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生活处处有语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7:3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文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作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篇1

我一次出去旅游,在街头碰到了几块有趣的广告牌,例如路过买丰田汽车的广告牌: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则广告成功地改用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古诗,文字简单清楚,但内容丰富:这则广告词没有直接地宣传产品的质量,也没有用数量直接表明,还表明了车的适应力强。

又有一则广告词是这样的:不许偷看。这是一个饮食店,门前摆了一个大酒桶,引人注目地写道“不许偷看”!但无遮无拦,路过的行人都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停下脚步往桶里看个究竟。谁知里面又有一张纸条,上面写“我店有与众不同、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请享用。”一句“不许偷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有人说,语文是海洋,是森林,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文的海洋和森林中,让我们珍惜这个环境吧!

篇2

当你和父母在一同散步时,当你和同学在一起谈笑时,当你和朋友在一起玩耍时,你可曾留意过身边的语文?

大街上,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那些朴素特别的牌匾也是很有风格的,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一加一”、“Q一代”一个个鲜活中透着生机的招牌比比皆是。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其实呀,这里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不少人绞尽脑汁,既诙谐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这里面不就蕴含着无尽的语言文化吗?

网络上,网虫们都特别爱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那一个个“94”(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喽)简短的语句中无形中便表明了人们的意思。形形的语句多用拟声词,象形词和数字等等,表达起来轻松随便,却又不失风趣幽默,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如果没点语文功底,理解它们还真是件难事儿呢!

电视上,短小精悍的广告词也往往具有深刻含义。一句“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便写出“美的”空调对人们的重要;时髦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也体现了巧克力的特性;这个“成功之路,从头开始”也形象表达了洗发水的功劳。家喻户晓的“生活不能没有联想”也一语双关,生动地写出了“联想”电脑的地位。如果不能掌握这些语文技巧,这形形和广告词何处而来?没错,是语文。

语文紧紧地连接着生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之一,也便是语文了。

语文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而语言的基准,就是语文,没有语文哪儿来的语言呀!你说是不?

篇3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将我们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语文让我们将物品分门别类,语文沟通人类的爱情、友情、亲情,让人类的各种感情得以维系,语言让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情绪,让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另外语言让我们欣赏到优美的文章、精彩的剧情,使我们得到无比的精神粮食。语文让我回忆过去,语文让我们认识了解现在,语文让我们展望未来。语文将纪录人生的点滴,语文让我们明白一些大道理,语文让我们了解人生活着的意义。语文激励我,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真的离不开语文。语文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没有语文,什么事也做不成。语文让我们结识朋友,语文让我们了解自己。

语文,无处不在。现在正是金秋时节。其实秋天,并不只是金色的,而是缤纷绚烂的。宝蓝色的天空上没有一朵云,天空就像沉淀在蓝色的透明度极高的湖水里,干干净净的。从小到大,我总以为书中的语文更高贵,特别是读了余秋雨老先生的《乡关何处》后。我便被他细腻抒情的文笔深深打动了,我想:这也许便是语文的最高境界了吧!对于这个从小到大一成不变的概念,我深信不疑,可事实证明,我错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街上逛周围竟是一成不变的景物,若是平时,我是不愿看的。只因今天妈妈叫我留意一下身边的事物是否有语文,若有,她就服我。我不服气的走马观花,嘴里嘟哝着:“哪有什么嘛!一个两个平庸得很,即使有一个也比不上《乡关何处》等好文章嘛!找什么嘛……”蓦然,我停住了,在一间旅馆之前停住了。旅馆很平常,不平常的是招牌:“归乡”。再上前,才发现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日暮乡关何处是?归乡之人在此留。”我震惊了,震惊于这招牌中显示出来的文化底蕴。余秋雨先生的作文是高傲的,而这个小店的主人翻看某本有关语文的书有感而记而已。然而,正是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中透露出的温馨与亲切,使得众人前来观赏。四方归客兴许便是看到这句话,就有了留宿的感觉。对,这就是语文,生活中的语文!它比粉墨登场的书中的语文更贴近生活。它的魅力,是书中的语文可望而不可及的。我开始用心重新扫视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无不散发着语文的芳香,我仿佛在一条写满经典语文的路上漫步,学到了从未学过的语文。

语文并不是文人墨客的,其实语文就在生活之中,在你的面前,在你的后面,在左边,在右边。不要说书中的语文更高贵,生活中语文就是书中语文的升华。

芜湖市九中初一:张成婷

篇4

中午闲来无事,独坐教室一隅,偶然间看到桌上那本和我一样无聊的语文书,轻轻地翻开她,猛然间,感到语文这两个字是那样熟悉,又是那样陌生。

记得从我刚上学的时候就认识了她,可是将近10年了,我却从没细心思索过。搜索记忆,寻找记忆中的每一个背影……

可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语文似乎无处不在。

语文好像一颗含羞草,羞答答的藏在各个角落。在公园里,看那一片片萋萋芳草中站立的花花绿绿的牌子。上面写着:“小草正在熟睡,请勿打扰!”、“请不要踩我,我会痛的”、“小草青青,脚下留情”等警示语,含蓄而又易于接受,处处章显生命的光芒。

语文好像一位自信的少女,时刻展现自信的光芒。在电视上,看那一条条的经典:“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区区八个字,将巧克力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言简意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让人感受爱的永恒。

语文好像一个家,时刻给人温馨。行走在商场中,看那琳琅满目的牌子:“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串起生活每一刻”……这些简短非凡的字眼透漏出家的温馨。

语文好像一位出色的演员。在商店门前,她成为吸引顾客眼球的亮点;在人际交往中,她成为人们交流的必要工具;在脍炙人口的电影中,她扮演的是一位引导者,将人们引入电影的奥秘中……

想到此,我才真正理解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擦亮你的双眼,你会发现,语文就在我们的身旁。

当你忧郁的时候,它会为你带来一缕阳光;当你烦闷的时候,它会给你送上一缕清爽;当你不知所措时的时候,它会带给你正确的答案。

在人生求学的这个知识海洋里。语文,就是一个静谧的港湾,它会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帮助你把握住正确的航向!

重新审视语文,我发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让我们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的广阔海洋中去采撷属于自己的那一朵浪花吧!

篇5

语文是博大精深的,汉字是古老中国的传统。可炎黄子孙们却极为不尊重它。

就像是在杂货店里吧,就老有“鸡旦”这东西卖;还有大概是喝了会令人生气的“气水”;摩托是一种现代的交通工具。在这样现代的今天,当摩托生病时,却找不到治疗的地方。在迫于无奈下,只好去“么托”维修所了。这是多么可笑啊!

语文就是汉字的堆砌吗?答案是:不是。除了文字,还有标点,标点能使一样的文字变成不一样的意思。不信,这就有这么一个故事……

唐朝时,有一个书生到一位好友家做客。谁知,下午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这雨看起来要下上好一阵子。书生家离着儿远,又没有伞。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眨眼太阳就要下山了。好友又刚走开,他羞于直接开口让好友留他住下,便写了一张写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纸条,让下人交给好友。当下人回来时,只交给了他一把雨伞和刚才那张纸条。但上面多了两个标点,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为了面子没能说什么,只好拿着伞再雨中“漫步”,结果就因淋了雨染了风寒,死了。其实,当时他想说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就是小小的几个标点,用与不用,用在那里,都要很讲究。

篇6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最喜欢的就是看报了。《学习报》、《温州日报》、《温州晚报》、《中国电视报》等报纸都是我的至爱。就像我妈妈常说的那样:我是一天不吃饭可以,但不能一天没有报纸。

《学习报》里有故事、有笑话、有练习题等,让我爱不释手。那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那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那切合时代的学生作文,使我们留连其中。我坚持看《学习报》,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水平,语文老师经常夸我作文写得好。报上的练习题紧密结合课本知识,深入浅出,基础知识练习让我纠正了许多错别字,课外拓展练习让我提高了阅读水平,我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深刻了。

《温州日报》、《温州晚报》让我了解了很多事情。例如:2003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杨利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的国旗和联合国国旗,预示着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极大成就,读此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语文老师发表的《轮回》、《养车如养子》等文章,把我们身边的小成报纸上的铅字,带我进入大千世界,我学会了观察生活,对语文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中国电视报》等报纸我也时刻关注,这里面都有我所感兴趣的内容。我时刻关注娱乐新闻,关心我所钟爱明星们的一举一动;我经常阅读时事新闻,注意国内外的动态,谁说新时代的青少年不知道、不关心国家大事?现在连爸爸讲起时事来,有时也要征求我的意见呢。

我把看报收集的事例应用到写作中,作文中,作文生动活泼,多次作为例文受到老师的好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定能发现许多秘密。只要你勇敢地拿起手中之笔,定能画出生活的优美山水卷。

篇7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最喜欢的就是看报了。《学习报》、《温州日报》、《温州晚报》、《中国电视报》等报纸都是我的至爱。就像我妈妈常说的那样:我是一天不吃饭可以,但不能一天没有报纸。

《学习报》里有故事、有笑话、有练习题等,让我爱不释手。那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那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那切合时代的学生作文,使我们留连其中。我坚持看《学习报》,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水平,语文老师经常夸我作文写得好。报上的练习题紧密结合课本知识,深入浅出,基础知识练习让我纠正了许多错别字,课外拓展练习让我提高了阅读水平,我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深刻了。

《温州日报》、《温州晚报》让我了解了很多事情。例如:2003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杨利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的国旗和联合国国旗,预示着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极大成就,读此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2006月7月12日,刘翔在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中以12秒88的优异成绩打破保持了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他所说的“谁说中国人打破不了田径世界记录”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激励我学习奋进;语文老师发表的《轮回》、《养车如养子》等文章,把我们身边的小成报纸上的铅字,带我进入大千世界,我学会了观察生活,对语文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中国电视报》等报纸我也时刻关注,这里面都有我所感兴趣的内容。《不一样的女孩》教给我如何审视他人,如何借鉴他人优点;《刘德华和他的追星梦》让我这位歌迷看到了明星们的另一面,教会我如何看待明星;《黎明将返乡义演》让我感受到了明星们的优秀品质,教会我如何做人。我时刻关注娱乐新闻,关心我所钟爱明星们的一举一动;我经常阅读时事新闻,注意国内外的动态,谁说新时代的青少年不知道、不关心国家大事?现在连爸爸讲起时事来,有时也要征求我的意见呢。我把看报收集的事例应用到写作中,作文中,作文生动活泼,多次作为例文受到老师的好评。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定能发现许多秘密。只要你勇敢地拿起手中之笔,定能画出生活的优美山水卷。

篇8

【关键词】语文生活化 学生 知识能力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72――01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语文知识能力的传授,又包括个性培养、文化传递、审美思想渗透等人文素养的熏陶。语文知识指文字、文章、文化的知识;语文能力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生活化,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及综合实践能力具有显著意义。

1 语文生活化,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在语文教育“返璞归真”的今天,现代语文教育借鉴古人的学习经验,反复强调“积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反复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教学生活化,使积累语言成为学生的习惯,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1.1 课堂学习中主动积累

所谓“课堂学习中主动积累”就是在各科课堂学习中,学生都善于主动积极地从文本、师生交流中积累语言,这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

语文教学生活化,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学生对文本中的好词佳句、语言知识、师生交流中的精彩语言等有特殊的敏感,主动积累语言已成为习惯,从而在各科课堂学习中能主动积累知识和语言材料,积少成多,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描写山水的词汇,而且学会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事物。

1.2 课外阅读中善于积累

“课外阅读中善于积累”就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会自觉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语文知识、语言范例。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了背诵的篇目,这些为语言积累的落实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需要,向他们推荐难度适宜、体裁多样、内容健康而丰富的课外读物,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

1.3 日常生活中留心积累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丰富多彩的生活、五彩缤纷的世界,是一部最大的百科全书,是语言的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语言宝库。“日常生活中留心积累”,指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平时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在脑海中不断地积累多种表象和语言。

2 语文生活化,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四要素。在小学阶段,认字、写字能力,用词造句、口语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习作能力等都是要着重培养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历练、逐渐生成。

2.1 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

所谓“自主识字”,就是学生具有浓厚的识字兴趣,熟练掌握识字的方法和技巧,乐于利用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识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样大的识字量,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此,他们敏于用课内学到的识字方法主动识字,已形成时时、处处认字、识字的意识。街道名、商店名、广告语、宣传标语、报刊、杂志等都是他们识字的好教材,生活中经过千锤百炼的佳句、俗语、日常用语,各具特色,从中识字方便快捷。久而久之,常有的识字方法,如,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编故事识字,联想识字等,成为学生识字的重要“法宝”。不仅如此,他们在不断识字运用中悟出了灵感,还创造出自己独到的“生活识字法”。

2.2 具有自能阅读的能力

学生在自能阅读实践中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唤起读书热情,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乐读、会读、善读,包括自能识字解词、自能赏析、自能解决问题、自能检验改进等多个方面。语文生活化,使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首先,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阅读目标,通过阅读来提升能力、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其次,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带着兴趣和问题去阅读,阅读成为生活;再次,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能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能独立选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最后,学生学会自我检验阅读效果、自我改进提高。

2.3 具有应对自如的口语交际水平

所谓“应对自如”,是指在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中,学生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迅速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用普通话自然流利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参加讨论时,积极大方,有礼貌,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句话说得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应对自如的口语交际重在实践。

2.4 具有真情习作的能力

真,就是不假。真情就是发自肺腑的感情,真情习作就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第一,真实的内容,写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二,真实的感受,写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而不是移植过来的;第三,真挚的感情,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笔是心非的、虚情假意的感情。

2.5 具有较强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不仅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还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篇9

对于任何学生来说,他的母语学习基础都不是零,因为他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母语环境。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他的表情达意的能力往往己经很强,令大人吃惊。因此,加强培养对母语的感知意识,是学好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张孝纯先生所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就主张将语文学习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狭的笼”中解放出来,语文教学才能充满活力。语文教学肩负着塑造学生人格、传授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审美情感等重大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对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了必然。

一、培养语文意识应包括的内容

(一)听的意识

让学生养成会听、善听、听懂、听出对错及听出弦外之音等基本能力。

(二)说的意识

在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见闻,讲故事,说观点,谈看法,用嘴巴表达自己的看法、思想、意识。

(三)读的意识

除了读课文,还应习惯于读书看报,甚至于看到街上的广告、牌匾、电视上的广告词、产品说明书时,都要将它们看作语言的材料读出来。

(四)写的意识

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优秀篇章、材料的习惯,让学生养成爱好写作,善于用笔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见闻与感受的习惯。

对听说读写四方面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思考、表达自我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外在形象与气质。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一)课内语文意识的培养

按照叶老“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观点,运用语言材料着力培养语文意识。

1.营造语文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的形式办“文学园地”,选择学生的或报刊上摘抄的优秀文章定期展览,展出学生的优秀书法习作,让学生一进课堂满眼都是语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加强课内、外的语文训练

课内教学中,对关键性的新知识老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认真听,听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要通过诱导学生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调动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以课文为例子,生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用语的兴趣。对写作中词语、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课文中思想的挖掘等问题,归纳出“这一类”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提醒幸福》一文时,文中作者一串排比: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笔者以此为例,让学生们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为内容,仿照句式写出五句话,体现出自己的幸福感。学生练习之后,加深了对排比句式的理解,同时也真正学会运用它来表达强烈的语势和情感。

3.语文活动

活动的形式多样:口头作文,朗诵比赛,演讲,辩论会,讲故事等活动。例如,在学习了《继续为祖国语言的健康而斗争》一文后,学生对日常生活、学习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开始重视起来。针对“错别字”问题,笔者又让学生从自己的作业、作文、复习资料以及街头巷尾的广告词中找出一百个错别字,并归纳类型。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发现了错别字的形成规律,并作了总结:形近错别,音同(近)错别。这样不但把规律归纳了出来,同时也形成了他们时常注意自己、同学或街上牌匾、报刊上是否有错别字的意识。再如针对笔者学校学生写作水平较差,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恰当的现状,首先让每个学生进行“介绍自我,展示自我”、“昂首挺胸走路,埋头认真做事”、“夸夸我班的好同学,夸夸我自己”、“增强自信心,树立自我的良好品行”等一系列的演讲,又利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朗诵自己写得最好的作文,还让他们课前用一两分钟给同学讲故事,或讲今日见闻,或对社会热点问题谈看法,形成了同学们张口就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感情充沛”的习惯。

(二)课外语文意识的培养

1.听

用广播电视等媒体作为训练听的能力的手段。学生通过听,分析思考,真正做到听有所获。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收看新闻联播,笔者要求学生看后至少要复述三则以上的新闻,并发表看法,让学生养成平时像上课一样专心听的习惯。

2.说

让学生复述自己看到的新闻影视节目、生活中的见闻,评说事情的原因,发表看法主张,几个人一起谈,变平时的闲谈为有目的谈论。锻炼嘴巴,实际上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现在己经有几个同学能够像样地主持节目了,还能像“东方时空”那样搞个“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节目。通过练习,同学们会发现自己的嘴巴好使了,脑子灵活了。

3.读

指导学生读书看报。利用学校图书,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4.写

课外阅读多了,摘抄的知识也随之增加。课外练笔紧扣生活内容,所以“作文恐惧症”会逐渐消失。在生活中处处留意写作素材,有利于写出漂亮的文章。

5.审美意识的培养

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其中形形的人群、思想意识是我们课文中主题的来源。用课文中作者揭示出来的思想、美丑去对照生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感悟美丑的能力。

课外培养学生语文意识的渠道还很多,只要留意处处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贯彻“课内外相结合”、“听、说、读、写、思相结合”两个原则。课内学方法、明意识;课外用方法、形成意识。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如学习《潮涌浦东》让学生考查济源市的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了解济源的历史;结合课文和季节,让学生写赞美春夏秋冬自然美景的散文;结合社会生活让同学写谈看法的小议论文。这些做法,使学生形成了小到“见字辨形、见词析义、听话听音”大到“见景生情、有感而发”的语文意识。“生活语文化”的意识逐渐形成,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情感的丰富。学生的语文意识形成后可以大大的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持之以恒的训练与强化,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书卷气的外在气质,也会为就业打造自然娴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蕾.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J].语文天地,2011,(19):36-37.

篇10

一、畅说――奠定写作的基础。

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低年级的老师在识字阅读教学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说话的训练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句到段的规律。小学生作文训练起始于一年级的“口头作文”,而最根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学完汉语拼音之后,在原来大量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基础上,我们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只要会说意思完整的话了,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去作文。一开始,可先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每天练说一句简单的、完整的话。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优秀,以优带差,以培养全体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等到学生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进而提出适当的要求。

二、观察――搜寻写作的题材。

赞可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在寻找写作素材时,我先交给孩子们观察的方法和途径。我将人的感官形象的称之为“作文好帮手”,我告诉学生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离不开六个好帮手,即眼、耳、口、鼻、手、脑。观察的时候要让所有的帮手都派上用场,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意识地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事物。我设计了以强化训练观察能力为目的的训练。通常训练从观察吃的东西开始。例如课前准备一大包包装口味窘异的糖。当可口可爱的糖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时,首先眼睛发挥了作用。提示学生将看到的写几句话。看到了包装精美的糖,脑袋也不会闲着。让孩子们把此时脑袋中想到的写下来。孩子们信笔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看到这些漂亮的糖,我真想马上吃两颗……然后学生再选择一颗自己喜欢的糖,分别调动耳朵(吃起来有没有发出脆脆的响声?)、鼻子(打开包装袋闻到了什么气味)、嘴巴(味道、软硬等)进行仔细研究,要求学生每派出一个“小帮手”要将“小帮手”所搜寻到的信息写两三句话。就这样,孩子们在吃糖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将这颗糖来了个全方位,详尽的描述。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一方面知道了如何去观察,另一方面体会到写作其实不难,甚至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有了这样的训练做基础,学生既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又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三、乐读 ――积累写作的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把增加阅读量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点来抓,不仅要加强语文课上的阅读训练,还要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多读书,读多种书。通过大量阅读,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以及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再进一步把读书、思考、练笔结合起来,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因为识字不多,阅读的能力有限。我也探索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在学生学习拼音时,开展了亲子阅读。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读课外学生感兴趣的书,在学生遇到拼读、理解障碍时,家长适时点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受阅读的快乐。随着拼读能力的提高,识字量的增加,学生基本能独立阅读了,教师可指定一些学生喜欢适合的读物。例如童话寓言故事书,像《安徒生童话》、《365夜故事》等。同时注意评价监督,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成就,体验阅读的快乐,为写作提供语言素材。

四、拓展――激发写作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