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

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在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中已跨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由于利益的重新调整,新旧观念的碰撞,文化的冲突,大学生无疑也感受到这一变化,并敏感地经历着这种调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职业生涯规划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仅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有助于提高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最终目标。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在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发展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大学生涯是职业发展的准备期,是决定能否赢在起点的重要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价值观、道德方面的某种缺失,关于理想与信仰、高尚与正直、原则与道德在新形势下开始显得弱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两课”不够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出现淡化的趋势。因此,新形势下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继续过多地从宏观角度出发,而忽略大学生个体需求,那么其有效性会非常有限。笔者认为,从学生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利于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新形势下 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的有效补充

(一)职业生涯规划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这无疑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出现自我认知不清晰,独立自主和责任意识薄弱等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观”教育以空洞的理论说教为主,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而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等做充分的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正确定位。同时通过对职业生涯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了解,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树立人生目标,根据目标进行规划并采取实际的具体行动,提升自己的自主意识和责任,从而改变许多大学生面临新的环境不知道如何面对大学生活,不知道自己肩负着什么责任的状态,在满足了生理、安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追求职业与事业的成功实现对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高层次人生需要,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职业生涯规划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共性教育为主,忽略了个性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共性教育为前提,同时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学生的个人成才和发展为基础的,以学生的人生目标为出发点,针对个人的性格能力特征进行的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需求,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协调发展,实现学校教育与个人主观目标、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及个性化的目的。

三、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

教育部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再一次强调了就业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载体的重要意义,把职业生涯规划渗透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作用,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专业性学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知识,高校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逐步建成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他们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更好地设定和实施职业生涯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功能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系统工程,其德育除了具有各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之外,其特殊性在于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应逐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内涵。首先通过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目标,形成学习动力;其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第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最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重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加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和渗透性,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并不能因为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而忽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不能试图用职业生涯规划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在加强思想政治的实践中继续探索如何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补充和促进作用,紧密结合两者关系,从而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晓旋.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008.5

篇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6-0050-03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市场趋于饱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大学生规模日益扩大,2013年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699万,如图1所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单纯的就业指导已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将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

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结合大学生自身条件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引导其进行自我剖析,对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的教育过程。[1]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和灵魂[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教育目标的极致,即人的个体发展的理想境界是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更注重专才与通才的通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围绕高等教育的目标而进行的,使大学生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合格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为了使大学生能够进行合理定位,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心理与行为的成熟,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这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教育对象的针对性

高等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是指大学生具有个体特征和个性差异,必须对其实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则是使大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形成科学的自我分析、自我判断和自我定位的基础上,作出与自身实际情况及社会实际需要相符合的职业定位,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人生策划活动。这使两者在教育对象上有了共同的着力点,在教育方式上也产生了诸多共通性。因此,这种教育对象的针对性,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教育内容的互通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规划职业生涯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坚定信念,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胜任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潜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本身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二者在德育的核心内容上是相互融通的。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化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方向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

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蕴涵着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适应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需要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现行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明晰,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没有形成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及早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分析环境,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能力提升计划,为将来顺利就业积淀力量,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首先考虑的教育内容。

(二)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艰巨。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显现了教育的个性化,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由被动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主动的引导式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的回归,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适应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

人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人的职业发展来实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长期、动态、多层面的。目前一些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导致其大学生活缺乏方向和动力,产生迷茫消极的情绪,形成很多思想问题。这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同时,做好思想引导,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如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职业心理等。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

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积极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好地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去,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建设

建设以院系辅导员为主的职业生涯辅导站,发挥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咨询、评估体系,加强职业思想辅导、学习辅导、实践探索活动和就业辅导体系建设,如图2所示。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毕业阶段前移,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强化大学生就业胜任力,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体现出来。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最现实的主战场,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社会实践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使所学书本知识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思想意识逐步成熟。高校要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充分利用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工厂、企事业单位,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体系,努力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摆脱原来简单的甚至是临时性的做法,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持续进步有机结合起来。[4]要充分发挥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功能,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持续进步结合起来,从大学生就业需要、职业发展需要、人生发展需要出发,设置具体教育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需要,分专业、分阶段建设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2]赵敏.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篇3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各大高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已不再是职场的抢手货,他们面临和社会人员同样的就业困惑,同时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和对事业成功的追求更为迫切。如果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把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到大学生的培养中,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也易于接受,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依据心中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包括其相关的教育或培训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促进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提升职业品质,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

由于各方面的综合原因,当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较为突出,如:“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矛盾并存现象;个人的职业发展期望与企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不能协调的现象;个人不能将大学学习与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现象;学生职业素质状况与社会职业基本要求有较大差距等现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抓准大学生需求的脉搏,引起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和强烈共鸣,才会引发他们的积极行为,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思想品德、塑造人格和引导社会实践,着眼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改造,通过内化和外化的教育方式,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完善其社会人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帮助学生确立未来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的定位、进行职业分析和开展职业训练实践,使青年学生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从教育的内容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的过程。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能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如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使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终极目标的要求。

2.教育内容的交融性。二者内容上是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竞争态势、社会需求等。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教育、职业习惯教育和职业能力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中彰显育“德”功能的职业道德教育居于核心地位。而且,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具有良好品德及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是极具竞争力的。可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道德教育这个核心内容上是相通和相互渗透的。而且,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二者在内容上相互交叉的层面会进一步扩大,并逐渐由渗透走向融合。

3.教育功能的互补性。一方面,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具体清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理论说教,不能贴近教育对象实际需要,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未来的事业为引导,全面拓展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个人主观目标与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结合,学生会感到比较现实,即具体又生动,易于引起学生重视,切实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导,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法,以理论教育、典型示范教育、激励教育为主要手段,忽视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既把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需求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又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也能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得以传达,如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时,能让学生知道职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产物,要把谋求职业与为社会做贡献结合,就是一种很不错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和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自我,做到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等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体现、规划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培养方案,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

1.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在动力。传统的思想教育是以教育者为主导,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法,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思想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即“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到哪里去干”“我怎样去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知己知彼”,大学生要通过各种职业生涯心理量表的测试、相关人员的评价、自己的剖析等方式来了解自己,同时还通过各种媒体、实地考察、专家讲座、毕业生经验交流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经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看清自己与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差距,明白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顺利就业、影响到今后事业的成功。大学生一旦充分认识到道德失范的严重后果,就会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求,自觉主动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全面系统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内容,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对不同特点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使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

3.通过生涯规划,提供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项目。在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的设计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根本需求,以挖掘学生的根本需求即“渴望成才、谋求发展”为着眼点,利用不同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在短时期内能够实现的目标和具体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尝探索之快乐、思成长之道路、树理想之信念。

一是将主题教育内容演化为职业生涯的规划理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折射主题教育内容,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把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是以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未来的职业体验。大学是准社会状态,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缓冲期,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特色学科和优势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特色学科领域的研究,把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实行学校和企业的有机结合,建立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预演,接触社会,了解职业需求,认识自我,发展个性,增长才干,缩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期,加速学生的社会化的进程,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由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联,从而能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的积极性,真正感到自己的命运只能由自己掌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品德修养、价值观等决定的。因此,他们会积极主动地不断反省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使自我教育成为强烈需求,改变以往被动受教育的局面。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外力强加在个人身上的实施方案,而是学生个体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所制定的个性化发展方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职业规划过程,能激励学生早日确立职业目标并付诸行动,更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突破点很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分析,是工作方法的实施,同时也是工作理念的体现。既能把高校思想教育的最高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又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找到全新的视角,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春香.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理论观察,2007(2).

[2]方锐.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与运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余春玲.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张春香.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理论观察,2007(2).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联性思想战线

一、引言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中国大学生在毕业就业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为了改善就业难这一现状,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思想政治课程,但是经过长期的教育经验总结发现,这两种课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如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教育作用具有互补性以及教育内容具有交叉性等,如果能够在大学生的引导教育中,实现它们二者的有效对接,不仅可以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还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二者的关联性

第一,中国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批合格的、高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运用正确的思想来教学和引导大学生,让他们坚定不移的坚持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并且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共同努力,这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目标。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主要就是为了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通过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做好未来职业规划,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准确定位未来的就业方向、展开合理的职业分析以及进行职业实践训练等,让大学生可以站在一个时代的新高度来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并且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1]在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将共性教育作为教学前提,在推动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将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从而促进实际目标和理想目标的深度融合。第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有效弥补当前职业指导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问题,并且将学生的就业理想、生活理想以及社会理想等高度融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职业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桥梁,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目标变得更加具体和清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措施的操作性。通过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思想政治课程回归于现实生活。此外,通过开展思想政治课程还能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为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当前社会的竞争形势等,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情感等各方面的引导教育,其主要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大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能力[2]。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健康教育、政治观以及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它们二者在核心内容上既相互渗透,又相互通融,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明显的统一、融合趋势。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结合策略

第一,在大学教育中,人们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教育前提,其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可以将学生的个人兴趣、能力结构以及知识结构等评估出来,从而发现学生自身的不足之处和优点,并且经过深入合理的分析,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和爱好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以强化灌输模式为主,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往往不知道“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等。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这些疑虑的解决,通过心理测试、评价以及自我剖析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运用网络、毕业生经验传授、实地考察等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能力、素养[3]。此外,通过一定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可以确定未来就业的目标单位,了解自己与目标单位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为自己未来的事业成功做好充分准备。第二,大学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中,应该将有关择业观、发展观等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实现思想政治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系统,同时又是一个连续的教育过程,需要经过生涯认识、探索、定向、准备以及安置等过程,以学生才能的激发为目标,并且教育重点放到学生的生涯规划上,从各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划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职业测评、能力测评以及兴趣测评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性格以及兴趣,同时对各种职业角色和类型进行不同程度的掌握,最终形成对自身未来的良好规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职业教育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助于学生制定科学的人生就业规划;同时结合目标单位的用人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作者:高晓娜 单位:运城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4):68-70.

篇5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学生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

第一,教育对象的针对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同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在科学的自我分析、自我判断和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职业规划,最终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目标的人生规划活动。这种共同对象针对性的特征,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有了共同的出发点,在教育方法上也产生了许多共同性,有利于两种教育方式的融合共生、相互促进。

第二,教育内容的互通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着力点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本身不仅体现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方向和具体选择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实现途径,而且体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化的一个过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方向的一个过程,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一,认知功能。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自我分析,在思想与道德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深入、理性、科学的认识分析自我,制定符合高职学生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这种对自身全面认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了解和反思的过程,有利于高职学生自我全面认知、分析和判断,认清自身值得发挥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不足,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二,导向功能。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具有全面的认知功能,因此对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动机、需求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人发展的蓝图和前进的目标,能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和需要提升的方面。

第三,凝聚功能。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师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谈心,可以了解学生们的心声、知道他们的生活需求、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者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切身感受到社会、学校和老师的关爱,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四,激励功能。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给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导向,这种规划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目标。它既是个人努力的依据和方向,同时对人又有着巨大的鞭策力量,有利于把学生的思想精力集中到发展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上来,也有利于消除他们的懒惰思想,纠正他们的思想认识偏差,形成一种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每名教师都关心学生就业的氛围。学院可以运用院报、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意义,要求教师把学生高质量就业以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作为学院发展的第一要务,鼓励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及时总结归纳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便于以后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修课,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使该课程的开设真正在学生中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建立学生职业发展培训档案。从学生一开始踏入校门就按照不同的学习阶段引导他们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把其学习经历和成绩记录在档,制作职业发展培训档案,使他们一步步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让他们掌握相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需的职业指导技能,了解当前社会就业状况与毕业生的需求,积累职业生涯教育的优秀个案,使他们在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中扮演好角色。

第三,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人发展的蓝图和前进的目标,能给学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从而起到一种目标导向的作用。学校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向功能,围绕理想、信念的主线,把高职学生引向关注社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上来。

第四,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检验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是坚持定期邀请成功校友或校外知名人士到学校做报告,进行经验交流。二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得到锻炼与熏陶。三是加大校内实训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现实感和职业角色意识,帮助学生更早更多地训练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是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是主体性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明确未来的人生奋斗目标,避免无目标地四处漂泊、浪费青春,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此为重点,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入力度,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走进社会,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里尔登.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高丽霞.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闫礼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中在的问题

(一)自我认知问题

高校毕业生对自我的认识普遍具有主观性,在就业中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是就业的一大障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能完全代表其职业能力,自我定位的不合理,使学生在走出大学后,理想与现实冲突而无所适从,就业变得更加盲目。

(二)价值取向问题

提及工作,多数人不可避免的向往高福利、高待遇和高稳定度的工作,“北上广”以其强大的城市综合实力,成为了很多高校学生毕业后的选择,稳定的“铁饭碗”也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门就业趋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于功利化,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并不乐观,短期内可能能实现其职业期望,带长远来看,过分的功力追求会使自己迷失方向,无法真正实现自我的职业生涯。

(三)基本素质问题

当前的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其中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的缺乏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也是极为不利,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选择不仅重视也职业的能力和水平,其职业素质,个人素养也关乎其长远发展。频繁的跳槽,工作懒散,无责任心,与同事无法和平相处等问题,不仅加大了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不稳定性,也加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同时,心理因素的不稳定性也影响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差成为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当前就业压力大事普遍的事实,高压力的工作环境相对于轻松的校园生活必然不同,如何转换心境,以平和的心态迎接工作,是大学生就业应当面临的问题之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必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较晚,还不够成熟,并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化程度不够,这些问题使得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多数高校因为无法专业性、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就行指导,但是因多方面因素影响,只能变成大课堂式的讲授,这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在职业测评,职业咨询上只能依靠某些网站进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点放在了普遍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就业指导上,这对于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不够,这时,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填补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

(二)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坏境

社会环境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利于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我的发展,避免外界的干扰以及一些消极的观念对学生的影响。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发展,利于形成互相鼓励,共同奋进的良好的大学学习、生活氛围。特别的高职院校,本身注重技能教育,更不能忽视思想教育,新世纪的人才要求是全方位的人才,不仅是技能的独当一面,也要在个人发展上下工夫,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发展认识,向科学的全方位人才靠近。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形成系统的理论,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贯穿大学课程始终,更是对学生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多内容、多层次的教育学生如何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其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是无法替代的精神财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和升华。

学生在学习马克思思想认识的时候了解了世界的普遍发展规律,利于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认识国家、社会、集体。《毛概》向学生讲述了我党的发展和创新,利于学生在认识党的基础上拥护党,爱护党,积极向党和国家靠拢,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以世界、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形成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

另外课程中还有很多讲的是我国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艰辛路程,利于学生从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对未来职业生涯勇于面对,传承中华民族的勇敢精神,同时从了解悲痛的历史中珍惜今天的生活,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人生的事业,积极工作,为国家的繁荣尽绵薄之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思维,美好的品德,同时普及了基本的法律常识,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以优良的道德素质认真负责的踏实工作。

四、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其完整的理论和对学生内因长远的影响,得以弥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注重职业选择和外因指导而忽视学生内因发展的不足,同时能在大学教育中预防现实就业中本可以避免的部分问题,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伴。

参考文献

[1] 刘绍斌,刘卫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2] 鲁明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3] 王俊成.以实践为指导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新一代,2013(01).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经济进步对高校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大学生创业为就业提供多种途径,大学生创业教育也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课程中重点内容之一,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树立学生正确的事业观。为此,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帮助。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道德。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价值观逐渐养成的重要阶段,是高校教育课程中重要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社会,实现学生的人生理想。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是高校学生阶段学生还没有彻底的接触社会,学生的心理尚不能成熟,校园内部的小社会虽然能够对真实社会进行模拟,但是不能使得学生感同身受社会的复杂度。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此时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创业指导,引导教育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乐观、勇敢。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将大学生带入到积极的创业道路中来。

2.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具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良好的计划是工作实施成功的一半。那么在高校学生创业中如何做到事半功倍,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没有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学生容易在实际的创业中出现迷茫。而正确的职业规划是指学生个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职业生涯中存在的客观因素进行总结与评定,并制定行动计划,做出合理工作的安排。而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活动和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1.创业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一种思想上的教育,在社会思想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该种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体现出实践意义。而创业教育恰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相反,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将两者相互融合中,思想者政治教育往往被忽视。也就是说,代表着生存性以及发展性的教育在形式上更加的强势,不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作用。但是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在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品质等方面带来帮助,由于在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够被重视,使得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存在着一些违法乱纪的思想,这些思想对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以及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创业教育来源于教育先进国家。但是在实际的创业教学中,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良好的结合,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在创业教育中运用的效果不佳。高校创业教育中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作用发挥出来,在实际的教学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反映,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同虚设,这两门学科在高校教育中交汇点较少。

3.创业教育中缺乏经验教师。高校创业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创业实践经验,这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后言传身教。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就有真实创业经验的教师比较少,教师不能从实践经验中引导学生。因此说,高校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上经验尚浅。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

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提高大学生创业品德。道德品质的形成源于大量实践积累,道德品质的主要表现是“知行统一”,而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为了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大学身的创业品德。

1.1鉴定信念,实现理想。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主要需要鼓励学生具有鉴定的信念。创业是一项漫长且艰苦的工作,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创业者,创业项目比较难选择,并且在实际的创业中存在很多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学生具有鉴定的信念,坚持理想,将创业困难逐一克服。对于大学生创业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凸显出来,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面对生活以及工作问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今后创业提供内部动力,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

1.2培养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其中主要包括家庭道德、社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逐渐深化到高校创业教育中,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内在修养。而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决定者其能否抵抗挫折的重要的标志,在创业艰苦的过程中,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以成功者的创业历程,在大学生之间实现示范作用。

2.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实现创业教育的前提,大学生拥有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导线学生在实际创业中能够选择一项比较适合自己的行业,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能够对时间、工作顺序进行合理安排。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要的实现途径就是,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该项活动中,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人生方向为目的,在实际设计中能够帮助学生从细节中发现创业的内涵。在创业设计中,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发展特点进行充分认识,发现的在实际创业中的优势,因此才能够做到扬长避短。

3.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虽然说大学生创业是在走向社会时候进行,但是高校育人的最终目标是以教育的改革实现学生的在社会中的定位。因此,高校应尽最大可能帮助有创业志向的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首先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然后在高校中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平台,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中的创业实践基地,能够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经济以及物力方面向学生提供帮助。四、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形势不断转变,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高能力群体,社会对其自主创业提出较高的要求。在高校教育中,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养、以及坚韧不拔的品德,实现思想教育与实践融合的教育格局,以知识教育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彦羽.文化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

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因素;管理

职业认同是社会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社会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做出了正面肯定的评价。从来源上看,是个体从亲身经历中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而逐步产生的,从状态上看,是个体在现阶段对职业的认同程度,由职业认同所引发的系列心理感觉称为职业认同感,用于表征职业认同感高低状态的程度称为职业认同度。一般而言,职业认同度高的社会群体,其工作积极性、稳定性就高,反之则较低,二者是正相关关系。整体而言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既有社会群体价值观的作用,又有天性、特长、喜好、志向的作用,反过来又可对社会族群价值观的整体走向产生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的客观因素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中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职业定位属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具体工作内容是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标准,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心理规律出发,积极组织协调相关舆论资源,完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指导工作。

目前,鉴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就是辅导员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各高校都加大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但就辅导员自身而言,政治指令带来的职业认同感相当有限。大学生群体往往将辅导员工作等同于行政后勤事务总管。

受以上种种客观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高校辅导员很难基于教师身份和校园生活培养职业认同感。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的主观因素

部分辅导员从事辅导工作只是出于规避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而选择的暂时跳板,贪图国家高校提供的专项优惠政策,并利用职业人际便利谋划辅导岗位权利之外的诸多好处,不肯扎实工作、钻研业务,随时随地有离岗打算。

部分辅导员受年龄层次偏低,工作经验尚少,人生阅历较浅等影响,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缺乏认知,对所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加上辅导工作细碎,升迁渠道狭窄,职业规划模糊,未来发展无望,导致部分辅导员心生倦怠抵触情绪,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专业水平提升缓慢。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管理建议

首先,高校扩招导致新入学大学生规模逐年增长,不论是学生教育还是学生管理都急需辅导员岗位人才。为此,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切实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由此,我们应从思想转变入展开辅导员职业认同管理。

第一,要提高各级领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教育机关的有关精神,从高校发展战略角度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创新思路,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各项投资力度,给予高校辅导员队伍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第二,要提高广大师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正确理解和看待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旨、工作内容和工作水平,转变辅导员是高校学生保姆、编外警察、行政总管、后勤部长等偏见,通过各种有效沟通方式,对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给予相应的支持和理解。

第三,要提高辅导员本身的从业热情。身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要自信而执着,坚信所从事职业是一种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影响广泛的职业,坚信所从事职业对其自身的各项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发挥存在诸多益处,职业舞台足够广阔,职业发展大有可为,以较高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善于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

其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于党政之间,既有教师身份,又处于多头管理状态,从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到学生工作部、学生会,再到团委,工作内容细碎,考核指标零散,福利待遇偏低,没有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应从体制改革入手开展辅导员职业认同管理。

第一,要将分散于各层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辅导教育工作队伍的人事、考核、福利待遇等关系集成到学校的唯一指定部门统一管理,并设专职管理队伍,完善管理权限,实现领导统一、编制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其次,校内各院系部门所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先关事宜不能多头布置、恣意调配,而要汇报至上述专职部门,经辅导员成员组协商后,按既定渠道总体部署落实。

第二,要认真分析总结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内容中的不合理问题,结合辅导员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利用零碎时间穿插安排责任之外的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队伍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钻研业务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上来。

第三,要充分利用所有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场合,让辅导员有机会走上讲台,真正以教师身份开展思想教育理论工作,广泛参与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认可及辅导员本人能力素养的认可。

最后,我们应从落实政策入手开展辅导员职业认同管理,加大辅导员队伍、设施的相关投入,稳定辅导员与学生管理规模的比例关系,缓解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压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学术氛围,借鉴专业任课教师培养经验,培养思想教育辅导工作业务骨干;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职业规划、政策落实等方面向辅导员队伍给予适当倾斜。

四、结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到今天,重点是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应努力强化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辅导员人才培养理念,多角度、多途径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认同度。

参考文献

[1] 聂海岭,孟雪辰.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培养路径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篇9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52-02

一、高校面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很多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也有一些本来繁荣的行业开始衰败,这对大学生的专业认识冲击力较大。在开展入学教育时很多高校忽略了职业规划的内容,只是单纯的将马列主义和思想等政治教育进行理论宣教,学生的心理并不认同该种教条班的教育模式,开始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并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知识更新上,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观念。并将在网络上的只是转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教职工的教育观念出现抵触和叛逆。社会上很多不好的风气充斥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比如,恋爱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窦初开,处于情感的迷茫期,处理不好感情问题时容易选择逃避,这些也给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形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先天的思想价值里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难点:思想价值观卓然成型,不好纠正。

(一)当今社会虽然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已经相当重视,可多数家长重视的教育方向只是成绩,对孩子的思想关注不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压力较大,很多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思想状况。再加上很多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人类的欲望增强,攀比之心加重,攀比的载体主要是金钱。出现拜金主义大学生和世界观歪曲的人群。云南大学的大学生马加爵就是受到虚荣心和金钱价值抬高自尊的错误思想下挥刀屠杀了自己的室友。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是家里的独子和全部希望,但因对后果的单纯认识和对责任的概念不强,致使他故意杀人。这些例子都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二在于:大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断层的状态,靠学校集训培养收效甚微。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通常身兼数职,平时繁琐之事较多,学校攀比科研成果,一味追求科研成绩,学校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学要求和大纲。只好利用以前老套的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和教学教案,依然采取纯粹的理论教育,枯燥乏味,缺乏生动,学生一般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只是传授到位,实效性一般采取试卷的形式检验。教师的无奈主要是来自于现在国内衡量文人的风气。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三在于:学校和教职工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度不够,走形式主义的做法较难改进。

(三)近年来,高校的评估是生存之本,学校的很多精力都放在学校的规模扩招上,一味追求数量上的超越,忽略了入校时学生的素质,很多大学生在入校时的思想就是有一定问题的,入校后,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泛泛而谈,没有针对学生思想水平高度上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已经出现自杀或者自残的苗头,在学生当中也会引起极坏的影响,开始怀疑自己坚守多年的价值观,最终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拘泥于课堂宣教的形式,并没有拓展学生的课外教育,当学生有思想问题想要求助时也是奔走无门。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四在于: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仅不够,还没有切实为其提供教育平台。

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加强高校党委、教职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质以及重要性的认识。重新认识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巨大意义,把握党把思想发展作为根基发展的精髓,理解尊重教育和尊重人才的意义所在。切实认真学习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之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学校目前的教学状态,将责任明确分工,学校主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工不允许再兼职其他行政职务,进行教学改革竞赛,赏罚分明,提高改革的积极性。要重视科研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在祖国大的要求框架下还要有针对性的研究适合本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好套路和好模板,既有针对性又要看到实效性。

(二)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形式要改变;再次,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多研究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互联网还可以被利用作为学生课外教育的平台,学校可以专人管理网站,学生有思想疑惑时可以匿名在该网站上求助,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可以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的得到解决。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连贯,不出现断层,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始终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要始终掌握一条主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个教学内容的首要为位置,是其他学业成败的关键和检验标准。

(三)要重新修订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国内多数高校目前主要的竞争体现在评估成绩上,学校的精力主要是放在科研成果和学校规模扩张上,很多学校不断发展新校区,学生的数量一致在攀升,录取通知工作需要好几批次,教师的业绩不是靠教学质量,而是靠莫须有的科研成果,且多数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强。入学时只是看学生的笔试成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一向得不到重视,建议高校应该将心理评估作为入学标准之一。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标准也主要是靠一张考试卷评定和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验收不仅要靠笔试成绩还要靠平时的德育成绩。

(四)学校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提供好的平台。学校要严格要求教职工认真准备每一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教务处及时评定,督促教师进行大纲和教学改革,对于好的教学建议和要求及时进行讨论采纳支持。增加学校图书馆关于德育方面的书籍,鼓励大学生提出自己的德育要求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校、教师、大学生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对策的可行性

(一)高校都具有党支部和党委,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传达和培训党的思想先进人员,在高校内执掌党的思想传播,其重点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意识的唤醒。学校有义务对高校内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或者指示其出外进修,要体现党思想的先进性。党委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监督者,有力的监管部门会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有效验收,这个机构的存在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是其上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现今的高校把教师的实力看的也较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学校还有专门针对教师的能力和课程满意度做教学调查的职能部门。大学生可以及时的将教学质量反馈给学校,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协调沟通积极进行责令整改和再次培训学习。目前,学校在招聘师资人才时首先考虑的是“术业有专攻”,专门招聘专业的教师。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有的已经炉火纯青。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三)教授人文、历史、考古专业的教师多数忠于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愿意很认真的去做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楷模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群人,学生从和教师的接触中就已经获益匪浅,这类教师也会带动其他教师对自己岗位的热爱。由于多年对学术的潜心研究,其知识面较宽,视野较远,而且他们最能把握时代特征和当前形势,最能分析学生的弱点也最能认清学生的优点,学校一般也能做到知人善任。

(四)互联网的发展比较迅速,多数高校的阅读室已经建立电子阅览,还有专门的网上教室,可以实现学生对网络的需求。有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专门自己开设论坛,探讨和学习当今形势下的新事物,学校教师可以从这上面搜索到学生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想法,老师也可以匿名发起论坛跟帖。高校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和学生共同探讨有关道德和思想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歪思想。将学生的思想引流到道德高度,提高文化素质。这些形式比较灵活还易于掌握,这些先进的形式和方法都证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的可行性。

篇10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长远视角

调查中,我们发现受社会消极因素和教育方法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具体的长远规划。如,在问到“目前有无对自己未来的进行过规划”时,17.7%的学生有非常清晰的远、中、短期规划,45.9%的学生只有近期而没有远期规划,32%的学生没有仔细考虑过,4.4%的学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问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否明确”时,仅17.2%的学生选择了明确目标;在笔者对学生的访谈中也发现,有不少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是以后的事情,规划意识淡薄。同时当前,大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职业环境了解较少,职业价值观尚未定型,目标模糊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仍存在投机心理。在面临进入方向的选择时,没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是浮躁的一味追求高收入,社会地位优越等。

(二)在理念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普及不够

当下,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但真正的普及面还不够广。根据调查,当被问到在问到“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指导来源何处”时,有49.9%的学生选择从学校获得,22.7%的学生选择来自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24.6%的学生选择父母平时经常与自己谈论以后的工作问题,5.8%的学生选择没有来源。而问到一些关于使用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认知的题目时,还有很多同学是迷惑的,比如问到“你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都了解吗?”,只有30%的学生是非常了解。其余均是一知半解,在被调研的这些学生中,全部都上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也恰恰说明了在理念普及上,我们做得还不够到位。另外,在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满意度的问题上,有8.8%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23.8%的学生选择满意,57%的学生选择一般,7.2%的学生选择不满意,3.3%的学生选择很不满意。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在学生心中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学校对学生的就业辅导还没有普及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存在不足

现在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但很多情况下都是依靠学校的就业部门几个老师,加上一些辅导员老师,进行几堂课或者几场类似教育或者讲座,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机构。例如,我校职业规划课的师资配备存在失调情况,老师少,学生多。全校1万多名在校生,职业规划课专职老师仅4人,工作量十分巨大,且影响了授课效果。另外从事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和少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更多地指向了就业形势,求职技巧和方法上,缺乏个性化指导,忽略了学生的自我需求,这一点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在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很是很迫切的。如,问到“在你心中,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有多大时,有将近30%的学生选择非常需要,40%的学生选择需要,需要的人数比例占到了七成以上。当问到“你愿意参加有关职业咨询或相关活动吗?”时,有55.2%的学生表示愿意,41.4%的学生表示可以考虑。比例高达9成以上。

(四)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

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历史来看,其还处在一个拿来主义阶段,本土化研究仍在进行中,而未能形成较成熟,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缺乏创新和改进,导致实践工作无法提高效率和水平。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而也就不懂得怎样进行规划。如,问卷中问及“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时,有82.3%的学生选择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一知半解,仅有17.7%的学生选择了解。

二、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独立的生涯规划教育中心,培养一支专家化、职业化、专门化的辅导人员。可以采取专业导师+辅导员有机结合的方式,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使这些人员能够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中心还应加强职业测评体系的建立,建立专家型的测评队伍,给测评对象以公正、科学的测评指导,并给予正确的解读,真正发挥出职业测评对职业规划的服务作用,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中心还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本土化研究力度,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不断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职能作用。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整个阶段,高校应根据不同阶段开设相关的课程,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尤其是现在国家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应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来。努力完善课程体系的建立,开放性的与其他课程紧密连接,相辅相成的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等。

(三)通过开展生涯心理训练,开发大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着重训练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包括自我经营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利用时间的能力、交往和处世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规划与行动的能力等,培养竞争合作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提高和自我效能感,培养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