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创新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58-01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并且在生活中运用各种地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注重理论教育,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积极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总之,造成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的角色,影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得学生的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因此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加上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积极性的激发不够,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只是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2、课外实践教育不足

课外实践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课外实践教育的拓展,是很多学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传统的理念中对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当前很多初中院校在地理教育过程中,对课外活动的拓展比较少,往往注重一些理论课程的教育,缺乏一些生动形象的课外实践活动,最终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

二、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积极主动的能力成为当前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地理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和重新认识

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理念比较陈旧,而且有的学校对地理教学的重视不够,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也更多的注重语数外的学习,对地理学习的认识程度也不够高,因此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初中地理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一般是经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要加强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将提高学生的初中地理实践能力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力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根本,对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改进。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应用,并且对地理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使得地理教学工作可以有序推进,从而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比如传统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初中地理课程的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选择面十分狭窄。对此,应该要对教学素材进行丰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

2、在课堂上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地理学科中的很多理论知识其实有较高的兴趣度,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了厌恶情绪,对此,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比如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地理教师想要导入一个初中地理课堂情景时,前期的准备必不可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导入有多种方式,比如事例导如、问题导入等,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创造多样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形式,让学生根据地理教师设置的各种情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融合到课堂上,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比如在课堂上利用图片创设丰富的画面情境。具体形象的画面构建,是初中地理课堂情景设置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各种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就必须要借助多媒体,加强对图片、视频文件的播放,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从动态的图画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初中地理学科的知识。比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各国的名族特色异国风情的一些特质进行教学的引入,比如在课堂开始之前首先给学生放一些其他国家的气候、风景、人文等方面的图片,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对初中地理课程更感兴趣,地理教师也能从这些内容中找到全新的教学切入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基础上再进行各种知识的深入讲解,有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

3、加强加强课外活动教学的力度

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比如每天的天气情况、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这些都是地理课程中可以讲到的知识点。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对初中生进行地理教育,很难提高初中生的地理能力,当前很多初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开始注重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不仅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初中生的正确引导,还应该要在课外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练习。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初中生的实践教育,加强课外活动教学,让初中生在课后可以进行全面的练习。比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各种植物的观察,在讲解植物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带着自己从自然中挖掘的植物来到课堂上,分析在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时期,这些植物会有什么变化。或者可以通过教师的组织,让学生到大自然中了解植物的类别,了解地形条件等,从而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在学生的脑海中也能留下印记,能够帮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高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加强对课外教学的重视,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严青峰.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初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07)

篇2

高中地理教学对初中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对初中教学目标进行提升,对学生的要求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在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有效性效果较差,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缺乏教学框架引导。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没有对学生在初中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进行纠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幅降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框架认识引导,没有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学习系统性讲解,导致学生在解题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式,不能灵活变通,阻碍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第二,缺乏系统教学框架。高中地理学习与初中地理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本质性的差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没有系统的构建教学框架,导致学生仍旧依照初中教学框架学习,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缺乏完善的教学框架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从下手,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认识、学习方法认识、学习重点认识等出现偏差,导致学生无法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这对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严重的影响。

2、高中地理教学框架构建操作

2.1提高框架构建认知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对纠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要对学生进行框架式结构教学教育,提高学生对框架式结构教学操作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对本章节的框架结构进行讲解,对框架内容体系进行分析,确保学生初步建立课堂教学体系,加深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生动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框架构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框架系统建立的重视。例如,教师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内容框架设置为能量来源(太阳)—活动类型(太阳)—造成影响(对地球)。

2.2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高中地理教学框架构建的基础,对教学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框架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新课标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课程标准及课程要求深入研究,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依照教学要求及学生需求,将人性化理念应用到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地方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设置较高目标,对学生知识进行拓展。可以要求学生除进行常规地方时概念、计算教学,完成基础计算后,再做一些练习册上具有难度的练习题;可以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设置基础目标,要求学生在常规教课的基础上进行基础知识巩固,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题。

2.3对教学内容进行框架提炼

在进行框架构建教学内容选取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地理教学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对主干知识进行框架丰富及框架结构设计,完成对框架构建的初步操作。教师要在框架构建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对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加以拓展,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实感,降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枯燥、消极现象。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以纲带目,对教学中的逻辑关系、逻辑顺序进一步明确,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层层构建、层层递进,提高学生的系统知识梳理效果。例如,在进行《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作为系统内容框架,对三大系统的季风气候、海拔高度、气温状况等进行分析。通过三者相同的细化内容框架进行相似教学,降低学生对三大区域特色记忆的难度。

2.4丰富框架构建中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施的途径,直接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框架构建过程中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地理框架结构构建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感知效果。三维画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立体地理形象的记忆,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好的辅助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地理小活动、地理制作、建立表格等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实现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地球运动时区与区时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时区、日界线转盘增强学生对时区和区时计算的掌握效果。

2.5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完成教学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对学生对教学框架建立效果、对教学内容了解状况、对教学方法掌握效果、对习题的解决效果等作出全面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上述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操作,消除教学框架中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对教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无法理解的方面向教师说明,鼓励学生对教学优化方案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问题及学生建议对教学做出调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新课程改革 教学有效性 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开始受到重视。诚然,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高中地理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地理知识博大精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可以造福人类。从这里可以看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多么重要。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笔者近来一直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多变革。但是,应试教育模式依然存在,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如下:

1.地理学科被边缘化

一直以来,数学、物理、化学一直都是绝大部分人心目中比较重要的学科。数理化甚至是一些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学科。相对之下,地理学科在人们心目中却显得不那么重要。重理轻文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学生甚至教师都将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数理化上,地理学科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得高中地理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校和教师及学生的不重视,使得地理学科教学的改革一直较为缓慢。

2.地理教学模式落后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个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例如,教师依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没有站在时展进步的角度,没有认真思考和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论,落后的教学模式使本就不受重视的地理教学更加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3.地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性,促进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地理教师都是侧重于地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到抽象的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何联系,也不知道怎样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威严的代名词。教师不苟言笑,使得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问题不敢提,有疑问不敢问。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极大压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当建立平等而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的基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大胆发言和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发言,对于学生做得不对的地方,应当正确引导,而不是严厉批评甚至是讽刺。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再紧张,不再压抑,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理学科被边缘化的问题。地理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明白一个道理: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运用,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了,方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3.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21世纪,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靠嘴讲解的阶段,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有了更多选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强化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给学生展示各种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这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会更加深刻。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采用新型教学理念,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字学勤.怎样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果[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2):312-312.

[2]梁金英.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83.

篇4

关键词:选择;地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238-01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地理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恰当而准确地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可以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其巨大的作用,选择地图是关键。

一、选好地图的种类。

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地图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地理景观图、地理联系图、地理原理图、地理统计图等等,不同的地图所承载的地理信息也各不相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差异。选好地图的种类能够让每一张地图发挥其独特而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们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或者是外来民工子女,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既不能“读万卷书”,更不能“行万里路”,他们没有城里的孩子见多识广,与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知识面非常狭隘,这种狭隘性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景观图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地理景观图是将客观存在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以图像的形式,形象而又具体地展现给学生,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语言和文字无法比拟的。恰当、合理地运用地理景观图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感性认识的不足,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分布以及基督教教堂的建筑特点,我为学生精心准备了法国巴黎圣母院、俄罗斯瓦西里大教堂、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美国洛杉矶水晶教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教堂、澳大利亚圣玛丽大教堂等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感受地理的魅力。

地理联系图则有助于揭示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而非零散的地理知识。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目前初中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存在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地理知识的“碎片化”,也就是所学地理知识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地理知识的“碎片化”又使得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容易遗忘。产生知识“碎片化”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地理会考的考查目标对地理教学的导向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会考考点的过于细化,过于注重对记忆类地理知识的考查,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重视记忆地理事物和现象,忽视理解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所学地理知识不成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过程中对地理联系图的恰当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进行重构,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生学完八年级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后,我会绘制一幅反映中国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图表,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中国自然环境特征。

二、选好恰当数量的地图。

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无论对教或学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当前地理教学正面临着实现多元化教学,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其综合素质的问题。地图是组成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地理教学形象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关键。

一、高中地理教学训练学生读图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读图障碍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读图障碍是绝大多数高中生都存在的问题,同时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识别地图中的区域定位图、统计图等。此外,不少学生更表明很少在生活中运用地图。究其根本学生产生读图障碍的原因是受到现有教育体制的影响,因为在我国分数往往决定着一名学生的命运。所以,在众多教学科目中地理被视作副科,教师与学生基本上不重视地理学习。因此,造成地理学科的表象教学,即仅仅限于理论层面开在教学,教师常常以成绩论“英雄”,而不关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情况。

(二)形象思维培养力度不足

虽然高中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进步发展相对较大,但仍然不可忽视对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即便这只是低年级学生最主要的思维方式。然而,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惯于直接传授某些成型的抽象概念和结论给学生,结果学生不仅难以理解,反而影响到学习兴趣,从而畏惧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方式,通常形象思维是解决重大问题的伊始,为此,地理教学必须重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不重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学生读图能力由思维能力、基本读图方法、感知能力和地理图像知识共同组成。读图能力包括两个层面,获取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的能力,而两者间的关系是:学生积累表象的数、质量越高越多,其思维能力愈强,就能获取越丰富的深层信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未正确认识到学生读图能力的构成、能力层次间的关系和目标,结果更重视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学经常是以文字代替图像。

二、培养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策略

(一)学会认识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地图种类众多,而各种地图的功能和含义都不同,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首先是教会学生认识地图。高中地图的类型众多,包括原理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剖面图等,这些地图都有着相应的作用和功能,教师应积极教会学生区分地图的不同类型,了解其用途和类型,了解什么样的地图能够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例如:学生可以在等高线地图中,通过曲线判断哪里山谷、山脊以及鞍部等。学生只有学会认识地图,才能分析解决问题。

(二)重视绘制地图

在重视学生读图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表率,积极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绘图技巧。但值得注意的是,绘图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工具和现成地图。绘图应从简到繁,先教会学生绘制平面图,然后不断提高难度,只要学生学会制图,便能降低读图难度。不过受限于高中生绘图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绘图时以临摹绘制地图为主。例如:在教学中国地图的过程中,教师可先绘制中国轮廓和重要经纬线(北回归线、纬线30°、经线90°、经线100°等),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并参照这些经纬线进一步绘制中国长江、黄河等分界线以及三级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最后根据需要在地图上落实各地资源、地形区以及工农业区等知识点。当然,除了临摹地图,还可以绘制地理漫画图或简图。绘制地理漫画图或简图相对简单,其主要形式为图像,是对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具体化抽象知识的体现,能够明确提示地理事物的特征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点。学生通过反复绘制这类型地图,即可深入的认识复杂的地理知识点,进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能力。

(三)引导学生记图

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记忆地图的特征和轮廓,促进学生日后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例如:黄河干流形状类似于几字形,让学生记住黄河形状特征,在日后只要看到类似形状,便能立即辨认出黄河,进而对问题做出正确深入的分析。

(四)把握读图技巧

读图需要一定的技巧,而读图技巧有利于分析地图解决问题。首先,教会学生看图表标题,不同地图下面都标有不同图表标题,学生应阅读并熟悉图表标题和地图类型,从中获取所需信息。例如:在坐标图判断时,要清楚区分纵、横轴,重视关键知识点,以及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其次,要认真查看图表中的内容,然后在图表中准确的获取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分析,最终总结出具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图表中的图例信息和注释信息应高度重视,虽然其在图表中信息量极弱,但如果能得到充分灵活的运用,则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挂图能够满足分析问题的需求,但其作用相对来说较为局限。而多媒体技术则能弥补挂图的不足。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展示更多类型的挂图,且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这些地图还能实现缩小、扩大等操作,有利于教学开展,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直观的了解地图。为此,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运用,保证学生读图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结束语

针对高中地理教学训练学生读图能力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教会学生识图、绘图、记图,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读图技巧,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着手,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姚灵.试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篇6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渗透问题

教师应积极研究符合实际环境情况和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乡土地理,使学生充分认识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积极自主的学习地理知识。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渗透的意义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中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知识时,可结合乡土地理知识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存在的事物,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意识到地理学习联系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学习水平。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我国很多地方还属于贫困落地区,面对当下的实际情况,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家乡的现状、所存在问题,进而使学生思考、分析当前家乡发展前景,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1.课件容量大,“机灌”现象严重。

有些地理教师,课前没有精心备课,不了解教学目标,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更不考虑学情,针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不做详略的处理就全搬到课件中,这是一种“教材搬家”似的多媒体教学。还有些地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作了解,也不相信学生有对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能力,在制作课件时,不分重难点地将所有知识都在课件中呈现出来,更有甚者把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学生难以听懂的课外拓展内容也罗列到课件中。

2.对教学主体不清。

有关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中有35%的学生反映师生互动少;只有一半稍多的学生认可在多媒体教学中交流、展示的机会较多。针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在农村中学由于班额小,分组讨论活动进行的较好;城镇中学每班人数基本达到六七十人,多者有八九十人,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开展得较少。从某种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变成教师操作多媒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学生也失去了教学的主体地位。

3.唯媒体独尊,忽视传统教学优势。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很好地强调重点,突破知识难点,最终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虽然它的优点很多,但并不说明针对所有的教学内容,它是唯一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以前教学所使用的传统教学手段如挂图、板图、模型、实物等手段的作用,多媒体是难以代替的。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有调查数据显示:38%的学生反映地理教师有时用,而近50%的学生反映不用。说明目前有不少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针对不同的知识不考虑哪种教学手段最适合,而只是一味地追赶潮流,所有知识都采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课件内容需优化。

据调查,一半多的地理教学课件来自网上下载,而借鉴别人,只作简单修改的占的比重更大,导致课件内容与教材脱节,缺乏新意;课件内容是纯文本的地理知识的总结,过于枯燥、呆板;课件内容局限于教材,不够丰富;课件内容是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没有进行整合,不利于⒎⒀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颜色过于单调,知识点不醒目,字体有时偏小;等等。课件内容制作粗糙,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渗透的策略

1.教师要熟悉本地地理。

教师要对当地的地理了如指掌,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初中地理中的乡土地理教学。一些学校中很多教师都是外地人士,要教好乡土地理,就必须熟悉当地环境,收集本地地貌特点、风景名胜等地理资料,还有一些乡土文学、乡土历史等方面的资料。不仅拓展教师的视野,加深对当地地理环境的认识,也能够在进行乡土教学时,对学生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用自身的知识和对本地环境的感情,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进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对自然界中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将地理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一些地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野外考察,带领学生去本地能够利用的地理资源,在野外考察过程中结合实际地理情况为学生讲授地理知识,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并在考察时,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3.指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以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中心进行乡土地理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

篇7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

在高中地理的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都是根据学校要求和教师们统一制定的目标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保证全学校的地理课程的进度,但是却只能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老师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更加重视课程的建构性和生成性特点,并且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更加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可以在学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逐步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老师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扮演着课堂主体的角色,掌握着学习进度和讲课内容;而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扮演的是沟通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因为新课程下的地理有效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理信息传授的过程,所以说老师要在课前把上课要讲的知识进行熟悉和梳理,再利用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扮演的是传播者的角色,而老师除了负责传播知识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传授的知识来创建一些情境,借此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纠正和补充,以保证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地理知识的正确性,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沟通者了。

三、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策略非常重要,老师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保证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有效的地理教学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量放低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话要和蔼,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给予鼓励和适当的帮助,要少批评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不再是老师给学生灌输一些地理知识,而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并且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融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学生也会觉得地理课程并不是那么地枯燥无聊,更自觉地学习地理知识,促进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高中地理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或者任务的时候,都要以学生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而学生要学会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学生可以自己查找答案,也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得出答案,或者询问老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不要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变成“填鸭式”教学法。(三)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在进行地理的有效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出问题,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大多是采用问问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探究能力。老师在讲课之前要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地理基础能力来设计问题,并且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联系和渐进关系,以便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结论。老师在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的时候,要克服两种倾向: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随意讨论,不加以控制和引导;第二种是在同学讨论之前先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或者暗示给学生。最后老师让一名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让别的同学进行补充,最后由老师点评每一个小组的观点,并且进行总结。而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教学,毕竟有时候老师的描述并不能让所有学生都集中注意力并且想象出情境画面来,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和情境有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们对这个情境有所了解,最终想象出问题情境。(四)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时,老师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们学习和记忆地理知识。例如老师在讲解“保护地球”这类课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有哪些保护环境的措施,让学生们在下一节课上积极发言,而且老师可以为学生们补充一些现实中有效的保护环境的做法,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而在讲解案例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同学们展示案例,通过形象的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是现在的地理教学必须要重视和完成的目标,因为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所以说,老师们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实现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作者:李莉 单位:西和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探究教学;新课改背景;中学地理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探究教学的概念

“探究”原用于科学研究中,指的是科研工作者在获取数据或解释科学现象时候的路径方式。现在研究被用在更宽泛的领域:如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尝试;学生用以获取知识的解决办法;社会工作者解决社会领域矛盾的活动等。现在,在探究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探究教学的概念和新思维。探究教学根据词源意义,可以总结为: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吸已有研究成果和一线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并根据教学的客观环境和现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地理课堂开展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掌握基本概念,形成团结的班级氛围和良好的合作习惯,并在知识的重难点中形成有意注意,增强对本章节的理解。讨论进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地理学科情感,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实效性。

二、中学地理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中学地理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五河一中为依托,进行问卷调查、课堂观摩、与教研员访谈和询问一线教师等方式了解中学地理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其找到解决的办法。

地理探究教育不受重视。首先,学科地位不受重视。在文理科中,地理学科的地位都比较尴尬,在高考的比例中的分值较小导致对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五河一中地理和其他大门类学科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导致参加比赛、竞赛,学科探究的机会较少,在探究教学中无法吸收最先进的教育方法。其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进行简单的学习,甚至部分学生放弃学习地理学科的情况,使得探究教学无法开展,学生不予配合。最后,地理探究教育尚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五河一中在创新教学模式上,尚没有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

教师对探究教学缺乏深刻认识。通过问卷调查、和其他地理老师交谈中发现,为数不少的教师对探究教学缺乏认知,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学校整体探究教学环境的影响,在五河一中,传统教学为主,探究教学为辅,探究教学没有被普遍接受和采纳;二是受现行高考体制影响,部分教师认为探究教学不适合应对高考。笔者在与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访谈时发现,被访谈的教师大部分认为,探究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产物,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帮助,但是我国的素质教育名存实亡,一考定乾坤的考试制度没有改变。因此,选择能最快提高应试成绩的教学方式成了教学方式选择的金规铁律.而现代高考知识要点多、考点明确,与探究教学相比,传统教学能更快、更直接地达到考试目标。

课堂探究教学不理想差。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较少教师能较好的控制探究教学课堂,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探究教学效果差。探究教学部理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死板。教师在创设教学场景即探究环境时,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需要,简单的把课本基本导入搬入探究教学环境中,使得学生失去探究的新奇感和兴趣,造成探究教学的失效。二是问题设置缺乏层次感和导向性,学生思维往往停留在一个问题层面上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探究教学要设计一整套的环境,层次引导,步步深入,如果问题的设计都停留在表面上,就无法到达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三是教师课堂干预太多,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地理课堂上,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形成问题意识和理解能力。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山区中学地理探究教学优化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地理探究教学创设条件。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时才感到学习是轻松愉快才肯动脑筋去思考,积极去参与。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对象缺乏兴趣时,则会感到学习空乏无味,产生厌恶情绪,不愿参与。所以,地理学习兴趣是地理探究学习活动是否成功的前提,地理教师应把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视为地理探究教学的关键,努力提高地理教学的兴趣,场景的设计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增强教师培训力度.转变教师传统观念。培训是充实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影响教师们不愿主动学习或研究探究教学。因此。增强对地理教师探究教学的培训是必要措施,引导地理教师转变观念,主动学习、研究探究教学。探究教学培训可采取统一组织培训和教师自主参加培训两种形式.对于自主参加培训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补偿或奖励。

研究课堂探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一,深入理解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新考试大纲.从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地理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记忆多少地理知识而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树立科学的地理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这说明,新的地理教学方式应该是一种能力教学和过程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第二,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合理选择教学案例,探究教学能否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与探究教学案例的合理选择关系重大。教师应该在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背景后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取舍书本案例或自行设计探究案例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掌握一些地理探究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技巧,把握探究问题的层次和难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出,但如果提出的问题有多个、那么问题之间一定要有适当的梯度和较强的关联性,使探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艳妮:论探究学习实施策略[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难题 措施

自从高中地理推行新课程后,就整体而言,课堂教学方面呈现出良性发展,教师们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效果。但是在地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困难,需要我们解决。

一、高中地理教学常见困难分析

(一)地理教学理念过时

对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地理教学理念过时是极具代表性的问题。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存在,导致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根据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对素质教育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教师只注重加快地理教学的讲课进度,全方面地向学生强调考试要点,背离了地理教学的育人理念,导致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均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未能真正掌握“地理技能”。地理教学中那些针对学生全面素养提升的要求被置之不理,盲目地追求地理高分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对地理知识实现活学活用,从而令地理教学丧失现实意义。

(二)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智力发展均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以及接受能力方面都有天壤之别。假如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全部学生均采取相同的教学模式,实施同一的教学目标,势必会造成学生彼此间知识差距日益扩大,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呈现失衡发展。同时还将导致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承受更大压力,这些后进生将越学越吃力,失去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自信心,进而慢慢丧失学习地理学科的信念和动力。

(三)教W考核评估体制不科学

就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来看,其考核评估体制极不科学,其基本评估标准定位在学生的地理考试分数,单一性的考核评估体制阻碍了教师创新教学思想的提升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师在不合时宜的考核评估体制中一味地谋求高分与成绩,导致地理教学走向守旧、僵化的死胡同。

二、解决高中地理教学常见困难的应对措施

(一)变革教学理念

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变革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条件。变革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增强自身素养,明确地理教育的实际含义,不再一味地追求高分,不再培育分数高、技能低的学生,而是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知晓地理教学的社会作用,把地理教学知识应用至社会生活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水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知识时,教师当借助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知晓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强化其地理学习意识,促使其自主地积极地学习地理知识,同时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科学地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

(二)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

为了督促学生自主积极地开展地理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教师应采取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其中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分层教学。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之前,应对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情况做统筹评估,同时将其划成三个层次,之后再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需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

比方说在教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对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倡导其自主学习与研究,把握并归纳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搜集课本外的知识以补充教材中所缺乏的知识。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当在教学前列出部分问题,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学习教材里的知识,去证明自身的想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的指引。对低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全面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同时教师需认真仔细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借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创建适宜的教学评估体制

创建合适的教学评估体制可以全面刺激教师变革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手段,以培育高素养的地理人才。创建合适的教学评估体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立足于学生成绩和分数的考核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举行评估学生地理认知和地理运用技能的比赛,针对生活情景给学生出考题,使学生依照有意义的比赛,全面展示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技能,以此作为地理教学的评估标准,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的主动性,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确保地理教学的品质,为社会培育更多的高素质地理人才。

三、结语

总之,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学校对学生的培育对将来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所以,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需针对具体教学情形与各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科学地调整教学方案和制订教学计划。尽管当前高中地理的教学还有不少弊端,不过作为高中地理一线教师,我们理应重视自身的教学效果,积极进行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更好地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高伟之.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4).

篇10

关键词:生态、生活、体验、能力

近年来,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关切、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和能力培养等越来越予以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逐渐成为人们教育下一代的灵魂,所以说追求达到“最优、高效与和谐发展”状态,这样就为教育工作者(教师)提出了新的视觉,即生态化教学。

一、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生态化地理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从生活中选取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不拘于生活的细节。从而发展到以创设情境而教学的生态化取向,这样的教学就兼顾了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内容、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各要素。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置于开放性、与外界的不断互动的生态化的系统中来考虑,因而就有助于学生探究、互动和社会化的实践环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讨论,猜测、探究、解释,评价等活动,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观点与解决方法,建立社会化的交往方式,而不只是关注答案是否正确,这样就会促进地理教学走向真实生活世界,走向现实生态环境,沟通地理学习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沟通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学习之间的联系,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让学生的精神生活与生命体验成为地理课程文化的重要成分。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生态化地理教学。

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本质力量,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求,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且还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对知识的感悟,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的学习就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激情之火,主动开发潜在资源,充分利用创生资源,营造对学习有意义的真实情境,有利于发展学习者主动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的活动,开展生态化地理教学。

生态化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整体-协调-统一性

生态化地理教学强调教学系统就是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资源、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等诸要素有效互动的一个统一体,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协调与统一,个别化的学习过程与合作共享认知的协调与统一。学术性认知与日常生活认知的协调与统一,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协调与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与统一,对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量化评价与整体评价的协调与统一,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协调调与统一等等。总之,通过整体协调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最终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真实-生活-情境性。

很明显,技能与内容必须呈现在一个学习者熟知的情境之中,生态化地理教学强调发挥各类教学资源优势,特别重视“潜在资源”与“创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其成为真实情境与活动的有力支撑。这类课程资源的本质特征是“熟悉性”,因为学生对情境熟悉,才会感觉到它的真实性,才会与学生原有经验和体验建立联系。生态化地理教学主张选择或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社会或自然中存在的“事”和“物”来使教学内容问题化、任务化,这种问题或任务由于具有真实性而使学生感到对自己有意义,进而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而引起活动,为学习者自主探究、体验、交流、反思与共享认知提供机会。

三、注重锻炼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进行生态化教学。

如动手收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能力的提高,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说到底,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但不可否认,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相对来说比较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时应该有意识地在教材中加强这一环。一次研究任务、一次调查研究、一个广告设计等,都是锻炼学生设计、思考、分析、行动的好机会,也是认识自我价值,发现自我潜能,展示自我形象的好机会。生态化地理教学主张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生内隐学习并获得大量知识、提升能力,生态化地理教学环境中的学习活动,提倡个人与同组同学一起完成任务,便于同学们在讨论问题或辩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协商的见解辩护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生态化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