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06 11:2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篇1

【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本科出现的89例全麻苏醒期躁动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麻醉用药、术后不良刺激和个体差异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 躁动 护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妄想思维等,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因此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相当重要。、2010年本科出现了89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采取了相应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本院复苏室病人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共89例,男51例,女3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42岁。手术类型为胃肠、肝胆、骨骼、泌尿外科病人。其中经静脉麻醉67例,吸入麻醉6例,静吸复合麻醉16例。

2 引起全麻苏醒躁动的原因

2.1 术前用药 抗胆碱类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可引起麻醉后躁动不安;阿片类药物如杜冷丁‘苯二氮唑类药品如咪唑安定等也可引起麻醉后病人躁动。

2.2 麻醉用药 麻醉诱导药物与术后躁动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用硫喷妥钠、氯胺酮、依托咪酯作麻醉诱导时,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17.19%和32.03%、43.75%;还有吸入如七氟烷、异氟醚等,也容易引起病人苏醒期躁动。

2.3 术后不良刺激 术后各种不良刺激是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最常见的原因,比如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心理应激等。经分析,术后疼痛引起躁动占99.44%,气管导管刺激占61%。

2.4 术后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如气道梗阻、低氧血症、酸中毒等可引起病人躁动;循环系统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其它如胃肠胀气、尿潴留等均可引起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

2.5 其它原因 老年人、学龄儿童、术前高度紧张的病人,在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机率要比其他病人高。还有术中低温、术后不恰当使用催醒药催醒的病人,也易发生苏醒期躁动。

3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3.1 一般护理 全麻患者术毕 ,专人守护,给以氧气吸入,继续心电监护。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用药情况和病人的情况,分析可能引起躁动的原因。

3..2 防止意外损害 全麻苏醒期病人意识模糊,躁动,易发生坠床。须加强安全管理,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床栏等保护措施。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病人拔管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鼓励病人咳嗽排痰。认真观察病人,出现鼾声、血氧饱和度下降时,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

篇2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综合护理

        慢性鼻窦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手术治疗[1]。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地进行和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我科对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综合护理[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12月我科收治8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男57例,女29例,年龄18~62岁,均经CT检查诊断为慢性鼻窦炎,其中90%有鼻塞、流涕症状,60%有头晕、头痛症状,5%~10%有嗅觉减退等症状。经采用局麻或全麻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86例均痊愈出院。

        2术前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指导:入院患者对医院的环境有陌生感,鼻内镜手术多为择期手术。如果病人对术后状态估计不足,术后可能出现耐受力差、过度紧张的情况,对即将进行的操作、检查、手术有担心恐惧的心理。护士应予热情接待,详细介绍医院及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探视、陪伴制度,作息时间等。与患者谈话时语气温和、态度诚恳。介绍鼻内镜手术的优点、手术的大概过程、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使他们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初步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请一些同类手术术后病人做现场说教,让患者心理上提前适应。并详细介绍我科的先进技术力量、优良的医德医风及完善、系统的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有关疾病的完整信息。另外,做好家属的宣教,家属的冷漠或不恰当的暗示可能产生负面效应,我们采取与家属良好的沟通,充分发挥家属的情感支持效应,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2术前准备:做好患者的清洁工作,如洗澡、理发,做好抗生素皮试,剪鼻毛,滴鼻药。全麻患者通知术前8h禁食水,保证患者充分睡眠。指导患者术前戒烟、避免受凉,训练张口呼吸。做饮食指导,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黏膜的刺激,进食后用清水漱口、去除口臭,预防口腔感染。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检查,训练半卧位,床上进食。查对医嘱,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护送病人到手术室。 

        3术后护理

        3.1术后心理支持: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及有利于病情恢复的信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保证其愉快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病人由于术后疼痛、鼻腔填塞呼吸不畅、口干舌燥、睡眠质量差等情况,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和烦躁。主管护士应采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亲切得体的语言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疼痛、渗血等症状。耐心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做好心理调适,让病人紧张的精神状态逐渐放松,使病人对疾病充满治愈的信心。

  3.2: 一般取半卧位1~3天。全麻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及血液流出,6h后取半卧位。

篇3

预防意外发生:全麻苏醒前患者必须专人看护。由于物的作用,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易出现兴奋、烦躁不安幻觉等表现,无意识抓手术部位,抜掉留在身上的各种管道,如氧气管道、静脉点滴及连接监护仪的导线等。因此,要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护士操作应轻柔,室内光线温度应适宜,避免刺激,另外,还应对患者采取防止坠床自伤措施,必要时应加床档,四肢约束制动或遵医嘱给予少量的镇静剂。护士应具备预见能力:每隔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能敏锐观察到病情的变化,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放过或遗漏任何细节,保障病人在术后麻醉期间的生命安全。充分做好病人手术后回病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与手术室护士认真交接班,使病人头偏向一侧,每小时用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血糖、血量、体温并准确记录。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意识状况,每隔一段时间呼喊病人的名子,注意有无应答,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值班医生,给予处理。

2卧位护理

术后密观患肢未梢血运,给予适舒卧位,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皮肤,抬高患肢,观察患肢伤口部位情况,并指导病人深呼吸,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时注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无挤压、折曲、脱管等现象的发生。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温度光线适意,给家属及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使家属及病人密切与医护人员相配合,安全渡过手术麻醉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患者经过长时间禁食水及受伤和手术创伤,热量消耗大,极易引起脱水,出现口渴、饥饿、烦躁、哭闹不良反应。故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时补充营养及水份,6小时后先让其饮少量水,经观察无恶心、呕吐后再给予少量流质饮食。遵医嘱补液,给予充分的能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意外发生。术区护理:术后术区加压包扎固定,手术后卧床休息,嘱患者勿自行去掉包扎固定绷带,避免术区受压及时观察刀口部位敷料情况。

3并发症护理

对于全麻的患者,由于术后疼痛全麻后烦躁、哭闹、抓手术部位、撕去包扎绷带可造成感染或伤口缝线断裂出血,为术后常见并发症,应给予有效抗生素及止痛药物,注意密观患肢未稍血运、皮温、疼痛情况、肿胀程度,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做四肢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指导患者怎样使用拐杖、调节拐杖高度、与身体相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发生情况的原因及预防,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4讨论

篇4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14-01

慢性鼻窦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手术治疗[1]。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地进行和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我科对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综合护理[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12月我科收治8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男57例,女29例,年龄18~62岁,均经CT检查诊断为慢性鼻窦炎,其中90%有鼻塞、流涕症状,60%有头晕、头痛症状,5%~10%有嗅觉减退等症状。经采用局麻或全麻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86例均痊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指导:入院患者对医院的环境有陌生感,鼻内镜手术多为择期手术。如果病人对术后状态估计不足,术后可能出现耐受力差、过度紧张的情况,对即将进行的操作、检查、手术有担心恐惧的心理。护士应予热情接待,详细介绍医院及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探视、陪伴制度,作息时间等。与患者谈话时语气温和、态度诚恳。介绍鼻内镜手术的优点、手术的大概过程、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使他们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初步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请一些同类手术术后病人做现场说教,让患者心理上提前适应。并详细介绍我科的先进技术力量、优良的医德医风及完善、系统的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有关疾病的完整信息。另外,做好家属的宣教,家属的冷漠或不恰当的暗示可能产生负面效应,我们采取与家属良好的沟通,充分发挥家属的情感支持效应,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2 术前准备:做好患者的清洁工作,如洗澡、理发,做好抗生素皮试,剪鼻毛,滴鼻药。全麻患者通知术前8h禁食水,保证患者充分睡眠。指导患者术前戒烟、避免受凉,训练张口呼吸。做饮食指导,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黏膜的刺激,进食后用清水漱口、去除口臭,预防口腔感染。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检查,训练半卧位,床上进食。查对医嘱,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护送病人到手术室。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心理支持: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及有利于病情恢复的信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保证其愉快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病人由于术后疼痛、鼻腔填塞呼吸不畅、口干舌燥、睡眠质量差等情况,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和烦躁。主管护士应采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亲切得体的语言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疼痛、渗血等症状。耐心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做好心理调适,让病人紧张的精神状态逐渐放松,使病人对疾病充满治愈的信心。

3.2 : 一般取半卧位1~3天。全麻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及血液流出,6h后取半卧位。

3.3 饮食护理: 术后饮食温度不宜过热以免出血,进温凉饮食。术后当天进流质饮食(全麻患者术后6h才能进食),第2天进清淡易消化软食,第3天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食。不食过硬的食物,避免牵扯伤口,引起疼痛、出血。每天用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3.4 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鼻腔填塞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头胀痛、鼻痛,可采取半坐卧位,头部置凉毛巾。由于病人因年龄、健康状况、耐受力不等,应做好解释工作,讲明术腔填塞纱条的必要性,必要时遵医嘱用止痛剂,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擤鼻或自行拔除鼻腔填塞物。应取张口呼吸,少量多次饮水,湿润咽喉部,或嘴唇外盖一湿润的纱布,湿化吸入的空气,减轻口腔黏膜干燥,鼻腔内填塞的纱布于术后48~72h,由医生取出,要注意不要随意拔出,避免出血。手术7~10天,不擤鼻涕,避免出血。鼻腔内有少量渗血,鼻部冰敷可止血,减轻水肿。术后伤口渗血入口腔,轻轻吐出,勿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适,便于观察出血情况。鼻腔渗血较多时,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3.5 基础护理:保证床单元干净、整齐、病房安静、空气清新。温度18℃~20℃,湿度70%~80%,努力为病人营造良好的休养空间,协助病人进行生活护理。

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换药。讲明术后随访,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术后随访是提高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的重要阶段,不断清除术腔的肉芽、血痂、分泌物及坏死组织,解除术腔粘连,保持鼻腔鼻窦的通畅引流,有利于促使术腔黏膜尽早上皮化。出院后如有鼻塞、鼻出血、流脓涕及头痛等症状随时就诊。出院时需向患者详细介绍注意事项,如戒烟、酒,忌食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预防感冒。勿用力擤鼻、挖鼻,按时吃药,定期来医院复诊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并发症 术后护理 口腔颌面外科

随着口腔颌面外科医疗与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颌面外科所涉及的疾病种类更加复杂,涉及的手术区域更加广泛,致使手术难度增加及手术时间延长,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亦相应增加,给颌面外科的术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从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152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男87例,女65例,年龄2~71岁,病种包括:舌部包块、颌面部裂伤、腮腺肿瘤、颌骨骨折、颌下包块、面部包块、舌下腺包块等。因4例患者因移植皮瓣失败,致手术成功率为974%,通过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认真落实具体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对颌面外科术后患者有效的护理探讨总结如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的通畅是维持人体正常气体交换的基本条件,对于口腔颌面外科的术后病人更为重要。保证呼吸道通畅,可避免窒息发生,是诊疗、护理工作中的关键[1]。根据多年来对颌面外科术后观察分析总结,引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分泌物及全麻插管导致的喉头水肿、喉痉挛:在患者全麻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误吸,气管插管的病人拔管后如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并出现三凹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紧急气管切开准备,及时配合抢救。

分泌物阻塞导致的呼吸道梗阻:及时应用吸引器等器械,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及呼吸道内异物,同时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舌后坠引起的窒息:舌后坠或下颌骨后移者,可调整病人的,可托下颌或放咽导管通气,必要时,可将舌牵拉出来,固定于口外。

呼吸类型及呼吸频率的改变引发的呼吸困难:临床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类型及呼吸频率的改变,对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应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术后疼痛剧烈的病人,在给予镇痛药时,避免使用吗啡类镇痛药,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颌面部伤口的观察护理

伤口的护理在颌面外科护理中很重要,创伤病人早期清创、减压,有利于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一般伤后2小时以内是清创的最佳时期。随着显微外科的广泛应用,移植组织皮瓣的术后观察在护理中就显得更为重要,术后伤口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伤口愈合效果的关键。

对移植皮瓣的观察:通过观察皮瓣的颜色、质地、温度及毛细血管的充盈程度,能够客观的反映皮瓣是否有良好的血液供应,移植皮瓣能否成活。如果皮瓣的温度低于正常皮肤温度,应对皮瓣加以保温处理,可在表面覆盖棉垫,亦可用白炽灯照射加温[2]。

对伤口出血情况的观察:病人全麻未醒时,如出现有规律的吞咽动作,应注意口内伤口是否有渗血,面部伤口外敷料是否有渗出。对未清醒的病人要及时吸净口内的分泌物,同时仔细观察口内伤口的缝合情况,如有伤口渗血迹象时,应在病人床边准备无菌敷料及无菌手套,以备止血时用。

对伤口感染情况的观察:颌面部的伤口多为暴露伤口,易受细菌的污染,因此,在临床护理时,要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对症护理。对暴露伤口应定时清洗擦拭,保持清洁、干燥;对包扎伤口,术后如出现持续性疼痛,张口受限,颌周肿胀或敷料有渗出、异味等情况,应及时打开检查处置。经临床观察,用高渗盐水持续湿敷感染创面,有良好的效果,可促进伤口愈合。

对负压引流的观察:对于手术创面较大者,为了消灭死腔,多采用负压引流以减轻局部肿胀,或局部加压,有利于伤口愈合,防止积液和感染。应详细记录、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的变化,以利于掌握伤口的出血及渗出物的性质,对症治疗。要密切注意引流管的通畅,持续保持负压状态。

口腔护理

由于颌面部解剖生理特点及术后状况,颌面部手术后,口腔机械性自洁作用受到限制,加上口内分泌物、食物残渣的滞留以及组织缺损等诸多因素,致使口腔不洁加重,容易造成口内伤口感染。因此,口腔护理在颌面外科术后护理中就显得更加重要。口腔护理一般采用漱口的方法,不能自理的病人则需要协助处理,可用棉签进行清洗或口腔冲洗。为了避免口腔护理的盲目性,提高口腔护理的疗效,可采用PH试纸测定唾液酸碱值,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选用酸碱合适的漱口水。

饮食护理

颌面外科术后的病人,常因口内有损伤、疼痛或手术后口内、外有伤口,以及其它各种病症而引起张口受限,咀嚼功能失调或消失等原因,以至不能正常进食,致使营养摄入不足并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因此,在全身支持疗法的同时,饮食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患者的身体需要,促进伤口愈合,我们的饮食护理原则是:饮食标准为细、软、精并且可口,营养价值高,保证供给足够热量。针对不同状态的病人,遵医嘱采用不同形式的进食种类和方法。

心理护理

近年来,护理领域改变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化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对专科疾病护理及患者的整个机体,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开展多学科的综合护理,研究术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术后的心理适应能力。颌面部由于其解剖关系,手术涉及的部位和器官,常导致术后遗留瘢痕、畸形和功能障碍,使容貌、语言功能等均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致使绝大多数病人术后产生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针对这些患者迫切想改变面部畸形状况的心理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心理护理。

主动介绍病室环境,减轻病人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病人感到自己与正常人是平等的。

积极鼓励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安排其访问已康复的同类病人。

病人因容貌的缺陷而自卑,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自我修饰,增强自信心。护士应和家属一起从生理和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

耐心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使病人了解各种诊疗手段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病人提出内心所忧虑的事情,并耐心解释。

保持环境的整洁、宁静、舒适,避免不良刺激,避免与其他焦虑病人同往。

教会病人放松术,如深呼吸、看书、听音乐等。

保护病人的隐私和自尊。

参考文献

篇6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良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多见于20-40岁女性,呈膨胀性生长造成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当肿瘤生长迅速时,易发生坏死、出血、囊性变等退行性变[1]。甲状腺大部分切除(包括腺瘤)是目前外科治疗甲状腺疾病常用的手术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操作、术后的优质正确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因甲状腺疾病而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例28例。男:4例,女:24例,年龄27-59岁,病程7天-3年,大部分患者由体检发现,术后发生呕吐致吸入性肺炎1例,低钙抽搐2例,其他病例效果均良好。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术前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会有担心顾虑。责任护士应主动关心、安慰病人,了解病人的思想顾虑和需求,介绍病区的成功病例,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对手术和护理工作的配合,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镇静剂。

2.2 术前常规准备:术前2天开始向病人示范训练特殊:患者仰卧、颈肩后垫软枕,抬高15-250尽量使颈部呈仰伸卧位,每日1-2小时,以便手术时适应这种的需要。常规备皮,备血,药物过敏试验,麻醉前用药,禁食禁饮,手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

2.3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尤其是T3、T4、TSH、心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严格进行基础代谢率的测定。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全麻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麻醉反应致呕吐物误吸致呼吸道阻塞。待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及引流。术后24小时内避免颈部过多活动。

3.2 全麻护理常规:术后每30分钟~1小时测血压、脉博、呼吸一次,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直至病情稳定。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3 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患者麻醉清醒如无呕吐,可进食温凉流质饮食。注意过热可使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切口渗血,同时注意进食有无呛咳。鼓励病人起坐进食,术后2天开始半流质饮食。

3.4 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球,应妥善固定,避免扭曲,防止受压,保持有效的负压状态及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术后24小时内引流多为新鲜血20-50ml,48小后引流量逐渐减少,72小时后无液体流出可考虑拔管。

3.5 主要并发症的护理

3.5.1 呼吸困难:多由切口出血压迫所致,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患者颈部迅速肿大、紧张、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护理措施:术后应重视患者的主诉及严密观察其体征。床旁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无菌手套和吸引器,如发生应果断拆除切口缝线,消除血肿。

3.5.2 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损伤:术后通过与病人交谈注意有无声音嘶哑,观察进食有无呛咳,判断术中或术后有无神经损伤的可能,以便及时发现处理。护理措施:做好解释工作,用促进神经恢复的药物,予以针刺理疗等,一般可自行恢复。

3.5.3 手足抽搐:由于术中误切或挫伤甲状旁腺或其血液供应受累都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随着血钙浓度下降,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显著提高,引起 手足抽搐,多发生在术后1~2h.。护理措施:术后观察患者有无手足麻木,口唇麻木、手足抽搐等症状,及时发现迅速处理。避免食用含磷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蛋黄、鱼类等。根据病情给予口服钙片或静脉补充钙剂,本组中2例手足抽搐病例经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以解除痉挛,及时处理后均康复出院。

3.5.4 甲状腺危象:与术前准备不足,甲亢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患者可出现高热,脉速(大于120次/分),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等。护理措施:应及时报告医生,即刻吸氧,予头部大血管及四肢处放置冰袋,酒精檫浴等物理降温,尽量使体温维持在37℃左右,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予碘剂、激素、镇静剂及冬眠合剂等。

4 体会

甲状腺血液循环丰富,手术部位特殊,是一项风险较大,有潜在危险的手术。术中、术后24-48小时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因此,对护士的业务水平要求高。从本组25例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中体会到护理人员对甲状腺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一定要全面仔细、科学、耐心。术前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精心周密的护理,并发症的严密观察,积极预防,是手术成功顺利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计划生育门诊手术病人80例,其中人工流产术51例,上宫内节育器22例,取宫内节育器7例。年龄18~42岁,中位年龄27岁;其中未婚12例,已婚68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4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46例;无心脑血管、呼吸等系统严重基础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病人均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下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

1.2 效果评价 由专人对每个病人进行疼痛、心理、满意度等方面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围术期疼痛;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SAS、SDS采用4级评分,并转换为标准分,SAS、SDS临界分值分别为50分和53分,由专人分别于手术前(护理干预前)、手术后进行SAS、SDS评分;术后按“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记录病人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q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统计检验水准α=0.05。

2 舒适护理

2.1 生理舒适护理

2.1.1 手术室环境舒适护理 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45%~55%。手术室内使用柔和的灯光,避免强光刺激影响病人情绪。保持手术室安静,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

2.1.2 截石位的舒适护理 门诊计划生育手术一般采用截石位。截石位时输液通路通常选择上肢静脉,要保护好输液部位不受压,上肢应尽可能减少外展,原则上不超过90°,以避免过度牵拉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安置腰部和臀部时,要避免腰背部悬空,可放置柔软大垫支撑,以减轻腰背部肌肉紧张,避免腰背部肌肉韧带损伤。安置下肢,多选择在麻醉后进行,先将截石位支腿架妥为安置,轻轻抬起病人下肢,屈髋、屈膝来回轻柔活动数次,双替进行,各支撑点垫好柔软护垫,抬起病人下肢,屈髋、屈膝适度外展,固定好支腿架,两腿间分开角度以100°~110°为宜,髋关节屈曲 90°~100°,膝关节弯曲90°~100°,双腿外展<45°,充分暴露会[ 1 ]。

2.1.3 疼痛舒适护理 手术前给病人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和麻醉方式,解除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态度和蔼可亲,使病人心情放松以提高痛阈。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醉下手术,术前常规禁食禁饮6~8h,选择上肢静脉开放输液通路,配合麻醉科医师实施麻醉,协助监测呼吸、血压、心电及SpO2等,手术结束病人苏醒后进入PACU继续密切观察,直至达到离院标准。病人离院标准[2]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定向力、平衡感完全恢复,无恶心、呕吐,无眩晕,能独立平稳行走。

2.2 心理舒适护理

2.2.1 健康宣教 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手术种类,制定“一对一”的健康宣教方案。通过图解、视频资料等方式,耐心、细致地介绍病人将接受的手术的目的、适应征,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的安全性,手术中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预防措施等。让病人对手术情况有基本的了解,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手术,同时也能减轻病人因对手术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2.2.2 心理护理干预 热情接待每一个病人,真诚、主动地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基本情况,主动介绍手术参与者的技术水平,介绍过往同类手术受术者的感受和体会。对于情绪波动较为严重的病人指导进行呼吸放松训练:保持坐姿,放松心情,双手交叉自然放在胸前,按节奏循环进行“轻闭目、深吸气、慢呼气”,直至其紧张的肌肉自然放松。

2.3 社会舒适护理 与病人交流时仪表端庄,态度认真、亲切、诚恳。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个病人。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护病人的隐私。

3 结果

2组病人年龄、受教育程度、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2组病人均在丙泊酚全麻下手术,术中疼痛VAS评分均较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手术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2组SAS、SD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总体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和表2。

4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临床护理学科中的一种新理念和新的护理模式,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和灵魂舒适等内容。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强调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做到病房环境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条件舒适,形成了早期舒适护理的萌芽。1995年Kolcaba[3]将其上升到理论,提出了舒适护理 (Thonry of Comfort Care)的概念,指出舒适护理应贯穿整体化护理的整个过程,并成为其追求的目标。1998年萧丰富[4]提出萧式双C护理模式(Hiao`s Double C Nursing Midel),强调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使基础护理和护理研究都更加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舒适护理模式正越来越被重视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门诊计划生育手术对象多为健康育龄妇女,但由于受传统思想和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由于我国目前对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工作还不完善,受术者常常会有较为强烈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因此,加强对计划生育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对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舒适护理模式强调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和灵魂舒适等诸方面的舒适体验,十分适用于计划生育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我们在护理过程中,不仅重视病人的生理舒适,而且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尊重病人,使护理对象 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舒适体验,病人在几乎无痛的状态下完成手术,负性情绪也得到有效地缓解,总体满意度达100%。

调查显示[5],病人对生理舒适的要求常常把无痛作为首选,心理舒适的要求常常把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放在首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没有丙泊酚全麻禁忌,一般选择全麻下手术,对个别存在丙泊酚全麻禁忌的病人选用会阴神经阻滞、宫颈局麻药封闭等,尽可能减少病人手术中的疼痛刺激。在接诊和与病人交流时,护理人员做到仪表端庄,态度诚恳,热情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门诊计划生育手术一般采用截石位,手术的安置,要求病人舒适、安全、不妨碍病人的生理功能,无并发症发生,手术野充分暴露,便于麻醉和手术操作[6]。我们根据截石位的特点和麻醉、手术对的要求,将舒适护理的理念落实于截石护理的各个环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总之,舒适护理应用于门诊计划生育手术病人,可有效地减轻病人负性情绪,利于手术安全实施,利于术后恢复,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莉英.两种手术安置对阴式子宫全切病人循环功能和腓总神经损伤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5):363.

[2] 吴文玉,汤安俊,王仁军.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1,32(12):1985.

[3] Kolcaba KY.The art of comfort care[J].Image Journal of Nursig Schilarship,1995,27(4):287.

[4] 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篇8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下剖宫产手术针对性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162例全麻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行普通护理,实验组81例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的效果。观测指标有全麻下剖宫产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分、全麻下剖宫产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及全麻下剖宫产术全麻术后镇痛药使用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定得分69±8和6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4±6和88±5 (P

【关键词】 全麻 剖宫产 护理配合

剖宫产中的全身麻醉方法,简称“全麻”,是指通过吸入或静脉进入体内,抑制中枢神经,使产妇神志消失。为了保证在全麻下剖宫产手术中的母婴安全,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配合很有必要[1]。为了探讨全麻下剖宫产手术针对性护理配合的效果,现对我院的162例全麻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行全麻下剖宫产手术患者162例,年龄21-38岁,平均28岁。按照需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81例,实验组81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体征及孕周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取全麻下的针对性护理配合。全麻前:介绍情况,熟悉诊断病情,嘱咐患者术前相应的禁食禁水,设定合理的手术室温度与湿度,检查医疗器械等。全麻诱导期:病人制动,协助插管,摆放,协助抢救等。全麻维持期:重点是监护工作。全麻苏醒期:防止意外损伤,检查导管放置和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全麻后:随访病人,心理指导以及活动指导。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配合。

1.3 观测指标 ①全麻下剖宫产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分:采用焦虑测评表评定患者手术前、后24小时是否存在焦虑及其焦虑的严重程度。临界标准分为50分,评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②全麻下剖宫产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评估方法采用镇静躁动评分,评分>5分者视为躁动。③全麻下剖宫产术后镇痛药使用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术后疼痛程度评分,评分>7分者给予药物镇痛。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数据的比较,检验水准为0.05。当P<0.05时,认为两组患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麻下剖宫产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分:实验组术前焦虑测评分得分为69±8、对照组术前焦虑测评分得分为94±6,术前两组间焦虑测评分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3.8,P

表1 全麻下剖宫产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分

术前焦虑测评分 术后焦虑测评分

实验组 69±8 64±6

对照组 94±6 88±5

2.2 全麻下剖宫产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3%、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49.4%,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值=9.0,P

表2 全麻下剖宫产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未发生躁动 出现躁动

实验组 82.7% 17.3%

对照组 50.6% 49.4%

2.3 全麻下剖宫产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实验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为13.6%、对照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为29.6%,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值=4.7,P

表3 全麻下剖宫产术后镇痛药使用率

未使用镇痛剂 使用镇痛剂

实验组 86.4% 13.6%

对照组 70.4% 29.6%

3 讨论

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在手术中护理配合显现得十分重要。如果护理配合没有做好,会直接影响手术的进展[2]。剖腹、切开子宫而娩出胎儿即为剖宫产术[3]。实践证实,剖宫产手术涉及母婴双方安全,在手术中护理配合具有其特殊性[4]。对于全麻下的剖宫产,不管对产妇还是胎儿来说,危险性都较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母婴安全的有效措施。

本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定得分69±8和6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4±6和88±5(P

参考文献

[1] 吴秀敏,余桃英.脊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4):466-457

[2] 候智容,徐眷梅,叶梅芳.251例剖宫产术患者手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3):3001-3002

[3] 卢永琳,乐新春,郑晓兰.新式剖宫产术的护理配合.中国实用医药,2007,2(2):102-103

[4] 李萍.剖宫产手术的配合及人性化护理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83-184

篇9

1资料

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病人1689例,60岁以上468例、高血压226例、糖尿病47例,肥胖34例,安装临时起搏器8例。主要为胃肠、甲状腺、乳腺、大隐静脉曲张以及腹部外伤等居多,麻醉方式为全麻、腰麻、硬膜外麻,局麻等。

2方法

2.1术前护理:术前应了解病人病史及手术性质等。评估病人是否高危人群如高龄、肥胖、有无吸烟、有无糖尿病、心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等;给于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教会床上屈伸活动下肢、训练床上大小便,做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以利于术后更好的配合。

2.2全麻后护理 :病人术毕回病房后,护士安置好病人,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是否清醒。全麻已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协助、指导病人进行下肢活动,屈膝5-10分钟,再做伸展,术后六小时内可反复屈膝伸展活动,间隔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可活动一次;根据病情或手术情况,鼓励病人自由曲伸下肢及翻身活动,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别人早期下床活动。病人作床上床下活动时应注意各引流管以防脱落扭曲。

2.3腰麻或硬膜外护理:病人术后回房,安置病人于合适,麻醉作用未消失,下肢感觉运动尚未恢复时,辅以捏拿下肢肌肉作向心性按摩,做被动运动;下肢感觉恢复后,可自由伸展,指导病人做反复屈伸活动下肢,以及翻身活动,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2.4局麻后护理:病人回房病后,根据医嘱,如果可以进食的即给患者饮水、进食,因局麻是手术的病人一般术前都要求禁水禁食,术中再根据手术情况或病理结果来选择其它麻醉方式,如乳腺手术等;局麻术后取自由,可下床活动、入厕等,但不可剧烈活动,嘱多休息,以防手术部位出血。

2.5下肢手术、介入或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护理:术后要求患肢制动,这类病人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栓塞;护士可指导病人活动踝关节,趾关节,主动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或环绕活动,轻柔按摩下肢肌肉,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等活动;术后第一天指导活动下肢,根据病情鼓励下床活动。

2.6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对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病人,遵医嘱采用术后低分子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1250单位皮下注射7~10d,1次/d行腹壁皮下注射。术后24h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情况,按医嘱进行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3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经护理人员临床指导,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指导病人活动下肢的方法,效果显著,一年来,本科室住院手术病人术后无一例深静脉栓塞发生。

4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普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手术和麻醉需要,要求术前术后病人禁食禁水,血液粘稠处于高凝状态;手术过程中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的在全麻下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卧床,活动受限等,均可引起机体血液循环相对缓慢,静脉血流滞缓;目前我们科使用中心静脉置管不断增多,血管壁损伤,抗生素应用,高浓度药物使用使得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腿部肌肉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作用才能向心回流,术后卧床时下肢活动减少,导致肌肉磅的作用减弱,造成下肢血流返慢。正常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及清除作用,当下肢血流返慢或淤滞时,局部凝血酶聚体,纤维蛋白活性下降,易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积极有效的主动或被动的活动下肢,主要通过肌肉伸缩使下肢和足底静脉受压,从而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液瘀滞,防止血栓形成,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深静脉栓塞的形成后,会成为身体里的定时炸弹,有10%急性深静脉栓塞会形成致命的肺栓塞,所以预防深静脉栓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大大降低病人医疗费用。我们采取术后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与往年相比大大降低了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此方法简便易学容易掌握,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只需要护士做好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和督促指导工作,病人或家属就能做到,不增加护士工作量,重要的是没有给病人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达到减轻和预防病人痛苦,这样更容易被病人及家属接受并做好积极配合工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手术科室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刚,吕厚山,高健,等.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5~26.

[2]2009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总医院.张明学

篇10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115-02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新技术,它通过较小范围的手术彻底清除鼻窦病变并保留鼻窦的生理功能,具有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由于慢性副鼻窦炎及鼻息肉病变复杂,加之鼻内镜手术技巧及术后综合治疗等因素的影响,除重视医疗技术外,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1 临床资料

2003年10月~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136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11~74岁,平均40岁,住院时间3~7d,出院后均按要求定期进行鼻腔清理。

2 术前准备及护理

2.1 重视身心整体护理

针对病人的恐惧、不习惯、陌生等护理问题,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等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可以从手术目的、意义、安全性、手术配合等方面进行宣教,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请有此经历的病人现身讲解,使病人易懂、易接受,可取得良好效果。

2.2 了解病史及既往史

注意有无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及出血性疾病,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防止受凉感冒,以免引起手术感染及术中、术后打喷嚏。

2.3 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CT扫描、出凝血时间等各项检查,解释术前检查的必要性,术前常规5d应用广谱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术前1d遵医嘱备皮、剪鼻毛、测生命体征,术前常规肌注立止血、曲马多、阿托品、鲁米那等药物。

3 术后护理

3.1 护理

术后立即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鼻腔分泌物引流,有利于呼吸,可减少鼻腔出血,减轻头痛及鼻塞的症状,避免剧烈咳嗽或打喷嚏。

3.2 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其中血压的监测最为重要。全麻术后禁食、禁饮6h,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局麻后,全麻清醒后6h建议半流质饮食,鼻腔纱条拔除后改为普通饮食,进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进食后及时漱口,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调节病房的光线、温度。

3.3 心理护理

手术后由于疼痛、出血等原因,病人会感到紧张、恐惧,告知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护理病人时态度和蔼,对病人关怀体贴,使用安慰性语言,做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可采用听音乐、读书等方法,转移其对疼痛等不适的注意力,病人家属的言行对稳定病人的情绪非常重要,要取得家属的配合。

3.4 疼痛的护理

术后立即给予鼻部冷敷或冰敷,以减轻鼻部充血及肿胀,由于切口组织充血肿胀,病人常采用张口呼吸,入睡后尤为明显,可在病人口外盖一湿纱布,随干随换,可减轻因口腔黏膜干燥引起的咽痛。指导运用意念,深呼吸等方法,放松身体而减轻疼痛。

3,.5 出血的观察护理

注意观察鼻腔流出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若病人鼻腔渗血量多,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可冷毛巾湿敷鼻额部或冰敷于病人鼻根及两侧鼻背部,如出血较剧,可先吸尽鼻腔内积血,再行填塞止血,而对于大出血病人,由医生在手术室行鼻内镜下止血,同时开放静脉通道,使用止血药物。

3,6术后鼻腔换药的护理

术后鼻腔换药的护理非常重要,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指导病人配合医生。在术后48~72 h填塞纱条取出后,每天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利用负压吸引器清理术后凝血块、分泌物和结痂至出院,同时指导病人正确的滴鼻、喷鼻、鼻腔冲洗方法。

3.7 视神经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复视、视力障碍或眼球突出,眼周有无淤血、肿胀,结膜有无充血,注意检测视力,将观察情况准确记录并反馈给医生。

3.8 脑脊液鼻漏的观察与护理

严密观察有无水样分泌物自鼻腔内流出,一经发现,立即反馈给主管医生,并及时送检。

4 出院后注意事项

向病人解释说明术后鼻腔清理和随访治疗的重要性,是清除病变,彻底治愈鼻窦炎、鼻息肉的关键。注意以下几点:①自行鼻腔冲洗2~3个月,每天1次,用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320000U+地塞米松10mg,喷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防止息肉复发,减轻水肿,加速创面恢复及上皮化。②鼻内窥镜手术后要建立随访制度,并建立文字档案、病历。因鼻内窥镜手术后创面完全上皮化需3~6个月,所以要求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复查1次,第2个月每2周复查1次,第3~6个月每月复查1次,以观察创面上皮化情况,有无息肉复发,及时清理,以保证术后的良好效果。③嘱病人加强体育锻炼,冬春季节,天气寒冷干燥,出门要戴口罩,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防止鼻腔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