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语文教学首先要脱离困惑走出三个误区
第一、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在强调整合、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背景下,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解决生态保护、物种繁衍,要解构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物理学上的术语,要研究建筑物与环境、建筑物与政治历史的关系等等,我们怀疑自己还是不是语文老师。那么语文课与其他课的分界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不管选文的内容有多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是要重提“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词句篇的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的灵魂!品酒师与饮酒者的区别就在一个“品”字,语文课应是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品咂咀嚼,这是综合性学习所不能代替的。
第二、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如何培养?尤其是现在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遵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正在使用的新教材已不再开设语法专题,学生无从知道短语、句子成分、句子主干、复句类型,所以有英语老师冲着我们喊:英语语法无法贯彻下去,是你们语文老师的失职。我认为一个学生如果不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仅仅靠涵咏品味、整体感悟等方式积累语感,那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的学习绝对是不利的。语感是指对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领悟,语句数量无限,内容无限而形式有限,所以可以从形式入手,教给学生语法知识,让学生通过掌握语法规则、培养语法思维习惯去培养语感。
第三、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不能忽视教师的“桥梁”作用。新教材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理念固然不错,游泳池边教不出游泳健儿。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还给了学生,自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自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基本前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但问题是学生现在所面临的教材,其生活内容常常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个桥梁非语文老师莫属。
二、教师不要抢了学生的“饭碗”
教学中,教师要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并搭建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才易接受。课下教师和学生可以是朋友,但课上,老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学生就是主角,切不可老师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唱独角戏,真正的抢了学生的“饭碗”。
三、一定要切中语文教学的“命门”
要上好一节“五实”的课,就必须抓住一条铁的定律: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这条定律不是我们的无端臆造,更不是空穴来风,它是那些战斗在我们教育一线上的众多的教育成功人士的共同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我们任何一个走在教育一线上的老师们,务必把准“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育命门,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活动和效果更加熠熠生辉。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3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r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流行化生活化
一、前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如何在完成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的同中,同时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需求呢?当前,高中大多是90后学生,这些学生讲究个性、另类、思想古怪,标新立异,讲究时髦等,笔者认为只有从他们思想和行为特征出发,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才能一举两得。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2.1教学观念误区
当前很多高中语文老师教学观念存在误区,认为语文就是要学语法,重在理论而不是应用。很多高中语文教学出现过“满堂灌”继而“满堂问”的“一言堂”现象,随之又有“习题热”,唯考试论,有“泛语文”,唯生活论。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课堂的喧嚣失去了思维的真正流动。“一讲到底”到“一问到底”的“一言堂”现象中,教师权威地位没有改变,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问题设置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走向固定而唯一的答案。过往的“一言堂”,现在有些课堂“群言堂”的表面繁华,教师的游离状态,都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正常模式,它都是语文教学中或左或右的极端化,都忽视了语文学习的对象——学生的真实需要和真实感受,未能从学生角度出发,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的误区,使语文教学本质离初衷越走越远,以致出现偏离。
2.2教学方式陈旧
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教学理念的落后,使得现在我们一些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设计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掌握课堂的发言权,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替代真正的主体——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语文课堂上多是注重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孤立讲解,一味重视知识积累和答题战术的积累,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审美体验,使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教学课堂成了教师的传声筒,使学生对语文缺乏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
2.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当前语文教学课程很多内容还是延续老一辈的文章,比如说鲁迅的文章,因其特定的时代性、斗争性、人民性,其内容对现在90后的学生有很强的时代距离感,学生根本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文字,深刻体会其中的含义和价值。还有一些古文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理解很困难,现在由于网络普及,网络语言的泛滥,使得古文学习受到冲击,学生对于网言热衷度胜过诗词歌赋,而且现在是现代背景,古诗词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学生根本无法理解。
三、语文教学流行化转变
综上所述,对于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语文教学要向流行化转变。如何转变,笔者认为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教学观念更新
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现在的90后学生已经不合时宜,笔者认为不管哪个学科的老师,其主体对象都是学生,要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是立足点,不管哪个时代都一样。所以,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立场,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站在学生角度,进行理念更新,最好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从中找到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想法,通过他们想法,来改变自己教学观念和态度。具体措施:最近学生流行什么,在讨论什么,从中体现什么文化底蕴,通过对同学的讲解,使同学知道语文也可以生活化,流行化的。
3.2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对90后学生来说有时代距离的文章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笔者建议在内容上尽量可以选些当代比较热门的小说节选或优秀网文选读。例如韩寒、郭敬明等当代学生的偶像作家的文章。这些文章一方面符合当代背景,另一方面学生对这些明星的作品原本就有兴趣,如果加上老师专业的引导,使之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渗杂流行元素的话,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语文实用性大大加强。
3.3教学方式多元化
所谓教学方式多元化,就是指语文老师要打破传统“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学习方式,面对语文不同的课程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拿高中生比较头痛的古诗词来说,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一位高中化学老师的做法。这位化学老师,把曲子和化学口诀形成在一起,引起网友的热捧。据那位化学老师说,化学公式对于学生很难用单纯记忆记下来,一直是他很头痛的事。后来看见周杰伦唱的青花瓷很受学生喜欢,朗朗上口。所以决定用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用周杰伦的词换上化学公式,结果同学们现在记得化学公式歌了,教学效果也大大增加。
笔者认为此法也可适用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用中学生现在最爱听的流行歌曲配上古诗词,以提高高中生记忆古诗词的能力。现在流行歌曲充斥着校园文化,与其让中学生死记硬背文诌诌的古诗词,不如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巧妙运用流行乐曲搭配古典诗词,让同学唱出来,这样对古诗词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添加流行元素,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讨厌学习变爱上学习。希望这亦能被其他学科的老师加以借鉴之。
参考文献:
篇3
二、主要任务了解学生语文整体成绩、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2、 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3、结合自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学听课、备课、写详案,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批改学生作业、读书笔记、作文及随堂听写、小测试,并及时仔细评讲。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抽背,针对掌握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找学生了解语文学习情况,结合课外读书活动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激励其写读后感。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向原语文老师黄老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语文教学实习工作。
2、结合班主任实习工作尽快认识学生。
3、听课并仔细做好听课记录,创造性模仿学习。
第二周提前备好讲授篇目教案并请黄老师指导,及时作出修缮。
2、请学校领导听课,讲授第五课《伤仲永》。
3、结合指导老师对上课效果的点评,吸取经验教训。
第三、四周提前备好第二单元课文的教案,讲授第二单元所有课文。
2、根据老师点评指导、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授课效果。
3、结合班主任工作,陆续找学生聊天,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评价。
4、结合主题班会,学习第二单元综合性练习。
第五周自我总结整个单元上完后的教学经验教训,听各个年级不同语文老师的课,集思广益,化为己用。
2、准备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教案。
第六周讲授《孙权劝学》,语文组各听课老师给与评价。
2、填表、总结。
篇4
一、语文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语文老师是语文课堂的授课者,是课堂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它关系着一节语文课的成败。语文老师在课下要充分阅读语文教材,吃透课文内容,结合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明确每一节课的授课目的和授课内容。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差异,他们的性格也有所不同,所以,语文老师还需要结合所授课班级学生的特点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做到在不同的班级形成不同的上课风格,争取让每一节课都是饱满的、成功的。
二、语文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语文老师应该要求学生课下做好课前预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会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自己动脑筋去寻找答案。如果他们自己能够找到答案,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会得到锻炼;如果他们通过自己动脑筋依然没有找到答案,那么,上课的时候他们就会带着疑问去听课,努力在课堂上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他们听课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课堂利用率就会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满足,最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探知心和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养成自己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三、合理、灵活安排语文课堂教学时间
如何充分地、高效率地利用好一节课的时间,这需要语文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和互相配合。当然,语文老师需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课前课堂设计进行,成功地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语文老师除了要按照自己的课堂设计进行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视情况、视时、针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掌握好课堂节奏,圆满地完成课堂授课。既不要完全按照自己的课堂设计全然不顾学生的课堂感受进行授课,也不要让学生的课堂反应打乱了自己的课堂设计。总之,要做到有效地结合,合理、灵活地安排课堂授课时间,才能够成功地完成每一节授课。
四、语文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好玩,精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所以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地调动好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千万不能让课堂死气沉沉,让学生们觉得没有乐趣,感觉到枯躁,导致学生经常溜号,甚至只想睡觉。实际上,小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好调动的,因为他们毕竟还都是孩子,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要认真地去观察自己的学生,多与学生们沟通,多了解他们,抓住他们的特点。另外,语文老师争取在自己的课堂设计框架内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要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学中来,和语文老师形成互动,成为课堂的一部分,只有当学生们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他们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集中到老师身上,这样,课堂的气氛才能活跃,课堂的内容才能丰富、饱满,语文老师的授课目的才能达到。
五、适当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事实证明,小学生喜欢看图片和影像,对图片和影像的认知速度和接受度要远远高于纯粹的文字。实践也证明,图片和影像能更长时间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现今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语文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年龄和性格的特点、根据授课内容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课堂授课内容融入到图片和影像中,从而让学生们很容易地掌握所学内容,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从而最终达到授课目的。合理地、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如果过多的、漫无目的地使用多媒体则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影响正常的授课效果。
六、适当地给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生的自主性还没有形成,自主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就要求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后一定要给学生们布置家庭作业,硬性地督促他们学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如果不给学生们留家庭作业,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应该是不会自己主动去学习的,这样非常不利于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但是也不能给学生们留太多的作业,因为他们还是孩子,太多的作业和太多的压力会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为了应付老师,草草地完成作业或者去抄袭或者找人,如果是这样会适得其反,根本无法达到老师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
另外,语文老师要经常与小学生的家长沟通,了解学生们在家里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即时地从家长那里得到一些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反馈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他们留好家庭作业。同时,应该建议学生的家长在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过程中进行支持和督促,从而真正地达到给学生留家庭作业的目的。
七、适当地组织小学生参加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
篇5
关键词 : 艺术型;高中;语文教师;措施;
一、专注语文教育,热爱语文教学
我们知道,教师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愉悦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精神享受。所以说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专注语文教育,酷爱语文教学的人。而这种爱好可以帮助教师抵御许多外界的诱惑,真正投身与教育事业,而不是仅仅把教育当作挣饭吃的职业,而是把教育当作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在教学中创造有魅力的教育教学特色,形成自己成熟而清晰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令自己感到欣慰和满足的语文教学艺术。
二、升华自己,提高水平
一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一定是有用健康的教育精神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的人。这样的教师善于改变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的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具有自己的教育行为品质。升华自己,提高水平,这就意味着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自己的专业教学方式。通常我们有太多的语文教师习惯于重复,重复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重复过去所运用的内容,这样的教师往往依赖于其过去的经验进行教学,没有创新。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坚决杜绝机械重复的教育人生,告别平凡和守旧,形成自己的专业习惯,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文化影响力。
三、默默写作,表达生活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善于表达自己的,同时语文老师还应该是一名默默的文字创作者。写作就是表达,而我们要表达,就必须要有感言表达的勇气和善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依据自己每日的所见所闻,及时的记录下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于教师而言,写作并非是完全的创作,更多的是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一种体验,一种升华。著名的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曾说“写作即观察”,即使说,教师的写作是从教育开始的。教师通过观察教育活动中的人和事,观察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从而凝聚心灵的感悟,形成创作的源泉。
四、注重情感的投入和表达
人是拥有情感的动物,作为教师,情感素质是应该具备的,毕竟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一份需要激情,需要感动的事业。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需要有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语文老师说: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情感的体现。试想一下,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喜欢这篇课文,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那么又如何来感染学生喜欢?换句话,你自己都不喜欢,白开水一样地将这篇课文讲完了,学生又能得到什么呢?所以说,如果教师的表达没有情感的参与,那么其表达智慧显得苍白无力,而教师的情感一旦参与了语言活动,不仅能够触动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关注度,提升学生对教学活动得参与度。而作为,对情感要求最多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是一个容易被感动,并且,善于感动他人的人。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整日萎靡不振、麻木不仁、不苟言笑,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相反,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是激情洋溢,富有感染力的老师。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措施;师资素质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对小学语文老师的师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师范类院校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在专业课程上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水平较低的现状,要求高校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多方面、有针对地培养新一代的小学语文老师。具体措施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课程改革的进行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主要体现于建立专业课程评价系统和导师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具体要求是在实际教育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主观思想与客观行为的统一,促进师范生的多方面发展,从而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要努力提高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专业素质,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客体,对学生实施最专业化的教育,尽可能地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水准。
1.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网络系统
要积极鼓励广大师生经常性地参与到这一评价系统中去,及时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可以成立相关课程的专家组,不定期地到课堂上听课,并结合听课的情况,综合汇总,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鉴定评级系统的实际效果,这种做法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的效果,确定好老师与好课程的标准。
2.建立导师制度,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导师制度是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倡导老师的自由发挥,以名师的身份进行教育。学术界有句话叫“学术是生命”,这一口号在具体的实践中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必须加以落实,要求学校积极鼓励和激励高学历、高素质、高职称的教师带头搞学术研究,老师只有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才能带领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进行必要的探究性的学习。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会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的思维方式、角度及个人思想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主动地去效仿。
二、构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核心课程体系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打基础,必须要实事求是,抓好两大方面:(1)汉语言课程、教育学、社会学等多种从教技能的训练课程,增加小学语文老师的知识储备,掌握基本的从教技能;(2)文学课程,这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必须承担的内容之一,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思想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的完善和提高,拓宽精神世界,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导向,增设研究性课程
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很多假探究性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必须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导向,弘扬真正的学术研究精神,增设研究性课程。
1.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倡导科学研究的精神
在语言课程中,可以穿行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比较性学习,引出趣味性的言语以及具体句子中的语法和句式,并研究这些方面对语言发音的影响。在技能课程教学中多增设一些具体案例的研讨。这些内容的增设能够起到很大的好处,(1)有利于改变师范生的思想,促进其在具体的教学中从教学效果需要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2)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养成会思考、勤思考、多思考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专业课程研究的兴趣和动力,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
2.增设具有研究性的课程
可以适当增设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程,这一课程以语文教学理论为基础,并进一步加深了这一理论,具有加强独立性的作用,是一门技术性的课程。其教学的过程老师应该设置真正的、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形成正确的研究意识,提出的问题或者设置研究课题具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功能,最终的效果是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与能力、独立思考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有利于将老师、教学资料、学生紧紧结合在一起。
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正视小学语文老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着力建设一支专业素质强、教学技术精、教育理念先进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吴舜华.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基础教育研究,2010(04).
篇7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因此,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 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生在世,不去苏杭游览实为一大憾事。同学们,今天,咱们就带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图画中”的苏州园林走一趟,欣赏一番她的 “庐山真面目”。于是,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进入了这一课的学习之中。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初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发言特别积极,初二还好但比初一少,到了初三就很少了,越到高年级越少。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讲授周国平的《家》(家是什么?为什么作者把家比作“船”、“港湾”、“岸”?假如没有家会怎么样?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家?)和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课文时,采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学生们对我的这种做法颇感兴趣,他们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解决了课文中难点、重点。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三、给学生成功的愉悦,帮学生树立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质量。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前提在于备课
篇8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 “激趣”
很久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议论很多,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等方面问题多多。的确如此,语文老师也在不断为此努力改进教学。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关于“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的主张,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训言简意赅,说明了多读书的意义。鲁迅先生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先生的意思很清楚,无须赘言。
语文老师都知道这样一个规律:语文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大都是喜欢读书的,喜欢读课外书的;语文综合素质差的则反之。因此语文老师总是在不断地教育学生要多读书。一个学期,即半年时间,仅仅读一本语文书,“结果是不大好的”。更何况这一本教材有的课文不见得每个学生都喜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爱好。这正如满汉全席的食客,有时也有不动某些碗碟的情况。如此一来,有的学生一学期连一本书都读不到,所得就更是“非常有限”了。引导他们将目光从课本上移向更广阔的天地,到百花丛中去寻觅,“这样才能酿出蜜来”也就成了老师们的共识。但是,怎样引导学生到百花丛中去采花,让学生都乐意飞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反思我们在这个环节上的工作,应该说,失败者居多。不少学生不爱读课外书,这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中不喜欢读书的人,并非天性如此,青少年强烈的求知欲望,审美需求,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书,恰恰是最能满足这种欲望和需求的。之所以有人不去涉猎,自然是与家长、老师的引导不无关系。我们在教育学生加强阅读的时候,普遍忽视了“激趣”。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是的,对所学必须有兴趣,才能进行,才能持久,才能有得。所以如何有效地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这才是最主要的。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让每堂课都是精彩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听一位历史老师上课时,因为课上得太精彩了,忘了做笔记。一位普通老师的课竟然让一位著名的教育家都如此专注投入,精彩程度可想而知。精彩在哪里?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知识信息?……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断言,这节课被其精彩打动的,绝不止教育家一人,听课的学生亦应在内。常上这样的课,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恐怕就很自然了。课后,苏霍姆林斯基问历史老师课前是怎样准备的。老师说,我一辈子都在准备这节课。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就是精彩。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应从课堂教学开始。课堂是主阵地。只要我们把每堂课上得精彩,学生就会参与到求知与审美的活动中来,对语文,对阅读的兴趣就会产生。遗憾的是,有些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的表现常常不尽如人意,老八股的教学程序,死水无澜的过程,陈旧的信息,干枯无趣的语言,甚至课文中一些精彩之处自己都不能兴奋起来。这与教师本人的必要语文修养有关,更多的则是课前准备不足。一个词语,一种句式,一种表达方式,在特定的语境中,也许就成了生花妙笔,极具审美价值,能激发学生的某些欲望和兴趣。可是一些老师把课上得枯燥无味,上得学生哈欠连天、昏昏欲睡,其后果是扼杀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对读书的兴趣。因此,我们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开始像那位历史老师一样备好课。目标、方法、信息、语言,每一环节精心设计,充分准备,让学生从45分钟的精彩中体会到书的魅力,对书产生浓烈的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撰的语文课本,不论是知识体系教育,还是审美意识教育,都有了很大的改进,适应了时展与学生的终身需求。文质兼美的原创性选文,有历经筛选的名家经典范文,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不见经传的杂家作品。这些时代与经典相结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的选文,蕴涵了学生终身需要与和谐发展所必需的语文综合素质,为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一教材,把每一堂课上出精彩来,学生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倘若我们放弃了课堂这个主阵地,孤立地教育学生多读书,空谈阅读的道理,那是丢掉了根本,是事倍功半的。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什么书是学生喜欢的
要做到这两个了解很不容易。前者需要教师深入学生调查。比如进行个别谈话,观察他们的生活,注意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分析他们作文的特点,等等,你会获得大量的信息,知道他们哪些人喜欢什么题材、体裁的文章,知道他们哪些人喜欢什么样风格的作品……这样你就能作出判断,有的放矢给他们介绍读物。一旦你推荐的作品对上了他们的口味,他们就可能沉浸其中。这无疑需要老师花去许多时间,作一些必要的记录,是一种工作量很大的事情。当然,仅仅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有较广的阅读面和较大的阅读量,即了解书,否则便无法指导学生阅读。你知道某生喜欢童话寓言,而你只读过安徒生,克雷洛夫自然是不够的;你知道某生喜欢农村生活,而你只读过赵树理、实、贾平凹也是不够的。我们读过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这些青春文学作家的作品吗?现在,也许是工作忙,压力大,有些老师读书不多了,甚至根本不读文学作品的也大有人在。至于有哪些新书、哪些杂志适合中学生阅读,他们不甚清楚,这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作具体指导就很难了,很难有满意的效果。因此,语文老师挤出时间,尽量多读点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需要,是语文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惟其如此,在教师了解学生爱读什么书,又了解了哪些书是学生爱读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读书兴趣来。
三、遵循“开卷有益”的古训,给学生阅读自由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家长和老师动辄就说读名家名著。不错,名家名著是好的,但有些名家名著因时代、地域、题材、语言等诸多因素,往往使学生因陌生而产生不少阅读障碍,使阅读无法进行,其兴趣又从何谈起?与其用这种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所谓指导,倒不如遵循“开卷有益”(自然是“有益”的书)的古训,给他们自由,随意读什么,只要他们喜欢读,读得多了,听说读写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中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不是为专门培养作家开设的课程。我们说的名著,通常是指文学作品,所以只强调读名著或其它文学作品的做法是不妥的。除文学作品外,还有其它体裁的文章、书籍。学生在较多的阅读后,对文章核心概念的理解、有用信息的搜集等各种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达到读书的目的。
要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多读书是一种好办法。因此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是语文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不少语文老师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当然,也有部分人尚未引起重视,或者尚未找到培养兴趣的方法,因而效果不佳。先培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才有可能。这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急功近利不得,只要假以时日,收获自在必然之中。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2009,(3).
[2]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8,10.
篇9
1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逐渐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小学生创造出一种良好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等。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小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总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师生感情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2.1有合作教学的意识,缺乏合作教学方法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作用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也认为合作教学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看出,由于语文教师和小学生之间存在年龄、生长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师生隔阂的产生,不能对合作教学达成一致,这就出现了语文老师不断强调合作教学的重要性但小学生对合作学习没兴趣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学语文老师没有对合作教学的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教学计划和方法。
2.2有合作教学形式,缺乏合作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逐渐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的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从目前合作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可否认,有的语文教师对于合作教学有着比较深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注重于形式,看似学习气氛高涨的语文课堂,实际上却是讨论一些和语文教学不相干的内容,这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必然带来负面的影响。总之,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虽然在合作学习中运用了很多的形式和方法,但是缺少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导致合作教学体现出严重的“形式主义”,对语文教学的质量带来严重的阻碍。
3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3.1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合作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教学时,必须要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等,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合作教学模式,从而让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得到丰富,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打好基础。比如,语文老师在进行《孔融让梨》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合作学习的模式:将10个小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给每个小组9个梨,然后让小组组长来进行分配,最后根据梨分配的情况来进行及时的点评。点评结束以后,老师在进行情景的设置,更换小组长,让10个小学生都可以体验到当组长和组员的感受,然后对梨的分配情况进行点评,让中华传统美德在小学生内心中的定位不断的得到强化,让小学生对于《孔融让梨》故事背后的内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3.2和语文学习内容结合,提高学习的效果
任何学习方式都要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否则就是摆“花架子”,有其形而无其实,合作学习也是一?拥摹1热纾?在学习词汇时,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竞赛”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各个小组组成团队进行词汇竞赛。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是学习词汇,而不是一场简单的竞赛活动,因此,应强化引导,鼓励学生在课下做好复习。在竞赛中,也要适当放缓节奏,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在抢答后,由其他小组成员依次在黑板上默写,并适当给予加分。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94-01
小学生在校园的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了课堂上,许多科目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都需要利用课堂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重要媒介,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令人担忧。因此,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成为了相关专家和老师着重探讨的对象。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有以下几点:
1、从老师的角度看,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以自我为核心,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对学生采取硬性灌输的模式,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课堂教学太程式化,教学方法呆板枯燥,课堂效率低下。
2、老师对学生的课堂发问通常会制定唯一的“标准答案”,并且不容许学生有除此之外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难以达到高水准。
3、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育,例如:不论是什么种类的语文课都有一个死规定,就是学生必须会写生字、会朗读和背诵课文。而不少老师认为只要做到了上述几点,学生就学到了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形成了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现象,不利于其语文思维及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4、一部分语文老师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勉强营造闹热的课堂氛围,但收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只是将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当成了一种教学工具。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对策
1、细致挑选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和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激情。具体来讲,小学语文老师必须依据教材细致挑选教学方法,力争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就将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例如:小学语文课堂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游戏(记忆力比拼等等)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采用例如分组探讨、分角色表演或做游戏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再有,在语文课堂上应引入新知识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拓展学生的思路,做到难易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2、老师要以教材内容为核心仔细备课
所有小学语文老师唯有仔细备课才能提升课程质量。然而备课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广义、合理的备课包含为教材做准备和为学生做准备两个方面。当前,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准备教材已做得较好,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为学生做准备这方面做得差强人意。因此,笔者建议老师在出色地完成准备教材这一环节的同时,也要权衡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影响。
为教材做准备是指老师在讲授语文课之前,应精读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在摸清教材的内容后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优化,从而使教材更加科学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
为学生做准备是指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老师应努力转变角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老师准备好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而教材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关键是要诱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着力打造谐和、平等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着力打造谐和、平等的课堂氛围。因为,唯有在充分重视和尊重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元素、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
4、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活跃课堂氛围并启迪学生思维
合理、科学地课堂提问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去完成学习、才能活跃课堂氛围和启迪学生思维,因此,课堂提问的方式应随机而变,并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切忌提问呆板、枯燥,因为这样的提问方式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1)设计的课堂问题一定要有目的性,因为有目的性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思考。
(2)课堂问题的设置应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问题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语文科目的“底子“,以便于照顾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
(4)课堂问题的设置必须注意数量,避免设置无目的性的问题,同时问题的设计应结合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
总而言之,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坚持培育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做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并不是一味将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载体”。老师必须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