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结

篇1

关键词: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策略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对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指导意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历来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基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样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还要树立新观念,开启新思维,探索新方法,讲究新艺术,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以“育人”为根本

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新理念,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指以“育人”为根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看重和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和呼唤,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企盼和高扬,对生死、信仰和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探索。就个体而言,努力追求人格的完满发展,把人塑造成一个不仅拥有把握外在世界的能力,同时又充满着激情的“一个理性与非理性协调发展的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角色,与其他学科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一工作是以学生的人生发展或者说以其人格的发展为基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至少有一个知与不知的问题,但在学生的人生发展中,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人生是一门最大的学问,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更是一个自我探求的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担任的角色应当是“良师与益友”,是理想探求的指路者,是心理困扰的排解者。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掌握学生的总体情况:如学生的年龄结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学习情况、身体素质状况,不仅要掌握原始的资料,还要坚持用历史的、发展的和综合的观点,全面掌握信息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工作时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建立工作档案:如各种教育教学文件、各种活动的记载、奖惩记载、与家长联系记载、考试成绩汇总、工作总结和笔记等。

(二)远近高低各不同

常规管理专业年级之间都存在着共性的问题。大一新生,主要是组建班委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教会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法、通过高年级学生引导他们稳定过渡到大学生活;大二,则是要确定各专业的奋斗目标,防止分化,树立学习、工作的榜样典型;大三、大四,重点在心理指导、复习和毕业指导,不断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有针对性地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教育。

(三)授人以渔,学贵有方

“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每年新生开学伊始,在摸清楚每位学生“学情”即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请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到新生班里进行座谈,在思想上正确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大学学习规划,交流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四)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集体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很重要。每天早上的英语、新闻专业的晨读,舞蹈专业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周二、周四晚上七点至八点半的晚自习,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浓烈的学习氛围。

(五)动则生,静则息

“以人为本,分层引导”。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要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差别化、有针对性。如大力加强社团建设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现在我们学院学生会共有社团、协会十余个,其中包括有跆拳道协会、健美操协会、书画协会、合唱社团、乒乓球协会,每年都开展社团风采月活动,通过多种媒介交流等“软性教育”方式,达到互动增值的效果。

(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还必须调动起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施加正面影响,努力消除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培养自主、自立、自择、自助的能力。努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寻找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当代的大学生担负着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21世纪并取得胜利的伟大使命,只有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当此重任。“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也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培塑的,这也是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吴文侃,《当代国外教学论流派》,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1998.9

[4]严建雯,《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宁波大学学报,2003.3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状态;科学发展观;方法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塑造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涵盖了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求。但我们多年来惯用的一套教育模式,总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偏执于“外化”的影响而忽视“内化”的作用;教育的时间上总是体现其“集中学生”而忽视其“点滴积累”和“循序渐进”;教育的空间上总是限于“围墙内的说教”而忽视教育结构的“全面、协调”和“整体优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仅靠课堂灌输很难完成其使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的做法明显,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教育,考核也重在考察学生对理想、道德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工程技术型、职业应用型大学,“工程师”、“技师”的培养目标明确,教师只注重对“物”的处理,而忽视人文精神、职业道德、个行发展、思想品德和专业教育的协调培养。长此以往,在学生的意识里,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仅仅是一门独立的知识课程,靠死记硬背便可以修到学分。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一个“点对点”、“人对人”的具体工程,传统的“灌输”很难实现与教育对象的“对接”。当代大学生逻辑思维发达,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来源广泛,留学生论文 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了解宽泛。“灌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感到迷惑不解,进而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这种“逆反心理”和“抗药性”效果自然十分有限。

3.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偏执于“外化”的作用,导致学生的思想表现十分依赖于外部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都应该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于心灵世界,变成其自律的品质。但我们常常发现,当学生失去外部道德规范制约的环境时,不少人就可能会有不道德的言行,甚至在不道德的动机驱使下也会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为自律是有时空条件限制的。

二、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有可能实现最优配置,意识形态也面临着怎样把世界优秀文化精华融入到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之中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1.价值导向遇到的挑战。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以集体主义为本位,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而西方的文化传统却是以个人主义为本位,强调国家为公民个体服务、为个体而存在。这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面临着两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相互冲击,面临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取向发生冲突的选择问题。

2.教育手段上遇到的挑战。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之多、传播速度之快、信息容量之大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工作总结这些信息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也有不少消极、迷信、有害的。我们传统的课堂说教和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环节。

3.人生观确立遇到的挑战。当前利益的多样化,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利益驱动让当代大学生看到的是一个个私欲膨胀,追求个人价值体现的鲜活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找不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点,而教育学生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恐怕收效甚微。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三维状态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在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谋求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词,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空间、过程三维状态的核心所在。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维度上的应有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凸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学生被作为客体对待的局面,从学生的衣食住行、专业选择、课程安排,到开放思想的养成、健康体魄的锻炼、独立人格的呵护都要进行“以学生为本”的制度安排;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不单要进行科学技术的学习,还要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熏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好一套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会做人,具有正直的人格魅力;学会选择,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生活,具有旺盛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成长。

2.“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硕士论文“可持续”体现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那就是要坚持公开性与渗透性的统一.注重“隐性教育”与“显I生教育”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高校教师应当直接而理智地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必须改变其时间的集中性给学生造成的强迫灌输感觉,必须打破政治课教师给学生带来的那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的意识障碍,建立专业课老师“双纲”教学的机制,从而让有关思想的、政治的、道德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理解、升华、内化。这里有一个更新教育理念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把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按社会要求经过有目的地选择,传授给个体,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3.“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要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开放应当是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民族精神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当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开放性,培养大学生对别的民族、国家的新鲜感和敏锐的反应力。这是保持对别的国家的文明与制度平等理解、理性认同的重要前提,是保持对其他民族精神气质、文明、制度具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基础。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进行纵向思维的习惯,用理性的思维去追溯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和剖析。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将历史、现实、未来视为一个发展整体的全局眼光,把国家、民族的问题视为世界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偏见和狭隘观念。

四、方法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方法创新的切入点是以学生为本,关键点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从关心和理解大学生人手,创新教育方法。

1.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创新“跟进式”教育方法。毕业论文首先打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教育模式,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富有爱心、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导师”团队,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生在校期问全程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育任务通过“进公寓、进社团、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获取学生的信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双向互动”升华、内化德育要求,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积极、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实践中来。

2.落实“全面协调”发展观,创新“立体式”教育方法。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学校的“加热”功能抵不过家庭和社会的“散热”功能,学生在学校五天正面灌输的东西,学生回家两天抵消了。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在校外的延伸教育,把教育跟进到家庭、跟进到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合力型教育体系。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信息污染、网上伦理道德等问题,学校还要靠网络来解决。高校要通过建立“红色网站”,充分开发网络“隐形教育”功能,延伸思政时问,拓展思政空间,化被动的“堵截”为主动的“疏导”,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构建开放的教育体系,进行“五大意识”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当前的封闭状态,通过开展全球意识教育,培养学生从全球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规则意识教育,让学生懂得践踏规则,将会给我们的国家利益、民族经济带来危害;通过爱国意识教育,要培养学生在国际规则的约束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通过危机意识教育,让大学生时时有一种危机感;通过公民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切实尊重他人的权利。

3.落实“以人为本”发展观,创新“管理式”教育方法。“以人为本”的第一要素是满足人的自然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离开人的自然性去空谈其社会性。要真正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将教育机制建立在对人性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影响人的行为,欲影响人的行为,必先了解人的需要。因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大学生的衣食住行开始,从生活、学习、就业人手。著名学者、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权威张尉萍教授早在1999年就曾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学是治党、治国、冶企的科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管理的理念引入其中,让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学校、社会的管理。通过自我控制,协调人际关系,认识到社会管理的好处;通过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体验到提高思想素养,提升人生品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巨大快乐。

参考文献

篇3

作者简介:耿亚杰(1982―),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文学学士,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学生处辅导员,从事教育理论和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萍(1985―),女,汉族,湖北荆门人,文学学士,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学生处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永伟(1982―),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教育学硕士,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学生处辅导员,讲师,从事教育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 辅导员助理对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作者通过在所工作的艺术院校的具体实践,摸索出一些对艺术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的方法,通过分析辅导员助理工作得与失,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不足的方面,探索进一步推广这一制度的可行方案,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条辅助的方案和思路。

关键词: 艺术院校;辅导员助理;探索;思考

2012年9月份,我们所在的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迎来了2012级新生,作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本文作者也分别迎来了2012级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和传媒艺术设计四个专业的近600名本科生,深感责任之重大。结合以往几年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在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方面,学生干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切身体会,凡是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做得好的辅导员,他们所带的学生整体素质都比较优秀,这样的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在艺术院校狠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心。

在整个学院都十分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首先提出并在所带专业内试行了辅导员助理制度,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和完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辅导员助理的来源及选拔条件 〖KG2〗

(1) 来源:大二或大三的在校学生。 我们选用的是来自大二的四名学生干部,两女两男四名助理。

(2)选拔条件:①思想素质过硬;②能力突出,这为做好助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③兴趣,有意愿从事辅导员助理工作,这是做好此项工作的不竭动力;④规划性强,能合理安排时间;⑤担任所在年级或者班级主要学生干部,有实际工作经验;⑥有责任心,乐于奉献,不辞辛苦,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参照上述条件,所选四名助理均是大二的年级长或班长,同时他们都还是院团委、学生会干部,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他们目前都是大二学生,与大一生活相距甚近,了解大一新生的各种心理状态。四人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明确表态愿意从事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心态端正。

二、辅导员助理开展工作

1 介绍岗位职责

第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深入教室和宿舍等手段,与新生交朋友,了解他们升入大学后的适应情况,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第二,与新生辅导员紧密联系,加强相互沟通,及时向辅导员通报所了解学生的现状,协调处理好新生中的各类问题,提出关于新生管理工作的建议,供辅导员参考;第三,参与新生班级的管理,协助新生辅导员做好对新生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帮助建立一支比较优秀的新生学生干部队伍;第四,督促新生高质量完成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校园卫生,组织开展评比活动,并对打扫标准进行指导;第五,根据学院学生管理要求,在学期初做好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并严格认真地执行,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进行及时的反思;第六,在辅导员指导下认真开展优秀班集体的创建工作,丰富班级的课余文化生活;第七,认真落实学生工作制度,按时参加由辅导员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学生干部会议,积极参加每两周一次的全体学生会议;第八,协助新生辅导员做好学生奖学金评定、助学贷款审核、困难学生补助发放、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的评选等工作,配合党支部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第九,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帮助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专业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第十,协助辅导员处理新生中的突发事件;第十一,对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做到有记录,有分配,有落实,有结果,责任具体到人;第十二,保持通讯工具的24小时畅通,方便处理新生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第十三,积极与心理咨询部门联系,加强学习,增强对新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疏导;第十四,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增强自身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能力,更好地为新生服务。

2 正式开展工作

在新生报到期间,四名助理正式开展工作,协助新生辅导员完成了迎新工作。他们帮助统计报到注册人数,收集并整理新生档案,汇总新生联系方式,保证信息畅通,及时将新生的各种问题向辅导员反映;接待家长和新生,主动向他们介绍学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按照学院要求向新生提供入学后的各项基本活动安排,督促新生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活动。

军训和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四名助理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军训场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状态,并随时解决新生的日常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和宣传报道工作,对新生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按照学院安排组织学生按时参加各项活动,做好活动中的组织工作;积极主动地走访新生宿舍,了解其有关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与思想上的问题。主动了解新生的特长和爱好,尽快了解新生的特点;配合辅导员组织的入学教育,组织新生学习相关文件,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级;做好临时负责人的发掘和考察工作。

篇4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专业素质 选拔与培养 组织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扩招以来,高校学生数量每年大幅增加,大众化教育发展,高校更需要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学生工作队伍来支撑。目前高校辅导员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努力向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迈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1.选拔与培养上。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低,在职培训少

我国虽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在选拔辅导员时更多的是注重考察思想政治素质、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而没有重视其学科专业背景,结果造成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不低,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普遍缺乏。

大多数高校重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但是对任职后的培养却很缺乏。以具体实务工作指导、老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交流为主的专题化、系统化的培训普遍缺乏。培训也多以学校为主,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而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没有形成,这不仅降低了培训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也影响了辅导员在学生中的职业形象。

2.工作学习上。日常事务重,学术水平低,业务发展少

在实际工作中,一线的辅导员不仅肩负着学生教育、日常管理、助学服务、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党员发展、班团建设、干部培养、课外活动指导等多项职责,而且还承担相关多个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这种全能性的职责分配,使其陷入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中。多数辅导员对学生发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处在经验管理状态,而论文写作也多停留在工作总结上,缺乏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理论性不强,学术水平较低。有观念认为辅导员年轻有利于和学生沟通,年龄大了容易产生“代沟”,因而常常把辅导员作为“临时职业”。辅导员队伍流动快,人员年轻,缺乏稳定性,成为各个高校的共同特征。由于不少辅导员对工作的职业认同度低,缺乏职业理想,从自身的前途出发,仅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职务晋升和升学、转行的跳板,学习深造也多与原来所学专业相关,造成所学非所用的尴尬局面。

3.组织发展上。专业组织、团体、学术期刊等相当缺乏

专业组织在保护和造就专业人员、保障客户和公众利益,以及孕育和维持一个专业特定的知识和服务的意识形态等方面扮演关键的角色。近年来,虽然也成立了全国或区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生工作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会等专业团体,但是由于其成员多,是由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参加,对广大一线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以辅导员为主要参加和服务对象的全国或区域性的专业团体还没有出现,专业化的学术期刊也很缺乏。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实践

1.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和培养专业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既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服务者,更是学生做人处事的表率者。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作用是政治上的导向作用、学习上的督促作用、工作上的示范作用、生活上的帮助作用、交往中的协调作用等等。

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专业素质和履行职责所需的职业素质。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思想素质,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广博的知识架构,具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而且工作作风、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朝着加强自身修养、锤炼品格性情、培育道德情操的方面努力。

2.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利于专业化

目前,辅导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学校措施的保障。辅导员的在职培养应是专业化建设的重点,要依托有关机构加强学生工作有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培训。《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形成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高校辅导员由于职责的要求,需要解决学生思想成长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具备就业指导工作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就业指导技能,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

3.注重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利于专业化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往往被大量而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所累,多数人不重视科学研究,认为科学研究是专职教师的事情,辅导员工作没有什么可研究的,缺乏科研意识,因此对很多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是促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措施。学校应采取措施鼓励辅导员开设与大学生发展辅导的相关课程,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强化辅导员科研意识,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会应增设学生工作的科研课题,鼓励和支持一线辅导员结合学生工作的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术水平。

4.工作程序化有利于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一个“干什么、何时干、如何干”的问题,工作程序化成为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需要。辅导员作为战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工作首要的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组织学生上好政治理论课、支持学生建立理论学习小组、建立红色网站、适时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经常深入学生基层,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还有日常管理的任务包括:大学生的作息制度、请销假、教室寝室卫生、上课考勤、学生档案材料、学期学年小结、评优评先、奖贷勤补免、安全保卫、奖惩等。

辅导员工作具有周期性。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是一个大周期,每个学期是一个小周期,在这些周期中,有些工作是一次性,比如入学教育,有些是阶段性的,比如奖学金、贷款工作,有些是持续性的,比如学生公寓管理等;每项具体工作都有一个程序问题,比如贫困生工作,具体程序应包括:调查、摸清、分类,建档、选择方式救助以及适当的心理教育工作;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工作程序。

辅导员工作程序化,有利于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有利于辅导员对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推动辅导员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李永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其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8,(1):44-45.

[2]贾少鑫.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素质培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122-123.

篇5

【关键词】双导师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日俱增,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学生就业市场化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实行的是辅导员制或班主任制,这一制度的构建侧重于对班级日常事务和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由于学生人数多,配备的师资比例严重弱化,以及受老师个人能力差异的影响,根本无法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仅局限于处理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日常事务,难以对学生在专业学习、政治思想素质、职业技能、职业规划、就业方向等方面给予恰当指导。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过渡”,在高职院校探索实施双导师制的育人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双导师制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双导师制指高等教育中由德育导师和专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专业素养培养工作的人才培养制度。从这种制度本身来看,它要求每个教学行政班配备一名德育导师和一名甚至多名德育导师从事学生的培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其中德育导师主要负责的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一般由辅导员、分管学生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担任;专业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层面、职业规划、实习实训、就业等方面的指导,一般由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

双导师制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机制逐渐形成,大学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得以贯彻实施。这种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双导师制就是在这种变革中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加大对在校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将学生的培养过程与管理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制度创新。

与传统模式相比,双导师制强调的是由两名导师共同负责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而传统的培养模式是一个教学行政班设一个政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由他们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忽视了专业导师与学生的对接,学生的业务学习主要通过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专业课教师的辅导等不同渠道进行。这种传统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示出诸多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

1、社会经济政治大环境的改变,要求高职院校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进行学科体系、课程设置等教学环节改革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力度,使高等院校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掌握多种技能和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素质人才。而传统模式中存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学习、实习实训两条线的状况,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2、激烈的市场竞争改变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一进校门,就定下了专转本、专接本的目标,他们希望在专业学习、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方面得到更多具体的指导。但大学教师多年形成的上课来、下课走的习惯,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极为有限,容易在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上出现真空和断层。其实在大一、大二多为基础专业课的情况下,这一时期是学生专业素养培养、职业目标定位的关键时刻,专业导师工作的介入,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而且近年来,辅导员、班主任日常事务较多,使他们也难以满足学生在思想建设、业务学习、职业规划等多方面要求。

3、教书育人虽然是每一位教师应尽职责,但他们大多将这一过程体系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很难要求他们对每一届学生或者有代表性的群体都制订出全面的培养规划,进行目的性很强的培养。况且教书育人中的“育人”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概念,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保障。这些情况都表明,需要加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力度,需要把对学生的培养过程系统化、规范化,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二、高职院校“双导师制”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职院校中个别院校对导师制进行了初次尝试,其主要形式有综合导师制、特长生导师制、社团导师制、宿舍导师制和德育导师制五种,其建设的内涵侧重点互不相同。共性问题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高职导师制模式是模仿研究生、本科生导师制,脱离了实际对象的差异性,高职导师制实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差异较大。

2、高职导师制的重点在学生管理某一方面,这种制度创新强调的是学校对外的宣传功能,其取得实际效果与普通高校导师制相比存在差距。

3、高职导师制的实施没有结合“产学研合作”、“社会实践”、“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性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没有利用导师制的实施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技能要求和协调能力的提高。因此,结合现阶段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和存在问题,实施具有高职特色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双导师制”,不仅是社会发展、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对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

三、高职院校“双导师制”运作的模式及内容

双导师制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通常指表现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修养的内在品质,主要依靠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实现素质教育,加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力度的关键往往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水平与层次。因此,选配优秀的德育导师和专业导师,便成为新的学生培养模式实现的起点。

(一)导师的选聘

对于德育导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的思想境界;其次要热爱学生工作,有很强的责任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足够的投入;第三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多样有教育意义的各项活动;第四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水平,以便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具体指导。配备的比例按照1:200为宜。对于专业导师,应选择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且在学术领域中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应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广泛的学术交流往来,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够在教学、科研领域对学生提供高层次的指导。按上述标准严格选配双导师,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导师的工作内容

德育导师的工作内容:1、在学生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2、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工作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贯彻执行学校有关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定,负责检查各项规定的实施,沟通上下级之间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诉求。4、指导行政班的党团组织活动,协助学生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5、帮助并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组织纪律观念、遵纪守法观念。6、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三)导师的考核机制

双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学生培养模式,每年由所在系组织一次阶段性评审,待毕业时组织一次总评审。首先由两位导师结合学生在校三年的表现情况,写出书面工作总结;其次由所在系组织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进行综合评议,最后用统一的目标管理体系来全面考察学生的素质能力。这一目标体系包含:1、该班级校规校级执行情况;2、在校园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表现及班集体的获奖情况;3、各种技能证书的获取情况;4、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及实际效果;5、参与各种专业竞赛获奖情况;6、毕业顶岗实习和就业情况。通过总结、检查、评审,使这种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对优秀的导师,颁发奖励证书及奖金,并作为优先晋级、评优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安建华,程长羽.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的新模式——双导师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严瑜筱.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篇6

一、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1、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在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推动下,坚持团结求稳定的原则,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加强全体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学习,主要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做好学习笔记,政教处每月及时检查。

2、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开展塑师魂,正师风,讲师德活动,树立为人师表的典范作用,使每位教师都能够严格遵守师德师风规范,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争做一名乐于奉献,社会认可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政教处、团委将继续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德育活动。

1、加强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前途教育,各班主任必须认真落实,政教处及时检测抽查,作为量化考核的依据。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训一批比较合格的旗手队伍,使升旗规范化,利用升旗仪式及国旗下的献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开展“争做升旗手”活动,引导学生懂得爱祖国要从爱班级,爱学校,爱家庭做起,引导学生每人为集体做好事,培养尊重,理解,关心人,爱亲人的高尚品德,从爱人民、爱母亲、爱师长、爱周围的普通人做起。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使校园处处见德育。我们要继续办好大小宣传墙报、广播,做到内容、人员落实,做好检查评比工作。环境治理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继续提高校容校貌的品位和教育价值,体现出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深刻内涵。努力打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

4、开设法制与安全教育讲座。主要是学校通过集体班会和班主任自己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势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运用法律约束自己和保护自己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救能力,增强学生的防火、防盗、防溺水意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5、要充分利用课间操、班会、周一例会、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基本道德教育与基本文明养成教育,尤其要突出道德建设、民族精神及热爱矿山意识的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扣紧。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及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要继续强化,加大力度,扣紧重点,注重实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要求明、检查细、考核严、奖罚清。德育处可会同年级组有计划地分批举办行为规范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强化帮教措施,促使其转化。

6.要进一步强化团、学生会、班干部的作用,按学校计划围绕教育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团组织、学生会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团队,学生会工作。团队、学生会是学生的民主管理机构,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民主组织。因此,凡学校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都应放手让团队、学生会去组织、安排、处理。本学期,学生会要抓紧时间进行换届民主改选工作。

7、做好学困生、厌学生的转化工作和家访工作。我们要坚持“教育人为本”的宗旨,把培养人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对学生要以“表扬为主,预防为主,教育为主”。特别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和厌学的学生,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帮其分析“困学”、“厌学”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增强其自信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并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来促进其健康成长,三结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要在实效上下功夫,本学期每个班至少要组织一次家长会,班主任的家访率必须达到90%以上。

三、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班主任队伍的强弱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学期政教处及时召开班主任工作汇报会和班主任工作座谈会,政教处对班主任工作将结合学校关于班主任的各项管理条件给予公开打分。并作为评选先进班主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认真上好班会课,把班会课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思想教育主要靠自我教育,因此,我们要改变上班会课由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现象,应把班会课让位给学生,班主任只起导引作用。每堂班会课的目的、程序、形式最好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班的实际而制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作用,自己教育自己,把班会课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

本学期政教处对周会主题做统一规定。

命题:

如何树立良好的人生观、慢步轻声、清静整洁

团结向上、努力拼搏坚持自律、学会自学

谈学习与纪律树立理想与发奋努力

莫等闲、时不我待笑看挫折、自强不息

精神饱满,向终点冲刺等

以上班会题目,各班主任自行组织,政教处、团委及时检查。

四、继续加强常规管理:

1、坚持每周定期班周会制度,确立每周重点工作内容,有重点地解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展开班级管理。要注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课间文明活动的规范,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管理班级的工作,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校园环境要整洁,教室布置在体现洁、齐、美的基础上突显班级的个性,营造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围。

2、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有计划地积极组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学习心理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平时,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把握学生思想脉膊,并把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防止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3、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形成学校名副其实、特色鲜明、昂扬向上的校园精神。班级板报每两至四周一期,要保证质量;校园广播要办出我校特色,为师生所喜爱;本学期内举行七、八年级篮球赛等活动。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自律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自觉尊规守纪的良好行为。

4、重视树学生诚信人格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班主任老师必须组织学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实教育的通知》,领会其精神,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实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信用,讲道德的人,让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去感恩他们的父母,感恩我们的教师,感恩社会的关怀,感恩学校的培育。要让学生学会感动,帮助学生体会感动,教育学生同情弱小,培养学生的爱心。

5、做好年度表彰准备工作。以“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并根据以上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优评先,以新“三好”学生的标准,去涵盖和取代过去的“三好”学生的标准。

五、本学期政教处举行的大型活动时间安排:

二月份:1、报名注册2、校园环境整理

3、规范学生仪表4、班主任会议

三月份:1、学雷锋系列活动2、告别网吧签名活动

3、感恩教育4.教师师德教育活动

5.学《守则》.《规范》主题班会

6.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四月份:1、庆五一中学生篮球比赛2板报评比

3、召开家长会4.教师师德教育活动

5.开展学生、家长评教活动,6.主题班会

五月份:1、庆祝“五四”征文活动2、班主任经验座谈会

3.主题班会

六月份:1、主题班会评选2、草拟学生评语3、评选文明班级

篇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促进我区新时期人才工作的开展,经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对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作如下分工:

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

1、按照区委、区政府对人才工作的要求,协同有关部门开展综合性的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咨询小组为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参与全区人才工作有关政策、措施的研究、制订。

2、安排需要提请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的人才工作重大事项。

3、对人才工作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区委组织部

1、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承担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2、做好全区人才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完善人才政策和措施。

3、了解、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向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人才队伍建设中带倾向性、政策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4、负责区“515工程”培养对象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做好选拔和推荐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常州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区中青年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的选拔、管理、奖励工作。

5、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强高层次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和发展平台;做好省“333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的牵头协调工作。

6、组织高层次人才的学历教育、进修、送培工作,管理全区各类人才培训工作。

7、建立人才工作联系点,做好领导联系优秀人才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强与优秀人才的联系,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作。

8、掌握、了解各部门人才工作情况,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做好全区人才工作的年度检查、考核及总结工作。

区委宣传部

1、负责会同有关单位做好全区人才工作的宣传工作,制定全区人才工作的年度宣传计划并组织新闻媒体实施。

2、掌握宣传、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社会科学领域人才队伍的情况,研究提出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政策措施,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3、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各类人才自觉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

区委统战部

1、讨论有关党外人才工作参与制订有关党外人才政策。

2、注意物色、培养、选拔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人才,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荐。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做好管理工作。

3、与党外人才加强联系,了解和研究党外人才的思想动态,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4、宣传、贯彻党的人才政策,总结交流经验,调动党外人才的积极性。

区发展计划局

1、将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参与制订人才规划和人才工作目标。

2、协同做好人才工作目标的落实、检查工作。

区经济贸易局

1、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提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探索企业家成长规律,研究建立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机制。

3、组织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进修培训,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开发、推广、服务、引进及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活动,提高企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

4、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为企业引进人才和智力的牵线搭桥工作。

区科技局

1、负责全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工作。研究提出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2、加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联合,创新科技经济对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3、组织全区科技人员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服务、引进、合作,协助组织科技人员参与全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研究、论证、咨询等活动。

4、协同区委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等优秀人才的推荐、评选、奖励工作。

5、利用科技三项经费,鼓励、引导科技人才开展重点科研、技改活动,做好有关科技业务培训等工作。

区教育局

1、负责做好教育系统人才工作,制定加强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2、着眼**经济建设需要,深化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3、加强继续教育和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

4、实行高水平的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区财政局

1、负责安排、核拨人才工作经费。

2、参与制定、完善有关人才待遇的规定、办法。

区人事局

1、做好全区人才资源开发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掌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2、研究制定有利于培养、吸引、激励人才的有关政策,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科学化的人事管理制度。

4、加强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抓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和运行工作,积极筹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

5、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本区发展急需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各类紧缺人才;大力引进为我区提供智力技术服务的各类柔性流动人才。

6、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拓宽人才服务领域,完善人才服务功能,为用人单位择人和各类人才择业、交流、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7、做好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

8、做好国家、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市、区两级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做好中级、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研究制定加快中、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办法、措施。

2、推行技能人才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用的技能人才成长机制。

3、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人才工资待遇、保险等方面的办法和措施。

4、完善劳动力市场,做好就业指导教育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区文化局

1、负责做好文化系统人才工作,研究制定加强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2、加大文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设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文艺队伍。

3、贯彻“双百”方针,围绕“五个一”工程,突出时代主旋律,鼓励文艺专业人才积极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精品佳作。

区卫生局

1、负责做好卫生系统人才工作,研究制定加强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2、做好卫生系统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工作,调动卫生系统人才积极性,促进全区卫生事业发展。

3、参与做好人才的医疗待遇、卫生服务等工作。

区科协

1、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决策咨询、科技咨询活动和开展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推广工作,组织科技群众团体、科技学术团体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2、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评选、表彰、宣传优秀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科技人员先进事迹,举荐优秀科技人才。

3、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活动,举办多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培训班等,提高全区科技人员的学术水平。

4、多形式、多渠道倾听科技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并协同解决科技人员的实际困难。

区侨联

1、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措施。

2、加强与**籍海外优秀人才的联系,向他们宣传**的人才政策,鼓励他们以多种形式到**创业、献智。

3、做好有关海外人才服务工作。

篇8

关键词:高职就业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当前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主要有三:一是大众化高职教育必然导致毕业生大众化就业。二是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导致毕业生人才结构的矛盾性过剩,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失。三是社会转型期人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功能不完善,形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而用人单位又难以招聘到合适人才的两难局面。为此,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双重突破,对科学构建“全员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

1、创建新型的院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为了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意识,改变过去“管理学生就业模式”为“指导学生就业模式”的工作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职业能力。建立院长领导下的以学工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和各系领导为成员的院、系两级就业指导机构,即: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下面设立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内部设立就业安置部、就业派遣部、就业指导教研室和职业测评信息查询室。各院(系)学生建立高职生职业发展协会,协助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系就业办公室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是全院学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决策和协调机构,主要任务是制订年度学生就业工作目标,定期听取各职能部门和各系对学生就业工作总结汇报。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日常工作,毕业生就业安置与就业派遣工作分别由就业安置部和就业派遣部负责,全院学生就业指导培训、毕业生职业测评和就业网络建设、维护工作由就业指导教研室和职业测评信息查询室分别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个体职业指导由各系职业指导老师负责。

2、购置就业服务软硬件设施

职业指导必需配备足够的设备和充足的设施才能有效进行。配备齐全的职业指导师资力量,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营销学等方面的整体素质。购置计算机及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配齐就业指导的办公设施。建立高职生就业指导信息网络系统,面试及岗前模拟实训室,供需见面的校内外人才市场;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收集、需求信息,学生在互联网上面对面的进行“双选求职”,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的建设,维持就业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转。实现学生就业指导的网络化、信息化、科学化。

3、建立高效的就业指导运行机制

院系两级就业指导机构组建完成后,接下来就是领导、指导人员、专职教师、辅导员等各类人员明确的岗位分工,落实就业指导服务的具体职责。确保高职生一入学就有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为其提供全程化的服务。将专业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并渗透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构建立体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市场

学院通过多种渠道组建立体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市场,构建高效的“双选”交流平台,以此拓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一是建立以校园为主、校外就业基地为辅的院企综合性的有形毕业生就业市场。与需求毕业生量大、合作信誉高的用人单位,长期友好合作并将其发展成为就业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相互参观与考察,加强沟通和交流,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二是学院每年举办2-3次大型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不定期经常开展小型招聘活动。

5、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

现代高职毕业生非常渴望得到就业指导教育,实现人生价值。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一是将其纳入教学计划,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有统一的教材,每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大一开展专业教育、人格的心理测评、职业道德和“三观”的教育;大二进行择业观、择业前准备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三宣传就业政策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咨询指导、就业法律常识教育、求职与应聘技巧、创业指导教育等等,从而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二是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人力资源的专家和毕业生创业模范等,每学期开展2-3次专题就业讲座,对毕业生进行成才观、职业生涯、就业心理素质、创业指导教育等,使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的特点,明确自己择业方向。三是应用多种宣传媒介营造就业指导的氛围。通过宣传教育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6、就业服务体系的效果评价

常年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结合院系两级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工作内容、工作质量等方面,建立“权威性、科学性和易操作性”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综合评价方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打分的工作方法,每学期开学初期评价就业指导工作的计划准备情况,每学期期中评价就业指导工作的运作情况,每学期期末评价学生的就业效果。通过以上的工作机制,论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否有助于学生就业,同时建立就业指导信息库,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和质量。

7、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实际运作的效果评价,使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务实化、管理制度化、操作程序化,就业体系不断完善。走出一条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实际的学生就业指导之路。

参考文献

[1]戴国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篇9

一、我国以高校共同体为载体进行教育资源共享取得的成就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即建国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的第二次整合。也正是这次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引发了一场高校合并浪潮。自1992年至2003年这10多年时间里,全国约有785所高校采取合并模式,重新组建为314所高校。[1]仅教育部直属高校,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短短几年,就有35所高校实现了合并重组。其间,高等教育领域也在反思合校组建新的巨型实体的利与弊,争论激烈,出现了“高校合并热的冷思考”。[2]于是,不必大幅度改变资源供给规模,通过共享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为人们创造更多教育服务,便逐渐成为一种理性选择。

2006年12月,全国“首届高校联合办学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我国高校校际合作办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正式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办学研究分会于200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破土,为推进国内高校校际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分会已经分别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宁夏大学和曲靖师范学院举办了第二、三和四届高校联合办学研讨会,极大地促进了校际合作办学、进行资源共享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2010年8月年会后,分会正式申请更名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办学分会。联合办学的热潮,在我国经历了10年的实践摸索之后,开始走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的发展时期。

二、我国高校以共同体为载体进行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上高校共同体本体研究缺失,与共同体边界不清

目前,以教育共同体、学校共同体为题的为数极少的专著,基本上是以中小学校为蓝本进行的思考。如我国台湾蔡秋东(1987)所著的《学校共同体》,就是以他所在的国中学校为对象展开研究的。此外,日本关西学院学者佐佐木正昭(2004)的著作《学生指导的根本问题:新民主精神下基础学校共同体的建构》,也侧重论述中小学校共同体。其实,我们关涉高校共同体的研究成果相对于高校共同体的实践是滞后的。既有成果多为高校共同体的工作总结和实践反思,深入到内部思考高校共同体的内涵外延、类型特征和功能定位的研究鲜见。

杨菊先等(2007)强调“共同体是由两个以上的个体构成的,既作为一个整体,又不能完全丧失每一个体各自独立性的有序群体”。[3]这是共同体而非高校共同体的定义。顾凌云(2010)详尽分析了将大学视为“学术共同体”的种种偏失,尝试将大学建立成为一种“价值共同体”。针对共同体“本来是一个关于前现代社会的群体生活形式的概念”,[4]该文从滕尼斯开始对共同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遗憾的是没有对于大学共同体的明晰界定。赵晓冬等(2008)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建立大学共同体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新趋向”,[5]他们回顾了马克思对于“虚幻的共同体”的批判,指出USAC(国外学习同盟)是大学共同体的实践模式,不过,仍然没有给出大学共同体的定义。潘金林(2010)阐发了共同体的理想在科研之上、本科教学被边缘化的、学者远离教学的现代大学中式微,呼吁重建一种“对学术进行重新界定,对共同体的使命进行重新审视”的崭新的大学共同体。[6]丁兴富(2003)直接把建成“共同体”作为组建国家教师教育虚拟大学最高层面的理想追求,这一“共同体”指的是“加盟院校组成办学和利益共同体,执行共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实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进行统一的学籍管理,颁发统一的学历学位证书和培训结业证明(统一加盖国家教师教育虚拟大学及其校长的印章)”。[7]可想而知,这一理想的共同体形态只能在学科专业同一的虚拟大学中才可能实现。

对于高校共同体自身的涵义没有廓清,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学校共同体”“教育共同体”这些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概念更加频繁地出现,常常取代“高校共同体”发挥作用。比如,林上洪(2009)依据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认为“教育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责任感的个体联合,或称之为教育者共同主体形态”。[8]蔡秋东(1987)也在共同体的基础上,给出了“学校共同体”的定义:“学校内部组织人员(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和外部组织资源(家长会、社区人士)的充分合作,凝聚力量,有效率的共同经营学校教育,以达到教育目标和效果的综合作用”。[9]欧用生认为“学校共同体就是学校内的每一成员,包括校长、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和校园有关的人,如家长、社区人士等,结合成一体,凝聚共同的愿景和目标,相互学习,一起解决问题,产生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感情”。[10]这些界定,易使我们感觉到学校共同体是一所学校的内部团结和外部和谐的状态,还未能关照到高等学校走出校门参与校际合作的问题。实践先行无可非议,但是实践也时刻需要理论的引领。高校共同体的本体理论研究的缺失,势必掣肘迅速发展中的高校共同体进行校际资源共享的实践。

2.实践中高校共同体的类别切分色彩纷呈,功能定位亟待拓展

一般认为,一切科学研究都是最先从分类研究开始的。实践中高校共同体的种类繁多。例如,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和学研共同体、班级共同体、家校互动共同体、U-S共同体(University-School共同体,即大学与中小学校建立共同体)、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以及城乡教育共同体,甚至细化到学报共同体、创业教育共同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等等。

顾凌云(2010)较为集中地论说了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的定位及其局限性,呼吁建立“摆脱单纯的职业视角,同时又可以包容大学中的各个群体与种种活动(学术、教育和管理),还能够以共同体的价值观来塑造对共同体的认同”的“价值共同体”。[11]这是将大学视为一个共同体,阐发大学自身作为教师、学生和教育行政三方紧密合作、休戚与共的合作平台的功能定位。走出单一的高校,杨菊先等(2007)明确提出了高校共同体在承载公共教育权力过程中,应该肩承中观角色的功能定位,认为“共同体是维护高等学校公共权力的重要平台”,“是高等学校与政府建立起建设关系的重要平台”。[12]这一功能定位可以缓解甚至去除政府和高校两个方面的隐忧。在国外,介于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中间组织,广泛存在并且积极发挥着高等学校与政府建立建设关系的重要平台作用。美国全国性的非营利协会超过22 200个,而区域性的非营利协会,包括州内的、州间的、城市和地方性的会员协会超过115 000个。[13]这么多协会组织必然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中也存在着数量可观的、形式多样的协会组织,较为著名的包括美国大学联合会等。与之相比,在中国,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中间组织亟待跟进。

在世界著名期刊Nature的开篇社论中,分析了中国当前学者社团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应鼓励学者组织协会或者学会,承担集体责任,促进交流与合作,为批评建议的反馈提供平台,这对科学和国家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这样说来,我国高校共同体作为校际合作平台的定位还需要继续往前迈进,只有高校共同体努力完善自我,才有望建成高校群组与政府之间的对话平台,彰显共同体力量的同时,也可以使政府的“教育锚”有的放矢。

三、我国高校以共同体为载体进行教育资源共享的前路展望

1.国家和地方教育规划纲要关注和推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其第七章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在其第三部分第十一章首先强调“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同时要求“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可见,《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了今后高等教育需要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只有通过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这种联合培养方式的真正实现。

在《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于2011年初问世。在“高等教育”这一章中,纲要把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和建设高校教学联盟工作纳入到了“北京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之中,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无疑会改变过去北京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于高校共同体校际合作办学不温不火的态度,加强校际学分互认,给力北京市各高校共同体的校际合作办学和资源共享。

2.进行高校共同体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促进高校教育资源共享

高校与教育教学息息相关的教育资源共享的内容要素,基本上包括课程、教师、图书和设备这四类。在不进行“伤筋动骨”式的院校调整来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时,通过建设高校共同体,通过柔性合作方式来实现这些资源要素的共享,实现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高校发展的共赢。进一步地,共同体理论的核心要义是自愿组合成为一种战略联盟组织形式,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组织、共享能够实现亚里士多德“1+1>2”的聚合放大效应。因此,高校共同体及其成员校,要致力于探寻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核心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努力进行内涵建设,寻找并树立自己的特色品牌,有所为有所不为,拿出自己的精品去与兄弟院校形成教育资源共享的合力,自觉进行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取舍和选择,从而促进高校共同体下教育资源共享的顺利实现。

在既有分类的基础上,笔者倾向于依据高校共同体的功能多寡对高校共同体进行类别组合,并据此将国内高校共同体切分为具有单一功能的高校共同体和兼具多种功能的高校共同体这样两个大的类别。单一功能高校共同体,是指在高校进行校际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侧重一种教育资源要素共享的高校共同体。此外,还有高校体育活动共同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体、后勤改革共同体以及科研共同体,等等。单一功能高校共同体以北京学院路教学共同体为典型代表。与单一功能高校共同体相对,兼有多种功能高校共同体,指的是高校共同体在进行联合办学的过程中,一开始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一种教育资源要素,而是将合作领域拓展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育资源要素的高校共同体。兼具多功能高校共同体以上海西南片办学联合体为典型代表。

3.各方形成合力,实现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

(1)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有所作为

由于我国公立高校的管理体制,政府在其中应该有所作为,承担起制定规则和财政支持的积极作用。制定规则主要是完全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的强力推行。财政支持表现在对于跨校选修课程、高校教师互聘和纸质图书馆际互借发生的成本费用的补助,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计划采购和使用效率的管制,避免重复购置,提高使用效率。

(2)发挥高校共同体的平台作用

高校共同体是校际之间进行合作办学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共同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目前高校与政府之间既掣肘又剥离的尴尬局面,以高校共同体这一契约组织为中间纽带,构成与政府进行对话的中介平台,可以实现高校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和谐。建设良性运转的高校共同体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效率和效能的突破口之一。

(3)明确高校作为教育资源共享的主体地位

高校的办学自在不断增大,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较强,是校际教学资源共享的主体。高校必须着力优化必修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例,加大选修课程尤其是跨校选修课程的学分构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互换准则;进一步改革高校教师管理机制,鼓励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允许优质师资在完成本校教学任务的同时投身到共同体跨校课程授课中;加大图书资源共享的力度,在计算分担流通费用的基础上,盘活纸质图书馆际互借,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和互借率,并酝酿图书首先面向社会公益开放;建立高校共同体成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互借使用和维护计费平台,迅速加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延展仪器设备的产品生命周期,最大限度降低贵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折旧。

(4)调动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尽管学生及家长作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直接受益者,但他们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中的作用较弱,其主体地位亟待加强。高校以及高校共同体要通过宣传引导,激发学生跨校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意识,同时要创造条件,完全按照学分收费,并努力降低收费标准,科学规划开课时间,简化成绩传递环节,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和学业负担,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社会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亟待加强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社会力量办学发展规模相比公办高校尚小,发展较为缓慢,质量良莠不齐。这就造成社会用人单位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式微,在高校共同体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构中,社会利益相关者的作用较弱,其积极作用亟待加强。

总之,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合并组建浪潮余音影响至今绕梁。在目睹和反思合校“双刃剑”的同时,上海、北京等地的区域教育资源共享的试验田已经撒种育苗并小有收成。其间,大学城建设作为一项褒贬兼具的政府工程,在各地开花。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办学研究分会的破土,为国内高校校际教育资源共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下,不管是高校共同体的校际合作,还是区域高教园区和大学城内的资源共享,都亟待我们认真总结过去10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找到真正影响高校校际教育资源共享的要素,建立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切实实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为更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继荣.高等学校合并重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2003.

[2]彭志武.高校合并热的冷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1(2):47-50.

[3][12]杨菊先等.高等学校共同体:维权,自律与共治[J].江苏高教,2007(6):5-8.

[4][11]顾凌云.大学共同体的定位与大学特色[J].大学, 2010(8):23-29.

[5]赵晓冬等.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大学共同体模式[J].学术交流,2008(4):182-185.

[6]潘金林.现代大学共同体的衰落与重建[J].复旦教育论坛,2010(6):45-50.

[7]丁兴富.建成国家教师教育虚拟大学共同体[J].中国远程教育,2003(10):69.

[8]林上洪.“教育共同体”刍议[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20-21.

[9]蔡秋东.学校共同体[M].台北:水牛出版社,1987:11.

[10]欧用生.建立学校共同体[J].国民教育,1986(6). 转引自蔡秋东.学校共同体[M].台北:水牛出版社,1987:11.

篇10

社团(英文名:massorganizations)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大学里就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不少人进入大学后都会选择加入社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社团2021工作总结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社团工作总结一在过去几个月中,通过社团中各位的辛勤与付出中,与大家共同快乐地度过了一年的时间,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回眸望过去的一幕幕,在不知不觉中充实自己大学生活。在系十佳歌手表演工作时候,社团部和其他部门协助合作顺利开展工作。

在学校举办运动会中,我们社团部主要负责提供钉鞋服务给同学们,还有每月的献血活动时候我们部门负责提供献血者填写表格工作等。工作无小事,事事都不能懈怠。我们干事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同学。在过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自己水平和经验不足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必须地努力争取更好。总之,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使我大学里不断的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在一个学期的工作中,主要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社团发展及社团活动的开展两方面上。在这一学期我部组织了各社团常务会长对大学生举办的活动进行了观摩学习,增加了各社团负责人之间的交流,使各社团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活动的审批上我部在坚持各社团的社团宗旨下,对各社团活动进行了修改、审批,现将社团发展情况与我部工作情况简介如下:

一、各社团整体凝聚力与上一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社团负责人在任务分配,人员调动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各部门协调合作,从而使得各社团成员积极性很高。

二、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各社团举办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也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同时也提高了各社团在全校的影响力。

三、各社团都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理论研究的,有做学术的,有做公益的,有做环保的等等。各社团也积极与学生会各部门共建,或与其他院系社团合作等等。

在本学期,我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各社团的交流,活动策划部都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与团委领导和社团负责人沟通太少,致使团委领导对社联及社团发展了解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及时向团委领导汇报工作,定时与社团各负责人交流。

二、在活动审批上也缺少必要的一些整理和改进,今后会侧重活动的策划,严格审批,取消一些没有明确主题和意义不大的活动。

三、在与其他部门合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在很多工作上与其他部门有交集,部门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各部门很好的合作,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一学期的工作使我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工作,也更加深信我们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部门人员将团结合作,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2021社团工作总结二本学期,社会学苑在我校社联团工委、社团联合会的领导下,在人文学院社会学教研室的指导和人文学院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自身一定的发展。社团机构逐步健全、社团活动逐步规范化、活动的主题更加能体现自身特色、活动的质量显著提高、社团的外联工作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加强了与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自身发展。回顾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协会进行了维持社团良性运行的一些工作,总结起来由以下几点:

一、积极组建社团主要部门,面向全校__、__级有志向于服务本社团工作的同学招聘社团主要部门负责人,认真完成社团内部重组,保证社团的顺利运转。目前这项工作已经作为这学期的工作重点来抓,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已经接近尾声,并且能够得到大多数同学的支持与积极参与,这也为我们社团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在社团内部重组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协会与研究生共同举办了面向我校广大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调查”,积极拓展了协会活动面。在调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本协会在调查,分析方面的优势,达到了调查的目的,并对得到的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目前这项活动已接近尾声。

三、着手创新本协会,扩大本协会在同学,特别是在社会学同学中的知名度与认可度。积极同老师进行沟通,加强我校社会学教研室的指导。协助人文学院教授进行了“柞水县瓦房口乡农户可持续生计社会考察”,邀请部分优秀研究生作了“社会调查方法(PRA)交流会”让我们协会的会员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增加他们对本协会的认同感。

四、为了扩大协会的宣传我们举办了“关注那些为生计而辛劳的人们”主题摄影图片展,获得了一定好评,同时也为协会在自身性质上的定位更进了一步。

有了以上几点工作经验,相信社会学苑能够运行得更加顺利。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觉我们的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协会成员之间的了解不是很深入,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对协会工作性质认识不是很清晰等等这方面的问题都是我们协会工作的不利造成的。

鉴于以上工作中的不足,以及对下学期协会的期望,从实际出发,面向未来,特有以下几点下学期工作展望”

一、进行社团整体改革,突出协会特色,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度,让有志向服务于本协会地同学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机会。

二、做好内部调整工作,采取理事会制。培养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钡脑蛄⒊。嘌堑耐哦雍献骶瘢銮啃岬哪哿Α?/p>三、做好新会员的纳新工作,突破专业限制,把本协会推向全校。

四、做好本协会后备人员的准备工作,积极接应新老生的交替工作。

对于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我们决不骄傲;对于工作中的不足,我们决不回避。

希望社会学苑在下学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改正更多的不足。

2021社团工作总结三一、回顾成果展现自我

(一)明确社团发展理念,完善社团机构设置

面对我校社团规模日益壮大、类型多样化的形势,我在接任“三农”协会会长一职后,一方面,与协会骨干成员总结了我协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并针对未来发展出路,提出了打造“学习型社团”的理念,以了解学习支农服务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支农服务实践、基层实习调研为手段,明确了我协会的发展理念,即协会性质——以“三农”问题为主题,以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为基础的学习型高校社团。

另一方面,结合协会的工作实际情况,对各职能部门进行了调整与整合,如宣传部与外联部合并为公关部,同时为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新闻部,下设信息组与网络组,其中办公室、活动部和理研部保持不变。一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明确的思路是成功的保障。

(二)积极探索新项目,打造社团精品特色活动

过去的一年里,我带领协会按照“关心农村、关注农业、关爱农民”的宗旨,在结合原有活动基础上,积极拓展新项目,搭筑我协会活动的大框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活动:支农服务、校园农耕、三农大讲堂、村官选举模拟赛,日常活动有:三农角、基层实习等。让每位三农人在学习《支农手册》的同时,亲身体验支农服务、调研实践活动,正所谓“用脚学习”,使三农人树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责。在第六届社团文化节中,我协会荣获“优秀组织奖”。

(三)加强宣传力度,积极拓展校内外交流合作

在任职期间,我将宣传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为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其他高校了解并结识我协会,创建了协会博客,希望借这个平台,将我们的支农活动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支农队员服务农村建设献爱心,为农民服务,为理想奋斗。在下乡服务中,为统一协会整体形象,设计协会会徽、会歌,制作了印有“西南科技大学‘三农’协会”字样的队帽、队服、红领巾以及队旗。

本年度我协会加强了与各涉农社团的交流,在与本校兄弟社团交流的同时,积极拓展绵阳市高校三农社团,加强项目合作;与四川省各高校涉农社团结盟,派代表参加“四川高校三农促进会”,加强交流合作;与全国高校涉农社团联络并借鉴经验,派骨干前往北京参加梁漱溟乡建中心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

二、结合成果完善自我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在过去的一年中,我虽然带领协会取得显著成绩、获得跨越式发展,但由于工作经验欠缺,我的实践工作以及协会可持续发展中,不免还存出一些问题,虽然因此碰了不少壁,但也得到了不少的磨砺机会,这些机会对我来说都是实际而有效的。

(一)缺乏专业指导,活动专业性不强

在协会前期活动中,由于我们缺少社会经验,缺少对于社会实际问题的发现敏感及研究能力,活动的开展只可能是闭门造车,缺少了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因忙于日常工作和活动开展,缺乏与顾问老师、指导老师的沟通交流,尤其是我协会属于学习性的社团更加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因此,为了协会更好发展与传承,今后工作应加强与老师的交流,充分利用好这笔资源,以此给社团一个更好的发展契机,弥补专业性不强这一弱点。

(二)内部建设及制度尚待完善

本年度,由于每位三农人携手共同奋进,塑造了我们坚强团结的“三农”协会,同时成立了支农服务团队,深刻感悟到“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但我协会管理机制还不完善,会长权力过大甚至可以决定一切,同时会员流失现象依然存在。为让协会可持续发展,应建立相关考核制度,激励每位三农人,以此培养接班干部,同时重视人文关怀和三农人文化建设,让会员感受到家文化。

三、结语

天道酬勤!社团工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需要热情,需要责任心,需要能力,需要坚持,更需要理解与沟通。三年多的社团情缘与工作,尤其是上一年度社团会长的任职,感谢“三农”协会这个舞台,感谢每位三农人为此付出的功劳与对我的支持和信任,虽然付出很多,但感悟收获更多,有过失败与落寞,更有过成功与喜悦,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大学生活。

2021社团工作总结四元旦将至,全校上下充满了欢乐,又是一个学期过去了,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全体成员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在学校的发展些不断的壮大,社团文化蓬勃发展,学生社团正在彰显着自身的独特魅力,我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抓住了这样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社团规模迅速扩大,社团文化影响着整个校园,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在这一年里配合校领导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开展了许多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一、纳新活动

回首这一学期,便是以纳新作为我们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第一个活动开始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纳新分为初赛和复赛两部分,同学们在这次纳新中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踊跃参加,积极报名。在选举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也是非常的精彩,经过激烈的两轮比赛,最终选出了社联的新成员,为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增加了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生机与活力。

二、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学生会换届选举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学生会今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学生会分为学生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四部分,今年的学生会换届选举也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学术交流中心召开,由同学们投票得出,选举过程有序的进行,各个竞聘的学生也是演讲的非常精彩,博得阵阵掌声。投票的同学也是非常的认真倾听,最终换届选举成功的结束。

三、学生会全体成员见面大会顺利召开

经过认真谨慎地学生会选举后,学生会新的一批成员全部选完,我校学生会的全体成员见面大会也开始召开,在这次见面会上,学生会成员全部到齐,主席及各个副主席还有各个系的的主席都与学生会成员见了面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通过这次会议,同学们更见深入的了解了学生会的职能以及责任,同时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各个主席,增进了成员之间的友谊,对学生会的工作也有了更加升入的了解。

四、“精彩在沃”校园歌手大赛圆满举行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发掘同学们的才能我么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举办了“精彩在沃”校园歌手大赛,同学们们踊跃残疾,积极报名,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成员积极筹备,布置现场,做好了各项工作,最中以我校学生取得第一和第三的好成绩圆满结束。

五、举办“”讲座

研究生招生年年增加,考研人数也年年增加,可以说考研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考研的大环境下,为了增加同学们们对考验知识以及英语四级的了解,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专门邀请了的徐可峰老师给我校大学生进行了讲座,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了解学科前沿,了解考研动态,对考研方面的方针政策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并了解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状况.满足了学生们对考研知识的需求,使同学们对考研以及英语四级考试有了更加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在同学们中起到了很好的反响。是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以后学习英语的方向,以及自身的不足。

六、举办拔河比赛活动

拔河比赛是中国的传统体育活动,在比赛中能够很好的体现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从而加强参赛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整个参赛队伍之间的凝聚力。为了加强各院学生会与校学生会之间的联系,加深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特举行此次拔河比赛。在比赛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从总体上讲,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调动了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同学们学习生活,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更团结了我院各年级同学。使同学们在参加活动强健体魄的同时更深刻理解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是团队精神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此次活动展现了我院学生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七、督检部查课间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运动具有柔和、缓慢、稳静、轻灵的特征,太极拳学习和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增强自律性,降低忧虑性,使兴奋性和怀疑性得到更积极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创新能力也具有显著功效,因此太极拳运动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机能,对改善人格也有很好的功效。为了增强同学们的体质,培养同学们对太极拳的热爱,我校举办了同学们课间做太极拳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大督检部成员每节课都认真检查做太极的人数,确保太极拳活动的有秩序的开展。

八、组织部监督各社团活动实施

我校社团众多,各个社团的文化后动也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为了保证各个社团的活动积极健康,是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更加的丰富而又有意义,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组织部监督各个社团活动的实施,保证了社团文化的正常开展。

总之,本学期,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老师和同学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对社团活动的前后期宣传力度欠缺、社团活动条件的争取不足和社团联组织效率不够高。同时对于各个社团发展的指导、监察及管理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下学期,大学身社团联合会将着力培养干部团体整体素质与能力;贯彻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完善督促各个社团健康、高速发展;加强外联交流宣传工作,打造品牌社团并推广至其他学生群体。

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职责意识,在培养社团联干部上下功夫,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和老师交办的工作任务,埋头苦干,奋发进取,追求卓越,充分发挥社团联干部的带头作用,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培养下一代合格的社团联干部,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们对我们的期望。

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策划部:__

2021社团工作总结五岁月无情,一眨眼,一学期又接近了尾声,我部门本学期的工作也快要告一段落了。在本学期中,我们部门所有成员都努力付出着,在完成本部门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其他部门活动的举办,所有成员都是怀着一颗热情的心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部门在系办各老师的领导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部门也在不断的创新,连续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我部门不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而且还积极配合团总支的其他活动。通过我们的刻苦努力,我部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为了使我部门注入新血液,我部门于9月15日在j2-104进行了第一轮面试,面试的11级新生能说会道,多才多艺。

最后我部门选出了10多名优秀人才。

2、各协会的招新工作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物流实践与研讨会、明日会计社、梦想剧团、口艺俱乐部、营销攻略社于9月15日在j2四楼五楼举行面试,最后一共有几十个人脱颖而出,成为我们协会的成员。

3、我部门积极召开11级会议,社委充分了解并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以及部门的考核和制度。

4、我社团部新成员在老干事细心的培养下逐步地了解到本部门的工作模式与内容,部门新干事都按时值班,并与其他部门建立了有好关系。

5、我部门积极配合全院社团部进行换届交接仪式,换届交接仪式以圆满成功完成。

6、由院主办的迎新晚会于9月23日下午7点在南院南球场隆重举行。

为了使这次晚会取得圆满成功,我部门积极配合各主办部门的工作。晚上9:30,迎新晚会在掌声中落下帷幕,并取得圆满成功。

7、我部门的物流实践会于十月份进行了新老干事交流会,交流会的模式主要以提问为主,通过提问,促进了新老干事对彼此进一步的认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8、10月19日到20日,由院主办的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在田径场隆重举行。

我部门主要负责看守经贸系大本营。在我院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系在本次运动会中以优异的成绩展现了我系的实力,运动会开展的非常成功。

9、我部门明日会计社于10月29日下午6点举办了迎新活动。

该活动的举办,更好的展现了我部门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使该协会的新老干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0、我部门积极配合第__届院社团部的换届工作,换届交接仪式圆满完成。

11、由系主办的新生杯辩论赛取得圆满成功。

我部门积极协助此次辩论赛的举办,辩论赛举行的非常顺利。

12、由系主办的“经贸之光”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于12月5日下午4:10分正式闭幕。

我部门积极配合长跑活动。

13、由物流协会承办的商品交流会于12月12日在南院连球场举行,许多同学都积极参加这次活动,把自己的商品摆出来,或者把一些自己不要的但有价值的东西来交换,同学们都使出看家本领,来吆喝自己的商品。

此次活动培养了同学真诚待人、诚信为本、公平交易的精神和品质,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奠定基础,很受学生的欢迎。

14、12月13日,营销攻略社在南院篮球场举办一周的书展活动,深受各系学生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