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

篇1

【关键词】汽车营销;高素质;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是承载着为社会培养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任,更是一种面向人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长期以来,中职汽车专业沿用以汽车机电维修为主的课程体系;近期,随着行业发展,虽增设汽车商务和车身修复课程及其体系,但总体上仍是一班、一年级乃至一专业对应一种单一就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中职生大多在16至18周岁,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能力不足,往往因就业方向不明、兴趣与方向不符等,而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不用功等,最终体现在汽车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很大而职校生对口就业及其持久性方面不佳的矛盾上。

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基于多元智力理论,通过汽车专业的中职生就业市场调研、校本就业情况、办学条件、及其他各种制约要素,对中职学校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多方向就业的改革,并以此文作介绍。

1多元智力理论的简介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界定了智力的内涵,即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二是智力不再是一种能力(如逻辑-数理智力)或以其为核心的能力,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多种智力;三是加德纳教授认为,目前有8种明确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另有第“8 种智力”(尚未明确之意)-存在智力;四是多元智力理论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理论。

2汽车行业各岗位适合中职生就业的种类

从汽车产业链来看,其就业岗位种类主要有:一是汽车设计类,主要有外观内饰设计、零部件设计、系统及整车控制设计、样车测试等,这些中职生显然不太合适;二是汽车制造类,主要有零部件生产、涂装、总成整车的装配与调试等,相关岗位中职生比较合适,只是制造公司为便于管理和发展,往往优先录用高职高校生;三是汽车营销类,主要有市场推广、新车与二手车销售等,中职生因阅历等关系可从辅助岗位如销售助理做起,再入正式岗位;四是汽车使用服务类,主要有汽车检测、汽车机电钣喷漆维修、业务接待、配件管理等,这些是目前中职生对口就业的主要职位。

3校本汽车专业学生就业的情况

因学生就业长期跟踪所反馈的情况比较复杂,故本文暂以学校汽车专业课改时的2011届及其前后共三届学生首次就业情况统计为介绍,如表1所示。

4.1课程体系的内涵:课程体系是课程设计的一项核心内容。首先,课程设计是指教育科研机构、学校单位等的专家学者对职业、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针对某一职业、专业的课程学习方案,包括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课程体系、工作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及如何实施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等。而课程体系是指某一专业为达成其教育教学目的,基于职业的和学科的、客观存在的和主观理想的等综合依据所挑选并设置的课程、及其各自特定的课程内容和相互间的分工与合作,这样构成的某一行业、某一学校或者某一职业等教育教学和培养训练内容的按一定教育规律构成的逻辑体系。一个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4.2我校汽车专业原课程体系的不足:我校自开办以来,专业课程体系一直是以汽车机电维修为主要内容来设置,主要课程有汽车的构造与维修、技能鉴定辅导、二级维护、故障诊断等。这种单一就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和班级教学,确实有利于学校教学安排,无论是师资、教学场地、器材等都比较单一,学生管理也较单纯。

然而,随着专业规模的扩大,其弊端日臻显露,如前所述原因,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这种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企业综合的用工需求、学生多元智力的成长需求和就业选择。二是学生尚在发育发展的青春期,过早的确定学生就业方向,或者说未能充分介绍、体验各种工作岗位就以单一确定就业方向为教学导向,显得过于草率和仓促。

由此,一方面,我们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的发现、培养,通过职业规划课、活动课等激发、强化其专业学习的动力;另方面,经过调研与讨论后决定,自2010年起我们对2008级以后的教学内容,增设了汽车商务和车身修复类的课程;同时,调研中还发现,学生在进修学习、学历提升方面积极性较高,经努力,我们汽车专业自2011级起每届有40位同学可直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汽车专业大专,即进行“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

4.3多元智力理论下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针对传统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依据企业需求、学生兴趣、教学条件等现状与发展的可能,围绕学校 “培养人格健康、技能较强、自主发展的实用人才”这一总体目标,以“分流教学”方式为保障,对“多方向就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设计和探索。

(1)汽车专业“分流教学”:这里是指在我校汽车专业内,依据《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结合我校特别是汽车专业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及合作企业情况的调查、分析,通过专业教师引导、班主任和家长参谋、学生自选、部内调剂等程序,对汽车部2008级起的已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并经中级考证的学生,在沿习原班管理的前提下,按汽车机电维修、钣喷维修、商务文员三大方向进行分流教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在分流教学中,早读、非方向课程(如体育、德育、语文)、晚修、班会按原班上课。

(2)多元智力理论下重构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初中毕业生就读汽车专业后,通过校内课堂(如规划课、专业课、基础课等)、校内活动(如汽车商务社团活动、汽车技能节等)、校外活动(如汽车4S店现场家长会、市汽车文化节、假期见习等)这三级课程及校园文化(如师兄姐职业风采、合作企业等宣传栏)的薰陶下,夯实基础,培养专业兴趣,驱动有汽车元素的人生规划,并依据自身的智力特点,自主选修三大方向中感兴趣的课程组:

1)汽车机电维修方向的二级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售后业务等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中:对新车装配与调试技术员来说,比较注重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的运用;对汽车机电改装与维修技术员来说,还需加上逻辑-数理智力的运用,而且对于电控成分较多的高档汽车来说,其逻辑推理能力必定更为重要。

2)汽车钣喷维修方向的钣金技术、喷涂技术、改装技术、售后业务等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中,则不管是新车涂装、还是车身改装与修复的技术员,均比较注重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其中钣金侧重于前者,喷漆侧重于后者;而且在喷漆维修中,喷枪的运行等还与音乐-节奏智力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3)汽车商务文员方向的商务基础、售后业务、配件技术、销售技术等课程。对应的就业各岗位,均比较注重交往-交流智力、言语-语言智力的运用。其中,作为配件管理这一特定岗位,还需加上较好的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

当然,对于一名合格的汽车技术及其服务人才来说,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等或多或少均是需要的。

同时,对于各方向课程均安排专门教师负责,及时依据各岗位(群)的能力变化而调整课程内容,如《汽车喷涂技术》这门课中依实用环保省力的干磨项目代替原来的水磨项目。这样,在保证课程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同时具有紧跟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灵活性。

将优势智力转化为职业4.4试行新课程体系的成效与问题:一是成效方面:无疑新课程体系更加符合汽车企业岗位的综合需求、学生多元智力的成长需求,因此,学生在校时的学习主动积极性明显提升、目标明确、就业定位清晰,实习期间能与用人单位良好沟通,毕业即可走上心仪的工作岗位。这样,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校等达成多方共赢。体现在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明显上升,如表1所示;学生就业的岗位满意度与稳定性也明显增大。

二是问题方面:新课程体系急需更为完善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以保证持久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如何通过更客观科学的测试、评估来帮助学生寻找出优势智力以便找准就业方向和选准岗位;汽车“多方向就业”的课程设置中,如何在满足社会特别是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需求的双重前提下,取得专业教学的师资、场地、器材等资源与效益间的平衡等等,这些都是本项目值得长期研究的子课题。

5结束语

我校汽车专业从无到有,目前已是省重点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汽车维修)。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经过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不断完善,已逐步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驱动、六合辐射” 校本特色:“核心驱动”即以“感恩、负责、精进”的学校精神提升汽车部师生的核心价值理念,驱动有汽车元素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六合辐射”即以 “天、地、东、南、西、北”六合为象征,代表全面辐射发展。其中,纵向“天、地”代表时间维度发展,如通用的关键能力、专业的基础能力等属于基础性的“地”方向,升学与自学等属于终身学习的“天”方向;横向“东、南、西、北”代表空间维度发展,分别喻义“汽车维修”、“汽车商务”、“汽车改装与制造”、“汽车生活”等汽车专业的多元发展方向。学生因而更开心的学习、更自主的择业、更快乐的工作和生活着。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Howard Gardner(美)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就业;汽车营销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1.4

【资助基金项目】:2009年湖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263,项目名称: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的汽车营销人才

汽车营销专业作为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兴起的新兴专业,在2004年国家六部委所圈定的6个紧缺专业中,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成为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鉴于此,我校从2005年开始在本科专业中招收工商管理(汽车营销方向)的学生,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也从汽车企业不考虑招收到汽车企业有意向准备定向招聘的转变。

1汽车相关企业对汽车营销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现状

汽车营销专业方向是一个跨越经济管理和汽车两大门类的交叉专业,其职业素养和专业岗位技能涵盖了汽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从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来看,汽车营销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市场策划及销售管理工作、汽车服务企业的汽车销售与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等岗位群,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汽车企业对本专业方向学生的能力需求是: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汽车营销专业知识及汽车工程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专业外语,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汽车及相关行业从事管理、策划、咨询、销售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营销人才。这就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要达到相应的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营销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我们在衡量专业办学情况时,往往以就业率为考核指标,笔者认为,不仅考虑就业率指标,还应考虑在本行业的就业率,如果学生都能就业,而就业的岗位大多与汽车有关,那就说明本专业开设很有必要。学生经过本专业的学习与训练,在毕业时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一是掌握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汽车构造、汽车技术及服务的基础知识。二是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市场研究、营销活动策划以及企业管理工作。三是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四是掌握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方法,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专业外语,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侧重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市场分析和研究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资料收集和文献检索能力、写作能力。

3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营销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计算机基础、windows、Office等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理论课程来实现。

(2)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作为汽车营销学生,在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因此应通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spss统计软件应用、CRM实训等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学会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借助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市场分析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不管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都必须要了解汽车市场,可以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行为学、营销前沿知识讲座、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当然,学生必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才能做市场分析和市场研究,这还需要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技术、二手车贸易、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金融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4)营销策略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学、汽车营销学、营销策划、广告学等理论课程和市场营销模拟训练、汽车市场营销课程设计、汽车销售实训等。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管理沟通、商务谈判、商务礼仪、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等的学习,掌握沟通和协调的方法,在汽车销售实训、社会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都会应用到这些具体的方法,促使学生在这些环节锻炼沟通和协调能力。

在培养途径上,可依托东风公司的汽车行业背景,利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资源,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汽车营销人才,在培养环节上,通过理论课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独立实训课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校外实践环节的实践能力培养这三个环节,探索并实践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堂学习+课外指导"、"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可过相关比赛,以赛促学,学生可以参与的主要比赛有岗位技能模拟大赛、全国营销大赛、各类行业及企业举办的汽车营销策划大赛、全国ERP沙盘模拟大赛、全国和湖北省组织的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及论文比赛,也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提高研究能力。

4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营销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

(1)实施障碍。一是体现在课程体系设置的滞后性。原因主要是学校实行教学计划制度,许多课程是在学生入学之前人才培养计划中就已经设定好的,不能随意更改。二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因此,从事实践教学的往往是职称不高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三是学生实习过于形式化。一些学生在实习中成为某个特定业务环节的临时打工者,不能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运作。四是作为工科院校,我校对汽车营销专业实践经费的投入远远不够。主要是因为我校汽车营销专业开办的比较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不大。

(2)实施对策。一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系统的汽车营销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联系。二是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选派一些理论扎实、业务水平高的教学骨干到汽车企业任职,或者是从企事业单位聘任既有丰富的实践背景,又有深厚的理论积淀的优秀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可利用学校师生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费用支出少;对于学生而言,实习工作更有针对性,避免了形式主义;对于学校而言,事后评价学生实习效果的标准会更客观。四是学校政策的支持,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

参考文献:

篇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说,专业群建设作为反映高职院校整体水平、基本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链,加强专业群建设,是贯彻党和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需要,是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打造办学特色品牌、实现集约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统计资料显示,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汽车销售和零部件供应均占整个汽车行业利润的20%左右,而50%-60%的利润产生在服务贸易领域。近几年来,不仅国内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停车服务、报废回收、汽车金融、消费信贷等汽车服务贸易领域业态亦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据新华网2014年10月16日报道,汽车销售利润占整个汽车产业利润的10%-20%左右,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左右,60%-70%的利润则是从服务中产生的。业内普遍预计,到2020年,二手车与新车比例预计可以超过1:1。201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908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2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但2015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5亿辆,2020年前后中国小轿车保有量可超过1.5亿辆,汽车服务贸易市场规模空前。随着我国汽车销售量与保有量的不断扩大以及汽车后市场的逐渐成熟。汽车服务贸易人才的规模必将继续扩大,其人才紧缺程度已经凸显,尤其是中高端人才。为此,高职学院可以考虑组建汽车服务贸易专业群,以应对产业发展的需求。且高职院校汽车服务贸易专业群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商务系原设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定损与评估、市场营销及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为了更好对接汽车服务贸易产业发展趋势,系部决定成立汽车服务贸易专业群,全部统筹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下。下设四个方向: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含汽车销售与服务方向、汽车营销与策划方向、汽车服务与管理方向、汽车定损与评估方向)。将专业群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群面向汽车行业培养身心健康、道德高尚和职业素养高的服务、管理、营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各专业方向培养的能力目标分别如下:

 

1.汽车销售与服务方向

 

具有汽车销售顾问、服务顾问、配件专员等岗位必须具备的汽车性能评价与整车销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配件管理与销售、二手车评估与交易等专项能力,以及具备销售主管、服务主管、配件经理等岗位所需的相应拓展能力,并具备爱岗敬业与协作沟通等良好职业道德,成为“懂技术、精服务、善营销、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汽车营销与策划方向

 

掌握汽车以及各消费品市场营销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市场策划原理与方法,能完成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企业策划、活动策划、计划制定、市场推广、市场宣传、市场开发、内外沟通协调、业务洽谈、撰写报告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3.汽车服务与管理方向

 

具有企业人事管理、销售管理、配件管理、客户管理等能力,能够在汽车及周边产品的制造、销售、服务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汽车配件管理等工作,或从事其他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4.汽车定损与评估方向

 

掌握汽车鉴定与评估、汽车保险与理赔所应有的知识、汽车查勘与定损;具备对车辆进行性能检测与评估、对事故车进行定损与评估的能力;能够胜任汽车保险、事故车损坏评估、车辆查勘、定损、二手车经销导购、二手车经纪、二手车鉴定评估等主要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设计好课程体系

 

1.专业群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专业群共享的课程平台。在该平台上,主要培养群内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学习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出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使学生对其他专业方向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复合型的人才。目的是完成专门技术的基础训练,为后续的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本专业群专业基础课程为汽车文化、汽车商务礼仪、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汽车构造、汽车消费心理分析、汽车营销基础、汽车维护、汽车客户关系管理、汽车服务接待、汽车电子商务、汽车顾问式销售等。

 

2.专业群方向课程

 

专业群方向课程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专业方向平台,是专业群核心技术的关键平台。专业群中不同专业方向根据区域经济服务方向、专业特定能力等的要求,建设体现专业群方向的职业特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特定能力课程模块,可以选择专业群中职业能力相近或密切相关的技术或服务领域作为特定技术能力培养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习毕业后可以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就业。

 

3.专业群拓展课程

 

专业群方向课程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专业拓展平台,是专业群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升的综合性专业方向平台。该课程体系平台以企业工作站和教学工厂为依托。企业工作站是由校外兼职专业导师负责的与校内专职导师紧密合作的优势平台。平台课程模块以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工作任务、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为课程教学内容。在综合性专业方向平台上,建设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课程模块、技能大赛培训课程模块、大学生实践创新与科技创新课程模块等。

 

基础平台的课程模块是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方向平台的课程模块是核心,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专业拓展方向平台的课程模块是关键,主要培养学生职业拓展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确保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是影响专业群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实训场地、教学资源等方面,都需要实现统筹规划、设计。

 

1.打造“名师引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实施“三大”工程,培养或引进技术大师、培养一批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1)实施大师名师队伍(工作室)建设工程。以国家教学名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服务分会汽车营销特聘专家为领衔,创建“大师工作室”团队及“名师工作师”团队。按照学院有关“大师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要求,设立专项资金,启动大师名师工作室的高标准建设工程,制定年度与5年工作规划,明确技术创新、授艺带徒和课题研究等可量测的具体任务。

 

(2)实施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完善专业群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遴选、培养、管理与激励机制。支持专业群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牵头召开或参与全国汽车专业教指委、汽车技术与产业、汽车工程学会等高峰会议,开展国家纵向与企业横向科技研究项目、选派境内外交流学习等措施,熟悉产业(行业)发展趋势、能驾驭专业群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协调能力。通过传帮带、科技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引领指导作用,带领教学团队在技术研究、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整体水平提升。

 

以名师为引领,通过送养或引进、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育教学改革、鼓励科技研究服务、选派国内外交流学习等措施,改善专业群师资队伍结构与数量,提升专业群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建设、教学教改、科研服务的能力。

 

(3)实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继续完善兼职教师选聘标准、兼职教师遴选与奖励制度、兼职教师年度评估与培训制度。依托现有合作品牌,建立由合作品牌企业技术团队、第三方培训机构、各品牌经销商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定期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开展培训与考核,安排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群教学研讨,与专任教师开展相互听课活动,确保兼师的双师素质,最终实现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的授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

 

2. 建设“产、学、鉴、研、培”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围绕专业群所服务的产业链与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坚持“多元投入、共建共享”,建设“产、学、鉴、研、培”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按照汽车销售、服务、置换类企业的真实环境规划布局,建设以“校中厂”、“厂中校”为重点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1)深化合作共建模式,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完善校企合作实训条件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现场生产设备,在校内建设真实的生产型实训室和仿真项目实训室,形成“校中厂”的校内实践基地模式。

 

(2)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建校内“真实性”、校外“开放式”实训基地。根据就业岗位的生产或管理实践,按生产经营流程与现场要求,在校内实训室建设布置现代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校外实训基地也要明确划分教学区和生产区,实训过程按照生产过程管理。

 

(3)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完善基地管理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指导思想,完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按照销售和服务接待现场要求,完善成套的现场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运作机制,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注重评估反馈,实现科学管理。

 

3. 完善“数字化、立体化”的专业群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集中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一方面为专业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另一方面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广专业群建设成果。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2015年成功立项为国家教学资源库,其中已经搭建完成了十门专业群共享课程;课程资源根据课程教学要件划分成课程标准、教学录像、教学设计、案例剖析、教学项目、作品展示、电子教案、作业试题、教学课件、在线答疑等10个模块;各模块开发文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组合及运用素材资源。

 

通过资源库建设,带动汽车服务贸易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教师职前、职后教育需求,推广专业领域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缩小汽车贸易服务领域水平的区域差距。

 

四、结语

 

高职院校通过专业群的方式推进协同创新的建设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汽车服务贸易专业群的组建能实现资源互补,促进优势专业的发展,为汽车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篇4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7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汽车技术与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在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更多的挑战。但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抑制的,汽车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多,包括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生产业、汽车配件企业、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汽车交易、汽车的报废处理业等等,这就意味着汽车行业对于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的规模化增长趋势。对于车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处于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中。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人才层次的提高发展很快,但由于越来越多的汽车高新技术的涌现,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要求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期缩短,行业急需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思维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这一切表明,对于汽车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也显得尤为紧迫和势在必行。

一、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

车辆工程专业在所有的工科专业中,特点鲜明,综合性最强。对于整车的设计制造而言,涉及到了从零件设计、材料选择、总成设计与装配、电控系统设计等等;对于汽车的动力系统部分的设计又要根据环境要求和排放标准而进行燃料的选用与结构改进,改进车辆的原材料,实现轻量化设计。而目前的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使得汽车设计的平台更加广阔,汽车电控系统的发展要求电子技术的专业基础的支撑。因此,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于车辆专业的知识要求其实是涉及到了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开发设计软件和仿真软件等知识的各个环节。因此,车辆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的工科专业。知识面宽,要求掌握的内容多,这就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课程的合理设置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就业从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

二、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

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车辆工程专业教学环节得以实施和合格人才培养的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达到质量标准的具体规划,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地方本科高校发展之路{1}。

车辆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之一,其根本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专业型应用人才。专业型应用人才是指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运用于所从事专业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能掌握某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胜任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是高等学校教育适应某方面社会实际需要培养的技能型人才。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应该是仅仅掌握书本知识和课堂知识的书呆子型学生,而是应该培养出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21世纪人才。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合理地确定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质,配套试验设施和更新实践环节的设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较系统的车辆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了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开发方法、对汽车的生产制造环节有一定的实际了解、并对汽车的维修与故障检测有相应的实际操作,具有汽车销售汽车的技术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魏建伟等人提出了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133”模式体系{2}。以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检测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一条主线,并以工程基础能力层次、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检测核心能力层次、综合素质拓展能力层次等为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建立三个能力模块。这一培养模式的提出对于车辆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是概括而言,要以“专业基础扎实,兼备实践能力与从业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工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新时代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

目前的汽车技术发展涉及到了车用燃料的替代、电动汽车的发展、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设计、汽车的安全技术进步、汽车的轻量化设计以及低碳减排技术等各种技术,因此,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急需在原有的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汽车CAD设计和三维实体建模设计能力,并借助有限元软件掌握汽车优化设计和汽车零部件设计合理性的软件评价能力。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又要求学生具有电器电子知识,对于汽车用轻质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及汽车报废后的材料可回收利用等等相关知识也要掌握。这就使车辆工程专业建立在机械工程大类的基础之上,而又涵盖了更多更广的专业知识领域。

具体的教学改革方(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78页)案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目前,工科专业的大平台招生要求学生用一年半的时间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学习,对于机械工程基础知识进行了掌握,对于专业课阶段的专业知识的学有裨益。而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一定要摒弃原有的以传统课程为主导的模式,在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理论、汽车维修、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的设置基础上,把车用单片机技术,先进车用电子技术的课程作为必选课,把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优化设计、汽车有限元技术这些现代工业设计必备的知识合理地设置在专业必修课程中。

2.在理论知识得以夯实的基础上,强调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手段改革,利用教学视频、教学软件在课程讲述中把直观教学的方法更好地带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中。

3.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利用课时设置中的实践机动课时,开展汽车知识的新发展动态的学习,学生利用网络和实践组织材料,课堂中进行讲解,分享学习成果。

4.根据汽车知识的多方向性,组织学生分方向建立学习小组,设置汽车设计方向、汽车电子技术方向、汽车性能评价方向等,并配备专业课教师对具体方向进行指导。各个方向的学习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汽车设计方向是以绘图设计、软件学习为主。电子技术方向是单片机控制技术为基础,进行车辆的性能控制与车辆的配套产品开发,汽车性能评价方向是以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市场调研、市场营销为主要学习目标。学生的团队之间可以交叉和相互借鉴,实现知识交流的良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

5.实践环节的合理设置,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企业实习,更能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合理的检测,对于课题的完成使得知识的系统化程度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复合思维能力。并在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车辆知识竞赛、车辆结构设计竞赛、汽车产品设计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进行验收。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积累,可以开发汽车虚拟拆装平台等软件,把汽车构造和原理更直观地进行展示。

总之,在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提高教师水平,提供学生更大的学习平台,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现渠道,为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切实有效的保障。

四、结论

在当前的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和车辆行业就业形势下,确定了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扎实,兼备实践能力与从业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工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能动性的挖掘,学生不同学习目标的学习小组的建立,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开展,学生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等方面阐述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以推动高水平车辆专业毕业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行业建设中。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基于与就业接轨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研究”(JG2013010521),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Cxtd-2013-01),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专项项目(JYLA2012-018)和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JYLA2013-02)。]

注释:

{1}周文富,周斐芳.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5):13-15

{2}魏建伟,胡如夫,崔仲华.车辆工程专业“133"培养模式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26):88-91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篇5

关键词:汽车维修;课程体系;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95-01

近年来,虽然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仍存在课程体系的划分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职业学校必须深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不足。目前,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教学分段排列;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

2.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现行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受机械类的影响太大,专业基础课中机械类课程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等安排过多,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内容,而与汽车维修有关的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只有《液压与液力传动》和《电工与工业电子学》两门课程。机、电课程比例不当,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大量课时浪费在毕业后应用机会很少的知识上,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汽车运输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下降,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在不断扩大,对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育应主要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兼顾汽车运输企业及其他企业的需求。

1.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市场出发,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从实际岗位需求引出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宽基础、多模块”课程体系。强化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同时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重组,将其变为必修专业课和数个专门化方向的选修专业课。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般专业能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英语阅读能力、汽车驾驶能力;核心专业能力是汽车拆装、检查、修理能力、汽车故障诊断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

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增加学生就业前的专门化实训,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获得在与汽车有关的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性,而且就业时可以顺利顶岗工作。

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新课程体系把选修专业课按多个专门化方向分为多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专门方向,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专门化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其他的专门化模块,例如: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行驶安全系维修、车身电气设备维修等模块,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目前,汽车制造技术正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职业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实际训练,就不可能达到社会的要求。

3.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在主要汽车维修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汽修维修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适用技术篇采用“积木式”结构,一方面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减或组合“积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来讲,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总之,新的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廖颂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篇6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非常希望看到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的方式都是由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做一些这方面的培训,实际上,针对性、目标感都不是特别强。对于学生而言,由高中升入大学,本身已经做了一次专业的划分,对于就业方向已经有了第一次的规划。而学校的就业指导很难做到分专业分别指导,多数学生即使到了毕业之际还是对职业前景一片迷茫。尤其是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实行“2+1”顶岗实习,也就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两年,第三年是顶岗实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为学生提早制定职业规划就显得更加迫切。这便需要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加入职业规划部分,这种职业规划由于有课程为依托,并且可以针对某一类岗位,针对性会更强,学生会更有目标感。如果《汽车保险与理赔》的课程设计加入与车险理赔岗位发展路径相关的部分,包括目前企业招聘的实际情况,以及这类岗位今后的发展方向,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雾里看花、更不会感到迷茫和不解,而是有针对性地理解这类岗位,自身也可以不断选择、判断,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岗位。目标将更加明确,就业方向更加明朗。汽车保险理赔员的职场道路一般会沿着如下路径发展:首先是汽车保险理赔员或者车险咨询顾问等;然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可以成为车险查勘定损员、资深车险理赔员;如果发展顺利可能进入汽车保险理赔经理级岗位。如果在课程的设计中加入每一种岗位的职责、能力需求、人才储备状况等,那么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学习就是有的放矢了。

2.《汽车保险与理赔》教学过程采用保险岗位角色扮演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知识主要包括车险基本条款、车险理赔一般程序、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典型案例分析等几大模块。汽车保险理赔相关业务的岗位主要包括:①车险展业、咨询岗位;②缮制投保和理赔资料岗位;③保险业务跟踪岗位;④保险查勘和定损岗位;⑤内勤核赔岗位。在这些模块的讲授过程中,如果仅仅按照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既枯燥,学生也很难领会每一种岗位的真正工作要领。并且仅仅囿于课程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体会也不深刻。因此有必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入实训项目,让学生进行不同工作岗位的角色扮演,这样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能够在授课过程中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进而让学生更好地扮演不同的保险岗位,则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性更强。学生有动力去了解每一种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这样的学习突破了书本的限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够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执行能力的培养。

3.授课过程采用教师与车险理赔专业人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与一般课程最大的区别是包含大量实际操作部分,既包括汽车保险承接过程的实训操作,也包括车险的现场查勘和定损。保险的工作既精细又复杂,而且非常专业。多数授课教师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对实训部分进行深入讲解,关注怎样能够让学生真正在掌握了相关理论后,可以运用理论进行汽车保险的承接工作、车险案件的查勘和定损的教师就更是少之又少。现今多数查勘和定损员是各大保险公司自己培训的,而且培训的时间一般也较长。怎样能够在授课阶段就让学生掌握这些实操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采用“1+1”双向合作方式,也就是学校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共同授课,分别承担理论和实训两个部分,则学生对汽车保险业务的掌握将更加深刻、准确、有针对性。专业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以及负责课程设计,资深汽车保险理赔人员为学生讲解车险真实案例、带领学生共同对车险案件进行查勘和定损,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小结

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修;专业建设;高职

作者简介:陈刚田(1969―),男,山东人,东营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新能源汽车;支淑民(1967―),女,河北人,山东胜利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QCJ10Y07)。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大部分设有汽车类专业,尤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

一、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现状简析

术专业为基础, 办学模式基本上继承了原中专或技术学校的思路,以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为主,生产服务型实践教学环节较弱。专业教师基本上来自普通高校的汽车类相关专业,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实践培训,来自生产一线的教师更是缺乏,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基本以自我摸索为主,实质性“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因此专业教材也只能以系统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生产服务型项目化教学难以真正实施。导致三年的学校教育很难完成职业技能的培养,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

同时,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尚无制度上的促进和保障,学校实践教学组织架构尚不完善,企业参与办学的热情难以转化为合作办学的动力。校企合作培养教学改革困难重重,致使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而有限的财政教育经费难以覆盖所有的学校和专业,同时社会办学渠道不畅,导致许多社会急需的专业办学经费不足,极大限制了市场急需专业人才的培养,限制了职业院校的快速健康发展。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世界各国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企业参与型”: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部分承担学生的培训任务、培训费用及生活津贴。如德国职业技术学院模式。

“财政投入型”:用财政投入来推动职业院校培养方向适应企业的需求,如美国的公立社区学院。

“企业主导型”:企业制定技术培训计划,通过职业学校配合实施的方式。如通用汽车的ASEP汽车维修服务技能校企合作项目、丰田汽车的T-TEP丰田技术培训计划校企合作项目、大众汽车的SCEP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组成部分,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上国外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分析,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符合地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二、 我院汽修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教育宗旨,积极推行“与社会接轨,与市场互动”的开放式办学思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汽修专业逐渐成长为学院独具特色的优秀专业。

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的基础上,本专业积极寻求全方位与汽车企业合作,从合作模式、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材改革、专业管理等方面深入探讨和研究,正在逐步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适合我院特点的发展模式。

(一) “2+1” 实践教学探索

我院汽修专业自2006级开始推行“2+1”校企联合培养计划,至今已培养并输送学生近百名,先后与奥润、振东、胜拓、博运通、攀登等近十家东营及北京汽车销售和服务企业建立起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弥补了学校生产型实践教学的不足,密切了该专业与汽车行业的关系,打通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二) 跨专业教学探索

自招生以来,该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并且出现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为了缓解这种供需矛盾,我们在机电专业实行自愿选择跨专业学习汽修专业的尝试,目前选择跨专业学习的学生达到120多人,占机电专业学生的50%,该模式突破了传统专业界限,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领域。

跨专业学生自二年级开始,不再选修机电专业和公共选修课,改选汽车专业核心课程,通过一年的跨专业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汽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就业增加了一条可选道路。

(三) 增设培养方向与申办新专业相结合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对汽车营销和后市场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增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培养方向,同时拓宽了校企合作领域。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根据学院在汽修、道桥、能源、机电、数控等专业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申办汽车类新专业,争取早日建立起具有我院特色的汽车类专业群。

(四) 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汽修实训室的基础上,于2009年暑假组建“大学生汽车服务中心”,有机的把学生实训和汽车服务结合起来,目前中心在汽车美容、汽车装饰、汽车保养、四轮定位、轮胎服务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服务能力,逐渐发展成为校内生产型汽修实训基地。

服务中心还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参加“2010年东营市首届黄河三角洲汽车及汽车用品博览会”,不仅成功的向社会展示了我院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成果,还很好的诠释了本专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办学特色。通过服务中心的孵化过程,学生掌握了汽车后市场服务的技术和管理技能,为今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五) 积极承担汽车教指委科研课题

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成功申请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立足校企合作办学研究,培养适合市场要求的技能型及创业型人才,推进我院专业建设研究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学生就业、顶岗实习、创业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六) 组织学生深入市场开展社会调查

我们一直在思考高职教育区别于其它类型教育的办学特点究竟在哪里?我们认为高职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能力要优于中职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要优于本科生,培养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非常重要。我们组织每届学生对东营市汽车后市场进行调查,完成了《东营市汽车美容装饰市场调查报告》和《东营市汽车轮胎市场调查报告》等市场调查报告。

在市场调查中,学生对汽车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汽车后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坚定了学习汽车专业的信心。

通过一系列不懈的努力,我院汽修专业逐步实现了校内和校外双培养环境教学,校内实行实训与生产服务一体化教学,校外实行实习与就业捆绑式培养,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系统,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创新发展模式。

三、 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我们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并得到了当地汽车行业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在探索和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校方面,要实现校企合作的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体制的支持和保障,以及指导教师的培养和硬件设施的完善。

合作企业方面,各企业对合作的认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缺乏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技师的授课技能也需要培养。

学生方面,家长对该专业缺乏正确认识,学生对企业文化认同与企业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

针对校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正在努力寻求克服与解决的方案,并在很多方面展开探索和尝试,取得了部分阶段性成果。校方正在积极研究制定校企合作方案,创造积极的校企合作环境。

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部分企业正在积极主动与学校联系,逐步认识到学生顶岗实习和职业发展规划对企业人力资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家长和学生也渐渐认识到技能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人生职业规划所起的重要作用。

篇8

据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介绍,目前节能汽车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技术突破的潜力也很大,如车身轻量化、发动机系统优化,都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在节能领域,还没有引起许多厂商的足够重视。

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什么叫“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从广义上来讲,指在燃料上除使用传统柴油、汽油之外的其他方式,比如使用液化石油气、压缩气罐为燃料的都算新能源汽车。后来,人们渐渐缩小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在国家科技部所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特指为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分为三种类别:纯电动电池车、混合动力车(电池、电机一起运作)、燃料电池车(其主要原料为有氢燃料)(图1、图5、图6)。而国内目前对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力度不大,只有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实际上,我国围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而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计划早在11年前的国家“九五”计划时就已经提出。随着国家七大新兴产业的提出,新能源汽车被作为其中一项而得到了国家的重视。

学科研究现状

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是国内早期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之一,十几年来,他们在学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推广、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许多优秀成果,并与国内多家汽车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重点研究的BMS(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系列产品应用于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交大绝杀:成熟的BMS系统研究

电力传动,就是我们要找的专门研究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特性的专业。

孙丙香老师带领的学生主要做的是BMS系统研发。他们研究的内容包括电池的外特性、用各种工况去测试电池、找到电池衰退的机理、针对车上各种各样的工况、在一些极端的条件会导致电池怎样的后果、以及估计电池的变量。

下一步交大还要开发一些产品,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实时估算电池的参数,让电池在极限条件范围内快速充电,且又不损害它的寿命。“现在我们做了两款产品,一款充电器、充电桩,另一款电池管理系统。围绕这两个东西,如果想做的越来越好,那我们就要对电池的研究越来越透。”

交大电气工程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为符合大力发现电动汽车的需求,最近想增加一门课 “动力电池的应用和储能”,电池在车上使用,可以说电池是移动式储能。以后不光是电网可以给车充电,车白天用电高峰时,也可以给电网馈电。这就是移动式的储能。

国内新能源汽车:正视差距,迎头赶上

国内在研究汽车电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些差距。

首先,国内设备精度不高,加工设备的环境欠佳,影响了设备效能的发挥;其次,国外现在新能源汽车都使用混合动力电池,这种汽车适合出远门,而国内现在提倡用纯电动电池,我们在进行一场“跨越式”发展;再次,目前我国是四个部委一起在监管新能源汽车这项事业,一定程度上导致该行业发展路线不明晰;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电力公司给汽车充电的电网的覆盖范围波及不到小区内,这严重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程度。

说到这里,有同学不禁担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如果将油价上涨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我们的保守估计是8年,而这个时间还主要依赖于电池的涉及是否有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站,国家电力系统通过有序控制充电管得多一些。

然而,这些问题也同时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指明了改进方向:从根本上讲,是呼吁国家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进行完善,只有充电的地方解决了,买车的人才会多;其次就是高效能电池的研发,纯电动车电池的研发;再有就是国家需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范围。伴随着电气工程专业强势的就业力带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会更上一个台阶,我们也会研制出更高效能的电池!

考研前景:交叉学科背景下,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于新能源汽车专业研究生报考条件,孙老师认为,目前电力、电子学相关方向的导师比较偏爱充电设备专业的学生;而电池方向则是一门交叉学科,电气、电话学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报考,最近几年交大电池方向研究生非常想招热力学专业的本科生,因为目前导师想把电池外形、内部反映机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热力学的学生报考电池方向又有一定难度,所以最好是保研或者导师推荐的形式报考。这个专业主要是看学生动手能力。

关于考研,自动化专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他覆盖面广,需要学习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很有优势,他们除了本专业的知识,还学习了其他专业的内容。其次,选择本专业读研也是很好的出路,自动化在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都是基础理论,而研究生阶段将会有深入研究相关知识的机会,同时也会提高实践应用的能力,这些实践经验在工作中都很有益。

学生风采:只要动手能力强,女生也能当汽车王!

男朋友?目前没有。逛街?浪费时间。那平常干嘛?——实验室里围着汽车团团转!

瘦瘦的工科女生张明慧很不简单,从2008年考上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以来,大学四年,她参加大小创新型竞赛无数,其中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2项,国家级以上奖励9项,2010年1月由她设计的“基于自主寻迹智能车控制电路”成功申请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外,她还有1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很多人都疑惑:一个女孩子,怎么和汽车较上劲了?而且还是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和别的女孩不太一样,张明慧从小就喜欢动手操作,热衷科研创新,这是她选择读自动化专业的原动力。

上大学后,张明慧才发现,读自动化专业原来非常辛苦。专业需要掌握电路、计算机、仪表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电类、机械类专业。因为专业知识面广,该专业学生的课业负担比其他学生重很多,一学期差不多开设15门课左右。虽然喜欢动手做东西,但张明慧还是把学习成绩放在了首位,她明白成绩不好,什么都白搭,学习成绩必须保持在90分以上,才有精力把剩余时间用来参加竞赛。

而在竞赛过程中,张明慧常常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比如想用单片机带喇叭唱歌,结果就是不唱。这有可能是时钟频率不对,占空比不对,也可能是中断程序没进去,初始化寄存器有错误等等。

遇到困难时,张明慧总是先自己想各种方法来解决:“参加竞赛,学会自己去处理、解决一些实际的难题,一方面检验了课堂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的专业学习能力。竞赛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勇于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目前,张明慧正在做留学准备,她打算出国学集成电路设计。

学姐建议:在校期间一定要多参加竞赛,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有团队协作能力。

想报考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在报考之前详细了解学校的培养计划,提前规划安排学习时间,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尽量抓住实践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前景与就业

说到行业前景,近期有个很大的喜讯,那就是财政部部长张少春表示,今年要着重抓好五项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工作,首先就是从今年起每年安排10~2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及支持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此外,财政部未来还将在全国大中型城市推广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继续加大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这表明,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将加码,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与日俱增。

自动化专业最对口的单位,以东北大学为例,一般对口给钢厂、电厂、烟厂等大型工业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或是物流优化、调度部分等。

说到就业,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学生就业率非常高,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本科就业率是100%,一直高于学校其他专业。北京交通大学的新能源研究所有120名研究生,15~16名博士生。其中,60%的学生选择了风电、太阳能方向进行研究,剩下40%的学生选择了电动汽车为研究方向。研究生学生毕业后,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读博;大部分学生去了相关研究院、研究所,包括航天二院、电科院、铁科院、天津汽研院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去了公司,如福田汽车、普天新能源、西门子、华为等等。

Tips: 国家将采取六项措施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1. 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大力支持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系统、动力电池、小型节能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鼓励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研发平台。

2. 合理规划重点和产业布局,优先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小型节能汽车,积极推进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持续跟踪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技术,因地制宜发展替代燃料汽车;依托现有汽车产业基础,建设若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投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建设若干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打造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企业。

3. 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加强标准技术法规的制订力度,切实加强标准技术法规对行业的指导作用,争取在短时间内基本建立起与产业发展和能源规划相适应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体系。

4. 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推进节能汽车的推广普及,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扩大公务领域和私人消费领域推广数量,形成一批优质的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和专业化电池回收企业。

5.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产业发展和市场的引导作用,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引导政策,尽快建立居民燃料消耗量的税收奖惩制度。在汽车购买、使用环节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6. 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探索可行的商业运行模式,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建立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安全和维修保养服务体系,制定电池和电机驱动系统的售后服务政策,切实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

Tips: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著名企业

电机类:大洋电机、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骏、京津电动等;

电池类:北大先行、中新国安(盟固利公司)、比亚迪、ATL等;

电池储能类:东莞的赛威微电子公司。

Tips: 著名高校研究方向

篇9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目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

近年来,虽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仍存在课程体系的划分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目前,我国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另外,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而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考虑较少,灵活性较小,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

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现有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课程设置受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影响太大,专业基础课中机械类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安排过多,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内容,而与汽车有关的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只有《液压与液力传动》和《电工与工业电子学》两门课程。机、电课程比例不当,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大量课时浪费在毕业后应用机会很少的知识上,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缺乏弹性,选修课程少,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相对固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对市场变化缺乏快速的应对措施,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专业建设极为不利。

教学内容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以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本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难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之中,甚至在载重汽车上,也采用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但是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另外,汽车维修作业中的车身修复技术,钣金与喷漆技术则根本没有涉及。这些情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

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设备、模拟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维修设备缺乏,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另外,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数量从事汽车检测、汽车及其零配件的销售、汽车维修及其附属设备的销售、汽车保险等工作。学生的就业面已从原来的汽车运输、汽车维修,拓展到汽车出厂后的所有需要汽车专门知识的领域。

创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原则

转变高职人才教育观念,强调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切实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知识单一、能力单一的局面,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过分强调知识本位转变为以学生能力为本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除了培养专业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诸如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从封闭性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制,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把教育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创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根据市场调查,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评估、保险、销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总体来说,汽车运输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下降,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在不断扩大,对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应主要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兼顾汽车运输企业及其他企业的需求。

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市场出发,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从实际岗位需求引出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宽基础、多模块”课程体系。强化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同时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重组,将其变为必修专业课和数个专门化方向的选修专业课。(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般专业能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英语阅读能力、汽车驾驶能力;核心专业能力是汽车拆装、检查、修理能力、汽车故障诊断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基本素质要求是: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最终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3)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增加学生就业前的专门化实训,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获得在与汽车有关的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性,而且就业时可以顺利顶岗工作。(4)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新课程体系把选修专业课按多个专门化方向分为多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专门方向,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专门化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其他的专门化模块,如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行驶安全系维修、车身电气设备维修等模块,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目前汽车技术正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实际训练,就不可能达到社会的要求。

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模块化教材体系,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在主要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适用技术篇采用“积木式”结构,一方面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减或组合“积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来讲,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总之,新的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剑,包昆容.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2,(7):38-40.

篇10

[关键词]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

1 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及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

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1 379.10万辆和1 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总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政府主导的政策刺激带动下,去年我国乘用车的销量首次超越1 000万辆大关,其中1.6 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销量超过了700万辆。

伴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国内用车环境和购车人群的变化催生了对汽车服务业的需求。2009年,中国私家车保有量以1.356 5亿辆的数目再创新高。随着私家车的增多,车主对于汽车的保养、维修以及汽车的个性化和舒适化、改装、汽车音像、美容、内饰等和汽车相关的服务需求正逐步增加。

除了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汽车服务市场创造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汽车制造业。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近60%的利润是在汽车服务领域产生的。从我国汽车生产和营销的增长趋势来看,预计在5年内将会实现汽车普及化, 届时整个制造和销售的增长速度将大大放缓, 而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将会超过整车制造业。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中以第二产业人才缺口最大,而服务业将新增更多种类的就业岗位。与之相对的是,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堪忧。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才报告》,预测汽车服务业、民航业、护理师、高精机电业、精算师和材料研发将有可能成为大有发展的专业。其中,汽车产业是重点产业之一,包括汽车研发、营销、维修、管理在内的人才都将成为未来的需求重心。

2 加强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战略意义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开办不应该仅限于从汽车服务人才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专业,而是应该从发展汽车支柱产业、提升我国我省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拓展就业空间的战略高度考虑办好这个专业。

首先,重视汽车服务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可以提升汽车服务水平。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汽车服务业也随之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极大发展空间和潜力的技术服务性行业。对从业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提出了相当高的专业要求,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拥有本科学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目前,我国汽车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根本无法满足市场与行业发展的要求。在汽车销售服务行业,真正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或高级技师资格的比例不足20%。这些都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的汽车服务专业高层次人才改变这种状况。

其次,可以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相对于汽车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汽车服务业还处于刚刚起步,很多服务项目还处于学习阶段,而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工业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服务体系基础上的。这也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我国的汽车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其中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要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后市场”培养出一批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能够适应汽车技术服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通晓WTO法规等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人才[2]。

最后,汽车服务专业的人才的培养可以拓展就业空间。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汽车业的发展可以大大拉动我国的就业率。据有关机构统计汽车制造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汽车下游(主要是汽车服务业)将会增加20个就业岗位。随着现代汽车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汽车服务的范围还将有所扩大。这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特点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2003年首次批准的新专业,该专业更加适应于逐渐兴起和发展的汽车售后服务的人才需求。汽车服务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于汽车市场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培养,学生应掌握机械和车辆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解决从汽车开始投入使用到汽车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解决因汽车带来的能源消耗、有害排放物和废弃物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的能力,从多方面为用户提高良好服务的能力,主要在汽车制造企业、汽车运输企业、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行业和贸易部门,从事汽车维修、营销、贸易、售后服务及汽车零部件和专用车设计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有以下特点:

(1)内涵广。汽车服务的内涵不仅包括汽车后服务,如技术服务(诊断维修、检测、美容、改装)、 配件与精品服务、 营销与广告服务、 金融服务(信贷、保险、租赁)、 二手车交易服务、 出行与智能交通服务、故障救援与俱乐部服务、汽车运动与汽车文化服务、汽车培训及其它服务;还包括汽车前服务如消费者行为研究、市场调查及预测、产品研发、设计外包、产品测试、产品认证、汽车信息资迅服务、供应链与物流服务、生态工程(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再制造、绿色回收)其范围几乎涵盖了汽车产业链的全过程。不仅如此,它还包含产业政策、技术法规、国际贸易环境等宏观服务,由此形成一个庞大系统的服务体系[1]。

(2)本科生源差异大。本科按录取批次又分本一、本二和本三。不同层次和不同生源都学习同一专业。

(3)是以工科为主,以服务为特色的跨学科专业。汽车服务是以汽车为载体创造服务价值的各类动态活动。它不仅具有服务的一般特性,而且带有高技术应用密集的明显特征。研究和应用范围包括汽车结构、运行性能研究及模拟、汽车可靠性、汽车运行监测、诊断和维修技术、汽车运行安全技术和标准、汽车使用效益与管理、汽车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开发、汽车市场的预测研究开发、汽车营销、保险等[2]。

(4)应用性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复合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学生不仅需要有多学科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1]。

(5)新兴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产业的业态变化和社会的需求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新专业。我国我省汽车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没有被认识的规律和未暴露的问题有待研究。作为新兴的专业在培养模式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的确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明确。

此外,笔者认为,注重培养服务意识也是该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的重要特点之一。

4 加强我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

随着福建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汽车(特别是乘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各类汽车服务领域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快速增长,其中以整车(配件)销售、维护修理、美容装饰及汽配件生产为主要服务领域,所需人才也是以汽车(配件)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为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较为旺盛。另一方面,近年来,我省金龙客车和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在全球采购中争得一部分份额,出口的定单越来越多,迫切需要一批熟谙WTO法律、通晓汽车认证、精通国际汽车贸易和谈判的高级服务人才。据笔者所知,我省有的企业愿意出十几万的年薪,却请不到能与外商打交道的汽车零部件质检和贸易人才。

近年来,我省汽车服务工程类本科以下教育已有了很大发展。汽车应用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等服务工程类高职和中职专业,在各地市星罗棋布,质量上也培育出如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全国重点。但是我省汽车服务工程本科教育的发展还不能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本科层次上,我省目前只有厦门理工学院和厦门软件学院设置有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有的新办高校虽然有申办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积极性,也已数次申报,但却由于缺乏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支撑,而未能得到上级批准。厦门理工学院和厦门软件学院均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该服务工程专业将培养面向汽车服务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能够紧跟汽车性能研究、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等产品生命周期的汽车工程技术链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显然,我省汽车服务工程类本科及以上教育还不能适应海西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 而在生源优秀的几所我省本一高校和省属重点院校未设有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有的院校在设立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时,出于提高办学效率,师资利用率和避免申报新专业等的考虑,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按照其他相近专业(例如车辆工程专业或交通运输专业)的分方向的方法培养。即学生在大一、大二所学课程和其他相近专业相同,到了大三才分方向开始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知识。笔者认为这种培养方式,对校方来说,虽说有提高办学效率,师资利用率和避免申报新专业等优点;对学生也有可在两年后跟据各自兴趣和特点选择方向(如果可能的话)的好处。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不利于高层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是因为,首先,服务理念和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大一入学教育就开始。而现在本科生在四年级上学期末就开始找工作,仅从大三开始进入汽车服务工程教育的时间太短。服务理念和意识的培养对于90后青年,特别是对于从小为全家中心的独生子女来说,是有特别现实的重要意义。其次,在课程安排上也难以做到优化。

这几年来,随着本科院校扩招,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进入我省本科院校。与之相对应的是,高职招收的学生成绩相对下降,或者说人才的层次相对下降。因此我省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生,对于提高我省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素质,有很现实的意义。呼吁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院校,特别是本一批院校开办汽车服务工程本科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汽车技术服务、贸易服务、金融服务等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 邵海忠.关于对我国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 2009 (10):24-26.

[2] 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6:91-96.

[3] 周立迎,梁昱.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现状与培养模式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 2009(3):64-66.

[4] 刘树伟,郑利民,田国红. 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02-105.

[5] 王俊昌.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4):115-118.

[6] 沈永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 2008(5):79-80.

[7] 周立迎,梁昱.创办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可行性研究[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65.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in Fujian Province

Su Ling, Chen Mingnian, Cheng Fe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