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8 17:1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

篇1

关键词:教学方式;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56-02

高校教职工申报的课程一般分为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从教学队伍上看,除了要求相关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外,这三种课程普遍都要求教师有着一定的学历、年龄结构,同时学科经验有一定的融合。合格课程主要是教师在站稳讲台的基础上,对已经有多年经验的课程进行总结梳理,同时初步尝试在相似学科类做一些拓展性的延伸,提出一些新的构思与命题。优质课程主要是教师在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将一些新的构思与方式做新的整合,将形成的经验与同行进行交流,将教学成果应用到更多的学生身上。精品课程主要是在具有优良的教学效果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给广大的同行做示范性的展示,同时精品课程一般都会上传到网络上,受益的学生群体更大。在这三种课程中,精品课程普遍都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孵化出来,优质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湖南科技学院《平面设计基础》优质课程概述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是新闻传播系广告学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程。该课程2013年10月立项为湖南科技学院优质课程,目前已近进入课程验收期。该课程是在学习平面设计构成、色彩构成等基本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设计软件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提高鉴赏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熟练使用设计软件,具备标志设计等广告设计一般能力,逐步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各个步骤、方法,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平面广告作品的创意与设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平面设计基础》作为湖南科技学院的优质课程,它是在美术基础上的延伸,其目的是为了夯实相关艺术设计理论及实践基础。《平面设计基础》一般作为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如艺术设计系、广告系等,主要开设在美术类、新闻类的院系,同时也可以作为全校学生的公选课。

二、教学队伍与教学内容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队伍有着合理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课程负责人与任课老师专业与教学主要集中于艺术设计、广告创意、构图摄像,与本课程有着直接的关联。教学队伍以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副教授两名、讲师两名,且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相关教学人员有有教改相关的经历,如主持校级以上课题、发表省级以上的教改论文、承担优质课程等。

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美术学院主要以培养实践应用型的人才为主,制定的培养方案也主要围绕这一方面。培养方案中的《平面设计基础》课程,集中反映了学生对平面设计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需求,明确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基础地位,强调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平面设计基础》分为平面设计理论与平面设计实务两个方面。平面设计理论主要围绕创意来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来展开。创意来源方面主要讲述创意的原则、创意的方法。平面构成方面主要是讲述平面构成元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色彩构成主要讲述色彩的属性、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平面设计实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实操理论;2、实操技能;3、实训。实操理论主要讲述实际设计中的规范与创意调和,包括:封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方法、插画的应用及其风格、字体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海报设计的种类与构成、包装的类型与设计定位等。实操技能主要围绕平面设计软件PS的讲述为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进行技能教学。实训主要是以学生独立设计相关的平面作品为主。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设施

教学方式方面,《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学、做一体化。注意案例教学,用鲜活的案例盘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制作思路,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在新的知识讲述时,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保证学生学习的连接,避免遗忘。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领悟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同时给予指导。不指定教材,编选并重,以自编讲义为主。自编讲义主要是多年教学的总结。实施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进度,外院系的学生可以旁听选修相关课程,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事一些项目的设计。

实训教学方面,每人一组,独立进行实验,根据课程需要每次实验安排学时。以设计性试验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使学生在制作方法以及软件实际操作性等方面受到良好的训练。同时逐步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实验时间的自主性。

学院教学设施完备,能够满足目前平面设计教学的各方面需要。在实训教学方面,有相对较多的实验室可以选择如影视编导实验室、游戏设计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都装备的有相关软件及教师控制系统,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演示下,一步步的进行设计实践。实训方面,学院配备的有独立的开放性实训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项目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实训室去设计。

四、教学改革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PS软件的界面及其简单的操作,包括文件的基本操作、魔棒工具的使用、图层面板相关参数的设置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制作一幅平面作品,学会自主分析平面作品,掌握部分PS学习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平面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亲历技术应用对表达所产生的神奇效力,使学生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中提升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技术来实现平面表达与交流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平面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语言导入:“我们习惯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心情,其实也可以用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从各个渠道收集和珍藏了许多的图片资料,通过图像处理软件PS对这些图片资料的处理,赋予图片新的寓意、新的灵魂,让图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心情。”

2)欣赏和分析作品(图1),其他作品略。

3)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体会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PS只是创作工具,如何将自己的创作意图用PS表达出来才是平面设计制作的最终目的。学会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创作思路。

4)作品分析。

师:每一幅平面作品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第一幅作品如果让你来命名的话,你会赋予它什么的名字呢?为什么?

生:跨越,因为那个人是从画中跨越出来。

师:外在的表现是跨越,延伸一下,他是从画里走出来,画是虚拟的世界,能否说明他从自己的个人内心世界走出来,是他个人内心成长的一个跨越?

生:两者跨越的跨度可真不一样。

师:每幅平面作品,它的背后都应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寓意,这样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

5)学生欣赏其他作品。

6)总结。平面设计的难点不在于技术上达不到,而在于创意。

案例实现

1)操作技巧掌握。通过作品欣赏中的一幅“人和自然”环保平面作品实例(图2)让学生掌握魔棒工具、移动工具及图层面板的使用。

2)操作步骤。新建800*600像素的“人和自然”文件:文件/新建。打开“叶子”:文件/打开。设疑:能否更快速打开多张图片?演示:鼠标双击PS的灰色工作区域来完成打开“孩子”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PS的菜单命令操作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快速完成,提高PS操作速度。

设疑:如何将“叶子”和“小孩”图片的正确内容移动到新建的文件中。演示:使用魔棒工具正常选取“叶子”外的白色区域,通过反选,完成“叶子”的选取,通过移动工具将“叶子”移动到新建的文件中。使用魔棒工具无法完成“小孩”区域的选取,因为“小孩”图片背景色彩不单一。

设疑:如何将“小孩”图片正确的选取呢?演示:“魔棒工具”工具选项栏上的羽化值设置及添加、删除选区等的操作。设计意图:掌握“魔棒工具”“移动工具”使用,包括工具选项栏上参数的设置。

设疑:“叶子”和“小孩”图片的自然融合、叠加效果如何实现呢?演示:将“叶子”图层移动到“小孩”图层上,将“叶子”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结果看到小孩脸部出现叶子的纹路。

设疑:是什么原因造成和模仿的成品图不一样的呢?如何才能达到和作品一样的效果呢?演示:将“小孩”图层重新移动到“叶子”图层下方,将“小孩”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叶子”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正常”,作品完成。设计意图:掌握PS中图层的概念及图层相对应的一些简单操作。

课堂练习基础题:初次接触PS的学生使用课内实例提供的图片,完成课内实例的效果。提高题: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新素材,进行模仿或创作合成图片。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以自己的姓名加作品名称(学生拟定)以PSD格式提交。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布置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平面制作练习。

案例小结使用思维导图(图3)进行课后总结。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概念,又能了解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课后反思

让学生建立一个“超越技术”的基本理念。技术无疑是重要的,没有精湛的技术,再好的思想情感都无法表达出来,但是,现实情况正如一位辅导教师说的“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创意”。故这堂课先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平面作品,去体会每幅作品的寓意,让学生的创作意识大大增强,善于从创意出发,深入思考,挖掘作品的内在意义。并让学生利用最基础的PS技术初次尝试设计一幅平面作品,通过给作品起名学会提炼主题,让平面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思维导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这堂课采用思维导图来总结,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概念,又能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创造性思维;方法

众所周知,创造性思维是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是运用新颖、独创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有人说,创意思维是教不来的,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十分准确。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可教的,正如心理学中思维的特征是可操作的。坚实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新境界。现代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意设计人才,这就要求中职院校不仅仅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既懂创意又精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底蕴、有文化、有特色的设计作品才能赢得企业和大众的关注和喜爱。纵观中职学生的平面设计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品构思简单,模仿的痕迹较重,其作品中很难发现吸引眼球的亮点。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培养,学生不能将广告诉求与设计本质相联系,更难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成果。一幅作品失去了创意,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让广博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者的想象不同于纯艺术的幻想,是设计者把想象利用表现技术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塑造的过程,是大脑中空间立体想象的构想被及时捕捉并被图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要想把脑中所形成的形象、色彩、质感和感觉落实到寓意丰富,真实感强烈的事物,传达正确的信息,就要将标题、内文、背景、色调、主体图形、留白、视觉中心等元素有机结合,运用表现和艺术的刻画达到作品的真实效果。这一切的基础是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经验、非凡的洞察力判断力和不平常的人生经历。

中职学生因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社会文化、民族特征、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的形成不够完善,不同的社会文化差异直接影响到不同民族、地区的人们对平面设计的认同心理不同。由于不同文化成长环境因素的差异,课上教师要通过案例分析、精品鉴赏和创作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多方面了解地域文化知识和民族传承,课余鼓励学生积累和收集相关材料,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各类书籍、互联网及现代化通讯设备关注和收集创意新颖的设计作品,积极投身实践与创造性劳动,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审美趣味和发展创造力。

二、让想象插上梦幻的翅膀

想象力是人类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加工,从而产生新形象的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积极想象甚至是幻想,引导学生创造新事物。教师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最能代表创造性的特征。例如,在课堂上,教师提出“英雄”一词,让学生进行联想与之相关的词汇,以这个问题为中心,使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越多越好的答案,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往往由英雄可以联想到美女、伟人、超人、白马、狗熊等,再从这些事物分别联想,如美女又联想到服装、护肤品等,伟人联想到等,再进行多方位联想与思考,会形成一个蜘蛛网式的思维模式图,想象不受任何限制,就像插上了翅膀,从一点向四面八方飞翔,然后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奇,既出乎预料又合乎情理的答案。

三、让头脑风暴凝聚团队精神与求知欲

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说明人多方法多,教学中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头脑风暴就是每一个人都能畅所欲言,提出创意构想,从而产生尽可能的观点,即使有些观点天马行空,但也可以突破思维局限,集思广益,达到更高的创造性协同水平,对于创造性活动具有非常大的使用意义。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其创意构思,再由其他同学点评,指出其个人的观点既能围绕这个议题,共同思索,相互启发,填补彼此的知识经验和缝隙,引出更多创意设想。采用头脑风暴思维法,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要把握青年学生感觉敏锐、记忆力好和想象极其活跃的生理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在直觉思维的过程中把握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创造性的成果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达到激发创造性学习欲望的核心目标。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作作品的内涵与灵魂,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师的职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乃至全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让学生不断积累社会文化,融入创意思维,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自觉适应企业及社会需要:做到“浩瀚星空中的明月,一眼可寻”。

参考文献:

[1]罗小聪.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14).

[2]方若虹.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开发的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1(09).

篇4

关键词:平面构成;设计基础;设计思维;创意;开拓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2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教学体系也随之发展起来。平面构成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基础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称成为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研究二维形态在空间内的设计,是各种构成形式与设计实践联系的研究,是对二维空间上形态的创造和画面构成美学原理的研究。总之,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设计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对于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及教学经验的总结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类。为拓展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思维,我们应在继承传统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培养创新意识,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领域的基础,更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本门课程已成为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以及理论概念的抽象性,往往使初学者对平面构成的应用范围搞不清弄不明,由此学生体会不到平面构成所带来的收获及其重要性。

其次,学生对于平面构成如何运用,尤其是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其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以及与应用设计的密切关系,致使学习兴趣不高,即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

另外,从教学实践来看,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课程与应用设计课程是有差别的,如果能够掌握好基础理论一定能使应用思路更为宽广。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之外,必须使学生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简单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并非四分五裂,不成体系,因此在基础练习中应加上与专业设计能够对接的练习内容。

二、继承传统绘画方式,夯实基础审美趣味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完成的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由传统的绘画思维向设计思维转变。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传统绘画方式,在绘制过程中体味着手绘特有的效果和魅力,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审美修养,以便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

三、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为附。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对于极为抽象的理论原则,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面临重重困难,致使教学方法易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要改善当前存在问题,应进一步调整完善教学方法。应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为多元的认知理解。

另外,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板书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直观性,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为学生准备好相关优秀素材,以开拓学生眼界,了解本门课程的视觉语言表现符号,并且能使抽象的理论以生动的形象有所展现,多媒体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更加直观生动地诠释了平面构成的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由于我们是职业类院校,课堂教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大厂房,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开放性,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实践经验的体会。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鼓励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实践中获取灵感,获得真知,以便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在平面构成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不应只满足于书本知识,要有独立的思考和认知能力,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好想法及时鼓励肯定,而对于暂不成熟的想法也不该全盘否定,应给予正确引导,从而激发其创作潜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综上所述,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设计基础课,适用于所有美术专业,尤其是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造型能力;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一名职业类院校的教师,应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探讨更为科学人性化的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避免填鸭式教学,注重积极引导,使平面构成课程体系更有力地推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设计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篇5

审美教学培养是现代平面设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一般来说通过审美教学培养可以促使平面设计人才在实践设计的过程中将设计的素材与自身的审美能力相结合设计出更加具有创造性、实用性以及观赏性的设计作品。另一方面,通过对于学生的审美培养可以促使学生以正确的审美观对于作品进行评价和赏析,以正确的审美创作作品并保证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促进作品的运用的有效性,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客户对于作品的需求。

二、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审美观培养的方式和重点

基于审美教学培养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对于学生审美观培养的方式以及重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

现代美学教育研究表明,文化素质培养是与审美观培养有着不可分割关系,其直接影响了审美观的培养和建成,文化素养也是美学赏析以及审美观培养的基础性内容。因此,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审美观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通过对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素养的培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提神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可以这样说,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文化素养为基础,这基础其贯穿于整个文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以特别的重视。

2.以美学鉴赏能力的提高作为平面设计教学中审美观培养的中心

美学鉴赏能力是现代艺术类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通过对没学生美学鉴赏培养也可以实现学生自身平面设计中作品的美学艺术造诣以及审美观,因此,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引进对经典设计作品的鉴赏,并在经典设计作品的鉴赏活动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观,这也是学生提高自身平面设计水平和作品美学艺术造诣的基础。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加强对设计作品分析、设计思路分析以及美学基础的讲解,通过对于经典作品设计思路、美学的基础和作品分析作为学生平面设计能力提高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在进行经典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讲解作品创作背景的描述和分析,使得学生对于不同时代已经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的经典作品的分析都有一个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提高和了解,促进学生动态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3.以动态审美观作为审美观培养的重点

众所周知,审美观也是随着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经济条件和地区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平面设计作为现代社会应用学科,其也是需要根据大众审美观的变化作为创作的基础,这就要求平面设计人员在设计作品时,其自身的审美观可以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以符合大众审美观为设计重点来进行平面设计创作,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动态审美观的培养,其需要以审美观的动态发展过程作为培养的中心,其确保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与大众审美观相适应,能够为大众所接受,也能符合客户的需求。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学生对现代人文文化艺术发展教学和关注,并且通过对学生自身的美学鉴赏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来掌握大众审美观的发展过程,进而实现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态审美观的培养;同时,通过对学生动态审美观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大众审美的发展变化来创作设计作品,提高设计作品的水平,从而实现作品的商业价值,以最终达到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给予作品的商业需求,在大众审美观的基础上,通过以设计者审美观为中心以实现平面设计过程中的商业目标。

4.注重生活体验,基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符合大众审美的审美观

平面设计的每个作品其最终都是需要面向大众和市场的,其受众是广大的消费者,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培养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时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一促使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从实际生活体验出发,以达成设计作品的商业诉求。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在开展平面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大众审美感知能力,增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大众审美以及生活事务的观察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为设计作品提高符合大众审美观的设计素材,为平面设计作品的商业效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5.通过对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作品赏析的方式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审美观的培养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就是经典作品的赏析和评鉴,在这个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的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审美观的培养。具体而言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需要教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以帮助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的诉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位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其次,在注重对于创作背景的讲解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对于经典作品的创作理念以及作品的创作方法以及创作的技巧进行一定分析和讲解,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对于平面设计的审美观和创作思维吗,并且通过对于经典作品案例的分析也可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的技巧。另外,在教师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于学生周边的平面设计作品的鉴赏以及评价,或者教导学生以消费者的角度可思考作品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大众审美观,促使学生自身的设计思维可以和大众审美观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平面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篇6

在信息社会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性逐渐显现出来。[1]

1、平面设计专业的引导性不强

这主要是高校的教学指导思想导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教学内容与专业方向给学生讲清楚,或者教师本身也没有明确的定位。这就造成了这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始终找不到职业的方向,仅仅是听说或者是想当然地认为将来要干什么,具体干什么,怎么干仍然是茫然的。既然学习了绘画基础课程,学好了理所当然的就可以胜任将来的工作;专业课学好了就能胜任一切平面设计岗位,可以在未来的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实践课学好了毕业后就可以立刻上岗操作。这些认识不能说是错误,但是却忽视了这其中内在的有机联系,把本应递进、渗透、链接的几个方面割裂开来,最终不能成为平面设计专业的拔尖技能人才。

2、教学方式缺乏个性化

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在绘画和构图方面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差异很大,在教学中一般是实行统一的课程,有的学生相当轻松,有的学生倍感吃力。在绘画基础课程上,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美术知识,对于素描、透视、构图、色彩一窍不通,绘画基础课又是课程较短的科目,前面的没学好,后面的根本无法掌握。绘画基础课是面对许多专业的课程,有些内容与平面设计关联确实不大,如果不加选择地按照相同的模式教学,既浪费了课时,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教学实践课课时没有得到应有的比重

平面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在实践中应用的能力。平面设计需要形象思维、理性认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以及经过全方位的综合能力的掌握来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2]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绘画基础很好,理论知识也学习的不错,考试成绩一直优秀,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但是一接触到具体的设计就茫然无措了。这就是典型的理论脱离实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课的锻炼,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实践课占有的课时太少,这对于将来的就业求职相当不利。[3]

4、绘画基础课被冷落

平面设计专业设置了绘画基础课程,同时也受到了许多诟病,有些人认为平面设计和绘画看似有些联系,实质用处不大,如果作为一种爱好来增添自己艺术底蕴当然不错,如果为了学习平面设计而学习绘画有些得不偿失。这种认识相当片面,基础绘画课属于艺术的范畴,里面充满了美学思维和空间构想,而这些正是我们许多学生最缺乏的,设计离不开思维、理念、想象、结构,而这些重要因素都会在绘画课程中得表现出来。

5、平面设计课程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平面设计的教学让学生看起来有点像机械熟练工的操作,一般采取的都是固定的模式:先由教师进行授课,学生通过查找和借鉴资料设计草图,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对草图进行分析、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作品。[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多是停留在搜集资料、观看图形、借鉴模仿上,考核和评价也是关注于作品的观赏性和技术应用,却忽略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对策研究

1、优化课程设置,注意职业导向

平面设计就是通过对基本元素设的计和重组结构出直观的具象,把设计者对这些形象的认知融合于图像中,通过再次加工创作后在二维空间中表现出来,能够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我国高校的平面设计教学包含了基础理论、专业课和实践课三个教学层次,这三个梯次即是节节升高的,又是相互连接上,学生通过这一教育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得到锻炼,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就要达到三者的相对平衡,绘画基础知识必不可少,这在以后的应用实践和职业生涯中清晰地表现出来,缺少绘画基础和掌握了美术知识的学生的设计能力大不相同,底蕴的深浅决定着设计师的水平和前途。[5]所以要把被分离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进行融合、串联和互动,呈现出螺旋渐进的态势,把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和职业导向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2、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工作中,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辨析,对于其中陈旧的、落后的教材内容进行有选择的删减,适当加入新时期最为前卫的、新潮的、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形式。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增加创作资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最新的设计信息,比如网络、期刊、讲座、展览,把这些内容与教材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在平面设计中加入自己的创作理念、表现方式、构图特点,把作品有无新颖的设计思路、开阔的视野、技巧的灵活掌握、最具时代性的应用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6]

3、分类式教学灵活多样,实践课程为主

作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更多的创作素材,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积累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普遍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除了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重点补习外,绝大多数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脱离课堂的束缚,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绘画基础课程不能丢,要持之以恒

篇7

【关键词】高校平面设计 现状问题 对策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都属于平面设计,也是专业术语中说的视觉传达设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平面设计是商品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传输渠道。目前,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技术等领域不断与国际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很多商品或者职业都对平面设计提出更高的需求。因此,为了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满足人们信息交流的需要、不断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的平面设计人员,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就必须做出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一、平面设计教育现状

平面设计教育最早起源于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这种教育在发展形式上显得比较落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我国逐步进入工业生产的大时代后,这个时期的平面设计在本质上也有了根本性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上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在一些新的设计学科上,如工业产品的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在生产力的需求之下开始兴起。此外,我国也开始不断地从国外学习了一些新的视觉设计教育和方法论(如定位、定点设计等),以及构成学、多媒体设计等的教学新理念,这些教学新理念的引进,不仅给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促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但尽管如此,在我国很多的高等院校中,仍有很多院校没有认识到平面设计的重要性,也没有做到真正实现专业化的平面设计学习。例如,在包装设计中,针对视觉传达规律的系统化教育中,对于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容器的整体设计、包装设备等教育,学校没有给予安排教授或没有这方面教学的概念。此外,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由于受到课时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限制,很多院校只对学生进行招贴设计的学习,而对于现代广告的学习,如设计程序、方法以及管理、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学校也没有安排课程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很多学生在设计学习过程中,过多地注重设计的表现意识,往往忽视了设计的本质和实用性。在我国,本科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在课程的安排上,一般是第一年和第二年都会进行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的学习,直到大三或者大三下半学期才开设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实践的时间也比较的少。再加上我国的包装和广告设计没有形成完整的工程和管理体系,在社会生活中,设计的重要作用也还没有被充分认可,所以很多学生毕业后虽然在从事设计工作,但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属于设计专业。从他们的逻辑思维上来说,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学习和历练过程,才能成为一名设计者。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设计在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在平面设计上的师资力量的配给、更新和提升上存在很大问题。例如,很多高校教师,尤其是年龄在40岁左右的教师很难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资源的互动、图文互动等。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他们无法在设计中通过使用photoshop、corel、CAD软件进行设计教学。所以,高校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结合当前比较严峻的社会竞争环境,必须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必须要认识到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一名教授平面设计的教师来说,不仅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学习新的知识,以此去应对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此外,由于平面设计设计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这就需要设计教师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还应该不断了解和掌握广泛的跨学科领域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单一专业型向“T”型、“X”型或者立体型知识结构发展。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慢慢解决平面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如果各高等院校不能及时要求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及时补充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使学生吸收新的知识,那么学生就业时很可能就会被严峻的社会竞争所淘汰。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的教育方法。但是目标的设定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其次是社会的分工,也决定着人才的需要。此外,从人才类别的需求上又区分了我们培养人才目标的层次性。在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但是,从我国教育现状和社会现状来看,高、精、尖人才需求比较少,很大一部分都需求应用型人才,所以如何找到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的方法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同时,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说,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学习一些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设计实际需要中所涉及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平面设计教育真正融入社会大体系中,通过知识与社会的交流,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对于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让学生掌握新鲜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方法的教学。

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一)改革各学科内部的关系

现在我国的设计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主要是绘画和设计两方面。目前,平面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包含绘画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等主要学科。绘画基础可以算是设计学习中基础的基础。在进行绘画基础的学习上,有必须要进行写实性绘画的学习,也就是说进行设计学习之前就必须具有扎实的写实功底,才可能进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习。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使得绘画课和一般的设计基础课形成一种二元分离的状态。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最传统的设计中。在传统的设计观念中人们认为,设计只是进行艺术行为上的装饰活动,不具备一定的设计创意理念,而设计表现则是一种创意性的艺术构思,其以艺术标准为设计标准,在此之上进行一种艺术的表现。所以,人们通常认为设计与艺术即使存在某种关联,也不会改变设计的本质,因为设计更多的是与科学技术、产品功能等相互结合的设计美学。

此外,把基础课程分为两部分,在教授学生时也会让学生在认识设计上产生概念的混乱,以及设计造型知识上的混乱。尤其是当教师进行教学结构的安排上就会产生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和堆砌,并且在实际的设计中,也会让设计忽视设计的相同性,扩大设计的独立性。一般而言,只有当设计完成了对经济活动的服务后,才可以体现出其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区分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认识到设计与绘画的区别,明白设计在创意设计下的经济价值。社会需求产生创意,最终形成设计以及设计的技巧。但是如果在视觉设计中,只是一味地进行空洞的设计就会使人感觉那只是一种多余的设计堆砌,而不能真正体现创意的价值。所以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就必须以专业设计为教学主线,基础课程的学习为辅线,让学生尽早对专业设计进行学习。此外,真正的专业设计,不仅要求设计的创造方法是完美的,还要求与绘画基础进行完美的结合。尽管专业的平面设计和绘画基础课程有不同的变现方式,但是专业的设计还是应该借鉴绘画在色彩、空间、形态等因素上的处理方法进行设计,最终形成一定的视觉形式。所以在对各学科进行区别的同时,也应该在视觉传达的基础上,使平面设计在设计的要素上进行提升和学习,尤其是学习绘画基础过程中对文字、摄影等的处理方法。平面设计更多地与产品相结合,可能是工业产品或文化产品,但是不管怎么进行设计,都需要与绘画基础相结合。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了各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和独立性后,才可以真正在平面设计中,形成专业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基础课程的提高。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高校教育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及时结合社会需求,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应在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及时整合各种最新最全的科学知识去开展教学,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科学修养以及专业技术修养。随着国际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平面设计专业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自身的能力,所以,高等院校就需要加强在网络信息上的投资和建设。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多媒体、网络信息辅助平面设计教学,及时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术动态,在分析和学习新的设计信息的基础上,提高自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并给出自己的设计观点。同时,作为教师,在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上,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本专业的科技开发能力,以专业的姿态迎接平面设计领域的新变化。

(三)教育要与社会接轨

1.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网络,积极开展自己的网络远程教育,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的共享,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选修的一些平面设计院校的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学生自己的学习计划,高校也应该给予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取得学历证明。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提高我国平面设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水平。其次,通过互联网的帮助,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平面设计教育上的改革和创新,从实际出发,完善自身在平面设计专业上的改革和创新。

2.在企业的帮助下,联合办学。在企业的帮助下,不仅可以加强教学科研与生产的完美结合,也可以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高校可以利用自己在科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研发、工艺技术的改进。此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还可以在实践中让优秀企业家对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给出解决的建议,让他们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帮助高校平面设计专业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在这种互相帮助的方式下,完成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再者,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拓展知识面,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上,不断丰富自己所要教授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更早地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时补充自己专业上的不足。

总之,平面设计教育已经与我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所以我国的高等院校应该以经济、科学和创意作为平面设计的标准前提,正确树立好平面设计教育的理念、培养人才的目标,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要,努力做到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张永强.平面设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2010(17).

[2]张容容.提升平面设计“双向”教育[J].装饰,2006(3).

[3]王慧,钟尚联,李江萍.浅析高职平面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需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

[4]张容容.提升平面设计“双向”教育[J].装饰,2006(3).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

自上世纪90年代后,各大技术和艺术院校逐渐引入计算机这门课程,并将其列为必修课。进入本世纪后,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已经和设计类的课程逐步融合,特别是大量具备强大设计功能的设计软件被开发后,平面设计的过程不仅变得简单,而且更具视觉化。所以,面对计算机技术大量运用和普及,平面设计领域正在飞速的变化。那么,为什么计算机能够促使平面设计发生变革,它又能为平面设计带来哪些变革?

1计算机在平面设计领域的优越性

1.1计算机的高效率和精确性

使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提高结果的精确度。因为计算机可以利用其自身具备的强大的图形绘制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文字输入软件来精确地展现图形,合理地控制图形的大小、尺寸、颜色外观等,这些都是传统人工方式无法比拟的。

1.2计算机的容错性和储存性

由于计算机中多数的图文制作技术软件具备对以前设计和绘制的东西进行复制和储存的功能,它不但可以避免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的数据和信息的丢失;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错误的修改及调整,这避免了传统模式中从头再来的费时、费力。

1.3计算机的丰富性和延展性

由于计算机有强大的信息库,大多数平面设计者可以利用其中丰富的图形资料信息进行组合、变换,这就为设计者们提供了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展示自身的才华和智慧,从而为其设计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资源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化。

2计算机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2.1计算机在平面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平面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摄影及图案设计等。在这些基础课程中,计算机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比如,计算机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准确、快速地完成平面构成课中的“重复”单元作业和色彩构成课中的“渐变”作业,不但将渐变的效果和色彩效果准确地展现出来,同时,还使得传统耗时耗力的手绘方式转变为一项简单、快速的工作。再如,在摄影课程和图案与创意图形课程中,计算机也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利用相关软件将复杂、繁琐的暗房技术取代,使得摄影课程的课时缩短。

2.2计算机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平面设计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包装、书籍、广告、VI以及网页等的设计。在这些专业课程中,计算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但促使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发生着变化,也使得课程的实现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和通俗。比如,在书籍设计和包装设计两门课程中,计算机使得设计过程变得简易化。

3加强计算机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3.1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是指能够对信息进行鉴别、判断,筛选出既能合乎自身需要又能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的一种素养。那么,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该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强大的信息库去查找信息,并让他们对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在让学生明白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方便、快捷的同时,培养他们系统、简明处理信息的能力。

3.2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不光要加强一些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先是要在结合实例的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手段进行平面设计的课堂教学。其次,要及时地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业进行批阅,以便及时地反馈问题。最后,可以通过创造一个专题的学习网站来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技能的平台。

计算机设计有传统设计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但打破了以往的媒介技术的限制,使得设计领域不断地扩大,同时也使平面设计教学变得可以延伸和拓展,使计算机教学工作更加方便、简洁和生动。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摘要】设计在西方发展了百年,而在中国现代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因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的早期平面设计教学从内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过于单调,传统工艺美术型的设计教育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理念、新思维不断介入人们的生活,中国的平面设计应在实践与探索中思考与寻找设计的未来之路。这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平面设计教育在我国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面对中国偌大的设计市场,国内的美院、综合性大学等纷纷开设设计系以应对这种局面。经过这么多年的设计教育,各高等院校也顺应时代需要做出一些相应的改革。其中,就过去美术院校的“工艺系”到今天的“艺术设计系”名称的改变可窥到设计教育中改革的印记。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想当前平面设计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平面设计本身是种对生活方式的创造。在人类历史上,设计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时也标志着

人类文明进程的前进步伐。但客观地看,目前的平面设计教学自身还不很完善。

首先,在教学中重视造型基本功,这本无可厚非,但却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今天的学生正是在前人成功的基础上前进。因而,旧的平面设计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正如用安格尔的方法不会有凡高;用徐悲鸿的方法也不会有贝聿铭一样,纯美术(油、版、雕)的造型训练、色彩练习,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并不是完全适用的。

其次,在大学四年的课程安排中,过多的基础训练,导致了学生对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平面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学科间的交叉明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一些理论课是有必要的。

再次,前面提到了“包豪斯”的教学。本来,包豪斯重实践、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等等,都是平面教学应当学习的。但由于一开始对其理解的偏差,导致了今天各院系的平面设计专业明显地缺乏活力、创造力,对平面设计的理解也明显落后于时代。很多学生作品毫无新意,且忽略了自身的民族特点,放弃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没能很好地将平面设计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二、加强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程体系中应增设“设计管理”课程

过去我们搞平面设计教育,以工艺美术教育为主。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从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引进企业形象策划(CI)潮以来,教学上就有了些改革。基础教学我们沿用的依然是包豪斯传下来的三大构成。这时候的平面设计专业(或者装潢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企业形象策划为主。而且在引进CI方案时,我们把它分为: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大块。设计专业的教学以视觉识别为主。而“设计管理”课程是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在设计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从我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总共不过23年,各领域都在经济大潮中摸索着前进。我们的现代设计教育时间更短,“设计管理”课程的缺失是有其原因和社会背景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内部科学的管理体系也逐渐完善。在此基础上,设计师面临的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交流日益重要,“设计管理”课程也就提上日程。

在过去我们的平面设计教学中,仅以设计的基本创作为主线,没有注意到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沟通,再加上技法滞后等造成:

(1)学生只顾埋头做手工设计的技法练习和相应的简单肤浅的设计思想的思考,对设计的深入思考缺少认识。

(2)理论体系不健全,对所学专业企业形象策划(CI)缺少认识的完整性、高度性。

(3)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市场运作等方面处于一种逐渐完善的阶段。因此对设计管理课程的设置应有所高度的认识。

2.平面设计教学应模糊学科间的边缘界限

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设计学科的边缘性要求新的设计人才必须是综合性人才,而不是一味地“专”下去。平面设计在现代社会扮演的不仅是传达信息的角色,同时还担当了传达思想的、甚至是传承文化的重担。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如文学、哲学、艺术等。要让学生认识到平面设计专业自身就是艺术、技术、社会生产力等交叉而兴盛的一种新的学科,其自身的边缘性应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另外,还可在课程中尝试开设市场学、消费心理学等课题。当然,在强调学科“边缘性”时,并不是要求平面设计者个个成为多面手。模糊学科间的界限,不是模糊专业本身,只是学科间的交叉有利于平面设计自身健康、全面地发展下去。既然平面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专业性是其立足点。

3.平面设计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设计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脑的出现为我们的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速度和质量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它大大提高了平面设计者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制作工艺。在这种形势下,平面设计教学工作应主动适应不熟悉的领域,要在这个需求逐渐提高的新环境中不断提高平面设计教学的水平,跟上科技的进步的步伐。面对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和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对设计者潜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软件的应用,平面设计逐步走向程式化,这就要求设计创意必须具有个性。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过对设计原理、设计内容等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篇10

1.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时间有限,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大多数院校在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上,采用前两年基础课,后两年专业课的方式,这样,学生真正接触平面设计的时间大大缩短,并且,在专业课中,老师大多以理论为主,讲解大量的专业知识,忽视了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平面设计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联,伴随着经济,科技的极速发展,平面设计理念的更新速度加快。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有所用”,不了解当今社会发展动态,不参与到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便无法正视自身的学习效果,技能水平,也无法真正地投入到设计之中,“学而无用”才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2.学生学习技能单一,不利于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动态。

平面设计涵盖了诸多领域,比如:广告设计、图标设计,画册设计等等,创作者要通过一些视觉元素来传达创作者的设想与理念,因此,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多元的知识结构在平面设计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不是简单的高新技术的融入与图形的堆叠,而是一种艺术与思想的传达对接,培养学生向综合方向发展,进行素质教育,提升其个人素养尤为重要。反观我们的平面设计教学,只是传授给了学生设计的基本功底,如何去设计,并没有教给学生,设计的灵魂与魅力何在,一个优秀的设计者如何才能用自身的技能来诠释演绎设计的魅力。在平面设计的初始阶段,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值得深思。

二、教育改革背景下,平面设计教学的新举措

上文中分析了当今平面设计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这一问题,我们将从课程设置、评估机制,教学理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跟上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

平面设计是一门与社会潮流紧密相联的学科,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同时,平面设计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平面设计内部的变革,掌握日益更新的计算机技术,并且熟练应用,是教师面对机遇挑战必须拥有的技能。

2.进行合理课程安排,改善当今对学生的评估机制。

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对该专业繁杂的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实属不易,但要尽量地做到相对地紧凑合理。在前两年的课程中,基础技能学习的同时,侧重综合学习,宽口径、厚基础,尽量让学生在获得基础技能的层面上,发散思维,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进而为后两年的专业课学习打下稳固的根基。大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在评估机制上,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一刀切”的评价标准,擅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优化资源配置,扬其长避其短。

3.转变教师角色,进行引导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学生在学校习得的基础技能是平面设计的骨架,而丰富的人生体验,多元的知识结构与创造力是平面设计的灵与肉。教师要由“授鱼”转变为“授渔”的角色,将学生从“强制力下的妥协”中解救出来,给学生自由独立的思考活动空间,并且引导其敏感地感触时代的潮流脉动。创作的灵感来自长期的积累,教师在理论传授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共享最新的网络资源,并且与公司合作,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体验设计给人带来的更真实的体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进而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