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主题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主题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主题形式的确立。
确定主题教学形式,对于主题式教学成效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知识有着很强的探索欲。在选择主题形式时,只有选择学生平常接触过的形式,并且以学生了解的内容进行引导,将生活实践与学习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讲解《黄土高坡》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知识前播放《黄土高坡》这首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歌曲中提到的内容与教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既利于学生理解,又方便学生记忆。在教学实践中,为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很多时候都是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如利用音乐、动画、影视作品等,在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审美享受的同时,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主题内容的选择。
在新教材中,每一节都有一个小标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小标题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便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各章节的中心思想。在主题形式确定以后,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主题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如果太宽泛,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讲解《月球、太阳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将寓言故事或者神话故事融入教学中,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主题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的引导,因此主题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契合教学内容,还要选择教师擅长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生动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3.主题结构的构建。
主题结构的构建是否合理,对教学成效也有很大影响。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要注重主题结构的构建,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突出知识重点,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为预防主题混乱,通常都会建立一个完整的主题结构。比如在某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幻灯片、漫画、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其中幻灯片、音乐、视频是常用的形式,而漫画不常用,这就可以将教学重点内容用漫画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
二、开展主题式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中心思想,教师应该把每堂课的重点知识联系起来,契合实际情况,利用学生接触过和熟悉的实例,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进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都要紧扣教学重点,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兴趣和课堂上的学习重点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身知识水平,从而有目的地学习。
篇2
关键词 地理教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21世纪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其结果必然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对本国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革,而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也正进行的如火如荼。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师就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及多种有效途径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新课程中,教师思想观念要更新,教学行为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转变,师生要共同成长。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地理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观察、创新、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注重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关注学生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期,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创造和拥有自己的教学个性,以期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都有帮助,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大胆地、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适时地给学生点拨,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新知,提高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首先要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推动力,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设置悬念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如:学习“大气热力作用”时,给出地月表面温度对比材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183℃。问:同为宇宙中距离太阳相当的天体,宇宙造物为什么厚此薄彼呢?留出悬念,在学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两个热力作用之后,再搬出课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了疑难,学习地理兴趣浓厚。
2.利用教材中有趣的故事、事件、小品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海陆变迁,让学生用透明纸在小地球仪上描画非洲和南美洲,看他们的凹凸是否吻合,再联系魏格纳的科学探究之旅,让他们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魏格纳为了全人类的科学事业而现身的精神,又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探究动机会油然而生,疑问自然形成并想办法解决,教学的三维目标也达到了。
3.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地理知识。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扮演的角色一般分为人物角色和地理角色两大类,其目的都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去解决一些地理问题,使静态的地理事物动态化,便于学生掌握。
4.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学习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可以使课堂更加的活跃,因为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有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这样也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5.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教学内容,是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不断变换教法,使兴趣产生迁移,形成新的兴趣,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二、其次好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营造良好氛围
如:上课前,提前到教室和学生聊一聊,以乐于聆听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声,以友好、宽容、民主、平等的方式和学生交往,极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情境教学
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建立情境式课堂教学,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与地理教学内容联系较紧密的地图、多媒体地理课件、与地理内容有关的诗歌、音乐;时事地理材料等都可以作为创造情景的媒介。地理课有比别的学科更多的图像资料需要收集和演示,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都种信息组织编制成交互性、可以将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学生的智能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每一个、每一次都是“一帆风顺”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预知到哪些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遇到障碍,而且经过努力也克服不了时,教师应予以提示,尽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
4.积极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的恰当的评价对学生具有鼓励、引导作用,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因此,教师对学生地理学业的评价应注意评价的发展性和科学性。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尽可能多的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最后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而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学生会集中精力参与进来,教学效果才会有大幅度提升。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新时期需要的人才要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这也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才能使学生实现自我更新,具备创造才能,才能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篇3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学 学生主体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沮丧,为师者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引导学生讲究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陈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放时间、空间,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真正摆正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位置,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亲自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亲自检验中“学会学习历史”。
一、明确目的,确立主题
认识主体,就是要转变教学观、打破“以讲为主”的就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是用教科书,不是教教课书,要突破旧的教材观,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按照社会的需求,调整教材的内容,删繁就简,去旧添新,克服“学科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的片面倾向。
尊重主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教学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的,尊重主体就是面向全体师生,即“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平等的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展示才华、发展能力的机会。尊重主体就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旧有知识、智力发展、个性特点、爱好特长等各方面的情况,在课前预习、课堂讲述、自学提问、课后复习、作业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自信心,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迁移到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中。
发展主体,就是要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即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对历史现象、史实等的再认识过程。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以史为鉴,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看清历史的本来面貌,并进一步“古为今用”,运用正确的史观,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新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自觉行动,为了保证新的模式不偏离应遵循的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不违背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证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好的教育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激励学生学知识,教师要给与学生系统的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感情、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2)要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恰当的历史情境中,对有价值的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变换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独立思考、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生动活泼地教学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的中心实质问题,找出与现实生活中与之有联系的“热”点问题,寻出课文的条理,前后之间的联系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大胆鼓励学生提出质疑问题。于是教师讲得生动有力,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当然,这不仅要求教师本身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能力,而且还要做好课前备课备人的充分准备。这样,才能让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置的圈子中去,让学生找出问题来;其次,教师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停留,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思路步步展开,环环相扣;最后,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在讲法上,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生动讲解与对应练习相结合,提问与自练相结合,个体观点与整体观点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时可让学生自出试题自做自改。这样,就能举一反三,让学生不但掌握所学知识要点,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教学就能达到政治课的教育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双重教育目的,体现政治学科的教学特点,从而调动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
篇4
关键词: 新课标 地理教学 课堂 优化
新课程引领全国的课改大潮,地理教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当以一种全新的状态面对新课标与新教材,并构建地理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性强、互动性突出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必备的地理素养,使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地理概念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有所用。
一、重组教材,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变更授课顺序、调整授课时间、选择教学案例,把教材作为学习材料,对教材重新进行有机整合,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站在选择与开发教学资源的角度,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教的方法,创造情景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将学生从固化的教材中解放出来,扩展其学习空间。例如关于地图要素的学习,可进行如下设计:①学生分组考察校园;②各小组绘制学校平面图;③讨论、汇集在绘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④针对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地图要素及其重要性;⑤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基本技能(如图幅、比例尺、方向的确定,图例、注记的使用,等等)。⑥重新考察并绘制新图,学生交流感受和经验。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生活中时时有地理、事事有地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让地理走进生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积极创设情境,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时,可以先设计“楼间距”、“太阳能集热板”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使其产生进一步探究原因的欲望体会“生活中的地理”。实践证明,努力为学生创设模拟、易错、运用等地理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隐含的有用地理知识,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师生互动,强调主体参与
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主体参与,而主体参与必须以教学过程为载体。教学作为一种发展性活动,必须主体参与才能顺利完成。例如,在区域地理“南极地区”的教学中,就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师生互动,首先展示“雪龙号”图片并提问,然后让学生自己组队模拟科考(思考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明确南极的地理位置(分组读图分析),讨论科考的最佳时间和路线,描述南极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整个过程都应当是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目前南极的环境问题可能有哪些。师生在活动中与教学材料相遇,必然会有机地融为一体,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
四、师生平等,探究地理问题
师生平等是实现教学互动的关键。首先要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的帮助者;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的指导者;教学情景的设计者;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宽容和谐的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要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五、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多种学习方式并举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方式并没有特定的要求,而是因生而异、因时而异。例如,在学习经纬网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式:①生成问题――海上遇难船只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位置;②理解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③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确定某一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的方法;④问题迁移――把已找到的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情景中。学生会联想到可在球面上通过“遇难船只”这一点画两条十字交叉的线。教师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知识。学生观察地球仪并阅读课本,理解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等概念;⑤解决问题――遇难船只报告它所处经纬度(船上配有显示经纬度的仪器),让别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学生既能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又能掌握学习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六、以学论教,客观评价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具体体现就是要注重“以学论教”。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评价: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评价探究活动过程中方法的掌握状况;评价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观点和取得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地理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36,201,227.
[2]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227.
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25-02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地理活动中去。”“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与重视以学定教,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光靠书本、黑板、教师灌输是绝对不行的,要努力探索新技术、新环境下的地理教学,变被动为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下面就“巴西”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
1 信息技术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有利于导入新课
在上“巴西”一课前,找好一些有关巴西概况的视频在课上播放,其中有巴西掠影,包含休格洛夫山脉和瓜那巴拉湾(巴西里约热内卢)、亚瓦拉皮提的印第安人(兴谷河国家公园)、亚瓦拉皮提的孩子从树上跳入位于兴谷国家公园的兴谷河中、伊瓜苏大瀑布景色、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巴西的国家图书馆、军用喷气式飞机飞越立交桥(印地车圣保罗的300汽车大赛)、满是弹孔的汽车(巴西Paulinia总部的杜邦实验室)、里约热内卢伊帕沙滩、航拍的房屋被淹没于满溢的Rio Negro河流(马瑙斯)、丰特新星体育场的视图(为了筹备2014年世界杯而建造)、化装舞会的狂欢者(庆祝“狂欢节的多姿多彩”)、巴西北部贝伦市夜晚一景、圣保罗Brasilandia贫民区的一条小巷等。通过这些图片或视频的播放一下就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很顺利地引入到“巴西”一课的教学中。
2 信息技术与激发兴趣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激发兴趣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视频、投影的播放,可以变无声为有声,变静为动,很容易把学生引领到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巴西”一课的教学中,一开始通过投影、视频马上就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也会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巴西的有关知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接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协作,每组分配一到二个问题去探究,并给予探究充分、完成较好的组一定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如设计活动:巴西是怎样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由学生出示资料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分工:林业部长、外国开发商、当地农民、生态学家。小组成员认领角色,通过讨论,然后上台表演。各小组经过角色之间引起的争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活动过程通过电脑显示在大屏幕上。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 信息技术与获取、整合地理信息过程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巴西”一课的教学中,有关人种、种族融合对文化的影响的教学中,笔者提前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各人种的有关地理信息,上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所收集的信息。学生通过相关地理信息的收集,在实践中提高了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在整合信息过程中,学生团结互助,顺利完成任务,有利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巩固学生的认知能力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要了解广大地域空间分布的各种事象、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地图的使用。有了地图,就要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就能理解、记忆地理知识,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建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的结合,可以图文并茂,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地图,提高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容易将地理事物从地图上读出,也可以很容易地将地理事物形象地加入地图,并把形象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插入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还能借图生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巴西”一课有关知识问答一项中,在提问时可以配以不同的地图,如:
1)出示金砖四国和另外一些国家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属于金砖国家的是哪几个,当然也包含中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在世界地图中确定金砖国家的位置,把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反映;
3)出示巴西的地理位置图,请学生读图归纳巴西地理位置的特点(巴西位于 洲的东部和中部,东临 洋;巴西位于 半球,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 和 线之间,属 带);
4)出示巴西地形图,读图指认巴西的主要地形区(巴西的三分之一是 平原,三分之二是 高原);
5)出示巴西的气候类型图,读图描述巴西的气候类型;
6)出示巴西的人口分布图,读图描述巴西人口的主要分布特点。
通过不同类型的地图、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用图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认知能力。
5 信息技术与网络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篇6
其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就必须精心设计导入,以“趣”诱学,以“奇”制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师所设的学习氛围中,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自主的探究,学会学习。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歌曲法,图像法,新闻法,影视法,设疑法,悬念法等。我在讲《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时就采用了悬念导入,先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你们的想象力如何啊”大家说“想”“那好,今天我们来一场想象力比赛。请你们先阅读教材,选择:‘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中的其中之一作为自己的部落进行合理的想象,等会我们要进行一场‘我的部落最先进’的想象力比赛。看那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又最符合史实”。我的话音一落学生学习的热情高张,马上自觉主动地阅读教材内容,归纳知识点,进行研究性学习。堂课都有学生自主完成,我只扮演了一个“主持人”的角色。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竞争心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实现了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境,始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精心设计导语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秦王扫六合》时,时政新闻为切入点,提出台湾能否被统一,统一国家应备哪能些条件?为导语请同学们在教材中寻找答案,诱使他们自读教材,自行思考,然后画一棵智慧树请同学们以秦王扫六合的条件为“智慧果”开展IQ雷台赛,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使这一这一问题回答的既准确又全面。接着我又将问题引到台湾能否回归的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爱祖国。最后在讲中央集权制这一主题时,又采用编演历史剧这一形式,让学生将这一难点和重点知识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着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面设计的,因此,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其三,把握时机,引导实践。
篇7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变静为动,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教学,使静止的图像“活”起来,能给学生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些地理现象、地理原理的演变过程,有利于突破教学中较为抽象的知识难点。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山岳的形成”、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包括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等)等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变静为动,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这些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突破教材中的难点。
还有对于学生学习中感觉比较难的“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如“黄赤交角”、“区时计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周年变化规律”、“不同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等知识,利用多媒体制作的模拟动画,可以让学生直观观察到以上各种现象的发生变化过程,有效地理解这些地理原理和地理现象,从而降低教与学的难度。
2、有利于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首先,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可以事先把所需的区域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矿产分布图等存贮在计算机中,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空间定位,而且能使教师的语言描述以及用在板书、画版图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又可避免上课带很多挂图以及不同画图使用的不方便。其次,地理教学因其学科特点涉及的图表繁多,传统教学中要把每幅图表都呈现给学生困难很大,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节奏变快,从而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新高中地理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的“活动”、“阅读”、“案例”、“读图思考”、“问题研究”、“知识扩展”等栏目,这些栏目也是课标所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或让学生单独完成,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教学时数也不允许。这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材料,根据不同栏目要求运用多媒体把它们创设为不同的情景片段或资料库,利用音像、动画、文字等形式进行呈现,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资料查找中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4、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借助多媒体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直观性强,能突破时空限制,因此在地理复习课中尤其是高三的专题复习中,应发挥其优势进行知识的整合。如在进行地理图表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一些图表难以准确表示,而且画图表又浪费时间,而借助多媒体,就可以把“原理示意图”、各类“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坐标图及变化过程图”、“联系图”、“景观图”、“主题漫画图”、“剖面图”、“物质循环图”、“天气系统图”及各种表格进行整合,指导学生判断各种图表的方法、步骤,同时又可以结合例题加以巩固。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要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推广,使得有些老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不论什么类型、内容的课,也不论是否需要,都制成了多媒体课件。这样就削弱了对教材知识处理的研究,也削弱了对学生学情及学生主体学习的研究,自己也成了多媒体教学的“奴隶”。
2、不能造成新的“满堂灌”。由于实施多媒体教学后上课容量的加大,老师又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展现在课件内,学生一方面要认真听老师讲解,一方面要忙于做笔记,同时又受多媒体课件中的音像干扰,往往顾此失彼,且思考、想象的时间不足,结果又陷入了新的“满堂灌”之中,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3、不能用PPT代替黑板。由于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兴起,使得部分老师认为它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结果把所有的图片、文字、知识点全部采用PPT的格式再现,而忽视了传统教学中板书、简单板图的作用。这样一来,过多地追求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变成了“机灌”,也没有了“老师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这一教学要求。
4、应提高地理课件的制作水平。因教师对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所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地理课件制作过于简单,有的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再现了书本文字、图表,结果学生只能被动地看,老师成为幻灯片的播放者,其主导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而学生只顾观看,思考、练习的时间也没了。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师生定位
1、应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计算机、教师与计算机的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媒介来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2、不能因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丧失了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每个教师的学识、个性、经验等不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教材的处理能力都不同,而且在平时教学中也会面对不同学生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如果一味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创造性思维、人格魅力就难以充分地发挥。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 主体参与 探索实践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自然应运而生。
一、“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发展的基本思路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发展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要以学生为根本,这是进行高效的教学方式的出发点。在从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应该对学生个体上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想方设法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让学生更为充分地展示自我,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同时,要适当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运用好激励、唤醒以及鼓励这三大良好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读、自己去说、自己去思考,从而使课堂更好地成为学生自己主宰、自己学习的不二场所,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其次,“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互相交往行为,以交往作为主要媒介,并且以交往作为一些必不可少的手段,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形式不断进行交流,在这些交往以及互动的过程中,让教师不断发现问题,调整自身的工作思路,学生也不断内化所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继而形成较为强烈的自身情感。
再次,在使用新型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学到地理方面的知识,还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素养,继而学会独立思考,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
二、“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策略
要更好地在课堂中实施“主体参与”这一教学模式,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参与氛围。只有学习的环境宽松、民主,学生才能够拥有更广阔的思路、更敏捷的思维,继而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用一个合作者的心态,以一个朋友的姿态,去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情感方面的体验,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安全感和自由感,激发求知欲及参与热情,更为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身的思想、认识以及内心的情感。
其次,要不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进行相对枯燥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觉得地理知识是一种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精神食粮来引发思维、激发兴趣,让学生更加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地理教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性,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且设计一些更为合理的实践活动,结合一些多媒体的画面、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再次,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思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在进行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要有更多的发言权,并且不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交流、设计、修改,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对于学习是一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事情。使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更是如此,因而教师要想方设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注重肯定、鼓励、引导以及信任,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地增强自身的自信心,继而逐步走出不敢参与进去的状态,成为学习过程中更为活跃的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也会达到很好的程度。
三、“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高中地理“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方面需要认真分析,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大致可以归纳为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的参与。尤其是学案的设计,所谓学案,就是教师通过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设计出来可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重要材料。优秀的学案,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楚知识的基本脉络,对课堂学习的情境进行良好的再现,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教师在进行学案的草拟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内容、学习探索基本过程等方面的因素,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进行灵活变动。可以有所侧重、可以灵活删减、也可以进行多项组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制作出来的学案,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方面的基本目标,对整体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照相关目标进行一个自测处理。
除了制作学案外,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即课堂的参与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主体的参与行为,即行为的参与、认知的参与和情感的参与。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个体的认识以及实践活动的基本需要进行同时采用,让学生更为完整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活动中去,并且和生活的实际进行紧密联系。
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形式:一是用眼睛去观看,这就是我们通常采用的观看、阅读以及观察的行为;二是用脑子去思考,这就是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等能力;三是动手去做,即通常说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描述、说明、交谈和讨论,只有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运用好了这三个方面的形式,才可以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学好知识、提升能力,最终学会学习。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可以十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参与意识,也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基本能力,对于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适当掌握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通过不断的进行自学与反思,向同行虚心学习,才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必然还存在不成熟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思考与改进,继而达到总结提升的目的,更好地指导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22-01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2 创设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营造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思维氛围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2.1以疑启之,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中英《》中“五口通商条款”时,以往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记住“五口”名称与相应的地理位置,这样的教学形式有些僵化。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让学生思考,英国殖民者为何强迫清政府开放这“五口”?“五口”背靠的地域资源有何特征?英国殖民者的经济掠夺倾向是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这样,学生不但清楚地记住了“五口”名称和相应的地理位置,而且对“五口通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而热烈。
2.2以疑导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笔者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其中精心设疑是关键。例如在讲“一战”时,笔者通过层层设疑: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并试分析战争的性质?一战是如何爆发的(大战的导火线)?主要有哪几条战线?其中西线发生过哪些重大战役?1917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大战的结果怎样?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原由进行探究,效果不错。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才能设计出有趣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
3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认知规律,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方法、规律的教学。例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中“黄帝”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历史人物,教师必须对历史人物的学习方法做一介绍,也就是要抓住历史人物所处时间、身份(称呼)、活动事迹,以及有何历史作用或影响等去学习。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和小规律以后,逐渐地运用在自己的学习中,从而乐于学习历史。我认为在今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也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4 采用灵活多变的互动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4.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讲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时,若按书本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难理解难掌握。我们不妨让学生动手用橡皮刻汉字,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捉摸、用心雕刻,兴趣盎然、记忆深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2.2通过讨论和分组活动进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老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论述“我心目中的秦始皇”时,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使学生学会了应该如何科学的评价历史人物,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5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角度的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最大限度地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为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利用教学情境。
在创设历史情境时,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历史、与教材的距离,架起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桥梁。
6 用探究、讨论、辩论的方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使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组织广泛的讨论交流。要求全部参与、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尽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积极地就历史问题进行质疑、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多运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使学生从被动式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讨论辩论的方式由于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着力提升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异彩纷呈的综合性艺术,完成自己的光荣职责。
参考文献:
[1]庄素芬.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J].广东教育,2005(09).
篇10
关键词:地理教学;多媒体;重要性
1 大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重要性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基础的科学,横跨文理、贯穿古今,有非常强的外延和包容能力。我国大学的地理教育,大约有近百年的历史,从20世纪初借鉴西欧北美的地理教育模式到解放后学习苏联的地理课程设置,经过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的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渐趋完善。各种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设置了不同的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几部分组成。专业基础课由通常开设7门地理学基础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和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各自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组成。我国高校地理学的课程设置广泛,同时,地理学科强调具体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学不但要考虑科学性、抽象性,还要经常考虑艺术性、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地理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一位地理教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必须要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授课的内容应多姿多彩、有声有色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应多元化,根据学生的差异,调和不同的学生学习起点行为,达成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1]。它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缺乏科学地认识,过于依赖机器,弱化了课堂师生间的交流[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其能形象的表达出很多抽象的概念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大量的信息,但是它在语言,手势和表情等表达方式上并不具有优势,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老师长时间,甚至是一整堂课都坐在电脑前操作鼠标,讲解知识。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要有任课老师对知识的传播,同时也要有在学习学生的适时反馈。更要有师生之间不时的眼神交流[3]。但是,这些在多媒体教学中很难展现。
其次,很多的地理教学课件都存在着界面过于花哨、实用性不强、信息量过大,给实际教学增加负担,课件呈现时间过短,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4],电子板书过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弊端,甚至很多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整体表现出了一个以多媒体取代教师地位的不良现象,从而使教师的教学主体和主导地位得以丧失等等。
最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往往流于形式,一节课上完后,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有兴趣,也充满了新鲜感,一张张美丽的图片确实让许多学生大饱眼福,但是课后却什么也记不得了,把课件中老师讲解的精髓抛弃了。同时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反复练习时,因时间、方式、器材等因素限制,不能实施,缺少灵活性。所以教学往往成了有趣的教学或是精彩的教学,而不是有效的教学,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3 地理课堂中应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当适当的结合板书,形体语言以及眼神交流,进而掌握课堂的节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过分的依赖制作好的课件,而是应该有一个清晰流畅的思路在不受课件约束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相对调节授课的进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进行互动式的教学,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被动接受信息。
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在多媒体课堂,可以辅以小黑板、模型等工具,配合教学,起到加深、总结的效果和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5]。地理教师仍然要重视传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一些需要举一反三、反复讲解和练习的内容上及情境教学的生成中,教师采用传统的画图等方法,仍然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使需注意课件的修剪,没必要的图片和语言尽量去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6]。课件也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不要嗦嗦。
4 结语
大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丰富感性认识,还有助于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以及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大学地理教师更要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使地理教学进行地更生动、更丰富、更具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 张振宇.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朱剑刚.多媒体对象类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6).
[3] 林莉.多媒体教学发展历程初探[J].教育技术通讯,2000(5).
[4] 黄成林.地理教学论[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 上一篇:基层社会治理内容
- 下一篇: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