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篇1

【关键词】居民构建 低碳生活 SWOT分析

一、后世园生态效应对西安居民生活方式影响

1、世园会低碳生活理念的背景分析

当哥本哈根牵动着世界的目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气候危机不再是妄加的猜疑而是科学的研究,全球变暖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每个国家的灾难。因此,各个国家将降低“碳排量”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要素考虑,“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及“低碳生活”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城市发展的目标。通过近几年的规划和筹建,西安世园会为世界展示“绿色、和谐、生态”型城市形象,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为主题,营造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构建世界化的园林建筑背景,彰显西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风韵,展示人类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2、后世园生态效应对西安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

2011年第十四届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西安世园会打破惯例,取消大型庆典和晚会焰火,大力宣传推广“绿色生活十条理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绿色实践活动,引导市民自觉形成低碳生活方式。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带来经济发展基础,同时也极大地推动城市社会发展,尤其是,世园会提升人的理念提供了一个重要前提。

告别绽放了178天的“长安花”,西安世园会后期改造工程于10月23日正式开工。位于西安灞新区的会址将“变身”公园,传承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在“后世园”时代引领西安的城市发展,续写更多的“绿色传奇”。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和后世园时期的顺利改造,绿色理念走进生活。首先,人们充分的了解和切身感受当前世界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和科技成果,通过世园会的游览,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潜移默化的倡导一种绿色生活理念。

二、西安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方式的SWOT分析

自西安世园会成功举办及后世园时代的到来,低碳、绿色、生态、宜居理念走进生活。面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西安居民在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后世园生态效应下西安居民生活方式面临的优势与机遇表现在:①“八水润长安”“生态城市”“低碳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西安居民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转变是西安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一大优势;②当天气变暖已是全世界各族人民面临的问题时,西安市政府及各部门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更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颁布与制定各项政策法规制度,约束企业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对传统企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及西安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的实现途径是目前面临的困难与威胁。总之,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构建西安居民低碳生活方式是实现西安低碳城市的必然途径。

三、构建西安市居民低碳生活方式途径选择

1、建立低碳绿色消费模式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一个国家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用也越来越大。而消费方式最能体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的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流行文化和生存发展取向等发展水平、思想和文化选择。因此,树立和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对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选择低能耗的绿色出行方式

出行方式是每个居民在建设城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为方式。目前,西安的出行方式在传统的轿车、出租车、公交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轻轨以及较为绿色环保的自行车交通工具。随着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城市发展过程中雾霾空气对居民身体的危害,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居民在出行方式中较多的选择污染较少的环保自行车、轻轨及CNG公交系统。另一方面,选择绿色环保的出行工具有助于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是提高空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3、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需的资源消耗,一个城市的发展也不可避免。而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特点是具有不可再生性,用完就没有了。另外,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性较大。因此,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转而使用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和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首先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枯竭危机;其次,还可以减少高污染、高排放;第三,采用新科技,启用智慧创造的非化石新能源可以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也可以缓解能源的紧缺,节省资源。

4、低碳饮食,注入膳食文化

低碳饮食是一种从食材的角度对饮食文化做出的诠释和解释。另外,从环保的角度看,低碳饮食就是降低碳排放量,注重素食,减少肉类的饮食。因此,低碳饮食要求对热能的摄入做到适可而止,不能超过标准量。首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要适当。其次,注重素食少食肉。第三,粗细搭配,粗粮营养较为丰富,适当多吃。在低碳食材方面的选择要注意就地取材、尽量选择果蔬及蛋白质含量高的当季食材。

5、环保户外活动的开展

环保是一种理念,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经历心理、生理上的挑战,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山野之美,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来愉悦身心,但也必须勇于承认,任何完美的户外活动都将对自然造成新的破坏。因此,通过开展环保户外活动,让环保观念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身边的人,并且在活动中尽量将对自然的冲击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唐国战,低碳绿色消费方式的哲学思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J] 2010.7.72-74

[2]涂平荣.范松仁, 城市低碳生活方式转型的若干思考 宜春学院学报[J]

2011.10.13-17

篇2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黑龙江省 低碳消费方式 途径

“低碳经济”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它包括经济发展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即低能耗高利用、低污染高安全,其中低碳消费是其重要环节。不同的消费方式必然引导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低碳经济必须依托于低碳消费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

一、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降低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焦点课题。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黑龙江省既是生产大省,也是消耗大省。黑龙江省也是国内气候变暖最显著、产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明显的省份之一,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全省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面对全国乃至全世界低碳经济竞相发展的大趋势,黑龙江省必须要增加紧迫感,强化低碳意识,加快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引领全省经济低碳化发展。

目前黑龙江省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不容乐观,居民生活废水所占污染比重越来越大,这些废水多集中排入城市附近河流,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也制约着黑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作为高耗能省份,发展低碳经济,不可忽视其活跃的消费市场,它是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构建低碳消费方式,对于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黑龙江省培育居民低碳消费理念的指导思想

1、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发展低碳经济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倡导人们绿色出行,适度消费。低碳生活方式要求减少并逐渐消除一次性消费,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倡导循环消费及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指的是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2、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倡导节能理念

居民要转变消费态度、树立节能理念是低碳生活的重中之重,是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倡导居民要实行低碳生活的指导思想,要抵制过度消费和面子消费,面子消费往往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居民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如果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倡导节能理念。

三、黑龙江省居民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途径

1、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服务职能,实现低碳生活的硬性指标

在倡导低碳生活过程,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政府要引领居民实行低碳消费。一是完善政府激励低碳消费的法规政策。政府要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居民实行低碳消费。二是培育全民低碳意识,相关政府部门应采取广泛宣传的措施,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积极宣传低碳生活方式。三是政府机构应从自身入手,带头节能减排。制定和实施政府机构能耗使用定额标准和用能支出标准,实施政府内部日常管理的节能细则,制定政府节能采购产品目录,推行政府节能采购。

2、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主导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生活方式,给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带来新的机遇。只有企业提供了低碳节能的消费品,使公众在超市或其他商场购买产品时根据低碳化程度有所选择,才能有更广泛、深入地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方式的物质基础。

实现企业生产性消费的低碳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具有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企业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最终实现企业生产消费过程中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3、居民要提高低碳消费意识养成低碳消费的生活习惯

消费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生产的起点,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居民应积极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尽量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消费者首先要有低碳消费的理念,低碳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培养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慢慢改变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是第二大温室汽体排放国,仅次于美国。中国消费者应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第一,改变不良的消费嗜好,减少每个人的碳足迹。低碳生活需要每个居民提高低碳消费意识,应尽量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培养低碳生活习惯。在出行过程中尽量采用公共交通工具,采用节能装置,减少一次性物品的消耗,不购买过度包装的物品等。如尽量注意生活细节,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一次性餐具、一次性购买袋、一次性面纸巾;家用灯具尽量换成节能灯,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以及其他电器;每人每年少买几件不必要的衣服,旧衣服充分利用,每人每天少吃0、5千克的肉,多吃素食;洗菜水浇花,其他生活用水冲马桶做清洁;出行时,尽量少开车,多坐公交或骑自行车,或选择坐轻轨地铁;多用电邮,少用传真打印机等。上述所说这些,都属于低碳生活习惯,只要用心去做,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二,选择低碳家居,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量。近年来,家居装修风格,一直在不断变化,选择简约的设计风格就是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要改变过去那种崇尚奢华的家装设计理念,选择简约的设计风格,走简约路,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为原则,减少空调、电灯的使用机率,节约装饰材料,节约用电、用水,减少建造成本。除此之外,在建材的色彩使用上,尽量使用冷色系,减少使用暖色系。建筑材料尽可能地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和可循环材料。

第三,注意废物利用,减少碳排放量。首先,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对于可回收物、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后再处理,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污染;其次,注意生活细节,变废为宝。如将喝过的茶叶晒干做枕头芯,不仅舒适,还能有助于改善睡眠;用废纸壳做烟灰缸,随用随扔,不仅省事,而且更方便;将易拉罐盒改装为花瓶,或茶叶罐,美观又实用。

四、结语

促使居民消费生活模式从高碳向低碳转变,黑龙江省政府力图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宜居社区,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各个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转变,只有通过政府和居民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更新观念,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黑龙江低碳经济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花卉:低碳视角下沣渭新区居民生活理念研究[J].知识经济,2011(19).

[2] 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5).

[3] 柴方营:低碳经济和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机遇[J].经济研究导刊,2011(2).

[4] 毕鹏、高培贤: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J].对外经贸,2013(2).

[5] 芈凌云:城市居民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及政策引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6]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7] 范进:基于个人碳交易行为模型的电力消费选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8] 张馨: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生存现状的多维视角分析[D].兰州大学,2012.

[9] 王韶华: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10] 刘书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1] 汪东:城市化进程中居民消费碳排放估算方法及减排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2.

[12] 张露:碳标签对低碳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13] 郗婷婷:REDD+机制参与碳交易的理论研究及路径设计[D].东北林业大学,2014.

[14] 王博: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文化应对[J].北方论丛,2010(5).

[15] 韦恒、柴方营、李友华: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0(8).

[16] 章金萍:低碳时代与产品包装策略[J].包装世界,2010(3).

篇3

东城区作为北京的首善之区,拥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需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模式。2011年,东城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思路。运用科技手段、发挥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低碳城市运行中的作用,成为适应新的城市现状和新的管理需求,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

(一)“低碳城市”概念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是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我国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学者夏垄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也有的学者认为,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结合相关观点,笔者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城市特征

1、经济性: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

2、安全性: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

3、系统性: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动态性:低碳目标不是凝固的,而是要不断地调整、适应变化的情况;

5、区域性:低碳城市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区域协作来实现。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注重低碳理念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以经济转型带动社会转型,而低碳社会的建设也将为经济的低碳转型提供保障。

(三)低碳城市建设现状

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瓶颈难题,能否成功转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外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行动方案。很多著名的城市在经过一番漫长的转型后,成功确定了自身的发展特点,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我国多个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也已经逐步展开,包括保定、上海、贵阳等都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但目前的低碳实践仍处于尝试性的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很大程度上是将低碳城市建设简单等同于新能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安排。

二、东城区低碳城区建设的规划

围绕“低碳经济”的理念,北京市东城区制定了“十二五”节能规划,设计了未来“低碳城区”建设的相关内容:

主要任务是再次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低碳高端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金融、商务服务等知识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高端服务业,推进低碳服务、中医药、体育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低碳经济建设方面,坚持低碳、高端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促进主导产业聚集、培育低碳产业、推进服务业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向低碳方向转变。

融资环境方面,通过提供良好的绿色金融环境,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出台鼓励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低碳产业企业上市。

低碳生活方面,推动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与各街道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共建“低碳生活社区”,更好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绿色城区建设,实践绿色生活。

三、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低碳城市运行中的作用

城市的低碳建设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规划建设方面,包括低碳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低碳城市技术的运用等;在低碳城市生活方面,包括居民的低碳消费理念、低碳生产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管理方面,包括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效的城市管理方式。其中城市管理的作用更多的是制定准确、有效的措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助推城市规划的实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作为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应在城市保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对城市规划的保障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东城区将以倡导全社会节能意识为重点,加强政府引导,积极发挥社会单位主体作用,逐步将节能工作引向深入。如,启动建设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综合运用新型节能、节水、节材措施,提高项目自身节能水平;探索新型技术,减少城市用电消耗;借鉴国际经验和理念,探索适合东城的低碳城区建设方案;结合自身优势,运用低碳设计理念,加大对风貌保护区的规划,使之有序发展。

规划中的绿色项目建设,必将给城市环境带来变化。有效的网格化城市监管内容就必须配合项目做出调整,及时更新新增的城市部件和城市地图,并对部件的权属进行确定,帮助权属部门及时掌握部件的损耗情况,减少规划推进的障碍。如,新增的雨水收集设备、节能路灯等新型设备的使用,对城市部件的改变;风貌保护区的规划、绿色工程规划等,对城市地图的改变。这些变化都是随时不断地进行,需要网格化能够对各项数据做出快速反应。东城区在实践中基于网格平台系统研发了一套“数据动态更新系统”,让城管监督员在日常的巡视中利用“城管通”,将发现的新增、删除、变更的城市部件、地址、兴趣点参照物等变更信息及时上报网格平台系统。这种普查方式是对传统数据更新方式的有益补充。

(二)对城市运行的保障

低碳城市建设除了规划设计,最关键的是日常维护和运行保障。无论是打造绿色政务环境、进行绿色采购、推行绿色办公还是建立低碳社区管理模式,低碳出行、低碳生活都需要高效的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转模式。

低碳城市首先倡导的是减少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通过制定相应指标来进行严格管理。网格化可以实现对这些指标的监管,如,配合环保部门进行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数据监测,将容易引起污染的事项纳入专项普查之中,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汇总,摸索事物规律,提供专业部门事态跟踪情况。东城区多部门联合,利用网格平台和城管监督员进行了数次关于大气污染方面的普查。如,每半月对全区工地在施工期间是否按照作业要求进行道路硬化、洒水降尘、运土施工等方面进行普查汇总,并第一时间将数据汇总情况通报给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全区由于工地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的有力监控。

低碳城市其次是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出行提倡绿色方式等,这要求相关配套设施的改良。垃圾的有效分类需要设计不同垃圾的存放容器、垃圾处理设施,绿色出行需要设立自行车租赁设备、智能管理系统等。这些都相应地增加了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需要网格化能够及时增加监管标准、确定权属部门、建立相应的立结案处置标准;需要网格信息平台能够继续完善,与一些相关的智能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和资源共享,为综合性的数据加工构建渠道。目前,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平台的监管案件包括6大类100小类的城市部件,6大类70小类的城市事件。随着城市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不同,这些内容将会进行相应增减,处置标准也要进行对应调整。

低碳城市还要求拥有良好的融资环境,为低碳经济建设创造条件。东城区的低碳经济建设倡导以文化创意、金融、商务服务等知识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高端服务业为主。这些产业的发展对融资的环境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有良好的城市管理水平作为保障。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特点,可以确保城市管理监管的全覆盖和全时段,能够及时发现和督促相关部门快速处置城市管理问题。

篇4

关键词:过程低碳化;低碳经济;社会政策;文化激励

在新的国家战略发展与经济社会规划中,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技术革新成为中国应对能源危机、气候恶化、经济转型发展与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从技术创新引发的生产方式的低碳化变革,已经成为了全球性共识。各国已在清洁能源开发、节能材料研发上倾注了巨大资金与人力资源。而从消费领域、生活方式层面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却依然没有实质性推动。自2009年末《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虽有低碳生活方式的广泛倡导,但在具体行动后果上,并未产生重大改变。汽车购买量、购物垃圾袋、住宅碳排放、生活垃圾等领域,只增不减。这也从消费需求环节上,阻碍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确立。

1 低碳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根本上讲是一种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高能效、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在政府间文件中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Economy,LCE)概念。2006年《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和2007年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发表之后,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国家还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指针。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确定了美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按照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这种高能效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把产业链条上可以分为三个核心环节:源头低碳化、过程低碳化与末端低碳化(见图1)。源头低碳化关键在于生产、生活领域所需能源供应环节,即能源生产低碳化。因此,新能源开发成为低碳经济最基本、最基础、最上游的环节,主要表现为脱碳化的“清洁能源(clean energy)”研发与应用。以光伏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清洁电”生产已经成为最早产业化应用与推广的新能源。

新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生产一路高歌猛进、遍地开花。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都制定新能源法规,试图在源头低碳化领域取得长足的进展,以占据低碳经济的有利地位。以中国为例,太阳能、风电、核电等“清洁电”等源头低碳化产业规划已经成为了重要战略举措,相关领域甚至业已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这种从源头低碳化着手的低碳经济策略,必然也同时促进了过程低碳化与末端低碳化的发展。过程低碳化则集中在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生活消费过程、产生废物过程中采取4R(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循环社会发展形态以及3L(低能耗Low energy consumption、低污染Low pollution、低排放Low let-out)发展模式。末端低碳化核心在于2R(再利用Reuse,再修复Re-pair)原则基础上对于最终排放后的各种废物、废气、废水进行再利用和再修复,以使得最末端的废物排放产生最少程度的环境危害与生态破坏。目前中国设立的“碳汇基金”,便是末端碳修复的有益尝试。

2 过程低碳化: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的行为主义实践

行为主义是一种强调过程与行动方式的理论范式。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组织或人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中通过改良、改变、优化、变革行动方式来改变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模式。行为主义提倡行动过程中的理念与手段变革。实施过程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将重心转移到通过技术更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来降低对于能源的消耗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控制碳排放。这种低能源消耗的产业化战略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较大推动。发达国家在发展以低碳为核心内容的“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层面,实施了从法律、制度、政策、公共行为方面的系列变革。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它主要是指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资源,发展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它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范式。”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把经济活动重组为“资源利用―产品―资源再生”的封闭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模式,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这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过程都纳入了视野之中,因此它并非仅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这包括大中小三个层面,即企业、区域和社会。根据这种理论,“循环社会”理论应运而生。循环社会将视野提升到人、自然、经济、环境、生态、人文、社会关系、制度文化等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发展层面。循环社会诉求的是一个生态友好、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低、资源循环利用率高的社会。

循环社会更诉求5C理念。循环社会“是在循环经济的5R基础上透过公共行为理念的5C(协调Coordinate,共识Consensus,合作Cooperate,共存Co-existing,共荣Co-prosperous)策略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互动。”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依赖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利益的良性均衡。循环社会的5C理念,核心在于行动理念的更新。包括从制度设计、政策规划、行动模式、行为方式层面实现绿色化、可循环、可持续、健康社会运行模式。改变单纯的GDP增长,将绿色GDP,幸福GDP等纳入到政策规划层面,凸显了对于循环社会发展理念的坚守。日本在2000年4月通过了《循环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循环社会建设的专门法律。之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中国等先后制定了循环社会法案,以切实行动推动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发展。

3 生产方式变革与低碳经济发展

以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为发端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集中存在于生产过程与生活过程的低碳变

革。生产过程中的低碳变革是控制碳排放最大的领域。根据世界气候大会报告,当前生产领域的碳排放占据了整个地球碳排放的70%以上。除了能源生产领域的生产,机械、电子、化工、冶金、信息、汽车、造船、航空、航天、轻工业、建筑行业、农业生产、生活用品制造业等广泛的生产领域,是能源消耗最突出的部门。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增长还处于较低的粗放型发展阶段。每单位GDP的能效率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是“日本的11倍、德国的10倍,美国的6倍、加拿大的4倍。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低碳经济还有很大的提升与改进空间。

生产过程的低碳转型在发达国家随着整体的“产业置换”获得了长足发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粗放型的初级工业化历程。这主要体现在从工业革命到“后工业社会”之间总计近两百多年的时期里。在这一时期,煤炭、化工、钢铁、建材等一般制造业占据了国民生产的主要比例。美国的东北工业地区、德国的鲁尔区、英国的下威尔斯地区、法国的东北部工业区、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在初级工业化历史时期都形成了高能源消耗、重环境污染的产业体系。但是,西方国家积极通过技术革命,发展新型“低碳”工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改造传统“高碳”工业,置换了原有的基础性粗放型工业。他们一边将传统工业产业进行国外投资与转移,一边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和以休闲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旅游业、文博业、设计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等。同时通过国际贸易手段,最终将“高碳产业”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便成为了高能耗、重污染产业的“承接者”,而发达国家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后工业社会国家。日本曾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了一项“振兴乡村”的旅游开发计划,使得遍及全国的每个乡村都得到了一笔政府支持的旅游开发资金,用于开发诸如温泉、滑雪、高尔夫、民宿、攀岩、神庙等旅游产业,从而让日本的乡村直接进入了以休闲旅游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社会”。

全社会领域开展生产过程的低碳革命,理应成为一种国家战略与民族共识。特别在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层面,必须要注意低碳化技术嵌入的应用。这种应用可以在三个层面实现过程低碳化创新实践。首先,工业生产过程的动力系统要进行低碳型设备更新。工业生产动力系统所需用电、用热、用气的节约化、高能效设备的更新、改造、升级,必须上升到国家层面技术改造升级的高度。要建立企业、地方政府、国家层面的技术升级财政支撑体系,以实现动力系统的改造与升级。其次是原料使用、加工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的节能增效系统的改进。工业生产的重要中间环节是加工过程,加工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与碳排放是整个生产领域最主要的碳排放环节,因此必须要对加工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节能减排型的系统再造。要通过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科学工艺流程的研发,来降低生产领域的碳排放水平。这需要工业生产领域的各家企业、研究机构协同努力,制定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战略,力争促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第三个层面是生产领域的产品包装与物流环节的低碳化战略创新。产品的包装材料、包装设计、产品物流、产品的利用等层面,要从可再生包装纸,包装创意设计,产品物流的集约化、产品利用的简易化设计中寻找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的策略。

建立规模更大的国家、省、市层面的“低碳经济扶持基金”,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对于企业在生产领域的低碳化技术投入、产品更新应该给予大规模的奖励扶持基金,从而为整个国家的生产领域的全面低碳化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与政策动力。从目前各个层面的科技创新扶持基金的奖励范围来看,仅仅关注了创新技术型的新企业,而对现有的生产型企业低碳化技术投入、设备更新、生产工艺再造,特别是民营制造企业,无论是政策的对象设计,还是资金规划,都没有为传统企业的生产过程化低碳革新行为提供有效的动力支持。这种低碳经济政策层面的“缺位与偏位”,使得整个国家层面的“过程低碳化”战略步伐缓慢。而期望完全通过市场自由主义的方式来保证企业自觉转型与升级,具体操作与实践的难度显然很大。在低碳政策规划层面,“需要致力于从运动式的管理向长效的政策激励机制的方式转变。”。应建立覆盖全国国土范围内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低碳经济转型激励政策与奖励基金计划,以促使各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全面低碳化改造。

4 生活方式的变革与低碳经济发展

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活形态。广义的生活方式“指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狭义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于日常生活领域,如物质消费、闲暇和精神文化生活、家庭里的生活活动。”生活方式也可简单地体现为“衣、食、住、行”;或者可以看成个人情趣、爱好、嗜好、价值取向决定的生活行为的独特表现形式和特殊的生活习惯、风度、气质等内容。生活方式具有个人、群体、阶层、民族等不同表征形态。工业生产过程的低碳化集中体现为技术与设备的低能耗与低排放。而人的生产过程及生活方式领域的低碳化,则更多地体现为节能降耗低排放型的生活行为,包括了消费、交通、居住、休闲、餐饮等领域的生活习惯层面的低碳化取向。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最根本原因。只有培养低碳生活方式,才是可持续的,环保的,文明的、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在国外,生活方式的低碳化社会营销与推广,成为了一种最新的时尚。

首先,低碳型饮食方式的倡导。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文化,核心体现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素食也逐渐被认为是拯救地球环境恶化的重要手段。根据德国生态经济研究协会的研究,证实素食能够减少大量碳足迹。在研究人员比较肉类与非肉品消费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的排放量后,发现食肉者一年的碳排放量相当于开中型车4 758公里,相较之下,素食饮食可减少这些碳排量的一半;此外,无动物成分的素食只产生低于1/7的温室气体,由此能够省下86%的碳排鞋。联合同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IPCC,Intergo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主席帕卓里博士(Dr,Rajendra K,Pachaufi)2007年出版的首份风险预测报告,进一步强调素食在减少温室气体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可以缓和全球暖化的危机。因此,从最基本的饮食方式开始,以素食主义作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策略,已经越来越成为了一种社会共

识。虽然中国的素食文化一直没有得到政府社会政策层面的推动,还缺乏社会营销行动的介入。但可喜的是,一些民间人士已经在以维护健康、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的理念呼吁和提倡素食主义生活方式。

其次,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个人碳足迹的形成,很大程度集中于个人日常生活的不良习惯,因此要进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才能真正做到生活方式的低碳化行动。低碳生活方式融入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细节、各个领域,其核心是在消费方式、交通出行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家居生活的细节层面,以节能、降耗、减排的方式来构建个人及群体的生活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阶层开始以“低碳生活”作为时尚生活方式,实行“适度吃住行用,减少不必要浪费”的生活理念。比如提出打印纸双面使用,及时关闭办公室电器,夏天多使用手扇、电扇,少用空调,淘米水留着浇花、热水器先流出的一部分冷水留着冲马桶、购物使用环保布袋、买小排量环保型汽车、选择环保日用消费品、上班尽量坚持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低碳家装风格、简约化生活、少乘电梯多爬楼梯等等大量细节化的低碳生活行动方式。除此之外,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动中,已经出台了个人“碳足迹计算器”用于个人缴纳“碳中和”补偿金,并通过捐赠树苗等方式用于植树造林,吸收个人排放的二氧化碳。很多明星及公众人物,都在开始自觉缴纳“碳中和”补偿金以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公众倡导与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同时,必然反过来推动企业加快提供低碳化的居民消费产品。这就建立了企业、公民、城市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低碳生态链。

再次,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营销的拓展。在低碳环保型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白领阶层的时尚生活方式的同时,加快、加强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营销,具有重要的社会倡导意义。社会营销“是为了个人、集团或者社会整体利益,采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巧使得目标群体自愿地接受、拒绝、改变或者摒弃一种行为。”低碳生活方式要成为一种普遍的主流的公民生活方式,还需要更有力度,更有策略的社会营销手段。通过挖掘个人生活习惯的“高碳”弊端、呈现“低碳”利益图景,建立公共传播渠道,借助大众媒体广告、影视节目、文学作品、动漫、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等传播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动策略,并由志愿者团体、明星、公众人物、代言人等层面的低碳生活方式沟通、引领、劝导,建立起一套关于低碳生活的大众社会营销公益机制。将低碳纳入时尚文化之中,形成一种文化激励机制,从而将时尚型低碳生活内化为大众生活习惯,以推动全社会所有人树立低碳生活方式。这要求政府部门、NGO,媒体、企业、公众人物构建出一种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共识。籍由各自资源的动员,从政策支撑、媒介动员、基金投入、NGO的人力资源以及企业行动,汇聚成合力,展开对全体公民规模化的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营销,最终变革公共行为,建立起全社会的公共低碳生活方式。作为当前低碳主题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应该协同各地区的“碳汇基金”一起,承担起向全社会营销、推广、普及低碳生活方式的重任。在“碳汇林”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中国的“碳汇民”低碳生活普及工程。

5 结论

低碳经济体现为个人、企业、社区、城市、国家、全球性共同价值观与行动伦理。在全球追求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低碳经济已然成为了全球共识。中国已经走出了科学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已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政策设计、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生活方式变革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道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别强调,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可以预见,在新的战略规划指引下,生产领域、生活方式层面的低碳诉求,将会更加成为制度设计与政策规划的重点。目前各地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再生能源比重、森林碳化、低碳消费都已经被纳入了约束性指标设计体系。

只要政策规划层面能够在“过程低碳化”环节中能够更给力,强化推动成千上万的企业进行动力系统、工艺流程、终端产品体系上实现低碳技术、低碳设备、低碳流程的转型、升级与更新;同时,继续在低碳生活方式领域进行更有力度、更有效率、更有策略的社会营销与推广,过程低碳化战略将真正发挥重大转变,真正实现中国低碳经济的根本转变,走一条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化的可持续增长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机制创新与和谐发展: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度政策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42。

[2]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0。

[3]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0(3):36。

[4]张鸿雁,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75。

[5]冯之俊、郭强、张伟,循环经济干部读本[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5:8。

[6]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发展论(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51。

[7]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369。

篇5

【关键词】低碳生活;文明建设;生活方式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低碳生活被人们所重视。低碳经济也被国际所重视,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大热点。到底如何转变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这一问题一直被重视,一直被讨论。提高大众的低碳生活意识,大力普及关于低碳的知识,引导人们不断创新低碳技术,主动承担低碳的社会责任。对于“低碳生活”这一概念,我们要对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低碳生活的观念一定要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让低碳生活成为日常习惯。接下来本文将从生态建设,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倡导低碳生活的方式上做出详细的分析。

一、改变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高品质生活,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越来越想向他人显示自己的地位与身份,最根本的是我国自古至今面子观念根深蒂固,从而形成了“面子消费”、“奢侈消费”。而这种消费,会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的家庭都愿意使用高档车、豪华车,而不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导致汽车尾气的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禁止此种炫耀型消费生活,保障低碳生活方式刻不容缓。

虽然“低碳经济”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已被提出,但是,我国公民被不能完全了解,即使了解了也未能将低碳生活理念运用到生活中。因此,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加大对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让大家都能正确的认识到“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将低碳理念切切实实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达到全民共同践行低碳生活的效果。在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的今天,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一方面,必须要改变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为主的生活习惯;改变传统的饮食结构,倡导绿色科学的饮食习惯;禁止使用以浪费资源、高消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习惯;禁止浪费倡导节俭生活;改变以往传统的不良习俗,创造新型社会风尚。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力度,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要树立节约的意识,为人们树立榜样。以整体的大环境出发点,不能仅仅只凭个人喜好问题消费。要转变生活观念,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

二、分析环境现状,认识低碳生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无止境地向环境索取,工厂里、生活中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致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不断的上升,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空气质量越来越差,雾霾越来越严重。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气候情况的不断恶化可能导致地表径流、汗涝灾害的频发,水资源供需矛盾也将会更为严重,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疾病的传播范围,以及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也可能会随之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人类的健康问题面临巨大挑战,这必将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毁灭性灾害,值得庆幸的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紧迫性,当前,各国都在大力倡导普及低碳生活方式,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和教育功能,不断的引导人们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推动低碳社会建设,从改变日常生活方式做起,带动全社会低碳生活方式的构建。

三、戒除不良行为,营造低碳生活氛围

随着工厂的大量增加,工厂废气的排放大大加重了空气污染指数。还有一系列不良的消费嗜好都严重的污染着环境。比如,我们在餐厅吃饭时会经常用到一次性的餐具和打包盒,在商场购物时会用到塑料袋以及各种产品的塑料包装还有我们在网上购物时快递过来的大量的塑料包装以及填充物。塑料袋在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中国科技部曾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中得出过这样的结论,全国减少10%的塑料制品,就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02万吨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限塑令》,这不仅仅只是为了保护环境减排二氧化碳,也是履行一个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

營造低碳生活氛围首先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做起,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做起。将传统的高碳生活逐步向新形势的低碳生活转化。培养自己的低碳生活方式习惯,逐步减少人们对高碳生活方式的依赖。养成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还要加强村镇,社区的管理,倡导低碳的家居生活,提高基础设施的档次。利用社区,村镇集中宣传低碳理念。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少年宫等各种教育基地以及旅游景点从小就树立低碳生活的意识。全面的推进低碳生活宣传活动,改变传统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四、结论

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了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了成为这个新方向的领导者,各国都在大力研发低碳创新技术,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也非常重视低碳的发展。我国不断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不但有利于大众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好处。而且,低碳的倡导优化了当前的经济结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当前,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营造一个低碳交通、低碳家居、低碳环境、低碳建筑、低碳经济的低碳生活环境。努力营造一个天更蓝、水更清的低碳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殷绚文.基于低碳理念的双流县银杏产业园规划[D].四川农业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战略意义;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2-0201-04

朱蕴丽(1963―),女,南昌大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31)潘弘韬(1988―),男,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学。(江西南昌 330013)

一、低碳经济软实力相关概念

(一)低碳经济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人类社会由此迎来了低碳经济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倡导包容性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景。众所周知,所谓低碳经济,就是指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旨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有机结合的质量型、效益型经济。一般来说,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1]。经济性,是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原则,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意味人们生活水平的降低,而是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反对奢侈浪费能源或资源的情况。其次是技术性,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在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我国已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和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目标。[2]其三是目的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从而延缓气候变暖对臭氧层的破坏,避免由此可能产生的恶劣气候引发人类灾难,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二)低碳经济文化

所谓低碳经济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生存信仰等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价值或生活方式。简要地说,是关于二氧化碳低排放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生存信仰等精神因素的总和,它对人们生存和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一旦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伦理之中,就能够自觉地转化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将产生持久的影响。从低碳经济构成的要素看,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消费、低碳城市等看似都是一些侧重经济、技术或制度层面的东西,国家节能减排中所规制的能源节约和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也都是一些抽象的量化的硬指标。但是,这些量化的硬指标所蕴含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转变发展方式和倡导适度消费,贴合了整个人类经济发展的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化的软理念,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道德伦理的深度追求,寄寓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人文文化的深刻因子,是整个人类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认识自我和共同保护自我的理性超越。

当然,研究碳文化绝不能局囿于一地、一时、一国的碳文化,而是要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去感知和理解大致经历过的碳文化。那么,人类到底经历了哪几个碳文化阶段呢?从生产力的角度我们不妨把其归纳为四个阶段:一是自然中心主义碳文化阶段。这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由于人类局限于对自然的深度认识,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没有力量“动辄战胜”自然,只能与自然相融相契,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充满恐惧又饱含敬畏,此时我们称之为“碳文化零时代”。二是亚人类中心主义碳文化阶段。这主要延亘于整个农业文明时代,世界的古代文明主要涵盖有西亚两河流域、东亚古代中国和中美洲三大农业文明。由于三地的古代农业起源时代不同,分别经历了近万年或六七千年不等的历史过程,正是在这个时期,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生产力的提高,已具备了改变或征服自然的一定能力,但仍然不足以打破自然的平衡状态,人类可以通过朝代更替适时地休养生息,或依靠自然本身的修复力量循环往复地达到“碳平衡”,我们称之为“碳文化农耕时代”。三是人类中心主义碳文化,这主要指工业革命时期。这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主宰自然,并大规模破坏自然的时期,相伴衍生出的文化我们可称之为“斗争文化”或“征服文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的发现、内燃机及其新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人类对自然改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对自然无休止地开发和过度利用,直接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全面扭曲割裂,整个人类都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结果形成了“碳文化高危时代”。四是生态整体主义碳文化时代,这主要指信息社会。[3](P193-194)当今正处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综合运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对工业文明形成的高危碳文化进行深刻反思,世界各国都希冀通过共同携手来应对气候变暖,与防止臭氧层破坏可能引发的灾变。否则,面对日益频繁的天灾人祸或可能发生的气候灾难,人类将无所适从,会变得更加迷茫与失落,低碳文化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降低碳排放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三)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

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文化软实力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整体文化综合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这种软实力对内形成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体现为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必须根植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厚重的硬实力的土壤上,才能从内外两方面形成一种持久的和综合的国家凝聚力、影响力与竞争力。且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始终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要自觉地去呵护历史积淀下来的优质的精神价值外,还要不断消融和吸纳全人类优秀的文化元素来跟上世界潮流,培育和创新我们的时代精神,像盐融于水一样地变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质或精神价值。而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低碳信念、低碳教育、低碳伦理、低碳创意、低碳产业、低碳营销、低碳品牌、低碳消费、低碳交易和低碳生活等一系列低碳实践活动,在大众中自觉形成的一种持久的影响力、引领力和理解力。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低碳经济中的具体表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母系统中的一个文化子系统。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样,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也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外部软实力,通过国家、社会和企业共同打造一种低碳经济创造力、低碳思想影响力、世界性低碳话语权的引领力和感召力;二是内部软实力,真正构建一种能够降低碳排放的国民低碳价值观,从宏观上提高国民的低碳文明素质和低碳精神水平,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可持续增长的前进动力。

二、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低碳经济文化,是人类与自然互动关系在文化形态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历史必然。低碳经济文化的提出,就是因为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力、渗透力、凝聚力和牵引力,可以支撑、引领和渗透到社会公众的内心世界,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追求,使人们能发自内心地和自觉地去降低碳排放,持久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由于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是一场涉及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和国家权益博弈等方面观念形态的革命,也是提升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探讨和研究如何去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就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

(一)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丰富和补充

由于低碳经济是一个涉及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系统而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命题,低碳文化的提出本身既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全新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它既涉及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利益话语权的博弈,又借此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使经济发展由原来的资源耗费、环境破坏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性发展转变。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内容,将成为衡量国家综合软实力的又一重要标志。

(二)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将引领经济发展理念和价值观的改变

由于低碳经济文化能够从情感和心理上制约、控制和支配人,它所寓含的低碳理念、低碳意识和低碳价值观等直接影响、调控和决定着国家发展的“绿色走势”。它使我们的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等领域有了低碳经济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使我们国家能理性地避免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由单纯数量、速度的增长向综合效益质量的增长转变。同时,有力助推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品牌、低碳创意、低碳营销、低碳产品等领域的发展,促进各行各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树立代际环境权、生存权保护的理念,切实避免出现忽视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无未来的增长,确保能源供给、自然资源供给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性。

(三)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将引领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低碳经济文化蕴含着我们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它的注入将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引领公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形成尚俭节用的价值取向。倡导低碳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适度消费、科学消费,反对高碳浪费、污染消费、有害消费、无度消费、炫富消费,这最终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健康和科学的低碳消费理念,不仅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利于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引领整个社会科学合理消费,自觉抵制或拒绝那些不低碳的“便捷式”消费、“一次性”消费、“白色污染”和“高能耗”等消费,养成国民消费的低碳化、低能耗化等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将使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复苏

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是人类应对自然界的惩罚和可能出现的“灾变”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而低碳文化有助于经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增长方式转变,进而把以“以人为本”的增长拓展为以“万物为本”增长的转变。的确,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的保护也离不开人类,人类必须与自然共生共荣,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求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复苏。构建低碳文化软实力的目的,就是使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得以尽快恢复。

(五)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将会产生潜在的和巨大的“绿色效应”

低碳经济意味着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低碳文化的价值取向,崇尚的是生态价值,倡导的是绿色环保,只有全社会自觉遵循低碳减碳等要求, 以一种自然、健康、安全、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才能助推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随着低碳经济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浸润,相应的诸如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农业、绿色食品、绿色旅游、绿色城市等冠以“绿色”的行业等会不断涌现,这会产生潜在的巨大的“绿色效应”,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避免以损害健康、破坏环境来换取人类无休止欲望的满足,符合我们国家倡导的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路径

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需要,更是当前我国参与世界经济软实力和巧实力竞争的需要。那么,如何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我们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着力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取向

一是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主要是以崇尚生态价值、绿色环保、尚俭节用、秉持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观念形态。它以整个人类生态和谐为价值尺度,来量度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等行为后果,倡导人类与自然共荣共生的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实施低碳智库战略,培养优秀低碳创新人才,着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低碳文化建设的关系,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方面转变。三是要吸收消融好国内外两种低碳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国际低碳文化合作与交流,构建低碳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和廉洁消费的生活理念。四是挖掘、梳理、吸纳和弘扬传统人文文化中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优秀的低碳理念和伦理取向,并有机地结合现代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新的道德准则,以此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这是实现低碳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二)有效采取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

一是要加快低碳经济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推进低碳文化建设。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低碳经济的市场化操作。二是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扮演主导作用,要建立起低碳经济宏观调控机制,在资金信贷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企业发展低碳技术更多的支持;同时,还要发挥“领头羊”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创建低碳型机关活动,推行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等活动。三是国家要采取鼓励性措施,建立低碳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坚持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推广,孵化低碳创意产业,打造低碳优质品牌,提升国家低碳品牌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四是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的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低碳消费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采购绿色商品、乘坐公共交通、使用节能家电和家庭照明,这也是低碳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三)精心营造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科学理念

一是政府教育部门要把培养低碳理念的相关内容充实到中小学教学课程中,从小培育未成年人科学的低碳认知、低碳情感、低碳道德、低碳信仰和低碳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鼓励人人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倡导人人都负有节能责任的低碳文化价值认同。二是企业是践行低碳经济的主体,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应当把低碳经济理念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中去,积极践行低碳伦理,自觉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三是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类媒体宣传低碳经济的目的和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示范社区的建设、评选和宣传活动,培养公众的低碳理念,倡导理性文明消费,崇尚俭约质朴的生活,营造一种浓郁的低碳经济文化氛围,使人人肩负起节能减排的义务。

(四)全面打造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教育体系

一是要建立健全低碳文化教育体系。低碳经济得以全面实现的关键是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基础性工程就是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低碳经济教育提到议事日程,把国内外最新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融入低碳文化的构建中去。二是要以低碳科技创新理念为支撑,不断地把生态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跨学科的理论融入低碳教育的实践中去,构建全民的低碳道德伦理体系,培育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自觉和自律。三是要通过互联网、博客、微博和手机短信等各种信息化手段传播低碳经济文化教育,要千方百计地把低碳经济的知识普及扎根到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各个层面的公众心目中,充分调动广大公众建设低碳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精神观念形态的力量,转化为潜在的现实的低碳经济和生态效应。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 2009, (8).

篇7

关键词:家电;行业;低碳营销

于全球气候变暖,人们越来越关注碳排放量,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更是把这种关注推向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政府旗帜鲜明地作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公开承诺。为了这一个庄严的承诺,需要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推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产业发展;同时还需要多管齐下,促使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顺利进行。家电行业更应该顺应潮流,事实低碳营销,实现社会和企业全面的持续发展。

1.低碳营销的提出及内涵

1.1低碳营销含义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现阶段各国正在实行或将要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对实体经济影响正在逐渐加大,同时给人类带来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念、发展模式、生活方式的革命。

低碳营销正是在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状况和低碳经济逐渐形成的驱动下产生的。而由此催生的低碳营销必然会日益深化正成为21世纪的主流营销模式——绿色营销,对绿色营销理念进行具体分解和执行并不断加以完善。低碳营销目前并没有统一和严格的定义,它是低碳经济框子架下的社会营销与绿色营销的深化营销模式,所以说“低碳营销”是一个系统,低碳首先是要提供符合标准的低碳产品,但仅仅是产品低碳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低碳,应该是产、供、销以及售后服务整个完整链条的低碳。

1.2低碳营销内涵构成

低碳营销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协调进行:

1.2.1低碳理念是低碳营销的指导思想

低碳营销以满足低碳需求为出发点,只有将低碳理念引入营销体系,比如引入设计规范中,自然会为消费者提供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防止资源浪费、有效提高效率的产品,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

1.2.2低碳消费是实施低碳营销的决定性驱动力

营销活动的进行必须有消费者这一角色积极参与,否则会成为空中楼阁,低碳营销更是如此,缺少了消费者的兴趣,最终会影响低碳营销快速有序地进行。

1.2.3技术创新的持续稳妥为低碳营销的实施搭建坚实的平台

低碳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低碳技术和技术应用的竞争。只有以低碳技术促进低碳产品的发展,促进能源节约和资源可再生及高效能低碳产品的开发,才是低碳营销实施的基本物质保证。

1.2.5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是低碳营销的体制保障

走低碳发展之路,除了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之外,还需要特别地配合制度完善和创新。世纪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相关条例、法规的陆续出台。因此,我国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的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

2.家电行业低碳营销存在的问题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家电行业的“低碳”尝试也不断升温。家电行业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浮出水面。

2.1低碳市场规范并未形成

目前低碳经济、低碳还是个混沌的概念的现状同时也呼吁低碳标准及家电行业具体标准的紧急出台,以规范市场,规避投机。

2.2低碳行业标准缺失

一方面,低碳生活已然到来。迎合低碳经济的热潮,家电行业低碳宣传也让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伴随着低碳生活的过热,却是低碳检测制度以及家电具体行业标准的缺失。这给企业、消费者带来的伤害也无从计量。

2.3技术层面收到限制

核心技术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遗憾的是,在低碳技术方面,我国目前没有占领制高点。行业中低碳的核心技术还是由国外企业掌握,主要是德国、北欧等,我们正处于追赶阶段,很有紧迫感。即使企业为了使产品精益求精,真正去测算产品的碳足迹,技术层面的限制也使其无从抓起。关于低碳产品认证,目前中国实施的是英国的PAS2050标准。但这个技术体系比较复杂,中国环保协会还处在了解和学习过程中,暂时不能拿来试用。对于企业的实践则无异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2.4低碳市场鱼目混杂

一些企业为了品牌的长远利益,会做低碳的一些尝试,但市场上更存在一批企业,为了赚取利润,没有了标准及制度的监管,低碳也就会会沦落为其促销产品、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以实现高额利润的榨取。

如果企业尝试去对产品做碳足迹测算,无疑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是否低碳又无从考量。出于对利润的追捧,更是为了提高产品成本的竞争力,部分企业放弃低碳尝试而采取混淆视听的战略也在情理之中。

2.5低碳营销未系统化

从理论上讲,企业是否在走低碳路线,关键是从产品、项目和组织三个层次对其进行碳盘查。在家电行业来,碳盘查的工作仅仅局限在产品层面。而评价产品是否低碳一个重要的标准儿就是其碳足迹。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通常也被称为“碳耗用量”,是指产品从原料取得、制造、包装、运输、废弃到回收,直接或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碳足迹通常以标签的形式,表征产品的碳排放量,并以此对产品是否低碳进行认证。

3.我国家电行业目前低碳营销实施的建议

低碳营销既是后危机时代的产物,也是家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其中企业积极探索低碳营销战略体系即是对低碳经济稳妥着陆的最好回馈,换言之,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成为企业实施低碳营销的助推器。 当“耗能 ”大户邂逅“低碳”时代,家电行业如何在这一契机下进行全面的“低碳营销,势在必行。

3.1政府积极完善实施低碳营销的环境条件

低碳营销需要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实施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起到引领作用,加大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倡导低碳消费,引导和推广低碳消费方式,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此外,也需要建立刚性制度来约束人们节约能源,推进节能措施在政府、企业、社会层面的有效落实。如制订奖励措施,对于开发低碳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能源、投资低碳生产流程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等政策手段,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同时,政府也要对低碳生活身体力行。

3.2企业自身低碳营销的策略

面对当前全球范围内“低碳时代”,“绿色”、“环保”的新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已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家电制造企业必须要认真做好增长模式转型、新技术升级换代和市场营销升级,真正走一条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2.1真正树立低碳营销观念

要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申请环境标志并逐步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3.2.2在微观上要具体落实到低碳营销策略的每一个环节

低碳营销是一个系统,不是仅仅生产出低碳产品这么简单,低碳营销要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不久前,奥克斯在宁波启动了“绿色中国行,走进宁波”为主题的大型“减行动”,首次以减法出招,创新提出突破传统家电产业的低碳、绿色、环保的新产业价值链和发展路径,旨在彰显大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为全行业的低碳化发展开创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此外,奥克斯与中国绿色基金会正式签约。今后,每卖出一台奥克斯无氟变频绿色宝贝机,中国绿色基金会就将收到一棵由奥克斯空调捐赠的树苗用于建设“奥克斯绿色中国林”,推动我国的环保绿化事业的发展。数据显示,一棵树一年可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今年,奥克斯空调的市场销售目标为350万台以上,其中,绿色宝贝系列产品将占到近40%的份额,这意味着今年奥克斯将会向社会捐出超100万棵树苗。中国绿化基金会相关人士指出,奥克斯这一举措属于典型的“碳补偿”行动,即通过一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来补偿空调相应的排放量。

  奥克斯此举开创了家电业“以减代加”新发展模式的新河,推动了传统家电产业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和变革,还恰到好处地实现了社会利益、市场利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的多方融合式发展。

3.2.3有针对性的实施低碳营销策略

  企业要加强对“低碳消费”市场的研究,根据低碳信息,积极开发低碳产品和环保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和销售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环保问题,更应有效地推动生产企业产品设计的合理化,同时要制定适宜低碳产品的价格,建立销售渠道以抢占低碳时代的话语权,同时凸显低碳品牌效应,开展绿色促销,完善绿色销售服务。通过营销策略的具体实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低碳营销。

3.3积极倡导低碳消费模式

低碳,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它不是一句口号,它源自生产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力行低碳理念,需要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做起。只有汇集每个人的力量,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方能形成低碳理念倡导下的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方能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更强调它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要求,只有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逐步地建立低碳社区,低碳出行,低碳生活等,企业的低碳营销也会落地有声。

4.展望

不管是否承认,低碳经济已经将企业推向一个不可逆转的世界里。尽管它还很陌生,让企业有点手足无措,但如果企业对它潜藏的巨大商业机会视而不见,那么要想赢得未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传统家电业的营销思维已经OUT,此刻,已进入低碳营销时代。低碳营销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系统。除了家电企业,一些政策法规也在向环保低碳靠拢,空调、电视等新的能效等级将在2010年正式出台。届时,真正的低碳生活将向我们走来。

总之,若有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的共同主张,低碳营销必将渐成时尚。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当代商城探索低碳营销?. 首都建设报, 2010-01-27.

[2] 毛立辉. 低碳营销能成为今春时尚的绿茵吗??.中国服饰. 2010年 04期.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 地方经济 发展 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逐渐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步入了先进的现代货文明社会,同样的,人们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所造成的对世界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人们生活的环境恶化,光化学烟雾污染、酸雨的危害、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在这样的世界大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世界”等一系列的生活理念因运而生,各个国家、地区也为此进行了一场场的大的工业革命,以均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前提,摒除传统的生活、发展方式,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各地方也相应的做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经济中。

一、详解低碳经济的内涵

1、低碳经济的概念

要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就要了解什么叫做低碳经济。全球多位学者中鲁宾斯德教授关于低碳经济的描述得到了广泛认同。他认为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基于市场机制,根据国况国情,通过国家、地方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推动新型技术发展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开发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生态经济模式。它通过合理的利用、消耗相对较少的自然能源和资源,并且得到较多的经济产出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它是一种可以创造出更好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同时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生态和经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促进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理念。

2、低碳经济的实质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它的核心就是创新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制度以及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能源消耗方式的重大改革。

3、低碳经济主要内容

低碳经济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内容:

①低碳经济综合了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等问题;

②低碳经济是针对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并且没有约束的碳元素集中的煤碳、石油等化石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耗方式的多碳经济来说的;

③低碳经济主要涵盖生物能、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④低碳经济既说“低碳”,自然是就“碳消耗、碳排放、碳污染”来说的,其宗旨就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等应为人们的高碳排放、污染所造成的地球生态圈失衡而进行的自我救赎。

二、低碳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地方对外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这里说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严格的限制能耗,有严格的环保标准并且强制性执行的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这在地方贸易中客观上有了一定的出口限制。WT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前言中规定“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这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因此在地方贸易中,地方企业频频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这成为汇率之后影响地方进出口贸易的第二大因素。

“低碳经济”是将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范围内实行低碳理念,不符合低碳概念的产品必然要遭到淘汰。我国很大一部分出口产品还是初级加工,企业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以加工制造为主,为此我国中小企业迎来了了巨大的挑战,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也变相的推动了中国地方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推动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投资,加速企业经济发展,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国地方企业进军世界一流企业打下根本基础。

三、促进居民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带动经济模式改变

地方经济除了一部分是出口和外销之外,更多的则是地方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刺激。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推广作用后,地方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也逐渐会成为广大居民的选择。

(1)节能消费,实用低碳家电、出行尽量不开车;

(2)促使公交系统完善,更多的人愿意乘坐公交车;

(3)让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中。

1、优化农业生态

地方实行低碳经济,体现在农业上的效果更大。农业低碳化、生态化,从人们生活的最低生物链开始实行低碳化,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依靠污染土地来索取农产品的丰收,而是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全方面的实用土地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2、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经济

以甘肃酒泉为例,合理利用风能等新能源,将传统的煤等能源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以新能源为核心,研发新的利用技术。酒泉政府着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开发新能源力度,降低传统能源比例,筹建酒泉新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集中优秀师资力量培养人才,为开发新能源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历一次次的生态圈对人类的“还以颜色”之后,人们越发的感觉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之间平衡的重要性。只有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发展社会经济才是人类保护自己、保护地球的最正确的道路,而这种发展模式就是“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于双双.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J)财经视点 2010年8期

[2]潘家华,庄贵阳,陈迎等.英国气候变化政策;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平(Z)中国环境 2006年1月

[3]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 室友出版社 2010年

篇9

一、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主题

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低碳日活动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

二、宣传形式

采取媒体宣传、网络宣传、事迹报告会、专题讲座、宣讲团巡讲、技术交流会、展览展示会、现场体验活动、悬挂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内容

(一)开展节能低碳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展示、技术交流、互动体验等方式,积极宣传节能文化、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深入报道企业先进技术及典型案例,推广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二)开展节能低碳进校园行动

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尽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优秀青年走近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节能环保氛围。责任部门:省教育厅、团省委

(三)开展节能低碳科普宣传行动

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活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与低碳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全社会把使用节能减排创新产品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责任部门:省科技厅

(四)开展节能低碳进企业行动

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19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以多种形式在工业企业、园区宣传一批绿色制造企业的重大技术、典型模式以及标志性产品。重点宣传普及工业领域节能低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从自身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经验宣传和交流活动。

督促国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能源,推广节能减排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导省属国有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及减碳等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有企业建设。

组织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促进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责任部门: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

(五)开展环境保护宣传行动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新《环境保护法》,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创新开展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来。责任部门:省环保厅

(六)开展建筑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开展建筑领域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积极宣传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重点宣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点,引领节能建筑新标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建筑使用技术、产品和高效运行管理措施。结合旧城更新及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危房改造等工作,宣传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宣传力度,提高运行效率。积极鼓励公共建筑建筑业主及使用人开展能效对标,引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化用能管理。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责任部门:省住建厅

(七)开展交通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进港口电能替代和公路绿色拌和站。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文明出行,营造绿色交通氛围。责任部门:省交通运输厅

(八)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

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责任部门:省农委

(九)开展商务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以“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流通领域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板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责任部门:省商务厅

(十)开展媒体宣传专项行动

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责任部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十一)开展节能低碳进机关行动

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带头普及节能常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出行,共享绿色环境,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行动,以高效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责任部门:省管局

(十二)开展建设美丽家园行动

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吉林。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责任部门:省妇联

(十三)开展低碳发展宣传行动

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吉林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选择优秀案例展示工业低碳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低碳行动。各低碳试点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宣传和交流活动。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协同配合

全省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涉及部门较多,宣传覆盖面较广,任务艰巨而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好本地区、本领域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原则

Abstract: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more and more highlights its importance, green,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 runs through design alway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and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s. Green building design method to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Ideas;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

1.1 与时俱进的的设计理念

任何建筑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物化表现,无不存在时代的烙印并反映时代特征,而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的综合作用又影响着建筑设计思想。从原始社会的巢居到现代的高层单元式住宅,从历代帝王的宫殿到现代的摩天大楼,从远古的“空间”建筑到现代的“智能建筑”,其设计理念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也涌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建筑思潮,同时反映着时展过程,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建筑历史史书。在走过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已经步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信息社会,面对社会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建筑设计理念及建筑特征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1.2 可持续发展理念

绿色建筑,即可持续的生态建筑理念,最早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概念是指建筑在其全部的寿命周期内,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空间,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这样的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们便称之为绿色建筑[1]。绿色建筑真正地实现了人与建筑、自然三者和谐共处的统一,既满足了人们对舒适生活空间的追求,又很好的保护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 注重环保原则

保护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及水资源,防止大规模“人工化”,合理利用植物绿化系统的调节作用,增强人与自然的沟通;利用一切自然、人文环境和当地材料,体现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性,注重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联络;通过“可靠度”分析方法和优化设计实现“集约型”建筑使用过程[2]。

2.2 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建造、运行、改造及至最终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若考虑到建筑的构成材料,这一周期还应前溯至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向后追溯到建筑废弃、拆毁后的垃圾处理等全过程。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就意味着,不仅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还要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且在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空间,并将拆除过程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2.3 注重节能原则

对自然材料的使用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宜,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按“环境承载容量”的原则建立建筑过程的“共同体”;实用、耐久、抗老化,将近期建设与长久使用有机结合;运用传统的“低”技术手段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实现建筑人工空间环境和使用条件的改善是现代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方法[3]。

2.4 注重低碳原则

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严峻挑战和后果时,低碳理念如潮而至。“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都意味着,降低碳排放是国际关注的大事,国家发展的大事,经济增长模式的大事,产业兴衰的大事。在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形式下,中国让全世界瞩目。温室效应、气候异常、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影响着我们的地球和生活时,绿色建筑设计行业也应该为全球的低碳经济做出贡献。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再到低碳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对建筑“可持续”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3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 采用“外闭内敞”的总体布局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指出:“因为气候在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的建筑物和城市,首先是直接影响建筑物外表的阳光照射角度,遮阳设施,能量节约方式等问题,其次是间接影响:通过文化影响,由于气候对任何社会的礼节、礼仪及生活方式起决定性作用。在干热气候区,我们把热空气堵住并使之湿润,在整个过程中降低它的温度”。“外闭”即对外部气候环境的考虑,体现了设计中的“气候意识”;“内敞”体现了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这种标准单元即成为一个“模”,以独立的方式通过“组合”形成建筑群落的有机整体。

3.2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

埃及建筑师哈桑法塞认为:“只有根植于当地地理、文化环境中的本土建筑,才是一个社会建筑的真实表达。”运用人文主义思想探求地域特有的经验和技术,并科学的利用气候学原理,是建筑方式的本质所在。太阳能恰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4]。

3.3 改善建筑结构

从生态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人“第三层皮”的建筑自产生之初就是为了庇护各种气候条件下人们的生活环境,但这种关系却往往受到人们思想观念和滥用技术的影响而被忽视,“顺天应人”的良性循环受到破坏。所以形态的构成必须符合整体与城区环境,“外包式”绿色屏障即在建筑采取保温与隔热措施,形成建筑外部气候的屏障。这种构成方式对改善建筑室内环境有明显作用,对高寒与炎热地区更是难能可贵。

3.4 复合式的空间布局方式

如今,人们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关注可归结为三个方面:①尽可能地获得自然采光;②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③最大限度地获得自然通风。这三者之间互为影响,必须通过高效的人工技术达到积极要素之间的平衡。复合式空间组合方式也是人们对自然气候的反应,使人们根据不同季节进行垂直式生活转移,达到“自然舒适度”和节能的目的。

3.5 以科技手段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介于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微观环境,它的存在本身既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也作用于人类,并将持续地影响周围的环境和使用者的生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产生危害的发展”这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的原则。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曾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可幸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极力改善。我们所称的“绿色建筑”就是把建筑定位于可持续发展区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大力开发“绿色”资源,发展“清洁”生产,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达到环境保护、科技发展、时代进步三个方面的统一,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绿色建筑与时俱进,必将成为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更舒适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空间,并且在当今社会许多资源的不可再生利用的情况下,更能减少资源浪费,因此,要大力提倡并把绿色建筑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黄业华. 浅谈绿色节能建筑设计[J].四川建材,2007(9).

[2]杨国景. 绿色节能技术在住宅小区中的研究和运用[J]. 建筑科技,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