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远程教育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远程教育报告

篇1

一、明确任务、提高认识、认真落实

我校对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认真领会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把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迅速启动,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为了争取主动,学校先后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远程教育项目工作。

年月,对远教设备进行了安装调试(具体设备为接收天线、数字接收机、电视机、电脑等),8月初,远程教育项目培训启动,我校选派了两名教师去沈阳参加了培训,历时5天,学习了远程教育的基础知识,微机操作基础及远程接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相关知识,并获得了省级培训证书。三月份正式投入运行,接收教育资源,获得同步课堂、综合信息、信息技术、农业技术中的大量资料,极大的方便了师生的教学活动,为教师备课、上课、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素材,为我校师生吸取新的教法、学法及教学观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于8月份,我校又派了两名主任级领导参加了省里的管理者培训班,学到了许多专业方面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省级培训合格证书。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细管理

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员由懂业务的专职人员1人,兼职人员2人(由对此项目的爱好者组成,他们经过我校专职人员的培训)担任。具体负责管理全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为了更好顺利地运用设备,发挥远程教育项目的优势,我校还成立了教研组织机构,组员由中学部各科教研组组长和小学的学年组长担任起到了头雁作用。

同时依据上级的标准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市第二小学远程教育项目设备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明细管理。

三、开辟时间、有序组织、积极培训

为了普及远程教育,我校开辟时间,利用每周五的最后一节学生扫除的时间,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了培训,学习dvd、电视机和计算机的使用,幻灯片制作等技能,培训面达80%。培训人数73人。

为了更好的有效的使用远程教育项目资源,我校对教师以学科为单位进行远程教育校本培训,由参加过远程教育培训的教师承担指导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主要内容是组织教师观看远程教育节目(如示范课、同步课堂);根据校本培训计划及周工作安排,由指导教师负责对教师进行微机基础的培训(如windowsp操作、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另外,我们已经把接收的全部视频刻成vcd光盘,统一安排教师利用接收到的教学资源(如示范课、同步课堂及相应学科课件),在光盘播放教室直接进行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掌握了使用农远设备获取教育信息的方法,从而有力的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达到了资源共享。

技术人员,在搞好培训的同时为了把工作开展得更好,设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另外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和影片处理软件《会声会影》等,并学习了各种格式的刻盘技术。为做好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拓宽途径、认真整合、大胆运用

首先给予充分的时间做保证,每班除了每周一节的计算机课之外,另外为每班开辟了一节课时间,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光盘播放室和多媒体教室任选一)我校充分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纳入到我校的教学计划当中。

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研,发挥远程资源作用,在各科教研组长的带动下,每位老师对设备运用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电化教学的能手。语文教师董久永,能熟练地运用资源制作课件,并由学生进行操作,完成了一节戏剧赏析课,受到了全体教师的好评;语文教师杨宏伟,带动本年组的语文教师吉香清,利用资源进行期末复习,成绩有了历史性的突破;英语科教师杨丹,利用资源上课,得到了县教研部门的认可;生物科教师周玉民,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信息,对七年级的上册的整册教材进行了电子备课,并在县教研会上做了展示,取得了颇佳的效果,所上的课也被评为市区级优质课。

在运用远程资源上,我校还打破了学科的限制,除了语数外物化等学科外,学校倡导音乐、美术等其它学科,也要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德育方面,远程教育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在下载的资源当中有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和养成教育的资料,还有一些历史资料,德育处能充分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国旗下讲话,到各班德育活动的开展,教育资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上学期五年级班主任何强生老师设计的关于以抗日为主题的班会就有效地利用了远程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科研方面,过程教育资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校负责科研的石凤琴主任,经常利用资源,查看其它地区的科研资料,结合我校的实际,确立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使我校的科研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五、及时清理、定期除尘、精心维护

在运用设备的同时,我们更注重设备的维护,我校的专职技术人员,每周对设备都进行一次维护,包括学生机的磁盘清理、卫星接收电脑的d盘的空间清理、户外的天线接线口、及其它设备的外壳除尘等。在假期里,每周由专职人员到校,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通电,工作一个小时以上,确保我校农远设备的完好。

六、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合理规划

篇2

截至目前,全县首批省定*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其中扩展型*个,基本型*个;村村共建*个,村校共建*个。现将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远程教育办公室,加强对建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制定下发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书记亲自抓,副书记直接抓,组织委员具体抓。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科学规划,周密部署。省定试点村确定后,我们根据试点村的分布情况和宽带网络情况,按照先易后难的建点思路,对站点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凡是在乡镇周围3公里以内,通过adsl方式上网的,由乡镇电信所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调试;对距离乡镇较远,通过光纤上网的,由县网通公司抽调技术人员组成安装小分队,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安装。县委先后召开了*次乡镇党委书记参加的专题会议,对建点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县远程办制定了机顶盒安装日程安排表,明确时间、任务和具体责任人,实行日报制,随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三是分工协作,精心施工。为了确保按时完成省、市下达的建设任务,我们明确职责分工。由乡镇和行政村负责做好建点的前期准备,网通公司负责安装调试设备,县远程办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建点过程中,各乡镇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亲自协调、督导,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具体负责与网通公司、各行政村的联络,做好服务工作。各行政村积极主动,提前做好房间、电源线路、安全设施等前期准备工作。县网通公司全力以赴,选派精兵强将组成工程队,克服困难,加班加点,昼夜奋战,精心施工,保证了我县的站点建设工作在建点数量多、网络基础差、自然条件恶劣、天气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基本按期完成了任务。

四是典型示范,规范提高。为保证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质量,我们统一制定了站点建设“八有”标准:即:有牌子、有场所、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有氛围、有效果,对每一个环节都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八有”标准,严把质量关,建设高标准的终端接收点。同时树立了大xx乡*个示范乡镇和xx镇温塘村等*个示范村,9月23日,我们在xx乡召开了远程教育工作现场会,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到示范村参观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的规范化,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的开展。

五是严格把关,认真评估。按照“安装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在安装过程中,由随行的远程办、网通公司、乡镇和村级负责人及时对每个安装完毕的终端接收点进行验收,逐个认真填写《安装验收表》,对安装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当场指出,立即整改。同时我们抽调人员组成*个验收组,在每个乡镇的接收点全部完成后,按照《建设质量自查评估表》的要求,逐村逐点进行自查评估,做到了检查严格、评估准确、整改及时。每个终端接收站点都认真填写站点设备安装验收表和建设质量自查评估表,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属于硬件设备准备不足的,要求乡镇党委尽快加以解决;属于网络技术问题的,当场指出,要求网通公司派人立即解决,直到完全符合要求。

目前建成的*个远教站点全部都通过了检查验收,达到了标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因天气变化,站点建设的速度受到一定影响,还有个别村没有按时建成;二是个别机顶盒数据参数有问题,需要做技术调整;三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篇3

为确保我省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11号)精神,现就我省2019年成人高考报名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时间

2019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时间为10月26日、27日。

二、报名方式及时间

(一)报名方式

2019年我省成人高考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二)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为8月26日-9月1日(9月1日17时关闭网上报名系统)。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在此时间段内安排本地考生和异地考生网报的具体时间。

现场报名确认时间为9月4日-9月8日。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在此时间段内安排具体现场报名确认时间。

报名时间过后不补报名。

三、报考对象和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年满17周岁(2002年9月1日以前出生)。

(三)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

(四)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

(五)报考高起本或高起专的考生应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证书。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本科结业证书或以上证书的人员。

(六)报考成人高校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临床类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资格证书,并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或以上学历;或者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或以上学历或水平证书。

2.报考护理学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护士证书。

3.报考医学门类其它专业的人员应当是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并具有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执业资格证书。

4.考生报考的专业原则上应与所从事的专业对口。

(七)考生一般应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并参加考试。凡异地报名的考生(包括外省考生在我省报名),须提供长期在报名所在地生活或工作的证件、证明材料。

(八)凡符合上述报名条件的港澳台考生(持有效身份证件)及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持所在省(区、市)公安机关核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报考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办法同其他考生。网上报名时证件类型选择“港澳台等”。

(九)所有参加全国统考和免试入学的考生均需办理报名手续。

四、报名办法

(一)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期间,考生本人使用手机或电脑登录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报名网站(crgkbm.hbea.edu.cn),按系统提示进行报名。

网报时,对异地报名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核。凡异地报名的考生,网报时须上传长期在当地工作或生活的证件、凭证(照片或扫描件)供当地教育考试机构审核,符合要求审核通过的,才能进行网上报名。证件、凭证的种类为:居住证、户口簿、近3个月的社保缴费凭证等,以上证件(或凭证)中任一种即可。上传的照片(扫描件)要求能看到考生姓名、证件种类、发证单位(印章)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审核结果通过报名系统或考生实名认证的手机号或微信反馈给考生。审核未通过的不得多次更换报名点进行网报,否则该身份证号将被系统锁定,无法再进行网报。网报时上传假证件、假证明材料的考生无法进行现场报名确认。

网上报名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结合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系统、社保部门的社保缴费系统对异地报名考生的户籍、居住证或社保缴费凭证的真实性进行比对,发现考生提供虚假信息的,一律不予进行现场确认。

网上报名要求:

1.考生务必认真阅读、了解报名平台上的报名点信息、报名规定、要求和流程等。

2.认真填写报名平台的各项内容并仔细核对。

3.选择现场报名确认时间时,点击“报名人数查询”尽可能选择人数较少的日期预约现场报名确认。考试地区与现场报名确认地区相同。

4.“专升本”层次外语语种只有英语。

5.提交报名信息后,系统会自动弹出《报名信息核对表》,考生应对各项信息进行认真核对确保无误。网报结束前,考生可凭手机号和密码修改信息,网报结束后一律不得修改任何信息。

6.网报结束后,考生须打印《考生报名信息核对表》和《考生特征证件审核表》,并将现场确认时需要的各项资料粘贴在特征证件表的相应页面,现场确认时交报名点工作人员审核。

7.武汉、宜昌地区的考生实行网上缴费。考生网报结束时须点击“考生缴费”按钮进行网上缴费,没有网上缴费的,不予现场报名确认,本次网上报名无效,由此产生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网上缴费时间可持续到9月2日下午17:00。

8.安全退出系统。网报结束后,考生务必安全退出系统,以防他人恶意修改信息。同时须牢记密码,以便再次进入系统查看或修改信息。

9.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在网上报名预约的时间内,持上述规定证件到自己所选择的现场报名确认点办理现场报名确认手续。

所有参加全国统考和免试入学的考生都须进行网上报名。未参加网上报名的考生不得进行现场报名确认;只进行了网上报名而未进行现场报名确认的考生网上报名无效。

(二)现场报名确认

成人高考现场报名确认工作由市(州、林区)教育考试机构负责。其中“专升本”的现场报名确认工作由市、州教育考试机构直接组织实施。

1.现场报名确认点(下称“报名点”)的设置

(1)报名点由市(州、林区)教育考试机构设置。报名点须设在市(州、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确因报名人数较多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设在市(州、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之外的,须书面报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所有报名点均不得设分点。

“专升本”报名点由市(州、林区)教育考试机构直接管理。

报名点不得设置在有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和教学任务的高校或其他机构。

(2)报名点的场地、环境须满足大规模人群集中、疏散的要求。报名现场须有明确的出入标志,须安排足够的保安维持秩序,确保现场报名确认期间不发生意外事故。

(3)报名点须按工作要求配备必要的设备并连通网络,包括身份证识别仪、计算机、图像信息采集设备等。

(4)必须安排守正诚信、坚持原则、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负责现场报名确认工作,报名点负责人和资格审查人员必须由市(州、林区)招生考试机构中工作认真负责、原则性强、熟悉成人高考报名政策和规定的在编在岗人员担任。

(5)拟设置的报名点的信息及报名点负责人、资格审查工作人员的信息(见附表)请盖章后于8月22日前按要求报送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办。

2.现场报名确认流程和办法

考生须本人亲自前往报名点进行现场报名确认,流程和办法如下:

考生本人在网报平台自行下载、打印《2019年湖北省成人高考考生信息核对表》——下载、打印并填写、粘贴《2019年湖北省成人高考考生特征证件审核表》(下称《考生特征证件审核表》)——工作人员审核考生报名资格——考生凭工作人员签字的《考生特征证件审核表》缴报名费(已开通网上缴费地区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自行网上缴费)——工作人员校正考生信息——采集考生身份证图片并现场给考生拍照——打印《2019年湖北省成人高考考生报名信息表》《2019年湖北省成人高考诚信报名承诺书》(下称《考生报名信息表》《诚信报名承诺书》)给考生——考生本人将签名确认的《考生报名信息表》《诚信报名承诺书》和《考生特征证件审核表》一并交报名点工作人员留存——工作人员将《湖北省2019年成人高考报名凭证》(与《考生报名信息表》《诚信报名承诺书》同在一张纸上)裁下并盖章后交给考生留存。

(1)进行资格审查。考生将已填写好各有关栏目并粘贴好有关证明、证件复印件的《考生特征证件审核表》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按规定对考生的报名资格进行审核。

资格审查所需证明、证件材料如下(均要求有原件和复印件,证件原件审核后还给考生,证件复印件和证明材料均须粘贴在《考生特征证件表》的相应页面):

①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②报考高中起点本、专科的考生须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专科起点报考本科的考生须有专科毕业证书或本科结业证书的原件、复印件,以及相应学历认证证明:2002年及以后毕业的考生需提供《教育部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可在教育部学信网上在线申请,申请办法及备案表样式见附件);2002年以前毕业的普通和成人类证书需提供毕业高校出具的招生录取名册、毕业证书发放名册、学历证明等材料或直接到教育部授权的学历认证机构办理学历认证后提供学历认证报告;自考专科毕业证书须能在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查询;今年已毕业(须有毕业证书)但毕业证书号尚未上网的专科毕业生,请及时联系毕业高校解决证书网上注册问题;持本科结业证书报名的,须同时提供所就读高校出具的入学录取名册复印件及相关证明。

报考专升本的考生请提前做好毕业证书认证工作。

凡持假毕业证书、假结业证书或非国民教育系列证书报考者,一经发现即取消报名资格;报名时蒙混过关并通过考试被录取的,进校后不得注册学籍,不能获得毕业证书,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③符合优录照顾条件的考生要有相关证明材料;

④报考临床类和护理学专业的人员,应当出具本文件“三、报考对象和条件”中第(六)项所规定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⑤报考医学门类其他专业的人员应当出具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执业资格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⑥异地报名的考生还须出具所报名地以下证件或凭证中的任意一种:户口本;居住证;近三个月的社保缴费凭证。均需原件和复印件。

资格审查完成后,工作人员须在审核通过的《考生特征证件审核表》中“资格审核意见”一栏内签署审核意见和审核人姓名并加盖报名点公章。

(2)考生缴费(武汉、宜昌地区考生网报时网上缴费)。高中起点本科综合科目60元,其他科目每科35元。

(3)核对考生身份证信息、采集考生身份证图像信息、电子照相。考生凭工作人员签字盖章的《考生特征证件审核表》及缴费凭据到信息采集点采集身份证信息并照相。

(4)照相结束后,工作人员打印《考生报名信息表》《诚信报名承诺书》交给考生签名确认;考生在上述表格上亲笔签名确认,然后将《考生特征证件审核表》和《报名信息表》《诚信报名承诺书》一并交给报名点工作人员。考生如果请他人代签名,现场确认无效,由此导致的后果由考生承担。

(5)工作人员将《湖北省2019年成人高考报名凭证》(与《考生报名信息表》《诚信报名承诺书》同在一张纸上)裁下并盖章后交给考生留存,将《考生报名信息表》《诚信报名承诺书》和《考生特征证件审核表》留存报名点。

3.资格审查工作要求

(1)资格审查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亲自审查每一个考生的证明、证件材料并亲自签字,不得请别人代替。

(2)只能接受考生本人报名。不得接受他人代替报名;不得接受成人高校或集体报名;不得接受函授站、中介组织或其他单位、部门的报名。

(3)证明、证件材料不齐的一律不得报名。

(4)资格审查人员在工作中须认真执行今年我省成人高考报名的有关政策、规定,要特别注意防止本省考生无正当理由和相应证明在非户籍所在地报名、外省人员违规大规模集体到我省报名及各类在校生报名。

五、考生信息采集、管理及上报(略)

六、报名工作要求

(一)精心部署,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考试报名环境

成人高考报名工作直接关系成人高校入学新生质量,各地教育考试机构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报名各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确保机构健全、人员到位。二是要精心部署,严密组织,确保报名工作顺利进行。三是要加强宣传,确保成人高考各项政策被广泛知晓。四是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报名、考试环境。

(二)加强对考生报名资格的审核

考生资格审查工作由市(州、林区)教育考试机构负全责。

要严把资格审查关。要严格审核专科起点升本科考生的前置学历,严禁不具备资格的人员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

要重点审核外省以及本省异地报考考生的资格。凡不能如实提供在当地工作或生活证件、凭证的考生,一律不得进行现场确认。外省考生的信息(个人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除外)要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对现场报名确认工作的管理

1.严禁跨地区进行现场报名确认。

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得批准、组织或实施到外地进行现场报名确认。

2.严禁翻拍考生照片。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得批准、组织或实施翻拍考生照片。

3.严格按照程序采集考生图像信息。采集考生图像信息时必须将考生的身份证件与考生本人的相貌进行核对,并对考生本人进行现场照相,防止考生图像张冠李戴。

4.加强考生信息管理。成人高考报名信息管理实行双人双岗,确保信息安全。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修改考生信息。严禁工作人员擅自更改考生报名信息。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不得对外泄漏考生信息,不得将成人高考报名信息作为他用。

(四)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按省教育厅要求,成人高校网上录取、新生录取通知书、新生入校资格审查、新生电子档案、新生学籍注册等所使用的基本信息如身份证号、照片、入校学历等信息均须与考生报名、考试时的信息一致。凡使用虚假信息报名考试的,一律不得办理新生入学及学籍注册手续。根据“谁审查,谁签字,谁负责”和“谁修改,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一旦出现问题,将依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追究领导责任。

现场确认期间,省教育考试院将对各地报名情况进行抽查;现场确认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对各地上报的考生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发现违反规定的,一律通报批评,相关信息作废;涉嫌权钱交易、涉嫌违法的,一律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七、下载打印准考证时间

篇4

摘 要: 慕课在我国掀起了推广应用的热潮。本文阐述了慕课内涵、发展历程及现状,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特点,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为探索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开发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推进远程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 慕课 远程教育 调研报告

MOOC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在我国被翻译成“慕课”。近年来,远程教育的学者们开始关注慕课的发展及其影响,总结了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慕课发展现状的分析,希望探索适合我国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慕课开发途径,探索慕课发展与我国远程教育结合的形式,提升远程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实现教育公平,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1.慕课的概述

1.1慕课的内涵

慕课(MOOC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是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意思是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慕课是指那些由参与者的大型或者大规模开放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即可。

慕课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的。在由阿萨巴斯卡大学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副主任与国家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设计和领导的一门在线课程中,为了响应号召,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 提出了MOOCs这个概念。慕课最显著的两大特点是“开放共享”和“可扩张性”[1]。

MOOCs与开展多年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有本质的区别。MOOCs以网络化学习的远程教育为基础[2]。MOOCs在免费开放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整个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视频讲座等内容,加强了学习过程中的支持服务,更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通过章节测试、师生互动等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生在线学习的产生,与远程教育相比,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习的效果如何。MOOCs是互联网教育应用的一个分界点,开始探索远程教育背景下学生课程组织实施模式。通过用户评价、分享将知识组织起来,实现知识的深化与创新。

1.2慕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MOOCs始创于美国,快速转播到世界各地。2012年传入我国,“大型基金会、高校及教育企业开始与慕课项目开展深入合作,大大推动了慕课的快速发展,也使2012年成为慕课之年”[3]。

自慕n之年(2012年)之后,机构Coursera、机构Udacity、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创办的机构edX、伯明翰大学和英国开放大学创办的FutureLearn公司都开设了MOOCs公司。其中,Coursera是目前世界最大的MOOCs公司。2013年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印度、爱尔兰也成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欧盟的11个国家甚至发起“泛欧MOOCs计划”(Pan-European MOOCs initiative),由欧洲远程教育大学联盟(EADTE)牵头,在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支持下创建了OpenupEd平台,试图集全欧之力在MOOCs市场与美国抗衡[4]。

在我国,MOOC课程受到了很大关注。从2012年开始我国学界开始关注慕课这一教育的新热点,从2012年2月《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发表两篇系统介绍慕课的论文开始,截至2017年4月,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共有关于慕课的论文3000余篇。2013年11月,教育部鼓励全国的“985”高校率先建设一批慕课平台及课程,很多大学相继成立自己的慕课制作研发团队,在慕课建设、应用和推广上给予人员、经费支持,在互联网技术平台支持下,慕课教学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慕课已经引发了在线教育的战国时代[5]。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现在每8个新增的学习者中就有一个人来自中国。MOOC的快速发展,为那些有超强学习欲望的“90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帮助。反之,令人忧虑的是,参加慕课学习的学生流失率高,顺利完成学业课程的比率也低,根据果壳网进行的“MOOCs中文用户大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只有约6%的MOOCs课程学习者最终完成了课程学习[6]。

2.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特点

2.1MOOCs的快速发展

MOOCs的快速发展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是MOOCs机构和课程规模的快速发展,在短期内迅速波及世界各地,吸引了大量学习者关注;二是在发展过程中,MOOCs自身也在不断演化与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各类实践形式。MOOCs多元丰富的实践形式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初期)有关,更深层的原因是技术强劲的革命潜力,以及教育组织与服务模式的多种课程性。

远程教育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慕课是远程教育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实现了完全的通过现代移动终端的自主学习。这一特点与慕课完全相同。慕课与顶尖名校、名企合作提供免费的在线课程的构建模式对学习者绝对开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2有利于教学评价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费用低、内容新颖、上课时间灵活的课程时,教学评价就成为尤为重要的指标,课程内容、形式成为学生选课的重要依据,学生选课数量成为教学评价的关键指标。

2.3教学改革的新契机

据最新调查显示,从14个平台1300余门被调查课程提供的数据分析,目前MOOCs课程仍然保持传统课程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未有新的突破。翻转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小。“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迪者[7]。

2.4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慕课的课程设计时长在15分钟左右,符合心理学对人的高度专注时长15分钟-20分钟。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学生有疑问可以反复观看课程视频或在线提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随堂测试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课后的在线测试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3.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3.1教师授课思想的转变

远程教育教师与慕课在授课理念上还存在分歧。远程教育教师在教学上还延续传统的教育理论,侧重于知识的系统传授,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课程组织者、评价者手中,学生通过PPT、视频和教学文件进行学习,学习模式枯燥僵化,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然而,对于慕课来说,我国学者李青认为:MOOCs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网络化链接才是知识组成的结构,学习掌握在学习者手中,学习就是学习者的知识网络与其他网络进行互通的过程,保证学习者永远处于不落伍的状态[8]。这一思想使慕课与以往的远程教育课程有了很大的差异性。

3.2教师授课形式的转变

目前,远程教育大多采用“三分屏”课件。课程学习者通过三分屏课件学习时,既能看到老师的形象,又能听见老师的声音,还能看到老师的具体教学过程,有利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的开展[8]。与慕课相比,缺乏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有效师生互动与小组讨论环节,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回复和指导。而且,慕课与三分屏课件相比授课时间大大缩短,从每次课程1小时缩短到15分钟左右。约翰・斯威勒(John Sweller)教授的认知负荷理论认椋人类的工作记忆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如果学习任务过于复杂,就可能超负荷而无法有效记忆[9]。

3.3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国“填鸭式”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习者有了较强的依赖性,缺乏自主性。但是,并非现有的慕课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如有些学者所言[10]:“慕课从课程的吸引力上看,大部分课程只是课堂教学的视频化,授课形式固化,缺少娱乐元素,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令人忧虑的是,参加慕课学习的学生流失率高,顺利完成学业课程的比率也低,根据果壳网进行的“MOOCs中文用户大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只有约6%的MOOCs课程学习者最终完成了课程学习[11]。据统计,“美国Coursera平台的用户量多达400万,但课程完成率却不到10%,以上海交大为例,《数学之旅》作为上海交大首批上线的慕课课程之一,其课程通过率仅仅为3%”[12]。

可见,自制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大学生参与慕课学习的效果一般,慕课学习对于强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不大。因此,利用远程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4.慕课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方向与探索

在2014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上,慕课对远程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冲击和挑战成为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专家们认为:慕课在内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需求。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对已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环节落后、师生互动缺乏,远程教育学习和考试平台复杂是造成远程教育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在慕课潮流和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远程教育改革不可避免地要顺势而变。认真分析学习者的需求,认真总结慕课和远程教育取得的经验和成就,把慕课新的授课形式和远程教育有效结合,并在实践中解决教师教育领域慕课发展不断涌现的各种难题,进而推动我国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词条[EB/OL].http///wiki/%E5%A4%A7%E8%A7%84%E6%A8%A1%E5%BC%80%E6%94%BE%E5%9C%A8%E7%BA%BF%E8%AF%BE%E5%A0%82.(2014-02-22).

[2]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改变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

[3]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73-77.

[4]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5]尹达.慕课现象的本质阐释、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5(5):59-63.

[6]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EB/OL].果壳网,http:///post/610667.2016-02-09.

[7]陈竹.北大清华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N].中国青年报,2013-05-23.

[8]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3):30-36.

[9]J.Michael spector, M. David Merriu, Jan Elen, M. J.Bishop.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M].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13:85-96.

[10]王应解,冯策.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6):80-85.

[11]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EB/OL].果壳网,http:///post/610667.2016-02-09.

篇5

大家下午好!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校园安全工作理念,扎实开展了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校园小警察”成立仪式暨法制教育报告会,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广大同学们的遵纪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同学们进一步增强安全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出席今天大会的领导的有县教育局马学东副局长、县公安局城里派出所石效国所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谭家富、刘树起科长、县教育局安全科李耀武科长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让我们首先以最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大会的议程主要有 项:一是举行“校园小警察”成立仪式;二是举行法制教育报告会。

为了让全校师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校园安全建设的积极性,积极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在城里派出所石所长的积极倡导下,学校经过认真谋划,制定了《校园小警察警校共育活动实施方案》,截止到目前,我们的“校园小警察”经过各班各级部的层层推荐和遴选,小警察队伍已经确立并开始了工作。并于上周二受城里所邀请,部分小警察走进警营,跟随派出所干警分组进行了警营生活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进行大会第一项,举行“校园小警察”成立仪式

首先进行“校园小警察”授牌仪式:

---------------------------------------------------------

下面由“校园小警察”代表发言;

-------------------------------------------------------------

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县公安局城里派出所石效国所长为新华中学“校园小警察”成立仪式致辞。

-------------------------------------------------------------

下面进行大会第二项,请县教育局副局长马学东同志讲话。

-------------------------------------------------------------

下面进行第三项,举行法制教育报告会。

首先我们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法制科刘树起科长为我们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

刚才刘科长的讲座从交通安全这一侧面向我们又一次敲响了安全警钟。讲座联系学校、学生生活实际,生动深刻,告诉我们在以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处处讲安全、时时注意安全,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接下来请县公安局城里派出所石效国所长为我们大家作法制教育报告;

--------------------------------------------------------------

老师们、同学们,刚才石所长结合我们初中学生的特点,用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深入浅出的给我们做了一场生动的法制教育报告,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中学生,使我们大家深受教育。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两位领导的精彩报告!

篇6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资源,问卷调查,访谈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及其体系结构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

教学资源是指向教师、学生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存储形式,是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影响和改变学生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

(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

根据我国目前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一般将其体系结构描述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学科(专业)网站三个层次。

1、立体化教学包。立体化教学包是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主教材为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方案。就内容而言,立体化教学包一般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电子图书、试题库、案例库等。教学包的产品形态和表现形式主要有纸介质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等。教学包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应有的优势,满足多种应用需求,支持多种模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包中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为了加快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启动了大学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该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大部分骨干专业和基础课程都已建成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内容丰富的教学基本素材与优秀的教学示范课程,促进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学科(专业)网站。学科(专业)网站是出版社根据相应的教学层次、学科、专业和领域建设的服务型、综合性的网站,内容包括信息服务、资源服务和教学过程服务。网站为教师、学生、编辑、作者和专家提供在网络上交流的平台,为广大教师信息交流、学术讨论、专家咨询提供服务,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授课。对学生来说,则通过教学支撑平台所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来实现学习、答疑、作业、讨论和测试。这样,在编辑、作者、专家、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的体系,用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

二、课题背景

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把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大学生进行“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出了新的目标。同时,“多元化、模块化、融合化、网络化”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

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的共同推动下,由张景中院士牵头,组织十余所高校共同开展了“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建设工作 。改革项目力图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构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元教学体系。我院以“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为项目主题,项目组开展了研究,旨在探究:(1) 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效;(2)学生对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满意程度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喜欢并愿意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2、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认为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对课程学习?3、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持有何态度?4、该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何地方有待改进?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使用该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178 名学生进行调研,具体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

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8 份,回收有效问卷173 份。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度,调查采用了匿名的方式,事先向学生讲明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态度及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真实需求,以便进一步改善现有的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问卷由项目组老师发放并当场收回。调查结果用计算机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并进行了人工核对。

2、访谈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了能够交叉引证学生对问卷的回答,证明数据的有效性,项目组成员对15 名学生自愿者进行了采访。访谈语言为中文。具体访谈问题如下:①你是否喜欢使用《C语言实训教程》及其辅助光盘这本教材?为什么?②你觉得《C语言实训教程》及其辅助光盘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有帮助吗?具体体现在哪里?③你觉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料如何?有何方面需要改进的?④你觉得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老师如何?有何方面需要改进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喜欢并愿意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

这一部分包含两个问题,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利用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使用《C语言实训教程》教程和学习辅助光盘的频率。

其中, 图1中的A选项为“喜欢”,B选项为“不太喜欢”,C 选项为“没有兴趣”,从图表中可看到A选项高达94.68%,由此可知同学们喜欢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图2中A选项为“频繁使用”,B选项为“每次课一次”,C选项为“每周一次”,D选项为“一次也没用过”,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选A的比率为14.45%,选B的比率为14.45%,选C的比率为64.74%,选D的比率为6.36%,从该项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3.64%的同学会使用到光盘,28.9%的学生使用光盘频率较高。在后续的访谈中,当被问及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纸质教材、辅助光盘、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态度及理由时,有10名学生表示这种立体化教学资源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应的学习材料;4 名学生表示立体化教学资源里的资源量比较丰富,而且希望资源的形式能多样化,有得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有1名学生表示对纸质教材中的实例不满意,认为太过于枯燥,建议设计一些能串联整本教材又实用的实例。由此可见,总的来说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学生对于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态度是比较满意的,并没有因为陌生而排除或抵制这一种学习资料。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学生有比较强的自主学习愿望和能动性,愿意积极主动地去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2、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认为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对课程学习?

这一部分主要探究学生立体化教学资源使用效果如何,既对学习帮助大不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帮助大不大?( )

[A]很大 [B]大[C]一般 [D]没帮助

从图3看,只有4.42%的学生认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帮助不大,说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能较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对它的研究和使用。

(2)您认为该实训教材的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作用大吗?( )

A.非常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太大 E.一点也不大

从图4可以看出:同学们选A的比率为38.15%,选B的比率为47.4%,两者合计为:85.55%,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立体化实训教材的对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使用效果较好。

(3)您认为该学习辅助光盘的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作用大吗?( )

A.非常大B.较大C.一般D.不太大E.一点也不大

从图5可以看出:同学们选A的比率为34.10%,选B的比率为36.99%,两者合计为:71.09%,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立体化实训教材的学习辅助光盘对大多数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使用效果较好。

从图3、图4、图5中可以充分看出立体化教学资源效果较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后续的访谈中,当被问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对学习是否有帮助?为什么?有9名学生表示对学习帮助很大,主要是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形式多样,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络。其有5名学生特别提到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有利于学生随时进行学习的有效资源;也有3 名学生提到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了一个和同学讨论及老师交流的平台,这样的互动交流使她获益匪浅。当然也有2名学生提到,由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相对而言比较自由,不像常规的课堂有老师监督,因而有时学习的效率不是非常的高,还有1个学生提到,希望老师能更多的加强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时的指导。

3、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持有何态度?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问题,主要针对学生对于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的满意程度。

(1)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很合理,你认为( )

[A] 很同意 [B] 同意[C] 不好说[D] 不同意

(2)您认为该实训教材的实验设计如何?( )

A.非常好B.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E.非常不好

(3)您认为该学习辅助光盘中内容设计如何?( )

篇7

--加强未脱贫户帮扶,提升脱贫质量

根据乡主题教育办《双溪乡领导班子成员主题教育调研工作总方案》要求,9月24日至10月7日,通过对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帮扶队员、村小组长、贫困户进行上户、座谈等方式意见和建议。重点围绕全乡未脱贫户家庭情况,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就业情况发展调研,了解目前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提升他们脱贫质量。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双溪乡目前共有未脱贫户有48户121人,贫困发生率为0.9%。其中,低保人口为,占比;特困供养人口为,占比。未脱贫户分布在8个行政村情况为:小石门村6户22人、大石门村10户19人、大布村8户21人、左溪村1户5人、水头村3户14人、右溪村6户14人、卢阳村7户13人、高洞村7户13人。

二、调研总体情况

(一)“两不愁”情况

通过调研,目前我乡48户未脱贫贫困户在吃和穿方面都不存在问题,完全能够实现能吃饱,能吃上肉、蛋和豆制品,完全能够解决有应季衣物、鞋子的更换以及过冬被褥等穿的问题。

(二)“三保障”情况

1.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当中有XX人属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该部分人群都正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其中有X人因个人身体原因享受送教上门服务,无一人因贫辍学。

2.基本医疗保障方面。截止目前,我乡未脱贫人口2019年度总住院医疗费用xx元,报账金额XX元,报账比例为;门诊医疗费用X元,报账XX元,报账比例为;皆能达到政策有关要求。当中存在较大支出的为XX户,今年已分别花费XX元。

3.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我乡未脱贫贫困户目前住房现状为住砖混房XX户,住土坯房XX户,租住(借住)他人砖混房XX户。均无住房安全问题。

(三)“两业扶贫”情况

1.产业方面。通过走访了解,截止目前,已通过验收的未脱贫贫困户发展产业已覆盖XX户达XX户次。平均可享受产业到户奖补XX元,计年内可实现户均产业收入XX元。

2.就业方面。通过走访了解,截止目前,有务工人员的未脱贫贫困户办理一次性就业交通补贴达就业XX户人。可享受一次性就业交通补贴300、500、600元不等,预计年内可实现户均务工收入XX元。

(四)兜底保障情况

针对部分无自主发展产业且无就业收入的XX户XX人未脱贫人口,在通过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等措施解决其收入问题基础上,另外还通过有光伏、食用菌等产业进行链接,能够确保该部分贫困在收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贫困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主要存在有四大问题。

1.自身有局限性。受因病、因学、因残、丧失劳动力等致贫原因的影响,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加之“等靠要”的思想较为突出,自身发展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

2.脱贫缺技术。贫困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经营能力较低,而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都导致贫困户发展产业成本较高。

3.种植养殖存在风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存在跟风的盲目性,但相关种植养殖方法、技术、疫苗并未跟上,容易造成损失。

4.创业领富成效不明显。部分村干部对产业发展观念老化、工作思路不清,对如何利用本村现有毛竹、油茶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成效不明显,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增收渠道较薄弱的有大石门村、小石门村、大布村、水头村。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育不够,带动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作用发挥有限。

四、工作意见建议

(一)强化两项帮扶

1.驻村帮扶

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继续驻村工作队对8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稳定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加强专项队伍建设。

2.结对帮扶

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力量, 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已脱贫对象每月至少走访1次,未脱贫对象每周至少走访1次。

(二)精准落实政策

将各类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做好全面系统的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1.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1)及时足额将各项教育助学补助打卡到户,并做好政策落实的告知工作。

(2)深入推进劝学、送教上门等活动,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失学。

2.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1)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扶贫特惠保,确保参保率、信息准确率、补助到位率达100%。

(2)把严防因病致贫返贫,逐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长效机制作为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的重点,充分运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措施,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综合保障水平。

3.落实住房保障政策

(1)确保所有未脱贫对象在2019年11月30日前全部实现安居。

(2)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安置类别、劳动力状况和发展需求,统筹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举措,在2019年5月底前制定并落实后续帮扶方案,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原有住房的拆旧复垦工作,确保拆旧复垦率达到100%。

4.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

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低保兜底、五保供养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户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三)优化产业扶贫

1.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农业、旅游、电商、加工业的融合发展,确保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实现增收。

2.支持鼓励有意愿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小规模家庭种养殖业增收。

3.建立完善产业致富带头人员制度,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由驻村工作队、支村委负责,协助产业致富带头人,重点在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上下功夫。

(四)做实就业扶贫

1.利用我乡传统产业优势,在圩镇及中心村全面布局茶油、竹笋等产业产品(食品)加工就业扶贫车间(基地),优先安排未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同时,还要对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基地)参加技能培训给予扶持。

2.继续实施扶贫公益岗位脱贫行动,引导未脱贫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当前的城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当中。

3.继续组织贫困对象参加招聘会,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五)注重扶贫扶志

加大对扶贫政策、帮扶成效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帮扶工作的认可度。继续开展“文明卫生户”等评比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感恩意识、自强意识。

篇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这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更是关乎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就绍兴市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展开调研,深入分析绍兴市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并阐释其解决措施。

[

关键词 ]外来务工子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一、调查背景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随父母进城的孩子人数随之增加。他们由于受到不一样的待遇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目前,全国进城的流动儿童有2000万人左右,由于城市学校对他们采取限制政策,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有近20%的9岁孩子还只上小学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的31%和10%。这些数字无一不在表明,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让人十分担忧。

影响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的因素很多,涉及到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政府对农民工子弟孩子入学的相关政策帮助?孩子们在学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绩关心与否?针对这些问题,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分院以“情寄留守温暖孤寡,为爱发声点亮梦想”为主题,组建了“爱筑暖巢”暑期社会实践队,对在教育过程中被“边缘化”的流动儿童及他们的家长进行了系列寻访和调研。

二、调查分析

2015年7月4日至7月13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分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17名师生对绍兴、诸暨两地进行了调研。本次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79份,回收率为93%。调查结果如下:

1、家长对孩子学习以及素质培养较为重视

2015年7月7日上午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分院的实践队来到绍兴市群贤小学。群贤小学是绍兴最大的民工子弟学校,学校座落于绍兴市袍江经济开发区袍中路,于2006年8月正式建成办学,其中流动儿童占99%,少数民族学生占18%左右。今天是孩子入学报名的最后一天,家长们起早排起的长龙。实践队员采访家长得知,孩子入学还需要摇号,“今天要是摇不到号,孩子只能等明年才有机会读书啦。”一位家长面带愁容的说道。在“您对孩子的学习和素质教育是否重视”选项中,有近59%以及23%的人非常重视或者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和素质教育,有10%的人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一般,还有9%的人对孩子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以上数据说明我市大部分外来务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的关注与重视,但是仍有部分居民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不太关心,还需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孩子受教育的重视。

2、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有待提高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由政府、学校、老师来负责,更应该由家长一起共同承担,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对于教育孩子,您认为自己能做什么”,调查可知绍兴和诸暨两地的情况基本相同,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和老师及时进行沟通,对孩子适当严厉这三个方面家长们都比较重视。在具体调研过程中,我们还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家长访谈:问题一、平时您在家里是否会辅导孩子功课,家长们表示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有心无力。问题二、给不给孩子买课外资料,关于这个问题,有些家长表示很少给孩子买课外书,家长觉得孩子学了课堂上的知识就足够了,学多了也只是浪费精力而已。农民工进城后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繁重,收入相对较低,在生活上存在许多困难,无法给子女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3、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有待加强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机会存在诸多的不平等状况,对流动性大、范围广的民工子弟儿童不平等的教育状况更为严重。针对孩子入学问题,“您认为先要解决的教育问题是什么”调查显示,46%的家长认为孩子入学的步骤太多,据了解民工子弟要想入学,必须要有8本证,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就学更加困难。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孩童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上学,一种是在其住处所在地的公办学校插班就读,这个学费相对较高,但教育质量比较好。可是这个对于务工人员的经济要求就提出了要求,大大拉高了入学门槛。另一种是到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建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更多的家长选择了后者,可是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跟不上是一个大问题。“您觉得政府是否应该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入学帮助”的选项中,69%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入学帮助,说明政府对流动儿童的入学政策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和不足。有30%的家长认为学杂费需要减少,虽然是义务教育,但是学校各种学杂费较多,对他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三、关爱流动儿童教育的举措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打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然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流动儿童就学在学校、家庭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我们提出如下举措:

1、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应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要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不仅要提高经济条件,还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外来务工人员既要努力工作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要在思想上重视和认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尽量把更多的时间、耐心和爱心给孩子。2、民工子弟学校应加大教育力量的投入。学校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各项基础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待遇,从而提高办学质量。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童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老师的关爱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在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一定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问题,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无私的关爱。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关系到我们社会上所有人。3、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权利的实现,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首先,应加快我国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实现公平公正的义务教育体制。其次,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地政府有义务为外来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机会。各地政府应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将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制订外来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对接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的公办学校予以补贴。

参考文献

[1]浙江在线-浙江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基本解决edu.zjol.com.cn/05edu/system/2012/07/18/018665391.shtml

[2]和讯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出台h t t p://n e w s.h e x u n.com/2014-04-23/164166633.html

[3]中国教育新闻网-浙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同城待遇七成读公办校jyb.cn/basc/xw/201009/t20100925_390329.html

[4]中安在线-浙江: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平享受教育edu.anhuinews.com/system/2008/12/25/002180149.shtml

篇9

1.的提出

背景: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繁荣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全球化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革命意味着有必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模式。上述经济形态的变化将至少涉及以下问题:新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出现;劳动力和资本流动增加;新的经济和经济出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些和经济发展趋势预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爱好和平的文化和保持良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特征。因此,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态度、政策与实践必须以这个模式为基础。这个模式的特点还有:技术与职业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更广,受教育的机会更大,更为重视人的发展需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有效参与劳动世界的能力。"

我国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正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经济,而其中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更快。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劳动力聘用上得以反映,服务行业和工业行业服用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在发展较快的地区和中,劳动力很短缺,尤其是技术型劳动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结构的急剧变化,与国营企业的改革一起,对劳动力大军的技术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也对国家的教育和培训体制提出了要求。中国劳务市场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对缺乏竞争力及亏损国营企业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一个高效率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培训系统。

所以,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响应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信息化,促进职成教育面向新世纪,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新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和整合全国教育资源,培养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专门人才,教育部职成司开始了大范围的远程教育实践,包括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项目、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站等工作。同时地方上,也通过积极建立职成教网,推动当地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遇到许多问题。

遇到的问题: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开展的还很短,在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也是刚刚起步。这种使用新手段、新技术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多优越性,如资源共享、提高教学和培训的质量、增加教育的投入产出比等等。但是这种方式也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的教育形式,如果没有作指导,非常容易在普及的过程中造成程度不同的失败而导致高投入,低产出。

基于在职成教信息化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我们从发展远程职业教育实际工作需求出发,针对其中一些指导性、规范性等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和研究,重点突出,在核心理论和实践上把握住主要及整个体系,即把握住原创的东西,同时,又做到针对需求对象有的放矢,不做空泛的研究。通过研讨,发现几个问题比较突出,即教育信息化平台──网站建设和发展、远程教育基础设施校园网建设和使用、资源开发、远程职业教育的专业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本身专业特点决定的远程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学生成绩考核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急需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模式,是值得研究的。

研究内容:针对我们开展远程职业教育的经验不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体制及国内其他教育领域(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远程教育开展经验,并且,关键是从我国职教现状和教育需求出发,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对以上几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系统组织,并界定为如下几个研究子课题。①对教育信息化平台行政管理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成网的建设和发展)和远程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校园网建设和使用的管理研究;②对远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研究③对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开发和管理研究④对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系统开发和管理、及对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⑤国外相关专题的研究。

2.研究意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

希望通过参加职成教网站、职成教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对国内外远程教育的现状考察和研究,为实际的远程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并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本课题成果对我国远程职教工作开展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双重意义。

在实践方面,本课题要通过在国家级网站上实施远程教育,对职业学校校园网环境下进行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试验基地,通过试验开展研究,找到利用卫星数据广播开展职业培训的,积累经验;通过网站远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培训的实施,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项目下开发的素材库及网络课程进行、比较、,归纳出适用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素材库与网络课程开发方法;通过对目前较为流行的网络课程支持系统的使用,研究并提出适合于远程职业教育的网络教学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此外,通过中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站的运行,以及远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与公司一起研究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开发、试用以及改进和推广,由项目办公室组织评估,形成一整套对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形成一套培训远程职业教育师资的体系和管理办法。

在理论方面,基于上述实践内容,利用第一手的数据和经验,结合国际上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宏观、中观层面研究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大范围实践的环境下,尤其是通过校园网环境下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和利用卫星数据广播开展职业培训,摸索出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教学或培训目标与远程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试图找出性的东西,归纳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框架以及系统中主要两大模块学生和课程的构建,还有系统的组织实施方案,即教学系统的设计等子系统的规划,从中概括出几种系统模式,总结其推广的可能性及困难,形成我国远程职教的典型及通用模式和相应的策略。

二、综述

首先来探讨关于职业教育的概念问题。长期以来,各国和国际职教界各执己见,有的称职业技术教育,有的称职业教育。狭义来讲,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主要是指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1999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的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概念。职业教育被确定为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培训。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拓展了。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并行的两种教育系统,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门的技术人才,所以有更大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经济发展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反过来,职业技术教育又对经济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社会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一支能满足经济发展、懂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的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明显的与经济发展需求相脱节,或滞后,无法及时更新人才结构,提供人才素质,扩大人才种类和数量,满足许多新兴的职业技术行业的人才需求。

其次来看一下成人教育的概念,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成人教育的定义为为不在正规学校和大学系统学习、通常年龄在15岁或15岁以上的人们的需要和利益而设计的有组织的教育计?quot;。而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成人教育的定义为:任何专门为满足已超过义务教育年龄而且其主要活动已不再是受教育的公民一生中任何阶段的学习需要和利益所提供的学习活动和计划,其范围包括职业的、非职业的,普通的、正规的或非正规的学习以及带有某种社会目的的教育。

下表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分类:

对象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专业证书教育各类岗位培训社会教育等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高中中专教育中技高职教育大学本专科研究生教育

普通教育未成年人义务教育/普通初等教育中职高职普高-

成人教育成年人---学历补偿教育面向成人的教育

主管基教司职成司高教司职成司

我们来分析一下职教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和背景。第一,经济全球化导致人才结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将分别处于半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不同的阶段,由此中国的产业结构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从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也要做相应调整,但无论怎样调整,从各方面统计数字看,中等人才仍占大部分比例,对发达国家也一样。第二、知识社会引发的职业资格的变化。在这个时代,把能力看得要高于学历,人们的能力将是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所以职教的培养目标将是既适应市场动态性需求,又满足个人生计发展要求。从以上两点都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人类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方向和方式上都应该做创新性改革。其中的核心,在于专业改革的观念转变和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变。由此引发的新的思考有,关于职业教育结构的系统化层次定位、关于职业教育管理的服务型职能转变、关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国际化重组整合、关于职业教育办学的开放型体制模式以及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前瞻性预警机制等五个方面。在这些新的发展需求的引导下,能否借助远程教育,利用它的开放性、资源多元性、管理灵活性、规模效益等诸多优势,适应职教的改革趋势,开创一种全新的远程职业教育新局面呢?

我们有必要对远程教育做一个了解。远程教育使用的概念在国外和国内都经历了许多演变。

1980年,基更给出远程教育一个描述性定义,远程教育是具有一下特征的教育形态:

(1)教师和学生分离,学校和学生分离;

(2)有教育机构组织实施远程教育,即提供学习计划、学习材料。这种材料应比常规教育的材料准备得更充分;

(3)包括机在内的多类教育技术和媒体。技术媒体的作用为:承载教学内容和联系师生;

(4)在师生间提供双向通信交流;

(5)为社交和教学目的,组织必要的会见和讨论。即学生除独立学习外,还应有小组讨论,但以个别化教学为主,小组集合活动为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

(6)工业化的教和学的形式。

1986年,基更在《远程教育基础》中,去掉了最后一个要素。

丁兴富在《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1988年)中给出的远程教育的定义为准,它做了五项描述性定义:

*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有主导地位;

*有组织的系统工程;

*自学为主、助学为辅;

*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

远程教育的发生在产业革命后的工业化社会中、并且随着近代科学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那么这背后支撑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有哪些呢,丁兴富提出了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基础理论的''''五原理''''说,由这几个动力,我们可以论证职业教育开展远程教育的必然性和与优势。具体分析来看:第一,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对各级各类大量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需求构成了远程教育发展的社会历史动力。而最直接培养这些专业人才和劳动大军的职业教育更是尤为有必要引入远程教育方式,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印刷术、运输、邮政业的兴起开创了远教的先河,再到电视广播、录像录音等大中媒介的普及掀起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期,直至世纪之交,以微、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这些技术发展而来的交互式网络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也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革新提出了挑战、提供了机遇。同样,职业教育体系也面临这样的机遇。第三,教育民主化和学习终身化成为各国教育决策的指导原则之一,并构成发展远程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由于职业教育内涵和外延的拓展,职业教育也将覆盖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所以职业教育开展远程教育也是教育需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第四,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压力和构建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终身学习的共识成了发展远程教育的决策基础。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对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提高了国际社会对教育投资的认识。教育经济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压力于教育投入的不足依然困扰着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传统学校校园教育因其课堂面授性质和成本结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高水平教师和巨额资金,这就局限了传统教育在短期内大规模发展的可能性。传统校园教育也难以实施在职成人教育和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些基本矛盾使各国政府和教育界增强了优先发展远程教育的共识,优先投资发展远程教育正在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教育发展决策的战略方向。我国政府教育部职成司也积极发展我国职成教系统的远程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研究项目,以此探索我国的职成教的远程教育发展道路。第五,现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发展,也构成了发展远程教育的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基础,为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上分析,就构成了职教系统开展远程教育的原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展远程职成教育,同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已经开展远程教育的教育类型如下表所示:

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专业证书教育各类岗位培训社会教育等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高中中专教育中技高职教育大学本专科研究生教育

普通教育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无无无无

成人教育有有无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

从该表可以看出,我国远程教育主要分布在学历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大学本专科为主)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和培训,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社会经济依然不发达并且发展极不平衡的穷国办大教育,远程教育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密切关系,更有必要开展远程教育,为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合当地需求的各类职业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我国目前的远程教育体系是一种三重体系;单一模式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双重模式的普通高校函授高等教育和标准模式的国家高等教育自学制度。这三种体系均面向成人教育,而只有电大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可以说远程职业教育的专门体系还没有发展和建立起来。而且随着第三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突破,所以,职业教育如何利用已有的远程教育体系,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新一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探索远程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建立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是职教领域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课题定位于需求应用型研究。目的是为推行远程职业教育的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所以主要是从管理的层次,就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队伍建设、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和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按远程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来看,各个子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最基础的要求,教育管理部门(主要指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厅、教育局等部门)必须建立起信息化办公、协作式管理的基础设施;若具体到指导和管理远程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职成司和地方教育厅职成处就需要建立起本系统的信息化教育平台,来指导和规范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基于本课题主要研究的问题──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首先来探讨管理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的一种实用、高效的信息平台的有关问题,包括建设规范、功能定位、运营机制,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协调,对全国远程职业教育所起的作用、如何实施管理等方面,并结合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将这个教育信息平台拓展为当地的一个信息资源中心,积极发挥教育对经济的先导作用。因此,这个信息平台就构成研究的起点。同时,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中,由校校通工程所带动的一批职业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也为实施校园管理,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网是建了,可不知道如何利用,所以,为了全国范围内推进职教信息化,为实施远程职教铺路,我们也有必要,就如何规范和指导职业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如何使用校园网,探讨出多种可行性较好的模式,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满足学校管理、教学、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有了最基本的管理信息平台,我们就从远程职业教育管理层面来探讨有关问题。从丁兴富所著的《远程教育学》中了解到,这个层面内容主要包括:远程教育行政管理、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管理、远程教育教学管理、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具体分类框架如下所示:

教育行政管理(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和远程教育院校的管理)

远程教育学校管理

(远程教育院校内部管理)

学校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决策、控制、评估)

后勤管理

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

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的管理

人员管理学生管理

教师管理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就放在远程职教的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远程职教教学开发和管理,远程职教的质量保证体系这几个方面。

第一,远程职教的行政管理,包括国家行政管理部分和学校行政管理部分,前者指国家对远程教育院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政府分权体制和对院校的分类管理体制,主要讨论体制、机制、立法和财政等专题;后者依据对世界各地远程教育院校和组织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讨论不同模式院校的组织机构设置、规划决策和财务管理等主题。从教育部职成司职责来看,这个问题应该是值得研究的。它对规划和管理我国远程职业教育,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第二,对师资的培训与管理,在远程教与学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强调对学习资源过程设计和开发,然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并实现了角色和职能的转换,同时远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是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教学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师资培训与管理展开研究。首先要对远程教师的职能和职责进行界定和分析。其次,研究培训的目标、方法和考核及管理的办法。通常,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分为两科专家,即所属专业的学科专家和远程教育专家。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专家探讨其培训方案。另外,在世界各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远程教学院校的在编的专职教师和外聘的兼职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有不同的职能、不同的管理体制。作为职教领域,传统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就很灵活,没有统一的培训模式。所以,在培养和培训远程职教教师的方式和管理体制上,也就更有其特殊的地方。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就成为实施远程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远程教学管理,这是指对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的管理。作为远程教育系统的核心部分──教和学系统,主要强调的两大功能就是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发送,以及包括双向通信交互在内的对学生远程学习的各类学习支助服务。所以,远程教育的教学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对课程教育资源开发与发送的管理,以及对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的管理。在教学(仅指教)子系统中这部分,结合职成司已经进行的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实践经验,我们主要研究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和发送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规范和管理办法,并协调相关的电信、交通部等部门,为资源的发送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并进行管理。另外,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许多实操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远程手段得以实现,是实施远程职业教育尤为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学习子系统中,主要研究实操能力的培养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第四,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远程教育的发展史来看,远程教育从其最初的函授教育的边缘地位和质量声誉较差,到20世纪末成为有地位、有声誉的教育大家庭成员,以至到现在,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的第三代电子远程教育能否保证提供高的质量的教育和培训并保持令人信服的地位和声誉呢?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应用技术于高等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质量观念的挑战比应用技术于社会其他领域引发的变革更深刻。其次,高质量和高效益的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是可以实现的,但这从来不是依靠任何一种技术或媒体自动赐予的,而是同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一样,远程教育的质量只能是精心设计、精心计划、专业实施和精细评估的结果。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职成司管理部门研究的问题。通过初步了解,由于各国的远程教育体制不一样,所以质量保证体系也各不相同,但其评估内容却不会脱离远程教育系统及其与外部环境等的相关性。

三、框架和研究

具体每个课题的研究都是从、比较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的。

(一)基于的信息化平台:网站的和管理政府教育网站

理论分析:

1.对教育网站的定义。

2.网站的建设规范

3.网站的功能设计。

4.网站的运作机制和经营机制的

比较研究:

1.国外网站的相关资料

实践研究:

1.调研国内相关网站的设计和运营策略。

2.教育部职成司主办的职成网的设计和发展状况,研究国家级网站的功能设计,运营机制,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学校的关系,并如何利用网站来统筹全国整个职成教系统信息化和远程教育的工作。尤其是对西部地区如何进行指导。

3.地方省市的职成网建设和经营发展情况,探讨地方级网站的功能设计,运营机制,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的关系,并如何利用网站来统筹本地区职成教系统信息化和远程教育的工作。尤其是西部地区,如何利用职教网的建设,建设当地的信息中心,支持当地的发展。

校园网建设

理论分析:

1.校园网的定义

2.校园网的建设规范

3.校园网的建设模式

4.校园网的

比较研究: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实践研究:

1.通过全国职业学校的校园网实际建设和运作及使用情况,对存在的,比如,如何引入外来资金,并合理利用资金建设校园网,以及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等进行探讨,形成一套规范的,可借鉴的职业学校校园网运作机制和建设规范。

2.利用校园网的信息、教学、交流等功能,高效、切合实际地将校园网利用起来,为学校的管理、教学、后勤等服务,从而探讨某些可行度较高的校园网使用模式。

(二)远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理论分析:

教师相关素质、专业能力的分析

比较研究

国外职业教师的培训方式、管理方式经验

实践分析:

1.分析远程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知识和素质要求

2.结合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通过建设当地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联合企业、高校和学校的力量,针对当地的职教发展需求,培养和培训发展远程职教的教师。

3.培训资源建设,结合企业的需求和职业知识、相关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来设计和制作远程职教所需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资源。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规,建立一套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管理规范和标准。

(三)远程职业教育教学系统开发和管理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进行的研究,针对职成教系统的特点,分别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特点,通过不同的远程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归纳和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远程教学模式和管理办法。

首先,我们有必要对远程教育系统进行一般的分析。即通过对远程教育系统和传统教育系统进行比较,探讨这两种教育系统在构成因素、结构和功能特征上的主要差异,进而讨论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这里的系统设计是指在对环境、市场、教育需求、学生、课程和资源等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决定采用哪种类型的远程教育系统。然后讨论远程教育的规划,即在对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和决策的基础上具体规划远程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及其构成成分,并制定系统开发的组织实施方案。远程教育系统的主要本课题主要对其中的两个核心系统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远程职成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分析

1)设计媒体教学模式(远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在远程教育中,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体教学代替教师课堂联系面授成为远程教与学的主体,媒体教学模式成为远程教与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在远程教与学中应用的信息技术和以教学媒体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其与学生和教师教学的交互作用关系。在每一代远程教育中,由于以教学媒体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特征的不同,会有多种不同的媒体教学模式。

2)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开发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模式(远程教育的教学子系统的设计)

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就在于教学思想、理论和实践突破了原来的教材设计的局限,发展为课程设计并进而发展为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说,教育革新的方向,包括远程教育,不再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而要以教与学的全过程、整个教与学的系统为对象,以资源和学习过程为核心,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要将课程和教材(课程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和开发放在整个教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开发之中。

①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

②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

③远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开发模式设计和分类

3)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资源开发管理

比较研究

主要是国外的资源开发机制、管理体制、评估体系等方面的经验

实践模式

1)通过这次资源建设,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2)通过教学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实践,探讨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2.远程学习系统(远程学习、远程学生和学习支持服务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理论基础

1)远程学习和远程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主要对远程学习的三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远程教育学生的分析方法以及远程教育学生的共同特征,来论述远程学生特征信息与远程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管理的关系。

2)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总论──以学生为中心和双向通信的概念和原理

对远程学习和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双向通信和人际交互进行考查,并对它们与学生自治和自主学习的关系进行讨论。

3)远程学习组织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

讨论远程学习的组织模式(个别学习和班组学习)和包括社区学习中心,网络教育环境在内的学习支持体系的技术设施建设,并分类讨论各种类型的学习支持服务。

比较研究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和案例

实践研究

1)通过在远程教学实验基地的试行,总结各种不同远程学习开发模式,并对其适用范围进行探讨。

2)通过探索不同的管理体制(比如学习中心或社区中心,当地教学站、教学点或教学班,当地教育院校或机构)的实践效果,来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远程教育实施提供不同的学习模式。

(四)远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突出实操能力培养)

理论分析

1)远程教学模式分析

2)远程职业教育的优势

3)用远程职业教学模式解决实操能力培养问题

比较研究

国外的实操能力培养和远程职业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如何用远程职业教学模式解决某些实操能力培养问题。对利用仿真技术实施实践教学的研究。

(五)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理论分析

4)质量保证体系的含义、分类

5)远程职业教育系统分析

6)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开发与管理

比较研究

国外的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实践研究

试开发并试点适用于我国的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六)远程教育的学习策略研究(比较研究)

理论分析

1)学习策略理论分析

2)e-learning学习策略分析

比较研究

国外的相关理论和案例研究

实践研究

根据职成司的目前多个远程职教项目开展情况,从实践上对学习策略进行探讨。

(七)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理论分析

从典型案例入手,经归纳、分析将其中涉及的远程职业教育理论提炼成专题

比较研究

国外的典型案例

实践研究

根据各地区、各学校或单位的实践情况,选择其中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分析。

四、课题组成员

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负责人组长余祖光男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副组长王文槿女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信息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课题组主要成员刘培俊男教育部职成司学校管理处副处长

包宇宁男教育部职业技术中心研究所信息室(助研)

罗辉男四川农业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副教授)

陈东男清华同方网络事业部企业发展部经理

畦平女北京市教委(副处长)

欧阳河男湖南省职教研究所(研究员)

安宝生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课题组其他成员李晓苓女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讲师)

于双和男大连海事学院(教授)

张少刚男中央电大(校长助理)

武怀海男北京市教委职成处

薛建国男上海职成教育在线副总经理

殷崇德男宁波市教育科研研究所

刘以群男大连市教委职成处

余中俊男四川省教委《当代职校生》总编、职教网站负责人

廖丽娟女广西易龙信息产业公司董事长、职教网站总策划

王秋生男宁夏教育厅职成教处(调研员)

潘鸣女科利华公司职教所副所长

武马群男北京市机学校校长

邬宪伟男上海化工学校校长

荀莉女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五、课题分解

子课题成果形式承担人单位负责人

职教信息化管理平台──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方案及报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文槿、陈东

职业教育师资的远程培训与管理文章及方案、案例北京师范大学安宝生

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模式及研究课程案例及论文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包宇宁

现代远程职业教学模式的研究(突出实操能力培养)调查报告中央电大张少刚

远程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案例和论文四川农业大学罗辉

比较研究案例和调查报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文槿

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报告及论文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余祖光

六、

专著:

1.《远程教育学》丁兴富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网络教育应用教程》祝智庭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黄清云主编2000.4.1

4.《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乌美娜主编2001.1

5.《职业技术教育学》张家祥钱景舫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6

6.《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黄克孝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3

7.《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石伟平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3

8.《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嘉格伦[美]著

9.《学习策略》蒯超英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

10.《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顾英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11.《与共振──企业知识经济攻略》郭志强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7

12.《e-learning》MarcJ.RosenbergKnowledgeManagementMagazineSeries2001.

13.RuthClark,IntellectualCapital:TheNewWealthoforganizations.NewYork:doubleday,1999,p.165.

14.EducationalTechnology_EducationalTechnologyPublications

论文:

1.伟平.STW: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M].《全球教育展望》2001(6)

2.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概览[M].

3.王希文.边远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思考[M].《中国高等教育》

4.德国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M].

5.李士杰.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模式[M].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6.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M].《教育与职业》

7.孙琳.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M].真源在线

8.张社字.高职的发展:任重道远[M].中国教育报

9.李建求.工业化、信息化与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M].中国职业教育网

10.于洪文.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M].《教育与职业》2001(5)

11.黄尧刘京辉.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M].

12.陶文庆.简析职教的现状和对社会的特有价值等特点及其发展思路[M].中国教育先锋网

13.科林鲍维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技术[M].中国职业教育网

14.张晓明.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产教结合[M].成都教育信息网

15.苏民.面向21世纪社区教育模式探索M].《北京成人教育》2001(7)

16.杨启亮.适应与改造: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教育M].《职业技术教育》2001(6)

17.许卫.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M].《北京成人教育》

18.[德]VolkerIhde.迎接21世纪挑战的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M].

19.王兰.英国大学成人教育模式的演变及现状M].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20.MargaretDriscoll,"IndustryRepaot:1999",TrainingMagazine,October1999,p.46

21.1998ASTDStateoftheIndustryReport.

22.GloriaGery,"WhatisYourWeb-BasedLearningStrategy?"LearningCircuits,anASTDWebzineaboutdigitallearning,Feb.2000

23.BrandonHall,OpinionandArtsSection,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Vol.48,Aubust1999,p.B8

24.MarcJ.Rosenberg,E-LearningStrategiesforDeliveringknowledgeintheDigitalAge,McGraw-Hill,2001

25.WilliamHorton,InsideTechnologyTraining,January2000,p.17.

26.RogerSchank,"TheAttackonISD",TrainingMagazine,April2000,p.48

27.OnlineLearning

28.E-Learning_AdvanstarPublications

29.KnowledgeManagementMagazineandKMWorld

篇10

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必然给教师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迎接挑战,探索教师教育的新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但是,中小学教师培训却仍然困难重重、质量不高,集中培训工学矛盾突出、培训者能力不高,校本培训水平低、专业引领难以保证。“研”与“训”分离,加重了学校和教师负担,制约了教师培训质效。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及团队积极探索并实施“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

“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是运用现代学习科学和信息技术,将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有机整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它以校本研修为主体,基于网络环境进行远程学习和资源服务、专业引领和交流研讨,通过远程学习和集中培训着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师能力,通过校本研修跟踪教育教学实践,实现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有效整合,提升教师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发展,实现了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为有效开展教师培训提供理性思考和经验借鉴。

二、“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目标与适用对象

笔者及团队本着“基于网络环境,基于教师需求,基于教师发展,优化培训课程和校本研修资源,优化学习方式和校本研修指导,优化培训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培训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理念,通过模式的实施,逐步实现下列目标:

1.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着眼新课程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根据培训需求、目标、对象和内容选择培训方式。远程学习提升理论素养,集中培训体会内化感悟与能力,校本研修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以教师的校本实践为基础,实现研训一体化,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见上图)。

2.以模式建构理论为支撑,从培训模式各要素上整体系统构建“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实现“远程”为主,向“校本”为中心的重大转变。探索网络环境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研修途径和方法,有效实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三位一体”,形成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

3.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支撑,分析当前“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实施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结合本地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实际,体现地域性特点和“本土化”特色。

4.增强教学研修活动的程序性、操作性,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研修活动的步骤和结构关系,深入研究和发现教学研修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等。

几年来,笔者及团队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万名中小学学校教师进行的“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证明,本模式的适应对象为:

中小学校基本具备远程网络条件的、教师具备计算机运用和网络学习基本技能的、以广大农村教师为主体的市县(区)。

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及省市教师培训院校。

三、“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理论与实践成效

笔者及团队坚持研究与实践两方面紧密结合,用研究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研究。“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涉及的核心概念有: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等。在本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抓住这些核心概念,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模式建构理论、现代学习科学、成人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校本研修(培训、教研)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从不同的层面开展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和实施策略、产生的实践成效如下:

1.主要观点

(1)“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是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以因特网为载体,通过广阔的虚拟空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一种继续教育。

(2)“校本+远程+集中”研训一体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保持了校本研修与教师日常学习和工作紧紧相融的特点,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为校本研修插上了现代化翅膀,使校本研修呈现出全新的内容和形式。

(3)远程教育平台以互动式视频学习系统为主体,网上监控、考试系统为手段,集网上视频学习与网上讨论、交流、答疑、标记和批注等为一体,内嵌实时学习监控、作业考试等。通过这一协同式人性化的学习系统营造了全新的网络学习,提高参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素养。

(4)集中培训包括灵活多样的集中形式,采取讲座式、讨论式、互动式、仿真式等多种方式体会感悟内化知识与提高能力。

(5)立足校本,融培训于教师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中心、行动本位的校本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反思、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任务驱动、行为跟进的过程中,反思实践、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

(6)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和专业化成长,教师培训必须与校本教研实现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整合,仅依靠一个方面发挥作用是收效甚微的。“校本+远程+集中”研训一体也不是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的简单相加,而是与教师自己的经验、背景结合,基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的,以教学研修活动为载体的,理论素养与行动能力共同发展的过程。

2.实施策略

(1)网上――网络课程学习与交互,优秀师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提升教师教学理论素养。

策略一:专题与聚焦,即根据当前教师培训专题,聚焦教师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策略二:专家与本土,即聘请全国一流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又突出本地骨干教师的实践指导作用。

策略三:跟踪与互动。跟踪参训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实践进行问题指导,引导同伴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交流研讨。

策略四:过程与结果。既关注参训教师的学习“过程”(自主反思、合作互助),又关注参训教师的学习“结果”(理念更新、行为变化)。

(2)网下――校本集中,内化与外化,任务驱动,行为跟进,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行为改进。

策略五:以“三心”为主体的全员参与。所谓“三心”,即校长领导为“核心”,骨干教师为“轴心”,全体教师为“重心”。“三心”是有效开展教学研修活动(载体)的基础保障和必要支撑。

策略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问题培训。就是使教师教学研修活动,必须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诊断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活动”的生命。

策略七:以任务驱动的程式化研训“链条”。这个“链条”,一要具有可操作的程序、步骤,环节具体化、“活动”程式化;二是要在每个环节明确“规定动作”(任务及要求),保障“活动”取得效果。

策略八:以网络为载体的“校本空间”。这是“以活动为载体的研训一体化”的管理手段,是校本教研的网上活动平台,又是学校和教师参与教学研修活动的全过程的“成长记录”和研修成果。

3.实践成效

通过几年来实践探索,“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越来越彰显了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特点,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1)网络远程学习的时空自由,校本研修的足不出户,极大地缓解了“工学矛盾”;与院校集中培训相比,参训教师大大节省了食宿和交通等费用的支出。

(2)网络培训平台支持下的“大校本”研修,使同伴互助基于县域范围,多层次教师参与的学习共同体,以及专家、名师在线指导,很好地解决了“低水平重复”问题。

(3)通过“远程”,由专家和名师提供的优质培训课程,结合本地实际的“本土化”研修资源,满足了教师的培训需求,使课程和资源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前瞻性、指导性和适应性。

(4)以有组织的校本研修专题活动为载体,使校本研修聚焦问题、跟踪教学实践,在研修任务的驱动下,实现教师能力的提升,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

(5)现代化的网络管理手段,提升了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监控和评价等方面的功能,优化了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

2004年至今,本县中小学教师12万多人次参加新课程全员岗位培训和“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有效学习内容”“有效学习指导”专题培训,以及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新课程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特色与创新突破

“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对“有效教师培训”的研究与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研究价值,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进展和突破:

1.“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力图克服院校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两张皮”的问题,整合了“校本”与“远程”,对接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由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的重大转变,是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方面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2.“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探索了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新途径(建设“本土化”校本研修资源、建设虚拟化的网络交流学习空间、建设县域网络微格教学系统等)、新策略(县域“大校本”、以活动为载体、“研训一体化”)和新方法(远程分散与集中结合的名师示范、网上协同备课和在线观课议课)等,是校本研修研究与实践方面的新经验、新成果。

3.“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根据需求、目标选择培训方式,远程学习提升理论素养,集中培训体会感悟知识与能力,校本研修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能力。它以课外(远程)学习到课内(集中)内化再到课外实践(校本)外化为教育教学技能的现代学习方式,彻底变革了课内学习、课外练习巩固的传统学习方式,探索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师培训新路。

以农村教师为主体的无为县万名中小学教师在“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中,掌握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操作性强,实效性高,对进一步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师培训,对组织“大规模、高效益”的教师培训,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都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五、“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实施与社会影响

1.实施过程

2004年至今,我们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的探索,经历了三次飞跃。为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4年开始探索教师远程培训,至2007年自建了包括网上学习、网上考试、互动交流、网上服务等远程教育平台,形成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远程培训模式。

2008年开始我们加大了校本研修研究力度,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主题活动实施校本研修。形成了“校本+远程+集中”研训一体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2010年开始探索教师培训专业化,注重培训过程,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和监视培训等五个阶段规范性建设,强调培训过程的持续改进。形成了规范化、流程化、细节化、人性化的专业化教师培训体系。

几年来,我们根据各年度培训主题,着力建设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一方面聘请檀传宝、伍新春、孔凡哲、王敏勤、王斌华等全国一流专家来无为县进行高端的专业引领,另一方面又组织县内外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各学科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介绍教学经验,制作视频课程供参训教师网上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突出教师岗位实践,聚焦有效课堂教学,2008-2009年度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2009-2010年度开展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2011-2012年度开展了“课堂教学十佳能手”评比活动,2012-2013年度开展了“研课标说教材”评比活动,2013-2014年度开展了“学习设计”评比活动,研训一体、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模式特色日趋鲜明,培训效益日益提升。通过上述活动,王敏勤的和谐教学模式、孔凡哲的凝练教学艺术的方法,导学、自主学习等学习模式,已在无为县许多学校的教师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运用,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施案例

如2013―2014学年度,我们采用“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组织实施了全县八千多名中小学教师“有效学习指导”全员培训,模式实践的过程如下:

培训准备:学习指导问题收集,课程资源建设,指导队伍建设(2013年7―8月)。

首先,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学习指导问题调研分析,确认培训目标。

其次,把问题提交给专家,组织专家(重理论引领)和本地骨干教师(重实践示范),按需依标备课,解决突出问题,建设富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资源。

最后,为落实跟进指导,建设一支包括培训者、教研员、骨干教师在内的远程网络学习和实践研修的助学团队。

培训实施:第一学期侧重理论学习,第二学期侧重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2013年9月―2014年5月)

第一学期,参训教师通过在线观看北师大伍新春教授、华东师大王斌华教授和东北师大孔凡哲教授的专题报告,以及培训教材阅读,提升学习指导理论素养,享受全国一流的高端理论培训课程。同时,我们组织本县的骨干教师通过远程方式,按学段分学科介绍分析研究新课程下学习指导的方法和经验,分享实践智慧。

第二学期,首先,2014年3月初至4月初我们将参训教师按乡镇学科分成120个小班,组织120场次的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形式小班化集中培训,将远程学习文本阅读中专家讲授的理论内化为参训教师自己的理论知识,并进而将其“说出来”“做出来”。其次,2014年4月初至5月以开展有效学习指导专项备课活动为载体,把校本研修聚焦于学习设计与指导问题的解决和能力提升上。全县720多个备课组在实践研修指导团队的现场实时、远程非实时的跟踪指导下,在网上、网下的协同学习、交流研讨和行为跟进的过程中,按照“问题诊断个人初撰集体研讨修正设计课堂跟踪反思提升”的基本程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有效学习指导集体备课活动。

培训总结。(2014年6月―2014年12月)

首先,按照“个人――备课组(学校)――学区”进行反思与小结,学区在线《培训简报》,笔者所在学校再编辑《工作简报》。同时,我们开展以培训满意度为主的效果反馈调查,各项指标的满意度皆超过95%。

其次,我们通过组织进行“优秀学习设计”评选活动,引导各校、各备课组对集体备课专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和扎实研究,“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促进经验提升。

最后,从各中心校(完职中)推选的266篇学习设计中遴选出27篇设计,进行反复的修改加工,拟辑为一册书正式出版。

3.社会影响

“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校本+远程”教师培训丛书》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别于2009年11月、2012年3月正式出版了《集体备课活动荟萃》《有效课堂反思》和《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训》等三部。“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课题研究2013年3月荣获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教师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远程教育.2005.12)、《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探索――安徽省无为县的“远程+集中+校本”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09)和《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研修模式初探》(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5)等几十篇研究文章在核心教育期刊上发表。

2007年5月安徽省教育厅在笔者所在学校召开全省师训科长会议暨全省继续教育现场会。2010年1月27日,教育部专家组来笔者所在学校调研教师培训情况,对“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安徽省教育厅在“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中,把“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作为基本模式在全省推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