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9 14:1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线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方,如果能够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探索,将会极大地减轻教师的负担。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模式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而不是被动地让他们接受,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这样也无益于他们学习。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在课堂教学方面来说,多是指利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接受知识,达到快速认知并消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情境创设上也功不可没。若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就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利用好教材,构建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创设高效率、高水平的化学教学。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有效率的课堂教学
在化学课堂上,因为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教师仅仅凭借教材照本宣科,或者简单地利用模型和照片进行教学,也往往达不到实际效果,甚至会让学生进入误区。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每一节课,涉及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正确,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理解上的模糊或者意义上的混淆错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需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构建有效率的课堂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生动鲜明的特征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当今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发达,很多的新鲜资讯和知识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机会。经过教师对选材的加工,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有丰富的信息量,也保证了课堂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尤其是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可以让学生看得清楚,变客观为主动,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例如我准备的小课件里播放了氧气和氮气在雷电的作用下,小部分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雨水转化为硝酸,硝酸遇土壤转化为能被庄稼吸收的硝酸根离子,一场雷雨过后,庄稼变得更加茁壮了,是因为大自然给庄稼施了一次氮肥,可见科技的魅力和大自然的奇妙。这样既生动,又有科技含量,还条理清楚脉络顺畅的小短片,最受学生的欢迎,也让学生发出了:“原来是这么回事”的惊叹,在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有一些化学实验在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严重威胁师生的安全和生态环境,不利于动手实验。可是如果不动手的话,仅凭文字介绍或者教师口说,不能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意识,也影响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和分析,这个时候多媒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多媒体课堂让化学过程详细、具体、直观地演示出来,一步一步都非常完善、清晰,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时间段观察其不同的变化。这样不仅让学生观察的清楚,也符合我们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倡导。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花费比较长的实验,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时间缩短,将过程缩短,只展示其最重要的几个环节。例如,为了让学生对氨气有更加详细的认知,我准备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视频、氨气分子结构动画模拟演示和氨气与酸反应的PPT,从多种角度让学生对氨气有所了解,在演示的时候,时而配有背景音乐的调节,时而有视频讲师的讲解,时而有教师进行重点穿插解说,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优势,优化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有了一种被知识所包围的感觉,无形中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应及收获
正确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会让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过一些实践也证明,学生对于传统教学已经在接受方面稍感麻木,而新颖的、不拘于形式的教学方式,更受到他们的青睐。多媒体所传递的信息更加新鲜,内容更加生动,形式更加多样,这些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是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在学习,因此兴趣浓厚,这样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他们愿意接受知识,而且接受的速度很快,所产生的效果非常好。而且还有一点是很多教师都忽略的,就是一些动手实验的课程,有时候不能全体学生亲自试验,往往是在前排的学生看得清楚,后排的学生就不甚了了,很难看清楚试管中的景象,无法观察仔细就不能吸引注意,时间长了就会没有兴趣。多媒体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感知,在观察方面做到一视同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演示的可视度,让教学更加透彻、明了。
四、优化思路,拓展思维,动脑筋制作精良的课件内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只有在课前准备充分,才能为学生带来一堂高质量的化学课。可是在准备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有很多教师也觉得疲于应付,要选材,要找资料,要制作动画图片等等,往往好几天才能准备好一节课,好在有不少资源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共享,结合实际选择有用的内容,对师生都非常有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相关的网络内容,也可以到贴吧、微博等互动媒体与同行进行交流,大家一起分享经验。有的教师还会利用微信等工具,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或者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当收集到的讯息达到一定程度后,做详细的总结,知道学生需要了解什么,哪些问题不明白,具有普遍性,然后寻找解决方案,制作出具有代表性、广泛性的课件内容,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既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又帮助学生有所提高。在化学课堂上,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和效应还有很多,包括情境的模拟和创设,对教材的补充,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这些辅助工具的运用,让学生在一个有着浓郁兴趣的氛围中学习,就一定会构建一个高效率、高水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君正.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8).
篇2
工业集群化,即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对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从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生成原因、工业集群化的现实意义、我省及我县工业集群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工业集群化的主要措施这四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生成原因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也被称作“产业簇群”、“特色产业区”、“块状经济”。工业集群化,是传统工业和现代制造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是在特定的范围内,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形成一定区域规模的企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企业之间自觉组织或有组织的综合体,而不是无组织的混合体。有些地区将工业集群化简单地理解为企业的“扎堆”,认为只要通过招商引资,把相类似的企业放在一个区域就是工业集群化。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讲,地理自然“扎堆”的或者共享基础设施的若干同类企业,不是界定产业集群的基本标准。产业集群应是能够发挥有机整合、带动及辐射效用的产业聚集体,也就是只有通过产业链将企业紧密有机地集聚在一起,增强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形成产业集群,才能促进生产力的真正跃升,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都采取集群的方式。在美国某类产品通常与某个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底特律的汽车,西雅图的飞机。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西海岸旧金山的硅谷地区,依托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旧金山科研机构雄厚的知识资本和源源不断的创新投资,以超常速度发展it产业、基因工程等高科技产业,成为举世瞩目的高科技产业基地。硅谷实质上是一种园区经济,即产业集群。美国哈佛大学以研究竞争战略而著名的迈克尔.波特教授,通过对十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后提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内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成功的产业集聚区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展出坚实稳固的竞争优势。那么,产业集群是怎么形成的呢?综合来看,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市场规律所致,形成了自组织性的产业集群;二是由政府主导,形成了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
自组织性的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市场与产业互动的结果。一般先是在某个地方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往往几十家、几百家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集中在不大的区域内。为了给这些产品找销路,便出现自发性的市场,市场出现和扩大并逐步成熟后,便会促进形成自己的合理秩序,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资源型,就是企业向原料产地集中,比如大石桥的镁砂产业集群;二是人才技术型,就是通过科技和人才优势吸引企业不断集聚,美国硅谷是最典型的范例;三是市场型,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最具说服力;四是区域型,就是企业向某一优势地区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就具备这方面的优势;还有劳动密集型,等等。而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则是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即兴办各类工业园区,并给予政策扶持,进而得到了规范和提高,这是当前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最关键因素。刚才提到的美国硅谷是这样;德国慕尼黑市为促进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专门成立了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管理招商中心,代表政府对进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成就了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宝马汽车公司、西门子电器产业等,都与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有密切关系;日本工业园区是先进技术与高层次产业的集聚区,各类工业园区已达到4591个,园区的兴办,大大加快了日本制造业发展的步伐;在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园也是在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前提下成长起来的亚洲三大科学园区中最成功的一个。国内的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集群,也都是政府主导型普群集的典型代表。总体来说,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两大力量推动,即市场规律(内力)和政府引导(外力);两大主体作用,即企业自身作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政府推动作用(加速区域经济发展)。
二、工业集群化的现实意义
由于产业集群综合了市场和行政组织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有序的生态组织,从而在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市场或行政组织所没有的整体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也提出:“产业集群”以三种主要形式影响竞争:首先,它增加内部企业或产业的竞争力;其次,它增强创新能力,并因此导致生产力的上升;第三,它刺激新企业的成型,进而反援创新并扩展到整个产业集群。归纳起来,产业集群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布局在空间上相对比较集中,产业配套也比较齐全,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聚集经济条件,形成低环境成本、低信息成本和低配套成本等一系列明显的成本优势,突出表现在原材料、配件、运输、销售等方面。
二是能够促进创新发展。由于集群内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大量存在,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每个企业都要不断创新技术,谋求竞争优势,使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产生并迅速传播,有效提升了整个群集的竞争能力。同时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单位资源的产出增加,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经济绩效都会有所增长。
三是能够创造市场优势。产业集群的市场优势主要来源于它的产业规模优势,以及在产业规模优势基础上形成的专业化市场、区域性品牌、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例如浙江余姚塑料工业的发展,在当地,大多企业都生产塑料制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塑料生产及塑料制品集散地,进而形成了专业市场,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还有广东中山市古镇灯饰的发展,其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0%,产品远销到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集群作 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其扩张优势远优于单体形式存在的企业,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比较大的产业规模,从而对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地区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一是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提升国内外竞争力。打造工业集群、实现区域关联企业的互动,充分整合资源,刺激区域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是提升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我国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群。如温州市区的打火机占世界总产量的70%,嵊州的领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80%、占全球市场的30%,等等。对外贸易方面,浙江4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近万家个体私营企业从事出口商品加工,产品销往世界五大洲的15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整体优势。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产业集群在参加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产业集群可以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当社会发展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成长阶段后,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经济发展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消费结构转型,第三产业开始逐步上升为主导产业;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在加速成长阶段,传统松散型、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将为社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各种生产要素高度集聚、优化配置为前提的集约化发展模式。所以说,集约化发展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工业集群化对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广东东莞、江苏苏州、浙江绍兴等工业集群集中的城市,经济增长速度都是相对较快的。
三是产业集群可以有效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工业集群化发展,不仅可以吸收本地居民就业,还可吸收大量外来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互补、平衡。集约化发展是当前及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落后地区,由于生产力布局分散,工业化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通过集中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极大地改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通过调整生产力布局,可以更好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人口相对集中后,可以通过集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劳动者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加快工业集群发展,还可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节约能源、集中治理环境,构建区域技术创新战略体系等。因此,工业集群化既促进了交流,又强化了竞争,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希望之路。
三、我省工业集群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业集群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改革开放后,广东、江浙一带的产业集群开始发展,到,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我们都到过广东、江苏、浙江,看到了工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比如:苏州重点发展it产业,目前电脑笔记本产业占全市产业的1/2;中山古镇灯饰集群产业占世界总产量的3/5;还有浙江永庚的五金制品,占全国总量的1/2。在浙江,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大型产业集群,一般规模都是全国第一,每个乡也都有一个小集群,这些小集群有的也是全国一流。有的集群是大产品,如汽车集群、船舶集群,有的是小产品,如打火机产业集群等,小产品一样有大市场,就看你能否做到全国第一、世界第一。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工业集群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省的工业集群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于90年代,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产业布局形成的围绕国有大企业或企业集团聚集的产业集群,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后民营经济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从发展阶段看,辽宁产业集群的发展大多只有10-30年的时间,有的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处于成长期,大多数初步完成了产业的集中过程,基本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从产业布局看,辽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钢铁、石化等装备制造、资源开采及加工业。近年来,我省工业集群化化发展速度加快,一批新的工业集群已现端倪,像辽阳的钢材、本溪的药业、丹东的仪表,还有我们辽滨的海洋装备制造等等。截止目前,全省超百亿元县域工业产业集群达到9个,分别是:法库县的陶瓷、辽中县的装备制造、瓦房店市的轴承、庄河市的食品加工、海城市镁质材料、大石桥市镁质材料、辽阳县的钢铁精深加工、开原市的起重设备、铁岭县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而在江浙地区,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
在我县,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机械加工、海洋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并具备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到,这四大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0家,实现工业产值34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的48.5%。其中,以宝来石化、辽通化工、大洼石化总厂、振奥化工为代表的石化产业已经发展到90家,实现产值110亿元,税收1.5亿元。新兴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起步较晚,但随着全县上下对工业集群化发展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行,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目前已经成为辽滨沿海经济区的重点产业之一,共有宏冠船业、辽河石油装备制造、中际海洋工程、中新加船配等产业关联企业55家(运行企业19户),实现产值43.4亿元,税收6200万元。以鸭业养殖加工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18家,其中市以上龙头企业4家,实现产值22亿元,税收5500万元。以石油机械和管材加工制造为主的机械加工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0户,盘锦晨宇工业项目区已经成为辽河油田石油专用管材生产基地,实现产值36亿元,税收6300万元。同时,我们的一些园区,如东风镇帅乡工业园的生物工程产业,清水镇肉鸭生态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的肉鸭及羽绒服装加工产业、新立外商园的机电设备产业等,也都具备了发展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但除石油化工产业产值已过百亿(但企业相对分散,还没有形成集聚发展之势)外,其他产业规模还比较小,总体来说,我们的工业集群化水平还较低,产业集群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因此,我们必须把工业集群化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努力方向,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 、坚定信心、持续推进县域工业集群化发展。
目前,北方地区工业集群化发展还不成熟的主要表现:一是
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很多地方产业集群优势不突出,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有一些地方也没有把工业集群化发展作为发挥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对工业集群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扶持。二是产业集群内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不少工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并危及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三是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各产业集群内的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实力有限,技术条件薄弱,有的企业甚至生产方式落后,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经营业务比较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利润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其技术创新能力。
综合分析北方地区特别是辽宁工业集群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工业集群化缺乏正确认识,产生“集群泛化”,只是将工业集群化简单地理解为企业的“扎堆”,认为只要通过招商引资摆项目,把相类似的企业放在一个区域就是工业集群化。而企业和企业家本身也存在着各自为战、小富济安的思想弊端,不能像南方中小企业那样联合起来,提升整体竞争力。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不能沿着其内在规律健康发展,更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工业集群化要经过一定的培养过程,时间较慢,一个集群的形成少要5—,多则10—30年,或更长时间。像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划面积288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gdp实现112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经过15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得来的。而北方地区起步较晚,一些地方只想追求速度,不愿意做见效慢的事情,导致工业集群化发展偏离了正确轨道,反而发展缓慢。三是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总认为小集群不如大综合,一提起园区,都想做综合园区,名称要叫大,产业一般都是3—5个,甚至更多,问他哪个产业在全省、全国、全世界有名、能叫得响,则无话可说,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现象,阻碍了工业集群化发展进程。四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些人认为综合园区招商容易,而专业集群招商难,综合园区什么项目都可以进,而专业园区领域“窄”,不容易招,直接导致招商引资与工业集群化发展的背道而驰。
四、加快推进工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解放思想,树立工业集群化的发展理念
一是要深刻理解工业集群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工业集群化作为促进发展的重中之重。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工业集群化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通过扎实、连续的工作,不断培育和壮大工业集群,拉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三是要树立“小商品、大市场”的观念,不要小看一种产业,只要我们把它做精做大,做成全国第一、世界第一,它就会成为大产业。所以必须要结合发展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工业集群化发展。四是要克服招商引资的畏难情绪,工业集群招商开始时是艰难的,不像综合产业什么都行,但是,一旦我们把集群的龙头引进来,其他企业就会迅速跟进,招商引资就会事半功倍。而综合产业园区开始好像很容易,但是接下来就会越来越困难,而且也很难招到大项目。由此可见,统一思想,树立加快工业集群化的信心和决心,是发展工业集群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所在。
(二)打造专业园区,建设好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
工业园区是工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在建设工业园区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认真分析研究好园区在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优势,进行科学定位,也就是产业集群定位,同时做好园区规划,并严格实施。工业集群的定位,决定了工业园区的位置、规模和发展方向,而工业园区的位置、规模又制约着工业集群的发展。工业集群的规模由其产业链的宽度和长度决定的,如汽车集群产业链长而且宽,一台汽车的零部件上万个,主要配件也有几十种,所以汽车集群要求园区的规模较大,至少10平方公里,甚至几十平方公里。有一些产业链较短、较窄的小集群,如五金制品,产业链短,产品品种规模限制较小,面积可以相对小一些。建立园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科学定位,即确定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工业集群的定位要根据园位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等综合条件,进行科学分析,一般是一个园区建立一个工业集群,如果规模较大的园区,可以建立2-3个工业集群。工业集群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关联度,特殊规模较大的园区,也可以在一个园区中建立2-3个专业产业园,如:辽滨的石化园区、海工园区和石油装备园区。
针对当前我县各园区规模较小,不足以支撑大的产业集群的实际,我们正在规划以二界沟镇和田庄台镇为主,辐射王家、唐家和平安等南部各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的大洼县临港产业区,这是我们在发展进程中必须思考和争取的一个“外延”问题,也是我们从当前着眼、集中力量共同做大沿海经济总量的必要手段,更是从长远发展考虑、弥补未来发展空间不足的重要路径,是主动接受辽滨辐射、加速沿海开发开放步伐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争十进百”目标的有力保障,也是推进工业集群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产业区紧邻辽滨沿海经济区和盘锦新港,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与渤海翼的重要节点位置,可同时接受辽宁中部城市群、辽西沿海经济区、辽东半岛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辐射,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与营口、鞍山、抚顺、锦州等工业化城市顺畅连接,能源和原材料的采购、专业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市场销售等产业环境优越。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东北装备制造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临港产业区的建成,必将成为东北装备制造业新的聚集点,成为承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基地。
临港产业区的产业定位是:以成套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通过发展环保及高新技术产业,构筑家纺、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地,全力打造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黄金产业带和以环境效益、研发能力、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带。产业区要按照建设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和县域南部中心镇的目标要求,集全县之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功能和综合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各镇优势,重点针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产业发达的内陆城市实施招商引资,加速项目建设。计划到今年年底,完成产业区规划、环评、立项等各项审批程序,以及20平方公里起步区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三通一平”标准;开工建设项目达到10个以上,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__年,实现产业区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七通一平”,入驻项目发展到100家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以上,建成具有独立设计研发能力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到2015年,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税收15亿元以上。到2020年,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形成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3个,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税收30亿元以上。
产业区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共同招商、共同受益”的原则,建成为全县各镇共建共享的产业集聚区。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这是产业区建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聘请并积极配合沈阳建筑大学科学编制产业区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为全 力打造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创造先决条件。二是加快调整产业区建设用地,这是产业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合理开发沿海未利用地的基础上,主要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的办法,通过各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合村并屯,把土地指标向产业区集中,对于重点产业项目,要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实现土地指标的“点供”。三是提早谋划招商引资工作,这是产业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按照“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各镇优势,依据产业区发展定位实施招商引资,入驻项目产生的税收100%返还招商各镇,以此调动各镇参与产业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业区建设指挥部(管委会)将发挥职能作用,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实行“点对点”招商,并统一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加速产业区项目集聚,促进全县快速、均衡发展。
(三)政策引导,推进工业集群化进程
打造一个工业集群不容易,试想为什么多种生产要素要向你的工业集群化集聚呢?区位、资源、人才、市场等很重要,也是基础条件。一个产业一个集群的发展靠培育,如果只靠产业的自身发展,也可能壮大,但那需要的时间将很长,有的工业集群化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的结果。而政府的培育支持则可以使产业快速发展。那么政府如何培育工业集群化的发展呢?制定好扶持政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培育一个工业集群,就要把国内甚至国际上该行业领先企业研发中心及配套企业引进我们的园区,加以培育、壮大,使之成为省内、国内及国际产业的聚集区和先导区。工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是关键。全国、全世界都在招商引资,为什么企业非要上你这里来,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一是投资的区域风险(主要是安全问题),二是市场情况,三是投资的初始成本(包括土地、基建成本和相关税费),四是企业的运行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力资源、公共设施成本、相关配套企业等)。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上述条件均有影响,特别是对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影响重大,企业投资对上述因素会综合考虑。如果其它条件相似,政策因素将起决定性作用。我们要发展工业集群,就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制定的相关政策也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如果政策对各个产业都是一样,就会使一些非主导的小企业都进入园区,结果是资源被占用,产业都没有发展起来。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政府的政策资源也是有限的,必须集中运用才能有大的突破。我们现在给政策是为了培育壮大一个产业,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长期效益。培育产业就像我们培育种子一样,就是要有选择,要分清哪些是企业是龙头骨干,哪些是配套关联的企业,哪些是无关紧要的,我们就要靠政策来选育。所以我们要对重点培育的产业给予特殊的扶持政策,特别是龙头企业,要敢于给大的政策,用政策扶持龙头企业,靠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生成和壮大。
(四)实施产业招商,加速工业集群化进程
要以产业招商为突破口,集中精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是要认真分析本地区,特别是园区的比较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全面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找出产业龙头企业或者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重点企业,逐个分析研究其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选定重点招商目标。二是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专业招商小分队的作用,进行“点对点”的敲门式招商,以工业集群化为目标和抓手,开展以商招商、配套招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容易成功并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三是结合各镇各园区的产业定位,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改变过去先找朋友后选企业的做法,要先选定招商对象,再根据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联络,增进交流,提升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四是要充分认清招商引资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一个好项目的落地,决不是谈一两次就能成功的,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无数次的洽谈协商。所以,我们一旦选定了合适的产业项目,就要一追到底,组成专业队伍,利用各种关系,不怕拉长战线,直至项目落地。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拉长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篇3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会计教学;应用;多媒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无论哪一学科教学都需顺应发展形势,灵活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得到革新与进步。会计学科本身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对核算与上报的准确性有严格要求,同时对账面的美观以及速度等有严谨的规定。新形势下,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会计专业学生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需要顺应时展需求,在会计教学中融入现代教学手段,实现会计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传统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传统会计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会计人才培养需求。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的获取专业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讲授内容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手工记账运行模式上,加上落后的教学环境,使得传统会计教学无法提供学生专业内容,无法跟进会计实训内容发展。会计专业学生想要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深度学习,通常只能通过教师提供的测试进行检验,在检测方法不科学或者不及时的情况下,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掌握并不完善,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补充,不利于会计教学效率实现。
二、在会计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意义
(1)提高整体感知效果。在会计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最明显的意义在于为会计教学提供了强烈的感官刺激,提高了整体感知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会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为学生会计知识学习提供了强大的信息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对知识的吸收更深入,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会计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例如在会计教学中,教师用现代化手段将记账凭账扫描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通过一系列专业的演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学习效率更高。
(2)对教学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使教学信息得到了有效整合。现代化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使原本单调、枯燥的会计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大脑内部网状结构相匹配,实现了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同时,现代化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模式更具层次感,通过引导学生会计教学内容进行积极探索,层层深入,提高学生对会计问题的探究兴趣。在会计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会计行业最新发展资讯,使会计专业学生在课堂中收获了最新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等。
(3)优化学习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兴起的,一定程度降低了会计教学活动在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的局限,极大的实现了会计教育资源共享,有效的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会计资源滞后问题。此外,现代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虚拟教室、图书馆等专业设施设备,为会计教学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形式,丰富教学资源,使会计教学活动摆脱了实体实验室限制,有效的解决了会计师资力量不足,实训场地限制等问题。
(4)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之下,现代化教学手段中加入了各种教学互动模式。在会计教学中,这些互动模式的应用更好的促进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获得大量会计资讯。同时,在互动教学模式之中,学生之间加强了沟通与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其今后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在会计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得到了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模式更加创新,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在这一良好教学环境之中得到了的锻炼。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会计演示教学。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可以从会计教育网站上获取专业的教学素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在屏幕上,使这些教学素材进行生动呈现,如此一来,有效减少了课堂板书时间。同时,也使会计知识容量得到扩充,学生对于会计教学内容的记忆程度与理解程度相对增加。在会计教学中,还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抽象的、难以清楚表达的知识点与概念进行动态展示,区别于传统教学对理论知识讲解的不全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以动态图片或者视频形式表现出来,结合教师简单的表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探讨式教学。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为会计专业教学带来了全新机遇,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配备专业的会计专业教室,引进先进的电子教学系统、实训广播等,通过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引导学生开展探讨式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室内开展会计教学时,学生可以针对不理解的知识点随时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上机实训操作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与分析。如此一来,更好的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对会计问题持续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现实与虚拟的互补教学。在传统会计教学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教学过程费时费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让学生系统的掌握会计知识,如手工记账方式,在课堂中根本无法解决,课堂的局限性使得教师只能给学生讲授一些基本原理,而无法对完整会计教学内容进行呈现。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下载整套会计实训的账薄管理、模拟出会计总监、主管等职务,开展职务扮演活动,使整个账务处理流程进行清晰的呈现,包括会计报表编制、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的分析与评价等内容。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开展现实与虚拟的互补教学,让会计专业学生在虚拟的会计教学环境中获得现实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体验,对会计专业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远程教学模式。在现代会计教学过程中,远程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一种将现代化专业技术与会计学科体系进行完整结合的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更符合时展需求,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下会计教学的创新模式。远程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实现了教师、学生以及多媒体、教材的科学整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诸多问题,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优秀的教育资源。
四、结语
在会计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会计教学带来的束缚,引导会计专业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专业知识,通过逼真的会计模拟实验、创新会计课堂教学模式,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提供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凤.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99-101.
篇4
一、注意学生学习动态,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及时鼓励
英语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大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对掉队的学生置之不管,这就未能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所以应该及时主动找学生交流,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唤醒他们的自信,在课堂上给他们安排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对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同时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防止掉队现象恶化。
二、注意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不断要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英语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大乐趣。
首先,利用各种资源,充分搜集信息。把课文处理到位、讲解得生动有趣,必须要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掌握大量有关的信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学到他们所想学到的知识,逐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
其次,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科学合理设计各种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多采用一些诸如:巧设悬念、创设情境、唱英文歌、口语竞赛、编顺口溜等方法和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本能,引导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上充分让学生互动起来,使他们身心愉快,精神振奋,从而放弃偏科想法和胆怯心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游戏中学。在轻松、愉悦又富有激情的环境中学习,特别是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愿、自觉、自动地学习英语,找到自信。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好教材上安排的这些活动,就会发现这些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好方式。在互动中,学生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增强感情,从而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还有,尽量引申话题,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实际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而且也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极佳方式之一,在教学中相当重要。
三、注意学生的学习情趣,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5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
1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发展
1.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省级综合性医院,山东省省直文明单位,现有职工400余人。我院自2004年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起初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术会议,参加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考试,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等。所获取的学分都是以纸质学分证书或者各类证明的形式提供到到医院,医院再一一进行整理核对后,再采取手工登记或录入的方式,将每个人的学分证明等登记在学分登记册或录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1]。
1.2自2006年开始,随着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我院职工开始参加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主办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从最初的几十人参加,到现在全院已经基本普及,说明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整个二、三级学科,学科覆盖率达到100%,任何专业均能找到相应课程进行学习,讲课教师均为相关专业国内知名专家,项目内容均为各专业最新知识及技术,医务人员可利用工作之余的任何时间、地点进行选择学习,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等问题。医院每年扩编,医护队伍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员为了提升学历开始学习第二学历,外出进修增加,外出学术活动增多,学分来源也越来越多,但仍然采取人员手工管理,并且登记学分册,给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带来非常巨大的工作量。
1.3 2013年,由有着多年继续医学教育行业经验的华医医学教育中心负责技术开发及维护的"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正式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文在全省范围内使用,标志着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到来了,由管理系统代替人员手工录入的自动关联管理系统出现。2013年6月4日,山东省省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开始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了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任期考核及护理人员的注册期考核,由原来的每单位管理人员收集每个参与考核人员的纸质学分材料,统一整理统计,填写学分登记册,然后将所有材料统一运至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中心来人工审核,审核通过手工填写任期考核证书及注册期考核证书,到现在的单位管理员在本单位系统内初审,然后上报至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终审,终审通过,由审核机构在系统内自动生成一张任期及注册期考核电子证书,原来历时2个月的工作量,现在仅仅15d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各单位、各行政部门工作量。
1.4 "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不仅为卫生行政部门了解、指导、督导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开设了行政入口;为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本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开设了单位版入口;还为每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单独设立了个人查询入口,每位医务人员能够随时登陆个人账号,及时查询了解自己当前及历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和个人信息[2]。避免了从前只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员才能查找职工学分的弊端,更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我院职工现有400人左右正在使用华医网上网学习卡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考试通过后,系统自动将每个人的学习考试数据关联进本单位的管理系统,然后自动记录到每位参考人员名下,从中体会到了信息化的优势和好处。
2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宝、医卡通的优势
医学宝和医通卡是山东省继续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套硬件,配合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使用的刷卡考勤设备。主要功能如下:
2.1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主办单位设置项目信息,学员通过刷医通卡进行人员考勤,学分数据采集,会议结束,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审核授分[3]。
2.2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单位或科室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通过刷医通卡记录出勤数据,自动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由管理人员设置考勤分析,实现自动授分。
2.3可作为卫生行政机构或单位组织会议签到及出勤管理工具。会议结束后可对参会人员导出签到表格备案。
我院组织各专业业务学习培训3次/w,使用医学宝和医通卡进行考勤管理,培训前只需将所培训内容录入系统,并同步至医学宝,会议结束后再上传至管理系统内,然后再给每位参会的职工统一授予院内二类学分,整个过程,只是轻松操作几下电脑,完全避免了原来的人员手工逐条录入系统的大量工作量。每位职工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医通卡号或者身份证号码,来查询自己相应年度或时间段的学分数据。
我院通过使用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管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用性、规范性、高效性,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网络化,促进了管理工作高效、便捷开展极大减轻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江捍平.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化学探究;实践;反思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教科书,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有益的信息,造成学习的封闭、单调。而信息技术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突破原有学习资源的限制,开阔学生的眼界,极大的丰富了课程内容,扩充了知识信息量。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探究学习中的实践与尝试
探究学习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提出任务或问题;搜集并分析信息,获得结果;表达和交流。信息技术在这三个阶段都能起到较大的支持和优化作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
(1)播放多媒体影视图像,情景再现
[教学案例1]
课前,我先播放了一段《火烧赤壁》的影片剪辑,内容是:庞统为曹操献上连环计、诸葛亮为东吴水军“借”得东风、黄盖诈降并点燃装满草料的小船冲向连在一起的曹船,最后火借风势,不但烧毁了庞大的曹军战船,岸上连营也无一幸免,曹军死伤大半。看完后,同学们被那场大火所吸引。我乘机提出问题:曹船是怎样烧起来的?庞统献连环计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战船不连会怎样?燃烧着的装满草料的小船起到什么作用?诸葛亮为何要“借”东风?从而引出了探究燃烧条件的主题。
将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会引起学习者极大的兴趣,当教师将这些历史事件与探究的主题相联系时,设置一系列问题,便能启发学生思考,更会激起学习者强烈的探究欲望。
(2)利用课件动画,问题创新
[教学案例2]
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动画:一个探险家带了只狗到一个狭长的山谷中去探险,进去一段距离后,发现地面上躺着许多走兽的尸体,突然小狗也倒下了,探险家吓得赶忙逃出来。事后研究发现,由于山谷内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我随之抛出问题:为什么谷内有很多走兽的尸体?探险家为何能逃出来呢?这说明二氧化碳有怎样的性质?
形式新颖的课件能一下子就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2.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信息支持
(1)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查询
[教学案例3]
在学习《化学与材料》时,我布置了如下的作业: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合成材料的资料,主要是合成材料的历史、制作的原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用过程中的利与弊、塑料薄膜的区别等,建议用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上网查询是现代学生首选的获取信息的途径。直接搜索获得的信息数量太大、来源复杂、可信度不高,适宜在课下学生自主探究。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去芜存精,通过WebQuest的形式,在主题网页上留下精选的网址或将资源整理分类供学生选择浏览。
(2)运用数码技术收集实验资料
[教学案例4]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上课前两周,我和学生们一起设计了探究钢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为了记录实验现象,我让学生每隔两天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下实验中的物质。在课前一周,我又布置任务,让学生拍摄、收集日常生活中有关钢铁腐蚀与钢铁防护的实物图片。在课上,将这些图片通过投影展示,让全体同学了解钢铁锈蚀的完整过程,认识到铁生锈是个缓慢的氧化过程。
利用数码技术将周期较长的实验拍摄下来,进行快速展播,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认识到变化的本质,从而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好准备。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表达与交流
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提高表达探究成果的质量,使交流具有更快速、灵活等特点,如使用WPS中集成的化学用语工具,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利用Powerpoint来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信息技术还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之更广泛、深入、开放。如利用网络技术的各种论坛(BBS)或电子邮件(E-mail)进行网上交流,利用主题网页进行合作学习等。
二、信息技术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唯技术论”——忽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在课件制作时一味追求“高技术”,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的成果展览,这大大偏离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初衷。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多媒体的应用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用一般的Excel、PowerPoint等简单的软件即可完成数据处理和课件制作的,就没有必要用其他更高级、复杂的软件,只要能达到预期效果就行。
2.“反客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师演示型”的探究学习时,教师操控计算机,学生观看屏幕,虽然画面很精彩、讲解很透彻,但它却忽视学生的“学”,由“教师灌输”变成了“机器灌输”。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学生的主动性就难以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多媒体是辅助工具,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
3.“弄真成假”——忽视了化学探究的“实践性”
通过技术手段能够模拟很多的化学实验,但如果因此就用模拟软件来完全代替化学实验就会失去了实验探究的“过程”意义,再逼真的模拟也无法和真实的实验过程相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只有真正的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不但要完善各种硬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软件的建设、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毕竟,能够使用信息工具,编辑、开发教学资源的教师比例还较低,这需要广大教师的自身努力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投入与再教育,从而保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化学教育新视角.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FC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plant automation level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field bus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ower pl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and throug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has proved.
Key words: FCS; field bus control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O2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是一个基层网络,而且还是一种开放式、新型全分布控制系统。它作为智能设备的联系纽带,把挂在总线上作为网络节点的智能设备连接为网络系统,并进一步构成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基本控制、补偿计算、参数修改、报警、显示、监控、优化及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功能。
1项目概况
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昌吉热电厂2×330MW热电联产工程化学水处理工艺系统(中水、锅炉补给水、废水、汽水取样工艺系统)采用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整个化水岛系统能实现集中监控、自动运行,并与辅网监控、SIS等系统连接。
2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在化学水系统应用趋势
针对目前火力发电厂化学水系统设备布置分散,繁多的常规测点的监控等,FCS技术以其全数字化,全分散性,全开放,可换及互操作性为主要技术特点,特别适合于发电企业化水系统分散化的现状。化水系统应用FCS技术,成本低,性能可靠,实现全数字化。因此,改造、建设一个融监测、程控、自动加药及信息集中上传SIS 系统于一体的化水综合自动化平台已经成为化水自动化技术的主流。作为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FCS在化水及其它辅助系统的广泛应用,必将使电厂的整体控制水平有极大提高。
3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在化学水系统应用简介
现场总线为纽带,把单个分散的化水系统的测量控制设备变成网络节点,使它们连接成可以相互沟通信息,共同完成检测控制任务的网络系统与控制系统,实现汽水取样,自动加药,水处理等整个系统的各项功能。为使测量设备具有数字通信能力,通常选用植有 CPU的智能仪表或在仪表上加挂智能模块。目前,具有各种输入输出参数处理算法的内含参数的模块,在化水监控管理系统配套使用的功能模块大致有七类:第一类:化学水测量模块,将化学测量电极信号转换为总线数字信号。主要包括PH模块,电导模块,钠硅表模块,溶氧模块等;第二类:变送器转换模块,将多路标准电压或电流信号转换为总线数字信号。主要包括压力转换模块,流量转换模块等;第二类:测量热电阻,热电偶模块,将热电阻、热电偶信号转换为总线数字信号;第四类:开关量输入模块;第五类:开关量输出模块;第六类:模拟量输出模块;第七类:专用模块。主要包括加药控制模块:输入PH信号,输出4~20mA,监控站模块:与中央监控平台通信、协调控制其它模块,PLC专用协议转换模块:完成PLC远程单元与现场内部协议转换。这些功能模块,通过组态设计,完成化水系统的数据采集,A/D转换,数字滤波,温度压力 补偿及PID控制等各种功能。
4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应用于化学水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1)打造了一个融化学水监测、化学水程控、自动加药以及信息集中上传SIS的高度信息集成、综合一体化管理的系统。
(2)充分采用FCS这一领先技术,使系统的结构大大简化。改变了传统信号采集过程中,成百上千的现场I/O信号通过各自电缆,向控制室、机柜汇聚的这种规模浩大的信号物理连接模式。系统可维护性、可靠性大大提高;建设费用大幅下降;施工简单易行。
(3)大量的化学水监测仪表,如PH值、电导率、溶氧等被总线模块取代;许多现场变送器就地集中通过现场总线传输,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改变了传统人工面向仪表管理的落后方式,诸如:需要较多人员对分散仪表进行维护,经常与良莠不齐的仪表供应商打交道,备品备件的资金消耗。
(4)FCS技术的数字化传输,不但精度高,而且几乎没有传输误差,这一点,模拟信号无法做到。数字传输的另一优点是双向传输特性,这一特性使化水FCS对现场的控制能力大大提高。
(5)由于现场总线规定了标准的功能模块,不同的厂家设备均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组态方法 。用户可以灵活选用不同厂家的现场总线产品来组成实际的控制系统,达到最佳系统集成。 当系统需要扩展时,可将新设备连接到现场总线上,不用增加任何组件,只要通过现场总线对功能模块利参数进行设定即可。因此系统易于组态,扩展性强。
(6)监控站设计为模块化形式,体积大为缩小,FCS实现了物理上的分散,电子设备间的机柜数量大为减少,缩小了电子设备间的面积,联系电缆大为减少,使得FCS与DCS相比结构小巧灵活。
5华电新疆昌吉热电厂2×330MW热电联产工程锅炉补给水现场总线控制经济性分析
现场总线经济性分析应重点考虑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将带来全厂管控数字化和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成本节约等有利因素。因此,现场总线控制与常规控制方式相比,经济性更为优越。
6、现场总线在新疆电力行业的应用现状
在目前国际上现场总线群雄并起的局面下,总线类型的选择应从实际应用工程特点出发去选择,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昌吉热电厂2×330MW热电联产工程化学水处理工艺系统采用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实现新疆电力行业内首套辅助程控现场总线控制,为全面实现数字化电厂及智能电网带来了新的启示,同时也为其他新建及即将改造的机组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7.结束语
随着我国火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和电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化电厂运行所承受的经济压力较之以往更加沉重。现场总线技术的兴起,开辟了工厂底层网络的新天地。它将
促进企业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因而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篇8
本文对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赛进行了详细介绍,利用6讯道高清箱载EFP现场节目制作系统完成比赛全程录制任务,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方案来探讨转播雪上技巧项目时各机位如何布置。
【关键词】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 高清箱载EFP现场节目录制系统 机位
自由式滑雪始于20世纪初,雪上技巧是在陡坡上设置一系列雪包并在其上完成回旋动作、空中动作以及滑降速度的比赛,在这些雪包中间有2个跳台。
高清箱载EFP现场节目制作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灵活,调整简单、直观,可以化整为零、方便快捷分散运输的特点,因此该项目采用此套系统录制。
节目现场通过运用多机位同时拍摄,现场即时编辑、声音合成及传送等多种电视技术手段和设备来完成录制。现场的录制形式、工作组人员分工、各种设备连接配置、摄像机位设置、镜头间切换、声音合成等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展开。本文重点介绍利用箱载EFP设备现场录制雪上技巧比赛的方案。
1 场地介绍及摄像机调整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主要是运动员借助陡坡向下滑行的惯性,在设置好的跳台上进行两次不同技巧跳跃的比赛。
录制体育赛事,如同直播一样,必须一次完成无法重复,因此各机位的设置和镜头的使用对于录制方案尤为重要。机位与被摄运动员的关系是否合理,是决定画面构图、视角转换等流畅程度的关键。摄像机与人眼的视角存在较大差异,人眼视角较宽,而广角镜相对窄很多。现场录制是在多台摄像机的视频输出信号间进行切换,连续的电视图像由不同机位摄像机输出信号集合而成。因此要求所有摄像机的工作状态及性能尽可能保持一致,否则会产生环境或者人物一致性的差异。
在使用摄像机前必须仔细调整,不仅是调白、黑平衡、主黑电平,伽马校正更为重要,主要原则是以人的肤色为准。在日常节目制作中,可能更多地注重设备的自动调整功能,而忽略了手动细调。其实应该更多地运用自动调整和手动细调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拍摄的画面更加通透、清晰、更有层次感。
2 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赛的机位布置
体育赛事的录制方案与比赛场地密切相关,而机位的设置对方案选择起决定作用。下面介绍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比赛场地的机位设置和镜头选用情况。
2.1 机位设置
如图1所示。除3号机外的其他机器均架设在由积雪堆积而成的2米×2米的高台上。1号机位于运动员出发点附近,2号机和4号机分别位于滑行区域的上半程和下半程附近,3号机设置在与跳台平行的位置,5号机在着陆滑行区,6号机位于3米平台上。
2.2 镜头选用
1号机、2号机、4号机和5号机选用富士HA23×7.6BERD-SE;3号机和 6号机选用14倍富士广角镜头HA14×4.5BERD-SEB。
2.3 各机位分工职能
1号机只要拍摄滑行前做准备的选手,运动员开始滑行后由2号机、3号机、4号机进行跟拍选手腾空及滑行,5号机摄录选手回旋动作完成后着陆滑行过程,并负责选手跟踪采访,位于高台上的6号机负责大全景拍摄。由于赛道较长,3号机位置设定是比赛的关键,只有衔接好坡上机位和坡下机位,才能保证赛事的连贯性。同时,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使用分段评分法,选手的技术性转动、速度和空中技术动作难度程度是这场比赛的重点。因此重放慢动作要选择运动员滑行出台口、腾空到落地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慢动作应该由3号机、4号机和6号机拍摄的画面组成。
2.4 切换方案
3号机作为主打机位,根据现场机位设置制定如下切换方案。
1号机抓拍运动员出发,2、3号机跟拍运动员滑行出跳台1、腾空直至落地全过程,5号机跟拍着陆滑行画面,然后接6号机大全景镜头。慢动作重放,3号机从选手跃出跳台口1到落地的整个过程。6号机稍小全景从选手出跳台口2到落地。6号机位要在大全景和稍小全景之间推拉。此方案的优势在于选手完成的一系列动作都由3号机完成,视觉上非常连贯。
3 机位切换流程
现将具体流程介绍如下:
(1)从1号机位置运动员开始出发,如图2所示。
(2)当运动员滑行至跳台1时,切换2号机,2号机跟随运动员滑行腾空跃出2号跳台口,如图3所示。
(3)切换4号机,4号机跟随运动员拍摄从跃出台口完成腾空动作至着陆过程,如图4所示。
(4)切换5号机,拍摄运动员着陆动作和在滑行区滑行至结束。
(5)慢动作回放主要取3号机和6号机两组镜头完成,分别是3号机拍摄的出台口至着陆画面,以及6号机小全景拍摄运动员从出台口到着陆整个过程的动作完成情况。
(6)5号机拍摄现场记者对比赛选手的采访画面。
4 结束语
通过全体转播人员的共同努力,2011-2012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比赛的雪上技巧比赛顺利录制完成。无论是信号质量、画面构图、镜头的衔接、慢动作回放等转播质量都达到和接近世界水平,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篇9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激光加工技术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054
1 中职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1.1 学校背景
安徽省蚌埠职教中心始终坚持“素质立人、特色办学、质量兴校、服务社会”的宗旨,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提高自身实力的抓手,先后推出了如案例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赏识法等等,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当下的生源质量,三年前,该校以激光加工技术专业为试点,推进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2 学生现状
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人生目标不明、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自卑感强,做什么都觉得索然无味。但是,他们往往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好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优于动脑能力。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一味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训各自独立的教学方法,将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1.3 专业现状
作为服务于新兴产业的激光加工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凸显它的独特作用。多年前,该校瞄准市场,率先在全国开设了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目前,在校学生350人,有9个教学班,专业教学人员22人,激光加工设备32台/套,一个1960平方米的实训加工中心,设备总资产达1000万元。已经累计培养了激光加工、产品设计、激光器装配与调试等领域的专技人才近800人,他们广泛分布在电子产品深加工、汽车制造、舞台背景设计、内雕产品加工、激光设备的装配与售后服务等十多个领域,深受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好评。
2 中职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践
2.1 确立鲜明的培养目标
理实一体的目的在于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有事可做,有事会做,能完成既定学习目标;同时,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适应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导、学、教、做、评等几个环节,学中做,做中学,感受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喜悦与收获,以便在走上岗位的时候胜任本职工作。
2.2 设置一体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激光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按三年制“2+1”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其中专业实训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例如第一学期进行“钳工训练”,每天六节课(其中两节理论四节实训),三周完成,之后组织参加工具钳工中级工技能鉴定;第二学期是为期四周的“电力拖动训练”专题,每天四节(其中一节理论三节实训),完成任务后组织电工中级工技能鉴定;第三、第四学期,均安排为期八周的激光加工、工艺和激光器装调等专题实训,每天六节课,两节理论四节实训,任务完成后,进行激光器装调中级工技能鉴定。实训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并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一至两名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辅助教学,指导教师负责维护课堂秩序、实训报告的布置与批改、用电用水安全以及实训场地的卫生等。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激光加工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初步构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2.3 编写理实一体的配套教材
几年来,乘着创建改革示范校的强劲东风,该校与全国多所中、高职业院校、激光器生产企业与行业的精英一道通力合作,研发了适合中职院校“机电・激光”专业的系列教材。教材宽基础、重模块、有梯次。它们是《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激光原理》、《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加工工艺》、《激光加工实训指导》(上、下册)等十本。教材能按照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来设计,突出了核心课程理实一体,通俗易懂,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4 培养能独当一面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教师队伍,能独立地胜任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始终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该校的做法,一是分期分批把部分专业教师选派到“武汉・光谷”基地,参与激光加工企业实地培训,让受培老师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先进技术的熏陶;二是精选部分教师到对口高校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三是积极配合人社部门,放宽准入政策,引入企业精英充实到激光加工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中,提高办学效能;四是建立激励机制,让参培人员享受评先、职评和绩效优先,这样做,极大地调动教师积极性,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2.5 注重教学质量的评价
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教学实践中,过程性评价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激光加工技术专业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一般采用师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组内与组外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设置任务,启发点拨,实时跟踪,有效点评,及时反馈。学生亲力亲为,参与实践的整个过程,从中获得感悟和启迪。
中职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凸显了以学生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打破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将理实教学、生产工艺、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紧凑,场所相对集中,师生双边互动,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实现了教师专业水平的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俞艳.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理实一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6).
[2]王秀军.浅谈中职学校开设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构建模式[J].大学教育,2013,(6).
篇10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觉
一、文化自觉的内涵
在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提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其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及它的发展趋势。文化自觉的过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所谓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关于,文化自觉的基本要求,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就是说文化自觉强调三个方面的义,即一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二是对他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三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和谐共生的文化价值观。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涵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各美其美”――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即明白少数民族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及它的发展趋势;第二,“美人之美”――对他民族文化的自觉,又包含两个层次,即对新疆其他民族文化的自觉与对外来文化的自觉,充分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长处,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第三,“美美与共”――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了解、明白、认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观念;
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选取三所本科院校:塔里木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师范学院,发放问卷 750 份,有效回收 700 份,回收率 95%。结合问卷结果,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各美其美”――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
1.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在回答“您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程度”过程中,有53.4%人选择“非常了解,专门学习; 而在“本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的文化”问题的回答中,有 47%的人很赞同;在问题“少数民族文化对新疆地区的贡献比汉族文化大”的回答中,34%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同意,40%的同学选择了同意。
通过以上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强烈认同,甚至存在狭隘、片面性。然而,在实践生活中如果过分强调本民族的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如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如果继续将民族意识恶性膨胀,就会出现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破坏祖国统一的活动,就会阻碍各民族发展进步,甚至会造成国家的分裂。
2.对本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认识。在回答“您是否同意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90.63%的学生表示同意,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的认识是明确的,近10%的人选择了不同意和不清楚。这表明还有少部分同学对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楚。这既关系到新疆的文化发展也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
(二)“美人之美”――对他民族文化的自觉
1.对新疆其他民族文化的自觉。(1)对新疆其他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回答“你最了解的历史是?选“少数民族历史”的学生比例为42.4%,选“汉族历史”的学生为17.8%,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最了解的历史是关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当被问及“你是否关注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时,选择 “一般”的学生占到了54.5%,选择了“不太关注”的学生占24.8%,选择“很关注”的比例仅仅为20.7%,通过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度更高,但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如果少数民族没有认识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的精华,就不可能做到 “美人之美”,这是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的,因为一种文化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合,是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文化演进发展的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这也不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2)对本民族文化与新疆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的认识。对“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是一件很好的事”的回答,只有46.3%的学生选择“非常同意”,选择不同意的占到10%,这说明一小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认识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而各民族在对他文化的认同“既可能是一个认识自身,汲取其他文化充实自己的过程,也可能导致封闭与狭隘意识的产生。”甚至导致本民族文化的丧失。如果本民族文化与他文化之间不相抵触则可能被认同,当本民族文化与他文化之间相抵触时,本民族文化就有可能不被认同,甚至引起本民族文化与他文化间的冲突。因此,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直接回影响到民族团结,新疆的和谐稳定。
2.对外来文化的自觉。(1)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度。回答“你更重视西方节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45.8%的同学选择了“重视传统节日,但经常过西方节日”,还有居然11.3%的同学选择“会庆祝西方节日,不会参加大部分传统”,也就是说一定会庆祝西方节日的占57.1%;对“大学生最关注的电视节目内容是?”的回答是35%的同学选择韩剧偶像剧,18%的同学选择“国家大事”,27%的人选择了“娱乐新闻”20%的人选择“财经”。这些调查数据说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外来文化有着极大的认同与盲目的崇拜。经过与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访谈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仅热衷于西方的节日,对肯德基等西方的快餐文化也情有独钟,有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们也在疯狂地学习外语,爱看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他们越来越远,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与反思,因为观念形态的东西决定着这些现象,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和高度的警觉,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形态的文化不断地粉墨登场,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自身在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文化渗透将会不遗余力的发展下去,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文化心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外来文化包含有先进和落后的思想,(下转第108页)甚至含有有意图将我国“西化”的思想,对西方的价值观念,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而非“拿来主义”,特别是当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还不稳定,认识水平和分析辨别能力也是有限的,更是极易受到了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侵蚀。(2)对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的认识。对“你认为中方文化优异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吗”的回答,可以体现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认识,10.3%的同学选择“是的,并且不需要向西方学习“,60.2%的同学选择“是的,但是还可以吸取西方优秀的文化”,其中看到中方文化应吸取西方优秀的文化的人数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这两者的关系。
(三)“美美与共”――对中华文化的自觉
1.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在“你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吗”回答中,只有45.8%的同学选择“很感兴趣”,49%的人选择“一般”,49%的人对中国的文化并不是很感兴趣,就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认识程度也不会太高。“您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程度”回答情况是这样的16%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专门学习”,70%的人选择了“一般,作为兴趣偶尔涉猎,70%的人明确表明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程度“一般”,这个问题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回答“中华文化都是优秀文化”这个问题中40.1%的人认为很赞同,也就是说有40.1%的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从数据可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并不高,而中华文化的认知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而中华文化认同又是中国民族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对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的认同。对“中华文化能够代表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吗?”的回答情况是这样的85.3%的同学认为“非常能代表”,还有14.7%的同学认为不能代表,说明还是有一小部分同学不能正确认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针对中华民族的结构先生提出了“多元一体格局说”,强调在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者不间断交流,促进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一体特征的认同有利于边疆各族人民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情感的强大的文化向心力,这将有助于新疆各民族间的认同和感情交流,使得民族的凝聚得到根本的提升,这对民族团结,和谐统一的新疆建设意义重大。
通过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觉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的,还有待于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进一步培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群言出版社,2005.
[2] 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王霞.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