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功能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育的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言: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类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体育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集合体,这些集合体实质上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从这一层面来看,体育教育与人文精神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因此,体育对学生的教育是多功能性。
一、体育对学生文化性教育的培养
体育教育应通过文化积淀、传递、创造的不断循环,使其由工具化向文化化转化。体育课程文化是一种较强的价值涉入文化,而知识、经验、技术本身却不能赋予体育课程文化充分的教育性价值。
1 、体育课程传承文化是一项根本性的任务,但却不是唯一的使命,更不是什么法定的条例。体育课程传承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体育教师永远循蹈过去或现代的文化节律,而是通过了解文化,去开创新的体育课程。
2 、从体育课程结构去看当前的体育文化研究。对体育课程的研究更需要的是立体性的纵向拓展,是深层的文化阐释和学理性描述。这样的工作不可能只靠量的扩大就能完成,而应从课程结构的平衡入手,通过课程本身的健全和完善来激活其良性循环的机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课程文化缺失的这一难题。
3 、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素养,没有人文,就没有做好体育教师的基础。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求美和关注情感体验。体育教师的行为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没有足够的人文素养的体育教师不可能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也不可能有活跃与完善的思维能力,更不可能真正理解体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社会与人民。
4、体育课程具有文化的先进性,判别体育课程文化是否先进,首先应坚持历史的尺度对体育课程文化进行评价。从体育课程文化与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来评判体育课程文化是什么历史阶段上的什么性质的文化,看这种文化是否具有现代性,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其次应坚持科学的尺度对体育课程文化进行评判,看体育课程文化是否客观地反映了人类对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再次应坚持价值尺度对体育课程文化进行评判,就是要看体育课程文化对增强人民体质健康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它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二、体育对学生生理和心理教育的培养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要注意男女性的差异教学,关注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同一体育项目,男生与女生在要求上应有不同要求,就是同性别,由于生理的差异,也有其不同需求的差异,就是同一体育项目,同一性别都有不同要求。例如篮球项目男女生都喜欢,但由于高矮、体型的胖瘦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生理的差异性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理需要去渴求自己喜欢而受益的体育项目,要一律苛求。体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心理和胆量。田径项目在教学时,由于心理素质不同所达到的教学成绩所不同,同一个距离,男女生很大差异,女生中心理素质、胆量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成绩,跳高哪怕高一公分,往往许多女生提高了一点就怯场了,望而止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与培养。
三、体育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
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生活,使人们更懂得美的价值、体育是美的外延,美的享受以及美的自我塑造。正如体育中健美操则具有艺术性的项目,长期从事该项运动可以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从而提高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直至创造美的能力。它符合大学生“求动、求美”的心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长期进行健美操锻炼能增进健康,改善体形体态,调节心理活动,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它对塑造我国的人体美形象,改善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四、体育对学生趣味性和娱乐性教肓的培养
运用体育游戏和谐体育教学内涵。体育游戏是一项综合性的、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重要内容,故不容忽视。
首先,体育游戏具有突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可大大激发学生爱好体育的兴趣。因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在体育活动中,由于体育活动的独特性,使得学校对体育课的安排有其特殊性,大多数时间是安排在上午第三、四节和下午,而这些时间又正是学生精神状态欠佳的时候,再加上在体育课中,学生对某些项目和动作多次重复感到枯燥和单调,这就给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穿插一些体育游戏,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这样,将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接力跑教学中,在学生对接力跑中的各种技术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要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就不得不重复练习。对于这种反复练习,在一般情况,我们都是采取一个接一个反复跑,这样,时间一久,循环往复,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如果我变换一下训练方式,采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分成组,两个或三个手挽手一起跑或者两个人用三条腿跑,且组与组之间分出胜负,实行惩罚,这样做起来,就使得学生觉得有一种新鲜感,觉得更有趣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运动成绩。
其次,相应的体育游戏,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素质的目的。例如,在一节课,如果我们要训练学生的手臂力量素质,在一般情况,有做俯卧撑这样一个环节。如果一节课单纯做俯卧撑,连做几组,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就将单纯的俯卧撑改为游戏—推小车。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成横队站在相距十米的起点线后,前后两人为一组,前排学生俯卧撑分腿做“推车人”,发令后,各组“小车”到终点线后推车人和小车互相交换返回起点,最后以小队到达的先后顺序排列名次,通过几组来回循环训练,既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又达到了锻炼他们手臂力量素质和腰腹力量素质。
总之,体育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同时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体育教育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来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以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资料:
篇2
[关键词]销售人员;心理素质;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1-0064-03
[作者简介]易飞仁(1963―),男,广西桂林人,本科,桂林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营销从专业的角度理解就是企业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问。它的内容包括市场细分、产品定位、营销渠道、营销环境和售后服务等。从非专业角度理解就是销售人员介绍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销售商品的过程[1]。营销不等同于销售,营销是一门学问,销售是一种艺术,营销包含销售,销售是营销众多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营销的其他过程都是为销售做铺垫,销售是营销活动的终结目标。
销售人员是连接企业产品和市场用户的桥梁,其素质和能力高低是决定现代企业潜力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数。[2]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步入社会从事本专业工作,往往是从销售开始。市场千变万化,顾客需求多种多样,人际关系变幻莫测。销售人员置身一种复杂的环境,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没有应对强大内外部压力的心理素质,就会很快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因此加强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是高校营销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
一、销售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一)自信心
自信心是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3]自信的人更容易被人认可,更容易给人带来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人际交往效果。总能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复杂的情况或挑战,勇于承担责任,具有果断行事的作风,且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自信可以产生强大的内驱力,燃起智慧最终走向成功。
自信心的表现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我能,信心满满、积极主动,具有进攻性,争取任务会把自己的所有能量倾注于这件事情上。第二是试试看,自信不足、有点犹豫,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主动请战。第三是不能,没有自信,遇事唯恐躲之不及。
许多时候,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是因为对自己服务的企业和产品了解不透,或是因为对自己行销的产品信心不足,这致使我们在与人沟通时产生心理障碍,降低成交的可能。
(二)责任感
责任感与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责任是一方赋予另一方的规定或要求,责任感是个人对责任的主观认识,是责任在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4]每一个企业都渴求得到既有能力又有责任感的理想人才,然而在人的责任感缺失的状况下企业愿意去相信一个能力一般却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因为有责任感的人对待工作积极主动,有很强的反思能力,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总能找方法、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责任感缺失的人会找借口、找理由推脱责任。
(三)耐受力
耐受力即抗压能力,主要反映在承受挫折的能力上。在市场销售活动中,销售人员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首先是自己服务的企业优存劣汰的管理机制,其次是同行的竞争,再次是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客户批评、刁难与责备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如果一名销售员没有打一百次电话被拒绝还敢打一百零一次电话的胆量和勇气,他很难在销售行业中立足。
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现状
要知道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现状,可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课程结构中去了解。以本科营销专业教学为例,其课程结构大致分为两大模块、四大课程,两大模块为专业知识模块和实践能力模块,四大课程即职业课程、学科课程、通用知识课程及通用能力课程。
在专业知识模块教学结构中,公共课程,如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大学英语、体育以及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等占去了相当部分。专业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财务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和证券投资学、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等占主要部分,而文献检索、写作、交际交往、创业就业指导则作为此专业的能力辅助训练。在实践能力模块中,其主要形式是营销模拟训练、营销策划和网络模拟环境训练,这些训练是以社会活动、参观调研、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为重要训练手段。[5]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课程结构中有心理要素的课程除了消费者行为学以外,没有一项是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教学和训练的。据了解,有些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只是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部门参观,听听销售主管讲讲,对实际参与的营销活动涉足不多,就是在重要的实习阶段,要么到商场站柜台,要么到展厅发传单,都是一些浅层次的东西。
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现状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递要多于实践能力的训练,对理论知识的准备要远远多于实战能力的准备。要使高校培养出来的营销专业学生,能有坚定的信心扎根于市场营销,心理素质强化训练显然是必需的。
三、体育教育对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其真实目的是为人的生存训练,它揭示了人在绝境中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体能,而是强大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力。训练的手段是利用一些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让参与者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具有体能挑战和心理挑战极限的活动和项目,达到训练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内容包括单纯体能、生存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拓展训练正是因为具有强大的教育意义,在我国已经得到许多大中小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和大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存在共性,但其持续性、可重复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更具意义。
(一)自信心的训练
一个人的不自信,往往是因为受到的打击太多;相对于不自信,自信则是经常体验到成功后得到他人的表扬,受人尊敬。仔细分析自信心的形成过程,自信心通常是通过关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和帮助来实现的。教师要读懂这种心理,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其亮点,适时通过表扬、肯定和行动支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心情和教师的关爱、肯定,同时也能得到同学的肯定与支持,从而建立起挑战困难,超越自己的信心。体育教学活动是体验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所有的动作全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生从不会到会,再到应用自如,此间要经过太多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挑战,有的学生很容易便可完成,有的学生则完成得非常艰难,教师要用热情去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同时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与肯定。当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时,教师说“谁来做个示范,谁来小结一下”,学生争着说“我来”,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就已经确立。
(二)责任感的训练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要把责任变成一种习惯,有限的德育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实质效果,训练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学校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滞后的,在学生没有体验到后果对自己人生的影响以前,谈感悟责任往往是空洞乏力的,只有当责任变成需要后,人们才知道责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是要教会遵守规则。规则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行的基本法则,伴随法则而生的是强有力的罚则,人们在罚则的高压之下,出于趋利避害的人性选择,往往会选择“按规则办事”。教师是规则的执行者,教师要严格执法,规则才有权威性。其次是培养学生按规则办事的习惯,习惯形成了,责任感基本上也形成了。
(三)耐受力的训练
做过市场销售的人多有体会,刚步入销售行业,在推销产品过程中,经历的拒绝让不少新手有挫败感。外部竞争饱受的委屈与企业内部优存劣汰的用人机制,让不少耐受力差的新手从此在销售行业中消失。参加过体育比赛的人能体会到,在大赛来临的时候,往往会有一段时间怎么也不能入睡,只要闭上眼睛,比赛的期望与幻想就会呈现在眼前,越想获得好结果最终结果反而越不好。
体育运动对人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具有训练价值,此类项目有耐力跑、跨越障碍、极限挑战、智力体力对抗及运动竞赛等,通过体育教学的拓展,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毕业后从容地应对竞争与挑战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成长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大学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在销售市场迅速立足,除了有专业的知识准备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体育教育除了具有健身功能外,对大学营销专业学生在心理素质训练具有良好的作用。在当今知识爆炸、技术集成的背景下,拓展体育教育内涵,加强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对提高当今大学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显章,程书香.营销人员基本素质初探[J].法制与经济,2009(8).
[2]关辉,王燕妮.中国现代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素质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7(12).
[3]董志胜.浅析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J].市场营销,2010(10).
[4]社科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刷馆,1983.
[5]甄国红.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篇3
关键词 大课间 体育活动 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126-02
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全国有相当一部分的省市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各地在开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下面就我所认知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做简单的说明。
一、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对人的素质影响是全面的、潜移默化的。丰富多采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能使学生强身健体,还能使校园气氛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应将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多重结合,拓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
1.让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性的活动,学校必须配齐配足体育器材,改善场地设施,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这将影响着全体师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让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升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对人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活动,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要广泛传播奥运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感受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文化魅力,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3.让大课间体育活动形成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学校要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展示学校较高的管理水平,形成校园体育制度文化。
4.让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在大课间活动中,各学校可以开辟自编操、民族民间舞、集体舞等等,或体现了本校的传统项目体育特色,或体现了地域体育特色,或体现了现代潮流体育特色等等,形成校园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要充分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所体现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和丰富的文化韵味,激发学生的勇敢顽强、自强不息、竞争参与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追求人类身体、心灵、精神的和谐发展。
二、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树立崇高的思想情操。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应积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要抓好以下几点:
1.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各环节中积极渗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如创设爱国主义主题游戏,利用分班评比,分组比赛等方面与思想品德密切结合。使学生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和水平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家、爱集体的思想品德和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品质。通过大课间活动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每个学生心中,拒绝不良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快乐参与、自主活动中成为体魄强健、知识面广、心理健康、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一代新人。
3.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利用大课间组织各种游戏、竞赛,养成学生公正评判,遵守规则、相互协作、顽强拼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优良品质。通过自编操教学与练习,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得到提高,应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迁移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协调配合意识的能力,增强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多方面引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在大课间体育中要教育学生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用在活动的过程中随意践踏花草,保护环境。另外在大课间体育中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做成不同的体育器材,如废瓶装沙子当保龄球瓶用,废旧纸团卷沙包等等。
5.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大课间活动,师生同乐,促进校园和谐建设,让学生心怀师恩亲恩。另外还可以利用做感恩的手语结束活动,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起感恩教育效果。
三、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美学教育
体育与美育都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有着相互联结的促进作用。在大课间体育运动中应积极拓展美育功能,在大课间体育运动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力求遵循施美于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置大课间体育活动于美中,让大课间体育活动在美中升华,美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多彩的思路进行。
1.施美于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所谓施美于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就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施以美学元素。例如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或名曲,用音乐来调整和指挥队伍,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自由地、有节奏地进行身心活动;又例如创编集体舞、健美操等艺术性强的活动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让学生在美的动作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2.置大课间体育活动于美中。所谓置大课间体育活动于美中就是揭示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美学现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善于挖掘体育活动中的动作美、道德美、心灵美、行为美等等更多的潜在美的因素。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与正确的审美意识,从小培养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3.让大课间体育活动在美中升华,美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多彩。所谓让大课间体育活动在美中升华,美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多彩就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在身体的锻炼中感受到体育美的价值,受到启发,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看法上升一个层次,激发学生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去,并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创造出更多美的效应,使他们的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开展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标的重要体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和执行者应不断探索,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潜在的功能,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文化韵味更浓,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更显著,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身心得到升华,切切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严赛君.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浙江体育科学,2000.(02).
篇4
【关键词】发挥; 竞赛性体育游戏; 教育功能;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89-02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健康活动的基本形式与内容,它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能最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其中竞赛性游戏作为体育游戏的主要形式,尤其受到幼儿的喜爱。在竞赛性体育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他们为了实现取胜的强烈愿望,可以克服各种困难,战胜自身的怯懦、畏难、坚持性差等心理弱点。可以说,竞赛性体育游戏有着多种教育功能,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幼儿运动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培养幼儿遵守纪律、集体意识、合作能力、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当前不少教师在组织开展竞赛性体育游戏时还存在误区,往往注重竞赛的结果,而没有树立游戏的过程意识,出现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反映出以下一些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重视竞赛结果,以“胜败论英雄”
因为竞赛性体育游戏容易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教师误认为游戏进行时活动场面热烈、幼儿情绪高昂,就显示活动效果较好,所以比较片面地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活跃,却缺乏过程意识,单纯地以竞赛名次评价幼儿游戏情况,使游戏目标出现偏差,从而误入“为竞赛而竞赛”,只重视比赛结果的歧途。比如一位老师在组织幼儿玩“炸弹专家”游戏时,要求幼儿用肩上挥臂投掷的方法,将“炸弹”投过一定高度的绳网。游戏结束后,老师以投到对方场地“炸弹”的多少作为评价游戏胜负的依据,却并没有考虑幼儿是用什么方法投掷的,事实上很多孩子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和规则来投掷。
问题之二:孩子不能正确地对待胜利和失败
由于受运动场上历来重视比赛结果的影响,以及教师过分强调比赛名次,而忽视了竞赛性体育游戏过程所蕴含的社会性、参与性、发展性等多种教育功能,导致幼儿的行为出现偏差,有些幼儿甚至出现投机取巧、缺乏合作、损人利己等不良行为。比如有的幼儿好胜心过强,只希望自己取得胜利,对竞争对手采取敌视的态度,不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明明对方取胜却纠缠不清,千方百计寻找对方的不足。又如在一次绕越障碍的“拍球接力”游戏时,有的幼儿想当“冠军”,而自己能力不足,就想出不正当的手段,如少绕几个障碍;或在另一组不慎失落的皮球滚到自己的脚边时,故意将球踢开,让对方多花时间去捡球。
问题之三:忽视锻炼效果及孩子的个体差异
有的教师在活动中过分重视竞赛的形式或花样的翻新,忽略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更不重视孩子的个体差异,缺少在竞赛游戏过程中运用发展性评价来促进每个孩子不断发展。比如大班体育活动“小兔采蘑菇”的最后竞赛游戏环节中,幼儿既要绕过“小树林”,又要跳过数张“荷叶”,再要爬过“小山坡”,不仅游戏的路程很长,而且全组幼儿人数又多,每个孩子才轮到玩一次,游戏就结束了。可想而知,幼儿站着等待游戏的时间远远超过参与游戏的时间,活动肯定达不到较好的锻炼效果。此外,在竞赛性体育游戏中,有些幼儿由于自身体质和运动能力不如他人,所以他们在竞赛中常处于“败将”地位,如果又得不到老师及时的鼓励或个别化评价,他们会表现出行为消极、被动和退缩,总认为自己比不过别人,久而久之就变得灰心丧气、缺乏自信心。
2 解决的有效策略
2.1 明确竞赛性体育游戏的目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不是单纯的传授技能,也不等同于一般的身体锻炼,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在传授幼儿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发展智力,更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竞赛性体育游戏的目的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一致的,它在于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作用于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们不应该将它狭隘地局限于竞赛,因为竞赛仅仅是激发兴趣和促进发展的手段。新的健康教育观提倡在培养幼儿竞争心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幼儿在竞赛性体育游戏中互相学习、互相尊重,正确对待输赢,譬如幼儿理解比赛能赢得第一是好事,没有争得第一但自己尽了力也是好样的,从而为幼儿入学及今后踏入社会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为幼儿创设合理的竞争条件。
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在竞赛性体育游戏中的取胜心理特别强烈,当然适度的竞争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激励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但是一旦幼儿的好胜心发生负面的偏移,比如前文问题二中提到的案例,就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创设合理的竞争条件,引导幼儿进行公平正当的合作性竞争。
2.3 注重游戏过程的多样化评价。
竞赛性体育游戏的评价,不能单纯地评价竞赛结果,因为影响胜败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师更应该善于观察和分析幼儿取得胜利或遭遇失败的过程,将评价贯穿于竞赛性体育游戏的每一个环节,并着眼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比如评价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状况、评价游戏中幼儿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等诸方面的发展。教师在组织竞赛性体育游戏时,可以尝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2.3.1 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有效的学习。
发展性评价是把评价作为一种反馈,通过评价让幼儿对自己的动作或行为进行判断,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例如:当幼儿不敢走独木桥时,教师可以用微笑、点头、鼓励的手势表示对幼儿的激励,使幼儿鼓起勇气,减少心理负担;当幼儿出现争抢问题时,教师用严肃的表情、摇头或冲他摆摆手,让幼儿感受自己错了并立即改正。
2.3.2 运用分层式评价,促进个体的发展。
篇5
传统的体育观是一种生物体育观,强调体育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的身体发展,增强人的体质,其过程就是利用体育手段,对人进行生物学的改造。因此,以往的体育课只考虑到技术的讲解是否完善,大学生动作技术掌握的普及率能否达到90%,整堂课是否使学生上、下肢都得到了锻炼,在考虑了诸多的细节之后却疏忽了这样一板一眼的体育课大学生是否爱上,在过分强调大学生对技术动作完美掌握的同时是否也限制了教师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或者更严重的说,条条框框诸多的体育课是否也扼杀了大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以致于有的大学生不愿意上课。现代体育观念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体育观,它所追求的不仅是大学生体质的增强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还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技能的掌握,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突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贯彻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要求,体现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功能
1、体育教学可以调控大学生的情绪
良好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可以调控大学生的情绪。美国有关人员研究表明: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能促进人体释放出咖啡呔,使人获得镇静的效果和舒适愉快的感觉。体育锻炼所产生的积极情绪能对人体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以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有助于人们理清思路,战胜逆境,克服困难。在竞争极为激烈的时代,大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较好的体育教学内容可以给大学生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2、体育教学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质。
体育能从心理意识上增强人的意志力。体育运动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强化训练。从事体育运动,要克服疲劳、寒暑对身体的侵袭,要从心理上战胜胆怯和退缩。克服外界对心理的不利因素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意志品质的磨炼过程。坚强的意志品质,需要长久的磨炼培养,而长期从事体育运动的艰苦性、持久性,为意志品质的磨练,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各种体育运动都有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长跑教学可能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游戏和竞赛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球类教学能培养大学生的兴趣,提高交际能力等。因此体育本身就是磨练人的意志的运动。体育可以从本质上增强人的意志,而健壮的身体、旺盛的精力,常常伴随着顽强的意志。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就会缺乏坚毅的精神。实践证明体质强健的人,更能面对社会的挑战,更有力量战胜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表现出坚韧不拔和勇猛无畏的坚强意志品质。
3、体育教学可以完善自我,发展人际关系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已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许多研究者认为,自我概念的形成与体育教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做游戏、参加竞赛,扮演角色,特别是参加个人擅长的运动项目,能在身体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过程中,在与同伴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手斗志斗勇的拼搏中,已取得胜利的喜悦中,获得自我满足,提高自信心,并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得自我完善。同时在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中,特别是一些集体项目的竞赛,人与人、队与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繁,对加强友谊,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总之,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也最自然,效果也最明显。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消除大学生的紧张情绪,锻炼大学生的性格,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力,激发大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和追求健康积极的生活目标,同时由于运动出汗,也渲泻了因烦躁、焦虑而“堆积”在人体内的“毒素”,身轻体快,自信心大大增加。
三、发挥高校体育教学功能的主要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体育活动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直接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1、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在室内讲授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的同时,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生掌握科学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常识,使其能够在必要时及时而恰当的对自已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体育教师还要有目的的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内容,通过讲授、大学生讨论等方法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新概念,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预防心理疾病。
2、了解大学生现状,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体育教师平时应对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现状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学中才能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如个性内向,抑郁的这部分大学生,体育教师可选择一些技巧性的集体项目,男生安排足球、篮球、排球为主,女生安排些健美操、集体舞等,运动强度要大小交叉,速度快慢交替,幅度大小相结合,内容动作变化多,有意识安排其他人合作去完成任务,让其体验到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兴趣,树立自信,调节好情绪。又如对表现出胆小、恐惧的这些大学生,可选择一些有惊险性的项目。如游泳、溜冰、拳击、体操中的跳马,单杠、双杠动作练习强度适中,速度快慢交叉,幅度大小交替,练习中要求他们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克服胆怯心理,他们完成练习时要及时表扬,提高兴趣,树立自信心。总之体育教师教学中要有耐心,不断发现大学生的优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护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上进心,增强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课,健身功能,心理功能,美育功能,社会功能
1. 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舞蹈起源于西方的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1、12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将民间舞蹈加以规范和精练,引进了贵族家庭,形成了“宫廷舞”,成为一些王公贵族们的消遣娱乐社交工具。宫廷舞的舞姿端庄、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绅士风度。当时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后来经过时代的变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从劳动人民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传承、改编、创造。使体育舞蹈逐渐风靡世界。现如今已经发展为多个舞种,如摩登舞、拉丁舞、街舞、钢管舞等不同的舞种。体育舞蹈不仅成为民间的体育活动项目也成为世界竞赛性的体育项目。
我国体育舞蹈的开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自三十年代率先进入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八十年代在全国普及开展。九十年代进入高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通过一些专业人士以各民族舞蹈元素为基础创编了大众化、普通化、通俗易懂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接受和学习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体育舞蹈。如杨艺创编的北京平四。体育舞蹈是一们无声的艺术,使人体动作的完美呈现,它融音乐美、服饰美、风度美、体形美、造型美于一体,使体育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运动和观赏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之一。他能把人们的审美经验带到崇高的层面,使人们从中获得体育艺术的力量。从竞赛的角度上看,在比赛中所表现出健康的形体高超的技术、协调的配合、充沛的体魄,使审美的主题——观众在欣赏中达到高层次美的享受。它既有观赏价值又能激发人们参与的作用,被认为是一项拥有艺术魅力的项目。加里宁说:“会跳舞的人走路姿势都好看”。
体育舞蹈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及人才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开设体育舞蹈课是学生的迫切需求,绝大多数非常欢迎,特别受女同学的青睐,尽管在九十年代中期体育舞蹈已经入到地处一些大城市的高校,但由于一些二线城市的高校开展较晚。学生们对体育舞蹈认知颇浅。昔日的传统体育项目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学生们对追求优美端庄的姿势、均匀健美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非常重视。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们心理需求体育舞蹈是一种独特的媒介,他可以使每个舞者在优美悦耳的音乐声中以肢体语言去表现自我锻炼自我充实自我。
2. 体育舞蹈的健身功能。
体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民族舞蹈和西方芭蕾舞一样,是一个完整的舞蹈体系。它具备有“多一分嫌过、少一点欠火”的规范特点。它是一项人体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全身运动。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时人体的全部肌肉关节韧带神经系统都参于其中。对提高人体协调性、灵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还能使心肌纤维增粗,从而使心肌力量增强,心血输出量增强,提高心脏的供血功能。还能改善血管壁的营养状况,从而延缓血管硬化。免费论文。肺活量会成倍增长,提高吸氧量,使机体有很强的有氧代谢能力。同时研究显示连续跳三支舞曲以上人体的能量代谢为7.57高于网球7.30与羽毛球的8.0相近。最高心率为女子190次/分男子为210次/分。如果每天坚持跳三十分钟的体育舞蹈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健身效果。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堂,能非常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健身的功能。
3.体育舞蹈的心理功能
现代大学生任务繁重学习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日益严格,他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社会交往能力较弱,这种现状是我国教育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体育舞蹈能消除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理,使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还能调节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态,如意气消沉和情绪沮丧等。美国心理学家“德里斯考”发现舞蹈能够成功的减轻学生们在考试期间的忧郁情绪。通过舞蹈练习可以松弛人的烦恼情绪消除疲劳缓解心中的压抑,使心理得到放松。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舞蹈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相互对立和敌意,改进自己不文明的言谈举止对自己的人格有所提升。调查表明参加体育舞蹈锻炼有个共同感觉不管工作有多累多忙,学习有多紧张生活有多烦恼,一踏进体育舞蹈这块天地就如同到了一个奇特的只有感觉和节奏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烦恼都消失怡尽,视乎全身心都注入新鲜的血液,心情非常愉悦。
4.美育功能
体育舞蹈是即体育舞蹈服饰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具有丰富的美学功能,现状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它为人们创造了大量的审美客体。通过体育舞蹈训练,可使人体外形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并济,这既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梳理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除了和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自身条件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会改变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不断进行着感知情感形象,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免费论文。
5.社会功能
当今社会工作的快节奏使人们去选择一些释放调整身心理的运动项目和娱乐项目。去放松锻炼自己。全民健身是社会家庭对每个人的要求。免费论文。体育舞蹈是一项不受年龄职业、性别、场地、时间、体质限制的项目。在节奏强烈旋律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舞者以漂亮的仪表、协调的配合、优美的动作、文明的礼节,去从事锻炼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助于个体参于群体,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满足人们社会交往需要,从而获得了有益的信息机会。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培养他们在校期间掌握一到两门体育项目。当走向社会无论到那个年龄段,都可以去参与终身受益还可带动自己身边的人体育舞蹈的开展也丰富了校园文化。
结束语
学校体育教育正向多功能,多元化方向发展,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体育舞蹈的健身功能、心理功能、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已日渐突出。它是一项高价值多功能的项目,它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是当今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项高雅体育活动,故在高校中普及开展体育舞蹈课是必要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论体育舞蹈与身心健康》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期 章巧珍 吴龙等
《体育舞蹈运动对高校大学生生理指标影响的初步研究与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 汤小勇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福建体育科技2007年第一期 张磊
《高校体育舞蹈的创编及教学方法》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张诚 刘大平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师 自我效能 体育兴趣
一位合格的体育教师除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加之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即脑力与体力的双重性,使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取向的影响加倍,因而对体育教师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是很重要的。要使体育教师的心理状态符合要求,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我效能。
一、体育教师自我效能的研究
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体育教师自我效能对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发挥产生直接的影响。
2002年施文忠老师和阎健老师通过对364名中学体育和非体育教师自我效能的比较研究,得出体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高于文理科教师,文理科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高于体育教师。2001年江宇通过对264名体育教师的研究,探讨体育教师教学效能、归因、成就动机与其教学监控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体育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其教学效能各个维度存在着显著相关性,与成就动机中趋向成功这一维度存在着显著相关性,与趋向失败这一维度不相关。通过这些研究表明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效能对创造最佳体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
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提高的动因机制
(1)自我效能的主体性
自我效能发挥着主体的能动性,决定着主体的行为和环境选择、行为的坚持性、行为努力程度以及行为成就。高自我效能感者倾向于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变环境,努力克服困难,坚持更长的时间,获得更高的成就。落实到体育教师身上就要求他们在尽心尽责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以健全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感染学生,使之在上课过程中不仅得到身体的锻炼,更能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拥有健康的心理。
(2)自我效能的认知性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不是天生的,它是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验性的一种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不是毫无根据地凭空做出的,而要以一定的知识或信息作为基础。有关个人能力的信息只有经过选择、比较和整合的认知加工才能形成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因而身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善于积累总结自己在生活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进行认知加工,升华为提高自我效能的动因机制。
(3)自我效能的动机性
自我效能直接影响到个体执行活动的动机、心理,从而构成影响人类行为的一种重要原因。因此,自我效能是有着近似于动机的功能,可看做动机或知识技能转化为行为的中介。利用这点,对教师可采用动机激励的办法来提高自我效能感,例如对自我效能本来就不太高的教师可先采用外部动机激励法,以一些物质奖励诸如全勤津贴、升级加工资等作为外部动机来提高教师自我效能,从而使其积极投入教学。当自我效能到达一定高度时,采用内部动机激励法,以一些精神层次的奖励作为追求目标,像优秀教师称号、优质课评比等,这可以使体育教师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甚至进一步提升其自我效能。
(4)自我效能的情感性
自我效能高低不仅受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而且它也反过来影响着个体面对要处理和应对的情境、任务的情绪状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拥有健康的心理,而体育教师在这方面有先天的优势。体育教师经常置身于体育活动中,这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时还可以调节和促进心理健康,这一观念已成为现代体育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活动的这种双重功效,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所证实。
二、体育教师自我效能的提高与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关系
1.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对体育教学的意义
面对21世纪教育理念的发展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育课上学生对兴趣浓厚的运动再苦再累也享受其中;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再好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其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2.教师自我效能的提高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课堂情绪状态、授课技巧及与学生的交流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而这些都与体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 幽默 功能 运用
幽默是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或打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惯性系统而令人失笑、耐人寻味的谈话、写作或行为。作为教师,幽默造就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会给教学增添新的魅力。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忽视课堂气氛,教师缺乏幽默感,口气生硬,表情木讷,使体育课变得单调枯燥、压抑沉闷,严肃、认真有余,活泼、开放不足。本文主要对体育教学幽默的功能及其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进行论述,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幽默的作用,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参考。
1.体育教学幽默的概念与分类
体育教学幽默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巧妙的、诙谐的、出乎意料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愉快、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教学方式和行为。
体育教学幽默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语言幽默和非语言幽默两种。语言幽默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用比喻、夸张、婉转、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或者运用笑话、故事、歇后语、打油诗、故事、快板等形式进行表达的教学幽默;非语言幽默是指教师利用手势、躯体、表情等非语言的表达方法来实现的幽默,又可分为动作幽默和表情幽默。如在课堂上,某一学生练习时,经过多次纠正仍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时教师夸张地模仿学生错误的动作,表现出滑稽的形态,让学生看到后哗然大笑,同时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错误动作的过程,这就是典型的非语言幽默中的动作幽默。
2.体育教学幽默的功能
2.1 调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功能。
幽默能调节教学气氛,融洽师生关系。通常体育课教学中大多数表现严肃、紧张有余、生动、活泼不足,课堂气氛的节奏、韵律没有体现,过于死气沉沉。许多体育教师为了强调严格管理和组织纪律性,上课总是拉着严肃的脸,不敢采用幽默的方法鼓励学生,担心幽默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和失控。其实,严肃与幽默并不矛盾,只要把握分寸,把握火候,就会起到积极性作用。幽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幽默就像“催化剂”,能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幽默本身具有新异的刺激性、生动活泼性和便于接受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一些较难掌握的技术,有时会感到惧怕和厌倦。如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教学过程中,需用全掌击球的后下半部,但学生很难理解后下部位在哪里。教师可以把一个排球比喻一个西瓜,将西瓜一下分成四份,第三份就是击球部位,也就是“击中西瓜第三份”。这样学生对含有色彩的内容记忆得十分深刻,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消除畏惧心理的功能。
幽默有利于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马克•吐温说:“幽默是真理的轻松面。”的确,幽默不是“正面的说理”,而是“侧面的笑谈”,使人在哈哈一笑时,了解人生的哲理。幽默的笑声是“静态的慢跑”。因为幽默与笑声,往往可协助伤病者解除疼痛,有利于消除畏惧心理。在体育教学过程采用幽默的形象方法,能够消除学生对器械项目畏惧的心理。如不少学生害怕做双杠支撑后摆转体成分腿坐,担心腿碰杠伤害肌肤。如果事先用绷带将双杠缠绕包裹起来,学生见一付“伤病”的双杠,都会觉得很滑稽可笑。此时,教师故作怜悯说,以前双杠经常“欺侮”你们,使你们受皮肉之苦,现在好了,它也受伤了,不管怎么样,我们也要爱护它们。
2.3 纠正错误动作,迅速减轻疲惫的功能。
幽默能引起学生注意、记忆,有利于纠正错误动作。在形体课教学中,学生模仿动作练习存在许多典型的错误动作,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纠正,学生动作错误还是“顽固不改”。这时教师对学生说,现在我表演一个日本鬼子“探地雷”节目。学生看后,定会轰堂大笑。然后,教师马上分析造成动作错误的原因是脚步无力度,身体重心没跟脚步前进往前送,因而重心错后。这样可以在轻松幽默中纠正沉重的错误。体育课以体能训练为主,需要消耗一定体力,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有疲劳的苗头,就应抓住机会说一些与学业相关的幽默典故,引发学生快乐情绪的产生,让学生精神愉快、情绪激昂、身心放松、忘却疲劳,重新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体育课中。
3.体育教学中幽默的运用
3.1 提高观察力、想像力与平时知识积累相结合。
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从差异中指出共同点和因果关系,不断在生活和教学中创设幽默情景,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一般而言,高超、恰当的幽默离不开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就应该广泛地涉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实践性、前瞻性和交叉性学科的知识,建立起宽广坚实、系统科学的知识库。尤其要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充分挖掘其中的幽默素材,运用文学名著中幽默的人物角色来唤起高尚幽默的情感体验,理解和领悟幽默的真谛,积累和掌握鲜活典型的幽默资料,对文学名著中已有的幽默,教师只需吃透内容,稍加点染,就可以在教学工作中自由、灵活地应用。
3.2 扩大社会交往与培养自身幽默感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广,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比常人有更多开拓视野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参观学习,外出考察、参加会议等多种途径,扩大社会交往范围,这是教师汲取优秀幽默素材的资源宝库和提高幽默语言艺术的重要保障。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艺术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体育教学工作是以人为对象,教师要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平时应多收集富有幽默感的格言、警句、妙语、机智之言、风趣的小故事、笑话等,这些常常是教学幽默运用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能够表现出幽默内涵的常用修辞方式有借喻、讽刺、双关等。
3.3 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
教师应经常性地对所掌握的技巧进行综合研究和实践应用,注重各种方法的嫁接和转换,从中找出适合某一特定情境的技巧,并以此为基础来组织自己的幽默语言。如在一次课堂上,有的同学趴在桌面上睡觉,有的同学低头看小说,还有的相互低声交谈,这时上课的老师微笑地说:“前面交谈的几位同学如果像后面读小说的同学那样安静,就不会吵醒中间睡觉的同学。”话音刚落,同学们哄然而笑,精神为之一振,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观察力和想象力的提高是重点。
4 结论
4.1 体育教学幽默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巧妙的、诙谐的、出乎意料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愉快、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教育幽默形式。
4.2 体育教学幽默具有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消除畏惧心理、纠正错误动作、迅速减轻疲惫等功能。
4.3 在教学中运用幽默应采取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平时多积累多学习、扩大社会交往、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掌握必要的技巧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叶琦.幽默的妙谛究竟何在[J].长沙大学学报,1998,(3):40-45.
[2] 孙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使用幽默艺术[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41-42.
[3] 李涛.教学幽默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4):36-37.
[4] 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7):57-59.
[5] 李焰强.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湖北体育科技,2001,(3):52-54.
篇9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教学;素质;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和过去相比,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健康的身体条件已经在人才济济的职场竞争中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如今,企业更加看重应聘者未来发展的潜力,比如具备团队意识,较高的抗压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中职教育又面临新的挑战,把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的融合,为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起源于英国,在二战期间,德国人经常偷袭大西洋的商船,很多年轻的海员丧生。为了减少生命损失,有人成立了一所学校,专门训练海员在遇到袭击后的海上生存能力和技巧,强化求生意识,从而大大减少了海员的生命损失。战争结束后,拓展训练得以保留并被推广起来,从训练海员到学生、企业职员、军人等不同群体。训练内容也有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心理训练、管理训练等。
二、拓展训练的特点
1.挑战心理极限。拓展训练一般都遵循“最大的心理挑战,最小的体能冒险”的原则,最大限度的跨过心理障碍,挑战学员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
2.强化集体荣誉感。进行拓展训练时一般会组成几个不同的团队,相互竞争,为了各自团队的荣誉,每个学员都会竭尽全力表现自身能力,从而实现团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3.自我教育。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性,在训练前把训练任务、内容、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目的讲述清楚,活动时要求队员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拓展训练的环节。
1.团队热身。训练前学员之间可能还不太熟悉,为了消除紧张感,可以先进行几个小游戏,活跃一下气氛,增进学员间的了解,以便能够轻松地投入到训练中。
2.个人项目。针对每个学员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对应的高难度挑战。
四、传统体育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体育教学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多项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成绩,达到健壮体魄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的健身运动,通过体育锻炼建立积极地人生价值观,提高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体现出合作精神体良好的体育道德。
五、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
国际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综合性的健康,即人体器官和心理卫生均处于正常水平,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后能够避免过度紧张,从而产生疾病。在体育教育中,在秉承“健康第一”的原则下,要大胆改革体育教学工作,针对目前学生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的自我调控,建立自尊自爱的健康心理。而拓展训练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5.1练习目的的一致性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强壮体魄,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更好的融入社会。从拓展训练的角度看,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
5.2方法手段的互补性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教学,通过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拓展活动中,从而达到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的目的。而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学习一定的体育技能,配合多媒体教学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因此,两者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目的却一致,具备互补性。
六、拓展训练在体育课中开展时表现的特点
6.1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以前的体育课主要在体育教师的引导和监督环境下进行,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训教师要把任务和内容讲清楚,然后有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6.2综合体验身心
拓展训练中的所有活动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前提,进而引发学生情感与身心的交流,克服胆怯心理,要求学生全身心的综合体验,建立高效的工作效率,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
6.3团队精神与个性发展同步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拓展训练中实施奖罚措施,力图使每一位学生都进最大努力展示自己,建立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吸取团队力量,建立自信,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优势,从而得到团队精神和个性发展的同步。
6.4面向生活走向自然
通过拓展训练后,学生会惊奇的发现自已有着无穷大的潜力,从而向自己不敢尝试的领域大步前进,重拾自信,改善自我形象,具备团结合作的品质,改善人际关心,更加坦然的面对生活。
七、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结合开展后的效果
7.1参加拓展训练课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拓展训练中经常做的“救生墙”、“盲人方阵”等项目,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团结的重要性,当大家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时,就能深刻体验到团结协作的意义,从而提高团结意识。
7.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
拓展训练中虽然很多都是体能活动,但却是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的,可以增加活动的难度,逼迫学生挑战自我,战胜恐惧心理,勇于尝试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当战胜恐惧心理完成任务时,就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7.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拓展训练内容课本上是没有的,要完成任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新方法,开阔思路,挖掘潜能,勇于尝试,突破思维的定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不足之处
拓展训练目前在体育教学的推广运用中困难重重。首先,学校文化课程任务繁重,体育课占用时间相对较少。况且,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学生家长和学校不理解拓展训练的重要性,害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伤害。还有,教师长期适应传统体育教学,对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模式非常陌生。造成拓展训练体育教学的推广面临阵痛。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功能 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重视的是有高素质,高道德修养的人才,而不是空有文凭实则道德素质低下的人。这就说明,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培养道德素质要从小学生抓起,只有在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为接下来的道德教育奠定基石。这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德育的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名言和先进的人物事例,所以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吃透语文教材中思想教育部分,在讲课过程中穿插着榜样事例。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听故事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点,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位被世人敬佩的人。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成分,让学生看到小学语文教材潜在的、德育的内涵,并且教师要把这些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在小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应该用孔融让梨、雷锋无私奉献等故事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知道凡是以人为善,谦虚进步。当然,教师在挖掘德育内容时还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不能单纯地讲解,呆板的引入,而是要以新颖的方式,幽默的语言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理解和接受教师的德育活动,并主动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
小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比较低,只对教材中丰富的图片和故事情节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解课文上的内容,让学生不只对图片或者故事情节感兴趣,也对教师讲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的表达出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小学生,让小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而努力。
二、营造浓厚的德育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的教学环境一般是在课堂上,学生只是从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有限的知识,这种单调的教学环境无疑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逐渐降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就更不会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了。所以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环境的利用,课堂和室外相结合,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营造浓厚的德育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主要的渠道,课外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要渠道的作用,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设立情景短剧,也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在设立情景短剧时教师应该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作为参演人员,令两部分作为辩论的主体。可以以“帮助他人”为主题在课堂上就表演的这一主题进行辩论:如何帮助他人?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帮?怎么区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在他人陷入困难时首先判定这种困难是“正义”的困难还是“邪恶”的困难,其次在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是否应该帮助。
同时为了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教师也可以在室内张贴有关德育的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的画像,用榜样的事例教育小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语文的教学要求定期开展德育专题系列讲座活动,让班主任定期的召开班会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也可以组织植树种草和看望老人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增加爱心,体会道德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德育渗透效果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所以在进行德育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德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德育渗透效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采取“填鸭式”教育,不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只是以自己的成绩作为衡量自己素质的标杆,无法真正认识自我价值,甚至有的学生会把学习成绩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动力,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如果给学生灌输的是以成绩为主的思想那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造成性格的失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之后再学会学习。
联系社会实际教师要做到挖掘时政热点以及发生在学生周边的故事,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学校门口经常可以看见很多乞讨的人,其中有真有假,有虚有实,有一些人思想品质低劣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于是采取乞讨的手段,欺骗大家获得人们的同情心。教师可以以这件事情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采取正面的教育方式,用教材上的先进人物的事例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事例的分析,教师要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有不劳而获的心理,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同时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德育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着重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同时教师也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的渗透效果,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德育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颜永平.从点滴做起――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3,(18):12-13.
- 上一篇:旅游管理的分类
-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方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