好在每节课中都让学生练习书写和记忆化学式等化学用语,让学生渐渐习惯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内容,适应在化学学习中“丢弃汉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扎实。

(三)加强直观,名实结合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研究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而化学用语的教学应该与所表示的具体事物和有关概念原理息息相关。化学还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直观地展示化学内容,并用化学用语来描述。例如,在检验CO2的性质时,CO2的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学生直观地看到了颜色变化后,再用化学用语来描述;CO2+H2O=H2CO3,CO2溶于水形成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记忆深刻。

(四)重视训练,形成技能

化学用语的使用是一种技能,只有不断地加强练习和训练才能形成技能。这种技能需要教师的有意识地去培养。例如,学生在学习化合价后,会对化学式和化学符号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化学式怎样组合和书写。这时,教师可以将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练习放到一起。让学生通过多练习化学式的书写,形成技能。

四、结语

化学用语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性语言,也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农村的初中化学教学来说,需要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改变观念,认识到化学用语教学的重要性,采用恰当的策略提升化学用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宇.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谈[J].化学教与学,2011(11):52-53.

[2]刘文雄.初中化学用语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