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6 11:2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业管理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业管理的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 中职物业管理专业 《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 校本教材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岗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能够输送到行业企业上岗就业的中级技术人员。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成为多面手;不仅要熟练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要了解相关领域的工作。要培养这些职业能力,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有赖于适用于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我以培养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谈谈对开发《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物业管理行业就业岗位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屋住”,而是要住着舒适、住着方便、住着安全。但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刚起步,物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实用型的物业经营管理队伍。房地产不但开发规模增大,智能化、生态化、人文社区化程度也大幅提高,配套服务项目增多、主题开发、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对物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物业管理是一个综合行业,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学、建设管理、工程设备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所以要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我校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重点专业,在这多年的专业教育探索研究及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中,确定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第一任职岗位为在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市场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在2011年年初由我校负责牵头完成的广东省物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编写工作中,我们联系了多间校企合作的物业企业,经过调研论证,大致归纳了物业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前期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员、物业前台接待员、文员、物业招商助理、房地销售员、房地产经纪等。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基础知识,如熟悉房地产开发全过程及其各环节的有关业务等。

二、《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部分学校在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时认为其发展趋势已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房地产开发后期的服务性行业。所以在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围绕“管理、服务、经营”的特点展开,摒弃了一些与物业管理关系不大的房地产前期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而事实上,经过这几年房地产市场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两者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了。特别是现时很多物业管理都实行前期介入及参与后期物业的营销、经营管理,这就对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提出了必须具备相关房地产知识的要求。例如在参与房地产项目前期介入阶段,要识读房屋户型图,掌握房屋各种户型间隔、朝向、风格、装修、层高等基本知识。在日常物业管理中有可能涉及房屋租赁、买卖等交易,那么掌握适当的房地产中介业务知识和房屋交易流程就更有必要了。

物业管理在整个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开发公司的前期介入、房屋销售租赁、物业经营活动等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相关岗位的迁移能力也是必需的。《房地产基础知识》这门入门课程,包括房地产专业教育、岗位设置介绍、房屋基本要素学习、房屋开发基础知识,其正是为打破学科界限、融合房地产知识这一特色而开设的。

三、目前选用的《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材部分内容难度偏高。

现在我校物业专业所选用的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系列教材,教程内容主要围绕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资金筹措、用地取得、市场营销等方面,对于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对房地产市场状况、行业概况、房屋基础知识等方面都没有初步理解的情况下来学习这些内容,学生普遍难以消化了解,更不用说学会掌握运用知识了。例如对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教材采用的是一些成本估算方法、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及引用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等,这些财务分析法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尚且有一定难度,更何况是对中职学生呢?

2.教材内容的设置对物业专业学生的岗位适用性有偏差。

学生在以后的物业管理工作岗位上可能会运用的知识除了本专业相关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房地产知识,如学会读懂房屋的平、立、剖面图纸、了解房地产的种类,知道房屋面积测算的分类、方法,还有诸如房屋产权的分类及产权登记流程,等等。但现有教材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房屋建设规划与勘查设计、房地产开发建设施工管理等内容。学生以后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时,理论与实践有偏差。

3.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模式化。

传统的理论课程采用的课堂考核评价体系,考试仍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重在教室考试。在课程考核上,一般采用单一的笔试形式,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而且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如讲到房地产项目资金筹措,考核学生掌握哪些开发资金来源、融资的方式、融资的步骤及审查内容等,学生往往就通过背诵记忆等方式来学习。这种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特别是没有很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张扬。同时,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充分突出物业管理专业中涉及的房地产知识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

四、对改革《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很明显,完全采用现行的一些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教材不切合实际,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不能满足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师资力量等综合因素,探索与开发适用于本专业的校本教材。我在物业管理专业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开发校本教材应以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为前提,在新的教材中不断淘汰不适用的内容,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内容。

1.作为物业专业学生学习房地产知识的入门课程,教材内容应考虑选择难度较低、能吸引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模块。

从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来看,教材没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基础的差异;没有考虑中职学生的需求及长处。结果所编教材面面俱到且理论性过强,导致学生学不会也不愿学。针对这种情况,以及我校专业特点,我们首先要对这门课程进行重新开发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符合岗位工作要求。从我校目前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体系学习来看,《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循序性发展。作为物业专业学生学习房地产知识的入门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时应考虑选择难度较低、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模块。如教材开篇内容可先做专业教育,以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介绍。在讲到商品房介绍时,可结合目前最主流、最受认可的一些热门户型设计给学生讲解房屋的户型结构、朝向、层高、装修、建筑风格、物业类型等基础模块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产生兴趣继而上升到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2.《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应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选择更贴合专业学习特点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内容。

《房地产基础知识》作为入门课程,本应教授房地产专业中有关开发、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把握“以够用为主,以胜任为主”的原则,在编写教材中紧紧围绕学生在以后物业管理工作岗位上需要或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看,职业岗位群定位在物业管理及相关房地产企业操作层的第一线岗位,涉及如前期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员、前台接待、文员、物业招商管理员、房地产销售、房地产经纪等岗位。所以在校本教材内容编写上应选择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如商品房介绍,小区(写字楼、商场、工业厂房)楼宇配套设施介绍,建筑物用地性质、如何取得土地,开发建房的资金来源取得等内容。至于应用较少的如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价;房地产建设规划、勘查设计;房屋开发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则可放至拓展性学习模块上,让学有余力。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既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的疑惑,又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时内可以接受或完成更多的任务,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3.教材课程内容结构安排应从学生实际生活感受为切入点,再由浅入深地扩展到房地产市场专业知识层面。

以往的课程教材,内容结构安排一般都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概况现状等入手,然后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房屋过程为流程导向编排教程内容。但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集中在浅显性、趣味性、生活化的内容上。所以在编写这门教材上,我认为不妨把传统的学习内容顺序反过来,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职位岗位介绍、涉及相关的房地产专业知识入手,然后从房地产开发的成品――商品房的基本介绍,再到楼宇公建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取得、房地产开发资金筹集、开发企业介绍等环节,把房屋开发建设的过程从结果出发,再逐级往前推来安排教程内容。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应大胆改变教学内容的繁、难、不适合的现状,加入学生乐学、喜学的内容,使专业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4.采用模块化的考核方式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

编写校本教材,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而且要解决“考什么”、“怎么考”。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体现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规律来看,不难发现,学习内容的难度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状态又会影响学习结果。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有些知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易理解,学习难度较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测试学生的学习结果,必然出现大批的不及格。所以,我认为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这门科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例如采用模块化考试,即在部分难度较大、内容较多的主干专业课中,将学习内容整合成不同模块,按模块分别进行考试,各模块成绩的累加就是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例如在楼宇公建配套设施介绍这内容上,可分成几个学习模块:住宅小区主要配套设施建设―写字楼配套―商场物业配套―工业厂房配套―特殊物业的配套建设。根据不同的物业类型,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模块考核。模块化考试既能评价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结果,又能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能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给学生一个调整自身学习状况的机会,扭转以往课程考试“一锤定音”的现象,让学生循序渐进,较好地解决专业基础课难学的问题。

总之,《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应以任务化、活动化为表现形式,贯彻“理实一体化”的原则,在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点的完整性的前提下,不刻意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考虑中职学生的现状的基础上,力争使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的作用。只有构建密切结合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专业特点的特色鲜明的《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才能真正成为为专业服务的专业平台课。

参考文献:

[1]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2]刘喜鸽.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机械职业教育,2007,(09).

篇2

作者认为,建筑企业之所以在税改中受到的冲击较大,既有当时税收政策不完善的原因,也有行业自身管理不规范的原因。故作者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新思维,即价税分离理念、空间管理观念和时间管理观念。

第一,切实贯彻“价税分离”理念。也就是说,在全业务流程管理中均需考虑增值税的价外税特性,自觉把增值税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普遍意义上讲,价税分离的对象是“损益”,即包括收益和费用的两大方面,其中的费用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会计上的成本和期间费用,也包括尚未转化为成本费用的购进资产。价税分离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投标管理上,务必在投标阶段就高度重视增值税的因素。建筑企业应该认真研判业主的招标文件,结合所在省份的计价规则和本企业的实际,根据价税分离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计税方法进行报价,确保税金的足额计取;在招标管理上,招标工作是建筑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关键环节,是建筑企业作为招标方对分包商、供应商的选择,核心的问题是在满足生产所需的前提下,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在会计核算上,价税分离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四类事项,一是如何反映收入侧现实的纳税义务和未来的纳税义务,二是如何反映成本侧现实的抵扣权利和未来的抵扣权利。

第二,把增值税管理的空间由单一企业拓展至整个价值链条。也就是说,增值税的管理既需要考虑本企业的税收政策,也需要关注上游纳税人和下游纳税人的税收政策。站在建筑企业的角度,材料设备供应商、建筑分包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共同构成了建筑企业的上游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其他建设单位构成了建筑企业的下游企业;它们与建筑企业一道构成了建筑企业的增值税价值链。内部增值税价值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增值税的纳税主体与建筑企业商家的分级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三,树立时间管理观念,重视增值税的时间管理。科学把控与增值税相关的各个时间节点,通过合理规划涉税的各个时间点,向时间要税收利益。建筑企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会对销项税额以及预缴税款产生直接影响,纳税义务发生了,就需要确认销项税额,涉及跨地级行政区施工的,还要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增值税及其附加。触发建筑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因素有四个,即收工程款、开具发票、书面合同约定和工程竣工。其中,工程收款对建筑企业而言,越早越好,而工程竣工则属于重要履约目标,因此,这两个因素均不存在管理和规划的空间。

一直以来,建筑业普遍存在企业竞争白热化、毛利率较低的问题,而“营改增”的实施又使建筑企业面临一定的税务风险和管理问题。为规避税务风险,建筑企业应做到:

第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和税务风险点,沿着“防患于未然、提质增效、节约成本”的思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在风险识别上,应重视信息化管理,当企业在内部环境或经营环节出现税务风险点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接到预警,对风险来源进行识别;在风险分析上,企业要判断出风险点出现在内部环境、经营环节、还是投资过程,在此基础上全面调取涉税风险点相关信息,为风险应对提供有力保障;在风险应对上,企业总部需要根据风险点整体信息制定应对策略,对相关项目部提出原则性建议,也可以将风险点告知到项目部,要求引发风险的对应层级进行针对性应对;在风险监督上,应将风险监督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以保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的长效运作。

第二,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税务管理。首先要进行业务模式调整及组织结构优化,自管工程项目,调整好合同、发票、资金的关系,理顺各业务主体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从而避免现有业务模式的税务风险。针对分公司代管的项目,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在“改变项目部财务数据的归集主体”和“变分公司为内部管理部门”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前者的优势在于调整幅度小,仅需改变会计报表和归集主体的汇总路径,缺点在于分公司产生的进项税不能完全抵扣,后者的优势是从源头上解决了纳税主体和核算主体不一的问题,不会进行独立核算,缺点是注销分公司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难度大。其次是发票管理,必须遵循合法合规、分级管理、风险可控原则。再次是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上,建筑企业应仔细审核对方资质、纳税资格,对客户信息进行归档,并确定合同模版,签订时应明确税款承担方、适用税率等条款;在合同执行上,要派专人监督,避免实物流、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的不一致。

篇3

关键词:股权置换 税务处理方式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的文件精神,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2012年*月*日A公司与B公司签署《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2012年*月*日双方签署《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之补充协议》,协议约定:B公司向A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A公司持有C公司100%股权、D公司80%股权。

本次交易支付对价具体情况为:以2011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本次交易购买资产的作价以《资产评估报告》所确定的评估值为依据,经评估,购买资产的交易价格总额为276,421.99万元,其中C公司100%股权评估作价为230,630.34万元,D公司80%股权评估作价为45,791.65万元。经国务院国资委的备案确认,标的资产评估值为2,777,670,307.00元,其中C公司100%股权评估作价为2,318,330,055.00元,D公司80%股权评估作价为459,340,253.00元。考虑到评估基准日后C公司已实施分红30,538,801.00元,本次交易价格为评估值扣除分红金额,即2,747,131,506.00元。B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A股发行价格为9.02元/股,向A公司发行股份总量为304,560,033股。

一、现就上述重组事项是否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进行探讨

(一)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判断

B公司系收购方。事实:一是 B公司向A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贵公司持有的C公司100%股权、D公司80%股权事宜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二是B公司购买的股权已超过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三是企业重组后,B公司承诺连续12个月内不会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四是在本次交易中,B公司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为其交易支付总额的100%。

理由及结论:根据财税[2009]59 号第五条及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我们认为此笔经济业务属于"企业重组中的股权收购方式",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二)一般性税务处理的判断

A公司系收购方。事实: B公司本次向A公司发行股份总量为304,560,033股。A公司购买的股权未超过被收购企业B全部股权的75%。

理由及结论:根据财税[2009]59 号第五条及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我们认为此笔经济业务属于"企业重组中的股权收购方式",不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二、现就B公司向A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贵公司持有的C公司100%股权、D公司80%股权事宜(以下简称该事项)采取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涉及的企业所得税问题计算比较分析如下

(一)A公司该事项如果采用一般性税务处理,涉及的所得税计算如下:

A公司属股权转让方,应确认股权转让所得:

股权转让所得=取得对价的公允价值-原计税基础=2,747,131,506元-(C公司实收资本×100%+ D公司实收资本×80%)= 2,747,131,506 -(1,967,444,153.93 +400,000,000.00 )=379,687,352.10元

根据A公司提供的2013年度的会计报表,A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总额为-276,920,262.88 元,如果上述事项按一般性税务处理,则A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总额应为-276,920,262.88 +379,687,352.10=102,767,089.20元。

我们假设A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即为2013年度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则贵公司2013年度纳税调整后所得102,767,089.20元应先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根据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A公司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A公司以前年度结转至2012年度可在税前予以弥补的亏损为401,056,504.60元,其中2008年未弥补的亏损278,095,330.70元,2011年未弥补的亏损122,961,173.90元,2012年度按核定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为170,714,684.43元,经核定尚需在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总额571,771,189.03元。

A公司201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102,767,089.20-102,767,089.20=0.00元,A公司2008年度尚未得到弥补的亏损的余额175,328,241.50元,因为超过五年的弥补期限,不再转入下年。A公司结转至以后年度可在税前予以弥补的亏损为293,675,858.30元,其中2011年未弥补的亏损122,961,173.90元,2012年未弥补的亏损170,714,684.43元。

(二)A公司该事项如果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涉及的所得税计算如下:

依据财税〔2009〕59号文件的规定,符合特殊处理条件的股权收购业务,被收购企业股东可暂不确认股权转让所得或损失。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取得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收购企业取得被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持不变。

根据财税〔2009〕59号的规定,A公司属股权转让方,也属于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取得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即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为:

C公司实收资本×100%+D公司实收资本×80%=1,967,444,153.93 +400,000,000.00=2,367,444,153.93元。也就是说A公司本期可以暂不确认股权转让所得,但这里我们需要提醒A公司注意的是未来A公司转让B公司时允许扣除的计税基础为2,367,444,153.93,而不是取得时的公允价值2,747,131,506元。

根据A公司提供的2013年度的会计报表,A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总额为-276,920,262.88 元,如果上述事项按特殊性税务处理,则贵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总额应为-276,920,262.88 +0.00=-276,920,262.88元。

同样我们假设A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即为2013年度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则A公司2013年度纳税调整后所得-276,920,262.88元可以结转以后年度弥补。

根据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A公司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A公司以前年度结转至2012年度可在税前予以弥补的亏损为401,056,504.60元,其中2008年未弥补的亏损278,095,330.70元,2011年未弥补的亏损122,961,173.90元,2012年度按核定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为170,714,684.43元,经核定尚需在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总额571,771,189.03元。

A公司201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0.00元。A公司2008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278,095,330.70元,因为已经超过五年的弥补期限,不再转入下年。A公司结转至以后年度可在税前予以弥补的亏损为570,596,121.20元,其中2011年未弥补的亏损122,961,173.90元,2012年未弥补的亏损170,714,684.43元,2013年未弥补的亏损276,920,262.88元。

三、以上两种方式的比较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A公司本期都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不同的是: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所谓物业管理,就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委托,依照合同约定对物业和相关附属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对它周围的环境和公共秩序进行管理,并且对业主提供一系列相关服务。物业管理不仅能延长物业的使用寿命,使其保值增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为促进物业管理发展,对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精神的深入贯彻,国务院下发的《物业管理条例》(2003年6月8日),2007年《物权法》的颁布与完善更是为物业管理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法律依据与保障。但是目前物业管理行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物业管理行业体制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发展物业管理行业高素质的管理、技术队伍,培养出能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

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和物业管理专业在我国都是新兴事物,所以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办学目标不能得到体现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但是,在短时间内高职教育并没有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而是作为本科、专科教育的一种补充,教学方法和形式还是沿用本科、专科教育的模式,不能满足对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培养的要求。

(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

物业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很多知识点又是互相涵盖、交叉的,因此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联系、应用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时,要联系以往学习到的知识点,而多数高职学生在入学前的文化课基础知识比较差,这就会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学习效果不好将会对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再深造”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专业的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培养环境的,学生如果处在一个比较好地“专业”氛围里,经过2~3年的理论学习与实作训练等专业知识的“熏陶”后,结合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工作,一定能够成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急需的专业人才。

(三)理科性专业课基础知识储备欠积累

物业管理专业是属于文科性质的专业,但实际上却要牵扯到比较多的理、工科方面的知识,除了如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等基础性课程外,专业课中还涉及了机械、土建、市政、暖通、电气等多个专业的知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学习和掌握好涉及到这么多个理科性质的专业知识点,确实有比较的大的难度。而且,老师在传授这些知识点时难度比较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为了介绍一种知识而有针对性的开设一门课程,很可能是在某门课程的某些章节涉及到的,在没有学习相应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四)专业课程设置的难度较大

前面提到物业专业学生需要理科性质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会计学、经济学、心理学、公关等文科类知识,可见该专业涉及的学科较多、较杂。师资的配备、培养,实训、实习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实验室的建立和完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不能像其他专业那样,只需配备单一学科门类的教师、实验室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每个学科都配备教师,办学成本却会变得过高。

(五)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完全达到要求

在考虑办学成本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情况下,专业课教师就要负责若干课程的教授,有时就会存在有的教师上的课程学科跨度过大的问题,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涉猎面以及深度有个较高的要求。另外,对高职学生来说,更强调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老师应该具备相应的技能才能去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其动手能力。多数教师的专业知识在一般情况下是能够满足课堂教学所需的,可是对于物业管理这个新兴事物来说,很多老师没有实际的工作经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的的完成,尤其是实作训练这类实际应用类的课程受影响较大。

(六)专业课学时少

由于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学科门类较多,而且还要考虑有些课程理论学习后的实作练习,这就造成了学时相对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要先补充一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教授和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时,学时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对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置专业课程。也就是说,课程的设置要遵循“理论+实际”的原则,但更应该侧重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更能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其次,课程的设置要考虑“系统性”,各个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应该有好的联系性,逻辑层次明确,以便学生系统的掌握专业知识;再次,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对学生走向社会后是否有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应该成为今后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理论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授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从走入大学校园开始,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在大学这个环境里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这是为了让学生今后在工作中有不断提高和继续深造的“原动力”。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凡是成功的高科技人才都有很强的学习和钻研能力。因此,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一些成功的例子,采用讲座、帮扶、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理科性的课程专业性和系统性强,在学时相对教少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后采用自学的形式对于提高专业技能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理科性专业课程课时少、专业性强还有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课程枯燥难懂,学习效果不好,必须尝试其他的教学法,如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景法。情景法是根据课程需要的情景,应用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手段再现课程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时,由于很多场景和事物是学生没看到过或者是平时没有留意的,所以可以借助辅助教学设备描绘容易联想到的场景,使学生能够较感性地、直观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

2.兴趣法。兴趣法就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并加以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自学能力,进而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会、学好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平时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但是,使用该方法时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点是什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兴趣切入点。

3.热点法。热点法是就生活和身边发生的热点问题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比如,在以往教授房屋维修的相关知识点时,学生总觉得“维修”离自己太远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学生和全国人民一样心系灾区,结合学校和受灾同学家庭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及时的引入这个热点事件;让学生去考虑地震发生后应该怎么样去鉴别房屋的损坏状况,如何去维修房屋以及具体采用什么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使以往学生觉得枯燥、抽象的知识点成为学生喜欢去思考和学习的热点问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篇5

摘 要 物业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然而从当前国内的物业管理现状来看,物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物业管理专业化人才相当稀少。面对这种情况,要改善物业管理现状,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工作条件,就急需要大力的培养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在文中主要针对如何培养物业管理专业化人才提出几点看法,以期更多的专业化人才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物业管理 专业化人才 人才培养

1981年3月,在深圳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随着物业市场化的推进,物业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在全国逐步推广开来。从业人员不断增多,保洁、保安等消化了大量就业人口,但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城市企、事业单位下岗分流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该类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对物业管理知识知之甚少,更加不熟悉现代物业管理的模式,或者是虽具备一定的物业管理知识,但缺乏相对应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然而,物业管理行业的迅猛发展已使得物业管理的职能由原来的简单收费、清扫保洁、维护修缮转变成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因此,行业的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国物业管理已走过最初的三十年,未来十年至二十年将是升级和转型的新时期。物业管理行业将由原始的劳动密集型和简单服务提供者向服务集成产业化转变,其专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在升级和转型中,物业管理行业将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

为培养高层次、实用型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企业需要深化改革传统人才的培养方式,通过不断的市场调研和探索,确定企业内部核心岗位,核心人才的培养机制。这不仅能够培养出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也对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更好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根据市场调研的数据显示,从物业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上来看,物业管理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两个层次,即管理层和实操层。管理层侧重于管理人才、企划人才和各专业技术人才,应是具备多种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拥有丰富的物业管理运营经验,熟练掌握物业管理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具有较强的市场活动能力。实操层则侧重于物业管理的基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协作能力,能与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为业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随着社会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是物业管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目前,企业办公都已经进入电子化、系统化操作状态,许多数据的统计、财务的分析、图表的设计、程序的制作等都可以依靠软件在计算机上操作。在平时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将大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通过网络、电子邮件为物业管理人员与业主的沟通提供了新的方式,通过APP核心载体向业主提供在线增值服务,如在线水电煤缴费、手机充值、生活信息查询及线上预约下单等服务,满足业主对社区商务的多元需求。同时物业管理人员能够更加便捷的了解到业主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物业管理的对象是人,又靠人去服务,物业管理可以称作是“人的管理”。这就需要企业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文化和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单单是物质奖励,还包含企业对职工的精神向心力,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等,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前景留人。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使专业人才在企业中长久生存的根本保证。

物业服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具有环保、增加就业、直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特点,国家持鼓励态度。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故物业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讲道德,重操守,重诚实,对客户有求必应,对企业忠心耿耿,真正实现先服务后管理,融服务于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 娄艳雪.浅析提高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途径[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2).

[2] 黄文,欧求忠,黄盛. 物业管理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07).

[3] 靳能泉.职业化服务型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4).

篇6

    【关键词】物业管理 教学改革 模式创新

    物业管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人居和谐的必需品,而物业管理蔓延恶化的纠纷,却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物业管理行业本身也因此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物业管理行业专业人才的匮乏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意识缺乏,管理经验和能力不足,是引起物业管理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物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与能力的不足,是物业管理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担负培养物业管理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与人才能力的不足

    物业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业管理人员有这样几个来源:一类是随房管部门的企业化转制而来,一类是由房屋开发公司后续转化而来的,这两类人员虽然能担当基本的物业管理工作,但往往缺乏管理的思维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有一类是物业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向社会招聘的不具备任何物业管理知识的人员,在工作中处于边学边做的被动地位。另外,还有一类是经过物业管理培训的专业人员,但他们的数量有限,在实际管理中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即现有的物业管理企业人才也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传统型的房产管理人才多,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少;二是胜任单一普遍岗位工作的人才多,能胜任多个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少;三是初级管理人才多,高级管理人才少。物业管理企业人才匮乏和人才能力不足并存的局面,已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

    作为新兴行业的物业管理业正处于发展的加速期,对高素质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企业和社会都期望拥有更多的技术型和经营型兼备的复合人才,也对高校培养高水平的物业管理人才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因此,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教育要主动适应行业的需求,深化专业建设和改革,办出职业特色,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与市场的需要,使物业管理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物业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具有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中的物业管理专业教育,是随着物业管理的普及而开始的,其时间经历并不长,专业建设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在物业管理理论的研究、物业管理理念的普及、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致使物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在制定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往往只是笼统地定位为培养具有物业管理能力的高级物业管理专门人才,但对这种能力的构成缺少进一步的细化说明,致使培养的人才能力目标不清晰,造成专业能力的不足。

    2、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脱节。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分离,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表现为工作中的专业基础理论不扎实和专业技能不强,不能达到物业管理人员“一专多能”的要求。

    3、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缺陷。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不够清晰,课程交叉重复,专业基本技能内涵不够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缺乏专业竞争优势。

    4、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导致教学效果与目标偏离,加上教学质量保障不力,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5、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调。培养的人才既缺乏专业特色,也缺乏学校特色,更缺乏个人能力特色,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不足,与物业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三、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客观需求,是进行物业管理教育的依据;物业管理行业及企业对人才及其技能的需要,是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在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指导下,结合行业用人实际和毕业生的社会定位,对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是进行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才能根据培养目标,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通常物业管理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建筑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房地产、物业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住宅及商业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和房地产市场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物业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施中,更应培养学生的服务与管理理念,加强行业规范和物业管理服务意识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与业主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对人才复合能力的培养上,强化围绕物业管理和维护各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物业的属性和特点有较多的了解,通过对物业的精心管理,实现服务业主的最终目标。

    四、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对物业管理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解决物业管理人才短缺和专业素质不高问题,摆脱影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是高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提出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复合型培养目标和强化专业特色的要求,构建培养具有管理理论和建筑工程知识的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使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明确,专业定位更准确,专业特色更突出。为此,需要重新设计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与专业评估体系,使专业建设体现出物业管理的专业特色,保证教学质量;并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教学,注重技能训练,让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端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样也可以通过探索物业管理专业教改的经验与教训,为也在摸索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同行提供启示和参考,共同促进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1、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物业管理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来讲,既要有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要求有建筑、建筑设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物业管理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要兼顾课程结构模块化和课程匹配序列化,注重学科交叉渗透,形成以管理学科为主干,以建筑工程学科为横梁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方面,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的要求,筑起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理论知识—实务操作技术—定量分析方法”的知识结构体系。

篇7

论文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逻辑关系;整合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是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二级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办学探索和实践,工程管理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全国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已达300多所,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建工类院校、矿业类院校、电力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等,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工程建设事业和房地产事业建设与发展所需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和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基本统一了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但各院校在办学的实践中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建设行业发展的实际,结合本校、本院的办学条件及学科优势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理念、风格和特色。这使得各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有较大的差别,尤其是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而管理类课程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构成学生完整知识结构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管理类课程体系尚处在完善和探索之中,本文对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整合进行了探讨。

一、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院从1999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办学历史。这期间,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完善,但相对于21世纪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着差距。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管理类课程的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稳定性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根据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以基础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在专业方向上,共设工程项目管理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二个方向。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平台课程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所有学生都要掌握。专业方向课程仅为主修该方向的学生掌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平台课程的设置不稳定。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管理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5门专业课。在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合同管理6门专业课组成。在最近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6门专业课程组成。另外,对同一门课程是选修还是必修定位不准。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纳入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和城市土地管理课程归入任意选修课。而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放入必修课中;城市土地管理放入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必修课中。

2.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明确

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各个课程不是单一的个体,它们之间有着逻辑关系。课程的逻辑关系,在时间安排上有两种关系:一是顺序关系和平行关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先后顺序关系,同一类课程中各课程间的平行或顺序关系视课程内容而定。二是有些课程间无相关性或相关性很少,但又是构成工程管理专业复合性知识结构所必需的,这类课程开课的时间则应根据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统筹考虑。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部分课程之间曾出现逻辑关系混乱,衔接顺序不合理的情况。如工程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做基础,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之前开设;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需要工程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后开设等。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方法和量化工具,应先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开设,但管理学原理在运筹学课程之前开设。组织行为学课程帮助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组织行为学课程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前开设,但工程项目管理却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之前开设等。

3.课程之间内容重复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过于追求自身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部分课程间内容重复。如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中管理的基本原理完全一样,三大目标控制和生产要素管理原理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性质和目的有所区别。工程项目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三大目标控制重复,工程项目管理与物业管理课程中均有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城市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均有土地开发的内容,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的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重复,房地产开发项目客户定位、产品定位和定价的内容在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与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重复。

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

目前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平台课程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6门专业课程组成。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管理类课程由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2门专业课程组成。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管理类课程由城市土地管理、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4门专业课程组成。对以上课程按照专业基础课先于专业课开设、平台课程先于专业方向课程开设的原则梳理关系。

平台课中管理学原理是本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工程项目管理奠定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前开设。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方法和量化工具,应先于管理学原理开设。会计学原理为工程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应放在工程财务管理前开设。工程财务管理是全面分析业主和承包商双方与工程项目有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应在工程项目管理后开设。工程财务管理也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物业管理提供经济分析方法,应先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物业管理开设。组织行为学是培养与人沟通、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因此,组织行为学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物业管理前开设。工程估价是专业核心课,为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审计提供基本知识和方法,所以工程估价后开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审计。工程合同管理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奠定基础,工程合同管理后开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项目管理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为后续的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提供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应放在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前开设。

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中的管理类课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是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应放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财务管理后开设。工程审计课程主要内容是工程造价审计、工程财务审计、效益审计和运营管理审计,应在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后开设。

对于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中的管理类课程,城市土地管理不需要其他课程做基础,应该先于房地产开发开设,房地产开发后开设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梳理,可以得出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按照梳理出的课程逻辑关系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之间整体协调、相互渗透、避免重复。整合原则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应用性知识。整合后各课程内容如下:

运筹学:线性规划和单纯形法,对偶问题,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马尔可夫链决策规划,网络优化模型,排队论,库存论,博弈论。

管理学: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设计,领导,激励,沟通,控制。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行为和群体冲突,非正式群体及行为,人际关系与信息沟通,领导及其影响力。

会计学原理:会计帐户和复式记帐,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和成本计算,会计凭证和帐簿,核算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

工程财务管理:筹资方式,资金成本与资金结构,项目投资,证券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财务预算、控制、分析等。

工程估价:工程费用结构,工程建设定额原理,施工资源的价格确定,工程量计算,建筑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建筑工程招标标底与投标报价等。

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合同体系,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工程合同的审查谈判与签订,工程合同的履行,工程合同索赔管理等。

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计划,工程项目的组织,工程项目采购,工程项目时间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费用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等。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管理职能,现代企业制度,建筑企业管理组织,建筑企业文化,建筑企业战略管理,建筑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建筑企业计划管理,建筑企业生产要素管理,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等。

工程建设监理:工程监理企业,工程建设监理组织,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工程建设监理的组织协调等。

工程审计:工程计划审计,工程招标投标审计,工程造价审计,工程财务收支审计,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工程管理审计等。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项目选择,土地开发,开发项目规划设计与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管理等。

城市土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城市地价管理,城市土地的经营与储备,城市地籍管理等。

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营销计划及组织,房地产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开发项目客户定位、产品定位,营销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物业管理:业主自治管理,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招标与投标,物业管理早期介入,前期物业管理,房屋维修管理,物业设备管理,物业环境卫生、绿化管理,物业安全管理,物业综合管理与综合经营,物业服务收费等。

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项目投资策划,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房地产经营策划,房地产品牌策划等。

篇8

关键词: 《房地产行政管理》课程 课程教学方案 设计和实施

房地产行政管理是房地产经济学和行政管理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1],它主要研究在房地产经纪领域内,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作为房地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对于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了解房地产管理的政策、法规级管理规定和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分析和解决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搞好这门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1.课程教学方案

制定课程教学方案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和首要任务[2]。近年来建筑工程学院开展毕业生职业岗位适应情况的专项调研为基础,全面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对课程教学方案的制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房地产和物业管理课程组的成员,以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为先导,全面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系统思考和设计了本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教学目标是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的基础和落脚点[3]。《房地产行政管理》课程以“懂”与“会”、“学”与“做”、“知识”与“能力”的跟进关系为主线,主要设计了掌握房地产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流程;依据目前建筑市场特征,能够实际进行市场调研、分析,项目实践的参与,对房地产管理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实务、案例、实际调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目标规划,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具体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团队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咨询公司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针对岗位任职要求,共同研究、设计了本课程教学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标准和具体授课计划,合理选择教学场所。

(2)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在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构架下,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模式转换。

(3)结合房地产行政管理岗位任职要求,在分析典型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模块化教学、模块化考核。

2.课程教学方案实施

(1)教学内容

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针对房地产行政管理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科学创设学习情境,认真选取教学内容,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兼顾后续发展为度”的原则,根据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不断细化的要求,将《房地产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情境确定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和物业管理政策与制度等。为了确保教学组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论证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及渗透关系,使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一体化,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整合与秩序化。

(2)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更好地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创建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实例+实战”教学法、“沟通+鼓励”教学法、“项目驱动+情境体验”教学法、“启发+互动”教学法和“学+做+考+创”教学法等。在教学组织进程中针对不同模块的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写、做的能力。随着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革,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普遍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互动,开发了与课程教学模块对应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实现了专兼教师在网络空间内共同组织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设计者和咨询者,本门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加强理论联系实践,以行动导向为基础,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六步教学法,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图1给出六步教学法结构示意图和相关解释。

(3)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标准的设置对于学生“如何主动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学习激励”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该课程考核评价分为过程考核和期终(末)考核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各占总评成绩的50%。过程考核引入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社会评价、教师评价等,分别占考核评价体系的20%、10%、10%和60%。学生自评和互评主要考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和互助互利等因素。

3.结语

做好教学工作是一种意识、追求、境界,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完善,才会取得成功。本课程教学方案的制订,是教学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六步教学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房地产和物业管理管理课题组将加强与兄弟院校相关专业课题组交流,提出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房地产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为高职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宏.房地产行政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5.

篇9

   我从XX年9月到深业大厦任职,到XX年6月调到福星,历时9个月。从摸索到熟悉,从茫然到自信,在我前进的每一步,都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热情相助,得到了多数业主、租户的谅解与支持。如果说这9个月的工作还有一些可取之处的话,那决不是因为我个人有多大的能力,而应归功于我们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有一群有热情、肯奉献的物业管理人。作这个小结的目的,也决不是给自己涂脂抹粉,而是希望能达到两个目的:其一,冷静回顾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得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其二,以自己的这段经历为案例,为公司今后锻炼、培养人才提供参考。

   我这9个月的工作,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摸索阶段。从XX年9月初到11月底。这一阶段的工作,一方面是尽快掌握物业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大厦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确保大厦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交接时间较短,很多事情只能边干边学习,在此期间,管理处的日常工作主要靠的是公司一整套管理制度,靠的是管理人员的高度自觉。这一时期的工作,在大的事件处理上能积极向领导汇报,迅速采取措施,未出现严重错误,但在工作细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好在有领导和同事及时指出并补救,均未产生严重后果。

   第二阶段,尝试阶段。从XX年12月到3月底。这一阶段的工作,除继续学习,维持大厦的正常运转外,开始将自己的一些管理理念融入进去,给大厦的管理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色彩。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设立探亲房,清理大厦6楼平台;2、与员工一起过冬至、吃年夜饭,做好节日安排,特别是安排好保安的春节生活;3、举办高尔夫之旅和羊年贺词征集活动;4、布置建立员工档案、业主档案、合同档案,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5、强调管理上要有痕迹,异常情况一定要有文字记录,要封闭;6、调整员工工作安排,强调租赁、收款、合同管理工作;7、处理好与分公司资产部的关系,争取对方的谅解与支持。其中,第1项,设立探亲房对于保安的影响较大,工作热情有明显提高;清理6楼平台也彻底解决了保安宿舍外的脏乱差现象,基本解决了保安晾衣问题。第2项体现了公司对员工实实在在的关怀,但只侧重物质上的安排,忽略了业余文化生活上的安排。第3项,因时间关系,高尔夫之旅准备不够充分,显得冉喜执佟5?项合同跟踪,主要是了解合同执行情况,对过期合同进行补签,对未执行条款补充说明。第5项主要改变管理上的无报告、无记录现象。第6项分工后,收款工作有明显改进,租赁工作也开展得更好。第7项与分公司资产部坦诚相待,及时沟通,清理了一些引起矛盾的地方,如管理用房出租问题、占用租赁房问题,得到了对方的谅解与支持。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思路是多接触问题,多处理问题,因此出错的机会也更多,但一般都能及时调整过来。大胆尝试对于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帮助。

   第三阶段,推动阶段。从XX年4月初到5月底。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推动员工按公司及管理处的计划、安排,完成各项工作。重点抓的工作有:1、防非典工作;2、微笑活动;3、外墙立面广告位出租;4、窗户维修、卫生间更换木门、楼道粉刷;5、坠物砸车及索赔。其中,第1项包含的事情较多,涉及面广,基本能按公司布置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并结合大厦实际有所补充,各方反应良好,但有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瑕疵,如电梯间的提示不够美观。第2项工作也在按计划开展,取得了一定效果,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第3项工作给管理处带来了不少收益;第4项,窗户维修基本完成,卫生间更换木门、楼道粉刷正在进行,客户反应良好。第5项,对我们的处理客户很满意,但事后未按九千填写事故报告,且未作错误提醒,经公司领导指出后纠正。这一时期的工作,总的来说比较明晰,与同事的协调配合也较好,工作效率较高,但考虑问题时有时还不够全面,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篇10

关键词:岗位需求;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

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它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通过综合开发,避免分散建设的弊端,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如建筑、建材、化工、轻工、电器等工业的发展。行业迅速地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才队伍。近年来,房地产专业人才所从事的岗位主要有:一手房销售、二手房销售、房地产策划、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

我校《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房地产专业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就走访、调研了解到部分岗位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从而审视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并结合我校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革方案。

一、房地产专业主要岗位需求面临的问题

(一)一手房销售。通过与房地产专业已经工作或实习半年以上的学生交流,发现此岗位最为看重的是工作人员的接待能力、沙盘讲解、逼订技巧以及处理纠纷的能力。但是目前房地产销售教材偏重于理论知识,对于这部分重要内容却很少提及,而老师上课按部就班,考试也只注重课堂所授内容,缺乏课堂演练。如果能把房屋销售中的各个环节纳入平时课堂的角色扮演,并将此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学生能力将有显著提高。

(二)二手房销售。此岗位最基础的是寻找房源和客源,并将二者进行匹配。只有合适的配对,才能促成交易。但是如何寻找有质量的房源和客源,避免虚假广告,这是需要思考的。已经在此岗位上工作一年的学生提出,课堂上税费、按揭以及过户过程是要重点加强的。

(三)房地产策划。房地产策划岗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高,不仅要对宏观以及区域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还要了解市场供需状况。这一部分因为变化太快,几乎很少有教材会涉及。教师在课堂上也忽略了这一部分的讲授。项目的SWOT分析,也只是停留在了找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诸如优势与机会、优势与威胁、劣势与机会、劣势与威胁的匹配,从而寻找突破点。此岗位除了具备出具策划报告基本知识以为,房地产营销活动中的认筹、开盘、明星活动、暖场活动、拓展活动的实际策划能力,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介,提出中肯的沙盘制作建议也是一名优秀策划人员应当具备的,但是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很少提及。

(四)物业服务。我国房地产开发已经经历了粗放型发展的过程,房地产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开发趋于理性,国民关注的是物业增值与经营管理,那么物业的经营与服务不容忽视。据已经在此岗位上工作的学生介绍,物业服务中楼宇验收、纠纷处理、资产运营是工作的几个主要方面。与此同时,国内的商业地产迅速发展,只租不售的模式已经成为主流,如何做好物业服务、商场运营来吸引顾客值得思考。但是很多讲授次门课的老师还只是停留在物业管理的基础知识上面,没有深挖物业运营。学生也有反映,现在商业地产不仅仅是购物商场,还涉及到旅游地产等,可以单独开设一门课程。另外,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的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房地产专业,其他的更偏向于物业的经营与管理,这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这与欧美国家的状况相吻合,因为这些国家已经经历了城镇化的过程,城市建设趋于稳定。

(五)房地产估价。房地产估价,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近几年,国内经济迅速发展,涉及到抵押贷款、司法鉴定等等都需要估价人员的参与。但是该门课程一般的教学方法都是按照传统教材的思路,花费过多精力在各种评估方法的讲解上面,而忽略了不同目的的物业评估。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各个省市都需要进行拆迁评估,由于涉及到工程造价、农林地块地评估,很多从业人员这一块的知识在学校几乎是空白,都是在工作岗位上才学习。以及特殊物业如酒店、在建工程的评估,还有变更容积率补出让金该如何操作,这些都是岗位上所需要但是课堂教学中很少提到的。另外,房地产评估涉及到各方利益,如何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公正公平,也需要正确引导。

以上是毕业生去向最多几个的岗位。这几年,全国各职业院校房地产专业招生不容乐观,主要与行业大环境有关。而且过去几年,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业最多的岗位是房地产营销。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会存在误区,认为此专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为学生拓宽就业门路,多多融入技术知识的学习。顾名思义,房地产是“房与地”的结合,我们很多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只注重房,而忽略了地。房地不应分家。房价贵主要是因为地价贵,所以土地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一些地方政府只是单纯地通过卖地获得财政收入,却忽视了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如果要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就需要土地规划人员出谋划策。目前这一岗位市场上需求不断。除此之外,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商业地产呈现出来的主流发展趋势是只租不售,前期策划、后期运营人员需求量大且稳定,将成为未来就业的一个大方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地丰富,而逐渐倾向于精神生活的富足。很多白领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会利用周末去城市郊区或者年假去旅游胜地度假。越来越多的商家抓住这一机遇,不断进行旅游业地开发。那么旅游业如何吸引游客并使之经常光顾,需要合理的规划以及成功地运营。既要懂地产,又要懂规划以及运营的人才,目前还是十分稀缺的。而且国内开设房地产专业的院校很多还没有意识到适应这些岗位的人才稀缺性。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制定课程时,可以往这方面考虑。

二、原因分析

(一)过于遵从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材章节的编排讲授。房地产专业相关的课程不同于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这些学科的原理是科学家自人类历史以来发现的科学规律,是成文的定律,一环扣一环。而房地产相关的课程诸如营销、策划、物业管理等,虽然有据可循,但是每个项目不同,需要不断地创新,这就注定不能照搬教材。

(二)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又直接进入学校教书,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毕竟没有在企业锻炼过,不了解企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的需求。尤其像房地产,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行业,国家政策时刻在变,营销方式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策划也要跟着变化。住宅、商业、工业地产多元化发展,对与物业的经营与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化过程以及经济迅速发展,很多专门讲述房地产评估的老师还只是停留在估价方法上,而忽视了不同目的下房地产估价。这些都只有在企业工作过,并真实出具报告或者参与营销的老师,才会意识到将企业新知识带入到课堂。

三、我校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1)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事业发展急需的,基本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经纪、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的理论与技能,具有较强的房地产经营管理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能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工作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心里有思考技能、眼里有观察技能和手上有做事技能的应用型房地产经营管理人才。毕业后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评估机构等就业。(2) 基于岗位需求的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探讨,形成“双环境、双师资、三阶段”两双一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两双指的是:1)以学校和企业为培养学生的摇篮,通过二者联合办学,利用企业门店众多、项目众多的优势,将学期中的认知实习搬进售楼中心现场,学生和企业通过双向选择,可以到合作企业的一二级经销门店的工作现场进行顶岗实习,并由企业给予相应的教育与辅导,形成企业和学校共同培育房地产专业人才的“双环境”。2)专业课程主要由校内骨干教师讲授,定期邀请不同岗位的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相课程开设期间进课堂开设讲座,形成校内基础知识与校外岗位素养齐并进的“双师资”培养方式。

“三阶段”指的是将学生的三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为主;第二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企业学习为辅,针对主要的就业岗位,采取学生轮岗实习的方式;第三阶段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完成毕业设计。

(二)总体教学进程安排。总体教学进程安排,有三个部分组成:(1) 第一学年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前者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体育等课程,让学生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身体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后者课程的开始,可以使学生了解专业组成,为后面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2)第二学年包括岗位支撑课程和岗位技能课程。岗位支撑课程学习后续课程的前提,学生在岗位上充分锻炼需要基础知识做铺垫。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涵盖了主流传统的房地产岗位。而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地产规划、商业地产运营是根据这些年市场发展,可以新开设的课程。(3)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以及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锻炼。

四、对高职院校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创办订单班,工学结合。选择有实力、吸纳能力强的企业,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创办订单班。通过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去企业轮岗实习,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校讲座,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育人才的双环境。(2)鼓励教师去企业兼职,打造双师型教育团队。我们目前的教学方式,仍以教材为主。但是一本教材的出版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而且一个版本会使用3-5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跟不上时展。而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管理模式已经远远领先于教材。这时,我们应鼓励老师去企业兼职。这不同于以往教师下企业,只是在企业里呆几个月,完成任务。教师去企业兼职,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参与项目,才能了解到目前企业所需要的技能,才会自我学习。也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高,才能将新理念、新技术传授给学生。过去,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上的不乏其人,简单地说,“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或者“双职称”教师。但是这样,远远是不够的。“双师型”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应该是一手拿粉笔一手拿扳手的好师傅。好师傅的成长需要在企业里面磨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