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范文

时间:2023-08-07 17:4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

篇1

摘要:以用友erp-U8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例,从软件安装、操作、课堂教学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实验教学;用友;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3NDJC038YB)

作者简介:桑滨,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师,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72-05

用友ERP-U8是一款企业管理软件,在精确管理的基础上,规范企业经营业务,并改善经营业绩,在“分步实施,应用为先”的实施策略下,提高企业整合优化资源水平,使企业拥有从容应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及适应能力,维持竞争优势。用友EBP-U8为企业提供基于不同层级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不同级别用户对信息的使用需求:高层经营管理者提取决策信息,以衡量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中层管理人员查询管理信息,以实现投入与产出的配比优化;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准确的成本费用信息,以实现预算管理,控制成本费用。通过实现企业人、财、物等内外部资源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外部资源的整合,用友EBP-U8形成“整合应用、驾驭变化”的产品理念,并为企业带来最佳业务实践、最佳应用体验、最佳投资回报三大应用价值,虽然划分为财务管理、供应链、生产行业插件等系列产品,由40多个系统构成,但各系统之间信息高度共享。[1]在高职院校中,该软件供应链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期末处理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指在满足一定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的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进行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其作用主要有以下3点:(1)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从而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2)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从而降低公司的成本;(3)企业整体“流程品质”最优化[2]。供应链管理是用友ERP-U8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学校ERP教学的操作软件以用友ERP-U8为例,但是往往由于学生操作不当而出现许多与教学要求不相符的问题。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与操作。另外,由于各功能模块功能众多,但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中只能指导学生进行常规练习,学生只是按照教材规定逐步操作练习,实验教学中对部分模块中重要且与实践联系密切的内容无法练习,但这些内容在实践中是经常会遇到的。因此,本文以用友ERP-U8的U8.72版本为例,提出一些教学中的经验和改革方法,以期对用友ERP-U8实验课程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鼓励学生亲自进行软件安装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软件安装知识并不丰富,学习前软件已由专业人员或实验指导教师安装,学生只学习其应用程序,而忽略了安装过程。只有少部分学生在理论上知道该软件如何安装,尝试过安装过程,而安装成功的寥寥无几。用友ERP-U8(U8.72)安装对系统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均有较高要求,且在安装U8(U8.72)之前,应确保操作系统是“干净”的,即计算机没有安装过任何其他类似软件或者已经卸载干净。安装步骤有4个:IIS安装、数据库安装、ERP-U8(U8.72)安装和数据源配置。[2]以下对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一)IIS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ERP-U8(U8.72)系统的Web服务器必须运行在IIS基础上,所以在安装ERP-U8(U8.72)系统之前,必须先确认已经安装了该组件。下面通过介绍IIS组件的具体操作说明常见问题:(1)双击[控制面板]窗口中的[添加或删除程序]图标,打开其窗口;(2)单击[添加或删除Windows组件]按钮,打开[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选中“[Internet信息服务(IIS)]复选框;(3)点击下一步,进行安装,安装过程要求放入系统安装盘,按要求做就可以安装完成,前两步一般较顺利,如果没有系统盘,第三步安装就无法继续进行,此时,可以在网上下载IIS5.1安装包(压缩包需先解压缩)进行安装,在“插入磁盘”对话框中点击“确定”按钮,系统会提示选择安装路径,选择下载的安装包,然后就可以开始了。在这个安装过程中,系统会提示选择安装所需的文件,这些文件系统均都可以在安装包里自动搜索,利用IIS5.1安装包也可以完成IIS组件的安装。[3]

(二)数据库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用友ERP-U8(U8.72)的运行需要有数据库的支持,有两种数据库可供选择:一种是占存储空间较小的简装版MSDE数据库,其安装非常简单,且安装过程不易出错,且该数据库安装结束后不需重启机器;另一种是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SP4(或更高版本),这种方法的安装过程较为复杂,且需安装SQL Sever2000 SP4补丁程序,与SQL Sever2000相比较,MSDE数据库在用户增多后其性能下降,并且没有管理工具,其他功能基本相同。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程序,如果对此方面要求不高的单机用户可安装MSDE。[3]

(三)数据源配置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用友ERP-U8(U8.72)安装成功并重新启动计算机后会有数据源的配置过程,并要求在“数据库”后的文本框输入数据服务器的计算机名,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欠缺的学生,该步骤也会成为安装的障碍。解决方法是:在计算机的桌面上,找到“我的电脑”,单击鼠标右键找到“属性”,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选择“计算机名”选项卡,在该界面中找到“完整的计算机名称”后的字符即为数据服务器的计算机名。[4]

二、用友ERP-U8供应链管理操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系统管理方面

1.建立账套时选错企业类型,导致某些业务不能启用。建账时易选错企业类型,导致某些功能模块无法启用,系统默认企业类型为“工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进行修改,当选择“工业”企业类型,供应链管理系统才能处理产成品入库、限额领料等业务;当选择“商业”企业类型,供应链管理系统才能处理受托代销业务。[5]另外,企业类型的选择也将决定系统预置科目的内容,所以必须选择正确。若设置错误,解决办法即是由账套主管在修改账套功能中进行修改,但是此功能只能将企业类型从“商业”改为“工业”,反之则不行。

2.其他系统在运行时,系统提示正在执行某操作,当前功能不能执行。ERP软件的运行需要较高的运行环境,各功能模块往往不能在同一台电脑上同时运行。所以,当学生操作不当同时启用多个功能模块时,系统往往提示正在执行某操作,由于功能互斥,当前功能不能执行。针对此类问题,解决办法是关闭其他不需用的模块,只需鼠标指到不需用功能模块,然后右键弹出并点击“关闭”菜单即可。

3.新建账套后,系统提示操作员非法。当设置操作员权限时,未赋予操作员拥有该账套的操作权限,系统不允许进入该账套进行操作。解决办法即是以Admin或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对该操作员进行相应赋权。

4.从教材附带光盘中备份数据不成功。当备份操作不规范时,备份后的数据往往不能正常使用。解决办法是,备份分3步进行:(1)将光盘中需要备份的压缩文件复制到硬盘上;(2)对该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3)将解压完后的文件删除其“只读”属性,然后按正常程序备份数据。

(二)基础设置方面

1.输入存货档案时不能输入“代销”属性。输入存货档案中当“代销”属性显示为灰色时,说明未启用存货的受托代销业务。需进入库存管理系统进行选项设置,将“有无受托代销业务”选项选中,或者到采购系统进行选项设置,将“是否受托代销业务”选项选中。当采购管理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集成使用时,这两个功能是相通的。这时,再回到输入存货档案界面即可输入“代销”属性。

2.费用项目无法设置。费用项目的设置必须先设费用类别,再在相应类别下设置具体的费用项目。即使无分类或者只有一个分类,也要先增设“无分类”或者某一个分类的费用项目分类,然后在“无分类”或者某分类的类别下进行费用项目设置。

3.数据无法录入。输入客户档案时,“银行”按钮显示为灰色,即无法输入“银行”信息,[5]这时应该单击工具栏中的“修改”按钮,系统弹出“修改客户档案”窗口,“银行”按钮变为黑色,这样就可以输入“银行”信息。还有库存管理的期初结存数,当选中某个仓库时,要点击“修改”按钮,才能输入此仓库中的具体存货信息。

4.收发类别设置错误。在“基础档案|业务”下设置收发类别时,没有看到下面的收发标志选项,误将“入库”设置为“发”,将“出库”设置为“收”,这将导致后面设置采购类型和销售类型时,找不到相应的出入库类别。这时需要重新返回修改收发类别,将“入库”设置为“收”,将“出库”设置为“发”。

(三)采购管理方面

1.无法手工录入期初采购入库单。设置采购管理系统参数时,若设置了“普通业务必有订单”选项,则无法手工录入期初采购入库单,只能拷贝其他单据生成。这时,需将参数“普通业务必有订单”选项取消,即可手工录入期初采购入库单,录入完毕并审核后若需要可重新将参数“普通业务必有订单”选项选中。如果采购管理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集成使用,则采购入库单应在库存管理系统中录入。只有期初的采购入库单是在采购管理系统中录入,若录入的期初采购入库单缺少“期初”二字,是已经进行采购期初记账,记账后就不能在进行期初数据录入了。这时,可以打开“采购期初记账”,点击“恢复”按钮,返回未记账状态。

2.凭证选择范围过大。在存货核算系统的业务核算模块中记账后,财务核算模块下生成凭证时,由于数据缓存量过大,可能会显示数据选择范围过大以至于无法生成凭证,请缩小数据范围。这时需要单击屏幕左上方“清理”按钮,进行数据清理后重新登录即可。

3.输入采购请购单时数量输错。当主计量单位和从计量单位并存时,录入数量易出错。如2012年1月10日,本企业向上海永昌服装厂提出采购请求,请求采购永昌男衣50包,每包200件,报价280元/件(即56 000元/包);女套装50包,每包200条,报价180元/条(36 000元/包)。学生在录入请购单中采购商品数量时,往往不知所措。这时只需根据计量单位输入相应的单价即可,以男衣为例,若数量输入50,则表示计量单位为包,则单价为56 000;若数量输入10 000,则表示计量单位为件,则单价为280。

4.现结与结算混淆。现结表示客户随即用现款结账,没有拖欠货款;而结算表示采购发票和采购入库单之间的核对一致,采购发票上面有货物单价,而采购入库单(可能不止一张)上面有最终的入库数量。采购商品时若现结,只需在采购发票界面单击“现结”按钮,输入相应结账信息后,发票左上角显示红色“已现付”字样,再点击发票界面的“结算”按钮即可。这相当于自动结算功能,完成后发票左上角显示红色“已结算”字样。若采购的商品没有及时付款,此时,需要通过采购管理模块下的采购结算功能实现采购发票和采购入库单的结算,过滤后要选择发票和与之相应的入库单。有些同学不注意匹配,造成无法结算。若无意中点击了发票界面的“结算”按钮,需要在结算单列表中找到该张结算单据,删除后重新结算即可。

(四)销售管理方面

1.无法进行“坏账准备设置”。在设置与销售管理系统相对应的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参数时,“坏账准备设置”项目不存在。这时,应在应收账款|设置|选项下降坏账处理方改为“应收余额百分比法”,在“坏账处理方式”设置好后退出ERP-U8系统,然后重新注册登录该系统,“坏账准备设置”项目即可进行设置了。若不重新登录,可能相关系统参数还保持原来的设置,没有刷新。

2.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业务处理不正确。业务内容:2012年1月10日,广州东山贸易公司向本公司订购200套永昌男套装(采用先进先出法,需逐笔结转销售成本,假设单位成本为750元/套),本公司报1 020元。经双方协商,以1 000元成交,双方签订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分4次收款。25日,本公司给广州东山贸易公司发出男套装200套,27日本公司开具销售专用发票,并结转销售成本,同日,收到广州东山贸易公司的电汇,系支付第一期分期收款业务的款项。业务处理方法为:(1)在销售管理系统填制并审核销售订单、发货单,业务类型为“分期收款”;(2)在库存管理系统生成并审核销售出库单;(3)在存货核算系统选择业务类型为“分期收款”进行“发出商品记账”,然后生成凭证,借:发出商品150 000,贷:库存商品150 000;(4)在销售系统生成销售专用发票,并进行“现结”。这里要注意将发票数量修改成50套,因为分期收款销售的会计处理是按合同收款日期分期确认销售收入的,该操作学生普遍易出错;(5)在存货系统再进行一次“发出商品记账”,单据类型为“销售发票”,然后生成凭证,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37 500,贷:发出商品37 500,该步骤学生很容易遗漏;(6)在应收款系统执行应收单据审核(包含已现结发票),然后进行制单处理(现结制单),分录为:借:银行存款58 500,贷:主营业务收入50 000,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 500。[6]

(五)库存管理、存货核算方面

库存管理的期初结存数据需要分仓库进行录入,而且要分仓库分别审核,如果不审核,后面的销售处理业务会出现“库存不足”的问题。采购期初初记账后的入库单都是在库存管理系统中录入,但是如果在销售管理系统中选择“销售生成出库单”,则出库单会根据发货单自动生成,只需在库存管理系统中审核即可。对于盘点业务,要注意单据记账后才能进行盘点,若盘盈,需要另外录入单价再审核;若盘亏,可直接审核自动生成的其他出库单。对于存货核算系统的期初余额可以不用手工输入,直接从库存管理系统取数,所有仓库取数完毕后要记账。如果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或者移动平均法核算,每笔销售业务都要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记账,以核算成本,采用其他方式核算的,月末一次性结转成本。这里要注意暂估入库业务的成本核算处理,是在“业务核算|结算成本处理”下进行,不同的暂估方式其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三、提升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

(一)引入ERP沙盘计划的教学方式

让不同学生组成合作团队,分工完成实验内容。用友ERP U8.72可以设置会计主管、账套主管、出纳等角色,并赋予与之相应的权限,还具有总账、应收款、应付款、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等模块。课堂教学中的理论教学需要几个月,而实验教学内容基本在一个月之内,这就需要同一个人用不同操作员账号重新登陆系统,这导致学生对不同角色的职权划分界限模糊,且无法清晰理解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例:采购管理系统中录入采购订单、入库单并收到发票后,应进行采购结算,如果没有结算,单据是不会传递到应付款系统中的,也就无法审核。如果采购、销售、应收、应付由不同操作员操作,则分工会比较清晰,不会出现忘记记账无法审核的情形。可以采用用友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4-5个同学负责一个公司帐套,每位同学各司其职,共同实现业务目标,然后各个公司可以评比业绩。之后开展下一轮实验,同学可以轮岗,熟练运用软件操作。

(二)改变账套建立日期并练习结账业务

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一个月为模拟时间段,无法练习下个月及年度帐的结转业务,且建账日期基本都在年初。因此,可将账套建立日期改为年中,比如6月1日,这时期初余额的录入需要年初至6月1日的累计借贷方余额,6月30日结账后就要用下个月日期重新注册登录,如果恰逢年末,还要进行年度帐的结转。通过如此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实际,同时,增添学习兴趣。

(三)设置多种假设问题,让学生主动解决

对于教材中没有提到的而实际运用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很少有同学会主动尝试练习。这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假设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配合度一般较高,而且对这些实际问题也保持较高的兴趣。

如果某个凭证不慎录入有误需要删除或者修改,如果该凭证没有传递到总账且没有在应收或应付系统中审核制单,只需找到该凭证直接删除或者修改即可。假如有采购发票录入有误,且已经在应付系统中进行制单处理,这时需要通过应付系统的单据查询功能,找到已经生成的应付单据,删除之后,对该采购发票进行弃审。由于已经进行采购结算,还需在结算单列表中找到该结算单据并删除,然后才能对该录入有误的发票进行修改或者删除工作。可见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输入有误,会影响其他后续环节的输入数据。如果想修改或删除上游的单据,只有先把下游与之相关的单据删除之后,才能对该上游单据进行修改或删除操作。

(四)充分利用帮助功能

如果学生在操作中碰到问题,并且来不及问老师,这时可以自己打开F1帮助键,或者单击屏幕上的“帮助”按钮,基本的问题一般都能在此处找到解决方法,如果有难度可以再进一步咨询老师。例如,薪资系统的工资项目设置中,要设置奖金的公式为“管理人员4 000,行政人员3 000,其他人员2 000,需使用iff函数”。这时需要在薪资管理的设置选项下,先打开人员档案,然后按F1键调出帮助栏,即可查询设置选项下的各种功能。查询工资项目设置下的函数设置,知道iff函数的说明,它是一个条件取值函数,格式为iff(<逻辑表达式>,<算数表达式1>,<算数表达式2>),返回一个非真即假的数值,像本例中有3个条件供选择,需要在此函数中再嵌套一个相同函数,即iff(人员类别=“管理人员”,4 000,“行政人员”,3 000,2 000),在帮助功能的基础上,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学生更易理解。

四、应建立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ERP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任课老师不仅具备丰富的财务会计、供应链等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包括数据库安装等相关专业知识。而目前高职院校的ERP老师大部分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亦没有参与实施过ERP开发,许多技术或系统问题无法解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学校要重视培养任课老师相关的专业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撰写与学情相适应的教材

当前的ERP-U8供应链管理系统教材教少,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更少。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撰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使教材向实用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介绍,使教材内容能够满课堂足教学需求。在撰写教材过程中,教师可到企业中参观实习,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者邀请企业人士到学校共同探讨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这样撰写的教材更能贴近现实应用,而且学生对切实有用的知识也会提高兴趣。

(三)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与实施用友ERP的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把理论知识应用的实践中。校企合作在延伸教学空间、拓展教学资源的同时,更完善了学校的相关教学体系,[5]为把学生培养成用友ERP应用人才提供了平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了ERP管理系统的广泛开发应用。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用友ERP课程及学情,不断探索用友ERP-U8供应链管理系统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完善用友ERP-U8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培养优秀的企业ERP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新玲,刘丽.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用友ERP-U8.7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贺军.用友ERP-U8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导刊,2009(5):255-256.

[3]王新玲.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用友ERP-U8.6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吕宏.用友ERP-U861软件实践教学常见问题解析[J].会计之友,2009(9):83-84.

[5]付明辉.浅淡用友财务管理软件运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案[J].现代企业教育,2011(2):97-99.

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项目管理;集成化

1.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兴的集成化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在工程项目中引入供应链管理机制的时间不长,根据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结合供应链管理思想,达到提高项目作业效率,减少执行过程中非技术性的浪费和消耗,使各方获利的目的。

2.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2.1背景介绍

(1)供应链管理内涵

它是一个集成化的功能体系,将项目业主及其承包商(施工企业、策划设计单位、勘测单位以及监理等机构)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供应链管理特征

①节点企业关系的延续性

同一工程项目的各成员间的关系不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结束,他们很可能会在下一个项目中又聚在一起,开展合作,因此企业间会协调流程,统一标准,同时,各企业更加注重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交由兄弟企业完成,逐渐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

②工程项目的双重核心性

由项目业主、施工企业、设计勘测单位等构建而成的工程项目供应链,是一条一体化的链式结构,在这条链式结构里,具有双核心特征。下面给出该供应链的双核心性分析

a.项目业主的核心性

项目业主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在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每一发展阶段均需要项目业主的直接参与和控制。在现实中,项目业主是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最大获益方,有效的管理,可以使得项目的工期短,成本低,质量好,效益高,使项目业主拥有资金流。

b.承包商的核心性

在项目业主众多的承包商中,施工承包商是项目业主的主要供应商。因为整个工程项目产品主要是由施工承包商生产的,施工承包商是最直接的产品供应商。

2.2我国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萌芽

工程项目供应链与制造业供应链有所不同,其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外包与委托加工方式进行的,其供应链管理也十分重视与供应商、承包商等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关系协同。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要经过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施工、验收及交付等多个专业化环节。

2.2.1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在十多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作为传统的实行项目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域,近几年来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行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制度,引进动态联盟、伙伴关系模式。但也要注意到,目前项目管理领域也存在诸多问题。问题表现如下:

1.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未形成集成化的合理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2.项目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

3.竞争中过分追求利润,忽略质量安全

4.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2.2.2发展趋势

(1)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工程项目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网络技术,运用专业软件,对供应链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的集约化

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模型对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整合,达到项目设定的具体目标、成本最低和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3)合作管理

合作管理模式,是指项目业主与工程参与各方在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一种短期或长期的协议,在充分考虑参与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确定共同的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及时沟通以避免争议和诉讼的产生,共同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双赢”。

3.工程项目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设计

3.1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结构

1.宏观结构

在供应链中,供应源与需求源都是项目业主,通过设计承包商、勘测承包商、施工承包商等其他节点企业的串联,在资金流、项目流的双向流动下,使整条项目供应链形成一条闭合的回路。

2.微观结构

对工程项目过程进行供应链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提供给用户高水平的服务,同时也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3.2供应链管理优化分析

工程项目整个供应链过程非常清晰,即从项目业主到承包商到中间的分包商再回到业主,中间过程由监理单位检查监督。通过项目前期的策划与设计、中期的项目建设施工再到后期的工程项目运营维护完成整个工程项目过程。

1.供应链管理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①项目的前期工作对工程造价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项目公司、项目业主、设计单位、承包商及监理单位应尽早参与到工程项目规划中来,在前期筹备阶段,分析工程项目的市场环境,明确工程业主的需求方向,从而投其所好, 以最有利于自己的价格提供给业主最合适的产品。并对战略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在预算范围内是否能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②确定设计单位,以业主的意愿为导向对项目方案进行构思、设计,将工程施工的合理选址,操作步骤以及人员配备等问题确定并要求项目公司审核工程设计方案并确认签字,如果业主方、承包商方或项目公司任何一方需要对信息进行变更,可进行修改与审核。

(2)项目施工阶段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变更传统的串行过程控制成为并行的集成化模式。同时,需要选定项目公司,由其参与到工程规划设计,提前确定项目所需的材料、工具与设备,对工程和施工进程实现并行管理。通过这一策略可以将施工进度中的风险降到最低并减少与之而来的工程索赔问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

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统一采取信息管理系统,从宏观上进行控制,不仅对从项目规划与设计、施工阶段再到后期维护的过程联网,也将项目公司、项目业主、承包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联合起来,消除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实现快速响应,也能降低各环节的风险,同时使结点企业增强互信,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4.结论

构建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项目前期的规划与设计、施工阶段到后期的项目维护,通过供应链管理机制和全寿命周期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对这三个层次进行有效的衔接,并将项目公司、业主以及承包商和监理等单位串联成一个以共同目标为导向的供应链整体。

通过引入供应链管理机制,减少执行过程中非技术性的浪费和消耗,改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最终使各方获益。

参考文献

[1]孙明高、吴育华、刘俊娥,工程项目的供应链管理[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3期.

篇3

物流管理是基于全球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资源整合管理。在我国,物流业作为新型服务产业,已被列入十大振兴规划产业,随着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人才需求日益紧迫,特别是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为紧缺。据有关数据预测2011年我国物流人才需求量达2581万人,到2025年将达3044万人。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缺口600万,然而我国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的需求,造成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尽管近年来物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大多数学校培养模式趋同,专业定位不清晰,学科体系不健全,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高校应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创新性地培养适应物流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已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2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技能

美国学者Murphy和Poist提出了BLM模型,指出高级物流人才的技能包括商业技能、物流技能和管理技能三大类。商业技能是物流人才必须具备的与商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知识,诸如企业各功能领域知识以及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物流技能是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与各物流领域相关的知识;管理技能是能使物流人才在物流环境中获得成功的规划、组织的相关技能。可见,现代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技能结构,既要有宽广的相关商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有精深的物流专业技能。如何培养兼具广度与深度的创新型复合物流管理人才,这是对于今天物流教育者提出的挑战。

3 医药类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及专业课程设置

3.1 经济管理学知识

物流管理作为管理科学新兴的研究分支,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进行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应开设管理学原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课程。另外,物流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物流系统运行的最优性等企业管理问题,需要物流管理人才了解一定的物流费用、成本核算等相关财务知识。这可以通过开设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网络经济概论、财务管理等课程来达到。

3.2 医药知识

医药类高校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掌握医药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医药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开设中医基础、中药学、药事管理、现代医学概论、临床医学等课程来学习。

3.3 计算机信息知识

现代成熟的信息科学理论与技术可以为物流管理提供信息技术上的支撑。物流信息管理及开发各类物流信息系统需要用到程序语言设计、网络编程语言及数据库语言等语言类工具。对复杂信息系统的组织则还需有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企业资源计划等课程作为理论基础。现在已进入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和完成的,该专业的学生还必须了解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知识,这需要开设管理信息学、电子商务等课程。

3.4 物流管理知识

以上四类知识属于基础理论与分析工具,而物流管理则是研究的目的与对象。此类知识既要介绍物流管理的主要理论与方法,还要介绍物流管理前沿的研究成果与发展现状。这些知识主要通过物流管理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运输与配送、仓储管理、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专业课程来学习。

4 医药类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1 推进基于案例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法教学改革

基于案例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法,即教学过程中,以实际案例或项目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因为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经过假设和求证,来解决问题,获取结论。这种教学过程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关注现实社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控制。注重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采取校企共建双赢模式搭建物流实践教学平台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外研修、参加物流设计大赛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应通过设立实验实训室来实现,但目前大多实验实训室的设备和实施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于实践,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方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高等院校可以采用校企共建双赢模式,与区域内优势物流企业共同进行实验实训室的连续性投资建设,即企业购置叉车、立体仓库等硬件设施,学校投资开发或购置软件,双方签订合约,共同使用,这不但解决了高校实习基地建设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企业适应性人才需求,同时为产学研相结合搭建平台,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肖开红(1979- ),男,湖北红安人,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河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重点研究项目“基于集群理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GJYJ-A13)和2012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2SJGLX1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2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2008年为例,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而实现就业人数有397万,就业率为71%,仍有大约162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这表明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势在必行。但是,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尤其是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本文就高校创业教育对应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归纳与分析。

一、创业教育基本理论的概念

自创业教育概念提出以来,陆续有学者对创业教育的含义进行界定。谭菊华,邱东升将创业教育定义为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杨志坚认为,21世纪的失业者将主要是大学毕业生,整个社会创业能力低,导致新兴产业少,进而难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当代大学生必须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性地就业。Hemandez Gantes,Victor指出创业教育是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雇员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本文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创业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即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教育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二、创业教育课程模块设置

1.课程模块框架。高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围绕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建立由四大模块课程构成的创业教育课程框架。课程框架中的课程模块不是简单的分割,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完成创业教育的使命,如图1。四大模块课程不是以孤立的、单独的、毫无联系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成体系的。课程模块以创业教育价值理念为前提,以创业教育教学计划为核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及影响这些课程运行的各种关系,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相对完整的有机整体。

2.课程模块分析。一是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意识是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其今后就业和创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无数个创业成功典型的分析可知,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往往能够洞察细微之处,最终创业成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培养其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兴趣、动机和观察能力。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开设三个子教学模块:创业入门教学模块、创业心理教学模块和创业哲学教学模块,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日常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评估能力以及创造力等,使其具备从事独立创业的基本能力和气质,提高责任意识和动机,具备较为完善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体系。

二是创业知识类课程。创业者除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外,还必须具备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从现实经验来看,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行业先进技术、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人际交往知识和财务知识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必须结合实际需要,有重点地开设课程,组织教师研究、编写较为适宜的系列教材。创业知识类课程主要开设创业经济模块和创业管理模块,可考虑开设的课程有“战略管理”“市场销售管理”“公司金融与理财”“人力资源管理”“合同法”“专利与知识产权管理”等课程,着重培养大学生经济管理能力与意识。

篇5

[关键词] 高职 物流管理 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

国务院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制定了国民经济十大振兴纲要。在这个纲要中,把物流业列为继原有九大行业之后的第十大行业,作为今后国民经济发展与振兴的重中之重;已于2009年2月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未来的几年内,物流行业必将迅猛发展,物流人才现在和将来必定急需和大有作为。另外,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发展的实际,广西急需大批熟悉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的人才(摘自《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人才开发目录》),以满足广西经济增长的需求。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加。现在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些职业技术学院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了高职物流专业或在管理类专业开设物流课程,开展物流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但物流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研究的滞后与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总体上尚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明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明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做好高职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定位明确才能使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计划,使教师能按具体的目标组织教学。高职院校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要面向物流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性和操作性物流人才。为此,在具体培养过程中,要针对现实的岗位需求,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突出学生的物流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二是要结合现代物流实践和理论的最新发展,不断创新,要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既要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断跟踪新知识、新专业的发展,为学生及时开展新的课程和内容,又要注意新的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涌现,不断为学生提供新技术和新技能的训练,由培养纯学科型专业人才向培养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转化。

物流专业培养目标要与现实岗位需求相适应,现实物流岗位主要分布在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两大块。就企业物流岗位而言,又有采购物流、仓储保管、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岗位;就物流企业而言,岗位主要有运输、仓储配送、国际物流单证、国际货代及报关报检、物流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管理等。物流专业培养目标要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现代物流具有连锁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它引发了物流职业岗位的复合化和专门化趋势。职业岗位的复合化就要求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也要复合化,比如配送中心主管不仅要懂物流知识,还要精通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与IT技能等,现代仓库管理员不但掌握物资的储存保管技术,还要能熟练运用仓库管理软件;职业岗位的专门化就要求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有较高层次的专门化。据此,我校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国际物流视野,掌握市场营销、会计、生产运作、国际贸易等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重点掌握物料采购、仓储与配送、运输、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国际货运、报关报检实务等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熟悉国际物流基本流程、规范及主要单证,具有较强物流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物流职能部门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物流专业课程研究和教材建设

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结构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要突出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广泛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聘请物流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物流机械操作能力和物流业务管理能力为核心去优化课程设计。物流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物流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考虑到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衔接和沟通(即“双证沟通”)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在大力引进和促进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因此,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结构还应适应“双证沟通”的要求,设置的课程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在具体实施中,我校根据我国物流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较为完备的现状,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根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物流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的要求,以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构建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经过整合以后,专业课程主要开设《物流管理与配送》、《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配送中心》、《物流案例与与实践》、《国际货运与报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法律法规》等九门,并使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证基本对应,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确保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高职物流专业的教材是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进行物流专业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贯彻“双证沟通”的精神,突出物流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除必有文字教材以外,还应有实物教材、电子网络教材等。高职物流专业的教材要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各门教材内容要统筹安排,综合平衡,避免内容重叠。

三、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物流教学队伍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专业师资队伍,是办好高职物流专业的关键。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包括管理、贸易、公关、运输管理、机械使用、电子商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教师,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发挥整体优势。从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角度出发,物流专业的教学要重操作、重技能、重实践。因此,高职物流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师,应该既具有物流机械和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物流机械操作技能和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即应是“双师素质”的教师。目前,各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普遍缺乏“双师素质”的教师。现有的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管理、营销和运输管理等专业转型的,普遍缺乏系统的物流知识。近年来,虽然有一部分物流专业的本科生充实到高职物流教师队伍中,但他们又缺乏物流机械操作技能和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因此,要加大物流“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

我校以全面提高物流学课程建设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可通过让理论知识较系统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教材编写、授课、作讲座和指导实训环节,从而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我校物流专业教育、专兼职教师相结合、校内校外互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师资队伍,以提高物流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四、不断创新适应高职特点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更新培养理念,加强素质教育在物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培养物流人才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理论和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树立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勤于实践,通过不断地进行观察、联想、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和总结,去领悟物流知识的真谛,去尝试用系统的观点、方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同时还要加强物流人才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首先在教学形式上要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注入式和以自学为主的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单纯的教师为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向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师生讨论相结合转变的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其次,要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积极构建物流学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网上习题、网上答疑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将课堂教学和试验室教学相结合,逐步建立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和物流模拟实验室,配置物流管理软件系统及物流硬件设备等。此外,为拓展实践性教学,我校还积极与当地企业共建物流实习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物流公司、大型仓储基地、货物集配中心、超市连锁店、仓库等处实习,让学生真刀真枪演练,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改革考试方式以完善考核体制

要真正体现物流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完成考核体制从分数评价向能力评价的转换,把考试和教学结合起来,变单一的考评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能力,转为考评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考核成绩由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来进行综合测评,除笔试外,还采取了口试、案例答辩、实习作业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并适当加大了实践考核成绩的权重,引导学生重视实践,从而真正提高了课程的学习效果。

一般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对物流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撰写论文、报告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口试形式来检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实验和实习来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笔试试题的设定上,要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的比例,使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结合物流的发展过程,谈谈你对物流的认识。在平时作业和小测验的设置上多一些理解型、应用型强的题目。比如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综述物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结合实例说明如何理解物流可以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等。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可要求学生实地分析校园物流活动的现状及问题,如校园垃圾物流分析;学校食堂物流调研;学校各小卖部物流情况调查等。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比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高职类院校的教学处于不断的改革完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在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我们没有脱离这一特性,所做的教改工作,也是坚持专业实际需要和教学实际要求,主旨为完善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老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斌:物流管理课程多种手段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47―49

[2] 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25―36

[3] 谢五洲 郑浩昊:对高校物流类毕业生就业的冷思考[J].江苏商论,2006(7):56-57

[4] 黄福华 邓胜前:地方性商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教育与培训,2007(4):61―63

[5] 李建成: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3(4):36―37

篇6

[关键词]ERP沙盘模拟 实战训练 应用分析

一、ERP沙盘模拟的背景及概念

1、背景

EP,P沙盘,又名企业经营实战演练,该课程起源于瑞典,于1978年推出后迅速风靡全球,近几年又在我国应用,发展迅速。我校于2003年已将其引入教学体系,成为管理教学改革的实验平台。与其他课程不同,ERP本身不只是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也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它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企业规范、管理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ERP课程能否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助动器,实际上是与EP,P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相关联的,也是我国当今高校在教改过程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2、概念

ERP沙盘模拟,是企业资源规划沙盘的简称,也就是利用实物沙盘直观、形象地展示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其学习内容分为生产制造、财务会计、供应链管理。ERP沙盘模拟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自助学习、互助学习为主,以老师讲授为辅,并结合适当辅导、操作演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EKP软件的操作技能,运用ERP软件处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同时,还举行ERP沙盘模拟实战竞赛等,使同学们在熟练操作软件的基础上,深刻领会ERP软件的设计思想和科学管理理念。该课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组织方式,使ERP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先进管理思想的熏陶,树立了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理念,培养了同学们自主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ERP沙盘模拟实训内容及运行

1、实训内容

ERP沙盘模拟实战训练是集知识性、趣味眭于一体的对抗性活动。大学生作为参与企业管理技能竞赛的组成部分,按照规定,每次比赛共有6个团队参加,分别代表一个企业;每个团队经营一个拥有1亿资产的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而每个团队由5人组成,主要职能分配是:公司总裁ceo(AA经营总管)、生产总监(主要为订单而生产)、财务总监CFO(负责所有费用开支,合理运用资金)、营销总监(主要为企业争取足够的订单)、采购总监(原料采购)。通过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其内容涉及企业战略、研发、生产、市场、销售、管理、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悟企业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裁判通过对“最终的权益”、“生产能力”、“市场和现金流”等’企业的主要经营业绩的客观考量,分别评出优胜者团队。

2、实训流程

ERP沙盘模拟实战训练,以一套沙盘教学用具为载体,其中沙盘教具由6张(或6张以上)代表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的沙盘、代表资金的若干钱币、客户订单、分析工具、市场预测资料和实验手册等组成。ERP沙盘模拟实战训练流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讲解。本阶段老师进行隋景模拟教学,主要讲解企业管理知识体系概述、ERP沙盘模拟设计、ERP沙盘模拟实战准备、模拟企业概况、模拟运营规则、模拟运营实战、经营成果分析、提出问题等,具体包括市场划分与准人、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厂房生产设备购买、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融资贷款等方面。

第二阶段,角色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并进行战略、计划方案设计。学生可以轮换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完整的决策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企业管理的真谛,掌握好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形成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与老师的指导答疑并重的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实战演练。实验开始后,每一个企业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讨论企业战略和业务策略,在CEO的领导下开展竞争经营,制定重要经营决策,决策的结果会从企业经营结果中得到直接体现。学生在两天的时间完成企业6年的经营,在客户、市场、资源及利润等方面进行一番真正的较量后,将各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比较,效益优异者获胜。

第四阶段,教师评析。在学生的每一轮模拟之后,由教师进行综述与分析,同时讲解在下一轮中应用的业务工具,主要包括损益平衡表、收入报表、现金流量预测、预算及差异校准、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竞争对手分析、市场分析、盈亏分析、比率分析等等。对抗演练束后由教师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论,指出其优势与不足,并结合实际成绩评出优胜团队。

三、ERP沙盘模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ERP是对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果不具备对知识的这种加工能力,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就不可能具备驾驭知识的能力,也难以具备创新能力。现如今,几乎所有的ERP实验都是以制造型企业为模拟对象开展的,对于其他行业的模拟管理实验则基本没有涉及,造成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另一方面,课程侧重对ERP的基本操作,轻视对企业决策的分析和评价。现在的ERP模拟实验,几乎都是要求学生完成“输入―处理―输出”的循环,即先把实验数据录入ERP系统,然后设置一些参数,ERP系统自动处理,最后系统输出各种数据。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较好地运用相关的管理及决策方法。

2、教学方法不科学

传统的ERP教学流于抽象的理论讲述和单调的软件演示,学员受到教学方法的限制,往往容易迷失在复杂的软件操作之中,无法体会ERP对企业运营所发挥的作用。而真正的市场环境是千变万化的,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会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通过ERP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但这样的经验是永远无法复制的,而他人的经验虽然可以给人以启示,但不能代替实践。所以近年来的案例教学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终究是纸上谈兵,学生无法真正深入其中,获得真实感受。同时,由于ERP沙盘实战训练相对较复杂,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又具有连续性,因此限制了ERP沙盘模拟实训方案的实施。

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ERP的综合性决定了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必须精通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物流管理、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专业知识,这就要求ERP教师要有比较综合的知识素养。而目前高校的ERP教师较为匮乏,主要表现在:其一,熟悉经济管理学各方面知

识,又能综合运用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使得当前高校EKP课程教师匮乏;其二,部分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新的教学没有体会,因而对ERP沙盘模拟实验的兴趣不高;其三,ERP教师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且报酬低,因而也会阻碍教师主动地承担该实验课程。在ERP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如果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就会对ERP沙盘模拟实训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四、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改革

1、逐步完善教学内容

ERP沙盘模拟实战训练在理念推广和实践操作达到一定阶段时,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扩充,并整合其他实训资源,融入商贸、经管、金融及其他专项实训内容。第一。扩大教学的内容含量。让学生亲手编制一些简单的生产计划,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基础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即实践教学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市场的变化,及时设置和调整教学内容,而且要适度超前发展。第三,要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对实战训练及时点评。对于在沙盘模拟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指出问题的性质和解决办法,使同学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其次,了解设计过程并及时总结。通过ERPP沙盘模拟演练,让每一位同学设计制造业企业的运作流程,并总结各自的收获、体会、存在的问题及其努力的方向等,从而学习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要涉及的知识。最后,关注理论教学方式。在专业理论内容安排上,教师应该按照ERPP要求的思想、理念和ERP软件构建的业务流程,不断修改调整不同专业理论教学的方法。

3、努力提升师资水平

针对ERP沙盘教师的知识面要求广等特点,要求负责ERP沙盘授课的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ERP沙盘模拟实战训练。只有教师的问题解决了,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去运用、拓展真正的ERP管理思想。这样的校企结合才是真正的结合。因此,应在全国高校建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培训基地,形成和完善师资培养基地全国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国家教育部及用友公司应设立专门的教学奖项,对在教学、研发等方面有推动作用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或定期组织对ERP教师的现场经验交流,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上示范课等,以不断提升师资水平。

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 网络创业教育 多层次目标 分层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69-03

一、网络创业、网络创业教育及其特征

(一)网络创业

龚志周(2009)认为,"网络创业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电子通讯设备,发现和捕捉新的市场机会,提供新的商品或服务,以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卢向华(2009)认为,"网络创业通过互联网创建和组织商业活动,并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过程。" 笔者认为网络创业应该体现以下六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网络创业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2)网络创业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过程;3)网络创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4)网络创业需要创新;5)网络创业能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效益;6)网络创业能产生在任何领域。

(二)网络创业教育及其特征

网络创业教育在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基于以上关于网络创业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网络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能发现和把握市场机会、整合资源、创建组织以开展新业务商业活动的教学活动。

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拓展和延伸,高校实施网络创业教育,除了遵循教育规律,还需遵循网络创业教育的特征,以便更好的面向大学生实施网络创业教育。网络创业教育具有普及性、创业性和实践性三种特征。

1.普及性

所谓的普及性就是任何一位大学生都可以进行网络创业。一般的创业活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都能获得成功,它需要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识的积累。实体经济创业初期需要一定的资金对硬件设施的投入,造成行为者进行创业的门槛。但是网络创业门槛低,资金投入小,如只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有一台电脑和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网络创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上购物在大学生中普及,使得大学生网络创业具有了普及性。

2.创新性

网络创业机会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平等,但是进入不意味着能取得成功。网络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创新,如微信是一种免费为网民提供的跨平台通讯工具,是移动终端的创新产品;巨鲸网为网民免费提供正版音乐是一种创新商业模式。可见,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业综合素质教育。

3.实践性

网络创业教育不仅要求创业者掌握网络技术和创业知识,还应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将创业者置身与真实商业环境下,通过实践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进一步将知识内化转变成能力。因此,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网络创业教育是以实践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活动。

二、网络创业课程建设的理念

网络创业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网络创业技能,形成互联网思维,创新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构建组织,开展商业活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培养创新的网络创业人才提供了可行性教学策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建构主义认为:(1)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育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投入为基础的;(2)学生通过特定情景,结合已有的经历和体验,对正在学习的新的、不同的信息进行整合,完成知识建构;(3)师生之间通过提问方式相互讨论,进行探究性思考。总之,建构主义作为网络创业课程建设理念具有可行性。

三、网络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教育目标定位是课程体系的核心,为课程开发确定了方向。笔者根据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以下简称"泰勒原理")中提出的"目标源"理论以及教育目标筛选原则,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践者、网络创业教育研究者和专家的意见进行研究,结合网络创业内涵、网络创业教育及特征分析,确定网络创业教育目标分成基础性、普及性、提高性和高级性四个层次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的基础性目标是让学生对网络创业进行了解,对网络创业产生兴趣为目标的。该目标的具体要求包括:培养学生对创业精神的理解;认识进行网络创业需匹配的良好素质和心理品质,如创新力、领导力、决策力和风险承担力;产生网络创业梦想。基础性目标是为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提供拉动动力。

(二)普及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网络创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具体要求。普及性具体要求有:掌握筛选网络创业想法的方法;组建和管理创业团队;掌握企业法律形态选择及相应企业承担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系统学习网络营销和财务管理知识,掌握营销方法,能预算启动资金,通过财务报表评估财务状况;了解创业计划书框架,掌握创业计划书撰写技巧。网络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目标是网络创业的成功基础。

(三)提高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提高性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创业技能为核心目标,并促进学生体验网络创业。该目标包括:掌握构建网络店铺或者独立网站的技能;掌握店铺装修、商品图片拍摄技能;掌握商品定价方法和促销策略;系统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知识,掌握维护客户关系的技巧;学习物流知识,掌握配送技能。在这个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应用网络创业技能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

(四)高级性目标

网络创业教育高级性目标是让学生进行创业实战,形成互联网思维,能从战略角度思考问题。该目标包括:掌握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设计;掌握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重点形成互联网思维,帮助学生调整战略应对市场的变化。

四、分层次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是实现网络创业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课程设置成为构建分层次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设置时,主要解决设置哪些课程、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课程间如何衔接、如何处理现有学分冲突等问题。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遵循泰勒原理要求,组织学习经验时要注意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大标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通过构建网络创业课堂环境,结合网络创业项目,提升学生对网络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度。(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模拟项目升级到真实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网络创业技能和网络创业能力。(4)坚持开放性原则,进行校企双方资源整合,协同培养学生。开放教师队伍,引进具有强素质的企业人士授课或辅导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开放课程内容,通过企业引进与社会实时案例,培养学生网络创业综合素质;开放课堂形式,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教学内容整合,解决网络创业与课程学习的冲突;开放课程考核方式,网络创业技能性课程内容通过实践效果来考核教学效果。

(二)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高校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是学生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即根据人才培育目标,选择和组织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并按照一定比例、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系统。因此,根据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确定以目标、时间和组织为维度的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型(见图1),实现分层次的教育目标。时间维表示课程安排的时间进程,一般以学期为单位。目标维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组织维是指课程组织过程中应遵循的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等,甚至可以拓展到教学方法层面。

图1 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型图

将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截面,切面平铺内容的具体情况可见表1 。

表1 三维网络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一览表

组织

内容 (学期)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时间

1 大学生创业指导 创业社团

2 创业基础 网络创业论坛

3 网络创业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大赛

4 网络创业 网络创业计划书大赛

5 网络营销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6 电子商务战略管理 网络创业沙盘

7 项目运作与管理 网络创业实战(毕业实习)

8 网络创业实战(毕业设计)

第一课堂是组织理论教学的关键,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延伸,以其活动的主体性、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和探究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是与第一课堂共同实施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采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统一规划,能有效的解决学时不足问题。

《大学生创业指导》、《创业基础》和《网络创业案例分析》是常识类课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大学生创业政策,以及创业时具备的素质和创业时要做好哪些基本准备。网络创业论坛邀请网络创业的毕业生或社会人士进校园,分享网络创业经验,通过榜样力量,强化学生对网络创业素质的认识,激发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意愿。市场调研大赛强化学生对市场机会的分析和识别能力,通过调研发现商机,为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垫底基础。

《网络创业》和《网络营销》是网络创业技能类课程,为学生将要进行网络创业提供技能支持,促使学生实施网络创业计划。网络创业计划书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目的是促使学生对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电子商务战略管理》和《项目运作和管理》使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拓展网络创业所需要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已经在实施的网络创业项目的存活率。网络创业实战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联系起来,配置专业教师进行辅导,提升学生网络创业能力。

(三)网络创业教学方法体系

根据网络创业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始终贯彻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引到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生转化成主动参与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商业游戏法、分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体验式教学法不仅运用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也可以运用。这些教学法不但可以单独应用,还可以两三种相结合进行应用。

案例教学法强调理论和案例紧密结合,在案例讨论中,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对创业理论的学习和网络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网络创业案例教学通过对成功和失败的网络创业案例分析,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将经验和教训上升到理论层面。因此,教师要把握案例的编写和选取,尽量从企业中获取详实的资料,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

在网络创业大赛活动中,应用多种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学生根据当前社会前沿和自身兴趣,选择网络创业项目和辅导教师参与大赛中。接下来,根据网络创业项目开展需求,寻找技术、财务、商务等知识结构的人才组建创业团队,根据队员能力和知识结构,分配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队员从角色角度思考项目实施问题,当遇到困难时或需要团队成员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时,将充分发挥头脑风暴法的优势,在团队中产生创新、可行的想法以便解决问题。比赛答辩环节中,采用角色扮演对项目进行精彩展示和回答评委问题。 可见,在整个网络创业大赛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在项目中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项目构建的情景中,以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随着项目推进,动态的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四)网络创业课程实施保障体系

分层次课程体系实施需要通过师资、制度、实践平台三方面来保障。

师资是课程质量的关键,要推动分层次网络课程体系的实施,教师要根据课程教育目标进行匹配。要达到提高性和高级性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创业经验。因此,网络创业教育师资除了有专家学者,还要有更多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加入。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创业教师实践基地,提升教师自身网络创业技能;也可以聘任企业家和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实践内容指导。

通过学分制度保障分层次课程体系实施。将网络创业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纳入学分管理制度中。建立创新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学生在网络创业实践活动中获奖将获得创新学分。

建立真实和孵化器两种实践平台,帮助分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升。真实实践平台无需创业学生承受风险,重在提升学生网络实践技能;而孵化器实践平台重在提升学生互联网思维方式。真实业务实践平台由校方构建,以教育为根本,不以盈利为目的,让学生通过平台体验从创建新企业和管理新企业的过程,即完成创业计划书,企业融资和还款,开展招聘、网络推广、市场开发、业务运作和财务管理全过程。孵化器实践平台为实施网络创业的团队提供咨询、资金、场地和物流四方面的支撑,保障网络创业项目顺利实施,让创业学生在市场真实体验创业过程中,积累网络创业经验,并为网络创业教育发挥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志周.网络创业特征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探索,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