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目前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90后”成为新一代大学生,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90后”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主力军,受当代社会环境影响他们的思想比“80后”更为复杂多变。“90后”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他们永远都是将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有严重的功利心;“90后”大学生有个性可是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小小的挫折就会将他们打倒;依赖父母长辈的照顾,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彼此之间缺乏合作的精神,不能较好的与别人建立社交关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大学生的生存压力在不断的增加,踏上社会后的大学生们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束手无策。面对严峻的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在校大学生的承受压力底线在不断的被挑战,大学生自杀新闻也常常登上各大报纸的头条,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严峻,高校管理者的压力非常巨大。
2、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对于力量不足,无合理的组织结构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分管学生工作的教师是为高校大学生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力量。作为在党政干部、学生处和共青团组织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他们负责大学生们的理论知识的教导,高校负责分管学生工作的教师普遍存在老龄化的现象,他们的思想陈旧不知变通,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多元化的网络时代。
作为大学生主要政治思想工作的教育者,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却不高,高校内没有合理的机构,根本无法跟上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发展,无法全面的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3、高校没有对政治思想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政治思想工作的发展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同进步,我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高校思想、观念也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新的形势新的情况都需要新的政治思想来支持,目前各大高校却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存在很多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政治思想工作。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关系和支持,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重担落在了少数人的肩膀上,这少部分人不仅工作繁重,压力较大,本身在政治思想方面存在的疑问也得不到解决,也导致部分工作者渐渐对该工作失去耐性,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
4、落后的教育方法制约了政治思想工作的进步
课堂学习与口头教育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形式,教育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操作性,影响了教育的效果。高校教育应本着“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开展,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在防范性与沟通性上认识不足,使这一理念无法真正的落到实处。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片面的强迫学生接受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进而影响师生关系,不利于大学生们接受老师教导的政治思想观念,影响了教育效果。
二、改革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推动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创新
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理念,政治思想工作的创新也要围绕这一理念开展。高校在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时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学习以及生活的情况,不仅仅要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爱集体思想灌输给每一位大学生,还要引导他们将这一系列的思想运用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在将相关的理论交与他们的同时,还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加他们彼此之间交流交往,使他们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让新一代的大学生们从不愿与他人交往转变成为善于与人交往、乐于与人交往,并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培养最终是为了为社会服务,在进行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时要与当前的发展状况相结合,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在进行教育时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大学生们可以更客观的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将内容记在心里。
2、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执行者的建设
政治思想教育者老龄化现象制约了它的发展,在建设政治思想教育队伍时应多注重年轻血液的注入,调整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所占比例。在选择辅导员时,不仅要注重辅导员政治思想教育的知识水平,还要兼顾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水平。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者需要有道德、有能力、有责任心、有强大的心里素质、有良好的团队意识的人来担任,只有如此才能将政治思想教育更好的进行下去。
辅导员师资力量需要得到保证,同样辅导员的个人利益也要得到保障,完善的保障系统、良好的薪资水平和发展前景可以保障辅导员们更好的留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出一份力。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思想在不断变化,辅导员们想要更好的在工作岗位上工作而不被淘汰,将最新最先进的思想传输给学生,需要他们自身的不断进步,高校应当鼓励和支持辅导员们不断的进修,保证他们的教育效果。
3、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观点,推动政治思想工作的进行
政治思想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们的支持,只有他们摆正了观点才能更好的将这一工作进行下去。高校在对待贫困学生是要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解决自己的困境,保留他们的自尊心,养成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大学生在校期间早早的培养他们就业择业的观点,让他们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早做规划,为他们踏上社会提前做好准备,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
三、总结
大学生政治思想建设不容忽视,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关乎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者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寻求更好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方式,将创新理念融入政治思想教育中,促进高校教育的进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让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迅.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3-01
[2]刘毅,胡广涛,李向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我见[J].求实;2005-02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当代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19-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多元化的逐渐深入,国内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在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下,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各方面也都面临很大挑战[1]。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摇篮,需要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新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要保持独立高尚的文化思想灵魂。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保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跟上形势的需要,适合大学生口味的要求,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提出有效的策略。
1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深刻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利益至上和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思想逐渐变得复杂。多元化的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却也体现出了阻碍思想进步的消极一面,大环境中金钱、个人利益至上,集体主义思想日渐衰退的状况,都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消费观、生活观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有些大学生通过经济性指标来进行日常决策,同时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经济利益[2]。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味追求美丽与时尚,过度崇尚奢侈的生活方式,逐渐丢掉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些现状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及负面影响。
1.2 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大学期间形成的政治思想态度、人生观、世界观,对将对以后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当代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不够成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各方面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在行为上还可能出现盲目性。目前,有一部分学生是独身子女,社会阅历小、独立性比较差,比较容易产生依赖性和独立性,缺乏一定的艰苦奋斗精神,片面强调自身的价值,纪律观念甚至法制观念都比较淡薄。
1.3 生活网络信息化使大学生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普及。网络生活也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习、交友、购物等很大一部分活动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然而,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政治信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由于大学生更易接触到西方意识形态,网络开发传播性也使得一些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此外,大学生把一大部分时间用于网络学习上,而对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活动不够积极,这些也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主导地位受到明显冲击。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1 坚持人性化的思想教育理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坚持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的时代要求。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看重形式、轻感悟[3]。作为教育者要转变教学思维,首先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具有人情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具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学生活精彩而复杂,当代大学生不仅为学习成绩和考试而担忧,还要协调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还要合理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难题,甚至对未来对就业有着迷茫和恐惧。因此,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极度重视,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切实为学生的未来和前途考虑。
2.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渗透教育作用
一个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各个高校应该格外重视校园文化、大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创新进取、团结奋进、文明健康的和谐氛围[4]。美好的校园环境会对学生们产生持久的影响,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思想情感、审美观念发生较大变化,还会对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因此,高校无论是花园、广场、图书馆还是宿舍、食堂,都需要渗透一定的文化审美底蕴,让校园内的每一处都充满着智慧和哲理;同时还要营造厚实的人文精神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环境,让学生处处可以感受到思想自由、民主的精神,在知识得以增长的同时还陶冶了情操,潜移默化中思想政治水平得以提高。
2.3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目前,各个高校已经开始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5]。由于在网络上人们能够无所顾忌地敞开自己心扉,流露真实思想,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上相关论坛的信息收集、分析,了解大学生真实思想动态,进而进行沟通并用正确的思想予以引导。还可以依靠一定的网络技术手段,屏蔽各种不良信心,优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高一个健康、积极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
3 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进步,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面貌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未来,渴望国家振兴和发展,也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流本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和网络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态度也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大学生还处于思想成长的重要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都还未成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信息的影响,因此,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综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积极实施坚持人性化的思想教育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渗透教育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管理教育水平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 王志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29(3):36-37.
[2] 韩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解决策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5):134-136.
[3] 刘沁园,杨虎智.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5):435-436.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4-0066-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效性是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全球化、一体化,我国步入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双转”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民族传统与现代社会的交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对既往历史的拷问与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多种因素交织呈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重要形成期的大学生面前,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多样化的利益诉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增强实效性,极力避免和消除因迷惘困惑而造成的大学生信仰缺失、理想模糊、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实现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体现是社会最高价值,也就是将社会需求作为培养的最高目标,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本身内在需求。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即在社会中形成了个人至上的价值观,甚至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这种影响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同时,当前很多大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被认为是“说教工作”,也就是向大学生灌输一些正向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而对于大学生能够真正接受多少理解多少缺乏关心,对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养成很少被关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大学生被当成“填鸭式”教育的接受者。这一任务观是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填鸭式”教育的主要原因。另外,在我国众多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是以教育者为主体,而将大学生这群受教育者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简化为单向的强制性的讲解行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有待加强
当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待加强。从数量上来看,高校中专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职工人数严重不足,而同时在质量上,大学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较少有经过严格专业的培训,多为从其他专业转为从事此项工作。关于高校政工管理人员数量,国家教育部有明确规定,即每120至150名学生需要配备一个专职的政工管理人员。但在实际中却差距很大,多数高校只是在院系中配备了专职总支副书记或者党团委书记,与规定相比,专职的政工管理人员缺口很大。[1]另外高校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稳定性较差,这主要是源于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多数人将其放在高校各项其他教学工作之后的次要地位,没有建立对这项工作恰当的评估机制和制度,使得高校政工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三)教育内容与学生本身成长和社会实际存在较大差距
新形势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但是当前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照本宣科的多,与时俱进的少。对于新形势下大学生个人的实际需求,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等关注度不够。进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缺乏、针对性不足,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如对于当前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就业难等现实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课本中难有体现,降低了这门课在理论层面的实际效用,降低了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从实践上来看,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开展的很不充分,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不多,同时支持大学生实践的社会力量还没有完全形成。大学生自己去联系实践单位比较困难,即使有些学生联系到了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等,由于各种原因也不能真正提供一些有实际帮助的实践岗位。调查显示,大约25.2%的学生认为联系实践单位困难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最大阻碍。
二、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设定教育目标是启动这项系统工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定位准确、设计科学的教育目标的确立,是整个系统工程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评价这个系统工程运行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和行为导向,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学以育人,教以化人,大学的本然价值是培养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要培养持有理想抱负、拥有健全人格、富有责任意识、兼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当前,受办学思想、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大学的办学理念出现了重大偏差,把培养“人才”径直等同于培养“人”,大学里思想荒芜化、价值虚无化、意义碎片化几成通病,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濒于丧失,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理性蜕变为单纯的效率和效用。针对此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显重要,在注重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思想上的培养和引导,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并重,促进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全独立人格和使命担当的“人”。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导向
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一条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教育准则――因材施教,即针对每个弟子本身不同的个性特点,选取适合的传授内容和教导方式。因材施教原则背后隐含的是以学生为主的精神实质,是对教授对象进行认真分析基础上,及时调整教授内容和手段以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需坚持这一原则,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导向,在注重分析把握形势发展变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需求,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个性化趋势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对学生心理和需求把握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教育实践的效果。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育者要从根本上尊重和重视每个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心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及时收集每个学生的诉求,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需求出发,才能做到因人制宜、对症下药。只有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的理念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切实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思想政治觉悟,实现培育人的目的。在当前形势下,尤其要重视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新事物、新观念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责任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情感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会导致一些大学生的焦躁不安和心理失衡等心理障碍。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成为必然要求。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填鸭式”的说教形成良好的补充,引导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对待现实、调整自我,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坚持建设高素质的教学主体
教学主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主导作用,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到教学活动的实施,从教学方法的选取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赖于教师这一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素质的好坏、师德的高低、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效。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思潮的复杂环境中,部分教师的理想意识淡化,对的信念开始动摇,有的甚至在讲台上传播错误、偏激的思想观点,不仅没能在思想情感层面上对学生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反而可能将学生导向错误的方面。部分教师职业认同感淡化,更加注重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导向,忽视了精神导向,缺乏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仅仅将之视作谋生手段,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不安心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获取更多利益回报上面,没有起到灵魂工程师的作用。部分教师理论素养不高,知识结构不够健全,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么是照本宣科的“本本主义”,要么是内容干瘪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厌倦和抵触情绪。针对上述种种情况,要加大教学主体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加强教师队伍业务培训,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坚持改革创新的教育体系设计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随着形势发展和学生需求变化不断改进教学体系设计,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选要求和选择。教学体系包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载体等主要因素,都要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这样才能更好适应现实发展需要。在教育内容设计上,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尽可能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步伐,更好的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心需求,通过把握方向性、趣味性、针对性、选择性等原则?熏凸显教育内容的真理性、时代性、生活性、层次性?熏把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学会用的立场、观点、方法看问题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推陈出新,改变过去单一讲授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尝试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为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手段,通过综合化、人性化、现代化、中国化的立体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熏引导大学生更主动参与,实现大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到实现自主思考、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转变。要遵循配套协调性、整合性和生活化原则,不断拓展教育载体,“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通过强化载体的承载功能、传导功能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吸引力。”[2]
(五)坚持创建有利于发展的教育环境
内因、外因关系原则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会通过内因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良好的外在环境会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同样不能忽视教育环境的建设,有研究者通过对比总结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特点,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些国家的高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尽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教育环境,校园随处可见校旗、校训,著名大师、科学家、文学家等杰出人物的雕像和照片等。[3]因此,学校要在认真总结把握学校定位、大学生思想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遵循整体性、适应性、求实性、创造性、方向性和主体性原则?熏有组织、有计划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将学校的教育思想有机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通过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外在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典型实践环境和媒介虚拟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谢莉.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
篇4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方法策略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根据哲学理论中的解释,主体性研究就是研究人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关键。主体能力的实现程度越强,活动的成功率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我们就要将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延伸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结合一切主观条件和客观因素,从教育主体出发,掌握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主观需求,从内在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的必要性
当下,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背景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信息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一方面,繁杂的网络信息在不断的传播中持续发酵,越来越多不健康的思想意识逐步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动摇价值观根本。另一方面,这种开放性的网络导致很多大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致使大学生无法分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可以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的高低和道德建设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因此,无论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还是国家政治经济稳定的社会目标出发,我们都要针对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教育地位进行有效研究,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3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有效措施
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学思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本思想作为教育原则不断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说只有从大学生这个教育主体出发,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学生的生活之中,才能从内在唤醒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热情,提高主体参与力度。
3.1明确大学生主体地位,重铸教学意识
对于大学生而言,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从师生关系认知上,教师要对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有着清晰的认识,不能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意识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教学的客体,其过度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1]。而新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肯定,教师的引导作用被不断弱化。这种此消彼长的地位变化,让教师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为此,教师要掌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教师不能再利用权力的制约强行改造学生,而是创造自我探索、自我批评、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壁垒,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距离。通过心与心的交流,确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的稳定性[2]。从内容上分析,随着经济的增长带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3]。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程设计上,我们就要积极探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需求,遵循学生本位的教育原则,坚持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发展的根本目标,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着力点,结合当下最新的时事政治和世界经济发展变化为案例,深入研究其背后思想政治原理,深化学生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从教学方法分析,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学习热情。大学生迫切地需要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利用当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平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高校党建工作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信息平台进行健康的思想政治意识熏陶。同时利用丰富多样的文化宣传手段,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关注和热情。另一方面,借助大学生的教育主体性,鼓励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主题式报告分析,并建立完整的分析报告数据平台,学生可以在线上任意调取过往的学生报告进行资料应用,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与此同时,教师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动态,随时转变教学内容,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教育主体性。
3.2构建主体课堂,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作为传统的教育主体,教师教育思维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影响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质量。因此,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性,高校就需要从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出发[4],不断提升教育者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思想。在教师选择上,高校要强化聘任考核制度。选用具备丰富社会经验的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专业性[5]。在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高校要不断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意识,深化学生本位思想。坚持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合法需求,在坚持学生教育主体性的背景下,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强化教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借助微课等线上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通过多样的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会思考,在自我教育和自我批判的过程中摒弃不健康的落后思想,在思辨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营造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6]。
3.3引入实践,落实主体创造性
实践性的活动对于落实理论基础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团队的集体实践活动,更有益于大学生协作精神的形成。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将教育的着眼点落在小小的课堂之中,而是将视野放逐到社会实践中来,为学生组织精彩纷呈的思政活动,让理论充分联系实际,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敢于人先的探索意识。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论指导实践,贴近生活本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深入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深入企业内部进行社会实践[7]。为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提供丰富的平台,通过真实的实践感受,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总而言之,高校要动用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多样性的学习平台,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发挥其主观能动力和思维创造力。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5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身边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近几年的90后大学生,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新特点。比如说,自我意识过于强、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广泛、并且容易受别人思想影响、意志力不强、生活学习没有目标等等特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然不但对他们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甚至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善,从而达到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
1 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理想教育
有目的性主要是为了提高对理想教育的重视程度,理想是每个人奋斗和前进的灯塔,这是一种对目标有倾向的心理状态。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才会坚定自己的信念,才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有了自己的信念,也会懂得坚持和取舍,辨别高尚和卑劣,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学时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三观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念的重要前提。我国正在奔向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现代化高速发展,民族复兴指日可待。我们的大学生应当有与之相统一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我们在为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时候应当紧密结合中国特色。
2 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它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要求。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其基本内容是诚实、没有欺骗、言必行。它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现象尤为担忧,正视这种现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3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我们说一个人的好坏并不是单一的看外表,它是人的基本品格和内在涵养的综合。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能力才能及身体健康等等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这些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主要方面,它存在于整个过程。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应当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原则,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学生不仅要有更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既要获得更多的学识以及才能,又要学会怎么和人相处,充分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4 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当前的大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光靠老师和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他们最多能起到的是引导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老师和学校应当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控制、约束以及自我教育的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比如说学校的党政干部、学生团委、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以及辅导员、班委的协助。
5 坚持理论结合实际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忌讳理论脱离实际,更何况是思想政治的教育,理论教育是前提,实践是避免说空话,说正确的废话,使学生在课堂所学能学以致用。针对目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不重视,我们应当采取更多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实践的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多的应用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生命和生活有更多积极的理解。
社会实践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即锻炼、服务、学习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专业、创新、就业等情况相结合。学校应当尽量发挥自身的功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学习技能,掌握在社会中生存的本领等等。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都得到了锻炼,正确理解德才兼备的含义,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6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是引导进步的导师,老师是学生在学校效仿和学习的楷模,他必须起到带头的作用,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队伍应该具有相对较高的思想境界以及道德水准,以自身魅力去感染和触动学生,勤奋耕耘、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坚持真理、宁静致远。在学校中所有的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所有的老师都肩负育人的责任。
7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内部建设
首先是校园文化,它是成功育人的软件,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好坏,直接能从其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中体现出来。比如说某个学校的学风好,这就是一个很优秀的校园文化元素。学风好,学生就能更多时间的学习,毕业生也就肯定更具备说服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整顿校风、学风、教风,开展更多积极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获得知识;加强文化宣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学生网站建设也很重要。 其次是,学校各组织的作用。学生会、团委、党政部门应该发挥多重功用,另外,所有教职工都应该有肩负育人责任的意识。最后,选择优秀的人选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起到的是核心的作用,他们是与学生接触最直接也是最多的人。同样,校方应为他们创造更优秀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工作有发挥的空间和动力。
8 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在心理健康的咨询方面,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咨询机构,为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提供更多的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更是有着毕业即失业的压力,因此他们有心理压力是正常现象,学校应当致力于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有健全和健康的人格。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时期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开拓进取,创新育人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对社会进步做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庆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Z].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自主”模式 实现形式及途径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这些使得在校大学生越来越独立。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站在21世纪人才需求的高度,“以学生为本”,将外在的规范说教转化为学生内在品质的塑造?如何使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内在要求,激发其自主教育的内驱力?如何让学生更具有责任感,学会“关心”,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可亲、可信、可行,从而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这些都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自主”模式。“自主”模式的宗旨是强化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受教为主动受教,从而使大学生逐步做到思想自强、学习自律、情感自控、行为自律,使思想政治教育由管理型向内化型转变。
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模式,是指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充分发挥学校的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大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对自己进行思想转化,自我教育,做到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活动、自主创造,从而实现自主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模式的提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
1.基于对人的社会化理论和人的主体性理论的思考提出。
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影响、制约、决定着人,人适应、利用、改造着社会。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而自主性是主体性的集中表现之一,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人在社会化进程中,要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掌握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某种社会义务的社会人,首先就要学会按社会规范自主。当今大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思考较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也应该从“社会”这个切入点入手,培养其“自主”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文明素养、基本德育教育,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人”的观念,教育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理解,帮助他们形成深思熟虑的价值体系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培养他们学会“关心”――“关心社会和国家利益,关心全球生态,关心父母、家庭、朋友,关心自然和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知识、学习,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这样既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可亲、可信、可行,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批判和自我发展能力、科学感受力和文化领悟力。只有让学生学会了自我理性判断的“自主”,才有利于其参与社会实践和创造。
2.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思想政治的教育实践,即用一定的政治思想导向有意识的政治教育活动,以维护和巩固现有的社会秩序。在政治逻辑中,思想政治是行动的力量,是政治思想付诸于政治实践的过程。既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那么,政治就不再是少数社会成员的政治,而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政治,大众的政治。同时,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早就指出:当受教育者的个性、智力、和社会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便开始不仅认识他的外界目标,而且认识自身教育的目标,开始把自己当作对象看待,这样他自己便成为自身教育的对象。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强化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为着眼点,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基本取向,可以在吸取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主体性教育等素质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尊重大学生的基本权利,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注重并引导其情感需求,倡导其对主导价值观的认同,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实施熏陶,多让其在各方面有自主展示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信,保护自尊,激发他们实现其阶段学习目标,使其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追求更加高尚的生活。
3.基于对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出。
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己刻苦努力的结果,外部的影响只起促进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心理、生理更加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不再单纯地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活动,积极地、主动地获取各方面的知识,以期获得更大可能的自主发展和自主创造的机会。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今天的大学生基本上是80年代“抱大的一代”,大多数人穿着讲究、生活轻松、追求“异类”,很多人都认为一切都“无所谓”且轻而易举。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提倡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只有使学生学会独立处理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其增强自我管理、自省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拥有责任意识、责任情感、责任能力、责任行为,且勇于承担责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及途径的探讨
1.强化自主意识,营造“自主教育”的大环境。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是当代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但就思想政治内容而言,强化自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在“四育人”的各个环节营造“自主教育”的大环境。即:通过最优的课程设置、有效的授业解惑和良好的为师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思考;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他们,让他们参与管理,最终实现自主管理;以良好的后勤服务和教学服务感化他们,让他们明白接受他人服务时应进行自我服务,培养他们自主生活的能力;创造较好的校园环境,让他们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卫生环境的建设,培养他们的自主活动、自主创造和积极参与的能力。
2.完善各项制度,形成“自主教育”的管理机制。
“自主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教育中自主发展、自我塑造和持续发展。如何使这种教育模式更具有操作性呢?关键是制度,核心是机制,比如让学生自主自立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社团活动规范、奖惩条例,建立健全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素质测评机制、学生自主教育绩效评价机制、学生自主教育改进与激励机制、毕业生自主教育反馈机制等,从而创造一个健康的“自主教育”的法制环境。以使学生走向社会以后都会用已经获取的“学习能力”、社会知识和规范、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活动、自主创造和自主发展,从而进行终身自主教育。
3.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生动具体、丰富多彩地展示在大学生面前。
(1)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主教育。调查发现,学生喜欢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集体活动,如:假期社会实践、主题辩论会、主题演讲赛、知识竞赛、大学生风采展、卡拉OK赛等。这些活动,学生愿意自主组织、自主参与,更加能够达到自主教育的目标。
(2)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在网络环境中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的发展加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我们进行自主教育,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振奋精神,在美的享受中愉悦身心、健康成长。
(3)我们必须认识到:所谓“自主教育”,并非“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相反,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警惕和杜绝“自我意识”的膨胀。我们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使大学生对自然、对他人、对社会有认同和理解,使其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获得新的人生体验。
先生曾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知今日之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认识、定期检测、修订方案、全面评估、总结提高的系统工程。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实践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以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有计划地、扎扎实实地、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从而通过不断总结反馈,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参考文献:
[1]赵芳.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引导[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8,(S1).
[2]郎益君,朱春华.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自主养成规律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篇7
一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必要,它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及人生方向,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并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制定较为合理的发展方向,对创造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如今高校中打架甚至伤人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部分学生纠正其存在的极端思想,为其讲解一些不良思想带来的恶果,能够使其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生活中学习中时刻约束自身行为。避免高校校园中的极端行为及反社会行为的发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维护了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及行为观念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意义。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应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特征,是教育文化的精髓,在高校校园文化融入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具有促进作用,现笔者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
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比较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目前部分高校中出现了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违反社会道德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一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是一个人的内在,它需要通过人的行为意识表现出来,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拜金主义等现象的出现,推进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2.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观念具有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文化引导人,让大学生全面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能够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及热情,从而让大学生对生活、对学习都充满自信,形成一种良好、健康的心态,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及认可社会主流思想及价值观,对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文化中的政治文化开展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及价值趋向,不论是对大学生以后的发展,还是对高校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引导性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始终遵循党的政治理念及政治方向,塑造高尚的政治人格,从而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得以良好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的有效开展。
3.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
若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大学生对高校校园文化很容易产生盲从心理,对校园文化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这将会使部分大学生的消极因素带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应该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途径广泛开展,让大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讲座中充分吸收校园文化的营养,对校园文化有一个明确且正确的认识,并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扩大校园文化建设规模。
三 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及价值观念,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向路标,也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 思想教育 组织类型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相对正式组织而言的组织类型,是人们在某些心理需要或者要求的驱使下形成的心里团体,其中蕴含着浓厚的友情与感情因素。
一、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1.学术性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满足学员的知识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员的学术水平和实际能力为共同目的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学术性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是,组织成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其组织活动也多以学术交流和知识积累为目的。
2.信仰型,是以成员之间共同的理想、信念以及追求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组织。加入该类型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一般都具有成熟的政治思想和一定的政治追求。该类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是,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思想道德素质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上。
3.友谊型非正式组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组织类型,该类型是以日积月累起来的深厚情感或长期的临近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小团体,如各种常见的校友会、同乡会等。该类型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是,成员之间都具有某种特点的关联,没有明确的组织规范和纪律,仅通过成员之间的感情维系组织的存在。
4.娱乐型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成员兴趣、爱好为基础,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生活需求而建立的非正式组织,如各种各样的舞蹈协会、健身俱乐部、街舞协会等。该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活动内容明确,活动时间有规律,成员固定且来源广泛,易受社会潮流的影响。
5.大学生为了某一种共同的利益而形成的小团体。该类型组织的特点为成员人数少,但是利益和目的一致,成员之间无强制制约,紧靠利益关系约束成员之间的行为,感彩浓,排他性强。
二、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1.强烈的感彩。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和出现都是成员自发形成的,是成员以心里情感为基础自发形成的,共同的信念或者信仰追求产生了情感的共鸣。非正式组织没有法定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固定的组成形式。因此,强烈的感彩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2.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成员间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一套自发形成的非制度化规范进行管理的,这种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成员的精神自由,对成员的心理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
3.成员有较强的归属感。由于成员具有共同的爱好、信仰以及追求等,自发形成的规范又能满足大家情感的需求,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成员有了一种归属感。归属感的存在使组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三、非正式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1.健康、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促进健康思想的形成。非正式组织可以帮助成员塑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组织文化理念。这种组织文化贯穿于组织的各个活动以及各个层次,通过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和组织环境,对成员的思想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妨引导学校的非正式组织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通过这些组织文化的形成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
2.模糊的组织结构关系,不利于正确社会观念的培养。大学生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社会是一个结构关系明确的舞台,有着明确的分工。非正视组织不同于正式组织,其各个部门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关系形式。正式组织的结构关系决定着其功能的发挥情况,机构发生变化,职能必将发生变化。非正式组织的结构关系对于组织职能的发挥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成员对于组织结构的关系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正确社会观念的培养。
3.轻松愉悦的氛围,满足了成员的心理和感情需求。正式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层级关系清晰,很难满足成员的精神和情感的需求。而非正式组织灵活的管理方式和结构形式可以满足成员心理和情感的需求。尤其是在学生心理受挫时,非正式组织可以保护成员的人格和自尊,这时若是融入正常的价值观念加以引导,必然会对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4.传播错误言论,不利于学生思想的管理工作。众所周知,大学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人的语言行为都会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非正式组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信息传播快,成员之间的语言并没有明确的约束。因此,各种不利于学生正确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的言论便可肆无忌惮地在组织内部传播,对学生健康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必须防止不利言论进入非正式组织,以免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只有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加以合理科学的引导,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方蔚琼,徐燕玲.略谈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及其管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
篇9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262-02
网络技术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便捷的传播方式、及时的参与性,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网络的虚拟化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异化倾向,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和言论在虚拟世界变得可能。“网络‘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教育创新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已是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六方面的结合工作。
一、“两课”理论教育与网络生活环境营造相结合
面对数字化信息化的挑战,最根本的是要利用“两课”阵地,通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一要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三要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自觉地遵守信息网络法律法规;四要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在交往中“超越自然状态,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追求个人的完善,重视终极关怀,探求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与理想人格。”
当然,单凭理论教育进行网络德育是不够的,还应以受教育者的兴趣和需要为切入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活泼、文明、安全、健康的网络生活环境。善于运用网络的优越性,设计图文并存、声色并茂、丰富多彩的德育栏目;创设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心灵的沟通。学校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如网页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使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网络道德教育。
二、开展网络德育的个性化服务与网络阵地建设相结合
“网络教育的开放性、交互性、隐匿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教育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在于个性化服务。”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开展网络德育的个性化服务,主要是指对网上求助者提供咨询类的帮助。例如,为学生提供有关就业、考研、留学方面的信息,为学生进行在线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网上课程甚至一些健康的益智游戏,使学生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到想大学生之所想,急大学生之所急,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
另一方面要切实把校园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平台,占领网络新阵地。大学生进入不健康网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符合大学生特点和爱好的网站的缺乏,因此,要建立一批高质量、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搭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的主阵地,使大学生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只有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四位一体的合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育人目的。首先,我们要看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所以大学生要进行自我教育,通过内省以提高自身素质。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影响,使自己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三驾马车”要协调配合形成三方合力,这是网络德育取得实效的保障。家人对子女的在校情况的充分了解,有利于协助校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也保证了学校和社会的及时沟通,促进了社会和学校的联系,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四、政工队伍建设与网络监控管理相结合
政工队伍建设与网络监管是相辅相成的,高素质的政工队伍有利于提高网络监控管理的效率,网络监控管理力度的提高也需要高素质的政工队伍,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营造健康、积极、文明的网络环境。
1.学校要积极介入网络,建立一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网上德育教育队伍。德育工作者除具备必需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崇高的信息道德。应注意从网络上搜集信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一要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二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建设,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力度。同时,网络管理部门还应依法监控网络信息,开辟网络法规教育网站,建立检查制度,建立网络德育保障体系。
五、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优秀文化相结合
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建构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_出发点。高校德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的发展,强调学生的自省与自我构建,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恰强调“自我内省”,如孔子的“见贤思齐焉”、曾参的“吾日三省吾身”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自觉”的独立人格。因此,网络德育应立足传统文化,而不能“拒斥”传统德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使世界成为地球村,文化也里多元化,各种思想充斥着网络。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的指导思想与文化多样性有机统一起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六、注重人文关怀与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相结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要重视人文关怀,因此要坚持以大学生为本,培养人文关怀的“数字化情节”。在科技发展的任何时代,“高技术、高人文”应该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我们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相互关系,在虚拟和现实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倡导人与人及数字与人的“亲近”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解决大学生因迷恋网络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大学生形成一种新的价值导向体系。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划时代的历史转折,都要有一种新的价值体系作为其精神基础和价值支撑,那么,要造就出能够适应和推动当代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新型的全面发展的“创造着的人”,就需要树立科学的未来观、对全人类的命运负责的具有全新历史内涵的人类观以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参考文献:
[1]丁俊杰.网络传播与现代教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314.
篇10
一、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1、舞弊现象严重。抄袭别人的论文与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任意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考试作弊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可谓五花八门,形形,无所不用其极。
2、恶意拖欠学费。部分非贫困学生恶意拖欠学费、“贫困”学生不真正贫困,相当一部分同学拒还助学贷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学杂费、住宿费等诚信道德问题,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也使学校这项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制造虚假履历。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党、评优、奖学金、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表里不一,甚至施以欺骗等手段,虚荣心严重。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许多学生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等诚信缺失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庭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1、社会价值体系不和谐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的冲击。当代中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和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形成巨大的冲击,整个社会恶化的信用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在校青年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2、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传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冲击,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功能,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大学生对自身从事专业领域的过分关注,而影响了他们视野与胸怀的拓展。
3、高校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应试教育的存在,大学生们很难改变为考试分数而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又和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以及找到~个“好工作”的期望紧密挂钩,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为了某一门课程本身而学习,而是为了这门课程的成绩才费心:一些学生巧言令色,八面玲珑,为的是积累评优选先、升学就业的资本;另有许多大学生心态浮躁,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而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个好成绩,只好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工作,认清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性工作探索,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郁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1、促进大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协调发展。我们在高校诚信教育中,要贴近广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强调用认识来指导行为,用行为来强化认识,通过知与行的统~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通过自我评价、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在实践中成为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
2、教师言传身教的和谐统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诚信建设问题上,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切实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先做到身正行直,做到严于律己,并且在是非、苦乐、荣辱、义利等问题上经受住考验,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出表率。
3、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健全信用保障体系。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构建有效的信用制度,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制度的轨道,才能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使讲信用的人、受到褒奖和赞扬,使不讲信用的人受到约束和惩罚,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