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病的首位,其中尤以腰椎结核多见。腰椎结核多发于青少年,且病程长、致瘫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护理工作的好与坏对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我科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3年中,共收治腰椎结核病人10例,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22岁。入院时已伴有截瘫者2例,伴有寒性脓肿者7例,窦道形成者2例,10例患者均经病灶清除术或加以植骨、窦道切除术等治疗护理,而得到较好的疗效,无1例并发症发生(自带截瘫并发症者除外)。
2护理
2.1制定护理方案,明确护理要点。
病员入院后通过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细心交谈,了解病史及以往就医和家庭情况,以判断患者的身心情况。再经过医护交流和对检查结,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果的分析等全面收集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找出病人的护理问题,确定护理方案,明确护理要点。即:解除忧虑、恐惧的心理状态;重视疾病知识宣教;强调基础护理在该病中的重要地位;作好观察和出院指导工作。
2.2护理措施。
2.2.1心理护理:结核在旧社会称为“痨病”,曾一度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如今结核病虽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但是病人仍存在着被别人厌弃的心理。尤其是对截瘫的恐惧更使他们郁郁寡欢。还有一部分病人为经济情况而愁眉不展。针对这如此复杂的心理压力,护士除了对待病人的态度要亲切热情外,还要多给病人例举一些成功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要作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在情感、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能够安心的治疗与休养。
2.2.2术前指导及用药护理:很多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所以入院后就要求尽快手术,认为做手术疾病方可治愈。针对这种患者,护士必须认真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术前积极的抗结核治疗的重要意义。对于不能安心卧床休息的患者,应讲解卧床休息的目的是减少对脊柱的压力,减轻畸形,防止发生截瘫,有利于病变的稳定和修复。在卧床休息期间,应训练床上饮食和大小便,以避免术后不适应而造成的痛苦。对于截瘫卧床的病人应协助其适当的活动,促进机体代谢,增加食欲,提高抗病力。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原则是早期、联合、长期、不间断用药。护士应在监督用药的同时认真观察和询问用药后反应,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情况调整剂量或更换其它药物。并应向患者说明有些药物服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用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反映,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2.2.3加强基础护理,减轻病痛:对腰椎结核病人要求长期卧床休息,有些患者已发展至截瘫,生活失去自理能力。所以,护士应主动热情地进行生活护理。预防褥疮、便秘、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入院时已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使之在短时间内痊愈,减少病人痛苦。
篇2
2010年1~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中有37例病人术后出现便秘,男21例,女16例;年龄19岁~68岁,平均年龄39.1岁。为胸腰椎骨折术后引起的便秘25例,为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术后引起的便秘12例,便秘多出现在术后3d之后,多伴有纳差、腹胀、腹痛、周身不适、失眠等不适。2 便秘成因分析
表1
37例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成因 (n)
2.1 心理应激反应占70.27%
胸腰椎骨折病人多因突发外伤所致,瞬间意外打击,改变了患者的生活状态。加之疼痛剧烈,大多数病人表现恐惧、紧张、忧虑等应激心理反应,情绪不稳易激动,担心预后,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抑制,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引起腹胀便秘。其次,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注意力在防护疼痛上,基本呈制动状,不愿活动,使肠蠕动功能减弱,导致便秘。2.2 手术因素占81.08%
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发生与手术及麻醉相关,由于手术牵拉、压迫、出血对消化管壁神经丛激惹,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而发生腹胀便秘;胸腰椎手术麻醉阻滞腰骶段副交感神经(骶副交感神经支配结肠、直肠),对肠蠕动的抑制作用较强。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全瘫人术后胃肠反射过程中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而致便秘[2]。2.3长期卧床占56.76%
胸腰椎骨折患者由于强迫,在床上排便环境又缺乏隐蔽性,患者不习惯,造成心理上排便障碍,影响排便反射[3]。排便姿势的改变,正常人采用蹲式或坐式排便,利用重力作用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而脊柱骨折卧床病人只能在床上使用便盆排便,所需腹内压增高或不习惯床上排便,均抑制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2.4 饮食因素占29.73%
胸腰椎骨折后病人卧床制动,代谢降低,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能力也随之减弱,食欲下降,导致饮食量过少;通过询问发现大多数病人和家属认为,骨折后应进食高脂、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导致患者进食的粗纤维素太少、过于精细,不能有效刺激胃肠道蠕动,使胃肠蠕动减慢;加之患者制动时排尿不方便也不愿多饮水,因而引起粪石干结、堆积、便秘[4]。2.5 排便习惯因素占18.92%
这部分患者主要是外伤前排便不畅,常常发生便秘。多见于年长者和女性患者,术后疼痛及卧床加重了腹胀、便秘。3 护理3.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胸腰椎骨折患者由于术后疼痛、卧床、活动受限,情绪焦虑不稳定,加之腹胀便秘,患者心情烦躁、焦虑不安而又无可奈何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护理人员应早期干预,不宜待便秘出现后才干预施护,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积极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早预防和解决患者的便秘痛苦。3.2 饮食调护
篇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长期卧床的患者,感到所患疾病难以治愈,而产生自卑、被遗忘的感觉,进而情绪抑郁,意志消沉而影响治疗,所以必须对其实施以良好的心理干预和优质的基础护理,下面谈一下自己长期以来这方面的护理策略。1 对长期卧床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
1.1 利用良好的首因效应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安全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应用,配合以微笑服务,体贴的照顾、温暖的语言,让患者在和谐、信赖的心理状态下恢复;
1.2 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知识的教育,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制定长期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2 优质基础护理策略
2.1 要注重患者的卫生保健,对其病室应定期进行彻底清理,患者的皮肤、足部、手部、口腔等每日都应进行整洁。
2.2 维持患者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康复。
2.3 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饮食,在用餐之前应先洗手,可应用枕头等物帮助托住患者的背部,用餐时应注意调节好姿势,也可使用侧卧位的进行饮食。
2.4 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取,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对其进行饮食指导,既保证有充分的营养,又要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类的疾病发生。
2.5 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定期进行清理,并应保障患者的各项安全,调整好患者床护栏的高度,以保护患者的安全。根据患者的日常习惯辅助其进行护理工作,患者的各项用品应整理好放置规定的位置,方便应用。3 护理策略
3.1 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或体质虚弱的病人,痰液不容易咳出,可引起肺部感染,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还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应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做深呼吸或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者可以行雾化吸入。
3.2 预防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并发尿储留或尿失禁,导致泌尿系感染。在护理过程中,排尿时按压下腹部帮助排尿及减少残余尿,可进行下腹部热敷法、按摩法等,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从而减少尿路感染。
3.3 预防便秘 长期卧床的病人运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用力排便容易造成脑血管疾病,所以应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排便时按摩下腹部,或口服缓泻剂以防便秘的发生。
3.4 预防褥疮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使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皮肤营养不良而形成,局部护理可用15%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消瘦的患者局部可垫棉圈、气垫,有条件者可睡气热床。如患者不能进行活动,需绝对卧床,应对其进行定期翻身、按摩等护理措施,并对其的受压皮肤处进行观察,出现问题给予解决。
3.5 预防足下垂 可用外物进行托垫,以让其肢体保持一个舒服的,如在冬季应进行足部的保暖工作,并注意不可让其受到压迫,患者还应进行下肢的锻炼,可让患者自行或患者家属帮助其进行关节的锻炼,避免其关节出现僵直等并发症。
3.6 避免患者的膝关节出现畸形的并发症 在患者的膝关节之下放置一个舒适的垫子,以保护患者的膝关节。4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策略
4.1 患者平卧时,在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关节外展、外旋。
4.2 偏瘫病人健侧卧时:在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例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4.3 偏瘫病人患侧卧时: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4.4 患者半坐位时: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5 促进患者功能训练策略
为了防止患者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运动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
5.1 被动运动方法适合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进行床上被动操的锻练方法,通过对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髓、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宜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5.2 主动运动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主动活动,进行锻练。因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预防关节面发生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6 必须重视的几个要点
6.1 口腔护理的重要作用 患者因为需要长期卧床,其口腔中会有很多的细菌,故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避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6.2 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 患者应每日都进行口腔的清洗,如患者为卧床,更应保证其的口腔护理,要保证如下几项原则。①患者在进行刷牙之后还要进行漱口,对其的咽部进行有效的冲洗,以有效控制细菌。刷牙和漱口可有效地避免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②在漱口后还应对其牙齿上的残留物进行清理。③严重疾病的患者或患者有吞咽的障碍时,应在饮食之后进行漱口,以进行口腔护理。④进行卧床休养的患者在饮食之后一定要进行漱口的口腔护理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R.54;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6-0428-02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术后有效止血是关系到手术成败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过去一般采用手工压迫方式,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也易出现排尿困难及疼痛等不适感觉,对患者生活及临床观察护理带来不便。近年来随着新的止血装置不断出现,并在临床使用,收到良好效果。两年来,我们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进行股动脉止血,并与手工压迫组止血方法对照,比较其股动脉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并将术后护理观察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与分组:全部病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本科住院并接受冠脉造影(CAG)或介入治疗(PCI),共248例。按照患者和/或家属接受情况,将止血方式分为Perdose血管缝合组(1组)和手工压迫组(2组)。1组(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42―8l岁,平均年龄(58.6±12.1)岁,其中单纯CAG 82例、PCI 38例。2组(128例):男83例,女45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8.3±12.6)岁。其中单纯CAG 86例、PCI 4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症、抗血小板药物、肝素治疗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股动脉鞘:1组全部用7F鞘,2组选用6F鞘或7F鞘。冠脉诊疗术后l组立即缝合止血,2组单纯CAG后亦立即手工压迫止血,Pa术后4―6小时进行手工压迫止血。手工压迫后用纱布、弹力胶布包扎穿刺部位,沙袋压迫12小时。
1.3观察指标:(1)止血时间:自动脉鞘管拔出开始手工压迫或缝合血管至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2)下肢制动时间:自止血开始到可以下床活动的时间。(3)并发症:止血时和/或止血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并发症:(a)小血肿:血肿直径2―5cm;(b)大血肿:血肿直径>5cm;(c)假性动脉瘤: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象学证据;(d)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迷走反射):止血时和/或止血后24小时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需按医嘱快速补液和/或阿托品、多巴胺等治疗。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记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1组(缝合组,120例):117例血管缝合成功,平均止血时间40分钟。3例血管缝合失败,改为手工按压,除比较成功率外,这3例未列入统计。5例血肿均未经特殊处理,自然吸收。
2组(手工压迫组):128例均压迫止血成功。9例血肿中3例迷走反射由操作不当引起。3例假性动脉瘤因患者不能耐受长时间下肢制动引发.经处理后均好转、吸收。
两组止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O.05);缝合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显著短于手工压迫组(P
3 护理
3.1术前准备:由主管护士向病人讲解CAG或PEa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过程,以及血管缝合器在国内外发展的情况和应用血管缝合器的好处,以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重点介绍具体病例,让病友间相互交流,并根据病人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特点,有针对性地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树立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同时也要避免病人存在盲目乐观的心理,认为应用血管缝合器就一定成功且无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应当承担的费用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并在手术同意单上签字。
3.2术后护理要点:术毕病人返回病房后,应鼓励其饮水600―800ml,以尽快排除造影剂。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报告,股动脉出血量400ml以内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患者的出血量和血肿大小不一定成比例,消瘦者易渗入皮下组织。而肥胖者则更容易从穿刺口渗出。故应提高护士观察穿刺点渗血和出血的能力,掌握出血特点,特别是术后3-4h内,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压迫手法处理,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尽量降低拔管时迷走神经反射发生,传统手工压迫止血,由于压迫时间长,疼痛、鞘管对血管壁的刺激等原因易引起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迷走神经反射,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Pcrcloe缝合器缝合股动脉时也会牵拉动脉血管,引起患者的疼痛。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对患者加强血压监测。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若手术时间过长。必要时可应用2%利多卡因行股动脉局部麻醉,以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术后4h如患者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平稳,局部伤口包扎处无渗血等异常情况,护士应指导病人先进行床上活动5-10min。然后下床活动,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及心功能情况详细制订活动计划,早期进行活动可以防止全身机能低下,减轻病人术后不适症状及心理压力。
4 讨论
冠脉介入诊断治疗术后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简单易行,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但患者卧床时间长(24―30小时),大小便不方便,常伴腰酸背疼等不适感。本文手工压迫组止血成功率100%,与缝合组比较无显著差别,但缝合组只需卧床4―6小时,过后可慢慢下床活动,一般不影响生活起居,患者易于接受。
篇5
关键词 心悸 分型 辨证施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10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跳动,心悸不安,甚者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病位在心,包括惊悸和怔忡。惊悸多呈阵发性,常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怔悸则自觉心中悸动不安,遇劳则甚,病情重。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能症等以心悸为主者。针对心悸特点,采用辨证分型的施护方法,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般护理
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避免噪音。光线宜暗淡,温湿度适宜,阴虚火旺者室内宜凉爽湿润;心阳不振者居室要温暖干燥。病重者要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还可配合气功,太极拳等疗法,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嘱患者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定信念,坚持治疗,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过饥、过饱、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食。便秘者可给润肠通便之品,如香蕉、蜂蜜、核桃仁等,切忌排便时努责而发生意外。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煎后趁热服用。心慌气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坐卧位,并予氧气吸入。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舌苔脉象的变化,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并做好记录。如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心前区剧烈疼痛,以及呼吸、脉搏异常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处理。
辨证施护
心虚胆怯型:以心悸不安,害怕易恐,坐卧不宁,少寐多梦易醒,舌苔薄白,脉细弦或动数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镇惊定志,养心安神。病室宜安静,避免噪音。养成良好起居习惯,睡前不饮浓茶,咖啡,不看刺激性书刊及影视。②临证护理:心悸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有人在旁陪护,给予心理安慰,稳定情绪,调整精神,莫惊勿慌;可针刺或按压神门、内关、心俞、胆俞等穴或耳针心、肾、副交感穴;酸枣仁5g,加白糖研末,于睡前温开水调服,以镇静安眠,调养精神。
心脾两虚型:以心悸不宁,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动则汗出,舌质淡红,脉细弱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调情志,慎起居,劳逸结合。心悸头晕时应卧床休息,避免走动,以防跌扑、外伤。②临证护理:心悸频发,尤其心率过缓时可用西洋参5g,煎水代茶饮;饮食调养应持之以恒,可进食大枣、山药、桂圆、莲子、猪心、甲鱼等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阴虚火旺型:以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舌光红无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滋阴清火,养心安神。病室应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喧哗。卧床休息,平静心境,稳定情绪,不可动则恼怒。忌食辛辣炙博。②临证护理:耳鸣时用拇指和食指提捏耳廓20~30次;咽干口苦者,用山药切片煮水频服代茶饮。
心阳不振型:以心悸不安动则尤甚,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脉虚弱或沉细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止外感伤寒而加重病症。给患者以精神安慰,解除恐惧,避免紧张和激动。饮食宜温热时食用,忌过食生冷,宜进补养心气,温阳之品,如海参、羊肉等,亦可配合食疗,如八宝莲子粥、桂圆柏子仁粥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加重病情或诱发其它病症。②临证护理:卧床休息,胸闷憋气时宜持续低流量吸氧;可艾灸心俞穴,或针刺神门、内关等穴,以温通心阳,安神定悸。
水饮凌心型:以心悸气短,胸闷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卧床静养,少食多餐,宜少食盐,适当活动,安定病人情绪,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②临证护理:心悸喘息不能平卧者,应取半卧位,给予氧气吸入;水肿患者要控制水、钠摄入量,给予低盐饮食,记录24小时出入量,并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
心血瘀阻型:以心悸不安,心痛时作,甚者唇甲青紫,胸闷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为辨证要点。①施护原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卧床休息,谢绝探视,降低心率耗氧。病室宜安静,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进行心理疏导,调护情志,消除恐惧感,祛除不良心理刺激。②临症护理:胸闷不舒,唇甲紫绀者,可取半卧位,持续低流量吸氧;胸闷心痛发作时,立即含服速效救心丸5~10粒或复方丹参丸10~15粒,并测量血压、脉搏;可给予中药泡茶饮,如丹参6g切片泡茶至味淡为止,1~2次/日。
讨 论
篇6
关键词:压疮 预防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17-02
1 压疮发生的原因
1.1 力学因素。压力、摩擦力及剪切力。临床中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1.2 理化因素刺激。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排泄物等理化因素的刺激,如大量汗液、大小便失禁、床单皱褶、床上碎屑等,损害皮肤。
1.3 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的病人皮肤组织薄弱,抵抗力差,一旦受压、缺血、缺氧,就更为严重,易导致皮肤破损。常见于长期发热、年老体弱、水肿、瘫痪、昏迷及恶液质等病人。
1.4 受限制的病人。使用石膏绷带、夹板及牵引时,松紧不适,衬垫不当,均可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2 压疮的预防
关键在于去除病因,对长期卧床或危重的病人应经常观察皮肤受压情况,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2.1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2.1.1 鼓励和协助长期卧床的病人经常更换。一般两小时翻身一次,间隔时间据病情和局部皮肤情况及时调整。翻身时将病人身体抬起,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
2.1.2 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可在病人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或海绵垫,有条件可使用气垫床。
2.1.3 正确使用石膏、夹板、绷带。病人使用这些物件时,衬垫应平整、松紧适宜、位置合适,多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颜色及温度的变化。
2.2 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
2.2.1 保持皮肤干燥,污染潮湿被服应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上。
2.2.2 便器应无破损。
2.3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应经常检查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温水拭浴,用50%乙醇进行局部或全身按摩,以增强皮肤抵抗力。
2.4 改善营养状况。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如鲜鱼汤、鸡蛋汤、瘦肉汤,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当补充矿物质。
3 压疮的护理
3.1 淤血红润期。护理要点:此期应及时去除病因,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避免摩擦、潮湿等刺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3.2 炎性浸润期。护理要点;保护皮肤,避免感染。除继续加强上述措施外,对为破的小水疱可用无菌纱布包扎,并减少摩擦,预防感染,促进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应先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液体(不可减去表皮),表面涂以消毒液,并用无菌敷料。如水疱已破溃,应消毒创面及其周围皮肤,再用无菌敷料包扎。
3.3 溃疡期。护理要点:此时应解除压迫,清洁创面,祛腐生新,促其愈合。根据伤口情况,按外科换要法给予相应处理。常用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等溶液冲洗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再外敷抗生素(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并用无菌敷料包扎。同时也可辅以物理疗法,如红外灯照射、鸡蛋内膜覆盖、白糖覆盖、局部氧疗等,以促进创面愈合。此外,也有用碘伏、凡士林外涂局部受压处皮肤。碘伏具有使组织脱水、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和消散硬结的作用,对黏膜无刺激、无腐蚀性,同时可形成一层极簿的杀菌薄膜,防止细菌的侵入。凡士林能在局部形成封闭性油膜,有缓解局部垂直压力、减少皮肤擦伤的作用[1]。也有用胰岛素、美皮康、乳黄油纱、银辛霜、济安舒能与利福平混合液、康复新液与人血白蛋白联合治疗压疮的报道[2,3]。对大面积、深达骨质的压疮,如上述治疗不理想时,可采用外科治疗,如手术修刮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缺损等,加速压疮愈合、缩短病程,减轻痛苦,提高治愈率。
3.4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失去生活的自理能力,易产生害羞、抑郁、忧虑、恐惧等心理,害怕家属嫌烦、嫌脏,放弃对自己的治疗。因此,对患者要耐心、周到、关心、体贴,同时多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护理体会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当压疮的高危患者入院后,我们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如经常改变的重要性、发生压疮后带来的危害等,指导学会预防压疮的方法,如定时翻身,经常自行检查皮肤,保持身体及床褥的清洁卫生,利用简便可行的方法(如软枕)减轻皮肤受压程度等,使患者及家属获得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骨突起部位放置棉垫,协助并指导每2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及时按摩受压处,大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会阴,勤换内衣,严格交接班和记录,鼓励患者增加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压疮的发生。
总之,褥疮的发生常与护理工作是否到位密切相关,临床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细心和爱心,使压疮的高危患者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丁凤林.褥疮新疗法的应用研究与疗效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2):29~30
篇7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52-01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种外伤之首,占50%以上。颅脑损伤的临床分型,按昏迷时间,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重型中又分出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且变化快、病程长、术后易出现并发症。 我科收治8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手术治疗55例。现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如下。
1医疗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 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12岁~75岁,平均44岁;交通事故44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5例;入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确诊, 入院后常规给予止血、脱水等基础治疗,同时积极行术前准备,急诊对55例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颅内再出血5例,应激性溃疡4例,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2例,高血糖及低钠血症6例,压疮2,深静脉栓塞3例,便秘2例,40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
2并发症的护理
2.1颅内再发出血的护理: 颅内再发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颅内再出血多发生在术后6h~24h,常与术中止血不彻底和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有关,护理措施为①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控制血压,保持血压80~140mmHg。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②保持患者安静状态,防止患者躁动引起血压升高而导致再出血。
2.2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其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常表现为咖啡色呕吐物、柏油样便,重者休克,甚至死亡。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重点是:①消除应激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遵医嘱及早使用胃酸分泌抑制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次鼻饲前回抽胃液,观察胃内容物的性质,争取早发现、早治疗;纠正供氧不足,改善微循环。
2.3肺部感染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需长期卧床,肺部感染为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保持在头颈不稍后仰的位置。护理措施:①勤听诊肺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②对有呼吸困难或排痰障碍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②加强气道湿化,防止痰多,粘稠,观察痰液色泽及性状,必要时行痰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
2.4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 昏迷病人常有排尿功能紊乱,短暂尿潴留后继以尿床。长期留置导尿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①严格掌握导尿指征,不能用留置导尿的方法解决尿失禁和记录出入量问题,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导尿管;②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每天冲洗膀胱2次,10d更换1次导尿管;③②每天擦洗尿道口、尿管2次,保持会阴清洁;采取个体化得排尿方式,及时夹闭导尿管,训练自主排尿功能。
2.5深静脉栓塞的护理: 一般护理 ①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抬高肢体20~30,膝关节屈曲15,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致PE。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②抗凝药物肝素治疗,注意保持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达到治疗效果;③尿激酶、链激酶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
2.6褥疮的护理 :褥疮是骨隆突出软组织受压时间过长引起的损伤,一旦发生褥疮,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原发病症,增加医疗费用,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褥疮常见于昏迷,瘫痪,消瘦和高度水肿的病人,多发生在骨隆突处。做好护理工作,褥疮可以避免。采取的护理措施:①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②有条件可及早使用气垫床;③定时翻身,严格交接班,建立翻身卡;④促进皮肤血液循环,经常温水擦浴,或用30~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2.7便秘的护理 : 病人因长期卧床进食少,肠蠕动减慢,多数病人大便干燥,很长时间无大便。应及时给予缓泻剂,如口服果导片或番泻叶,易增加肠蠕动,也可以外用开塞露,防止因便秘引起腹压增高,进而颅内压增高引起再出血。使用缓泻剂时应注意观察排便的次数、形状,防止引起腹泻。
2.8其他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应加强血糖监测并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注意预防暴露性角膜炎。
2 小结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死亡率高,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外,还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总结经验,充分认识到观察病情的重要性,对病情的变化要有预见性,抓住护理要点,在实施治疗护理方案时如细心、周到、全面、准确。尽可能的降低病亡率,减少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4
[2]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0
篇8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人体如何保持健康以及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门科学。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语言、表情、举止行为等,给病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 高热开始期
由于体温上升,患者紧张不安,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迫切希望早日好转治愈。心理护理要点为①要安慰病人,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解除顾虑,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满足病人需要,解除痛苦,如果病人出现寒颤、出汗、头痛症状,就尽可能给予护理以解除痛苦③经常巡回看望、询问病情,给予精神安慰,减少患者的烦恼和孤独感,并及时做好有关病情的解释工作。
2 高热期
并请继续发展,体温持续升高,病员将出现关节酸痛、心跳呼吸加快、出汗口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软弱无力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精神症状,如头痛、嗜睡、谵妄等。儿童尚可出现抽搐。心理护理要点为:①先解除病人由于高热带来的痛苦,高热时要给于冷敷头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以降低体温而保护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并解除由于高热而出现的精神症状②给予补液以补充水分,保持电解质平衡,从而保证病员的安全③满足病员的合理要求,如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全身不适而烦躁,须给予温水擦浴、更换衣服被单等,对有精神症状的病员更须特殊照顾。
3 高热康复期
由于症状减轻,体温下降,病人感到周身轻松,往往急于好动,但身体虚弱应注意防止复发。心理护理要点为:①康复期须有安静、舒适、清洁卫生的环境条件,以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补充营养,加快身体复原③适当锻炼,使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4 饮食鼓励
病人进食营养丰富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并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摄入量不少于3000ml,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充液体。
5 安全护理
高热病人有时会躁动不安、谵安,应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床档、约束带固定患者。
6 心理护理
患者在发热期间会有寒战、面色苍白、头痛、出汗等导致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作好心理护理。对于长期高热的患者更应该注意其心理反应。
7 健康教育
篇9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篇10
椎管内肿瘤也可称为脊髓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1]。我科于2004年10月以来,对27例椎管内肿瘤手术病人及家属开展了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23~65岁,平均47.3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17个月。肿瘤部位:颈段7例,胸段12例,腰骶段8例。文化程度:大学2例,大专2例,高中或中专5例,小学12例,文盲6例。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灵活掌握健康教育时间:椎管内肿瘤病人需要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相当多,而且有些是属于医学专业性知识,如果一次将这些知识向病人讲解,病人难以消化吸收。故将病人整个住院时期的健康教育分为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特点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
2.2 随机教育贯穿临床护理日程:充分利用与病人接触的机会,针对病人存在的不同健康问题给予正确指导。如为病人整理床铺时,向其家属讲解预防压疮的方法及重要性,并教会他们掌握协助翻身的技巧;巡视病房时看见病人进餐,可指导其注意饮食结构,增强手术耐受力;进行采血等护理操作时,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意义。这样将健康教育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既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进一步密切了护患关系,使得整体护理工作的不间断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3 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根据病人及家属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的差异,应因人施教。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入院宣教:主动、热情接待病人入院,介绍医院的环境、住院规则、主管医生及护士,消除病人因环境陌生而导致的恐惧感,增进他们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有利于病人遵医行为的建立。
3.2 手术前期的教育
3.2.1 心理指导:由于肿瘤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椎管内肿瘤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疼痛,肢体运动、感觉及生理功能的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易引起悲观、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加上他们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精神压力相当大,故对手术的期望值就相当高,但同时又担心术后疗效。我们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2 专病知识介绍:结合解剖图片和脊髓磁共振片向病人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讲解椎管内肿瘤有关知识,术前相关检查目的、注意事项,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护理要点。
3.2.3 术前训练:椎管内肿瘤手术后要求病人卧床3~4周,甚至更长。因此,术前应训练病人床上排便,以防止术后由于麻醉、疼痛刺激、姿势和改变不习惯床上排便,导致尿潴留及排便困难。教会病人轴线翻身、腰背肌锻炼的方法,保持头、颈和躯干水平位置翻动。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增加肺通气量,预防术后因卧床而发生的坠积性肺炎。
3.2.4 饮食指导:鼓励病人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术前3天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由于病人常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应指导进食香蕉、梨等水果和新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海带、木耳等也有通便作用,每日早晚空腹服蜂蜜水或淡盐水250 ml,可软化大便。
3.3 手术后期的教育
3.3.1 与活动指导:由于手术需行2~3个椎板切除,破坏了脊柱稳定性,所以病人一般在术后3~4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术后平卧6小时以压迫切口减少出血,以后每2~3小时轴线45度翻身1次,由2人同时进行。翻身时要轻柔,避免拖、拉等动作,保持头、颈、躯干成轴线,整个身体同时转动,防止脊柱扭曲,关节突脱位,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而加重脊髓损伤。
3.3.2 生命体征及脊神经功能观察: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加上全麻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故术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电监护、留置引流管、吸氧等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对颈段椎管内肿瘤病人术后特别应注意观察伤口周围有无肿胀、胸闷、呼吸困难,以防发生血肿压迫颈髓而影响呼吸功能。有的病人术后可出现感觉障碍平面上升、运动功能障碍加重,告诉病人可能是由于手术牵拉造成脊髓水肿或硬膜外血肿直接对脊髓的压迫,有些神经损伤是可逆的、渐进的,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至关重要。本组有2例病人出现术后感觉障碍平面上升,下肢疼痛,考虑为脊髓水肿引起,经予20%甘露醇250 ml脱水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
3.3.3 呼吸道护理指导:由于全麻插管和手术的影响,病人术后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影响肺通气,加上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向病人做好解释,每日口腔护理2次,鼓励其深呼吸、翻身拍背、有效咳嗽、排痰,如痰液不易咳出,给予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3.3.4 泌尿系并发症及便秘的预防:术后有部分病人,尤其是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病人存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便秘等症状,术后常留置尿管。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 500~3 000 ml,达到自身膀胱冲洗的目的。随时保持会清洁,尿道口用碘伏消毒每天1次,0.9%生理盐水250 ml冲洗膀胱每天1次,留置尿管每隔3~4小时开放1次,以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和减少感染,待病人膀胱自主收缩功能恢复并有尿意感时,继续夹管训练2天可拔除尿管。本组中有4例病人尿管拔除后发生尿潴留,其中1例经腹部按摩、热敷后自行排尿,3例因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尿潴留,重新留置尿管。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后仍有排便功能障碍的,应指导病人进食粗纤维食物,顺时针按摩腹部20~30分钟,促进肠蠕动。排便时,千万不要催促病人,以免肠痉挛导致排便更加困难。便秘者遵医嘱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必要时遵医嘱行保留灌肠。
3.3.5 皮肤并发症的预防:由于受损平面以下神经支配功能丧失,感觉迟钝或丧失,皮肤抵抗力差,受压部位易缺血、水肿、溃烂,形成神经营养障碍性皮肤并发症。护理时要格外注意,严防烫伤、冻伤、压疮、扭伤等发生。每日温水擦澡2次,注意会阴、下肢的清洁、干燥。保持床褥平整、清洁、干燥,每2小时翻身1次。
3.3.6 康复指导: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健侧和患侧肢体有规律的推、拿、捏等手法按摩,从远心端到近心端方向进行,同时被动运动四肢关节,从大关节到小关节,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被动运动操作要轻柔、缓慢,动作要均匀,切忌粗暴。上肢锻炼包括屈、伸、展等活动,下肢还可做直腿抬高,以防止神经根粘连,当肌力部分恢复后鼓励病人做主动运动。胸腰椎手术病人10~14天拆线后,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的肌力以维持脊柱稳定性。功能锻炼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病人承受能力,病人长期卧床,一旦直立或坐起时会出现性低血压,练习时从仰卧―半卧―床上坐起―双腿下垂―直立行走进行。
3.3.7 佩带颈围、腰围的注意事项:佩带颈围、腰围有制动和保护脊椎的作用。颈段、胸腰段、腰段的病人术后5~7天给予颈围或腰围固定后坐起, 逐步训练下床活动。颈围或腰围佩带时间为2~3个月。颈围高度须合适,以保证颈椎处于中间位,平时也不宜仰头、低头时间过长,高颈髓肿瘤病人要避免头颈的突然转动或快速转动,以免发生意外。要选择合适的枕头,使颈部有依托,保持颈椎正常生理前凸位置。
3.4 出院指导: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加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家庭护理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出院前1~2天给病人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告知病人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休息至术后4 周并坚持肢体功能锻炼,3个月内在腰围保护下逐渐离床活动,避免弯腰及抬重物。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6个月以上[2]。指导病人术后的性生活重建,术后3~6个月后定期到医院复查MRI,了解肿瘤有无复发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杨树源,洪国良. 脊髓肿瘤的研究和治疗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5):271.
- 上一篇:数控机床故障诊断
- 下一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