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术后护理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围手术期术后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91-01
1.一般资料
宫颈癌是危及妇女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根据2007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显示宫颈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对于年轻宫颈癌的年龄界定,国内外尚没有统一标准,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将年龄小于35岁的宫颈癌称为年轻宫颈癌,将年龄大于35岁者称为中老年宫颈癌。而两者在发病原因、病理特征上存在不同,对于年轻宫颈癌术后的护理有异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护理,手术治疗仍然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因此,对围手术期的护理的探讨就显的尤为重要了。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术前心理支持:年轻宫颈癌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年龄普遍偏轻,承担着重要的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突如其来的病变对患者是身心是一个致命的创伤,加上手术将切除女性特征的主要器官,精神压力巨大。有碍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对于癌症患者,一旦得知他们的病情,心理承受能力会大大降低,而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就会有所提高,对护士医生会更挑剔,而影响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与否的诸多因素中,根据相关文献(占医院人文关怀,占26.8%)位居第二。由此可见,对癌症患者对其心理上的关怀已经成为除了医院诊疗技术外影响患者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对其进行心理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2.1.2 阴道,肠道准备:术前准备时,要向患者讲明阴道和肠道准备的意义和重要性,使患者主动积极参与,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术前3d给予无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d流质饮食,术前晚8点后禁食,10点后禁水,同时遵医嘱给予抑制肠道菌群,并于术前1d进行清洁灌肠,彻底清除直肠粪便,排除肠道积气。入院后即开始阴道冲洗,冲洗液为1/5000高锰酸钾。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以减轻不适,避免宫颈出血,并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尿潴留作为子宫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未得到满意的解决,术后尿潴留造成的躯体压力和精神压力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尿潴留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尿管和反复导尿,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反复长时间的导尿也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延长了住院时间,导致尿潴留的主要原因主要是:①手术因素:比如宫颈癌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时,损伤了支配膀胱的神经,导致尿潴留。②术中进行膀胱、输尿管剥离时,容易引起神经性膀胱麻痹,导致尿潴留。③麻醉因素:麻醉时,镇痛剂的持续输入阻滞了骶丛交感运动神经纤维,减弱了膀胱平滑肌和括约肌的张力,使其对膀胱充盈度的敏感性降低,影响了膀胱逼尿肌功能造成排尿不畅和残余量增多以致尿潴留。④心理因素:患者术后精神紧张、不习惯床上排尿、害怕伤口疼痛也会引起术后尿潴留。所以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术后排尿训练,首先要了解患者不同的认知水平,对于认知水平高的患者发放排尿训练计划表,讲解其程序并督促实施。对于认知水平低的病人,反复讲解其过程,同时对其动作进行示范,督促其完成。并根据病人术后的一般情况运用Valsalva屏气法及Grede手压法等协助其排尿。
2.2.2 疼痛的护理:宫颈癌手术创伤大,年轻患者普遍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针对病人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疼痛明显可术中留置镇痛泵,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药物的用量,又能达到止痛的效果,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未留置镇痛泵者,可用止痛药,同时协助,患者系腹带,待病人清醒后协助病人取半卧位,减轻切口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并告知患者疼痛的必然性及缓解方法如使用放松技术,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以减轻疼痛心理负担,提高疼痛阈值,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止痛效果。
2.2.3 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术后应密切观察手术切口的情况,如有红肿、发热等感染征象,及时协助医生更换敷料并切开引流。术后尤其保持会清洁,由于其特殊的生理位置,术后容易发生感染。每天进行会阴护理2次,护理时密切观察阴道分泌物的性状等。留置尿管期间,嘱患者多饮水,以防尿路感染。每天及时更换引流袋,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并保持引流通畅,翻身起床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折叠扭曲预防逆行感染。
3.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要保持外阴清洁,禁性生活2~3月,避免劳累及增加腹压的活动,如手提,用力下蹲等。治疗最初每个月复查一次,连续三个月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预防便秘。适量饮水,以增加尿量,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并对其配偶进行心理护理,使其正确对待疾病。
宫颈癌根治术由于其部位的特殊性,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急剧下降,而手术只是个治疗过程的一个环节,古人云: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围手术期护理则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围手术期尤其是年轻宫颈癌患者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细致入微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对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从而能够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病人,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5岁,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7例,股骨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关节炎1例,所有的患者屈膝<70°,其中3例患者屈膝<40°。
2 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病人的心理支持:多数病人担心术后效果不佳,屈膝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且因卧位手术时间长,怕手术承受不了。针对病人的忧虑情况,当病人到达手术室后,护士应进一步给予心理支持、安慰,介绍手术室的先进设备、麻醉的安全性,使病人减轻心理压力,主动配合手术。
3 术后康复治疗
3.1术后第1-3天,由于手术创伤和术中一定量的失血,因此术后第一天的病人较虚弱,伤口疼痛比较明显,麻醉造成的胃肠道功能未完全恢复,不能进食,同时关节内的积血仍需要通过保留的引流管引流出。因此,此期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为目的,防止血栓形成。暂不活动膝关节。
足、踝至膝关节以上用弹力绷带轻微加压包扎,冰袋冷敷以减少出血,消除肿胀,足跟垫高,使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在膝关节处使用沙袋加压,对患肢做由足至大腿的按摩,每2小时按摩10分钟,屈伸踝关节,每隔1小时5-10次,每个动作持续3秒左右,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转动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膝关节伸直练习,患膝充分伸直做压床动作,此时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展平,髌骨可轻微上下移动,每2小时练习30次,每次持续10-15秒。股四头肌收缩可促进肢体静脉及淋巴的回流,减少肌肉间粘连,消除肿胀[1],术后当日即可开始。
3.2术后第4-7天,患者已经可以正常进食,体力逐渐恢复,伤口疼痛减轻,关节内积血已经引出,引流管已经拔除,患肢肿胀逐渐消除,可在床上坐起,被动练习,使用CPM开始活动度在30°-40°,2次/日,每次30-60分钟,逐日增加活动角度,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锻炼2-3周,争取达到或超过90°[2]。主动练习,仰卧在床上屈伸膝关节,重复数次直至疲劳,侧身,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的动作,每隔2小时5-10次。
3.3术后2周停用CPM,患者在陪护人员指导下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膝关节主要为伸屈活动,应定期测量活动的范围,进行康复指导。并可让患者扶床进行蹲起练习,以自身躯体重量下压,被动屈曲膝关节至患者可以忍受的程度,每日循序渐进。
3.4在此康复过程中,可配合理疗、热敷、超声等物理疗法,起到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4 讨论
通过对我院8例全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治疗,我们认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对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年老患者及术前并发伸膝装置粘连的患者。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膝关节并配合理疗、CPM的使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有利于创口愈合,促进膝关节周围肌腱、韧带的修复,减少关节粘连、僵硬的发生,恢复膝关节伸屈功能协助患者康复。术前、术后对病人的心理支持以及正确的康复指导能够大大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使康复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参 考 文 献
篇3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眼内感染;预防
白内障是各种原因造成晶状体混浊而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白内障是人类最常见的视力疾病之一,有报道统计其患病率可达25%[1]。白内障目前尚无统一分类方法,但通常临床上最多见为老年性白内障。目前临床治疗通常采用晶状体手术摘除术并植入人工晶体进行复明治疗,疗效确切[2]。眼内感染是白内障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3],虽然少见,但后果往往很严重。因此,加强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有显著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1——共收治住院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30例(284眼),其中男144例(176眼),女86例(108眼);年龄50-90岁;单眼176例,双眼54例。患眼视力:眼前指数至0.1的113眼;0.1-0.3的171眼。其中212眼采取的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72眼采取的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①做好入院宣教,让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②用通俗易懂语言介绍病情及主要治疗方法,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症。③向患者讲述术前充分准备对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性,协助患者改变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特别注意患者的头部卫生。戒烟戒酒,同时教会患者抑制咳嗽及打喷嚏方法。④全面了解患者身体情况,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及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灶,并对症控制血压及血糖、抗感染治疗。⑤手术前3d开始用左氧氟沙星或妥布霉素眼药水点眼,4-6次/d,并教会患者正确点滴眼药水的方法。术前1d剪睫毛,术晨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冲洗结膜囊,75%酒精消毒术眼无菌纱布覆盖。术前1h用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散瞳至瞳孔保持最大。
2.2 术中护理 ①术前诊视中做好解释工作,简单介绍手术过程,术中及安全措施,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②手术器械使用前必须检查灭菌指示和日期。注意保护切口,隔离眼睑和睫毛。③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密切配合,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
2.3 术后护理 ①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患者保持安静,防止眼压升高及伤口充血。②术后卧位护理术后卧位的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患者术后卧床休息为主,卧床3小时候可适当下床。③保持眼部安静,术眼避免强光刺激。告知患者术后勿揉眼,避免大声说话及低头取物,用力咳嗽,打喷嚏等,造成晶体移位。④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⑤告知患者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眼部不适及时通知医生。⑥术后短时间使用抗生素,局部使用为主。使用眼药水时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方法,如滴眼前洗手,药水瓶距眼2cm左右等。⑦观察术眼局部情况,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⑧加强术后沟通,耐心细致解答患者问题,稳定患者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等待病情恢复。
2.4 出院指导 ①短期内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晶状体植入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②注意保护术眼,避免长时间用眼及用力揉搓,早期避免强光刺激。③注意眼部卫生,术眼注意勿进脏水及肥皂水等。④遵医嘱用药,使用正确眼药水使用方法。告知复诊时间,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3 结论
本组32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通过围手术期充分准备和精心护理无一例出现眼部感染,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目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逐渐增多,此类患者通常年龄较大,易患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力差,良好的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采取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有机结合的综合护理措施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保证[5]。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于雪飞.白内障同手术期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J].首都医药,2011,06:53.
[2] 葛坚,崔浩.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186,280.
[3] 李昀熹,陈永勤,杨东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眼内炎病例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215-1216.
篇4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30-0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是一项技术难度大、创伤大的手术,能够解决患者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改进走路能力,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围手术期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未经预防的病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70%~84%之间,症状性肺栓塞发生率接近15%,致命性肺栓塞则为1%~3.4%[1]。因此,重视术后DVT的围手术期预防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5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了DVT的预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5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54~88岁,平均年龄64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股骨颈或股骨头骨折36例。术后并发DVT 3例,男性2例,女性1例,患肢出现肿胀、疼痛及腓肠肌压痛,经B超检查确诊为DVT,给予抬高患肢并制动,抗凝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未遗留后遗症。
1.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在硬膜外麻醉或会身麻醉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行人工髓关节置换术[2],术后给于伤口负压引流,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术后次日开始床上股四头肌及小腿肌群功能锻炼,术后1~2周扶拐下地活动。
2 临床护理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3]。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属高龄,合并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且有糖尿病史,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术前多因髋关节的疼痛,下肢活动减少;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等使下肢活动明显减少,以上因素均使下肢血液处于相对滞缓状态。此外,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长时间的被动,过度旋转和牵拉及骨水泥聚合产热的损伤,都使邻近血管受到间接损伤的概率大大增加。因而我们应当针对病因,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
2.2 术前护理
2.2.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做好入院宣教,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态度和想法,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其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术后注意事项、锻炼的目的、方法,使患者自愿配合治疗。
2.2.2 高危人群护理
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的患者术后易发生DVT[4]。对于这类高危人群,术前要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凝血情况,积极纠正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护理人员应对DVT加以重视,术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1)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原因及后果,以引起患者的重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2)引导吸烟者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3)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方法,如用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收缩小腿肌肉,用力伸膝以及收缩股四头肌,伸屈髋膝,被动按摩等。
2.3 改进手术操作
减少手术时间,术中积极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减少术中出血,尽可能不输血或仅输少量新鲜血。手术操作轻柔细致,特别注意保护暴露于手术野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而诱发血栓形成。
2.4 术后护理
2.4.1 早期活动
腿部肌肉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易发生DVT。术后抬高患肢,定时更换,早期进行患肢肌肉收缩,有利于静脉回流。每2 h定时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避免患肢内收外旋,下肢处于外展中立位,抬高床尾以抬高患肢,要求下肢高于心脏水平面20~25。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胭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按摩腓肠肌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作用消失后督促患者对患肢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如加强踩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每2 h做20次。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和小腿肌肉收缩运动,每15 min做25次。同时行髋膝关节屈伸运动,逐渐由被动活动到主动活动,活动时避免屈髋>90°。并鼓励做深呼吸和咳嗽动作。
2.4.2 病情观察
术后护理应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温度、束梢动脉搏动和肿胀程度。由于手术刨伤、炎症等造成肢体和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的水肿极易与DVT相混淆。因此,应重视患者主诉,当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小腿肌肉饱满,压痛明显者应考虑DvT,及时通知医生,切勿将血栓形成的疼痛误认为一般刀口的疼痛,以免延误处理时机。
2.4.3 用药监护
主要用药是肝素6000 U皮下注射.2次/天,尿激酶8万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2次/天,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30 ml静脉滴注。潘生丁、肠溶阿斯匹林3次/天口服。上述药物可起到活血化淤、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小板凝聚作用。抗凝疗法期间,定期检查凝血时间或凝血酶原时间,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切口、针眼、牙龈、皮肤黏膜、消化道等处有无自发性出血情况。
3 小结
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DVT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本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除有糖尿病等特殊病史外,多因怕疼痛而拒绝主动活动,对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的不了解。因此,必须在围手术期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护理,做到术前评估宣教、术中仔细操作、术后观察及护理,高度警惕是否合并有DVT的初始症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毛宾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0-281.
[2] 杨柳,李起鸿.小切口关节置换术与微创关节外科[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6):405.
篇5
关键词:膝关节 人工关节 深静脉血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关节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已被广大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普遍接受。但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感染、髌一股关节并发症、血管神经并发症、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其中DVT的发生率为40%~88%,发生肺栓塞(PE)风险可高达10%~20%,死亡率高达2%,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使TKA术后DVT的发生率降至26.3%,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72例(98膝),其中男28例(42膝),女44例(56膝)。男:女为1:1.6,年龄61~82岁,平均70.5岁。其中骨关节病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3例,严重创伤性关节炎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4例。
结果
左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14例,右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12例。小腿深静脉血栓12例,髂一股静脉血栓9例,混合型血栓5例。DVT的发生率为25.5%。无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
预防性护理
(1)预防:基本预防措施:①手术操作应轻巧、规范使用止血带。②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黏度。③禁止在窝或小腿下垫硬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④提高静脉穿刺的技能,避免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更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⑤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⑥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⑦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进低脂(脂肪量每日小于40g)及纤维素多的饮食,多食水果,多饮水,忌辛辣,以免血液黏稠度增高。⑧禁烟,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⑨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导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⑩保持心情舒畅: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机械预防措施:包括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力袜,向心性按摩下肢。国外采用跳板装置、充气长筒靴或电刺激等,它们均是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降低DVT的发生率。
药物预防措施:①术前12小时皮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1次。但应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②戊聚糖钠:2.5mg,术后6~8小时开始应用。用药时间一般不少于7~10天。
对DVT高危患者应采用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措施。有高出血危险的患者应慎用药物预防措施,以机械预防措施为主,辅以基本预防措施。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有高危出血因素的患者。
(2)护理:对患者做好评估:高危人群: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血脂升高等。
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①讲解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②讲解DVT常见的症状,告知病人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③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压迫。
早期积极活动,促进静脉回流: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动进行距小腿关节功能锻炼、股四头肌主动舒缩运动,并辅以下肢肌肉向心性被动按摩。定时翻身,翻身时避免患肢受压。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手术当天:患肢抬高,做向心性肌肉按摩,主动或被动活动踝关节,每2小时1次,每次5分钟;术后第1天患者平卧,主动进行距小腿关节功能锻炼、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每次收缩5~10秒,休息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术后24~48小时引流管拔除后即进行CPM康复训练。下肢气压治疗2次/日。对于高危患者下床活动时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步行训练以患者能耐受,不感到过度疲劳,患膝无明显疼痛为宜,行走的距离逐步增加,避免久坐久站。
下肢血液回流的观察:肢体的肿胀程度、肤色、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可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伤口周围轻度肿胀是正常现象,如出现下肢疼痛肿胀,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和低热应警惕DVT发生,术后应认真观察并听取患者主诉,必要时测量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1次。行腹壁皮下注射7~10天。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情况,按医嘱进行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3)DVT的护理:一般护理:①观察和记录: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的温度、色泽和感觉。每日测量、比较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②2周内应卧床制动,患肢抬高,高于心脏平面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不得按摩、用力排便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栓子脱落。全身症状和局部压痛缓解后可进行轻便活动,下床活动时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③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禁止热敷。④适当应用利尿剂或33%硫酸镁湿敷以减轻患肢的肿胀。
溶栓护理:①疗效观察:用药后每2小时观察患肢色泽、温度、感觉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患肢周径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②出血情况的观察:应用抗凝药物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因此必须密切观察全身皮肤及黏膜情况,有无出血点、紫斑。每次用药后都应记录时间、药名、剂量、给药途径。如出现片状红斑者应即停药,急查凝血酶原时间和出凝血时间。
预防肺栓塞的护理:在改变、搬动、挤压小腿或再次手术等刺激下栓子容易脱落并随血流楔入与之直径相同的肺动脉,形成肺栓塞。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咳血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恐惧等症状,如有以上症状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如发生肺栓塞应立即嘱病人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遵医嘱静脉输液以维持和升高血压,并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恐惧感。
(4)术后一般护理原则:麻醉清醒后可根据病情行适当活动,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其多做肢体运动,但应避免做剧烈运动。重视患者主诉,如站立时下肢沉重、胀痛、下肢肌肉压痛,应警惕有无发生下肢静脉栓塞。做出院指导时应深入、细致地说明宣教内容的重要性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便及早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征兆,做及早处理,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篇6
复杂的颈椎骨折脱位,尤其是前方椎间盘突出合并后方关节突交锁者,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不能兼顾减压和复位,常需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1]。此类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涉及的护理问题较多,术后呼吸道护理要求高。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行颈椎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42岁,平均33岁。MRI检查均证实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骨折脱位,C4~5损伤1例,C5~6损伤2例,C6~7损伤1例,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前行颅骨牵引1~3 d,复位失败后行后路椎管成形加前路椎间盘切除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颅骨牵引护理 抬高床头15°~30°,头两侧用沙袋固定,枕部放棉圈,颈椎屈曲型骨折保持颈部略过伸位,伸展型骨折保持中立位,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水平。
2.1.2 气管推移训练 术前向患者解释气管推移训练的目的和要点,使其理解和配合。气管推移训练方法[2]:患者取仰卧位,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仰,护士或指导患者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侧内脏鞘与动脉鞘间隙,持续向手术切口对侧推移气管和食管,尽量把气管及食管推移过中线,开始用力要缓和,逐渐增加频率和力度,牵拉的时间每次坚持3~5 min,直至能耐受10~15 min不发生呛咳,一般3~5 d可适应。术前1 d停止推移训练。
2.1.3 呼吸训练 尚有胸式呼吸的患者,训练做深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练习,先深呼吸,然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至气管口,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吹水泡或气球进行呼吸肌锻炼。胸式呼吸减弱者,教会其腹式呼吸的方法。
2.1.4 皮肤准备 患者应剃光头,再局部备皮,男性患者刮胡须,植骨患者准备髂骨处备皮,并做好全身清洁工作。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颈椎手术死亡患者以术后24 h多见[3]。手术切口内出血和喉头水肿引起的窒息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对呼吸的观察尤为重要。4例患者术后均送ICU病房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床头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和拆线包,随时做好气管切开和拆线清理血肿的准备。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报告医生的同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持续低流量吸氧3~4 L/min。及时吸痰,常规给予雾化吸入,4次/d,每次20 min。术后72 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送回普通病房。
2.2.2 护理 植骨块脱出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除与手术技术有关外, 主要是不当或术后过早活动所致[4]。手平顶山市卫生学校医教室(刘志平)
术结束后将患者平稳地抬至床上,一人托患者头部,保持头部和躯干成一直线,施行轴向翻身。术后继续颅骨牵引2~3周,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头两侧置沙袋。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仰卧时仅在头后方垫一薄枕,使颈后部应悬空,以免使已开大的椎管受压。
2.2.3 切口观察及处理 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及引流液的情况,保持引流通畅,一般24 h引流量
2.2.4 饮食护理 术后24 h禁食,24 h后进冷流质饮食,以免引起切口处出血。进食前先试饮少量凉开水,确认无呛咳表现后方可进食。
2.2.5 肢体康复护理 术后重新评估患者的肢体肌力、感觉情况和躯体感觉丧失平面,详细记录并与术前对比,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功能锻炼计划。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鼓励患者主动活动,暂不能活动的肢体,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平时保持各关节于功能位,尤其注意避免足下垂和足内翻等畸形发生。
2.2.6 排尿护理 留置尿管持续开放1周,1周后尿管夹闭,每4~6 h1次。颈髓损伤患者均为反射性膀胱,夹闭尿管后即开始训练膀胱反射。每次时刺激患者,或用手指叩击耻骨联合处,即“扳机点”训练。当患者尿管周围有尿液流出,提示已建立反射性排尿机能,即予以拔管,尽量减少留置尿管时间[5]。
2.3 出院指导
2.3.1 术后3个月内带颈围保持颈部制动,避免屈伸和旋转运动。定期复查X线片提示植骨已完全融合后,方可去除颈围。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死感,可能为植骨块移动或脱落,应立即回院复查。去除颈围后即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锻炼时必须在颈部肌肉紧张状况下进行,不宜过于松弛,用手掌鱼际肌分别顶住头部前后左右,头手对抗10 min/次,3次/d,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应暂时停止。
2.3.2 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可能是终身的,出院后患者或家属自行导尿既现实又完全可行[6]。这就需要在出院时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导尿操作,以便于日后自行导尿。一般开始时每4~6 h导尿1次,如2次导尿间歇期能通过按压膀胱等方法自行排尿,可延长间隔时间。病情稳定后应及早进行间歇性导尿,以减少留置尿管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3 体会
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操作复杂、风险大,医生的娴熟技术是前提,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是保障,特别是术前的气管推移训练、术后的呼吸道管理以及后期的泌尿系护理和肢体功能锻炼,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家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5.
2 刘建华,李丽,张延琴,等.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的影响.护理杂志,2001,18(6):23.
3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66.
4 谢冰华,刘艾红,王利婷.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11-12.
篇7
关键词:老年;喉部;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国民经济等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明显,老年喉肿瘤患者逐年增多,并且多伴有全身其他疾病及心理变化[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此类患者手术的年龄逐渐放宽,因而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突显出来。
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 男30 例,女性20 例,年龄60~89岁,平均 73 岁,病例分型:喉癌 39例,下咽癌11例,均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4h。5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24h候拔除尿管,小便自解,术后30~60d出院。其中1例伤口渗血,给予伤口加压包扎,静脉输液1d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少量皮下气肿,给予间断吸氧,半卧位等处理自行吸收。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的心理,由主管的医护人员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加强心理疏导,使患者在心理上有充分准备,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同家属一同积极配合手术。针对老年患者,护士应以情切和蔼的态度,主动反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和疾病的有关知识,并举出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消除顾虑,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1.2术前评估 由于喉肿瘤手术以全身麻醉为主,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检查:测血压、体重;行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胸片等检查。如入院前已确诊高血压,监测血压3~6次/d,或入院后发现血压偏高,始不用药,监测血压,患者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无特殊处理。超过160/100mmHg,请心脏内科会诊予以降压对症治疗,同时请麻醉科会诊,采取相应措施。手术时间相应延期。 如心电图示为心肌缺血、房室传导阻滞,内可会诊,予以动态观察或有效治疗,手术适当延期。
如入院前确诊糖尿病,试纸或血糖仪监测血糖,如入院后检查血糖偏高者,监测血糖符合糖尿病诊断者,内分泌科会诊,予以药物调整,通过口服、皮下注射、静脉给药控制血糖理想后手术。
2.1.3术前准备 喉肿瘤手术切口在头颈部,备皮范围应面劲胸备皮。用电动理发器剃去劲后头发,再用一次性备皮包剃去面劲胸及腋窝毛发。术前6~8h禁食水,术前1d给予头孢替坐钠皮试。如阴性术前1h,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物的静脉点滴预防感染及止血。术前安置尿管,准备胃管及气管套管,备一次性负压引流装置。
2.2术后护理[2]
2.2.1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24h内心电监护,监测1次/30minBP、P、R、SPO2,4~6h改为1次/h。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及神志,呼吸频率及节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未清醒的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及时吸痰、清理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SPO2低于90%应给予面罩吸氧(4~6L/min),30min后可升至正常范围。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间断性吸氧,以提高氧分压,促进二氧化碳排出,鼓励患者深呼吸,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排出。
2.2.3保持气管套管通畅 术后及时清除套管内分泌物,2次/d清洁及更换内管,以防止结痂并保持呼吸道通畅。2次/d雾化吸入,4次/d气管内滴药,止咳化痰,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2.2.4胃管、尿管、负压引流观的护理 保持尿管通畅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记录尿量,便于了解患者术后出入量情况,间接反映机体内环境平衡状况。若无特殊情况,术后24h可拔除尿管。小便未自解患者,可给予轻柔小腹部,用毛巾热敷,听流水声等方法帮助患者小便。术后24h,给予患者鼻饲流质。注入前,应确定胃管是否位于胃内无堵塞,先注入20ml温开水,再注入流质。为防止堵塞,流质不宜太粘稠,注入完毕,再用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然后将胃管用粘膏固定于患者一侧面颊,防止滑脱。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并计算每日引流量,术后3~4d引流量不到10ml,颜色正常,可拔除引流管。
2.2.5口腔及失语的护理[1] 保持口腔清洁,2次/d口腔护理。嘱患者于术后10d内勿作吞咽动作,将口中血性分泌物吸出或吐出。对患者因失去喉不能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所致的痛苦,表示理解和同情。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交流方式。
2.3术后活动及出院指导 术后1d拔除尿管后即可下地活动,但不宜疲劳,较早活动也可促进排气,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对胆小不活动的患者,应加以鼓励,解释早期活动的意义。出院指导中,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受凉,感冒。外出用丝巾遮挡造瘘口。教会患者更换气管套管的方法,嘱患者一定要保持气管套管的清洁。教会患者用手语表达自己的想法,随身带记事本以便和别人交流。教会患者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练习食管发音或学习使用人工喉发音。出院1个月常规门诊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总之,对于老年头颈部肿瘤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机体生理条件,以便更安全地耐受手术及术后,可以明显地降低并发症,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喉癌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和放疗,手术治疗尤为重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及侵犯程度可选择全喉切除和部分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创伤大,对喉的生理功能可能产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损伤。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给患者造成身心极大的压力。因此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组临床资料中,各类型喉癌切除的患者共30例,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在35~83岁,全喉切除2例,部分喉切除26例,行皮瓣转移患者2例。
1 术前护理干预
1.1心理护理入院后主动关心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根据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安排一位年资高、工作能力强的管床护士,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的新进展及手术成功的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术前准备
1.2.1协助患者完成术前相关检查,如配合医生完成喉镜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胸片、肺功能等,评估患者有无慢性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1.2.2 入院后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给予高蛋白、易消化饮食,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力。
1.2.3告知患者大致的手术时间及准备要求。
1.2.4有喉梗阻的患者,床旁备气管切开包,负压装置等物品。
1.2.5有计划皮瓣转移的患者,需刮净供皮区的汗毛,告知备皮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前1d晚沐浴更换开衫的全棉内衣。
1.2.6告知患者手术后不能用语言交流,暂时性或永久性失声,应准备好写字板,以备术后交流。对一些不识字的患者,教会患者用肢体语言与家属和医务人员沟通。
1.2.7术晨常规准备:如术中用药的准备、抗生素皮试、取下饰品及假牙、安置胃管、建立静脉通道、戴好手腕标识、与手术室的护士进行患者与药物核对后,送患者入手术室,用关心和温和的语言边介绍边讲解进入手术后的状况,让患者消除进入手术室的恐惧感。
1.2.8全麻床位准备,如床档保护、床旁备心电监护、气管切开护理盘、留置导尿引流袋、中心吸引、吸氧装置检查保证完好状态。
2 术后护理干预
2.1了解手术范围、术中情况和引流情况,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建立手术患者护理记录单,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术后各种数据,并做好交接班。
2.2 严密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
2.3观察颈部有无皮下气肿,切口周围有无瘀血及紫斑等。
2.4术后24~48h之内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
2.5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注意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并记录引流量、颜色及引流总量少于3ml可拔除引流管。
2.6术后胃管及饮食的护理手术回房后妥善固定胃管并检查胃管是否在位通畅,立即抽取胃内容物,2~4h抽吸一次,观察胃内容物的性质及量,术后6~8h仍抽出血性液体应给予禁食并警惕有无应激性溃疡及颈部伤口出血情况。如无异常,6h后可给予鼻饲温开水,30min后无特定不适可给予鼻饲流汁,第1d 100~150ml/次,每2~3h 1次;第2d 200ml/次, 1次/2h;第3d至拔管前2d,200~300ml/次,8~12次/d。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根据患者要求适当增减。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处理不良反应,部分喉切除患者7~10d可拔除胃管,全喉切除10~15d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及患者进食情况拔除胃管,如拔管后出现呛咳、误咽明显,应暂停进食,查明原因,继续管饲,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拔除胃管后3~7d逐渐还原到正常饮食。
2.7气道的护理
2.7.1全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舒展颈部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全麻清醒后,床头抬高30~45°,头部稍向前倾减轻颈部切口张力,这样有利于伤口的引流且能增加肺通气量,改善患者呼吸情况,术后1~3d应协助患者每2~3h更换一次并予叩背,因的变更及叩击背部能使肺的通气比较均匀,可有效改善氧合,有利于痰液向大气道引流促进痰液排出,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d后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增加新陈代谢,提高肺活量,使附着在肺、支气管的粘稠分泌物震动,脱落进入较大的气道。促进患者自行排痰。
2.7.2 气道湿化良好的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的粘稠度,有利于痰液排出,减少结痂的形成[2],保持房间湿度60%~70%,套管管口敷两层的生理盐水纱布,干后及时更换,以保湿防尘。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滴入气道,具体方法为: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16万U+α-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速度为10~15ml/h,配合超声雾化吸入2次/d。
2.7.3气管套管防脱管:随时检查系带的松紧度并加以调整,避免系带过松,特别注意躁动患者适当约束,意识不清的防抓管,颈部粗肿、有皮下气肿、剧烈咳嗽频繁的应加强保护措施。
3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3.1切口感染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疼痛,伤口愈合不良或裂开为伤口感染的表现,应加强局部换药,随时更换颈部敷料,保持清洁与干燥。遵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3.2 咽瘘如伤口敷料渗液较多,有唾液渗出,分泌物有臭味,体温升高,血象增高,应考虑咽瘘的发生,遵医嘱给予抗感染及保护瘘口周围皮肤,及时更换浸湿的纱布。
3.3 发音训练在伤口愈合及拔除胃管后尽早开始发音训练。嘱患者堵住套管口经鼻呼吸同时发音,不超过10s/次以免劳累及发音失败。
3.4出院指导带管出院的患者在出院前3~7d应教会患者内套管的清洁取放,消毒及更换喉垫的方法,有问题及时纠正,直至完全掌握。增加抵抗力,避免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来院复查。鼓励坚持发音训练,增强恢复语言功能,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少量多餐。建立医患联系卡,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指导其出院后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舒适护理;胃癌手术;住院期间手术前后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60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 大多给予手术治疗, 胃癌根治术对胃癌的安全性高, 治疗效果好, 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舒适护理的提出, 本着整体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原则, 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 使患者舒适身心, 增强其安全感和被尊重感[1]。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 术前均经病理活检、电子胃镜、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 行根治手术, 其中男42例, 女26例, 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63.0±4.1)岁,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4例。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胃癌手术常规护理措施, 如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与健康指导等。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术前舒适护理
1. 2. 1. 1 心理舒适护理 胃癌患者当其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之时就承受着心理上的巨大打击, 因此不仅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 而且也会经常情绪激动[2]。因此护士在其入院之初就应开展评估, 做到心理评估重细节, 及时评估及时疏导, 态度和蔼、亲切热情地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 以减少患者的陌生感, 并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缓解其心理压力, 用平和的语言, 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3], 提出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 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真正满足实际心理需要, 同时鼓励家属给予支持, 使其放下心理包袱, 以轻松的心理、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1. 2. 1. 2 肠道准备与营养支持护理 正确的肠道准备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应按医嘱于术前3 d给予患者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 术前3 d于每晚温生理盐水洗胃, 以减轻胃黏膜水肿, 同时给予静脉补充热量, 必要时输注血浆等, 以改善其营养状况, 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1. 2. 2 术后舒适护理
1. 2. 2. 1 生理舒适护理 麻醉完全清醒且血压、脉搏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不仅可以改善呼吸状况, 而且利于腹腔内渗出液的及时引流, 同时还可减少腹部切口张力, 减轻疼痛。护士应鼓励患者深呼吸, 指导并协助其咳嗽, 给予勤翻身, 以避免皮肤的损伤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以促进胃肠蠕动, 减轻腹胀。
1. 2. 2. 2 疼痛护理 疼痛不利于心理舒适, 更是术后患者最常发生的生理不适。疼痛护理是胃癌术后舒适护理的重要内容, 能够降低患者焦虑、紧张情绪, 可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增强药物疗效, 缩短住院时间。因此术后返回病室后, 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镇痛泵的作用原理及应用目的, 告知患者不要强忍疼痛, 不要在疼痛剧烈之时才应用。另外, 护士应注意观察评估患者疼痛情况, 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佩戴腹带等以减少腹部切口张力, 减轻疼痛。
1. 2. 2. 3 管路护理 胃癌术后一般留置的管路有胃管、切口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胃管护理是胃癌术后护理的重点, 胃肠减压不仅可引出胃内残留的积血积液, 减轻腹胀, 防止吻合口瘘[4], 并通过胃管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 满足患者的身体所需。留置胃管应认真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告知患者翻身时注意胃管, 以防扭曲。对于切口引流管和腹腔引流管应保持固定牢固, 每日更换引流袋, 定时挤捏引流管以保持通畅, 同时应将引流袋放于较低位置, 避免倒流。给患者设计了带管行走携挎包, 让患者感到心理舒适、放心。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理后, 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采用0~10级数字视觉模拟评分法, 1~4分为轻度不适;5~7分为中度不适;8~10分为重度不适。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U=2.304, P
3 讨论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美国学者提出舒适护理的概念, 是指对患者进行舒适诊断, 并提出舒适护理措施, 使其在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减轻不愉快, 达到自在舒适的状态。舒适护理是主动的护理方式, 是优质护理的重要内容, 应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始终。胃癌手术对患者来说不仅是一种生理应激, 而且也是一种心理应激, 术前可导致患者焦虑、恐惧等反应, 不利于手术, 术后因为生理创伤可导致心理状态不稳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舒适护理在术前可以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 改善其焦虑、抑郁的状态, 使其正视手术, 增强治疗的信心, 术后可以减轻患者躯体上的不适, 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减少住院天数, 提高生活质量。舒适护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盛桂. 舒适护理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当代护士旬刊, 2008(10):38-39.
[2] 谈宜英.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护理探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9):812.
[3] 赵春艳, 史淑兰, 隋春波.胃癌手术患者留置胃管及胃肠减压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8):341.
篇10
【关键词】喉科疾病;支撑喉镜术;声带息肉;围手术期护理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声带息肉的一种重要手段[1]。手术具有创伤性小、精确度高、结构功能保留好和恢复快等优点。笔者所在科于2008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共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155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5例,其中男71例,女84例,年龄18~61岁,临床诊断均为声带息肉,单侧152例,双侧3例,均在全麻下行支撑喉镜声带病变组织切除,并行病理检查。本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患者声嘶症状均缓解,无一例复发。
1.2护理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患者对于所患疾病及手术的风险与效果认识不足,担心手术对发音和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害怕手术的疼痛和出血,担心全麻出现意外,出现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这些不良的心理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至关重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千方百计地消除患者紧张或恐惧心理。关心、指导患者的生活,充分告知患者需要做的配合以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前要向患者作详细说明,并强调直视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好处和笔者所在科施行该手术的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及各项治疗。
1.2.1.2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颈椎病史。血压和血糖需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方可施行手术。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期再行手术;(2)仔细检查口腔及牙齿情况,特别注意有无牙齿松动及义齿,活动的义齿须在术前取出。如有口咽部急性炎症应暂缓手术;(3)保持口腔清洁,术前3 d开始每天用漱口液漱口3~5次,防止口腔感染;(4)术前检查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咽喉部内镜、X线等;(5)对于过分焦虑不能入睡的患者,术前日晚服用镇静剂,保证充足睡眠。术前6 h禁食、禁水,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抑制腺体分泌,苯巴比妥钠100 mg镇静;(6)告知患者术后2周内严格禁声,并与患者共同制定好非语言交流的方法如书写、打手势,也可以使用手机发短信进行交流。
1.2.2术后护理(1)全麻后的护理:患者术后一般在麻醉复苏室清醒后回病房,回病房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流出,防止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注意观察呼吸尤为重要。密切观察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并做好记录,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注意观察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出血情况,及时吸出分泌物及渗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术中支撑喉镜对喉部的刺激及手术造成的创面,可引起喉水肿而导致呼吸困难。手术后急性喉头水肿、喉痉挛大多发生在术后6~12 h,因此,术后密切观察呼吸尤为重要,做到及时发现喉梗阻,及时处理,床边常规备气管切开包,笔者所在科术后常规应用地塞米松10 mg静推,给予抗生素、超声雾化吸入(庆大霉素8万U.生理盐水10 ml,加地塞米松5 mg),以达到消炎、减轻喉水肿目的。本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呼吸困难;(2)饮食护理:术后6 h开始进流质饮食,食用温冷饮食为好。次日改为半流质饮食,并用1%过氧化氢含漱,4次/d,待咽部不适感减轻后,再改用普通饮食;(3)口腔护理:用1:5000的呋喃西林液漱口3~4次/d,或复方氯乙啶含漱4~6次/d,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2次/d,连续3 d,以保持口腔清洁;(4)咽喉部护理:过早的声带活动会影响创面愈合而使手术效果欠理想。术后禁声是护理的重点[2]。为了保证术后发声功能的恢复,患者术后要求严格禁声,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禁声的重要性和科学用声的方法,并根据病种病变程度、部位不同、手术创面大小的不同,禁声要求也不同,一般声休10~14 d。2周后至2个月内尽量少说话;尽量将分泌物吐出,随时了解唾液带血情况,如有多量出血,要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术后给予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2次/d,连续5 d,促使咽喉部充血或水肿消退,消除声嘶和咽喉疼痛。
1.2.3并发症的护理(1)舌腭弓淤斑:多因气管插管或喉镜压迫擦伤引起,这类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给予维生素C口服,3次/d;(2)舌麻木:由操作时喉镜压迫舌根过长久导致舌肌缺血或舌下神经受压引起,多发生于舌过厚、过长者,大多数天内自行缓解。手术时注意选择支撑架力度及高度要合适,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压迫。术后全麻清醒后,让患者伸舌查看,以便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可口服VitB12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1.2.4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用嗓,如不大声喊叫,不发高音,减少说话次数及时间,一般要求术后第2周开始可以小声短时说话,在4周以后基本可达正常状态;不食用刺激性食物,禁烟酒,避免刺激性气体;积极锻炼,保证良好休息,增强体质,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嘱患者术后定期复查,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防止息肉复发。
2结果
155例患者顺利出院。术后随访声嘶症状均缓解,无一例复发。
3讨论
声带息肉是由于发声不当或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喉部慢性病变。声带息肉是喉科常见慢性疾病,通常行手术切除[3]。支撑喉镜下手术具有清晰度高、视野大、病变组织切除彻底和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护士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周到的术前心理护理和指导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同时应做好严密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认真有效地落实宣教工作,使患者明确术后包括禁声、发音、饮食和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才能确保手术治疗的成功和患者的顺利康复,避免声带息肉的再次复发。
参考文献
[1] 陈向军,简洁军,李妮.纤维喉镜下治疗声带小结息内232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5-56.
[2] 程果.声带小结术后复发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1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