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方面
学校是高中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高中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高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1.1.1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被轻视
思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广大农村高中的思政教育课在提高高中生的思想素质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受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的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和学校迫于升学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形成思政教育可有可无的局面,思政教育课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连教学课时都得不到保证。大部分学生也对思政教育课产生偏见,认为该学科是副课,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1.2 思政教育课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处于主动地位,起着主导作用。①农村高中缺乏高素质的思政教育队伍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政课的正常开展。农村思政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由于思政课不被重视,大部分教师都出现了工作懈怠、没有成就感的现象。不仅如此,在农村高中,相当一部分专业思政教师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老师内心并不认同教育要求,只是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出现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的状况。
1.1.3 教育方法不当,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首先,农村高中现行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依然是简单说教和灌输,缺乏创新,忽视了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感到课程乏味,失去兴趣;其次,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也采取管、压、控、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带有很大的强制性。高中生逆反心理强,管得越严,反抗得越厉害。教师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产生距离,师生关系不融洽。第三,农村高中思政教育的内容不科学,不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当前农村的情况,脱离农村高中生的具体生活体验,难以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知行脱节现象,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1.2 家庭方面
家庭是影响教育对象尤其是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特殊性。②
1.2.1 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位,隔代教育影响高中生思想素质健康发展
据全国妇联2007年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农村部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关心和重视不够,家庭教育薄弱,祖父母成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形成了一种隔代教育的现象。隔代教育这种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村教育模式,不利于高中生的思想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1.2.2 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教育目标及教育方法不当
农村家长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力不从心。部分家长依然存在小农思想的狭隘意识,推崇读书无用论,并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孩子,要求孩子中途辍学跟自己外出打工。尽管一些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时不问原因就对孩子拳脚相加,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高中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强,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子女教育环境,还会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③
1.3 社会方面
1.3.1 社会环境复杂,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许多高中生都拥有了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工具,农村高中也逐步配备了电脑、机房和网络等现代教育设备,农村高中生通过网络了解外界,开阔视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同时感受本土文化与异域思想的强烈碰撞。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对学生群体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渗透,高中生心智很不成熟,对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和知识无法分辨筛选,易在盲从中失去理性,产生思想上的混乱。部分高中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从而加剧了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
1.3.2 封建迷信思想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困难加剧
目前大部分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很严重,一些家长不仅自己相信,还对自己的家人灌输迷信思想。高中生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鉴别能力,很容易被封建迷信思想迷惑,直接影响着他们优良思想品质的形成以及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封建迷信错误地引导了青少年学生对自己命运看法,是一些学生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甚至失去了竞争的勇气与动力,这不仅阻碍了高中生对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吸收,还让他们对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
2 提高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总书记曾指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政教育工作,学校、教育部门、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要一起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④面对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积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综合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为提高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参考的视角。
2.1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
首先,农村高中政治教师要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智能素质以及人文心理素质等,更新现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其次,学校要加大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加大在思想政治课上的投资,引进一批专业的、年轻的政治教师。第三,政府要改善农村高中的教师待遇与办学条件。政府通过加大对农村高中的教育资金投入,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待遇,只有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教师才会有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第四,农村高中基础设施落后,有些学校甚至连多媒体都没有,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2.2 学校转变思想观念,突出思政教育的地位
在农村高中,一直都将思想政治课作为副课来对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这是对思想政治课的极大误解。农村高中的学校领导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不移地将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要性。同时,学校还应将思政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日常教育管理之中。让学生在学校的每分每秒都身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之中,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3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由“师本”转向“生本”。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身份,做到课堂上是师生,课堂下是朋友,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做到知、行、情相统一。摈弃落后的教学方法,建立积极引导—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材施教,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容许学生存在不同的意见,课下和学生深入讨论,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思政教育切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信任、和谐的教育氛围,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思政教育的开展。
2.4 提高农村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⑤要提高农村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必须从家庭教育着手。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完整的爱。最好有母亲在家照顾孩子,即使都在外,也要经常抽时间回家看孩子,只有在充满爱的家庭里,孩子才能茁壮的成长。其次,父母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要多宽容,少惩罚,与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换位思考,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再次,政府应该在农村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2.5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形成一体化的思政教育环境
农村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经常与学校老师进行联系沟通,让学校帮助孩子教育。此外,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净化社会环境,例如对学校周围的网吧定期进行排查,限定学生上网时间,对家里父母封建迷信的要进行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汇聚合流,从而取得良好的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注释
①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80.
② 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7:150-151.
③ 孙青,韩春丽.当代农村中学的与问题探析[J].泰安:岱宗学刊,2009(4):120-122.
篇2
【关键词】 陕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一、陕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
1、民主意识深化,封建思想淡化
陕北能源的开发、大众传媒的作用以及改革开放新思想的传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思想也在不断革新,由市场经济带来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都得到了深化。过去那些重男轻女、生病不去就医而去选择求神拜佛的封建落后思想也得到了淡化。
2、村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村民的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自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经济发展,为村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由于生活的富裕,村民认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生活方面,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财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诚信经营小本生意,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邻里乡村,团结有爱,互帮互助。同时,村民们积极使用新媒体,了解社会最新动态,对知识的作用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积极让子女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相信科学,拒绝歪门邪道。
3、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人民群众是守法、用法的主体,方针政策的制定需要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能源的开采,使得陕北的经济迅速发展,相对于关中和陕南,陕北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尤其表现在陕北的农村。从落后的小山沟到村容整洁的美丽村庄,从灰暗的土窑洞到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小平房,从依靠耕种为生的贫苦生活到依靠能源开采和经营小本生意的富裕生活,他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和办实事。不仅如此,对于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国家也在尽最大的努力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以村民在享受政策扶持和能源开采带来的丰厚物质的同时,也感谢国家对陕北的政策扶持,并积极支持和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二、陕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业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
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使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镇,村里仅剩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孤寡老人。对于此状,村支书和村干部通常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或者聘请少数业余的教育人员,这些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态度不够端正,他们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理论素养。
2、部分村民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能源的开发和政策的扶持,使陕北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物质财富相对获得容易的情况下,也滋长了部分村民的不正之风。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思想也随之出现。由于村民知识文化水平较低,一夜暴富更使有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财富,挥金如土,攀比炫耀,吃喝赌。
3、思政教育内容枯燥陈旧,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
一堂好的教育首先表现为教育内容设置的科学合理,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能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并逐渐内化到个人行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除了上级指示要传达的内容之外,教育内容多采用的是数年前旧教育版本的教育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和调整思政教育内容,没有将思政教育内容与时代相结合。更没有将内容寓于村民的实践中,枯燥的、抽象的、纯理论的思政教育内容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4、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简单、单一
好的教育一定有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者传递的内容。陕北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式的灌输和说教式的方法,照本宣科式的传达方式,没有较好的发挥互联网的教育功能,没有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也没有将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更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5、缺乏考核思政教育队伍工作实效的机制
一个好的评估机制能够有效的激发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反之则会挫伤其积极性。农村思政教育队伍的工作成效缺乏具体的考核标准,对一些工作的考核,很难细化到量的程度,也没有明确的奖惩标准,致使很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纪律松散、缺乏工作热情、敷衍行事、互相推诿和精神懈怠,影响思政教育的成效。
三、陕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陕北能源开发带来的重物质、轻思想建设
陕北矿产能源的发现使人们过多关注经济的增长,基层领导干部为了达到国家的硬性指标,盲目的发展经济,物质水平似乎成为衡量一切的硬性指标,重物质、轻精神,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手段来谋取利益,在谋取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村民精神方面的建设。
2、人口结构的变化,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城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更多农村人口远离家乡去外地打工赚钱,同样陕北能源的开采也吸引了其他城市的众多人口。不同风俗、不同习惯、不同价值观的人们聚集在陕北农村。村里原有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孤寡老人和来自不同城市人口的汇合,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缺乏考核和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一个好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激发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责任感,使其朝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挫伤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陕北农村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考核,也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
4、部分村民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农村中,大部分劳动力都离开自己的家乡外出打工,村里的留守儿童、青少年大多都由爷爷奶奶照看,长期疏于管教,其思想和行为出现问题。打架斗殴,以自我为中心,攀比虚荣,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不只是留守儿童,还有部分留守妇女,她们缺乏理想信念、不学无术、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搬弄是非。道德素质低下,这使得陕北r村形成了一股不良的风气。
四、解决陕北农村思政教育问题的主要措施
1、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社会氛围对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氛围会使人们积极向上,反之,则使人消极、倒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到每个村民的实际行动中,成为指导村民行动的具体指南。加大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抵制,发挥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因此,农村应该引进有专业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聘用接受过系统教育并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的人员,优先考虑对工作有热情、有责任感、有耐心、能吃苦耐劳且有奉献精神的教育人员,引进本科、硕士等高学历人才,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淘汰临时或者不专业的教育人员,对没有责任心和不能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予以教育,同时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扎根基层,吃苦耐劳,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提高村民自身的道德素质
提高村民自身的道德素质,要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有层次、有特点的对村民进行教育,根据不同儿童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开展教育活动,预防为先,切忌等到出现问题后再解决问题。对外来人口的教育,可以先了解外来人口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习惯甚至生活信仰,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政教育。切不可大呼隆得进行教育。同时也要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最后要注重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4、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新颖与否通常影响着村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又通常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效果。创设新颖有趣的思政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农民自身的利益问题相结合,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中。
5、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方法使用的得当与否,通常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创新多种多样的思政教育方法。不是采用纯理论灌输式的单向教育,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熏陶感染作用,使村民形成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了解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榜样人物的差别,找出自身的不足。也可以通过开展文艺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演讲、小品等将教育内容渗透在文艺活动中,同时让村民亲自参演活动,以增强认同感和体会感。另外,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媒体来开展思政教育。总之,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去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6、建立健全思政评估机制
科学的、系统的评估机制能提高教育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教育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也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笼统的、没有目标的工作,而是分工明确并承担一定责任的工作。因此要细化每个教育人员的职责范围,建立权责一致的评估机制。在责任范围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建立健全评估和责任机制,主要表现为对教育工作人员和受教育人员进行评估。对受教育人员评估,主要是评估受教育人员的集体意识、纪律观念、个体行为、思想觉悟、参与程度。当然,在比较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村民的短期效果,更应该注重其长期效果。对教育工作人员的评估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素养、工作态度、政治觉悟、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加以考察。
【参考文献】
[1] 刘芳,汤震.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科技学语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 龙海平.农村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讨――基于桂北6个村镇的实地调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4)78-82.
篇3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62-01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上相对滞后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应该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产生,一切教育改革的困难也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上存在着滞后性。教师没有改变空洞的说教和强行的灌输为主要形式的教育观念,还存在片面的成才观、价值观,用学习成绩覆盖全面。同时,在当代社会现实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使一些老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做出合理的讲解。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较为单调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我国经济社会生活联系得不够密切,很难将二者联系起来解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现象。导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的回应,滞后于时展,教育内容陈旧、单薄、枯燥、乏味,很难达到期望的目标。同时,部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与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不相符合,脱离实际。中学生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很感兴趣,但是教育中很少涉及到我国现实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和热点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
面对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制约着政治教育活动的进展和授课效果,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活动中过分重视机械的“灌输式”或不联系实际的教条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基本上属于机械性和突击式记忆,记笔记、抄笔记、背笔记、考笔记。老师根据考试要求讲解重点,强调背诵。中学生也对这种教学方法习以为常,师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也没有内心交流,更没有引起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忽视了对中学生真正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影响了中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同时,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仍停留在“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的教学方式上。这样很难有效实现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忽视了个体发展。
二、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学校应该突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日常性的教育工作来抓。在教育过程中克服重学业成绩轻思想政治素质的倾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制度化、规范化。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增强工作的有效性,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落实到实处。
第二,家庭和社会应该增强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家庭是给中学生提供居息、学习、经济保障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可以给中学生指点生活目标、传授生活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品质。同时,我们应当在社会开展各界人士关心和支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活动,可以采取个别访谈或组织召开专题家长会等方式,引起家庭和社会对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重视。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落脚点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全面素质,必须关心中学生、爱护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就是做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激发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中学生的潜能,提高中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中学生主体精神和主体人格。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通过各种措施,激发中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保持中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抑制和改变不良的情绪情感,使中学生很好地接受教育信息,并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中学生的自觉动机,进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才能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改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由过去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满堂灌向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转变,应该主动地把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堂交给中学生,让中学生充分参加教学活动,使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经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指导,被中学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其次,在组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法,把基本知识传授给中学生。还可以采取班级讨论式、课堂辩论式、讲台演讲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积极性。再次,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的教育手段,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扩大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调动中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四)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活动是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中学生实际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一是要通过参观先进的企事业单位、英雄纪念馆、博物馆、名胜古迹和访问英雄模范人物、著名的科学家等,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通过对我国社会热点问题、社会治安、社会风气、思想和经济状况等问题的社会调查,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通过中学生到工厂、农村、街道、孤老院等地做好人好事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正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及时更新观念, 抛弃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伍小青.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1:70-71.
篇4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加强
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做为成年人,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自我约束能力,然而由于其还处在“校园净土”的环境之中,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从未经受过这个快节奏和无比现实的社会如同狂风暴雨般的侵袭,在思想上还存在理想化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目的即是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能够在走出校门之后自信而坚强地接受社会挑战,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新一代接班人,从而在毕业后以聚沙成塔的形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源源不断贡献力量,同时将最美的年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推动力量。然而,倘若教育者不能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教育,就无法革除弊端,让学生实现从“草莓族”到“核桃族”的转变。
一、在思想政治中融入并加强心理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一)从高校学生消极心理现状看其迫切性
近年来,由于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和农村贫困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对于独生子女而言,由于长久以来在家庭中娇生惯养,养尊处优,导致其心理容易脆弱、不堪打击。其性格上也容易存在执拗、偏激、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等诸多问题。加之如今社会的竞争越发激烈,其物竞天择的特性越发明显。这也会导致学生承受着学业、感情、事业方面的三重压力。近年来,由于校园极端消极事件(例如打架斗殴、跳楼)时有发生,许多学生心理调查问卷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用南开大学的学生心理问卷调查的结果来举例,其结果显示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的学生心理状况并无大碍,呈健全乐观状。然而其它超过百分之二十五的高校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或障碍。这种障碍主要体现在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紧张焦虑、等等,严重者甚至患有强迫症、抑郁症等等,形势不容乐观。
(二)其重要性
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与其迫切性一样,是显而易见且不言而喻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作用方面。首先,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基础和前提。试想,倘若一个高校学生,连自身健全的人格都不具备,碰到挫折或困难就不知所措甚至终日惶惶,敏感焦躁,又何谈思想政治教育,何谈社会责任感、社会公民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呢?换而言之,倘若不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实施载体,如同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
二、加强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直观有效策略
(一)设立校园心理咨询室
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能让学生不至于“有苦无处诉”。虽然文章前端提到高校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已达一定高度且大多数已成年,已具备一定思考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然而纵使学生在遇到烦恼和困难时仍然具备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整个安抚过程都是孤独而自我的。而学校心理教育是让老师与烦恼学生面对面交流。试想,是学生自我调节的效果好,还是专家老师面带微笑的倾听和春风化雨般的安慰的效果更加卓著呢?答案无疑是后者。故而注入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校园心理咨询室”能成为高校心理教育的最直接直观的机构,对学生的帮助自然不言而喻。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断健全其心理,帮助其排忧解难,还应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是学生最基本的引导人。只有教师自身素质“达标”,才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故而,学校应定时定期对政治教师进行高校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训。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其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即向其灌输“如今已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旧时代,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待学生应遵循“耐心、爱心、宽容”等三大原则,倾听学生的烦恼,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助其找到解决方案。
三、结论
既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并加强心理教育成为如今的大势所趋,那必然证明如今的高校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较为消极,改善的空间较大。这就要求校方和教师都能拿出切实可行且卓有成效的解决策略,例如本文中所提到的设立校园心理咨询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等等,这样必然能得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将来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程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74- 76.
篇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点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的需要
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变革的大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处于不断更新的时期,人们的观念不断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不断期望着这个社会能够给以他们需要的东西。大学生也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对外界的事物容易受到感染,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要保持自己的政治思想,这是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的需要。
(二)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
由于好多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庇护,没有经过人生的挫折,缺乏人际交往和实际的环境磨练,大学生由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对自身的期望以及周围环境要求太高,不乐于奉献等矛盾结合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面对人生的困难时可以不退缩,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新时代的主人。
(三)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
我国现在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正是现在的当代青年人,大学生也是这支主力军中不可缺少的队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他们投身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去,努力奉献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结合起来,必要时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正确自身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周围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完成社会主义交予他们的时代任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阐述。
(一)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学生受到新时代的观念很多,其中追求自身的利益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现在的人生信条,这无疑违背了大学生要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统一结合起来的政治道德准则,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显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影响
很多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没有重视起来,往往就是让老师一周上一节课,简简单单地对学生灌输一些政治知识就结束了,根本没有把它当做一门真正的教学内容来看待,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生自身心理的影响作用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是不一样的,由此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不一样。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是没有必要的,认为它的实际用途很少,学习它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况且很多学校也不是很重视思想政治的教育。
(四)目前社会风气对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奢侈享乐,铺张浪费的坏风气,加之有些媒体对高消费的不正确引导和过度渲染,造成了一个不好的舆论氛围,大学生明知道自己经济条件不允许,还要去适应这种不好的社会风气,超出自己的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盲目攀比、爱慕虚荣,没有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良好作风。
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哪些立足点
(一)立足于时展的要求,与时俱进
大学生其实是宝贵的资源,他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担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就应该为这样的时代付出努力,使自己紧随时展的潮流,使自己融入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中。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时展的要求。
(二)立足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很多大学在教授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时候往往采取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致使大学生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产生厌烦的心理,综合素质提不上去,不能够把政治思想和实际的生活统一起来,不能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立足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归其三大点,分别为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等多种文明的全面建设。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地教育。
(四)立足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让大学生认清自身
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就拿大学生在就业这方面来说,大学生对职位期望过高,追求功利性。很多现在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都把眼光放得过高,只看那些职位高、薪资高、待遇高的应聘岗位,那些较低的岗位很少有人问津,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失去机会。在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社会调查中,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工作的经济报酬期望过高,认为自己是社会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低级的工作岗位感觉自己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在发达城市,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追求目标。但是这些单位通常对员工的要求很高,所以很多大学生落榜,找不到好工作,又不情愿地去一般的工作应聘,所以他们宁愿自己失业,也不愿意暂且工作。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个人经济利益的影响,选择工作功利化,人生价值观严重的偏离,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导致发达地区人才过分饱和,而偏远地区则人才稀缺。
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方法
上面简单阐述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面对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哪些立足点三方面,下面将要针对这些提出一些策略,以便更好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教师队伍,保证大学生大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师资队伍的加强是顺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大学教师要始终树立学习的观念,每个人能否提升自己,关键是看有没有主观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如果有意识地选择相关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和研讨,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个人的综合素质一定会有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会有秩序、科学地进行。这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相关教师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培训教师人员要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摆正好自己所处的位置,坚持原则,按规矩办事,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除此之外,努力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要把责任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努力以身作则,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二)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条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他们的办事效率、创新能力、整体精神风貌等方面息息相关,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只有自己变得更有实力,才能使他们自己将来面临就业时处于优势。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个人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每个人能否提升自己,最重要的是看自身的主观意识,有意识地选择相关知识认真学习研究,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这是自己学习理论知识的需要,也是将来走进时所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制定支持政策
在处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国家制定的政策也十分重要。国家在2004年的有关文件中就提出“结合大学生实际,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再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来说,其实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积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大学生去西部偏远地区和农村基层工作要实行奖励政策,宣传这些偏远地区很需要大学生去投身建设的,通过实际的政策以及观念的引导,促进大学生就业,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还应该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从各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自我素质,积极投身基层的工作,不要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期望过高,以免错过工作的机遇。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顺应时展的要求。
(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由于上述问题中提到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加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全社会的人员最大限度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从而也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立平等、协调、互助的社会,实现大学生对未来的美好追求。
五、结语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社会、高校普遍关心的话题,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大学生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他们从现实困惑中解脱,在目前竞争压力非常大的社会,大学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现实时展的需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哪些立足点以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分别概述,希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新英,李慕勤,赵新.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略的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
[2]贾付强,刘雪飞.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1,(03).
[3]夏红梅.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重要作用的思考[J].学理论,2010,(25).
[4]王颖.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高校;问题
高校中的最为主要的教育工作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现阶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大学生道德水平方面的提高,现阶段,关于如何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已经成为了新时期里,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内容,同时也对于高校里面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全方面的人才。但是很多的高校非常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即使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也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实施。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学效果比较差。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没有较大的兴趣,老师讲得再多学生也听不进去,教学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反映,思想政治课中老师总是翻来覆去地讲一个问题,趣味性非常低。
(二)实践教学薄弱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在教学大纲上都列有实践教学学时,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由于学生人数多,实践教学的内容、学时缺乏统一要求,实践教学的效果没有明确的评估指标,实践经费不足导致实践教学依然是薄弱环节,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实践活动未能发挥实效,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指的是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功能单一,过分注重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发展,忽视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评价内容单一,主要侧重于课本知识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主要是量化评价,以纸笔测验为主,导致评价目标唯量化、简单化;评价主体单一,多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学生不参与任何评价。教学评价标准的单一,使教学评价失去了它应有的反馈功效,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实效,怎样有效地开展教学评价,仍然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学课主渠道作用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素质。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另外,老师也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处理好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心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学课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二)拓展教学空间,加强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适应形势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要求,只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实践,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积极性;有助于大学生转化书本知识、加强能力锻炼;有助于大学生克服脱离实际、眼高手低的弱点。首先,因地制宜开展校内实践。主要以校园活动的形式展来,在课时设定的时候,拿出一部分课时用于校内实践。具体来说,在校内开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为目标的活动,可以组织校园演讲比赛、征文大赛、辩论赛等活动,活动可以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发起,也可以联合学校相关部门组织,也可以由学生社团组织,充分利用校园各种文化建设载体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供渠道。其次,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加强教师的参与度。寒暑假社会实践在假期进行,时间充裕,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便于集中师资力量。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农村、城市、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请校友回校给学生介绍行业和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谈工作、人生的体会;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或担任社会工作等。
(三)完善考核方法
首先,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目标。考核目标的设定是多元化与层次性的集合,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程度的准确考评、对思想品德素质提升程度的科学测评等。其次,设计全面贴切的考试内容,切实提升考核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以及与学生实际的贴近程度。减少对纯知识点的考核,加强对核心知识,与现实结合紧密的知识进行考核,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再次,采取综合评定方式,除了平时成绩、理论考核之外,还可增加实践考核、日常行为表现考核等。实践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表现,包括参加实践活动的程度和积极性、撰写调查报告、实践制作等,可由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带队教师、任课教师等组织考核。日常行为表现考核重在考察学生在应对现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如对学生参加义工活动情况、公益服务情况等,可由与学生工作有关的部门和老师进行考核。
三、结语
在现代我国的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各项教学的前提,虽然目前我国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可是只要我们能够懂得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完全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程的主渠道的作用,开拓教学空间,多多关注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对考核方法完善更新,肯定可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本身应该具备的作用,最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5(31).
篇7
关键词:地方院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创新创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对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从客观方面看,有经济结构矛盾、地域发展差异、劳动力市场分割、供需结构失衡、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错位等;从主观方面看,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就业观、就业期望值、择业心理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如果不首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思想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难以得到根本解决的。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大学生的内在素质入手,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内在思想道德品质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科学的就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理想,提高就业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率和整体就业质量的提高[1]。
一、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思想问题表现(一)就业依赖心理强地方院校学生主要来自于当地农村,受到生活环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和老师往往只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教育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不善于主动沟通。由于地方院校正处于建设发展中,校园文化氛围有待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单一,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强,大多数同学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在毕业求职时,突出表现为:缺乏求职技巧,求职方式不够有效;缺乏就业相关知识和经验、就业政策了解甚少、环境适应能力差;不能主动搜集招聘信息,一味依赖学校,依赖老师,依赖家长;在招聘市场上,主动和用人单位沟通、表现自己的能力有限。
(二)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盲目性地方院校较之老牌本科院校,其管理干部与师资队伍方面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在对地方院校毕业生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80%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不少学生试图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来提高自己的实力,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纷纷加入各种考证过级的热潮中。培训考证范围从外语、计算机扩展至物流、导游、文秘、汽驾等方向。这种做法毋庸置疑,但是相当多的大学生在选择培训科目时盲目跟风,既浪费金钱又不能学以致用。在毕业时,既没有专业优势,又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大学生应当在基本确定从业方向后,再有目的地去“充电”。
(三)就业期望值高
来自当地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渴望摆脱农村,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之中,对个人职业的发展抱有相当高的期望。相对于老牌本科院校的学生,地方院校的大学生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对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的期望值也一般不高,但是对获得较高的薪金待遇特别看重,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大学生,他们渴望快速致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社会很难达到他们的期望值。这种过分强调追求较高的待遇而忽视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的思想,往往会导致大学生不能脚踏实地,好高骛远,从而错失良机,影响了自己对就业岗位的选择,处于两难境地。
(四)就业诚信和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对市场经济本质的认识偏差,部分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容易产生投机心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信用危机。应聘材料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虚填学习成绩,伪造荣誉证书,任意填写干部履历,诚信意识淡薄。一些毕业生在签约过程中不严肃,随意毁约,不履行合同,缺乏应有的诚信品质和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市场混乱,使学校声誉受损,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就业。
(五)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脆弱。
由于择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相脱节,自我能力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以及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观念等的影响,导致一部分毕业生产生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自卑、怯懦、自负、依赖、攀比、急功近利、虚荣、冷漠、失落等等,心理承受能力和对困难挫折的耐受力降低。还有个别毕业生甚至通过酗酒、通宵达旦地上网、打牌、寻衅滋事、破坏公共财物等方式发泄心中的郁闷与不满,表现出脆弱的自我控制能力,对自身的择业和就业以及学校整个就业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二、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主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有关,表现在:(一)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应贯穿在从儿童到成人教育的全过程中。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地区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升学率,“德智体美”被逐渐异化为“智德体美”甚至“智体美德”。单一的智力追求是导致大学生奉献意识、责任意识、集体观念淡化[2]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错误的取向在就业思想中的直接反映,就是面对“社会需要我去哪里”、“我需要去社会哪里”两个问题时的价值选择。地方院校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一方面看到家乡的落后及各项事业亟待他们开展和改善,在理想、信念的驱使下会投身其中,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但另一方面,部分贫困大学生因为求学而导致家庭债台高筑,他们急于寻找一份安定且薪酬不错的岗位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困境,在实际选择职业时,“薪酬和待遇”则明显优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现象表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的认识是清楚的,但认知和行为相悖、人生观和价值观偏差,最终在现实冲突中放弃了理想而使自己的选择趋于功利化。
(二)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地方院校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加大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但从总体来看,地方院校由于基础薄弱,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经费投入、设备投入和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就业指导队伍相对落后,缺乏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缺乏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就业指导的内容仅停留在收集、就业信息的层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多方面力量综合教育的结果,仅依靠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远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思想,从地方院校的实际来看,理论课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辅导员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繁杂事情的管理,就业指导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两张皮”的脱节状态。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紧密结合才有利于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就业。但是,人为地将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开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偏向于政策的宣传,信息的服务与媒介功能及就业技巧的培训,认为这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至于就业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素质则可虚化,淡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又偏重理论学习,没有与学生最关心的就业实际联系起来,其结果必然是近年来在毕业大学生中存在的道德缺失,诚信意识弱化,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排斥西部边远地区的工作等现象都充分暴露了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弊端。
(三)人文素质教育被边缘化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是融进了自己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精神情感的定位和提升[3]。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较好的人文素质的人会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专业素养。
尽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得到了高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但相对于科学教育的投入和效果,无论重点院校还是地方院校,人文素质的教育都被相对边缘化。目前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物质化、功利化、诚信缺失等现象,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
(四)就业压力与心理素质的失衡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心理素质对人的思想素质、智力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基础性因素。地方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但对于大学生作为一般的人在学习、交往、恋爱、择业、经受挫折等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心理素质未予以应有的关注和培养。长期以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内容“灌输”,忽视个体思想差异,再加上“象牙塔”模式的封闭式培养,使得大学生完全没有适应未来社会的必要心理准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大学生就业择业中挫败感在所难免。但很多毕业生对即将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认识不足,并且大多数毕业生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低,就业期望值又过高,当现实与理想相背离时,则会心理失衡产生心理误区,各种心理问题也就随之暴露出来,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就业。
三、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地帮助大学生顺利找到一份工作,更是立足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就业思想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除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外,更要实施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视像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系统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变,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变理论“灌输式”教学为灵活的启发式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引导大学生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学会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上,要强化世情、国情、社情和就业形势的认知和教育,帮助学生校准就业定位,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
(二)在职业生涯辅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就业工作导向职业生涯辅导是要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己,把握大学期间的成长轨迹,帮助大学生筹划自己未来的发展。地方院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中,一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二要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就业诚信意识。三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公平竞争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四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情绪调节与情感培育、自我认知与挫折教育、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是要整合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大学生成才目标的确立、成才发展道路的选择等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尽快形成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接受教育和引导。
(三)在专业课中渗透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职业理想要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地方院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倡导教师自觉地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的第一课堂,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明确学生的职业理想。要注重培养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意识,倡导教师自觉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学、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的各个环节中,积极介绍本行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宣传行业人才成长成才业绩,激发大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树立长远职业理想,增强大学生投身本专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四)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大学生扎根基层的信心和决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培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地方院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搭建课内外实践的平台,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要积极鼓励和倡导大学生在基层锻炼,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提升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实践教育中,要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推动学生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将来选择基层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的三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育人”是高校的首要功能,塑造“知、情、意、行”统一的完整的人,是大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同指向[4]。作为大学文化建设核心内容的大学人文精神,是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与精神力量。发挥大学人文精神的导向、激励、凝聚、引领作用,通过理性的、高尚的、创新的大学文化精神引导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实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自觉的人文精神是民族灵魂的守护神。将大学文化精神中的社会责任与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人文精神引领,以价值取向示范,从“文化到心理”的潜在影响与渗透过程,有助于淡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度政治化”。
(六)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大学生自主就业能力创新素质正日益成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和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主体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及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能力与心理品质等的素质教育[5]。创业教育,不仅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愿望,磨练大学生的创业意志,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催生大学生的创业成功,也是全面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帮助他们提高面对社会生活各种严峻挑战的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切入点,更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针对大
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缺乏联系等问题,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高校德育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选择。地方院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并且要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队伍建设,配备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并非基本思想政治教育构成元素的简单加减,而是包括教育者、教育载体、受教育者等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综合作用的过程,这就使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地方院校各个学科、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具有育人职责,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活动和教师工作的主要价值取向[3]。
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地方院校要切实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探索和建立就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就业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付嫦娥.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9(8):82-84.
[2]张志华,赵波.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2).
[3]逄锦聚,李毅.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57-62.
篇8
现在的中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受各方面形形的诱惑增多,而农村的家长、学校
和社会更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农村中学生的思想变得越来越狭隘,缺乏学习的热情,缺乏责任心,缺乏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负责能力,缺乏感恩和奉献精神,缺乏自理能力,缺乏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导致不良现象日益增多,因此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特别农村中学相当重要。应尽力改变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农村中学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尽力重视和加强,同时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要进行改革。应采用青少年身边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与学生情感相通,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起来。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校外教育活动,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和第二课就是要让学生提高知恩感恩的思想情感情操,因现在的中学生就连父母的生日知道的都很少,更别说感恩了,这样下去会是很可怕的,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感恩和孝顺的话还会对谁有爱啊!心灵就会被自私吞噬。所以必须让学生深刻地懂得并了解父母的疾苦、付出和爱心。单单靠讲说是根本达不到目的的,那就要真正地回家观察体验父母一天的劳作并在课堂上做报告讲给全班同学听等多种多样的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唤醒学生已成习惯享受而不懂这是“父母之爱”的情感,只有唤醒对父母的爱才能去爱老师、爱朋友、爱同学、爱社会、爱祖国。同时以此为题让学生进行演讲比赛、研讨会等方式方法让学生知道懂得怎样奉献自己的爱心,并且怎样贯穿到实际行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因为在农村中学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的应用较落后,因此更要在这方面改进和加强。
2、农村学校的思想教育教学还要把家庭这一重要环节调动起来,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一个契机但是还需要有延伸。而家庭教育恰恰就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可是农村学生的家长有些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再加上劳作,不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很好的引导和疏通。特别是正值初中的学生他们思想极其活跃,接受各种知识的能力很强学校教育虽然能有的放矢地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素养,但还要有家庭的航船来推进。另外对每一个人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只有把父母的思想理念提升起来,才能对孩子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形成良性的推进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及班主任协助政治教师同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之后,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提升家长的思想素质并及时把学生在家与在校的行为表现、思想状况进行相互沟通,齐抓共管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达到真正的教育的目的。
篇9
(一)必要性分析:显性教育方法
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首先,显性教育方法以强制灌输为主。心理实验证明,如果灌输性或诱导性过于明显或者强度过大,人们就会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容易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情绪,从而产生一种“自身免疫效应”。而显性教育方法忽视学生的亲身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自由,造成学生出现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实效性很不理想。甚至,出现了极端现象。其次,显性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如宣扬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等等,都是概念性的东西,可操作性不强。然而对于最基本的文明道德修养行为却很少规范和约束。很多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水平差,甚至一些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达不到要求。如:一些学生只注重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忽略对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的学习;还有,有些同学对待老师的思想教育,毫无热情,态度敷衍又极不真诚。最后,现行的显性教育往往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对现实社会关注程度不高。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处理现实矛盾的素质方面,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要求。在当今多元化背景下,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大学生这一群体正处于思想活跃、敏感性强、求知欲强,但心智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阶段。面对文化的全球化中有非主流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复杂影响,德育如果依然采取简单、生硬的封闭方式,没有创新,势必影响大学生今后的发展,甚至贻害未来。
(二)重要性分析:隐性教育方法
适应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先,隐性教育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隐性教育方式既融合了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价值理念,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体的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培养。采取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使他们自主地进行自我教育。其次,隐性教育方法可以更理想地达到德育要求。因为隐性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注重对个体发展给予积极引导,并通过一定的环境或活动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灵塑造和思想影响,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化。学生在参与隐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品味并掌握潜在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把它们融入到个人内在的品质,渗透到心理和行为中去。德育本来就应该是从“教化”向“内化”转化的过程,学生的思想成熟和健康发展,也必然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而隐性教育正符合这一要求。最后,国内外也有重视隐性教育的理论和成功实践的依据。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隐性教育方式的运用,且效果显著。例如,美国高校既讲授理论,又要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国外高校非常注重发挥各学科、各种学术活动等载体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作用”,普遍推行寓德于教的方法。我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了精粹的隐性教育思想,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这都体现了环境对人成长和道德修养的巨大影响,是对隐性教育的合理价值的一种肯定。
二、探索高校实现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隐性教育方法的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索隐性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一)注重实践这一隐性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可以更广泛地体验生活,体察社会。实践活动在激发深层的参与精神同时,也给他们政治心理的转向和回应,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正确理论,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规划教育,在引导个体发展目标中渗透德育要求,传授一系列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的核心道德价值观念。如:不少欧美国家在大学生德育实践中强调自主自觉、主动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发展性需求;日本一些学校则推行一种“上山下乡”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山寨接受劳动教育。而我们也可以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例如:通过在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可操作性。这些活动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暗示和心理归属动机等引起受教育者的心理感应,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某种道德观念,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利用教育者自身的隐性教育资源
辅导员承担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任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不断加强辅导员自身修养,用自己的学习态度和道德情操以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标榜,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学生工作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因材施教,认清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由权利,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辅导员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多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点、尝试新方法、形成新认识,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变革和教育价值的需求,做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社会潮流的实质高效性道德政治教育。
(三)重视大学校园隐性教育资源
首先要改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模式。现在的大学仍然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即灌输模式。很显然,这已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所以,首先应当改革创新。当然,这种努力是有计划有目标的。创新授课的形式,应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现有学科的教育模式,贴近现实、贴切学生,注重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加强德育教学的渗透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努力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形成独特的德育体系。其次要充分发挥高校文化环境的教育力量。通过规章制度、师资风气这样一种潜在或无形的教育力量,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从知、情、意、信、行等各方面塑造大学生人才。如:借助校风、校训等软件条件实现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还可以通过设计班级日志,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
三、总结
篇10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给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以大学生的就业实际、自身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实现毕业生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触目惊心的数字,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高校办学、治学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社会、学校的原因。
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压力增加。高校毕业生从2006年的4l3万人增至2009年61l万人,到2010年的630万人。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2.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就业影响更加明显。2010年高校630万毕业生,加上历年未就业人员,超过700万的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找工作,是社会对“80后”这代人的又一次考验。
(二)大学生的主观原因
1.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滞后于就业体制改革,择业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大多选择在东部沿海等中心城市就业.对急需人才的基层、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却少人问津;向往机关、事业单位,很少人考虑民营企业,更少人考虑自主创业。2008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2.就业能力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学习成绩优良,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等十分欠缺,择业时很难让用人单位满意。
3.就业心理脆弱。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持有不同的就业心态,很多毕业生存在自我认识过高、理想脱离实际、心理封闭、害怕困难等问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差;自卑感强,缺乏自信,与人交流、沟通存在障碍,等等。
4.精神追求欠缺。现在的毕业生是“80后”,且独生子女较多,从小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上较脆弱,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很不完善,精神信仰匮乏,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往往一遇到困难就畏缩退却。
5.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薄弱。一些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对个人的发展考虑过多,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缺乏诚信意识,违约离职、频繁跳槽现象普遍,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接收计划。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给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地就业。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途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根据新形势发展进行转移,就业指导必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把就业教育融于平时的思想教育中,作为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来进行。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切身利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最好时机,而且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以涉及学生利益的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重点,是思想教育突出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要紧紧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动态、新特点、新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以下在问题。
(一)对就业指导内涵认识不足。
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就业指导工作强调服务功能,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主要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却忽视了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
(二)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
就业指导往往定位于“就业”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才进行就业教育,未毕业的学生“事不关己”,出现就业教育工作“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渠道单一。
就业指导工作只靠职能部门、部分学生工作人员及个别教师参与,不能引起各层面的人对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由于人手不足,难免出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讲普遍性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学生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等现象。
毫无疑问,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中所暴露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问题,与当前高校忽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思想教育息息相关。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
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教育,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要继续利用讲座、论坛、网络、新闻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坚持正面教育,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动员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去,在校园中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工作。新出台的征兵政策的征兵对象主体倾斜于大学生,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广东省为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自2009年起,每年招募16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制定了《广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为鼓励毕业生走创业之路,2009年至2011年,重点扶持4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2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6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理念教育。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只抓就业环节,而必须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新生军政教育、形势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中,渗透到社会实践和实习中,引导学生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综合素质在今后就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学生能对照自己,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在新的就业环境和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在就业指导中全程为学生服务,要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作为思想教育新的着力点。改变思想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针对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in、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教育和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树立追求先进科学知识、做合格人才的成才观,鼓励他们要凭借自身的优良素质参与公平竞争.从容选择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教育毕业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正确评价自己,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不要把收入高低作为评价职业好坏的唯一标准。职业是无贵贱的,正所谓“行行出状元”,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学历深浅,工作性质如何,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就能从就业“寒冬”中突围而出
(三)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