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安全管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163-03
The enlightenment of British "clinical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in our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WU Shaoq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iangning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211100, China
[Abstract] By understanding the background introduced by the "clinical governance", main medical problems in services in our hospital are analysed, especially the medical safety iss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linical governance" is framework broad, clear, concept art and easy to be operated, which is covering the management of our hospital in all aspects. It has a high level of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value to improve medical services, protection of medical safety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Key words] UK; Clinical governanc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Inspiration
“临床治理”概念最早由英国人提出[1],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医疗支出的增加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民众对强化临床责任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20世纪90年生的如Bristol,Allitt,Alder Hey和Shipman等事件[2],这些事件让全社会对卫生行业自律能力产生了怀疑,损害了民众的信心,也冲及了英国卫生服务体系,要求通过改革提高医疗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彻底的“临床治理”体制改革的政治氛围已逐渐成熟,并很快由政府提出了“临床治理”改革方案。
1 英国“临床治理”的基本架构[3]
英国“临床治理”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①基本的确保有效的管理;②保持医疗适度容量;③积极发现对患者或员工的危险因素;④选择并使用有效的信息用于临床服务;⑤各部门、科室进行整体合作,各专业、团体加入其中;⑥相关人员都动员起来(医患沟通);⑦患者的经历;⑧在患者的投诉抱怨中吸取教训并改进服务;⑨基于患者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训。
2 对“临床治理”架构的理解
2.1 基本地确保有效的管理
基本地确保有效的管理包括:①人员设备准入;②医疗技术准入;③核心制度的建立和落实;④伦理道德规范;⑤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⑥医疗质量考核机制;⑦突出全程管理,有效规避医疗风险;⑧认真对待和处理好每一起投诉和纠纷;⑨随时掌控医疗服务信息;⑩将循证方法引入医疗质量管理。
2.2 高水平的医疗质量
高水平的医疗质量取决于人员、技术和设备的合理搭配,取决于人员、规模以及诊疗过程的有机统一。如果不顾人力资源的客观实际,盲目追求高精尖或无限制扩张,结果超出服务能力极限,不可避免的导致医疗质量下降。
2.3 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危险因素
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诊断错误或不及时、对错误的患者进行手术、将大块外界物体遗留在手术患者的体内、陈旧设备导致患者健康受损、患者从床上跌落、院内感染、员工感染乙肝、自然灾害、医患沟通障碍、化学试剂以及高压和放射性医疗设备等对员工和患者潜在的危险、意外伤害事件、工作场所暴力、医院食物中毒等。
2.4 信息交流和咨询
信息交流和咨询是风险管理过程中每一步均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实行信息系统的改良,医院在最初阶段就要为所有风险承担者制订信息交流计划。信息交流和咨询应该是医患双向的对话,而不是医院或管理者的一厢情愿。目前,医疗风险报告制度已在我国逐步开展。医疗部门通过及时收集整理医疗差错、事故、不良事件以及发生地点、频率和影响范围等,进一步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责任主体,及时加以沟通、反馈,并发出警示报告,以达到防范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目的。
2.5 各部门、科室进行整体合作
各专业、团体加入其中;强化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的精神,继续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养。
2.6 医疗活动情况
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将具体的需要患者或家属知情的内容,运用恰当的形式,在适宜的时机,传递给患者,是实施医患沟通的基本要求。医患沟通,实际也是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思想与感知互动的过程。除主治医师、科主任和责任护士外,医院各职能部门、科室人员都可能是直接担当者。
2.7 非技术因素
除技术因素外,非技术因素包括医疗服务价格、服务态度、服务设施、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尊重保密等,这对患者满意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温馨的环境可以有效刺激就诊者的感官,并带来舒适的体验;医疗机构是否提供整洁、舒适的就诊环境,是否采用便捷的就医流程,缩短患者就医的等待时间等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体验。
2.8 医疗投诉
医疗投诉是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对医院或医务人员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而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的一种行为。与医疗纠纷相比,冲突的方式比较温和,影响的范围较小,解决的方式相对简单[4]。抱怨和投诉是患者对其就诊过程感受的真实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预期要求,为决策者改进服务方式、方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看,医疗投诉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因此,投诉中合理部分要及时采纳改进,不合理部分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2.9 加强机构的责任以及文化改变
每一起医疗安全事件都或多或少地给患者和医院带来损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认真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努力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是最为重要的,也是真正对患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具体表现。
3 我院医疗安全存在的问题
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病床250张,员工320名,其中医生106名,护士127名,年住院患者7 000人次,门急诊29.3万人次。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骨科、手术室、ICU、急诊科等临床科室。拥有CT、彩色超声、血液生化、DR、血液净化、电子高清腹腔镜、电子胃肠镜等大型医疗设备75台套。医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如药事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委员会、健康教育委员会等管理组织13个。有3名副院长分管医疗工作。2009年共发生医疗纠纷13起,其中内科2起,外科3起,骨科3起,妇产科5起。在13起医疗纠纷中顺利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仅2起,其他的已经过协商或正在通过协商解决,单例最高协议赔偿金额高达94万元人民币,创区内医疗纠纷赔偿历史最高纪录。这些纠纷包括患者烧伤、新生儿脑缺氧综合征、下肢手术神经损伤、新生儿性别“口误”、转诊过程患者死亡等。经过医院内医疗专家组分析确定,所有纠纷医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失和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继续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二是极少数医务人员责任意识淡漠,违规操作,导致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三是过度医疗,追求经济效益;四是对高新技术准入管理不严,加之医疗技术本身的风险性,给患者造成伤害;五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隐私权和参与权等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六是医疗信息不畅,医医、医患缺乏有效沟通,安全监管不力,缺乏相应的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系统;七是药物滥用以及注射安全、血液安全等存在隐患。理论上讲,这些潜在因素在医疗不安全事件发生前是可预防的[5]。
4 从“临床治理”架构中得到的启示
4.1 核心制度必须严格落实
核心制度是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而制订的,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内容。要不间断的加强全员认知教育,熟练掌握并应用各种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规范科室和个人的医疗行为,否则就容易导致职责缺失、工作脱节、操作失误,不仅患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医务人员自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回顾我院医疗事件,多数与核心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有关,包括首诊负责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
4.2 适度的医疗才能保证质量,降低风险
我院妇产科核定床位仅56张,但全年收治妇产科患者却达到3 780人次,最多时病房加床15张,给安全工作带来很大隐患。医院和科室都在努力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人员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医务人员疲劳工作,带着情绪工作,服务态度变坏,对患者的病情缺少观察,必然出现差错,人流量的急剧增加又造成了院内感染和后勤保障安全风险。我院近期发生的新生儿产伤事件,赔偿金额达94万元。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分析,与医务人员紧张、疲劳,对产妇观察判断不力,处置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
4.3 及时发现和消除对患者的危险因素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方面
我院先后发生了乙醇烧伤患者事件、患者从担架坠落事件、患者滑到事件等,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给医院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此在任何环节上都要加强管理,不能麻痹大意。
4.4 良好的责任心是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
当前确实有少数医务人员,过分考虑红包、回扣,把患者利益放在一边,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下滑,病史采集不认真,观察病情不仔细,要么延误治疗,要么过度医疗,给患者增加医疗费用负担的同时,造成患者身心伤害。
4.5 积极的医患沟通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虽然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对称性,沟通效果往往十分有限,但积极的交流可以促进医患彼此间的信任感,减轻患者的恐惧感,通过了解患者的诉求,在尊重其知情权、选择权的基础上,制订更加切合实际的科学、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完善和履行签字手续,做好防范措施,化解法律风险。我院一起巨大儿死亡事件,就是因为沟通不力,在分娩困难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向产妇及家属交待情况,选择剖腹产,而是继续采取胎吸方法,导致事故发生。
4.6 团队合作是医疗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高水平的医疗质量有赖于人员、技术和设备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把影响医院运作的不同要素协调并控制起来,组织相关人员不断设计、改进技术操作流程,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步骤,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一个稳定的、不断提高的医疗质量。注意引导临床科室主动参与医疗质量管理,激发科室的内在管理动力[6]。
4.7 医疗技术水平是医疗质量的核心
由于年轻医务人员、进修人员等相继进入临床一线,技术风险相应增加,部分人员往往专业素质差、“三基”不牢、沟通协调能力欠缺、病历书写不够规范、对急危重患者抢救缺少经验、手术操作不符合规程等基础医疗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医疗质量提高的重要瓶颈。因此医院必须特别重视对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岗位分配、业务考核和在职继续教育,重视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能力,化解医疗风险。
总之,运用英国“临床治理”架构分析我院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条理更加清晰,更具有针对性,使管理者从 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医疗质量,这对于保障医疗安全,扭转被动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Great Britain. The new NHS: modem dependable [M]. Department of Health,1997:34.
[2] 庞玉芳,裴丽昆.英国的“临床治理”框架和做法给我国医政工作的启示[J].中国医院,2007,11(11):64-68.
[3] National Audit Office. Achieving Improvements through Clinical Governance [OL]. http//nao.gov.uk,2003-09-17.
[4] 邱东民,蒋平,徐渊洪.医疗风险管理计划的构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22(5):1-3.
[5] Morton J, MacMillan S. Adverse events in New Zealand Healthcare [OL]. Nzma. Org. nz/ Journal/116-118/623/: Journal of New Zealand Medical Association, 2003:116-118.
篇2
关键词:JCI认证标准;规范化管理;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
高危药品是指少数特定的、若使用错误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导致死亡的药物,该类药物管理属于我国医疗体系和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JCI)评审标准的重要安全目标之一[1]。由于以往临床对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导致错误使用率提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鉴于此,医院泌尿外科于2017年10月引入JCI认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加强对高危药品的风险防范管理水平,提升医院服务质量,进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2]。现本文就对JCI认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在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医院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采用JCI认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设为实施后;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医院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采用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选取泌尿外科的21位护士作为研究部对象,年龄:24~38岁;文化程度:中专学历4名、大专学历12名、本科学历5名;工作年龄为1~14年。研究期间无人员变动情况。
1.2方法
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实施后采用JCI认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具体如下。
1.2.1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小组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小组,组员为药剂科主任、护理部主任、临床药师及泌尿科全体护士。该组主要负责制定合理规范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相应考核标准。有专业人员对全体护士进行相应高危药品知识培训,选出1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资深护士任命为高危药品质控员,由其主要结合科室患者的用药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目录,规定药品的确认、使用标识和地点及储存方式等,定期评估护士用药安全的情况,针对问题完善改进。
1.2.2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度①严格按照药理作用将其进行分类贮存,对急救、麻醉、精神等药品进行专柜贮存,将注射液、口服药区分按照药物温湿度贮存要求进行常温或低温保存,并统一使用温湿度计量温度。在名称、性质、包装等相似的药品原包装上做不同颜色标记。②由质控员遴选高危药品种类、数量,在护士长与护理主任双重审核无误后于药剂科备案。制定药品使用登记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规范对接,质控员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总结后要及时纠正。对如标签模糊、已过期、破损等质量不符合标准的药品,需及时退回处理。③于高危药品存放区设置红色的“高危药品”警示标识,于药品医嘱打印标签时均印上警示标识,确保各环节均有警示。在药品或者容器上用红色胶布缠绕表明失效期在3个月内,提示取药人员优先用。④建立高危药品应急措施,在开高危药品时,所有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均要严格遵循双人核对制度,患者使用时,要加强巡视,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2.3持续改进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质量,由质控员每月分析和统计高危药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向组员汇报,集体讨论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以培训的形式反馈,由护士长制定改进防范和管理流程,并对后续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规范完善管理制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知识考核情况和检查合格率。①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科室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定量表》考核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包括分类、适应证、禁忌证、贮存、配置、审核等6项,每项10分,得分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好[3]。②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小组分别对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了21次检查,现比较统计实施前后合格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对高危药品管理知识比较
实施后护士对高危药品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检查合格率比较
实施后的高危药品管理检查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篇3
1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1.1更新观念
树立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安全护理和慎独精神作为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尤其对有自杀外走想法的患者要严密观察其行为举止,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患于未然。平时侧重业务技术培训,制定规范的培训与考核方案,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地进行应急预案的实习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1.2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教育
加大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和保障,是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也是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重要环节。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护士风险管理能力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加强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知识,针对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归因分析,找出目前医院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护士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将风险关口前移,做到预防为主。
1.3重视护士的法制教育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规范护理行为,尊重患者权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来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临床3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等工作是由护士来完成的,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极易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根据医院现状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力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节假日、夜班等班次的管理,注重新老护士的力量搭配并根据工作强度的变化规律实施弹性排班。
3加强环节控制
注意细节管理。护士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在开放式管理的病房,认真交接班,重点患者重点交接,如对于藏药、拒药的患者,一定要将药物看服下肚,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看护半小时后方可离开。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的隐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质控标准》、《护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以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质控小组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次数,发现夜班值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确保病房设施的安全。针对安全四防工作的要求,制定符合本科室现状的四方安全工作制度,定期对科室设施、设备的牢固性、安全性等进行相应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设施、设备时刻处于安全备用状态。
5认真履行告知制度
护士每做一项操作,都要在操作前将与操作有关的相关事宜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征得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如对新入院患者的查体及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约束等。家属带患者外出时要办理临时外出手续并交待注意事项,对于外出归来患者要做好危险物品检查的告知。告知制度的建立既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在保护自我、保护他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举施。
二总结
篇4
【摘要】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手术室的安全隐患,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方法:分析影响手术室安全隐患护理管理因素,寻找系统内潜在的危机,将安全文化与护理管理相结合,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达到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的目的。结果:杜绝了手术意外事件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3年来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一般护理差错事故 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均在95%以上。结论: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室意外事件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环境及物品的安全。
【关键词】安全文化 ;手术室;护理管理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Security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
He Xiao-min Li Jun
【Abstract】Object: Effectiv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ecurity risks in operating room, to ensure the nursing security. Method: To analyze the nursing management which effect the security of operating room, reveal the potential crisis, and take a searies of precaution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ecurity and qualitative of operating nursing. Results: There is rare an operating accident or nursing error during lest 5 years, the incidence of general duty nuring distress is also obviously degrade,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s 95%.Conclusion: The probability of operating accident and nuring error may depress by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security in the operating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ecurity Clture; O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ment
近年来,由于患者自主意识的增强,在医疗领域中,患者安全被世界卫生组织(WTO)及欧美国家高度重视,自从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发表了题为《孰能无过: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医疗保障系统》(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的报告[1],患者的安全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公众、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随着外科高、新、难手术的开展,手术室护理人员所担负的风险系数也越来越高。手术室安全隐患却无处不在,严重影响患者的安全与利益。针对手术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我院将安全文化与护理管理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与利益。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三级医院,开放床位700多张。手术室现有18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6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7名,护士4名。学历:本科3名,大专 12名,中专3名。
1.2 方法
1.2.1 分析手术室安全隐患的护理管理因素:黄祖瑚认为[2]引发安全事故的管理系统原因有:医务人员过度疲劳,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压力过大;临床医护人力不足;医疗仪器陈旧、落后;医务人员无危机感,对于危险(患者/器械/制度操作)后知后觉;对患者缺乏安全意识,沟通不足,团队合作精神不足。主要有安全教育薄弱,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松懈,设备物资管理不完善,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不力等。其中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种查对制度,甚至,是目前医疗事故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医疗安全的最的大威胁[3]。实际工作中,管理监督不力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4]。
1.2.2 防范措施
1.2.2.1 加强安全文化知识的培训: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与效益、安全行为和安全心理、人的安全素质、安全人格的塑造、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学习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护理人员实施的安全护理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护理人员的安全水平,因而护理人员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手段使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得到保证和提高。
1.2.2.2 加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的学习: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观看《护士行为规范》、《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等音像教材,学习《护士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严防护理缺陷的发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及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把护理安全与有关法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1.2.2.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科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手术室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流程,品、高频电刀、心电监护仪、C型臂、多功能电钻、各种腔镜、微量泵、电凝、显微镜、超声刀、等离子刀、护理人员自身安全等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常规。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加学习、操作培训、理论考试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未掌握的知识进入下一轮的培训计划,对新参加工作,理论知识薄弱的个别护理人员,安排护理质量小组的成员实行一对一的辅导,直到掌握为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护理管理者和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控制更加深入,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也使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的发挥质量控制中的职能作用。
1.2.2.4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组织护士长、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成员学习护理质量的概念、重要性、特点、原则,PDCA循环的概念、特点、步骤等相关知识,制定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职责、护理质量标准,使每个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认识到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掌握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掌握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及细则。
1.2.2.5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安全质量控制网络,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使各级人员职责明确,人人有安全管理意识,注重安全前瞻性管理,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5],做到事前预防,层层阻断,达到安全管理无死角[6]。成立手术室安全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感染控制管理小组、护理文件质量管理小组、专科质量管理小组、急救物品药品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个质量管理小组设组长1名,各小组成员由科室护理人员担任,各组负责不同的检查内容,定期检查指导。根据手术室风险的种类,结合科室实际,制定相应的控制手段,作到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人人参与管理,使护理工作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全员参与管理。对高风险仪器设备,设专人负责,有安全操作规程及维修使用保养档案,并进行定期检测、定期维护。
1.2.2.6 加强过程质量管理和反馈:各质量管理小组成员根据护理质量标准、实施方法、内容及细则进行检查,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每周检查一次,质量管理小组成员每日对自己的工作回顾分析,每日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护士长在科室随机抽查监控护理质量,重点监控手术室安全管理、专科护理、查对、交接班、危重病人护理、护理记录、访视落实情况等。利用护理质量分析会全面掌握护理工作动态,每周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开反馈会一次,评议本周的护理质量情况,评议上周的护理质量问题是否解决,提出整改意见。科室每月召开质量管理分析会一次,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1.2.2.7 建立不良事件自愿上报系统: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护理人员发生差错事故主动上报科室、科室上报护理部,原则上不处罚。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发现错误并从中学习的机制,鼓励护士暴露自己的错误,形成关心安全的良好氛围。
1.2.2.8 弹性排班:根据工作量配置护理人员,同时兼顾护理人员的职称、各层次护理人员比例,以及护理人员个人的特点,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
2 结果
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价值取向,提高了手术室人员的安全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及敬业精神。手术室护理工作特殊,护理人员压力大,容易产生疲劳,人体一旦过度疲劳,不仅降低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还容易出现不安全护理行为,我们通过成立护理管理质量管理小组,应用PDCA循环等手段,相互发现问题,指出对方工作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及时纠正了不安全护理行为,从而杜绝差错,保证了护理安全。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发现缺陷、解决安全隐患的能力,又增进了护理人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护理团队。降低了手术室意外事件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5年来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一般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均在95%以上,圆满完成各项护理指标。提高了科室的护理安全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7]。
3 讨论
医院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n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8],它是医院文化的一个分支,同属组织文化的范畴。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理念的一种表现,是组织内部人员对人、事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共同而又根本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使组织内部的每一个员工以一种共同的方式去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患者安全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文化建设达成共识。根据美国医学会调查显示:“向更加安全医疗体系转变的最大挑战是改变医院文化,即由医疗差错归咎于个体转变为医疗差错并不单纯地被认为是个人的失败,而是提高系统避免再次造成患者伤害的机会[9]”。手术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环境,随处都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将积极的安全文化与护理管理相结合,才能在风险来临前提早处理,确保“安全的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中,执行“安全的医疗”,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环境及物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Comprehensive Accreditation Manual for Hospitals: The Official Handbook.2002.
[2] 黄祖瑚,医疗安全与患者安全文化.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4): 1-3.
[3] 史自强 马永祥 史浩波,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9.
[4] 毛喜绒,供应室安全隐患的防范.护理学杂志,2008,23(13): 56-57.
[5] 陈燕,重视风险评估 加强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2,2(4): 9-10.
[6] 黄荔红 李小京 王红,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 提高护理风险干预能力.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 67-68.
[7] 易永红 胡腊先 叶天惠,安全文化在儿科监护管理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6,12(14): 1351-1352.
[8] Singer SJ, Gaba DM, Geppert JJ, et al. The culture of safety: Results of an organization-wide survey in 15 California hospitals. Quality in Health Care, 2003, 12:112-118.
篇5
[关键词]急诊;医疗安全管理;医疗纠纷;防范
临床分析发现,医疗纠纷事件是因为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包括患者期望值较高、医院误诊误治等,临床病理解剖率的降低则是导致医疗纠纷事件的主要原因,急诊科则是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主要科室[1]。临床中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和患者接触最亲密、最早和最直接的群体为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是医生的主要助手,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和护理时,护理人员的责任非常重要。要想让急诊抢救的质量得以保证,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急诊抢救的准备工作,通过娴熟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为急诊抢救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要想实现上述要求,护理人员就需要对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进行不断学习,进而让护理效果得以及时提高。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让医疗纠纷事件能有效减少,最终让急诊效果提高,让医院经济损失减少,保证医院健康、稳定地发展。该研究主要分析了急诊的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纠纷防范,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该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急诊治疗期间发生的17例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1例、6例;患者年龄为8~60岁,平均年龄为(37.2±3.3)岁。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5例死亡,没有伤残病例;5例医疗纠纷事件经鉴定存在医疗损害责任,12例医疗纠纷事件不存在医疗损害责任。1.2方法选择统计方法来收集和分析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处理情况、系统分布、赔偿费用以及赔付情况等,并利用自制表格来进行整理和归纳。之后选择SAS9.0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2013年1月—2016年7月该院急诊共收治71693人次,共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事件17起,发生率为0.024%(17/71693),其中儿科2例,外科2例,内科10例,其他科室3例;5例为重大医疗事故。3例医疗纠纷事件经鉴定存在医疗损害责任,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没有护送危重症患者转院、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规程等原因所导致的。2.2死亡医疗纠纷事件的分析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5例死亡。尸检结果显示,2例是因为患者自身疾病所导致死亡,3例是急性心肌梗死和电击伤后死亡,有关患者的抢救过程,并无完善的抢救记录。2.3医疗纠纷事件的解决方案分析在全部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9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医患双方友好协商所解决,2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卫生行政部门调解,5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法庭调解判决,1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
3讨论
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5例死亡。尸检结果显示,2例是因为患者自身疾病所导致死亡,3例是急性心肌梗死和电击伤后死亡,有关患者的抢救过程,并无完善的抢救记录;3例医疗纠纷事件经鉴定存在医疗损害责任,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没有护送危重症患者转院、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规程等原因所导致的;9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医患双方友好协商所解决,2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卫生行政部门调解,5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法庭调解判决,1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研究结果显示,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原因、结果不同,其具体的解决方法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反思医疗纠纷事件,特别是反思医疗机构自身在救治过程中所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包括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质量以及内部管理等,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医护人员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应对死者或者受到伤害的患者保持负责人的态度,将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责当成工作出发点,进而让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让医疗事业的发展保持健康和稳定。如果存在原因不明的现象,则应实施尸检,坚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公开进行处理,让社会舆论的压力有效降低,让后续暴力事件的发生几率降低[2]。尸体检验是现阶段是死者的死亡原因进行查明的主要方式,效果也比较理想,可以将尸检结果当成证据,并呈现在法庭上。特别是最近几年,因为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临床病理尸检频率降低,同时临床医患纠纷和事故等增加,对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更应加强尸体检验的意识[3]。值得注意的是,要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应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同时应不断扩展法律意识。部分时候,因为医院害怕过于主动会因此承担法律诉讼或医疗纠纷的风险,所以医院在对某些事件进行处理时常常选择和平处理的态度,然而结果却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漏诊、误诊以及误治等问题[4]。但是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条例可知,医院在考虑到服务质量问题的基础上,不会主动进行尸体检查,所以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非常高。另外部分家属因为对治疗效果存在较高的期望值,特别是对于部分“专业医院”“好医院”“大医院”等,患者家属的期望值更高,所以在出现问题就可能因为存在较大的落差而出现重大医疗纠纷事件;除此之外我国存在传统的“死者为大”的理念,例如“保留全尸”“寿终正寝”“落叶归根”等,会在一定程度束缚人们,同时也是现实事件和普遍理念的矛盾。所以现阶段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是因为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例如医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在对负责者进行寻找时,医院表现得不闻不问,不及时处理或者缺乏明确的处理态度;另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对相关责任人比较偏袒;在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冷漠等。所以应从服务质量方面来对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导火索、基本原因和核心原因等进行认真分析。针对以上问题,医院首先应将医疗纠纷事件当成出发点,对临床解剖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并对经验进行不断总结;除此之外在委托尸检方面,医院应加强学习,将委托尸检当成学习通道,对临床解剖经验进行不断提升。其次医院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让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加稳定,并分析和讨论死亡案例,将患者当成医疗活动开展的中心,对治疗活动中的全面性、合理性和细致性进行不断提升,加强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让社会矛盾性有效减少。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应加强管理,对防范意识进行强化。对于急诊来讲,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高危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加强沟通,加强手术的把关,加强培训工作,让医护人员的医疗纠纷防范意识提高。具体的防范措施如下。①组建医疗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通过分析医疗纠纷事件,对急诊科管理进行不断强化,将院长作为组长或者负责组织,组员则应选择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进而形成存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委员会,对医疗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全面负责,对急诊科进行监控、管理和培训,并有效协调患者和医院的关系。②制定科学和和完善的检查制定,并对责任性质进行明确,同时通过手术分级审批来实现,进而来对急诊科各级医师的实施范围进行明确,并对其进行有效约束,让手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能进行越级性的处理。例如针对重大手术可能导致的纠纷,应在事前进行上报、讨论、分析和审批,之后实施常规性检查、病情讨论、家属签字、手术开展等。③制定科学和合理的讨论制度,针对医疗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隐患,进行开会讨论,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相关责任,通过探讨和分析相关的原因,在对相关的改进措施进行明确。另外还应制定患者反馈制度或者投诉处,为患者的申述提供地方,让可能出现的暴力事件有效减缓,通过解释和协调,让患者能更好理解医院。除此之外还应对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不断提升,特别是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让其工作责任心增强。④有关纠纷的赔偿,医院在对规定和制度进行明确的同时,还应设定事故等级、明确责任和原因,来对赔偿范围进行划分,对赔偿额度进行设置;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商业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因素;积极寻找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协助,让赔偿风险降低;另外还应对医疗纠纷事件的处理程序进行评估,让直接冲突能有效减少,通过对医疗活动的过失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家属进行具有说服力和有证据的解释,对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逐渐了解,之后经过协调来对纠纷事件进行进一步的协调处理;对于医院来讲,应配置常年在职的专业法律顾问,经常进行教育、指导和协调,让医务人员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约束,对纠纷进行主动的处理和回应,让医疗纠纷事件的处理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综上,在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中,急诊科是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一个科室,针对这一特点,医院应加强医疗法规的认知,并对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安全管理,最终来对医疗纠纷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几率,让医疗质量提高,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医院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广.急诊的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纠纷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7-9.
[2]王琳.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202-203.
[3]靳艳.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26):5219.
篇6
一、2018年度质量管理总体情况
1、强化医疗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管理的永恒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安全优质医疗服务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基础。
(1)严格依法依规执业。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做好相关工作,及时做好医师注册和变更注册工作,《放射诊疗许可证》通过校验。
(2)强化日常督导检查。一是坚持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医院分管领导每月两次深入科室进行工作督导;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围绕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到科室检查,指导质量分析评价及改进工作。二是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并围绕如何“防范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展开讨论,制定并印发了《重汽医院医疗风险防范管理方案》、《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等制度,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三是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定期召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议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定期检查麻精药品、高危药品、急救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严格管理,对住院和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每月排序,并对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用药进行专项点评。定期公示我院基本药物常用药品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及整改措施,根据临床需要调整了我院抗菌药物目录并上报卫计委备案。2018年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使用比例为55.1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均符合二级医院目标要求。四是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对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血液净化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控、管理和检查,针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其次,做好院内感染病例、多重耐药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感染患者的目标性检测,定期分析、通报。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分期、分批、分层次,采取多种形式(讲座、微信交流平台、)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及考核,提高了全员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依从性。
2、不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1)完善护理质控标准,提升护理质量水平。按照《山东省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护理部重新完善制定护理质控标准,并从护理质量总目标、院科两级重点监测指标、PDCA项目等几个方面入手,强化科室护理质量,全年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二级综合医院标准。
(2)加强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全年高危压疮管理52例,无院内压疮发生,院外带入压疮32例,治愈好转13例;跌倒7人次,跌倒率0.27‰,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效果显著;危重病人管理14人,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3、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
外科开展了包皮微创手术,采用一次性环切缝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由于创面小,手术时间短,效果好等优点,患者较易接受;12月,在省立医院整形专家指导下,完成我院首例乳房再造术;中医科利用专业优势,采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开展“三伏贴”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新业务;康复医学科针对脑血管意外病人开展OT康复治疗新项目,较好地改善脑血管意外病人的上肢功能康复;妇科开展的超导可视无痛人流和LEEP刀宫颈修复术新项目进展顺利,无不良事件发生;口腔科开展了种植牙新业务;检验科开展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血清载脂蛋白A、血清载脂蛋白B、血清胆碱酯酶等项目检测。以上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丰富了我院医疗服务内容,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优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效率
进一步完善门诊管理制度,强化诊疗服务管理,优化了门诊流程,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进一步完善门诊预约管理,增加微信预约,强化节假日值班医疗服务;加强了专家门诊管理工作,增加省立医院口腔科专家来院坐诊,使患者有更多的就医选择;强化导医台的服务功能,丰富便民服务内容;强化窗口科室服务,相关科室上午提前半小时到岗;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尽量缩短病人等待时间;增设银行POS机,方便了患者交费结算;进一步优化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认真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制度,使患者及时了解诊疗费用情况;认真做好医患沟通,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患者隐私;多方收集患者意见和建议,认真受理患者诉求;铺设了部分沥青路面,更换了卫生保洁服务公司,医院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5、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一是积极落实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实现药品零差价。二是加强对外合作,与市中心医院正式签约缔结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三是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主题,继续推进医院标准化建设工作,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四是改进服务,扩大查体业务。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业务。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七是做好社区及公共卫生工作。
二、2018年度中发生的质量问题
(一)医疗质量
1、康复科医师在为患者康复治疗中造成其左上臂骨折。造成患者治疗六个月基本痊愈,赔付病人28000元。经院办公会讨论,决定对中医康复科处理如下:考核中医康复科1400元,考核责任人1400元。
针对康复科出现的问题,医院质量委员会于2016年5月25日召开了以“防范医疗风险 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会议由院长主持。院长首先做了关于《患者安全》的专题讲座,讲座包含“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患者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和完善”等内容,强调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存在病历书写不合格、疾病诊断不准确、辅助检查不合理、用药不规范等现象。主要原因有:(1)各种医疗制度的执行不够,如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2)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不够,认真查体、详细询问病史做的不够,缺乏认真思考分析,有凭想象下结论现象。(3)门诊时常有推诿病人现象,留有医患矛盾的隐患。(4)出现风险后缺乏查找根源、认真总结、加强防范的意识。
处理结果:(1)健全组织、督促检查,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科学决策。按照标准化建设,医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各科室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同时明确医疗质量管理职责,加强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组织保证。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专题会议,认真分析临床典型案例,从医德医风方面、廉洁行医方面是否存在不良行为。要求各科室加强医疗管理,增强安全意识。(3)加强培训、知法守法,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法律支持。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十四项医疗核心制度,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操作能力 ,如举办讲座、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4)加强学习,规范服务,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制度保证。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促进和鼓励取得高一级学历,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二)工作质量
1、个别药品缺货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配送企业联系不及时,督促不够,影响了临床使用。(2)据药品供应公司反映,个别药品因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底等原因,停止生产或减少产量,造成医院药品缺货。
处理结果:(1)采购中心严格采购流程,做到早做计划,及时采购,并在多个医药公司合理调配。(2)对确实因生产原因造成的缺货,及时告知药剂科和临床医生,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3)对投诉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可以告知先用其他药品替代。
2、门诊统筹费用超出定额。据财务科提供的数据信息,今年1-9月份门规统筹费用超出定额51.4多万,如果全年算下来,超出部分返还60%,那么仍有一部分收不回来,给医院造成了损失。主要原因:(1)临床医师对费用控制出现了思想上松懈,意识淡薄。(2)有些药品使用不正常,病人用量大,存在大处方。(3)医德医风方面存在一些不良风气。(4)病人主动要求,为减少医患矛盾,医生不得而为之。
处理结果:(1)经过医务科对门诊统筹使用的分析,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药占比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有关科室进行严格考核,经统计,9-11三个月考核临床超定额共计近5万元。(2)对个别药品使用不正常现象,采取适当控制的办法。(3)在医疗过程中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三、2019年度质量管理提升方案
1、严抓核心制度落实。提高质控质量。每月两次对医疗质量督导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突出重点质控。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抓”,督导到科、落实到人。细化质控环节。使每一个质量管理记录本、关键环节、问题都能追溯到责任人,有的放矢。
2、加强病案管理。 加强病案知识培训。组织医务人员系统学习病案管理知识。试行“跟查代训”。低年资医师和病历书写问题医师,跟随病案质量督导组参与病历检查。开展病历点评。组织病历书写大赛,定期开展病历点评,对优秀病历和问题突出病历组织全院进行现场展示。
3.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强化患者入出院指知道和相关告知。完善转科、转院交接流程,认真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加强出院患者一级随访。积极接待和处理投诉。及时分析临床不良事件,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篇7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安全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97―01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尤其是心内科患者具有年龄高,病情重,变化快,而且多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护士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1]。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针对护理中的护理风险,并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如下。
1 心内科存在的风险因素
1.1 心血管疾病潜在危险因素: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型心律失常、突发性呼吸心跳骤停等。即使护士巡视病房发现也会影响患者预后。
1.2 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疾病及年龄各脏器功能减退等,使自护功能受限,易发跌倒、坠床的危险,尤其下床行走或上厕所时易摔伤意外,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破裂猝死。
1.3 外出检查过程中易出现意外:患者住院过程中需要各种检查,在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运送过程中易出现心绞痛,呼吸心跳骤停等风险。
1.4 用药护理的风险据文献报道:据文献报道:60岁以上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为其他年龄组的2.5倍[1]。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的种类多,常用药物:如抗凝血、降压药、强心、抗心律失常、升压药等,由于这些药物有剧烈的收缩或扩张血管作用,处理不当,易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引起各种纠纷的发生。
1.5 人员配置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心血管多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量大,护理记录多,各项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容易不到位,易出现各种不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中午,夜晚值班人员少时,遇到有抢救患者时,其他患者观察护理不及时,易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2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2.1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防范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根据心血管病房的特点,建立以下制度:建立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患者外检查管理制度;制定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制定专科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制度专科培训考核计划,对发生的差错事故必须呈报,尤其对护理缺陷问题,意外事件,投诉或纠纷进行实时呈报制度。
2.2 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有护长担任,质控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护士长根据月和周的工作计划,并与质控员进行检查各种项目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个人,同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分析改进措施。
2.3 完善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为避免患者坠床,摔伤等意外事件发生,病床安装上护栏,走廊设置防护栏杆,卫生间安装扶手,洗手间地面保持干燥,设置防滑装置。并向患者家属告知防范措施,患者需要上厕所排便时家属陪伴,如便秘及时处理,严禁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脏骤停。
2.4 建立健全健康宣教,相关疾病知识介绍等。如介绍管道管理的依从性,吸氧知识介绍,静脉留置针等知识的健康宣教,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患者安全。
2.5 外出检查意外的预防。与医生做好沟通,危重患者根据评估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如带好急救箱,简易呼吸器,氧气袋等抢救药物及用物,有医护人员陪同护送。并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抢救[2]。
3 效果
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认真执行制度和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严格做好交接班制度,层层把关,减少护理纠纷,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1年来,科内无差错,事故的发生,各种投诉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4 体会
任何临床活动,都存在一定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方法更科学[3]。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及防范意识能力,消除各科不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同时护理风险管理于护理质量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它贯穿与护理质量管理的始终,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持续质量的改进,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淑梅.关于老年人用药问题.中国新医学,2004,3(2):106.
篇8
1.1管理因素:①思想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②有些政策、常规不健全、不完善,职责、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③对业务技术考核重视程度不够。体现在对新护士业务培训的考核及新业务、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训练不达标。④管理力度不够,要求不高,督促检查欠缺。对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且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未达到护士素质要求的标准,就有可能造成在言行或技术上的偏差,给患者身心带来不良后果。如不能满足护理工作现状,产生职业厌倦情绪,致使对患者关注不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缺乏主动性、预见性;工作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违反了操作规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风险指数。
1.3环境方面因素
1.3.1危险物品的管理:由于安全检查和宣教落实不到位,致使病房存在危险品,使得有自伤、自杀、伤人、冲动等想法的患者有机可乘,出现意外。
1.3.2基础设施的配置:医院的基础设施、疗区物品配置不当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如门窗不牢固导致患者外走或自伤;地面过滑导致跌伤等。
1.3.3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由于精神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使得精神科护士所从事的是高风险、高强度性质的工作,如患者冲动伤人、猝死、外跑、自杀等随时都会发生,护士在工作中既要保证患者安全,又要提防患者伤人,心理持续处于戒备紧张状态从而导致心理疲劳。受传统重医轻护观念影响,使得护士的自身价值得不到很好的认可和利用,尤其是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认识的偏见,导致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地位更低。另外家庭负担、个人心理问题、患者家属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期望值等的改变,使护理人员时刻都感觉到心理压力的存在,造成安全隐患。
2风险管理
2.1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1.1更新观念,树立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安全护理和慎独精神作为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尤其对有自杀外走想法的患者要严密观察其行为举止,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患于未然。平时侧重业务技术培训,制定规范的培训与考核方案,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地进行应急预案的实习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2.1.2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加大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和保障,是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也是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重要环节。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护士风险管理能力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加强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知识,针对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归因分析,找出目前医院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护士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将风险关口前移,做到预防为主。
2.1.3重视护士的法制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规范护理行为,尊重患者权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来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临床3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等工作是由护士来完成的,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极易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根据医院现状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力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节假日、夜班等班次的管理,注重新老护士的力量搭配并根据工作强度的变化规律实施弹性排班。
2.3加强环节控制,注意细节管理。护士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在开放式管理的病房,认真交接班,重点患者重点交接,如对于藏药、拒药的患者,一定要将药物看服下肚,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看护半小时后方可离开。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的隐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质控标准》、《护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以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质控小组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次数,发现夜班值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4加强环境安全管理,确保病房设施的安全。针对安全四防工作的要求,制定符合本科室现状的四方安全工作制度,定期对科室设施、设备的牢固性、安全性等进行相应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设施、设备时刻处于安全备用状态。
2.5认真履行告知制度。护士每做一项操作,都要在操作前将与操作有关的相关事宜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征得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如对新入院患者的查体及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约束等。家属带患者外出时要办理临时外出手续并交待注意事项,对于外出归来患者要做好危险物品检查的告知。告知制度的建立既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在保护自我、保护他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举施。
篇9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职能的最终表现形式,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缺陷控制[1],通过对缺陷的控制,使医疗护理活动中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的护理服务。现将临床常见的护理缺陷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1 临床常见的护理缺陷
1.1 护理观察、记录缺陷: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延误病情;交接班不认真,不能按要求巡视观察或不坚守岗位,工作发生失误;发现问题,报告不及时或主观臆断,擅自盲目处理;监测数据不准确、不真实、弄虚作假;护理观察项目遗漏,发生漏测、漏看、漏做;护理记录不及时,计算发生误差,漏记、错写、误写。
1.2 口服药发放缺陷:口服药错发、漏发、早发或迟发;发药后对病人交待、解释不详,致多服、漏服、错服、误服。
1.3 注射、输液缺陷:错注、错输、漏注、漏输;注射输液中药名、剂量、浓度、方法、时间发生错误;用药速度快慢调节发生错误;使用过期、变质、混浊、有杂质的药品。
1.4 护理处置缺陷:护理不周发生褥疮、烫伤;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不良后果;漏作药敏试验者或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作;手术、检查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和检查时间;各种检查、手术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时划破多处皮肤,影响手术及检查;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或延误供应抢救物资、药品影响治疗抢救;手术室护士误点纱布、器械遗留在体腔或伤口内,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延误时间;供应室发错器械包或包内遗漏主要器械影响检查治疗。
1.5 医嘱处理缺陷:医嘱处理不及时;医嘱转抄错;医嘱签字后未执行,或医嘱执行后未签字等。
1.6 消毒隔离缺陷:无菌技术操作管理不善而发生感染;消毒液浓度配制不准确发生感染;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供应未消毒的器械、敷料、药品;一次性用品处理不当发生意外;院内感染监测项目未达标准。
1.7 输血及血标本采集缺陷:输错血液;漏采、漏送血标本;血标本注错试管或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采集血标本,影响化验结果。
2 护理缺陷原因分析
2.1 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惰性严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慎独精神,不能严格遵循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导致护理缺陷发生。
2.2 服务对象对护理的期望值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护患关系缺乏沟通,理解与谅解不够,与客观现实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不满情绪。
2.3 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医疗科技进步,信息咨讯网络发展,服务对象健康知识增加,病人维权意识增强。
2.4 临床经验少;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发生缺陷人员的护龄和职称密切相关,护龄和职称越低,差错发生率越高,这与护士的业务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经验有很大关系。
2.5 行为、心理因素有关;观察发现,发生护理缺陷的人员,并非全是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护理工作者,这与某些行为、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6 与管理因素有关:(1)护士长管理重心偏移,护士长是医院最基础的管理者,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工作中整天忙忙碌碌,没有重点,而抓护理质量的时间和护理安全管理的时间相对较少,严重影响了护士长的管理职能,从而影响了科室的护理质量。(2)缺乏标准意识,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严格标准的实施是控制护理质量缺陷的重要环节,工作中有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护理服务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但由于护士长的个人认知,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致使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3)缺乏法律知识,未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各种健全的护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但由于护士长在日常的管理中缺乏法律知识,未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明确,再者由于监控的力度不够严格,致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4)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在护理质量缺陷管理中,护士长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借鉴他人的经验,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缺乏创新意识。(5)护理工作中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激励机制,护理人员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3 护理缺陷的干预措施
3.1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责任心,培养“慎独”精神和利他意识,遵循病人至上的宗旨,敬业爱岗、认真负责,才能圆满完成工作。
3.2 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工作制度经常性的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执行医嘱制度、差错事故分析讨论制度等。一定要养成审慎负责,周密谨慎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篇10
第一方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人事制度改革是方向、是出路,改革要面临许多困难,但不改革,将会有更大的困难出现。**年护理工作计划中明确指出,护理部首先要明确这一观点,找准合理的定位,“跳出护理看护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参与改革。应当好领导的参谋,为领导提出可行性的参考意见,取得领导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利用多渠道形式向护理人员讲解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思路及发展趋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消除不满情绪和抵触心理。以改革为契机,使全院护理人员既有紧迫感,又有危机感;既树立竞争意识,又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优化护理队伍,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第二方面、抓好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队伍素质
在做护理人员工作计划时严重强调全院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先天不足”已成为我们不断求学的动力而非阻力,树立自强、上进、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精神,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来积累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逐步把目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转变为以专科、本科为主体的护理队伍。护理部将采取多种渠道,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
1、鼓励中、青年护士参加自学、广播电视大学考试,到年底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护士人数的55%。
2、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护理本科、研究生学习,到年底本科学历人员达6人。
3、选送护理骨干到省内外短期护理知识培训班学习,以管理知识、专科知识进展为主。
4、坚持每月在院内举办护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每月科内业务学习1-2次,护理查房1次,操作培训等。护理部重点要规范护理查房,提升查房质量,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第三方面、护理质量管理是核心。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1、护理单元推广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护理部拟定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采用工作量,工作质量和质量缺陷相结合综合考核。各护理单元认真组织实施,进行考核,通过工作量化考核促使护理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
2、以过细、过精、过实、过严的严谨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护理部将深入科室规范各环节管理。
3、坚持三级质控组每季、月护理质量检查,考核,及时通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对检查出的结果进行排名次,形成科室间的相互竞争,年终护理质量前三名的科室给予一定奖励,连续两年后三名的科室予以惩罚。
4、护理部针对**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针对性修改单项考核扣分,加大考核惩罚力度。
5、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疫源地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
第四方面、护理安全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护理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应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1、护理部做好宏观管理,补充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抓好各层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继续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和节前安全检查和节中巡查。
2、护士长做好微观管理。坚持毒麻药品、抢救药品、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良好率达100%。抓好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新毕业、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形不定时查房。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各种过敏试验,手术前准备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第五方面、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通过学习,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纠正和克服过去的病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护理做法,应全盘考虑,综合计划,集医院、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对病室实施全身心、全方位,全过程、多渠道的系统护理。
2、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培训。
3、5.12国际护士节举办“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方便病人”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转变护理人员思想观念,变病人要我服务为我要为病人服务,更好的提供优质服务。
4、在全院开展评选服务明星活动。
第六方面、加强护理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1、全院各护理单元实行弹性排班。护理部制定弹性排班实施办法,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全院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无需要时即休假。
2、护理管理者应增强经营管理意识,护士长应与科主任一道共同动脑筋,想办法,改变科室收入构成结构。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护士长既是决策者,也是参与者,应对科室物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认真、准确的统计,做到计划与控制,核算与分析并存,逐步摸索出科室成本消耗的规律性,使科室的医疗成本既合理又科学既低耗又有效;既减少病人负担,又增加社会效益,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个人收入。
第七方面、护理各项指标完成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5分)。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85%(合格标准为80分)。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0分)。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合格标准为80分)。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