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知识经济;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内在价值得以凸显。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知识管理,试图为企业找到切实可行的知识管理方案,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无形性、抽象性,学者们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意见。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最早感知了知识管理的概念,并指出知识是这个社会急需重视的资源[1]。马斯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特定问题的理解。马斯还提出,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知识和信息,知识管理用于提高员工的知识化水平。他认为“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知识的判断、识别、获取和应用过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蒋国平认为,知识管理协助员工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识别、显化、分享、并帮助员工识别知识的来源,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共享[3]。综合来看,企业知识管理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知识识别、知识需求分析、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创新的过程,以使得组织成为一个能动的有生命的有机体的过程。企业中的知识管理也是围绕着这一系列活动展开的。具体的知识管理方案如下:
一、动员大会
动员大会是企业知识管理必须优先考虑的一环,涉及到大家对知识管理的认识、认可程度,以及对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程度。(1)知识管理部门在公司网站企业将进行知识管理的明文信息。(2)知识管理专家与各部门经理召开小组会议。沟通知识管理建设的战略规划,讲解知识管理的理念、构思,并征求大家的意见。(3)各部门经理选择各部门中的积极分子,即平时比较活跃并且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人员,组成知识管理的动员小组。部门经理将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传递给这个小组成员。(4)动员小组成员设计自己的动员方案,首先在自己部门执行一周,并且向上级汇报行动结果,统计大家的反馈情况。如利用相应的调查问卷调查大家对知识管理的了解程度,选择反馈结果最好的那组动员方案。这样做就是调动大家的兴趣,好奇心,营造氛围,让员工做好思想准备,从而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召开动员大会,由知识管理专家主持大会,讲解知识管理核心思想、理念以及员工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构建知识管理建设的框架。
二、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知识管理理念建设的重要一个环节。文化包括显性文化和隐形文化建设。显性文化需要实质的文化元素来体现,隐性文化依托长时间的沟通渗透来完成。企业显性文化的建设方面需要企业加大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文化气息的塑造。例如:(1)将文化符号,如企业的logo粘贴在企业醒目的位置,包括桌角,墙面,门窗等。在公司大门口张贴企业的宣传语。(2)在餐厅和大厅安装LED屏幕,定时播放企业的历史发展资料,企业已经建成的项目、企业愿景、价值观等内容,加强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的认识。(3)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有奖征集组织宣传口号的设计。
三、知识获取与需求分析过程
识别企业需要的知识,本次设计按照岗位来采集信息。分层次进行信息采集与信息需求分析。包括行业信息、企业信息、部门信息、工作岗位信息。企业主要分析行业前两名企业的信息,进行标杆研究。安排专门人员标杆企业的运营、战略、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输入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企业的技术、人员、资源等信息都是企业需要整理的信息。部门经理负责对部门知识进行统筹。根据企业已有的岗位职责说明书结合现有环境的变化,对岗位职责说明书进行修改。员工将个人从就职以来学到的专业知识,工作可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将以上信息进行逐级上报,由上级直接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向更上一级提交,最终集合到知识管理部门,进行最终的整合。知识管理中心将统计好的知识按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进行整理后,筛选出经常使用的和重要的信息,输入网站,并印成方便携带的小册子,分发给员工。
四、知识平台建设
1.官网的维护
即使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只涉及一些表面的企业概况,员工数量等基本的信息。企业官网是其他人认识企业的一个重要窗口,完善的官方网站是一个实力公司所必须的。需要加入的内容包括实时热点、国家政策方针、尤其涉及奔行业的信息,项目展示等。
2.知识交互平台
在分析企业现有知识以及企业需要的信息的基础上,聘请技术公司为企业打造分享平台,打通企业的沟通网络。包括设计访问各种知识模块。(1)建立知识分享世界。目的是对知识进行收集,交流。员工自己开发的知识经由知识专家审核,通过后在知识世界共享。该知识世界将各种新知识进行实时推送。知识是不断积累,往复循环的动态过程,不断有知识的输入,输出。知识世界还包括正能量新闻,消息的传递,促进员工心灵的建设。(2)知识查找。企业只有对知识有效的利用,才可以持续经营。所以为了便于员工进行知识查找,按专业、岗位对信息进行分类。同时设计一套专门的检索程序,每个员工花费给一定时间学习就可以学会。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账号,注册后就可以进行知识的免费下载。(3)发型公司内部刊物,每季度发行一期,汇总公司经营动态,整合公司信息,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阶段性目标等信息,并且包括本季度重要的已经在网站上的信息。这样让员工实时掌握自己企业总体的营运状况,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也增强自己的责任感。(4)建立健全公司会议系统。使公司各种信息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每一层级。通过周会、月会、调度会等快速地交流传递信息,使每个人完成目标成为可能。(5)专家远程课程。除了进行专业知识信息的传递,交流以外,对员工心灵进行建设是很必要的。每月邀请心理专家给公司员工上幕课一次。即通过录像形式将课程录制下来,进行保存,需要的员工可以在进行学习,该课程非强制。
3.个人知识管理
(1)微课形式每周两节微课学习。员工、需要登录自己的账号进行学习。一周组成一个专题的学习。一节微课3-5分钟,然后需要员工提交满意度信息(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由知识管理人员按周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以及心灵建设。按岗位组成知识题库,每月月底需要员工进行测试,提交测试成绩。这项成绩将与最终的考核直接挂钩。(2)印象笔记印象笔记专门用于员工记录自己的工作事项,并且接受外部信息,并且可以搜集需要的信息。这款软件直接安装在员工手机上,作为以工作为导向的信息搜集工具,也是时间管理的有效工具。(3)目标管理根据企业的目标,逐级进行分解,具体到各个员工的目标,员工自己制定计划,并根据以前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这样有利于落实员工责任。建立导师制度,导师制度属于最直接的知识传播,有利于知识的直接传播,减小知识传递的距离,提高效率。对导师的考核形式是看他带的学员的能力提升速度,这样可以保障导师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员。
4.考核激励机制
随着部门职能在不断的强化,另一方面新业务对职员的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这种特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希望对员工采取一种动态的评价标准,即定期对标准进行修正,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标准的修订工作。部门将不是唯一的组织维度与考核单位。使用360评价方法,员工、同事、部门主管、客户均需对员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考核。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员工的绩效。如技术贡献率,目标达成率,知识贡献,创新贡献率等指标。完善考核体系在公司内确定和鼓励创新行为。开展创新奖励计划,并将其作为公司的核心考核策略,营造互动式开放创新氛围。设置定期的考核与评奖,根据员工提供的知识的有效利用率进行奖励。对有突出知识贡献与创新贡献的人员/团队进行奖励。本文在各学者对知识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对知识管理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具有很高的实践与可操作意义。相信以上知识管理方案会给企业知识管理建设带来启示。不过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设计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环境进行合理的操作,所以本方案仍可以进一步进行优化。
作者:庞琳琳 李静霞 单位:青岛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信息 影响因素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2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越来越离不开统计数据的有效性。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国企业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正加快步伐向高水平制造业发展过渡。但是企业无论规模多大,无论你是什么行业,我们正步入质量制胜的年代。在国际化产业大竞争的今天,管理必须创新,但全面质量管理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著名质量专家石川謦提出综合性质量管理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同时推进成本管理(利润、价格管理)、数量管理(产量、销量、存量)、交货期管理。但是,不管采取何种高明的管理手段,都离不开足够的多方面的高质量的信息。当前个别单位和企业为了自身短期效益的提高或面子工程,采取虚报、拒报、迟报这些手段,造成大量质量信息数据严重失真。那么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中信息失真因数在哪呢?
二、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中质量信息的因素
1.从企业管理层角度分析。有些个别企业领导,对真实信息数据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意识不到,把统计数据朝公司有利的发展角度任意虚报,通过这些手段达到短期收益的目的。还有些个别企业领导没真正从战略竞争角度理解质量管理,很多人认为质量是被动必须克服的难关,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基于这个原因,企业管理层要求有关人员定期出一些相关的统计信息,但对关键数据的真实性不去要求,只是希望用粉饰的质量数据来标榜自己的管理成效。大家想想,如果单位高级管理层依照这些数据做出重大决策 ,这将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2.从统计人员能力角度分析。很多企业的统计人员是兼任,不是专职。这造成统计工作缺乏专业性,统计中随意性过强。因此极易造成统计数据的失真。甚至有些企业为了一些特别的目的随意对数据进行填写,统计数据更是无任何真实性而言。
3.从原始数据本身角度分析。一些原始数据收集本身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即信息源产生失真。就算信道传递完整准确,信息处理及时无误,但无法输出需要的有用信息。如一些记录的不完整、不准确, 数据经不起仔细推敲,出入很大等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无用信息。
4.从质量信息流程分析。很多企业采用传统质量信息管理,收集信息要求过于简单,常常靠几个人确定来决定质量信息的去向,发生信息传递迟缓和传递不到位,甚至发生传递短路和传递断路现象。人为因数常常造成质量信息输出的流失和不准确,由此分析出的产品改进方案与顾客、市场的要求相差甚远,甚至牛头不对马嘴。让很多单位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提升质量,但市场反应并不理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5.从信息分析处理角度考虑。收集来的质量信息往往杂乱庞大,如果没有有效地手段进行分析处理,工作将会毫无头绪,大量有用的重要的质量信息在整理过程中会被一点一点的丢失。
三、提高质量管理中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1.从企业管理层角度建议。希望企业管理层从更本上提高自己的认识,在这个国际化产业大竞争的时代,因该把质量管理当成谋求竞争性经营的支持性手段来看,把企业统计数据从战略角度重视起来,一定要亲自去抓。
2.从统计人员角度建议。企业应该拟设专门统计岗位,保证企业需要的有用信息的输出。组织的活动通常包括作业活动、战术活动、战略计划活动,针对不同的管理活动组织将需要获得不同的大量的质量信息。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具备多种不同的能力要求:比如信息和数据的收集、验证并记录的能力;进行资源管理和测量分析的能力;向高层管理者建议管理评审,并协助高层管理者获得质量战略信息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对统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统计人员职责规范的培养力度,让其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统计岗位的技能需求。
3.从原始数据本身角度建议。原始数据是数据统计质量的关键一环,如何确保原始数据真实性,数据完整并可追溯性是最重要的。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完成活动证据的文件)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一定要具备详细性、形式结构化(表格)、高精确度等特点。统计人员应可对每条信息和数据进行核实和可追溯性,并能追述到原始生产信息。
4.从质量信息流程建议。进行质量信息系统改革,开展科学质量信息管理。对质量信息的流转作出明确规定,建立有效网络系统,确定企业内各种质量信息流转程序,保证每种质量信息传递有效性。要求在公司内网上能体现质量信息传递路径,处理质量信息形成闭环。并要求内网上具备对质量信息传递处理的监督功能,保证质量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彻底杜绝信息传递迟缓和传递不到位,甚至发生传递短路和传递断路现象。
5.从信息分析处理角度建议。对此笔者认为,建立集成化的质量信息的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处理庞大的质量信息。主要的工作包括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和分析等,并为相关需要部门提供质量信息的检索、查询和复制等工作……通过整理、分析、计算、建模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产生可用于控制、改进、决策的有用信息库。建议所有的质量信息的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一切信息分析与处理实现标准化,杜绝人为因数造成有用的质量信息在分析处理中一点一点地流失。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哪个企业注重创新质量管理,把它当做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手段时,这个企业就踏上追求卓越发展的光明大道。而确保质量管理的全面提升,信息管理是基础的基础,是一切战略决策的源泉。可以不客气地说,一个企业是在现今动荡的经济环境中生存下去还是就此消亡,全面质量管理是决定因素,而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是质量管理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希望此文章能对那些追求卓越发展之路的企业有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兴文.质量命门―质量管理的误区与对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篇3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两学期制的教学方式,学期设置的差异使得我国高等教育难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推进与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为了改变传统两学期制对我国高校教育效益与质量提升的影响与束缚,新学期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新的学期制-三学期制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给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引言
为了实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从08级学生开始实施了新的学期制——三学期制,即“两长一短”,即春、秋季学期长,夏季学期短。这种新的学期制已经在三届学生中开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具体实施方案
我校实施三学期制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培养方案的修改和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时间的改变上,主要的做法如下:
针对“三学期制”,在信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很多专业课程在授课与实践学时的分配,教材的选择,授课方法与方式等方面都已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以便在授课学时普遍减少的情况下保证授课质量的教学基本要求,例如将“it项目管理”课程改为讨论课,总学时从原来的46(讲课36+实验10)改为48个学时(讲课16+实验32);为了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采取在讨论课上针对提前告知学生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再小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外,为了满足信管专业学生考研的需求,在信管专业新的培养方案中新增设了一些硬件课程,例如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置在第3学期,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甲),开设在第4学期等。
根据信管专业的发展趋势,将信管专业原来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和“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两个实践环节更改为“面向对象编程实践”和“基于web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
“数据结构与c语言综合训练”、“面向对象编程实践”和“基于web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三个集中实践环节已经在暑期实施。其中“数据结构与c语言综合训练”已经有三届学生参加,我们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能够及时总结第一次实习中的经验与不足,在第二次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了实施计划及方案,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能力的监督和考核上,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写实习日记,而且在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汇报一下自己的实习内容及效果,并将这一环节的成绩体现在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中;在指导教师方面也根据教师的能力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例如指导教师范围从信管教研室扩大到整个学院,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整个学院的优秀教师资源,另外,实行教师到岗签到制度来督促和监督指导教师的在岗时间,这些都是第一次实习中没有做到的地方。
2010年下半年已经选派信管专业两名骨干教师到西安软件园去培训半年,2011年下半年又选派了一名老师到西安相关企业去培训半年,其目的是提高教师参与信息系统开发的实践能力,从而体现在授课过程中;另外,在学校和学院相关领导的努力下,我们信管专业成功引进1名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博士后经历的专业人才,提高了信管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
为了了解兄弟院校信管专业的特色,来提高我们专业的办学能力和弥补不足,在2011年5月,学院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到西北工业大学经管学院,与西工大信管专业的授课教师面对面进行了交流,使我们收益匪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08版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it项目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两门课程上课的顺序需要调整,应该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放在前面开设;还有一些课程例如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两门课程授课内容衔接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等。
四、结论
虽然新的学期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出发,二学期制是很难再适应现在的新局势,所以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今后在实施08版培养方案过程中,我们会继续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知识管理;评估诊断;咨询体系
0 引言
在多年的企业业务发展中,一直强调将企业的管理改进与IT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以管理带动IT、以IT促进管理。围绕这一目标提出的知识管理咨询体系,既保证了管理上的高度,同时也使知识管理等管理方法能够高效率的实现。
在实施知识管理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碰到如下一些问题:
1)知识管理未来发展蓝图如何?系统有何特色?组织如何保证?
2)知识管理整体实施策略如何?是一次上马,还是试点先行?
3)知识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如何?是大而全?还是小而精?
4)知识管理系统如何推广?模块如何拓展?
如果做一件事情之前还没有想清楚,那么很可能后续工作需要重做,或者修修补补、不厌其烦。知识管理也不例外,为避免“没有规划、匆忙上马”带来的后遗症,企业必须首先结合自己的实际问题,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评估诊断。
1 主要问题
很多企业在规划和导入知识管理的前期阶段,可能有这样的困惑:
(1)“大家都在谈知识管理,我们也隐隐感觉到知识管理很重要。但是,到底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有哪些价值,知识管理支撑下的业务和管理会有什么不一样?”
(2)“我们领导很重视知识管理,提出了通过知识管理创建知识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目标。但是,到底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如何让这个目标在企业内达成共识,如何消除大家心中各式各样的疑惑?”
(3)“我们是一定要做知识管理这个事情的,我们也已经考察了不少公司。但是,要推动知识管理这件事情,到底需要做哪些工作?很多部门也都有知识管理的需求,我们应该如何来切入?是先作知识管理的整体规划,还是从部门的知识管理应用试点开始?”
KM导入及评估诊断咨询将解决企业在推动知识管理前期阶段所面临的这些困惑,开始于企业在内部推动KM的初始阶段,其目的在于为企业未来的KM建设出谋划策,帮助客户深刻理解知识管理的本质,认识知识管理的整体导入方法。
2 解决方案
KM导入及评估诊断利用问卷调研、访谈、标竿比较等方式评估企业的KM现状,对KM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识别,从而明确进一步规划建设的方向和思路。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2.1 知识管理理念培训
以现场组织演讲、多人分组研讨等方式,介绍知识管理的理念、发展历程,阐述企业知识管理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帮助企业内部就知识管理的理念达成初步的共识。
2.2 KM成熟度调研
以知识之轮模型为基础,从知识运作的沉淀、学习、应用、分享、创新五个环节以问卷填写的方式对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如图1所示:
图1
就部分关键指标与行业内标杆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数据统计分析的方式确定企业知识管理当前水平。
2.3 KM现状评估
以知识之轮模型为基础,从组织管理方式、文化氛围、IT建设及应用水平等维度,以现场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对企业知识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 最后以报表、演示报告等方式形成对企业当前知识管理状况的清晰描述。可参考如图2所示评估方法:
图2
2.4 KM关键问题诊断
基于上述评估开展针对性的访谈、研讨活动,对企业知识管理现状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关键问题,并组织企业内部相关人员共同分析关键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
2.5 知识管理方法培训
通过现状评估诊断后,形成初步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以演示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向组织内相关人员传递知识管理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方案,在逐步交流研讨中促成组织内部达成转变的共识,从而形成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伟,陈晟.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贾夏帕拉.知识管理:一种集成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篇5
在当今中国企业里,不知道知识经济这个词汇的经理人恐怕已经不多了。但是,很理性地对知识进行管理,并建立了相应战略的企业绝对不多。知识正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性因素。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放弃了知识管理就等于自杀?!
本文就企业如何制定正确的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战略模式,即编码战略和个人化战略。其中涉及到企业的总体竞争策略、企业的知识特性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相信本文的探讨为正在寻求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经理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知识管理绝非新生事物。数百年来,家族企业的商业智慧世代相传;工艺大师们呕心沥血授艺于徒;工人们在一起交流心得和技艺亦由来已久。但直到本世纪90年代,企业领导们才开始谈论知识管理。现代经济的基础已从自然资源转为知识资产,这种变化迫使经理人返身审视企业的知识基础及其利用情况。与此同时,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也使人们能更加便捷和经济地进行知识的编码、存储和共享。
两种战略模式
对一些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战略的核心是电脑。经过精心编码的知识储存在数据库中,企业员工都可方便地调用。我们称此为知识管理的编码战略。而在另一些企业,知识跟开发知识的人员密不可分,知识主要通过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共享。在这类企业中,电脑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交流,而非储存知识。我们称之为知识管理的个人化战略。选择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并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考虑企业服务客户的方式、企业的经济状况以及员工的具体情况。
一些咨询公司研究发现,如果企业在知识管理战略方面重点不当,或试图同时推行两种战略,则企业实力很快就会受到削弱。
安达信咨询公司(Andersen Consulting)和峨扬公司(Ernst & Young)等一些大型咨询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遵循的是编码战略。在过去五年中,它们开发了多种精妙的方法来进行知识的编码、存储和调用。知识的编码是通过“人员到文档”的方式实现的,即知识首先从开发者那里提取出来,使之与开发者分离,再被广泛用于各种用途。峨扬公司商务知识中心主任Ralph Poole(普尔)指出:“我们删除那些只适用于特定客户的信息,然后从文档中抽取面谈指南、工作日程、借鉴基准数据、细分市场分析等关键知识,把它们存储在电子数据库中以供调用,由此建立知识‘对象’。”这种做法让许多人能搜寻并调用经编码的知识,而无须接触该知识的最初开发者。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通过知识再用实现规模效应,并由此使企业得以发展。
与此相对,贝恩(Bain)、波士顿顾问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麦肯锡(McKinsey)等战略咨询公司则强调知识管理的个人化战略。它们注重的是人员间的直接交流,而不是数据库里的知识对象。未经编码,可能也无法编码的知识通过脑力激荡和一对一交谈得以传播。咨询师们就所需解决的问题一起反复探讨,共塑洞见。
为使个人化战略在知识管理方面行之有效,贝恩等公司投入巨资构建人员网络。知识的共享不仅可以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实现,而且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视频会议实现。麦肯锡公司也通过许多种途径来培育人员网络,如相互调动异地分部职员、倡导立即回复同事电话的企业文化、建立专家目录,以及利用公司内部的“咨询督导”来帮助咨询项目小组。
这些企业同时也建立了电子文档系统。但其目的不是提供知识对象,而是让咨询师通过查询相关文档,迅速掌握特定领域的相关知识,并由此了解公司内部谁曾从事过某一课题,然后直接与其联系。
如何选择知识管理战略
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应该反映其总体竞争战略。比如,企业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如何把该价值放入一种经济模式,企业员工如何实现这种价值和经济模式。
作为企业经理人,必须能够清楚地阐述顾客为什么购买一个企业而非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顾客期望从企业获取什么价值?企业中内含的知识如何为顾客增加价值?如果企业对上述问题尚无明确答案,就不应该急着确定知识管理战略,否则容易误入歧途。
如果对企业的竞争战略已经了然于胸,经理人还需考虑下列三个问题,以帮助自己选定基本的知识管理战略。虽然答案的含义似乎不言自明,但经理人很有必要非常明确地指出公司的竞争战略与利用知识支持这一竞争战略之间的关联。
你提供标准化产品还是定制产品?提供标准化产品的企业,销售的产品几无变化。尽管戴尔(Dell)按订单组装的电脑比大批量上市的产品差异要大,但戴尔公司的产品仍可视为标准产品。对于生产标准产品的企业而言,采用基于知识再用的知识管理战略较为合适
提供定制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其工作重点在于满足特定顾客的独特需求。由于这些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编码知识的作用对它们很有限。采取定制产品策略的企业,应该考虑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
你的产品是成熟产品还是创新产品?基于成熟产品的商业战略,通常从再用模式中受益良多。成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过程包含多种为大家所熟知的工作和能够编码的知识。反过来,建立在产品创新基础上的战略,最好配以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战略。在寻求创新的企业中,员工必须共享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往往会散失在文档中。
员工靠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解决问题?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编码的知识,如简单的软件代码和市场数据。如果企业员工依靠显性知识完成工作,“人员到文档”的方法最有效。相反,隐性知识很难用书面形式表述,需要通过个人经历来获取。它包括科学专长、操作诀窍、对行业的洞察力、商业判断力以及技术专长。如果人们最常利用隐性知识解决问题,人与人直接交流的方式绝对有效。
有时侯,经理人试图把本是隐性的知识变成显性知识。这样做会带来很大麻烦。例如,施乐公司(Xerox)一度尝试把服务和维修技师的相关技能植入专家系统,安装在复印机上。他们希望,接到维修服务电话的技师可以在该专家系统的指导下远距离完成维修任务。但最终结果是,技师们光靠该系统无法解决问题。复印机设计人员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技师们是通过分享自己维修机器的实例互相学习。专家系统并不能再现面对面交谈过程中的微末细节。
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往往可以预示应该采用哪种知识管理战略。但有时候,另外两个因素往往使问题复杂化:即公司内部多个事业部的并存和知识的商品化。
让两种知识管理模式共存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事业部中,是一种诱人的设想。它们的确能共存,但只限于各事业部象独立公司一样营运的企业中。比如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它的汽车事业部与信贷金融事业部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在这种企业里,各事业部实际上可以施行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但是,在各事业部密切整合的企业中,应该只采用一种知识管理战略,或者将不适合既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的事业部分离出去。
一些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业务流程重组咨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日渐成熟,逐渐演变为大众化产品。在一开始,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需要独特的解决方案。但不久后,便需要一种按部就班的解决方法。CSC Index(编者译:CSC指数咨询公司)一开始用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模式支持定制产品策略,这种组合是正确的。但随着业务流程重组概念的演变,这种做法就逐渐变得不合时宜了。这时,公司面临抉择:要么改变知识管理战略,要么退出业务流程重组咨询业务。该公司在两个方面都无所作为,最后面临时日困难只能以破产告终。
在高效企业中,尽管新的产品和服务日渐成熟,知识管理战略模式仍能保持不变。对致力于提供高度差异化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来说,明智之举是在解决方案变成大众化产品之前,退出业务流程重组咨询这样的领域。重复利用知识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则刚好相反。这类企业可趁方法成熟之机大加利用。峨扬公司的合伙人Peter Novins(诺文斯)说道:“我们尽可能迅速地使某个领域的技术专长变成大众化产品,使其达到一定规模并重复利用,客户和我们都能从中得益。”
不要孤立看知识管理
一些公司的行政总裁极为重视知识管理,另一些企业则不象对待成本削减、结构重组或全球化扩张那样予以重视。在后一种企业中,即使有知识管理,也只存在于人力资源或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然而,孤立对待知识管理的企业有可能收不到效益。只有当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竞争战略相协调时,企业才能受到最大效益。
要实现这种协调,需要有总经理的领导。如果行政总裁和总经理积极投入,选择知识管理策略以支持明确的竞争战略,企业和顾客将共同受益。如果高层管理人员未能相应选择,则企业和顾客双方都受损。结果,顾客花钱购买定制方案,而其实一个标准化方案就已足矣。要么是,客户在面临特殊问题需要帮助时,只得到万金油式的建议。在企业组织内部,员工没有了轻重缓急。问题很快演变成权力斗争,人们为争夺资源而不顾大局。这时,只有强有力的领导方能指明企业的前进方向,带领企业克服阻力、选定和实施新的知识管理战略。
有效的激励
人们需要激励,才会参与共享知识的过程。两种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要求不同的激励体制。在编码模式的知识管理战略中,经理人必须建立制度,鼓励员工写下自己了解的东西,并把所生文件存入电子数据库。要促使人们采取这些行动,需要真正有效的激励方式,而不是小刺激。实际上,员工向文件数据库所供内容的水准和质量,应该成为他们年度绩效评估的一部分。比如,峨扬公司就是这么做的。在它们的绩效评估中,咨询师要接受五个方面的考评,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公司知识资产的贡献和利用。”
在采用个人化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中,鼓励知识共享的激励手段不尽相同。经理人必须奖励那些直接与别人共享知识的员工。在贝恩公司,每年都会在各个方面对合伙人进行考评,其中包括他们给予同事多少直接帮助。公司合伙人高达1/4的年度薪酬,取决于他与公司其它人员进行了多高质量的人际对话。
相应的信息技术
篇6
1. 知识管理的含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管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更快的进行研究、学习与应用。知识管理是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上的新的管理科学观念,它是指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也是对知识连续过程的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
2.知识管理现状。从知识管理的方法来说:目前我国各行业知识管理的难题在于,即便拥有最完备、最规范的文献资源体系,仍无法直接面向战略管理的问题和对象,系统化地获取、梳理并理解知识。其根本原因在于,以往无论哪一类型、哪种渠道的知识传播者,均未能真正确立面向服务对象的知识服务理念,且对知识服务必须依赖知识管理的规律认识不清。
从企业内部来说,一方面从管理者到员工,大多还没有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现有的知识杂乱无序的散布在企业内部,像随处可见的空气一样,虽然珍贵,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企业的各部门进行组织管理时,都还未尝试,将知识管理应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这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与市场的需求。
二、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1. 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企业战略管理一词最早由安索夫在1976年出版的《从占率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解释为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不同的研究者对战略管理的理解不同,普遍的观点可表述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营要素确定企业的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具体可分为确定企业使命,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战略分析,综合内外部因素,进行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最后根据方案的运行效果进行战略评价。
2.对传统战略管理的评价。传统的战略管理以企业目标为导向,将企业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整个企业好像一台计算机,战略好像主机,是整个计算机的内核与关键,统筹指挥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调有序的工作,显示器所显示的清晰的文字与图像是企业的外在形象,即企业呈现在市场上的风貌与状态,这依赖与高层管理者以企业战略为核心,进行正确的决 策,企业员工的准确执行,财务部门合理的投资、筹资方案,市场部门的优势宣传等人力、物力、财力等实体投入与知识、技能、观点等非实体投入,当然,计算机不是孤立的,网络提供了广阔的与外界联系的空间与渠道,企业也是如此,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同时,也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政策环境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市场环境及消费者需求对战略方案的影响,有时需要我们不断调整现有的方案,以达到实现企业目标的目的,这是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需要企业的管理及经营者不断的实践、尝试、思考、改革、创新。
三、 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融合
企业通过知识的创新突破得到成长,而知识要创新,要突破与企业的知识积累密切相关,而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获得,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掌握并储存知识,知识的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质的飞跃,在知识的突破点达到创新的成果,循环往复,是一个连续学习、积累、创新的过程。
企业知识学习的途径可以分为企业外部学习和企业内部交流。所谓外部学习是通过与其他企业、机构、企业外部的人员、环境等进行交流与联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或为企业解决现存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或和途径,或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视角,或填补企业的知识空白,或将现有的陈旧的知识进行更新,不可否认,有些知识表面上看来并不适用于本企业,可是,通过一些转化、改良与组合后 ,将为企业所用。总之,通过外部的学习,将知识为一种工具,整合、应用企业的资产与资源,并结合企业现有的知识,推动知识的创新突破,从而应用于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利润的增长与企业价值的提升。内部学习主要是企业内部同一个部门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同级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这些知识来自于人脑,内化为人的思维方式,做事习惯等,外化为人的行动,是最难被学习的,却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通过企业内部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不仅将企业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整理、串联、融合,而且不同思维的碰撞有利于知识创新,将这些新旧知识加以提炼、整合,去粗取精,以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以近期战略目标依据,将知识的管理与战略管理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从战略主导的企业向知识型企业的过度与转化,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平台。知识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信息数据库的整合与构建。过去10多年来,各行业企业获取知识、信息与情报,主要通过文献数据库检索来实现。这种以“大资源”、“大发现”为特征的图情模式,以国内外资源整合、文献类型与学科分类为基础,简单检索、高级检索、联邦检索、专业检索、跨库检索等数据库技术为支撑,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初期,对各行业构建数字化文献情报服务体系、促进新知识推广与应用、提升利用知识开展创新的信心等方面,均起到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
在全面调研、深入认识各行业战略管理特征与知识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从知识文化传播顶层设计与未来发展的角度,开始了打造知识服务产业新模式的“二次创业”,并围绕资源加工、知识挖掘、产品研发等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新的发展要求与方向:
1.是借助主题标引技术,实现面向研究问题及对象的查全查准。2.是借助XML与知识挖掘技术,实现面向知识的直接检索。3.是面向各行各业战略管理与创新需求,提供新颖、权威、可定制的知识服务。
四、结语与展望
篇7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 类别 步骤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我国的企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地。一个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投入生产经营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多少,而更取决于进入与知识相关的市场的能力,以及将相应的知识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融入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提供给用户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
1.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跨国公司为例,其公司总部和中国分部,虽然都做知识管理,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其公司的知识管理,就是公司交易站,公司产品的资料和培训的资料,全都是公司培训交易站实现的。而这个交易站是由公司一个基层员工创立出来的。中国分部做的是先有文化,后有内容,再有系统,它是自上而下希望建立知识管理的文化,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组织部门间经验分享。但是其间确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它没有和具体的业务结合在一起,自上而下的推行,致使很多人并不是自发的想做这个事情。第二,缺少立足点,价值点没有体现出来。从公司的成败两面看到,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要探讨怎样立足于企业的业务,将业务各个环节里的经验升级、整理、固化,让后续操作业务人员相应的按照已经校正过的步骤操作,最核心的就是达到这样的目的。
2.企业知识管理的分类
就企业的知识管理而言,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解决显性的,包括产品手册、专业资料、各方面文档;第二类是项目表单;第三类是员工脑子里面的经验。
(1)文档是企业首先要做的,文档管理的核心就是怎样能够保证文档更新是持续的。从本质上说,不在于采用软件怎样设置,关键就要保证内容是持续的。内容的更新是持续的,涉及的非常广泛。所有的技术问题都是致力于解决内容如何更新的问题。
(2)企业运作当中各个环节沉淀的经验和知识,各种报表,各种内容,其实核心解决要通过流程的分析,确定什么样的环节,什么样的知识,谁来提供。这个是要以流程为基础的。
(3)员工脑中的隐性知识怎么管理,这个事情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手段是什么,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借鉴。对于隐性知识管理,要有相应的手段,不断的巩固,把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
3.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步骤
(1)规划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大多数的组织在制定知识管理战略之前,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知识管理措施,对自身知识管理的定位,不在于外部宣传,而是实现自我优化、主动升级,将知识管理落在细节,落在实处。
先进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第一阶段,首先将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为“知识化组织”。通过捕捉、整合、运用整个组织的知识经验,帮助每名员工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取得迅速而准确的“知识优势”。
其战略远景大多为知识化转型后的企业,对知识(个体知识、团队知识、组织知识)、系统、服务实现灵活的访问和使用,拥有灵活敏捷的能力和持续调适的流程,并且能够与整体管理诉求协调。
(2)确定企业知识管理核心任务
知识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组织行为模式的变革,其中重要的任务是建立起与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组织运作机制、组织文化氛围;同时,知识管理的实践需要渗透到每项具体的工作事务流程之中,并需要知识管理专业团队和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
主要的任务目标包括:通过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从运作机制和组织文化两个方面同时着手,转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将知识管理和最佳管理实践融入工作流程,在每项具体工作事务中实现有效学习、总结提炼,以提升绩效表现;通过全局规划避免各自孤立的系统建设,以提升整体效能和效率;建设先进知识管理平台,为全体员工提供统一的、安全的访问通道。
(3)制定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达成知识管理的任务目标,先进企业知识管理一般涉及几个方面的的实施体系:提升运作和决策所需要的知识资源、系统、服务以及组织战略;支持知识管理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组织的自我优化和自我适应,所需要的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培训及教育。
(4)动态监控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过程
基于组织变革的管理经验,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要素:人才、任务、组织架构、进度、沟通渠道、持续改进。
针对知识管理的任务目标,可以分别指定了目标负责人,并学习和借鉴最佳实践模式以达成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在知识管理实施中引入高级管理者,逐步实现了全局的信息及知识资源横向整合。同时,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全员必须参与的组织行为,而且通过将所有业务流程纳入知识管理系统来强制要求全员的基本参与。
知识管理是一项持续完善的工作,并不断更新战略规划。管理高层领导应该意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并不在于寻找技术解决方案,而是在于推动文化变革,以便引领所有员工都朝着同一个目的努力。
(5)在实践中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常见的知识管理实践包括如下方式:为企业建立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全体用户可以访问相关知识内容。针对高需求用户,提供高级别知识管理,包括信息存储区域、工作流程和文件模板等功能。通过解决方案中心,为相关人员提供问题解决技巧及规程,传播知识资源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建立实践社区,为跨部门与地域的员工建立点对点的知识交流,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局势。访谈并分析知识管理专家,将关键知识元素整理为知识库,方便初级员工的培训与自我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洪深,丁娟娟.企业知识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企业知识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知识信息流、企业知识网络结构三部分。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论,但总结起来主要从内部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来进行研究。内部环境主要指企业组织的内部体系结构、企业领导观念与方式、企业文化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外部环境主要指政府政策、企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企业技术发展等。企业知识网络是企业知识运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的一种宝贵的、具有战略价值的知识资源,知识网络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目的性。知识网络主要分为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知识网络两部分,其构成有软件和硬件组成。企业知识流可以通过知识网络进行由上到下或由下而上的传递和共享,企业通过专门的组织对知识进行收集整理、维护,通过制度约束不断对内外部知识进行及时更新。正是知识网络的存在,使知识不停的在企业内部流动,加速了知识更新,确保企业创新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创新能力的分析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从宏观角度或者说国家层次来看: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创新机制体制的完善程度、技术的经济性、产品的竞争力等方面。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创新思路的深度与广度、企业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企业创新市场的开发能力等;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个体来确定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都可以得出: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综合优势、是综合能力、是企业组织适应能力、是创新技术和信息的获取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根本目的是企业在创新的过程当中,通过整合内部和外部获取人力、财力、知识等资源,通过创新思路,结合企业本身的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创新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投入不足是限制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创新能力提高投入不足是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主要因素。2012年,通过对中国前500强企业中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投入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统计的约400多家企业中,平均企业对创新能力研发的投入约2.5亿元,仅占企业平均销售收入的不到2%,更多中小企业的比例更是低于1%,而同时期发达国家企业的投入不低于5%。
2.创新人才的培育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创新型人才是促进企业改革创新的原动力,人才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推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创新型人才多过多的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真正在企业中的创新人才所占的比例较小;另一方面,企业创新管理人才较为缺乏,部分企业对创新人才也不重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支持企业创新的组织机制;另外我国企业创新人才的分布也不均衡,更多的创新人才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的人才比例较小。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历史原因以外,还有企业对创新能力培育的认识不足、对创新人才的支持扶持欠缺等。
四、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可以从宏观到微观、分层次来研究,分别为: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组织决策、企业核心流程。
1.知识管理对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影响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决策和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密不可分,知识管理除了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和智力保障以外,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分析、筛选、提取、规划,利用知识管理为企业的重大战略方针提供支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受企业的控制,处理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在于如何利用知识管理对外部信息进行收集与研判,确定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由于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知识管理对外部信息的分析也需要不停的调整,以便提出更为科学的决策。而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内部资源、企业文化、人才构成等,内部环境相对固定,知识管理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的建设,包括围绕企业运作的各个业务流程、企业文化和人际关系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本身即为一项战略管理活动,所以知识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总要构成,对企业的发展规划、战略方针的制定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知识管理对企业组织决策创新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多数企业的组织决策采用集中式决策的运行机制,而决策的创新则体现在决策对企业的帮助以及决策后产生的效果。比较典型的企业组织决策过程为:确定目标、收集情报、制定方案、方案评估、方案选择与实施。这个过程实质上也是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的过程,即知识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管理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最大限度的把可利用的知识作为企业组织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集体智慧提升企业的决策创新能力。
3.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创新的影响
从微观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影响更加明显。在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中,除了包括传统的物质流、资金流、销售流以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知识信息流。知识信息流包括知识信息的识别、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开发、知识的分解、知识的储存、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共享以及知识产生价值的评价等环节。信息知识流包含在核心业务流的每一个环节,其既是独立存在的,有和核心业务有着密切的关联。企业核心业务流和知识信息流相互嵌入,企业业务流程价值链的每一阶段都包含着企业知识信息系统的内容,并且随着知识信息系统的升级而不断革新,但旧的知识信息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竞争的需求时,企业的核心业务流就会随着知识信息的升级而随之变化,这也就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升级换代。
五、结语
篇9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档案、影响方向、方式区别
中图分类号: G47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知识管理服务与传统管理服务的区别1. 知识服务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认识和组织服务的理念。即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企业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的问题和企业环境融入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从观念上看,它与传统的信息服务不同。2. 知识服务是对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的目标驱动的服务。它关注的焦点和最后的评价不在于是否提供了信息,而在于是否通过服务解决了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的问题。而传统的信息服务的基点、重点、终点都是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传递。3. 知识服务是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它非常重视的是对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的需求的分析,根据问题确定他们的需求,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重组来形成恰好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并能够对知识产品的质量和它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实用性、可行性进行评价。而传统的信息服务则只是基于简单的、文献物理式获取的服务。 4.知识服务是面向解决方案的服务。它关心并致力于帮助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找到解决方案的办法。信息和知识的作用最主要的体现是对解决方案的贡献,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又是一个对信息和知识不断查询、分析、组织的过程。知识服务将围绕着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竞争的方案的形成和完善而发展,而传统的信息服务则只是满足于对具体信息、数据或文献的提供。 5.知识服务是贯穿于对企业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的服务。这种知识服务应贯穿于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进行知识捕获、分析、重组、应用的整个过程的全程式服务,应根据他们的需求动态地、连续地组织服务,而不像传统信息服务那样以固有的模式、固有的过程或固有的内容的服务。6. 知识服务是面向企业增值的服务。它关注和强调利用自己独特的知识和能力,对现有资料进行加工形成新的具有独特价值的信息产品,为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解决其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知识和专业能力来为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创造价值,通过显著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效率来实现价值,通过直接介入利用知识的创新过程的最困难部分和关键部分来提高价值,而不仅仅是像传统的信息服务那样基于资源占有,机构的物理式的积累、规模生产等来体现价值。
二、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中知识服务的方式1. 知识服务是融入对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之中和对他们决策过程的服务,而不是基于信息机构的服务,也不是游离于对企业利用者之外的服务。它将需求服务人员和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之间的联系更明确、更紧密,要求建立起一种针对企业的具体的利用者或利用过程的服务责任制。2. 知识服务将是基于专业和个人化的服务。专业化要求按照具体专业或课题领域、经营目标来组织和实施服务,保证对企业服务的对象,企业环境的把握;保证知识服务的质量;个人化,要求针对个别的企业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的具体需要和过程提供知识服务,保障对服务对象的了解和联系,保障对服务对象的决策过程的跟踪和全面信息服务。3. 知识服务将是基于集成的服务而不是依靠大而全的系统服务。它应当通过系统集成、服务集成等多种方式联合、协调,利用多种知识、资源、人员、系统、服务来组织和提供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知识服务。4. 知识服务将是基于自主和创新的服务,不再是标准化和事务性工作。它要求知识服务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搜寻、选择、分析、利用各种知识,动态地设计、组织、安排、协调有关服务工作和服务目标,要求具有自主的管理意识和权利,具有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走出困境的方向
传统企业档案工作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唯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而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需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指导。而能够指导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就是知识管理。因为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范式,它能从各个层面为企业档案工作创新提供新的思维。
1、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范式
当前,全球最根本的社会经济背景、时展潮流是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是直接依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关键的经济资源和比较优势的主导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源泉。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完全不同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全新的经济形态,必然需要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与之相对应。“因为知识社会是一个组织的社会,其中心器官是管理。仅仅管理就能使今日的所有知识成为有效。”知识管理强调通过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充分发挥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的价值,顺应了知识经济这种“空前关注知识的价值”的要求,因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范式。
2、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方向
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积累、组织、评价、传递和应用、创新,以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源,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是知识的积累、组织、评价、传递和应用、创新,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是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范式,知识管理必然为包括档案工作在内的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提供创新的思路和视角。
3、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
档案管理不能只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而应该从关注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移到关注对档案所存储的信息、所蕴含的知识的管理。在档案收集过程中,应该不仅确保正式文件的归档,而且加强隐性知识的记录与收集,加强非正式文件、外部信息的收集,从而将档案收集活动拓展为知识积累活动。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在档案实体分类的基础上,按照用户的检索偏好与利用习惯,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档案内容分类(知识分类),从而使档案整理活动演进为知识组织活动。在档案鉴定过程中,应该不仅重视档案的凭证性价值、长远价值和保存价值,而且关注档案的情报性价值、现实价值和利用价值,从而使档案鉴定活动创新为知识评价活动。在档案服务过程中,应该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开展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全过程服务与超前服务,努力为用户提供具体的知识与问题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档案实体本身),从而将档案服务活动提升为知识服务活动。
四、总结:
说到知识资源管理,就不得不说一说知识管理。从知识管理审视企业档案工作,可以促使企业档案工作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通过挖掘企业档案的知识价值,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服务,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应对电子文件涌现的冲击;从而最终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进而取得利润。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82
[2]徐拥军.档案后保管范式与知识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8(2):29
篇10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涵义 理论流派 基本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知识管理”这个词,有人说最早来自于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也有人认为是美国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于10年前提出的。由于研究者研究的角度以及自身的知识背景不同,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并没有达成共识。其中比较有代表的定义有:
美国德尔福集团执行副总裁、企业知识管理咨询专家卡尔·弗拉保罗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整体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是让企业实现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而提供的新途径。”
国际咨询公司的CKO康妮·摩尔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业务流程中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知识分享和再利用,以提高业务水平和效率。
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所下的定义为:“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国内学者汪大海等人将知识管理定义为: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对知识和运用知识进行管理,是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企业内部环境,是通过知识共享与集体智慧的运用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知识管理定义虽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定义中也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都强调了以知识为核心和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
综合各家的观点,笔者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是是指组织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对来自于个人、团体和组织的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定义、获取、存储、分享、转移、利用和创新等工作。
二、知识管理的理论流派
根据国内外学者们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一般可以将知识管理主要分为三个学派:(l) 技术学派;(2) 行为学派;(3) 综合学派。
(一)技术学派。
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该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技术学派研究的角度一般包括:从知识组织的角度研究知识表示和知识库;从知识共享的角度研究团队通信与协作的技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研究知识地图系统、知识分类系统、经验分享系统、统一知识门户技术等;从系统整合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OA)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系统的整合等。
(二)行为学派。
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学背景。他们经常卷入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9],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这些人在传统上,要么是像一个心理学家那样热衷于对个体能力的学习和管理方面进行研究,要么就像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或组织理论家那样在组织的水平上开展研究。
行为学派研究的角度常常包括: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研究知识型组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观念,如学习型组织;从企业战略角度研究企业知识管理战略;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评和激励角度研究知识管理制度;从学习模式的角度研究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等。
(三)综合学派。
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人的信息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成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由于综合学派能用系统、全面的观点实施知识管理,所以能很快被企业界接受。
综合学派强调知识管理是企业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在这套解决方案里,第一是知识管理观念的问题,第二是知识管理战略的问题,第三是知识型的组织结构问题,第四是知识管理制度的问题,接下来还有知识管理模板,如规范的表格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管理制度流程化、信息化,将知识管理表格和模板界面化、程序化,将企业知识分类化、数据库化,在考虑与其他现有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开发或购买相应知识管理软件,建设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
由上述学派的综述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目前还是侧重于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内容、策略以及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等方面,而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没有进行深度展开和系统的研究,对企业而言,缺乏具有操作性的知识管理方案。
但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将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研究,探讨有关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等的相关问题,例如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等。这些将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研究题目多是以知识管理作为一个研究视角,而重心在于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等,未能对知识管理作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
三、知识管理的基本流程
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流程主要分为知识的采集与编码、积累与存储、共享与传播、创新与应用等。企业知识管理实际上是围绕着知识在企业中流动的过程而进行的,企业知识流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下图所示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图:
(一)知识的采集与编码。
知识的采集与编码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前提。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知识的拥有量己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指标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拥有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因此,采集知识就成为企业知识流动的初始性工作。
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其首要任务就是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迅速、及时地采集知识,并将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加工和编码。对知识编码的目的就在于将这些知识有效的存储并且以简明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使个人和企业的知识更容易进行共享与传播。因而知识的采集与编码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
(二)知识的积累和存储。
知识的积累和存储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实际上已成为知识积累的集合体,企业的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源于企业积累的特有知识。这不仅意味着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不断知识积累的过程,而且由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人员特征、分工特性以及管理手段等不同,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知识积累与协调机制,造成了不同企业之间所积累的知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进而决定了企业之间不同的知识优势,最终形成了企业以其特有知识为代表的资源形式。
如果不重视知识的积累工作,这些知识就会随着某项具体工作的结束而消失,或者随着员工的离去而流失,知识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知识的积累和存储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才能对知识实施有效的管理。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知识积累,即使在市场状况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它完全可以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来化解危机。
(三)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手段。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共享性导致知识可以低成本地共享,并且共享程度越高,越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
知识共享,就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信息和知识要尽可能公开(少数核心知识除外),使企业的每个成员都能充分了解和使用企业的知识。如果企业的知识有积累,能共享,但是没有充分的交流,那么仍然不能算作有效的知识管理。
知识能否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取决于知识能否在企业内部顺利地进行传播。只有在传播过程中才能实现知识的融合和升华,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使知识交流者得到启发和提高,从原有的知识中派生出新的知识;也只有在充分传播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利用与创新。
(四)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知识创新的社会,知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能否充分利用知识,不断地创造新的知识,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知识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增值,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才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采集与编码、积累与储存、共享与传播,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创新的知识再经过采集与编码后重新被利用,由此完成了一个循环。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奉继承. 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黄顺基. 走向知识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Peter Drucker 等 . 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上一篇:对汽修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方向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