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实现高中语文改革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结合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反思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方式方法的先入性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从教学理念的反思入手。与数学等学科不同,语文学习是一种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的学习活动,比如在看电视时、上网时、聊天时等,语文都无处不在。可以说,只要涉及语言和文字的地方,都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在高考的要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虽然深知题海训练和考试训练对学生的人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并不大,但是还是要以考试、分数为教学目标。学生上课就是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教师上语文课就是满堂灌,学生不懂得在生活中去感受和发现语文,教师也不去引导学生进行厚积薄发的语文积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树立新的语文观念,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例如,笔者在安排作文训练时,就注重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写身边的人和事,写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想,而不只是单纯的话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虽然是高考作文的主要考题形式,但是话题作文也离不开生活,学生之所以在面对一个话题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处下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思考,所以,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反思
高中语文涉及字、词、句、古文、阅读、作文等方方面面,教师的教学应该有重点,有侧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追求面面俱到,总希望在所有方面都将工夫下到,这种长战线的教学非但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笔者认为,高中教师要对教学重点进行反思,而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的读物,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生活和内心,这是语文这门课程应该做到和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写日记、写自己的随想和感悟,这些写作可以不是以完整的文章的形式呈现,可以只是一些简单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可能不是成熟的作文作品,但是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组织语言的练习,都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有一定的侧重点,面面俱到反而可能一件都做不好,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字词、理解句子和段落意思的过程,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字词选择有积极意义。写作更是学生运用字词句的重要机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
三、高中语文习惯培养反思
高中语文教育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查字典、查工具书的习惯,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经常写作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等。语文知识的积累对于语文写作有重要帮助,它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学生通过对语言和素材的组织,可以很快地整理出写作思路来。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积累并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两个习惯。例如,笔者每周都会给学生发一两篇有意义的素材资料,让学生阅读记忆,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头脑中的东西多了,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笔者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记录本,把平时做题、阅读过程中做错的题的知识点、遇到的生字生词都记录下来,并要求他们经常翻看,以达到反复记忆、重复记忆的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进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高中语文教学真正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荣生.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1(4).
篇2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现代精神文明前进的步伐。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还应继续努力,改进高中语文教学,争取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以生为本,回归理性,着力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走向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走向学习的引导者;从问题只求唯一答案、学生学习以再现和模仿为主走向开放的、多元的主动搜集获取多种答案;从授之以鱼走向提供方法的教学。学习过程不是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的过程,更不是亦步亦趋于教师主观的教学设计。教师应在课堂中不断地创设民主愉快的平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使学生能用自己的头脑汲取精神营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的领域。我们的语文课堂方能彰显学生个性,突出他们学习和教育的主体地位。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向鲜活的学生个体传输传统文化精髓。然而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教师学生意识严重缺失,把语文教学的根本丢弃,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语文教师从备课、上课等每个环节都要积极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时下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想的仍然是自己该怎样来教这篇课文,而不是站在学生角度面对这篇课文时会是怎样的一种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更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在上课时将预设好的教案滴水不漏地讲一遍,毫无教学创新和机智可言。这种让学生参与仅是一种形式而已的课堂是典型的不尊重学生主体,脱离语文教学根本的教法,甚至有些教师在面对学生精彩回答与自己备课和教参预设不一致时,出现不置可否的情况。类似这种生本意识严重丧失的语文课堂就是低效和无效的课堂。
二、创设情境,尊重主体,着力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语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不同课堂情境,有着不同韵味,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是不同的课堂效果。如注入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缓慢呆板、无起伏波澜,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呈无规律的急促跳跃,教师情急急,学生心慌慌。这样的课堂教学节奏与新课改的课堂节奏是背道而驰的。如我们教授杜甫的《登高》一诗时,围绕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教师可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了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然后通过配乐朗诵营造氛围,进而让学生明白诵读好文学作品,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整堂课目标明确,张弛有道,教学效果非常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进入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更加要注重运用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平等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高中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引路人。要十分注重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有“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实现高效率。
三、优化节奏,激活思维,着力提高课堂结构的有效性
“优化的语文课堂节奏包括教学进程的快慢度、张弛度、层次性、阶梯性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呈现鲜明节奏,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师导入、铺成、、总结四个流程的教学紧张度是逐步加大的,依照前后顺序呈阶梯形,反映出教学认知和教学情感的不断深化。对于一般性知识的讲解通常用铺垫性语言和过渡性语言描述,在松弛状态中快速完成,当一节课展开到重点、难点,这时要求学生紧张,教师要放慢进度或多次重复。目前,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许多教师课堂节奏把持不好。节奏太快造成学生长时间高度紧张而“欠账”,节奏太慢导致学生不能产生适度紧张心理而缺失学习激情。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课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以题解为导入,接着以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向学生说明文章表达的心绪及产生心绪原因,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节奏平板,学生听来兴趣不大。但若用另一种教学节奏:从拍案而起怒对手枪的闻一多引出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的事迹来导入,接下让学生口述文章内容,再让学生对几个口述者的口述情况进行讨论,从讨论中确定评价标准。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高中语文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语文教学根本。当然,目前实施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诸多途径,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大胆地去实践,我们语文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活泼、灵动、高效的语文教学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于小花.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甘肃教育.2011(04)
[2]鄂冠中.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几组矛盾――源自课堂教学一线的教学反思[J].中学语文.2008(12)
[3]刘科华.语文课堂教学“三板斧”[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04)
[4]蒋新红,李志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优化[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
篇3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普遍不高,这一现实要求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只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有效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理性和语文教学之本,才能真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有效性 提高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从根本上走出效率低下的阴影,就必须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教师有效的“教”带动学生高效的“学”。通过教师课堂上积极有效的引领和推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使课堂单位时间内最优化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一、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1.教师个人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实事求是地说,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内功不够扎实、自身素质不高,语言文字功底欠佳、文学底蕴不厚实,导致课前准备工作苍白肤浅,难以适应当前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提出的新要求。
2.学校要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可以改变无力教研、权威‘独霸’和缺少互补的现状”。一方面,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促进团队学习化发展;另一方面,为有效交流信息提供平台,碰撞交流,集中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3.教师要提高精选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在繁杂的课程材料中精选信息的能力,在深挖教材或超越教材、有效捕捉选择信息上驾驭自如的能力,还应具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良好语文教育机智。教师备课不单纯是写教案,而且必须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不仅要花工夫钻研已有的教材教参,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能够在课堂中生成的而不是偶然和随意的其他资料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率和绩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语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不同课堂情境,有着不同韵味,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是不同的课堂效果。如我们教授杜甫的《登高》一诗时,围绕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教师可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然后通过配乐朗诵营造氛围,进而让学生明白诵读好文学作品,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整堂课目标明确,张弛有道,教学效果非常好。
语文教师更要注重运用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教师千万不可把平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板着脸孔上课”是教师上课中的大忌,这样的课没学生爱听,课堂效率自然不会高。要十分注重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有“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实现高效率。
三、提高课堂结构的有效性
“优化的语文课堂节奏包括教学进程的快慢度、张弛度、层次性、阶梯性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呈现鲜明节奏,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师导入、铺成、、总结四个流程的教学紧张度是逐步加大的,依照前后顺序呈阶梯形,反映出教学认知和教学情感的不断深化。目前,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许多教师课堂节奏把持不好。节奏太快造成学生长时间高度紧张而“欠账”,节奏太慢导致学生不能产生适度紧张心理而缺失学习激情。
四、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向鲜活的学生个体传输传统文化精髓。然而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教师学生意识严重缺失,把语文教学的根本丢弃,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语文教师从备课、上课等每个环节都要积极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时下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想的仍然是自己该怎样来教这篇课文,而不是站在学生角度面对这篇课文时会是怎样的一种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更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在上课时将预设好的教案滴水不漏地讲一遍,毫无教学创新和机智可言。高中语文新课改下,只有不断地理性反思和批判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摒弃和革除课堂教学弊端,积极思考和合理构建以生为本,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课堂,语文教学才能回归理性,才能回归语文教学之根本。
总之,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语文教学根本。
【参考文献】
【1】陈玉秋.效度: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命脉”[J].教育学术月刊,2008(5)
篇4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创新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行和不断推进,云南省各地区也都在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高中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至关重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将是新课改背景下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语文素质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不仅把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值得重视,不应该再是以教师硬性的知识传授为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将“平等”的教与学思想理念充分地贯彻在语文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之中,使语文教学的作用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作为一名从事教学工作的高中语文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学感受也是颇多,本文主要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几点反思。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条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将知识硬性塞给学生,学生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教师对考试成绩比较关注,学生也就抱着考试考好的心态学习,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课堂教学中更加充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会涉及一些课文背诵,教师通过进行小组分组,让组员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情况,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一定指导,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背诵经验,互相学习,并且教师对组与组之间的背诵进行评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下的“学以生为主”。而且,语文教学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通过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书籍,并且建议他们摘抄美文好句,慢慢地将语文的美妙和神奇渗入学生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
二、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相比较,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创新性教学。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与时俱进,传统的口述教学和板书教学已经不能跟上知识时代的知识多元化的潮流,呆板的课堂教学气氛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等新型教学形式的引用,能够营造气氛活跃而轻松的课堂环境,而且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板书的耗时性及口述的枯燥性,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和丰富程度都有所加大,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多元化的需求。
三、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克服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造成的障碍,要深刻地领会到新课改理念的真正内涵,摒弃依旧比较守旧的教学思维,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平等”的教与学模式。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素养有较高的要求,给学生树立一定的榜样,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热爱,然后再进行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这是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此外,教师更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及课后讨论教师与学生对其中心思想、观点及认识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和思想观点,而且,在交流互动中学生也能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通过互相的交流、沟通与理解,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能够极大地提高。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笔者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一定的反思,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呈现出一种更加创新性的情景,不再是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而应该有充满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通过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对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5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缺失人文精神现状
(一)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化严重
目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所利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过分尊重课本,将课本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圣经。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课文进行阅读与讲解,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教课本。教师不能对课本内容进行有效开发,即时文学作品中有再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也无法传递到学生头脑中。教师只顾着讲解语文基础知识,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力量。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足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当代高中学生接受教师的两种模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默契配合,有利于人文精神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的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很大影响,鉴于语文学科教学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师与家长将全部希望寄托于语文课堂教学。即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再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无意地带入一些社会负面思潮,也会阻碍高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三)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都是从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这些教师从学校出来就直接进校当了老师,缺少社会生活的经验。年轻老师的个人生活阅历不足,其对于人文素养的感受也较少。教师自己的人文精神水平不足,就没有能力从语文课本内容中开发人文精神教育内容,无法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引导。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方法
(一)丰富语文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方法的丰富,对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创新发展的今天,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活动中得到突出。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讨论法实施教学。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文内容进行讨论,共同开发其中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自主领悟语文课本内容中的人文涵养。像在讲解《我与地坛》时,让学生对史铁生的文字进行阅读,并选出自己感悟最深的一部分与同桌讨论,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人文精神。有学生选择“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段文字进行讨论,在讨论分析作者的痛苦与坚强,分析地坛对于作者的意义,从中感受到正确的人文精神。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文精神。同样在《我与地坛》教学中,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完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赛去寻找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关键语句。这些关键语句往往都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意义,加强学生与这些关键语句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素养提高。
(二)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实施人文教育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的美好,领悟文学世界中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师应当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具有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爱阅读。在工作之余,提高自身的阅读量,在教学过程中流露出自己的文学素养,能够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探究文章中的精神内容。
其次,教师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是刻意的说教,而是无形的感染。教师要多加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不妥之处,分析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用真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与学习理念。
(三)加强校家教育结合,整合人文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文观念,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巩固课堂人文教育成果,更有利于学生认可正确的人文理念。
比如在讲解《一个人的遭遇》时,教师会向学生传递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人文精神,如果家长好斗爱吵架,这样的人文观念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停留。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呼吁家长规范个人行为,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给高中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合理的人文成长环境,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高。
篇6
[关键词] 高中语文;理解能力;表现内涵;现代文阅读
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抑或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都不能缺少理解能力的存在。如果将教育进行具体化模拟,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时,便是不断地在对知识体系进行理解。
一、理解能力表现内涵
1.理解的表现内涵以及教学价值
对于高中语文的现代文,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进行理解,可以对现代文有一个较为形象的认识,通过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内心。这是一种交流模式,学生在阅读现代文的同时,和作者对面而坐,侃侃而谈。理解的表现内涵在新的时期,便表现为事实和意义的相关统一。
2.理解的教学价值
当学生阅读现代文时,能从言语之间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吸收,教师往往可以称学生理解了。所以说理解同样兼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的,是教学价值和结果的统一化,就是过程和目的统一。
而且在高中教学中,语文往往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所以高中生在学习时,需要较为良好的学习能力,也就是需要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良好理解,可以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进而达到将知识转换成智慧的目的。使用文字交流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学生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有利于日后在社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学生的生活中,可以通过良好的语文学习,学会和他人更好地沟通。
二、理解能力构成要素
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理念中,对于理解能力的相关讨论已经较为成熟,理解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如下:
1.对文本内容获取和阐述的能力
获取和阐述能力就是信息收集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对文中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对文本所含信息的总结归纳,将文本所展现的中心思想整理提出。获取信息应该包括对文中浅显的意思和隐含的意思进行共同获取。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学生进行全面收集,如果收集不全面,学生便不能对作者的感情充分认识。阐述信息不仅仅是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基本阐述,同样要对文中所隐藏的情感进行了解,也就是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同样应该了解作者的思想。这种思想上产生的共鸣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信息阐述时,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而且思想的共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现代文阅读。
2.对文字比较和评价的能力
当对文本信息进行了基本的内容获取和阐述后,理解能力还应该包括对于文字进行比较和评价的能力,也就是说获取相关信息并不是理解能力的全部,还应该包括对文中不同部分所展现的事实观点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这种分析形成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对比可以局限在同一文本之中,也可以应用于不同文本。
对文字的评价能力,需要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评价基于理解,源于比较,评价的优劣能充分表现学生理解能力的强弱。
3.对文字进行反思和应用的能力
教材文本中不仅包含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还包涵着作者的世界观和情感。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复杂信息。而落实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就包括对文字的反思和应用能力。反思能力便是学生在进行阅读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对文中所展现的文化内容进行反思。同样,这种反思可以落实到学生身上,检视自身的价值观是否正确,检视自身的信仰是否坚定,检视自身的心态是否积极。所以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这种反思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而对文字的应用能力便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在实际写作过程之中使用文字的能力。
学生对文字进行反思和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过了文字本身,是通过文字进行自我思考,然后将知识进行自我提升的过程。如果说阐述能力属于对文字的基本了解,那么应用能力已经落实到实际使用了。反思和应用能力是较为重要的能力,教师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不仅欣赏作者的优美文字,还能将体会理解构成自身的知识。
三、理解能力的评价指标
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具体教学过程中,理解能力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在现代语文教学中,针对理解能力有着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
学生具有的低级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在获取阐述阶段能够根据较为具体的线索进行信息搜索,阅读完成可以基本了解并复述文章,熟悉文本中的作者情感,有着拟定标题的能力,阅读完成后可以独立完成阅读报告,对不同种类的文本有能力进行分辨,能够对文章内作者的情感表达认可或者反对并说明理由,能够将文中的经历同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联系,可以根据原本主题提出相似主题等,这些便是学生低级理解能力的体现。
学生高级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可以归纳总结出文中较多线索,对于文中所体现的基本环境和基本情节可以进行有效联系,能够熟练运用标题,能根据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准确复述,能够在讨论文本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提出自身的相关见解,能分类不同文本,能对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客观评价,可以将作者的笔法进行反思利用,能够在自己的文字中体现文本包含的信息,能在阅读完成后发表相应的阅读体验且文字清晰明了。在学生理解能力评价指标中,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便代表有着高级理解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进步,知识的灌输已经不是教育的全部概念了,对于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对于现代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非常重要,所以针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认识评价也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加强学习,以便科学设计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伍远岳,刘彩姣.理解能力:结构、表现标准及评价――以现代文阅读为例[J].语文建设,2015,(1):51-55.
[2]伊钟,礼铃.阅读理解的“藏”与“露”――以湖南高考语文卷的现代文阅读为例[J].湖南教育(B),2014,(05):22-23.
篇7
引言
导学案,是指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而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学案,是指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时,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教学编制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设计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过程,也即是有效的整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过程,其既能够有效的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还能够较好的指导学生有效的运用自学方法,较好的提升了学生的自学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一、何为导学案
导学案是通过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并按照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以及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编写的,借助于教师们来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讨、教师的单独备课、再进行公开研讨等流程来编制,并有效的指导学生来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完全投入、分析研究、持续升华的学习方案。其较好的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是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分析研究、不断反思、总结评价的学习指引图。充分运用导学案,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将学习流程向前推移,并有效的展现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内在关联性,重点可分作四项学习流程:(1)在课前开展预习的导学阶段;(2)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合作讨论;(3)课堂学习结束时总结与评价;(4)课后进行延展学习。通过上述的四项学习流程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二、导学案实际应用的意义
充分运用导学案,可使教师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策划者、促进引导者,让学生能够确实的转变学习的方式。第一、有效的运用导学案,能够给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流程图,让学生能够有序的推进自主学习。第二、有效的运用导学案,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让学生对于文本具有深入的理解。第三、学生有效的运用导学案,也可视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的记录来教学有效的总结与评价,并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第四、导学案可有效的彰显出整个课堂知识结构体系,让教师能够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所设计导学案的质量水平,也会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编写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建议
为了充分说明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导学案的有效运用,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热爱生命》来作为实例进行重点的分析与研究:(1)在课前开展预习的导学阶段,来明确教学的目的,如何来体现出课文内容当中对于生命的热爱,来真实的体验人生,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并彰显出自身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与意志;(2)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合作讨论;人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珍贵的生命、积极的去面对生活呢?在阅读了《热爱生命》的课文之后,从中了解导作者具有怎么样的对待生命的态度?(3)课堂学习结束时总结与评价;总结:课文启发了让人们要去热爱生命,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热爱生命”的楷模呢?你自己是否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评价:人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时光,珍视生命。(4)课后进行延展学习,要热爱生命,充分利用时间来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并要懂得关爱他人。
1.进一步明确学案和导学案概念
第一、为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有效的保障科学合理的运用导学案,必须注重有效的来认知与了解学案与导学案等概念具有差异性,应进行较好的区分。如果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概念,就不能充分体现出导学案所具有的科学性。导学案目的是有助于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必须注重指导学生运用适合与自身的学习方法,较好的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为自我导学制定出简单的学习方案。而学案是以问题来作为重点,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方案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其重点是较为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与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因此,能够较好的区分学案与导学案的概念,不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和在运用当中来混淆此两种概念。
2.应较好的体现出导学案的实际应用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对导学案进行设计与应用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层次,其性格特征、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具有差异性,因此不能单纯的运用一致性的、相同的导学案,为了较好的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学习需求,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在设计与应用导学案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贯彻落实分层设计与分层运用的方式与方法。
3.较好的的规避了出现问题化教学
高中语文导学案较为注重通过所设计的问题,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是问题探讨,借助于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当中,既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还可较好的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的促进学生解?Q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是也必须注意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充分运用导学案,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总体地位,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问题,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较好的规避了出现问题化教学。
篇8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思考【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62-02
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是职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高中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这一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一份重要的责任,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事实上,占很多课时的语文教学并未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学处于沉闷、低迷的状态,形成耗时低效的局面,陷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尴尬。本着“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反思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意在引起职高语文教师的注意,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提高职校语文教学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发展打好基础。
1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存在如下情况:学生“厌”学、教师“教”难、教材与职业教育要求不相适应、学生考核评价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1.1学生“厌”学
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课堂上昏昏欲睡,甚至吵闹、与老师顶嘴、破坏课堂纪律。少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好,但对课本内容不感兴趣,属于被动学习的学生。他们上课不吵闹,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读课外书。他们属于另一种厌学类型。?
1.2教师“教”难
职高学生,也是学生,职高语文,也是语文。可是,教师教职高学生语文为什么就是难“教”:大部分学生难教,教师讲课,不听;布置学生看书,不看;布置作业,不做;组织讨论,不讨论甚至吵闹;布置读书,读者渺渺……教师教学任务难完成,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不了,严重影响了学生日后的发展。
1.3教材与职业教育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无论从教材的内容还是形式上看,职高语文教材均与普高教材极为相似,只是每册课文篇数略少于普高教材,不能完全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的要求。
1.4学生考核评价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试卷考试几乎是现行职高学生考核评价的唯一方式,分数是考核评价的最终结果。这样的评价明显是弊大于利,不仅体现不了学业的真正水平,而且会使职高生越考越灰心,从而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利于帮助职高生认识自我,锻炼自我,建立充分的自信,久而久之,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厌学。
2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实施策略
职高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因此我认为:
2.1加强专业联系,提升职业素养
职高学生所学知识应该有机地与专业相结合,真正使学生成为应用型专业人才。语文教学生活化也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确保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不仅结合好,而且巧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传授技能,确保“授之以渔”,因此,生活化的职高语文教学,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经常与专业教师交流、对接、沟通,充分了解专业需求和教学内容,从而确保将写、说、读、听的能力训练与专业有机地结合好,不断依托专业课的教学资源,有效打造语文与专业学科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助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我在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广泛开展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体验性写、说、读、听的能力训练。例如举办模拟旅游项目推荐会:首先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撰写特色旅游项目书,要求根据自己的熟悉的旅游景点,撰写出该景点的特点和亮点,另一组扮演旅行社。对各个景点的旅游条件、优惠政策进行考察、审核,在两组学生均已准备就续后,就开始着手召开模拟旅游项目推荐会,推荐会结束后,我还要求各组学生都写一份参与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这种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温故而知新,进一步关注未来的就业,使学生明白就业的艰难和困难,意识到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从而激发其上进之心、深造之意。
2.2突显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首先,要注重听说训练,突出专业知识。职高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开设普通话课程,开展普通话实践活动,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平时用普通话交流;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口头表达课演变为“演讲与口才”课进行教学,着重强化演讲思路、演讲语言、演讲艺术、演讲气质及演讲效果的学习和训练,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其次,要提高书写能力,强化应用写作,培养从业技能。职业高中教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业,语文等文化课教学是副业。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和方法。而应该明确自己的地位,确立适合职教特色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法:从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角度,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以强化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而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2.3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篇9
高中语文课堂综合性高效构建措施综合性高中语文课程的相关基本理念,是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使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被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还要注重与语文相关的审美、应用以及探究能力的有效发掘与培养,从而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个性发展与促进。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
1.教师立足点把握不准确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课程目标,设置好相关的教学内容,把握好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实际条件来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但是,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把握教学立足点时不是很到位,不能够结合自身情况来实施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综合性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综合性高中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应该考虑三个主要方面:教师想教什么,怎样教,实际教了些什么。
2.高中课堂教学中的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主次地位分不清
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基础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性较强,语文课堂的教学知识的延伸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有些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延伸的时候总是不能够有效地回扣到语文主题上,这样很容易让语文教学变成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学;与此同时,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学生语文知识的汲取以及其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是,有些时候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会经常混淆人文修养与知识能力的主从地位,使得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提升缓慢。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出现断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授课为主,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学生鲜明的个性差异就被忽视了,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挥与提升受到了层层阻碍,教师的教学能力进展空间也逐渐缩小。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主的自由独立、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得部分教师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在课堂上自己少讲或者不讲,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这样做的结果是,热闹了课堂,活跃了气氛,但是却成效颇微。因此,就导致了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的断口的出现,这样就是新旧教学理念模式碰撞所产生的问题。所以,想要构建高效的综合性语文课堂,必须要把握好具体的方式方法,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相关基本特征
1.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最显要的特征。实践性,也是综合性语文课堂学习的本质要求,可以这么说,综合性语文课堂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的具体实践过程。众所周知,人的各种各样能力的产生与培养都是在时间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能力是通过时间活动才能够被有效提升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外乎是来源于听说读写这些最基本的实践环节,同样的,相关知识技能也是在不断的时间过程中逐渐提高的。所以说,要贵在实践,学以致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高效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重在强调学生如何将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有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其强调在语文课堂中,学生要贵在实践,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协作学习活动中逐渐建立其行之有效的自身知识体系。通过高效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构建增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实践机会,其综合课内外的有效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运用技能、掌握生存之道,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综合的价值发展。
2.开放性
开放性,是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最基础的特征。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目标的开放以及学习时空的开放三个方面,语文课程内容的开放,说的是要高中语文教学向其他学科有效开放,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多开口学习模式的构建,形成大语文的教学格局,与此同时,综合性的高中语文课堂内容应该努力向学生的志趣、生活、成长历程的大方向拓展开放;语文课程目标的开放,是指在构建高效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时要努力落实学生做人、生存、发展的三位一体的目标,这就要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光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语文课程学习时空的开放,是要求教师应该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45分钟的语文课时教育局限,摆脱语文学习场地的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立体和谐、宽松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与天地。
3.探究性
探究性,是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最为重要的特征;探究性,是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倡的是教师要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帮助其找到一套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其中,尤其注重探究这种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而综合性语文学习很是符合这一理念。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是围绕着相关问题的实际探究与分析解决的过程来进行开展的,其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度,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新方法、新思路来解决相关问题,尤其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有着很大的益处。除此之外,使学生在面对同一问题时拥有不同的思路与见解,努力开拓创新,也是语文探究特征的精髓所在。
三、构建高效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相关措施
1.立足教材,总结教材
教材有着很科学的编排体系,是被浓缩的人文精华,教材是通过专家学者精心编辑的。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对课本中的人物、事件等进行合理地分析、归类、总结,从而得出一套完整的课程讲授方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疏通所学内容,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明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要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将知识刻板硬塞给学生的老旧套路。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深入的阅读中体验中国文化的丰富,感受语言的奥妙。
3.提高课效,开拓创新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传统观念,让课堂成为师生学习的“共同体”。与此同时,教师需不断垂范提升知识储备,拓展知识面,与时俱进,力求做到与课程同步。
综上可知,构建高效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要求学生与教师要共同实践、探究、创新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杜全友.对目前制约高中语文教学增效问题的反思[J].语文研究,2006,(03).
篇10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与语文材料性泛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开发,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学内涵的外延被打破,教学内容呈现高度的开放性。一方面,语文课程相较逻辑性学科而言对学生生活空间的容纳更为宽广、自由、复杂。语文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语文的人文情怀亦是高中生汲取理论与经验、参与重大生活命题的源泉,因此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社会化延伸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高中语文内容的开放极大地增加了教学取材的灵活性,意味着材料使用的个性化,然而这些个性化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保证立足于语文教育的本质需要,相反不规范的材料利用会造成语文教学价值的削减,使语文学科性特征丧失。因此,教学内容的开放在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亦诱发了语文教学的材料性泛化问题。例如,一些高中语文教师高举生活化大旗,力求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得时事新闻、娱乐潮流类生活主题充斥课堂,美其名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实质上却弱化了教学轴心。语文来源于生活却并不等同于生活,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既要诉诸于语文课程的基本框架,还应考察其是否真正具备教学价值,否则就是材料性导入泛化。
(二)教学取向的模糊与语文观念性泛化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高中语文教学观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体现为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师个人对语文过程化的方向性把握,然而“语文教学观的多样性在推动语文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使语文学科的教学取向模糊化”[2]。一方面,教学观的多义阐释容易引发教学观的迷失,即教师对语文学科的价值认识不清,在将固定的理念符号活化为具体知识与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或生搬硬套,或杂乱无章,表现为对语文学科本义的无意识,无法真正建立起一个理论框架与学生个体的有序激活体系。另一方面,教学取向的模糊意味着语文教学育人功能的偏差,即教师对教学观的实施缺乏可控性,表现为过度使用与无效使用两种情况,前者指向各种理论依据的不完全成熟,后者指向教师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的非语文化行为。可见,语文教学取向的模糊是导致教学实践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应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观念性泛化现象。例如,近年高中语文教学领域提倡人本主义教学观,在人文视野下“文化”是语文的内蕴,从高中语文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目标来说,提升学生思想素养、传承民族文化不应该被淡化,但是过分强调语文的人文功能而忽略其工具性特征并不符合语文学科精神。没有语言文字作为基本框架,没有文学读写、鉴赏、积累的训练,高中语文人本主义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教学方法的失范与语文策略性泛化
语文学科作为不可替代的母语课程,其教学方法一直处于不断革新与丰富的建设状态,“现代高中语文教师已逐渐摆脱了课程当道的被动角色,转而向教学建设者过渡”[3]。特别是在新课改持续实施的背景下,具备独立精神的创造性语文实践活动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对教学方法的丰富与革新。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切教学措施的运用都必须有的放矢,教学方法的滥用、错用对应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的策略性泛化现象。例如,高中语文课堂的合作互动策略,是不是所有的语文课文都适合这种策略呢?对于词汇解释、文献出处等语文陈述性知识真的需要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去合作探究吗?又如教学辅助工具运用的泛化现象,经常可见高中语文课堂为了凸显美学意象,追求声光色电效应,大量使用多媒体、美术、演绎等非语文学科手段制造“形式美”,这种抛弃了对真实教材文本的感知,舍本逐末的教学策略使语文审美课堂变成了空泛的“秀场”。更不要说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直接用图像取代文本、用录音取代诵读等工具滥用行为,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处境,花哨的教学手段反而让教学活动肤浅化。
二、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内涵与功能
(一)评价性内涵与教学导向功能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活动发生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或周期性教学、季度性教学,甚至年度教学总结时期,这时候的教学评价已经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评价内容可能已经过时,再则后期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出发,评价结果有失偏颇,且评价方式以整体性的总结为主,忽略了对语文教学过程的观照。介入性学科审理弥补了以上缺憾,将评价时间置于教学实践之前,满足了评价的时效性;由于可针对具体的语文课堂,亦提升了教学评价的公正客观性。同时这种评价模式具有鲜明的教学导向功能,能提前审理教学目标,评价教师的目标设置是否满足课程标准的层次划分,是否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教学任务,有利于明确教师的课题思路。
(二)监督性内涵与教学调控功能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通过监督语文教学内容,实现对语文学科性的保护。语文学科性包括三部分,一是对于语言文字摹形,即怎么说话、怎么读书、怎么写字;二是语文的情、理、意、趣,即怎么传递信息、满足社会交际或进行艺术化的表达;三是情感性与思想性,即覆盖学生在诸如人生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领域的教育要素。以上语文学科内容全部包含在语文教材(选修教材、必修教材)、知识点范文、整合材料中,语文教学通过对它们的开发利用体现语文学科性。因此介入性学科审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监督指向对教学取材的监督,保障教学材料包含语文知识、对应语文课程、表达人文情感、反映语文素养,避免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脱离学科体系。其监督性内涵具有对教学材料的调控功能,促使教学材料符合语文课程的单元结构、逻辑结构、知识块结构、流派结构,保障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避免语文教学的材料性泛化。
(三)阶段性内涵与教学规整功能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标准结合了实际教学需求、高中生认知能力以及高中语文教学期望。一方面,介入性学科审理必然建立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框架中,面临着教材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另一方面,介入性学科审理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促使课程进度与学生个体形成螺旋上升的结构关系,体现语文教学发展的阶段性方向。因此,介入性学科审理具备鲜明的阶段性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界定阶段性教学方法可行性、量化教学标准、判断教学工具适切性的规整功能,既要促使教学策略符合程序的合理性、任务的针对性,亦要满足策略应用对教学进度、学生认知思维发展阶段的适宜性,保持对辅助工具应用的谨慎态度,从而有效应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性泛化。
三、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实施条件
(一)审理人员的构成与专业进修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人员构成需要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第一,审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经常参加语文课题研讨活动,重视对语文学科的先进观念与实践创新体例的吸收与探索;第二,对本校语文课程的开展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比如学校教学设施设备、资源与师资优势,以及教职人员的专业层次等;第三,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能和教师协作对话,共同面对教学问题。由此可见,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人员最好以学校语文教研组为选择单元,并确保有语文教研组的骨干成员与负责人加入,除此之外参加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人员均应经过专业的学校培训与在职进修。学校培训是对审理人员进行相关介入性教学审理的操作指导,包括操作原则(比如“以学导教”原则)、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具体审理标准与步骤(参见论文第四部分),以及审理结果的处理等;在职培训是针对语文课程的理论学习、学科知识拓展(比如语言学、语用学、文化语言学)、业务研讨等,旨在提升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审理介入的“以学导教”原则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坚持“以学导教”原则,一是面向课程标准与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对“学”的基础设定,如知识储备、应用技能学习、审美探究等固定框架结构。二是面向学生“学”的具体问题,比如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高中生的能力增长呈现阶段性变化,以语言知识习得为例,高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初现,在语文复合句分析方面出现一个整体高峰期;高二年级学生的想象思维已接近成人水平,教师情境创设可减少对辅助工具的依赖;高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进一步完善,能够概括说明现实,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有利于母语学科的文化传承,是奠定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可见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观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三是面向语文外延中的“学”,即重视社会对语文教学的应用性要求,近到学生日常读书看报、兴趣爱好,远到自荐求职、社会交际,努力构建高中生语文学习与生活外延的对等联系,为学生学科深造、社会生活以及自身发展夯实基础。
(三)对审理时段与时机的恰当把握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段与时机才能保障审理质量。一是对时段的把握。时段是指语文教学在宏观发展方向上的阶段时期,比如新型语文教学理念的推广时期、语文学科研究领域提出优秀教学成果的时期。这些时段往往是教师重新整合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素材、建设教学路径的探究时期,属于介入性学科审理的长线时段,一般伴随着语文课题研究、抽样实验课以及相关调查活动等,出现在新语文教学理念正式投入常规教学实践之前。二是对时机的把握。时机是针对日常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即对教师某一课时或某一单元的教学筹备进行审理介入的时期,一般为教学开展的前一个星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的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这份书面审理结果必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对教师创新性教学设计以及劳动成果表示鼓励与肯定;二是具体指出教学设计的优势与缺憾;三是附上教学建议,并敦促改进。
四、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一)教学目标审理:满足课程标准的层次划分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审理,通过评价教师的目标设置是否满足课程标准的层次划分,应对语文教学的观念性泛化现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但这样的目标设置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太过粗略抽象,不利于课题思路的清晰明确。因此,教学目标审理不仅应看到教师教学目标设置在语文取向维度的大方向把握,还应“要求目标设置尽可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教学任务”[4]。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层次依据语文学科性可划分为语言文字摹形的操作层,语文情、理、意、趣表达的技术层以及反映语文思想文化的素养层。在语言文字摹形的操作层,教学目标审理应细化语文的听说读写,例如,语言规则方面的词汇句法目标、句子成分分析目标、逻辑纠错目标、修辞法与篇章结构目标;语言经验方面对语境语义的领悟目标,对课程背景的掌握目标等。在语文情、理、意、趣表达的技术层,教学目标审理应细化到具体的语文思维技能方式,如相关语言练习方面拼读与诵读目标、语言书写目标,语言心智方面的语言表达目标,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目标等。在反映思想文化的素养层,教学目标审理应细化教师对课文观点、榜样、情操习染的提取标准,如人文性目标是对生命尊重的人文性提取,还是针对社会生活化的人文体验,抑或是诗意灵动的文化底蕴而设。综上可见,满足课堂标准层次划分的细化目标不仅对应着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还是对教学枝节的梳理。
(二)教学内容审理:保障材料与目标不可分割
高中语文介入性学科审理通过监督语文教学内容,实现对语文学科性的保护,主要途径是贴近语文教学现实,保障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应对语文教学的材料性泛化现象。首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教学内容审理要具备对教学材料进行区分的意识。对于教师配套教材内容的使用审理相对简单,一是确保内容属于某一节课文或某一单元结构;二是确保内容符合教学阶段性目标;三是确保内容与平行教学目标构成了相互映衬与递进的结构关系。可见教师的教学取材应该呈现较为明显的内在逻辑分类,如按照教材记叙文、说明文等单元文本划分;或按照象征诗派、荷花淀派等文学流派编辑等。其次,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除了选修与必修教材外,还包括例证知识点的范文,这类范文不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既定内容,但却包含着丰富的语言经验、深邃的人文思想,或者动人的审美情感内容。此审理方向应面向具体的知识块,比如基础知识块、文言文知识块、语法知识块、文学阅读知识块、文章写作知识块等,考察教师的例文选择与上述知识块是否匹配。最后,随着语文内容的开放,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越来越明显,对于不同学科的混合内容审理应该考察教师对材料的挖掘方式是否符合语文课程的根基,即“教师对其他学科素材的转化能不能独立成料,理论性材料是否可以向实践性或体验性材料过渡”[5],保障材料真正具备育人功能。
(三)教学策略审理:追求教学方法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