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篇1

本文主要就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中,怎样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作出了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行文的主旨是通过改革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来充分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不拘一格,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方能更加投入身心去学习,去创造。因此,教师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入手,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们不要受局限地展开教学设计,而是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地去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进来。首先教师们就应该懂得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逐步进入自己所预设好的环节来展开教学。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各类学校教学活动中应用得最多的教学手段。它在文字、图像、影音等方面的结合,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这种教学手段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不适合带到体育的教学中来,其实不然。比如,在体育运动中的某些体育项目中,有些工作要领是要教师向学生展示的,如果这时能够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去再现给学生,笔者认为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又如,体育教师在向学生讲述篮球方面的知识时,如果仅仅只是用口头表达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可以借助多媒体,用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篮球运动中各动作的要领、各种经典的战术体系,或者各种犯规工作,笔者认为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更能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

三、多元化的教学思路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的体育课教学,不仅可以进行室内教学,还可以进行室外教学,这是它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优势。同时,两种教学环境的交替,也可以为多元化的教学思路,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个天然的教学优势,有的知识可以进行室内教学,有的活动可以进行室外教学,而有的项目则可以结合室内外来开展,这样多变的设计,一定会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室内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一场小型的体育知识竞答比赛,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欲望。在室外,教师又可以组织各种小游戏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接力跑、追击跑等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更加有力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针对性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篇2

一、设计关联性问题,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实现对新知的主动构建,因此,在教学新内容时,教师要善于在新知识与旧知识间找准结合点,要将新知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顺利地实现从未知过渡到已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学习新知的基础上认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转化等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彻底转变。

如在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以此来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的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旧知与新知间搭建了桥梁,使学生进入了“愤悱”的状态,积极地进行推断、比较等,以解决心中的困惑。教师要对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全面把握,要摆脱单纯就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孤立教学法,而是要将新知的学习纳入整个数学体系中,善于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提问,以使问题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进行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就会自觉地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条件完善、答案唯一的封闭性问题,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束缚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循规蹈矩,无法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这样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法多样的开放性问题,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式与心理定势,促进学生展开更为积极有效的认知活动,使学生突破常规教学的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提供条件、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主动地构建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学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位同学在一张纸片上画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但是纸张受损,等腰三角形只剩了一个角与这个角所在的边,谁能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复原?问题中的这个角并没有指明是顶角还是底角,学生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与交流中,纷纷举手,踊跃地回答问题。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最大的妙处在于不是利用现有的知识点来直接解决,而是需要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设计层次性问题,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具有独特的个性,在学习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以调动全体学生解决问题的激情,促进其全程参与,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心理求知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提高。

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一章时,已知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求解另外两角的度数的问题,通常需要分类讨论,但是中差生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我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

(1)等腰三角形中,已知顶角是70度,求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2)等腰三角形中,已知底角是70度,求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3)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内角是70度,求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4)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内角是100度,求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5)通过前面四个问题,总结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求解另外两个内角的方法。

这一系列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基础主动思考解决相应的问题,尤其对于中差生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通过第三和第四个问题的过渡,可以使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可以唯一确定,什么情况下需要分类讨论。这样具有层次性与梯度性的问题使得全体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激起了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勇气,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篇3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得精巧、得体,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我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使其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The Taiwan Earthquake”(Fun with English 8A Unit 6 Reading)一课时我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①What was Timmy doing when the earthquake started?

②What was the noise like finally?

③What happened to Timmy?

④What did Timmy have in his pocket?

⑤When Timmy heard some noise,what was he doing?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当然,也可对这一课内容作如下问题设计:

①What happened in the shopping centre?

②What happened to the building?

③Where was Timmy when the shaking stopped?

④What did Timmy do while he was wating for help?

⑤How was he saved?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太直太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而无需动脑子作艰苦的探求。相比而言,这种提问设计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The Story of Xi Wang”(Fun with English 8A Unit 4 Reading)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Who is Xi Wang?

②How old was Xi Wang when the writer first saw her?

③What did Xi Wang look like?

④What does “Xi Wang” mean in English?

⑤When did Xi Wang look after herself?

⑥When did Xi Wang start to eat bamboo shoots and leaves?

这六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这两篇文章涉及的主角、环境和故事情节等,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我们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性设问)、亮度(讲究感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推己及人,胸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比如教学“The Taiwan Earthquake”一课,我们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实际出发,利用有关提示,引导开启学生的求异思维,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My Ideal School”(Fun with English 8A Unit 3 Reading)一课时我们所作的问题设计:

①When does his ideal school start?

②How long do they finish their homework?

③Why does he like this kind of school?

应该说是“巧”的:问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②在问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如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五、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作出处理,不会不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不能省、不能松。当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答得好,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不少青年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教学环节疏忽不得。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97-02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人总是有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提问如能与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一定意义上说,“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课堂提问就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形式之一。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如果具有一种方向性和指导性,就可以控制和调整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下面从教改方面结合当今的社会形式谈一下我个人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之用。

一、明确针对哪些内容提问

要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因子。要抓住发散点提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创造是十分有益的。如我在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直书课题,然后让学生想象:“作者到山中访一个怎样的朋友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后,一个个举兴起了小手:“作者到山中去访一个世外高人,他的武功天下第一”、“去访一位得道的高僧,听他讲论佛经”、“去访一位像陶渊明一样的怀才不遇的隐士”、“作者只是去访一户在山里的帮助过自己的普通的山里人”……学生的兴趣高涨,我不动声色,让他们翻开书,自己去书中求证,看谁说得对,学生们急于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一个个急不可待地翻开书读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注意课堂提问的形式变化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里都很清楚,这就像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吃多了也会觉得不好吃一样。课堂提问的形式在原则上是师问生答,从而控制一节课的节奏。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点自己的做法。一是追问型,就是把所传授的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系统地提问学生,其特点是老师发问时语气急促,问题间隙时间短,这种提问形式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并且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刺激其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讲授《山中访友》一文时设计了这要的一些问题: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是如何称呼这些朋友的?这些朋友都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二是互问型,互问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你考考我、我考考你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互问可在局部也可以在全班进行。要框定问题的范围,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去互问互答,切忌偏离教学内容讲题外话。出现“卡壳”时,教师要及时做好引导工作。我通常在古文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古文教学有大量的记忆性问题,而知识点学生也比较好找。三是开拓型,用于训练学生运用学到的基础知识及原理进行创造性思维。

三、切合学生实际,注意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

问题太容易,学生会把成功归于任务很容易,而任务很难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即使成功了也会把成功归于侥幸。只有适度或者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才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而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增强信心,并产生快乐。

篇5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提问设计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提问设计。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问题设计单一、随意性大、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等缺陷,难以发挥提问的统领性、启发性、拓展性等功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不利。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提问设计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信息沟,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教师的提问设计过于浅显、过于单一,学生几乎可以不经思考回答,脱口而出,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则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提问设计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创造适当的信息沟,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如教学“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Unit 3 Reading:“In Fun with English” 7A)一课时,我做了如下一组提问设计:

①How do we celebrate Mid-Autumn Festival?What about Americans?

②Do you get anything on Mid-Autumn Festival?How do the children get some candies?

④If you want people not to know who you are,what can you do?

⑤Do you want a pumpkin lantern?How can you make it?

⑥Why don’t Wendy and her family have cold drinks at the party?

因为我在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提问设计要“巧”,设疑增信心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工夫。如在教学“The Story of Xi Wang”(Unit 3 Reading:“In Fun with English” 8A)一课时,我作如下的问题设计:

①Who is Xi Wang?

②What does “Xi Wang” mean?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Xi Wang?

③Why was the giant panda named “Xi Wang”?

④What should we do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

这样的问题设计就很精“巧”,问题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题②在问题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题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到学有奔头;问题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探索,拓展了学生的认知。

三、提问设计设阶梯,逐级攀登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A Brave Young Man”(Unit 5 Reading:“In Fun with English” 7B)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

①Who is Zhang Hua?

②What did he hear when he was at home alone?

③What happened to his neighour,Mrs Sun?

④Why did Zhang Hua poured water over his jacket?

⑤How did Zhang Hua put out the fire?

⑥Was Mrs Sun saved?What happened to Zhang Hua?

⑦What did Zhang Hua say?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words?

⑧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篇6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多媒体教学 设计 应用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着相应的必然性,它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师生沟通、塑造学生的语感、拓展学生的视野,以及简化教学的程序等。为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强化建设硬件与软件设备,并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1.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

1.1强化师生互动

互联网的出现使师生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进行有效的实施互动和情感沟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向教师以及网络请教,这让学生的学习形式变得多样化,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

1.2塑造学生的语感

塑造学生的语感属于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转化文字为形象生动的事物,从而激起学生的联想,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教学知识,这对于学生语感的塑造非常有益。

1.3拓展学生的视野

英语这门课程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大容量的教学知识。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丰富,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融合到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的教学氛围当中,这加速了呈现知识的速度以及增加了呈现知识的容量,从而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

1.4简化教学程序

具备形象直观特点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明了,如此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印象加深。因为多媒体技术有着多样性的体现手段,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进而使教学程序简化,这对于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技能的培养非常有益。

2. 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的设计及其应用

2.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应用多媒体

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容置疑,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当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应用。一是应当尽量地把二维的教材向三维转变,综合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内容的过程中渗透情感。像是把词组和单词的教学,制作成为视频、动画、音乐等相统一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不再乏味地学习英语单词,以更加立体、充实、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增强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性。像是针对学生特别容易出现错误的单词,借助一个原声英语的片段,以使学生的学习印象加深。再例如,在教授学生新的单词的时候,不再一味地领着学生朗读,而应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有关单词的动画,以唤起学生的联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是根据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当中较多对话的情况,积极地创设对话教学情境。至于听说读写,读写是比较容易的,而比较难的就是听说。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英语知识,务必训练学生的听说。不少的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较为困难,这是由于缺少听说英语的环境。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由网络上搜集有关外国生活的情境,然后制作成为教材当中的情境对话要求的环境,以使学生在逼真的情境当中练习对话,这必然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增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最具备意义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英语教学知识的体现就是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中编制教学知识,这样的教学课件才是有效的。并且制作课件也需要兼顾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只有有效地体现多媒体的长处,才可以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英语教学来讲,要想增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一是应当尽可能地体现教学课件的丰富性和时代特点,教材知识有着相应的历史性,这毋庸置疑,初中英语教师需要编辑教学课件,借助最新的视频、图片等用以教学,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像是教师在教学课件中融入流行音乐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流行音乐编辑熟悉的学生,会顿时变得激情高涨。这是由于流行音乐富有时代性的特点,会获得学生的热情参与。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属于教育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使初中英语模式得以丰富以及教学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且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学生以及教师的视野,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鉴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务必明确多媒体教学的巨大优势,合理、有效地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已经占主导地位。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手段,而有效的问题设计是促成这一教学手段的根本保证。教师应优化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意图,掌握语言的精髓,这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作用。

提问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聚集点。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心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具,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检查整理式等。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 、答问的评价等。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浅、忌滥。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五、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会不作出处理,不会不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不能省,不能松。当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答得好,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不少青年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教学环节疏忽不得。

六、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多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再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产生疑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善于激疑,鼓励学生质疑多问,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触类旁通。即使某些提问是低层次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以便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篇8

关键词 提问;设计;策略

一、把握问题串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设计问题串时,教师需要抓住有效的切入点,紧扣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求解的欲望。因此,在问题的切入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与探究新知,从而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更为放松、更为主动地融入课文营造的意境之中,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设计问题时,教师既要研读教材,更需要分析学生学情,以设计出具有深度、广度、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系列问题,逐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一文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朋友”关系的理解,然后找出文中体现了这种“朋友”关系的语句。然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①结合自身感受,想想高尔基为什么要将外祖母视为他童年的朋友?并且是“最了解”、“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这样,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将自己的外祖母和文中的外祖母进行对比,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在文中,虽然作者的外祖母是长辈,却不摆架子,她活泼、善良、富有活力,不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不束缚孩子,而是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作者。②为展现外祖母的风采与品质,高尔基对外祖母这一形象进行了传神的描写。请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总结外祖母的性格品质。教学之后,教师还可拓展延伸提问:①在你们阅读过的书籍中,还有哪些与本课的外祖母相同的人?请写出书名与两位人物。②回想之前所学的《社戏》中的外祖母的形象,思考这两个外祖母的形象有何共同点?其描写方法有何不同?(提示:共同点:慈爱;《社戏》中是略写,《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是中心人物,通过其语言、外貌描写展现她的品质与性格。)③在你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否有如高尔基外祖母这样的忘年之交?若有,请讲述一两件感人的事。这样,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主题。

二、抓住问题串的层次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因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水平,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分层设计问题,并采用点名回答、自主发言、独立回答、小组交流汇报等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与自我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从认知角度来看,学习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注意由知识层面逐步上升到理解与运用层面,然后上升到综合评价层面,从而逐步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知。

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巧设多种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本。①请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分享看法。②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文中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概括每节的具体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展现这一特征的。弄清其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理清贯穿全文的线索后,教师还可结合练,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使用精练的语言抒发自身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③说说本文描绘济南冬天独有魅力的方法,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然后运用替换法,把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句变为一般的表达,对比两者表达效果有何不同。④联系所学的《春》,比较分析,说说两者在写法上有何异同点,通过对比加深理解。⑤假设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设计一段导游词。在课堂上,学生可相互评价,然后教师加以点评。这样,将学生由知识层次逐步引入理解运用、综合评价层次,深化理解,强化记忆。

篇9

【关键词】问题连续体;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前言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从过去“以老师为教学中心”的理论指导形式转换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探究指导形式。同时“问题连续体”的提出和应用,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手段。“问题连续体”利用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层次和深度,同时通过“问题连续体”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学习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1]。本文在“问题连续体”的基础理论上,针对初中数学的概念课程、命题课程以及习题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希望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初中数学概念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概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概念的由来及其发展,并对数学概念名称、特定符号进行详细的了解。当学生了解概念的含义后,并对概念的外延知识及表现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并让学生可以正确的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初中数学概念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模式如下:

(1)实例:对初三数学 “二次根式“概念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背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二次根式是初三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整式加减乘除、因式分解以及平方根等课程的基础上的延伸,同时也是方程和函数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所以对于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教学设计模式:

老师:在前面的数学课程学习中,我们对平方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平方根到底是什么概念呢?

学生:例如在 22=4数学公式中,2是 4的平方根。

老师:是的,例如这数为n,如果n的平方等于a,则n就是a的平方根,其公式为:n2=a。那么在同学所说的22=4中,4的平方根就只要有2吗?

学生:—2也是4的平方根。

老师:是的,正数的平方根总有两个,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那么0和负数存在平方根吗?

学生:0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就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老师:我们在复习平方根知识后,我将以平方根知识为基础,对二次根式概念进行了解。那么现在先让同学们来思考几个问题,并对计算结果规律进行思考。①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5,那么正方形边长为?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长为5cm,宽为6cm,那么它的斜长为?③一个圆形的面积为5.48平方米,那么它的半径大约为?

学生:这些题目的结果都是正数的平方根。

老师:如果用数学符号“二次根式”来填写上述题目答案,应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可以有

老师:很好,但是如果(a≥0),这样式子也能称为二次根式?

学生:当a=0时,这个公式有意义,当a

老师:好的,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二次根式必须有两个条件,其一,二次根式要有根号,其二,被开方的数字必须大于或者等于0。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三、初中数学命题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命题课程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定理产生的必要条件、表示形式及结论,并掌握数学定理中的证明方法,明确定理证明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范围,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初中数学命题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如下:

(1)实例:对初二“勾股定理”课程教学的设计

(2)设计背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勾股定理的学习是重中之重,是学习三角函数、三角证明及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很重要。

(3)教学设计模式:老师:通过观察图3.1,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图3.1主要由多个黑白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中组合构成了正方形A、B、C。

老师:你能说出正方形A、B、C形成的面积关系吗?

学生:正方形A与正方形B面积相同,两者面积之和与正方式面积相等。

老师:那正方形A、B、C 连接形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长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学生:由于正方形A的边长平方与正方形B的边长平方之和与正方形C的边长平方相同,即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直角两边边长平方之和。

老师:好的,因为等直腰角三角形属于特殊性的直角三角形,才能形成这样的定理。那么这个定理可以应用到普通的直角三角形吗?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探究中,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对定理体的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初中数学习题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习题课程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制定符合学生认知程度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对同类题目做题规律和结构的掌握,以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再者,充分利用“问题连续体”设计教学活动,以使得学生对数学认知和应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初中数学习题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如下:

老师:在题目中0为平行四边形ABCD 两条对角线 BD 、AC 的交点,问

SAOD + SBOC是否等于 SAOB+ SDOC?

老师:如果题目中的0为平行四边形ABCD中的任意点,把AO、BO、CO、DO用实线连接,那么SAOD + SBOC是否等于 SAOB+ SDOC?

老师:如果点0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在AD 边上,那么SAOD + SBOC是否等于 SAOB+ SDOC?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同一个题目的条件进行修改,并根据“问题连续体”的教学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对同类题目的分析和思考,并在掌握同类题目的做题规律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同类题目做题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总之,老师要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础上,分析课程教学的特点,并利用“问题连续体”的教学设计原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设计,丰富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保证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易巍陆,卢桂霞,傅惠敏.“多元智能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1(?13):90—91.

[2]徐国辉.浅谈问题连续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8(07):67—68.

篇10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多媒体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在课堂中不断地发展和改进,对促进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发展虚拟的情境教学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以现代教育思想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支撑,以计算机实时仿真技术为核心,建立虚拟的英语教学环境。通过鼠标或键盘的操作,设计各种虚拟情境进行初中英语教学,虚拟情境可以是某一现实生活场景的呈现,也可以是虚拟构想的情境。在虚拟情境教学中,学生有逼真的感觉和身临其境的感受,好像是真正地在经历英语语言情境中。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如何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说,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检查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加工的主体,思维的积极建构者。高效的英语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性格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创造环境。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英语课程标准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英语课程标准》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正确地理解和领悟现代科学教育教学观,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胜任自己的角色和岗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尤其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实现熟练灵活地操纵多媒体,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身临其境地接触教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推进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1.根据英语课文内容,制作丰富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课件。使用多媒体设计英语课件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完善英语教学手段的一个好方法。将初中英语课文中的情景对话、短文以及英文歌曲等设计为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把枯燥无味的课文内容,变成生动鲜明的多媒体画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之过目不忘。同时还能在感官上刺激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此外初中英语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课件的丰富性和实用性甚至是时代性,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时代的发展,采用最新的图片材料,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进而使学生对初中英语产生兴趣。总之将多媒体渗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英语课件的有效构建,能够有力地推动初中英语教学与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也是初中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2.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初中英语教学必须生动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动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英语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和动画效果能够实现缓慢过程快速化或快速过程慢速回放,把教科书中的教材变成集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和视频于一体的电子视频,使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英语课文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

3.结合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需要注意避免两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