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原则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经济实用
经济实用是室内设计人员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遵循的最主要的原则,为此,室内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对其进行整体的规划、安排,从而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设计人员在对室内进行安排与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减少利用率低的功能设计,在保证设计经济性的前提下,做到设计的实用性。
2.环保节能
低碳经济环境理念下的室内设计需要保证其设计的环保性结合节能性,为此,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设计。第一,使用节能灯。当前市场上有很多精致的灯具,虽然成本与普通的照明等相比稍贵,但节能效果更好。以LED灯为例,这种灯不仅照明效果好,而且可以有效节约能源。此外,设计人员还可以通过使用声控、感应灯的方式,实现资源的节约。第二,购买节水产品。水是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也要对其善加利用。在对室内进行设计时,要有节水的意识。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购买节能水龙头、节能洗衣机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用实际行动实现低碳生活。第三,使用低碳的家用电器。碳含量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3.就地取材
室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更好地落实生态低碳的设计方案,可以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使其与建筑物、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既可以保证设计的美感,又能降低成本,实现低碳设计原则。在对室内进行装饰时,使用的材料也尽量选择可降解、可再生的清洁材料,从而实现室内设计的高效、节能,使设计更加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低碳经济下实施室内设计的措施
1.设计理念的创新
室内设计人员要提高工作水平,提升工作质量,需要在遵循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减少奢华的室茸笆危使室内设计更加简单,提升格调。为此,设计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遵循人们的审美观念。设计人员虽然在设计方面主张简单、节约,但也要使其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使装修的风格简单、大气,在满足人们基本的空间需求以及功能需求以后,尽量简化造型、吊顶等方面的设计,减少因保证效果而增加的灯带等装饰,实现电量的节约,也可避免灯光的污染。第二,对空间布局等进行挖掘、创新。
2.合理使用木材
木材在工业等方面的用途非常多,并且消耗也较为巨大,而木材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是室内装饰主要使用的材料之一。设计人员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应尽量减少木材的使用,多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减少对木材的消耗。例如,顶棚设计是消耗木材比较多的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简化顶棚的设计,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方钢等材料代替。
3.使用新型可再生能源
篇2
关键词: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路径选择
煤炭资源经济在目前的中国发展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摆在重要的位置。人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全球的气候变暖,南极的冰川融化等导致了生态的严重失衡,低碳的经济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众多的国际会议上所有的国家均表明了态度,一定要改变目前的煤炭资源型经济,寻找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国也明确表态,一定会逐步将煤炭资源经济缩小化。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别声明:目前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经济中占据三分之二的位置,到2020年,将煤炭在能源中的比重降低到60%左右。这个决定申明了中国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的决心和信心。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们的信心也是坚定不移的,因此煤炭资源经济的低碳转型成了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之前的煤炭资源型企业是粗放型的发展,矿井生产出来的煤直接装车运走,里面的灰分等污染物较多,随煤炭生产出来的还有矸石等杂物,也是随意丢弃,到处可。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要求对碳氧化合物的零排放,而是要求采取措施,比如说生产出来的煤炭可以经过洗煤厂处理降低灰分含量或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可以在焦化厂等进行深加工处理,最终实现降低碳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另外,对随煤炭采出的矸石,可以作为个别工程的铺垫材料,也可以二次消化利用,生产砖块等,达到最优的合理利用效果。在消耗煤炭的地方,灰分也可以二次利用,生产水泥,或在化工科技园区在灰分当中提取尼龙等化纤原料。以上种种手段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氧化合物的排放量,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达到节支降耗,同时保证对环境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环境监测监控体系日趋完善,绿色环保的低碳经济也逐渐步入正轨。我国的各个方案条例等也逐渐出台。相应的政策提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美好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因为煤炭资源型经济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煤炭是化石能源,它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对地下和地上的生态环境均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低碳环保的经济对我们目前的中国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技术还相对落后,但我们欣然地接受挑战。因为我们的国家始终坚持任何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已经到来,而且来势汹汹,势不可挡。这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只有顺应这个发展潮流,我国的经济才能顺利健康地平稳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除了能够很好的保持生态平衡,而且能够节支降耗,使仅有的化石能源重复利用,提高利用率,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研究要点
对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的研究我们既要立足国内,同时放眼国外,学习他国的先进技术,弥补现在国内的不足,比较学习,促进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的顺利高效可持续发展。
2.1国外研究
国外的科学家已经形成研究小组,对煤炭的资源经济低碳转型从经济效益和自然环境发面进行深入研究,早在2003年,英国的首相布莱尔就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同时该国的经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在经济方面:该国提出要对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挖掘潜在的经济价值。积极探索寻找低价、易开发、安全的可替代能源,从而减少现在的能源开采支出费用。同时,尽量避免开采化石能源,积极开发新的能源技术和方案。比如,积极地建立风力发电基地,水力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等。政府在这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符合国家政策的减免相关税费同时对经济困难的企业可以及时的给予经济支持。
在自然环境方面:积极制定政策法规,对各企业等厂矿的碳氧化合物排放量做出明确的要求,呼吁全世界所有国家投入到节能减排的队伍当中,对个别地方的环境质量跟踪检测,发现违法违规现象严厉地进行处罚,对积极响应政策的企业等厂矿进行奖励,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投入新设备,保证周边环境质量,为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保驾护航。
2.2国内研究
自国外的低碳概念引入国内至今,越来越多的人和单位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国煤炭市场,要想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促使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因为现在的中国经济非同往日,现在的中国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和钢铁产能过剩,现在的转型已经剑在弦上,目前的煤炭市场已经膨胀,产能过大,个别小煤矿不顾安全等条件盲目的进行生产,给人民财产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煤炭资源经济的低碳转型摆在了风口浪尖的位置,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企业,甚至国家的长远发展。
我们要深入研究分析现状,出台合适的政策等激励性机制,深挖内潜,节支降耗。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政策及时全面的层层传达,力争上下全覆盖。除此之外,要严格落实,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对出现问题的企业和人员严格责任追究。能够二次开发利用的资源坚决积极开发利用,积极寻找清洁能源。
目前,我国已经在西部地区建立多处风力发电基地,以此提高我国在电力上的保障性,积极在合适的地方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给予政策性奖励和补贴,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保证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在管理和技术上创新,使煤炭经济型企业向低碳经济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的个别地方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个别地方的领导或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依然不顾大趋势的选择,盲目地仍然发展煤炭资源型经济,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资源型经济低碳转型的道路。
2.3研究的具体内容
煤炭资源经济低碳转型的路径选择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是我们首先要考虑分析的,什么时候开始转型、怎样转型、转型的更高层次是什么等,都要具体分析和研究。我们首先要分析研究周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究竟煤炭资源经济对周边环境又怎样的破坏我们要搞清楚。要想免除或减轻这种伤害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低碳转型。在国家政策方面我们怎样的争取支持,怎样的恰到好处的去实施我们的方案,要把方案具体化,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单位和个人应该如何追究。
在现阶段的中国,我国的经济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煤炭依然是我国的基本能源。要想一下全部的舍弃煤炭资源,对我们来说是不能达到的,也是不公平的。因为目前的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能量还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在积极的探索研究。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以在能源分配方面,我国的人均占有量还在世界上靠后的位置。另外,目前的煤炭资源型经济在我们国家属于“高投入、低产出”,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技术水平等原因,另一方面我国的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矿井下高瓦斯、高温等自然灾害众多,这些因素不但制约着煤炭的产量,而且给煤炭生产企业职工的安全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无论从国家长远发展的层面,还是从人民的财产、健康方面,要想国家的长治久安,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的趋势。国有企业要身先士卒,民营企业也要紧跟其后,只要将目前的煤炭资源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健康有序的发展。
篇3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设置;原则
高职教育最重要的办学职能之一就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取决于社会需要。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短、社会各方面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和经费投入比例失衡等原因,导致高职专业设置的专业大多雷同,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要想让高职专业设置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专业设置有自己的特色,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就应始终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一、规范合理原则
专业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专业设置之前,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对市场和周边经济、教育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仔细分析本校的软件和硬件,充分考虑各种资源和配套措施。硬件是专业建设的物质条件,是专业得以正常运行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也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实力,发挥自身优势,办好特色专业,增强自身竞争实力,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要符合行业标准。专业划分要符合教育部的有关标准,名称要规范,内涵要明确,课程结构要合理。
二、市场需求原则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充分体现本地经济特点,特别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和自身地域经济有效地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就是为其培养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这样才能适应本地经济和市场需要。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培养适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之一。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本着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服务的,所以专业设置应该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本地区相关的行业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专业,以社会需要为中心,按照市场人才需要确定相应的专业。合理地设置专业必须做到专业与社会职业相呼应,专业与企业需求相对接,专业与就业岗位相挂钩。
三、特色稳定原则
声誉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办出有特色的专业是学校的关键。特色是高职院校办学兴校、增强竞争力的关键。专业就是办学特色最集中的体现,没有专业特色就没有学校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考虑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避免和其他高职院校设置“雷同”专业。对于前景看好而自身条件不完全具备的专业,则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努力做大做强。学校开办专业还有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对专业设置的形成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设置和调整专业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事先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多地征求企业的意见,如果确实是有长远前途的专业,一经开办,就不能随意取消。而专业相对稳定,学校、行业或企业才有可能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设备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才能不断积累办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创出特色,才有可能成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四、“校企合作”原则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根据学校和行业、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受益的原则,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专家深层次地、有效地参与学校发展,包括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及质量评估、人才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教学过程等,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通过和企业联合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咨询和论证,以保证专业发展的社会属性、企业属性、行业属性和就业属性,形成了双方共建集人才培养、实训、技术攻关、课程开发共享于一体的多功能横向联合体,校企共同受益。
五、最大效益原则
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按照市场原则运作,大都将学费作为其资金的主要来源,难以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财力帮助,所以在专业设置上也必须遵循最大效益原则。最大效益原则指设置专业时要力求体现节约化,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追求资源共享,要考虑能否与其他专业在教育资源上共享共用,使学校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创办一个新专业时,尽量与所设置专业相近,在已有的专业基础上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减少专业投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关系到社会经济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设置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只有根据以上原则设置专业,才能使高职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社会服务,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和平.试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管理[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4).
[2]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07).
篇4
通过分析构建低碳经济试验园区的目的、基本原则,确定园区定位,规划总体布局,打造出符合东莞生态园实际情况的低碳经济试验园区。
1.1构建目的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低碳经济园区已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5]。东莞作为珠三角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标本之一,应该根据需求打造低碳经济试验园区,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碳排放量,带动整个珠三角地区低碳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贡献。
1.2构建原则
建设低碳经济试验园区,应该遵循环境优先、资源共享、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绿色交通等5项基本原则。1)环境优先原则。在东莞低碳经济试验园建设、招商、企业生产等一系列工作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环境优先的原则,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社会的最大产出。2)资源共享原则。有针对性地建设该产业群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达到各企业资源共享的效果。3)循环经济原则。利用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达到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4)清洁生产原则。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减少碳排放或实现碳零排放的目标,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化。5)绿色交通原则。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因出行而产生的碳排放。
1.3低碳经济试验园区的定位
低碳经济试验园区,是建立在减少碳排放基础上,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并且通过各单位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得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社区[6]。主要从经济、环境、资源、社会4个方面体现其核心发展思路。1)经济方面。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形成几条主要的低碳产业链,摆脱过去只低碳不经济的尴尬局面,实现低碳与经济共同发展。2)环境方面。结合东莞生态园的实际情况,保护生态湿地,并且利用生态湿地建立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3)资源利用方面。建立污水处理中心,将生产、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和循环利用。制定完善的节水、节能、废物利用的方案、措施,使整个园区的各种资源都能得到有效利用。4)社会发展方面。在管理模式、政策环境等方面大胆尝试,营造优越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创业创新环境;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1.4低碳经济试验园区的总体布局
根据东莞生态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完成“一中心二基地四公园”的总体布局(图1)。
1.4.1一个中心
中心区汇集了园区的低碳经济研究所、碳审计机构、低碳建筑、园区管理中心、现代服务业和综合功能区(图2),周围有2个湿地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居住。1)成立低碳经济研究所。在园区建设时,吸纳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专家,建立低碳经济研究所,对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为整个园区低碳产业以及各项低碳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低碳经济研究所致力于引进一流的人才,重点开展低碳能源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与集成、新能源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研究。2)建设低碳建筑。在试验园区内,所有建筑在建设时都可以融入低碳经济的理念。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形式及总体布局[7]。3)建立碳审计机构。对企业或产品进行碳盘查,也称“碳审计”,是低碳化考量的第一步。碳审计是指在定义的空间和时间边界内进行碳足迹计算的过程,其结果可以是只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源和信息的碳排放清单,也可以是一份完整的碳盘查报告用以公开碳排放数据[8]。碳审计可以使“低碳”行动获得数据支持。目前,国内能提供碳审计的机构并不多,更多的还是依赖国际力量。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审计的需求不断扩大,谁先开展此项业务,获得较多的经验,谁将在未来的低碳社会中享受巨大的利益。对于东莞来说,建立碳审计机构,不但能让企业更加清楚自身的碳排放量,而且也可以让政府对高碳排放量的企业加大管理力度。4)完善园区管理。园区管理中心负责园区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制定园区各项具体的政策与管理制度,负责园区建设项目的策划、包装、申报、融资和管理,负责园区内各项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的监控,为园区各类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此外,园区管理中心必须要实行低碳管理,在园区低碳发展方面起到带头作用。5)打造低碳现代服务业。2010年东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46.4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9%,占GDP的48.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莞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将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东莞的主导产业。此外,现代服务业的能源利用强度低,单位产值的碳排放量少,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也是东莞市产业低碳化的重要举措。所以,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要重点培育对低碳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服务业,包括低碳技术服务业、环保服务业、碳交易和碳金融业等。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低碳经济试验园区内设置废物利用中心,对园区内的一切废物进行资源循环利用,使园区在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也能进行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真正从各方面达到低碳发展的目标。如图3所示,废物利用中心包括污水处理厂、能源利用研究中心以及废物回收处理站。
1.4.2两个基地
“两个基地”是指太阳能产业基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它们就像园区的一对翅膀在中心区的两边。发展低碳经济产业是整个园区的灵魂所在,我们要大力引进相关项目,并且在引进、培育产业的时候要坚持高起点,坚持低碳原则,要进行研究和论证,确保产业的低碳化,符合园区的发展方向。同时要突出产业招商,推动大批低碳企业和项目迅速汇聚东莞。1)太阳能产业基地。东莞已有数家生产太阳能光热和光伏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如五星太阳能公司、南玻集团和信义玻璃集团,已完成了一批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例如在广场、学校、宾馆、宿舍等推广使用室外太阳能照明和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9]。以热水器为主的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的产能超过100万m2,产品90%内销,10%出口;光伏产品(主要为光伏电池组件)产能达100MW,产品90%出口,10%内销,总产值在5亿元以上。在东莞低碳经济试验园区建立太阳能产业基地,培育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图4)。同时,发展其上下游产业,使太阳能产业能够在园区内稳定发展,成为东莞低碳产业发展的先导。2)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7年上半年监测数据显示:东莞的臭氧超标最为严重,位居16个监控站之首[10]。汽车数量的激增,是东莞臭氧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发展新能源低碳汽车产业显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比亚迪公司已推出了全球第一辆双模电动车,将纯电动、油电混合完美整合,制造出低碳的新能源汽车。在高油价时代,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不但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且能够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低碳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引进高产值低碳产业,摆脱只“低碳”不“经济”的尴尬局面。
1.4.3四个湿地公园
四个湿地公园,即东部湿地公园、北部湿地公园、三角洲湿地公园和月塘湖公园[11],分布在整个低碳试验园区。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园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根据低碳经济试验园区的实际区位情况,建设湿地公园,开发一条贯穿整个低碳试验园的旅游路线,让园区的游客在观赏湿地公园特色景观的同时,也了解整个低碳试验园区的情况,提高低碳意识。
2保障措施
为确保落实本设计方案,实现发展目标,针对当前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以下保障措施:1)按照低碳标准,制定园区准入制度。园区内的项目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评审,符合要求后才能进入园区。特别是进入园区的低碳产业,要始终坚持高标准、高门槛招商,坚持低能耗、低排放、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引入标准,初步建成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现代产业体系。2)给予优惠政策,引进低碳企业。给予低碳企业优惠政策,比如给刚入园的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给企业低碳新技术研发资金,吸引低碳企业进入园区。3)吸纳人才,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坚持把吸纳人才作为低碳试验园发展的根本,建设低碳经济研究专家队伍,使低碳经济试验园的所有技术得到理论支撑。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共享机制。基础设施是园区发展的首要条件,所以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建立共享机制,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地方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5)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园区管理。健全园区的管理制度,完善各项目的管理流程,进一步加强管理培训,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
3结论与展望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发展
1.引言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深入发展,高碳排放量与日俱增,环境破坏严重,人类生存安全面临威胁,已成为目前各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桎梏[1]。中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在减少碳排放量方面,任重而道远。因此,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意义重大[2]。本文在阐述低碳经济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基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选取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并应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方法构建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量化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我国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措施,从而为我国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基础。
2.低碳经济的概念
对于不同国家低碳经济有着不一样的涵义,但是核心都是低碳发展[3]。把低碳经济看作是一种由环境、能源、经济组成的新型经济形态,是一种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把传统生产生活模式和消费观念转变成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手段[8]。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4]。
3.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原则及指标选取
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应尊重当前经济发展规律,要切实可行,应该做到指标的统一性与标准性。基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选取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科学技术、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社会环境等指标作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
3.2 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基本原理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先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及无量纲化处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化为[0,1]区间上的数据。在参考国内外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低碳经济评价等级标准[5],如表2所示。
3.4 结果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正逐步向低碳经济迈进,但是仍存在一些指标处在高碳排放的基础上,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一些主客观因素仍然存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仍需时间和技术方法改进,不可能一下子迈进低碳经济时代但整体经济发展趋势是向着低碳经济发展的。
4.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方法构建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量化分析。根据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方法构建出的我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以便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所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首先应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其次把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调整,最后将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作者单位:吉林市绿化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潘家华,庄贵阳,郑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89–91.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3]邓乃扬,田英杰.数据挖掘中的新方法——支持向量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2-65.
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低碳;策略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26-1自十七大正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低碳理念也成为各行各业包括艺术设计的一种时新理念。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艺术设计领域,那种片面追求感观刺激、追求高调奢华的装饰装修或产品设计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的艺术设计领域,必须大力推行低碳理念,遵循低碳原则。
一、 低碳设计的基本内涵
就低碳的概念界定而言,我们认为应该从广义和狭义去理解。从狭义上业说,低碳仅仅是就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而言。因为温室气体主要以二氧化碳为主,故称为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从广义上来说,减少碳排放,必然涉及从业的生产与生活各个方面,包括资源节约、废弃物排放、物种保护等等,因此,低碳生活就是环保生活。
同理,我们低碳设计同样可从广义和狭义方面理解。从狭义上来说,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果的各种艺术设计都被称为低碳设计;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艺术设计都可称为低碳设计。本文对低碳设计概念的使用,主要是从广义方面来使用的。
二、 目前艺术设计领域在贯彻低碳设计原则和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低碳经济的提出在国内也有很多年了,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国内的设计界仍然有不少设计者和设计产品购买者并没有从内心接受低碳设计的理念,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遵循低碳设计的原则,在设计产品时过于追求新奇、奢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本质上,文化活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同样应该如此。但现在文化创造却出现了文化工业的倾向,大量的艺术设计产品被批量复制和机械地摹仿,设计者和消费者的丰富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被无情地扼杀;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未完成,人们的绿色消费习惯也并未真正养成,不少消费者和设计服务的购买者依然对那些奢华的产品风格情有独钟。
三、 实现低碳设计的策略分析
(一) 政府和社会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低碳生活的氛围
艺术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最终来自于社会生活。因此,要实现艺术设计的低碳原则,首先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低碳环保的氛围。一方面,政府必须尽快改变我国高碳排放、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实行低碳艺术设计的公司、工作室应给与利好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只有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界和广大消费者在安排生产特别是购买设计服务时自觉地遵循低碳生活与生产的原则,才能给广大艺术设计者的低碳设计提供足够的动力。
(二) 艺术设计者也要提高的自身修养,真正树立低碳理念
艺术设计本身毕竟还是设计者自身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者自身是否具有低碳理念,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将该理念运用于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直接决定了艺术设计的低碳原则能否得到贯彻和实现。因此,设计者自身要加强自我修养:一方面设计者要对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有真正的内心认同,从而自觉地以低碳理念作为自己进行艺术创造的指导;另一方面,设计者还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低碳设计的相关原则和基本要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具体贯彻低碳原则。
(三) 低碳原则在几例常见设计类型中的基本要求
第一,包装设计中的低碳原则运用
首先,设计者要考虑对包装材料选用的环保因素。除了特殊要求外,大力提倡纸质包装。另外,对于一些可食用的产品的包装设计者,可以考虑将其内包装设计为可食用的材料,如美国农业研究所试制的主要用于果蔬类食品的包装的壳聚糖可食性包装膜就是代表;其次,在设计平面元素时,应以简洁为主,同时还可在其上附加一些环保标志和环保图形,给消费者在视觉上带来一定的审美享受,同时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低碳理念;再次,在包装造型和结构方面,应该优先考虑到是否符合经济、美观、科学、利于回收和有良好可加工性原则。
第二,服装设计中的低碳原则运用
首先,要选择可循环利用的材质,多使用环保天然的服装材料和原材料加工工艺;其次,在服装款式的设计上要尽量考虑实用性,必要时可以考虑一衣多款,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性;在服装的加工工艺方面,要遵循简洁原则,尽量节约成本,减少人工投入。
第三,建筑及装饰装修行业的低碳原则运用
建筑业及装饰装修业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设计师作为居室生活的体验者和制造者,必须转变传统的大而全,一味追求奢华的设计理念,在建筑材料使用、空间结构设计、装修材料、家居饰品等各个方面树立既体现“快乐生活、便利生活”,又能体现“低碳环保”和设观念,如在装修过程中,减少木材、铝材、钢材和建筑陶瓷的使用量;另外,在建筑景观设计方面,要体现出实用性、经济性和低碳性的统一,既要彰显品质,又要注重健康、环保。
第四,工业造型中的低碳原则运用
首先,设计者在考虑工业产品的材料时,要优先选择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材料,如尽量使用自然材料或可以分解的再生材料;其次,在设计工业产品的加工工艺时,使用环保的加工方式,注重生产环节的合理性,做到高效率;再次,要坚持设计中的系统化原则,综合考虑到产品的周期性、可回收性、功能性和成本,既要保证经济效益,又要体现环境效益。
总之,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威胁,所有的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每一位设计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低碳环保的设计原则与理念,努力创新,实现低碳设计。
篇7
低碳金融,顾名思义也被称为“绿色金融”。低碳金融泛指低碳与金融的交融,即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服务,内容包含碳排放权交易及其相关的如银行信贷等等。所以银行的重要意义在低碳金融中得到非常充分的体现。2009年刘明康提出,两个重要的成分需要银行去发挥:一个是实行推广低碳金融的观念,二是努力去创新低碳金融相关的业务。2010年马骁说,虽然对于低碳金融,银行试图在发挥一些些的作用和措施,然而仍然没有发挥到实质的程度,很难对金融机构造成影响。银行作为低碳金融开展的主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经济转型发展、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民生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充分发挥银行业的社会责任,低碳金融发展势在必行。
(一)低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伴随经济增长背后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低碳口号,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思路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实施的节能减排任务工作,遏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发展低污染、低耗能投资,优化资源配置,这些都需要金融手段的支持。低碳金融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发展的一大创新
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发展自我、应对现代复杂经济形势的自主选择,是实现银行业有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的最佳路径。开发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不可避免地需要研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融资方式,而低碳金融的提出正合时宜,延伸了金融创新的创新空间。低碳金融也推动了银行业的转型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三)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银行的社会责任不仅表现为缴纳税收和创造利润,进行慈善捐助,更表现在通过自身的银行业服务特别是信贷,向那些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项目发放贷款,优化信贷资金配置,达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双重功效。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银行业通过低碳金融服务和业务创新,既可以达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实现自身的企业价值。2008年,兴业银行率先公开宣布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国首家、全球第三十六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机构,也成为了低碳金融的先行者。
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低碳金融得到银行业普遍认同
赤道原则,国际大多金融机构遵循建立推行的,它的依据是世界金融银行及公司相关的规则,主要是评判、估测以及管理各项融资服务中的相关社会和环境风险的一项标准,旨在管理和发展与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作为用来规范银行业项目投融资的赤道原则目标是对银行企业项目在投融资时,综合评判、考察此项投融资对环境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为了在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的运行。赤道原则为金融机构的融资提供了行业标准,已成为国际惯例。赤道原则适用于全球各个项目资金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所有新项目融资和因扩充、改建对环境或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原有项目。赤道原则的意义在于把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和项目融资具体化,为银行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准则。截止2006年,位于世界各地的90%以上的金融机构在利用《赤道原则》进行全球的项目投融资业务。联合国大力倡导各国开展低碳金融的相关立法。我国第一家赤道原则使用的兴业银行,在2009年,在项目融资服务上兴业银行为扩大福建华电永安发电,赤道原则遍布全世界69家的金融机构,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是其提供的。
(二)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
我国当前的低碳金融以绿色信贷为主,主要开发一系列相关的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项目,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扩张。绿色信贷为转变银行信贷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绿色信贷主要依赖于银行,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进行大量的积极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到2009年末尾,兴业银行总计总计发放了金额高达165.83亿元、共计223笔的节能减排的贷款项目。兴业银行在绿色信贷说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银行业的低碳金融创新
一段时间内,快速发展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出现与低碳金融相关的金融创新项目,包括各种产品创新、融资服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在2007年,中国银行有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理财产品,随后深圳发展银行也推出了。2010年4月8日,《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协议》是北京环交所与光大银行签订。同时,私募基金和我国信托公司在低碳金融相关义务进行开拓。在信贷中为了应对金融环境类风险,在积极支持低碳金融相关类的融资项目,国际银行开展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双高”项目减少贷款,同时严格检测环境风险。
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不足
(一)我国低碳金融的政策法律支持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日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
(二)我国的低碳金融服务业务的准备不足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低碳金融尚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类的利润幅度、利益空间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没有优良合理的安排好银行业的人员分配、公司治理、机构配备的各方面的情况。低碳金融业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成套的风险包括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科技力量风险、国内市场化的风险及一切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
(三)金融业特别是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比重仍小
目前,在绿色信贷方面,中国主要倚重的是绿色信贷银行公司,很大范围的体现在银行上。银行不断提高的绿色信贷利益在银行业的信贷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依然是较低的,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绿色信贷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的不乐观。目前绿色信贷仍然较模糊,银行业金融机构缺少专业的相关人员,绿色信贷的产业项目标准和指导目录仍然不明确,无法去制定金融机构内部的考核评定办法和无法细则化。
国内银行业发展低碳金融的完善建议
(一)加快建立与低碳金融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金融企业的相关社会环境保护的责任没有制定出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日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我国虽然大力宣传赤道原则,但是效果欠佳,金融企业对此回应甚少。所以,建立健全的低碳金融法律法规,明确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使之体系化是当务之急。在现在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贷款人的相关义务,科学审慎的评判金融企业的环境社会问题。同时,对社会环境的评估报告去参照赤道原则做出相应的更改。
(二)完善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低碳金融业务要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现在,银行业的产品相似和一些规则制度的相近,银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活力不足,银行准入的不完善,在市场竞争中让银行之间竞争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显然是力不从心。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在推动低碳金融发展中的意义得到证实。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的完善对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积极地作用,低碳金融普遍得到公众的认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需要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三)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绿色信贷的推动
篇8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不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减缓全球气候的变暖,最终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旅游业获得前所未有发展的前提下,贯彻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则可以有效推动低碳旅游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对“基于低碳旅游时代下景区建设的若干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低碳旅游的相关概述
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以及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而低碳旅游作为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积极运用低碳技术、倡导低碳旅游消费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最终推动旅游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低碳旅游指的是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低碳行动,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污染和能耗,进而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绿色旅游。但是低碳旅游不仅仅停留在绿色旅游的理念上,更需要通过实际的行动来降低旅游业中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具体的措施有:制度的调整、观念的转变、技术的创新等。
二、低碳旅游时代下景区建设的现状
①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现状。表现为将低碳旅游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方式来作为研究,首先提出了转变现有的旅游模式、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其次,提出了低碳旅游发展的策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强旅游的规划,加大低碳化生活的宣传等。②低碳旅游的实践现状。当前我国部分的旅游景区已经开始推出了低碳旅游的实践活动,比如有台湾的低碳旅游示范区坪林低碳型旅游景区、北极低碳旅行项目、携程旅行网推行的“碳补偿”项目,以低碳为主体的“杭州低碳科技管”,等等。
三、低碳旅游时代下景区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相关的政策建设和行业支持
发展低碳旅游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首先需要相关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支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根据低碳旅游发展的本质要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②根据低碳旅游发展的行业要求,完善低碳旅游的相关规划,明确低碳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指导低碳旅游的全面发展;③完善低碳旅游管理的制度,对低碳旅游管理职能的制度、条例进行相应的完善与改正,促进低碳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进行低碳景区科学的目标定位
低碳景区的目标定位对景区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进行旅游景区的建设时,首先要将低碳旅游的理念融入到景区的规划和建设之中,树立低碳经济的观念,进而指导景区建设的科学规划,有利于景区持续、长久的发展。
(三)低碳景区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科学的设施建设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作为景区规划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指的是根据景区内的土地利用、资源分布以及项目设计的状况来对景区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关系着景区后期的建设与发展。具体来说,低碳景区的功能分区主要是对景区建设的住宿区、餐饮区、交通线路、集散中心以及核心景区的位置进行明确。一般来说,景区的功能分区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和集中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指的是景区要根据自身的地形地貌、采风通风的情况来进行景区的布置,尽量在平坦开阔的地方进行建设,以减少工程量,通风采光良好的地区可以减少景区照明、空调的使用率。而景区的集中原则可以降低景区设施建设的成本,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进而减少景区建设的工程量以及碳排放量。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对景区的餐饮店、宾馆、接待设施以及购物设施进行科学的规划,尤其是宾馆和饭店每日的垃圾产量和能源消耗量,产生了巨大的碳排放量,影响景区的低碳建设。因此,景区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布局,首先在地形平坦、工程量小的地方进行选址,其次,建筑材料的选材要积极采用新型的材料与减排的技术。具体来说,景区宾馆的饭店可以通过合同能源的管理方式,广泛地利用节能节水的技术,积极实施高效照明的改造,创建绿色环保的产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次,景区的交通要尽量选择公共交通,使用非机动车工具,减少小轿车的使用量,以实现低碳排放。比如:九华山、黄山等景区已经采取了统一交通的方式来避免自驾游的污染。
(四)推行低碳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旅游物、旅游纪念品以及旅游线路。景区旅游产品的发行与使用需要严格遵循低碳、节能、环保的原则,主要有:旅游纪念品减少包装,并尽量采用当地原材料制作;景区的人造景观要与服务的设计建设相一致,并采取专门的低碳措施;景区线路的开发要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并适当地增加徒步旅游的线路以及自行车旅游的线路。比如:九寨沟推出的栈道徒步旅游,在满足游客个性化服务前提的基础上,也让景区的低碳化发展有了保障。
四、结语
篇9
【关键字】低碳经济 低碳会计 问题 建议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能源高效利用率,核心问题是能源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所谓低碳会计是在生态资源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传统会计相结合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用一定的方法计量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学科。
1.构建低碳经济会计模式的意义
1.1能源结构现状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会计
中国未来能源短缺的势头很严重,有专家测算出中国国内能源的缺口量:在21世纪初期将超过1亿吨标准煤,2030 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专家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1.2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会计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高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大,城市和农村基础建设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从2000年的13.86亿吨煤当量上升至2007 年的26.56亿吨煤当量。伴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环境也在升温。能源的消耗量大,不可避免地造成高碳排放。
正是由于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发展需要致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较高,加快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积极构建低碳会计体系,帮助企业对碳成本和收益进行全面的计量,以利于企业对环境相关决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2.构建低碳经济会计体系的基本思路
2.1低碳经济会计体系的选择方向
低碳经济会计是把企业履行低碳责任、实现节能减排情况纳入到会计衡量指标里,对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通过对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一方面满足国家的环保要求,另一方面,树立企业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
2.2低碳经济会计体系的基本理论
(1)低碳经济会计的目标
低碳经济会计目标具有多元性,一方面是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全球生态效益。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到了全球气候问题和企业的永续经营,带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2)低碳经济会计的会计假设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假设,采用多重计量方法(即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具体包括:一是二元会计主体假设。环境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家或企业的事情,其关乎世界各国共同的利益。因而低碳会计的会计主体具有二元性。一方面从全球的角度而言,环境问题是全球各国共同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只有每个企业重视减排问题,并且致力于企业二氧化碳的减排工作,才能实现全球的减排。二是二元的会计分期假设。低碳会计的会计分期具有二元性,一方面要考虑企业传统的会计周期,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企业的污染治理周期。三是二元的可持续发展假设。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二元性,不仅指经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发展也要坚持可持续化,应做到三者的协调统一。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减少碳排放,维持生态平衡,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假设是低碳会计构建的基本前提和根本性约束。四是二元的计量假设。低碳会计的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但又不限于商品性,因而仅采取货币计量是不够的,还要采取非货币性计量方式。对于企业的碳排放量,应当设定碳单元,用以计量企业的减排量。并且对每一碳单元根据国际市场价格情况,核定每一碳单元的价格,从而可以将企业的碳排放量纳入企业的利润表中进行计量。
(3)低碳经济会计的会计原则
除传统会计的原则适用外,尚强调资源有效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社会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性原则,传统会计核算的是与企业个体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而低碳会计要求企业揭示其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补偿。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核企业行为,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二是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应当披露其环境信息,不得有忽略或隐瞒。但针对不同企业可以有不同的披露方式。三是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改变以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将环境与经济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
3.低碳经济会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低碳环保意识
现阶段,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人们已经得到了共识,但是如何加强低碳环保以及低碳会计在环保管理中的作用等问题,人们的认识普遍不够深入。另外,由于我国低碳会计开展较迟,关于低碳会计的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都还显得不成熟。这种状况导致很多的会计人员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低碳会计的认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低碳会计的纵深推进。
3.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可操作性差
目前,会计领域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和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些法规里并没有明确规定低碳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也没有统一规范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这就造成了低碳会计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依据。没有法律的强制要求,很多企业在披露低碳会计信息时就会有选择性,无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降低了低碳会计信息质量。
3.3缺乏对低碳会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低碳会计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已经很成熟了,但在我国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低碳会计的基础知识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认知,理论研究中也没有权威性的报告。而且,我国会计界目前对低碳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研究低碳会计的必要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为主,理论研究的匮乏使得低碳会计在我国的实证研究就更少了,更谈不上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了。
3.4缺乏专业人才的储备
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低碳会计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发展低碳会计需要既懂会计、又懂环境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普遍缺乏环境方面的知识,这就给低碳会计的实施带来了一定难度,制约了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
4.发展低碳经济会计的措施
4.1提高全社会成员低碳环保意识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符合世界时代的潮流,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低碳经济,进行低碳环保教育,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氛围,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低碳环保意识,特别是会计师等从事会计事业的人员,为低碳解决会计的开展做好思想工作。
4.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制定相关低碳会计规范
发展低碳会计,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更好地指导企业对环境相关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计量与决策。同时,努力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破除阻碍企业使用低碳会计的短期利益驱动机制,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执行力度 具体为成立专门的权威事业机构,尽快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更好地指导企业对环境相关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计量与决策的推广而开展试点工作。并建议在会计报表内增加合适的项目,对企业因相关环境方面产生的支出和收入进行计量使得政府与公众可以通过该报告了解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或贡献。此外,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通过组织经济学家、法律专家、环保及会计实务工作者,加快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及付诸实施的进程。
4.3加强我国低碳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我国目前对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十分缺乏,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建立我国自己的低碳会计体系。同时,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证研究的重要性,以数据来说明问题,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促进我国低碳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4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低碳会计的实施,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全面的基础知识。因此,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各大高校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在熟练掌握会计技能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储备一定的环境知识。并熟练掌握低碳会计的处理方法,懂得识别环境成本的范围,在低碳成本的归集与分配问题上,找出其产生原因和控制要点,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找出降低环境成本的突破口。同时,会计人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了解企业生产业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知识,此外,对涉及生态、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5.结束语
低碳,是一种时尚,也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人类于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中的一种自我拯救方式。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低碳会计的发展必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前景的会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低碳会计的推行与发展自然任重而道远。但是,目前我国低碳会计现有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研究工作还不是很到位,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提高,才能使我国的低碳会计获得迅速的发展,并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以此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思考[J].会计之友,2010(8)
[2] 田伟.低碳经济审计模式初探.商业会计,2010.(9)
[3] 张文静.低碳会计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07)
[4] 丁小丽,尚亚楠,丁时勇.低碳会计产生的必要性及其与传统会计的差异[J].会计之友,2011(25)
篇10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快速持续增长的趋势,进而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区间的经济水平极其不平衡,从整体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中部次之,而西部的发展水平较低和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二)我国能源消耗的现状
首先,我国能源消耗的整体情况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能源消耗速度更快,然而我国一次能源数量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能源消耗会越来越多,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国地区的能源分布不均衡,致使各个地区间的能源消耗水平有所差异,为此,我国应该根据地区能源消耗程度的不同而制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措施。最后,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较为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致使人均能源量较少,因而我国亟需对能源消耗进行合理分配。
(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些一次能源,从而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这对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更不符合我国低碳经济的实施和发展。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和人均量都相对较大,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增长速度超出预料。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能源储存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比西部地区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高出许多。
二、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原则和目标
(一)优化原则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时主要遵循五个原则。第一,节能减排原则,减少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程度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维护能源安全的原则,能源的供求和需求相协调,以满足人们正常使用和合理使用能源的需要。第三,能源低碳多元化的原则,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对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这些一次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第四,注重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因需制宜原则,根据能源需求而积极开发新能源。
(二)优化目标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关于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发展速度有明显的加快,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但是我国仍然需要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其次,关于能源消费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越来越多。因而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应该制定有效的能源消费战略,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最后,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在逐年增长,因而我国应该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发展目标。
三、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议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加强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加强我国的能源管理水平;其次,完善我国能源储备制度,加强我国能源的储备量,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最后,改进我国的能源投资方式和加强对其管理力度。
(二)技术方面的建议
对于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一定要加强技术支持,进而为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提供重要作用。首先,加强能源的勘探和开采技术,促进我国发掘新能源和提高有效开采能力。其次,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而一次能源的过度消耗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方面的建议
我国相关部门完善关于一次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既有利于加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又有利于加强对我国一次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
四、结语
- 上一篇:影视剧发展趋势
- 下一篇:初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