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08 17:1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分析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6日

互联网金融是新兴起的事物,随着它猛速发展,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要谈到问题就色变,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还要思考应如何规避风险,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快速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在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达到共识的概念,金融实质就是资金的融通。从广义上来说,与货币相关的就可以成为金融;但是从狭义上来说,金融指的是指资金的融通,也就是所说的资金的融通和转移过程。资金的转移过程,一般可分为两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直接融资是需求者向提供者直接进行融资,不需要第三方,股票和债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直接融资方式;而间接融资是提供者向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资金,需求者再通过第三方来获得资金,这就意味着需求者不需要和提供者接触,这也是直接和间接融资的最大区别,商业银行就是典型的间接融资方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业和传统金融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同的金融业务媒介以及不同的思维模式。其主要的特点分为以下几种:

(一)随时随地的进行。随着手机上应用软件的推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使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进行金融活动,比如转账、支付等。

(二)覆盖范围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发展的,还有就是电商平台大范围的覆盖,也使互联网金融有了很大的发展。网络在全球早已经普及,也可以说互联网已经覆盖了全球。基于W络的互联网金融,也必将覆盖全球,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突破了时间的束缚。

(三)很强的互动性和信息透明化。互联网的发展重心,在逐渐地向移动端倾斜,导致了手机应用程序越来越多,许多应用程序的互动性都很强,能够做到实时的交流沟通,以及快速的获取资讯,用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信息,信息显得更加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四)成本低和工作效率高。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都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通过互联网进行,省去在银行办理业务时的等候时间,节省了时间成本,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处理业务的效率也大大提升。

三、互联网金融的作用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模式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市场改革的主要目的,同时也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一个稳定发展,这一过程可以直接触碰到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和思想转变。我国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方面都是由市场的好坏来决定的,可以通过利率市场化方面的应用合理化地进行市场竞争。以往传统的利率市场化不够成熟,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已经全面开放,除个人存放款以外其他的金融利率都是由市场来衡量。

在我国利率金融的市场化调查中,目前正面临着资本市场的调整过程和互联网金融起步的双重考验。互联网金融现如今已经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品牌形象,并且随着品牌形象的提升,其服务态度也有所改变,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的金融主要体系。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金融当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方便用户们体验,打破传统的理念,对以往传统的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改变。互联网金融市场可以凭借自身的业务进行全面的覆盖,尤其是对小型企业或是民主化的市场等方面进行整顿补充,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利率方面更加民主化。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初期,我国对其监管比较宽松,使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我国完善金融体系贡献了一份力量。但是,在这种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在制约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

(一)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行业内缺乏自律。现如今,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加快了互联网和金融结合的进程,但是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监管风险是人们最应该注意和防范的。

我国在互联网金融上的监管,目前没有在对联网金融当中的资金管理得到一个明确的认知,科学管理意识还不是十分完善。通过以往传统的法律法规来讲,国家对小型企业没有具体的法律条形,若有需要只能向上级单位进行申请。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当中会经常出现资金管理模式的力度不足,致使其对资金处理出现不良的使用情况,或由于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严格,会直接导致互联网金融市场出现资金亏损情况。我国许多互联网金融市场当中,其金融工作部分不仅仅是对互联网金融资产进行总体核算,而且对资金的实际管理应用进行明确的监督,导致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对资产在实施管理时,未能够达到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资产审核登记,在一些情况较为严重的互联网金融中会出现部分资金未能通过审核,对于这些资产就很有可能被其他人利用想要变为个人财产,而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会因缺少相关的登记手续,而给互联网金融造成经济损失。通常对资金的变化情况很难分辨出来,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督力不够,会直接导致金融资金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二)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金融市场的互动性较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操作更为简单,展示方式也比较直接,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发展,很容易造成网络传播信息资料的泄漏和黑客的恶意入侵,相关从业和管理人员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整体管理方式和控制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对网络安全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企业及相关网络管理监督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够,很多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监管评估体系,从而减少或避免网络安全对金融市场的破坏。中国传统金融转型,市场创新发展、微信和微博等社会化传播发展得到进一步强化,中国金融利率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的研究也随之继续深入。金融利率市场风险发展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核心,在很多方面来讲,金融利率的风险及技术在金融利率风险的组织结构变换中是令人时刻关注的。在我国信息时代的大数据发展等技术支持下新闻信息资源的结构性变化,也会导致新闻业务源结构的变化,这也将导致新闻业务形态的变化方便,数据形态不断转变。首先,充分地了解互联网的安全性质;其次,需要明确网络安全的稳定或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最后,分析互联网使用的危害性,调查当前部门对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相关技术的专业人员认为大数据时代是金融利率市场面临变化的时代。从而改变了专业媒体与用户之间的操作,也完善了专业金融市场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模式,简单来讲,金融市场内容就是相互认同的模式。有人认为金融市场实际上是在重新规划新闻的工作场地,事实上这是一个关注角度的误区,在信息时代化的发展中得不到专业的认定,因此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程度。

(三)无法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是出于广大人民关注的特点,其问题也出现很多。根据数据研究表明,可以清楚地指导消费群体的日常消费习惯、需求、信誉程度等相关的个人信息,有利于帮助解决我国传统金融市场客户的定位标准,为客户提出更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大数据信息比较集中,可能也会面临着数据被盗的情况,有些非法分子通过盗取个人数据库,泄露个人信息或是更改信息等,势必会对用户的个人隐私或是个人信誉、财产、人身安全等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积攒了大量的客户,在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张下,也会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影响和推动,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都在不断普及,成为个人、企业甚至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互联网个人信息泄露经常发生,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基础信息成为网络服务的重点问题。互联网信息安全具备动态性和合法性质,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形式主要是虚拟化的开展,从而导致了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的保障模式。所以,为了确保我国互联网金融有效地进行,客户个人信息安全要得到重视,避免出现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水平风险,从而有效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顺利发展。

五、解决措施

(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风险性极高的行业,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使互联网金融同时具备网络和金融两个特点,所以要求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需要熟悉行业内的法律法,不能知法犯法。在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后形成统一意见,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有很多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监管,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形成良好的典范。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时,需要对各个部门进行调查分析,与此同时,监管机构需要不断创新和增强,在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只要创新和监管实现平衡状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才能更加增进一步。

(二)推动行业风险控制。随着我国国家风险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国家治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基于公共治理技术的共识,我国对治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善治”追求,将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新的研究方向。然而,互联网金融安全公司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是不够的,许多网络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正常稳定运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需要合理有效地建立和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完善技术监督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加和提高网络安全性。存在缺陷的管理,导致信息泄漏,网络传播和恶意的黑客入侵、网络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模式不合理对网络安全有很大影响。我国已进入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应用技术越来越丰富。在大数据和社会传播方面进一步探索互联网金融发展规律,为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三)防范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它所包含的信息安全综合性的特点都需要监督和防范,使互联网金融具备面向大众的虚拟化和透明化。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先进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互联网金融为客户开展了一条较为便捷轻松的消费服务模式,但同时要保证客户的信息安全性,在发展较为成熟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客户信息安全问题还是存在的。只能加强员工的监管措施,实施互联网修复技术,达到安全管理信息加密的目的。

互联网金融是新兴的行业,随着市场体系的完善和技术规模的发展,就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对人才要求也会相应提高,这对专业人才来说,面临着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高校或相关教育机构开设与其相关的课程和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学习。这样就可以培养出许多的复合型人才,可以满足当下金融市场上互联网金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不定期地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

六、结束语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但是互联网金融,一直在一个监管较为宽松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这样就给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妨碍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其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31.49.

[2]李国英.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州学刊,2015.32.11.

[3]胡再勇.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分析[M].北京:金融出版社,2007.

篇2

Abstract: With Internet based financial products such as Yu′ebao occupying the investment market rapidly, a new financial mode under the Internet appears: all retained funds associated with monetary fund.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VAR model to analyze the risk of Internet financial product. Taking the 10 thousands of earnings of Yu′ebao since May 2013 as the sample dat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arnings volatility of Internet financial products and evaluate the market risk. Referring to previous studies, GARCH - VAR model can well describe the volatility of yield seque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urrent Internet financial products market risk are still controllable with light volatility.

关键词: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风险;GARCH-VAR模型

Key words: Internet financial product;market risk;GARCH-VAR model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178-03

1 问题的提出

自余额宝点燃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迅速占领投资市场,全民理财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更加开放、快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资金的流通效率更高,无论是对于资金使用方,还是对于资金提供方,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以余额宝为例,邓雄(2014)提出,余额宝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居民的理财思维,不再单纯的依赖银行存款,给广大居民带来了更高的收益。与传统理财产品相比,互联网理财更容易得到年轻人的接纳。而且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参与门槛较低,基本上适合所有的人,在理财产品的交易费用方面,互联网渠道的相关成本费用更低。

互联网理财产品一经出现迅速占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本文看到了互联网思维下金融理财的一大新模式:凡是有留存资金就关联货币基金。据近日公布的余额宝――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2014年年报,截至去年底,余额宝用户数已增至1.85亿人,规模达5789.36亿元,较2013年底的1853.42亿元,增长了2倍多。作为普惠金融的表率,去年余额宝为用户创造了240亿元的收益。

事实上,自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诞生以来,争议与质疑声不绝于耳,其中大多数主要针对其市场风险、内部风险、行业风险等。然而,由于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定性研究和理论分析,并未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实证讨论,缺乏一定的可信度。因此,本文引入VAR模型进行风险分析,以余额宝2013年5月上线至今的万份收益为样本数据,探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性。

2 方法介绍

VAR的实质是考查多个变量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VAR模型的推广始于世界著名计量经济学家Christopher Sims于1980年发表的著名文献。在分析金融市场、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变量等方面,需要使用较多的数据和信息,基于VAR模型的基本属性,其在宏观经济分析过程中,实用效果非常不错。

一般而言,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情况的计算方法分为两种,即七日年化收益率和万份收益,两者计算公式不同,侧重点各异。具体来说,每日万份收益,其含义就是投资者投资的一万元,一天可以获得的收益;而七日年化收益,就是最近七日的平均收益,在经过年化处理之后的收益率。在该文分析研究过程中,对于理财产品的收益分析,用的是每日万份收益的对数收益率来刻画波动性,即Rt=lnPt-lnPt-1,式中Rt是基金每日万份收益的对数收益率,Pt是第t天的基金每日万份收益价格。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从图1中可以看出,增利宝当日万份收益的对数收益率的均值为1.290610%,中位数为1.2381%,标准差为0.213295,说明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因为偏度为2.486574大于零,从而说明收益率呈现一定程度的右偏,峰度为23.19661大于3,说明其呈现出“高瘦”(尖峰)的特征;而JB统计量为11951.55的伴随概率为零,这个情况说明,统计结果拒绝原先的假设,也就是说,每日万份收益率是不服从正态分布的。

3.2 ARCH效应检验

3.2.1 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序列的平稳性,由表1可以看出增利宝当日收益率的ADF的统计量为

-3.974319,并且其伴随概率为0.0099小于1%-10%的置信水平的ADF值,所以在置信水平为1%的情况下拒绝增利宝当日万份收益率序列有1个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当日万份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

3.2.2 均值模型的建立

一般金融资产收益率方面的研究表明,银行当日收益率序列服从自回归模型,因此本文建立当日收益率序列对自身滞后性回归的AR模型,根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最终建立P=4的AR模型,回归模型的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本文中建立的AR自回归模型中的回归因子R(-4)系数相应的伴随概率P值为零,表明参数检验的结果是非常显著的,具体的回归方程如下:

Rt=1.282684+0.725566Rt(-4)+εt

3.2.3 ARCH效应的图示法检验

ARCH效应检验的方法是在残差时序图中观察残差序列是否出现了波动集聚现象,即大的波动后面常常伴随着较大的波动,小的波动后面常常伴随着较小的波动。

由图2残差序列图,可以发现小波动集群部分中开始的小波后面紧跟的是较小的波动,显示出残差方差序列波动较小。

3.2.4 ARCH效应的自相关函数检验

ARCH效应的自相关函数检验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残差平方序列的自相关图和自相关函数值计算的Q统计量判定是否存在ARCH效应。如果残差平方序列的自相关图出现“拖尾现象”,则说明原序列存在ARCH效应;如果残差平方序列的Q统计量的伴随概率都小于显著性水平,则说明原序列存在ARCH效应,由自相关函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自相关函数图呈现缓慢衰减态势。

3.2.5 ARCH效应的ARCH-LM检验

ARCH-LM检验主要是通过输出的F统计量以及卡方统计量来判断是否存在ARCH效应,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观察表3中F统计量和卡方统计量的伴随概率P值都为零,拒绝收益率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的原假设,因此ARCH-LM检验结果认为原序列存在ARCH效应。

综合上述各种检验结果显示增利宝每日万份收益率序列存在ARCH效应。

3.3 GARCH模型的估计

由于在图三中已经发现了每日万份收益率存在ARCH效应,因此单一的AR模型不能有效的拟合该收益率序列的“集聚效应”,需要建立GARCH模型。而考虑到金融资产收益率与金融资产风险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必要在均值方程中加入随机误差的条件方差项建立GARCH模型。

考察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的增利宝当日万份收益率,根据GARCH的原理,得到GARCH (1,1)的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EVIEWS估计得到置信水平为99%的VAR序列,其最大值为3.094881%,最小值为0.059548%,与实际收益率相比,真实收益率最小值大于VAR最小值,说明对VAR序列当日收益率序列进行较好的拟合。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余额宝理财产品收益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其收益率波动性并不是很大,并且其收益当前很多货币基金里面,处于中高位置,比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要高,最重要的是其市场风险尚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态势仍值得我们时刻关注。近期的杭州萧山支付宝大规模瘫痪事件就足够引起反思。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其面临的总体风险也在提升,一旦出现局部风险点出现,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一定的系统风险。因此,本文就互联网理财产品现阶段存在的市场风险提出几点建议。

①尽管庞大的基础客户依然能给互联网金融巨头带来稳定的客户群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其实十分严峻,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使得不同的银行之间,吸收存款的利率出现分化,总体趋势是存款利率上升,这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货币市场基本收益率的下降,也降低了余额宝类货币基金的收益;在股市向好的情况下,不仅银行存款出现搬家,很多互联网理财产品也遭到客户大面积的赎回。这三座大山使得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相对吸引力下降,很难维持这种较快的发展速度。互联网金融不妨另寻出路,根本改变其商业思路,彻底打破传统金融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把社交精神与互联网金融思维紧密结合。以平安集团新推出的“壹钱包”为例,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社交化,可以帮助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

②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不断深化的趋势,其积累的用户数据和相关资料,越来越复杂。互联网金融巨头加强在降低交易成本和实现风险合理定价的相对优势,依然要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及时推出相应产品,在UI设计上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提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的心理效用,形成消费习惯和消费经验。用户的使用习惯决定一切,亿万级的用户规模是没有耐心去学习使用一款新的应用的,因此,在全民应用上搭载互联网金融无疑是双赢之举。

③调控市场风险是以解决技术风险、系统风险为前提的。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传统金融的深化及延伸,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传统金融。因此,要创新先要固本,最基础的技术支持和系统维护一定得跟上甚至超前市场的发展,为市场的不确定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宋光辉,吴超,吴栩.互联网金融风险度量模型选择研究[J].金融改革,2014(12).

[2]丁扬恺.ARCH模型族在深圳成指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胡越.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4).

[4]邓雄.余额宝的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影响[J].区域金融研究,2014(12).

篇3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它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的客户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二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三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在资金划转上起基础性作用。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造成了冲击,也对现行金融监管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既尊重互联网业务自身发展规律,又保证投资安全,成为我国金融监管制度革新所面临的难题。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众筹、网络销售基金、金融机构创新平台等。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对传统银行支付服务市场形成重要补充,且已被纳入人民银行支付体系监管,成为互联网金融最为成熟的业务类型。截至2014年7月,获得许可的269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中,提供互联网支付服务的有103家①。P2P网贷(peer to peer lending,又称人人贷),是一种独立于传统金融机构体系之外的个体借贷行为,截至2014年6月,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超过1184家,上半年借贷成交额964.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3.82亿元,增长60.57%。众筹融资(crowd funding)是互联网融资的一种重要模式,众筹就是融资者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的集中多人少量资金的、用以支持某个项目或产品的募资。目前我国约有21家众筹融资平台。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我国互联网金融大规模发展,与此同时,立法和监管滞后,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不断积聚,已经发生和潜在诸多问题。

1. 缺乏明确的监管法律。通过对现有法律规范的梳理发现,我国目前缺乏比较完整、明确、具体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 互联网金融基本上还处于无规则约束的状态。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亟须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征信体系构建、信息网络安全维护、金融隐私权保护等基础性法律规范有待制订或完善;另一方面已有的部分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多为宣示性条款,特别是未规定民事法律责任或虽有规定但民事责任畸轻, 显然不利于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2. 缺乏明确的监管机构。一是分业金融监管体制,难以全面有效地监管。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难以适应对交叉性业务创新的监管,存在监管能力分散的情况,监管重叠与监管缺位并存。同时,金融监管协调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金融跨市场、跨业务、跨区域带来的监管难题。二是监管机构不明确, 监管执法有偏差。现行的监管体制并未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 极易出现多头监管或者无人监管的问题。

3. 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违法犯罪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重要违法犯罪风险,一是易发生非法集资。P2P和众筹运作模式,由于缺乏规则和监督,极易成为非法集资的工具,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影响了社会稳定。二是极易成为网络犯罪和洗钱的工具。由于虚拟货币的产生形式多样、种类和性质繁杂、转让与交易频繁且缺乏监管管理,虚拟货币极易成为网络犯罪和洗钱的工具。

4.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挑战。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消费者呈现出“无国界”特征,这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隐私保护难。互联网金融模式个人信息呈现出泄露渠道多、泄露范围广、泄露速度快、泄露规模大的特点,一旦出现信息泄露,大批的金融消费者将蒙受损失。二是安全保障难。安全关联复杂,任何主体出现漏洞,系统就会被突破。三是争议处理难。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金融消费者对自己的权益被侵害负有举证责任,但是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行为依托于网络进行,对电子证据的取证,需要专业技术手段才能完成,在举证上难度更大。四是监督管理难。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尚无法完全覆盖,存在一定的监管缺位。

5. 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建设缺位。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信息尚未被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P2P、电商小额贷款机构等新型信贷平台的信贷数据游离于征信体系之外,无法利用征信系统共享和使用征信信息,对线下借款人的信用缺乏了解,导致坏账率升高,风险加大。同时,自发组织或市场化运营的共享平台的信用信息远远满足不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

6. 增加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一是支付风险。互联网金融的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大量支付清算资金会形成一定比例的资金沉淀,如被互联网企业挪用,甚至开发衍生金融产品,容易导致支付风险。二是市场风险。互联网增加了金融市场风险传播的可能性,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交叉传染性有可能强化。在缺乏制度保障的环境中,互联网金融更易引发市场风险失控。三是资金风险。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不完善的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欠安全的TCP/IP协议,以及病毒、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极易引起交易主体资金损失。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国际经验

(一)监管依据上,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立法

美国不断加强互联网金融基础法律立法工作。通过了《初创期企业推动法案》(JOBS法案),承认众筹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方式,针对众筹平台的监管采取立法和备案等模式,对众筹融资管理主要是从防范风险、保护投资人的角度对业务风险进行规定。适用于P2P行业的联邦借贷与消费者金融保护法案有《真实借贷法案》(Truth Lending Act)、《平等信贷机会法案》(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等共计10余个,这些法律详细规定了披露信贷条款、禁止歧视、监管贷款回收方式、禁止不公平交易或者欺骗性条款和做法、保护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采取反洗钱措施等。对电子支付规制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联邦《电子资金转移法》(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Act)及其联邦储备理事会颁布的E条例 (Federal Reserve’s Regulation E),各州关于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真实信贷法》(Truth in Lending Act)及联邦储备理事会颁布的Z条例 (Federal Reserve’s Regulation Z)、联邦储备理事会颁布的D条例 (Federal Reserve’s Regulation D),联邦及各州关于设立分支机构的法律。

欧盟针对电子货币及电子货币机构的监管专门制定了相应法律法规,2001年颁布的《电子签名共同框架指引》,确认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有效性和在欧盟的通用性。同年颁布的《电子货币指引》和《电子货币机构指引》,规定了第三方支付主体的营业执照问题,即非银行的电子支付服务商必须取得与金融部门有关的营业执照。2012年4月,欧洲央行《关于互联网支付安全的建议》,针对互联网支付安全提出了14条建议,涵盖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监测与授权等内容。2013年7月,欧盟委员会《支付服务指令管理规定(修订版)》,在加强支付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支付机构监管,强化客户支付认证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对网络信贷相关的立法主要是针对消费者信贷、不公平商业操作和条件的指引性文件,这些指引对信贷合同缔约前交易双方提供的信息(如包含所有可预见税费在内的信贷成本)及各方义务进行了规定。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了《关于众筹平台和其他相似活动的规范行为征求意见报告》,对规范众筹业务提出了若干监管建议。2014年3月6日,了《关于网络众筹和通过其他方式发行不易变现证券的监管规则》(以下简称《众筹监管规则》),并于2014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众筹监管规则》,需要纳入监管的众筹分为两类:即P2P网络借贷型众筹(Crowd funding based on loan)和股权投资型众筹(Crowd funding based on investment),并且两者的监管标准也各不相同。从事以上两类业务的公司均需取得FCA的授权。对 P2P网络借贷,主要从最低资本要求、客户资金、争议解决及补偿、信息披露、报告等方面进行规定;对投资型众筹,主要从投资者限制、投资额度限制、投资咨询要求等方面做出规定。

(二)监管体制上,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

美国采用两级多头监管体制,即从联邦和州两个层面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监管,联邦层面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提供存款延伸保险,实现对沉淀资金的监管。各州监管部门可依据本州法律,采取不同于联邦的监管措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及各州的证券监管当局通过对筹资者进行备案,以及P2P平台提出注册登记要求,履行严格的信息披露程序等监管措施,实施对P2P和众筹平台的监管。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通过对放款人和借款人的保护履行相关监管职责。

欧盟致力于建立单一欧盟支付区,第三方支付公司只要取得“单一执照”,即可在整个欧盟通用,欧盟中央银行则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重要监管部门。

英格兰银行的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负责监管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包括对P2P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同时英国的行业自律协会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2011年成立的P2P金融协会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协会章程对借款人的保护设立最低标准要求,作为非官方、非营利性的行业协会,对整个行业规范、良性竞争及消费者保护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监管内容上,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美国2010年7月颁布的《多德一弗兰克法案》中,根据该法创建了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CFPB负责消费者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相关的法律与监管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因此也成为消费者报告在P2P平台上遇到不公平交易时的第一联系人。上述的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亦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措施。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于2014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于网络众筹和通过其他方式发行不易变现证券的监管规则》(以下简称《众筹监管规则》),FCA的基本态度是,投资类众筹平台应该拥有比现在更加广泛的客户群,但是应当确保投资者能够理解并承受其中的风险;寻找合适的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方法。对于P2P网贷公司,《众筹监管规则》从审慎财务、资产管理、定期报告、信息披露、破产处置、交易取消权、争议处理和借款人保护等八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则。

欧盟委员会2013年7月《支付服务指令管理规定(修订版)》,在加强支付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支付机构监管,强化客户支付认证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2012年4月,欧央行《关于互联网支付安全的建议》,针对互联网支付安全提出了14条建议,涵盖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监测与授权等内容。

(四)监管重点上,注重行为监管和风险管控

美国针对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按照其业务行为的性质、功能和潜在影响,来确定相应的监管部门以及适用的监管规则。SEC(证券交易委员会)是P2P网贷平台的主要监管者,其实施业务准入监管,要求P2P网贷平台在SEC注册证券经纪商资格和证券收益权凭证产品,通过强制信息披露提高P2P平台产品的透明度和标准化。FTC(联邦贸易委员会)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公正债务催收法案》监管P2P平台及第三方债务催收机构的不公正、欺骗性的或其他违规行为。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根据《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中“金融隐私条款”监管P2P平台及其合作银行,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CFPB(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监管P2P借贷市场,受理金融消费投诉,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同时,美国监管部门对P2P网贷平台市场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如SEC要求借款人违约率高达 1/3的P2P公司出售贷款,同时,在SEC注册的成本较高,如Lending Club注册成本高达400万美元,以此提高网贷平台的抗风险能力及债务偿付能力,维护网络借贷市场的稳定。

英国相比其他国家对P2P监管的优势和特点在于实行了长时间的行业自律,英国的P2P行业主动成立了P2P金融协会(peer-to-peer finance association,P2PFA),现在该协会已经覆盖了英国95%的P2P借贷市场以及大部分票据交易市场,协会章程要促使平台健康运行、操作风险可控、服务透明公正,最终提供简单且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英国政府要求,P2P行业在遵守政府相关法律、规则的同时,也要严格遵守P2PFA所制定的运营法则。

法国P2P信贷和众筹都属于“参与融资”的范畴,法国金融审慎监管局(ACPR)对行业中的机构准入、个体行为等进行监管,金融市场管理局(AMF)对行业规范和涉及金融市场和产品的部分进行监管。法国监管部门对P2P平台持非常审慎态度,其要求P2P网络借贷平台需要具有合法的经营模式,要注重加强客户风险管理、贷款理由需充足,且贷款审批需网上与传统银行业务并行等。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建议

(一)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为监管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

1. 加强互联网金融基础法律立法工作。借鉴国外的监管经验加快制定法律法规,例如针对互联网金融网络化、电子化的特点,加快研究制定《电子合同法》、《电子货币服务法》等,针对网络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隐私权法》等。

2. 加强互联网金融专业立法。从监管层面看,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明显滞后于业务创新,亟须解决P2P网贷、众筹行业的法律定位、监管主体和监管原则等问题。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性质与传统金融业务并无本质区别,原则上部分适用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出台有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定。如对个人信息保护、信用体系、电子签名以及支付客户识别、身份验证等方面出台具体的规则,明确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合法范围和禁止性行为,以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3. 加强对现有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包括对现有法律法规的补充和提升专项法规效力层级两方面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票据法、担保法等法律都提出了新问题,立法机关应当尽快做好相应的修法工作。例如,针对电子票据法律地位不明确的问题,加快对《票据法》的规范和调整。针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因法律位阶过低及法律地位错位所造成的支付机构合法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加快制定更高位阶的法律法规。

(二)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内容

1. 明确监管主体。一是明确由“一行三会”实施监管。应建立以“一行三会”监管部门为主,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法制办、税务总局等部门为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实施监管。二是按照我国现有的分业监管框架,系统梳理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务属性,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1)对于银证保机构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一行三会”可在坚持分类监管的总体原则下,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法规,实施延伸监管。(2)对于互联网支付,人民银行作为支付系统的主要建设者、行业标准制定者以及法定货币的发行、管理机构,理应承担第三方支付、网络货币的主要监管责任,而基于支付机构衍生出来的基金、保险、理财产品销售职能,人民银行可与证监会、保监会一起,形成对支付机构的行为监管体系。(3)明确P2P和众筹融资监管主体。P2P具有跨地区特征,人民银行在支付清算、征信体系方面具有监管和信息优势,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监管,而众筹融资属于股权融资,可以由证监会牵头监管。三是构建监管合作机制。对于经营范围涉及多个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可按其主要业务明确主监管机构,建立以监管主体为主,相关金融、信息、商务等部门为辅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分工及合作机制。

2. 明确监管内容。一是确定业务范围。应明确规定,对于不具备金融资质的互联网企业,只能作为投融资双方的信息沟通中介。二是加强非现场监管,对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实时监控。三是保障客户信息安全。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客户个人身份资料、财产信息等个人隐私泄露。四是加强信息系统监管。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系统稳定可靠,以保证交易信息安全完整,保障业务正常运行。五是建立大数据监管模式。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报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并建立相关风险分析模型和程序,评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运行状态。

(三)明确金融监管目标,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监管的目标在于:提升金融效率,保护金融消费者,维护金融稳定(卡迈克尔,2003)。互联网金融监管亦需促成这三大目标的实现。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与互联网金融机构间实质上存在不平等。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交易标的无形性、交易内容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交易意思表示的格式化、交易方式的电子化、销售方式的高度劝诱性等特征,金融消费者囿于其资金实力、投资经验等因素的限制, 较之于互联网金融商品提供者往往处于弱势。若一味强调买者自慎原则,不仅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也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根据现代私法实质正义的理念要求, 我们必须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

1. 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建议对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采取统一立法的模式,即在制定专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增加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内容,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外延,针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做出特别规定。

2. 明确倾斜保护、效率和适度保护的原则。在互联网金融交易行为中,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需要适当倾斜保护消费者,并在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纠纷,同时要树立“买者有责、卖者余责”、“自享收益、自担风险”的理念,真正建立起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金融消费文化。

3. 明确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权等权利。明确互联网金融经营者的义务,包括信息披露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义务等。要求经营者在醒目位置用明示方式向金融消费者提示交易风险和注意事项,保证数据的秘密性。

4. 加强“一行三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协调沟通。现行的“一行三会”四个政府性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应针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加强沟通和协调,以切实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利益。随着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发展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一行三会”四个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框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设立统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是可行途径之一。

(四)明确监管“红线”, 防范互联网金融犯罪风险

1. 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形态要在监管“红线”内发展。应进一步明确P2P借贷平台的监管红线,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将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取公众资金。

2. 加强反洗钱的监管。一是按照反洗钱基本准则划定红线。明确划定各机构应当严格遵守的反洗钱核心要求,特别是要加强和完善客户身份识别这一薄弱环节。二是实施跨行业统一监管。基于洗钱资金频繁跨行业流动的特性,应对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实行统一监管,并参照现行反洗钱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监管制度,避免形成反洗钱监管洼地和漏洞。三是以风险为本原则加强重点监管。依风险为本的原则,关注重点业务和重点机构,在业务层面可将网络支付业务和P2P网络借贷作为监管重点,在机构层面将行业中规模较大的机构作为监管重点。四是转变监管手段发展线上监管。互联网金融机构没有物理营业场所和纸质交易凭证,一切经营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监管手段也应当逐步向在线方式转移,可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向反洗钱监管部门开放部分相关数据和系统,或建立专用的监督系统供监管部门审查。

篇4

关键词:互联网理财;优势;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1-82 -02

一、互联网理财概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理财概念迅速走红,其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理财是指投资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服务和金融资讯,以实现财富保值与增值的一种金融服务形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理财产品不断出现。目前,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推出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如余额宝,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流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具有门槛低、收益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很快得到广大互联网民的认可。以余额宝为例,天弘基金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余额宝用户数达到2.6亿人,较2014年底增42%,蝉联全球单只基金的用户数冠军。伴随着余额宝的出现,其他互联网企业也陆续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如腾讯的微信钱包、百度的百度理财等等,我国互联网理财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随着大量的闲置资金通过互联网理财产品进入基金公司,导致传统银行的传统储蓄业务受到很大影响,给我国银行也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迫使传统银行为适应互联网金融不断地改进升级。

二、互联网理财的优势

(一)高收益

高收益率是互网理财吸引客户的关键因素,也是目前互联网理财兴起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理财产品刚出现的时期,其理财收益达6%-12%之间。而普通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年收益约0.3%左右。目前,随着互联网理财的收益率回归至正常范围,其平均收益率基本保持在6%左右。

(二)高灵活性

由于网购方便、起购点低、流动性好等特点,这也是消费者青睐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主要原因。此外,互联网理财产品可以方便客户及时查看收益和投资赎回灵活便捷,体现出了互联网理财带给消费者的便捷性,与传统理财和基金相比,超强的流动性为其吸引了大量的客户。

(三)门槛低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具有较高的门槛,最低限额往往至少达到5万元,导致大量客户达不到银行理财金额要求而无法享受理财服务。而互联网理财产品相较于银行理财产品,起始金额降到了仅仅1元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与资金。投资门槛更加亲民,赢得了众多低资产群体的喜爱,吸引众多投资者和大量的闲散资金,出现单笔金额小,但总量庞大的特点。

三、互联网理财的风险

(一)信息安全风险

互联网理财依托互联网理财平台开展业务,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理财的风险始终存在。互联网理财平台的关键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数据安全性保密技术会直接影响理财平台的安全性。同时,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也会影响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近年来,互联网理财账户被盗事件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病毒、钓鱼网站和假二维码等方式,盗取用户安全信息后盗刷资金。例如,余额宝产品上市以来,曾有用户反映余额宝账户资金被盗问题。

(二)流动性风险

由于许多互联网理财产品采用“T+0”的赎回模式,导致理财产品企业必须以自身资金垫付的方式来确保客户随时赎回理财产品的需求。对于开展互联网理财业务的企业,其类活期类理财产品规模越大,势必需要准备越多的流动资金以应对用户赎回。一旦出现大量用户集中赎回,就会导致互联网理财的流动性短缺,基金规模也会大幅度降低。若企业无法承受流动资金的压力,其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动将会出现风险。

(三)市场风险

虽然互联网理财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促进了其快速发展。但是,对于基金来说,利率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的市场风险。当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变,金融市场投资环境的逐渐改善而导致的大量赎回,从而带来收益亏损的风险。

(四)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主要存在于法定资质上的问题。互联网理财很多依赖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但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仅具有销售支付结算机构的资格,未取得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认定。此外,按照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否可以购买基金没有明确的规定。监管部门也尚未对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的行为采取监管行动。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也使得互联网理财产品业务在很多方面上尚未处于有效的监管之下。总之,法定资质的缺失是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业务所面临的首要法律风险。

四、互联网理财的风险防范建议

(一)完善网络信息技术风险防控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计算机系统故障、硬件破坏及外部的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等因素。网络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多金融机构的网络技术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市场的技术服务,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但也存在可能出现的网络技术支持风险。因此,我们应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重视互联网信息安全软件的开发,大力促进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的研发,以加强和巩固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基础建设,提高互联网信息的安全防御能力。同时,对投资者做好信息安全风险警示和教育,提高投资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只有如此,才能较好地防范和减少网络金融信息安全风险和投资风险。

(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经营互联网理财业务的相关货币基金管理公司要加强资金流动性控制,结合互联网理财业务的特点,加强对货币的流动性控制和满足投资者赎回时的流动性控制,以及对资金动向的预判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做好相应风险的防范。互联网理财业务企业可透过控制债券回购期限和分散投资等方式以增强资产流动性,切实防控流动性风险。

(三)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提示与风险意识培养

投资者应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对于互联网公司宣传的产品,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对于过高收益的营销宣传要有正确的认识。投资者应加强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全面认识,仔细了解产品协议,明晰保障条款。此外,投资者应提升金融知识素养水平,认识到货币基金投资风险的存在,高收益并非一直维持。而对于互联网理财企业这一方来说,互联网企业要就理财产品向投资者如实告知投资风险,避免投资者形成只赚不赔的错误预期。当投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互联网理财企业要及时向投资者提出预警,并做好产品信息的公开。

(四)构建监管体系,加强法律监管

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理财业务研究,将互联网理财业务纳入其监管范围,全面规范互联网理财业务。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制度协调和协作,减少监管真空,共同促进互联网理财的法律监管。此外,加强规范互联网理财行业准入资格与退出机制,互联网理财平台应自觉接受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相应约束。完善互联网理财业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随着互联网理财业务的发展,投资者的规模变得更为庞大,相关监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设,在互联网理财产品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失时进行偿付,化解部分风险。

参考文献:

[1]刘红英. 我国互联网理财的发展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5,(08):59-63.

[2]刘再杰. 互联网理财风险的本质、特征与防范[J].国际金融,2015,(03):66-70.

[3]王莹. 余额宝的流动性、收益性及风险分析[J].中国商贸,2013,(35):64-66.

[4]何泽婷. 基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风险问题研究[D]. 昆明:云南大学,2015.

篇5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发展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P2P网络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9日

一、研究问题及背景

随着民间借贷的兴起和互联网的发展,P2P网络借贷应运而生,凭借其方便简洁、能够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交易自主、成本低廉等特点,最大限度地为个人提供公开、直接、安全的小额信用交易,该市场不仅是对传统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还为普惠金融的实现提供了重要途径,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借贷形式被越来越多人重视。然而,伴随着我国P2P网络借贷的迅猛发展,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开始显现,甚至影响到P2P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有法可依,针对行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各种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内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确保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成了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情况促使我们要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现状及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国内P2P行业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的民间金融出现至今刚满10年,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短期资金需求者的需要,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国外,基于研究背景的差异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学者们对P2P网络借贷的研究更多的是体现在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的比较和借贷双方的行为分析的研究中。Zopa作为全球第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为了市场模式研究的典型案例(Hulme,2006;Gonzalez & McAleer,2011)。Hulme(2006)以Zopa为例,对P2P网络借贷的发展、风险控制机制和运作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期,认为社区的互动原则是平台发展的基础,借贷双方及Zopa之间基于这种社区的理念,从而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同时,Hulme还认为以Zopa为例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将在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中进一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Gonzalez & McAleer(2011)对比了美国的Prosper平台和英国的Zopa平台,结果显示两者在风险控制上存在共性,对不同的贷款周期、信用风险和贷款规模的项目实施不同的风险控制是平台的重点,而投资人的策略、文化因素以及信誉对风险的影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考虑。在美国Prosper平台向研究者开放交易数据之后,对借贷双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成为目前P2P网络借贷研究的热点之一。Kumar(2007)基于Prosper数据分析“硬信息”对于借贷行为的作用影响,认为“硬信息”对于贷款的成功率、贷款利率、贷款的违约率均会产生显著的影响。Ravina(2008)在对“硬信息”的分析基础上,对借款人的生理特征信息与借贷交易行为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认为在“硬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借款人的容貌和性别等生理特征的因素也可能成为影响借贷成功率及利率的因素之一,如果借款人的容貌相比其他借款人有优势,那么该借款人对应的借款项目的成功率会越高,得到的利率也会更低。同时,Lin(2009)对社会资本信息等“软信息”在借贷交易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社交网络在借贷活动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拥有丰富社会资源的人更容易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并且贷款的违约率也更低。

在国内,由于我国的P2P网络借贷起步较晚,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停滞在比较基础的阶段,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可将研究成果划分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比较、制度建设、风险研究等方面。在网贷平台的介绍、运营模式比较方面,刘文雅(2011)、王继辉(2011)、王紫薇(2012)等认为孟加拉尤努斯教授首创小额借贷,P2P网络借贷属于小额借贷的网络形式,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金融体系中的空白;陈初(2010)对网络借贷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全面概括,将其分为四类:以企业网上行为参数为基础的综合授信;做银行金融业务前端流程的外包服务商;“P2P”网络融资模式;专门为学生提供贷款的社区。在制度建设方面,吴晓光、曹一(2011)对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提出了几项建议,其中包括:完善用户识别机制;加强资金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反洗钱系统;加快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提高P2P网站的安全技术。在风险研究方面,郭弈(2011)、苏莉娟等(2011)认为国内网络借贷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缺少抵押担保、欠款逾期无人追偿、第三方账户监管缺位,客户资金安全难以保障;张玉梅(2010)认为P2P网络借贷平台不仅个人信用风险问题难以回避,而且借款者的借出成本较高,风险只能由借入者独立承担,这种形式对现行货币政策是一种挑战。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国外对于P2P网络借贷市场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更加广阔,结论分析也更深入。除了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的比较,还包括了借贷双方的行为分析、借贷成功的影响因素、社会资本信息在交易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这些研究成果都与国外透明公开的信用评估机制、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制以及社会习俗等因素密切相关,较为成熟、完善的研究成果为今后金融创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基础。而国内对于P2P网络借贷市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运营模式、制度建设和风险分析等方面,总体来说,国内学者对P2P网络借贷市场的研究更为宏观,还较少对借贷双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扩大。这些差异也与国内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特点有关,P2P网络借贷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迅速,由于法律环境、信用环境的差异,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风险和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成为了研究热点。

二、我国P2P网络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虽然发展速度极快,但网络借贷网站身份模糊,处于“无监管、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的“三无状态”。现有金融政策法规不完备,对其没有约束力,P2P网络借贷行业面临着法律问题、监管问题、运营问题等多重风险,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多重风险集中爆发。

(一)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合法性看,P2P网络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在我国《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中都肯定了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而且还有一些关于民间借贷的特殊法律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然而,对于P2P网络借贷这一新兴的民间借贷形式,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加以规范和保护,相关立法的空白使其面临业务定位、纠纷处理和风险防控等无法可依的局面。因此,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民间借贷中介的合法性无法得到确认。

P2P网络借贷平台虽然已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身份模糊,至今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也限制了自身发展。P2P贷款平台目前基本上都是以两种身份注册:一是投资咨询公司;二是网络技术类的电子商务公司,但P2P借贷网站的实质是利用互联网从事借贷中介等业务。至今,P2P网络贷款性质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其身份不明导致监管部门和面对网络借贷纠纷的相关法律部门在这种法律法规缺失的状态下,无法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原本具有存在合理性的大量民间借贷被迫转入地下,潜在风险加剧。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P2P网络借贷行业乱象丛生,甚至部分网络借贷平台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利用网络平台从事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

(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身份一直很模糊,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由此导致了P2P的监管真空,进一步加剧了网络借贷业务的风险。

1、监管缺位与监管错位并存。一方面P2P从事的网络借贷业务本质上属于金融业务,理应纳入中国银监会的监管范围,但由于迄今为止银监会并未承担P2P的监管责任,导致P2P真正的监管主体缺失;另一方面我国P2P大多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由并不具备金融监管能力的工商部门承担监督管理责任,这形成了监管错位问题。可见,我国P2P面临着监管缺位和监管错位的双重困境,这些问题构成了P2P的潜在风险。

2、监管内容不明确。此类网站只在工商部门、通信管理部门以及公安机关网监部门注册登记,经营范围则是网络信息技术。然而,从业务性质来看,其从事的却明显是金融中介业务。但网站确实不属于金融机构,国家对民间借贷中介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所以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其作为一般的经营企业进行管理,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只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对其实施管理,因而网络借贷平台实质上处于监管真空状态。

3、平台提供的信息真伪难辨。P2P网络借贷平台属于提供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无进入门槛限制。在目前监管缺失的状态下,网络借贷平台的数据系统无需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接,也就是说,借贷平台的借款数据无法体现在公共信息平台上,无法被人得知,监管机构就无法发现可疑交易。此外,P2P网络借贷的资金来源于投资人正当渠道获得的、闲散的资金,但是也不能排除其资金来源的不合法性,因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审查体系中并不对投资人的来源进行审查。同时,借贷双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判断,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导致难以评价借贷双方信用状况的真实性,有可能出现冒用他人身份或一人注册多个账户骗取贷款的情况。因此,网络借贷平台极易成为不法分子洗钱的途径。

(三)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是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的风险,也是P2P网络借贷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在国外,信用评级和得分制度较为完善,个人信用有据可查;而在国内,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健全,P2P平台无法通过调查手段准确获得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只能依靠借款人自己提供的身份证明、收入证明、资金用途等资料判断其还款能力的大小。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借款人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违约行为。此外,整个借贷行业会因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而面临周期性信用风险,在当前P2P模式下,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出资人短期内大规模撤走资金的风险是存在的,这种流动性风险一旦大规模爆发,会导致P2P无法继续经营。

2、安全性风险。安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P2P网络贷款中存在借款人进行金融诈骗和卷款跑路的资金安全风险;二是借款人面临着信息泄露的隐私安全风险。在当前的P2P网络借贷交易模式下,网络借贷资金并不是从贷款人的账户直接转入借款人的账户,必须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实现周转,多数网络信贷平台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形式来完成,因此会发生资金沉淀。目前,沉淀资金的管理尚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那么在时间差和监管存在真空的情况下,金融诈骗、卷款跑路的道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甚至会出现非法集资的情况。同时,在同业竞争的压力下,未受监管的第三方账户资金可能被P2P网络借贷公司挪用来投资获利,从而引发操作风险。

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需要借款人填写详细的身份信息,业务流程中会涉及大量个人信息。而P2P网络借贷平台对个人信息管理不够规范和严谨,又缺少监管机构的规范和监督,使得借款人填写在网上的诸多重要信息存在被泄露或滥用的风险。2013年3月5日,开心贷平台注册用户信息被恶意篡改,登记的提现账户被申请提现8,000元,经调查网络借贷平台被黑客侵入,并修改了部分资料。该事件显示,网贷平台技术薄弱,账户及个人信息的安全并没有得到全面的保护。

(四)市场及政策风险问题。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高杠杆导致的坏账和利率波动导致的不良贷款上。表1反映了国外相对成熟的借贷平台Zopa和Prosper的坏账率和收益率,由此可见高杠杆担保甚至是无担保对应较高的坏账率和收益率。虽然P2P网络借贷平台多通过鼓励分散贷款的方式对坏账风险进行控制,但是对于整个P2P网络借贷平台而言,还是存在因为坏账累积造成资金断裂甚至公司破产的风险。(表1)

另外,作为经营货币的公司,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利率的波动会十分敏感。当货币政策从紧,利率水平上升时,借款人从银行借款的难度增大,转向P2P网络借贷平台,P2P借贷业务规模会迅速扩大,呈现逆周期增长的特点。但是当货币政策过于紧缩时,虽然业务规模扩大,但是此时实体经济会受到冲击,企业或个人收入减少,违约概率升高,P2P平台的不良贷款会增加,甚至引发流动性风险。

政策风险即为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可能被弱化的风险。P2P网络借贷公司虽然属于信息中介公司,但是由于其中介对象是资金,具备一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属性。由于P2P网络借贷公司的资金运作并不受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监管,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无从掌握P2P网络借贷资金数量、投向及运营情况。随着P2P网络借贷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其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于大量资金在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统计范围之外,使得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根据不完整的金融统计数据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可能被削弱。

目前,银监会已经指出P2P网络借贷公司可能存在影响宏观调控效果,演变成非法集资和高利贷,被洗钱公司、传销组织利用,以及使民间资金流入限制性行业等问题。作为一种存在于正常金融体系外的资金借贷平台,P2P网络借贷平台随着规模的扩张势必会对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产生冲击。

三、我国P2P网络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述P2P网络借贷行业和平台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在我国,P2P市场发展粗具雏形,因为它的“野蛮生长”和其“无监管、无标准、无门槛”特征引起的各种问题而被称为金融业的“野孩子”。国内P2P行业始于2006年,最近几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并不断发展,但政府一直未对其进行管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给P2P网络借贷平台带来了一系列法律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政府一开始并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约束呢?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种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模式是引进于国外,大家都不确定其是否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壤环境下得以良好的发展,既然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情况,也就无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二是P2P网贷平台发展伊始,行业处于初步创新中,变化速度会很快,监管的难度也很大,并且过早的监管可能会束缚和压制它的发展;三是P2P理财公司发展初期规模比较小,尽管缺乏相应的监管,也不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就如同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一样,政府在P2P网络借贷发展之初,对其采取的是自由放养的教育模式。

而如今,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尤其在2013年P2P网贷平台赚足了眼球:一方面借助国家金融改革之风以及整个互联网金融的爆发而名声大噪;另一方面则因行业内频频曝出的违规及风险问题而备受争议。因此,现在针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时机已经成熟,亟须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进一步完善网络借贷法律规范,从而降低其存在着的法律风险。

(二)网上交易不易进行监管。除了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身份模糊,处于监管真空状态,使其面临监管主体和内容不明确的问题,造成监管无法可依之外,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网络交易形式也给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首先,借贷双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管。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导致难以评价借贷双方信用状况的真实性,不易进行监管;同时,借贷平台的信息资料一般只有工商登记资料,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实地考察,对于网站的真伪很难辨别,极易被钓鱼网站利用成为欺诈工具;其次,平台的运营难以监管。一方面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约束,我国P2P形成了多种运营模式,有的侧重线上活动,有的侧重线下活动,业务活动的差异性大,网络借贷平台的隐蔽性、匿名性、即时性使得监管部门对于资金流向的追踪更加困难;另一方面P2P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员工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这些都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但由于信息披露与交易记录上报机制缺失、客户借款货款用途审核力度不够等原因也给洗钱犯罪分子的违法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最后,平台的风险控制难以监管。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组成部分,拥有风险控制弱的特点。由于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不利于银监会和央行等相关部门的监管,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现已有众贷网、网赢天下等P2P网贷平台宣布破产或停止服务。

(三)行业门槛低,行业自律缺失

1、行业门槛低。在P2P网络借贷行业,准入门槛低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是目前国内金融领域准入门槛最低的。P2P网络借贷公司至今没有自己的资金门槛,在工商部注册备案时,虽然不允许进行信贷经营备案,但是可以通过登记金融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方式避开信贷业务要求,获得工商牌照,并且互联网IP地址信息备案也相当容易,几乎没有限制条件。不仅公司备案登记简单,而且没有场地经营限制,市场准入标准并没有因其“民间借贷中介”的性质而有特殊要求。P2P小额贷款网站市场准入标准的不明确,造成了此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增加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影响了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IT系统不牢靠,信息安全无保障也为P2P网贷平台的运营带来了风险。由于P2P行业门槛较低,目前很多从事P2P行业的从业者既非来自金融机构,也非来自互联网行业,没有自身的技术力量及核心技术,极易遭受不法分子黑客的攻击。

2、行业自律缺失。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市场,P2P网络借贷行业迄今为止没有国家认可的全国性协会组织,部分区域性小的行业协会也只有地方政府认可的身份,难以出台整体行业规范指导市场。在没有统一的行业经营范围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的情况下,P2P网络借贷平台依据市场化的需要进行着自我探索,寻找新的经营模式与盈利点,探索着所谓的改革创新。2013年,在小额信贷联盟的牵头下,几十家P2P网络借贷公司签订了P2P行业公约,但也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严格地说,至今P2P行业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这给予了P2P网站比较大的自由运行空间,也很容易出现“球”的业务活动,对于P2P平台的运营安全造成了威胁。

(四)与P2P网络借贷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我国针对P2P网贷行业配套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征信系统对P2P网贷公司的封闭性和征信系统的不完善。其中,前者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不向P2P网贷行业开放,P2P网贷既不能作为征信系统的数据采集源,也不能直接利用征信系统。正是由于征信系统的封闭性,P2P网贷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增加,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减少,增加了P2P网贷公司的运营风险,对P2P网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而且各P2P网贷公司之间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后者则导致P2P网贷行业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二是对于金融基础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事实上,对于从事借贷业务的公司来说,发生坏账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由于单纯中介性P2P只提供交易平台而不承担任何担保责任,无法从根本上有效督促借款人及时还款,容易产生坏账;复合中介型P2P则存在实现偿付力与盈利间的平衡问题。同时,在缺乏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条件下,多数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发生的坏账无力追款,这进一步加剧了坏账发生的可能,加大了市场风险;三是对P2P网络借贷统计监管不足。一方面由于监管不足,高额利润的驱使可能使P2P网络借贷的资金流向国家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弱化政策执行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P2P网贷平台的资金运作游离于政府部门的监控之外,在其发展至一定规模后,由于金融统计数据不完整,导致政府部门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四、我国P2P网络信贷健康发展的建议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监管制度和平台运营体系,加上P2P网络借贷平台有效的风险保障措施,能使P2P网络借贷得到良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P2P网络借贷相关法律缺失、金融监管缺位、风险防范设施不足等成为制约我国P2P网络借贷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保证我国P2P网络信贷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P2P网络借贷的法律地位。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借贷方式,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身份予以肯定。首先,制定P2P行业管理规范。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P2P网络平台管理办法》,明确P2P的准入标准,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设立、组织形式、经营范围、运行等内容做出规定,规范我国P2P行业的发展;其次,出台P2P监管法规。P2P网络借贷平台应纳入银监会的监管范围,应在出台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监管规则,将监管重点放在网络借贷平台的公众资金管理方面。同时,也要赋予P2P网络借贷平台合法的身份,用法律法规对P2P网络贷款的性质给予明确的界定,使其不再处于身份模糊的尴尬境地。明确P2P网贷平台的法律地位,使其不仅可以享受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增强盈利能力,还可以享受国家给予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增强其竞争力。

只有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专门针对P2P网络借贷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规范,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给予法律上的规范和指引,才能使相关的监管部门和法律部门在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监管和面对网络借贷纠纷时有法可依,使P2P网络借贷平台摆脱监管真空的状况,才能更好地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活动,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可以说,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P2P网络借贷的法律地位,是对P2P平台进行监管等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二)完善P2P网络借贷监管制度

首先,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责任。明确“由谁来管”是P2P网络借贷监管流程的第一步。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可以借鉴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模式,由于本质上P2P网络借贷平台属于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所以指定央行和银监会为主要监管部门,联合一个指导意见,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标准,明确监管方、网站、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条件成熟时,应出台专门的监管法规,明确P2P的监管主体、监管职责、监管形式等。采取央行和银监会为主体,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辅助的监管体系,在具体管理上,可以授权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进行监管。

其次,明确监管内容。首先应确定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范围,建议尽快制定《P2P网络借贷业务指导意见》,将其经营范围与业务范围相统一,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性质作出明确的界定,从而使管理办法具体化、可操作性强。

最后,加强对网络平台提供信息的监管力度。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无拘束性,使得平台提供的信息真伪难辨,这也是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可行性强而且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于网络平台信息的监管力度。例如,可以鼓励公众等各界成员对网络平台信息进行监督。公众等各界成员监督,可以弥补政府和有关机构监管的盲区,有利于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市场透明度,对网络平台信息的监管起到很大作用。

(三)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体系。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法律体系中,日常运营的规范和监管是基础和根本。只有法律对其有一个正确、系统的规范指引,加之贷款平台的自律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才能保证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健康发展,保障借贷关系中各方主体的切身利益,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稳定。

首先,健全我国征信体系。我国应该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从而降低借款者的信用风险。我们可以效仿国外建立信用评级和得分制度,实施实名登记制度,将个人家庭背景、工作情况、消费情况等信息纳入认证系统,合理划分信用等级,形成连贯的个人信用认证体系。在借款人申请贷款,提交材料时,工作人员应当对各类材料进行细致检查,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P2P网络借贷市场氛围,加强诚信意识,减少欺诈行为。

其次,完善资金管理机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管理与安全是公众目前较为担心的问题之一。由于在目前的资金交易过程中,P2P网络平台在某个时期出现了很大一部分沉淀资金,需要采用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对其加以监管,以保证公众的资金安全。网络平台内部应建立严格的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资金转账流程,确认每一步资金的到位情况、责任人情况;对于用户因转账而产生的在途资金则存入委托监管的银行的无息监控账户中,由银行对网络信贷平台的转账账户“专户专款专用”的情况进行监控,按时出具托管报告,向监管部门提交。这不仅能够提高客户资金账户的透明度,降低发生金融诈骗和卷款跑路的资金安全风险,同时也能够提升用户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任度。

(四)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管理。由于与P2P网络借贷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使得P2P网络借贷在交易活动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市场和政策等风险,因此需要我们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管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降低P2P网络借贷过程中的风险。

首先,明确行业门槛,加强行业自律。应制定P2P网络借贷公司的行业标准以及准入门槛,改善P2P网络借贷公司良莠不齐的现状,为更好地规范P2P网络借贷交易活动制定一个清晰的标准。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建设。目前,我国只存在有个别企业自发形成的企业联盟等组织,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正规的行业协会。因此,应在此基础上,着手建立全国性的、代表小额信贷服务中介机构共同利益、自律透明性强的行业协会,更好地协调、监督行业的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网络平台信息安全硬件和软件建设。一是用用户名/密码方式、动态口令、生物特征认证以及USB Key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可以针对级别不同的用户设计不同的身份认证方式,确保用户身份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二是在平台系统架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之间的权衡,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是要加强网络借贷平台数据库以及应用层面安全体系的建设,可采用TCP/IP协议中网络层的防火墙技术、VPN技术以及用于保障互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性的SSL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信息传输过程进行加密,以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主要参考文献:

[1]Lin.M.Peer-to-Peer Lending:An Empirical Study.Americas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2009.15th.

[2]Ravina,E.The effect of beauty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in credit inarkets.Working paper,2008.

[3]Kumar S.Bank of One:Empirical Analysis of Peer-to-peer Financial Marketplaces[J].2007.

[4]Laura Gonzalez,Kevin McAleer.Online Social Lending:A Peak at U S.Prosper & U.K.Zopa.Journal of Accounting,Finance and Economics,2011.

篇6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内部评级;Lending Club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6-0065-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6.13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随着P2P网贷平台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平台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平台通过引入内部评级机制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学术界对于内部评级的研究源于银行业内部评级法的应用,如邓云胜、刘莉亚(2004)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采用的方法,指出不同模型法在估计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时的不同特征[1];孙艳(2010)则着眼于贷款这一现实需求,研究商业银行将内部评级法融入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2]。为了验证内部评级法实行的实际效果,李红侠(2009)运用定量验证的方法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准确性、审慎性和稳定性加以检验,并指出该验证方法在具体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程建、连玉君(2007)在对内部评级法信用评分系统建模的基础上提供验证结果,研究其建立的信用评分卡对于借款者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评估的作用[4]。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内部评级法逐渐由银行业拓展到P2P网贷行业,但由于内部评级在我国P2P网贷平台应用时间不长,机制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满足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风险控制的要求。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关注P2P网贷平台的信用评级及风险控制问题,如王会娟等(2014)对我国P2P网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对借款成功率及借款成本的影响进行了研究[5];岳铭、张思敏等(2014)考察了信用评级与借贷利率、信贷额度和借款成功率的关系,发现我国P2P网贷平台信用评级既缺乏公信力也存在严重的功能缺失[6];李安兰,郑嘉琪(2015)对比分析了Lending Club和人人贷,对我国P2P网贷平台的风险控制进行了探讨[7]。本文将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以人人贷和拍拍贷为例,对P2P网贷平台内部的评级制度进行深入挖掘,分析P2P网贷平台内部评级机制的设计状况及缺陷,并借鉴美国P2P平台Lending Club的评级经验,为我国P2P网贷平台内部评级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进一步完善平台的风控机制。

二、P2P网贷平台内部评级情况――以人人贷和拍拍贷为例

目前国内对借款人进行内部评级的P2P网贷平台数量不多,而在采用评级的平台中,人人贷和拍拍贷最具代表性,二者均要求借款人提交两项认证资料并根据信用评分划分等级,但两平台又各有特色,人人贷结合线下、信息透明,拍拍贷则设置主观评价部分。

(一)评级前的静态资料认证

目前国内P2P网贷平台在评级前都会要求借款人提交相关的认证资料,以人人贷为代表的平台在评级方式的选择上,大多采取静态认证和动态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就人人贷而言,其静态认证包括提交必要认证资料和提交可选认证资料两部分,其中必要认证资料包括身份认证、个人信用报告、劳动合同或在职证明、银行卡流水、经营证明等,必要时还包括视频审核;可选认证资料包括房产认证、购车认证、结婚认证、学历认证、技术职称认证、手机实名认证、微博认证、居住地认证等。当然,人人贷会根据不同的借款类型要求借款人提交不同类型的材料。具体提交的材料见表1。

人人贷完善了此前对手机实名认证、学历认证、微博认证为核心的认证方式,扩充了认证资料的范围,并且加大了对严重逾期的减分力度,可以对逾期还款的借款者起到警示作用。

同样地,拍拍贷的静态认证也包括提交必要认证资料和可选认证资料两部分,但拍拍贷并没有根据借款类型进行细分,而只是笼统地将必要认证资料规定为:身份认证、手机实名认证、针对学生的学籍认证和视频认证、针对网商的网商认证等。而可选认证资料则包括:结婚证、营业执照、劳动合同、工牌、名片、工作证、社保、银行流水、学生证、房产证、行驶证、支付宝截图、个人信用报告、信用卡对账单、贷款协议等[8]。

(二)评级中的动态评估

对于人人贷而言,其动态评估包括对借款者还清笔数、逾期次数、严重逾期状况等的评估。具体提交材料及动态评分细则见表2。

与人人贷相比,拍拍贷的动态评估规则略有不同,主要包括对每月全额还清次数、逾期且还款次数的评估,具体对应的分值与人人贷也不同。而拍拍贷除了引入动态评估外,还加入了对借款人的主观评价部分,该部分包括邀请朋友评价和社区得分,前者由借款人的朋友打分,后者则根据借款人在社区的表现得分。具体的评分细则见表3[9]。

(三)评级中对借款人信用等级的划分

通过对借款人静态认证与动态评估的综合评判,人人贷内部会得出对借款人的总分,然后再根据该分值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人人贷对借款人共设有7个信用等级,分别为AA、A、B、C、D、E、HR,每个信用等级对应的分值分别为:≥210、180-209、150-179、130-149、110-129、100-109、0-99。同时,由于人人贷通过“线下”审核的方式可以获得对借款人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只要通过实地认证,平台会将借款人的信用等级直接定为A级。因此,人人贷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并没有一个严格公式,也没有特定的规律性,而是由平台内部进行主观打分,并且更加看重对借款人实地考察的信息。

同样地,拍拍贷根据借款人的综合得分,将借款人信用等级分为7个层次,没有设置AA级,而是增加了F级和G级,因此借款人信用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A、B、C、D、E、F、G,而对于第二次借款的借款人,将取消G级,仅包括A、B、C、D、E、F,6个级别。

(四)评级后对借款人费率规定

在将不同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等级后,人人贷会根据其各自的信用等级,为借款人规定不同的月综合借款费率以及期初服务费率。其中,期初服务费全部存于风险备用金账户用于人人贷的本金保障计划,而月综合借款费率则用于计算借款人月还款金额,公式为:月还款金额=借款本金/期数+借款本金*月综合费率。信用等级与借款费率的具体对应关系见表4。

显然,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借款人,其期初服务费的差别是比较大的,并且借款人每月还款的金额也会有差别。人人贷可以借此增加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并通过增加风险准备金和减少风险敞口来降低平台的风险。

对于拍拍贷而言,其并没有公布各个等级具体对应的分数,而仅仅列示了平台对不同级别的借款人应当收取的相关费用。有关费用列示见表5。

三、P2P网贷平台内部评级的缺陷

(一)评级过程信息不透明

我国P2P网贷平台对评级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做的并不充分,部分P2P网贷平台甚至只提及采用了内部评级机制,却对相关评分和评级方法只字不提,这无疑增大了平台不稳定性。就目前评级信息披露相对较好的人人贷和拍拍贷来看,其披露的内容也是差强人意。如在人人贷官网的披露当中,并没有针对必要认证材料和可选认证材料各自所占的比例和分值。有的借款者仅提交几个必要认证材料就被评为AA级,而有的借款者在提交了必要认证材料的基础上还提交了大量可选认证材料却被评为HR级,这种显失公允的状况在借款人评级过程中经常遇到。而对于拍拍贷而言,在其现有的披露内容中并不涉及借款人分类的问题,其仅仅在平台内部评分时才加以分类。这无疑给借款人带来了困扰,虽然平台也限定了提交的必要认证资料和可选认证资料,但不同类型的借款者并不清楚哪种必要认证资料和可选认证资料更能提高其信用等级。有时借款人会因为提交材料的偏差使得其处于低信用等级,从而导致较高的借款成本,加大了借款人的违约风险。而正因为各个P2P网贷平台评级过程的不透明,使得网贷行业缺乏统一的评级标准,同一个借款人在不同的P2P网贷平台往往会有不同的信用级别,这就给P2P网贷平台的信用信息共享带来了困难。

(二)评级机制存在漏洞

当前国内的P2P网贷平台内部评级机制还有很多漏洞,首先,采用线下审核方式对借款者进行评价的平台,缺乏明确的审核标准,主观成分较大,给线下审核过程留下很大的舞弊空间,如人人贷的线下审核,不仅加大了审核成本,还给审核人员提供了收受贿赂的机会。其次,平台对借款人划分较为粗糙,没有针对特定的借款人要求其提交具有特定价值的认证资料,这显然不利于挖掘和细分具有潜力的市场。如在人人贷的认证规则中,学生并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劳动合同和网店,因此无法提交有针对性的必要认证资料。其能够提供的具有价值的学生证或毕业证书等,却仅仅作为可选认证进行评价,因此学生的综合分数比较低,往往处于低信用等级内。显而易见的是,人人贷的这一划分标准忽视了借款人的未来偿债能力,如能够提供房产证的待业人员和提供毕业证的大学生,其未来偿债能力都不低,但因为没有必要认证资料而没有高的信用等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10]。再次,平台对借款人评估存在漏洞,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平台向出借人披露借款人的主要债务,但目前平台对借款人审核的资料中却很难了解借款人的债务状况。从次,平台对借款人动态评估不完善,对逾期的惩罚力度欠缺。如拍拍贷的动态评估中并不涉及严重逾期的评分事项,这无形当中放宽了对借款人逾期天数的限制。当借款人严重逾期时,其仅仅在信用上损失较少的分数,而不会像人人贷一样清零,这一疏漏会加大平台的借款违约率,从而给平台带来更大的违约风险。最后,平台内部评级机制中主观评价部分实效性较小,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如拍拍贷对借款人评分时采用的主观部分就会引发借款人和平台内部的道德风险,而这一评分是否能真实反映对借款人的评价则不得而知,这显然不利于平台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客观评价。

四、美国Lending Club平台内部评级的经验

在美国P2P网贷平台中,Lending Club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评级模式也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因此本文分析了Lending Club对借款人的内部评级制度,希望对我国P2P网贷平台内部评级制度的完善有所借鉴[11]。

Lending Club在提供借款时首先要求借款人达到以下标准:第一,FICO①分数在660 分以上;第二,债务收入比例低于40%;第三,信用报告反应以下情况:至少有两个循环账户正在使用;最近6 个月不超过5 次被调查;至少涵盖36 个月的信用记录[12]。当借款人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后,Lending Club 会根据WebBank 的贷款标准对借款人进行初步审查。通过审查后,Lending Club会利用内部的初始评分模型提供给申请人一个分数,再连同申请人FICO的分数和其他信用属性一起输入Model Rank中。Model Rank是Lending Club内部开发的算法,用于分析借款者的信用状况,该算法将借款人由高到低分为A、B、C、D、E、F、G,7 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包含了1、2、3、4、5 ,五个子级,即共有35个等级评价借款者的信用状况。Lending Club在得出借款者的等级后,会根据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限进行子级的调整,并最终得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具体调整的子级数由下表6和表7所示。

在得出借款人具体的等级后,Lending Club会根据信用风险和市场情况确定贷款利率,即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和波动率调整。其中,风险和波动率调整涵盖了期望损失并为从A1 到G5 各个等级的贷款提供递增的风险调整收益。就目前来看,在Lending Club 七个等级的贷款中,A、B 两类贷款占比较大,C、D 两类贷款的占比不断增多,E、F 和G 三类贷款的占比最小,且呈不断缩小的趋势。

通过Lending Club的内部评级过程,可以总结如下几点经验:首先,平台充分利用了征信局的信用报告对借款者进行评分,并且提交的信用报告时长必须涵盖最小贷款期限,这样可以充分考量借款人的区间行为而非时点行为;其次,平台对借款人限定了最高债务收入比,这一限定可以防止借款人进行重复借贷,同时可以降低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再次,在评价初始等级时不仅考量FICO分值,还要考虑借款人的信用属性,这就充分考虑了借款人的诚信意识和未来偿债能力,例如高学历的借款者信用就更加值得信赖。从次,平台将借款人分成35个等级的信用区间,对借款人的偿贷能力进行了更加细致地划分,同时还加入了借款金额和借款期限作为调整项,更加贴合信用评价的需要。这一评价方式可以有效防范评级不公的风险,同时将平台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借款人的总体违约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最后,Lending Club在确定利率时不仅考虑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而且会纳入市场波动状况,这样就将平台的风险与市场接轨,可以有效防范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

五、完善P2P网贷平台内部评级制度的建议

(一)加大内部评级中的信息披露力度

对于国内已经采用评级制度的P2P网贷平台而言,其应当针对目前信息不透明的状况,加大评级过程信息披露的力度,努力防范平台内外部的道德风险。首先,采用借款人评级制度的平台应当在平台中适当披露评级的具体过程,如参与借款人信用审核的人员组成及其资质状况、信用评分采用的统一标准或规范、对借款人提交材料的审核标准以及各种材料所占的比例和分值等。其次,平台应在评价信用等级后为借款人提交给定等级的具体原因和过程,列明各项认证资料对借款人信用分数及信用等级的具体影响。再次,P2P网贷平台需要将内部评级过程形成一套具体的规范,并将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在对该规范进行披露的基础上,落实到总部、分部的具体实践中,以此防范评级信息获取及处理各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道德风险。

(二)强化内部评级中的风险管控

目前我国P2P网贷平台在内部评级过程中,往往只考虑借款人的历史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因对该历史区间没有界定,从而导致该历史区间过于久远。另外,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P2P网贷平台也忽略了对借款人未来时段偿债能力的考虑。因此通过借鉴美国Lending Club平台内部评级过程的经验,我国的P2P网贷平台应当从细微处入手,多角度多层次管控平台面临的风险。首先,平台应当充分关注借款者提交的个人信用报告,并将报告的期限覆盖借款的期限,这样就可以从最近的时间段考核借款者的行为而不是从任意历史区间进行考核,同时也避免了仅从某个时点进行考虑的风险。其次,我国平台应当对借款者限定债务收入比的最高比例,尤其是对于有收入的借款者,更应当要求其符合债务收入比的要求。而对于没有收入但未来偿债能力较好且无诚信问题的借款客户,应当更加注重其信用状况以及借款期内的预期收入状况,以此在未来时段内考核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再次,平台应当划分出更多地信用等级以满足平台风险控制的要求。如Lending Club划分了35个等级,而我国P2P网贷平台最多划分了6-7个等级,不能满足现实中复杂的信用状况。通过更精确地划分,可以对平台进行更精准的风险控制,同时也能有效防范借款者的违约风险。最后,当评价出借款者的信用等级后,我国平台往往直接规定了该等级的利率水平,但却没有考虑市场波动风险,因此,平台在确定利率水平时应当考虑市场波动状况,并让该利率水平涵盖所有的期望损失。

(三)完善内部评级的机制设计

P2P网贷平台应当不断完善内部评级机制的设计,使内部评级能够符合平台风险控制和行业规范的要求。首先,对于借款人评级的标准中,应尽量减少主观评价的部分,更多地加入客观标准,同时应尽量减少个人评级的权利,取而代之的应当是评级小组进行专业评审,并适当地引入评级专家或机构予以协助。通过规范该过程,平台内部出现道德风险的漏洞就会相应减少,平台对评级过程的控制也得到了完善。其次,P2P网贷平台不仅应当考量借款者目前的经济状况,而且应当考核其在未来还款时间段内的偿债能力,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刚辞职并正在找工作的技术人才等,由此可以扩大平台的客户群体并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再次,P2P网贷平台在评级制度中应当注重逾期以及严重逾期的控制,当借款者出现逾期或严重逾期时,应及时降低其信用分值,或直接将其信用分值清零,待其还清本息后,再恢复至一定的分值,由此可以将借款者的违约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并降低其违约的动力。最后,平台应积极获取借款人的现有债务信息,规定特定借款人应上报债务的最小金额,并尽量保证债务金额的真实性。当然,由于现实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出借人应对该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自主承担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邓云胜,刘莉亚.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14(9):37-41.

[2]孙艳.内部评级法下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分析[J].新金融,2010(4):52-55.

[3]李红侠.内部评级体系定量验证模型及在中国银行业的应用[J].金融论坛,2009(4):43-49.

[4]程建,连玉君.信用评分系统的建模及其验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6):50-59.

[5]王会娟,廖理.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4):136-147.

[6]岳铭,张思敏,谢朝阳.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评级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4(31):77-78.

[7]李安兰,郑嘉琪.关于我国P2P的风险控制探讨―基于“Lending Club”和“人人贷”的对比分析[J].价值工程,2015(24):149-151.

[8]朱琳.对人人贷公司法律性质的分类研究―以“拍拍贷”和“宜信”为例[J].金融法苑,2012:188-201.

[9]张墨.我国P2P网络信贷中个人信用评级研究[J].经济视角,2015(3):9-11.

[10]张学丰,伍添华等.从信用评级体系看P2P平台公司发展[J].金融经济,20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