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篇1

一、 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 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5.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考虑教材版本的多样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测试的公平。

三、 考试目标要求

语文会考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篇2

一、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实验准备和实施

1、提前介入新课程

作为首批进入实验的四个省区之一,我们在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研制过程中,参加了《技术课程标准》的编制,《技术课程标准解读》的编写;并为国家级培训承担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研修手册》、《理解与实施通用技术新课程》和《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指导》的编写任务,现均已正式出版,为顺利实施新课程做好了准备。

2、编写通用技术教材

XX年12月,广东省由教育厅教研室、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出版集团联合策划,启动编写粤教版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的工作。我们集中了省教研室、华南师大和部分学校的专家、教授和第一线教师,积极申报立项,其中通用技术学科教材获教育部立项通过,为全国四套版本的教材之一。经过艰苦努力,XX至XX年年,全套教材共九个模块的14册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全部通过教育部审查,陆续在我省和其他省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投入使用,为课程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据了解,现在选用粤教版教材的省、市、自治区有山东省、安徽省、陕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14册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列表

选修模块

03《电子控制技术》 04《建筑及其设计》

05《简易机器人制作》06《家政与生活技术》

07《服装及其设计》 08《汽车驾驶与保养》

09《绿色食品》 10《营养与饲料》

11《农副产品营销》 12《无土栽培》

13《病虫害的预防与预测》

14《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品种引进》

3、教材选用情况

XX年6月,各地开始选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不同版本的通用技术教材由各地级市教材选用小组自主选择。我省选用了教育部通过的四套教材中的三套,即粤教版、苏教版和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其中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有主要15个市选用,约占2/3;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主要有5个市选用,约占1/3;另有1市由省教育厅安排试验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教材的选用工作,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当地实际和学校情况,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利于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提高,促进课程的开设,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培训工作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每年都举办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各市、区(县)每年也都要举办各级通用技术教师培训班,为学校培训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各级培训的举行,基本上保证了任课教师在上课前达到上岗要求,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有力地保证了开课的基本条件。

XX年7月,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培训班。本次培训是广东省新课程首次通用技术教师全员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参与式研讨交流、教育教学实践等多种培训形式,聘请了课标组的专家和各版本教材主编来授课,专家们的讲课深受学员的欢迎。通过这些讲座,使学员们初步了解了通用技术,为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XX年6月,与省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了广东省国家级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由教育部技术课标组主持,通用技术课标组核心成员全部到位,就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进行了系统的交流和研讨。培训班上还请广东实验中学等四位老师进行了案例分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实例。

此外,我们还多次承担了对使用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有关省市的教师培训任务,对山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的教师进行了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培训。

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实验的进展情况

1、学科课程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开课率不断提高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新学科,开设的难度比较大。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来,各地各校克服了器材设备和场地的不足、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等困难,逐步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XX年仅有少部分市的一些学校尝试开设,XX年开始,全省各市基本上都有学校开设,课程的管理也逐步走入了正轨。

XX年11月至多XX年年5月,为了全面了解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对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调研(见粤教研室〔XX〕32号关于开展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调研工作的通知)。调研工作以XX年11-12月为主,XX年年1-5月又结合其它工作进行了补充调查。据部分地市的调查统计,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课率平均为60%左右。有些市的开设情况比较好,如广州市全市有130多所高中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88 所,未开课的学校40多所,开课率达 67.8 %;深圳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53所,其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有37 所,未开课的学校16所,开课率为70 %。从总体来看,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目前还很不平衡,但形势比新课程开始的时候已有很大好转。同时,各地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也进行一些探索,在开课的准备、师资培训、设备设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出台了一些办法和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能力逐步增强

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始终都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由于首次全省通用技术教师全员培训是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学校的实施方案和教师的岗位还没有完全确定,因此参加培训的教师基本都是临时从各学科抽调的,其中很多人在新课程开始后并没有任通用技术教师;加之高考方案公布后又转回其它学科一批,使本来就相当难找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人员更加缺乏,新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近两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有所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才有了一定的起色。目前的教师经过几轮的国家级、省级和市区级培训,以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开展,教学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已经逐步走向正轨。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的通用技术教师约有一半参加过各级培训,本科学历的占90%以上,专科或以下不到10%;专职教师不足1/3, 兼职教师超过2/3。以广州市为例(资料最全),登记在册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有267人,参加过培训的为149人,占55.8%;本科学历的251人,占94%,专科学历的16人,占6%;专职教师45人,占16.9%,兼职教师222人,占83.1%。

3、开展教研、科研,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科、教师和教学的需要,适时举办了各种教研活动,如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案例评选等,并出版了通用技术案例集,以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各级教教研员也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尤其是注意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来促进教学。各级教研部门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有的市如湛江,还成立了通用技术教研会,除了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说课交流、评选论文和案例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外,还充分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弥补初期培训工作的不足。

开展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越是薄弱的学科,越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发挥教学研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各级不同类型教研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在教学常规方法、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对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XX年4月-6月,制定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实验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规定了通用技术课程每周开课不少于2课时,必修2个模块以上。

XX年12月,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案例评选活动。由全省各地普通高中选送的案例评选出优秀案例,并编写了案例集,录制了教学光盘配套下发,供学校在进行通用技术教学时参考。

XX年4月,我们在珠海承办了第二届通用技术四省区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课标组核心成员、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个实验省(区)的教师和教研员,还有江苏、福建2个准实验区的代表,以及一些相关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等共80多人。会议内容有经验介绍、现场观摩、说课交流、专家讲座,讨论互动等,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XX年1月份,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指导》编制工作,承担了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的编写任务,该书现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XX年6月,我们制定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科模块教学要求》,为课程开设、教学正规化创造了条件,为教学评价制订了标准,为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基础。

XX年年9月,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交流;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研讨;通用技术课程现场教学观摩和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等。全省各市普通高中有80多位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参加了会议,共提交了36篇论文,参观了番禺中学和仲元中学2个现场,观摩了2节现场教学。会议针对通用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会议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

篇3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 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篇4

>> 拓展性课程目标设计的异位与矫正 幼师心理学课程目标、内容的拓展及教学思路 新课程目标下的初中数学 新课程目标下赏识教育的适度运用 基于能力本位课程目标下教学方法的思考 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目标下提高少数民族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 新课程目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问题与对策 技校体育教学课程目标和资源的研究 电势概念教学的新尝试 新课程目标下地理学习评价体系的转变 基于建筑设计课程目标下能力培养的思索 课程目标:概念、功能及其分类理论 解读课程目标,优化教学模式 理解课程目标改变教学方式 关注教学环节落实课程目标 论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及其之间的关系 试论课程目标的细化 坚守课程目标 关于体育教学三维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33.

[3]林辉庆,邱建友.电势的教学设计――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2010,32(3):10-11.

[4][5]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电磁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

[6]Beck I L, McKeown M G, Gromoll E W.Learning from social studies texts[J].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1989,6(2):99

-158.

篇5

关键词:课程改革;备课组;高中化学;课程重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27-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10

从模块教学到校本课程建设的变革仿佛近在昨日,新高考背景下的更多元更深刻的变革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至。无论我们怎么想,高中化学教学都必须在这变革背景下作出变革。这场变革是如此的迅猛,以至于我们来不及等待,来不及观摩他人,来不及寻找甚至难以寻找到现成的“他山之石”。这场变革是如此的多元深刻,以至于我们无法驻足于校本课程建设取得的“领地”而不得不再次启航。不难预计,我们今日竭尽才思所取得的变革“成果”,或许在明日就成为必须超越的过去,唯有我们的行动不变――始终前行在路上。

一、我们已有的变革:基于行政班教学的校本课程的重建

2012年秋季开始,我省全面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出“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明确了“保持课程结构基本稳定,梳理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学科基础及发展功能”的普高必修课程调整意见。2014年春,我校被评为首批省特色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获得了专家评委的认可。

我们化学备课组以创建特色普通高中为契机,思考并试图解决如下问题:我校普通高中化学教学体系如何构建?怎样安排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的化学教学?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安排如何布局?化学课时数在紧缩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怎样开发开设好化学相关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

1. 为不同发展倾向和发展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案

我校学生的发展倾向与学习能力组成复杂,针对文科生、理科生、理科特长生、化学薄弱生等设计了5套方案供学生选择。以现有高中化学各模块教材为蓝本,进行校本化建设,形成相应的校本课程,为不同发展倾向和发展基础的学生提供校本化教学素材。

我们的校本化课程建设思路是“以纲为纲”而不“以本为本”,立足校本,努力为不同的学生“量身定制”多样化素材。“以纲为纲”是指以“课程标准”“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两种考试说明”为依据,厘清教学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考试范围和要求水平。所谓的不“以本为本”是指不唯教材、不囿于教材,将苏教版的各册教材作为基本素材进行校本化的二次开发,根据学生实际编制“学案”。

2. 为不同兴趣倾向的学生提供校本选修课程

我们既要为学生在国家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服务,还要为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倾向而无须考试的发展需要服务。主要出发点是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选修机会,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拓展部分学生的视野。我们发挥化学学科专长,对《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激发学生关注化学的热情,引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例如,我们开发了“走近食品添加剂”“金属冶炼与玉环冶金工业”等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其中,“走近食品添加剂”被评为市精品课程。这类选修课程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综合能力与拓展视野,以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组建学习团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我们正在探索的变革:基于分类组班教学的选修课程的重建

2014年秋,浙江省高一新生迎来新高考改革,学校必须迎接更重大的变革,高考制度的变革无疑倒逼学科教学变革。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高一化学备课组把学科教学变革的重心放到了分类选修上。我们思考的问题是:高考“七选三”的组合方式取代传统的文理分科后,对化学教学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选考(指高考,下同)与学考(指学业水平考试,下同)的选择?如何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以取得选考与学考的最优化?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学考与选考的考试时机以更好地利用考试规则?

1. 分类选修的基础:学生的多元选择

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假期与第二学期期初,学校在向学生及家长解读新高考的基础上,分三次对学生高考科目的选择进行调研。理论上来说,“七选三”共有35种组合方式,实际上,我校出现了34种组合方式,其中纯文科或纯理科的组合相对较少,不足20%,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文理兼修的组合方式。这说明学生在新高考下能更好地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自由组合。在我校,最受学生选择的学科是技术和化学,其中,选考化学的学生占61.1%。这对我们化学老师既是压力更是鞭策。据不完全访谈,学生作出选择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学习状况、学科兴趣和学科整体实力,其中学生对学科教学的信任度,即全市统一考试中的个人表现与整体表现情况,是学生及其家长重要的选考依据。

2. 分类选修的教学:学生的考试选择

学生的考试选择包括两方面,一是选化学作为学考还是选考,二是选择什么时候参加学考、选考。这种多元选择决定了我们化学教学的整体规划、学期计划和短期具体做法。

本着尽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科学规划,提高整体教学成效,把握两次考试机会,学校统一规划各学科教学进程与考试时机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备课组安排学生首次学考为高二第一学期的十月进行,二次考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修习情况自主选择;首次选考为高二第二学期的四月进行,二次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的十月进行。

我们认为,选考中有70分与学考一致,打好基础,搞好学考范畴的教学与选考并不相悖。学生分类选修虽然有多重组合,但重叠交叉的成分也很明显。几年来,我们坚持抓学考促高考,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县二流生源的学校,化学学考首考合格率超97%。这给我们以经验和信心,力争学考首考一次性通过,对个别不合格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对已合格又想参加二次学考的学生,开设走班选修以满足学生提升学考成绩的需要。

根据学生的选择,备课组把化学教学分成三种类型,配以相应的校本课程,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一是纯粹的学考班,这些学生往往对化学兴趣不浓,重视程度不足,化学基础差,学科素养薄弱。我们以确保学考合格率,力争学考上档次为教学目标,放慢教学进程,降低教学要求,重点关注学困生,做好学困生的“过关”教学;二是纯粹的选考班,这些学生相对而言,化学兴趣、意识和能力要强一些,教学以学考为基础性要求,适度拓展,以力保选考中“共同的七十分”城池不失;三是学考、选考相兼班,学生当前难以确定,在学考前夕再决定,仍以学考为基本要求,严格控制教学拓展,在学生学考报名后进行分类走班。此外,我们还建立特殊学生的“影子班”,以满足体艺、二次考试等学生的需要,采取“点对点”的教学方式进行辅导。

3. 分类选修的组织:学生与学校的最优化

从传统分科分层的组班形式到当前分类选修的组班形式,面临着无经验借鉴、影响因素众多等挑战。对于如何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不同的学校有着不一样的组织形式。任何一种组织形式,都有着存在的理由与弊端。面对复杂多样的选择,要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当前仍有不少距离,尽量做到学生与学校最优化是我们的愿望。

在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学校采取分类组班加走班选修的形式。即将有着共同选择的学生编成教学班,为保障学生不是“一选定终身”,允许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适度调整,采取“七选四”,再“四选三”的分步走策略,让学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选择,以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又有适度的调整空间,预留一科在后续学习中调节,以逐步达成“七选三”的目标。

三、我们今后的变革:基于“私人订制”的个体指导的重建

1. 个体指导:从备课组做起

没有哪一次教育变革能像现在的变革那样,让备课组如此紧密地组合成责任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学生的多元选择没有让备课组的老师分头应对,相反,促成了老师间的更深更广的沟通与协作。我校化学备课组,已经认识到并尝到了甜头。

学校采取年级学生成绩捆绑评价教师制和学生跟踪负责制。因为捆绑制,荣辱与共,备课组只有协同作战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为学考责任跟踪制,每位老师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备课组对年级学生负责。这促使每一位老师更关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促使我们高度重视学考首考,力求一次通过,做好兜底,力求突破,对师生都有余地。为此,我们建立化学学考困难生学习过程性档案,为他们走班选修强化学考辅导提供师资支持,对于首考不合格的个别学生要落实到具体责任老师进行二次辅导。备课组老师自觉自动找学考困难生补修辅导成为教学辅导的新情景,在此带动下,学困生主动找老师补修也渐渐积极起来。

2. 个体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

分类选修的实施,让我们感触到“个体教育”时代的到来。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从课程建设走向学生个体教学将是趋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是学科教学存在的理由。

学生的个体指导将有多重含义:

一是学科的个体指导。成功地提升学考合格率,是学科个体指导的最好回报。

二是学生学科选择的个体指导。个体学生适合哪门学科作为选考,有时,学生及家长的判断可能有误差,需要学科老师的指导。

三是学生职业生涯的个体指导。

四是学生心理发展、品德发展与行为规范的个体指导。

……

这些个体指导都将拥有一个共同指向,那就是以学生发展为归宿。

3. 个体指导:老师的新挑战

在实施分类选修的过程中,面对多元选择,感到彷徨和无助的还是学生。不少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特长,不了解化学学科今后是否适合自己,不知道学了化学未来的就业倾向……这些困扰不是短期能解决的。这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我们除了化学教学之外,还应承担着怎样的教育责任?发挥着怎样的指导作用?

篇6

一、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分项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扎实推进课改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切实负责,着力践行课改各项具体工作,特成立以下12个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1、课改全面工作领导机构

组长:

成员:

2、课程管理及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3、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监测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4、选课指导中心

组长:

成员:

5、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织:

成员:

6、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7、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各>文秘站:

8、通用技术课程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9、学分认定委员会

主席:

成员:

班主任、学科老师,学生代表

10、教分评价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刘克和 副组长:田明 张建清

成员:魏亚明 蔡德军 龚建林

11、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及课改成果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12、课改“样板校”辐射及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县管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实验中学)

二、目标规划,分期实施

按照《成都市普通高中课改工作指导意见》和成都市课改办工作要求,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新课改各项工作,结合校本实际,着力做好八项具体工作:

1、组织学习,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

2、编制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相关制度。

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4、有计划地进行队伍培养。

5、稳定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6、抓好课堂教学。

7、做实校本研修。

8、着力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拟定三年目标规划并分期着力实施:

学校近期(20__年7月-20__年7月)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走进新课程,践行新课改”: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着力培训教师,做好新课程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及培训后培训工作,规范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行为,注重“五项策略”,实施“六步教学”,努力研究新课程,规范教学设计,编写新课程教学“导学案”,着力研究新课程目标“叙写”和可操作性,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七项工作:

1、制定“大邑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按八个学习领域15个学科的课程架构健全学科备课组,用好新教材。探究新课程下大邑中学“自主参与式课堂策略与模式。实施“三段(课前、课中、课后)、六步”课堂教学。

2、强化老师新课程各项培训及校本培训,开发新课程资源,稳定教学质量。

3、切实改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着力上好必修课,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出更多选修课,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5、做好学生学科模块学习过程评价登记工作,做好学生学期、学年学分认定和登记工作。

6、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制度。

7、着力做好市级样板校区域性引领工作(建立课改推进工作月工作研讨制度,并邀请县管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参加,起好市级样板校辐射、引领作用)。

学校中期(20__年7月—20__年7月)的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我与新课程同行”:大力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着力推动“三个教学整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努力实现三大提升(开发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推进校本课改特色研究,凸显符合大邑中学特色的“自主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三段”、“六步”课堂教学特色)。

2、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微格”课堂参与式教学管理。

3、有序推进校本选修课程。

4、进一步研究符合校本实际的选修课程、创新修习方式,提高选修课的教学水平和质效。

5、大幅度提高必修课的模块教学效果。

6、着力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并逐渐

总结、提炼出符合校本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内容、方式,评价和管理模式、特色。7、开好通用技术课,研究通用技术课程的方法与途径,提高通用技术的实效性、彰显通用技术课程的校本特色。8、切实做好学科模块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工作,结合省会考和学籍管理,做好学年学生学分认定登记和上档工作。同时做好学生补修、补考工作。

9、切实做好教学课改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学校中远期(20__年7月—2013年7月)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收获新课改”:巩固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特色,形成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精品选修课程,完善多元教学评价、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新课程下教学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构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高考备考机制。本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构建符合校本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机制。

2、做好市级样本校规定的新课改实验研究、总结、提炼工作。

3、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科模块教学设计库、试题库。编写符合大邑中学校本实际的“导学案”,并形成大邑中学“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特色,以期推广、运用。

4、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丰富和完善校园教学资源库,使校园网络和学科资源库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发挥显著作用。

5、建立符合校本实际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库,并以此形成特色。6、构建并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教师评价体系和机制,完善我校首轮新课程改革下的学分认定和教分评价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7、形成符合校本实际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运行和管理体系。

8、形成符合校本实际的学生选修课程,教师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和特色,并进行推广、辐射。

篇7

>> 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课例 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师角色期待 高中地理教材的“二次开发” 论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高中地理教材的二次开发 音乐教材“二次开发”的几点思考 例谈美术教材的二次开发 中职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 大学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 初中物理教材习题的 “二次开发” 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有效方法 基于低碳理念的中职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研究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教材二次开发 基于现实的关照: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选择 基于浙江新高考的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思考与探索 谈高中政治教材的“二次开发” 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的二次开发策略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孙亮:《社会史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提升及应用研究》--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篇8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势必让高中学校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课程规划怎么制定,学科课程体系如何构建,选课走班怎么落实,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如何开展……本期“视点”,我们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缪水娟主任,并约请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义乌中学、德清高级中学的校长、教师,撰文介绍了自身在相关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记 者 缪主任,您好!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公布,作为试点省份的浙江也出台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此次改革的力度之大,必然会让高中学校在工作中出现种种不适应,而作为试点省份,我们又没有太多可资借鉴的经验。面对这样的情况,您认为各高中学校亟须在哪些方面作出快速调整?

缪水娟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核心是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与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增强学生的课程选择权”相呼应,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努力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由于实施外语和选考科目的两次考试等改革措施,普通高中学校在课程规划设计、课程体系构建、选课走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记 者 在我们国家,课程意识一向比较薄弱。随着近些年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这方面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学校、教师的课程规划能力还是相对不足。下面,请您具体谈谈学校应该怎样制定适应新高考的课程规划。

缪水娟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课程规划设计。面对高考招生改革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每个学生选考科目不一样、外语和选考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等多项举措,普通高中学校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基于学校的价值追求、文化传统和办学实际,基于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和个性特长发展以及选择考试科目需求,进一步加强必修课程(奠定共同基础,必学必考)、限定性选修课程(必修的递进和深化,选修选考)、自主性选修课程(必修选修拓展延伸,学校自主开发的四类选修课程)的统一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课程方案,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要努力避免学校课程方案过于追求形式、盲目照搬照抄、偏离办学实际,课程体系偏离学科轴心等缺乏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倾向,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学校要把握高考招生改革涉及教学管理改革的关键点,自主研究、科学制定三年一轮的课程实施计划。在执行省厅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关于课程设置三条要求(每周课堂教学时间不超过26小时,每周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每学期必须按规定开设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为逻辑起点,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灵活、有序安排课程与课时的方法。可探索起点年级适当减少高考统考科目必修课程周课时,拉长学习战线,为选学选考科目教学腾出时空;可探索通过选课走班,适当控制高一阶段学生并行的学习科目,防止盲目增课时赶进度,任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尤其是高一学生负担),防止过早结束学业考试科目课程,高三只开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等现象;可探索一学年两学期、四学段或多学程制,长短课、大小课结合等,灵活安排课程课时,构建体现鲜明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计划;可探索为学生制定一人一张个性化课表,满足学生选课、选考需求,摈弃强行统一学生选考科目、统一设置选考科目、简单分班教学的做法。只有这样,教学安排才能符合教育规律,使高中教育真正回归应有的理性。

记 者 课程规划要落实在教学中,还需要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请您谈谈在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学校应作怎样的努力?

缪水娟 学校要着力构建多样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多样化课程是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和考试、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深化课改和高考改革的关键所在。各学校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省厅下发的关于课程设置的两个文件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进一步明确各学科课程的基本目标和核心知识框架,厘清不同学科必修、选修不同层级的教学模块、学业标准、教学要求、教学评价,建构各个学科结构合理、层次递进、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同时,要基于各主干学科,找寻选修课程开发支点,分层分类建设选修课程群,积极开发开设科学人文阅读、实验实践、工程技术、商学和经济学、跨学科综合探究学习、运用现代技术支持学习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对有兴趣、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科领域多学习多探究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拓展学科视野,发展学术能力,培养综合学习力。

记 者 推进选课走班是体现教育的选择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可是近年来,虽然新课程要求学校推进选课走班,但学校贯彻得并不到位。而这次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等举措,必将促使学校认真落实选课走班制度?

缪水娟 是的。选课走班是选择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大部分学校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高考招生改革扩大考试选择权,必定激发学生选择性学习的动力与意愿,推进分科分层选课走班教学成为必然。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校本化分层处理各科必修、选修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路径、教学方法、分层练习),科学制定分科分层教学要求,实行全员走班;要改变所有学生统一学习科目、统一学习要求、统一学习进度的现象,建立完善选课制度,编制选课指南,明确课程定位功能、学校课程安排、相关考试要求、选课程序等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性向、大学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同时,随着选课走班、选考的全面实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也成必然。要突破传统行政班单一管理的思维,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共存,学科学业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与选课走班、选考相关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努力保证学生选择性学习的有效落实。

篇9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有利于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利于高中阶段各类学校选拔人才,促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初中毕业成绩评价方式要体现多元化,采用学业考试成绩评价与毕业水平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学业考试成绩评价以标准分呈现,学科毕业水平评价以等级的方式呈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办、中学要高度重视初中毕业生学业成绩评价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坚持深化改革、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坚持依法、依规治考做到考风考纪好、试题安全保密、考务无差错,确保考试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四)要积极发动初中毕业生报考(报读)各类高中阶段学校,确保普通高中扩招任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任务顺利完成。

二、报考

(一)报考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报考(报读)各类高中阶段学校: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初中毕业或结业,或具有初中毕业同等学力;

(3)本省常住户口。连续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有固定住所、固定职业和符合计生要求的外来工子女,可以报考(报读)我市高中阶段各类学校。

(4)未婚,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年龄一般不超过18周岁。

(5)往届初、高中毕业(结业)生、在职人员、外省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社会人员可凭初、高中毕业(结业)证书报读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报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班必须参加学业考试。

(6)市内跨县(市、区)的考生,原则上应回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报考。

2、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1)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含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

(2)因触犯刑律而被追诉或正在服刑的人员。

3、各个报名站必须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认真的审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一律取消报考资格。

(二)报名方式及收费标准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实行网上报名,报名安排在4月10日前进行。报名时缴交考试费。考试费收费标准为每科10元(按粤价函﹝2001﹞213号文执行),其中上缴市的标准:学业考试每科上缴5.5元、体育考试每人上缴2元。报读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人员,可以直接到有关中等职业学校报名,也可到各县(市、区)招生办报名。

(三)电子档案建立

全市所有应届初中毕业生均要建立电子档案,数据与省教育厅高中阶段招生统一平台对接。电子档案内容包括考生基本信息、考生相片、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考生电子档案信息通过网上报名系统进行采集。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通过市招生办“网上报名考务系统”进行随机编排,编排的结果返回给各县(市、区),并据此组织考试。

三、毕业水平评价与学业考试

(一)初中毕业生毕业水平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学科毕业水平评价由“统一考试”和“学科评定”两部分组成,统一考试由县(市、区)组织实施,学科评定由学校自行组织实施。

1、统一考试科目:体育与健康、英语口语、科学实验操作、信息技术、生物、地理(生物、地理科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考试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并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依据)。英语口试实行人机对话,信息技术、生物、地理实行计算机网上考试。体育考试按《关于印发〈*市2009年中招体育考试办法〉的通知》(肇教体〔*〕21号)进行。

2、学科评定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评定在各学科学习结束时进行,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可以结合平时学习成绩、统一考试成绩与学业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体育与健康统一考试成绩按总分满分(原始分)8%计入学业考试总分,其他科目统一考试成绩和学科评定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等级分为A、B、C、D四级(A—优,B—良,C—合格,D—不合格)。

3、综合素质评价:以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年初中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2009年我市设道德品质、英语口语、科学实验操作、信息技术、生物、地理六项素质评价,其中英语口试、科学实验操作、信息技术、生物、地理以初中毕业生统一考试的等级成绩为准;道德品质评价由学校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审等多种形式进行评定,评价工作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必须进行公示。

(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

1、学业考试科目(6卷7科):语文(分值120分)、数学(分值120分)、英语(分值120分,其中笔试100分、听力20分)、物理(分值100分)、化学(分值100分)、政治与历史(分值120分,政治65分、历史55分)。

2、计分办法:学业考试成绩根据考试卷面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呈现。学业考试成绩标准分的转换方法:首先按照标准分的转换方法,把各学科的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再把各学科标准分按一定权重(语文、数学、英语权重分别为1.2,物理、化学、政史权重分别为1)相加,再加上体育统一考试成绩(按文化总分8%计算),最后把相加的结果排队转换成总分标准分,称为“综合分”。学科最高分为900分,综合分最高分为800分。

(三)学业考试命题

1、命题范围及要求。

各学科命题要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成绩评价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命题。命题要切实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优秀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出偏题和怪题。试卷总体难度控制在0.60—0.65的范围之间。

2、命题的组织。

命题工作在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市招生办具体组织实施。参与命题的人员必须遵守保密制度,签订保密责任书,不得参与考前的辅导和编印辅导材料。如有泄密,将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3、试题的印制、保管、保密。

试题印制的工作,由市招生办选定具有国家保密机关颁发的《国家秘密载体复制许可证》,并且印刷技术好的印刷厂印制。试题在未开考前,属国家秘密事项,应按省保密局、省招生委员会关于试题保密的要求和《广东省中学教育考试管理工作规定》(粤教考〔*〕3号),切实做好保密工作。市教育局负责试题命制、印制期间及试题未分发至县(市、区)前的保密保管工作,县(市、区)教育局负责领卷后及考试期间的试题保密保管工作。

(四)学业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安排

1、学业考试各科目均为闭卷笔答考试。语文考120分钟;数学、英语各考100分钟;物理、化学、政史各考90分钟。

*

(五)学业考试组织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工作由县(市、区)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成立考试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考前各项准备和考试组织管理工作。要认真选定考场,加强考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考场必须由三个以上中学的考生组成,一般应按中学的地理位置分片设置考场,不宜太过分散。考生考试的试室号、座位号由市招生办随机编定,各县(市、区)须严格按照编排结果执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办、考场要切实加强考试管理工作,严肃考风考纪。要认真组织好考试工作人员队伍和监考员队伍,签订岗位责任书,落实岗位责任制。要加强对考生的考风考纪教育,落实考试纪律监督工作和试题保密保管工作。

2009年学业考试试卷实行网上评卷,考生采用答题卡作答,试卷分发和回收等考务工作按照网上评卷的考务操作规定实施。

(六)学业考试评卷及成绩处理

所有学业考试试卷由市集中统一实行网上评卷,评卷结束并经校对核实无误后,由市招生办统一计算各科学业考试成绩标准分、合成综合分。标准分生成后,打印成绩册和成绩条反馈给县(市、区),由县(市、区)通知考生。

学业考试成绩、考查科目成绩统一于7月3日前公布。

(七)学业考试成绩复查

中考学业考试成绩未正式向考生公布以前,任何人不得查询各学科及总分原始分,考生在接到县(市、区)招生部门发出的成绩通知单后,如对成绩有疑问,应于接到成绩通知单后3日内,携带本人准考证和成绩通知单向当地招生考试部门申请复查,在学校报考的考生可由学校统一组织办理。成绩复查不收费,超过成绩复查申请的期限不予办理。

复查范围只限于答题有无漏评、漏记分等项目,不涉及评分标准的把握。复查后若发现成绩有误,由市招生办负责更正,重新打印成绩通知单,并由有关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负责通知考生本人。

四、志愿填报

考生报名时必须从高中(含中职学校)、中技两种学校类别中选择一类作为报考的第一志愿。填报志愿时根据第一志愿类别填报相应的学校,除第一志愿外,考生均可以兼报高中、中职、中技类志愿,允许考生跨类录取。

考生志愿实行网上填报,安排在考试前进行。

五、招生录取

2009年招生录取工作在广东省统一招生平台进行。

(一)录取划线

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工作以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依据,采取“学业考试成绩综合分+综合素质评价六个等级并行”的办法进行。

各类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根据考生成绩、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情况划定。*中学录取分数线由市教育局划定;县(市、区)属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录取分数线由县(市、区)划定,并报市教育局备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班、部省属中职学校(跨市招生中职学校)、市属中职学校录取分数线由市招生委员会划定并报省备案。

(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录取批次安排

第一批:*中学,县(市、区)普通高中。

第二批:部属、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含五年制大专班,部属、省属中职学校、技工学校,跨市招生市属中职学校)

第三批: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含市属普通中职学校、成人中职学校,市属技工学校、县(市、区)属职业高中、市属社会力量办学的中等职业学校)

(三)录取组织和管理

1、重点中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由市及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组织录取。普通高中录取必须在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前完成,已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录取。

2、*中学录取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学校自主招生。凡通过网上填报了*中学志愿的考生,经市教育局审查,符合*中学录取条件的,由*中学录取并直接发出录取通知书。

3、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班、部省属中职学校、跨市招生中职学校由省招生委员会组织录取;本市市属普通中职学校、成人中职学校由市招生委员会组织录取,市招生办具体负责实施。

4、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班、部省属中职学校(跨市招生中职学校)、市属中职学校实行网上录取。为保证网上录取工作顺利完成,各县(市、区)在普通高中录取完毕后,必须将填报了部省属、市属中职学校志愿,且被普通高中录取考生名单报市招生办,由市招生办整理电子档案后,送省参加五年制大专班、部省属、跨市中职学校录取和组织市属中职学校录取。

5、凡第一志愿报考技工学校的考生,由县(市、区)招生办按劳动部门规定建立档案,并于普通高中录取结束后移交当地劳动部门。

6、中等职业学校录取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比例投档,保证录取新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合理。

(四)录取照顾政策

1、对夫妇双方均属农业户口并依法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或夫妇双方均属农业户口的纯二女结扎户的女孩,在初中毕业报考*中学、市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县(市、区)所办高中阶段学校时,实行增加10分投档录取。

2、其他照顾录取优惠政策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教考〔*〕5号)有关规定执行。

六、其他

篇10

关键词:判别模型;通用技术课程;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03

一、我校《通用技术》创新实验课程建设情况

作为广西教育厅确立的“广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实验”实验学校,我校正在探索高中阶段一种全新的科技素养培育机制,以研究性学习及部分国家必修、选修课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的理念统领《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高中新课程,通过必修、选修和社团活动等多种课程组织形式,使通过课程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学校教育制度化的安排。我校创新实验课程的总体定位是:把《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创新整合为包含《探究科学》《探究技术》《探究社会》模块的创新实验课程,开发一系列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特征突出的课程资源,通过stem项目教学的方式培育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实践能力,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从2012年11月底开始在高一年级开设每班每周1节的《综合实践探究》创新实验课程,在高二年级开设每班每周2节的《通用技术》创新实验课程,一直持续到现在。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课题《创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学业评价模型的实践研究》(2013ZJJ115)

二、研究判别模型在通用技术课程评价中运用的意义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及《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仅给出了课程性质、理念、目标、结构、设置、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一系列配套纲领的指导,也缺乏大量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业评价的改革,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业评价是与教学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学业评价机制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考层面、会考层面、学校学分认定层面,以及微观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就评价层面等,从学生需要出发不断完善课程学业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是影响学生课程认同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我校乃至整个广西当前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

本文通过对培训样本的聚类和判别分析,建立的四水平判别函数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和预测能力,其稳定性也较高。该模型不仅尽量避免了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便于理解和操作。因此,该模型对目前的通用技术课程学业评价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在本文中,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联合起来使用。先对300个样本做聚类分析,分成四类,然后根据样本的分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四水平判别函数以对检测样本进行分类判别。本文中做数据分析采用的是费歇尔(Fisher)判别法。

三、判别模型的建立及模型精度检验

1. 判别函数的建立

以广西桂林市第一中学高2014级410名学生的通用技术课程学业评价为例。本文借助数据分析软件Spss16.0,采用Wilks'λ方法①对培训样本的300个数据进行逐一判别,经判别发现,有四项指标对判别函数的贡献要相对大一些,它们按贡献的大小依次被引入到判别函数中:课程结业作品得分(x1)、平时作业均分(x2)、学习态度(x3)、科技运动会成绩(x4)。根据判别分析得到的判别函数系数表建立形如Y=a0+a1x1+a2x2+a3x3+a4x4(其中a0是判别函数的常数项,a1、a2、a3、a4分别是变量、x1、x2、x3、和x4 的系数)的线性判别函数。

据呈现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系数,建立四水平线性判别函数:

不合格组:Y1=-486.32+1.246x4+2.714x3+4.707x2+6.568x1

合格组:Y2=-612.18+1.431x4+1.608x3+4.258x2+6.929x1

良好组:Y3=-712.254+2.513x4+2.834x3+4.557x2+6.823x1

优秀组:Y4=-826.832+2.601x4+3.296x3+4.852x2+7.235x1

将110个待判样品的各变量值带入到四水平线性判别函数的表达式中计算出判别得分,并将样品划分到判别得分最大的组中。

2. 判别模型精度的检验

根Spss16.0做判别分析得到的模型精度检验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根据培训样本所建立的判别模型进行分组,已经分的300个个案正确分类280个,错误分类20个。其中不合格组正确分类6个,错误分类1个;不合格组正确分类率为85.7%,错误分类率为14.3%;合格组正确分类29个,错误分类4个;合格组正确分类率为87.9%,错误分类率为12.1%;良好组正确分类150个,错误分类12个;良好组正确率为92.6%,错误分类率为7.4%;优秀组正确分类95个,错误分类3个;优秀组正确分组率为96.9%,错误分组率为3.1%。

(2)根据这300个个案为先验数据,将待分类的110个个案分别分入不合格组、合格组、良好组、优秀组的为3,16,60,31个,分别占总数的2.7%,14.5%,54.5%,28.3%。

(3)通过对样本进行回代检验的正确判别率为95%,这说明所建立的判别模型的预测精度相对较高,模型是有效的,且具有一定的判别能力和预测能力,可以用作新样品的判别。

(4)模型正确判别率的差值在10%以内,模型预测能力的稳定性较强。

四、判别评价模型建立的实际意义

现阶段,对于通用技术这个新的课程,很多学校缺乏有效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系统,从而无法实现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有效评价。这不仅大大影响了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而且对课程的发展极为不利。

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通用技术课程学业评价的研究,仅停留在定性层面,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定性评价难度高、工作量大、评价的结果主观性较强。本文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到通用技术课程学业评价的研究中,这样得出的学业评价体系,可能更客观、更科学!该判别模型是在本校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本校的通用技术课程评价上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