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知识梳理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管理知识梳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班级管理知识梳理

篇1

关键词:班级管理 实践运用 模型分析 质性材料

学校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管理的最基本单位是学生班级,在班级管理中有哪些常见类型,如何分析思考这些类型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的利用,对于这一类的问题,有必要从实践的认识到理论的分析进行探讨。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

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他们的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实际上,这个基本单位具备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角色。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与参与者。同时,管理的对象和目标的终端实现者又是学生,而且不同年级的中专生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班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就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例如:根据中专生培养性格,设定某班级一年级以“形成专业意识,打好专业基础”为管理目标;二年级以“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三年级以“以树立教育理想,具备职业素质”为目标。这个目标体系的设定是以形成专业特色为主线,以形成集体意识为核心,以形成教育理想为最高境界。

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班活动,使这个群体组成的异质性班级过渡成为具有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班集体。这就告诉我们,要避免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一个“管教者”,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这只是班主任工作职责一部分。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通过集体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他们的崇高理想与职业信念。要使班级管理成为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操作”模型

因为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刻的理论背景。本文提出的几种模型结构尚属初步认识。它主要是体现由实践认识到理论分析的一种思路。下面根据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提出四种“理论——操作”型的模式。

1、树状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

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理,他是通过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并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到学生中去。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提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

它的实质是: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主动参与管理。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的变化着。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一些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就处在管理者的地位。在班会活动中,一些表达能力强或是具备艺术能力的学生又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可见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主性,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互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这种模式对班主任能否起到“纲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好学生容易处在自由状态。其关键是班主任要充分研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特征,注重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

转贴于

3、交叉模式这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班级里的学生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在学生活动和生活中要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务处、团委、后勤处等多方面的管理。这种模式是把班级管理放到学校整体环境中去考虑,因为班级是不可能脱离学校环境而存在的。其主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全方位的管理和多方面规范化的发展。当然这种模式要求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还会形成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局面。

4、轴辐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心意图运作

这样在结构上就以班主任为原点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班主任直接参与每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也可以直截了当的反馈到班主任这里。其特点是:模式结构呈圆周式,带有闭合倾向。这种管理比较细致,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可以及时掌握班集体发展的动态,其控制性较好,但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其操作要领是班主任要全面关心学生,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生的纽带,逐步形成老师的权威性。切忌“婆婆嘴”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以上四种模式无论是从操作还是理论而言,其优劣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主要是以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作用发挥的形式途径来加以区分。因此不可能是运用某一模式就能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还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风格、管理内容等参照标准进行模型建立和理论分析,这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导模式操作和辅助模式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照顾多方面的因素,使操作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哲学层次的理论模型,这不仅是理论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更是中专教育实践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三、建立优化模式的“质性材料”,在每个不同的班级所处的环境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响因素

一些具有确定性的或量化的影响材料且不去关注它,这里之所以把另一些因素称为“质性材料”,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这种“材料”有一个开发、利用、组合的过程。正如有了砖头,还需要泥浆来粘合一样,有了一定的管理关系还需要情感作为“融合剂”。在这种材料中有“显性材料”,有“隐性材料”;有“刚性材料”、也有“强性材料”。作为“质性材料”主要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1、确立管理关系、赋予基本形态

班级中的基本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如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交往关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团体关系、个人关系等。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管理与接受管理的关系、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成员与环境的关系、运作过程中的主从关系等。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立班级的组织结构、目标结构、角色结构、管理关系,班级的基本形态才能形成,管理模式才能具备操作的内在机制。

2、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倾向性。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的作用。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戒、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管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帮助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

3、创造班级文化特征

这是一种与班级管理有着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还应包括宿舍文化,它是指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例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关系的环境、班级氛围、审美情趣等。它又是通过环境的改变体现出来的,例如墙报、手抄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宿舍环境布置等。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特征、专业意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也反映班级文化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篇2

关键词:新时期职业学校 班级管理 人性化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技巧。传统的普通班级管理尚且如此,新时期新职业技术学校的班级管理更会给班主任工带来更大的挑战。因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经几轮筛选后落选的90后优生优育的行为表现差、学习成绩差、心理素质差、社会反映差的“四差”学生,且依赖性强,逆反心理较大。迟到、旷课是她们的家常便饭,不爱护寝室卫生、夜不归宿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班主任如果没有相应的班级管理技巧,是难以管理好学生的。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要讲究管理艺术,除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即通过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尊老爱幼的道德情操和自食其力的技术技能的正常人的管理。为此,我认为“人性化”班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性化班级管理体现在对学生的“爱”

爱是师生心理沟通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动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就要对他们予以无微不至关爱。要真情付出,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呵护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怀他们,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温暖他们,用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悟爱,理解爱,觉得班主任是知心人,可以依赖的人。但爱学生,不等于要我们去做“保姆式”的班主任,而是要用“心”去关照他们,理解他们,使他们敢于在我们面前讲真话,道真情。有些老师认为关爱学生就是只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能讨得学生的喜欢。于是,在学生的举止行为方面往往采取无原则的纵容、认同态度。我认为关爱学生,就需要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用“心”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去营造爱的氛围,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如我班吴某某,二年级刚开学不到一个月,她忽然对我说要退学。我找她谈了几次话,又与其家长进行电话家访,了解到她的家庭状况:她之所以要求退学,是因为家庭贫困,母亲又卧病在床,父亲年老体弱,尚有一个弟弟正在念初中的缘故。掌握了这一情况后,我向学校分管理领导反映,一边在校内开展献爱心活动,一边在网上发帖。几周过后,她不仅拿到本校师生的爱心资助金,还得到社会上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业并在对口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省内一所高职院校。

二、人性化班级管理体现在对学生要求的“严”

爱与严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就谈不上对学生的真爱。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以此类推,学校要有校规校纪,班级也得有自己的班规。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关心、爱护、了解、体贴学生。一个班级中无论是男是女,不管是优还是劣,班主任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方面去关注他们,平时多走近他们,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人们的思想。特别是贫困学生要多给予一些帮助,差生更是如此,要给予一些鼓励。另一方面,又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既合理又严格的要求。制度应该对全班都具约束力,班主任也不能例外。班主任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首先做到。比如在班级的一些大型活动中,班主任要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去与同学一道共创佳绩。班级受损,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 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比如优生犯了错误,性质严重的毫不手软,坚决处理。但处理要留有余地,切忌 “一棍子把人打死”,还必须留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因为处理只是一种手段,只能治标。启发教育才是这种手段的本意,才能治本。犯小错误的,班主任要暗示,或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其知道错误就行了,不宜揪着不放或将小事弄大。而对差生来说,由于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又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在处理过程中,切忌伤他们自尊,要心平气和地进行教育,要有耐心去正确引导他们。如果大小错误都一顿严厉的批评教育,久而久之,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新时期对班级的人性化管理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要更加严格要求,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得法。

三、人性化班级管理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智慧的“赏识”

班级管理的人性化,就是要求我们将学生当成能言语、会思维、有感情、善交际的活生生的人来进行管理。人际间的交往,最基本的条件是互相尊重。作为班主任绝对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任意地挖苦讽刺、谩骂亵渎。要尊重学生人格,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完整的人,要还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要承认学生个性的特殊性,个性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开展学习。从这些方面来看,班主任更要认识到学生具有不可侵犯、不可伤害的自尊心。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等等。不要强迫学生绝对服从自己,应把学生置于同自己平等的地位。同时,班主任还要学会对学生智慧的赏识。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特别是赏识他们的小发明,以及在学习上所取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赏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等。

四、人性化班级管理体现在对每一位学生的“平等”对待

一个个性相当特殊的群体,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管理好的,而是靠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一分子的共同努力。在管理中要尽可能地调动每分子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形成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快的集体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班主任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袒优生,淡漠差生,特别是贫困生和后进生更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的老师,但在人格上和学生是平等的,所以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自己做主的体验中强化自我教育。

五、人性化班级管理体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篇3

【关键词】模板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方案

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建筑业进步迅猛,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各类新型的模板施工技术层出不穷,极大的促进了模板施工的质量,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必须严格开展模板施工的控制管理工作。现以一工程为例来探讨模板工程的质量管理。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三十二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3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高度94.2米。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下室层高为4350mm。墙厚:车库及5号楼外墙为250mm厚,内墙为200mm,地下室顶板为200mm厚。

二、 工程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1、工程模板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正式的模板施工之前,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检查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这样才能够提高模板施工的效率以及施工的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下列几个方面:第一,施工期间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工程的规格和其它工程的构建结构,施工中要始终保证模板位置、规格都与设计图纸相符合。第二,开展模板施工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一定要不断提高模板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尽可能的简化模板的结构以方便养护及浇筑工作的高效开展。此外,简单的模板结构也能为拆模工作提供方便。第四,模板施工期间经常会发生漏浆的问题,这是由于模板接缝处的密实性差所引起的,因此,进行模板施工时一定要开展接缝处的加密工作。

2、模板配置技术

在进行模板配置工作时必须以模板结构的差异为重要依据,一般应以图纸上的设计来开展。可是,各模板的构造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我们在配置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配置横档、楞木断面的距离等,支撑设施时,就必须严格依照要求开展。此外,在结构复杂的模板工程施工中还要使用放大样的工作方式,例如:配置楼梯的模板时,要依据楼梯的构造来在工程地面上画出实体图形,对其测量后才能最终敲定模板的规格。不过,放大样工作法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因此很少单独使用这一工作方式。现采用较多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如Auto CAD等。

3、模板施工程序

在模板施工中施工的工序为:垫层模板施工―基础梁模板施工―构造柱模板施工(框架柱、剪力墙模板施工)―梁板模板施工(圈梁模板施工)―楼梯模板施工―模板的拆除。下文论述中,对几种模板施工方式展开了深入的论述。

3.1开展垫层模板施工时,一定要在安装模板前确定基础标高及基础线,侧面模板与边线尺寸一致并校准过垂直度及标高后,才能最终固定模板。完成垫层模板施工后,要对模板的规格、高度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规定。此外,要彻底的清除模板中的杂物。

开展基础梁模板的施工时,必须先把土方压实,然后再进行砖砌胎膜工作。这一工作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是――基础梁跨度是非常大的,可是梁宽却可能较小,因此,进行外侧模板施工时只有确保标高尺寸符合规定就能够开展外侧模板的拼装工作,但要使用支撑物来增强其稳定性。

(1)立模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放线:模板安装前先测放出墙边线和模板控制线,并在每层竖向主筋上操出相应的标高控制点。

(2)墙、柱模板支设

a)、墙体的定位筋必须派有专人切割,长度一般比墙体短3mm。

b)、模板安装前,先按前墙边线焊接定位钢筋,焊好的定位钢筋要求位置准确、平直不得有偏移现象。墙体中部一般每1.2米处安装一个定位钢筋并用扎丝绑牢。当焊定位筋时,如发现钢筋有位移现象,应及时向主管工长汇报,并叫钢筋工及时处理,以免模板安装不到位。然后检查墙内的杂物清理情况,模板平整度情况,脱模剂涂刷情况定位筋两端防锈处理情况等。

C)、后绑梁口的预埋:当墙体钢筋绑扎完毕以后,对照大模板配置平面图及施工结构平面图,把后绑梁口的位置用泡沫板或拆免钢板网预埋上。预埋的梁口不得大于梁的截面尺寸,一般每边比梁截面的尺寸小一个钢筋的保护层,深度不得小于400mm。埋设好的梁口必须位置准确,不得有偏移及漏埋的现象。

d)、先绑梁的预埋:先绑扎钢筋后浇筑砼的梁。当梁高大于600mm时,梁根部必须要求錾进墙内100mm,(包括600mm梁)或预先埋设泡沫板。錾梁口时,必须现用水平尺把梁口画出来,(一般每边比梁的截面尺寸小一个保护层厚度)。再用手提切割机按照画好的线把梁口切出来,再进行打錾。錾好的梁口必须要求方正,并及时把梁口内的垃圾清理干净。

(3)大模板的施工流程:按照大模板平面图对照板号先就位阴角模(可调阴角模)再吊入大模板检查穿墙拉杆孔内有没有钢筋影响穿墙拉杆套管吊入另侧墙模板调垂直度锁紧穿墙拉杆处理节点(丁字墙)。

(4)一层满堂架的搭设:

a)、首先是,当一层墙先放完以后,即开始搭设一层满堂架,(二层以上是,先支大模板、浇筑砼、拆模以后,在搭设满堂架)。

b)、满堂架搭设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000mm,扫地杆距地不得大于200mm。步距:第一步不得大于1800mm,第二步不得大于1500mm。

c)、为了增加满堂架的稳固性,搭设好的满堂架必须搭设剪刀撑。

d)、搭设梁、板底水平杆时,按照工长在竖向钢筋上操出的50线标志,用水平管引至所搭设架子的立管上。然后,用卷尺量出所要梁底、板底高度,再搭设水平衡杆。

e)、当梁跨度大于2米时,必须另外增加梁顶杆。

(5)±0.00以下大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完毕以后第一次大模板安装的程序基本和二层以上一样。当第一次大模板安装完毕,即进行校正、加固处理。因一层比较特殊,(第一次砼只浇筑至-0.08米高)所以在加固大模板时,必须把大模板和所有满堂架连成一体。并经验收以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浇筑砼。第一次浇筑砼高度不得高于1420mm。即相对±0.00标高为-0.08m。(一层大模板加固见图1)

三、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质量管理

1、施工方案质量控制

在设计模板的施工方案时,一定要将实际施工状况作为有效依据,还要针对施工中牵涉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控制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模板规格、尺寸的确定,混凝土浇筑等。制定好方案后,施工企业还应安排专家开展审核及修正,以第一时间弥补方案中的不足,提高方案的科学、可行性。施工企业在结束模板设计后,还应再次审核模板设计方案,若发现问题,则应提交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2、模板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实际开展模板施工工作时,使用的材料大都为钢材及扣件,因此,一定要对这些材料(尤其是钢材)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钢材表面是光滑、平整的,不能使用锈蚀或者是变形的钢材。若钢材已经成型,则应检查其质量合格证、产品许可证等是否完善。进行扣件的质量控制工作时,应重点控制扣件的滑丝问题;还要对其开展防锈处理,确保扣件沾水后也不会锈蚀。此外,要对各批扣件开展严格的抽查工作。

3、模板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正式的模板施工开始前,工程项目经理必须将所有的工程质量状况告知施工者,也就是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者在施工时必须严格依照设计图纸开展,确保模板的垂直度、标高符合有关规定,并保证每个节点上的木钉的牢固性。此外,还应在模板避免涂抹隔离剂。进行垂直支柱的施工时要用系杆来系好支柱,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稳定的问题。模板施工工作者必须在模板安装前对模板进行检查,并在混凝土浇筑后控制好模板的稳定性。

4、模板安装质量控制

进行模板安装工作时一定要安装规定的步骤开展,这样才能确保模板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安装好的模板应有较高的承载力,也就是下层模板需承受上层模板的质量。安装时必须严格开展质量检查工作,确保模板各个部分的质量都符合规定,否则就应第一时间进行调整。进行模板安装工作时,必须协调好其与其它部分施工的关系。并清楚的标记管线、预埋件位置。

5、模板拆除质量控制

进行拆模工作时应把握好下述几个关键点:首先,拆模时要合理用例,切忌用撬棍等工具,这可能会损伤混凝土表面。其次,拆模后必须合理存放模板。最后,进行多层楼板的拆模工作时,不能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就拆掉下层模板,这会影响其稳定性。

结论:

为使混凝土工程的尺寸及规格符合相关规定,必须高质量的进行模板施工,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模板规格的准确性。但现今有很多企业都为严格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这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意外,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模板施工质量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国荣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探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5)

[2] 欧振伟 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8)

篇4

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计划管理,强化政府人事部门宏观调控职能,使计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中单列,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

第三条  计划管理范围是:

(一)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二)上述机关、团体所属的事业单位;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应纳入机关、事业单位计划管理的部门和单位。

第四条  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贯彻执行计划期党和国家提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编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增长幅度。

(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确定调整部门、地区以及各类人员之间的工资关系。

(四)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调整职工队伍的布局和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五)根据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计划管理体制。

第二章  计  划  指  标

第五条  计划由下列主要指标构成:

(一)基期末预计到达数;

(二)计划期计划增加(减少)数;

(三)计划期末计划到达数。

第六条  计划期职工人数增减包括:

(一)新增职工:

1.国家统一分配的人员;2.社会招收人员;3.调入人员;

4.成建制划入的人员;5.其他人员。

(二)减少职工:

1.自然减员减少的人员;2.调出人员;3.成建制划出的人员;4.其他人员。

第七条  计划期工资总额增减包括:

(一)新增工资总额:

1.增加职工增资;2.转正定级增资;3.工龄、教龄、护龄津贴增长;

4.国家统一安排的新增工资项目;5.上年增资项目翘尾;6.晋职晋级增资;

7.增加奖金;8.成建制划入的工资额;9.国家规定的其他项目。

(二)减少工资总额:

1.减人减少工资;2.掉尾工资;3.减补员工资差额;

4.超编制单位的工资核减;5.成建制划出的工资额;6.其他。

第三章  计划编制

第八条  编制计划须具备下列资料:

(一)基期计划执行情况;

(二)基期和计划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三)基期和计划期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四)基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动情况及计划期国家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关政策、措施;

(五)计划期各项事业发展计划、重点发展领域及有关政策规定;

(六)就业结构及职业需求结构与数量;

(七)财政收支情况;

(八)行政事业经费开支情况;

(九)机构、编制定员情况;

(十)新增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干部资源状况及可供机关事业单位利用程度。

第四章  计  划  报  批

第九条  报批计划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的人事部门,根据人事部提出的编制计划的指导原则和政策,按照国家下达的控制数字和表式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计划部门的指导下,经过科学的预测分析自下而上地编制计划草案,并附文字报告和详细说明,于每年九月底以前报送人事部。同时,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

(二)人事部在汇总、审核各地区、各部门计划草案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提出分地区、分部门计划建议方案。

(三)人事部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地区、部门意见后,对计划建议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按要求时间报国家计委,同时抄送劳动部,由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第五章  计划的下达和调整

第十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接到人事部下达的计划后,应尽快将计划逐级下达到基层。

第十一条  各级人事部门在下达计划的同时,应将计划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和有关开户银行。

第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发现计划与实际不符确需调整计划时,应于当年八月底前向人事部提出调整计划的报告,人事部应及时批复。未经人事部批准,不得自行修改计划。

第六章  计  划  管  理

第十三条  凡属本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增加的职工和工资,均应纳入计划管理范围。未经国家核准不得超计划增人、增资。

第十四条  根据编制定员确定增人指标。凡已满编或超编的单位,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不分配增人指标。确需增人时,须先申请增加编制。超编单位要逐年核减其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

第十五条  中央、国务院驻地方的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规定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和城镇复退军人时,其劳动指标由当地予以划拨。

第十六条  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含自然减员指标)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跨年度使用。

第十七条  补充自然减员指标,由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

第七章  计划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八条  各地区、各部门的人事部门应根据计划指标,对计划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年集中检查两次:第一次在第三季度;第二次在下年的第一季度。每次的检查结果(附详细说明),以书面形式报送人事部。

第十九条  各级人事计划部门,要制定具体指标,定期对下级人事计划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第二十条  必须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充分发挥审计、银行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于乱开口子,超计划增人增资的地区、部门,除在安排下年度计划时,相应核减其指标外,还应视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严格执行国家计划、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八章  计  划  统  计

第二十一条  统计资料是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统计是检查和控制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各级人事部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并及时报送有关部门,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篇5

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采用食管胃吻合术,是目前广泛用以重建消化道的手术方法。其吻合多采用食管胃端侧或端端套入式吻合术,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较高。前者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后两者则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990年3月至1997年3月,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术治疗84例贲门癌,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亦无严重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我们认为本术式对食管胃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8例,女6例,男∶女=13∶1;年龄33~76岁,其中55~70岁64例,55岁以下者仅7例;病理类型:腺癌79例,鳞癌4例,腺鳞癌1例。

1.2 方法 常规游离贲门部肿瘤,先在距肿瘤约5 cm胃大弯侧置扣克钳,作为胃食管吻合口,其长度视食管粗细而定,较食管横径略大为宜,一般2.5~3.0 cm。小弯侧向下斜行置扣克钳(或胃钳),小弯侧远端用毯边式缝合法边切边缝予以封闭,距胃吻合口约1.5~2.0 cm处暂不缝合,以备游离胃黏膜用。大弯侧在预置扣克钳远端切断。游离胃浆肌层瓣方法:由第一助手用两把弯血管钳提起胃浆肌层边缘,术者左手用无创伤镊提起胃黏膜边缘,右手持精细剪刀锐性分离黏膜下层,分离深度以≥1.5 cm与≤2.0 cm为宜,如有浆肌层或黏膜层损伤,可用细丝线缝合修补,如有黏膜下出血可用细丝线结扎。胃浆肌层全周游离完毕后,将胃小弯侧未缝合的胃黏膜予以缝合,可先将胃黏膜三角区缝合一针,使其边缘对合整齐,并作为牵引,然后自下而上结节缝合。近吻合口处的胃浆肌层结节缝合,小弯侧胃浆肌层垂直褥式缝合包埋。在贲门癌上方5 cm处切除病灶,行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术。吻合方法:食管切缘上方3 cm处后壁肌层与胃后壁浆肌层瓣缝合3~5针,打结,此为第1层缝线。第2层行食管后壁全层与胃后壁黏膜层间断结节缝合。具体操作方法:先在食管后壁与胃黏膜后壁中间缝合一针打结,然后在其两端各缝合一针打结。再在各缝线之间结节缝合,针距约0.3~0.4 cm,边距为0.4~0.5 cm,黏膜对合整齐。第3层为食管前壁全层与胃黏膜前壁内翻(或外翻)结节缝合,具体操作及要求同第2层。第4层为食管切线上方约3 cm处前壁肌层与胃前壁浆肌层瓣结节缝合3针,将吻合口套入胃腔内。

2 结果

本组病例无死亡、无吻合瘘发生,均于术后10 d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吻合口>1.2 cm 78例,0.8~1.2 cm 4例,<0.8 cm 2例。行头低足高位检查无返流征象72例,轻度返流7例,中度返流6例,无重度返流患者。

3 讨论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食管胃吻合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各种吻合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刘锟于1983年报告了自行设计的“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对于食管术后三大并发症的预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认为该术式对食管癌手术较好,对于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剩余胃较小、缝合后残胃成管状者就难以打“隧道”进行吻合。因此,我们参照“隧道式”食管胃吻合的原理,设计了利用游离的胃浆肌层瓣包套食管和吻合口作为一个保护性屏障的食管胃浆肌层瓣套入式吻合术。根据对84例的临床观察,谈谈我们的初步体会。

3.1 对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报告发生率为0.4%~11.2%,一般多在1%~3%,其死亡率甚高,在30%~50%左右。有文献报道,“隧道式”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1.1%,明显低于对照组(3.6%),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和比较了“隧道式”和端侧式食管胃吻合术吻合口的愈合过程。动物实验表明,大体标本观察“隧道式”吻合口术后第5天初步愈合,遂道式吻合口的血运远比端侧式吻合口丰富。食管本身血运差、无浆膜层是发生吻合口瘘的重要原因之一,“隧道式”吻合可弥补食管本身结构上的缺陷:“隧道”顶盖具有较大的渗出面积和充足的血运,炎性反应期的高峰能很快达到,并转向增生期,从而较早地完成愈合过程。本组84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本设计是将游离的胃肌层包套食管,与“隧道式”吻合相比,不仅能弥补食管结构上的缺陷,而且有更大的渗出面,能更快地使炎性反应期达到高峰进入增生期,较早地完成初步愈合而起到防止吻合口瘘的作用。有关报道还指出,吻合口是切缘愈合,黏膜下层是黏膜愈合的基础,“隧道式”吻合是食管后壁全层与“隧道式”下切口上唇胃黏膜和黏膜下层愈合,动物实验表明,该吻合口血运丰富,黏膜下层小血管增生活跃,对黏膜上皮的修复、再生起到重要作用。“浆肌层瓣”吻合是食管全周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吻合,同样道理,亦应有同样的愈合过程。有学者指出,使用有丰富血液循环的胃黏膜下层贴敷于食管外膜,能尽快黏连愈合。也有学者认为,若能将吻合口全周向胃内适当套入(2.5~3.0 cm),即使吻合线上有某种小缺陷,似也不易发生瘘。“浆肌层瓣”吻合使近端部分食管突入胃腔后与胃黏膜下层紧贴,同时受胃浆肌层保护,因而有促进愈合预防瘘的作用。

3.2 对吻合口狭窄的预防作用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国内为0.5%~9.5%。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吻合口组织反应大,瘢痕组织增生收缩所致;其二是包套组织对吻合口的压迫使吻合口狭窄。有学者曾报告二层缝合(黏膜对黏膜,肌层对浆肌层),吻合部无明显瘢痕组织增生,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可能性小,有学者认为2层吻合不在同一平面,克服了在同一平面对接缝合形成的向心性收缩所造成的狭窄环,减少了狭窄的发生。本设计是食管全层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吻合,虽不是黏膜对黏膜、肌层对浆肌层的缝合,但较之食管全层对胃全层的缝合组织反应小,瘢痕组织少,同时胃浆肌层比较薄,较之常规的双层胃壁对食管外在压迫小得多,吻合口狭窄发生的机会少,因而有较好的预防吻合口狭窄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较小、缝合后呈管状而行食管胃吻合患者,更显示出其明显的优点。

篇6

【关键词】 双管负压引流;皮瓣分离;乳腺癌根治术;皮下积液

乳腺癌手术中常见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这也是乳腺外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1~4]。四平市第四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8例,其中肾上腺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片游离皮瓣42例, 电刀游离皮瓣36例,术后均予以留置双管负压引流,探讨两种皮瓣处理方式结合双管负压引流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乳腺癌全部为女性, 均经术中病理及常规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年龄 35~72岁,平均年龄52岁。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52例, Ⅲ期 18例。肿块直径2~5 cm,平均直径3.5 cm。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型导管癌46例,单纯癌 20例,髓样癌4例,硬癌6例,黏液癌2例。所有病例手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术后病理证实乳腺原发性肿瘤,无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无严重基础性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结构、肿瘤大小、乳腺癌临床分期、患者身体基础状况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切口选择横行切口, 皮瓣游离厚度在0.3~0.8 cm, 刀片游离皮瓣组在皮下注射1∶200肾上腺素盐水。电刀游离皮瓣组用电刀分离皮瓣。皮瓣游离范围:内侧达胸骨中线, 外侧达背阔肌前缘, 上方到达胸锁筋膜,下方到腹直肌。游离胸大肌筋膜下乳腺组织, 牵开胸大肌和胸小肌, 解剖腋鞘, 结扎各静脉属支和淋巴管, 常规清扫Ⅰ、Ⅱ组淋巴结, 分离解剖出胸长神经、胸背神经以及肋间臂神经并妥善保护。置2枚引流管分别于腋窝及胸骨旁, 并分别戳口从肋下及腋中线引出可靠固定。给予适当加压包扎。一般应用5 7号硅胶引流管置于胸骨旁, 6 9号硅胶管置于腋窝下。缝合皮肤时结扎不宜过紧, 用吸引器通过引流管将皮瓣下的空气及积液尽量吸出, 夹闭引流管, 接负压引流器。术后在引流管通畅前提下观察引流液体量,引流持续 2~3 d每天不超过 5 ml引流量就可拔除引流管。同时注意补充蛋白,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并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

表1 手术刀片组与电刀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

样本数发生数阳性率手术刀组4237.14%电刀组36925%合计781114.1%卡方=4.75,0.01

2 结果

刀片游离皮瓣组发生皮下积液 3例 (7.14%), 电刀游离皮瓣组发生皮下积液9例(2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皮下积液是乳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皮下积液发生率高达10%~60%[5]。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创面较大,切除皮下内容物多,加之创面渗血、 渗液及淋巴管漏等多因素影响,造成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较高。手术采用横梭形切口可避免皮瓣基底部过长而影响血运,横切口较少切断皮肤神经, 有利于皮肤神经营养从而促进皮肤愈合[6]。采用手术刀游离皮瓣技术,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的同时采用手术刀分离皮瓣,尽量不保留皮下脂肪组织。注射肾上腺素盐水的目的是既可使皮下小血管收缩,减少游离过程的出血,使皮肤与浅筋膜相对疏松,又可避免使用高频电刀产生的热量灼伤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电刀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皮瓣游离工具之一, 但电刀产生的高温可破坏皮下小血管网, 皮下血管血栓形成, 影响皮瓣血供。电刀可使脂肪坏死液化, 使组织渗液增多。增加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因此,对比电刀分离皮瓣,应用手术刀片游离皮瓣产生皮下积液的几率较小。而临床实践也证实双管引流较单管引流可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7,8]。

作者认为,应用手术刀游离皮瓣,术后留置双腔管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保证局部切口加压包扎, 早期限制患侧上肢活动。可以有效的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Vilar Compte D, Jacquemin B, Robles Vidal C, et al.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n breast surgery:case control study. World J Surg, 2004, 28 (3):242.

[2] Jain PK, Sowdi R, Anderson A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vestigating the use of drains and fibrin sealant follow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Br J Surg, 2004, 91 (1):54.

[3] Chintamani, Singhal V, Singh J, et al. Half versus full vacuum suction drainage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BMC Cancer, 2005, 5 (1):11.

[4] Johnson L, Cusick TE, Helmer SD, et al. Influence of fibrin glue on seroma formation after breast surgery. Am J Surg, 2005, 189 (3):319.

[5] 沈俊,邱园华,王林波.乳腺癌术后积液产生的原因和预防.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3(2):103-106.

[6] 徐传荣,吴志峰,张辉.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中国临床研究,2010,23(9):771-772.

篇7

    第二条  特殊病门诊是指特定的一些需长期门诊治疗、费用较高而又不需住院治疗的慢性疾病的治疗。家庭病床是指符合住院条件而参保人行动不方便、住院治疗有困难的家庭治疗。

    第三条  参保人因特殊病种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其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在一个统计年度内,每办理一次特殊病种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在职参保人医疗费用的起付标准为每个病种定额标准的10%,退休参保人医疗费用的起付标准为8%。

    第四条  特殊病种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实行单病种年度内限额结算,超过限额的部分由个人自付。特殊病种门诊和家庭病床仅限于以下所列10类疾病:

    (一)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2000元

    1、有肾病史,且有肾功能异常;

    2、目前有肾衰的监床表现,血肌酐>145umoL/L。

    (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治疗  2000元

    (三)恶性肿瘤  5000元

    恶性肿瘤患者的门诊放疗、化疗、康复治疗等。

    (四)糖尿病  2000元

    合并感染或有心、肾、眼、神经并发症之一者。

    (五)高血压病3期  2000元

    有心、脑、肾、眼并发症之一者。

    (六)脑溢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  3000元

    1、头部CT确诊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

    2、有偏瘫后遗症、血压高者;

    3、脑溢血、脑梗塞出院后留下偏瘫后遗症半年之内。

    (七)帕金森氐病重症  2500元

    原发或继发震颤麻痹确诊后需长期治疗。

    (八)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500元

    1、慢性进行性贫血、有头昏、眼花、心悸、气短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有全血红细胞减少,严重的并发症,有感染、出血。

    (九)老年性慢支气管哮喘  2500元

    1、年龄在55周岁以上;

    2、发作时的哮鸣,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时间明显延长;

    3、发作时有“三凹症”;

    4、肺部叩诊呈过清音,肺界下降,心界缩少,两肺可听到哮鸣音;继发感染时,可听到干湿罗音,呼吸音粗糙;

    5、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发作时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痰涂片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和夏科-雷登氐结晶。

    (十)精神病  1000元

    第五条  已确诊的特殊病种申请门诊和家庭病床治疗,必须经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审核,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未确诊的特殊病种申请门诊和家庭病床治疗,必须经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审核,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未经审批的,其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第六条  参保人因特殊病种门诊和设立家庭病床的,只能在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否则,其医疗费用由参保人个人自付。

    第七条  特殊病种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各定点医疗机构按上述限额结算。

    第八条  特殊病种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在单病种年度费用限额内,参保人负担30%,统筹基金负担70%,参保人同时患几种特殊病种时,按所患特殊病中单病种最高费用限额结算。

    第九条  参保人特殊病种门诊和设立家庭病床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医疗费用,必须由定点医疗机构诊治医生填写复式处方,不得和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相混淆,对于处方上显示的超范围用药一律不予结算。特殊病种门诊治疗和家庭病床治疗的资料要专门管理。

    第十条  特殊病种门诊和家庭病床治疗中,医患双方应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的各项规定。

篇8

关键词:经济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思想政治素养

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负责纪律管理、组织规范等,所以要确保行政管理人员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优秀的思想品质,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作风,做到以身作则,进而促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具有育人功能,行政管理人员也肩负着教育管理的责任,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有良好的师德情操,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二)知识结构素养

高等院校会聚集大量的人才和知识,在高等院校中进行行政管理,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了解高等教育规律,建立完备的知识结构,进而从容的面对各项工作内容,使高中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所保障、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包括教育理论、教改方向、管理规律等。

(三)业务能力素养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随之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为了配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许多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都进行了改革和深化,随之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合格的行政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具有强大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管理协调的能力、表达执行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精神,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国家办法的教育政策,发现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规律,并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能够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和配合,具有较高的执行能力,这样才能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精神心理素养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不仅仅对内部,更要与外部交流并提供服务,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在职场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不仅如此,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工作任务繁多且时间紧张,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积极性和耐心。还有一些学校对行政管理不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收入较低,在工作强度和薪资待遇不成正比的情况下,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正视困难,做好心态的调整,加强自己的精神心理素养,使自己能够不断克服困难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团队专业性不高

现如今,许多高职院校都有专门的行政管理团队,但由于团队中成员专业不同、学历不同、经验不同,造成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有些管理人员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学校的管理需求或者无法配合团队工作,进而造成行政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能力和工作能力被拉低。不仅如此,一些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培训方案和规划,行政管理人员在入职之后就很少再接受培训教育,所以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速度较慢,进而造成管理团队整体进步速度较慢[1]。许多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团队不仅缺少专业的管理素质,还对学校的教育目标、发展方向等缺少认识,管理工作普遍处于比较片面、低端的层次中,没有真正发挥出行政管理的作用。

(二)管理人员缺少服务意识

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科研三项工作的进步,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就是为这三项工作提供服务,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有明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服务定位。然而,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在日常工作时往往将自己放在管理者、领导者的位置,造成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学生不仅过度约束,且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管理人员缺少服务意识,所以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这不仅会影响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的发挥,还会影响行政管理部门的威信。

(三)管理人员缺少开拓精神

从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自身的业务能力,对行政管理的重视度不高,进而导致学校比较器重科研人员,忽略了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所以,行政管理人员的各种福利待遇比较落后,工作强度往往和薪资待遇不成比例,造成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失去热情和信心。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不对称,且没有明确的岗位制度,造成管理人员往往只负责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工作内容,不会进行任务业务延伸和拓展。不仅如此,由于行政管理的工作强度较大,所以许多管理人员会出现敷衍、消极、搪塞的工作态度,进而严重影响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育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始采用产学研究合作、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2]。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在不断加深学校与当地经济的联系性,并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为了确保高职院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首先,要梳理科学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适合本校的管理体制。决策者和管理者都要加强对行政管理的重视,同时了解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根据发展需求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如时间、财产、物资、人才等。其次,要加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使行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表现为其提供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学校可以采用因事设岗、按岗聘任、能上能下等灵活的用人机制,要调动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管理工作更加多样和灵活、

(二)正确认识行政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准确定位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也应该深入研究自己的工作内容,应该认同自己的职业,并对自己的日常工作充满信心,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针对态度消极、工作能力低下的行政管理人员,组织应该深入了解其出现这种工作状态的原因,并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采取合理的关怀政策和制度引导。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关注行政管理人员内心需求,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学校可以将工作态度、工作动机作为职业资格评定标准,以此来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在高职院校之中,不仅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还要明确行政管理体系的定位。应该将“服务”作为体系的核心,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提供服务,确保师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日常工作和学习。为此,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做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围绕教师和学生开展日常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积极完成手中的工作任务,并且不断开拓和创新。此外,行政管理人员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人”的作用,在工作中要尊重人、关心人、了解人[3]。高职院校也应该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待遇政策,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降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四)强化管理人员自身修养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要将“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重点,并围绕这个核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不断学习心得知识。一方面要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要有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将自己作为学生和教师学习的榜样,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化背景下,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各种专业型、技术型的人才,也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在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同时也能够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要发挥高职院校的功能,就要提升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为此要培养更多行政管理人才,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阳.关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