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
时间:2023-08-06 11:2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秀小学语文教学实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探源――强化教师教学观念的改进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中还有很多老教师,这些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教学态度很认真,但其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大多是采用以往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总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发展。
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时,首先应增强改革的氛围,并让相关教育领导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理解理论上的内容,同时还要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和讨论,教师间也可以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总结一下能够有效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可行的想法。在进行实践时,可以让教师参考一些成功的教学实录,让其能够从思想上赞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并产生在自己负责的课堂上大胆实践的想法。当然,教师在语文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并不是否定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而是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在继承可取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创新。同时也不应过于依靠国外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不适应的地方,如其对我国汉字的特点方面继承不够。因此,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多了解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存在的优势及不足的地方,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借鉴和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2.寻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因此,应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各方面的学习。首先应当让小学语文教师多学习心理学、教学论、现代科学、语言学等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及理论水平,让其树立起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思维,拓展教师的视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翻新,但小学语文教师仍应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并将这些精神财富传递给下一代。因此,应加强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的提高,科学的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继承和发展。同时应注意尊重传统语文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遵从,传统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多研究传统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及丰富性,多积累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先进的科学知识,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为根基来借鉴先进的语文教学思想,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的创新。例如在讲到《乌鸦喝水》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来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生动地看到乌鸦是如何尝试方法来喝到瓶子里的水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进行实现了学生的思维拓展。
3.叶茂――加强对学生的各方面的指导
很多语文教师过于重视教材中的记忆性的内容,忽略了特色教学内容的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语文对学生思想及心灵上的影响。语文是一门充满感情和个性的学科,有效的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意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带来的思想上的启迪及情感上的陶冶。当然还应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并且,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语言,才能感受到语言中蕴含的思想,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语言。
篇2
关键词:教师培训;变化;有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090-03
一、目标制定:以“变化”为着眼点
现行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大都事先制订方案,而培训目标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培训对象层次不同,培训方案林林总总,培训目标也各有其异,但有一点却高度相似,那就是目标表述的抽象、模糊和笼统。以“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训为例,其目标的表述不外乎:具有“敬业和爱生的专业情意素养”、“虚怀若谷和无私奉献的人格精神”、“广博精深和开放动态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创新合作和实践反思的教学研究能力”,如此等等。其正确性毋庸置疑,但普通教师是否需要?倘若需要,那么,学科教学带头人与他们如何区别?再者,受训者在受训前是否具备?若已具备,培训意义何在?若不具备,又如何证明他们受训后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目标?在构思和拟定培训方案时目标不应是装模作样的虚应条文,而应是课程设计、模式构建等实实在在的东西。目标是否实现,也必须以“变化”是否发生、“变化”的方向是否正确以及“变化”的大小来衡量和检测,而不是依靠培训者的自我感觉。这样,目标的制定就必须变务虚为务实,着眼于让受训者或培养对象朝正确的方向“变化”,具体,清晰,可操作,也可检测,从而为培训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打下基础。而那些不在意、不追求、不凸显“变化”的目标,往往只是空洞的“大话”和徒有其表的“正确的废话”,难以实施,也难以检测,实现多少,是否“有效”,无从说起。
基于对教师培训有效性和应然目标的认识和理解,集美大学“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项目组以具体化和微观化的目标取代了普适化、宏观化的目标,其核心是:通过培训,使培养对象更新和拓展语文教学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提高语文教学的思想认识,获得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改进和完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并对其他教师产生引领和辐射作用。
“提高语文教学的思想认识”,必须最终落实到“获得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即导致教学行为的“变化”上,这样才能改进和完善教学,不仅促进专业发展,而且促进学生成长。“更新和拓展”、“提高”、“获得新的”、“改进和完善”等用词,不但凸显“变化”,而且使目标更清晰,更可操作,提高了可检测度。这样,目标就为培训工作确定了正确和明确的方向,也为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设置:让“变化”针对需求
现行教师培训有效性不高,这是事实而非臆断。据集美大学项目组对42位培养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在对“你认为现行的小学教师培训效果”这一题目的4个选项中,有23人选择了“一般”;在对“你认为影响教师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这一题目的6个选项中,35位培养对象选择“培训课程针对性差”,排在首位。
“针对性”即针对受训教师的需求。针对性差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教师培训对象复杂,类型不同,层次有别,时间不等,需求也各异,不可能有普适的课程或内容体系;其二,受限于培训者的现有条件,因人设课往往成为或主动或无奈的选择。“因人设课”,其“人”即授课专家,培训机构已有或外聘的授课专家研究什么或专长于什么,就安排什么课程或研修内容。至于小学教学实践和受训者的需求,则在有意无意间被忽略了。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中,有三个关键词:语文、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变化”必须满足这三者的需求,否则就难说有效益。培训者应据此设计课程或研修内容,以充实和具化“变化”的内涵。当然,这三者是相容而非并列关系,即不是让它们“各司其职”,分别统辖一些课程或内容,而是三者兼顾,彼此照应,综合考虑。
1.针对“语文”的需求。单一学科的教师培训必须遵循本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注意满足其专业学习特性和专业标准,满足其发展中的实际需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推进十年,经过大大小小的各级各类培训,省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对于通识性课改理念大多已经了然,现在理应更专注于学科本身。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的培训固然需要传授教育理论,但语文自有其特殊的教学规律和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个性化问题,因此,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也应与众不同,应立足“语文”设计培训课程或安排研修内容。
2.针对“教学”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带头人”不是语文学家,而是教学专家;其主要工作场所不是研究室,而是教室。而“带头人”之谓,也必须通过“教学”来体现和实现。针对“语文”的需求,是方向,是基础;针对“教学”的需求,是根本,是关键。
集美大学的项目在关乎“语文”的课程或研修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拓展,如“汉字学知识讲座”、“文本解读示范”、“儿童文学知识讲座”等,但这些不仅仅着眼于丰富培养对象的语文学养,归根结底也为教学服务,因为这些知识都是教学所必需的、所急需的。在两年培养周期的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主轴“问题解决”部分,核心课程或研修内容各有侧重,但都给予了“教学”:第一阶段为识字教学专题研讨,安排了“识字教学案例研讨”、“识字教学学术沙龙”、“识字教学专家讲座”等;第二阶段为阅读教学专题研讨,安排了“儿童文学体课文教学”、“古诗教学”、“常识性课文教学”、“略读课文教学”、“课外阅读教学”等。第三和第四阶段将安排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专题研讨。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安排的这五个方面,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各具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顾此失彼。无论哪个方面,培养对象的认识和实践,或多或少地都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一个阶段围绕一个方面研讨,便于凝聚合力,“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
3.针对“带头人”的需求。“带头人”彰显了培养目标需要达成的规格或层次。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要造就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而是能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的专家。他们必须比一般的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具有更广博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强的以反思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研究能力,这成为课程设计或研修内容安排的重要依据。集美大学的项目安排了一些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通识性课程或内容,如“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的内涵解读”、“中美文化比较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教育科研方法”、“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等;也安排了一些属于语文内部,但意在开阔视野的内容,如“国外母语教育”等;还安排了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学术
沙龙”以及培养对象自己在分散研修阶段的“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展示和讲座”等。这些课程或研修内容,对于培养对象拓宽视野、提高包括反思能力在内的教研能力、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三、问题解决:促“变化”落于实处
“问题解决”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教师培训领域的运用。围绕受训者在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展开研讨,以求达到初步共识。在培训者的引导下,受训者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认识,获得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从而改进和完善教学。
培训模式与培训内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问题解决”是培训模式,而“问题”本身却属于课程内容。问题何来?来自受训者,来自教学实践。因而“问题解决”模式也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解决”二字彰显其对“变化”的追求,包括思想认识和教学行为的双重“变化”。“问题”一旦真“解决”,也就意味着真“变化”。
1.发现真问题。真问题是“问题解决”意义或价值实现的前提,即必须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真实存在、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的普遍性问题。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需要解决不同的真问题。对于刚入职的语文教师,除课堂管理外,大量存在的是对语文性质认识不清、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清、教学策略不当的问题;成熟教师往往面对教学细节有待完善、教学美需要提升等问题。无论刚入职教师还是成熟教师,其问题较多是表层的,因此不难发现。而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或优秀教师,其问题更多是深层次的。比如,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忽视文体特点,从而影响课文教学价值的发挥。这些问题在培养对象或优秀教师中普遍存在,但不为多数教师所发现。集美大学的项目第二阶段集中研修之所以安排“儿童文学体课文教学”、“古诗教学”、“常识性课文教学”、“略读课文教学”、“课外阅读教学”等,就是因为其中存在着大量隐性的问题,亟须解决,否则会制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真问题不同,发现途径也各异。新教师教学问题可以通过问卷和课堂观察发现,而对于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更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去发现:一是阅读资料。大量阅读各种教辅类期刊或著名语文网站发表或推荐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等。这些“优秀”的案例,其设计者或执教者大多与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同属优秀教师之列,二者的问题往往相似。二是现场设计。课前或课中让培养对象撰写教学设计等。通过这两条途径发现的问题,可为设计课程或研修内容提供依据。
2.主体深参与。问题最终必须由受训者自己解决,因为只有他们才是培训课堂的主人,培训者不能越俎代庖。专家讲座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只有为受训者所内化,才能真解决问题,从而杜绝“左耳进,右耳出”、“培训一套,教学另一套”现象的发生。而内化是以体验为中介的。因此,受训者深度参与培训就必不可少。专家讲座与案例研讨、学术沙龙、小组讨论、个别交流、动手作业、课堂实践等需要紧密结合,要摒弃培训者讲、受训者听的培训方式。
3.方式各有异。“问题解决”不应有一成不变的步骤和方式。各种问题,其性质、难易、产生的原因不同,培训步骤和方式也应有异。以集美大学的项目为例,第一阶段要解决识字教学问题。识字教学课堂操作对于这些准省级学科教学带头人而言不难,难在认识。因此,集中研修采用“案例研讨”、“学术沙龙”、“专家讲座”的步骤进行,而分散研修则为独立完成论文,意在促进培养对象认识的“变化”。第二阶段要解决阅读教学问题。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最具复杂性和创造性,改变课堂操作往往比改变认识更难。集中研修主要采用培养对象在专家引领下进行二度设计的方式,重在切实促使其行为发生“变化”。以儿童文学体课文教学为例,培训者先行从国内各种期刊和著名网站搜集关于《看雪》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发现共同问题是迷失了童真或游戏精神。培养对象的首度设计暴露了同样问题。针对问题,培训者结合《看雪》的教学进行讲座,提供了让课堂弥漫童真的游戏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对象再挑选课文,运用新策略进行二度设计。然后,就二度设计进行小组、全班两个层次的交流,培训者随机点评。这样,围绕问题,逐层深入,强化培养对象的参与和体验,切实改变其固有的思路和策略。
4.加强延续性。集中研修的成果,需要在分散自主研修阶段消化、巩固和强化。一种思路、策略一旦驾轻就熟,改变着实不易。且不说教学本来就是高度复杂的活动,以新替旧,且要熟练运用,确实需要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因此,集中和分散研修,内容上必须保持延续性,这样才能促使“问题解决”落于实处。若将集中阶段之学习成果束之高阁,另起锅灶,难免前功尽弃。在集美大学项目培训的第一阶段,分散研修主要是根据集中研修内容撰写论文,展开网络研讨,促使认识深化。而在第二阶段,分散研修则以完善和展示二度设计为主,使新思路和新策略得到实践检验。同时,还要进行反思和理论提升,并就此开设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讲座,发挥引领作用。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循环中,促进培养对象的专业发展。
四、独立评估:使“变化”得到实证
通过培训,受训者是否发生“变化”?“变化”的程度如何?需要作出客观的评估。培训者自我评估,受训者“面对面”评估,无法避免人情等因素,其客观性要打些折扣。只有去除各种干扰因素,其客观性才能令人信服。项目组所有成员都不介入其中才是“背靠背”的评估,才是独立的评估。集美大学项目组特别聘请有二十多年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博士、集美大学特聘教授谭继生牵头组织独立评估小组,为评估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客观性提供了保证。
篇3
一、关联词语使用误区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存在很多误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批改作文时,我发现有学生这样写道:“只有不畏艰险,就能克服困难。”很显然,他混淆了“只有……才……”和“只要……就……”这两个关联词语,造成了关联词搭配不当。
2.关联词语的错用。本该用甲关系却错用了乙关系,如:“他不但学习努力,而且成绩优秀。”“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而“学习努力”和“成绩优秀”显然是因果关系,学生在这句话中用错了关联词。
3.关联词语滥用。在不需要用关联词语的地方用了,就会使句子生硬嗦,甚至不能准确表达语意。例如:“小明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因而对数学很喜欢。”这句话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没有必要使用关联词语。
二、关联词的教学方法
1.语境理解法。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关联词语呢?我尝试在一些练习中进行讲解,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一次比较成功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关联词教学的第一个突破口――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说来就是利用阅读教学,抓住课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加深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
例如,在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讲到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在肖邦临别时对他说:“孩子,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无论……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而是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我提问:“肖邦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学生回答:“任何情况下!”“当他饥寒交迫时,当敌人威逼利诱时,当生命垂危时,他能忘记自己的祖国么?”“不能!”学生齐答。这时,我进行小结:“这就是说,任何条件都不能使肖邦忘记自己的祖国。‘无论……都……’就是表示条件的关联词语。”接下来,我要求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词语替代。学生由于理解得比较透彻,很快就说出“不管……都……”和“任凭……也……”这些关联词语。最后,通过用“无论……都……”造句,学生就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了。
又如,在《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中有一个表示承上启下的过渡段:“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在这里“不仅……而且……”的作用非常重要。我先要求学生先结合上下文理解“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两句哪一句的意思更深一些。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不仅……更……”是表示一层比一层意思更深的关联词语,即表示递进关系。与此同时,我还提示学生,这是一个过渡段,请学生体会“不仅”说的就是“承上”的内容,“更”说的是“启下”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关联词语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使作文过渡得更加自然。
2.朗读渐染法。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它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它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朗读,尤其是大声朗读,就是最好的形式。
小学生掌握的词汇比较少,句式也很有限,因而学习的方法不仅是理性的分析,更多的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文章读得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受到了感染。通过朗读,可以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
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读书抓牢抓实,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发现:千法万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根本之法。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的潜移默化,从而形成对语言文字不再陌生的感觉。当学生不再为了写作文而挠头的时候,他们的语感就已经增强了,熟练运用关联词语就更是不在话下!
3.习作运用法。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关联词语与写作联系起来,训练学生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的教学,对小学生,尤其是在中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阶段,作用十分明显。学生在理解关联词的基础上,由句到段再到多层次的组合使用关联词语,很容易灵活运用,并掌握成章成篇的习作技法。
例如,在教中低年级的学生作文时,我常用“对话接力作文,活用关联词语”的形式进行教学。即针对某一具体题目,根据需要,我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或修辞手法,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描述的共同思维活动。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命题作文《我的妈妈》,我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如果……就……”“不论……都……”“虽然……但是……”,要求学生作文中至少选用三个以上,且语句要恰当通顺,然后分组进行接力对话训练。以下是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你的妈妈长什么样?
甲生说:我的妈妈很漂亮。她不但长了一双大大的眼睛,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
乙生说:我的妈妈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是心地很善良。
此时师引导:妈妈“虽然……但是……”,该部分可以化为第二部分,即以启下为重点,强调妈妈的善良。
师:你们的妈妈肯定很爱你们,她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呢?
甲生说:如果我生病了,妈妈就会送我去医院。不论是怎样的天气,不论时间有多晚,她都会立刻送我去医院。
乙生说:如果下雨了,妈妈就会来给我送伞。虽然妈妈自己淋湿了,但是她一点也不在乎,使劲把伞往我这边推。因为妈妈这么关心、爱护我,所以我要好好学习,让妈妈高兴。
关联词语,看似不起眼,却能让学生尽量放飞想象,积极对答,看谁想象得最合理,说得最准确生动。这样先说后写,以说激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我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用笔划出自己写的关联词语。经过比较,我发现:没有要求前,学生使用关联词语较少或没有,句子简单;布置要求后,学生使用关联词语数量增多,句子连贯。即使有少数学生在写作中使用不当的,通过训练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习作更加通顺和有条理了。运用关联词语的句式,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结构之美。
- 上一篇: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区别
- 下一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