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1高校景观设计定义

高校是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面向大众的高层次教育机构,一般可以分类为综合性大学、专科大学和学院三种类型。景观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空间与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1]。高校景观设计是指高校区域环境内部以及外部关于景观的设计、改造、整合,从而打造一个满足高校师生身体和心理需求的舒适的校园环境。

2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以人为本”作为长期以来设计的基本理念。在规划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分析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行为特点,从而使得设计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不特定的空间”的概念由日本设计师祯文彦所提出,他认为在信息时代,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反馈加速,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因此设计空间应去适应人们各种活动和交往[2]。如澳大利莫纳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在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上,从学生、教职工和更加广阔的社区人员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出发,在广场开放空间进行多功能的设计以满足不同人对于广场的需求,设置了用于学习的学习桌、观景休憩的露台和非正式的座位、以及休闲区域的用餐区和烧烤区等,使得校园空间更加多样化。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广场成为了莫纳什大学的校园活动中心,深受学生、教师以及社区人员的喜爱。从景观植物设计方面出发,高校的植物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植物种植,一方面是通过植物组合搭配构成错落有序、形态各异和色彩丰富的高校植物绿化;另一方面考虑高校校园中各个空间之间的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以及集中使用时间性等问题,以保证校园空间的合理性。在设置有利于人们交往的户外空间,在植物设计上,这类空间主要通过大面积的草地和分枝点较高的林下空旷区域来实现;在设置高校校园公共活动有序进行,它可以通过花篱、绿篱、高差等手段来获得,如南昌大学举办大型活动的广场——正气广场的设计,正气广场整体采用的是下沉式的设计手法,利用高差设计的台阶式坐位,广场植物设计是采用低矮的灌木如女贞、杜鹃等起到美化、围合和隔离的作用。在设置一些户外安静的个人空间,在植物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绿色屏障的遮挡[3]。众多的高校在景观植物设计配置上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初期景观植物设计完成,植物绿化设计景观视觉效果比较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在植物绿化管理方面,只是进行一些灌木的修建以及苗木等的基本除虫处理。往往忽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生长,出现有些地方的植物太过密集,死亡或者病虫害等无人管理与处理的情况。这种缺乏对校园绿化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在损失耗了校园绿化资源的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在进行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时,不但要满足物质功能方面的需求,如生活、学习、交流等方面的需求,也要满足提高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素养、创作灵感的激发等需求。但应该注意避免为景观而景观的设计、惟美主义设计。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在满足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基础上,景观的整体美感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和注意的。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流动性大、时间性强和活动方式多样化的特点,结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去设计景观小品,广场和植物。在景观小品以及广场的设计上,融入校园文化,增加人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早在1986年,安•罗森伯格(AnnRosenberg)在《一种新兴的景观建筑学模式》(AnEmergingParadigmforLandscapeArchitecture)一文中提出景观设计不再是呆板的、教条的、静止的对环境化妆和装饰,而是通过一种正在出现的灵活的、复杂的、多变的设计模式来促进人与自然、水体、野生动物栖息区、农作物景观和城市绿地的相互融合。莱尔(JohnTilman1e)在《为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设计》一书中陈述了再生设计原理以及相关的再生设计实践案例,并从技术的角度论述了再生设计的重要性,认为设计师应该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设计模式来创造新景观。2007年,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他在《可持续景观》一文中提出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4]。如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大奖的可持续校园景观设计作品——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的设计。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原本为一片农田,设计团队用东北稻和荞麦等农作物以及乡土野草为材料,在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水景设计了雨水储存池。设计利用水稻,荞麦和其他农作物维持景观的生产功能。景观发挥其生产功能,将学生和教职工引入到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中,学生老师参与作物的种植、培育、收割、增强学校学生及教职工对于景观的认同感。作为校园景观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体现,“建大金米”成为赠与访客的礼品。

4结束语

高校校园在景观设计方面应展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地方的高校应有不同的校园景观设计,同一地方的高校景观设计根据其学校特点有其各自的特色。高校校园景观作为景观设计的一种,设计应该秉承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学习、休息、生活、游憩的优质校园环境。

作者:石艳 陈丽 单位:南昌大学

参考文献:

[1]魏琨.“不特定空间”概念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6,(9):63-64.

[2]宫铭.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改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园林 生态型校园 景观设计绿地 植物配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对于校园景观的营建也愈加重视。按照景观设计的原则,遵循“生态优先”,立足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崇尚自然,力求建设一个山水叠翠,林木葱荣的现代生态型园林绿化校园,给师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校园生态环境,达到有益于师生之间教与学理想的生态环境,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美好环境。

1 生态型校园景观发展概述

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24项指标,其中关于资源环境的8项指标中有7项是约束性指标。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已经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中国只有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采用低碳发展模式和建设生态城市为手段,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健康发展。随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型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景观设计发展方向。

2 生态型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指导原则

校园总体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要从校园的文化内涵和发展特色定位,考虑校园场所性质、功能、用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环境、气候等条件进行空间的塑造,使校园成为具有历史文化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公众景观。

2.1生态性原则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校园的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共存。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因山就水,整理山形、水系,丰富地景,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

2.2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的教育由以前单一教育转化为突出交流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的素质教育。大学的空间为交流而存在,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思想交流的场所,所以生态型校园景观设计应以便于师生交流为主要目的。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校园景观设计应以学生交流为本,以促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便于学生对校园景观文化的吸收与反馈,使他们获得精神层面、知识层面上的满足。要分析师生的活动模式和到达活动地点的方式,将他们的活动安排在适当的地点,如果景观系统及服务设施规划合理的话,有助于不同学科之间和人员之间的交流碰撞。致力于形成“以人为本”的休闲,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空间。在空间和形态上,从密林小径,林中空间,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

2.3个性化原则

2.3.1校园景观设计应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绿化、景观设计等都应与地域环境相协调,保持校园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痕迹,体现强烈而独有的地域特色,如沈阳建筑大学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稻田校园;厦门大学在自然景观与教学楼群设计上突出独特的南方山海特色与中西合璧建筑特色。

2.3.2校园景观要体现自身的人文特色,通过校训、学校名师雕塑群、学术文化特色走廊来凸现学校独特的历史传统、精神面貌,突出独特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景观。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山水地形富于变化,至今仍不失其名园风采,是学生散步读书、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场所;厦门大学以陈嘉庚、鲁迅先生雕塑以及实物雕塑造型等凸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园文化。

2.4功能与艺术性原则

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既要满足科研、学习、工作、生活的物质功能,

也要满足增进交流、创造智慧、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校园绿化主体要体现艺术性,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既要注重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局部景点的艺术魅力。艺术性是指运用美学原理,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地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对比、烘托、均衡等艺术手法。绿化布局中要适当配置,强化植物的造景效果,利用植物生态景观群落的适当构成,使之既满足植物与环境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

2.5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融入现代的发展理念,采用完整、系统的生态设计手法,首先要将校园环境的建设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优美的校园环境并不是仅靠植树造林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校园生态结构的建立和长期完善来保证。生态型校园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预留发展用地,规划出科学合理,扩展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只有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结构,才能使校园生态环境获得最大限度的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系统和校园生态节点也才能够获得基本保障。

3 生态型校园分区布局

从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对校园用地的地貌形态分布、持续开发利用、周边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功能区的总体布局。以教学科研区为核心,将校区分为六大功能区: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湖泊水体区、生态林区。依据功能布局的不同特点,协调相互关系,使功能布局具备先进性、合理性和完善性。

校园建筑布局均可分为轴线式组合、院落式组合、向心式组合。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入口大门、功能各异的活动广场、小庭园、人行道与车行道、山地、水面、绿地、运动场、屋顶平台、屋顶花园等,其中活动广场、小庭园等是流线中的“亮点”,吸引学生停留、驻足,并由点带线,引导整个流线。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环境元素组织、协调、沟通、运作,对各种功能进行梳理,供师生学习、交流、生活、运动、休闲、劳动。线、点、面的结合讲求丰富、变化,避免横平竖直式布局,而由各种美观多变的曲线、直线相结合,正向、斜向相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生态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整,对学生内心世界产生引导。在教学科研区景观设计必定是全校园最有序的设计,整齐修剪的林荫道,带有竖向拉伸感的植物,厚重的植物色彩,容易使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受到场所环境的约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中。开阔的广场、疏朗的草坪、自然的植物群落,丰富的景观层次,校园绿地景观布局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求真、务实、严谨、开放的科学文化精神。

4植物品种选择与配置

植物景观设计在注重单体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及美学原理的基础上,以植物改善整体环境的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为主要目的。保留规划范围内的植被、山体和水系,以尽量少破坏自然环境为宗旨,同时增加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原有绿地树种。生态校园植物选择配置要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地域特色原则、多效性原则。

4.1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给师生提供一个教学及相关活动的良好生态空间。设计绿化景区,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及观赏特性,全面考虑植物在造景上的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的综合作用,引起人们视觉、嗅觉、听觉的共鸣,提高欣赏情趣,以绿化为手段,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场所。以生长健壮、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植物在本乡本土扎根,对地区性的气候变化、土壤条件等更为适应,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的主体。

以广东高校校园为例,采用乔、灌、藤、草、地被结合的植物配置方式。行道树一般采用抗污染能力较

强、分枝点高、冠大荫浓、耐干旱、耐修剪、四季常绿或开花、观果的乔木。如: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 Bl.)、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芒果树(Mangifera indica)、秋枫(Bischfia javanica)、仁面(Dracontomelon dao)、大叶紫薇(Queen's Crape Myrtle)、红花紫荆(Bauhinia blakeana)、宫粉羊蹄甲(B.variegata)、白兰(Michelia alba DC.);校园围墙:种植勒杜鹃(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nd)、垂榕(Ficus benjamina)为高篱。勒杜鹃能防粉尘、花期长、美观、耐旱,垂榕能滞尘减噪;教学实验区周围:种植香樟、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银杏(Ginkgo)、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H.Wendl)、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等抗污染植物,如香樟能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臭氧等,银杏能吸收氮氧化物、臭氧等,火棘能吸收氯气等。这样,实验室释放出来的有害物质部分能被植物吸收,净化空气质量,维护师生身心健康。灌木植物景观:红花勒杜鹃、黄榕(Fious diversifoli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尖叶木樨榄(O.ferruginea Royle.)、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红绒球(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 )等;地被植物:黄色的满地黄金(Wedelia trilobata)、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inn)、美人蕉(Canna indica)、大叶红草(Altemanthera Ficoidea cv.'Ruliginosa')、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蜘蛛兰(Hymenocallis americana)等;草坪品种:大叶油草(Axonopus affonis)、马尼拉草(Zoysia matrella),管理粗放且耐践踏。

4.2地域特色

校园植物品种选择配置要结合当地地域特色,避免过于杂乱,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丰富中求统一,以不同的树种来体现统一的变化。以提升生态功能为优先目标,其次才考虑景观美学的需求。突出生态景观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消除学子们的各种压力。植物配置方式以群落式配置为主导模式,自然植物群落种植,追求自然生态风格。

4.3校园植物景观多样性

遵循植物多样性的原则,在校园植物的选择上避免过于单调。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丰富绿地的季相景观效果。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在绿化配置上还应考虑到能够体现“春华秋实”的校园精神。形成不同绿地空间的连接,校园湖泊区域可营建湿地系统,净化校园雨污水,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供给体系等。增加一些湿生和水生植物,在不影响湖面主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植物配置柔化混凝土为主的硬质景观,改善湖面景观观赏,利于水体的净化,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并提高景观的亲和性。

5结语

篇3

【关键词】校园 参与性景观 文化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景观设计,其有着特殊功能和意义。大学校园景观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具有很高知识水平、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和教师。因此,对其设计建设应该更多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对于时间、金钱等因素的考虑外,更应该注意的是其公众参与性的表达。对于校园景观的研究,要重视校园文化,同时更应重视人与人、人与景之间的互动,从人本思想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校园参与性景观。

参与性景观是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便于双向沟通以及互动的功能性景观空间。因此,在研究大学校园参与性景观设计时,“人”这个空间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被狭义地解释为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而此类景观所服务的空间也被框定为是特定的环境,即高校校园。鉴于此,参与性校园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可被分为教育环境以及人的需求特征这两大类因素。

一、影响校园参与性景观设计的因素

(一)教育环境因素

高等学府教育体制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地变化完善。在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的同时,传统大学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教育理念上,由最初的只针对在校学生完全封闭式的教育转变为现在对社会开放式的教育;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从传统意义上的由老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变成学生、教育者、社会的网络式交互传输。

这些教育理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让校园空间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成为了高校教育在课堂之外的延续。大学校园景观空间的设计以及规划也因为这一改变有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现代的大学校园,所强调的是校园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更加重视为在校师生提供可以随意交流的空间,着重体现校园的文化品位和学术氛围,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

政府对于教育制度的调整、高校对于其教育理念的改变,无一不关系着校园的变化。最初,大学校园对于学生来讲,仅仅是学习知识、提供生活必要空间的环境。而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型人才,因此,大学对于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延伸到对生活技能、交流技巧等方面的培养,这也造就了校方必须重新审视校园景观的可参与性。有了参与,才能交流;重视沟通,才能教学相长。

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部分,时刻影响着校园参与性景观设计。一个学校的特色可以说是其校园景观中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办学精神、专业特色等学校的内涵特点都可以通过校园景观来进行表达。这样的校园景观环境不仅可以使在校师生对文化和科学产生共鸣,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对其校园的历史和治学理念产生自豪感。

(二)人的需求特征因素

在研究人的需求特征对参与性校园景观的影响时,综合各方面考虑,将人的影响因素分为基于人的行为需求因素以及基于人的心理需求因素两方面。

1.基于人的行为需求因素

绝大部分学生的活动空间主要是教室、食堂、宿舍等地点。在这当中适当增加一些景观节点,其利用率和被关注度自然就会上升。试想在相对单调的校园道路旁,出现些花廊或亭园,或多或少都会让往来于此的学生驻足停留,同时也为需要交谈空间的人提供了场所,社会活动发生的概率自然上升,从而也加大了景观的参与性。

而同一空间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时,所要求具备的特征也是不同的。以休息和交流空间为例,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在选择短暂休息场所时,更倾向于较为安静的地方,便于思考;教师则需要在课与课之间的空隙进行短暂且不扰的休息。交流空间也如是,有些学生需要进行大型、集体性的交流,例如“英语角”活动,这就要求空间上必须足够开阔;但是有些需要跟朋友进行密切交流的学生,则希望得到相对私密性强的交流空间。

约翰·O·西蒙兹曾在其所撰写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一书中提到“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根据这一原则,最好的社区是给它的居民提供最佳的生活体验”。良好的校园景观空间不同于其他城市景观,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在校师生,主要空间功能也是为他们提供一个便于学习以及相互交流的场所。因此,在针对校园景观的设计手法和理念上,应当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尊重个体需求,设计创造良好的参与性景观空间,将逐渐成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2.基于人的心理需求因素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面临着从青年时期到成年时期的过渡。随着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空间的逐步扩大,大学生的四维空间延展范围加大,使得其在情感和内心体验上更加深刻、丰富、敏感、细腻。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一直成长在父母、老师的羽翼下,导致其并没有经受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正是因为这样,造就了其好强但又脆弱的性格。这些学生由于从小没有集体生活环境的历练,使得其个体意识强、缺乏合作观念。与此同时,来自各方面的挫败感会使学生心理上出现自闭和偏执的状况,但是,又由于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排解,因此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大学这样一个获取知识的殿堂,对学生的自制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一贯依赖父母的学生而言,如何尽快融入独立的校园生活以及培养自身为人处事的能力,成为他们步入大学后需要学习的第一课。初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对未来充满美好期望,但在学习生活中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也让其感到迷茫。大学生期望着周围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其行为兼具了独立性和集体性。因此,参与性校园景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到学生个人和集体行为,力求兼顾。 (转第页)(接第页)

二、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来源于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培养专业方向以及大学校园所在地区的环境、气候、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发掘和考虑。从学校特色出发,进行全局性的设计,并不是人为臆造或空想出来的,而是要求对校园的各个工作职能、生活功能等进行归纳、总结以及综合分析,深入、细致地研究其人文、历史和自然条件,结合实际的大学校园活动,做出能与之紧密交融的景观设计。

(二)舒适性原则

从人的角度研究高校校园的参与性景观设计的舒适性。舒适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人对于景观环境的切身体验和视觉感受上。事实上,校园景观的舒适性不仅体现在安静的环境、干净的校园、充满生机的植物、安全的生活空间等这些表面的视觉形式上,而且应当注重使学生在各个功能的景观空间和建筑的协调关系中,体验其内在的精神和情感。

校内空间中的各个建筑的功能和表现形式也是影响景观舒适性的一大因素。建筑的体量大小、尺度、细节设计、质感以及色彩等都对景观舒适性有影响。同时,由于建筑功能的不同,体现的外在形式也有所不同,单体与群体之分、个体建筑的单层或多层之分,无一不产生着影响。拥有各种不同属性的建筑,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宿舍楼等,这些对于以建筑为主体的校园景观空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协调、统一各个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三)人文原则

校园的参与性景观本身反映了校园环境所处地区的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离开了文化与美学去谈景观,无论从哪个角度都降低了设计的品位和格调。优美的景观环境与浓郁的地域文化、地方美学应该有机统一,并且和谐共生。每个校园都有自身的历史和文化,这使校园环境更加丰富,在设计时加入文化要素,以此来构成校园参与性景观,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这使得校园参与性景观更加具有光彩,让那些无形的文化更趋向于清晰,而不是逐渐萎缩从而导致消失。人们应当重视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人文原则,从精神文化的层面去把握景观所具有的内涵。

结语

作为校园文化传承的载体,景观在校园建设中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大学校园的花草树木到校内各类公共设施、从校内师生的言谈举止到其行为活动,这些都构成了高校校园所特有的景观。学生步入大学校园,除了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相关技能的学习外,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掌握更多的社会技能也是这些青年学子的必修课。创造更多、更大、更有利于交流的参与性景观空间,也成为帮助学生顺利地从单纯的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进行转变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和不可或缺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余菲菲.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篇4

关键词: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1-0098-02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建设了新校区,这一举措拓展了办学空间,有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校园环境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定教育职能,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构建,对于增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的认可与重视。

2 校园文化景观内涵

校园文化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在校园中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它是存在于校园空间中,赋有一定信息的景观形态,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同时,还具有某种规范力量及潜在教育功能。高校校园文化景观既是一种校园物质文化,更是一种校园精神文化。

3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文化底蕴且人文气息淡薄

由于新校区建设速度快,建设时间短,在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在意物质环境的营造,而忽视文化底蕴的营造,校园中缺乏一些具有老校校园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建筑、标志等物质文化景观,无法寻找和捕捉陈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新的校园环境缺少了历史文化的沉淀,突兀而缺少人文气息。

3.2新老校区内在文化连续性断裂

目前新校区多位于郊区,建设规模巨大,在建设时期通常容易漠视老校区多年积累沉淀下来的独特的校园文化与优良传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新校区环境设计中的人文精神缺失、内在文化延续性的断裂。

3.3校园景观缺乏特色

新校区在校园景观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校园景观的视觉效果,以及建设形式的丰富变化,忽略了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盲目的照搬照抄成功作品,使许多校园景观在外形上趋于雷同,缺乏明显的校园特色。

3.4对城市、地域文脉重视不足

高校在建设新校区时,追求一切求新,一味的拆除和改变,没有充分发挥与安置的优势和特点,拆除老建筑,挖掉山体,填平池塘是建设过程中常见现象,这种设计方法完全切断了校园与当地建筑、自然景观、城市文化、地域精神的联系。

4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策略

4.1对地域特色的呈现

地域文化特征是学校所在地域文化特色及风土人情的综合体现,不同的高校处于不同的地理范围内,具有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文化特色,因此高校在建设时应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深入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并将其转化为景观元素体现在校园环境中,如通过校园建筑、景观小品、雕塑等来表达。

4.2对学校特色的呈现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人文、艺术、文化底蕴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历史文脉和学校性质两方面的综合因素,建设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如理工类学院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严谨、秩序之美,艺术学院则往往体现了一种自由、流畅之美,文学院则注重营造浓厚的文学色彩。

4.3对校园主体的尊重

校园活动的主体是在校的全体师生,特别是广大学生的需求,设计师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年龄、文化背景等要素进行设计,使文化景观的满足学生的晨读、交往、聚会、运动等要求,为学生营造健康舒适的休闲空间。

4.4对校园文脉的挖掘

延续校园积极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景观仍然有一定意义,它可以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因此可以在新校区通过重塑或再现老校区的代表性空间,来达到校园文化传承的目的,使新老校区内在文化延续。

4.5对现代精神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应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体现当今的新文化、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等,可以通过运用现代的新材料、新技术来建造景观小品或者景观构筑物来体现。

5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

5.1山东建筑大学概况

山东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建筑类专业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等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济南市东部。总占地138.73万m2,西靠临港开发区。学校周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规划自然韵致,建筑恢宏大气,景观日趋成熟,是广大师生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5.2校园景观结构分析

山东建筑大学地势起伏有致,西南高,东北低,东西高差约20m。校园西南部是风景优美的的雪山,东北部则是地势比较平坦的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校园的景观轴线主要由两条纵向的主要景观轴线和两条横向的次要景观轴线构成,所有景观都在这四条轴线上。校园规划秉承“三泉映雪”的立意,组织了一条连接“日泉、月泉、星泉”三个重要开放空间节点的生态廊道(图1)。沿着生态廊道的方向就是我校校园景观规划的两条纵深轴线,绕过雪山,并将日泉广场(尚未修建)、月泉广场、星泉广场与映雪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这两条纵向景观轴线构成了最重要的景观观赏路线。两条横向的轴线,一条是贯穿东门的入口广场、月泉广场、图书馆前叠水景观、弧形的图书馆及雪山的入口处景观轴线,另一条则是贯穿逸夫楼、电影院门楼、映雪湖、星泉广场知道大学生活动中心的中心处景观轴线。同时,景观轴线与多数的道路流线吻合,沿着道路通行可观赏所有景观,这也是校园。

5.3校园景点设计

5.3.1映雪湖

映雪湖(图2)位于雪山北部,景区面积近28万m2,是校园生态廊道的核心部分。设计中遵循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其南部的雪山为主体景观要素来组织整个湖区的园林空间,体现“湖映雪山”的空间意境主题,展现大学校园特有的“山水”格局,并与泉域济南“佛山倒影”的城市景观特色相呼应。湖内有桃李、博学两座风格各异的小岛,巧妙利用地形高差,形成多处瀑布景观。除了利用建筑、湖面、道路、地形、小品等组织空间外,还采用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处理手法,使建筑、广场、水面、植物较好的融为一体,人工景观与自然水系的完美结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又充满个性的校园空间。

5.3.2老校校牌

山东建筑大学前身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5年12月29日正式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的校牌(图3)见证了老校的发展变化与新校的成立。为了保护老校牌,保存这段历史,传承校园的历史与文化,在新校建成后,老校牌也被移植到新校区梅园下面的山石之上。它作为一个整体被镶嵌在石壁之内。

5.3.3“和平、自由、进步”壁画

异形桦合陶板浮雕壁画“和平、进步、自由”是由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刘玉安率领助手创作完成的大型浮雕壁画,以渴求人类的和平、进步、自由的深刻寓意和工艺制作方面的独创性得到了国内学者的高度评价。由于土地置换原因,壁画面临拆除的问题,鉴于壁画的保护价值较高,因此将其重新安置在新校区的校园内,这项工程是对老校区中文脉的传承,也是校园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见证。

5.3.4源远亭

源远亭寓意此处是新校区的根基、源泉,传承我校的历史与文化精髓并使其发扬光大、源远流长。它原是新校区建设时期的指挥部旧址,为了纪念新校区建设时期的那段历史,将其进行了适当的环境营造,使其成为一个校园文化景观。

5.3.5老别墅

老别墅是建于民国初期的济南古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晚期重要居住建筑之一,距今己有80余年历史。它屋顶造型复杂,比例协调,功能合理,对济南近代建筑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该建筑为局部二层砖木结构,墙下灰土条形基础,东西长约15m,南北宽约9m,总高约6.5m,占地面积约135m2,总320吨。为了达到保护古建筑与济南市棚改规划和谐统一的目的,决定将其平移进新校区。现在的老别墅已经整修完毕,成为了新校区的“建筑平移技术展馆”。

5.3.6木结构建筑——雪山书院

雪山书苑(图4)采用传统木质梁柱结构形式,建筑面积350多m2,它以雪山为天然背景,楼前有亭台流水,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现代木结构建筑因其“碳汇”作用和优异的节能性能备受关注。因而雪山书院的低碳节能正好与学校建筑规划理念-“绿色节能”相吻合。这座木结构的低碳建筑是“绿色节能”思想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的充分体现和具体事例,充分体现了学校的节能特色。

5.3.7胶东生态民居海草房

海草房是胶东民居的典型代表,因房顶使用海草修缮而得名,房屋简洁朴素,以石垒墙,房顶就地取材以海草代瓦覆盖,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不易损毁的优点,是我国建筑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由于多数海草房已年久失修,海草的大量减少等原因。海草房的状况不容乐观,亟待保护,而学校在山东龙大集团的资助下建设一套完整的具有浓郁胶东味儿的海草房(图5),它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构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景观;影响因素;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22-02

近20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在持续扩大。高职院校的改扩建,虽然较好地满足了院校的办学需要,但同时也让一些有特色的校园景观逐渐丧失了个性,校园景观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地营造有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环境,充分发挥人文景观的育人作用,将是高职院校校园景观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营造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雷同,无特色

高校扩招以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但同时却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加上缺乏同类院校的经验借鉴,建设时间短,所以造成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建设趋于雷同,校园景观未能充分突显出院校特色①。

(二)重自然,轻人文

国内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建设普遍更重视自然景观的塑造,在人文景观建设方面投入的精力则明显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缺乏整体的视觉形象图标,缺少能够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小品、雕塑等人文景观。

(三)重观赏,轻实用

高职院校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由于未能深入了解院校师生的行为活动规律,只考虑到景观的观赏价值,而常常设置出一些缺乏实用性的景观作品,比如在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置弯曲道路,破坏了交通流线;宣传栏设置位置过于隐蔽;在道路两旁未设置休息椅子;大面积绿色铺地中未设置行路;篮球场无休息椅子、遮阴行道树,等等。

二、影响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的相关因素

(一)环境因素

校园既有的地域环境,包括植被水体、地形地貌、建筑布局、生态群落等都会对景观的设计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处于山地的院校和处于平原地区的院校,在选择景观设计模式时肯定会有明显的区别。建筑功能分区、格调会对景观的用到空间产生影响;校园的植被水体分布同样会对景观的构造产生一些限制。

气候特征对校园景观设计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对于处于不同气候带的校园,所选择的植被、排水方式等必然会截然不同。例如处于热带气候的校园,栽种的树木可选择椰树,而处于温带气候的校园则不能选择椰树;处于干旱地区的校园,要考虑多配置浇灌设施,而处于多雨湿润地区的校园则要多考虑排水方面的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只有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景观设计才能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校园环境。

(二)社会因素

一是科技水平。校园人文景观建设质量的优劣,除了与设计者的创新意识、专业水平有关以外,还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设计者的一些景观设计构想有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若技术水平滞后于设计思想,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所以先进的科技水平是实现校园景观设计构想的坚强后盾。

二是校领导的意识。学校领导作为院校运作的掌舵人,其在校园景观营造中自然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校领导能够充分认识到人文景观营造在培养人才,凸显办学理念、促进校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则会对校园景观建设引起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校园建设总规划中,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监督与管理,从财力、人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以保障校园景观建设的顺利实施②。

三是资金支持。资金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校园景观建设的质量与顺利实施,校园景观建设若缺少了经济支撑,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充足的资金是开展校园景观建设的前提条件。

(三)人文因素

一是文化背景。不同的高职院校有着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不同,对校园景观营造的要求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一所新建的高职院校,其文化沉淀与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相比必然有一定的差距,在进行景观建设时,新建院校可以说是白纸一张,设计者有较大的创作空间,所营造的人文景观可以更好地契合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特征,而老院校的景观建设多在改扩建时进行,所以景观设计应当注重传统风格与校园文化的延续,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的人文景观设计难度更大③。

二是学生的行为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心理特点、行为模式与普通大学的大学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学生行为模式、心理特点的不同也决定了其对校园环境需求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主要为专科生,普通大学的学生则主要为本科生或研究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低于普通大学,这也决定了二者对校园文化的欣赏、理解的差异。鉴于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院校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相应的景观文化配置,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三是设计理念。进行校园景观建设的设计者,其设计理念将会直接决定所营造景观的整体风格。不同的设计者,有着不同的能力水平与工作经历,所以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也会有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设计风格的不同。若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落后、手法陈旧,无法准确把握传统与创新、审美与教育、整体与局部、人文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会对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整体美感产生不利影响。

三、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校园景观作为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展示院校良好形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院校和谐发展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建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当结合院校办学理念、现代教育理念来进行规划,一步步改造、完善校内景观,以彰显独特的校园文化,提升院校师生的审美情趣。在高职院校的人文景观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文化性原则

“人文”是人文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校园人文景观设计应当突出人文性、文化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为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校园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只有营造一种严谨、高雅、奋进、舒适、和谐的文化环境、学术环境、生活环境,才能让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好学、勇于奋进。在校园中营造“学识之景”、“文化之景”、“生活之景”,充分展现校园文化特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只有在充满学术与人文气息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实用人才④。 校园人文景观设计要根据不同功能区的作用、特点,学生的人性需求与行为心理需求,运用先进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建造出人性化的人文景观。教学区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氛围,侧重于审美育人;生活区景观的设计则要体现出轻松、舒适、愉悦的氛围,侧重于休闲性与观赏性;运动区景观的设计则要以安全性、实用性为主。各功能区的景观设计主次分明又相互交融,在人文景观设计中巧妙地将教育功能与环境艺术结合起来,将审美教育与绿化美化完美地统一起来,突出文化内涵,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让学生在这样温暖、友爱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二)整体性原则

校园人文景观设计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即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统一规划。人文景观设计要在校园总体景观建设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校园的功能分区、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各功能区特点,在保证校园景观整体基调统一、协调的基础上规划出合理的平面布局、清晰的结构体系、明确的功能分区。在设计中要做到总体布局、分区实施、同中求异,让生活区舒适宜人、赏心悦目,让运动休闲区愉悦砺人、生机勃发,让教学区环境宜人、寓教于景,最终让校园内部的教学、生活、休闲运动三大区域和谐温馨、清新高雅⑤。

(三)人性化原则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校园作为学生和教师的聚集地,其景观建设也应当以人为本,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特点。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需要、审美情趣、心理需求,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打造出人际和谐、情感融洽、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以充分满足师生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为其提供一个缓解疲劳、愉悦心情的场所。在这样的校园人文景观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浓厚的人文氛围,获得美的享受,愉悦身心,从而提高学生对院校的认同感。

(四)个性化原则

校园人文景观的营造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校园环境进行艺术性的加工来感染、影响和教育学生。校园环境的艺术性加工,应当积极创新、彰显个性,彰显个性指的是景观的内容与形式都应当具有独立的、独特的、鲜明的色彩,其体现的主体意识要明确。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从校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掘自身特点、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出自己的景观风格与校园特色。高职院校的人文景观设计虽有一些景观设计较好的院校作为参考,但并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优秀设计方案的抄袭与模仿。要打造出具有个性的校园人文景观,可以从优秀设计方案中找寻灵感,同时积极开拓创新,设计要做到奇特、新颖、稀少,充分体现出院校的特色,营造出自然、清新、个性的人文校园环境⑥。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人文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院校学生的特征及办学特色,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与需要,从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与规划,充分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学生特征来进行规划与设计,充分突显院校的人文特色,才能营造出富有校园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出景观环境的育人作用。

注释:

①陈静.景观延续与重塑的人文之道――记安亭中学绿化环境改造更新[J].中国园林,2012(06):122-124.

②何新闻.和谐校园景观:历史、人文与生态内涵凝结的象征――以马里兰大学校园景观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2):124-126.

③陆宇晴.基于人文角度的大学校园主题景观塑造[J].江苏科技信息,2014(24):139-141.

④鲁伟.从人文艺术的角度探讨景观桥梁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等学校而言,办学过程中更应偏重学生的职业性和技能型培养,其作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同样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层次不齐,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涵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综合文化成果,主要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性,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更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特点的研究,在办学过程中尽可能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当前,在很多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简单地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校园文化建设理解为举办几次校园文化活动,或者认为校园建设就是学生文化建设,而忽视教职工文化建设,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不浓,偏离其该有的正常轨道。

(二)忽视内涵塑造。一些高职院校原来的底子都很薄弱,很多其前身是中职、电大、函大等演变而来,因此长期忽视对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急于通过扩大校园规模,美化校园环境来弥补文化建设的缺失。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的倾向,导致部分高校人文氛围不浓,人文精神匮乏。

(三)办学定位不准。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办学定位还不够准确,甚至出现错位,校园文化的功利性过于强烈,只强化科学精神,而弱化人文精神,片面追求学生的理论学习,而忽视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校企互通不够。在一些地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脱离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需求脱节。一些高职院校都是简单地采用普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是在教学中简单地进行实践操作,没有紧跟企业的市场需求来制定自己的培养计划,从而导致学生学用无法衔接,就业成本无形增加。

三、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条途径

(一)注重内涵,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高职院校不仅要在扩大校园办学规模上、美化校园环境上加大力度,而且要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要形成全员育人、全员办学的良好办学氛围。在物质建设方面,要加大基础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力度,要保证学生基本的文体需求,比如体育馆、图书馆、活动中心等必不可少,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风格统一,整体设计规范,基本设施齐全,这也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在精神建设方面,要不断融入文化的理念,比如校标、校训的设计和宣传,每个院校要结合自己学校的人文特色设计校训和校标,不能象征性地生搬硬套文化概念,甚至出现很多院校使用同一校训的现象。要重视学生文体活动的精神引领,开展一些诸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具有丰富内涵、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另外,还可以多举办系列的人文知识讲座,要把成功励志、先锋人物、文化论坛等多种主题文化活动引入校园,注重对广大师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注重融合,不断深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互通。高职院校不能照搬普通院校的模式,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来。为了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很多高职院校都实施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学校在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就不得不考虑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问题。企业需要的应该是具备企业文化素质、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员工。正因为如此,如何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突出-高职性,(高维度)、贯通-企业性,(长维度)、围绕-市场性,(宽维度),把相关文化容纳、整合到校园文化中来,共同建构三维立体结构的高职校园文化。在教学工作中,要让学生熟悉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要让学生“身在校园,学在社会”。

(三)注重创新,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责任重大、架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院校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第一是要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与教育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的建设之中。第二是要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要着眼于市场需求来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新体系,在打造复合型知识结构上下功夫。第三是要强化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注重顶岗实习。要让学生在实习中了解现实生活,体验工作环境,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培养创造力。第四是要引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要切实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的文化工作体制和机制,注重发挥学工、团委、工会等职能部门在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激发学生团体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值得不断探索的系统工程。在高等职业教育逐步成熟并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研究,找准办学定位,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要逐步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坚持走一条切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洁,浅析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社会科学家,2007(63增刊):184-187

篇7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后面简称师大)位于溪源江以东,旗山脚下,风景秀丽,依山傍水。师大的景观设计是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原则;景观设计以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为基本原则;设计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重要准则。师大校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以闽侯地区地域文化特色、地形特征、生态等为基本的出发点,以及对考虑设计范围、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山水学村的校园设计理念,营造文化寓宿、休闲娱乐、生态绿化为一体的现代风格开放式的校园空间。同时,百年校园文化脉络与溪源江相结合,形成了一条人文气息和自然景观统一的景观长廊。由此可见,师大的校园景观是生态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

二、校园的景观设计

美国风景园林师给规划园林学定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地安排自然和人工因素,并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本着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了对人们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校园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构成建筑以外的空间,遮挡不利于景观的物体,统一建筑的观赏效果,景观的导向作用及调节风速和光照。①其元素主要包括植物造景、水景、铺装、建筑设计、园林构筑等设计。师大的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生长周期、大小、质地、色彩等的相互比较;及结合其的花期周期、散发气味的浓淡、季节变化等差异。把师大的景观规划成疏密有致、层次丰富、风景优美的校园景观。本文将着重从绿化设计、水景设计、建筑设计等来阐释师大的园林景观设计。

1.绿化设计

校园的绿化规划有益于提高校园的人文鉴赏高度的同时,丰富了校园的精神内涵。可见,绿化校园对于塑造校园景观的人文气息,对校园的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也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同时,绿化种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校园地形特征和地域风貌。师大旗山校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很注重绿化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植物的形态、大小、质地、色彩、生长周期等特点,同时结合了单株、树阵,各种搭配组合在一起等方法,具有福建师大特色的校园绿化设计。同时指出植物的几个主要功能:强化作用、识别作用、软化作用、框景等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植物的强化作用,指的是户外环境中突出或强调某些特色的景物或位置。例如,东大校门口正对大门的绿化设计运用了大棕榈来体现东大门入口处的气势磅礴。

(2)植物的识别作用,它与植物的强化作用有点类似,是指出和认识一个区域或环境中某些景物的重要性、区域性和位置。不同地段运用不同种类的行道树来区分不同区域,师大南区运用大紫薇作为主要的行道树;师大北区则主要运用本地芒果树做为行道树。

(3)植物的软化作用,指用在户外空间中软化或减弱僵硬或粗糙的建筑物。以图书馆后面的桃李广场为例,以桃树、李树为主的树阵、竹子和山石相结合,形成了高低有致,疏密有致,供师生们学习休息的广场。这样的设计手法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适合的空间。而另一种景象则是位于知明笃行,立诚致广之间的宝琛广场,它运用少量的植物作,广场中间竖立着学校创始人之一陈宝琛雕塑,是为提醒同学们珍惜现在学习机会,此类造景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4)植物的框景作用,指的是植物以大量的枝干和叶子,在视觉上封闭了两旁,为中景观提供更宽阔的视野。人文楼与致广楼两旁的行道树遮住了两旁。显现出了宽广的静态水面,同时一个香樟植物种植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点作用。师大校园内各景观点、建筑院内及其周围,是重点绿化部位,在植物配置上采用以观赏植物为主,同时搭配不同层次的孤植、散植、植物群落等组成植物景观。

2.水景设计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水作为重要的造景要素,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调节温度,净化空间,增强居住舒适感,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蕴含着无穷的诗意、画境和情境,丰富了空间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联想。②从溪源江东岸引自然活水入校内,路经音乐学院、人文楼、美术楼而止于软件学院大楼。此为自然之水从校内西边到东边,灵动了校园内东西两方,同时也增加了东西两方的连贯性。灵动的喷泉与自然叠水水景相呼应的是图书馆前面的人工喷泉,每到周一早上或到节假日,图书馆前面的喷泉就会活跃起来,形成了师大具有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同时配以协和桥下的自然河流、笃行楼前与假山配合的水景,师大的水景可谓是动静相结合、有声与无声,大小形态相结合,大大地丰富了师大的校园环境。

3.建筑设计

有了绿化设计、水景设计的烘托后,建筑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反映了建筑的风格,还是环境建造的基础。因此,建筑设计的外形建造则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师大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师大建筑的颜色:红、白、灰。建筑的颜色体现了建筑的宁静、淡雅和朴素。则在建筑的造型上我们采用简洁大方和虚实对比的现代建筑的手法。以师大旗山校区图书馆为例,它是一座开放型、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现代化图书馆,布局、设施、色彩运用等都充分反映了百年老校的文化特色,并与旗山校区朝气蓬勃、大胆创新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也是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富有个性的标志性建筑。

三、校园的建筑构成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的建筑构成包括建筑空间构成、建筑形态构成与建筑的文脉,这三大组成部分。

1.建筑空间主要有:a.校内的宝琛广场,桃李广场作为主要的校园广场;b.学校宿舍,教学楼的周围都有大面积的草坪,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室外空间;c.室内空间则有知明、笃行、立诚、致广、人文、化学、图书馆、美术等教学楼用来大家学习、交流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室内空间;而公寓、餐厅、超市则是为师生之间的日常生活起居提供了便利。

2.建筑形态是用来表现不同建筑空间、不同功能的建筑特色,它的构成不仅具有形式美、功能性,且具有表现艺术等特色。以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美术楼,主色调为灰色,窗户造型为菱形且大小不一,它运用了美术特色的思维。这与国际主义风格的音乐学院,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无论是现代主义风格或是国际主义风格,它们都很好的表现了美术学院与音乐学院的特色。

3.建筑的文脉是指建筑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比建筑空间,建筑形态更深层。它表达的是建筑与人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所在环境之间、所在环境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知明楼、笃行楼、立诚楼、致广楼、图书馆等的建设与其百年校园文化和文明传承是息息相关的。如下图。

四、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规划之间的关系

校园内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建筑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建筑位置的确定对园林景观位置的确定起不可忽略的作用。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围绕着建筑空间,或是为了美化建筑周围的环境而规划的;同时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

2.园林景观设计对建筑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设计,不仅仅能美化建筑的形态,同时也能够增加其趣味性、多样性与生动性。比起坚固的建筑外墙来说,花花绿绿的,有生命的植物更受人们的亲睐。

篇8

关键词:高职 景观设计 教学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景观设计学科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设计市场对景观设计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各地高职院校开设了与景观相关的专业或课程,教学重点和特点各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的《景观设计》课程更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在近年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性专业能力有着实质性的提升,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有问题出现。本文拟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及景观设计的市场走向,提出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历程:

景观设计师的职业称谓最早是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提出的。1900年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正式确立了景观设计学的学科地位。

20世纪20年代,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就开设过各园林专业的课程,这就是景观设计专业的雏形。50年代初期,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曾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标志着我国景观设计学科的形成。此后,一些高等院校相继设置了园林专业,我国的园林景观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领域,以前称之为“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后来又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称为“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较为混乱。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只有少数高等农林院校和美术学院具有相对完整的景观专业学科体系,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亦有待改革,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现状

环境艺术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目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容量大,前期知识铺垫不够。《景观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主干课程,但是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很少进行前期教学内容铺垫,学生一进入该门课程,就直奔主题,直接讲授相关理论重点,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较为缓慢,理解不够透彻,直接造成在接下来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对方案设计的思路不够完善,方案无新意,设计理念不强等缺点,学生接受难度较大。

二.课程目标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招收以艺术类专业学生为主,因此,在课程目标设置上也偏重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多以艺术作品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景观设计专业水平。这种课程教学目标和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脱节的。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艺术,艺术性只是景观设计的一部分,现代社会对景观设计的要求更侧重其自然属性和人文价值,追求景观中人文和自然和谐统一。因此,景观设计课程的目标设置不能单一化,要紧密结合社会审美需求及社会实际应用。

三.学生综合知识和自学能力有待提高。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学科知识比较广泛。大多数学生已经从小养成了灌输式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学能力较差。学生的自主学生意识有待提高,需要多吸收课外知识,改变自身的学习方法。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方法

一.确定教学目的,明确课程定位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少难以理解的空洞理论,增加实践训练的课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习时间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景观概念,懂得景观设计的规律及方法,能够设计出完整的方案,绘制出相应的图纸,流畅的表达设计要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小型方案的设计。明确课程定位,确定教学目的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因此,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决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应该针对景观设计学习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景观设计方案、景观漫游动画等,在展示的同时,边分析边讲授,加强学生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实地考察教学法

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案例考察,考察的范围包括所在地区的各城市景观,在考察过程中,由教师实地讲解分析,分析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在考察后要求学生进行整合分析,形成汇报PPT,在课堂中进行分析汇报。

3.项目教学法

由教师给出相应实际地块,并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后,给出相应的设计条件,由学生完成该地块的景观设计。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学生在前期考察后对该地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现状分析,对周边环境了解较为透彻,对人文要素,设计要素都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容易上手,方案设计容易深入,不浮于表面。

4.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三.课程内容的筛选与精简

选择各种类型的景观设计,进行系统教学,由浅入深,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教学专题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庭院景观设计;2.居住区景观设计;3.广场景观设计;4.村落景观设计。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小组,协作设计,自主创新。

经过以上对教学改革发面的思考,本人已经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实践检验,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但是仍然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反思。深化高职教学改革,需要各高职院校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实实在在进行实践教学,总结经验,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丁绍刚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 《科学教育家》 2008 06

篇9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及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园林行业的规模得到极大发展和壮大,但是与快速发展的规模相对应,也暴漏了很多问题。很多园林绿化项目设计愿景是美好的,可是施工后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并不能达到设计效果!

景观设计及建设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点:

一、设计单位的不负责任,设计严重脱离现场,园林是建设在三维的实在空间内,这包括了地形、气候、水体、土壤类型等等很多的条件的限制,而不是简单的二维平面图的点、线、面的勾勒,更不是在各种设计软件制作的绚丽的效果图中建设出来的!很多设计者很少到施工现场,甚至根本不去现场,设计方案完全是纸上谈兵,缺少施工经验的设计者,其图纸往往漏洞百出,其图纸缺少细部设计、关键部位大样图尺寸、整体地形的标高等等,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施工单位无法按图施工施工,只能在现场不断的做出各种各样的变更和修改,可想而知这样的项目最后的效果是得不到任何保障的;

二、没有出色的施工队伍,随着今年来园林设计项目的增多,优秀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高技能的工匠严重不足,同时设计与施工脱节,再没有优秀的、有经验的,了解设计意图的景观工程师在现场把握调整设计及控制施工效果,没有优秀的施工队伍要做出完美的园林是不可能的;

三、园林行业内部的混乱,随着近年来园林市场的繁荣越多的人投资成立园林公司,一些无良企业低价中标造成了园林市场恶性竞争,甚至很多项目中标价低于成本价格施工单位,这些单位往往采取偷工减料的方法来保证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要不惜工本的保证园林工程质量是越来越难解决的难题,也是所有园林人的困境。同时从事园林行业的人员准入门槛极低,很多从业人员根本不具备基础的专业素养,国家主管部门对园林从业人员管理也很不重视,甚至连园林施工管理设计都没有专门的执业培训和考试,这最直接的影响园林行业整体的从业者的素质,也从根本上影响园林建设的质量。

园林景观是在三维场地上营造的一种意境的表达,也就是常说的园林感。园林景观的营造是一件费心费力,更费钱的事情,很多优秀的传世的园林景观是历经几代人不辍劳苦的设计和营造的结果,其中的人力物力及时间的投入是巨大的,因此建设优秀的传世的园林景观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选择优秀设计单位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中国古代的匠师不仅要对整个庭院进行设计还要参与施工,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园林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他们不仅从整体上理解整个景观设计意图和意境,同时精于营造,从选材到加工无一例外的亲力亲为。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师必然是一个综合了艺术、植物学、建筑学、材料学、风水学等各种知识的专门人才,其设计作品应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与现代园林发展的结合,体现场所精神并能综合各种因素。其指导施工的图纸也必须是紧密结合现场,大样、尺寸、材料都有精细的标注,并符合现场情况。园林景观设计师不是简单绘图师,会熟练使用各种制图软件的人不能就理解为景观设计师,再漂亮的景观效果图也要基本切合实际,如果图纸设计不能在原有场地上实现,这些设计都是空谈,这样的设计肯定是失败的设计。同时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例如植物配置,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园林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为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有必要建立苗圃,栽培新优园林植物,解决个别苗木用量少、采购困难、施工成本较高等问题。每一个园林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者本人的创造力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的观赏价值。综上优秀的设计单位不仅要能够做出优秀的设计方案,同时还要做到紧密结合施工,在施工不同阶段积极参与施工,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及时解决,加快施工的准确性,节约人力物力,确保园林景观施工效果达到设计意向。

2专业素质高的施工单位是项目成功的保证

景观施工单位也应有强劲的设计力量,能对景观主题有深刻的理解,有助于主题景观的创造、现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景观施工员也不是普通工人,应该是工匠,应具有艺术的再创造能力。因此,景观施工单位的招标中,施工单位的经验、类似工程的施工品质、施工技术力量、设计力量、管理理念及措施是重要的首要考察指标,而价格应作为其次指标,否则投标报价似乎节约了,但后期因施工质量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损失难以估量。

所以我认为,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施工质量低劣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园林施工不等于建筑施工,建筑施工讲究按图施工,建筑的一切都有极其准确精细的设计图纸,园林施工不讲究精确但要求园林感觉,在很多时候园林施工的选材、材料的加工、小品的摆放、植物的配置都会有改来改去的情况,优秀的景观都是折腾出来的,石头按图摆好,效果不佳,就要吊来吊去找最佳观赏位置这是常有的情况!园林讲感觉,很多材料都是需要花大精力去寻找而不是一蹴而就!

3规范园林市场管理,提高园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是提高国内园林建设质量的根本

规范园林行业催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竞争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低价中标!

制定园林绿化地方标准。通过制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标准,使园林施工、监理有据可寻,明确园林设计师和项目经理、施工队伍之间在施工过程中的职责,协调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完成园林项目。

建立国家性的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的职业考试制度。原来的建造师内并不包含园林专业,很多园林人迫不得已去考市政工程的执业资格,可是很多市政的工程内容对于园林人并不适合,甚至从上学到从业根本就没涉及过!特别是最近市政建造师培训内容还取消的园林的内容,所以园林专业人员应该有单独的职业资格考试。并且应该要求从业的园林设计及施工人员都应该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提高从业的门槛就是提高了工程施工的质量。

大力培训绿化施工工人,大城市的园林绿化养护主要由进城农民工担当,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新优苗木培育管理、绿化工程施工等基本知识,导致苗木死亡率较高。在市场稀缺绿化养护技术人才时,园林施工企业要大力培训绿化养护技工,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利用率和观赏价值。

篇10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IDAS⁃based electronic compon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university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

ZHANG Xiang⁃mi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components for the undergraduate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 and rais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 set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MIDAS (multi⁃tie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services suite) and ADO technology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anagement features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 daily training of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distributed multi⁃tier architecture was used in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The bar code technology was adopted in th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distribution, collection, laboratory procurement and inventory early warn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Keywords: multi⁃tie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services suite; electronic device competition; electronic compon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chips; ADO technology

0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以期达到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增强学生适应市场和社会的目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面向理科学生的重要赛事,其全国竞赛组委会由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及部分参赛省市教委代表及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全国竞赛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2]。

竞赛要使用到大量的电子元器件,涉及的元器件品种多达几百种,且使用数量繁多。学生在竞赛前期的实训中,需要频繁地领用元器件,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元器件的消耗情况进行汇总,对贵重器件进行登记与跟踪,同时还要对元器件库存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对元器件库进行有效合理的补充。目前很多高校的元器件管理工作仍处在于手工管理状态:仍然以手工方式登记学生领用情况,以人工方式对器件进行跟踪,目测元器件库存是否充足,学生领用元器件查找费时,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电子竞赛的高效管理[3]。

为提高竞赛管理效率及元器件使用率,将构建一套智能化的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因竞赛实训工作均在学校内完成,故将系统的架构设计为三层C/S(客户/服务器)结构,采用MIDAS和ADO技术来开发系统,按软件工程理论和方法对系统的各项模块进行设计,实现元器件采购计划管理、元器件入库、学生领用元器件、元器件查询、元器件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

1系统架构和开发环境

基于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的实际情况,系统采用C/S架构的多层分布式环境来开发,使用DELPHI7.0为开发平台,充分地运用其MIDAS,ADO等技术来构建一个基于数据服务层、业务逻辑应用服务层及客户层的分布式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相关技术分析如下:

1.1多层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布式应用系统,被分成数个不同的部分并且被执行在不同的机器之中,引入了应用程序服务器概念,应用程序服务器是一个包含系统业务逻辑的应用程序,以一种特定的组件形态,如MicroSoft的COM/DCOM,CORBA等对象,封装应用系统的逻辑程序代码,执行特定企业功能,然后把这些企业对象分发到应用服务器。

1.2体系结构

三层或多层体系结构中比二层C/S结构增加了一个中间层到客户端和数据库端间。中间层的实现有多种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应用服务器,把使用的事务和消息服务器看作应用系统的基础“中间件”平台[4],客户端程序不直接与数据库服务器通信,而是通过中间层⁃应用服务器来访问,当有客户端程序发出数据请求时,通过指令传送到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到指令后,调用相应函数(Function)、过程(Procedure)等业务逻辑来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指令,数据库服务器经过运算后,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应用服务器,再由应用服务器将中间结果反馈至客户端程序,从而大大减少数据库端访问量过大的开销,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系统运行效率[5],如图1所示。

图1 三层C/S体系结构

1.3MIDAS技术

多层分布式应用服务包(Multi⁃tie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Services Suite,MIDAS),在Delphi企业版里被用来创建多层应用程序。MIDAS提供了一套高级组件、服务和核心技术,可以简化跨平台(Windows,UNIX,Linux)、跨产品的多级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通过它可以用相同的组件访问不同的后端应用程序服务器,在带宽具有挑战性的网络中,与其他解决方案所产生的分布式应用相比,具有更快、更容易和更高的特性[6]。

MIDAS三层体系结构指逻辑上的三层,即应用表示层、应用逻辑层和数据层。应用表示层主要负责用户端界面,提供给用户一个操作方便且简单快捷的应用服务接口;应用逻辑层(或为应用服务器)是整个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实现应用程序的应用逻辑处理;数据层(又为数据库服务器)则负责数据的存取和管理。应用逻辑层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及合法性检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通信协议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Delphi对多层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支持主要得益于其MIDAS技术,该技术允许分割数据库应用程序,并实现对商业规则和进程的集中管理[7]。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系统需求分析

在软件工程理论中,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设计最重要的一环,是连通用户与软件开发人员的桥梁,是整个开发过程的重要基础。电子元器件因种类多、设计期间用量大、参赛参训人数多、实验人员管理杂等特点,元器件管理系统需要有准确、全面的一手用户需求资料,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功能需求,为电子设计竞赛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高效、准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更好地做好服务[8]。归纳出以下需求:

(1) 元器件基本要素:元器件是元件和器件的概称,包括元器件类别、名称、规格、型号等要素。

(2) 元器件存放要素:为方便电子设计实训时学生快捷领用元器件,在元器件存放时,严格按规定存放到指定编号的小器件单元,单元按元器件类别分类存放,按序编号。

(3) 元器件采购要素:包括元器件类别、名称、规格、型号、日期、数量、单价、供应商等。

(4) 元器件的出库要素:学生领用和元器件调拨,包括元器件类别、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出库类别、领用人学号、姓名(或被调拨单位名称)、领用日期等要素。

(5) 用户信息: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权限分为查询、统计、入库、出库、可领用等。

(6) 系统的功能需求。根据电子设计竞赛实训元器件管理的特性及元器件发放的流程分析,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有:元器件基本设置、采购及入库、元器件发放(或领用)、元器件调拨、元器件库存统计及预警、元器件相关查询等功能。

2.2系统的功能设计

通过上述的系统需要分析,设计出本系统应完成的具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元器件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1)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模块。电子设计竞赛日常培训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负责元器件的采购计划、元器件的发放与回收、库存分析等工作。按用户的实际操作范围,生成不同的角色,每一角色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然后为不同的操作用户分配不同的角色。权限分为:普通管理员、超级管理员。

(2) 元器件仓库管理功能模块。对元器件仓库按元器件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并按元器件的规格、型号来分别设置元器件仓库存放地点,设置统一编号管理元器件仓库。可实现按仓库编号查元器件名称、数量等操作;可根据元器件查找仓库,方便学生领用时快速寻找元器件。

(3) 元器件进库管理功能模块。根据年度采购计划;采购后元器件入库。入库信息包含供应商、价格、日期、仓存单元编号等信息;该模块能实现数据的录入与修改操作及元器件的入库和查询汇总操作等功能。

(4) 元器件出库功能模块。元器件出库方式主要有:学生领用元器件、元器件调拨。学生领用元器件,需先经远程预约领用,由实验室人员按预约进行发放;实验室人员能根据预先设定的元器件存放地址准确找到元器件;元器件调拨必须要有调入单位信息,需经超级管理员审核方可执行。

(5) 元器件库存预警功能模块。根据实际库存及系统预设预警数量,系统自动并作出相应库存预警。

(6) 元器件仓存统计查询功能模块。按各种统计要求设计各类统计查询功能,可统计某段时间内元器件的使用量,并可生成各类报表。

(7) 条码管理。学生学号、元器件均采用条码管理,方便录入。

2.3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建立在局域网和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之上,将存在于实际操作和数据库中的数据抽象为业务逻辑对象,通过对象管理框架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构建若干适应电子竞赛用元器件实际情况的功能模块,通过友好的用户界面与用户交互,完成电子设计竞赛和实验室人员元器件管理服务的系统。其中:

(1) 对象管理框架层:提供实现电子元器件管理的各种功能的核心构架;

(2) 系统功能模块层:在用户界面层,用户命令的处理均由各项功能模块完成;

(3) 图形用户界面层:提供友好的交互式的图形界面,使学生和实验室人员可以直观方便地完成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

(4) 系统支持层: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层分布式的管理系统,分布式技术及网络技术有效支持分散数据的集中管理,而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操作功能有效支持了系统对象在底层数据库的管理[9⁃10]。

3系统的具体实现与特点

根据多层分布式系统的结构和电子元器件管理的特点,分别实现该系统数据库层、业务逻辑层、用户表示层的详细设计。

3.1系统数据库层服务器的实现

根据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选取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2000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支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管理和并发控制。在数据库服务器中构建关系数据库(ElecComponentsDb),建立若干个数据表,分别存放用户权限管理、元器件类别、元器件入库资料、元器件领导用管理、元器件调拨等信息,并设置若干个由多个表JOIN连接的视图,以设计各类管理功能需要的交叉查询功能。大量在客户端不能完成的系统功能,全部设计为数据库服务器端的存储过程,用存储过程来实现系统功能,达到了既快速,又安全的目的。主要存储过程有:

(1) 元器件领库存余量计算算法功能:PROCEDURE ElecChipsCalc;

(2) 元器件分类汇总:PROCEDURE ElecChipsStas;

(3) 元器件进仓处理:PROCEDURE ElecCmpsIn;

(4) 元器件领用处理: PROCEDURE ElecCmpsOut等。

3.2应用服务器的建立

(1) 使用数据集组件连接远程数据库

使用Delphi7.0分布式VCL组件建立一个OLE Automation服务器,客户端程序通过应用服务器的IAppServer接口连接客户端应用程序供其调用。通过加入读取INI文件中存储的服务器、用户名、口令等信息的代码以及授权等信息码后。从外置INI文件读取信息的程序代码如下:

sf:Tinifile;//INI文件实例

begin

sf:=Tinifile.Create(ExtractFilePath(Paramstr(0))+'ScunSys.ini');

with sf do

begin

edtserv.text:=readstring('system','Server','(Local)');

edtdb.text:=readstring('system','DbName','scunpersondb'); //

edtuser.text:=readstring('system','UserName','sa');

edtpwd.text:= readstring('system','password','**');

// 读取服务器信息、数据库、User用户信息、Password口令信息等

end;

(2) 通过RDM的IAppServer接口来存取远程数据库的数据集

在RDM中通过数据集组件的方式显然不能完全解决数据的高速存取及数据连接池的问题,且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故在本系统中采用了通过设置IAppServer接口函数来实现数据集的存取操作.

在系统中,根据获取数据集、存储数据集及其他功能实现的方式设立以下几种主要的业务函数:

① 通过数据库端存储过程获取数据。(有数据集返回)

function AccqDataFromStoreproc (): OleVariant; 该函数返回值为一数据集,直接赋值给DataSet.Data,从客户端接收SQL语句获取数据。程序代码如下:

function TScunAppS.AccqDataFromStoreproc(const spName: WideString;Params: OleVariant; const spdname: WideString): OleVariant;

var

i:integer;

sconn:Tadoconnection; //设置TAdoConnection实例

fromsp:TadoStoredproc; //设置TAdo Storedproc;实例接收客户端传递的存储过程名称及其参数列表

begin

sconn:=Tadoconnection.create(self);

if ScunAppInfo.ConnectDB(sconn) then

begin

fromsp:=TadoStoredproc.Create(self);

spdsp:=Tdatasetprovider.Create(self);

with spdsp do

begin

DataSet:=fromsp;

exported:=true;

resolvetodataset:=true;

name:=spdname;

end;

with fromsp do

begin

close;

connection:=sconn;

Procedurename:=spname;

if (varisarray(params)) then

begin

parameters.Clear;

for i:=vararraylowbound(params,1) to vararrayhighbound(params,1) do

begin

Parameters.Add;

Parameters[i].Value:=params[i];

//从params分离出存储过程参数

end;

end

else

exit;

prepared:=true;

try

active:=true;

result:=spdsp.Data; //获取数据集,Variant参数回传客户端

except

on e: Exceptiondoraise;

end;

end;

end;

scunappinfo.stpspname:=spdname;

end;

② 更新数据集函数有两个:UpdateByScript,UpdateByStoreProc,从客户端接收SQL语句更新数据集。

③ 其他类函数:ECmpLogin, ECmpUnLogin,ReleaseDSProvider,用于对应用服务器的操作和管理。

3.3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建立

在Delphi中建立一个项目组,连接应用程序服务器,然后建立一个新的Application应用程序。新建一数据模块,加入一个MIDAS组件板中的TDCOM Connection组件,设定其Computer Name属性值为应用程序服务器位于的主机名称。设定TDCOM Connection要使用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设置应用程序服务器的GUID和填在TDCOM Connection的ServerGUID属性值。再添加TClientDataSet组件,设置其Provider Name 属性值,激活TClient DataSet的实例,使其通过中间层从数据库服务器中取得数据集。

在多层体系中,应用程序将待更新的数据暂存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中,系统真正要求将数据集更新回数据库时,必须调用应用程序服务器提供的Apply Updates方法,才会把更新的数据集真正的更新回后端数据库中,其更新方法如下:

If(DataModule1.Clientdataset1.changecount>0) then

//判断数据集是否有更新发生

begin

DataModule1.Clientdataset1.Post;

DataModule1.Clientdataset1.ApplyUpdates(0);

//更新数据集至数据库

end;

3.4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1) 根据系统的功能设计详细设计书,制作程序用户界面图,并编写程序代码,实现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的各项主要功能。如图3所示为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的主界面窗口。

图3 电子元器件管理系统主界面图

(2) 用户登录密码加/解密算法实现。因使用的数据库SQL Server2000存放用户信息的表字符均为明文,而管理人员复杂,登录用户密码易被泄密,故采用异或算法来对用户密码明文进行加密,读取密码时进行解密。具体算法如下:

ss:='';

ts:=trim(passWord.text); //用户输入的密码加密

for i:=1 to length(ts) do

ss:=ss+char(ord(ts[i]) xor 127);

解密算法同样采用xor算法来实现。

(3) 元器件入库管理模块。系统设定元器件入库前必须要有预算计划,每次入库自动生成一个入库单号,然后在该入库单下进行元器件各类参数信息的录入。见图4为元器件入库管理模块。

图4 元器件入库管理模块图

(4) 元器件领用管理模块。在电子设计日常实训中,学生经常要进入实验室进行领用元器件,在领用元器件前学生必须经过系统的预约,预约领哪些元器件,并经指导老师审核后,方可到实验室领取所预约的元器件。元器件领用管理模块实现功能如图5所示。

图5 元器件领用管理模块图

其他功能模块均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实现,并经测试使用正常。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学号、元器件编号无使用条码录入,增添了程序的可操作性和快捷性。

3.5多层稳固性及容错与负载平衡能力的处理

系统采用了多个应用服务器来同时处理客户端进程,系统的稳固性必然受到影响,程序在开发过程中使用DELPHI提供的TSimple Object Broker 组件的内置功能来实现系统的稳固性。通过修改TSimple Object Broker的属性servers值来添加及维护一个能够执行应用程序服务器的机器列表,并设置TDCOM Connection 或TSocket Connection以连接远程服务器。当连结的主机故障时, TDCOM Connection 或TSocket Connection 可以从TSimple Object Broker 取得一个新的能够执行应用程序服务器的远程机器名称,然后再连结到这台新机器以取得应用程序服务器的服务[11]。

本系统采用动态平衡算法来保证负载平衡能力,主要依靠TSimple Object Broker组件强大的功能,设定TSimple Object Broker 的LoadBalanced 属性来提供简单的负载平衡能力。这样当某台应用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客户端系统能通过TSimple Object Broker组件的负载平衡能力自动寻找正常运行的应用服务器,并接管该进程的管理功能,从而达到负载平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