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市场风险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市场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市场风险

篇1

【关键词】场外市场;流动性风险;系统风险;清算

Keywords:out the couter,liquidity risk,system risk,Liquidation

场外市场(OTC),又称柜台交易市场。场外市场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规定的成员资格,没有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没有规定的交易产品和限制,主要是交易对手通过私下协商进行的一对一的交易。

一、场外衍生品市场运行方式

(一)场外衍生品市场没有集中的交易场所。场外交易市场是由众多企业、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以及普通投资者分别交易组成的,它基本属于一个分散而且无固定交易场所的无形市场。在现代,场外交易更多地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和通讯网络,其中最为完善的代表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二)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组织方式采取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是不同于竞价交易方式的一种证券交易制度。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双向报价),并在该价格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做市商制度的优点是能够保证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即投资者随时都可以按照做市商的报价买入、卖出证券,不会因为买卖双方不均衡(如只有买方或卖方)而无法交易。一般来说,每家在证券场外交易市场上挂牌公司至少应该有两个做市商为其股票报价,即竞争性做市商制度。挂牌公司有较多的做市商的好处,能有利于竞争,防止价格操纵。

(三)场外衍生品市场主要以协商定价方式成交。场外交易的对象一般是非标准化合约,其标的物、金额、到期日等都是双方商定的,即所谓量身定做。场外交易按照“一对一”方式确定证券价格的,成交价格取决于交易双方协商一致。有些场合下,证券交易价格是由交易双方反复协商而确定的,有些场合下,证券价格是由一方挂牌出价的,但依照可根据市场情况以及交易双方的接受程度加以调整,依然存在着协商定价的机会。

(四)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清算方式。场内交易实行集中清算。交易得到确认之后,清算机构成为所有合约持有者的对手,即买方的卖方,卖方的买方。而场外交易是双边交易,一般是交易双方自行安排资金,实行双边清算。

二、场外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风险探析

从以上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方式可以知道,场外衍生品市场具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风险等诸多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称对手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招致损失的风险。衍生品场外交易市场以双方的信用为基础。而金融机构的信用是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础。而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恰恰是一时间,所有金融机构信用都出了问题。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一方面由于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以及缺乏有深度的二级交易市场,使得该市场上金融产品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场外金融衍生品是一对一个性化合约,到期清算,本身也孕育着巨大的流动性差风险。尤其是当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时,风险会急剧放大。由于衍生品场外市场极低的透明度与监管缺失,造成参与交易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交易对手的实际交易头寸等情况一无所知,如果一家交易商出现流动性问题或倒闭,则会牵连许多参与交易的做市商,造成连锁反应。

(三)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指由于一个对手无法履行义务而引起其他对手无法履行义务的风险。场外金融衍生品把互不相关的金融市场品种,通过结构性的金融工具组合起来,一旦场外金融衍生品出问题,所有与其相关的金融市场都会出问题。由于衍生品场外交易参与者多是全球性的金融机构,尤其是衍生品场外交易规模越来越大,系统风险严重时会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支付风险。金融危机前全球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最高600万亿美元的规模,相当于当年全球GDP的10倍。当如此高规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产生风险时,其对金融系统的破坏作用可想而知。

三、场外衍生品市场建立清算机制的路径选择

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缺乏监管和其内在运行机制弊端所引发的。场外衍生品市场风险不断集聚,交易各方都持有大量风险敞口头寸,交易对手之间相互不了解,没有结算机构为其进行结算,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和愈演愈烈。只要存在场外衍生品交易,就一定存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风险等。风险无法被消灭,而只能被控制。控制衍生品场外市场风险的最终方法就是改革其运行机制,建立集中清算制度。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宣告破产,之后出台的一份政府报告呼吁对衍生品场外市场进行改革。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了关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新闻,改革的动力也就不复存在。如今,仍然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不要让时间、市场反弹或衍生品交易商的游说努力,掩盖场外衍生品市场改革的必要性。

对场外衍生品市场进行改革,把重点放在对风险防范占有优势的衍生品集中清算机制上。清算所在衍生品的结算过程中发挥如下两个主要的功能:一方面,对于登录的衍生品交易,清算所介入其中成为每一卖方结算会员的买方,也成为每一买方结算会员的卖方。另一方面,对每个结算会员的财务健全提供保障。

这两个功能意味着清算所直接对清算会员负责,因此如果有清算会员倒闭,该倒闭会员的财务责任将完全由清算所负责。清算所提供的保证使会员可以放心交易,而不用担心交易对手的信用。清算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是金融市场迅速扩展的关键因素。

在场外衍生品市场引入清算平台,是使场外衍生品市场体系变得更为强健的好方法。清算所作为卖方的买方,买方的卖方,可以解决信用风险。同时解决了每个交易方相互牵制,一方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影响另一交易方问题,化解了流动性风险和系统风险。清算机构把这些合约置于一个中央清算平台,对它们加以恰当的监控,即使其他投资者突然破产、恐慌时期也能照样结算,同时降低双边场外市场所固有的风险,并提高了透明度,方便于政府监管。

在金融危机期间,集中清算保护了股票期权、黄金期货以及能源期货衍生品市场。雷曼兄弟破产后的几天内,其集中清算期货以及场外衍生品利率互换合约,没有给对手方造成损失,也没有造成市场中断。相比之下,雷曼未进行集中清算的信贷违约互换和非清算利率互换合约则引发了市场的混乱。由此可知建立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清算机制具有稳定市场、阻断危机、增强流动性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巨大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实体经济支柱和信息的需求。我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性,在一些纲领性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进程中,建立完善的场外市场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在金融危机中国外的场外衍生品市场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其运行机制的完善路径选择,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我国应吸取经验教训,建立安全、高效的场外衍生品市场。

参考文献

[1]屠光绍.结算系统:运作与趋势[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张宏亮.产权市场应是场外市场的重要成员[J].产权导刊,2009.(12).

[3]万继峰.略谈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几个基础性问题[J].武汉金融,2007,(9).

[4]周茂清.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探讨[J].财贸经济,2005,(11).

[5]孙宁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及防范[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郑振龙.金融衍生产品:风险、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5(10).

[7]阔紫康.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经验[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郭晓珍.场外市场若干问题研究[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2).

作者简介:

篇2

纵观近30年来名家画作价格的增涨情况,平均是100倍,最高甚至达1000倍。在1980年花一两千元或在1990年前后花一两万元买一幅李可染的画,现在就会成为几百万元身家的富翁了。即使许多画家作品远低于这个涨幅,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来说,升值空间相对来说还是不小的。时过境迁,现在市场重新洗牌了,每个书画家的价格情况大不一样了,这也意味着将来还会再次洗牌,现在进入艺术品市场还不迟。

国内市场发展的几个里程碑

上世纪50年代末至1980年前后,国内基本无艺术品市场。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名家作品价格主要受海外市场的影响。1983年在杭州义卖的陆俨少画作只要100元一幅。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受海外市场深层影响,10年间每年每位画家涨幅均不一样。

涨势最猛的是80年代中后期,以陆俨少画作为例,1987年1000元一幅,1988年到1990年似乎一年涨一倍左右,1990年6000元一幅。90年代初期过后,涨势依旧较猛,1993年国内深圳特区、上海、北京等地先后成立艺术品拍卖行,对艺术品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带动民间艺术品交易价格节节攀升。1992年陆俨少的作品每平方尺三五千左右,即1983年卖100元的此时值1万元左右一幅。1993年至1997年,拍卖此起彼伏,名家作品每年都要涨价,到1997年,陆俨少作品此时值40000元左右一幅,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此价格维持到2000年。

2000年刚过,价格便大涨,2000年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多人纷纷出手名家书画。到2003年价格与海外价格持平,陆俨少的画作已达到15万元左右。2004年到2006年艺术品市场最火爆,在世的艺术家,包括年轻书画家在内的作品,价格都炒得很高。古今书画名家作品的国内价格全面超越海外与国外,浙江价格最高,形成“海外回流”的说法。

2007年理性回归了二三年,艺术品市场有重新洗牌的意思,高价的继续高,价格回落的也有。2009年艺术品市场又有繁荣的迹象,近现代书画中的李可染、潘天寿、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等和古代书画全面涨价,本年度有2件古代书画拍卖价超亿元。

2011年艺术品市场再掀,李可染、齐白石、徐悲鸿等近现代名家作品拍卖价超亿元。

书画收藏在浙江得天独厚

全中国搞书画收藏的人,最羡慕的一个地方就是浙江。浙江如今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全中国的书画50%以上被收藏在浙江,投入市场的资金也超过50%出自浙江。更重要的是浙江历代出书画名家,翻开中国美术史,有不计其数的书画名家是浙江人,尤其是杭州人或在杭州生活过的书画名家。现在在艺术市场上受追捧最多的,或价格较高的,或升值潜力最大的多数也跟浙江有关。不知有多少人认为想看一眼潘天寿、黄宾虹、吴昌硕、蒲华、陆俨少或沙孟海等大师作品千难万难,但在浙江这里却几乎是想看就能看到,根本不需要千里迢迢地来回奔波。在浙江,如果想收藏被称为是硬通货的名家书画的话,可谓是条件“得天独厚”。浙江省市场经济基础厚实,艺术品经营机构多,给艺术品变现带来极大的便利。除了增值,收藏书画还有很多好处,不论生活压力多大,多累,抽空多欣赏几眼自己收藏的艺术品,再多的烦恼也没有了。当然这是一种无为收藏,就是首先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但是这种无为收藏也可以让它变得有为。至于收藏书画能提高审美和增加文史哲知识的好处在此就不必多说了。

艺术品投资风险及规避方法

成功投资、收藏艺术品,不仅能创造财富,增值财富,而且还能享受艺术带给我们的美感与乐趣,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这就是艺术品吸引众多投资者的重要原因。近几年,只要投资方向正确,以合理的价格购入书画真迹,即能获利。因此,投资名家书画,其前提条件与关键是:收藏者自身必须具备鉴真识假的能力和科学合理的决策,这样才没有风险。

现在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有两大风险:第一是真假风险,也是最大的风险。在艺术品市场,什么东西最贵?假货最贵!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现在仅书画市场,赝品的比例就高达90%。再就是价格泡沫风险。所以,收藏书画和房地产、股票不一样,有相应的门槛。收藏者须具备:审美能力、经济实力,判断商品是否货真价实的能力。如果说不具备这些能力,但只要决策科学,照样也可以成为书画收藏的大赢家。

举一个例子,震惊全国的区委豪华建筑“白宫”案主人公冯刘成就非常喜欢大画家石鲁的画,当时因为一些企业界的人知道冯刘成的喜好,就开始送石鲁的画给他,冯刘成因此还到了鉴定专家杨仁凯家里。当时,杨仁凯看到冯刘成手里的石鲁作品甚至激动得掉下眼泪,希望能把石鲁的作品收集起来。于是,华君武、魏紫熙等一大批名家开始在作品上题跋,并且开了作品展览会和研讨会。这个事件戏剧性的结束是在最后,河南警方发现那原来是一个农民编的故事,在冯刘成进去之后,冯刘成的381幅石鲁的作品成了为他定性受贿数额的一个重要证据,司法鉴定结果却全部是赝品,虽说这也许能让冯刘成轻判一些,但是据不可考证的消息说,冯刘成对于赝品能让其轻判并不买账,他始终认为这些画均是真品,只不过是为了让他轻判才说是赝品罢了。

篇3

形成市场交易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由于谈判力量不对等而导致价格波动的风险。谈判力量不对等是指在市场交易双方的拉锯战中,谈判力量强弱悬殊比较大,谈判力量强的一方在交易中处于主动地位,控制(决定)市场交易行为,谈判力量弱的一方在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往往服从市场交易行为。农民与大的收购方在价格的谈判力量上就是这种极不对等的关系,而且农产品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影响,导致农户在经营过程中除了一直难以摆脱市场价格波动的纠缠外,还会受到强势谈判的制约。二、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交易风险。市场信息不对称就是在交易过程中双方接受的市场信息不一致。造成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交易双方中的一方(三方中的两方)的主观故意,由此给经营者带来信息不确定性的风险。市场交易的参与人数越多,信息就越不完备和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高。单个农户购买生产资料、销售自己生产加工(初加工)的农产品时,就面临着因为交易对象众多而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而市场的不完整、市场信息不畅通、市场交易条件经常变化以及农产品市场的近乎完全竞争特征等都在加剧这种不确定性的程度。

江苏省东海县黄川镇是大面积草莓种植乡镇,种植草莓有20多年的经验。2002年以前,草莓从种植到销售都是个体农民分散经营,由于农民不了解市场行情,草莓的销售价格通常由购买者决定,农民不能接受比较低的价格,但草莓不能储存,为了减少损失,也不得不接受对方较低的报价。收购方为了获得比较好的利润,通过一路压价,农民最后只能按最低价格销售,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后来依托黄川镇政府成立了草莓协会,按照销售合同出售草莓,稳定了销售价格,调动了农民种植热情,种植规模也得到了扩大,连接的草莓种植面积逐渐上升到600多公顷,黄川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

可见,农业分散经营的农户在市场交易环节中处于很低的谈判地位,农民较弱的谈判能力产生了市场风险。改变弱势地位在于合作。农业是一个弱势行业,农业协会可以缓解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通过对市场风险的重新分配降低了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市场风险。

篇4

一、资产证券化的历程。金融一直是一个发展变化的领域。变化的目的包括为各种创造加速现金循环的灵活机制,运用各种商业资产为加速资金循环提供支撑,创造各种交易结构来满足资金提供者的要求和企业融资目标。从最早的抵押担保融资到后来的各种形式的应收账款转让,这些持续的探索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的融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积极的开展。从数量上看,在美国资产证券化的数额已经超过了国债数额及公司债数额,成为第一大市场 ;从发展速度上看,欧洲从1987年首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 Securitization,MBS)以来,市场每年平均增长61%. 从范围来看,现在除了欧美发达国家,澳大利亚及南非等国资产证券化也有大规模开展。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纷纷通过了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专门立法来促进资产证券化在本国的发展。如地区在2002年通过了《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

二、资产证券化的优势。资产证券化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地发展,原因就是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它具有独特的优势,能为参与者带来诸多方面的利益。

(一)从融资者的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能提供低成本的资金。证券化融资成本反映在投资者愿意购买的由SPV发行的证券的利率上。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如果利率低于它以其他方式直接融资的成本,则证券化对于这家公司则是有吸引力的。而证券化的功能之一就是把公司的资产(通常表现为应收款)与公司整体风险隔离开来,(再加上信用增级)使这部分资产获得比公司本身更高的信用评级,从而使依托其发行的证券能够以较低的利率被资本市场所接受。这对那些风险评级较低的公司可能好处更为明显。因为这些公司如果不采取资产证券化这种模式,根本就不具备发行证券的资格。此外,资产证券化还能够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使得应收款的转让被视为销售,这样一来发起人的债权就从资产负债表上消除,而获得的现金也不体现为负债。这为公司管理资产负债提供了灵活的手段,这一点对于银行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银行的贷款规模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而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将有风险的资产变为自有资本的途径,能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扩大经营规模。资产证券化对于融资者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扩大了可融资资产的范围,从现有实践来看,包括不良资产及未来发生的应收款都可以成为资产证券化的对象。资产证券化对于融资者在其他方面也有好处,比如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分散风险,改善收入来源等等。

(二)对于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提供了低风险、收益稳定的投资产品;随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资产证券化还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对时限、额度、风险的不同偏好,让不同投资者承担不同风险,从而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篇5

【关键词】新产品;产品开发;风险;策略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新产品的范畴与科技领域的新产品的含义不同,不仅仅是新发明创造的产品,其内容广泛得多。新产品除包含因科学技术在某一领域的重大发现所产生的新产品外,还包括如下方面:在产品销售方面,只要产品在功能或形态上发生改变,与原来的产品产生差异,甚至只是产品单纯由原有市场进入新市场都可视为新产品;在消费方面,能进入市场给消费者提供新利益或新的效用而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从管理的方面又包括:国际性新产品、全国性的新产品、本地区的新产品、本企业的新产品。从管理角度分类新产品的目的,主要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的开发新产品。提示企业并不是只有世界性的、全国性的产品才是新产品,只要企业积极努力,在开发新产品工作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将逐步发育,市场体系将逐步完善,成为全国统一的市场。企业要开发本地区、本企业的新产品应特别慎重,以免一哄而上,重复引进,一旦供给大于需求,则将导致产品滞销,企业受损。

主观的原因有 :技术上不过关,有的新产品对技术要求甚高,但企业技术能力有限,使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如有的企业生产的电热水淋浴器,由于技术上不过关,竟然发生消费者洗澡时触电身亡。新闻媒体一曝光很少有消费者再购买这种热水器了。另外企业信息不灵,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够先进,或只是本地区先进,这样就失去了技术上的优势。有的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由于技术障碍产品迟迟研制不出,造成开发时机过迟,市场已被竞争者占领;过分重技术轻市场。因为这种产品首先要获得公安部门的许可,并获得煤气公司的同意。因而不仅审批环节多,而且涉及到与煤气公司的利益关系,煤气公司想与这家企业联营,但利益分配难以处理,结果双方合作不欢而散。其次这种残液处理器只能安装在液化汽罐里面,而用户不能自己拆卸液化汽罐,因此只能在新液化汽罐出厂前安装,市场客户量大大缩小。此外,国内也有企业在开发这种产品,且在安装方便性方面要好得多,致使市场竞争激烈;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企业没能熟练运用促销手段进行宣传,价格过高或过低,缺少配件,售后服务跟不上,没能掌握好产品推出的时机等。

以上原因导致企业开发新产品遭受一定程度的失败。一种是企业连开发新产品的开发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都无法收回的彻底性失败  ;一种是能在开发的新产品中获取利润,但没能达到预期的利润或市场占有率目标的有限度的失败。

但是不论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面临何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企业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条件。

为了使开发出的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消费者需求的心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因此新产品开发方向应从以下几点考虑:1.节能产品。能源短缺是世界性和长期性问题。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日用消费品,都应尽可能少耗能。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美国汽车一向是无可替代的。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耗能少的日本汽车战胜美国汽车,动摇了多年的霸主地位。2.小型和微型产品。人们的审美观念已从厚、重、长、大转向轻、薄、短、小。因此小巧的商品受到重视,如袖珍收音机、微型计算机等。3.多功能产品。指产品的性能和用途扩大。产品一物多用,一机多用。4.操作简单产品。新产品趋向使用高科技,但操作要力求简单、安全、自动。例如,新型的煤气热水器做到了“水龙头一开,热水即来”,受到了消费者的偏爱。5.多样化产品。指通过对现有产品的扩大、缩小、部件替换、组合等方法改变产品结构,增加品种、规格、型号等,满足更多顾客,更多方面的需求。例如,可伸缩的晾衣架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

那么我们在开发新产品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来降低风险呢?首先是优质策略。即开发起点高、质量高的优质产品。采用这种策略不能一味的追求技术先进、质量好,必须注意适合国情、适合顾客需要;注意市场潜力,才能有助于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是低成本策略。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大力降低成本。主要从研制的技术路线、产品结构、使用材料、工艺改革等方面挖掘潜力,以低廉的成本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迅速形成大批量生产,提高利润。再次是配套策略。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主动为支柱企业和大型企业开发生产所需的配套产品,为其配套服务。如一些中小型企业为大型汽车厂配套生产电动刮水器、新型电灯等。一般说,为主导企业提供配套的产品若能达到其需求时,新产品的销路即不成问题。最后是拾遗补缺策略。即积极开发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或短线缺门的新产品。这种策略有利于企业填补空白,在市场上抢占优势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篇6

【关键词】商品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模型;指标体系

1.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方法

1.1 风险预警内涵

风险管理专家heins与willams认为风险管理是有关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一个连贯过程,目的在于最小成本下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通过纳入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的关键变量,构建体现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指标体系,对诸多指标进行主因子提取,并结合风险预警模型形成比较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减少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影响和提高预测风险的能力。

1.2 市场风险预警方法

(1)早期的预警方法

早期预警方法中代表性的是一元分析法,该方法将分析的对象样本按照某种标准进行排序,然后选出预先认为的判断点,超过这一判断点则视为风险。一元分析法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对影响风险的因素的分析过于单一,使得人们对风险的判断过于简单,往往没有意识到影响风险因素的复杂性,从而造成低估风险的现象。

(2)多元判别预警方法

多元判别模型基于影响风险的因素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从多个方面考察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选取多元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分组,将相对类似的因素分为一组,重点考察在在组中差别或离散程度较小而在各组之间具有较大差异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元模型进行有效的分析。

假设在z模型中,各种选定因素设为,,则z可以表示为:

其中,z为判别值,可以通过该值进行判别风险,但也可以跟据具体的发展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临界值。相比早期的预警方法具有更多的优势,能从比较全面的角度考察市场风险,并能有效的提高市场风险预警的精确度。但由于影响价格的市场因素的千变万化,该模型对于不同时期的风险预警数据调整性较差,有些定性变量对于市场风险的影响比较大,如何用数据进行界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外,在组内变量的选择上主要是基于正态分布的假定,而这与大多的经济现象是难以吻合的。

(3)ann预警方法

ann预警方法为anificial neural network方法的简称,即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方法是将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运行方式,应用到风险预警上的一种方神经网络的模拟法。整体上ann主要由输入层、输出层以及隐藏层三个部分组成。ann预警方法中有关信息的处理方式有两种,即前向传播和后向学习,整体上传播过程相对比较简单,而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纠错的过程,即信息是从输出层到输入层的逆向进行反馈,并对错误进行有效的修正的过程,通过学习的过程将分析的样本对象进行有效的类别划分,从而实现风险预警的目的。ann预警方法能够对风险影响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归纳,能够在分布不明确的数据中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能够实现较好的纠错能力。但ann预警方法由于是对人脑神经网络的模拟,很难形成现实分析的稳定,使风险预警的作用受到很大的抑制。

(4)logistic预警方法

logistic回归法是一种最主要的二元选择分析模型,通过二元概率的选择,说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由于分析建立在累计概率的基础之上,因而对所分析的各个变量的分布设定没有正态分布的假定,能够较好的分析客观风险的实际情况。通过实现设定的分割点(如设风险点为0.5)进行判断,若通过模型算出的概率值大于分割点则意味着风险的存在。

若概率表示风险状态,则风险不发生的概率表示为。对所有指标进行判断将总分设置为,其中。,为风险预警相关比率。则:

式(5),通过该模型,可以对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有效的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缺点是对临界值进行规范的确定比较困难,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环境和风险要求进行实现界定。如选取0.5作为风险较严重的水平作为判断标准,则有以下分类:

2.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选取原则

防范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单单从期货市场风险度量、套期保值、保证金确定等几个方面考察显然是不够的,考察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管理,首先应从多角度的视角选取反映我国期货市场价格的指标体系,再对各种指标进行科学的筛选后进行选择。选取的指标要能够有效的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进行合理的测度。主要原则主要有:

(1)科学性: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指标的选取,应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筛选和分类,使得选取的指标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和广泛的说服力,能够结合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实际现状,客观的刻画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面临的风险。

(2)系统性: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因子众多,在科学的分类和总结基础上,需要形成合理的指标体系,从而构建一个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科学系统。

(3)操作性:构建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不可能将所有定性或定量因素都进行阐述。应通过科学的筛选和分类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

(4)实用性:构建的理论体系应能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防范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能够体现风险预测、风险分析、风险防范等的系列性和连贯性,从而对实践具有较高的解释意义。

2.2 风险预警指标选取

(1)宏观经济指标

衡量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动情况,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本文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考察宏观层指标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影响。

①宏观经济景气度:宏观经济一致指数()

为衡量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监测预警课题组构建了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景气合成指数①,本文用宏观经济一致指数反映我国宏观经济的景气情况。

②消费衡量指标:消费信心指数()

消费行为和市场需求主导着投资取向和规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依靠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③投资衡量指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率()

由于我国技术和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提高我国的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才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此外,注重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本文选取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衡量投资变动指标。

④对外贸易衡量指标:外贸同比增长率()

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一直沿用“出口导向性”的战略,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据统计,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出口总额则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⑤政府调控能力指标:政府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率()

当我国期货市场出现较大风险事件的时候,强力行政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比市场自发调节更好的效果,因此,政府的调控能力会对我国期货市场风险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财政收入指标反映我国政府的调控能力。

(2)微观经济指标

本文主要从经济货币化程度变动率,通货膨胀变动率以及汇率变动率三个方面考察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①经济货币化程度变动率:货币准货币(m2)变动率()

经济货币化是指经济活动中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份额逐步增大的过程。一国商品经济越发达、货币信用关系覆盖面以及金融业发展程度越高,代表货币化程度也越高,同时期货市场具有更好的发展基础。通常情况下,用广义货币m2占gnp(或gdp)的比值(m2/gnp或m2/gdp)来表示,由于月度gdp数据的不可得性,本文利用广义货币(m2,即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的变动情况代表货币的变动状况表示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变动率。

②通货膨胀率(cpi)()

在通货膨胀预期下,人们一般会购买具有保值功能的投资品种,期货市场中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材料由于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和储量的稀缺性特征,成为在通货膨胀下防范市场风险的有力工具。本文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表示通货膨胀率。

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环比变动率()

当前,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中,有很多产品是需大量进口的大宗原材料产品。对国内主要期货品种而言,人民币升值对工业品影响大,农场品影响小,对进口量大的期货品种如铜、大豆、豆粕、棉花、天然橡胶以及燃料油等影响大,而进口较小的品种如铝、小麦影响较小。

(3)现货市场指标

现货市场产量、价格等因素会对期货市场价格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现货价格波动率、现期价波动率、现货市场总产量、国外净进口四个指标反映我国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①现货价格波动率()

该比率是利用现货市场本月价格与上月价格的变动比率来反映现货市场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变动情况。

②现期价偏离率()

通过现价期价偏离率本月与上月的对比来反映现价期价偏离率的变动率,该指标可以反映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的偏离状况,从而反映投机的情况。

③现货市场总产量同比波动率()

总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供需紧张的矛盾,其稳定性有利缓解期货价格呈大幅上涨—急速下跌的走势。

④净进口环比增长率()

据统计,近三年来大豆、铜以及天然橡胶的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7%、47%以及65%②,净进口总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期货价格非理性上涨空间,有利的实现现货市场中的供需平衡。

(4)期货市场指标

市场流动性对期货合约的价格具有很大的影响,当市场的人气比较旺时,期货的成交速度比较快,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生成比较合理的价格,而合理的期货市场价格自然是低风险的体现,同时会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从而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二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考察市场流动性的指标有三个。

①成交量(手)变动率()

期货合约的成交量即成交的总手数,但成交手数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市场的流动水平,因为各个期货合约的定价是不相同的,成交量大不一定成交金额就大,因此成交量仅是对期货合约流动性“量”的衡量。

②成交金额变动率()

成交金额是指期货交易的资金量,成交量是成交合约数与期货价格的乘积。成交金额越大则意味着市场流动性比较高,因此成交金额是对期货合约流动性“质”的衡量。

③月末持仓量变动率()

期货合约的流动性源于期货市场参与者的买卖,持仓量即为买卖双方尚未平仓的数量,持仓量大说明市场参与者有较多的买卖行为,也代表了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大。

④成交金额市场占有变动率()

从期货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上讲,套期保值者希望投资对象是市场占有水平比较高,行情相对稳定的期货商品。单个期货商品的成交金额无法在市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为测度该期货商品市场中成交金额的情况,可以用本月与上月整个期货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来反映成交金额市场占有变动率的变动。

2.3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选取的指标从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面出发,首先确定了宏观经济衡量指标、微观经济衡量指标、现货市场衡量指标以及期货市场衡量指标四个子系统,在四个子系统下共选取16个指标构成评测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预警管理实证分析

3.1 因子分析概述

因子分析简介:由于分析对象的指标多种多样,需要将多个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分析出对象的根本特征,但对单个对象考察指标过多会造成指标之间相关程度增加,对分析问题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寻找多种因素的替代变量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途径,此种分析方法即为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计算简便:因子分析师对原来的众多指标的衡量,因此计算上因子分析有利的减少了计算的工作量。其次,能有效的反映变量信息:因子分析不是对原有变量的简单取舍,而是对原有变量信息进行了重新的构造,能够有效的反映原有的信息。第三,因子分析各个变量之间是对原有众多变量某一方面的概括,因此各个因子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除此以外,因子分析中,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对多变量的平面数据进行简化,在保证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形成在一个低维空间状态的解释系统,这一系统比在一个高维系统空间进行解释要容易得多。

3.2 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步骤

设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有多个因素如,因子分析寻找的替代变量为(其中),则这些因素可以用替代表示如下:

式(6)中可以对原有多个变量进行有效概括,而替代变量之间相关性很小,以此减少了分析的重叠性。

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如何构造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诸多影响因素的因子变量;其次是命名解释,即如何对所求得得因子变量进行命名解释。具体的讲,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有下面4个基本步骤。

步骤一,因子分析适合性检验:确定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中待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检验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kmo(kaiser-meyer-olkin)值,该值的大小应至少在5左右,太小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大于0.7以上则效果比较好,kmo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而变量偏相关系数。因此kmo指标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一种关系,当所得的kmo值约接近于1,则表明越适合做因子分析。二是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该指标首先考察各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其次通过与单位阵进行对比,从而考察相关系数,若考察的矩阵与单位阵越接近则说明不适合做因子分析。三是反映像相关矩阵检验(anti-image correlation matrix):若矩阵中某些元素的绝对值比较大时,则表明考察的对象不适合做因子分析。

步骤二,构造反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因子变量:因子分析过程中确定因子变量的方法比较多,如主成分分析法、主轴因子法、极大似然法、最小二乘法等。在这些方法中,基于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是使用最多的因子分析方法之一。如主成分分析主要是通过变换手段,即将原有的个相关变量做线性变化,转化为另外一组不相关的变量,上述过程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原有变量的第一、第二、….、第个主成分。其中在总方差中占的比例最大,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主成分在总方差中占的比例逐渐减少。数据标注化处理公式为:

其中,i=1,2……,n,n为样本总数;j=1,2,……p,p为样本原变量数目。

通过标注化处理后可以算出协方差矩阵r,并可以通过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从而可以求出个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

步骤三,因子旋转:为增加因子的课解释性,可以利用因子旋转。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是对原变量的综合。原变量是具有物理含义的变量。对于因子变量的解释,可以进一步说明影响原变量系统构成的主要因素和系统特征。在实际分析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载荷矩阵进行分析,得到因子变量和原变量的关系,从而对新的因子变量进行命名。

步骤四,计算因子变量的得分: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因子变量的得分因子变量确定以后,可以得到它们的不同因子上的具体数据值,这些数值就是因子得分,它和原变量的得分相对应。估计因子得分的方法主要由回归法、bartlette法等,计算因子得分首先将因子变量表示为原有变量的线性组合,表示如下:

3.3 因子分析实证检验

通过表1可知,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评测指标体系由16个指标构成。由于指标比较多,可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利用计量软件spss16,

以铜期货合约为例,时间跨度为2007-2008年,共有24个月的数据,输入相关变量的数据,可以得到相关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先检验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本文采用的是kmo(kaiser-meyer-olkin)值。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的方法。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检验的结果可知,利用的相关变量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特别是球性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表明可以通过巴特尼特法球性(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

因子的提取遵循主轴长度(initial eigenvalues)即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本文一共为13个分析对象,首先提取了五个因子,但通过提取的因子数据显示,其他因子的特征值小于1。综合考虑本文提取五个因子,分别表示为f1,f2,f3,f4,f5,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前五个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376、2.997、1.389、1.208、1.016。第一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39.851。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8.585,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67.268,前四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8.420,前五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9.169。因此这五个因子能够很好的对原有的16个变量进行有效的概括。通过因子的提取可以得到如下(表5)的结果。

为使所得的主因子(principal component)能够对原有变量进行更加有效的概括,可以进行方差旋转,旋转变换的目的是为了使原来的个样本点在主成分轴方向上的离散程度最大,即的方差最大,变量代表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本文采用的是varimax(方差极大法)旋转,旋转后的因子的得分信息如表6所示。

从旋转后因子的提取结果可知,五个因子对不同变量的概括性是不相同的,第一个因子对铜期货市场总产量、货币或准货币(m2)供应量、政府财政收入、成交额占比变化以及现期价偏离率等几个变量的变动率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第二个因子对cpi、宏观经济一致指数、汇率以及对外贸易的波动率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第三个因子则对成交量、成交额以及持仓量三个指标的变动情况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第四个因子对消费和投资指标的波动率具有高的概括能力,第五个因子对则对净进口等指标的变动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3.4 logistic风险预警分析

在进行logistic之前,先设定二分类因变量为。由于考察的是期货市场风险,是否具有风险是一个二分变量,因此将y设为:y=0代表铜期货商品当月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y=1代表铜期货合约当月是安全的。根据式(5),在主成分设定为下,可以建立如下的logistic回归模型:

在该模型中,由原来的多个指标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变为二分变量与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模型的误差项服从二项分布,使用最大似然法来解决方程的估计和检验问题。通过spss10软件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

其中,constant为常数项,表示自变量取值全为o(称基线状态)时,比数(y=1与y=o的概率之比)的自然对数值;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每改变一个单位,比值比的自然对数值改变量。

该回归结果表明:当所有因子取值为0时,比数的自然对数值为-9.082。五个因子的系数估计值表明,f1、f2、f3、f4、f5、每改变一个单位对自然对数值的改变量分别为10.998,10.572,-1.954、8.899、4.594。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将回归模型表示为:

概率p是以0.5为对称点,因而,可以把0.5作为一个临界点作为考察风险的一个参考标准,当概率大于0.5时,表示该期货合约当月的风险性比较大,对于该种期货合约在当月应当提高风险意识,而当概率小于0.5时,代表该种期货合约当月处于较为安全的边界。

从表9预测的结果可知,铜期货合约实际安全的月份只有7个月份,在预警模型中将有风险的1个月误判成了安全的月份,预测的准确性为87.5%;而实际具有风险性的月份有16个月,预警模型中将这16个安全性的月份判成了高风险性的月份,预测的准确性达到了100%;综合的预测的准确性为95.8%,表明本文所设定的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高的风险预警的作用。

注释:

篇7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品 市场风险 产品竞争力 反倾销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78-03

一、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分析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同时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对于浙江省的出口产业来说,其比较优势体现在某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该产业工人的工资低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同产业的工人工资。要发展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就需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来促成出口结构的转变,从而打造有利于浙江企业出口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总体现状

(一)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

从浙江省的外贸出口情况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以下三个特点:

1.涉及面广。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覆盖城乡两大区域,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有所涉及。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如食品加工及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

2.阶段性发展。据一项专家研究调查显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美国持续了110年,日本持续了80年,证明这一过程都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过渡的。①浙江省的省情决定了浙江的工业化还处于由初期向中期发展的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浙江经济增长的潜能还尚未完全释放出来。所以,从当前的基本形势出发,浙江还需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3.现实存在性。当前社会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实现了流水线生产的便捷化。但对浙江的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短缺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现状,促使大部分企业不得不选择雇佣工人,而非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机器。

(二)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现状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利用国家给予率先开放的优势,以及作为沿海地区这一地域上的有利条件,打好工业发展基础。同时紧紧把握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和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并成为拉动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由于浙江省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品牌缺失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弊端,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弱这一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一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比较滞后;二是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过于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以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方向的现象屡见不鲜;三是缺乏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发言权,被动接受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四是基本处于国际产业链末端,即纯粹进行来料加工等一些生产加工程序,核心的产品构思、设计等领域却从未涉及;五是劳动力优势并不是持久竞争力,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且在设计上拥有自主产权,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三、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的市场风险分析

浙江省出口的产品结构相对比较落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且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同时,浙江有些中小企业只重招收娴熟技工,而忽略或不重视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营销理念。这些因素使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大打折扣,给浙江省的外贸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只有全面、准确地分析目前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市场风险,明确发展方向,才能推动省内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贸易壁垒的风险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

(1)由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而来的限制指标体系。随着近年来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的不断上升,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纷纷出台了名目繁多的限制性指标体系,而且随时保持着更新的状态。这就使得省内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风险和成本也随之大幅度提升。

(2)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力广且效仿现象严重。在实际运用中,假若一国或一地区率先实施了某项技术性贸易壁垒,通常情况下,其他国家或地区往往会效仿邻国的做法,相继推行相同或类似的限制指令,有些国家或地区甚至会在原有基础之上发展并超越。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就当前国际市场的情况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二:一是部分产品出口受阻。一些目标市场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变化速度之快令省内一些企业根本无所适从。此时,对具有销售时令性的食品、农产品和纺织品来说,时间就是贸易的资本,这将导致检验检疫、批准放行的时间被延长。二是单位出口成本增加。目标市场国制定的限制性技术标准较高,对企业来说,必须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的投入,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才有符合标准的可能,这就使得产品的单位成本增加,在短时间内对企业造成了资金流通的压力。

2.绿色贸易壁垒的风险。

(1)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不同于其他非关税壁垒的特点。首先,名义上合情合理。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加快,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消极影响的产品和服务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情绪。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正是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以保护生存环境、人类健康为名,变相设置贸易障碍,反而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合情合理。

其次,表现形式具有合法性。大部分非关税壁垒只推出了一系列条例和规则,并未通过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而绿色贸易壁垒则是建立了一整套的环保协议,基础就是国际公认的法律法规。

再者,涵盖面十分广泛。绿色贸易壁垒涉及到的保护内容十分广泛,不但有最基本的环境资源保护和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产品销售的规定,更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排污等工序提出了高标准。

同时,实施方法隐蔽。绿色贸易壁垒在实施过程中不像进口许可证措施、配额制、装运前检验检疫协议等那样,具有显而易见的歧视性、限制性和不合理性,所以即使目标市场国家以此来抵制浙江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也是无法正面避免的。

(2)绿色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

第一,影响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结构。自开展对外贸易以来,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主要仍然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从而造成了对以美国、欧盟、日本等目标市场的极度依赖。

第二,提高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使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目标市场国家通过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对产品在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提出了要求,省内出口企业不得不加大资金投入以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这就直接导致产品成本的上升。在销售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度缩小。

第三,影响浙江省的国际贸易关系。自发达国家开始建立绿色贸易壁垒,打着环保的口号对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产品的进口以来,这一系列行为不断引发贸易摩擦和纠纷。

(二)其他相关经济因素所引起的风险

1.进口商风险。该风险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上的进口商资金缺乏,且履约程度较差引起的。这类商业欺诈存在着相当大的信用风险,突出表现有:买方无故延迟付款、拒付货款、拒收货物等等。对浙江的出口企业来说,遭遇此类情况往往会导致钱货两失的局面。由于货物已装船出运,但是进口商方面以种种理由拖延,甚至阻碍双方交易的正常进行。

2.进口国风险。该类风险主要包括目标市场所在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而且都会与进口国的国家有关,往往具有强制性,是浙江省出口企业所不可避免的风险。因此一旦遭受此类风险,危害总是巨大的。

3.金融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国际市场上的利率变动、汇率变动、全球性金融危机等。国际市场经济不稳定,也会造成利率随之起伏不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中,浙江省的中小企业采取的结算货币多为外汇,因此汇率的变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致使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现了急剧萎缩,同时还有融资、结汇困难等其他方面的风险。

四、发展对策和建议

应对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的市场风险,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如下。

(一)政府角度

1.建立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关的行业协会和贸易商会等中间媒介组织,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其服务、协调的作用。企业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必须承担起自负盈亏的风险。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政府十分有必要建立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关的行业协会,对劳动密集型整个产业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最新的国内外贸易政策,积极引导并服务浙江省内的各中小企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出口贸易壁垒等问题,结合领域内的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同企业一起商量对策,着手改造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并将行之有效的产业技术推广使用,使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

2.加强应对出口面临的市场风险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和保护措施。浙江省是个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大省,2009年出口达1330.1032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较高。政府应完善预防机制,建立应对出口风险的职能部门或领导小组,收集整理国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对应的出口风险数据库以便今后查询,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同时,政府也应极力创造省内劳动密集型产品外销的有利条件,对于国际市场上已出现的出口风险,要积极促进双方磋商,以谈判解决问题,维护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公平的贸易环境。

3.进一步规范企业出口贸易秩序,加强行业自律。贸易壁垒的出现虽说有国外政府保护本国产业的因素存在,但也不排除因为浙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价格较低。所以,一方面政府倡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并建设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各行业协会应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和主要大型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实际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最低限价,并及时公布产品出口的相关信息,帮助并引导其他企业调节出口价格和数量。

4.积极推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风险研究人才的培养,形成浙江省独立的人才队伍,并扩大出口风险相关知识的宣传。政府应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熟悉国际经济法规法则、精通外语的实用型人才。并以人才深入企业的方式扩大出口风险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危机意识,尽快改进产品,以符合各种国际标准。

5.切实加强与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国(地区)的联系与合作,推动贸易新规则的制定。政府应树立经济全球化的思想,着重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商议对策,争取以更加强大的力量尽量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出口问题。

(二)企业角度

1.增强对出口风险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国际上新技术、新标准的研究。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企业应主动掌握目标市场上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现状,并及时研究分析形势。尽管各目标市场所设置的标准不尽相同,但主要条款都是大同小异的。中小企业应把握住总体的大方向,并有针对性地改进产品特性,提升质量水平,以实现对不同的市场进行差异化营销。

2.加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进程,加大科技、人才、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浙江省内的中小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获得自主产权,并使自身产品跟上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通过这样一系列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企业才能真正做到独立自主,并逐渐从源头上摆脱对国外知识产权和管理技术的依赖,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3.积极开发新市场,制定多元化营销策略。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过于集中,且大多在贸易壁垒盛行的发达国家。为此,企业应积极主动提升产品内在品质,稳固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同时还要大力开发新市场,将产品引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多元化的营销策略,使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稳中有升。

4.有条件的企业可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更简便的贸易,完全越过贸易壁垒的干扰。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从事跨国营销将是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方向,更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生存的必然选择。浙江省内的中小企业可采取合资、并购等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如此一来,企业可以直接越过条款复杂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外利用外商现成的生产技术、生产标准、营销渠道,同时还能学习到国外公司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是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企业破解贸易壁垒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结论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的市场风险是当前浙江省国际贸易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的解决策略和建议同样也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尽管世界贸易组织为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风险做了不少努力,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国际市场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也增加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风险,加之相当一部分世贸组织成员国并未履行先前的承诺,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但是,只要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正确对待产品出口面临的市场风险,适应国际贸易大趋势,采用积极且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了解和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标准和经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降低风险,化解危机。

参考文献:

1.郎咸平.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8

2.李倩.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发展战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94-95.

3.刘岚.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风险分析及防范[J].企业经济,2010(05):30-32

4.马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9(08):14-16

5.梅强,刘昌年.金融危机下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12):16-17

6.吴翔阳.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影响——以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集群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10(03):15-16

7.张颖.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与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0(10):35-36

8.张中英,杨辉平.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影响因子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9(8):84-85

9.赵涛,刘保民.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2):4-5

10.徐斌华,余晓潭.劳动力短缺时期劳动密集型企业出路何在[J].商场现代化,2008(8)

11.Balassa Gela.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ing Goods[M].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9.

12.Michael E.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篇8

内容摘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供应链风险管理越来越被管理者所重视。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利用vensim仿真软件,分析食品供应链上的七种主要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因果关系对风险因素进行动态评估,排序风险因素对食品供应链系统的影响力强弱,提出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供应链 风险评估 管理

一般而言,食品供应链包括原材料供应、批发、加工、配送和销售这五个环节。其中以加工环节为核心,每个环节有一个或多个不同的供应链主体,每个主体有不同的合作伙伴选择。这个复杂的网状结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理流通,达到满足消费者要求与供应链整体运行成本最小化的平衡状态,最终实现保障供应链的整体利益,达到供应链有效且高效运行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食品供应链系统运行中断事件的相继发生及其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极大关注,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正在成为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可行性分析

系统动力学是福瑞斯特教授于1958年为分析生产管理中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最初叫工业动态学。1961年,福瑞斯特发表的《工业动力学》成为经典著作。随后,系统动力学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领域。

系统动力学是探索如何认识和解决系统问题,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动态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唯物的、系统的、辩证的特征,突出强调系统、整体的观点,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其主要思想基础是系统的因果关系和系统结构。

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显著特征是系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食品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它由若干相对独立的上下游企业自主实体构成,包含不同环节之间持续不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同时,该系统处于一个动态的不确定外部环境中,其内部也随时在不断的调整。由此决定了食品供应链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影响食品安全的各风险因素相互作用,使风险管理变得复杂且动态,同样组成了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十分符合系统动力学强调的结构关系、时间延迟对系统行为的影响这一特性。

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范畴较偏向于定性化,数据不充分,某些参数或关系难以量化是本研究中棘手的问题之一。而系统动力学的模型以反馈环为基础,动态系统中的多重反馈使得系统行为模式对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大多数非关键参数并不敏感,只要参数的估计在合理范围内,系统的行为模式就不会表现出不合理的偏差。因此,系统动力学有助于解决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中数据不充分的问题。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基于因果反馈机制的模型,系统的行为模式由其内部的结构机制决定,通过设定模拟时间的长度来观察并了解系统长期行为模式的变化。食品供应链的风险问题是伴随于供应链的整个生命周期的问题,因此可以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反映供应链系统长期行为模式的变化。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食品供应链风险分析

在对食品供应链风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总结提出七大食品供应链风险因素:质量风险、物流与库存控制风险、结构风险、信息风险、合作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

食品供应链质量风险是一种由食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存在危害引起的,危及整个供应链正常运作的风险因素。食品在生产、加工、批发、配送、销售等环节中都易受到外来物的污染而变质,并且质量隐患在供应链上一层层向下传递积累,质量风险随着其附加值增加而逐级向下扩散。

食品供应链物流与库存控制风险是食品从原材料到消费品在供应链上的流通过程中,由交通、天气、基础设施、仓储管理等出现异常状况,引起不能按时保质保量交货而带来的风险。

食品供应链结构风险是指由供应链网络结构缺乏柔性,对供应链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的可能性。食品供应链通常是一个包含着多条供销渠道的复杂网络结构,它是由目的不同的、独立自主经营的节点企业组成。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系统优化,但是由于利益的冲突,各节点企业的价值取向难免出现矛盾。好的网络结构有助于吸收并消化这种矛盾,不合理的结构则能扩大矛盾的影响。

食品供应链信息风险是指信息在供应链上的传递过程中失真或不及时而引起的风险。食品供应链的规模日益扩大,信息传递的延迟和不准确性随之增加。整个食品供应链中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是作出快速响应、有效配置和优化资源的保障,但由其产生的风险也难以避免。

食品供应链合作风险是指由于合作伙伴不合作而引发的风险。食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只有相互合作,密切配合,才能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才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共同受益。食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它们有选择合作和退出合作的自由,即便有合同的存在,但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合理、合作伙伴间的不信任、关系管理能力不足的原因,合作关系破裂导致链上的资金、信息、物流失衡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食品供应链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需求、价格的市场行情变化,经济政策改变等导致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差距的不确定性。它具有周期性、不可避免性、关联性、隐蔽性等特征。企业的利益目标只有通过市场价值来实现。市场使供应链的资金回笼,使各节点企业获利,供应链才能正常运行。然而,食品市场上的需求不确定性风险、价格波动风险、竞争风险、经济政策风险,使得食品供应链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并不能运行的一帆风顺。

食品供应链环境风险是指环境对供应链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影响。在食品这个特殊行业,自然环境从原材料、生产加工、配送、销售等各环节威胁食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环境污染时刻威胁着食品安全。市场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的交替出现,警醒着食品供应链经济环境风险的客观存在。

食品供应链风险因素动态评估

食品供应链中的七大风险因素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风险因素间相互影响的反馈性和动态性,是准确动态评估供应链风险的前提条件。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利用vensim仿真软件中的反馈回路分析,确定了食品供应链风险因素的相互因果关系。质量风险直接受物流和库存控制、信息、合作和环境风险影响的同时,还分别受到结构和市场风险的间接影响;物流和库存控制风险直接受结构、信息和环境风险影响的同时,还分别受到质量、合作和市场风险的间接影响;结构风险直接受合作风险影响的同时,还分别受到质量、物流和库存控制、信息、环境和市场风险的间接影响;信息风险直接受结构和合作风险影响的同时,还分别受到质量、物流和库存控制、市场和环境风险的间接影响;合作风险直接受质量、结构、信息和市场风险影响的同时,还分别受到物流和库存控制、环境风险的间接影响;市场风险直接受质量、信息和环境风险影响的同时,还分别受到物流和库存控制、结构和合作风险的间接影响;环境风险直接受信息风险影响的同时,还分别受到质量、物流和库存控制、结构、合作和市场风险的间接影响。每个风险因素强度的增加或减小,都会使被影响的风险因素产生同向变化。

从食品供应链七个主要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可以明显的看到,有些因素之间具有直接影响关系,有些因素之间具有间接的影响关系,各风险因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通过风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使影响力较弱的风险因素变强,也可以使影响力较强的风险因素变弱。在不考虑风险因素互相作用的情况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FCE)可以静态评估风险因素影响力的权重值。但在风险因素的相互因果关系作用下,风险因素影响力的静态评估就不能反映实际状况,甚至影响控制决策的制定。考虑风险因素各自影响力权重的变化,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动态的评估模型,求得风险因素影响力的新权重则更具有可信度。

我们经过测评得出静态风险因素权重值排序为:信息风险>环境风险>质量风险>市场风险>合作风险>物流与库存控制风险>结构风险。动态风险因素权重值排序为:质量风险>市场风险>合作风险>物流与库存控制风险>信息风险>环境风险>结构风险。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各风险因素影响力静态评估结果与动态评估结果发生了明显变化。归其原因在于,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改变了对风险因素独立静态评估时的影响力权重值,而直接作用于某一因素上的风险个数越多,则该风险因素的影响力权重变化就越大。

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

(一)构建食品冷链物流和快速响应配送体系

构建食品供应链的冷链物流体系主要是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冷链工艺学为基础,使易腐、生鲜食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预防在流通过程中由于温度不稳定引起食品自然属性受损害、由于操作不规范引起污染等问题,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食品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快速响应的配送体系,提高食品配送速度和保质保鲜程度。

(二)加强信息共享

食品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对潜在风险的预测和掌控,为采取有利措施规避风险赢得时间;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性。实现供应链网络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因此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可追溯的信息平台,提高防范信息风险对食品质量安全威胁的能力。

(三)完善供应链约束机制

通过实现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精诚合作,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必须有一套良好的供应链运作约束机制。通过协议或合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明确食品质量责任,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前提下成为利益共同体。长期稳定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供应链企业文化的融合,可以从深层次上和核心企业质量管理的流程和政策相协调。

(四)完善环境风险预警措施

由于食品易腐变质的自然属性和原材料依靠自然条件生长的特性,食品的质量安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明显。但是自然环境风险难以人为控制,只能依靠经常关注外在环境的变化,来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害。还应防范技术环境变化、需求变动等经济环境风险,增强危机处理能力。

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是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每一阶段的风险威胁不同,实施的风险策略也不同。供应链风险管理是贯穿于供应链生命周期内的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不断地对风险防范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实现风险管理的逐渐深入和完善。

综上,不同的供应链有不同的风险侧重点,不同的风险产生的后果也不尽相同,针对繁杂的风险因素,采取的控制措施也不同。食品供应链风险因素动态评估结果显示,质量风险在诸多风险因素中影响力最强,是关键风险因素。因此,食品供应链管理必须在风险意识的指导下,寻求食品供应链上战略、技术、知识、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反馈系统风险,协调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控制、减轻甚至消除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2.于辉,安玉发.在食品供应链中实施可追溯体系的理论探讨[J].农业质量标准,2005,3

3.杨波.浅论我国食品行业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J].供应链,2008,10

4.王燕.供应链违约风险的成因与类型[J].物流技术,2007,26(12)

5.宋汉利,于勇.农产品(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安全监控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7,25(2)

6.李稳安,赵林度.牛鞭效应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2002,4(10)

7.于洪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库存仿真研究[J].物流科技,2009,1

篇9

范德普勒格将当下主流的农业模式归纳为小农农业、企业农业与公司农业,通过对这3种农业模式的介绍、描述与案例分析,为读者完整地呈现出各个模式的特点与运作方式。通过与其他农业模式的对比与联系,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认为小农模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不断发展。在以往的思潮中,韦伯和马克思等人都认为,小农家庭经营将被使用自由雇工的农业企业所取代,传统乡村社会将瓦解和消亡,然而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高度集中的运作方式其实存在许多隐患与弊端,无法满足生产者与消费者共享的价值观。作者的这一观点其实也与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的《第三次浪潮》中的观点不谋而合,第二次浪潮的高度集权终会被第三次浪潮的分散、短链化替代,不同于工业经济社会人们趋向于物化的情况,人们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性。

在著作的最后,作者提出了小农原则的概念,即“小农原则是一种解放性概念,是小农境地在未来的映射,它既由帝国引发,又是对帝国的一种回应”。实际上,小农原则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生态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三重运动,这些资本的重建作为小农农业赖以创立的主要资源。

书中提到在农业危机方面,小农原则包含了三个关键逆转:对自然的回归、地方和地区的自我规范替代远程控制以及食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三个方面,目前在我国的小农农业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本文就这三方面,对我国小农农业中小农原则的体现进行思考与讨论。

1 对自然的回归

在范德普勒格的定义中,小农农业模式是以生态资本的持久利用为基础的。这就必然要回归自然,在对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要尊重生物生命。自然如土地、动植物、水、生态循环等被用来创建一种资源库,人们通过劳动、知识、市场等资本对资源库进行补充。不同于企I农业与公司农业,小农农业的资源库更加尊重生命,更加生机勃勃。但其实在我国目前的观点与主张中,多数人更加支持“阻碍发展论”、“消亡论”、“农业内卷化”等理论,认为农业资本化会替代小农农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主张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兼顾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开展了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行动。2002年农业部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向全国征集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最终经过反复筛选,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较为常见的有北方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南方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和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这种模式也是北方地区的家庭生态系统模式,运用该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沼气发酵安全可靠。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一般由家庭农场为单位运转,形成一种循环系统。

生态农业模式的推行有别于企业农业与公司农业一味追求利润而压榨自然资源,更加倾向于可持续发展。如今“可持续发展”在各个领域都被作为追求的目标,但是实际情况下大多数生产者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无法满足这个需求。生态农业模式正是以小规模模式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在具体实践中,我国生态农业仍面临着资源可持续技术缺乏等问题,但小农仍然是我国农业基本生产单位,也是构成生态农业发展系统的重要细胞单元,这一点是大规模农业无法实现的。

2 地方和地区的自我规范

发达国家的农业大多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农民属于小农生产者。无论是农户之间通过联合与合作所建立的各种组织,还是工商企业组织等外部组织的进入,均不能完全替代家庭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小农经济并不意味着是和农业现代化背道而驰,恰恰相反,在一些学者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大规模化生产并不适应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始终要以小农为基础。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但是小农家庭农场进行商品生产的生产目标与资本主义企业截然不同,它的生产活动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以满足家庭需求为目标。农业现代化归根结底是全体小农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其实质是在稳定农户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实现适度联合,以抵抗大市场风险。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政策强调以“农户经营为基础”,至今近90%的耕地和80%的粮食产量仍由农户家庭承包经营。

耿店村地处山东省茌平县贾寨乡腹地,是当地有名的“大棚村”,家家户户搞大棚,全村有310多个冬暖式大棚。冬暖棚以越冬栽培为主,品种主要以黄瓜、芸豆、尖椒、圆椒、樱桃、西红柿,茄子等蔬菜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棚收入已达到3.5万元。当地的农业生产并没有被使用自由雇用劳动力的农业企业所替代,而是仍然以家庭经营为主体。整个村庄在村干部的帮扶领导下良好运转,在自我规范的过程中更加具有凝聚力与活力。通过市场化的农业经营,耿店村成立了一、六农贸市集市场、花生市场,完善了一系列生产销售链的活动。在耿店村村干部的组织与努力下,农户并不是作为孤立的、互不相干的经营个体而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在村集体的服务与支持下,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当前,小农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小规模与大市场之间的困境,在多类经营主体并存的情况下,小规模经营且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可能会出现单个农户无法与大市场衔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交易费用成本高等问题,构建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对于化解这一难题是一个有益的突破口,这一过程中少不了地方与地区的自我规范。

3 反对匿名市场体系,新的流动方式

现代食品生产是大工业化的,通过价格优势以规模效应取胜。匿名的全球性市场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分割开来,终端销售市场完全是陌生人市场。在这种背景下,由于监管不力等多方面原因,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多起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的食品问题中,最为普遍的事故是由非食用物质添加造成的,比如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为了追求利益而添加有害物质这种行为无论是从法律还是道德层面都是不会被原谅的,而匿名的市场体系也为生产者、销售者添加了一层有恃无恐的保护膜。在现代食品市场的匿名交易制度下,消费者需要透明的信息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便出现了新的流动方式,比如巢状市场等。

巢状市场兴起于欧洲农村发展的进程之中。在为了实现欧洲农村农业发展的背景下,重新配置农村资源,提倡农I的多功能性,体现并代表城镇和乡村、农业与更广泛的社会之间的新关系。为了反抗“食品帝国”对于世界食物体系的控制,新的巢状市场的出现嵌入在新的制度体系之中,以公共池塘资源为基础,通过特定生产者生产出来的高质量农产品与特定的消费者直接联结。巢状市场的中间环节比较少,基本也都是由农民参与或掌控,因此这通常意味着他们会得到对于农民生产者来说的高价格,以及对于消费者的低价格。农产品生产者在巢状市场中能够获得比在一般市场中更多的农产品附加值,对于消费者来说,也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与额外支付,生产链更加透明放心。

河北易县的手工红薯粉条的流通即可看作是巢状市场的雏形,它拥有相对固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二者之间是完全透明公开的。需要特定的生产者,其消费者也是亲戚或通过亲朋介绍而来,由于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而直接从生产者处购买。在我国巢状市场的发展下,易县桑岗村的生产销售链已初具规模。桑岗村农副产品生产小组组长张长春常通过网络形式在新浪博客上发表文章,与消费者交流沟通。在实际操作中也表示,由于缺少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在组织生产、包装、运输等方面还没有经验,小部分产品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猪肉过肥、包装不够规范等等。在2013年,当地的养羊专业户,针对猪肉太肥的问题,表示愿意为城市消费者放养1~2头猪,每天让猪和羊一起上山运动。据说这样的猪还是以吃粮食为主,所以肉不会特别瘦,但体重应该不会特别重,关键是猪的心情快乐。这种放养猪的价格要比圈养猪贵一些,也希望消费者几户一起包购。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和不断地学习,农户们对巢状市场的理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更清楚的认识。桑岗村农户们也在不断调整生产方式和组织过程,使巢状市场的运行更加顺利。

的确,这种新的流通方式在一开始会有很大的阻力,因为缺乏市场与经验,而且由于价格比大规模生产昂贵,所以难以快速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但相信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未来趋势的影响,巢状市场的前景会更加广阔。

从众多地方实践的结果来看,小农原则被不断映证。大众也逐渐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的实质与农业发展的未来并不是掌握在“食品帝国”的手里,小农经济的重要性是无法被替代的。我国的小农农业也需要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找到适应自身的方式,无论是对农户自身还是为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原.市场经济中的小农农业和村庄:微观实践与理论意义[J].开放时代,2011,12:113-128.

[2] 陈航英.新型农业主体的兴起与“小农经济”处境的再思考―以皖南河镇为例[J].开放时代,2015,05:70-87+7.

[3] 张孝德,张文明.农业现代化的反思与中国小农经济生命力[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1-5+13.

[4] 宁夏.市场中求生:葛村小农的商品生产[D].中国农业大学,2015.

[5] 孙文华.小农分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差异与政策涵义[D].南京农业大学,2007.

[6] 赵佳,姜长云.兼业小农抑或家庭农场―中国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变迁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5,03:11-18+110.

[7] 叶敬忠,丁宝寅,王雯.独辟蹊径: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12,10:4-12.

[8] 叶敬忠,王雯.巢状市场的兴起:对无限市场和现代农业的抵抗[J].贵州社会科学,2011,02:48-54.

篇10

关键词:紫花苜蓿;文化;企业规章制度

中图分类号:TS252.5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阿鲁科尔沁旗传统奶食品加工业发展优势

(一)奶源品质优势

阿鲁科尔沁旗的天然草牧场成为畜牧业发展好地方。奶食品加工业基础原材料是奶源,只有奶源不断才会有不断的奶制品提供给人们使用。

(二)传统奶食制作工艺精湛

阿鲁科尔沁旗奶食品制造工艺独特,味美可口,制造出来的奶豆腐晶莹剔透,酸奶味甜,尤其是巴林右旗南部西拉沐沦河一带原奈曼苏木蒙古人做的薄模子奶豆腐味道微酸,吃起来酥脆可口,可解毒健胃助消化。巴林右旗民间有一句老话说;"常吃奈曼苏木的奶豆腐,能使人健康长寿。"有的人在加工奶豆腐进里面放一些麻黄果子、冰糖,红糖等,做出的呼如德酸中微甜,十分好吃。

(三)草原奶食文化积淀深厚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文化也越来越重视,每个民族都是有特色的文化气息,都期待更长久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我们有责任保护、传承并创新民族文化。创新创造了与众不同的而且独特的蒙古族奶食文化,研究奶食文化是现代人民研究的重要课题。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当中便产生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在一切礼俗活动中,当然蒙古族宴饮不能没有奶食,蒙古人通过各种礼俗、宴饮在不断的传承自己的奶食文化。

(四)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势

阿鲁科尔沁旗的草原生态环境适合于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天然草牧场。在阿鲁科尔沁旗草原牧区,适于牧草的生长,适于畜牧业的发展,适于奶食品的加工制造。阿鲁科尔沁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势造就了草原的生态环境的优势,从而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人民能制造出品质优质的奶食品。

二、阿鲁科尔沁旗传统奶食品加工业的劣势

(一)管理劣势

1.管理创新薄弱,制度不健全,职工激励不够

经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有很重的份量的,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适合与不适合,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阿鲁科尔沁旗奶食品企业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导致管理体制混乱。企业员工的薪酬激励不足、工作环境差、员工社会地位低、员工的培训重视不够、缺乏软激励机制等等出现很多现象致使奶食品企业发展落后。

2.科技创新能力差,科技兴局战略薄弱,企业的竞争能力低

阿鲁科尔沁旗奶食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阿鲁科尔沁旗奶食品加工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了研发机构或研发技术中心,但只是挂牌子,搭架子,装潢门面的摆设而已,取得真正成果及发挥作用的很少。阿鲁科尔沁旗奶食品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缓慢,部分企业仍然是简陋的生产条件,破陋的工艺设备,落后的技术测试质量手段,也没有自己的新技术,从而造成企业竞争能力衰弱的现象。

3.人才战略实施强度低,推动分局的持续发展不够

企业要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专业人才支撑,也就是人力资本,是企业要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必须有较高的管理人员的基础。目前企业中经营管理者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整体的素质偏差,使员工不能积极主动性去工作,无能力开拓新的市场,管理者不能很好的给出决策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才战略实施强度低,不能使企业快速发展进步。

4.信誉度低,发展步伐缓慢

奶食品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没有同意的生产标准和规格,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少,带动能力不强,市场拓展能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难以创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体优势。难以在社会中形成竞争优势,发展步伐非常缓慢。在发展中应该尽快以诚信为先的实施品牌效应,再者把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特色为核心在市场中打造出来,占有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

(二)技术劣势

小企业,条件不好,技术水平相对也不高,研发能力差,再加上研究开发具有很高的风险,小企业相对承担风险的能力也低,所以在发展中奶食品中小企业较弱小实力制约着其技术创新。

1.弱小资金实力制约奶食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过程要经过技术观念的创新、新技术水平的形成与完善、实际应用与扩散三个基本阶段。而对这三个阶段所必需的研究开发资金:调研费、研究设备费、人工费、测试费、试制费用中小奶食品加工企业没有实际能力承担。

2.高额技术管理成本制约奶食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管理成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的交易成本,二是技术的专利保护成本

3.技术交易成本制约奶食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奶食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技术交易成本内容有:组织成本、技术信息成本、签约成本、执行成本等。而这些成本时时刻刻影响制约着奶食品中小企业的发展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制造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的必由之路。

三、营销劣势

(一)奶食品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奶食品品种单一,奶食品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有限

(二)营销渠道的选择问题上,对中间商的依赖程度比较大

(三)奶食品企业开发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四)企业很难对消费者提供全面、及时的售前、售后服务

四、品牌劣势

企业资金小,规模小,品种单一,没有自己的品牌,体现不了价值,对草原品牌的滥用现象很严重问题时而出现。阿鲁科尔沁旗大部分企业将从伊利、蒙牛运来的奶油通过更换包装方式,挂上自己品牌来卖的现象泛滥。阿鲁科尔沁旗奶制品企业声称自己产品是草原品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市场上比比皆是。这些都影响着阿鲁科尔沁旗奶食品产业的长远规划与发展,损害了真正奶食品市场上的信誉度与利益。每一种品牌都是代表着消费者地某一特定商品的认知度与信誉度,表现的是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在市场上的认可它的价值,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品牌知名度上去了也就意味着此产品的销售面广、有了利润等,产品的附加值就高。但是现在阿鲁科尔沁旗奶食品产业不是如此,虽然拥有知名度的奶食品品牌但是品牌价值体现不了。

参考文献:

[1]刘勇.蒙古族的饮食文化[J].科技咨询导报,2007(3).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