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管理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管理学知识

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用于培养高技术与高技能的优质人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推进各行业的发展,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不仅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精神,而且可以快速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

一、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1],这种方式是依据现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在学校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单靠学校给学生传授一些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没有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导致学生工作后适应不了酒店的工作。为培养“技高品端”的高素质的人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将学生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企业相关岗位相融合,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创新能力。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酒店管理中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措施

目前,为了有效对接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现代学徒制”这种无缝对接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法开始在高校中实施。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例,2013年起,酒店专业相继与青岛万达艾美酒店、青岛胶州绿城喜来登酒店、青岛威斯汀酒店、黄岛福朋喜来登酒店和李沧绿城喜来登酒店五家喜达屋旗下品牌合作,联合成立“喜达屋卓越人才培养学院”;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相继在这几家酒店举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工作室揭牌仪式”和“拜师仪式”。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有效培养了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以下是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方法和策略。

1.调动酒店行业“育人”“留人”的积极性

现在酒店行业人员流动率较高,很多酒店企业有心“育人”,加大培训力度,但往往又在“留人”方面力不从心,员工在有一定工作经验后跳槽现象严重,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酒店企业在“育人”方面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酒店企业与学校达成合作共识。首先,应用现代学徒制到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融合”。酒店管理人员经常到学校来给学生授课、学生到酒店岗位实践常态化,有效实现学生与学徒的结合。其次,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归属感、工作岗位上的成就感,实现学生从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到专业化的技能操作的顺利转换。再者,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实施校企联合授课。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喜达屋卓越人才培养学院”的学生实施“A+B”授课模式,“A”类课程为理论课程,由校内专职教师承担;“B”类课程为实践课程,由酒店兼职教师承担。为在校学生营造一个实质性且有营养的场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更好地服务酒店管理事业,为酒店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2.加强政府方面的顶层设计

在酒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充分发挥优势,为我国的酒店管理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政府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比如,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3],因为没有政府制定的方案与策略,就不能有效地实施此方法。为了给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必须凝聚各行业的力量,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进步与发展,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全能发展的酒店管理人员。其次,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资金、设备不足、就业率低以及相关的实践环节较薄弱等。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从而可以培养技术性与专业性的酒店管理人才。

3.结合“多元育人”的模式研究现代学徒制

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多元育人,是现代学徒制要走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校企融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研究,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实现“院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零距离对接。例如,有的职业院校推进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将“2+1”模式演变为“1+0.5+1+0.5”的模式[4],变一年的集中实习为“两个半年”的分段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螺旋提升。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应用在高职酒店管理中,可以实现“联合培养,多元育人”的目标,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3-16.

[2]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7-69.

篇2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要求,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焦点,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也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创新点,同时被视为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一些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种模式给企业和学校带来的好处,并出钱、出地、出政策,鼓励校企大胆探索。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急需旅游管理专业的技能型人才,但当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人才培养方向及其实施路径模糊、办学资源相对短缺、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需求相脱节等问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培训结合的产物,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注重学习与培训的衔接性,实现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应用的过渡和衔接。以“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

(二)特征

现代学徒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工学结合,强调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二是同时享受培训和教育两种教学形式,赋予了学生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大大节约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又节约了办学成本。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根据我校选择性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选择三年制旅游专业的全体学生作为本方案的实施对象,我校旅游专业包含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两个专业发展方向。

(二)完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

学校与企业签订实施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在协议中,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企业为“订单”班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还要根据学院教学计划,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和培训专业教师,担任顶岗实习学生的“师傅”,给予他们技术指导,优先接收学校的毕业生。学校则承担企业部分员工的培训。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服务目标,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施五个对接(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走岗认知、贴岗实训、顶岗实习,正式入岗,不同程度的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旅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从2012学年开始,三年制旅游专业的学生将分五次下企业进行不同层次的岗位体验、见习和实习,加快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进度。学生进入企业,作为企业员工纳入企业管理,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1、第一学期开学初,三年制旅游专业的学生,下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岗位体验。

2、第二学期中旬,学生按专业发展方向,下企业进行为期15天的专业见习。

3、第三、四学期的中旬,学生按专业发展方向,下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训。

4、第五、六学期,学生下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9个月的专业顶岗实习;

(四)改革教学模式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的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其中,学校完成的教学内容由学校组织考试,企业完成的培训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并由企业师傅进行考核。与广电国旅旅行社有限公司、九州环宇大酒店、常州大酒店、福记逸高大酒店等旅游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利用旅游企业的淡旺季,采取旺进淡出的模式,把“旅行社接待与计调操作”、“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直接放到旅游企业服务第一线。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篇3

关键词:实验室;有效管理;开放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小学实验室的设备不断更新,条件不断改善,对实验室的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实验设施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是每一个实验管理者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日常实验室管理工作实践,谈谈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与使用中小学实验室。

一、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实验室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我们必须树立这种服务意识,否则离开了服务,就失去了实验室工作的意义。在平时,我们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不只是看得见的实验室设备、财产的管理,更有无形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等教学管理,以切实发挥实验室为师生服务、提高效学效益的功能。

比如,及时地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减轻仪器的损耗程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做好验收、登记、建账、立卡等常规管理工作,仪器的陈列和摆放要注意科学规范、安全合理,方便师生取用。各项实验准备工作要尽量走在教学的前头,提前做好各项实验准备。熟悉仪器、熟悉教学进度,在日常工作中要细致并富有耐心,有空时多和学生、任课教师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征询任课教师的建议;观察学生做实验时的动手操作情况和实验效果以及仪器使用情况。从细节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真正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索、促进个性发展的条件,提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提高的实验平台。

二、面向学生开放,实现实验室功能的多样化

作为实验室管理者,我们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因为以往的实验室往往只是用于进行理论论证和验证性教学试验,而很少用于设计性实验,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开放。在新课改理念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将它作为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研究和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实现实验室功能的多样化。

实验室应向广大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开放管理环境。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不怕用旧了,就怕学生没有机会来亲手做一做。要让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有更多探索的机会,我们在管理实验室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素养,可以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做好实验室的开放。开放形式可采用定时开放或预约开放。可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制。由教导处、团委在学校学生中考核聘任一定数量的基础扎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开放实验室的义务管理员,并组织他们进行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知识的“岗前培训”。另外,我们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和科技活动,提高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如,化学实验室可举办分子模型展、趣味魔术实验展、生活常见高分子材料实物展等;物理实验室可举办精密仪器展、科技小制作等。

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章可循,有矩可守

随着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器材的增多,管理工作也变得复杂。在任课教师中存在着很多现象,不利于实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比如,用实验室时不写通知单,也不做相应记录,借出仪器不登记,不按时归还等。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比如,制定《实验室工作职责》《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使实验员、任课教师明确并承担自己的工作职责。制定《学生实验规则》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明确奖惩条例,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这样通过制度管理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使师生都能自觉执行,按章运行,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

四、实验管理“全员化”,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实验管理不仅要靠实验员,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员参与。新课程中有很多实验对于任课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这就要教师走进实验室,要将理论和实际操作并重,研究实验操作及原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全员化”研究和参与实验是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降低实验设备的损坏率的有效途径。对于一般的操作技能,教师亲自动手、摸索几次就能掌握,而对于一些现代的新的实验技术,可以请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

总之,实验室的科学有效管理是新课程实验教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全面开展的基础和保证。作为一线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我们要在平时不断学习,多向任课教师请教,就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多和教师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素养,改进和创新实验室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师生。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化;目标

中图分类号: TV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0.040

现代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也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水利部门对水利工程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引进新的技术,采用新的材料,力争将水利工程的坚固程度提升到新的级别,不断加强水利工程的防洪抗险能力。

1 水利工程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意义

1.1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水利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利工程现代化已经逐步迈向成熟稳定,水利工程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也是保证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标志着社会发展新篇章的到来。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水利工程发挥最大作用的必备条件,也是水利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水利社会化的要求

现代化是对社会发展的一个概括词,其中包括思想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以及政经现代化。对水利工程而言,同样满足现代化的特性,要求水利利于民生、利于生态、利于资源。而实现这些要求的方式只有对水利工程进行现代化的管理,通过现代化的管理让水利工程真正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充分保护水资源,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1.3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是近年来国家对水利工程重视的重大体现,也是测试水利工程单位对水利管理的能力水平。考核的内容涵盖丰富,包括河道、水库、堤坝、水闸等。考核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运行能力、安全考量、组织能力。考核的最终结果若各方面得分率都在85%以上,那么可以断定该水利工程单位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客观的反映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概况。

1.4 水利管理现代化为水利单位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我国水电站在数量和装机规模上均居世界第一,水利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化日益明显的情况下,若对水利单位进行现代化的强制性要求,那么必然导致这些单位对书面化的硬性要求过度重视和苛刻,将精力全部放在追求现代化层面上,对设备和设施的先进性要求严苛,造成资金的不合理利用,甚至忽略了对员工素质的培训和提升。在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大前提下,不要过分追求技术设备上的先进性,而是将精力放在管理制度的调整上,将制度进行科学性和精确性的修正,并落实到底,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大转变。

2 推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

2.1 认真落实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

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确认后,就应该落到实处,认真贯彻实施起来。领导之间要团结互助,尽快制定出单位的奖惩制度,加快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步伐。在对其他水利工程进行总结时,要结合现代化发展的思路,提出有建设意义的意见,以经济适用、性价比高为原则,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实施。在现代化实施的道路上,要保证水利管理所需费用充分到位,为水利工程管理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实施的核心是人,为了使工作岗位上的员工积极性更高,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对每个员工进行职业规划,让员工看到希望并为此而奋斗,努力地为单位创造价值。而单位凭借着员工的积极性,应将水利管理工作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块,并将这些赋予责任的工作区域交由指定的员工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对公司员工进行有效的考核,对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发全单位工作人员地工作热情。

3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3.1 运用健全的体制

一个先进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单位必定有一套健全的体制,健全的体制是推动公司发展的主要动力,所谓的健全机制一定要责任分明、奖惩明确、科学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完全依照制度化、公开化和公平化进行,以明确的目标为前提,在健全的公司体制上,管理、运营一切大小事务。

3.2 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多的管理手段不再是手动式人工操作,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必须依靠高科技,精确快速的回收需要的信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测遥控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快速全面地收集精确有效的信息,才能在管理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3.3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现代化建设要求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所以在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前提下,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引入优秀人才的同时,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正确认识水利工程现代化的转变,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现代化实现的过程中,不但要建立科学健全的机制,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培养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便尽快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毅.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

[2]王玉.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J].农技服务,2014,(07).

篇5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方法。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当前的形式是,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各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应该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详细研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策略,这对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到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经历,深刻感受企业的文化,明确学生在学习酒店管理专业过程中的社会性和指向性。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文化建设等,在无形中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师傅带徒弟的情景教学模式,两者共同处于一个相同的工作现场。很多时候学生对工作的流程和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产生疑惑的时候都可以去咨询教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心中的疑问得到彻底的解决,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酒店管理相关知识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与以传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论是师资专业技能的教授还是积累经验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这就会制约学生在工作适应能力和社会综合竞争能力方面的发展,这也是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将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完美融合,为人才培养制订全新的目标和方向,促使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能够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学校的教师只负责教授学生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一些专业技能等;校外的师傅负责教会学生在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相对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来说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掌握人才市场的最新动态,并且能够据此对学生的课程作出相应的调整,让学生始终都能够具有最强的竞争实力,帮助学生在未来更好的就业。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1.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强校企合作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强校企合作。受我国传统教学体制和办学体制的影响,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由学校一方面就能够决定的,而是要充分地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趋势下,校企合作充分体现了主导的核心思想。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种教育教学理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实际的教学上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突破性,主要是强调职业培训与学校教育之间相互融合,并且能够同时进行的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体现了学校主办、企业参与、行业指导、政府主导的专业教育思想。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统筹规划、资源调节,以及组织优势等,合理优化学校教育与酒店管理企业两种资源,为校企合作政策的深入、政府部门的支持、教育制度的保障奠定基础,保障校企合作的良好发展。

2.重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能够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的专业教学内容能够与企业的实际岗位进行有效融合。学校还可以请成功的企业家为学生讲座,定期邀请酒店管理行业比较有经验的人员为学生作旅游专业的专题报告,帮助学生了解酒店管理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另外,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中进行调研,到景区进行学习,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希望能够得到更深入的合作。通过这样的方法更深层了解企业对酒店管理业未来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以便调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3.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市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明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企业、学校与学生之间在学生进行培训过程中各自应该履行的权利和责任,促使现代学徒制基础上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应健全相关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学校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双方能够更加深入的合作,促进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通过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适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最有效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根据实际状况及时对应用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适当引入具有较深资历的专业人员加入学校的教师队伍,有效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同时,学校还要根据企业的员工标准制订出针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有效保障学校和企业可以进行有效对接,避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产生弊端的情况。另外,还要成立专家组,正确掌握专业建设方向,满足我国应用酒店管理专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5.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性、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校在安排课程方面应该与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区别开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这样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酒店管理专业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同时,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教、学、做当做基本思想,学校在完善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前提下,安排学生到酒店管理企业中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实践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完善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建设[3]。学校在完成人力资源以及酒店管理相关理论课程的同时,还应该安排学生适当的参与酒店管理阶层的实践工作,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管理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宏观角度看,实施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完善,需要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同时还需要其他专门性教育机构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进行指导,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从微观角度看,现代学徒制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中,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将合作进行到底,不断克服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不断的努力,更好地完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邵林涛,瞿立新,顾秀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69-71.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的意义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现代学徒制强调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教学,将严格的职业实践作为中心,指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师傅主要起示范及指导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能够满足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行业的有效对接,促进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健康发展。

二、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1.重建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

中职学校应该以现代学徒制的具体特征以及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的实际要求为依据,重建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的设计。要将课程的逻辑点放置在对高素质人才培养上,注重人才培育过程中每个环节之间的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要结合职业教育规律和企业岗位需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精心制定课程标准,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构建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保证真正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职业素养。

2.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不断丰富

学校和企业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四方共赢。当前基于学校主体的顶岗实习模式,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很难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学校应该整合相应的社会资源,切实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主动构建“企业主导型”“学校指导型”“行业主导型”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解决旅游职业教育供需脱节等方面的问题。

3.改变教学组织和管理方法

中职院校要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改变教学组织和管理方法,采用切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管理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首先,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是进入校内企业实习还是进入校外企业实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规定的项目任务。如果想在校外企业实习,就要通过相关企业的准入考试。其次,改变原来的项目学分制度。对于旅游规划项目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划文本及策划文案。如果学生由于项目外调或赶工,难以在同一时间内参与其他项目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通过“学分置换”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成果进行评分。

4.建立并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

中职院校应该针对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建立并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学校应该成立由校内外专家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制定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对相关单位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纳入年终考核之中。二要完善评价体系。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对于项目完成较好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项目完成效果不佳的学生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突出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培养,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是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为了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困境与难题,中职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要灵活应用现代学徒制,保证教学与培训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注重重建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不断丰富,改变教学组织和管理方法,建立并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仇苏永,陈婵娟.浅析制约我国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发展的因素[J].现代职业教育,2017(27).

[2]张砚清.英国现代学徒制对广东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1).

篇7

【关键词】学科竞赛;现代传媒实验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现代传媒实验室是国内高校实验室的一种,一般涵盖新闻、广告、传媒等专业,仪器设备较多,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在管理与运行方面有很大研究空间。本文以吉首大学的现代传媒实验室为研究点,整体观照此类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一、学科竞赛背景下的现代传媒实验室开放现状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是社会服务的窗口。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推动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以竞赛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随着学科竞赛项目的增长,实验室的功能也在这变革中悄然发生了变化,它除了实践教学功能,还增加了竞赛作品“生产车间”的功能。

二、现代传媒实验室开放形式的特殊性和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

现代传媒实验室不仅承担常规教学任务,而且因为涵盖的专业都为应用型专业,对开放的程度要求较高,各种竞赛、练习、实践形成了实验室的特殊开放形式。实验室的特殊性给管理带来了困难,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工作量增加。从上表统计数据来看,实验室每学期因为竞赛增加课时21941个,占总课时36.7%。实验室每周开放6天,每天开放12个小时,管理者投入的工作量明显增加;二是管理难度增加。摄像机、照相机的正常教学使用与管理与课外不定期的借用导致借还时间长,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协调好教学与课外开放的关系。学科竞赛给非编室的管理难度加大,周末、晚上学生借用设备的频率高,管理难度大。三是设备的老化和损耗增大。各种竞赛以及大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工程,给创业团队提供设备、场地支持,设备的使用率明显提高。设备使用率提高后,设备的损耗增大,维护压力增大,设备的存量不够,需要增加设备投入。

三、现代传媒实验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实际运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现有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梳理,发现其已经不适宜现在的实际运行情况,需要做出修订完善。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陈旧残缺,内容不够。目前沿用的管理制度是在学生规模不够大,仪器设备数量少,各种竞赛少,课外活动少的时代背景下制定的,适用于当时的实验室。实验室制度的内容上主要针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教师的管理、实验室卫生等方面,对课外竞赛等方面的管理未纳入制度,甚至新建的一些机房都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因此,对比当下的情况,沿用的制度是陈旧残缺的。

二是管理体制过于死板,对课外开放限制过严。因为设备少,经费紧张等多种客观原因,以往的制度对仪器设备、场地的管理做了很多严格限制,譬如为确保教学的使用,原则上禁止学生课外使用设备,周末一般不向学生开放。为减少设备的损耗,延缓设备的老化,对学生的借用都做了限制,不鼓励学生积极外出练习,更谈不上主动和校外单位进行合作,共享设备和人力资源。

三是缺少新的科学的运行机制。以往的管理制度以限制和封闭为导向,其运行机制自然是围绕教学中心转,新的制度以开放和鼓励为导向,需要新的科学的运行机制,需要从人力投入、管理经费投入、设备投入等方面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

四、在实验室配套改革和制度完善方面的几点意见

一是解放思想,重视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决策层领导尤其需要解放思想,正如北京工业大学前校长、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左铁镛院士所说:“我觉得第一位的还是理念、观念上需要进一步提升,正确认识实验室的作用。而这个提升首要的是领导,各级领导都要提高认识。”

二是以育人为本,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将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合理过度到以学生为主导的综合实践应用可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全国广告艺术大赛首届颁奖典礼上讲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育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扩大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和实训。竞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能加强高校之间交流,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校级以上的各种专业竞赛,对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极其有效,现代传媒实验室可以成为竞赛作品的生产工厂。应用型专业对课外实训的要求非常高,从制度层面鼓励学生课外借用仪器设备,宁可让设备使用坏,也不可让设备存坏。实验室不仅面向本专业学生,而且要面向其他专业的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为人才培养、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四是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实验室高效有序运行。如今,各种竞赛越来越多,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自发地、积极地参加到高校承办的各类学生学科竞赛中来。对竞赛组织者而言,参赛人数的增加意味着工作量和经费的增加。随着竞赛的常态化,实验管理人员只有将竞赛这一部分工作量纳入到教学安排中来,并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确保实验室开放与学科竞赛的良性互动循环。

五、结语

现代传媒实验室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在2014年教育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应解放思想,对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扩大实验室的开放度,为实验室的科学高校运行提供各种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德龙,张美玲.关于高校新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4):259.260.

[2]左铁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 [J].实验室研究探索,2011(4):1-5.

作者简介:

梅黎,硕士,助理经济师.

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代工生产;生产线管理制度模式

“代工生产”是近年来北部湾地区兴起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它的做法是学校引进企业生产车间进行“代工生产”,学校提供所有的人力资源,以学生作为一线生产工人,生产出达到企业要求标准的产品,企业收购所有的合格产品并支付合理的报酬。因此探索和初步制定本校校企合作“代工生产”的生产线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统一的办公作风,体现了严谨的办公纪律,体现了全员服务的协作意识,体现了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了对“代工生产”的生产线管理更加严谨和规范化,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初步制定。

一、我校校企合作“代工生产”的生产线办公室管理制度的初步制定(试行)

第一条员工应严格遵守考勤制度,准时上班按时下班,上下班时间按现有规定执行。第二条上班考勤后不得随意外出,如确有需要须向值班领导报告。第三条不得将可能影响办公环境的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带入办公室。第四条员工上班是必须着装整洁、得体、不准佩戴夸张、异类、过大的饰物上班。整体形象符合北职校日常工作中的仪容仪表要求。第五条

办公时间因私会客需和值班领导报告,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因私打电话必须简短。第六条上班工作时间内办公区不得大声喧哗、嬉笑打闹、聚堆聊天;任何时候不得使用不文明语言和肢体动作。第七条上班时间内不得用餐、吃零食;第八条个人所属的桌椅、设备、垃圾桶由各使用人自行清洁;部门所属的存储柜、文件柜内部由生产线主管指定专人负责整理和清洁;第九条生产车间环境要求;环境整洁、摆放有序;随手清洁,及时归位;生产车间内不得摆放鞋、雨伞等有碍形象和环境的杂物(鞋、雨伞存放于指定场所);严禁随地吐痰、乱丢纸屑;垃圾桶不超过3/4满。第十条生产办公区域、公用区域严禁吸烟。第十一条工作期间不得饮酒,不得带有酒精状态上班。第十二条下班、或离生产车间30分钟以上的,须关闭不使用的电器、电灯等耗电设备;现金及贵重物品等须锁入保险柜或抽屉内,关窗、锁门后方可离开。第十三条遵守保密纪律,保存好各种文件及技术资料,不得泄露生产机密。第十四条生产办公区内不得擅自添加k公家具。第十五条爱护学校财产和设备,发现损坏及时向办公室保修,无法修复的应注明原因申请报废;因故意或使用不当损坏公物者,应予以相应赔偿。

二、我校校企合作“代工生产”的生产线员工管理制度的初步制定(试行)

第一章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一、员工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法令。二、员工必须要爱校如家的意识,树立“北职是我家,作好靠大家”的文化理念,关心和维护国家和学校的公共利益,忠于职守、快节奏、高质量地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员工必须努力学习政治,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不算提高政治、文化、技术、业务水平。四、员工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作有进行评议和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力,对管理人员的违法违章和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五、员工可按本生产线制度规定,享受劳动、工资、福利等各项权利的待遇。

第二章劳动纪律

一、按生产线设定的各岗位的工种要求,依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怠工、不旷工、不离岗串岗睡岗,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有事离岗要请假并经批准。二、尊重上司,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发扬团队精神。各岗位工作要互相衔接,交接班要严格按要求进行,不要把未完成的工作留给下一班。员工应无条件服从工作分配、调动的指挥。三、员工上班时间及进出厂区必须佩戴工作证。工作证必须正面佩戴于胸前位置,不得挂于衣袖、衣脚等其他位置。工作证统一由行政办公室办理、发放,如有损坏或遗失,需向行政办公室申请补办。员工工作证不得随意徐改及转借他人使用。四、员工必须高度集中精力、认真负责地进行工作,工作期间,忠于职守,不干私活,不吃零食,不打闹嬉戏,不大声说笑、喧哗等,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按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工作;把好工作质量关,节约原材料,爱护设备、工具等一切公共财务。因不按操作规程和生产要求操作而造成问题或事故,当事人要作相应的赔偿和受相应处分。五、员工应自觉做好文明生产、文明办公,时常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维护学校良好的形象。六、员工应忠诚学校,保守本生产线的技术、商务等机密。七、客人来访,笑脸相迎,请字当头,热情接待;客人辞行,以礼相送,须说“再见”,“欢迎再来”,“一路顺风”等礼貌语;洽谈业务时说话和气,举止大方,处事慎重。

第三章考勤、请假和加班制度

篇9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87-0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一种以学校和企业为基础,以学生为培养中心,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相关设备培养人才的模式。企业主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培养,学校主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想品德进行培养。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相关的旅游企业是学生学习的监督和评价的主体,两个主体发挥自我的作用,培养的人才其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从传统的学徒制培养模式中加以改进提出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的迅速发展,手工类的作坊式运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企业的大规模专业化已经成为生产主体,在这种前景下,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大。传统的学徒制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培训的效率方面,不能满足社会的大范围的需求,进而使得学校的职业教育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不能达到学校和社会的要求,这也使得社会和高校加强了对人才教育制度和方式的研究。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代学徒制通过企业和学校联合、企业师傅和学校的老师共同传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实践性的现代化人才。现代学徒制充分结合了传统学徒制的优点,又把企业纳入教学主体中,使得学校能够对学生的培养有了一种新的方式,同时对教育模式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一些高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依据学生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实习时间,有的先让学生去企业实习,然后回来交替地学习,把企业和学校的知识融会贯通;也有些企业和学校制定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制度,提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训形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还比较生疏,相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转换上没有一个有效的制度参照,半工半读制度的不规范,这导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面临着难题。

(二)企业对学生的管理问题。高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管理也是面临的难题之一。管理措施的不完善、管理针对性不强、管理对象适用性不高,这些都是企业对学生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学生到企业中去,学生还没有适应从校园环境到企业环境的转变,使得学生在企业工作期间难以管理,给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实施造成一定的难度。而且企业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与高校的关系恶化,进而终结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三)教育政策因素制约。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推广,需要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在欧美地区及一些教育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都有相关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如在美国的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和学校受到立法和制度的制约,因而现代学徒制能够更好地实行。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部门对高校与企业的监管和促进没有太多的积极性,提出的相关政策措施太宽泛,缺乏强制性,不能适用于如今的教学体制,导致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存在诸多障碍。

(四)经费问题。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和在企业中实习的经费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企业与学校合作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高校学生给企业创造的经济利益不高,导致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逐渐减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经费和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经费没有相关制度约束,导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出现阻碍。

三、对策

(一)高校教学方式和课程的改革。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传统教育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填充式教学,没有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较差。高校在制定教学任务中,以必修课为主体,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任务,这种课程设计不灵活,造成学生不能够自主地对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进行安排。目前高校高水平的教师招聘困难,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导致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呆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实施。高校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加大对综合教师的招聘力度,对教学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完善,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相关的教育制度,对课程进行改革,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选择性学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旅游景点进行实地教学,这样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学习的内容不再满足于教材,可以让学生综合地发挥发散性的联想思维,相互之间讨论,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对高校学生的整体影响,促进更多的企业与高校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二)为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经费保障。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多方面提供保障。主要是资金保障和政府制度的保障。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和在企业中实习的费用都是需要考虑的。企业中指导的师傅不仅要完成企业日常的业务安排,同时还要对来企的高校学生进行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帮助高校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进行学习评估。大多数情况下师傅要带多人培训,这就使得师傅任务过重,相应的培训和指导经费也就不可缺少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经费的保障是占主要地位的。政府应该针对这种情况成立有关的服务部门,鼓励学校和企业之间更好地合作,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益提高,从而减轻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的经费消耗,学校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学生进入企业特定的生产环节,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创造自身的价值。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在社会上顺利地实施下去,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人员到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进行宣传,进入企业对这种培养模式进行宣传,吸引企业加入校企合作中来。

(三)政府加大对现代学徒制的支持力度。为保证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为学校和企业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并且针对性地制定有关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有效进行。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高校的鼓励和促进,在企业和高校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对高校的教学制度进行专业性的帮助,对资金方面进行补助,确保人才培养计划顺利进行。政府应该综合考虑现代学徒制的特点,选择一些试点,加大关注力度和鼓励措施,使得高校和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有些高校尽管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经验非常丰富,但是还是出现学校专业比较热门但没有企业愿意与其合作的情况,使得现代学徒制难以推广下去。政府应建立有关的实习平台中介系统,帮助高校和企业增加接触途径,使得高校和企业之间能够更好地搭建合作的平台,推广现代学徒制,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双赢。政府可以加大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宣传,让企业了解现代学徒制的好处,主动积极地与高校进行合作。

(四)构建考核评价体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先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企业的满意度、学生的满意度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进度。绩效考核主要是评价和观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有关情况的直观表现和参照。针对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观点和表现形式等特性,规范性地成立由企业、学校领导和专业老师组成的监督小组,制定有关的考核体系,科学有效地实行,观察效果,根据推行过后的一些不足进行修改,并按照相关的教学体系对教学管理、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度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评估。由于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和社会经验不足,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影响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企业应针对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评价体制,在高校学生刚进入企业时由企业师傅带领学生到各部门参观,讲授各工作岗位的任务与职责,熟悉企业环境,了解企业文化,培养对企业的归属感,使得实习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工作的学习和研究。

综上所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教育体制中推广是很有必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与企业的师傅进行交流,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和接受知识的范围,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兰.中国学徒制研究――需求与原因分析[J].职教论坛,2014(31)

[2]佚名.“现代学徒制”还有多少路要走[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3)

[3]李冬梅.对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2013(1)

[4]刘群,元梅竹.现代学徒制的几种基本模式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5]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 消费导刊,2013 (4)

篇10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分析;再思考

管理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体现。随着人类管理和组织能力的不断提升,管理学理论也开始逐渐形成。到19世纪20年代,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力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开始形成。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管理学理论在新的发展时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管理学理论创新成为必然,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是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一、对管理学理论的分析和回顾

管理学理论建立至今,大体经历了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管理丛林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创建的,主要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劳动效率,这也是当时生产手段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课题。在泰罗之后,由法国的管理学之父亨利•法约尔创建了古典组织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韦伯的行政模型、巴纳德的权利接受理论等都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典型代表。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组织效率的方法,将管理学作为独立于经验管理、行为管理而存在,但是科学管理理论没有认识到人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没有研究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由于受到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很多的资本家过分关注劳动效率的提高,忽视了工人的管理,使得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不断爆发的劳动罢工使得管理学理论开始创新,重视人际关系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与科学管理理论不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以人的行为以及主导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将劳动者看作是“社会人”,注重组织动态、组织中人际关系研究,将激励管理和需求管理引入到管理手段当中。但是由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没有得到资本管理者的支持,很多观点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和应用。

(三)管理丛林理论

管理丛林理论实际上是对当时管理理论体系的梳理,由于随着管理组织的不断出现以及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具有相关背景的各类研究者和科学家对管理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各自的专业背景不同、研究的目的不同,管理理论丛林逐渐形成。1961年,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对当时的管理学研究学派进行了分类,梳理出了包括管理过程学派、人类行为学派和决策理论过程学派等6个主要学派。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到1980年,孔茨又对管理理论丛林进行了梳理,在原有的6个管理学派中,又延伸发展出来5个管理学学派,管理学理论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四)现代管理学理论

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首先,是动态化的特点,动态化意味着管理学理论的发展需要适应外界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也就是说非线性的变革环境会对管理学理论产生影响,基于这个特点发展的管理学理论有权变理论、超强竞争理论以及混沌管理理论等。其次,是全体化的特点,全球化管理理论要求管理者能够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开展管理活动,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政策制度下看待管理行为。另外,信息化也是现代管理学理论的主要特点之一,信息化就是要求管理手段的创新,电子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最后,柔性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实行人本管理、团队管理和文化管理等等。

二、新时期管理学理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新时期的管理学理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首先,信息和知识将代替劳动力、土地成为组织的主要资源,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需要及时的更新。其次,在21世纪,组织的成员已经开始寻求自我实现的转变,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全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形下,管理理论中对人的假设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另外,信息爆炸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为新时期的管理学理论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三、对管理学理论的再思考研究

(一)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动态性

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动态性不仅体现在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形成的管理学理论,而且还在横向组织管理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管理形态。管理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需要遵循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典型到一般、从一般到典型,循环往复下逐步扩大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形式的不断变革以及人类思想文化的不断进步,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动态性促使管理学理论不断发展,管理实践变化是导致管理学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人、组织和社会是管理实践的重要主体。也就是说,管理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人、组织和社会,同时管理学理论发展最终的服务对象也是人、组织和社会。因此,需要结合人的发展需要、组织的创新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不断创新管理学理论。

(二)管理学理论中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处理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是管理学理论建立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以机械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分工理论下,劳动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分工带来的局限性和缺陷也在逐步的凸显出来,分工影响了组织的整体协调性,反而对组织整体的效率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将系统观作为管理理论基础,将组织看作是一个协作的整体,通过对整体的管理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虽然提高了整体组织的效率,但是局部的效率却出现了下降的问题。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将辩证的观点引入到管理学理论中,可以看出分工与协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要想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管理理论发展的特点,需要在管理学理论中将分工与协作结合起来,分工是在协作基础上的细致分工,协作是在精细分工上的协作。为了应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特点,组织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在整体价值链中进行明确的分工,开展有效率的、科学的管理活动。

(三)管理方法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所处的环境会发生迅速的变化,这种不确定的变化会给组织带来极大地管理风险,如何能够有效地化解这种管理风险成为新时期管理学理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其中,创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的变化总是从确定到相对稳定,然后发展为动荡、不确定,最后达到稳定的状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创业管理能够为组织和企业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快速的反应。创业管理理论是围绕着机会、资源、企业家与团队、组织方式、时间和环境构建的组织管理模型,其中个人、组织、环境和创业过程是创业管理理论的主要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管理,对组织发展机会、组织团队和资源三个要素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创业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正在逐步的健全和完善。创业理论要求组织成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改革精神,这正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重要要求。

四、结束语

管理学理论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经历了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管理丛林理论和现在管理理论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新时期的管理学理论面临着巨大的创新压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学理论要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关系,以动态管理为核心,创新管理方法,更好的为组织和企业管理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作者:吕旭丹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参考文献:

[1]谭力文.寻找管理学理论的科学性[J].管理学报,2014,(2):190-197.

[2]王宏.西方管理学理论与思想史发展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4,(5):46-50.

[3]李锋,朱燕空.关于管理学理论的回顾与再思考[J].商业时代,2011,(11):85-86.

[4]谭人中.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哲学构建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3):61-66.

[5]史永亮,张伟,刘彦妮.现代管理学理论浅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