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考试方法;考试命题;成绩评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240-02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的人才[1],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是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适应新时期特点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知识构成、思维构成、能力构成和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实践证明,为了把考试真正变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途径之一,就必须对现行的考试方法、命题形式、课程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
一、拓展考试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考试方法是指考试的类型及要求考生回答问题的方式[2],涉及因素主要有考试的类型、形式、时间和题型。考试类型主要是课程考试。考试方法由形式单一、时间固定、题型简单向着考试形式多样化、时间灵活化、题型丰富化的方向发展。考试方法应根据考试科目的特点,采取多样化,如闭卷、开卷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等等。既着重考核学生思维方法、考思路、考见解等,以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又注重考核学生的应用技能、操作技能和水平。
(一)闭卷考试
闭卷考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表达各种公式、方程式的演算过程以及需要图解、列表表达的知识,能够准确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运用程度、理解记忆程度和书面表达能力,便于教师直观地较准确地评价和比较学生的课程成绩。其缺点是学生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背一些经验公式、由理论推导出的应用公式,容易造成死记硬背的现象,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二)开卷考试
实行开卷考试可以让学生节省大量机械记忆的时间,把精力放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上。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长时间积累许多专业知识和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及创新的模式,提高自己真实能力。但这种考试形式如果引导不恰当,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学生对课程认真钻研程度不够等等。因此,需要任课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将课程中基本原理部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开卷考试带来的弊病,使学生深入地钻研知识,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创造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
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设计的能力,在课程开始时,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向学生公布课程设计的方向和要求,供学生参考,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文献检索与收集。在课程结束考试时,学生可以带着准备的资料,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题目。这种考试方法是将考试贯穿于课程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突出了教学与考试的互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实践考核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3]。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具有开展实验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些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由于实验教学内容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试卷进行考核。通常采取实验报告形式进行考核,但这种形式有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完成实验报告上,而忽略了认真研究、动手实验的全过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实验操作的方式考核,就可以避免上述实验考核方法的缺陷。在实际操作的考核中,采取现场随机抽签,并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回答相关的问题。同时,将实验课出勤率、完成课堂实验内容和课堂表现也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更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实验教材,掌握基本原理,认真作好每一个实验。这样既能够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调查报告
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是国家、部门,还是企业,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反映实际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写作水平,也反映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所获取信息的质量水平。具体做法是由教师与有关单位协商,结合专业特点确定调查方案,学生从实地调查开始,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切实体验,并以呈交调查报告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调查成果。采用这种考核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参与意识。便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二、强调考试命题,提高试题质量
在农业院校畜牧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考试命题上,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的知识点为准绳,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教学或教材中所贯穿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从强调记忆转变为强调能力开发,有利于全面鉴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题型涉及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部分、理解问题部分和综合性分析问题部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为60%,20%~30%和10%~20%。为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时可适当设置附加题。
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不断健全试题库,使题型组合多样化,既有检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选择题、填空题和名词解释,又有检测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较高层次认知目标的问答题和论述分析题。其中论述分析性题目,在一般论述题直观、表面的设计方式基础之上,突出以一个专业情景为背景(如“动物临床疾病”或“动物饲养管理现场”),循序渐进地提出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突破了传统论述题通常涉及的检查、诊断、治疗的范畴,而且还涵盖了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饲养管理和疫病监控整个过程的相关因素,全面检测了学生的临床思维、知识运用、疾病诊治、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等综合能力[4]。试题涵盖记忆、理解、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认知领域的多个方面,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题型更具科学性、创新性、开拓性。
附加题也可作为一种考题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答,答对可加分(但满分限于100分以内)。增设附加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努力探索、拓展知识面、发挥优势和潜能。在考题的内容设计上要难度高,虽在教学大纲之内,但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广泛性,知识跨越多个章节、有时还涉及到其它课程等,附加题的设置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能力水平的机会。
三、完善成绩评定,做好成绩分析
由于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的多样性,考试成绩评定的方法也应该多元化。过去的考试方法较为单一,期末考试几乎决定了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其结果是每至学期末,学生的压力最大,而对平时的学习重视不够。多数情况下,学生关心的是课程考试的结果,而不是课程内容总结与提高。因此,将平时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将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加强对平时学习的考查,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5]。例如,对于生物统计课程来说,期末总成绩按四项要求评定,考勤及课堂表现(听课状态及回答问题)占10%,阶段测验占10%,实验课出勤、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占20%,期末考试占60%。这种评定方法,使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有相当分量,弱化了学生对一次考试的依赖,减缓了学生对期末考试的压力,同时,使学生能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创造性学习。
考试成绩分析是教学完整过程不可缺少的最后环节,是对考试内容、方法、命题方式及考试结果的综合分析和合理评价。根据学生各部分的成绩,从整体和个体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班的学习风气,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情况,教师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实施程度等项内容,进而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不断完善考试考核方法,切实做到与课程教学改革相辅相成,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进行考试改革的探索,能够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利用具有科学性、富于开拓性和创新意识的考试题型,科学合理地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启迪和触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潜质,进一步推进“考试和学习互动”的作用,推进教学理念、方法和学习模式的转变,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锦琳,钟安永,胡常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究与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90-94.
[2]顾明远,申杲华.学校考试与命题管理与运作全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110.
[3]卫绍元.论高校考试方法改革与人才的能力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6):101-102.
篇2
关键词:排舞 大学生 综合素质
一、开设排舞通选课的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明确要求。加强学生体育、美育和人文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全面育人教育方针的重申,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回归。排舞(Line Dance)起源于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蹈,起先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舞和拉丁舞步,其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是一种既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乐的健身休闲形式[1]。排舞是一项集舞蹈、体育、艺术于一体的运动,不仅符合时代特点,而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体育课程,同时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
二、排舞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把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它是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个方面[2]。
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探讨排舞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1.思想道德素质
本校排舞课程,一个班40人,随机分为4组,进行小团体教学、练习及考核。在训练和考试时,每个学生之间要讲究合作,每个动作要整齐,队形变化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配合。想要获得良好视觉效果,每个团队的成员之间要建立一种默契、友好、团结的队友关系,产生凝聚力,让大家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像是一个整体在跳舞。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是完成一套排舞动作的首要前提。由于通选课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院系,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进度、动作差异现象比较明显,在课堂练习和课后复习时,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团结友爱精神,抽课余时间和周末相互联系,聚在一起进行练习,努力使团队内的每一个成员跟上大部队的节奏。排舞对一个人道德修养、品质教育有很大益处,当一套完整的排舞能够被学生熟练演绎时,学生的气质大变,犹如新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同时,体会排舞来的快乐,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气质、习惯反映了他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准,从而有意识地培养谦让温和、礼貌待人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2.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主要体现在体现在专业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操技能等方面。排舞课程要使学生形成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熟练运用这些运动技能。在排舞的练习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形象记忆、概念记忆,而且还要运用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记忆力会以很慢的速度减退,这是自然规律。通过排舞练习以及对大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锻炼了学生的脑力。动作完成的好,也就是动作技能掌握的比较好,这也是排舞课程的要掌握核心内容。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排舞时,肢体不协调,面部没有任何表情,在考核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有了大幅度提高,极个别同学的表现力堪比专业人士。一个团队中都有乐于进行编排、乐于执行的学生,而且本课程不是提高专业课,对动作编排方面不做硬性要求,只要有简单的编排就可以,能有这么多学生参与到编排中是非常可喜的事情。
3.身心健康素质
身心健康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主要体现在身体机能方面。排舞通选课的学生是非舞蹈体育专业的学生,选择较容易接受的中低强度的舞种进行学习和练习,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选择了时间在2-5分钟之间,动作较简单,风格青春活泼,学生能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特殊时刻》、《大家一起摇》等健康有氧套路。这样身体最初的能量来源是血糖的分解,后期则是体内脂肪的氧化,持续的排舞运动能提高人体各个技能系统的活跃性,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增进健康。
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情绪协调控制能力、良好的自我意识、审美能力四个方面。选择该课程的学生绝大部分对排舞课程,学习态度端正、动机强烈、兴趣浓厚。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欢快优雅的音乐中去,跟着节奏抒发内心的情感,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陶冶情操。感受排舞带来的愉快心境,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将快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正能量带给身边的每个人,进而极大地提升校园和谐气氛。审美能力是个人所具有的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3]。考试时,对服装、仪容会有一定的要求,全方位的让学生感受排舞带来的美感,课后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身体美、运动美、神态美、音乐美的感受力得到了提高。可见,排舞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4.发展性素质
发展性素质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能力、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意识方面。排舞运动对舞步的步位、脚法、行进、方位和转度等动作作了严格的规范,但是对舞者的身体及手臂动作并无统一要求,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编动作,学生可以只走步子,也可以带一些自编的手臂动作,还可以在掌握了舞步及方向变化之后,再将胸、腰、骸的动作结合起来。排舞的身体和手臂动作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不受严格约束,动作可以随韵律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因此,课上每个团队对同一支舞曲的排舞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集体排舞要求学生有着较高的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个体之间要有充分的沟通,才能执行好组织和编排者的意图,真正实现团体的合作。排舞运动可有效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和谐,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之间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练习才能达到最终的集体效果。排舞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有利于把学生自发、分散的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并通过班级组织运作、形成团队。这就实现了校园文体团队的组织有序、运作规范,体现了较高的组织化水准,增强了学生团体之间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0月(中旬)第09卷第29期 总第226期 排舞、健美操、体育舞蹈优劣势之对比研究 王 欣 陈焕伟 邹业兵 p68,77-78
篇3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多元化发展 综合素质 择业能力
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是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择业能力的需要,是加速高职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各界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综合素质结构
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社会规范和通用能力四个方面。总体上综合素质可分为知识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通用能力素质等,具体如表1:[1]
表1 综合素质结构表
3.综合素质内容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考核内容,具体见表2[2]:
表2 综合素质培养和考核内容表
二、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经过对我系近50家就业基地及订单培养单位实地走访,经过对五届以内近30%毕业生问卷调查,经过对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个别访谈,经过对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吃苦耐劳精神不足
现在毕业的学生在车间生产现场工作很多同学没有耐心或存在怨言,试问若没有在基层工作的经验和经历,则怎能学到真本领及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呢?
2.工作态度不踏实
部分同学出现工作积极性欠佳,工作不踏实,更换工作频繁的现象。
3.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
我院高分子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可以,但在英语、制图、计算机、营销知识等多个方面需要加强。现在许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做外贸业务的企业对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对结构设计、配方设计、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来说制图、计算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我院高分子专业的学生从事营销岗位的人员达到8—10%左右,创业的同学也占到6%左右,需要学习营销知识。
4.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相对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同学来说,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下降。
5.社会适应性差
大学阶段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而且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通用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的重要阶段,是培养目标中的重点。现在同学们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受挫能力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还需提高。
三、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多个方面制定和实施了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1.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是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综合素质的主体,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我院各级党政领导特别关心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及专任师资队伍这四支队伍的成长和建设。每个二级院系配备7-10名左右的辅导员;每个班级(40人左右/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学校设校学生会,二级学院设院学生会。我校通过对这四支队伍的培训及考核,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了服务意识,有利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提高,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措施的实施,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课堂内。
2.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我院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制定和完善了大学生学籍管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大学生违纪处理、优秀学生表彰、学生励志制度、校内外班主任考核、院系学生管理考核、实习实训考核等相关的条例和制度,并进行严格考核与总结,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及教育,并对特殊生进行归档及单独教育和培养。
3.加强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
我校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主要通过班会课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特殊生教育与管理、秩序检查、优秀学生事迹展、学生励志教育等进行。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校园文化开展得如火如荼,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种文体活动、特色团活动、各种社团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校友大讲堂、教授一帮一、科技创新活动、学业生涯、职业生涯、各类竞技活动等形式多样,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分为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培养。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心理健康专业的教师及聘请的社会心理健康咨询公司的外聘教师组成;院系心理健康工作由院系副书记及辅导员完成;班级心理健康由班主任、班委及班级心理委员完成。
(2)加强心理健康心理测试。近三年来我院均在每学期第一个月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两种网上测评方式进行心理素质测试,根据测评结果,对一级问题生由二级学院和心理健康中心共同教育关注,对二级问题生由二级院系副书记和辅导员完成,对三级问题生由班主任及心理委员进行教育及关注。并且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进行教育及引导,预防和解决了部分同学心理健康问题。
(3)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活动。每年各二级院系均会配合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心理调试、团队合作、心理健康讲座、心理信息员培训、心里情景剧表演等近20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如何掌握情绪,如何感恩,如何团结别人,还广泛传播了“三心”,即责任心、爱心、耐心,使每位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守护了自己心灵的净土。
6.加强就业观教育与培养
我院通过就业指导课、优秀校友大讲堂、优秀校友事迹展、大学生就业文明教育、就业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就业观教育与培养。
7.加强劳动观教育与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我院特设置整周公益劳动课程及日常校园卫生公益劳动和日常校园绿化公益劳动。
8.加强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教育
我院除进行创业创新意识教育和培养外,还要求教师的课题必须有6名以上同学参与研究,并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论文撰写及专利申报,近几年我院每年专利数位居全省前列,每年均有学生撰写论文获省一等奖。还组织了各类创业创新比赛、兴趣小组等。
9.其他措施
我院另外特别重视顶岗实习及工学交替教育、专业教育及专业技能培养、加强身体素质教育、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及设置、学生组织发展、贫困生教育与培养等多个方面。
经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院大学生综合素质逐年提高,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发展相对较好,我院就业工作连续六年在省内名列前茅,连年获“先进就业单位”称号。但现在大学生受到社会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会不断努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房德才.浅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篇4
论文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育 综合素质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更需要他们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舞蹈教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文化的同时,通过一些措施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素质教育重视人才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而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对培养高等院校综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它能真正开启人的身体和灵魂,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是以人体为媒介、用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艺术形式。而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无声语言,通过美的动作、美的姿态、美的造型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使人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使人们在美的熏陶中感情得到提升。同时,在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过程中,人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舞蹈在使学生在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美的概念、美的标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且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拥有矫健的形体、高尚的心灵、非凡的气质。舞蹈艺术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通过舞蹈教育所带来的身体律动教育、美学教育、表演意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情感和灵魂,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审美修养以及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此外,由于人们在学习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身、心、脑全方位的配合,如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艺术形象的反映,对空间意识适应等外化现象,使肢体动作语言化、情感化,人脑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当他们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渗透时,可以深入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二、如何使舞蹈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转变教学观念
如今,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大多普通高校没有开设针对普通大学生的舞蹈教育。因此,必须首先转变教师与学生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在校大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审美鉴赏能力,扩大知识面,深化人文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本专业课较重,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对他们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其艺术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其人文修养和对文化的思考能力,让大学各个系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了解不同舞蹈形态特征,了解不同民族舞蹈形式的生态环境,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能力。
2.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舞蹈课程的设置应以科学性、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为方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目的,并尽量做到边教、边学、边实践。舞蹈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法,比如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可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随意做几拍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动觉,乃至全身心的投入。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舞蹈意识来加以美化,分析动作节奏的几种可行性,进行常规动作与反常规动作的体验,打破一般的思维定势,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型。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舞蹈比赛、舞蹈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如:“怎样欣赏舞蹈”“民间舞蹈发展历史”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创办舞蹈社团,由他们自身去推广舞蹈,自己组织进行舞蹈成品或舞蹈片段的排演,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或组织到社区表演,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舞蹈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活动既能推动校园文化的开展,又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3.开设舞蹈鉴赏课
对于非专业性的大学生而言,教师设置的舞蹈课应偏重于赏析,即欣赏大量的舞蹈艺术作品,在学生欣赏与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对舞蹈艺术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中外舞蹈作品的欣赏和讲解,使学生在舞蹈的动作和情感中,产生一种“内模仿”,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情绪的带动下去尝试舞蹈带来的身心愉悦,让学生体会到舞蹈艺术的特殊表达方式,舞蹈真实、率真及油然而生的情感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使学生产生共鸣和心灵的颤动。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结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大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使舞蹈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
4.重视形体训练
气质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具有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质是可以经过教育而加以塑造的。在进行舞蹈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形体塑造训练,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驼背、佝胸等),塑造学生昂首挺胸、充满自信、朝气挺拔的健康形象,通过舞蹈使学生的身形更加挺拔,身体的各个部分更加协调地发展。
结语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知识教育、智力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它更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艺术教育,使舞蹈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其应有的认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资料: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3]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代舞蹈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篇5
一、美好心灵的塑造
音乐是蕴含着真、善、美深刻内涵的,并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它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将人们真实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淋漓尽致地抒发并表达出来,因此音乐有助于道德教育的实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居于首位,而音乐教育以它特有的艺术感召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力,震撼着人的心灵,陶冶着人的情操,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功效是不可估量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教化”功能,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论。孔子认为“乐”是造就一个理想人格的终极环节,同时也是兴邦治国的重要环节。而西方人认为:音乐是灵魂的语言,是一种灵魂的净化剂,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道德主义教育。可见,音乐教育在人格培养、德育教育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功效。通过音乐教育能使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方面等到良好的改变,形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养成正确的道德信念,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观。
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时,有人会被悠扬而徐缓的民歌小调所感染,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有的人则会在美妙的音乐中领略到作曲家在创作中寄托着对自己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受苦受难的俄罗斯人民的深切同情;而列夫?托尔斯泰在倾听了这首乐曲时感受到的却是“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又如音乐巨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严谨而精巧的构思,跌宕起伏、波涛汹涌的精美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使人们倾听到命运在敲门,感受到对命运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和对命运的思索;何占豪、陈刚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如诉如泣的优美旋律,深刻而细腻地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爱情,突出地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再比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教学中,给大学生们介绍冼星海不远万里从德国回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以音乐为武器,“为大众谱心曲,为抗战发出怒吼”使学生了解冼星海的爱国情怀,产生对曲作者的崇敬之情,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中体验爱国情感。在高歌《保卫黄河》音乐奏起时,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心潮澎拜,热血沸腾,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爱国主义情怀,而这都必将融入到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中,升华成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音乐家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及作品本身表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更好地鞭策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上积极进取,激励他们在逆境困难中勇往直前,不断勇敢地朝着充满阳光的、美好的未来前进。
二、审美能力
美是人类一直最求和向往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教育的终极目标,而音乐教育则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最终目的,从而去创建完美的人格,养成和谐完美的心灵。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音乐教育对人格的培养有巨大的作用,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学科。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以声音为表现手段,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疏密、和声的张弛、音色的刚柔变化等来表达人的情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审美的作用。例如《天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著名管弦乐曲作品,它以安娴、幽静捎带忧伤的音调,形象的刻画了“天鹅”纯真的情感和高雅的姿势,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天鹅的纯洁与端庄的美;然而俄国芭蕾舞编导米哈伊?福金聆听了《天鹅》后,以他艺术家的灵感对此作品的涵义作出了新的理解,他在优美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感受到了悲哀和忧郁,感觉到一只孤独的天鹅紧张和不安的心理,表现了垂危的天鹅在临死前对生活的热爱与死神痛苦搏斗的情景,福金运用舞蹈形象再次创作了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之死》。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的倾听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再比如冼星海的《黄河颂》一曲,以壮阔、热情而又深切的旋律展现出黄河的源远流长,曲折婉转、奔腾不息的自然风貌,加上雄浑的男中音演唱,讴歌了黄河的雄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中华儿女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在普通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进音乐的殿堂,让他们尽情的享受音乐艺术的美,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音乐作品具有优美高雅的特点,能潜移默化地激励和升华人们的精神,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的感知、联想与想象、表现与创造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协作的精神与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也就是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人们能够妥善处理周围环境建立的各种关系和对外界信息吸收并转化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的能力。音乐具有振奋人的精神、统一人的意志、鼓舞人的斗志的作用。郭沫若先生曾经感叹的说:“音乐的势力是多么伟大!汉王兵多将勇,而最后的成功乃是一只箫!……”音乐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在表演过程中既要体现展示个性的特点又要强调团结合作的精神。无论是个人表演还是团队演奏,为达到共同的艺术目标,都要求表演者竭尽全力进行创作。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经常组织大学生参与音乐排练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顾全大局、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教学的合唱排练就是一种集体艺术的体现,无论是合唱指挥、伴奏还是每一位合唱队员都必须从音色、音量到音高、节奏做到统一,都不能有丁点的个人随意性,必须追求合唱团整体发声的位置、统一音色、控制音量和情感的表达,才能塑造完美的合唱艺术作品的灵魂。例如:排练合唱歌曲《在太行山上》时,一般安排高声部为女声,低声部为男声,开始要求女声旋律连贯,长线条演唱,男声作填充,声音不要明亮,而后男声超声部演唱坚定有力,女声表现内在的美。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整体意识,用耳朵相互倾听、默契配合才能唱出优美和谐的和声效果。合唱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合唱中去领略多层次的和声美,共同分享情感体验,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帮助他人、怎样关爱同学等等。为将来步入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促进智能的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开拓能力
篇6
【关键词】 医科院校;护理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由于护理学职能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及近年来医患纠纷的频频发生,如何培养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我们备受关注的理论热点。本文在结合医科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通过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是一种态度和行为。[1]
进入21世纪,随着医疗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重点也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开始转变,病人不再是单纯的“生物人”,而是具有复杂系统的“社会人”。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较高的护理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这就要求高等护理学教育从培养只懂护理专业知识的单一型护士向培养掌握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卫生服务本领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
高校护理学教学应推行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现代护理教学模式,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让学生掌握护理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要让学生认识自我、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理解社会,成长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的现代护理学人才。各医科院校结合专业特点增设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使人文素质的教育内容进入课程体系,进入各专业教学计划。
2、完善课程设置,增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增加与护理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课程
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定期举办文理交叉渗透的专业讲座,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社会课程体系。要通过长线教育,打牢学生综合基础,逐步提高学生修养,提高学生运用人文精神对医疗护理实践及现实生活进行哲学的、历史的、美学的、科学的认识,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发展健全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关注现实、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态度。[2]
二、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
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如“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遏制了学生的的创新潜能。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课时较多,护理操作技能是学科的特色。因此,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以往的操作技能教学,注重强调操作程序的准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各医科院校应该改革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教师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转换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强化护理操作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创新尝试和行为予以认同并鼓励。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三、业务素质
在新的就业市场形式需求下,护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机遇也有挑战。许多用人单位对护理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护理理论和规范的操作技术之外,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应变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及举止高雅的气质仪态等,这些就业素质的要求恰好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相符合。在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必定会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1、岗前培训
首先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时间为3个月。做好新护士岗前培训日程安排,目的是让新护士了解医院的工作性质与概况掌握工作特点、各班工作情况。让新护士了解医院的护士除了应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树立整体护理观
从思想上认识到整体护理概念,要以整体护理理念为宗旨,整体护理程序为依托,从入院评估开始与患者近距离的亲切交谈,让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责任护士始终贯穿健康教育并提出出院指导患者的身心需求,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在更高层次上满足患者需求。
3、礼仪培训
请专业的礼仪老师对新护士进行礼仪培训与授课,组织观看仪表与礼仪的录影带等形式。做好护士素质、仪表、言行规范的教育。通过有计划地进行礼仪培训,使新护士的仪表形象更加得体。[4]
相关医科院校应该针对所开设专业进行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指明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激发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热情。并且要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他们将来的工作场景,增强对该专业的认识,从而以真才实学去竞争谋职。同时要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会在将来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合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它包括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项内容。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开展综合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护理教育中只有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注 释】
[1] 周小菊,董小萍.寓人文素质教育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J].职业时空,2011.06.116-117.
[2] 黄文娟,纪忠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职业素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71-72;2012.08.752-753.
[3] 赵志清,陈先华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对培养护生创新行为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08.752-753.
[4] 王燕瑜,李秀增等.军队疗养院培养新护士综合素质方法的探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5.157-158.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艺术类,综合素质,培养,理论
艺术类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正处在青春期,生理迅速发育并达到成熟,随着社会活动、艺术实践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学习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心理上也相应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艺术专业学生的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和紧张性明显偏低(尤以前3项差异更显著),而稳定性、幻想性、有恒性、自律性、怀疑性、忧虑性等则偏高。因此,普遍存在着缄默、喜欢独来独往等个性特征;由于偏重专业课学习,轻视文化课学习,因而知识面比较狭窄;他们往往沉溺于艺术世界而对人情世事的关注、了解和能力较缺乏;其幻想性、有恒性、自律性较高,则可能与专业的学习、培养和熏陶有关。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如何在追求个体发展与建构社会规范之间,在承续传统与展望未来之间保持固有的均衡;如何让艺术类大学生既在现实生活中脚踏实地,又对未来生活充满激情,从而能够适应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的要求,这是艺术类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加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抓好养成素质教育
第一,应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艺术类专业培养的是艺术工作者,它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人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与艺术的统一。艺术专业由于专业教学的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意识较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淡化集体观念,忽视集体荣誉甚至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克服个人主义,加强组织观念,使学生熟悉并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第二,应加强学生的校纪校规教育和修养教育。这是由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于其他专业这一特点决定的。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是在自由度较大的画室或者空间很小的琴房中接受教学的,容易造成学生散的错觉,养成学生日常散慢的习惯。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应强化学生纪律意识,使他们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学习纪律。同时也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做到服饰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发长发,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待人有礼,说话和气,男女交往举止得体,尊敬师长等良好文明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其次,抓好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包括专业素质教育及文化理论素质教育。
1、专业素质教育包括艺术审美、艺术表现、艺术创造等艺术素质,并且这些艺术素质应该是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其特殊性就在于他们的艺术素质,如果忽略(或者失去)特有的艺术素质修养,那么他们也就不称其为艺术专业的学生了,这样的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特有的涵义。正因如此,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就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入手。
(1)艺术欣赏能力。对于一件艺术品,每个人在接触的第一瞬间,就已经有意无意地对其进行了欣赏,但这种欣赏一般是无意识的,是表象的、直观的。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简单的直观的欣赏能力是不行的,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方法,保持爽朗、大度超然和良好的欣赏心态,欣赏作品时,在生理和心理上形成独有的认识和感觉。也就是说,艺术专业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应该由情感欣赏上升到理性与综合欣赏的高度,然而这种高层次的欣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平时艺术修养的不断积累。
(2)艺术表现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也是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艺术,总是以外在的物化形式展现在欣赏者面前。而外在的物化形式,则是表现力的体现。比如说,有些演员唱歌时不注意情感的抒发,不去表现,只是机械的唱旋律,这样就显得呆板、没有投入进去,收不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而很多歌唱家在演唱时,他们在正确发声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内在的情感,做到了声情并茂,给观众展现了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使观众得到了美好的艺术享受。所以,艺术表现力是艺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表演上还显稚嫩的大学生来说,加强艺术的表现能力和修养显得更为重要。
(3)艺术创造力。艺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继承和学习,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艺术传统,学习人类文明的优秀艺术成果。然而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继承和学习,而在于创造。即学生个体学习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能独立地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并能生产出一定的艺术作品,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因此,艺术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2、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人文素质较其他专业学生要差,因此加强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历史知识、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拓展知识面、加深文化功底显得十分必要。
(1)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需要教师的严格约束力。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青年学生身上也不例外,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严格监督、考核,才更容易收到满意的效果,严师出高徒是有道理的。。
(2)文化理论素质教育应该把文化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拿英语学习做例子,在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完全可以以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排练一些英语短剧;节目制作专业在观摩作品时可以涉猎一些原版的外文影像资料;广告、动画、服装设计等专业也不妨引人一些国外的前沿作品、设计思路和行业背景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专业水平,又强化了英语知识,还增强了学习兴趣,开阔了眼界,可谓一举多得。
(3)营造浓厚的文化课学习氛围。一些专业课教师也难免会存在不重视文化课的心态,因此,从教师到学生共同转化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教学相长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文化课学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鉴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谐、和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成才的热情。因此,应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心理卫生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品德与技能的训练,开展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指导,在教学与专业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把抓好养成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抓好专业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核心,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只有把上述三方面工作都抓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楼设琴.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 中国冶金教育,2005,(3).
2. 覃玉荣.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广西高教研究,2000,(2).
3. 蔡晔. 关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J]. 艺术教育,2005,(3).
4. 吴守良. 艺术专业学生个性特质调查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3),175-177.
篇8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13-01
一、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关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是人的素质及其教育问题。因为人的素质决定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所以做好21世纪的教育事业,就能在未来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夺得战略主动地位。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虽然生理上发育已经成熟,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正确的思想意识观念尚未完全成形,正处于一种即将独立而又不能完全独立的成长阶段,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否则,学生很可能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下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而误入歧途。作为老师,应了解把握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工作时围绕这些特点,注意思想教育引导,切记性情急躁,要使青年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
2、缺乏奉献精神。在父母身边生活惯了的学生们,容易形成“小皇帝”脾气,因而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必定导致成年后的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有的学生霸气十足,举止不雅,破坏公共秩序、语言粗俗,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
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实干能力欠缺,被动应付现象突出,主动参与能力较差,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5、身体、心理上的问题。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近视眼较多,有许多学生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三、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1、学校应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条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学校应不断的完善学分制和教育制度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美化校园,增加各类图书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
2、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分为两个部分,即教学育人和环境育人,环境育人就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为主导,以校园精神文明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3、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其中心理上存在障碍的大约有10%以上,这个数字应该说是很高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要靠学校的教育,学校应该开设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成立心理协会对大学生提供咨询;另一方面要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使每个大学生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自我教育不仅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教育早在几千年前就引起了古人的重视,孔子说:“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无论是在道德教育还是在心理素质培养当中都起到了主体的的决定性作用,这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4、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
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精神是素质的内在本质。大学生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没有政治和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和人所处的群体不能容许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目标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素质高必能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讲,能力是衡量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才能与从事的活动的关系表现在,如果人的才能与活动要求相符,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事某种活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学浅、能力较差的人,做事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吸收,但决不是知识的堆砌,而在于知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俞克新 李飞鸿.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4(17)
篇9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能力;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1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80后、90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潮的不断涌入而发生着激烈的变化。多年来应试教育的结果,使他们只知道死读书,应付考试,而实际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表现出来的是知识面窄、专业基础知识浅、文理渗透差、缺乏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高素质的大学生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直接面学生,其言传身教起着示范、榜样作用,自身的文化素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敬业精神、思维方式、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等等,都会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搞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
高校教师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具备科学的知识结构,全新的教育理念,丰实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超凡的创新精神,具体要求如下:
一、高尚的师德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的身教比言传有更强的示范作用。教师应具备正直高尚、富有魅力的人格;执着追求、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等等。具备这些高尚品德的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楷模,学生社会性格的养成和良好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教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教育和教学中能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丰富的知识教育人,用高尚的人格影响人,用创新的精神带动人。要有一种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奉献敬业精神,努力尽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用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大学生成为创新实用人才。
二、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由此教师的学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向学生讲授经典教学内容的同时,要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包括掌握相邻学科以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将新的科技成果和前沿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三、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在课程节奏整体控制的情况下,应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自由度,引导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灵活巧妙地调节课堂气氛,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机械化教育,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应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陈旧的教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现场教学、启发教学、讨论课、多媒体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理论知识传授应结合工作、生产和生活实际,运用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不断提升的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大,高校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创新能力。教师要掌握创造性思维与技巧,在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实践中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教师有了创新能力,自然能将创新意识渗透进课堂。同时,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
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创新活力,促使形成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让大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开辟社会实践渠道,举办能让学生接纳社会、增长知识和阅历的活动,不仅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良好的身心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基础。由于教学与科研任务过于繁重,教师为了备课、搞科研而经常熬夜、逆时而作,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工作量考核、职称评定等工作压力也迫使部分教师经常超负荷工作。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亚健康状态的产生,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这是高校教师应当引起重视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学会保持平常心态,精神愉快,为人处事心胸开阔,坦荡乐观,减少不必要的心理烦恼和压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只有身心都健康了,才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六、素质教育观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 干部 综合素质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任务,重视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探讨和解决新形势下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更新思维,分析研究学生干部素质培养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探索新的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任用,真正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教师放心、学生信任的学生干部队伍。
1大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1大学生干部的自身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同学中起示范和带头作用,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近几年,国家选拔的大批优秀大学生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锐意进取,获得了好的成绩和效果;用人单位也越来越注重大学毕业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在招聘时往往要求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在校期间担任大学生干部是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机会,通过工作帮助学生干部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他们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增添了砝码,并且能够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1.2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大学生干部既是被教育对象,同时又在教育和管理他人,作为学生,应该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干部,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学生的领导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修养,这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引导学生奋发图强,成长成才。
1.3做好大学生工作需要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工作干部的有力补充,弥补了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数量不足的缺陷。特别是在大学扩招以来,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起到协助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学生成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工作开展的质量。“打铁先得自身硬”,学生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效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上行下达”的桥梁作用,成为学生工作者的得力助手。
2大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养的策略
2.1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
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坚持民主推荐制度,保证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公开选举、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选拔和换届工作;多方征求教师和普通学生的意见,真正将德才兼备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从学生干部的性格、气质、能力和特长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搭配;构建学生干部队伍的“梯形”结构,为学生干部队伍的动态交替打好基础。
2.2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必须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任何错误思潮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大的学生干部,应能从自身做起,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尊敬师长,努力培养自己纯洁的道德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处处以身作则。再次是法律素质。法律素质已经成为大学生成长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懂法依法守法的意识,实现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学生干部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要求大学生养成经常锻炼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促进身体健壮、全面发展体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
2.3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
知识理论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知识等,学生干部社会工作较多,学习时问自然就会相对减少。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善于抓紧一切时间搞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善于摸索并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干部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做到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并通过总结去创造新经验,推动理论的发展。在指导和监督的前提下要给他们适当的权力和空间独立开展工作,让他们在活动、志愿者服务、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在每项工作完成后,都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使他们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2.4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绩效考评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在学生干部素质培养中采用考核激励机制对于大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迎接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挑战,以及学生干部自我价值实现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是正确衡量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依据,加强对学生干部在思想水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专业成绩、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干部档案,及时向其本人反馈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及时予以调整。总之,大学生干部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力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所以要想打造一支能力出众、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是每个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