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

篇1

一、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认识,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责任

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机关干部、村(居)干部、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镇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镇年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计划,镇与村(居)、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创新社会管理目标责任书,村(居)与社(组)、企业与车间班(组)、事业单位与科室层层签订了创新社会管理目标责任书,并将创新社会管理纳入了年终考核。

二、加强以村(居)为基础单元的社会管理模式建设

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注重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的硬件系统建设,如: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站,会议室,警务室,图书室,调解室,文体活动场所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软硬件设施基本上达到了规范法、标准化,各社区全部配齐配强了村“两委会”班子,全镇初步形成了“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管理模式。

三、加强和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

全镇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进行社会管理分类。初步形成了生产型和服务型两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管理模式。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经常到企业了解企业内部管理情况,指导企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镇党委办公室组织协会经纪人学习党的知识,将协会经纪人中的优秀分子发展成党员。指导协会形成“枢纽型”社会管理组织。

四、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

根据全镇社会治安管理的特点,我镇加强了集镇周边、学校(含幼儿园)周边等重点区域治安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根据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整了治安卡点,加大了“三电”保护力度,全镇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增强。

五、加强和创新信息网络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息网络管理,制定了“电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机关工作人员未经镇党委批准,不能将党委政府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告。镇派出所加大了信息网络监控力度,若发现有害信息要及时研判、封堵、删除。加强网络信息的搜集,掌握和预警,强化网络的应急处置。

篇2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014—02

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最本质、最核心的规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必须把握好的重点工作。

一、充分认识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管理的创新,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时代课题

我国经济体制、国民的思想观念、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等不断变化,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新的情况和问题,现今我国社会管理体系面临全新的挑战。伴随社会新问题逐步涌现,现今中国社会管理的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方面还存在漏洞。社会管理工作的问题紧迫需要长期的努力[1],无论是社会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和社会风险的处理与应对,还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都需要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科学发展是我国发展的主线,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统筹兼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和谐有序。社会秩序的正常、和谐社会的建设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促进科学发展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从社会生活中可以证实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完善会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根据社会现实状况,现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出现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没有根除也未曾改变,我国现在存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利益冲突问题突出,国家每年的刑事犯罪案件、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社会管理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引起的,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着不少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城乡社区治理措施不健全,社会组织、基层自治与行政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顺,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了使我们国家社会秩序安定和谐并使得科学发展得到落实,我们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社会领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如果不能更好地解决肯定会影响甚至干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因此要求各级党的组织和相关领导干部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妥善处理事关人民利益的民生问题。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既要富裕,还要公平,这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富裕和安康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中,同等重要,不可分割,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是党和政府的职能责任。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必要措施

创建社会管理对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促进作用,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社会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没有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仍保留着重视经济建设却不重视协商协调,注重事后的处置而不根治源头,注重行政手段不注重法制规范和道德的自律。这些思想、措施及手段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违背。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又丰富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扩展文化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建设生态文明等。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对小康社会的建设发挥高效作用。努力创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管理体系。

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一)创新社会管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的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造福人民,而不仅仅为了财富积累。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使居民的收入增加以此保障物质基础,创新社会管理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本意是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创造更多的财富,使得人民安居乐业。我国收入分配的改革与完善,良好的规划分配秩序,收入分配体系得到健全,促使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坚持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二)创新社会管理,前提是政府依法行政

简单来说,社会管理就是管理人民和为了人民,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生活中要尊重人民对政治的建议、关注人民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要维护好人民利益。创新社会管理,要严格限制和约束政府的权力,促使政府依法行政和管理,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篇3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接到县综治委《关于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活动计划,确立了以“立足职能,强化服务,维护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的宣传活动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明确责任,会上,局领导要求各单位要以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各职能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订出了符合我局维护工作实际的工作计划。明确分工,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办公室是抓全体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安全意识,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安防队伍。我局每年对安全小组以及综合治理小组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通过对绩效的考核,调动各级主管工作的积极性。

二、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形式多样

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再宣传,再发动、再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和认识《关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平安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重大意义,是这次宣传月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各部门都能明确宣传重点,拓宽宣传领域,增强宣传效果。宣传的重点内容是:宣传党的十以来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决策部署;2、宣传《法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精神;3、宣传《深化平安建设行动方案》、《贯彻<深化平安建设行动方案>三十条》精神;4、宣传各级综治委成员单位、责任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安全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验做法。社会各界和各部门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先进典型和鲜活经验;5、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建好“三网”、用好“三网”,充分发挥“三网”工作体系“服务惠民、平安护民”作用的主要成果和典型经验;6、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依靠基层、依靠群众、依靠法治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成功做法;7、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8、宣传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成效;9、宣传开展全民法制教育,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的经验;10、宣传开展反警示教育,增加人民群众防范和抵制的能力和水平。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宣传我局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及经验,大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人人投身参与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建设工作,推动“以业管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我县跨越发展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成立组织,强化管理。

为进一步强化对本次活动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建设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

(二)活动开展内容。

1、积极开展党和国家关于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方针政策的宣传。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全国、省、市政法、综治工作会议关于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的重要部署,充分认识推进“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机关及下属单位开展加强治安防控的宣传。加强落实门卫工作责任制、科室安全责任制,加强机关内部防火、防盗、防乱管理。做到人防、物防措施齐全。重点抓好夜间和节假日期间的巡查值班工作,确保不发生偷盗、火灾等安全责任事故。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处置及时、稳妥。由局办公室组织一次大检查,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公共事业科要加强对液化气市场、公共交通、供水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经营性企业的督察指导,确保安全经营。

3、对职工做好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学习了各种法律法规,党的纪律条例,确保在综治平安创建工作中不出现问题。积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各种强效的管理制度,认真规范的执行,保证职工能按章办事,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时间安排

“安全生产月”活动从2012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具体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中旬)为宣传动员阶段。主要任务是对此次综治宣传月活动进行广泛发动,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扎实做好开展各项宣传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3月下旬)为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集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声势、有特色的宣传活动,掀起宣传月活动的。

第三阶段(4月上旬)为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对今年的综治宣传月活动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全面分析和总结此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成功做法,为今后的综治宣传积累经验。

四、要求

篇5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创新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良好的秩序,有着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司法行政机关是必然社会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职能优势已成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活动的主体力量,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强化司法行政职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拟对此谈几点粗浅见解:

一、司法行政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1、保证国家稳定繁荣。一个运行良好并能长久稳定的国家都必须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民众有了稳定的社会基础,就会在稳定的国家环境中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而如何理解和把握本部门在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制保障三大职能都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而且参与社会管理面广。如普法依法治理,这是基础和前提,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和推进多层次、各领域依法治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具有直接服务社会作用,能发挥法律服务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专业优势,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更具有独特作用,社区矫正通过行刑社会化,对服刑人员有效监管,促使社区矫正对象掌握生活技能,达到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安置帮教通过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达到预防重新犯罪的目的,使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更加稳定繁荣。

2、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近年由于收入差距、腐败、利益而引发社会问题,矛盾逐渐凸显,这对于逐步走向繁荣的国家不相适应,因为不为群众着想,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矛盾就会依然存在,什么样的管理也没有用。只有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强化社会管理,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解决政府职能在社会管理方面“错位”问题,在医疗、就业、养老、教育、低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视并优先解决民生问题,才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司法行政具有法制宣传、政策导向功能,调解社会矛盾化解功能,社区矫正刑释解教帮教功能,公证律师、法律援助服务功能等都能通过服务,宣传、引导、法律解释等方式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共同营造和谐社会。

3、推进法治化管理进程。加快社会管理法治化进程,就必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化解社会矛盾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能力。司法行政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负责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这一职能决定了司法行政在推动民主与法治,推动依法治国方略贯彻落实的重要功能作用,也充分说明了司法行政在推动依法行政、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司法行政通过发挥职能作用,提高行政部门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并通过执法检查,完善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范围,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责任,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在依法治国的大方略下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促使其行政机关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推进法治化管理进程。

二、司法行政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承担着重要职责

1、承担着法制引导职责。司法行政在我国司法体系和法制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法制宣传、依法治理等行政事务实行国家管理,在以权利义务统一、权力责任一致观念的培育上具有引导公民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提升公民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培育法治文化、养成公民法律思维习惯的感召力、影响力和示范性,引导公民积极、有序参与政治法律实践等重要作用。司法行政大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依法治理工作,加大法制宣传的覆盖面,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处于法制引导和法治实践规范作用。

2、担负着社会矛盾化解职责。司法行政在国家赋予的人民调解指导监督职能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己享有“东方经验”、“东方一枝花”的美誉,国家社会管理中成为开展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针对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多元化,虽然给预防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造成了一定压力,但司法行政负责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担负着社会矛盾化解职责,利用人民调解组织点多面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独特优势,构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发展专、兼职人民调解队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在社会管理中及时化解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破解面临的难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履行着法律保障职责。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有更多的期待,司法行政具有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公证、律师、法律援助和司法鉴定等重要职能,担负着为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提供各种类型的公共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职责,特别是在现在改革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突现,司法行政通过自身法律服务多样性和全方位法律服务工作,构建法律服务衔接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和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三、如何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巩固不可替代的地位

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司法行政如何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应是司法行政机关在创新社 会管理中思考和探索的话题,因此司法行政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谋划,勇于实践,以担负社会管理责任为目标,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为平台,创新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倾听群众呼声,找到破解的办法和根治的良方,以此深化司法行政工作。在创新新的新机制上,笔者认为:

1、在立法中找准自身核心地位。司法行政机关是政府对司法工作进行行政管理的专门机关,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司法体系和法制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担负着重要责任。目前在国家对社会管理创新尚未立法,部分地方立法己纳入议事日程,司法行政应加强对社会管理的专题调研,探索社会管理的新途径,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新方法,勇于担负司法行政机关代表政府对行政部门社会管理事项进行管理的职权,在地方法规中争取承担起社会管理组织领导和主导作用。

2、在社会管理中找准自身价值。服务社会是司法行政机关应尽职责,应就参与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调研,把握社会管理的规律,提高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司法行政机关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工作中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如普法工作,利用婚礼宴上趣味盎然之歌,丧礼事上粗犷苍凉之歌、农家薅草声情并茂之歌、民间小调抒情优美之歌等村居民易接受的本土文化传播途径,把法律编排成薅草锣鼓歌、花鼓子歌、丧鼓歌等,使法律知识与本土文化相融合,达到宣传面大、形式多样、通俗易懂作用和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及不同群体的需求效果;再如社区矫正是执行刑法,司法行政依法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把心理康复矫治作为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在思想上多交流、生活上多关心、就业上多帮扶,重心矫,用心去感化温暖他们的心,并通过公益劳动、心理咨询、个案矫正、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等多种教育改造措施和方法,教育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防止重新违法犯罪,凸现社会管理价值。

篇6

1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对机动车发展预估不足,历史欠账多

机动车总量快速增长,主城区机动车总量从2007年的38.9万辆增长到2012年的93.3万辆,增长近2.5倍,其中,私人小汽车从14.2万辆增长到46.4万辆,增长约3.3倍,特别自 2005-2006年左右,主城区进入机动车快速发展期,年均增长率超10%,私人小汽车年均增长率超过25%。由于对机动车发展预估不足,历史配建的停车位远不能满足现行需求。

1.2 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

主城区规划公共停车场共一千余处,占地约730公顷,而建设情况不理想。以五大商圈为例,商圈及周边区域共规划19处公共停车场,占地约7.1公顷,现状均未建成。

1.3 部分历史建设项目规划停车标准执行不到位,加剧停车困难。

在标准本身就不高,规划资源本身就有限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历史建设项目存在规划标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现在停车问题突出。

1.4 停车场运行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停车场建成后缺乏有效的运营监管机制,导致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部分停车场被挪作它用,有限停车资源被占用,且挪用后清理困难,加剧停车供需矛盾。

1.5商业核心区停车位被通勤车辆长时间占用,停车位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停车收费价格的不合理,在收费上实行的是长时间停车优惠,长时间占用停车位的使用成本低,以及公共交通系统的不完善,小汽车出行方式向公交出行方式转移困难,导致商业核心区停车位被通勤车辆长时间占用,停车位使用效率低下。

2 化解“停车难”问题的策略措施

依据现状问题,结合城市及交通发展,提出解决停车问题的策略及举措,并为保障策略及举措的有效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2.1中心区策略:扩大供给,弥补欠账

通过建设项目增加配建停车位、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等措施弥补历史欠账,并通过建设立体停车库、人防设施改建停车库等措施充分挖掘停车潜力,扩大停车位供给。

(1)加快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

政府主导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可由专门的平台及资金保障其建设,并纳入相应的考核。除此之外,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停车场的建设与运营。基于市场条件下停车场建设投资回报周期长、投资吸引力小的现状,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高民间资本进入的积极性,包括规费减免、财政补助、配套商业综合开发等。

(2)建设项目依实际需求配建停车位

对于中心区公建项目,配建停车位不只为满足本身需求,应具有保障区域停车供需平衡的义务。以现行配建标准为下限,依据周边停车位供需情况,进行专项停车需求论证,以此作为停车位的规划设计条件,纳入到用地及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流程中。对超额配建的停车位可享受“鼓励建设单位多配建停车位”的相关政策。

(3)停车设施立体化

从扩大供给、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角度,应支持建设立体停车场库,包括立体停车楼及机械式停车库等。

(4)利用人防设施平时作停车库

人防设施平时作作停车库使用,从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经验看,具有可操作性。人防设施作停车库使用应为政府主导行为,包括对新建人防设施的使用规定、对既有人防设施的停车库改造等。

(5)绿地与停车场库建设相结合

为缓解中心区停车位紧张,对已规划控制的公共绿地地下的社会公共停车场,应加快建设。对于停车困难的老住宅小区,为协调停车与小区绿化环境之间的矛盾,应有条件、有制度的允许其利用部分小区绿化改建为停车设施。

(6)采取老旧建筑功能改造、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等方式充分挖掘停车设施潜力

在增加停车位、提高停车效率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充分挖潜,提高停车位供给能力。其中,增加停车位的措施包括:老旧建筑改建停车场、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停车场等;提高停车效率的措施包括:停车库错时使用、停车库连通、停车诱导等。

2.2 新建区域策略:控制好公共停车场用地,保障停车空间

通过严格控制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优化创新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模式、合理预留路内停车空间等措施,为停车需求的未来发展做好规划预留。新建区域的划定可参照都市功能拓展区的范围。

(1)控制好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为中长期发展预留空间

建设项目停车需求“近期主要依靠配建、长远需依靠社会公共停车场”来满足。从停车需求发展过程看,首先通过配建停车保障近阶段停车位的供给,在建设项目投用初期停车位一般略有富余,随着用地开发的成熟、入住人口的增长以及交通吸引力的增强,配建停车位将逐渐全部投用甚至紧缺,在该阶段,将考虑启动建设规划控制的社会公共停车场,可独立建设也可参照中心区模式综合开发,建设形式可为平面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以满足中长期停车需求。

(2)创新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模式

为改变停车场建设滞后的被动局面,需优化创新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模式,按照千人指标等规划配套社会公共停车用地。

(3)合理规划预留路内停车空间

路内停车应定为于“在不影响主要交通的前提下,弥补停车位的不足”。在新区道路规划中,依据道路等级及区域停车需求预测情况,在部分非交通性干道上规划预留路内停车位,主要针对非交通性次干路及支路,设置形式可单侧或双侧设置,开放时间可全时段或部分时段使用,并依据道路交通发展情况对停车位进行定期评估,适时增设或取消。

2.3 综合策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对于主城区,化解“停车难”问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制定措施、采取行动,涉及诸多职能部门,包括建设、市政、国土房管、交通、规划、园林、人防、物价、交管等,需要在统一的策略框架下,多方行动、综合治理,才能行成合力,取得效果。

(1)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停车换乘设施,鼓励公共交通出行

在城市交通“公交优先”的发展框架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主城区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鼓励居民多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逐步减少对于个体机动化交通的高强度依赖。

在停车换乘方面,依托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停车换乘设施,如主城“九线一环”轨道线网中,规划控制了225公顷左右的换乘设施用地,满足P+R换乘需要。通过便捷的停车换乘设施,鼓励居民采用停车换乘的方式进入中心区,减少中心区的停车需求。

(2)科学使用停车收费经济杠杆,调节停车需求

发挥停车收费的经济杠杆功能,在停车位供给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合理调节停车需求。停车收费的总体原则为“核心区高于区、高峰时段高于平峰,路内高于路外”,调节停车需求的基本目标可概括为“能不进核心区尽量不进,能入库尽量不停路边,能短时停车尽量不长期占用”。

篇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四个”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把争创新一轮“全国综治优秀市”作为今年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和夯实基础为着力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构建社会管理科学化体系,奋力打造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品牌”,以争创工作的实际成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献礼。

争创工作目标:

(一)社会政治保持稳定。做到“五个不发生”,即不发生重大政治性事件,不发生非法聚集事件,不发生大规模,不发生暴力恐怖事件,不发生集体进京上访案件。

(二)治安大局保持平稳。做到“三个不发生”,即不发生在全国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不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不发生重特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故;黑恶势力犯罪得到严厉打击和有效控制,命案侦破率力争达到95%以上,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力争达到90%以上。

(三)平安创建提档升级。全市基层平安创建达标率达到90%以上,各县(市)区进入全省、全市“平安县(市)区”行列,其中三分之一的县(市)区进入“全省优秀平安县(市)区”行列,市进入“全省平安市(州)”行列。

(四)社会管理创新形成品牌。以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以城市“一站四化”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三三联动”服务管理新机制为特色,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努力打造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品牌”。

二、争创措施

按照全市社会管理和政法工作会议的部署和《2012年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要点》、《2012年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要工作及责任分工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提出以下六项争创措施:

(一)层层落实争创工作责任。争创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一级抓一级的办法,把争创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的目标,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争创工作方案,明确本地区、本部门争创工作的目标任务,确保不发生影响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力争各县(市)区社会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进入全市、全省优秀平安县(市)区行列,争取1至2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综治优秀县(市)区”行列。同时,市委常委每人联系一个县(市)区,市“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重点乡镇和市直单位,市综治委委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每季度深系点一次,指导争创工作开展,督促争创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争创责任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发动大造声势。各地、各部门要把宣传发动贯穿整个争创工作始终,在全社会形成强大宣传声势和浓厚争创氛围。3月份组织开展好综治宣传月活动,市、县两级在大型公共场所同步举行宣传启动仪式,领导发表动员讲话,现场发放争创工作宣传手册,有关部门开设宣传咨询台,举办宣传图片展览等,掀起宣传。5月份组织开展一次综治专题宣传活动,对近年来涌现的综治先进典型进行系列宣传报道。8月份举办一次全市综治干部培训班,提高素质,为争创工作增添动力。10月份组织开展一次争创工作典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树典型,抓示范,把宣传活动引向深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日报》开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专栏,在《电视台》开办“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进行时”专题,在平安网、社区公共服务网等综治宣传阵地,设置争创工作专栏。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市、县两级交通部门在城区出租车上统一张贴争创工作宣传标语;移动、联通、电信部门每月向手机用户群发不少于3条平安宣传短信;各地在大型公共场所、交通要道设立一批大型综治宣传固定标牌,街道(乡镇)、社区(村)设置综治宣传专栏,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争创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实行目标任务项目推进。市综治委将全年社会管理目标任务细化为47个具体项目,逐项明确牵头单位、协办单位和完成时限,到期检查验收。各地、各部门也要实行项目管理,以项目建设推动工作创新,以项目管理实现争创目标。要突出重点,紧紧抓住重大项目,整体推进项目建设。今年,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一站四化”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三三联动”服务管理新机制建设、流动人口居住证服务管理等作为全市社会管理的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努力形成亮点、做成品牌。市综治委将选择一批重大项目,实行招标奖励制度,面向各地、各部门和社会招标,对完成项目任务好的年底实行表彰奖励。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基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积极予以扶持,增强基层创新活力。

(四)培育和发展创新创建典型。各地、各部门要以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统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尽快在全国优秀城市、先进单位中找到标杆,对标争创,奋力赶超,创出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品牌,在全省、全国争先进、创一流,确保实现全市争创目标。市综治委将针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确定一批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单位,定期开展工作指导,积极培育工作亮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新争创典型。

(五)加大争创工作督导力度。赋予全市3300多名平安指导员督导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和争创工作的职责,各级政法部门组织平安指导员每月深入所联系的村(社区)和企业,帮助研究制定创新争创措施,督促落实创新争创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基层创新争创工作健康深入发展。对平安指导员履行职责情况,以市直政法部门和县(市)区为单位,一季度一抽查、半年一检查、一年一考核,对履行职责好的予以表彰,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同时,市综治委(办)对各地、各部门争创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半年进行一次大暗访,年底进行全面检查,及时通报情况。

(六)修订完善综治考评制度。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3月份市综治委出台全市社会管理年度考评实施办法,突出重点,量化指标,科学考核,以考核评价为导向,引导各地、各部门加大创新力度、落实争创措施。5月份市综治委在过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社会管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及有关配套制度。各地、各部门要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健全责任制度,以制度为保障推进创新争创工作。

三、争创工作步骤

争创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

3月上旬,召开更名后的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市长作动员讲话,对我市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3月15日前,各地、各部门完成争创方案制定和动员部署工作。

(二)争创达标阶段

3月25日前,各地、各部门完成争创目标任务分解工作;3月底前,完成全市重大创新项目招标工作。

3—11月,各地、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全面实行项目管理,落实责任领导,明确工作路径,确保争创目标任务在规定时限内顺利推进和完成。

4月,市政协就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及争创工作组织开展一次专题视察活动。

7月,各级综治委组织工作专班,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地、各部门争创工作、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一次集中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工作出现的问题。

8月,召开一次全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协调推进会,通报各地、各部门项目完成进度和暗访工作情况,进一步部署社会管理创新和争创工作。

9月,召开一次全市社会管理创新现场推进会或经验交流会,请项目推进力度大、任务完成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地方和单位的党政领导介绍经验,项目推进迟缓、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和单位的党政领导要说明情况,提出整改措施。

10月,市人大就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及争创工作组织开展一次专题视察活动。

11月,各地、各部门对社会管理创新及争创工作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查找工作漏洞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整改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到位、争创措施落实到位。

(三)检查验收、巩固提高阶段

市综治委组织开展年度综治及争创工作检查考评,针对检查考评结果,落实奖惩兑现措施。同时,结合年度检查考评,总结经验,巩固提高;对工作不足的地方和单位,跟踪督办,限期整改,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央综治委检查验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工作,把它作为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四个”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以争创活动为载体,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全市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综治委牵头组织实施,市综治办负责日常工作。各级综治委(办)要切实担负起组织推动争创工作的责任,确保争创工作取得实效。

篇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和大家分享的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与关注。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一

(一)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转型出雏型创造良好条件。

抓好疫情防控重点环节和能力建设。

健全疫情防控和风险化解机制。

加强经济调节和政策储备。

(二)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推动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支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三)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

推动外贸增量提质。

(四)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蹚新路动力活力。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实施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九大工程。

加快推进大县城建设。

(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山西。

深入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八)持续用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高品质生活。

促进就业增收。

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加快健康山西建设。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九)深化“三零”创建和依法治理,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

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山西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旗帜鲜明讲政治。

建设法治政府。

打造“六最”升级版。

推进廉政建设。

狠抓工作落实。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二

(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1.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2.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3.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

(二)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

1.全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2.全力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

3.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

4.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着力实施高效能治理。

1.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2.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3.注重实施精细化管理。

4.注重提升智能化水平。

5.注重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2.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

3.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深入推进科技体制等改革。

(五)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1.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

2.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绿色幸福感。

3.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切实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

切实把能力建设抓紧抓实。

切实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三

(一)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更大力度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

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高地;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二)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大力支持金融业开放发展;

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

(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以数字化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四)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

开展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

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

(五)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交通综合治理;

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

(七)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八)持续改善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不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积极做好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工作。

(九)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首都和谐稳定。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平安北京建设。

(十)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

严格依法行政;

增强政府效能;

篇9

为贯彻落实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座谈会精神,根据省厅《关于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我省法律援助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法律援助工作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功能定位

法律援助工作承担的职能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法律援助通过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形式直接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法律援助以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为重点对象,切实服务于保障改善民生以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法律援助工作介入政府值班、向党委政府提供舆情分析报告、为群体性案件提供法律帮助,对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法律援助通过法制宣传、接待咨询、依法办案引导社会弱势群体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大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要准确把握法律援助工作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功能定位,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找准切入点、把握结合点,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

二、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三个纳入”的落实。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建立法律援助经费动态增长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需求增长,同步增加法律援助专项经费。特别是当地财政拨款偏少、人员保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地方,应当在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争取在近期内有效解决。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建立法律援助周转金制度,为因合法权益受侵犯导致经济困难、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保障的贫困弱势受援人提供周转资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要积极争取和推动将法律援助工作列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民生工程、实事工程,列入综合治理考核内容,进一步做好将法律援助纳入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工作。

(二)进一步开展“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岁末年初是企业拖欠工资现象的高发期。特别在当前国际经济向下运行,国家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主“跑路”现象增多的背景下,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剧。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要从保障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在元旦春节前后,继续开展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受理网络、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加强部门联动、实行诉调结合等方法,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加强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全面推进法律援助“情暖农民工工程”、“巾帼工程”、“春苗工程”“夕阳红工程”和“远程法律援助进农家”工作,认真开展法律援助“林农维权”专项行动,继续做好对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促进解决涉及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实际问题。加快法律援助接待窗口无障碍通道建设、“12348”咨询平台建设和村居破损法律援助指示牌更换工作;做好劳动仲裁院法律援助工作站试点工作,不断扩大行业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覆盖面。进一步加大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加强侦查和审查阶段的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参与刑事和解和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认真执行省厅、省高院关于扩大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指定辩护范围的联合规定,依法维护好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促进司法公正。

(四)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工作方式。要根据社会管理要求与困难群众的期待,结合实际,进一步创新法律援助工作方式方法。继续做好法律服务机构代为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工作,为困难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法律援助中心实行点援制服务,将援助律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等信息予以公示,在统筹安排的情况下,供受援人自愿选择案件承办人,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到位的服务。认真总结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经验,继续完善便民措施,健全长效机制。着力推进法律援助非诉讼结案方式,倡导以调解的方式就地、就近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讼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省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意见》,切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要对照《省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细则(试行)》,认真查找分析法律援助质量和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落实相关工作。切实加强法律援助质量管理工作,健全完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积极开展案件评查、质量检查工作,确保困难群众享受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

三、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领导

法律援助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把法律援助工作摆在司法行政整体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法律援助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与成绩,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为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把法律援助工作与其他司法行政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并督促检查。要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强化目标责任和监督检查,深入抓推进、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篇10

2014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推进县“同城发展、绿色赶超” 发展战略的一年,结合我县县情,建议明年我县的民政工作贯穿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社会事务“三条主线”,走“一二三四”工作径路。具体如下:

一是突出一个重点:民政项目工程建设是明年工作的重点,主要完成xx革命烈士陵园、黄埠敬老院等农村敬老院、县综合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四季春森林银龄公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以项目建设促进民政工作上台阶,以项目建设提升民政工作上水平。

二是推进两项建设:努力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建设好一到两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示范性综合社区服务机构,谋划启动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和幸福院建设项目。

三是强化三重保障: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体系,织就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四是创新四项工作。民政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明年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创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一要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争创全省社会救助先进县。二要努力向上争取城乡低保扩面,力争达到5%以上的低保保障面。三要进一步推进防灾减灾和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的思想,扎扎实实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灾害监测,搞好救灾物资贮备,建立灾害预警制度,做好灾害隐患调查,坚持灾情值班制度,特别是坚持重大灾情24小时值班制度。

2、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

一要指导好新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以此为机遇,把能人、强人和群众信任的人选进村(居)委会班子,配齐配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领导班子。二要指导帮助村(居)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充分有效地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三要保护群众民主权利,深入推进基层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活动。四要继续推进和谐村(居)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3、创新社会组织管理

我县现有各类社会组织近百家,在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一要通过加强登记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职责明确的社会组织发展机制。二要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法人内部治理结构,落实有关优惠措施,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三要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帮助解决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通过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发挥其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

4、创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