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整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06 11:2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整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污染整治措施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城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且长期以来延续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带来了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紧张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垃圾围城、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油污染、废热废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尤显不足。

1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1大气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 (1) 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2)汽车尾气。(3)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4)家庭中能源的消耗。(5)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1.2 能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主要表现有:(1)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2)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的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3)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4)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1.3污染防治不力,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1)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账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的污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2)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3)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4)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千克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千克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1.4执法不严,监管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城市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1)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2)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3)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4)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2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日都无法运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城市供气系统、集中供热、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垃圾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绿化等等。

2.1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2.2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工业污水治理。生活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则比较复杂。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工业污染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根据各个城市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城市规划应该采用下列措施进行:(1)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并把不能在用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在倒入排水管道。(2)划分区域用水,对于城市的每个重点区域都建设废水处理厂,利用各种自然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新的科技和方法将水净化,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

2.3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2.4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篇2

一、切实增强环境污染整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不断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全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农村污染问题也日趋凸现,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把环境污染整治作为促进发展的一件大事、执政为民的一件实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总体要求和指导方针

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根本出发点,以水系和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为重点,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加强治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打一场环境污染整治的攻坚战,为建设生态省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必须贯彻以下指导方针:

(一)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实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二)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按照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生产生活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环境污染整治力度。

(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

(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环保政策,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监测监管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环境污染整治。

三、工作目标

到年,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明显增强,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水系、主要湖库、河网等水体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其中钱塘江流域达到70%以上;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

——环境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雨污染得到控制;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和日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8%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6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0%;废旧放射源集中收贮率达到100%。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水环境整治。

确定水系及杭嘉湖、宁绍、温黄和温瑞平原河网为重点流域,全面推进水污染综合整治。制定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按照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严格核定各排污单位的排污总量,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严禁无证或超量排污。建立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制度,确保交接断面水质达到规定标准。导致水质达不到规定标准的责任方政府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实现交接断面水质达标。在交接断面水质尚未达到控制目标期间,严格控制水质超标的污染物指标,禁止许可建设增加该类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并重新核定现有相关排污单位的排污总量指标。县级以上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编制可能影响交接断面水质的各类规划时,应包括交接断面水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并征求相邻政府的意见。对跨界河流等水体,因上游排污对下游造成重大污染的,上游地区应给予下游地区相应的经济补偿。

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各地对辖区内的饮用水源地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在国土规划和城乡规划中,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要划定严格的控制建设区域。坚决搬迁或关闭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禁止新建、扩建对饮用水源地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坚决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点)和水产养殖网箱。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一切排污行为。各地都要制定城乡一体化的给排水计划,优化水资源配置,保证城乡供水水量和水质。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深入实施“碧海行动计划”,陆海兼顾,河海统筹,综合治理近岸海域污染。沿海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要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严格控制陆源、船舶和养殖污染物排放。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和灾害防御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研究,预防赤潮灾害。全面建立海域使用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保护海洋自然资源。加强对海岸带、近海湿地、人工鱼礁等生态系统的保护。

(二)继续强化工业污染整治。

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建立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管理制度,实行挂牌督查、限期整治、动态管理。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在达到整治目标前,暂停许可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的新、改、扩建项目。加快化工、医药、制革、印染、味精、水泥、冶炼、造纸等重污染行业治理,排查确定一批重点监管企业,实行跟踪督查,督促企业落实污染整治措施,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达标无望的要坚决予以关闭。落实产业政策,坚决取缔、关闭“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加快淘汰工艺设备落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严肃查处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偷排污染物等不法行为。

严格新建项目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加强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环保准入。对选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或村镇建设规划,不符合国家及省产业政策,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不符合达标排放要求,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不符合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质量要求的建设项目,各级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经贸、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要严格把关,坚决不予许可建设。化工、医药、制革、印染、味精、冶炼、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新建项目一律进入规划的工业功能区,实施集中监管控制。在重要生态屏障区域、水系源头地区和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严格禁止新建有污染项目。与建设主体工程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项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对不依法执行行政许可程序和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凡属国家明令淘汰或未履行环保手续的建设项目,由有关经济综合部门或环保部门依法提请同级政府予以关停,供水、供电、金融等部门要积极配合,采取相应措施。对政府明令关闭的企业,工商部门要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扶持发展污染小、能耗物耗小、效益高的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产业。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要求,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督促企业落实清洁生产的各项措施,限期实现治理目标。到年,50%以上的重点污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继续深入开展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ISO14000示范区、环境友好企业、绿色企业活动。

加快火电厂脱硫步伐,加快淘汰水泥机立窑。到年,火电厂配套建设脱硫设施机组装机容量在总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单机容量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脱硫率达到90%以上。新建和在建火电厂必须同步配套建设脱硫设施。加快实施燃煤锅炉脱硫工程,到年,35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率达到50%以上,其中75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率达到70%以上。年底前,淘汰所有水泥机立窑。燃煤陶瓷窑要逐步改为燃气陶瓷窑。

强化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加强对核电厂、铀矿等民用核设施的监督管理和周围地区辐射环境监督监测,确保核设施周围的环境和公众安全。抓好放射性涉源单位的监督管理,确保用源安全。建设标准化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对废旧放射源实行集中收贮管理。加强电磁辐射污染防治,遏制电磁辐射污染蔓延的势头。

(三)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继续加强城郊结合部和铁路、高速公路、国道沿线的烟尘治理,巩固扩大城市“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污染燃料区”的建设成果。县以上城市建成区根据需要划定“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污染燃料区”。严格环保审批,加强餐饮业油烟治理。严格建筑施工工地和建筑物料运输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积极优化城市交通网络,严格实施城市机动车禁鸣喇叭和拖拉机禁入城区的规定,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有效降低城市噪声污染。加强城市内河河道整治,消除河道黑臭现象。积极推进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严格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确保达标排放。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运输、经营、贮存、处理处置等经营活动实施许可制度,对危险废物转移实施有效的事前监控和事后监督。全面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加强对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监督。加快推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严格规范进口废物环境监督管理。

与城市化进程相衔接,加快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到年底,全省县以上城市全面建成污水处理厂,发达地区的中心镇基本建成污水处理厂。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同步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实施城镇截污工程,不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年底前完成配套截污管网建设,氮磷排放超标的污水处理厂还应配套建设氮磷脱除设施。污水处理厂必须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规定限额,确保达标排放,同时落实污泥无害化处置措施。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要配有脱磷脱氮工艺,截污管网等配套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使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新建垃圾处理设施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处理技术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害化要求;现有处理设施未达标的,必须在年底前改造完成。禁止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和不符合规定的小型焚烧处置。加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到年,*、宁波、温州、衢州和台州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到70%。各市都要加快建设区域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并确保运行,在设施尚未建成期间,有关市、县(市、区)应制定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案。

(四)着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整治。

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严格依据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2005年底前基本完成“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的关停转迁。严格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配套建设沼气工程等污染治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到*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同时,逐步削减“限养区”内散养畜禽的存栏量。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合理控制养殖规模,积极推行生态型、健康型水产养殖模式,建设绿色水产品基地。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到*年,全省实施以平衡施肥为重点的合理施肥技术1000万亩,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作物专用肥、缓释肥等新型肥料,实现化肥的减量增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保食品安全。加强秸秆还田、秸秆转化新型能源及工业原料的技术开发,鼓励开展农田灌溉水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控制农业氮磷流失。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积极推进生态乡镇建设,不断改善村镇人居环境。到*年,建成100个省级生态乡镇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建成1000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完成10000个整治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加快乡镇工业布局调整,推进中小企业向工业集聚区集中,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积极推进农村畜禽养殖区、工业生产区与生活居住区分区建设。实行环卫进村,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推行村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镇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应纳入城乡规划,逐步实现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发展沼气,推广生物处理污水技术,促进农村污水净化。积极推进河道和小流域综合整治,减少水土流失,削减水体内源污染。继续开展“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全面推行生态葬法。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切实保证各级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逐步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出的比重。要积极争取国家中央预算内、国债等各类生态环境专项建设补助资金,推动我省的环境污染整治。重大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要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2005年到*年,省级财政逐年增加安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环境监测设施和监管网络、重大环保科技项目建设,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示范工程、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市、县财政也要相应建立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项目后续管理,努力提高财政性环保资金的投资效益。

积极推进污染治理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融资政策,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合理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运营。尚未开征污水处理费的城镇,要抓紧开征。固体废物处置也要积极推行经营服务性收费。探索建立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逐步试行二氧化硫等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积极探索环境污染整治与城市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改善环境中提高城市开发效益,在城市开发中积累环境整治资金,形成环境污染整治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加快建立环境污染整治的科技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整治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电厂脱硫、机动车尾气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方面的环保科技攻关,努力取得新突破。积极推广环境污染整治先进实用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提高污染控制能力与污染防治水平。加强环境科研、监测机构建设,加快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

加快提高环境监测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市界、县(市、区)界重点水域交接断面分别在2005年和*年底前建成水质自动监测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省级重点监管企业在2005年底前建成废水在线监测设施,省级重点监管企业在*年底前建成废气在线监测设施,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同步建成在线监测设施。县以上城市在*年底前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加快建设环境监控网络平台,*年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三)加强环保执法能力建设。

加强环保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加快地方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加快制定相应的政府规章。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普及力度,增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经营者的环保法制意识。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环保执法。建立部门联合环境执法机制和重点案件移送督办机制。加大环保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切实解决执法成本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一律依法严肃查处。要定期不定期地公开曝光一些典型违法案件,形成强大的执法声势。

加强环保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环境监察和监测机构建设,进一步充实环境监察和监测工作力量,落实环保执法工作经费,改进环保执法装备和其他条件。重视基层环保工作网络建设,执法任务重的乡镇要配备必要的环保执法力量。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

(四)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本地区的环境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相应的警戒线,制定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案。要加强对环境状况的日常监测,及时分析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积极主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努力降低或避免环境损害。要制定重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和敏感区域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流程和职责分工。要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改善应急处置装备,建立健全专家和技术支持系统。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各级政府要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统一指挥,多方联动,确保突发事件科学、依法、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置,把因此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2004年率先建立钱塘江流域水质安全联防和预警应急机制。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工抓落实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机制,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省政府已成立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各级环保、发展改革、经贸、建设、农办、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国土资源、交通、水利、监察、科技、公安、财政、工商、新闻宣传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环境污染整治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和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

从2005年开始,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纳入省政府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省政府每年与各市政府签订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本部门环境污染整治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各级政府要把环境污染整治作为政务督查的一项重点内容,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整治目标如期实现。要把环境污染整治纳入生态省建设考核体系,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要严格考核,确保奖惩分明。对工作得力、成效明显的地区和部门及其负责人,要给予奖励;对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进度滞后甚至造成重大污染事件的地区和部门及其负责人,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作为省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依据。

篇3

为进一步推动促进我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6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组织区农办、农业林业局、建设规划分局、环保分局、水利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区人大代表,先后到我区各街道办事处、区农业林业局进行了座谈调研,并实地察看走访了部分畜禽养殖场所和种植户。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我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活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薄膜等投入物使用;二是畜禽饲养排泄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推进,我区大量耕地退出,农家肥施用量大大减少,而化肥、农药、薄膜使用量大大增加。同时,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出现相当数量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所,对我区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区20xx年度化肥用量为5527吨,农药255吨,农用薄膜228吨;生猪存栏5万余头,奶牛存栏1800头,鸡鸭398000羽,其中规模上养猪场60户,养牛场45户,畜禽的排泄物基本上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或露天堆放,成为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在城区实行畜禽“禁养区”。区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结合生态区建设,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立组织机构,制订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区政府和各街道相应成立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治理工作。去年5月底,区政府城区畜禽“禁养区”通告,对城区东至二条路、南至高闸浦、西至永宁河、北至**南岸江堤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治,责令其搬迁或关闭。去年8月底,区政府还出台了全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实施方案,把此项工作作为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落实相应工作措施,并把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纳入各街道、农场的年度“两个社会”考核内容。

(二)突出重点,明确责任,把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各种矛盾与利益交叉在一起。区政府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过程中,一方面把它同“811”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起来,纳入生态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另一方面把城区“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搬迁作为重点,实施政策扶持,限期搬迁;同时,投入1000多万元,在三甲八塘盐田地块建造占地面积89亩、总栏舍面积为11466平方米、可饲养生猪6000多头的生猪养殖园区,为“禁养区”规模上养殖户搬迁提供养殖场所。此外,区政府与各街道、部门签订了责任状,明确具体的职责和整治任务,建立以街道为单位、农林部门主抓的工作责任体系。为鼓励畜禽养殖户搬迁和关停,区政府还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规模上的养殖户,如搬迁给予每一头猪补助40元,每一头牛补助400元,自行关闭的,每头猪补助140元,每头牛补助800元,确保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效果。为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效果,农业部门对畜禽养殖户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强化疾病防治以及粪便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薄膜的使用,区政府从20xx年开始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通过采取宣传、培训、示范方建设、统防统治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xx年至20xx年,累计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11.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8.3亩,全区亩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10%以上,大大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对环境污染的程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区政府虽然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实地了解情况来看,整治工作任务还很重,离市、区两级政府提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有的街道仅仅搬迁了几个规模上养殖大户,面上的整治及对小规模的养殖户、散养户的处置基本上还未实施,全区“禁养区”需整治的养殖户30家,现只有2家搬迁,葭沚街道的任务尤其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宣传不够,群众思想认识有偏差,抵触情绪较大。通过这次调研和座谈,发现有些单位对农业面源污染概念不清楚,整治工作内容不明确,仅把河道整治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来抓,认为完成河道整治工作就完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而广大养殖户认为,当前发展畜禽养殖业符合中央政策,是各级政府大力提倡、鼓励、支持的,现在实施整治,在城区设立“禁养区”与现有政策不相符,同时搬迁或关停涉及到养殖户自身的经济利益,且政府补偿标准偏低,小规模的养殖户搬到园区养殖根本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空,因而对整治 工作配合不够,抵触情绪较大。同时,此项工作仅仅局限于农业部门抓管,其他相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也不够到位,有些街道认为抓经济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既看不到工作成绩,又要得罪当地老百姓,因而有等待观望思想,导致整治工作推进缓慢。加上上半年实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难以落实,工作中缺乏配合协调,进展不平衡。

(二)两个养殖园区建设进度滞后,且管理上存在问题。经区政府帮助包装项目,20xx年,由**市国士特殊乳制品开发有限公司申报在三甲租用73亩盐田,建造奶牛养殖园区,并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补助了86万元资金,其中省补助60万元,市补助10万元,区里补助16万元。但在建设过程中因受“云娜”、“麦莎”两次台风的袭击,给该园区造成了很大损失,导致建设进度缓慢。去年,区政府为了配合“禁养区”奶牛搬迁,又拿出120万元给该公司用于环保设施建设,但该公司因资金紧缺而挪用了该款项,目前,该园区已有部分奶牛搬迁入园饲养,由于粪便处理不当,出现大量的奶牛粪便露天堆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群众反映强烈。同时,养猪园区按要求在6月份完工,但目前来看,工程建设仍在进行过程中,因此“禁养区”生猪养殖户要限期搬迁也有困难。此外,这两个养殖园区在管理体制上也没有理顺。

(三)责任不够落实,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虽然区、街道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签订了整治工作责任状,但实际工作中没有按责任状要求来实施,有些街道主要领导重视,工作开展好些;有的街道仅仅由农办工作人员出面,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从部门来说,虽然农业部门牵头开展整治,但是缺乏统筹协调能力、违法处置能力,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工作难度很大。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只有两家养牛户搬至园区,其他养殖户均未采取任何措施,粪便仍直排河道,对这些违章养殖户缺乏执法力度。如葭沚街道富强村所谓的养猪场,均是外来人员租用该村的标准农田建造简易猪舍饲养,代表们进去视察时臭不可闻,无法进场,而且污水直排河塘,当地群众反映强烈。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另外,农用废旧薄膜缺乏回收利用,形成了“白色”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粪便也基本直排河道。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搞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大事,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区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全面的生态环境观念和全面的治污观念,把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作为生态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下大决心,提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涉及到全区千家万户,面广量大。区政府要针对全区农业面源污染实际情况,统一开展集中整治,对重点污染源要重点整治。从地域整治角度看,重点是城区“禁养区”的规模上养殖户应在规定时间内搬迁或关闭;同时,对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以就地予以关闭为主,可适当提高补偿标准,以补助在整治中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对沿河、公路两旁、集镇及人口密集地也都要加大集中整治力度。要重视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基地建设。区农业、农资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全区农药、化肥销售情况的监管,防止高浓度、高剧毒物品流入市场。对“白色”污染物要求谁使用谁清理,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促转型、抓改革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主线和省、*市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建设生态市的要求,整合资源,齐抓共管,推进节能减排,开展重点整治,打击不法排污,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整治总体目标和要求

总体目标: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实现比上年削减3.5%和3.6%的目标。全市8个市控断面和出境水断面的水质、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比20*年有明显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天数达到90%,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和日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声环境按功能区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60%以上;企业飞行监测达标排放率保持在95%以上。

总体要求: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三铁”方针,确保实现“三大目标”: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圆满完成、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环境腐败案件;着力突出“三个重点”:加强环境能力建设、严格环境执法、整治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强化“三项举措”:推进制度创新、营造环保氛围、提升队伍素质,努力实现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工作

(一)污染减排工作

1.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实现比上年削减3.5%、3.6%的目标。

2.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任务,确保数据质量。

3.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统计、监测、核查、预警、考核和公告等制度建设,按要求建立污染源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污染物增量、减量、变量等“三量”台账。

4.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快推进印染、造纸、化工、制革等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5.加快拆除链条炉、抛煤炉和集中供热区域内的分散小锅炉。热电企业年度用煤量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用煤指标范围内。

(二)水污染防治工作

1.合理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防止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监测和防治,加大定期监测密度。

2.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按照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快建设饮用水第二水源或备用水源。

3.深入实施《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和《浙江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太湖流域“十一五”治理任务。

(三)工业污染防治工作

1.推动今年56个二级管网范围内污水排放企业的集污支管网建设和入网工作,确保市级飞行监测达标率达到95%以上。

2.进一步推进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按照上级整治办的要求,全市二个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在2009年底完成环境整治任务。

3.基本完成高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不达标、龙翔化工园区废气和废水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制革行业重金属污染、污水处理厂及所有排放氮磷企业废水超标、植绒行业废气污染等问题。高桥屠甸蔬菜加工废水污染问题提出整治方案。

4.切实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完成省、*市下达的规划环评任务,把规划环评作为环保部门参与宏观决策的重要切入点,加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的衔接,增强其约束力。

5.严格实施建设项目总量削减替代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加强房地产业开工许可等关键环节的环保审查,实现关口前移,加强房地产业“三同时”验收工作。

6.加强监测力量,提高监测能力,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进一步推进企业污水排放总量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对超浓度、超总量排放的企业,一律实施限期整改。

7.加强全省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的环境监管,全面建成治污设施,建立规范的环境管理制度。

8.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排污单位无证或超标、超总量排污。对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不能限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予以停业、关闭。对超总量排污的单位,依法实施限产、停产。

9.开展浙江晟钛科技工业有限公司、*市恒越纺织后整理有限公司及*市汉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省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市钢铁有限公司、*市新光明印染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市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10.及时安全收贮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

(四)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1.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推进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镇污水截污纳管集中处置率。

2.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和在线监测装置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必须同步配套脱氮除磷设施。

3.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限期治理,逾期仍未实现达标排放的,对其规划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限批。

4.健全固体废弃物环境监管体系。加快建设分类收集系统,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综合性和专业性处置机构有机结合的固体废弃物处置体系。

5.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妥善处置历史遗留的危险废物。研究出台污泥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启动污泥处理项目建设。

6.出台市区大气污染整治三年规划和市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三年整治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工业企业锅炉升级改造,限期淘汰燃煤锅炉。

7.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及入网企业执法检查,提高入网水质达标率,以确保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对城市生活污水入网工作进行全面排查,对未入网小区提出整改意见,落实责任主体。

(五)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1.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控制散养密集区饲养量。积极推进畜牧业布局调整,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实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2.加快推进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完成省级督办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

3.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依据水体承载能力,科学确定水产养殖方式。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监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

4.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临近镇和行政村的截污纳管建设,实现城乡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镇和行政村,要因地制宜,采取建设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物技术处置和沼气工程等多种方式,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快实施“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

5.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加快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6.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推进秸杆综合利用。

7.全面实施河道清淤、清障、保洁。努力恢复河道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严禁随意填埋或改变河道池塘用途。

8.深入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与改造,绿化美化村庄和村居周边环境。

(六)生态修复保护

1.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壤污染调查建档、监测和修复制度。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综合试点。

2.加强对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生态保护,强化农田土壤重点污染区的治理和修复。

3.科学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并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

4.继续开展主要骨干河道、河网生态护岸综合治理。科学调度水资源,修复改善河道自然生态。

5.地下水禁限采地区要加快地表水厂管网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的区域一体化供水。加强执法检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依法及时查处违法开挖新井的行为。

6.加强交通工程水土保持和弃土方治理。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推进绿色通道建设。

7.继续开展“三沿五区”坟墓专项治理,全面推行生态葬法。

8.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林、生态经济林和防护林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促进城镇、平原绿化和水系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重点公益林林分质量。

(七)生态创建

1.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建立多层次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不断扩大公众参与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生态创建机制,充分发挥环保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推进环保模范城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巩固提高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成果,营造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

3.创建生态村、生态镇(街道)。注重生态创建实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生态创建考核验收关。

(八)其它

1.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面。加强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2.按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执法机构建设。

3.完善环境应急指挥体系,建立环境安全预警预测系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决策系统和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及信息传输系统。

4.整合环保志愿者力量,扩大参与者的数量,提高骨干参与者的组织能力。搭建环保志愿者网上交流平台,促进环保活动的经常性沟通交流。

5.围绕“生态*”建设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大环境宣传投入,开辟生态文明宣传新途径,建立环境新闻宣传奖励制度。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环境污染整治实行地方政府首长负责制。各镇街道、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市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分解落实整治工作的任务和责任。各镇街道、相关部门要按照确定的任务和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对市政府确定的环境污染整治重点工作,要进一步细化,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强环保执法、推进协作监督

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环境污染整治监督机制。认真实施污染有奖举报制度,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举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认真组织污染整治专项检查,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要予以曝光,并根据《浙江省环境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篇5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入开展评议满意不满意单位动员大会,这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推进效能革命、提高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坚决响应,认真贯彻。

在去年的评议中,我局名列倒数第二,这充分说明我市人民群众对当前环保状况的不满意,对改善环保现状、追求良好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面对我市环保基础设施差、环保历史负债多的客观现实,我们深感责任非常重大,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深入开展机关“效能革命”,争创满意单位。我们要以今天的大会为契机,认真贯彻王书记、马以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三项力度,完成整治目标。

今年我局将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本着“环境污染不治,百姓祸害不止”的理念,坚定决心,狠下工夫,抓好重点行业区域污染整治工作。一是加大省级环境重点监管区整治力度。今年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做好鳌江流域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并坚决按照“以环境容量确定生产能力”的整治思路,全力促成平阳水头制革业的年度整治目标,同时保持以强攻猛进、破难攻坚的态势,确保今年完成全市电镀污染整治“省级环境重点监管区”的摘帽任务。二是加大市级环境重点监管区整治力度。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加快整治进度,加强督查力度,推进瓯海泽雅废塑料洗涤、龙湾拉丝等重污染行业的整治进度,确保剩余10个市级严管区今年通过市里验收。三是加大温瑞塘河整治力度,协同、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继续推进温瑞塘河整治工作,加快截污纳管和生态治河步伐,配合城市“三沿整治”工作深入进行,让老百姓看到环境变化实实在在,感受环境改善真真切切。

二、推行三个第一,打造服务品牌。

按照“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的原则,成立“12369”环保举报投诉受理中心,做到重要投诉和相关环保投诉都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市区内半小时,郊区1小时)。并制定投诉举报回访制度、挂牌督办制度,做到文明接诉、及时出警、有效反馈;按照“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的思路,让环保工作走近群众、服务群众,重点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把环保审批延伸到社区、把环保监管延伸到社区、把环保宣传延伸到社区,真正做到为民办环保实事、为民做环保好事、为民解环保难事。按照“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的要求,配合行政执法、水利、温瑞塘河指挥部等部门做好餐饮娱乐、河道污染等群众反应的热点环保问题。通过切实履行“三个第一”的服务宗旨,真正打造“群众心中有环保、环保热心为群众”的服务品牌。

三、强化三种素质,树立环保形象。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决县内洗浴业、餐饮业锅炉烟尘污染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开展整治行动,实现洗浴、餐饮行业废水和烟尘稳定达标排放,确保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二、整治任务

(一)对未履行环保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审批手续,擅自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洗浴业、餐饮业进行整治;

(二)对使用原煤作燃料,无除尘装置,排放的烟尘污染环境的洗浴、餐饮业进行整治;

(三)对无专用烟道或未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私排乱放油烟的洗浴、餐饮业进行整治;

(四)对在经营活动中排放噪声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洗浴、餐饮业进行整治。

三、工作安排

专项整治行动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部署阶段(7月15日—7月31日)。采取召开动员大会、通告、印发宣传单、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向业主和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县情实际,确定参与整治工作的部门,明确整治要求,制定下发具体实施方案,完成专项整治行动的动员部署。

(二)集中整治阶段(8月1日—8月31日)。全面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县内重点洗浴业、餐饮业进行全面排查,确定一般、重点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要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进行处理,8月25日前做到整改到位、处理到位。8月25日至31日进行阶段验收工作。

(三)巩固提高阶段(9月1日—9月30日)。

加大对全县洗浴业、餐饮业治理力度,督促在集中整治阶段未完成整治任务的业主加大整改力度,遏制烟尘、油烟污染反弹,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确保整改到位。

(四)总结验收阶段(10月1日—10月15日)。

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将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中整治的企业和个体业户名单,洗浴、餐饮业烟尘污染情况、处理整治情况进行汇总、列表备查。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洗浴业餐饮业烟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五、责任分工

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环保部门负责制定全县洗浴业餐饮业的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协调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洗浴业餐饮业专项整治行动;监察部门负责对洗浴行业整治工作中政府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经济主管部门严格负责洗浴餐饮行业准入条件和营业标准,组织实施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工作;工商部门负责对无照经营的洗浴餐饮行业进行取缔,并依法吊销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公安部门配合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对阻挠执法、防碍公务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确保专项行动顺利进行;安全监管部门要提高防范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卫生部门负责洗浴餐饮业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自来水公司、电力部门要执行政府或有关部门下达的停水、停电指令;新闻部门要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做好正反两方面的宣传。

六、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搞好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围绕整治重点加大集中查处力度,要做到快速反应,及时查处,取得明显成效。

篇7

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南雁荡山的东大门,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以山水秀丽、腹地广阔和经济活力强劲而闻名,这里也是全国闻名的制革基地。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平阳县委县政府、水头镇委镇政府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难题,他们从长远出发,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整治,并转变思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为整个水头的产业长远发展寻找到了未来之路。可以说,这是一次战胜自己、挑战自我的战役,他们取得了很好的战绩。

水头制革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迅速发展。正所谓“一业兴,百业兴”,制革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制革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场、猪皮革集散地和加工场。水头镇也因此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皮都”。至2002年,水头制革户达到1261家,转鼓3300多个,开皮机185个,年加工猪皮革1.2亿标准张,猪皮市场交易量9000万张,制革业年总产值达37.29亿元,税收达3.5亿元,是平阳县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水头制革业也成为平阳县的支柱产业。制革业关系着平阳县北港片区40万群众生存发展的大计。

然而,长期大量排放污水,导致了当地和鳌江中下游水体严重污染,鳌江成为全省水系水质最差的一个水系,鳌江下游水质劣于V类。而且,基地内企业“低、小、散”严重,“三合一”现象突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03年,被列为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和全省严重污染环境九大案件之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睹如此严重的环境危机,平阳县委县政府水头镇委镇政府的各级领导在心头也敲响了警钟,他们的心情很沉重:经济发展了,可是子子孙孙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失去了,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来经济的发展,这决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如果不悬崖勒马,听之任之,后果将难以想象,那么水头失去的不仅仅是清澈的环境,而是整个水头镇的未来。

他们痛定思痛,痛下决心:不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一定要彻底改变目前的严重状况,还子子孙孙一个清澈的环境,这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

于是,全县上下本着“决心下到底,责任落到实,立下军令状,最终看结果”的态度,他们采取有效措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开展污染整治。

于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打响了!

虽然这场战役意味着将要付出百倍的艰辛和努力,但这是一种责任,责无旁贷!

2003年,根据制革基地的实际情况,平阳县制定了《水头制革污染治理工作计划》。为加快推进鳌江流域尤其是水头制革污染整治,2005年,市环境污染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鳌江流域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纲要》,为水头镇的环境治理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帮助。

最初,水头制革基地只有1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不到2.5万吨,而水头有1200多家制革企业,转鼓3300多个。这根本不能满足污水治理的需求。

鉴于此,他们本着“有多少治污能力,安排多少生产”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轮产限产措施。对所有制革企业一律限产轮产,“无证转鼓”一律取缔,擅自生产、直排污水企业一律取缔,对无治污能力的皮革企业实行关闭停产,不参加改造的企业一律取缔,偷排、漏排、直排或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坚决做到“谁直排,法办谁”,“谁直排,谁破产”。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手软!

两年来,他们组织开展了“集中整治大行动”、“停产改造专项行动”、“联合执法大行动”等一系列行动措施,共出动60000多人次,打击取缔了1400余个转鼓、开皮机。为这次整治战役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水头不断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在已建成Ⅰ号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两年来陆续又建起了6个污水处理厂(其中政府牵头建设Ⅱ号污水处理厂,企业自建5个),使其日污水处理能力迅速提高到7.15万吨。大大提高了水头制革基地的治污能力!

污泥处置场是污水处理工程的配套工程,是处理制革污泥、防止污泥“二次污染”的必备设施。经过多方选址和多方努力,2004年,他们克服了征地及资金等诸多困难,投入近50万元,在南湖乡征地14亩,建成污泥处置场一期工程;

2005年,他们又投资近100万元建成污泥处置场二期工程和占地4亩、容量6000立方米的污泥中转场;

同年,他们投入近200万元,更新了9套带式污泥脱水机;

……

辛勤的努力只有一个目标:彻底杜绝可能发生的二次污染!

2003年,为解决水头制革基地严重的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他们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全面启动、分片实施”的原则,对基地厂房、道路、管网、供电等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其中,企业厂房改造已于2005年3月份完成。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共投入改造资金约2.02亿元,拆除油毛毡厂房56万平方米,新建成钢筋混凝土和彩钢结构厂房55万平方米。同时,投资755万元的支管网建设(不包括主管网)也已全部完成。基地厂房改造的按期完成,不仅为污染整治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还在2005年两次百年不遇的强台风引发的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基地内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企业财产损失也降到了最低限度,应该说,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完成基地改造任务,促进皮革产业优化升级,他们组织18个部门单位330余人入驻水头开展一号和二号“绿箭”风暴行动,通过这些行动,严厉地打击了各种违法、违规生产,更好地促进了基地改造的顺利完成,也确保了基地内整合、提升企业的顺利进行。

截至2005年,水头制革基地内1200多家大小企业兼并改造成162家标准企业,每家企业转鼓数在15个以上,且改造后的企业生产转鼓按三分之一限产,生产能力被缩减了三分之二,有效控制了排污量。

通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水头制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通过整治,水头制革基地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极大地缓解了鳌江流域的环境压力,鳌江下游水质也逐渐改善。

为进一步明确水头制革污染整治方向,2005年6月,水头镇邀请全国十多位著名专家召开鳌江流域水头制革污染整治专家咨询会,他们将水头制革污染整治与鳌江流域污染整治结合起来,根据鳌江环境容量来安排生产,计划将处理后的水头制革污水的排放口下移,在鳌江下游适当的地方准备规化建设脱氮除磷的二级综合污水处理厂,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鳌江污染的难题,应该说这也是污染整治思路的一个飞跃!

虽然治污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可是各级政府一刻也没有放松,他们觉得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他们要筹划水头的新一轮发展,这是他们最终的目标!

什么样的思路决定着什么样的出路。当地政府转变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向无污染的皮件加工业发展。他们深知,虽然这会付出短时期内GDP增幅下降的代价,但从长远发展出发,这却是势在必行之道,也是赢得未来之路。

应该说,皮件业的发展在水头有着先天的产业链优势,充足的原材料、加工配件、技术工人及庞大的销售网络等,都可就地“消化”,而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引导、扶持企业发展。现在,皮件业在当地已从两年前的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取代了制革业的老大位置。

据数据统计,2005年水头的皮件业产值已从3年前的3亿多元上升到16.5亿元,而曾是当地支柱产业的制革业产值却从31亿元下降到14亿元,这些令人欣喜的数据充分验证了当地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正确思路!它也考验出了政府在面临问题时的决策力和变通能力!

“改变传统皮件业生产的落后工艺和走精深加工之路,也是皮革业的发展前途。”水头制革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潘良东介绍了目前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水头镇政府为提升产业层次,在土地、供电、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革产业,大力推行清洁化生产,向皮革深加工发展。

2004年,一个可容纳近20家标准企业的皮件工业基地开始兴建;

2005年,一个投资3.9亿元、占地500亩的大型皮件标准厂房已开始规划。

在政府的引导下,水头镇的一些大型皮革企业也积极在产业内尝试改变产品的生产结构。

据悉,平阳县的浙江圣雄皮业公司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国家“863”项目无铬鞣牛皮汽车座垫。而今,水头一大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皮革皮件企业也正尝试着开发无铬鞣清洁生产工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头将最终实现污水零排放!

据管委会的潘良东副主任介绍说,他们在加强对基地内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加强基地的管理建设,他们准备成立业主委员会,并委托有资质、并且有着丰富的污水治理经验的专业运营公司来管理,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增强全民管理、全民参与的意识,这是从根本上治污的一个体现!

事实证明,平阳水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污染。既保护了环境,又使地方有了新的产业支撑,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是一条与时展同步的发展模式!

“到2007年,实现企业日污水排放总量小于7万吨,污水处理厂排放达标率大于90%;日排入鳌江水体的主要污染物COD小于21吨,氨氮小于7吨,三价铬小于105公斤,鳌江60%以上达到功能区要求;水头制革基地下游的鳌江水体不劣于V类水的目标;通过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污染整治工作的达标验收,使鳌江流域污染得到彻底整治,还大自然本来面目;预计2007年顺利摘帽。”

篇8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县积极实施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的一系列整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推进了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仍比较严峻,农村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确保村容整洁的一项有效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创新整治措施,加大治污力度,务必抓出成效。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总体目标:到年底,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垃圾固废统一收集,河沟池塘全面清淤,畜禽粪便污染和化肥农药污染明显下降,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环境面貌有根本性的改善。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主要任务:

1、整治畜禽粪便污染。科学规划布局和制定畜牧业发展区划,合理划定及调整畜禽禁养、限养区,优化养殖布局,控制养殖总量。对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关闭、搬迁,逐步削减限养区内畜禽养殖规模,限养区内原则上不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其它区域内新建规模化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治污设施与新建畜禽养殖场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制度。按照循环经济和畜牧业清洁生产的要求,遵循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采用农牧结合、“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配套”等治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生态养殖场和畜牧小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现代畜牧业。

2、整治生活污水污染。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各乡镇要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与乡镇污水处理厂临近的行政村,要按照区域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截污管网建设。不具备纳管条件的经济发达行政村,要单独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积极鼓励采用有(微)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武康镇、新市镇、钟管镇等环境敏感区域的乡镇要尽快把脱氮脱磷设施配套完善;其它乡镇和条件许可的行政村要把生活污水脱氮脱磷处理技术早日提上议事日程,使氮、磷排放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对新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要结合实际,采取纳管、氧化塘、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处理技术,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整治垃圾固废污染。尽快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体系,消除农村垃圾乱倒现象。不断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运行机制,建立起城乡统一协调的长效管理机制,达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加快县垃圾焚烧厂建设步伐,农村垃圾实行就地分类,达到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垃圾减量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工业废物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体系,防止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4、整治化肥农药污染。以科学施肥用药为指导,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控制过量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并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通过发展绿肥种植、推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行种养结合经营模式、改进和完善畜禽粪便处理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大力推广应用新药械、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禁用国家和省明文规定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实现“一减二控三保”(即减少农药用量;控制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农药残留;保护人畜安全、保护农作物及其产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目标,建立一批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5、整治河沟池塘污染。全面整治农村河沟池塘,努力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要求,保护村庄现有水面,清除农村河沟池塘水面有害漂浮物、障碍物,做好河沟池塘清淤,河岸绿化。建立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巩固河沟池塘整治成果。

6、提高农村绿化水平。按照“易种好管投入低、生态增色有效益”要求,科学选定和推广绿化树种、绿化模式。坚持保护原有绿化和新增绿化并重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绿化活动。继续推进“千里生态长廊”工程,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河道、池塘、沟渠等)和庭院绿化活动。建立健全绿化长效管护机制,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三、基本步骤和工作要求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基本步骤:到年底,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任务;年底,全县5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任务;年底,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任务。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工作要求:

1、在畜禽粪便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全面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的关停、转产或搬迁,对纳入治理范围的规模养殖场实施排污许可登记制度,全县基本完成年存栏300头猪(30头牛)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治理任务。在农村散养高密度区域,开展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设,为年出栏4万头猪以上的区域配套建立一个集粪处理中心;建立15个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县政府重点扶持10个市级生态养殖小区。

2、在生活污水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新增完成5个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并争取剩余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开工。列入“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计划的行政村必须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列入整治村的行政村要结合改厕,同步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列入省级生态乡镇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的乡镇所辖行政村,要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新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要采取纳管、氧化塘、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池等处理技术,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他行政村,可采用生物技术、土地利用、沼气工程等适宜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积极鼓励采用有(微)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百万农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示范村建设任务。

3、在垃圾固废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完成各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在村庄固定地点放置垃圾桶(箱),并做到垃圾入桶(箱),定期清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长效卫生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村庄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等日常保洁工作。农村中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纳入当地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农村医疗废物统一纳入城市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

4、在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7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完成8万亩农田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8万亩以上。积极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包括沼渣、沼液)等新型高效肥料,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

5、在整治河沟池塘污染方面:平均每年完成农村河沟疏浚整治120公里,到年底完成480公里;淤积严重的河沟池塘基本得到清淤疏浚,并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保护村庄现有水面,建立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

6、在提高农村绿化水平方面:通过整治,村庄周围宜林荒山和迹地更新绿化率达95%以上,林种、树种结构基本合理,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按照“千里生态长廊工程”、“绿化示范村”的建设要求,平原、半山区、山区三种类型的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20%、15%,其中乔木树种绿化面积占绿化总面积的70%以上,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作为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县“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领导小组组合),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县建设局(与县“整治”办合署办公),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将具体目标、任务和职责层层分解,落到实处。建立考核制度,将“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纳入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生态县建设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2、搞好规划配套。要依据《县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城乡污水、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内容、重点区域、主要措施和实施步骤。对专项整治规划确定的重点整治区域,还要制定具体整治方案。专项整治规划和重点整治区域的整治方案要限期完成。

3、创新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财政导向作用,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的各项补助。各部门的项目资金要配套集中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集成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农村环境整治中发挥主体作用,并积极引导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民营企业家向农村环境整治提供捐助。二是搞好整合。活动要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千里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先锋工程”建设和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等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切实改善农村环境。三是市场运作。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金融部门、社会团体、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向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验示范区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农业农村废弃物市场化、产业化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路子。

篇9

(一)总量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经核算核查,2012年我市COD排放量削减600吨,SO2削减660吨,削减率分别为4.8%和2.2%,完成全年任务的120%和110%,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十一五”减排刚性指标。工作中一是狠抓工程减排。对承担减排任务的银河、舜河等城镇污水处理厂、金安热电等8家热电企业,成立专门班子包靠,多次现场调度,促进了工程的建设进度,按期完成了减排任务。二是落实结构减排。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产业调整政策,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实施“关、停、并、转”,帮助泰盛化工和四达公司实施整体搬迁,产业结构不断好转。三是强化管理减排。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管,严格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管理办法,通过控制进出水质、优化运行工艺和监测指标考核等措施,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四是严格项目审批。一方面严格项目审批关,控制污染源头。对污染严重的化工、印染、电镀行业企业,我市不再审批新建、扩建项目,从严控制重点行业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对于食品加工等涉水项目,必须进入相应工业园区,产生的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初步处理后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对产生废水不能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予审批。同时,要求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设置环境风险评价的专题章节,对项目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预期、选址及敏感点位、防治措施等如实做出评价,并提出科学可行的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措置。对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落实不到位的,不予进行环保竣工验收;对未批先建、未验收即投产的项目,依法严肃处理;对不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建设项目或属于“土小”企业的,依法予以取缔。认真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新增污染源的产生。2012年共审批建设项目320个,拒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8个,“十一五”期间累计审批项目840个,拒批小造纸等污染项目32个,“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并对开发区按要求进行了区域环评,有效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二)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围绕市下达的百项重点环保工作和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综合整治任务,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全力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经市环保局多次监测,我市古县断面、百尺河平日路大桥断面在6月底以前水质达到了COD浓度≤30毫克/升,氨氮≤1.5毫克/升;芦河入潍口断面在12月底前水质达到了COD浓度≤30毫克/升,氨氮≤1.5毫克/升,1至12月份古县断面COD监测均值为28㎎/L,氨氮为0.753㎎/L。符合市政府制定的断面水质标准。同时,集中精力整治大气污染,目前我市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工作中,一是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对银河、舜河污水处理厂实施全面监管和监控,根据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水量,确保进水和出水达标,发挥了应有的效益。对辛兴、相州、昌城3处镇污水处理厂加强监督,督促按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同步安装在线监测装置,与省市联网,按要求实现了达标排放。二是集中治理污染河流。根据境内河流不同的污染状况,对及其7条主要支流实行分类施治,百尺河治理工程投资1000万元,对镇驻地附近1000米河道清淤挖掘治理,更换河道沙土,并在河流两岸栽树种草;对芦河两岸及河道的生活垃圾、养殖粪便、河内漂浮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对得利斯实施污水限量排放,封堵不规范的排污口;将铁沟河沿岸企业污水全部纳入排污管网,对主河道实行改道治理;全市各镇街共清理河道垃圾6万余吨,栽植苗木、水生植物10万余株,取缔非法排污口123个,确保了及其支流的水质达到区域地表水标准。三是完善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对19家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将所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纳入“三级五大网络”,实现在线联网,远程监控,目前,我市在线监控企业的废气监控达到总负荷的95%,废水监控达到总负荷的90%。四是加快二氧化硫炉后脱硫工程建设。我市现有金安、恒阳、同路、龙光、泰盛化工、良丰化学、润生淀粉以及兴贸玉米等8家热电企业,全部建设了二氧化硫炉后脱硫治理工程,配套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和脱硫设施DCS中控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五是强力推进城西老工业片区空气污染综合整治。一方面对4家空气污染企业实施整体搬迁治理。将泰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良丰化学有限公司搬迁至贾悦镇精细化工园区,将万年食品有限公司搬迁至昌城镇工业园,将康佛特股份有限公司搬迁至老吕标镇;另一方面对3家企业脱硫除尘设施提升改造。福田雷沃汽车厂、北汽福田汽车厂、万年饲料厂锅炉废气脱硫除尘设施全部提升改造,排放废气稳定达标;同时加大查处力度,对区域内的违法小锅炉全部实施关停,共关停违法小锅炉811家,有效地改善提升区域内的空气环境质量。

四是对境内水体环境进行全面监控。在及其支流、及、等9处水库,设置47个监控断面,对COD、氨氮等主要指标每月进行一次监察、监测,全面掌握水体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出境断面达到省控要求。

(三)环境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组织监察执法人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监察力度和监理频次,特别是夜间和“八小时”以外的监理,发现问题,坚决依法处理。

一是实施部门联合执法,开展环保百日专项行动。从年初开始,联合监察、工商、市政、安监、水利、经信等七部门,抽调30多名执法人员,分5个执法检查组集中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全面排查废水、废气、废渣中涉及铅、镉、汞、铬、砷等重金属污染源,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实行一企一策的整治方案,消除了环境污染隐患,确保了全市环境安全。同时,对境内主要支流百尺河、芦河、铁沟河、扶淇河、涓河、益民河、非得河周边的污染源,进行了细密排查,共排查126家企业、314家养殖户、76家饭店。对每条支流的污染源列出了清单,确定了整改重点。对21家违反环保法规、“土小”企业进行关停,对10家企业下达停产治理通知,对5家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

二是集中整治印染企业废水污染。按照市政府要求,从2012年10月至12月重点开展了对印染行业的环境污染整治。制定下发了《市印染行业污染整治工作方案》,要求9家印染企业12月15日前,印染行业色度治理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要求局领导班子成员包靠1至3家企业,负责对该企业的污染整治。通过召开座谈会、调度会、现场会及约谈单位负责人等方式,督促排污单位加快治污设施的改造、升级或更新,目前9家企业污染整治已全面展开,义昌印染、桑莎制衣、裕民针织、亿华针织聘请专家现场进行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中联服装印花、同源针织已着手相关设施建设;龙都棉纺织、瑞福生毛纺织、兰风针织(包括澳华纺织和兰风科技)也已制定相关措施,确保按时完成治理任务。同时对产生、使用、排放重金属的繁荣电镀、方圆电镀、大业金属等企业,结合排污许可,针对污染物排放种类,落实污染治理设施的改造,确保外排废水达到行业标准。

三是开展市区水源地整治。对水库、水库等市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污染源普查,共查出187个养殖场、3个养殖小区户、46个饭店、78家工业企业,基本摸清了市区水源地的污染现状;同时利用边调查、边整改的办法对所有污染点源进行整治。通过治理已关停了水源地周边2家饭店,取缔了“土小”企业20家“、搬迁养殖户3家,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得到了有效保护,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四是加强在线监控。对9家在线联网的国控省控企业和5家重点市控企业进行全天候监控,对超出常态值的数据,及时分析与排查,确保在线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合理性和代表性。共处理异常情况451次,上传数据73万个,为治污减排提供在线数据2400个,为治污减排通过国家核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篇10

一、指导思想

落实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以保护水源安全为重点,实现“同城发展、绿色赶超”发展战略,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做好石材行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为实现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二、整治对象

乡村16家石板材加工企业。乡村石材企业是上世纪90年底引进的外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随着其规模越来越大,污染治理设施却没有到位,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针对这种情况,县政府于2011年11月曾进行了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有企业都补齐了环评审批手续、新上了污染治理设施,至2012年8月份,所有企业基本达到了水污染防治的要求。然而经过了一年多的运行,已有的治理设施、废渣处置场所等已不能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现开展此次石材企业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整治措施

石板材企业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达不到环境保护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针对当前石材企业出现的问题,各石材企业必须按时间节点做好如下工作:

1、所有企业必须完善水污染治理措施,生产废水必须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方可外排,不得有任何跑、冒、滴、漏等现象,完成一家,验收一家,2014年4月5日前不能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一律停产;

2、所有企业必须做好生产过程中的防尘处理,切割生产车间原则上应该完全封闭,产生粉尘集中收集后外排;

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料等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不得沿河倾倒,不得占道堆积;

4、必须在2014年4月5日前完成废渣堆积场地的选址、征地等工作并投入使用,废渣的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5、必须在2014年6月30日前开始着手准备企业的搬迁等事宜,在2014年7月30日前,完成搬迁地点的选址工作,在2014年9月30日前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在2014年12月31日前,原有企业不再供电,搬入新的石材产业小区并落实相应的污染治理防治措施。

四、明确职责

开展石材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是改善我县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乡、村、各石材企业,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圆满完成石材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

1、石材企业:发挥好主体作用,按要求做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积极主动与乡政府协商,做好废渣堆积场所、新的石材加工小区的选址和征地拆迁等工作;

2、乡政府:争取县政府支持,规划建设石材加工小区。协助企业开展有关征地拆迁等工作,协调处理日常环境纠纷;

3、村:协助乡、石材企业开展废渣填埋场等场所的选址、征地拆迁工作,对企业的日常排污状况进行监督,引导企业规范清运、填埋废渣、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