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课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初中生;数学素养;核心素养;学生发展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线,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环境下,按照初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性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上去教学目标非常的多,但是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在设计中要有所侧重,同时又不是偏薄。初中数学一堂课的时间也就是几十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只能适得其反,让学生感觉到烦躁和不安,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解,并且做到明确清晰。针对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强化目标设计,围绕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不重视数学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实,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数学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只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很难提高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摆正“教”“学”的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数学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处理问题,如有质疑的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探究微课程在提升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作用和策略,首先就要清楚微课程的制作方式,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利用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课件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也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利用PPT课件的时候,可以是单一的PPT课件,进行点击操作,也可以通过转变保存方式,把PPT转化为视频,供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渠道学习。初中数学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D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在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数学教师在微课程制作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数学微课程知识教学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整合其他环节的关系。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外,还可以把数学核心要素的教学设计、习题集、学生测试等辅教学资源与微视频一起呈现给学生。其次,录制微课程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要素和构成部分,针对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手机、录像机等携带方便的音像录制工具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要讲究录制的稳定性,不要晃动和抖动画面视频。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反思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篇2
一、争鸣与批判:课堂提问艺术之叩问
1.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入场券
启发式教学中相当部分内容是靠课堂提问而得以实现的,提问是获得最大教学效益的不二法门,而离开了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以及其他教学手段的选择配套,启发式教学就是一个空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一句空话。启发式教学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寄寓于正确选择的教学手段中,当然也包括寄寓于恰当的课堂提问中,是可以感知到、捉摸到的。但是并非必设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并非提问得越多越好。提问必须有个度,必须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必须讲求效果,必须注意提问的科学严谨性,这样才能产生提问的正效应。自始至终,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发展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是启发式教学的入场券。
2. 提问是课堂开展和实现的主渠道
在数学教学中,一般是以“设问―求解―反馈―拓展延伸”为思维训练主线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总是从问题开始,当发现了疑难问题后,必然会引起学生提问。根据教材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提问以及由提问者去指定另一个学生作答、解难、阐释,由学生去评价,最后由教师收网点睛,也能收到良好效果。学生提问学生作答,这是课堂提问开展和实现的又一个渠道。后一渠道的开发利用,必须慎重,教师应能切实驾驭操纵课堂态势。否则流于形式,满堂哄闹,一发不可收拾,事与愿违。
总之,不管选择哪一条课堂提问开展和实现渠道,都是建立在精心设计、积极引导的基础上的,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提问开展和实现渠道的利用,表现在教师问答中,贯穿于讲读、演示、练习、质疑等各个课堂教学环节中。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提问形式,都要有个周密精巧的安排。
二、原则与规范:课堂提问艺术之导向
课堂提问,切忌为问而问,空泛无边,流于形式,徒凑热闹,学生却无甚得益。所谓精心设计提问,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 从利于目标达成出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总纲,是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依据。离开教学目标达成的目的来空谈课堂提问,是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是具体指向教学目标的,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和目标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合宜地分布教学时间。乱设提问,不分场合,只能空耗时间,于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无益。
2. 从利于核心素养培育出发
独立性、发散性和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三大支柱,“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也就是说,课堂提问要真正具有启发式教学的效力。反对提问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信口开河,不着边际。这样只会浪费时间,冲淡气氛,降低效益,亵渎启发式教学的真谛。
3. 从利于知识巩固出发
复习和练习时,贯彻恰当和巧妙的提问,可以刺激学生迅速地回忆起已学内容,加深识记和理解,同时在复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架起一座跨越新知识彼岸的桥梁。若提问不科学不精巧,学生思维梗阻,达不到巩固旧知识和开启新的知识大门的目的,更加不必说培养能力和修造“桥梁”了。
4. 从利于探求激发出发
研究新知识的兴趣,是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课堂教学必须时时注意的工作。生动活泼的提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思维的自由王国。
5. 从利于全面照顾出发
提问的角度要合适,要求解答阐释的内容必须难易适中,所提问题必须切中肯綮、确切实际,注意使学生普遍都能领会,通过积极深入思考后能在不同程度作答。问得太深,绝大部分学生摸不着头脑,望而却步;问得太浅,无思考价值,根本用不着伸手,更加不用跳一跳,果子就在嘴边,激不起劳动收获的热情和兴奋。这些都会导致兴趣疲劳,导致课堂提问和作答低效,导致答问只是少数学生的“专利”,而大部分学生不关心。
三、技巧与实战:课堂提问艺术之灵魂
课堂教学提问是需要预先设计的,但也需视教学进程而随机应变的,即使是随机应变,临时创造提问,也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师还要充分地运用自己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恰当的问题做“节点”,提升即时问题情境的思维价值,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教学资源,推动教学进程,为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认识、挖掘学生的潜能服务。
1. 激趣式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成为“好知者”,自觉投入学习。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并告诉他们:“一张纸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2. 启发式提问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一位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课堂上,笔者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数学的图形教学往往通过画草图帮助理解,化难为易。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环的面积时,简单的基础题型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但当笔者抛出这道题时,学生难住了:“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半径是2米,在花坛的四周铺一条宽1米的小路,求这条小路的面积。”笔者引导学生弄清题意:“题目给了什么条件?还差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小圆的半径,还有环宽。”笔者继续问道:“对,环宽,你们可以在本子上画出草D,标出环宽吗?”学生纷纷动手画草图,标出环宽,然后恍然大悟:“大圆的半径便是3+1米。”笔者再继续问道:“哪假如花坛给的是直径2米,哪大圆的直径又怎求?”启发式提问,加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草图,就让学生融会贯通了。
3. 游戏式提问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而且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 一般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大概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是遇上概念教学,由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干吧,学生兴趣更淡,更难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懂得搞搞课堂气氛,增加学生活跃度。例如,五年级第十册的质数和合数这节内容,概念枯燥,学生容易混淆。而当学生理解了合数与质数的意义时已觉疲倦。于是笔者为活跃课堂气氛,请学号1―20 的学生站起来,让认为自己学号是合数的学生坐下,让认为自己学号是质数的学生也坐下,结果还有一个学生没坐下,问他为什么不坐下。他回答道:“我是1号。”笔者继续问道:“同学们,你能帮他找找理由,为什么他不能坐下吗?”学生交头接耳,纷纷翻书查找、互相讨论,最后得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不能坐下”的结论。
4. 驱导式提问
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维;教学实践;教学评价
G623.5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数学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比较基础性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除了其技术性之外,还是一种对培养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罗辑思维、变通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因此,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可以砥砺心智
由于数学是个和数字打交道的学科,其严密性和精确性非常的强,这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是非常有好处的。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因为需要在工作中用到这门学科,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其思维和意志,使其思维更加缜密,在日后的工作中办事思考更周密、意志力更强。因此,这种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末来生活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所以如果想要学好数学,并且掌握其中的精髓,就必须对数学抱有一定的兴趣,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而这种兴趣也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基本前提。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且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时候,努力夯实其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
2.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学习数学的学生都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数学不是要知道某个题目的答案,而是需要知道其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这里学生对于题目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掌握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教材体系在定义数学教学的时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则是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理解题目的来龙去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深入的挖掘数学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思想,并且通过这种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同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更加的轻松,而不是简单的靠死记硬背来解决数学问题。
3.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
变式教学的含义就是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形式改变,但是不改变问题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本质上看问题,而不仅仅只看表面。这就引申出另外的一种概念叫做抽象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数学的很多理论科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它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化的结果,所以更加能够反映出问题的本质。将变式教学与探究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问题,使得学生看到问题的实质,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养成,才能使他们将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在实际生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锻炼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素养将其解决的能力。例如进行数学某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各种相关的实例,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巩固了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自主地锻炼了其数学思维。这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理解它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和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一旦这样的数学思维素养培养成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主地系起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对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
5.课堂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当前的教学评价
数学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学生起着激励、导向和管理的作用。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关注自身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利用“成长日记”、“错题集锦”、“数学手抄报”等学生喜欢方式来进行管理和评价。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周整、创新,使评价体系更加的多样、科学。
三、结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数学的教学不应该只是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坚韧的思维品质和谨慎严密的办事风格,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从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开始进行分析,重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教学核心素养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数学素养的重视。
篇4
一、转变教育观念,创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氛围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为此,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绝对的师生关系,而变成学习交流者的身份。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电子幻灯片、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获得和利用信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互相探讨,探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课堂辩论、校园BBS讨论、上互联网搜索等,自己寻找答案,使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获取课堂和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能够自觉主动地利用一切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也培养了学生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自己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情况,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内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
二、联系实际,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学生实际出发,开放教学内容,归还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的权利,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教育应使伴随着网络成长的孩子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民主的意识。而且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特别快,各种软件层出不穷,要想全部教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教给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程序的方法,而不是某一个程序的使用。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任务时,要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主。如在学习应用软件时,把学生引进门以后就可以指导他们自己学习或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不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
比如,我在讲“表格信息加工”这一节课的时候,学生对于Excel表的基本操作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但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很多学生已经遗忘了,而高中阶段对于Excel表的要求又相对较高,学生要学会利用Excel表去处理自己感兴趣或者相关的数据,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结合学校举办运动会的相关数据,通过布置主题任务,把主题活动和学习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而且每个操作练习都有相对应的思考部分,是对练习操作内容的提升与拓展,通过这些内容的演示与实践,让学生掌握用Excel表计算的技巧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Excel表来处理数据,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又能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通过对扩展问题的引导、分析和研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利用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堂课采用“主题任务”的教学模式,以校运动会的相关数据的任务为主线,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使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总结归纳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加强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有资料显示,2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经占到网民总数的85%以上。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既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青少年学生属于道德意志薄弱群体,相对缺乏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面对眼花缭乱的繁杂信息,往往良莠难辨,沉溺其中。因此,转变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如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首先教育学生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同时,要结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等。
篇5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思维;数学意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基础性做出了下面的概括:“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在高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广阔性,所以,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题型的转变和一题多解等,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已知点A(-2,0),B(2,0),动点P满足:∠APB=2θ,且|PA||PB|sin2θ=2,求动点P的轨迹Q的方程。
在解答该题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解答该题时,我引导学生对该题进行了一题多解,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找解决该题的切入点,进而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数学意识的培养
长久以来,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能够应对各种试题,导致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相对比较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关的数学信息,进而,逐渐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数感,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如,教学“指数函数”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在导入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一个问题:“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为100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1.2%,请问,10年以后该城市人口总数?”引导学生思考,并顺势将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高中课程分为领域,其中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就目前状况而言,学生对这门课还远谈不上重视,基于此,教师就要钻研琢磨适合通用技术的教学方法,力求使通用技术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引发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的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课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国家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工程师,而不是培养技术工人,不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了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作为通用技术教师,我们首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
很多老师以前没接触过这门学科,打开课本一看有很多知识自己都不明白,似是而非甚至是一知半解,而且也没有相关的书籍资料可以借鉴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看透教参。多查阅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多看、多听、多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笔者所在学校学习的是地质版的教材,为了配合通用技术教师的工作,学校图书馆又配备了几套苏教版的教材和教参,教师可以通过这两套教材相互借鉴,互相补缺,有一些概念经过比对,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苏教版的教材案例比较多,教师可以借鉴,丰富教学设计。
3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要想上好每一节课,我们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细节,反复琢磨推敲每一个问题。因此,每节课上课前笔者都会花很多心思和时间来设计制作课件,搜索各类有关的视频资料和图片,力争把课件做得既引人入胜又兼顾知识面,由此也可以减少板书。单纯讲理论相对枯燥,学生们上课状态不够投入,但是若配合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视频资料,就可以提高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讲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的时候,笔者用一段实拍美国一辆行进中的大货车被大风吹翻的视频来引入,让学生们来分析大货车为什么会被大风吹翻,由此引入结构的稳定性,在课堂结尾又提起这辆被大风吹翻的大货车,让同学们出谋划策看看怎样才能避免大货车被大风吹翻这种事故的发生。又如,在讲必修2第四章“控制与设计”第一节“什么是控制”时,就放了一段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的片段,这个片段既跟“控制”有关系又轻松幽默,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了“控制”,而且这样学生们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不容易忘记。
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促进教学资源和方法的变革,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通用技术课的教学,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极大的帮助,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4 师生互动,教师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要从传统的传授者变为指导者。作为指导者,我们必须搭建一个自主、平等、团结、协作的学习平台,创造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可能实现。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作为一名引导者,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和发现。学生在自主观察或讨论时,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点和鼓励,让学生一步步完成制定的学习目标。所提的问题不能太难,否则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当然也不能太简单,学生随口就可以回答,这样的话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问题最好是贴近日常生活,技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出发,这样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系统的分类时,让学生们分析教室里哪些物品是自然系统,哪些物品是人造系统等。
5 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
实验,是技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技术知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基本途径。在技术实验中,教师设计的内容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在实验中都能有所收获。但是由于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动手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相应的指导,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过程。技术实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这可以让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技术水平相对低一些的学生,让技术水平高一些的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这样既能帮助技术水平低一些的学生也能对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我们可以把一些课程搬到实验室中进行,理论知识讲授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紧密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更好掌握。
比如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我们增加了个动手实践的环节,有的同学用气球和螺母做出了不倒翁,有的同学用筷子搭出了金字塔,为了增强稳定性,底座上固定上了重锤,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三个因素全考虑到了。让学生在技术试验中经历挫折与成功,这其中的感受和体验有利于他们理解技术的本质,理解探究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即使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走了弯路甚至是失败了,但是学生仍然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
6 完善课堂讨论环节,开拓学生眼界
通用技术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技术的学习环境,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思考,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且促进了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而且学生们通过概括、总结和语言表达,把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在讲“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时就设计了一个讨论环节:自动控制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一方面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失业人数增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结果是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相当热烈,这节课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7 注意通用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笔者是物理专业,在此就分析一下物理学科与通用技术学科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共同点 一是在思维方式上,从某种意义上说,通用技术与物理的教学过程都是思维劳动的过程,是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在教学方法和终极目标上,教学方法上都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终极目标上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7
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w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信息交流、创新意识等。
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如何在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呢?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是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数学问题;观察规律,发现数学问题;也可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比如在新课程各年级"数的认识"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先观察再说一说。如:观察一张纸多厚,再观察10张、30张、50张有多厚,然后拿出一叠(1000张)纸,让他们观察有多厚。又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哪些地方见过"0"。这方面,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说出诸如"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0";"在温度表上见过0";"电话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学生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在观察中不但体会了数的含义,而且初步建立相应的数感。
2.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我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多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探索过程中还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如在五年级数学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猜想、验证去认识、归纳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学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不同的学习收获,同时更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他们个个都对数学表现出了无限的热爱,对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再例如:教学"吨"时,可让学生提一提教师准备好的一千克物体,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并让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的数量关系后,再想象出1000个这样的物体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举些例子进一步感受"吨"的实际含义。
3.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数学思想的均衡发展
3.1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如果学会了知识却不会运用就等于不会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引导他们学会知识,更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和运用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运用好教材中"实践活动"的学习素材,比如说课本中的"填一填"、"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数学广角"等内容,这些实践活动侧重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些内容的时践,他们就能逐渐运用各种已学知识,采取各种策略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篇8
【关键词】欣赏课程 教育模式 素质培养
最早提出探究方法的杜威认为,科学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上。因此探究性教学思想相对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的方式更会令学生便于接受和喜爱,它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研究、归纳、总结,获得经验,增长智力,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正确价值观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
1、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应用的实际教学方法
1.1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提出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鉴于学生大都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且好奇心很强,对于一些新知识他们喜欢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因此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先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摸索、探究新的知识,激发学生潜在的鉴赏能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
1.2 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创设艺术情境,通过引导教学的方式,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潜能。现在课堂教学大都提倡创新意识,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原来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研究、总结、创新为主的新模式。
1.3在课程中需穿插小问题,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为了更好的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在学生不明白时适当点拨,引导其探究的方向。比如说在鉴赏《拉荷切普及其妻坐像》时,先播放一段关于埃及文化的短片,并在短片中加放古埃及的音乐,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可以查阅资料。
1.4做好课终总结,将学生探究的结果汇总,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结果是形成知识点,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梳理、汇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其掌握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应在布置的作业上进行改革,做到“少而精”。
(1)应因材施教的布置作业。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因材施教的布置作业,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的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完成。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增加课外赏析的作业。课堂的时间总归有限,要想真正的做好鉴赏就必须要博览群书,多积累艺术常识,因此课后的自我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这既可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又可以陶冶情操,一举两得。
(3)留一些可以促进想象力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可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善于想象的人才会善于创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内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2 、美术欣赏课程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2.1长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了课堂的枯燥无味。“只有兴趣才是学习永恒的动力。”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学习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催化剂。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浅显认识和厌烦情绪,丰富了学习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郁兴趣。
2.2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它被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所影响。例如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求,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学习的兴趣、爱好及习惯等。在学习中除了要有学习需求以外,还要有好的学习目标才可以指引学习的方向,这就是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与需求同样重要,这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因素。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利用一定的诱因,将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由安静状态带入到活跃状态,促进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产生求知兴趣和学习欲望,主动地去探求知识的奥妙。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意识到在美术欣赏课中既可以熏陶审美感,又可以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以放松,同时又储备了自己的知识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
2.3加强了教学的互动和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加深师生间的情感。在课堂中,单纯的授课方式犹如一潭死水,不仅不会带来好的收效还会适得其反。因此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增加课堂的活力,营造出温馨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师生互相交流,增进感情,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作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探究性教学模式发挥了认知过程对情感过程的作用。在学习中,每位学生通过发表见解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不但可以增进情感,还提升了口才能力和自我展示的能力。师生互爱、彼此尊重和信任,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现在,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已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这个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新课程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思维素养 小学数学 思考
思考缘起两位妈妈的对话。一位问:“你家孩子期中考试考了多少分?”另一位说:“诶,我家没考好,才考了86分,他们班90分以上的就有27个。正想着,要不要去报个家教班补补。”
听完家L的对话,我很受触动。分数似乎成了学生生命价值的全部。回顾过去多年来的课改,成效显著,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改探究模式层出不穷,情境创设、自主探究、自助开放式教学评价等不断涌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拘泥于书本知识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这些改变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可热闹过后,我们冷静反思,重新审视我们的数学教学,发现数学教学中应试倾向依然严重,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从过去“满堂灌”到现在“满堂问”,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改变而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究竟要关注什么?数学课堂的核心是什么……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正如钱学森提出:教育最终的机理在于思维过程的训练。迈克尔・桑德尔提出: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所谓“核心”,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基本解释是:中心;主要部分(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当我们探讨核心素养的时候,更为重要的是聚焦最为要紧的那个点。显然,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课程的品质影响着学生的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在这里,我不从技术层面上赘述数学课堂的理论、方式,而是聚焦我们日常教学实践中的思维素养,回到教育的价值上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从教学内容入手。展现思维引领的教育价值
数学课堂的价值除了计算、理解、推理等能力的提高,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师生交往等方式,在行动中达成价值目标,实现学生道德行为的外显。
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学生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玩计算器上,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家早就用过计算器,这部分内容自己已经会了。但数学中所讲的用计算器计算,除了要会简单的加减乘除外,还要学会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寻找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计算器是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的一个工具。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只讲计算的各种使用方法,就只是利用了计算器的表层开展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计算器去推理,数一亿张纸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已知100粒大米约重25克,500克大米可供个成年人生活一天,一亿粒大米可供一个成年人生活多长时间?那么,此时学生手中的计算器就能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此,学生不仅有了计算的数学知识,也有了生活感知。这样的数学教学,就起到了规范生活甚至生命意义的作用。
二、从教学过程入手。唤醒思维引领的理性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究,因为这种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优化预设,生成精彩,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提高学生内在的思维含量,体现出数学思维的理性境界。这种思考可能是浅表的,也可能是深刻的,但思考本身就是充满教育意义的。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教学重点是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确定转化方法并解决问题,可以设计这样的助学单,理解转化的策略:
助学单:
助学单内容承前启后,既延续了前面转化的思想,又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转化策略的重要性。
在猜测阶段,好多学生觉得是右边的图形面积大一些;发现阶段,左边的图形用平移的方法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右边的图形用旋转的方法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完善阶段,选用哪种转化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图形来定。教师同时配合板书:
平移 复杂简单
旋转 未知已知
结论写在黑板上,更是刻在学生的心里。借助这股思考的力量,继续感受转化的价值。在知识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数学思考,指向数学思维的过程,唤醒潜藏在头脑深处的思维理性。
三、从教学方式入手,强调思维引领的独立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严格要求他们,但不施加压力;开个端倪,但不把道理和盘托出。迈克尔・桑德尔提出,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师要对学生原有的认知与学习状态有准确的了解,要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把握,在课堂上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训练。所以学习数学,该放手时就放手,这样更适合数学教育。
听过数学特级教师仲广群《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的观摩课,因为是借班上课,仲老师先和学生聊天,让学生学会说话。比如,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后,可以发出这样的邀请:“大家同意我的看法么?”“这是我们组的意见,大家有什么要补充的么?”“我的看法说完了,希望大家继续与我交流。”……仲老师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唤起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敢说敢辩。正式上课后,仲老师直接就把两道题交给学生尝试。
①王大虎6:50起床,洗漱用去10分钟,吃早饭用去20分钟,上学路上用去25分钟。王大虎到达学校的实间是( )时( )分。
②王小虎同样洗漱用去10分钟,吃早饭用去20分钟,上学路上用去25分钟。他8:25到校,王小虎今天的起床时间是()时()分。
先填空,再想一想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抛出后,仲老师让学生先静静地思考,然后核对答案,再小组讨论,老师有重点地引导与比较“正推与倒推”,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已知正着想正推顺推未知
原来结果
未知倒着想倒退逆推已知
篇10
1微课以及智慧课堂概述
1.1微课的概念及其特征
微课主要是指以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为主要依据,借助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制作和播放精简的教学短视频的教学方法,而且,这些教学短视频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还可以延伸到课前预习环节以及课后复习巩固环节。微课的特征主要包括教学时间较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以及传播途径更广等几个方面,首先,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是因为微课的开展主要是以相应的教学短视频为载体,而制作这些教学短视频时不仅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浓缩,还摒弃了很多不必要的讲述环节,令教学短视频的时长通常在10分钟左右,使得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教学时间更短这一特点。其次,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是微课最为核心的特征之一,教师开展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讲解,并通过对关键问题的剖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数学知识理解障碍,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第三,微课的传播途径更广,主要是因为教学短视频主要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而且微课的实施是以网络为主要途径,一方面学生们可以借助手机以及电脑等多种设备对微课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微课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制约,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教学短时间进行学习。
1.2智慧课堂概念
智慧课堂是对智慧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应用,是在为学生们构建更加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先进教学辅助手段,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智慧课堂更加重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提倡让学生由原本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和了解知识,使学生们更加清晰、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和适当指点,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思维活跃性,从而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教师应从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加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学活动配合程度,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以及素质能力培养成效的提升。其次,智慧课堂的实施除了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况给与更多的关注,还需要教师给与学生及时的引导和指点,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以及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第三,智慧课堂的构建和实施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比如,提高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以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开展微课教学活动等,通过多层面、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2基于微课构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意义
2.1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及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帮助数学教师从网络中获取更多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通过将其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既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数学教师获取更多的优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灵感,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系统性和实效性的提升,也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将教学活动合理延伸到课外,并借助具有较强内在联系以及延续性的教学内容,将不同时间段的教学活动进行串联,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2.2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以应试成绩为核心目标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方式,也是以大量的数学题练习为主,虽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牢固程度,并提高学生对相关类型数学题的解答能力,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较为有限。而借助微课促进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以及更多的层面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3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
初中数学教学中借助微课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微课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初中数学教学所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还可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并对相关优质教学素材进行更好的整合以及利用;其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的复习以及知识巩固提供有效的帮助,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实现相关教学资源的重复利用。
3初中数学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
3.1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方面的影响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和以往教学成果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重视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数学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也是他们更为熟悉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环节依然在延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偶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抽出一部分课时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锻炼和提升,而微课通常是以代替板书等等形式出现的课堂教学环节,这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对于部分数学天赋以及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素质能力培养效果,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其核心素养培养作用较为有限。
3.2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微课的理解和认识较为片面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微课及其使用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导致他们在规划和使用微课时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这是影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以及微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错误的认为微课与课件等同,只是在内容呈现形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很多数学教师在制作微课内容时只是简单的将课件转化为视频的形式,使得微课的真正作用难以得到切实发挥;其二,还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存在微课内容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微课内容并没有围绕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而是将课堂教学活动完整的录制成视频并提供给学生们,一方面会难以充分发挥微课应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会对微课的实效性产生较大影响。
3.3学生自身的制约因素
学生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数学学习兴趣较低以及学习能力较弱等几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初中数学教材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再加上除了需要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记忆以外,还需要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使得部分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一现象在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长此以往会令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抗拒等负面情绪,哪怕数学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微课等学习资料,也难以真正调动学生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提升意识,这也是影响初中数学微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4微课在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中的应用策略
4.1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微课提升学生探究兴趣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普遍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等特点,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会显得较为枯燥、沉闷,这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活跃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合理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主动性,也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教学时,这一课是学生们接触和学习“代数”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后续根式、函数等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微课,对本课需要学习的教材主题以更加直观、精简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核心内容以及调动学生的课堂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重点,使学生们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以及最大限度的确保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课堂重点以及难点内容的学习上。
4.2利用微课对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剖析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内容进行深度剖析,降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是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应用形式之一,既可以将学生们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具体、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一课时,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对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理解,初步学习几何中图形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和清晰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由于初中生普遍存在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等情况,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时常出现思维较为混乱以及把握不住关键点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旋转现象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对视频中旋转现象的特点进行观察、总结、记录和叙述,然后数学教师将教材中对旋转的定义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将刚刚各自对图形旋转的总结与旋转定义进行对比,再为学生们详细讲解旋转中心、旋转角以及对应点等图形旋转要素,最后为学生们播放归纳了图形旋转这一章节重点内容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系统的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并要求学生们将微课视频观看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互动环节通过教师的解疑以及师生之间的探讨予以解决。这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图形想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课堂学习内容,并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结构,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所用的微课视频还能用于学生的课后复习以及知识巩固环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质量,还可以实现相关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4.3借助微课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数学教师较为重视和头疼的教学任务,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更加透彻了解教材知识点,还需要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和运用。而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丰富与补充,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记忆教材知识点,对学生抽象思维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时,这一课主要囊括了割线、切线的概念以及切线相关定理等知识点,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在网络中搜集优秀教师对圆的切线的拓展讲解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环节展示给学生们,微课视频的内容形式通常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流程,数学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播放微课视频中的提出问题部分,给与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解答,然后再播放后续的问题分析以及解决内容,并要求学生们根据视频中的讲解对各自的分析思路进行对比,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4.4借助微课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延伸
微课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是指提高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这主要是利用了微课教学时间更为灵活以及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其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将微课合理运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对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总结课前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目的性,实现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其二,将微课运用于学生的寒暑假自学活动当中,放假期间数学教师往往难以及时为学生进行数学疑难问题的讲解,为了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效果,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搜集或制作锻炼数学思维、巩固基础知识以及拓展练习等不同主题的微课视频,将微课视频上传到qq群等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下载和学习,并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各自的自学情况以及疑问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数学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和巩固已学数学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自学习惯等素质能力的培养。
5总结
- 上一篇:教育对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 下一篇:健康教育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