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教学任务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而是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也要使其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因此,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放养”的教学模式,包括近年来提出的“快乐教学”与“阳光教学”等模式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遗留下的弊端,而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理论指导,将理论知识落实在实践中,能增强学生的体育应用能力,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切实有效的进步,因此教师应该广泛提倡与应用。
一、集体训练——规范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
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课程就像是活动课,能够让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得到释放,是解放天性的主要阵地,但是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体育虽不像文化课那般“拘束”,但是训练也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在进行训练时,倘若单独训练,很容易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任务完成度大打折扣,但是集体训练的模式,能够以“团结,不落队,不服输”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训练意志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需要教师在开展集体训练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在体育运动中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的重要性。“终身运动,受益终身”,但是需要加上“健康”这一前提,用规范标准的体育动作去开展锻炼活动,才能让身体机能得到巩固,保障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1]。例如,体育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仰卧起坐”的训练时,要向学生示范标准的动作,并配合语言讲解,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后,再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训练。首先让男生按压女生的脚背,使女生先进行集体训练,然后再进行位置互换。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训练情况,并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动作,引导学生进行健康体育运动。最后,教师向学生强调:虽然仰卧起坐能够锻炼腹部力量,但是高强度的训练会导致脊椎损伤,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多加注意。
二、实践活动——提高体育文化与身体素养
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与技能,既有生理卫生知识,也有体育人文知识;既有运动技巧,也有运动评价。而身体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运动素质与健康素质两个层面,是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维持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总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打地基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让学生树立强大的心理自信心,同时也要健康运动,帮助学生茁壮成长、健康发育。实践活动是体育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要求教师转变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印象,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例如,在教学“跳绳”内容时,教师首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规范的跳绳动作,同时也要讲解跳绳的好处,如增强身体协调性,提高思维能力,通经活络有助于减肥等。其次带领学生展开实践活动,落实理论知识,如“跳绳接力”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实践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的体育文化与身体素质都得到升华,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游戏,培养学生体育情感
体育游戏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活动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专注度。因此,教师要深刻把握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用兴趣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此外,教师需要注意,选择的体育形式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机能,促进学生健康发育,并非为了游戏而游戏,枉顾新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体育情感主要是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自觉性与能动性,逐渐形成自主锻炼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运动的体育锻炼习惯。兴趣是学生主观意识的表达,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兴趣点也有差异,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立足于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设计恰当的体育游戏,从而用快乐的氛围去感染所有的学生,进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对体育运动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2]。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捕鱼者”的游戏,首先教师在操场中划分出一个区域,作为游戏的规定范围,然后再挑选出5~6名小学生作为“捕鱼者”,其余的学生作为“鱼”,当“捕鱼者”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捕鱼”时,需要手拉手不能松开,否则捕到的“鱼”视为无效。该游戏简单易懂,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短跑速度与随机应变的能力,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学生在游戏中为了更好地“捕鱼”或者“逃跑”,也会一起商量对策,进而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小学体育课堂带来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四、体育竞赛,增强学生体育品质
体育竞赛在体育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既能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在竞赛中引导学生发展体育品质。体育品质是体育道德规范的外在体现,它没有硬性的规定,但是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体育品质,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时,能够更加规范、积极、健康与高效。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足球基础后,教师为学生组织了一场足球竞赛活动,首先在分组时,男女比例应该相同,确保两队之间能够势均力敌,保障比赛的公平性。然后在竞赛前,教师向学生阐述比赛规则,并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赛品质,避免被胜负欲冲昏头脑。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比赛行为与状态,并及时做出评断。如A学生为了抢球,不惜将B学生撞倒在地,虽然得球了,但是教师应该对A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引导A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B学生道歉。总之,体育品质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点,也是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能力的重要推动力,教师应该格外重视,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结语
篇2
问题1:观察图中的房屋,有你熟悉的空间几何体吗?
生:图中有长方体、棱锥、棱柱等几何体。
师:(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从该房屋中抽取出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由哪些几何元素构成?
生:长方体由点、线、面这3个几何元素构成。
师:点、线、面是空间图形的基本元素,它们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世界。关于点和线,我们在初中已经详细研究过了,今天主要和大家探讨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评析】这么一栋漂亮的别墅竟然是由一些几何体组成的,这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几何体的世界。这些几何体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呢?接着,执教老师以学生熟悉的长方体为载体,提出新问题,这样设计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必要的、有用的。
二、概念的生成
问题2:(1)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给了我们直线的形象?(2)直线有哪些基本特征?(3)如何表示直线?
生:黑板的边缘、空中划过的闪电都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
师:数学中的直线就是从同学们刚才所举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那么,直线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生:直线是直的,向两边无限延伸,无粗细之分。
师:如何表示直线?
生:在几何中用线段表示直线,但是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用符号表示直线,记作:直线AB或直线a。
【评析】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这一概念,这是他们已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把直线这一原始概念理解透彻。用研究直线概念的方法可以类比、迁移到对平面概念的研究,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平面概念。这一做法体现了“抱住”直线学习平面的理念。
问题3:(1)生活中哪些例子给了我们平面的形象?(2)平面有哪些基本特征?(3)如何表示平面?
生:桌面、黑板面、光滑的玻璃面、平静的水面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
师: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那么,平面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生:平面是平的,无限延展,没有厚薄之分。
师:真不错!这位同学考虑问题很全面。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平面呢?接下来,我们通过类比画线段表示直线的方法,画出矩形表示平面,但观察角度原因,当平面水平放置时,矩形的平面变成为平行四边形。同样地,类比直线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将平面记作:平面ABCD,平面AC,平面α。
【评析】纵观平面概念的生成过程,执教老师通过类比直线的表示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平面,使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对概念理解达到概念学习的水平,同时将直观与抽象、比较与类比等思维方法贯穿于教学中。
三、性质的探究
师:我们知道,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多少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呢?
生1:3个点。
生2:4个点。
师:同学们的看法不一样。这样吧,我们动手来做一个数学实验,看看到底几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一)实验1:用手指头将一块硬纸板固定在空中的某一个位置,保持平衡,至少需要几个手指头?
学生动手做实验,小组讨论,最后学生代表分析并展示结果。
师:哪位同学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生:至少需要3个手指头才能将硬纸板固定在空中的某一个位置并保持平衡。
师:如果把硬纸板看作一个平面,将一个手指头看作一个点,你能用一句话归纳你的发现吗?
生: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师:任意三点都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吗?
生:不行。如果这三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就无法确定一个平面。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三点不一定可以确定一个平面。那么,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什么?
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师:很好。这实际上就是课本第42页的公理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如何用图形语言表示公理2以及公理2的作用?请你说说公理2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生: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有照相机、测量仪器的三角架定位、三角形所在平面的稳定性等。
【评析】公理2的内容不仅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即“过不在一条直线的三点有一个平面”,而且给出了这样的平面具有唯一性,即“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另外,公理2还可以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比如不共线的三点中任意取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一定在不共线的三点确定的平面内,为学生学习公理1作了铺垫。
(二)验2:如果把硬纸板看作一个平面,把你的笔看作是一条直线的话:(1)你能使笔上的一个点在平面内,而其他的点不在平面内吗?(2)你能使笔上的两个点在平面内,而其他的点不在平面内吗?
师:你能根据上述两点知道什么?
生: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师:这是公理1的内容,我们如何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这个公理呢?
生: 如图:
师:根据公理1的3种表示方法,请你总结出公理1的作用。
生:公理1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方法,同时也为我们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直线向两边无限延伸,无限延伸的直线放在平面内,说明平面也向四周无限延展。公理1的作用在于用直线的“无限延伸性”来检验平面的“无限延展性”。
师:请你举例说明公理1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生:比如工人用直棒检查墙面是否平整,木匠将绳子拉紧,将两端置于桌旁,通过是否漏光来检查桌面是否平整。
(三)实验3:把三角板的一个角立在桌面上,三角板所在平面与桌面所在平面是否只相交于一点B?为什么?
生:不是。
师:平面是向四周无限延伸的,对于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如果有一个公共点,那么一定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那么,它们还有除了这条交线以外的公共点吗?
生:没有了。
师:请你归纳出关于以上描述的一个基本事实。
生: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师:这就是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我们如何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表示公理3?
生:α∩β,如下图所示
【评析】执教老师设计了3个实验,通过让学生操作,直观感知抽象的点、线、面的关系,降低了学习难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思考用类比的思想、联系的观点,以及延续本节课研究的3个公理的基本方法,你认为研究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等判定定理、性质时可以从什么地方入手?
【评析】这样的课堂小结,使得学习内容不只拘泥于认识平面及其基本性质,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等定理、性质的基本方法,为整章立体几何的学习谋好篇、开好局、定好调。
【总评】
一、以“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思维,将“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两个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在教学中
教学伊始,执教老师设计的问题中有4个小问题:观察图中的房屋,有你熟悉的空间图形吗?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给了我们直线的形象?直线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表示直线?再到后面的3个实验,实际上这也是3个问题,最后还有反思性的小结,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可见,在本节课中,教师用“问题”串成了整节课的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执教老师首先要有“设计问题”的意识,要有准确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问题”可以驱动学生思考。在这节课里,执教老师将“问题”连成串,前后互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一个整体。此外,教学前后的“问题”呈现出相似的结构特点,如问题2:(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给了我们直线形象?(2)直线有哪些基本特征?(3)如何表示直线?问题3:(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给了我们平面的形象?(2)平面有哪些基本特征?(3)怎么表示平面?其实,执教老师设计的3个实验也是3个问题,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有了目标。
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挑战性,对于“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这个结论,学生的操作非常精彩,这是一个思维精致化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在学生学习3个公理的过程中,执教老师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让学生感知平面的性质,增强了运用点、直线和平面去想象空间问题的意识,提高了数形结合的能力。
二、以活动促进学生探究
让学生主动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本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追求。假如学生在活动中出现“一问一答”的情况,那么这是简单的回答,思维步子迈得太小。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汇报、交流,通过“观察”“猜想”得出结论,同时进行判断、验证并举出反例,这对促进思维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研透教材,变换教材中的3个公理的顺序并尝试教学
在O计教学时,执教老师打破教学传统,将教材中的公理2放在公理1之前学习。
从教材内容顺序而言,3个公理的顺序依次是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目前,正在修订的课标和执教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顺序较为一致,因为正在修订的课标有可能会把“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作为公理1。其实这个从希尔伯特的公理体系来讲,它们都是公理,照理说它们的顺序并不重要。比如,过去数学教材把公理1作为定义,其实公理1是最能够阐释平面“平”的特征,它是用直线的“直”刻画平面的“平”,公理2、公理3都出现在公理1之后。而目前正在修订的课标,拟定将“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作为公理1。笔者认为,这个顺序是符合希尔伯特的公理体系的。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与希尔伯特这个公理体系比较接近。这样设计教学的优点在于,学生首先要对平面有所认识,然后才能更好地说明点、线、面的关系。
四、几点启发
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教学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始终围绕“问题”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那么,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呢?好的教学一定是源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源于对学生认知基础、认知能力的准确把握,因此,提问的关键是要自然。
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体育;德育教育
一、前言
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决定着体育学科是否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自身必须要对体育学科进行重视,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如今的时代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超过应试教育,因为如今的社会主要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道德品质是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而体育学科又是比较适合渗透德育教育的学科,据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问题进行分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在高中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其能够帮助学生们成长,使他们未来的发展能更加顺利.在高中阶段中,很多学科都适合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体育学科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能够渗透道德教育,就可以对体育教学的过程进行创新,并升华体育教学的价值.体育教学本身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而德育教育的渗透则可以对体育教学的效果进行巩固,让学生德智体美兼备.除此之外,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项目具备强度,如果能够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就会让学生具备相关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学会直面困难,不骄不躁,团结互助,进而获得进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只有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够在不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的进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综上所述,基本就是在高中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
(一)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意识
想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同时在高中体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意识进行提升.因为体育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其教学意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如果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都不高,教学意识水平都不强,那么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就只能是形式主义,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意识势在必行.想要达成这一点,需要由学校领导和教师个人共同努力.从学校领导的角度来看,其应该在实际情况下深入地对教师进行了解,之后为体育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让他们加强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从而为教学意识的提升打下基础.而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其应该在课余时间内加强学习,同时多与其他的体育教师就德育教育渗透的问题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的必要性,进而完善体育教学理念,提升体育教学意识,创新体育教学过程.
(二)结合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从高中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面向的主体是高中学生,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其往往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冲突,这也就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体育教师不能够着急对学生进行批评,也不应该因这类事件的发生而感到愤怒,相反,其还需要将这类事件当作是对德育教育实施的途径.因为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本身就具备复杂性,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发生冲突,这是难以避免的.例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篮球运动教学是重要的内容,当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开展篮球比赛时,学生之间的身体对抗较为激烈,就会引发冲突,有些时候是一位学生与另一位学生的冲突,有些时候则是群体之间的冲突,当事件发生时,教师就必须要对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状态进行密切的关注,之后对学生的过激行为进行制止,从而合理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渗透德育教育,如以和为贵、团结互助等等,这些理论在平时进行渗透,学生可能不会在意,而当事情真正发生了之后,再渗透这些理论,无疑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遵守纪律与规则的基础上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宽容他人,理解他人,最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在教学评价中对德育思想进行渗透
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同样需要重视教学评价的相关问题,并在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中对德育思想进行渗透.在现实情况中,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存在不同,对体育项目的天赋也存在不同,有学习好的学生,势必就有学习一般的学生,对于体育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夸奖,而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同时渗透德育思想,让他们对困难进行克服,告诉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大的对手只有自己,只有突破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如此就可以对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培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对体育活动进行开展,其可以向学校领导申请,带领学生去校外进行社会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的目标.在对活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有机会对德育进行渗透,培养学生各类优秀品质.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去社会体育馆内打篮球,感受篮球运动的气氛,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喝完水会将水瓶乱扔,教师就应该抓住机会,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维护公共环境,减少清洁人员的压力.如此就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要求教师充分理解体育教材的内容,之后将其与思想道德教育进行融合,通过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类积极因素,让学生理解体育的内涵,理解德育的内涵,最终达成教学的目的.
篇4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提升
一、贯彻“以生为本”,开启兴趣大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育的主题,更成为教师工作的重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最核心的素养便是强健的体魄和敏捷的运动能力。在此之前,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体内的运动细胞,开启兴趣的大门。例如,在“百米单程跑步定时训练”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跑步训练,学生的运动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为了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综合特征设计课堂形式,围绕课堂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难度适中的游戏,确保其科学、合理性,组织“百米接力赛”,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随后进行接力,在每一关设置一个趣味性的关卡,如背古诗或者答题等,答对视为通关成功,进而进行下一关卡的考验。最先完成接力比赛的小组视为挑战成功,以此来增加百米跑步训练的趣味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掌握百米单程跑步的重要技能和技巧。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学习体育学科的乐趣,在运动中爱上体育学科,增强体育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导入环节”,提升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中包括一项实践能力,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课中,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体育游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乐中体会体育带来的乐趣,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短跑训练”,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一个导入环节,比如将“数字追赶”游戏融入其中,这个游戏类似于综艺节目“跑男”的撕纸条,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运动能力,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后背都贴着不同数字的纸,各小组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追赶与被追赶的成员。随后,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数字,追赶和被追赶的学生听到数字后都要快速奔跑,被追赶的学生被抓住之后,教师继续说数字,被抓学生继续追被提到数字的那名学生……以游戏作为课堂的导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趣化“教学内容”,激发体育兴趣
传统的体育课程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效率降低,久而久之产生恶性循画面。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在课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做完热身运动之后,带领学生一起做小游戏,做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唤醒学生的运动细胞,同时还可以趣化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游戏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提高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快乐,增强对体育课程的喜爱之情,使学生爱上体育、爱上锻炼。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 素质教育 实施
素质教育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这一基本目标的实现会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得到良好的体能锻炼,学生对于各种事物的理解与看待方式,对于生活的理解也会慢慢变得立体起来。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宽自身的教学思维,从各个方面与各个层面逐渐展开对于学生的引导,这会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体育课堂上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一、体育教学中融入美育因素
首先,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融入相应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这会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体育精神。体育教学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理解上的只有锻炼学生体能的效果,学生要懂得欣赏体育美,欣赏体育中延伸的那种竞技精神和运动精神,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内容。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还可以有其他的体现范畴,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懂得充分对其展开挖掘,并且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这样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才会逐渐拓宽,体育课堂上的素质教育也能够真正体现出来。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身体美和运动美。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上,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让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体育课堂上渗透美育因素,这既是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一种激发,也能够让学生站在更高的维度认识与了解体育,会让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更加浓厚。
二、注重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体育课堂上同样可以展开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也是渗透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很多体育训练、体育活动以及运动项目中都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以极大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空间,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与调动自己的思维,在运动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有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总是一成不变,教学的引导方式、课堂上的活动内容都让学生觉得乏味,这显然不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过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改变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融入更多创新的教学理念,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其中可以体现的素质教育的维度也十分丰富。在体育教学中想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的创造性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学生体会到课程乐趣的一种教学方式。
三、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样重要
素质教育的渗透中教师要明确,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展开中,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大部分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都会更加关注于学生体能与身体素质的训练,这也成为了体育教学的核心。这并不是不可以,但这不应当成为体育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的疏导与调节能力,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素养,甚至会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更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教师一定要让两个方面得到兼顾,只有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有效锻炼,素质教育才算真正得到了实践。体育教学中的身体素质教育的体现形式有很多,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观念。体育课程中有很多项目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如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乒乓球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有一些渗透的方式,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只有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处在一个较好的状态,这才是真正健康的体现。实现二者间的协调与平衡才算是素质教育的良好落实。
【参考文献】
[1]王娴.培养中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途径[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09(Z1).
[2]何磊.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初探[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1(03).
篇6
关键词:职业特色 高职体育 教学改革 核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66-02
与普通高校相比,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具有一定专业性、定向性以及实用性的特色。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来说,与一般的院校相比,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的技能。但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的教学重点却与一般院校的教学重点不同,其主要是体育专业技能以及与之有关的职业特点。因此,高职体育教学主要就是培养与体育相关的职业性的实用人才。据此,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突出相关的职业特色,由此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出符合相关用人单位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1 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特色概述
1.1 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特色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突出职业特色就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就是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依据体育课程的相关内容特征以及职业特色来制定教学的计划,同时依据相关用人单位的要求与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化的知识学习以及技能的培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用职业化的教育与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毕业后的体育专业技能与素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1.2 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特色的意义
在我国,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是直接进入社会及工作岗位开始工作的。一般而言,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是从事社会生产以及服务管理方面等实用性的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是对学生之后会从事的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性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较高。对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突出职业特色,就需要将与体育相关职业的保健类知识、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对岗位的适应能力等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与强化。通过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增加职业特色方面的培训,由此来提升高职学生的基础体能以及在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量,帮助学生在之后的职业道路上得以更好地发展。
2 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更新体育教学的观念
高职院校中,传统的体育教学的观念主要就是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相关的培养与教学的,同时,由于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定特属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的方向,为学生设计并制定与其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而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此外,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从而为职业性体育教学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促使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学得以更好地发展。
2.2 体育课程的设置依据学生的职业特点来展开
高职院校的教育遵循的是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对此,在进行职业体育教学的时候,同样需要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结合,进而科学、合理地设置出与学生职业发展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式。由此,职业体育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依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同时还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来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此来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身体素养及运动技能。
例如:高职院校中的营业员、空乘以及酒店管理等相关服务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此外,由于这些职业岗位需要较长时间的站立,对学生下肢静力性耐力和腿部、腰部及肩带肌肌肉的力量都要求比较高。针对这种情况,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体育课就可以以训练学生的形体、拓展训练以及相关的礼仪等方面的内容为主。而学习药物制剂、美容、护士等相关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手腕及手指等手部关节精确的触觉能力,同时还需要相κ褂昧榛畹乃手进行操作。据此,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职业体育的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太极拳、手指操以及相关的棋类运动来提升学生的手部力量,加强学生大脑皮层的灵敏度。此外,对于学习音乐表演等艺术类的学生,需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形象与气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的能力,由此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职业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礼仪以及体育舞蹈等方面的知识与内容来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技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好地发展。
2.3 改革高职职业特色体育教学课程模式
对于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可以将整个职业性的体育教学分为3个阶段,同时在每一个阶段都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阶段主要就是向高职生教授最基础的体育知识及相关的运动技能的理论,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素质进行培养。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讲解与培训,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到第二及第三个阶段的时候,体育教学的内容需要与学生的专业及职业发展相结合,依据相关职业发展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职业性的培养。一般来说,我国高职教育都为三年制的,因此职业性的体育教学开展阶段就与学生的年级相适应。第一年学习的是基本的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到了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时候,职业体育教学活动中就需要依据学生的专业及职业发展的现状来开展与实施。由此,不仅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及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更好地发展。
3 职业特色高职体育教学教材的改革原则
3.1 实用性原则
对于职业体育的教学来说,所使用的教材也需要依据不同专业及职业发展的状况来制定与编写。同时,还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状况来进行编写,使其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特征。这种实用性强的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在学生们之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较大的作用,有效地提升工作的质量。
3.2 针对性原则
每一种职业在工作的过程中都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形成职业病。对此,一定要有效地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帮助学生更好地预防职业病的产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此,就可以在编写职业体育的相关教材的时候,将一些具有保健、矫正甚至是预防职业病产生的方式及方法进行引用,由此对学生们日后的工作有着一定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预防相关职业病的发生。
3.3 终身性原则
职业体育的开展主要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特长及职业,同时,体育锻炼还具有着连续性、实用性的特征。据此,对于职业体育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编写一套适合于学生自身及相关职业方面的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树立起终身锻炼的观念,为学生的终身锻炼奠定一定的基础。
4 结语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就需要在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中加强职业特色的结合与发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篇7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人文关怀学生高校理论界和实践界一致认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特别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成才的需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学校,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显得更加重要。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我国“以人为本”的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符合。我国孔子等古代教育学家以及当代教育学者都认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是教学培养的核心要素。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学校后都强调专业技能的发展,忽视体育锻炼的错误认识。他们往往身体综合素质低下,体育知识匮乏,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而新世纪高职院校体育的教学目标恰恰要求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只具有单一专业技能,而是要把他们塑造成为一个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一个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显得特别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始终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以人为本”的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具体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人文关怀的体育教学中学习氛围中,体验体育的乐趣,有助于他们持续而专心致志地完成体育训练,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现状
通过走访四川部分高职院校15所,被访谈的教师62人,了解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人文关怀的教师非常少,多数教师只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领导也很少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处于比较淡化状态的比例大,即无意识15%,较少意识31%,一般意识47%,较强意识8%(见表1),因此,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急需改善。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的途径
1.全面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和强烈的主体角色意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已成为新世纪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新的高职体育教育思想重视人的和谐发展,强调把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终身运动,而不仅仅体育活动为专业服务。对此,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者要全面而及时地进行更新,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体育教师树立强烈的主体角色意识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觉的以主体身份与责任意识履行人文关怀的重要驱动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强调为学生专业服务的同时,更要关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深厚丰富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基础,人文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最基本要求,具体包括历史知识、文学知识、体育知识、道德知识、艺术知识等等,作为体育教师应全面储备各种人文知识,率先垂范,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的关注,对生命的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而其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价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对以后的人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对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人格形成的影响之大者莫过于教师,教师的人文素养、品德情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积极平等的人性观。人性观即怎样看待人的一种基本观点,积极地看待人性,就是要对人性持一种乐观的态度,相信人的本性都有向好的、完善的方面发展的潜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这种积极平等的人性观即以平等的态度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个人,对学生个体和差异的欣赏,对学生的关爱,等等。
4.精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贴近班级学生专业特点。因为不同的专业特点,本着高职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特点,每个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不一样。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上好比较完美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前提。在体育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技术语言的运用上要考虑趣味性和专业性的因素,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环境的优化,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引导学生增加体育意识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5.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体现人文气氛。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投入到与学生一起运动中去,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游戏练习中,老师与学生一起做游戏,那么犹如给学生心理注入一支兴奋剂,学生在参与练习的时候积极性高涨,全身心的投入,那么教学效果比较好。老师能与学生平等相处,那就要走到他们中间去,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学生一起进行练习。多参与学生的练习,那样学生的心里话、某些想法与建议,也会主动与老师交流 ,老师根据这些信息,便改进与促进自己教学的。
6.全面的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包括理解宽容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平等对话的能力、激励成长的能力、营造和谐教学环境的能力等等。在体育教学中具备这些能力,才会得到学生信赖,建立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并能产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信心大增,激励学生永远奋进的力量。这种人文关怀最终内化于学生的心灵,外化为学生的行动,体现为经过较强的身体活动和实践来启发学生对人生意义进行正确的思考和评价,对生命持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人的尊严和价值实施积极的维护。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行动。只有人文关怀的行动才是师生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石,只有关怀的行为才能给学生以温馨的生命感受。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体育教学不能再单单是体魄锻炼的体育教学了,而应该是进行人文关怀的神圣载体。我坚信,我国高职院校未来的体育教学将会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的设置,也将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素质、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4).
[2]陈红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下的人文关怀[J].贵州体育科技,2007,(04).
[3]陈彩虹.关于人文关怀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篇8
关键词:茶文化;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创新
茶文化的神韵和哲思,对人们的品格塑造和为人处世发挥积极积极影响和熏陶。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教育工作中需能借鉴茶文化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模模式进行合理优化。教师需知晓体育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宗旨,多样化、趣味化的组织学生学习体育理论和技能。依托茶文化,构建充满关爱和人文思想的体育课堂,使学生对体育学科和教师建立强烈的认同感。茶文化视域下,教师需辩证的分析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寻最正确的创新改革方向,并生成可迎合学生认知的新型教学模式。
1茶文化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中茶学思想的体现
1.1中学体育教学中茶学思想之“道”
茶文化有着悠久历史,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凝结,在我国文化领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特殊体现,早已被渗透到各个领域。从教育视角出发,中学体育教学行动的践行需体现茶学生思想之“道”,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需讲究方式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将茶文化中蕴含的处世之道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平和自然的引导学生思想成长和获得知识。
1.2中学体育教学中茶学思想之“和”
茶学思想中的“和”,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以诚相待;不同观点碰撞时秉承的“和而不同”精神。中学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好茶文化中主张的“和”思想,对学生进行科学差异化对待。教师在输出自身既定俗成的观点和主张时,需对学生反馈的不同观点和立场给予充分尊重。即便双方出现争议和较大的不认同,教师也应进行和善的引导和解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思想和情感有效交流的过程,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和约束。教师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现茶文化的“和”思想,科学和人性化的实施和优化教学活动。
1.3中学体育教学中茶学思想之“礼”
茶文化中蕴藏丰富的茶礼和饮茶方式,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普及性。茶道之“礼”,体现于待客之道,在沏茶和饮茶的过程中需有礼节、知礼重礼。从茶文化视角出发,对中学体育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时,教师需对茶文化中的茶学之“礼”形成新的认识,并在体育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上建立新思考。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应具备一定的礼节,对学生给予充分尊重和关爱,言传身教式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2茶文化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现状
2.1体育教育教学人文精神展现不显著
中学生处于思想成长和价值塑造的关键时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需引导他们对生命和健康的意义和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否则,体育教学只能流于形式和表面,不易于在学生个体的思想深处产生激励和催化作用。从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成果上看,大部分教师更注重系统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有效的解决中考问题。中学体育局教学仍停留在应试层面,尚未明显的展现出体育教育教学的人文性和人性化。人文精神渗透不显著,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他们不能全身心的学习体育技能。
2.2体育教师过于专注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健康中国背景下,各校对体育教学产生新的认识。相较以往,校方领导和教师更注重创新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只是在具体推进工作和实施教学主张的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忽略学生品质和价值塑造。中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储备军,他们的政治立场、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坚毅品格,决定他们是否具备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刻板化的传授知识,不能保证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迁移和能力转化。教师应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正视问题的存在,结合实际科学的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
2.3教师与学生思想和情感沟通不畅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媒介和桥梁,需与学生达成价值共识,才能保证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现阶段,因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致使学生对体育学科无法产生浓厚兴趣,更不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大多数情况仅限于课堂,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对于学生的情感波动、思想变化,教师缺乏了解和正确理解,导致双方无法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交流。由此,不仅影响体育教学效果,还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
3茶文化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的方向
3.1中学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需彰显人性关爱
体育竞技中主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教师应将这一思想延伸至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茶文化视域下,体育教师需对当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客观反思,对实际的教学问题进行理性诊断。在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过程中,需精准定位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需正确和深入理解茶文化内涵,应在体育教学中体现茶学生思想的“礼”和“道”。教师需认识到强制性的约束和管制会加剧学生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愉悦和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茶文化在体育训练中开展礼法教育,有效的强化自身与学生的仪式感。茶道之“礼”,映照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国作为礼仪之邦,必须引导学生懂得礼仪、礼让、关爱的深层次意义。在此愿景下,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教育工作者注重在体育育人的全过程中彰显人心关怀。利用充满礼让的教学行动组织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尊重,使他们对尊师重道、与人为善建立正确的认识。中学体育教育,既要做到强身健体,还需淬炼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精神,令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和有修养的人。
3.2体育教师需做好专业课程教学与价值教育衔接
传统教学思想下,体育教师主要围绕教材设计和组织教学,以成绩考核结果为标准,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素养进行评价。虽可系统化的传授知识和技术,但无法保证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体育锻炼需保持一贯性和长期性,才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体魄和锻炼意志。茶文化视域下,教师需对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改革形成新思考。依托体育学科,既要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完整的人格。教育工作者需做好体育专业课程与价值教育的衔接,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对体育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中学体育教师需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社会学、艺术技能,懂得根据学生心理设计符合他们认知的教学内容。借助体育器材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强化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形成坚毅品格和持之以恒的品质。利用武术文化、茶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升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观。学生心理、身体、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彰显中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目标和方向,对既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体现学生主体性作用,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在讲解知识和体育运动技巧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他们做好知识迁移,还需加强价值引领。将体育教育与价值教育进行科学融合,培育出体魄强健、品质高洁、道德高尚的学生。
3.3努力构建和谐和对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需从茶文化中蕴藏的“静”、“和”、“清”思想获得启发,懂得利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段组织体育教学。体育教师需动态分析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的负荷能力建立正确的认识,设计安全和有趣体育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化特点,善于利用体育游戏和舞蹈元素对体育教学赋值,努力构建和谐和对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知识与受教者的连接媒介,自身必须具备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以此才能有效的传输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能训练技巧。茶文化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不应局限在体育设施和设备的更新和场景优化,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创建一个愉悦和生动的体育课堂。体育课堂应体现茶学思想中的“和”与“道”,依托有趣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自愿参与其中,能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讲解育人之道,立足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创新。只有师生间彼此尊重、信任、欣赏,才能搭建起顺畅的教学信息传输的通道,实现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入脑入心。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必须凸显以人为本教学思想。教师应在茶学思想的启发下,主动的弱化刻板和严肃的教学行为。可利用茶事活动、采茶活动等,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并在团体合作体育项目中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道德品质。总而言之,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学教育工作者需对体育教育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建立正确的认识,主动的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茶文化视域下,教师既要科学丰富体育教学模式,还需合理融入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和价值教育。全方位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实现以体育人、以文化人,大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志义.初中体育社团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及策略[J].科技资讯,2020(35):110-112.
[2]刘应斌.如何在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理念[J].智力,2020(35):23-24.
[3]张巧玲.中学体育教学促进学校安全[J].考试周刊,2020(99):117-118.
篇9
念、相关标准制定依据等剖析,结合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提出了体育教学改革为谁而改、改革过程中如
何体现人的主体地位、改革推动如何有效实施、谁来评价体育教学改革等四点思考。同时,本文也认为照搬
照抄或略加包装的做法不能长治久安,合理借鉴、科学消化、立足本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关键词:美国 中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教师培养 三元结构
通过对国内体育教育发展的相关文献研究,本
文认为在学校体育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教学改革
的依赖始终没有减弱过。而美国在此上的研究更是
处于世界的最前沿,其研究的结果也具有较高的影
响。近年来,美国在体育教学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
成就。例如,基于全纳理论下的“人人都享有接受教
育的权利”的改革理念指引着美国的中小学体育教
学改革。再例如由“常规性体育教学”、“特殊性体育
教学”和“融合性体育教学”所共同组成的三元结构
体育教学模式。那么,其改革的成功要素都有哪些
呢?其改革的核心理念、标准制定依据、新教学模式
结构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解答势必将对我国体育
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起到促进作用。
一、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理念与标准依据
1.核心理念
通过图1剖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美国在体
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上,主张的是全纳教育理
念,即“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到体育教育”。通过相关
资料的研究,理念中的“所有学生”是泛指各级各类
学校的学生,其包括了男同学与女同学;既包括了
技术好的学生,也包括了技术差的学生;既包括了
那些超常生,也包括了那些低常生;既包括了带残
疾的学生,也包括了健康的学生。理念中“体育教
育”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其涵盖了各级各类部门、
学校所编写的体育教材、运动活动、比赛、身体锻炼
等。
2.美国体育课程标准依据
如图2所示,美国体育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四部
分内容:体育教学目标、合格体育课程标准、适宜体
育教学指南标准以及学习活动机会规范标准。具体
分析如下:
(1)教学目标内容。美国体育改革非常注重体
育教学目标的指定,其所坚持的全纳教育理念贯穿
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理解美国的体育教学目
标可以从“六条内容”、“四个年龄”以及“两大成果”
等三个层次加以理解。所谓的“六条内容标准”是指
培养的学生要在身体素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社
会能力、价值观念,锻炼习惯等方面上得以教育和
提高。第二层次中的“四个年龄”是指在教育对象上
依据年龄划分成四个阶段:学前至2年级、3-5年
级、6-8年级,9-12年级。第三层次主要体现在“两
大成果”上。即对学生所期待的成果和其它若干期
待成果。
(2)合格体育课程。图3所示是美国体育课程
改革中合格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即,“确保学生的
学习”、“采用多级的测量评价”、“安排适宜的教学
内容”以及“合理的体育教学策略”。
(3)适宜体育教学指南标准。美国适宜体育教
学指南标准的组成内容上,具体可以划分成五大
类,35个项目,68-70个标准,每一个标准又含2个
方面内容。其五个大类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环
境、教学策略、测量评价、专业素养以及大纲计划
等。”
(4)学习机会规范标准。美国体育教学改革在
学习性活动机会相关规范文件的类别上,分成了10
个大类,在每类上又各有不同的相应标准。具体内
容上主要包括合格体育教师、大纲与计划、健康安
全、场地器材与物质、时间安排、测试的评价、课程
评价等。
二、三元结构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元结构理念是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
念,其教学模式主要分成常规性体育教学、特殊性
体育教学以及融合性体育教学三个种类。
1.常规性体育教学
在美国的三元结构体育教学模式中,其常规性
的体育教学是一种非系统性考虑学生的个案教学,
或者称之为传统型的体育教学。主要教学特征具体
表现在学生能力上较为相似,教学方案相对集体,
学习的环境为同一课堂,学习的内容或者活动是相
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选用上也较为相似,学习的
目标上也较为统一、明确。
2.特殊性体育教学
相对于常规性体育教学而言,特殊行动体育教
学强调的是个案化。该教学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教学
是依据教学对象的个人能力不同所确定的不同活
动内容,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法完成不同的教学目
标及任务。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特殊性体育教学中的
“个案化教学”具体计划并不是体育教师一人所完
成,它是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多人参与下,通
过会议研讨形式所制定的。
3.融合性体育教学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导读》指出:“融合
教育不仅能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而且……有
助于打破障碍,挑战成见”。融合体育教学是包括特
殊的体育教学与常规的体育教学,是主张每个学生
都应有平等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平等享受
体育教育的资源,是反对教师因学生的体质、运动
水平上的差异对其产生任何的歧视与不平等接纳。
其主要的教学特征就是因材施教。
三、美国体育教学改革对我国体育课改
的启示
1.体育教学改革为谁而改
中国体育教学改革已经经历了8次不同程度
的洗礼,如今的体育教学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
“素质教育”的重视。“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体
育教育理念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实践中得以落
实和贯彻。可以说,通过多次的体育课程改革使中
国的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上得到了凝聚性的转变,
体育课程改革主旨呈现多面化,各级学校体育课程
呈现多变化。总之,在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学校体
育正处于全方位、纵深发展的趋势之中。但是,成绩
带给我们兴奋之余,我们还需要一些冷静,一些反
思。例如,体育教学改革到底是为谁而改。我想如果
我们能将这个很简单的问题加以诠释,那么我们的
课程改革似乎就找到了奋斗的目标。因此,需要我
们体育教师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过程中,在运
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
中,给予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考。
2.如何凸显人的主体地位
美国体育教学改革将总目标锁定在“把每一个
学生都培养成为接受过体育教育的人”,我国的体
育教学总目标体现在“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两
个代表性的教育理念上。可以说,这两种教育理念
集中呈现了“以人为本”。因此,我们说其是新体育
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教育理念。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对
于体育教学而言就需要通过合理目标的制定加以
实现。新体育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标设计成“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
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设计主
旨是试图全面提高我国学生体育素养,而过程与方
法是试图强化体育学习的特殊性,即实践特点,而
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提出主要为了提高未来公民的
基本素质要求。但是,通过中美体育教学目标的对
比,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的体育课程目标存在描述性
表述过多、弹性目标过多。这不得不让我产生了体
育教学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
实际操作性。到底,我们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凸
显人的主体地位,这必须引起我们体育教师加以思
考。
3.体育改革如何有效实施
纵观我国体育课程的历次改革,其都是由上而
下的实施形式,相比较美国的体育课程改革,我们
似乎还应该放开下面基层学校的权利。这也是笔者
所要指出的“体育改革如何有效实施”问题的所在。
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
握运动技能及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体育教师
如何采取合适的方法与策略。同样,国家在实施体
育课程改革上也需要一定的措施加以保障有效实
施。试图通过几次培训、专家讲座以及教学展示等
是不能从根本上完成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任务。其需
要我们能结合国情、学校实际、学生身心特点等挖
掘有效的措施与办法。
4.谁来评价体育教学改革
美国的体育课程在管理上实行的地方与学校
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国家只是制定相应的建议性课
程标准与实施指南。我们知道,评价是体育教学改
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次体育教师们讨论的焦点
问题。目前,最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对发展性评价给
予了强化。通过相关评价的分析,我们发现评价上
主要有“评价对象与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与范
围的逐渐扩大,评价方法与形式的多样化”等三个
特点。我国在体育教学评价对象上除了对体育教师
的“教”进行评价,还包括对学生“学”的评价。从这
一点上看,我国的评价在对象上已经比较注重全员
性,这是很大的进步。在对学生评价的指标上,目前
主要有体育参与的态度、参与习惯、技能水平、身体
形态、素质水平、认知水平等。相比美国而言,我们
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出现令我们充满希望
的开始。如,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的相结,过程
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总体
性评价的相结合,形成性的评价和个体内差异性评
价的相结合等。这些改变,足以证明我国体育课程
改革更加清晰,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谁来评价体育
教学改革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也就是说,我们如何
来评价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成果。因为,这一问题
篇10
关键词:职业素养 体育教学 态度 敬业
课 题: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科研项目成果。
为了探索和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的作用,笔者选取了实验班级工学交替的几个班,以掌握学生在企业里职业素养的表现情况。长期跟踪工学交替的实验班级的结论显示,体育教学在职业素养养成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一、职业素养
近几年,国内外都在探索和研究职业素养的养成问题。因为职业素养是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很多企业和公司管理层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态度和敬业。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认真、谦虚、负责、积极、助人等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用脑去做好企业分配的每一份工作。
二、职业素养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养成
体育教学过程围绕着态度和敬业这两个重要因素来展开。从体育本质来看,它不仅造就人的健康体魄,还造就人的美好心灵。所以体育教学对培养职业素养有着直接的和积极的作用。笔者从一堂体育课的结构过程来论述职业素养在体育教学时养成的问题。
1.养成信守时间的习惯
体育课时学生要按时到指定地方集中整队。如果学生迟到了,不要强调客观原因,要强调迟到就是迟到,是态度的问题,是一种不良的、不负责任的表现。信守时间是职业人的基本素养,如果迟到而不以为意,势必会耽误大事。所以考勤一定要严格,把迟到者一一登记在册。学生看到老师要登记迟到者,还是很在意的,迟到者会越来越少。这种养成习惯的过程就是职业素养的养成方法之一。
2.养成团队合作精神
由体育委员进行整队,整队时要求做到“快、静、齐”。这是体育课正常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怎样才算“快、静、齐”,要给学生一个量化的概念,如一分钟内学生整齐地排好队,无一人说话。随着大家的动作加快,要求可适当提高,逐渐缩短时间,如50秒、40秒、30秒、20秒。要做到“快、静、齐”,要求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对待。要做成一件事,不是靠一两人能完成的,而是靠大家的合作才能完成,这就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过程。
3.养成做事要有准备的习惯
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是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的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好处有三:使大脑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防止运动受伤;养成做任何事都要有准备的习惯。
做任何事都要养成有准备的习惯,如到企业上班,生产前要准备好生产时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等等。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做任何事、见任何人之前,都要做足充分的准备。
4.培养积极参与的心态
接下来是课程的基本部分,重点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心态,教育学生,只要多相信自己一些,便会发现自己的无限潜力。
笔者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听到课的内容时就开始抱怨吃不消的,比较消极的编为第一小组;听到课的内容时会询问满分是多少,比较积极的编为第二小组;剩下的编为第三小组。这三个小组完成课堂任务的效果分别是:第一小组完成得很被动,敷衍了事,抱怨苦和累;第二小组完成得很轻松,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第三小组为完成任务而去完成任务。
笔者对这三组分别进行点评。第一小组会完成得很辛苦,是因为将上课看成是老师的工作,如果到企业工作,也将工作看成是老板的工作,就会敷衍塞责,感到工作艰辛、烦闷,落入工作的痛苦里面。第二小组对老师布置的任务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是一种执行力的表现,其实这就是敬业。敬业表面上看是有益于单位、有益于领导,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第三小组是人数最多的群体,为完成任务而去完成任务,为工作而工作,为报酬而报酬。他们从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没有一件事情做得让人无可挑剔、拍案叫绝,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直到退休仍然一事无成。
以上的点评学生也认可。要常使学生形成这样的思想:体育课不仅锻炼身体,更要体现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除了薪酬,工作给予我们的报酬还有很多,包括珍贵的经验、才能的表现、人生的乐趣。这些东西与薪酬相比,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5.养成有头有尾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