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州委十一届八次、九次会议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不断完善科学化管理、网格化服务、多元化参与、法制化运转、精细化治理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为建设集绿色发展、阳光康养、旅游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牛背山生态康养小镇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达目标”的工作步骤,2020年全面部署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工作,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工作布局、治理方式现代化。2021年积极开展具有地域特色和示范典型的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全镇社会治理制度和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到2022年,建成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和治理成效明显提高,安全稳定、公平公正、法治优良的社会环境全面形成。
三、工作任务
篇2
住宅商品房过去一直沿用以建筑面积计价的方法。随着墙体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使用功能有了新的要求,住宅设计也已做了相应的改进。为适应住宅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国发〔1992〕66号文、京政发〔1993〕4号文和(91)首规办规字第124号文的有关规定以及经市政府批准颁布的《北京市“九五”住宅建设标准》,决定对北京地区新建住宅商品房(包括危改和安居住宅售房)实行按使用面积计算首次售价的办法。具体规定如下:
一、从1997年1月1日起,新建住宅的设计图纸必须明确标出每套住宅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
二、住宅套内使用面积的概念是每套住宅户门内除墙体厚度外全部净面积的总和。其中包括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壁柜(不包括吊柜)、户内楼梯(按投影面积)。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房间时,其一半的面积净高不低于2.1米,其余部分最小净高不低于1.5米,符合以上要求的可计入使用面积;否则不算使用面积。
每户阳台(无论凹、凸阳台)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的,不计算使用面积;超过6平方米的,超过部分按阳台净面积的1/2折算计入使用面积。
三、住宅建筑施工总承包单位要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洽商变更记录,对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的变动要准确地反映在竣工图上。
四、从1997年1月1日起,北京地区经销的住宅商品房均以使用面积作为首次计价单位。为保持过去长时期以来住宅商品房按建筑面积计价的延续性,亦同时注明按建筑面积换算的单方价格。根据市政府1992年3号令由市物价局会同市计委、市建委审批商品房价格的规定,并按照(92)京价收字第124号文规定的作价办法计算出每一平方米使用面积的售价,报市物价局批准。
篇3
打破旧框框,建立新机构
“环保是一个大概念,单靠环保局很难推进,有些环保改革要从全市层面去推进,涉及到很多其它部门。”环保工作单靠环保局独立承担有时是很难做好的,从事过环保工作的人员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如今,社会赋予环保部门的期望非常高,但是环保系统拥有的权限实际上非常有限,有环保官员就指出,“我们关停一家企业,要联合公安、工商等多个部门,一次要出动几十号人,看起来好像我们权力很大,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我们的无奈!”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方案将推动成立东莞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由东莞市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环保、水务、城管、林业、海洋渔业等24个环保责任单位为成员单位,全面提升决策、统筹能力。通过成立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可以加强环保顶层设计的领导,统一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服务好环保大局,破除以往环保准入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
此前,中央曾提出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环保监管体系,方案也对此进行了探索。即以水乡片区为试点,探索以经济区域概念加强生态环境资源整合、利用和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建立跨镇街区域的环保监管机构,设立片区直属环保分局,全面承担审批、验收、重点污染源执法监管等具体的管理事项。
成立跨镇街环保监管机构,一方面可以加强人员统筹,镇街环境治理等由属地管理负责,环境监管、项目把关等则可以由新机构负责。另一方面,以前镇街环保部门属于镇管辖,为镇一级政府干涉环保工作提供了条件,环保局在审批项目时可能就要考虑其镇里的意图,查处企业时也可能会存在人情执法,但新机构成立后则可以减少这种干扰。
方案同时提出在大岭山、凤岗工商分局开展环保前端服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加强环保商事登记改革后续市场监管的新思路,实现“宽进严管”。具体由环保分局派两名业务骨干进驻工商分局办事大厅,现场为办事群众提供环保咨询和服务。进一步改革、创新环评管理,对原来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基本不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环评审批制改革为备案制,简化环评内容和形式。
强化监管,狠抓治水
东莞企业众多,如何将他们管住、管好,对政府相关部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对此,方案提出将健全环保网格化动态管理体系,以村(社区)为基础,根据环境功能区划和区域面积划分“网格”,作为环保监管网络的基础单元。通过协管员加强网格单元巡查,建立检查和处置分离机制,确保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面提升环保监管效能。
不过,东莞市环保工作人员只有几百人,而企业则有几万家,所以网格化管理还要以数据平台为依托。即通过建立数据平台,将所有企业资料搜集起来,各区域的企业排污总量就可以通过平台清楚地统计出来,从而形成监管的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建成后,用很少的人手就可以对某一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其次,数据平台可以统计出某个区域的排污总量,比如某个工业园区的排污总量达到了多少,如果有企业再想进园区,但排污量超过了园区排污规划总量,就可以以此拒批。目前,数据平台第二期已基本建好,东莞将争取今年上半年推出试用这个数据平台。
去年,在淡水河、石马河污染整治工作评估中,东莞排名垫底,治水压力大。此前,更有网友邀请东莞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对东莞河涌污染现状表示强烈不满。对此,方案将推进石马河、茅洲河、水乡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污染整治,推行“河长制”,建立健全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制度。
“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东莞拟实行小范围试点,对实施“河长制”的流域,科学划定监测断面并做好本底监测,全面核查流域入河排污口并做好本底监测,全面核查流域污染排放源并建立数据库。连续3年定时抽检,通过监测数据来进行考核,以跨镇断面水质改善和污染总量减排作为考核依据,例如以石马河为例,石马河沿线共有凤岗、塘厦、清溪等7个镇街。东莞市环保局将对流经每个镇的石马河断面水质进行监测,比如监测石马河在进入凤岗时的水质和从凤岗流出时的水质污染物浓度有无变化,并以此作为对“河长”进行考核的依据。
调整考核,更见成效
“这个项目如果出现环境生态损害问题,将会追究你当时引进、落地、监管这个项目的全过程,科学判断你的决策、监管有没有失误的地方。”东莞市环保局局长方灿芬解释说。
方灿芬所指的这一制度,是领导干部生态环保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这也是方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方案提出,将根据环保责任、总量减排、“河长制”等考核为依据,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保离任审计制度,对未达到任期目标或任期内生态环境严重损害的,追究主要领导干部责任,同时探索建立领导干部重大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专家指出,把生态环保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内容之一,领导干部就多了一条不敢轻易触碰的“高压线”。
按照方案设想,东莞还将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全面提高生态环保在各镇街、园区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并实行“一票否决”。与此同时,东莞将研究探索推动对生态发展区域中的重点镇、村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并进一步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制度,对未完成“十二五”减排考核任务的镇街、园区,实行责任追究。
篇4
黄土高原曾是我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秦、汉、唐等兴盛的朝代都建都在黄土高原,但是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化和土壤荒漠化问题日趋突出,气象灾害尤其是旱灾频繁,加之长期不合理开发,区内各地农业生产差别很大,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政府和农业部门在进行农业发展规划时需要了解当地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及其可能的响应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开发资金,防患于未然;同时也可为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低产田改造、推广生态农业和精准农业以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再建设工程提供科学的参考。根据IPCC和FAO有关脆弱性的定义[1,2]及已有研究成果[3~7],本文认为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问题,即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可能响应问题,主要关心的是农业生产过程对各种气候因素变化反应的敏感性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程度。也就是说,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是指某地区农业生产过程对各敏感气候因素变化的可能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生产、生态环境要素对气候变化可能适应的综合响应程度。
2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评估方案
本评估方案首先确定了敏感性和适应性评估指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分配指标权重,其次根据有关研究成果确定单指标评估标准和敏感性、适应性计算方案,最后给出了脆弱性计算方案和等级划分标准。
2•1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本文农业生产气候脆弱性研究指标体系的确定,是在参考已有生态脆弱性研究和有关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成果及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研究区域内的实际生产状况,选取和农业生产条件密切相关的气候、生态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因子,采用数学分析和专家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分别选取敏感性指标和适应性指标组合,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8]。
2•2敏感性指标分级及计算方案
敏感性各指标的评判标准主要参考了有关文献和前期科研成果[9~11],各指标值具体分级及相应敏感性程度等级划分。
2•3适应性指标分级方案及计算方法
根据各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各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有关科研成果[12~14],可确定适应性各指标判别标准及适应性程度等级划分方案。
2•4农业生产气候脆弱性分级及计算方案
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Vp可由式(3)计算得出,并由式(4)作归一化处理,具体等级划分方案。
3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现状评估
本文选取的研究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陕西、甘肃、宁夏3省区内130个县市。鉴于收集到的1990年和1997年资料最全,故本文以这两年作为现状研究个例年。根据前文介绍的评估方案和收集到的初始资料,可以估算出每一个县市相应的敏感性Vp1、适应性Vp2和脆弱性Vp,从而确定研究区内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分布现状。
3•11990年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分析
1990年各县市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适应性和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估算结果。研究区内1990年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陕北东部、关中东南部、陇东北部和宁南地区。适应性较好的地区主要是在陕西关中地区渭河流域,兰州市附近和宁夏引黄灌区等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较差的地区主要集中陕北大部、陇东北部和宁夏南部。综合两个方面的结果可知气候脆弱性程度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中部黄土丘陵区和东部水土流失严重区。
3•21997年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分析
同上可以得到1997年研究区内130个县市敏感性、适应性和脆弱性等级分布情况。从图2来看,研究区内1997年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东部、陕北大部、陇东和陇中西部、宁南地区等。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影响响应的敏感性较高的县市增加,说明1997年的气候条件更不利于农业生产。适应性较好的地区仍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渭河流域和兰州附近一带,宁夏引黄灌区适应性有所下降,榆林市及附近有所增加;适应能力较差的地区主要集中陕北部分、陇东、陇中大部和宁夏南部。综合两个方面的结果可以发现气候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陕北中部、陇东、宁夏南部和陇中南部一带。
3•3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变化分析
研究区内1997年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最为脆弱的县市有9个,与1990年持平;最不脆弱的县市有22个,比1990年增加4个,说明有所减轻。综合两年的估算结果可以发现,农业生产气候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陕北中部、陇东、宁夏南部和陇中南部一带,主要是由于当地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反应比较敏感,而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状况也不利于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这与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基本一致。应该指出的是,影响农业生产气候敏感性和适应性因素很多,相互关系也十分复杂,限于资料和种种原因,本评估方案仅选取了若干主要的因素,设计了一个比较简单的评估方法,与实际相比是不够完整的,还存在着许多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但上述分析可以反映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气候脆弱性现状的一个大致轮廓,以供进一步研究借鉴和参考。
4未来农业生产气候脆弱性的可能演变
4•1我国西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
为了了解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可能变化,本文采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IPCC推荐的5个最新GCM模式(CGCM、CSRIO、DKRZ、GFDL和HADLEY)模拟结果[15]来确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根据5个模式平均的模拟结果,我国西北地区在未来50年内温度和降水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温度增加的幅度比全国平均大,降水增加的幅度与全国平均持平。表5给出了西北地区未来50年温度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以看出,温度和降水在春、冬季增加的幅度比夏、秋季大,可以认为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作物越冬和春季生长有利。
4•2基于1997年适应性情景的未来气候脆弱性可能变化
采用上述气候脆弱性现状评估方法,在上列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基础上,估算了有关敏感性指标的未来可能变化(图略),结果表明未来敏感性将呈波动型变化:2010~2020年增加,随后减小,2040~2050年又稍微增加。为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影响,首先假定以1997年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适应性情景为基础,分析脆弱性的可能变化,结果如图3。从图3可以看出,在只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影响下,研究区内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一直较高的地区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呈东北-西南向一线,其中2010~2020年脆弱性程度有微弱的增加趋势,其他年份变化不是很明显。显然,这与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敏感性波动趋势有关。
4•3基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情景的气候脆弱性可能变化
为了检测环境治理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脆弱性的影响,本文首先根据现行国家有关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16]、五年计划发展纲要等[17,18]、西部大开发政策[19]和近期生态环境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情况,初步设定有关环境治理指标变化如下:水土流失面积以1%a-1递减,森林覆盖率以0•2%a-1增加,需退耕还林还草的≥25°陡坡耕地比例按5%a-1递减,土壤侵蚀模数按1%a-1递减;进而设定了一个简单的社会经济发展情景(表6),用上述同样评估方法模拟研究区内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适应性及其脆弱性的未来可能变化。脆弱性变化总的分布趋势为:2010~2020年有增加趋势,随后逐渐下降,高脆弱性的区域逐渐从研究区中部向中西部转移并呈减少趋势,脆弱性较高的区域逐渐缩小。2010~2020年有增加趋势,与同期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高相一致,同时相应的环境治理、社会经济发展还不足以抵御较高敏感性的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发现,最为脆弱的县市主要集中在六盘山西部会宁—武山一带以及陕北中部、宁南和陇东部分县市。
4•4未来气候脆弱性的可能变化分析
综合以上两种方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在不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情景下,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主要受气候要素变化影响,2010~2020年有增强趋势;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措施下,未来脆弱性的变化在2010~2020年虽有增强趋势,但总体上脆弱性的变化逐渐减弱,高脆弱区向研究区西部转移。这说明东部水土流失区和中部黄土丘陵区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实施一定的环境治理情景下比西部地区更快地减轻,因而在这些区域增加投资,加大水土流失和环境治理力度,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的潜力比西部大。研究区内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缓慢,加之受到西北部沙漠化和荒漠化的影响,近期内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还会维持较高水平,很难降低,在以后的规划中应综合考虑有关对策,增强适应能力,抵御气候变化的可能不利影响。但是由于本评估方案与GCM模式本身存在科学不确定性,上述模拟结果也只是一种初步的探讨,仅给出了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气候脆弱性未来变化的可能趋向和概貌,供讨论。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讨论
黄土高原有着特殊的地理地貌,水土流失严重,气象灾害频繁,同时长期以来农业的过度开发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适应措施,防御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决策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仅在此提出能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若干对策措施建议,以供各级决策者讨论参考。
(1)防御与治理并重。调整现有农业结构、改变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采用农业高新科技,主动防御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趋利避害,以降低当地农业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性;同时加强对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恶化的治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能力,实现发展农业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研究区内人均耕地较我国东部地区多,但区内东部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西部土壤贫瘠,自然条件差,造成农业生产的后劲不足。在适宜的地方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坡耕地,改造中低产田,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光、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现有耕地的生产力,以降低遭受不利气候变化影响危害的风险,减弱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反应的敏感性,促进农业自然资源合理高效的可持续利用。
(3)因地制宜,走综合开发道路。研究区内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农业比重也很大,不可能采取统一的农业经济开发模式。节水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式或模式,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借鉴采用。尤其是针对研究区内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应特别注意加强这些资源的有序开发;将矿产、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扶持农业、增加农业投入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协调统一起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开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走工、农业和农、林、牧、副业综合开发道路,提高各地农业和地方经济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实力,为降低其气候脆弱性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
(4)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农业高新科技。研究区内农业人口比重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农业高新科技和新品种的推广很不利。应大力推广文化扫盲和科技扫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农村高新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和高附加值农产品深加工的乡镇企业,增强农民集体或个体经营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篇5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
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
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
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篇6
一、研究区域系统分析
西天目山乡位于浙江省临安市西北部,辖区面积125.8平方公里,人口1.3万余人。西天目山位于天目山的西面,辖区大部分是山地,适合耕种的面积不到10%。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就在这个乡的辖区之内,但山林在1956年就作为“森林禁伐区”,1986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被纳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临安市统计年鉴和杭州统计年鉴数据,以及对乡各级部分和农家乐的调研。下面对西天目山乡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人口、社会、资源和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建模。㈠经济系统分析西天目山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003年为10392万元,2009年达到23091万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5%;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5331元增长到2009年的11222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3%。农村经济中,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粮食、茶叶、水果、笋干和山核桃,另外还有油料、蚕茧、蔬菜。㈡人口系统分析2003年,西天目山乡总人口为12932人,2009年达到13409人,平均年增长率为0.6%,其中非农业人口仅400余人,其余全部为农业人口。这几年年均出生人口都在100人左右,年增出生率为0.7%,死亡率平均在0.9%。另外该地区从迁入人口每年在80人左右,其中2/3为省内迁入,迁出人口每年平均不到70人,其中大部分为迁出到省内。㈢社会系统分析研究区域近年来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同时地方财经收入也不断提高。地区用于旅游的投资不断增加。一是引起景区开发管理公司,对景区进行规划和投资;二是居民开办农家乐,为旅游发展提供餐馆和食宿;三是地区政府修建道路,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另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不断增多,人民的福利不断改善。㈣资源系统分析西天目山乡大部分山区属于自然保护区,因此林木资源虽然丰富,但不能利用,只有通过林区发展一些林副产品,例如山核桃、笋干等。从近年林副产品产业值来看,特别是山核桃和笋干的产值,逐年上升,已占到农民收入很大一部分,这都得益于实践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让农民把不愿意种的土地种上毛竹和核桃。研究区域通过村落整治,集中农村建设中心村,复垦荒芜的居民建设用地,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之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粮食生产得到稳步提高。㈤环境系统分析研究地区属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综合环境较好,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环境治理加以投资,投资主要用于景区的环境治理、农民居住环境改善等。通过环境治理投资,使村民村貌得以改善,景区环境不断优化,更具有吸引旅游力。
二、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主要因果关系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不是单纯描述系统要素的作用机制,因此,系统动力学的结构不是越复杂越好,只要能与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通常结构简单的模型住址效果相对更好。笔者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找出旅游发展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我们构建出如图1的系统动力学模型。㈠人口子系统研究区域的人口子系统主要由自然增长量和机械增长量组成。人口迁入相对是人均收入和旅游业产值的函数;迁出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函数,由于山区交通条件不好,很多宁愿迁出去,主要迁往省内。㈡经济子系统对于山区来说,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山区其他环境可持续发展,也不能解决其经济落后的根本问题。研究区域的经济子系统相对来主三大产业基本建立起来,第一产业除了粮食生产之外,林副产品相对比较丰富,其中以山核桃和笋干为主,其他还有水果、林木产品等。随着景区开发建设,旅游业已逐步成为研究区域主要收入来源之一。㈢社会子系统山区社会系统相对简单,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保障方面,基础设施改善主要通过投资建设道路和一些公共设施来体现,社会保障可以表示为人均收入的函数,人均收入越高,社会保障自然会建立起来。㈣资源子系统研究区域的资源子系统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土地资源,主要体现为耕地保护和退耕还林;二是森林资源保护。对研究区域来说,优质土地资源很有限,通过集中建设居民点,把多余的居民建设用地改造成为耕地,对不适合耕种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的保护在研究区域占有独特的地位,因为研究区域内拥有大量古树、大树,这些树木很多已失去自我新陈代谢的功能,需要对其进行人工养护,因此需要进行投资。㈤环境子系统研究区域处于自然保护区及周边,自然环境较好,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也相应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旅游业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作用,已成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就要求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在系统里主体现为环境治理投资,包括农村的一系统环境治理和景区的环境治理。
三、模型的有效性检验及仿真
㈠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系统动力学检验包括量纲一致性检验、行为适合性检验以及模型与实际系统有效性检验。经验证,本模型通过了VensimPLE软件的量纲一致性检验、行为适合性检验。由此,选取人口、总收入等关键性指标模型与实际的一致性检验。其中总人口模拟的最大误差为5%,平均误差率平方和为0.15%;人均收入模拟的最大误差率为2%。平均误差平方和为0.01%。可见,各项指标的模拟值与实际测值之间的总体误差均比较小(见图2、图3),模型是有效的,可以进行访真。㈡模型仿真结果利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图4和图5。模拟到2020年,研究区域内的人口基本总量接近14000人,与现在增长500人左右;人均收入增长较快,2008年不到2万元,到2020年将达到6万多元;从收入构成看,农村经济收入增长速度较为平稳,而旅游收入先增长慢一些,后期增长较快,使得总收入的增长也在后期较快(见图4)。
四、旅游发展对山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分析
由上文分析可知,旅游发展对西天目山的旅游较有限,原因是从全乡范围来看,仅依靠自然保护区景区的带动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是对于天目山区景区的影响较大。从调研得知,目前位于天目山景区附近,大大小小的农家乐达150多家。以天目村为例,农家乐已有87家,以提供住宿和餐馆为主。全村1004人,从事旅游接待服务人员达到300余人,本村的劳动力基本都参与旅游业发展,在旺季还要聘请周边的人员。
㈠方案的选择为了促进西天目山乡可持续发展,通过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真正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模型进行方案的选择。方案主要以旅游投资作为选择措施,分高中低三个方案,其中低方案就是当前的方案,中方案为在现有投资基础上增加20%的投资额度,高方案为在现有投资基础上增加50%的投资额度。
㈡政策模拟根据旅游投资方案,把西天目山乡全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联合开发,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模型的模拟结果(见图1、图3)。从三种方案可模拟结构看,中方案较为合理。虽然占总收入的比较还是较低,但从旅游业收入来看,增长幅度较大,整体与西天目乡的发展相符(见图5)。
㈢旅游发展的政策分析
篇7
一、工作准则和目的
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在区指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依照“街道牵头,部分协作,综合法律”的工作准则,力争用较短时间建成掩盖全区的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详细工作目的是:建成收受接管站(点)280个(分街道建设目的见附表),95%以上的收受接管人员归入规范治理,95%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化收受接管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划化买卖和集中处置,基本消除二次污染,80%以上的可用垃圾品获得收受接管应用,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应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施行步调
(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施行方案,成立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指导小组。
(二)依照全市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规划的结构要求,遵照便民和维护市容情况卫生,公共安全治理以及保证大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准则,做好网点结构规划,提出制止设立的详细地址和区域,报市县政府同意后进行布告,逐渐构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收受接管系统。
(三)依照“规范一批,整理一批,裁减一批”的思绪,普遍宣传《条例》的基本内容,指导广大再生资源收受接管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依规从事行业行为,取缔无照收受接管运营企业和个人。
(四)完成280个再生资源规划化收受接管站(点)的建设工作。
三、责任分工
(一)各街道办事处
依照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行业“街道牵头,部分协作,综合法律”准则,切实承当起辖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收集系统的建设和宣传工作。组织做好辖区收受接管站(点)的摸底查询和结构布点规划,提出辖区内制止设置网点的详细地址和区域;组织相关部分增强市场监管,共同工商、城管、环保等部分取缔无照收受接管运营企业和个人,施行规范化站点建设;协调做好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相关工作。
(二)区商务局
依法负责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行业治理工作,做好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站(点)的结构规划;做好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立案工作,坚持全区再生资源收集信息平台;协调本能机能部分增强市场监管,规范站(点)设置,整理市场次序;监督和指导昌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施行再生资源收受接管产业政策、收受接管规范和收受接管行业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分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治理的处分细则和财务扶持政策;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施行方案,明确相关部分治理权限和相关治理办法。
(三)区发改委
负责将再生资源收受接管工作归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导区商务局制定再生资源收受接管产业改革和行业发展方案;依法对再生资源收受接管投资项目进行监督治理;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的结构规划。
(四)昌规土分局
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的结构规划。
(五)昌工商分局
根据国家相关司法、法律和《条例》规则,处理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处理工商注册注销并督促其到商务局立案;增强对再生资源收受接管市场主体的监督治理,加大对无照运营的查处整治力度,公安、城管、环保等部分大力共同;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的结构规划。
(六)昌公安分局
监督指导各街派出所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废旧金属收受接管运营者执行立案治理;组织打击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行业中的收脏、销脏、窝脏等违法犯罪过为;组织再生资源收受接管市场、收受接管(站)点的日常治安和消防检查、车辆运输治理等工作;协助昌工商分局依法取缔无证照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结构规划。
(七)区环保局
依法审批再生资源集散买卖市场和建设项目标情况影响评价文件;依法对再生资源集散买卖市场和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网点的日常运营活动中的情况维护进行监督治理;依法确定本区具有抛弃电器电子产物处置资历的企业;协助昌工商分局依法取缔无证照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结构规划。
(八)区城管局
依法对再生资源集散买卖市场和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网点的市容情况卫生施行监督治理;对占道运营的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网点进行规范治理;协助昌工商分局依法取缔无证照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共同区商务局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规范化网点结构规划。
(九)昌质监分局
依法对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运营者进行计量监督治理;指导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行业制订行业技能规范。
(十)区财务局
将再生资源收受接管行业行政主管部分所需工作经费列入财务预算;参加制订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财务扶持政策;依照国家规则做好再生资源收受接管企业的增值税返税工作。
(十一)区科技局、昌国税局、昌地税局、区水务局等部分,要依据《条例》规则和政办[2012]6号文件精神,共同做好再生资源收受接管治理职责内工作。
四、工作办法
(一)增强指导。成立由分担副区长任组长,各街道办事处、相关部分和单位负责人成员的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指导小组(详细构成人员名单附后,以下简称区指导小组),负责具体指导、监督、协调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商务局办公,详细负责组织施行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各项工作,召集区指导小组大会,实时研讨处理有关问题。区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指导和责任部分,抓好工作落实。
(二)通力协作。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求社会各界的参加。区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增强协作,严厉监管,构成合力,保证全区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增强宣传。各街道要组织社区精心制定宣传方案,筹划好宣传报道活动,积极宣传《条例》,提高全民节省认识和环保认识,营建社会各界注重、关怀、支持、参加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系统建设的优越气氛;要在再生资源收受接管站(点)规范化建设工作进程中发现和坚持典型,充分发扬其示范带举措用;区商务局要指导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增强对基层从事再生资源收受接管人员的技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本质。
篇8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快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区环境质量1、全面开展医化企业废气规范化整治。作为市、区二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之一,我区高度重视废气规范化整治。在去年整治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整治步伐。一是限期治理。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分三批对12家废气污染较重的企业提请区政府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
二是学习交流。先是组织医化企业去黄岩联化、天台药业等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废气治理经验,后来又组织中小企业去海正、九洲等企业学习,请企业介绍治理情况,推广成功的治污经验。并建立了大企业每周例会和中小企业半月例会制度,进行技术和进度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三是标本兼治。即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都要兼顾。四是控新促治。始终坚持“先整治、后审批,先控制、后发展”的原则,全面落实项目审批与整治进度挂钩相结合,对整治不到位的,一律停止新、改、扩建医化项目。五是技术服务。整治期间,我们邀请了一些有资质的单位为企业设计治理方案,并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帮助企业完善整治方案。对不符合整治要求的方案予以否决。六是加强督查。建立了周报制度,要求企业每周一上报废气整治进度。增加了督查频次,实行每日一查。局领导经常与执法人员一起在节假日和晚上到企业进行检查。七是公众监督。今年3、4月份,对列入限期治理的12家企业的废气整治情况在**日报上公布,并公开环保监督电话和企业法人电话,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达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废气整治。到目前为止,已有28家企业上报了设计方案,投资6000多万元,其中海正药业(外沙厂区)、海正化工、新东港、九洲、海翔、信友等6家企业已通过预验收,6家企业已完成进入调试,新东海、一洲已报告申请验收。
2、实施废水在线监控。针对外沙岩头化工区废水污染突出问题,我局在前几年抓企业废水治理工程建设的基础上,XX年重点抓在线监测设施建设。目前,化工区的废水在线监测网络已建成(36家企业39套装置投资1000多万元),区级自动监测平台正在建设;黄岩**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正在筹建。3、开展三山化工集中区整治。在历年整治的基础上,我局今年又多次召开三山区域医化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领导会议,督促企业开展全面整治。经过调查取证,我局对该区域5家医化企业中的4家企业提请区政府下达了废水限期治理决定。目前4家企业基本完成了废水整治。其中3家企业已提交了验收监测报告,另一家企业正在委托监测。4家企业的废气规范化整治工作尚在实施之中。并要求企业在废水、废气整治基础上,进一步抓清洁生产,厂容厂貌等工作,确保三山化工集中区年内顺利“摘帽”。
(二)、落实目标责任制,为完成全年任务打好基础
篇9
一、ZZXH集团公司发展现状
ZZXH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6亿元,截止2013底公司资产总额50亿元,净资产达到40.7亿元,是园区开发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承担园区的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收储开发、环保产业培育与服务、项目与股权投资等。公司按照市级平台、区级管理的方式运行,享有市政府授予的市级投融资平台功能。目前,集团公司现有员工43人,其中具有公务员身份的19人(行政编身份15人,事业编身份3人),合同聘用制员工24人,分别占总数的42.86%和57.14%;拥有研究生学历的3人,大学本科学历的28人,大学专科学历的12人,分别占总数的7%、65%和28%;拥各类专业资格的15人,占总数的35%。公司下设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融资管理部等11个部门。公司近几年注重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取得了长远发展,但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战略制定尚不完善。战略管理包括了解组织的战略定位、未来的战略选择和把战略付诸行动等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绝大多数的企业不能明确企业发展的期望与目标,缺乏对于环境的分析与自身资源与能力的正确认识,在制定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中,片面追求规模效应。二是战略实施执行力差。当前,部分企业重视战略规划的制定,但忽视后续工作的开展,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和落实,造成规划束之高阁,执行相差甚远。三是缺乏有效保障。企业一旦制定发展战略后,须因地制宜形成组织保障和管理保障。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规划,但缺乏系统的实施战略的保障机制,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和纠偏机制,直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才逐步建立保障措施。
二、ZZXH集团公司战略政策分析
政策之一: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治理政策。国家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推进融资平台运作商业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务院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要求对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资金还债的融资平台公司和业务进行清理、剥离,并要求融资平台公司实现商业运作和改善股权结构。对于ZZXH集团来说,满足地区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就要求进行融资平台创新,在融资模式、发展方向上需做出调整,科学确定融资规模、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信托、股权融资、产权交易融资等方式作为补充,实现运作商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政策之二:产业调整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方面鼓励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落后产能的淘汰。政策之三:长株潭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之示范区。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清水塘工业区列为首批启动的5大示范区之一,享受“两型”社会区域发展政策、重大产业项目支持政策。政策之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2011年,国务院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国发改环资〔2011〕664号),清水塘列为重点治理区域。国家对实施方案项目库中实施的项目给予总投资额30%左右的专项资金补贴,单列环境治理专项债(定向)。政策之五:全国城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2014年3月,清水塘老工业区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试点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公布。方案中将给予政府投资平台公司设立专项资金融资贴息,设立搬迁改造专项债(企业债),将政府投资平台公司和搬迁央企纳入国有资本预算资金支持对象,支持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融资项目,并在土地开发利用方面采取试点的方式给予特别政策支持,纳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用地指标优先解决。
篇10
全面排查辖区内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以下简称“重金属排放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的环境隐患,摸清重金属污染情况,建立监管台帐,确定重点防控区域(流域)、行业、企业和高风险人群;强化环境执法,依法查处重金属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健全重金属防治体系和污染事故应急体系,保障环境安全。
二、工作重点
根据我市实情,确定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是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重点防控的区域(流域)是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相对集中的地区,重点防控的行业是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电镀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重点防控的企业是具有潜在环境危害风险的重金属排放企业(特别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上游的企业)。
三、主要措施
(一)做好对重金属排放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环境隐患的全面检查,摸清重金属污染情况,建立监管台帐,确定我市重点防控区域(流域)和重点防控企业名单。为了确保环境安全,各县(市、区)政府必须与辖区内的所有重金属重点防控企业签订环境安全责任状。
1.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处,对污染治理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重金属污染企业,依法责令整改直至关闭。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重金属企业依法实施关闭,坚决取缔无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活动。
2.建立对重金属排放企业的巡查制度,加强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监控,严防超标排放。将整治重金属违法排污企业作为全市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不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社会公平。
(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制度,提高新建排放重金属污染物项目的准入门槛,对排查发现的未经环评审批且危害群众健康的已建成项目,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关停拆除。
(三)严禁在重金属排放企业1公里范围内新建居民点,在此范围内现有的居民点应按规定要求地方政府实施搬迁;地方政府对此有承诺的,必须按承诺予以兑现。
(四)进一步规范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环境管理,督促企业建立特征污染物产生、排放台帐和日常监测制度,定期报告监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布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管理情况。督促企业提升污染治理水平,规范原料、产品、废弃物堆放场和排放口,建立和完善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督促重点防控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责令限期改正。
(五)要按照《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对因重金属污染造成群发性健康危害事件或造成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按有关规定对负责人实施问责,并从该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立项、审批、验收、生产和监管全过程,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追究责任,对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年5月15日前)
各县(市、区)政府根据本方案,制定辖区内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并于4月25日前将实施方案及联系人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环保局)。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16日—9月30日)
各县(市、区)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重金属排放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环境隐患进行全面检查,摸清重金属污染情况,建立监管台帐,确定重点防控区域(流域)、行业、企业和高风险人群。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处,对污染治理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重金属污染企业,依法责令整改直至关闭。
(三)督查阶段(10月1日—11月15日)
市环保局将对辖区内整治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对违法排污企业处罚到位、整改到位,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省环保厅也将会适时对我市的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四)总结阶段(11月15日—12月5日)
各县(市、区)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于12月5日前将工作总结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环保局)。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各地政府必须对辖区内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负责,要精心组织,切实加强领导,研究制定辖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处理解决整治行动中遇到的问题。
-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建议
- 下一篇:思想政治建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