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篇1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

1愉悦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愉悦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质,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营造出一个愉悦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师生互动、教与学相结合,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

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求,把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新时代下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主张认为教学应立足素质本位,以愉快教学作为启发教育的手段,变“苦学”为“乐学”,将学生从“苦学”中解放出来,我们称之为“愉悦式教学”

2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内容引进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乐于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将“乐学”思想引进地理课堂中,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来营造出既民主又平等、既和谐又愉快的地理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获得地理知识和轻易掌握独立解决地理能力的同时,在心理上、精神上、体力上也获得愉快的轻松感。如果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去接受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兴趣,这样就可以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3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如何唤起学生、家长对地理的重视,减轻学生地理学习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压迫式教学,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改变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充实教学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从另一个角度讲,能否自如的运用愉悦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恰当好处的实践于现实课堂之中,也是教师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无形中会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这一些弊端,如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传统填鸭式教学,地理理论和实践得不到适当结合等等。本文则基于现今地理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分析,并探讨采取怎么样的教学模式,促使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这种研究也符合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培养现代人应具备的地理素质。

3.1改变了课堂中的教学关系,是一种提高师生交互质量的教学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交流的一种途径。师生之间互动的性质与质量直接影响地理教学活动效果。在以前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由传统观念(如教育观、质量观、绩效观等)来支配其教学行为,进而对学生施加影响;作为学生则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去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教与学的关系。它强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鼓励学生去发表与老师、教材不一样的见解和看法;作为教师,对学生独特个性的见解和看法应该给予理解、鼓励和指导。

在愉悦式地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的施予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即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引导者、合作者与探究者,教师不再以教育者自居,不再用强制的手段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由课堂教学的客体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传统课堂教学中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索、去发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趣之处。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还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积极性。这也反映了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教育本质,体现了教育中时代精神的要求。

3.2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教学方式

教师和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对于不同的地理事物具有不同的观念。地理愉悦课堂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需要的研究,对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的了解,设计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的课堂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好动、好乐是学生的天性。地理教学,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娱乐需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的时候,可以借用学生的篮球进行演示、讲解晨昏线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头作为地球,让学生分析哪是晨线,哪是昏线。

3.3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性质,是一种平等愉快的教学方式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45-01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但很多学校任然把升学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由于当前初中地理不是作为升学考试课程,因而初中地理的教与学必然存在诸多问题。

1、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我国初中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变了教学观念,课堂教学评价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改变了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条件。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地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虽然地理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课堂教学活动虽然提高了学生的热情,但是学生的相互讨论仅存在于知识的表面。应付性较强,缺乏深入的知识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缺少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探索、思维缺乏扩展性,这种课堂教学效率很难提高,教师应当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当前学生学习地理的现状

地理学科作为一项基础性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和知识面很广泛,综合性很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人文活动、地理环境等相互联系的知识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其推理性、空间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学生应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而在实际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并不了解地理的特点和概念,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在课下不重视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思考和推理, 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不强,不能灵活地掌握知识,不正确的学习方式很难适应地理学科的学习。

二、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1、教学理念转变是改革的核心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了新环境、新空间、新方法,同时也给地理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与新机遇。因此地理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全方位综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转变是改革的重点

地理教学方法的转变,要紧紧围绕生本教育的中心环节来探讨,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个人的潜能发挥等,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的方方面面,不是教师“教书”,而是引导学生“学书”,怎样学习,学些什么,至关重要,送给学生学习的一把金钥匙。

三、具体教学措施

1、灵活的选择教学方式。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地理教材的研究,活用地理教材,从而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和学生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的主要参考资料,教师在运用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整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建立一个创新的知识体系,通过教材的活用,来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加工和处理教材内容时,要注意找出阅读材料和教材主要内容的关系, 重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联系在一起,提高对地理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师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中,要重视地理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将地理课堂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设计地理问题时,要注意从地理知识点本身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对地理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地理学习情境的创设,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态度,恰当地利用学习情境来将学生带入学习地理知识的气氛中。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动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地理知识的综合性特点,将各种知识有效地穿插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反应不灵敏,课堂教学进展缓慢,课堂教学效率太低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克服这种现状。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呢?

一、糟心设计教学内容

制定完整的、有层次性的、易操作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能够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一个好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人手,把教学内容变得更具体、更具有层次性、更适合学生接收。这样设计出的一节课,再通过活泼生动的教学模式。指导和控制课堂教学,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

(一)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

教师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明确地理教学的总体目标,明确各个章节的课程要求,认真研究课程前,后的关联性,找出教学设计中的方向性问题。使各章节的总体目标和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既具体又明确。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把教材中的地图、文字、图像、训练几个部分进行有机结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发挥主体作用,在快乐课堂学习中掌握地理知识。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要有乐学与愿学的愿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勇于探究。比如:在学习商务星球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然环境第6课《黄河》时,我首先提出:古人是怎样描绘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呢?然后我引用了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禹锡写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自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等诗句导人,先让学生通过古人的描绘来了解黄河,然后又播放了关于现在黄河的纪录片和歌曲《黄水谣》,让学生先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较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了好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了培养以后。学习地理的热情也不断地提高,地理课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课堂。通过地理课,他们获得了学习的快乐。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能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学生们对地理学习兴趣提高了,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了,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积极地进行探究,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精心设计练习

课堂教学内容落实情况的检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练习这一环节。有一点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教学的目标。所以,我们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练习进行精心设计。设计练习时要避免出现机械性、重复性的问题。要以突出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标准,练习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又要有挑战性,既要兼顾优等生,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设计的练习难易程度要适度,能够做到使学生对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进行巩固,对基本原理要深入认识,使他们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结合教学重点设计与筛选练习题,做到既巩固基础又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不仅掌握地理知识,而且培养地理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二)练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突出“学以致用”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做到一箭双雕,使练习的功效得到提高。

(三)设计的练习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使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由被动训练转变为主动探究。从而使练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四)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人深。针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别设计不同的练习。

篇4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实施,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更新。在教育发展新时期,开发创新教学方法,更新地理教学模式,能激发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更能让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方向发生改变。

一、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营造自由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参与课堂学习。轻松的课堂氛围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学习,而且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学氛围死板,会影响教学活动效果的发挥。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兴趣是学生最有力的老师。学生喜欢地理,才会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对课本内容与教师讲解感兴趣。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优化课堂开端,在一开始就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课堂氛围轻松化。

如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层彩虹蛋糕结构分析导入。蛋糕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而多层彩虹蛋糕较为美观与新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让学生对多层彩虹蛋糕的结构进行描述,再用蛋糕与地球圈层结构进行对比,让学生对地球圈层结构进行分析。趣味性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将更多个人精力放在本节课学习内容上。

二、改变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知识合理传递

向学生传递地理学科知识,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传统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地理学习水平,根据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教学。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固然没错,但教师要积极选择合理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明确个人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活用地理知识,促进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本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如讲解《城市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收集一些自己所在城市的老照片。课堂中利用学生寻找来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对比现在城市与多年前城市,从建筑、人口及经济水平等多个角度分析不同,了解城市化的特点。与生活相近的教学过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有利于知识传递。

三、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地理学习能力指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要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提高,就不能将教学重点单一放在课本内容上,更要引导学生了解有效的地理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获取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地理现象与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如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某一农业区位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提出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求,让学生选择区位地址。用地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学习活动

多元地理课堂活动能让高中地理课堂更充实,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改变单一课堂活动现状,是让高中地理教学满足新课改需求的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对地理课堂的期待,组织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活动。开展更多实践活动,加强高中地理学习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地理教学创新。

如讲解“绿色食品知多少”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次社会调查活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分享他们了解的绿色食品知识并列出想知道的东西。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大众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想要了解的问题。将问题汇总在一起合作解决,制作实践学习报告。这样的活动不仅将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完美结合起来,而且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丰富知识。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营造全新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活动,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思维运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更能彰显高中地理学科的魅力。创新教学模式,让地理知识更形象,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余祥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初探[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

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 有效课堂 路径

高中地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地理素质及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促进他们德智体的协调发展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实施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中,改变传统地理课堂偏重于对概念、理论或知识的的单纯灌输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着力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课堂,是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一、明确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是关于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知识体系,具有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的特点。它容括着浩瀚广博的地理知识,多元呈现的地理智能,以图释疑解谜的地理技能和思想道德与审美情趣教育的地理德育功能。当前,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也要求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地理课程教育。但是,有种思想认为,教学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就是教书,教书就是教要考的内容。地理课堂形成了偏重于对概念、理论或知识的单纯灌输的机械死板的教学方式。因此,地理课堂应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理论,而且还应能增强学生综合分析地理环境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如何合理地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初步建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生态观;乃至认识宇宙、地球和世界各国,使他们既有世界眼光,又有爱国主义的情怀,从而达到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选择恰当合适的课堂类型

课堂类型的恰当和合适与否是能否实现地理有效课堂构建目标的关键。由于人口、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许多国家,都大力提升了地理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积极推行地理课程改革。在这个大背景下,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与“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模式,着力搭建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类型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模式:首先,研究型课堂。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很多知识和理论都非常适合开展研究型课堂教学活动。具体研究学习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某些概念、理论或知识点,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设计研究的课题,并在课堂进行自主研究或合作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获得结论;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地理课堂相关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查找资料、动手实验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增强自身获取信息,并试图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解决相关问题能力和获得相关知识的过程。其次,发现型课堂。地理知识和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都是源自于人类对地理知识及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因此,地理课堂适合进行发现型课堂教学。在发现型课堂上,通过创设课题、制定设想、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在自主或合作的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论和技能,养成地理思维习惯等。第三,合作型课堂。在地理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为了顺利地进行课堂地理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课前预设相应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围绕主题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做好相应准备,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及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构建有效地理课堂的目的。

三、优化地理课堂的环节与过程

构建有效地理课堂的环节与过程必须根据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作具体设计,但离不开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确立地理课堂的目标及主题。在设计教案前,教师需要十分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并能结合学生和文本的型类及特点,确立本次地理课的教学主题和具体明确的目标。目标和主题要鲜明、活泼,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关注和共鸣。而且,目标越具体细致,就越利于实施,地理课堂的目标也就越容易实现。设计课堂环节和过程时,不能使目标定得高大空,这样不利于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也会增加把握地理课堂的难度和操作的困难,甚至容易使生地理课堂的环节与过程失控,从而不利于地理课堂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地理课堂教育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能因地制宜地使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交互运用。主要的方法主要包括情境创设法、角色演示法、讨论交流法和心理暗示法等。

(三)清晰列出地理课堂的主要步骤及其内容。在准备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地将地理课堂的材料准备、内容与活动顺序,注意事项、必要提示等内容清晰地列在生地理课的教案里,以利于地理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四)准备好相关的辅助材料。进行地理课堂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仅靠地理教材文本素材往往很难较好地达到地理课堂的预期目标。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前进行相关的准备,即查找各种和教材文本素材相关的理论或资料,必要时还要把相关的理论或资料提示或某些具体参考列出,以备地理课堂教学使用。

四、以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促进有效课堂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也包括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维的和多层次的,而要达到多维和多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就离不开课堂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因为注重评价的多层次、多方面和多角度,其实质就是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注重个体各种层次的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促进有效课堂多维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认识到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评价目标的设置应该由以往单纯追求知识掌握的目标转向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全面发展目标等的基础上,树立起由过去过分关注学习成绩转向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维的和多层次的课堂评价观,从而实现地理有效课堂的构建目标。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目标》、《新课程实施细则》

篇6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给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最大的尴尬就是地理不作为升学考试科目而受到极大的忽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地理课堂分析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广大地理课教师认真贯彻实施“标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对提高地理课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老套,甚至放任自流。

就目前来看,中学地理课仍是“地点”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记忆地理名词。有的老师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照本宣科”,学生随意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情,老师却视若无睹。甚至有些老师把地理课作为自习课,或者干脆把地理课让给其他老师上“主课”。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单一有其历史原因,体现在教学手段单一和教育思想陈旧。而“放任自流”则反映了对地理教学的认识和态度。受到教育观念的制约,在我国部分地区,地理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学校经常存在挤占地理课的现象,导致上课课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欠丰富,教学方法欠灵活,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于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目前,中学地理课教材知识点杂乱,不便记忆,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效果较差。这种情况,地理课教师普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规范进行”,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讲授法、“满堂灌”,必然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

(三)教学设计欠妥,理论教学枯燥、乏味。

基本理论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懂一些基本理论才能更好学习有关地理知识,而且对地理知识融会贯通与记忆等方面都有帮助。然而,有的老师用一整节课时间来讲授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仅感受不到地理课的魅力,还对地理课产生逆反情绪。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指导。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营造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堂环境。

二、中学地理课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地理教育观念需要转变。

在我国大部分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地理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而被忽视。学校领导、老师将地理课改上其他文化课的现象也不少见,这样就使得不少学生忽视这门学科。也正是由于这门学科不涉及升学考试科目,并不影响其升学率,因此很多学校老师、领导及社会并不给予重视。

令人欣慰的是,新课标对中学地理课的必要性、重要性做出了强调和说明,把地理课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广大中学领导和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与新课标对地理课教学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地理课教学改革做好思想准备。

(二)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

古往今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地理课新教材以新的形式与内容对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挑战。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学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应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地理课在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上,不能与文化课等同视之,而需根据地理课的目标任务进行选择。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

(三)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当今,陈述性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都以海量形式出现。在“一标多本”的情况下,无论哪一本教材都只能反映局部地区、一段时间内所呈现的地理资讯,单纯以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本身意义已不大,这就是所谓的不能“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的理由所在。

学生总是较易对新的事物产生兴趣,选择近期出现或发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能较明显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好奇心。因此,教学内容应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素材的加工与处理,使其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更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主要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新课标理念是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针对中学课堂教学现状,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很关键。

1.讲授法。讲授法是基本教学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效果显著。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适应地理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特性。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3.图示法。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

4.将杂乱、纷繁的教学内容与诗歌等形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因此,老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将松散、难以记性的地理名词等相关知识改编成诗歌或者与诗歌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

为了使地理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教师应根据中学生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自制力差的特点,因势利导,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五)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从某些方面来说,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对老师所教课程的态度。教师个人素质应该从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两个最基本的方面来提升。

1.重视教师的言行和个人修养。热爱学生,孜孜不倦地教诲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中心内容;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刻苦钻研、虚心求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美德和重要的职业素质;团结协作、乐于奉献体现教师个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以丰富的内涵、谦逊的态度、善解人意的品格、开阔的胸襟和强烈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2.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是教师魅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础。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田建文,刘春玲,赵旭阳等.石家庄县域地理教育状况探析[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

[2]鲍银霞.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及其对教师教学的要求[J].教育导刊,2005,(6).

篇7

一、注意提问的目的性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由于没有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得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缺乏目的性,从而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答非所问。例如,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讲的是“我国辽阔的疆域”,在课堂上,教师就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地域辽阔,那么,这么大的疆域有什么好处呢?”听到这个问题,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想了半天说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中国的人口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答案呢?仔细推敲一下,还是教师的提问本身就有问题,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导致学生不知道应该从何答起。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具体一些,目的性强一些,如换成问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和国界线都很长,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从海洋事业、中外贸易等方面来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大大提升提问的效果。

二、注意提问的层次性

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都是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进行的,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就是一道很难的问题,会给学生的思维活动带来很大的制约。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把问题设置成梯度性由浅入深的,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初一地理教材中,关于经线、地方时等问题是一个难点问题,很多学生一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晕头转向,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教师在围绕这些内容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步步地引领学生走向最终的答案。笔者在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以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为切入点进行提问:“刚刚过去的伦敦奥运会大家仿佛还历历在目,很多人为了看到自己想看的比赛都熬夜奋战,为什么很多的比赛我们要熬夜才能够看到直播呢?”通过伦敦奥运会这样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起了学生探究熬夜看比赛的原因的兴趣。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伦敦时间与我们的北京时间相差了多少个小时呢?”这时候,围绕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换算一下北京和伦敦之间的时间差,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提问:“如果有一场伦敦时间上午十点钟举行的比赛,我们要想看到直播需要几点钟打开电视机呢?如果奥运会不是在伦敦举行,而在其他国家举行,我们要怎么计算收看比赛的准确时间呢?思考一下,地球每一个小时可以转动多少度?”就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使得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实现掌握知识的目标。

三、注意提问的生活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在学习地理这门学科以后,突然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地理科学知识。与教材中理论化的地理学科知识相比,面对生活中与大家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学生显然会更加感兴趣,很多与生活有关的地理话题会很快引起他们讨论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设计一些生活性较强的问题,围绕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进行问题的设计,会有效引起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同时,还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理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热爱。

总之,提问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教师而言,能否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提问环节也是对教师教育综合素质的一个考验。因此,教师不但要正视提问在地理课堂中的作用,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努力通过高超的提问技巧来带动整个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地理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艳芳.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提问艺术[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2(18).

篇8

一、突出互动性,实现学习趣味化

按照心理学的原则,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我在地理教学中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提高教学内容趣味性,另一方面则充分发动学生参与活动,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比如,我在帮助学生分析南半球三圈环流时,以教室前排为极地,以教室后排为赤道,第三排学生为南纬30°(副热带),第六排学生为南纬60°(副极地)两条纬线。让学生用身体和手势表演气流运动的变化状况,手的指向表示气

流的运动方向。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气氛中对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地激发了出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突出实践性,实现学习具体化

实践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也是优化地理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脱离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地理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适当补充一些简易实验,使学生在观察中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实践中增长地理知识、操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习惯等方面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创新性,实现学习开放化

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它由若干个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本身也不是封闭的。所以,地理学除了“综合性”“地域性”特征外,还有“开放性”特征。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精神,努力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环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独立思考、发挥个性、大胆创造,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得到充分舒展,把学生创造思维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出来。

四、突出时代性,实现学习感性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所明确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当代中学生已经不可避免地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地理教学也应该直面这些挑战,帮助学生认识并主动接受时代所赋予的职责和义务。因而,我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十分关注“全球意识”尽量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时代的特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明白: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全球性日益突出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现代人的必然选择。因此,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我主张充分体现感性目标,使用感性手段的原则,让学生在现代技术编织的光影氛围中,得到亲临其境的感受和感悟。比如,我在教学“温室效应”的内容后,安排播放影片《后天》的精彩片段。通过影片的观看,学生们对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恐怖后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意识深深植入到了他们的心底。我还告诉学生,《后天》影片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为了让该片成为全球首部完全“碳中和”的A级制作,不仅如此,他还出资购买省电灯泡,协助美国低收入家庭制订省电计划,真正做到不加重温室效应。课后学生都主动利用休息日完整地观看了这部影片,有些还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作文,寄到报社去发表。

篇9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2.有效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培养新的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可能截然不同,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有效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表现在: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二、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基于《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对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地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1.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特点,许多地理问题可以设计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地理探究学习的课题往往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没有现成的答案,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其要求,因此更需要合作研究。例如,在上“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具体步骤:(1)展示课件;(2)结合平时观察、收集事实依据;(3)得出结论与解释;(4)反思评价;(5)报告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游戏中,学生学有趣味;在合作读图中,学生学有所能;在合作收集中,学生学有所获;在合作调查中,学生学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学中有问。同时,生生之间,既要倡导学习竞赛,更要倡导合作互助,从而形成高远的志向、健全的人格。

3.培养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打破定势思维,引导反向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学习,从中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创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发散的思维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思路。

(2)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探究式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疑难点,引导学生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比重。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从而达到创新性学习的目标。

5.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效益优先。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在于能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变得新颖、多样和有趣,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设计好的固定内容,无法完全符合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所以,不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地理教学,尤其是地理讲授教学。教师在课件设计时,要明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方针,注意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设计的课件,应具有可调控性和可修改性,并能根据教学实践,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效益优先。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

在初中这一时期,学生提高自身知识能力水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在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的水平,提高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创新性技术应用型人才,笔者使用了一种高效的生本课堂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应用,有效达到了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在高效生本课堂的设计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深入了解生本课堂的概念,再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来制订具体方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高效生本课堂的概念

高效生本课堂是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深入实施而出现的一个新兴名词,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知识水平等。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也不再是一直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可以在高效生本课堂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高效生本课堂的具体形式就是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主体,老师欣赏学生、引导学生等,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使用合理的组织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高效生本课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具体策略

1.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订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它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老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老师应该深入了解教材,认真备课。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突出教学目标,让学生有重点可以学,这样也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丰富的地理知识。

2.采用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学生还处于之前的兴奋状态无法迅速进入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老师在前几秒的教学中,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拉近学生和教学内容的距离。特定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初中地理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

3.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老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适当采用小组活动方法,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到更多的初中地理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小组活动之中,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学生无形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后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水平,不仅仅需要课堂中的努力,老师还应该设置一些好的课后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课后的练习活动也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检测,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水平。

为了顺应当今时展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性人才,提高各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才可以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为自己的各种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来说,应该重视改变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顺应新课标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总的说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不仅仅需要老师制订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更需要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老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策略的实施对提高学生地理方面知识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关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