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后护理新进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护理康复路径;结肠癌;康复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41-02
临床护理路径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现已经被确定为一种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强调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疾病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结肠癌占了10%到15%比例。对于结肠癌手术患者而言,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手术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 概念介绍
1.1 结肠癌的概述 所谓结肠癌,指的是人体结肠粘膜的上皮在环境或者是遗传因素等各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结肠粘膜上皮发生恶性病变的一种疾病,结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的范畴。结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与结肠癌的症状和时期有关,早期结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腹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早期的结肠癌症状从间歇性转变为持续性。随着病情的加重,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出现腹部包块,肠梗阻等,同时由于结肠癌的肿瘤溃烂、失血以及毒素的吸收,会导致患者出现低热、乏力、浮肿等各种中毒症状。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1]。
1.2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述 所谓临床护理路径(CNP),指的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的一种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综合性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最早出现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并在实践中被美国确定为是一种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这种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护理内容和任务包括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接诊时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症状等进行诊断、检查、配药、治疗、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的指导、活动指导等健康教育宣传、出院计划等。医院根据这些工作和服务内容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何时进行何项检查、治疗以及护理等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记录[2]。
2 在结肠癌手术中实施护理康复路径
2.1 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 文章结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实施的护理康复路径对患者康复效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结合结肠癌手术患者的情况对护理康复路径进行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在本院进行手术的结肠癌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等层次和小组成员成立专门的护理康复路径研究小组。然后根据本院实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手术诊疗和护理的特点以及其具体的情况等,对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工作内容、工作步骤等进行设计。本次研究中,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饮食、休息、活动、检查、治疗、用药、康复护理效果等[3]。
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为了探究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护理康复效果,本院选取一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常规康复护理作比较。实施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就由责任护士对其专用的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患者对自身在住院期间的一个过程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然后由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手术后的康复锻炼和基本日常生活自理功能的恢复锻炼,通过鼓励和引用其他案例等,鼓励患者按照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计划执行康复锻炼。然后再由护士根据患者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
在结肠癌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过程中,在护理内容方面,要注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心理护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病情的信心,饮食护理和护理等是预防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相关功能和自理能力锻炼的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患者进行康复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以及不良的反应等。
2.3 护理康复路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康复影响 本院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临床护理康复路径能够有效提高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根据对照组进行的手术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采用临床护理康复路径有效的降低了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出现。本组患者对结肠癌疾病以及结肠癌手术后的护理知识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促进了患者手术伤口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采用护理康复路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全程服务,有效缩短了结肠癌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康复期间的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4]。
3 临床护理路径的总结
总之,临床护理康复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护理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本院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它为医院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促进了医院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说,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3.1 对患者而言 对于患者而言,从本院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结果可以发现,一方面,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的出现,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促进了患者手术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复,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另一方面,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过程中,通过护士对临床护理路径的介绍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的提高了自我康复管理。
3.2 对医院而言 对于医院而言,首先从医务人员出发,能够有效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护理服务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护理质量,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率。从医院来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转变医院的护理观念,增强医院的服务意识。通过全过程的高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和医院的满意度。同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规范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5]。
参考文献
[1] 胡红飞,卓亚娟,焦碧英,应瑛.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12(02):23-25.
[2] 杨九菊,郝兰婕,张翠玲,王秀芬,赵捧欣,康艳凤.胸科患者患侧肢体加强康复操锻炼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09,19(09):12-13.
[3] 孟秀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12(15):29-31.
篇2
【关键词】留置胃管;胃管;护理
前言
留置胃管常用于胃肠营养支持和胃肠减压。经胃管鼻饲为昏迷或不能经口进食病人提供营养、热量及胃内给药,是促进病人恢复的主要方法之一,还可通过抽吸胃液,了解胃液的性质和量,观察病人有无消化道合并症;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对胃肠道、胆道手术来说,术前留置胃管还能有效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近年来,由于临床疾病的多样化和整体护理的要求,常规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护理已显不足,广大护理同仁进行了认真总结、大胆尝试。现就留置胃管的护理和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1留置胃管病人的一般护理
1.1插管前的护理:插管前病人最容易陷入紧张恐惧状态,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利用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护理干预。插管前先清洁鼻腔,观察有无息肉、肿瘤、鼻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狭窄等,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对症处理。
1.2插管时的护理:操作中鼓励病人增强信心,激发能动性,调动其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抑制不良情绪,默契地配合插管。插管时若遇到阻力,不可强行置入,应查明原因,特别是食管、贲门癌的病人,若管腔内有肿块堵塞,可向胃管内注入空气,若出现呃逆,说明管腔开口部位在食管内,可将胃管向下试插。
1.3插管后的护理:病人清醒时,多与病人沟通,加强健康教育及胃管护理知识的宣教;定时翻身,按摩背部、肩颈部,以减轻因头颈部制动及被动带来的不适;定期用含漱液漱口及擦拭口唇,涂以甘油等润唇剂,以减轻口渴、口唇干燥;随时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每天以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胃管,每次约30mL~50 mL ,经常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胃肠减压期间禁食禁水,必须注药时,注药后需夹管30 min ,以免将药物吸出,影响疗效;咽干、喉痛者可用凉开水漱口,不敢咳嗽、排痰者,嘱其每日做深呼吸4 次,以预防肺部并发症。
2并发症的护理
2.1黏膜损伤:对长期留置胃管者,用1 %薄荷油滴鼻剂和呋麻滴鼻合剂或氟嗪酸眼液滴鼻,每日2 次~4 次,防止鼻咽部黏膜发炎及不适,避免局部感染及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致肺部感染。当黏膜损伤时,则应采取以下措施:①保持口鼻腔清洁,合理配置营养,增强抵抗力;②留置胃管的前段时间,可适当使用复方薄荷滴鼻剂,收缩黏膜血管,防止黏膜充血水肿;③适量饮水及服用维锌合剂,预防口咽部感染,增强局部和全身的抵抗能力;④当胃肠减压压力过高导致胃黏膜损伤出血时,应立即放松,将胃管回抽至食管,休息胃黏膜,并予法莫替丁、泰胃美等黏膜保护剂。
2.2食管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食道化脓穿孔可以使用制酸剂、H2 受体拮抗剂、促胃肠动力药可减轻症状,降低食管炎的发生率,增加病人的依从性。
3留置胃管的研究新进展
近年来,同道们对接受胃管留置术的不同病种、不同个体差异的患者,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技术处理方法,提高了留置胃管术的成功率。现国内引进的胃肠营养新型胃管,具有软、细、耐腐,有导向引丝,置管期可达90~180天,但价格昂贵。
3.1弯头胃管:在传统胃管基础上,对管前端进行改造,其前约一长4cm的实心段,实心段向端头渐渐变细并向一侧弧形弯曲30°角,端头为一圆滑尖头;实心段与空心段夹角处有一侧孔,且向管尾每隔4cm有一孔,共4个,绕管凿出,不在同一直线上;距管前端15cm、25cm、45cm、55cm、65cm、75cm各有一刻度线,距管尾4cm处一侧稍凸起与弯头相对应,用于判断弯头的指向。该胃管与传统胃管比,具有引流效果好、操作时不需要患者特殊配合,不需要特殊,易插入,避免普通胃管在吻合口盘旋的弊端,为昏迷、危重等患者解决了误入气管、插管困难难题。
3.2一次性滴喷药胃管:刘志兰、赵红研究的一次性滴喷药物胃管是用小号硅胶管行胃管插入并将胃端制作多孔,置入胃贲门,另一端连接一次性输液器使药滴入,适当挤压莫菲氏滴管可使药液呈喷射状布满胃黏膜,可达到及时有效治疗的目的。
3.3带有三通阀的胃管:马振芝等研制了一带有三种阀的胃管,即由一根端头为实心的塑料管作为胃管,其插入端的头部有与管腔相通的、向外上方倾斜的斜孔,在靠近斜孔管壁上有相互错开的壁孔,通过插接在胃管外露端口上的三通阀构成。其避免了饲后反折胃管、夹子固定等程序;管接头与注射器、输液管连接紧密,从而解决了注入液外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玲,曹桂红. 上消化道手术细塑料管替代胃管64 例观察[J] . 医学理论和实践,2000 ,13 (10) :596.
[2] 张兰凤,陈桂英,龚光明. 弯头胃管的研制与应用[J] . 中华护理杂
志,1998 ,33 (10) :620.
[3] 马振芝,李兆梅,张元云,等. 介绍一种带有三通阀的胃管[J] . 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 (4) :226.
[4] 刘志兰,赵红. 一次性滴喷药胃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 . 实用护理杂志,1997 ,13 (4) :180.
篇3
【摘要】手术后腹胀是外科中常见的问题。本文尝试总结近年来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中医治疗的最新进展,对外科手术后腹胀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更准确有效地知道手术后腹胀症状,能更好的治疗这一症状。
【关键词】外科;腹部手术;腹胀;西医治疗
外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抑制,导致腹胀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显著的腹胀可引起腹腔内压的增高,研究发现术后感染、伤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与腹内压增高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与否直接影响腹部手术治疗效果[1]。近年来,随着对术后腹胀危害性的认识不但深入,西医治疗术后腹胀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探析了术后腹胀的相关因素及机理。对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更精确全面的了解术后腹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科学有效地治疗方法。
1 相关因素及发病机理。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引起外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症状的原因问题,医学学术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释。
1.1 术中麻醉。手术中长时间的吸入物,使患者通气功能相对不足,物排泄延迟。术后为减轻疼痛,镇痛泵被广泛使用,以及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致使物长时间停留在体内。胃肠功能受植物神经调控,而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传导,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对胃肠道主要表现为抑制[2],从而使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排气时间延长,使术后患者腹胀明显增多。
1.2 手术创伤。腹部手术由于开腹、手术操作,牵拉胃肠壁肌肉导致交感神经激活,使交感神经递质分泌增加,胃肠蠕动节律、强度和方向均受到影响,引起胃肠蠕动减弱、停止[3]。手术过程中组织的切割分离使组织器官部分的神经支配被阻断,迷走神经损伤,从而影响胃肠动力[4],使胃肠功能受到广泛抑制,肠胃活动减弱。
1.3 腹腔炎症刺激。腹腔原发病灶的炎症刺激干扰腹腔脏器功能,炎症蔓延到肠管神经,从而使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性降低,肠蠕动减弱、消失。同时腹部手术后肠伴有一个麻痹静止期,在此期间肠内微生物繁殖产生毒素以及大量炎性渗出物均不能从肠道有效排除,使肠管长时间受到炎症化学刺激,从而干扰了正常的肠蠕动功能,使肠道运动受到进一步抑制。
1.4 水电解质失衡。由于术中失血、大量体液渗出以及术后胃肠减压,腹腔引流等丢失大量的电解质。术后较长时间禁食,补充不足均可引起水电解质失衡。低纳、低钾可抑制胃肠平滑肌,影响胃肠动力的恢复。
1.5 术后长时间卧床。术后患者身体上常带有各种引流管道,使活动受到限制,患者害怕伤口疼痛不愿活动以及手术对身体的创伤,加之术后长时间禁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患者缺乏活动的原动力。因此“术后患者通常要经历卧床阶段”[5],以期回复正常的体能指标,也有大量文献报道“术后腹胀更易发生于卧床,不能活动的患者。”[6]
1.6 精神-神经因素。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7]。术后伤口疼痛紧张均可引起患者心理的焦虑和烦躁,进而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胃肠功能术后长时间受到抑制,使气体滞留在体内,感到腹胀。
2 诊断
外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目前尚无通用的诊断标准,大多数临床工作者常用的诊断的标准均是以患者自我感觉和描述及患者的腹部体征来判断,患者诉腹胀,但能忍受且无明显阳性腹部变化体征为轻度腹胀;患者诉腹胀感到明显不适,且腹围增大,腹部隆起为中度腹胀;患者诉腹胀且腹部明显隆起,难以忍受痛苦,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及呼吸困难,为重度腹胀。在缺乏量化的观察指标的情况下,现有临床医药工作者通过经尿道膀胱间接测压反应腹腔内压的原理来观察因腹胀而导致腹内压升高,从而来判断术后腹胀的程度, 是目前外科腹部手术后腹胀测量的金指标[8]。而且这一方法和指标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3 西医治疗。
对于如何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症状,常见的治疗的方法可以分为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种方法。
3.1 一般治疗。一般医学理论认为,治疗腹胀应该严格禁食,减轻肠胃负担,持续胃肠减压,持续排气, 以排除胃肠道积液积气。这些都利于胃肠道的休息,减轻胃肠道压力,缓解胃肠道淤血、水肿,促进胃肠动力恢复。灌肠液保留灌肠,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气。必要时也可服用胃动力药,促进肠胃动力恢复。
3.2 西药治疗。严密监测水、电解质失衡状态,积极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解质及酸碱平衡,促使胃肠功能的恢复。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补充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 保证胃肠道及机体的正常代谢,纠正负氮平衡。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蔓延。给予促进胃肠蠕动恢复的药物,新斯的明肌肉注射。
3.3 食物辅助治疗。应避免进食含气的食物,例如蛋奶类,打起泡沫的奶油、打起泡沫的加糖蛋白,还有汽水。应避免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易产气的食物有萝卜、洋葱、卷心菜、豆类、白薯、蜂蜜、韭菜、生葱、生蒜、生苤蓝、芹菜等。
3.4 辅助治疗心理治疗。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以缓解术后焦虑情绪。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树立起康复身体烦人决心,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在术后早期活动,术后通过适量的运动,调节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体制和心理调控能力。使患者的体质与心理活动互相促进,形成恢复,调节期的良性循环,以促进全身各系统功能的恢复[9]。
目前西医治疗术后腹胀的报道较多,治疗方法从不同侧面展开,均取得一定疗效。但对外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西医常规治疗,如;放置胃管,肛管排气等侵入性操作,给术后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感,不易较长时间运用。因此,对于治疗外科术后腹胀既安全,病人无痛苦容易接受,又能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疗效好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其卉,张剑,胡春娥 通气散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 护理学杂志,2003,18(8):575.
[2]燕建新 硬膜外预注新斯的明对硬膜外麻醉后胃肠道激素能影 响 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 19(11)
[3]黄庭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49 - 3501
[4]秦新裕1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19(6):325.
[5]孙丽娜、陈桂兰.普外科术后卧床患者需求与不适的调查及对策 实用护理杂志,1998, 14(7):344.
[6]李学增.外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82.
[7]何志晶 手术焦虑与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6~31(7):431
[8]黄吉强 腹部外科学理论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64 - 661
篇4
【关键词】有效沟通;白内障;术后视力;适应能力;影响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病人在进行术以后,由于人工晶体的调节能力有限,会导致手术者产生难以很好适应术后视力的情况,进而影响该类病人对手术的满意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利于满足病人手术后对视力的更多需求,进而为改善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条件[1]。本文主要探讨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病人开展有效沟通的临床应用价值,现作如下详细报告: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从我院抽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病人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分析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9例。对比组中,有男性病人17例,女性病人32例;年龄在18~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24)岁;给予对比组常规护理。分析组中,有男性病人20例,女性病人29例;年龄在1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66)岁;分析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有效沟通的护理模式。全部研究对象均经过B超检查发现存在后巩膜葡萄肿症状,眼轴长度达到25mm。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及其他病情等临床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比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分析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而具体的沟通护理,具体体现为:掌握病人的情绪情况,帮助其解决实际需求,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学习背景、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对病人进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的知识宣教,以满足不同病人的具体需求。此外,应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为病人讲解相关手术知识,并采用随访指导的方式对出院的病人进行随访,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应用方法
本研究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通过[例数/百分比,(n/%)]表示,用χ2检验,P
2.结果
手术后,该98例研究对象均取得了痊愈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病人掌握健康知识的情况发现,分析组病人掌握健康知识的优良率为91.84%,对比组仅有73.4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表1两组病人掌握健康知识情况对比[例数/百分比,(n/%)]
3.讨论
近些年来,因受到生活习惯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高度近视的患者不断增加,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容易引发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而且老年患者也具有近视程度相对严重的特点[2]。加之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病人在术前通常具有较差的远视力情况,在生活习惯的影响下,导致其在术后通常会产生视力适应能力较差的情况,这给病人的精神和生活均带来了很多困扰[3]。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为该类病人做好充分的告知和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并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治疗,进而为其获取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创造有利条件[4]。
本研究剖析了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病人开展有效沟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分析组病人掌握健康知识的优良率为91.84%,对比组仅有73.4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有效沟通能够提升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质量以及避免医疗纠纷均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郭华,梁笑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4):128-129.
[2]姚有根,殷义平,汪鸿等.白内障术后早期低视力原因分析[J].实用防盲技术,2012,07(01):15-16.
篇5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康复干预
资料与方法
2005~2006年收治全髋关节置换病人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50~88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8例,股骨颈骨折15例,老年性髋关节骨关节病3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手术的固定方式:生物型16例,骨水泥1例,混合型19例。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准备,心理干预可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缓解疾病和焦虑,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利于康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知识,使其了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成熟的现代化外科手术。同时耐心介绍成功病例,以解决思想顾虑,降低病人的应激反应程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处理潜在的感染性疾病灶,如牙龈炎、脚癣、嵌甲、皮肤疖肿等。术前治疗这些感染疾病可大大降低手术感染的机会。③术前康复指导与的要求:采平卧位或适当抬高床头15°~30°,但患髋屈曲45°,不侧位,患肢外展30°,并保持中立,两腿间防止外展架或厚枕。鼓励病人坚持做足趾、踝关节主、被动伸缩练习,适宜的股四头肌等长缩练习,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并发症。
术后护理:①预防并发症:返回病室搬动患者至床上应保持肢体外展位,防止髋关节脱臼。侧方切口时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预防关节脱位。后方侧位切口时,患肢平放床上,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保持肢体的位置,可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鼓励咳嗽、咳痰,防止肺炎。抬高患肢,主动或被动的活动患肢,逆肢体方向按摩,促进静脉肢体回流。为预防褥疮,睡海绵垫或气垫,夏天睡空调房间。②床上功能锻炼:手术当日避免过多活动,搬动时,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最好指导病人利用牵引架上的拉手抬起臀部,可避免抬臀时引起疼痛,又可促进血循环,便于放便盆及臀部背部皮肤的护理。需要注意是:把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以取得合作。术后第1天因疼痛,多数患者活动时有恐惧感,在给予患者有效的药物止痛后,可帮助其被动活动,挤压腓肠肌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并指导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然后放松重复练习。注意运动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床上运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状态下进行。③术后4~6天,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每天可在医师指导下被动活动髋关节数次,为下床负重做准备,但避免极度屈曲、内收、内旋而造成髋关节脱位。④术后6~12天开始轻移:先由卧位到坐位,由坐到站,又站到行走训练,提高肌力,联系独立坐起或扶拐行走。⑤卧位时仍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之椅子,3周内屈髋90°,不可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患肢不负重,拄双杖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杖单杖弃杖,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
篇6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09-01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对于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支架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防治可能发生的一些并发症,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我科自2008年10月~2011年05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25例,通过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39.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坠落伤6例,机器碾压伤1例。骨折类型:均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满意后,患者平卧,先用肥皂水洗刷伤口污染物,生理盐水,双氧水反复交替冲洗数遍,铺无菌巾,继而进行清创术。清创过程中不要过多的修剪或切除创面软组织,尽量保留游离骨片。清创完毕后选择合适长度的直型或“T”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严重粉碎或伴骨丢失缺损者可一期植骨;伤口张力大,不能一期闭合者可延期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2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4天后练习屈膝活动。
1.3疗效评价:按照张法元等疗效评价标准[2]:优,双下肢等长,膝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X线片示骨折解剖对位,17例;良,患肢短缩<1cm,膝踝关节屈伸活动轻度受限,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7例;差,患肢短缩>1cm,骨折成角明显,膝踝关节屈伸活动严重受限,1例。
2结果
本组2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后,均获得9~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未出现骨不连现象,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个月,全部功能恢复良好,取得 了满意的效果。
4护理方法
4.1术前护理
4.1.1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同情和理解,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式,介绍外固定支架的优点及术中配合、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说明应用外固定支架术后能早期功能练习,并发症少,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可避免骨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内固定装置的痛苦,减少开支,并介绍同种病例及康复后的病友,说明外固定支架治疗是一种微创技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不破坏骨膜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还可利于手术后调整复位位置等优点[3],树立或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以取得最佳疗效。
4.1.2训练床上大小便习惯:避免因活动不当而引起骨折错位或支架松动。
4.2术后护理
4.2.1正确:术后取平卧位,患肢抬高,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4.2.2注意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报告医生。观察肢端及针孔周围的血液循环、皮肤色泽、温度及肿胀程度、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
4.2.3固定针穿刺点处皮肤护理:针道感染是外固定架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穿针技术粗暴及皮肤针道护理不当引起,也有穿针部皮肤条件等所致。术后第2 天便要更换敷料,清洁皮肤,用75%酒精每天2 次滴于针眼处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针道干燥是防止针眼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同时必须观察针眼处分泌物的颜色及针眼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如针眼外分泌物为脓性或针眼周围皮肤有红、肿、热、痛,则应考虑针眼感染,及时应用抗生素,以免针眼感染进一步发展为软组织感染和骨髓炎。
4.2.4药物的应用:术后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切口疼痛者,可适当应用止痛剂。
4.2.5基础护理: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感染及褥疮的发生,鼓励患者宜高蛋白、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帮助患者叩背、排痰,防止肺部感染。
4.2.6功能锻炼:骨折外固定支架的优点是固定一般较为牢固,创伤小,避免创伤骨折处感染,没有医源性加重骨折端血运破坏,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理进程。允许近侧和远侧关节早期活动[4],但由于患者心理惧怕和对疼痛的敏感,往往不愿早期活动及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致骨折延迟愈合,肢体关节僵硬或强直。因此,应耐心说服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肌肉挛缩等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抬高患肢,观察血运,及时换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手术后早期作肌肉及关节的被动或主动运动,术后第2天给予被动活动患肢,第3~5天行主动运动,活动强度以耐受伤口疼痛为宜,以踝关节背伸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为主,指导练习抬臀、深呼吸等活动。术后患肢肿痛较甚,护士指导患者每天锻炼患肢两次,每次锻炼时间为10~20min,协助在床上进行躯体的移动活动。伤口拆线后可在护士协助下带架练习患肢直腿抬高动作,8周后可酌情鼓励患者下床,扶双拐做患肢不负重行走练习。患者初下地时应有专人扶持,以防患者滑倒。X线片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即可拆除固定支架。
外固定支架的应用符合开放性骨折治疗的传统观念,外固定支架可用于所有开放性骨折的急诊固定及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也可用于骨折合并骨缺损的延迟处理[5],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后不需限制关节,肢体康复与治疗同时进行,减少了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发生,从而减少或避免了骨关节固定综合征的发生[6]。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避免了褥疮、呼吸、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但由于固定针眼暴露在皮肤外面,或搬动方法不当,锻炼方法不到位,极易引起针道感染、固定针松动、骨折移位、感染、关节强直等并发症[7]。外固定支架用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而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后创伤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业务技术、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耐心做好各项临床护理,细致观察病人,及时处理和防止各种并发症,正确指导并鼓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才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的功能,另外护理上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重视整体观念,强调身心全面护理,重视患者的主动参与,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使患者感到舒心满意。
参考文献
[1]张远鹰.实用创伤骨科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514
[2]张法元,陈来,应有荣.外固定支架在下肢复杂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02,15:113
[3]代少君,董秀丽.双球关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的护理[J].中国实 用护理杂志,2009,25(12):45
[4]荣国威,王成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0
[5]卢世璧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22-2025
篇7
【关键词】γ干扰素;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形成;护理
作者单位:265200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眼科青光眼是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对视神经的损害不可逆转[1]。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目的主要是解除已经升高了的眼压对视神经视功能的损害[2],此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消失造成滤过道阻塞。为了阻止滤过道瘢痕阻塞形成,我院从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对26例29只眼继发难治性青光眼,在术中和术后应用γ干扰素结膜下注射,观察其对滤泡形成的影响及实施围术期护理,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6例,共29只眼。男16例,女10例,年龄21~73岁,平均48岁。其中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复发5例6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例7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3例4眼,外伤性青光眼3例3眼,人工晶体术后继发性青光眼1例1眼,绝对期青光眼2例2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1例1眼,病毒性角膜炎继发性青光眼5例5只眼。
1.2方法26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内外双通道引流术,同一术者操作统一术式。术毕上方结膜下注射γ干扰素300万U,下方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病毒性角膜炎者或术后滤过泡形成不良者,于手术后1周结膜下再注射一次γ干扰素,必要时重复数次。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观察3~12个月,滤过泡均形成良好,呈扁平弥漫状,眼压控制在9~15 mm Hg(1 mm Hg=0.133 kPa),未发现前过线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3护理措施
青光眼是一类较为复杂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昏、眼痛、眼胀、视蒙,急性发作时伴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呕吐、寒战,多有焦虑、急躁、情绪波动大、易怒等心理特点[3],应实施以下护理措施:
3.1针对心理特点的护理措施
3.1.1热情接待入院患者,主动介绍住院环境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消除其陌生和紧张感;安排安静的房间,避免与焦虑患者同室而相互影响。
3.1.2耐心解释病情,消除患者顾虑,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协助患者结识其他病友,鼓励和支持其与病友多交流,以减轻和消除焦虑状态。
3.1.3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各种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操作时手法准确、轻柔,避免和减少紧张。
3.2疼痛护理措施
3.2.1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指导患者尽量闭目休息,避免情绪紧张。
3.2.2密切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听取其对疼痛部位、性质等感受的描述,给予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来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与其他病友交谈等;指导患者用手指腹轻轻按摩眼球降低眼压,可缓解疼痛。
3.2.3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物,缓解伤口疼痛。
3.2.4合理安排治疗、护理时间,创造安静环境,保证患者睡眠时间,以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同时指导患者选择促进睡眠的方法,如睡前饮热牛奶、热水泡脚等帮助睡眠,缓解疼痛。
3.3眼压升高的护理
3.3.1首先向患者讲解情绪紧张或情绪不稳定与眼压升高有相关因素,介绍青光眼发病的诱因、治疗及自我保健知识。
3.3.2指导患者掌握放松技巧,保持情绪稳定,如缓慢深呼吸、四肢肌肉放松等;避免引起眼压升高的诱因,如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及喝浓茶、咖啡,衣领不宜过紧,不宜长时间低头,不宜关灯看电视及在光线过暗处停留过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等。
3.3.3保证充足睡眠,术后遵医嘱及时应用止痛剂缓解伤口疼痛,应用缩瞳剂预防非手术青光眼发作;q4 h测眼压一次,观察瞳孔变化。
3.4术前准备
3.4.1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各项检查,给予局部和全身降眼压药,用复方甘露醇250 ml 30分种内静脉滴注完,因甘露醇有多尿、口渴、颅内压降低等副作用,可引起头痛、头晕,应嘱患者取平卧位,忌大量饮水,用缩瞳剂毛果云香碱眼水点眼,每2小时一次。眼压过高者每5分钟一次,连用3次或10 min1次,连用3次。
3.4.2对年老体弱、恶心呕吐、进食量少的患者,持续频繁滴用缩瞳剂后,容易出现眩晕、气喘、心率减慢、流涎、多汗等中毒症状,应嘱患者注意保暖、及时擦汗、更衣、以免受凉,在滴用毛果云香碱时压迫泪囊2~3 min,可减少药物的吸收,防止中毒。
3.4.3术前3 d给予抗生素眼水滴眼,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以缓解紧张心理。
3.5术后护理手术后滤过泡形成的与否,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所以术后护理观察也极为重要。
3.5.1术后第一次换药,应观察手术区的反应情况,是否有充血、水肿、角膜有否纤状浑浊、前房深浅及炎症,如发现角膜纤状浑浊或前房变浅等局部炎症反应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随时进行必要的处理。
3.5.2术后第二次换药,应观察滤过情况,如发现滤过泡形成不良应对眼球进行六点方位按摩,使其滤过能否改善,如不改善,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3术后一般包眼2~3 d,前房浅者可用2 cm×2 cm小纱枕压在滤过泡相应的位置上加压包眼5~6 d,并嘱患者尽量减少眼球运动,定期观察包扎有无移位及加压的效果,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渗出,每日换药一次,嘱患者勿用力挤眼和揉碰术眼。如有疼痛可适当使用镇静或镇痛药物。避免长时间低头、咳嗽、弯腰过度或背负重物等动作,以避免引起眼压增高及前房浅。本组病例炎症反应重者6例,滤过不良者5例,通过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或按摩,均收到较好的效果,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3.6出院指导出院时交待注意事项,嘱患者坚持按摩眼球和按时滴药,示范使用滴眼液的方法,讲解眼部用药保管知识,示范滤过泡旁指压按摩的方法和幅度。嘱其如发现有眼痛、视物模糊、或感觉视力下降应立即来院检查。
4讨论
γ干扰素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由激活的淋巴细胞产生,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细胞生物等活性外,对某些实质细胞增殖分化具有抑制作用。γ干扰素可以改善网膜屏障功能的细胞因子,又有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是一种潜在抗纤维化因子[4],γ干扰素通过延缓细胞的DNA合成和有序分裂而抑制细胞增殖和纤维化[5]。本组患者临床资料表明,γ干扰素结膜下注射,不但滤过泡形成好,弥散扁平状范围大,眼压控制好,且有抗病毒性炎症作用,加快症状恢复。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均取得成功,这充分证明了γ干扰素抗瘢痕的作用,而且作用缓和持久,对眼刺激性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其他抗瘢痕药物,是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抗纤维化改善滤过通道的首选药物。本组26例患者通过手术和精心护理,使顺利出院。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及时准确观察病情,给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以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及处理,并给予周密、细致、恰当、科学的护理,则可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袁志兰.我国青光眼临床试验开展的必要性及其面临问题.中华眼科杂志,2012,48(6):484487.
[2]姜永杰,姜永梅.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7):773775.
[3]郑金华,李志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2931295.
篇8
[关键词]剖宫产; 病人;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50-01
剖宫产是产科较常见、保证胎儿、产妇安危,尽快结束分娩的一种安全手术方式。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加之适龄产妇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年轻产妇出于各种原因,如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儿过大、疼痛、产后身材的恢复以及社会心理状况等,而选择了剖宫产。针对这一特殊群体,通过术中护理人员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势等与病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去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成为有利于健康和康复的良性因素,促使病人的机体早日康复。在沟通中,要更新护理观念,将手术室的护理由术中的配合发展为全手术期的护理[1]。这是我们手术室护理人员共同的心愿。
1 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病人解释工作,了解病人对手术的认知程度,详细解答麻醉方法、麻醉用药、手术过程等疑问,消除紧张心理。告知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会一直陪伴在其身旁,使病人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从中体会到我们对她手术是非常认真负责的,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手术。
2 入手术室时的心理护理
病人推入手术室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以及护士、医生忙碌的身影变会产生紧张、恐惧、孤独无助的心理,此时巡回护士要一直陪伴在病人身旁,询问病人的睡眠情况并给予舒适及相应保暖,适时地给病人以安慰、鼓励,尽量让病人在手术室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的同时协助麻醉师摆好麻醉,嘱其身体放松,耐心解释以取得合作顺利完成麻醉。麻醉后指导病人摆出正确手术并保持。在给病人用约束带时,要耐心与病人进行沟通,以取得理解与合作。巡回护士温和的语言会让病人有一种安全感,病人会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可能配合术者和麻醉师,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3手术中心理护理
3.1 胎儿取出时的心理护理
剖宫产病人在术中最不舒服的就是取压孩子时,巡回护士在配合麻醉医师、手术者、器械护士完成各种技术操作外,还要时刻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我们护士在病人身旁不断地安慰与鼓励,可握住病人的手,用温柔的语言指导其做深呼吸,告知千万不要乱喊乱叫,只要坚持住,一会儿孩子取出后就会舒服很多。即使对吵闹不安的病人也不要失去信心,要多加解释,耐心细致地照护和安慰。器械护士要熟练配合手术,传递器械动作要稳、准、快,医护之间气氛融洽,互相尊重,会减少病人很多的痛苦。巡回护士适当的心理护理,激发病人对美好未来生活的追求,让病人对我们有信心、有依赖,以取得密切配合,对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是十分有益的。
3.2胎儿取出后的心理护理
胎儿取出处理完脐带后,要告知胎儿性别、发育情况等,让其与孩子进行肌肤接触,贴贴脸,看一看自己的宝宝,以缓解产妇对孩子的担心,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但此时也可引起部分病人情绪波动,表现为神情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况均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调节,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此时一方面给予子宫收缩剂加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就要对病人进一步劝慰,嘱其不要过分激动,心情要平静下来,才会对恢复身体有益,才能尽快顺利完成手术,安全返回病房。
4术后随访
术后第3天对病人进行访视,有助于护士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当病人知道手术室护士仍然在关心她的术后恢复和宝宝健康情况时,心情会变得更加愉快,这种愉快的心情能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5护理体会
在剖宫产的整个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始终以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来做病人的心理护理,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手术的全过程,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宁、温馨、舒适的环境,以缓解紧张情绪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巡回护士术中的全程陪伴,并且用温柔的语言讲明如何配合麻醉医生可减轻不适。分娩后护理人员的及时告知,也大大缓解了产妇对胎儿的担心。这些都是确保手术顺利成功的关键因素。剖宫产病人在手术室滞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是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病人心灵最脆弱的时候,通过对产妇的心理护理,使产妇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爱心。每一个步骤都有护士的全程陪伴,时刻在安慰鼓励着病人,并且对其非常有耐心,使病人从进手术室到出手术室都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这大大增强了病人的自信心,从而勇敢地面对手术,保障了手术的顺利完成,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率,确保了母婴的安全。
篇9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漏;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预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英文上叫做: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简称LC。它已经得到不断的推广,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常会出现并发症,困扰着患者。在所有的并发症中,胆漏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对于胆漏的出现,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处理,那么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害生命。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病例24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主要是进行预防,预防是最关键的,当发生胆漏现象后,必须尽快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的分析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病例24例。这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分布在30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岁。这24例患者中,由4例患者是胆囊息肉,14例患者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6例患者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这24例患者都是在相关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现胆漏送入我院的。
1.2原因分析通过相关的检测手段,对24例患者胆漏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6例为肝外胆道锐性损伤、2例为肝总管壁电凝烧灼伤,10例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4例为迷走胆管漏,2例为胆囊管钛夹脱落。
1.3胆漏时间分析由8例患者是在手术完成后一整天内(24小时)发现的胆漏,剩余的16例患者是在手术后48小时后发现的胆漏。
2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并针对胆漏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8例采取的是保守治疗,另外16例采取的手术治疗,同时治疗后没有死亡病例出现。具体治疗方法为:6例患者是肝外胆道损伤者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2例患者胆囊管钛夹脱落者残端予以结扎并行腹腔引流术;2例患者胆总管电烧伤者行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14例毛细胆管渗漏及迷走胆管损伤的患者中,2例患者经B超定位穿刺引流术治疗,2例患者ENBD治疗,4例患者保持原有的腹腔引流管通畅未予手术,6例患者开腹找到胆漏处进行结扎或缝扎并行腹腔引流术。所有患者都治愈后出院。
3讨论
3.1胆漏原因及诊断方法出现胆漏的最主要原因是腹腔镜的医师经验不足以及Mirizzi综合征导致。这也是造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另外,本组24为患者都是在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转入我院的。所以分析原因主要为:第一,基层医院腹腔镜手术还不够成熟;第二,基础医院腹腔镜医师水平有限;第三,腹腔镜下解剖结构不熟悉。
3.2胆漏的预防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坚持规范化培训并在有经验的腹腔镜医师指导下开展腹腔镜手术,术中仔细解剖、集思广益、避免独断专行、知难而退是预防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主要是进行预防,预防是最关键的,当发生胆漏现象后,必须尽快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解玉海,甘智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4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0).
[2]赵小刚,刘修桃,葛梓渊.8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2(3).
[3]郑琥,庞辉,张亮,裴雅松.经脐入路单切口腹腔镜手术36例的体会[J].广西医学,2012(04).
[4]陈光春,叶劲松,张程鹏,侯东生,华沪玮,刘衍民.腹腔镜在腹部多脏器联合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2(12).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00-02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2次/周,排便量少且粪便干硬,伴排便困难[1]。肛肠疾病由于齿状线下皮肤受内神经支配,痛感敏锐,病人恐惧心理、麻醉因素、进食因素等导致便秘发生率较高。而粪便在肠腔内长时间停留,会引起患者腹痛、腹胀、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增加患者的痛苦。用力排便还可能擦破伤口引起大出血或增加感染机会,影响创面愈合,进而导致手术失败。为了减少因术后产生便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因此而产生的诸多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现对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1 便秘原因
1.1 心理因素
由于手术部位神经丰富,痛觉敏感,患者术后害怕疼痛而不敢大便,大便在肠腔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致大便干燥;患者的焦虑、恐惧、强迫观念等精神因素可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导致便秘。便秘后,患者用力排便更加剧创面疼痛,形成恶性循环。另外,由于住院后,生活环境改变,手术前肠道准备所引起排便习惯改变,造成患者不适应,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1.2 饮食因素
肛肠疾病术前常规需行肠道准备;术后麻醉消失前需禁食;为达到使患者术后24小时内尽量不排大便以免污染和刺激伤口,常要求术后前两日进食流食,少渣饮食,这些都会导致患者术后肠道内粗纤维和水分含量不足,对肠道刺激减小,肠蠕动减慢,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吸收过多而使粪便干燥。进入直肠的粪便因为量少,没有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
1.3 活动减少 手术后卧床,伤口疼痛不愿活动,使患者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
1.4 药物因素 麻醉剂,止痛剂等对胃肠道有影响的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抑制肠液分泌,导致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水分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燥、坚硬,引起便秘[2]。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了解患者对排便的恐惧焦虑程度,向患者解释术后伤口疼痛的过程,采取合适的措施缓解疼痛:如针灸承山穴,注射止痛针,指导术后坐浴,坐浴可以缓解括约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和患者谈心分散注意力等。解释不良情绪、刻意抑制排便可能带来的危害。请已经成功排便,并重建排便习惯的病友现身说法,使患者放松紧张的心情,建立排便信心。排便时为患者创造隐蔽的私人空间,处理好排泄声和异味,维护患者自尊。
2.2 饮食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与排便、饮食与疾病康复的关系,解释适时进食的重要性,过度延迟进食将加重便秘的发生。合理安排膳食,术后待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饮水,早期进流质、纤维含量低的食物,减少大便形成,避免24小时内排便刺激伤口,两天后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高纤维素饮食可使大便维持一定的体积并成形,维持成人正常的食物纤维摄取量为每日20g。脂肪食物可使大便柔滑,其所含的脂肪酸可刺激肠道平滑肌而使肠蠕动加快。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3L,睡前喝一杯蜂蜜水或清晨空腹饮一杯淡盐水均有助于大便通畅[3]。忌食辛辣燥热的食物,禁烟、酒、暴饮暴食。不能吃得太少,也不能吃得太多,宜食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茭白、韭菜、苹果、香蕉、葡萄、猪肉、鱼、母鸡等;粥类有麻子苏子粥、郁李仁粥等。科学的饮食,既能预防便秘,又可以加速身体的痊愈。如果便秘仍不能缓解,可口服液体石蜡油或其他缓泻剂,使大便变软,减轻对的刺激。
2.3 运动指导
早期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待麻醉反应消失后,可适当下床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教患者行自我腹部按摩:将手磨擦生热后,趁热把手按于脐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揉按腹部,每次5―10分钟,每天1―2次。指导患者练习提肛运动及吐纳法[4]:患者平卧于床上,环境安静、心情平静、闭目内视、深吸一口气于体内,停止吸气后憋气片刻再慢慢呼出,用力将胃肠道内容物向下推移,把大便向推送,每天练习2―3次。
2.4 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将排便时间定在早餐后,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此时训练排便,易建立条件反射。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每日定时去厕所蹲10-20分钟,日久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5]。蹲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肛周水肿。不要在排便时吸烟、看报、思考问题,尽量集中注意力。
2.5 其它护理方法 针灸 辩证选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等穴,必要时辅以艾灸。
3 小结
便秘是肛肠术后常见并发症,会直接给患者带来不良情绪反应并增加身体痛苦,影响疾病康复,因此,针对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相关因素,对便秘患者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世信.便秘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评价,全国大肠疾病治疗新进展资料汇编.2002,1:23-30
[2] 陈小英.腹外疝患者便秘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6)21-23
[3] 李建荣。便秘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5,19(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