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的收获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的收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的收获

篇1

文/大隐

我在如皋长寿村做调查,问卷上有关排便的答案是非常一致的。凡是高寿者都有每日排便的习惯,而且是几十年如一日。这种经年养成的好传统使得如皋老人的肠道非常卫生。

如皋市长寿老人中每年因消化系统疾病去世的只占总人数的1.35%,医学专家对如皋长寿老人进行肠检时发现,他们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有益菌群普遍高于一般人,肠道年龄在30岁左右。这说明保护肠道卫生是如皋长寿老人的一个养生秘诀。

我国古代养生家对保持大便通畅极为重视。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金元时代的朱丹溪也说:“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意思是说,肠中的残渣、浊物要及时不断地给以清理,排出体外,才能保证机体的生理功能。如果大便经常秘结不畅,就可能会导致浊气上扰、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因而产生或诱发多种疾病。

保持大便通畅可以防病延年,这在长寿之乡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生活常识。但每天排便几次合适呢?这是因人而异的。从理论上说,排便量的多少与食物摄入量、种类、液体摄入量、排便频率、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关。一般来说,进食粗粮、大量蔬菜者,粪便量大;反之,进食肉食、细粮者,粪便量少。

长寿之乡的一位老人向我介绍了几种利便偏方,在此值得一提:

方法一:用3-5滴蜂蜜和香油加开水冲饮,每天早晨空腹喝一小碗,10分钟后可见效果。

方法二:用泻叶、甘草、姜片、肉桂、小茴香做料,加水煮沸,每天5杯。

方法三:用紫菜做汤,加少量醋,早晨起床后空腹饮用,每天一杯。

方法四:每天早晨起床前,全身放松,将两手手心叠放按在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揉50-100次。

我在如皋走访时发现,除极个别的老人一周排便一次外,其他都是规律性的每天一次。杨门英老人已经101岁了,她的孙女告诉我,老人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大手”,几十年来都是这样,老人每天进食量并不大,但每天早上排便是铁的定律。老人对这个定律的解释是,如果一天不解手,身体就会不舒服。

调整生活 逆转“假衰”

“假性衰老”概念认为,只要尽力挽救,一切都还来得及。这里总结了最让人迷惑的10个衰老假象。希望在“假衰”带来的警钟下,我们能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让真正衰老的到来延期。

头发脱落

[逆转法]:1.缓解头发压力。经常保持适当的运动、放松,可以减轻精神压力,缓解脱发并帮助毛囊重新长出新发。2.吃营养头发的饮食。蔬菜、谷物、牛奶、瘦肉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鱼可以缓解脱发。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

[逆转法]:1.沏上一杯茶,茶香能缓解头昏、头痛引起的眼部不适。睡眠时用枕头,清火、明目的功效可以在夜间修复眼睛损伤。2.按摩眼周。按摩后闭目休息,然后凝神远望,最好是绿色植物或天空。

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

[逆转法]:1.朗读,可以使大脑皮层的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状态,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同时锻炼我们的记忆力和表达力。2.将记忆融入感彩,带着特征主动记忆能记得更牢。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以用手机、笔记本电脑随时记下重要的事情。

耳鸣,听力下降

[逆转法]:1.多吃维生素A,可以促进内耳神经细胞的再生。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田螺、牡蛎、鸡肝也是富含维生素A的宝库。2.按摩助听穴位。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经常气短、气促

[逆转法]:1.膈肌参与的深呼吸。方法是:吸气时用鼻腔,腹部肌肉用力,将胸腔扩张到最大,呼气时用口吐出。2.每周爬一次山,这样肺功能将得到提高。同时,山区森林里的新鲜空气也是对肺脏的一次“清洗保养”。

心肌力量减弱

[逆转法]:1.耐力运动增加心肌力量。每周进行3次运动,每次连续30分钟以上、心率达到130-160次/分,例如慢跑和登山,可以保持心肌力量。2.保持合适的体重。肥胖带来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瘦人的心脏可以比胖人年轻10-15年。

松弛,出现下垂迹象

[逆转法]:锻炼胸肌。女性的形状是以胸部肌肉为基础的,如果胸肌锻炼得当、发育良好,就可以帮助塑形,防止下垂。

柔韧性下降,身体变得僵硬

[逆转法]:1.增加柔韧性练习。通过向前、向后弯腰和腰部左右旋转,练习腰部柔韧性。2.少穿高跟鞋。高跟鞋可引起关节间的韧带脆弱,尤其是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造成脊柱和骨盆歪斜,膝关节僵直,遇到强力冲击身体容易受伤。

腹部肥胖,臀部下坠

[逆转法]:1.月经前两周性激素分泌水平最高,我们在这个时间段增加运动,可以多消耗掉30%的脂肪。2.增加站立的时间。久坐让脂肪集中到腹部、臀部、大腿等身体中段,站立可以“燃烧”额外的脂肪,对减少长期霸占腰围的赘肉效果明显。

篇2

摘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而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是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更。新课改核心的转变,由以前的灌输式转变为当今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因此,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师生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总体效果不好、互动形式化、缺乏主动性等现象,本文针对此现状,提出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交流和提供多种互动途径等手段促使其课堂师生互动趋于完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教师;学生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要求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简单接受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交流、精神构建和人格健全的过程,其旨在指导高中生形成关注事物、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国有句谚语叫“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

一、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涵义

单向传播式学习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其教学要素包括教室、黑板、粉笔、教材等。教师将其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集中地传播给学生,学生再将这些知识理解、记忆、吸收,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多向互动学习是与单向传播式学习相对应教育模式,沃勒对互动进行了最早社会学探讨的。他是以制度支配和服从关系为线索,论述了师生之间的种种碰撞。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学校正规课程的代言人,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期望,而学生成为其期望的原材料。最早论述课堂互动的著作是《教室中的互动》,德拉梅特所著。此书认为人的社会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人们对课堂互动含义的理解各不相同,综合各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课堂互动,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为基础,以相同的教材为链接,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教与学的课堂过程。互动,是人际交往的概念,属于社会学研究领域,而课堂师生互动又属于教育学研究的范畴。从而推导出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的涵义,即通过思想政治教师的指导,学生围绕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在与教师互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形成思想政治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操作过程和运行机制。

(二)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一起面对现阶段生活的中遇到各种困惑、矛盾与冲突。课程包含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是有这样的学科特点,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需要互动。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首先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自然地升华情感,主动接受各种信息。学生将接受的知识内化并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内在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三,有利于思想交锋。“对话”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平等地位,师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思想交锋。这使“一言堂”变成“众言堂”,由教师“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实现了学生真正参与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此,笔者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笔者毕业的高中学校为实证,对在校高中生随机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为89%,为本文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现状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互动式已愈来愈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调查显示,互动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仍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互动总体效果不好,学生收获不甚显著

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次调查中,在问及“你认为大部分老师组织的课堂互动,总体效果”时,有30.0%和36.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和“不太好”,有高达8.4%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不好”;在问及“从互动教学中的收获”这一问题时,有40.4%和24.2%的学生选择了收获“一般”和收获“很小”,有14.6%的高中学生选择了“没有”收获。(见图1,2)

这表明,在新课改几年后的今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效果并不是很乐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种双边的活动构成教学活动,而以情感沟通为起始点,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预设目标和学生需求目标相统一,构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图1:关于“大部分老师组织的课堂互动,总体效果”问题的回答统计图2:关于“你从互动教学中的收获”问题的回答统计

(二)互动教学活动次数少、形式单一

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眼神交流、直接接触等过程中”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中。在调查中,在问及“在政治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频率”时,有6.7%和25.3%的学生选择“总是”和“通常”,选择“一般”或“很少”的占17.4%、46.1%,还有4.5%认为是“从不”。56.8%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课老师通常组织的教学形式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其他形式少之又少。

从课堂师生信息传递方式角度出发,有效的教学互动有以下几种形式,他们分别:双向型、多向型和网状型。就教学效果来说,网状互动最优,多向互动次之,双向互动效果较差。在现实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的比较少,只有极少数的教师使用,并且互动形式单一。新课改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互动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学生只是作为教师教授和影响的对象存在着。

(三)课堂提问中师生互动形式化

提问是课堂常用的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诱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教师可以恰当的调节教学进程。在问及“认为老师问题设置如何”时,选择“一般”占30.3%,“较差”占32.1%,还有“非常差”占12.9%。学生表示,“通常老师提问的是”是“概念原理内容”的有42.1%,只有14.7%的学生选择“情感态度”。

这表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然而,现有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往往华而不实,出现了师生互动形式化的现象。据调查,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多提问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提问流于形式。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分寸”,不是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就是问题过易,学生脱口而出,也觉得索然无味,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主体缺乏主动性

有部分同学认为,思想政治课堂单调、呆板、没有生机,在问及“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频率”时,有高达27.5%的学生“很少”主动参与,更有3.9%的高中生“从不”主动参与。而在问及“在课堂大部分同学与老师主动互动的情况”,只有9.6%和19.1%选择了“非常主动”和“比较主动”。(见图3,4)

上述数据表明,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而很多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缺乏兴趣,感到索然无味,把学习活动当成苦差事,这极大地削弱了师生互动过程的效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对学习内容不甚了解,他们只关心考点,还有少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不重要。图3:关于“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频率”问题的回答统计图4:关于“你认为课堂上,大部分同学与老师主动互动的情况”问题的回答统计

(五)师生互动主体不平等

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是由政治教师发起的,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参加活动。然而在问到“你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这个问题时,只有7.3%、15.7%的学生选择有“非常多”、“较多”,31.5%的学生选择只有“一般”机会,还有41.0%和4.5%的学生认为“较少”“从未”有机会回答问题。(见图5)

数据表明,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师生互动存在不平等现象。据调查,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非常多或较多的这部分学生中,优等生占大多数。在与学生交谈中,他们反映成绩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大多进行的小组讨论也是由成绩靠前的同学任组长,并进行最后总结。学生说,只要上课不捣乱、不影响老师讲课并且考试及格,老师就不会“找麻烦”。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是简单地接受各种既定的思想政治知识,而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与我们旨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会严重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图5:关于“你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问题的回答统计

三、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主要措施

众所周知,教学即交流。没有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学就不可能发生,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是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因此,政治教师要积极推进课堂互动。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我们要努力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营造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①所以,为了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就要求政治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实现教学内容的教授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在课堂上要用亲切的语言和面部表情与学生互动,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艺术,可以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氛围,改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魅力。因此,思想政治课课堂师生互动的前提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教学离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难以进行下去的,而互动最常用、有效的方式是问答。这里提倡“对话式”问答行为,他是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并在学生观点基础上再提出新问题;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就某一问题共同探讨,学生对问答的进程和方向有较多的支配机会。教师适时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实际的生活领域,注意把知识和行为统一起来,把知识变为行为,改造的主观世界,使他们成为言行一致的人,这样做才符合教与学的要求。

(三)科学设计讨论小组

教师讨论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其中最为重要者当推小组活动。研究表明,每一个小组的特征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成员之间的互动行为和课堂互动的整体效果。随着小组规模的扩大,小组成员会愈加不满足,减少参与讨论,较少合作,所以小组一般以5-8人为宜。小组内聚力是成员继续留在小组的一种吸引力量。内聚力强的小组,成员之间随时准备互动交流,经常认真倾听、相互影响,更严格地遵守小组准则。小组组长是影响小组实现目标进程的重要角色,可由小组自选产生、教师指定或教师自己亲自担任。

(四)鼓励学生交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

陶行知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是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某自由。”人的性格各异,所以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开朗乐观、自信敏捷,他们更容易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而有些学生内向沉静、不善言谈,他们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引导下才会逐渐参加到课堂互动中。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善于互动的学生的言辞和表现,更要注意性格内向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鼓励,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思想政治课互动之中。同时,有部分学生在与其他同学交流过程中对自己的想法无法详细阐明,更不用说评论其他人的观点了,这也会影响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这是就需要政治教师经常组织辩论和演讲等活动,教会学生如何表达。(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亚平,柏艳:《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语文.2012-03-20。

篇3

关键词: 时事 高中政治 教学研究 知识应用

引言

人们普遍重视高中教育阶段,因为高中阶段对于学生、家庭乃至国家和社会来说非常重要,通常对学生往后的工作岗位的选择及生活水平层次具有一定影响。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开始塑造成型的阶段。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学校课程专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将时事引入高中政治教学中,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极大地拓展了高中生的视野,能有效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此本文对时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1.将时事有效地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高中政治教学的开展所收获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眼中有些乏味、枯燥,很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因此难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加强政治内容的引导学习工作。

时事政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入方式,教师可以直接根据相应的国际事件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切入点。通过新鲜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思想政治的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将近几年农产品价格疯涨的新闻事件,如“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讲解“多变的价格”这一课程内容,必然会取得良好效果。

2.结合时事内容,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概念

目前的政治教学当中,教授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哲学、政治学乃至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和原理。不过,这些内容本身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充分理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学生所学的这些内容明显与其实际生活离得比较远。因此,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政治教学当中丰富的知识和内容,教师可采取相应教学方式及手段引入一些近期时常发生的时事政治内容,这种时事政治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时,高中政治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最近发生的大型国际事件,如“中国多地爆发反日游行”、“马航失联客机搜寻”等,并且提示学生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自觉收集相关资料内容,帮助其详细了解相应的背景资料,从而真正为学生学习政治内容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帮助学生学好政治知识和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3.结合时事,培养学生政治知识应用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好的教与学的方式非常重要,因为其能够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出优秀的思维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非常轻松,由此,其对于政治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因此在开展政治内容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针对时事政治进行深入、有效的分析,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充分应用政治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对政治课程的活学活用。并且相应的政治教学也必须充分结合自身所要教习的政治内容对时事政治进行优化选择,以此做好深度剖析,保证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时下的一些政治敏感问题和概念等了解得更加透彻。

由此看出,对时事政治的分析工作非常有必要,教师必须在强化政治教学的基础上将时事政治充分应用于政治教学当中,通过政治的内容和知识进行由简入深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时事政治,锻炼其运用高中政治知识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身所学政治知识,针对当前发生的时事政治进行深度分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政治应用能力。

4.通过时事,使政治教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高中政治在高中考试当中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而针对学生所开展的考试考查通常是一些热点型的时事政治。所以,高中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好也是结合时事政治进行,从而以此为学生引出相应政治知识内容。因此,教师首先就需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当下所发生的时事政治的情况,并想方设法地对时事政治的热点内容进行全面、深入了解,促使其能够真正和政治教学的模板有效结合起来,并以此将众多分散的政治模块内容相互连接。因为时事政治都可以采用课堂所学政治知识进行深系,从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构成知识网络。

所以,时事政治的运用可真正有效地将课堂政治教学当中所包含的多个模块内容结合在一起,而教师只需充分结合政治本身的内容针对时事政治开展有效的整理和分类,便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有效地学好高中政治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将其关于政治的思维直接拓展到课堂以外的环境当中。

结语

要想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充分运用时事政治开展教学,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对于时政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将时事政治融入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秀辉.时政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3(15).

篇4

【关键词】政治课;差异化教学法;拓展教学法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

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

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四、总结

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地实践下去,学生一定会乐于上政治课,并在政治课上进行自我教育,作为教师也会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的。

参考文献:

[1]王玉芳.河北省召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观摩会[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06期

[2]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政治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帮助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本篇文章主要对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给予相关的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式落后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就强硬的要求学生背过,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政治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教师的教学模式误导了学生的政治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受过去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过分的强调考试的技巧和方法,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只是根据以往考试的重点内容讲解,讲解的内容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听得懂,只是机械的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机械的接受,根本不能够理解,导致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缺乏主体性。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探究式教学质量不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一些教师虽然转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但是一些高中政治教师的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不高。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看起来非常活跃,但是教师讲解的相关内容和教材的知识不相适应,学生学到的教材知识不多,学习效率也就很低。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还是非常死板的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解,教学方式不灵活,设计的探究活动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一些探究性活动缺乏创新,导致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堂不感兴趣,课堂上缺乏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不能够在政治课堂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3.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政治的热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并不重要,只是在临考试之前背一下就能够应付考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政治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政治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的课程,导致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讲课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式,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也不断降低。

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

政治学科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对于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水平,并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并且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例如在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时,教师要事先收集一些关于人生价值观的一些事例,如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等这些表现出正确价值观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这些事例,根据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提问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除了举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例子之外,还要通过列举一些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如社会上的一些撞人逃跑现象、偷窃、抢劫等,通过列举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全面开展探究式教学,政治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开展的探究活动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政治探究教学。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敢于解决问题,对于不会的问题要及时的和教师沟通,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创造力。例如在学习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课时,教师在对课本的相关内容讲解之后,教师就如何正确的理财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让学生以4个人为小组,假设每个小组有10万元人民币,学生如何理财才能够收获的利益更大,风险最小?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间思考,每个小组将投资方案写到纸上,交给教师,教师将每组的方案读出来,全班同学进行分析该组投资方案是否合理,收益如何,风险多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政治积极性

高中学生要不断转变对政治课程的观念,增加对政治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单纯依靠学生自身来提高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远远不够,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给学生传授政治知识,同时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多彩的消费这一课堂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将消费的各种类型列举出来,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在多媒体上播放,教师也可以搜集相关视频,给学生播放视频,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再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通过多媒体列举出来,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列举的一些相关的材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列举,列举符合学生思想的例子,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是现代高中政治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提高政治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高中政治教师要根据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转变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不断提高高中学生对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琦.论新课改背景下增强高中政治教学活力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28):56-57

[2]汪仁琼.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6(02):89-90

[3]陈守剑.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04):85-86

篇6

一、运用差异化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就是看学生能不能背会,能不能考高分。这种衡量标准过于强调政治的知识性,对学生优秀与否的定位也过于鲁莽。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也就陷入了一个固定的呆板的背诵状态中,学生成了实际知识的容器,实际上也就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作为新时期的老师,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端正思想,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做,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从大方面讲,也直接影响了政治课堂的改革,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阻碍了课改的步伐。差异化教学方法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其实质是因材施教,这样做顺应了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的层次性。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既能做好基础知识的了解,又能不同程度地获得新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事干,都有前进的指南针,从而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尝到进步的喜悦,学习政治的兴趣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比如,在教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时,教师首先要明确目标,即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的学习,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还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了这个目标,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哲理性语句感染学生,用感性的事实强化学生的认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教学目标是不变的,都是异曲同工,之所以改革,就是为了改善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优化政治教学。差异化教学方式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能够还给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不要是保姆型,顾头顾尾,而要是自住型、解放型。自主学习的重点要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千万别再苦口婆心,滔滔不绝说到底,教师的讲代替不了学生的学。新课改强调更多地发挥空间还给学生。比如,在“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首先必须让学生知道公民的含义,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试想,如果仅仅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讲述两者的定义,学生就很难理解,无形中降低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理论知识是学习的基础素材,学习方法才是受益终身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要把学习时间让学生自己掌握,把不同的学生的能力都加以培养,把每个人的潜力都加以开发,让学生自己去说,自己去看,形成的观点和认识要保证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我学习获得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自主地驾驭着政治学习,收获的快乐油然而生,并且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也就会高涨起来。此外,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下一节课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回归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说起思想政治的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身心修养和价值观念。政治知识功不可没,在众多学科中,政治知识能够发挥独特的导向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所以说,政治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生活才是大课堂,大舞台。每节课和生活中的案例有很多结合点。政治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坚决不能让政治知识和生活场景分离,要用现实生活的眼光去学习政治知识。反过来用政治知识分析案例,做好知识的迁移,让政治理论得到实践,让二者有机结合才是政治学习的真谛。其实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如果把政治知识的学习单纯地停留在字面上,这样就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不够形象。反之,如果让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政治观点,那么政治观点就会变得真实,学生也会学得更加深刻,更加心服口服。要知道,理论在教材,案例在生活。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片段,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高效的政治课堂也会应运而生。让教材的理论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要尽量找出恰当的例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要做得牵强甚至是造作的。政治知识的学习不应该是封闭式的,模式化的思维固然可好,但是无穷无尽的应用却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千变万化的。我们不能单纯地考虑知识的理论性,而应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政治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迁移知识点,拓展教学法

政治知识是我们的思想制度和观点源泉,也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之一。顺利做到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是至关重要的。政治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把政治知识浓缩为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迁移的资本,然后发散思维,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政治教学 走出困境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给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素质教育教学的脉搏,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出发,创新教学策略,创设乐学情境,整合教学内容,不断增强政治教学的方向性、必要性、时效性,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从而使政治知识、认知能力、功能效用达到有机统一,用政治理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材的困惑――“无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求新、求变是其内在的要求。而现行高中所有课程教材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变换次数是最多的。尽管如此,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到达学生和教师手中时都已由“当前态”转变成了“过去时”。教材总是走不出“味同嚼蜡” 的尴尬。

2.教师的困惑――“难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选择“重复昨天的故事”, 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调整和更新,使课堂教学内容教条化。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因此许多老师发出感慨:最容易教的课是政治,最难教的课也是政治。

3.学生的困惑――“厌学”。主要以成绩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升学的压力,加之无趣味无激情的教条化宣讲,无可奈何的“被动听讲、被动训练、被动记忆”。 所讲非所想,所教非所需,学生的情感、意志、自主性思维和道德人格的内化被忽视,导致学生的 “厌学”情绪与日俱增。

4.教学的困惑――“低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采用班级课堂授课,从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师生关系不和谐,以“知识为本”,“一言堂”,“注入式”,缺乏民主;教学内容没有新意,不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所讲非所想,所教非所需”的尴尬局面。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收效甚微。

二、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教学困境。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长期以来高中政治课被不少学生看成是讲大话、讲空话、讲套话的课,主要是因为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内容距离现实社会和距离现实生活实在是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遥不可及。新课改的实施使教材与生活实际贴近了很多,更加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底蕴。但作为高中政治的任课教师,我们也不能单单从教材的方面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讲课时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教材知识和学生周围的生活,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紧密联系起来。让教材的知识很好的融入到学生生活实际当中去,从而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2.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教师在讲解和传授政治课内内容的同时,还要注重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检验所学的政治理论、政治常识。如在教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掌握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和方法,明确依法维权的意义,培养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在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和点拨讲解相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类比、鉴别、思辨,正确地选择维权的途径和方法。选择生活中父母、亲友、自己的购买商品时的典型实例,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正反辩论,调动积极参与意识,以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引导自主学习,催生学习情感。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抽象,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对一些问题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进和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活化教学形式,采取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催生学习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引导、启发、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商品的基本属性》时,我首先提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并简单讲解了本课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商品为什么要交换,为什么能交换?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具体的问题:超市里的商品有哪些进货渠道?农副产品能否直接进超市?使问题题题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归纳总结,从生活中的具体经济现象出发,从对其的比较分析、综合中寻找异同点。学生的思维逐步开拓、深入,得出结论: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篇8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质疑;保护;激发;发现;解决;高效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敢于质疑,能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积极思维。在教学中,它具有双向性,作为教师,他必须解放思想,努力建构开放、民主的教学体系,为“问题意识”创造源远不断的滋养;作为学生,他应该积极发挥创造思维,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问题意识”绽放出灿拦的创造花朵。双向因素中教师因素是关键,他的教育思想、思维方法都直接左右着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或消失,创造火花的产生与泯灭。因此,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其说是某个教学环节的改革问题,倒不如说是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模式的改进问题。不断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意识”的本质意义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把创新学习作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然而,我们也必须充分估计改革现实,任何表面现象都有其深层根源。有人对中西方教育有个比较,认为西方教育是“问题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问题,教学过程就是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国的教育是“去问题教育”,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消除教师“预设问题”和学生的学习困难。应该承认对“去问题教育”的讨论是中肯的,我们的许多教学实际上就是消除问题的求证认同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也基本是为了认同某个道理,认同某种标准。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围绕某个参考答案进行设计,然后引导学生的思维向这个预设答案聚拢。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可见“问题意识”是多么重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应如何强化“问题意识”呢?

(一)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尽管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学习方式至今仍是以识记概念和原理为主,对社会实际问题至多是注解性的解释,而缺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问题意识普遍缺失。因此,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表现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第二类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宋代的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意识作用是勿庸置疑的。然而,现实是我们常常有意无意中在打击甚至毁灭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怀疑精神。好奇和怀疑是创造的开始,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爱因斯坦有一句明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段话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好奇心理、问题意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

其次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生“问题意识”的肥沃土壤。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谁都有能力怀疑,而且许多怀疑可能是正确的;谁都敢于质疑,而且许多质疑是有道理的。质疑就需要突破“迷信”思想,不“迷信”书,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所谓约定俗成的真理。思想政治学科的“统一性”实际上并不排斥多元化理解,教学中我常碰到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真理”提出了质疑,作为教师,常常基于思想政治的“统一性”这一“紧箍咒”,或者不置可否,或者一棍子打死,而不是善加引导,既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把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种可贵的“问题意识”,如果我们不能加以保护,反而泼冷水,那么,有朝一日,我们可能将成为扼杀学生创造性的罪人。

(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茫然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 许多学生并非缺少问题意识,而是因为教育的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问题意识”日益冷却、潜藏起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适当加热,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就会从冬眠中苏醒,勃发出青春的活力。

1、教师要用自己的创造性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人说,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同样,不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师也不是好教师。教师的主导角色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善于发现、敢于质疑的教师,特别是敢于大胆张扬鲜活个性的教师。

2、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作为突破口,强化对学生“问题”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发展。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习热情;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09-01

一个优秀的学生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课作为学生思想、情感和意志发展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理应受到学生的欢迎。为政治学习加“热”的一大法宝就是提高兴趣。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源泉,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情绪。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好之”则能“乐之”,方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以学为乐,欲罢不能。要激发高中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改变传统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是主要问题。政治学习应当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要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就要做到高“兴”、感“兴”和理“兴”三个方面。

一、高“兴”

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政治,就是要让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高兴地学,快乐地学。(1)学习内容应当积极向上,弘扬正气。教师要多讲一些社会制度的优点,分析研究矛盾的原因,与学生探讨解决的方法,弘扬正气。(2)学习方式应当多种多样,灵活应变。高中政治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和背诵,让一些学生感到头疼。适当的记忆和背诵不可缺少,但每节课除了记忆内容外,可以安排一些理解的内容,一些可以类比的内容,一些开放性的内容。学生用多种方法学习政治,自然会感到快乐,即使是一些背诵的内容也能够主动去做。(3)评价方式应当以鼓励为主,正面引导。学生对于各个政治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多表扬;其不足的方面,要正面引导。学生在不断表扬中,自然会感到快乐,也会更有兴趣

二、感“兴”

让学生产生兴趣只是政治学习加热的初级阶段,而要学生感到兴趣并长时间保持兴趣才是政治教学成败的关键。能使学生长期保持兴趣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比赛。人人都有好胜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符合小组合作模式学习的要求。教师把需要掌握的内容设计为很多小问题,给所有小组一定思考的时间,随后以抢答形式展开教学,小组成员每答对一题则加1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不用为提问后没有学生举手而犯愁,学生也会变得积极努力地答题,同学之间互动增加了,班级学习氛围深厚了,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为了鼓励内向的学生也能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一节课最多回答三个问题,这样可保证小组成员都能为小组做出贡献。例如,高一“经济常识”就与现实的经济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问,让学生研究探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针对认识价值规律,教师可以设置几个任务,学生在讨论后可以挑选一到两个进行陈述。首先,学生课前根据实际条件调查几种生活用品或其他商品在较长时间的价格变化。其次,学生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取舍、归类、列表,分析价格变化或不变的原因。第三,小组讨论找出其中的规律。学生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就能够有所收获。同时,虽然看似只有三个问题,却可以让很多小组进行讨论,机会多多,就看哪个小组能够想得多、想得全、想得好。一节政治课,不到下课,比赛就不会结束,就可以一直把学生的心拴在课堂上,学生一节课全神贯注,从一而终,可以实现长时间的兴趣。

三、理“兴”

通过幽默风趣的讲解、轻松直观的视频、紧张刺激的比赛等,的确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政治的热情,但兴趣归兴趣、热情归热情,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才是课堂的最终目的。所以,为政治课堂加热不仅要体现在形式上,还要落在实质里。在进行时政教学时,教师可把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都整理好,让学生记忆掌握,并让学生进行总结。比如,不同时期的热点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神九飞天等,学生能把这些身边事和感兴趣的事说得头头是道。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既能让学生掌握目前的时政,也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

四、结束语

为高中政治教学加热不是一个空想,更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教师用心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本是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一件高兴的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营造欢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政治课堂也不能追求花架子,课堂浮而不实,则效果也不佳。“教是为了不教”,政治不应该局限于课堂45分钟之内,应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能力、方法和素养。而形式多样、多姿多彩和乐在其中的课堂无疑是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是政治课堂加热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苏成标.创设幽默教学情境构建高效政治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0).

[2]王中连.穿越历史时空激活政治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11).

篇10

关键词:教学;政治;兴趣

时代在飞速发展,理论在不断深化。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造成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兴趣的主要责任在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层次具有时代性和系统性,做到在教学实践中预见教材编排问题和学生认知学习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拥有驾驭教学的主动权。

一、激趣,培养自觉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意识倾向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兴趣对于巩固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思想品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激趣,培养自觉性,是搞好教学的先决条件。

从主观上来看,有非常多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政治要凭死记硬背。政治课教学就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听音画线,老师要求学生逐条记,逐条背,理解的或不理解的都要记,背诵记忆覆盖了全部,学生在无边、紊乱的记忆中疲于奔命,根本不能够享受到思想情趣的无穷乐味,只知“学海无涯苦作舟”了,这怎能不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毫无情趣呢?

要增强政治的吸引力,首先要求教师下苦功钻研教材,花气力熟悉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反政治课由“死”变“活”,这就必须要求教师把政治课讲得情真意切,讲出教材的系统性、严谨性、说理性。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枯燥乏味,缺少幽默和风趣,没有节奏感,总是平铺直叙,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产生厌学情绪。相反,教师情绪饱满,语气亲切,语调抑扬顿挫,学生听起来再也不是没精打采的“催眠曲”,而成为激励学生的兴奋剂。

总之,要在讲课中尽量激起学生的情趣,与“政治”建立感情,同学们学习政治的兴趣也逐步建立起来了。

二、深入理解,强化记忆

教给学生良好的理解记忆方法则是学好政治的关键。目前,中学政治课中普遍存在着:死记硬背是个宝,平时不花或少花时间和精力,只要考前突击背诵就行了,这样可以“少投入,高产出,大大提高教学效益”。这些现象已有很大改观,但老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仍很严重。死记硬背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不反对必要的记忆背诵,但应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去记忆基础知识。学生是教学对象又是学习主体,只有这个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才可能学好政治课,也才可能培养和发展能力。

记忆对人的实践活动有重大作用,记忆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良好的记忆力对学生学习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良好的记忆,学习就不可能是连续的、积累的实施过程,也根本不可能掌握各门科学知识。运用理解记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突出了理解对于记忆的意义。

在教学中力求使学生从顺利的理解并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可使学生体会到最好的记忆方法是理解记忆,而理解记忆的关键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抓住这条线,记忆就可以一点到另一点,达到最佳水平。正如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科学的记忆方法既可以提高记忆效果,也是良好记忆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摸索出一套比较可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力关键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多一点启发,少一些灌输,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更要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解决现实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才是目的。”这应当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着眼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好政治课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综上所述,政治课教师需要联系时代变革,不断观察新形势,适应新特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优化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不断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为了如期实现教学目标,为了优化知识结构,为了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政治课教师也全可以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置,对教学方法大胆创新,既能展得开,又能收得来,既能接得上,又能断得开,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读与写,201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