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06 11:2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新课程背景下得到了长足发展,积极融入到这场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创新,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目标。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各种改革成果的核心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的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路人。
(2)教学现代化趋势得到进一步体现。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其中多媒体是主要代表。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迈入信息化的轨道,海量的教学信息能够形象展示在课堂之中,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3)教学差异化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长足发展。许多教师进行的分类教学有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并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教学立体性框架得到进一步构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不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还向课前课后有效延伸: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针对性预习,在课后通过生动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延长课堂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教学改革的建议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并强化自主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经验和自身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1)强化自身学习,努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初中语文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形势,不能坐井观天,而要开放眼界,及时补充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学驾驭能力。①认真学习教学刊物。初中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种教学刊物,从中学习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经验,研究教学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②经常浏览教学网站。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教学网站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建议,教师在工作之余要浏览初中语文教学网站,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从中搜集习题课件等方面的资源,有效应用于教学工作中。③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组、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还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感悟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将其消化吸收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2)深化教学改革,充分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改革是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动力,初中语文教师要着眼于教学改革工作,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优化,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①注重改进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要努力为他们创设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许多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成效较为明显,按照班级生数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将教学活动从学生个体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必要的指点引导,侧重于在重难点方面对学生开展思维方式的点拨,基本型学习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②注重兼顾学生差异,促进整体成效提升。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差异,教师一定要通过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发展差异要求,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成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着眼于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组织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提问,还包括语文练习、语文考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全体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部动起来,得到最大化发展。③注重电教手段运用,丰富语文教学过程。将电教手段作用发挥出来,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手段补充信息,尤其是在一些学生缺乏感知的内容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能够较好地发挥补充的作用,通过生动的视频、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单纯的文字转变到丰富的视频信息之中,以这样的信息补充构建起立体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领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强化资源整合,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成效。课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源,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成效提升的重要保障。
篇2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各种改革成果的核心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的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路人。
2.教学现代化趋势得到进一步体现
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其中多媒体是主要代表。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迈入信息化的轨道,海量的教学信息能够形象展示在课堂之中,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3.教学差异化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
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长足发展。许多教师进行的分类教学有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并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教学立体性框架得到进一步构建
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不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还向课前课后有效延伸: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针对性预习,在课后通过生动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延长课堂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教学改革的建议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并强化自主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经验和自身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1.强化自身学习,努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初中语文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形势,不能坐井观天,而要开放眼界,及时补充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学驾驭能力。
(1)认真学习教学刊物。初中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种教学刊物,从中学习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经验,研究教学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经常浏览教学网站。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教学网站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建议,教师在工作之余要浏览初中语文教学网站,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从中搜集习题课件等方面的资源,有效应用于教学工作中。
(3)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组、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还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感悟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将其消化吸收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2.深化教学改革,充分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教学改革是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动力,初中语文教师要着眼于教学改革工作,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优化,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1)注重改进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要努力为他们创设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许多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成效较为明显,按照班级生数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将教学活动从学生个体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必要的指点引导,侧重于在重难点方面对学生开展思维方式的点拨,基本型学习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启发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既要让学生充分开展学习交流,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难点方面也要给予必要的指点,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2)注重兼顾学生差异,促进整体成效提升。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差异,教师一定要通过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发展差异要求,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成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着眼于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组织教学活动,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提问,还包括语文练习、语文考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全体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部动起来,得到最大化发展。
(3)注重电教手段运用,丰富语文教学过程。将电教手段作用发挥出来,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手段补充信息,尤其是在一些学生缺乏感知的内容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能够较好地发挥补充的作用,通过生动的视频、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单纯的文字转变到丰富的视频信息之中,以这样的信息补充构建起立体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领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强化资源整合,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成效
课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源,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成效提升的重要保障。
(1)开发读写活动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开展以多读多写为主要目标的读写专题活动,通过设置读写课、制订读写计划、开展读写竞赛、举办读写展览等形式,为学生营造爱读爱写的浓厚氛围,积累丰富的文学底蕴,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2)开发兴趣小组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朗读兴趣小组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提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抽出时间给予技巧指点,帮助学生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发网络载体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借助网络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将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与同学之间方便快捷地进行沟通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与网络的资源作用。
篇3
摘 要:基础知识和语文作文共同构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而其中对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发展影响极大的作文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良好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若不能被教师充分发掘和使用,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无法得到大幅度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便难以突破瓶颈。结合实例和经验,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策略
作文的写作充满了技巧性和创造性,而当今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流方式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常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在这种形势下,与时俱进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应切实得到运用,以确保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和实效。下文便对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详细剖析。
一、前作文教学问题
首先,传统的“命题―写作―讲评”的作文教学方式造就了当前学生在写作上的诸多问题,这种无序的、杂乱的教学并不能使学生掌握实用、有效的写作方法,也难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厌倦和疲惫的情绪。其次,当前学生写作后教师的讲评也极不到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作文评改课对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益处微乎其微,反之,若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则影响深远。例如,在讲评《生活中的智慧》这一作文题目时,有老师通过“小组互评―典型例句分析―教师评价―引导拓展”的方式进行作文讲评,步步为营、由浅至深的几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对学生语言个性化和美感的培养不足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当前作文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
上文中已经提到,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才能切实保障今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写作教学策略的展开不能急于求成,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应被努力挖掘和培养。下面,本文就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作具体阐述。
1.讲授相关的写作技巧
学生对毫无亮点的理论学习及写作指导没有兴趣,因此只有改进作文教学中写作技巧的讲授方法,将讲解范文的固定理论和灵活的思维引导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技巧的提升。例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一经典作品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启发极大,鲁迅先生的文笔精炼,形容到位,用词准确,这些既是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又是学生在今后写作和工作上追求的目标,因此常用此类经典文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熏陶,学生很快就可以在领悟文章精髓和写作思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大家们的影响,进而领悟到受用一生的写作技巧,作文能力自然会日渐提高。
2.改进作文评改课的模式
众所周知,作文在被创作出来后,仅仅是一个开始,精准的修改和语言的精炼对作文水平的提升影响极大,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改进评改课的教学模式,从而切实发挥评改课的实效。传统的“老师讲评,学生记录”的评改课模式应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我领悟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写作理论知识的传输和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超越课堂而不脱离课堂,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最终再由教师来总结和范文展示。这样的作文评改课方式,不容易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反而由于学生被给予充足的自由和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容易被调动,学习的效率和进步程度自然也会得以提升。
3.培养写作语言的个性化
作文语言的优美和流畅离不开修辞手法等写作技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写作语言的个性化,结合更多的技巧传授和经典熏陶,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能力提升。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背影》等经典散文,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和充满个性的描述语句,常将这些充满美感的文章展示给学生,并加以专业的知识引导,使学生在欣赏前人写作技巧的基础上,通过仿写、与同学交流等方式提升对语言的敏感度,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写作语言的个性化和遣词造句的能力,优美的语言和灵活的个性化修辞手法、语句构思使学生的文章锦上添花。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语言对学生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只有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有效的策略,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上文中提及的教学策略仅供参考,只有将适当的方法与自身教学情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从而将知识和能力最大程度地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 对策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重视度不高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朗读教学往往不能引起师生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升入初中后,语文教学内容的篇幅相对于小学变得较长,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加大,朗读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耐烦。另一方面,朗读并不会作为考试的内容进行考核,教师就不会将其作为重点,也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而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考试的分数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朗读教学。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朗读方式不正确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有些教师尽管会对学生加强朗读教学的培养,但是朗读的方式往往会存在问题。比如,有的教师会采取的朗读方式不正确,会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这样的声音虽大,但是这种训练方法不能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这样的朗读方式比较单一,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有的教师可能会让某个学生进行朗读或者班级分角色,但是在这个方面,教师更多地注重的是学生对词汇的发音,而短句和词义是否正确,以及对于文章应该富有的感情,教师往往不会过多地向学生进行解释。这样使得学生不能把握好文章的基调,朗读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导致学生的朗读水平不能得到提高。
(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学生的朗读时间不足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是把朗读课文的机会留给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朗读结果教师不会对其作出指导和讲解。这样朗读就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本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的时间更多的是让学生做练习题,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朗读是相当费时又费力的,总是用朗读的时间对练习进行讲解和练习。这样一来,朗读教学做不好,学生对生词和读音可能也会受到影响,由朗读教学的缺失带来语文教学效果的缺失。
(四)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理论指导缺失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声音偏小,就是磕磕巴巴,缺字、多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即使学生能够很顺畅地读完课文,通常也是平板,没有感情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学生的朗读作出科学的指导,只是比较简单地进行评价,没有针对性,也不能很好地与教学内容进行联系,不注重表达技巧和学生的感情。再加上教材中根本没有系统的介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朗读看成是比较机械的事情,同时也会失去兴趣,不能把握文章的基调和感情。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色彩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而部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并不能理解到朗读的重要性,而忽略此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要尽可能地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尤其是学生在自主性的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感觉和味道,读出感染力。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在备课的过程中,从提高教学效果的层面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情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认识到该怎样朗读,到底为什么要朗读。只有提高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才能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综合能力。
(二)营造朗读气氛,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朗读的习惯,一开始学生都会对朗读有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朗读氛围,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另外,教师的范读对学生也是一种感染力,学生会对教师的朗读进行模仿。尤其是教师的精彩范读可能会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领略语言之美。可以说,范读能起到很好的点拨和引导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感受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中,激感的共鸣。
(三)明确语文朗读目标,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在初中阶段有很多精美的教材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并且在语文朗读目标中也指出这些是需要进行朗读教学的,因此,教师应该引起重视。针对这些适合朗读教学的课文,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朗读。然而,朗读并不是无目的地读,在朗读前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对不同的课文,应该设定不同的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读,也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把握文章的基调和感情。使学生明白朗读的技巧、重音、停顿等节奏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朗读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其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可以锻炼学生对文章和字词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认识。因而,在日常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朗读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红艳.语文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中,2012(5):119.
[2]郑尧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的分析[J].语数外学习,2012(2).
[3]李艳慧.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教学建议[J].阅读与鉴赏,2011.
[4]马彦敏.语文教学要关注朗读的有效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
[5]陈小芳.语文课堂:向着“乐于朗读”出发[J].成才之路,2009(8).
篇5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文课堂;利弊影响
网络语言其实有两则不同的含义,第一,是说和网络有关系的特别性语言和专业语言,比如说网络病毒、软件等。第二,就是网络交流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语言词语,比如说给力、小伙伴、妹子等。鉴于本文研究的内容是网络语言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影响,所以,我们主要研究网络语言的第二种含义。
一、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利”
1.网络语言的自身优势
(1)生动形象
网络语言可以很好地为受用者营造了一种非常好的虚拟交流空间,而且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情感的真实流露,并且在网络语言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针对性非常强的词语,比如说“菜鸟”“恐龙”等,新词语的出现符合人们实际生活的审美要求。
(2)幽默风趣
虚拟空间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提供了相对轻松的交流环境,网络语言也是在这种集思广益的环境中出现的。所以,网络语言就会出现很多幽默风趣的词语,主要适用群体都是现阶段的中学生和高中生等,比如说“坑爹”“大神”等。
(3)新颖实用
新颖是网络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网络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在虚拟的世界中人们可以随意畅想,在虚拟空间中人们挣脱现实生活的束缚,在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没有限制地遐想和创造,因此,体现出网络语言的新颖性。
2.网络语言对语文教育工作的影响
(1)“创新人民语言,为丰富现代化汉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句话是中国北京大学的中文系教授苏培成说的,他认为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一个时展的象征,也是学生思想的释放。语言文字需要一定的规范才可以继续使用,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育当中更加需要规范。这里所述的规范并不是将语言表达管理的非常死板,不能越过雷池半步,这种规范不是我们需要的。
(2)增强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交流速度,为初中语文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课题和素材
网络是一个大众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因为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和全覆盖的内容性,成为日常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还有就是众多初中生活跃的思想和个性,更加容易催生出新的创作形式和素材。除此之外,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形式方面,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已经成为表现自我和展现个性的重要方式,很多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不单单迎合了他人的创作理念,而且一些新奇、幽默、个性的词语也在不断地出现,为语言文字创作提供了非常广大的空间。
二、学会摒弃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弊”
1.摒弃网络语言中带有低俗、恶俗的词汇
因为网络交流平台的门槛低。虽然说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但是也为部分低俗文化的需求敞开大门,比如,网络游戏中残暴画面、人性攻击和网络论坛中互相谩骂的情况时有发生,让很多教育工作者为中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堪忧,如果不幸部分中学生被“一枪击毙”,造成的损失是没有办法估量的。
2.过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语文水平能力下降
网络语言中会出现一些积极向上的词语,但是,随之而来的负面词汇也会令人担忧。比如,网络词汇中的“给力”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社会发展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完成,在发展的过程中,粗俗、低俗和语言文化会影响整个社会语文水平的下降,尤其是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本来就是生活在人生定型的黄金时期,如果接受了不良思想的影响,造成的后果无法想象。
3.滋养学生不健康的学习心态
网络信息资源为部分勤奋好学的学生打开了学习和研究的另一种渠道,更加方便和快捷,但是也为很多懒散的学生提供了投机取巧和抄袭的方便,这样影响的不单单是学生成绩的下降和学习能力的降低,最主要的是滋养了学生消极的学习状态和不良的思维发展模式。
网络语言的利弊两面性在语文教育工作中,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而且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融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不能出现拒之千里之外的思想,需要虚心接受和学习,领悟网络语言中反映出来的积极思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两面性。
参考文献:
篇6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
课堂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对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从教师的角度上看,就是教学内容能顺利的传达到学生那里,知识信息能成功的转换为课堂交流信息,不让主要知识信息再传递中消失;从学生的角度上看,要保证学生对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接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深化,扩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因此,要提高可以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从自身教学情况出发,在立足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各种教学策略,而教学策略的方向是多样性的,只要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就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适当的采取综合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促进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更易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综合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技术,便于学生直观感受,还能根据需要回放再现,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
当然,多媒体运用不当,也有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一面,如学生可能由声色并茂的画面而心往别处,分散注意力,也有可能产生视觉倦怠。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把握好利用时机,不至于喧宾夺主。只有教师会用,善用多媒体,才有利于顺利实现课堂三维目标,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二、备课的有效性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事先的精心准备。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语文老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这包括课程标准、名师的优质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如果你找到了本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那么自己的备课才能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其次,要舍得花足时间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
三、增加学生心理效能,提高学习信心
有信心才会成功。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那肯定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心态。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结果没有把握,是当前许多中学生的普遍心态,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所必须要注意的。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或者是从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上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都是题中之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心理效能的提升。所谓心理的自我效能,就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学生心理效能越高,对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评价越高,所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反之,自我效能低,学习的信心就低,对任务完成的效果就越不确定。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提高学生自我效能,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的教学目标设定应该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就是可以把立意、构思、表达等这些技巧分开教学,避免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学习,更有利学习信心的增强。
四、提问的有效性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启发学生自省,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呢?首先,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说一遍。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尚未做出明确结论之前,不能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以免干扰学生。其次,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不能由相对固定的少数同学回答,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请学生回答,也不宜先抽学生再提问。再次,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第四,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问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的回答问题。最后,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
五、作业的有效性
孔子在《论语》中指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作业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让各类学生的作业达到实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化布置作业,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坚持精当、适度、适量的原则。同时,要想全面落实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还必须要有适度的训练与考试。全国课改修订组组长温儒敏先生针对目前的课改现状也曾提出这样的建议:要理直气壮地抓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教师通过深化语文教学研究,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有助于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语文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地。
参考文献:
[1]张青青.巧用课堂导入,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研),2011,(5).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少数民族;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75-01
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广西,在这里很多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与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和教育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讲,弱势族群教育一般是指处于恶劣、边缘的生存环境,生活条件较差,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人口稀少民族群体的教育。例如:聚集在广西全州的一个偏远小乡―东山瑶族乡,很多人从小就讲瑶语,以至于很多小孩都不会说汉话,汉字读音不标准,到了中学便难适应语文教学[1]。我们迫切感到弱势族群教育正踉跄行走在边缘,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别,无法忘记那些徘徊在教育边缘上的孩子,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我们的教育究竟落后了多少年?
一、少数民族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东山民族初中,是全州县最偏远的一所中学。在这里人民群众朴实,由于历史的原因,习惯了其社会缓慢发展的步伐,适应不了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包括现代教育知识飞速更新的状况。瑶族并非如史书所记载的“好山恶都”,而是历代统治者推行的阶级压迫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压迫政策的结果。近几年,在少数民族中学任教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近些年在少数民族教学实践中,我们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1、语言素养较差,教学效率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语言素养本是教师手里最重要的工具”,可见语言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师都受到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素养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要朴实,不能做作。在教文艺性作品时,不仅要努力通过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从情境和美感中去进行鉴赏,而且还要通过理性的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评论,表述自己的观点;教议论文时,则应交错运用哲理性语言与形象化语言,使学生领会文章中情理相生的旨趣。
2、缺乏针对性和创造力。首先,教师没有正确意识到少数民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所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以至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化过于普遍,学生没有正确领略到两种文化的衔接性,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找不到语文学习的兴趣。其次,针对性和创造性没有有效的结合。例如:课堂教学程式化,方法呆板。有的教师无论讲析哪篇文章,其教学方法几乎都是按题解、字词、分段、逐段分析、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几个步骤进行[2]。
3、教学实践,并非是直线式的,往往有时会节外生枝或误入歧途,导致新教学观难以真正确立和践行。因此,作为教学及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反思评价,及时把握这一过程的相关信息,调整与新教学观相抵触或不和谐的成份,改变违背新教学观的行为或活动,不断强化新教学观的主导地位,从而使教学观与教学实践真正统一起来。
二、少数民族中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几点建议
1、少数民族中学语文指导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的打开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思维和想象。“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还要学生们去观察生活;更要让学生们去感受生活,从而提高学生们对语文的悟性,让学生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
2、教学模式要灵活化。教学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的探索。在少数民族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们没有准备是不行的,对于每一节语文课都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们应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备课中,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模式;要灵活多变;要充分搜集资料;还要考虑学生个体情况来破解疑问,从而提高每一节语文课堂的效率。这些都需要我们少数民族中学语文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3、在少数民族中学语文教学上需要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角色。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双方角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以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对于少数民族初中语文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正视之。这对于教师们来说,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对于少数民族中学语文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坦然处之[4]。
自古以来父母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教师同样有这样的心态。新时期教师的教育工作越来越难做,要想保证少数民族中学语文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的变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这也是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所应该做的。我们的少数民族的教育不仅面临着资金的紧缺,更面临着思想的紧缺[5]。因此我们的整个社会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应该多给予这些弱势的群体足够的重视和帮助,使他们能够尽快的摆脱政治上的边缘境地。
参考文献:
[1] 张天伦.偏远地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成功(教育),2011(04):23
[2] 黄金结.文化震惊:瑶族学生从村小到中心完小――基于对瑶山小学生的调查[J] 民族教育研究,2007(06)
[3] 龚 敏.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5)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71-01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客观性、非线性、说明性、实用性、简明性、丰富性以及技术性等多项特征。因此,初中语文进行有效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等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且活跃课堂氛围。此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扩充文本的形式,拓宽阅读的事业,进而提高学生面对生活的综合能力。所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之策,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
根据教学经验以及调查表明,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主要呈现为以下三种状况:
首先,初中生比较倾向于阅读自己所熟悉、所喜欢的文本类型。对于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新型的文本形式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中学生对该种文本的阅读兴趣显得十分必要。
其次,在接触非连续性文本的学生中,其阅读动机主要来自于学习与生活、个人兴趣、求知欲望等等。所以,教师与家长应当进一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环境来培养学生此类文本阅读的兴趣。
再者,调查发现,学生主要是从课外书刊、杂志以及网络媒体等途径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所以,平时,应拓宽此类文本阅读的途径,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二、影响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因素
通过实践与调查总结,当前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语文教师的影响
在当前的初中学校中,教师基本具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意识,但是在教学态度上,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还应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共享这一本文阅读的重要性。
2、家长的影响
根据调查发现,家长的督促使学生产生文本阅读动力的重要来源,因此,家长的态度对于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很大的影响。
3、学生本身的影响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样是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主体。所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是对教师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4、学校课程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中学生没有在阅读课程设置过程中涉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程,部分教师也没有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列入到教学目标之中,所以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专项课程缺乏设置,可以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项缺失。
三、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1、教师应进一步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认识
新课标指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求进行教学实践,并深刻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及时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不断完善自我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教师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之中的教育,同时也包括课堂之外的教育。而家长作为课堂之余与学生相处最多的对象,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家长认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协同家长共同促进初中学生非连续文本的阅读与学习。
3、教师应创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方法
首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内容要进行合理选择。对此类文本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其次,此类文本授课时间应合理安排,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把握关键信息,理解阅读文本;再者,课后强化练习必不可少,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文本、选择文本、阅读并理解文本;此外,进行多学科、多板块互动,语文教师可以将此类文本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比如用政治经济图表读题策略、数学函数图表阅读策略等形式来丰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4、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指导
一方面,教师应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此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此类文本阅读的习惯,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此外,加强学生的巩固联系,并进行知识性指导。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逐渐成为了其发展的一种新型趋势。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一方面对当前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点积极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邱 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08(25):171-172.
[2] 刘 丽.“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06(20):88-89.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实践分析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就是指学生不仅要阅读,还要进行写作,真正做到读写结合。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写作则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是知识的展现过程。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简单来说,语文就是由语言与文学相互构成的。所谓的语言,就是要叙说出来,而文学则要依靠阅读与写作来体现出来。所以,换句话说,学习语文的基础条件就是要实现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读写一体化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一体化的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我国的教育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就必须坚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并将两者实现有机的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读写一体化就是要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互统一。在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中,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另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能掌握好文章的思想,明确文章的情感走向,为写作提供帮助。
2.在写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传达思想感情,并传递知识的劳动过程。所以说,写作是来源于阅读的。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可以通过写作来显现出来。因此,在初中语文一体化教学中,学生能通过写作实现阅读后的思维创造,同时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也能够通过写作得到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是相互促进与相互依赖的。通过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抛锚式教学模式;合作探究;策略;研究
引言:当前,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下,抛锚式教学模式已成为这一理论的实践者。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与主体性,要求以真实事例或者问题为基础。因此,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建立在真实事件或者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要成为课堂教学进程的“锚”,通过“抛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根据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一、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策略之首为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教师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确定课堂教学知识的主题,进而为抛锚式教学做铺垫。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合作探究式的活动却没有具体的时间约束,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解决好二者之间的矛盾。此环节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教师要充分的了解课程的内容,并将其仔细划分,以明确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为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这一环节做好铺垫;其次,在“抛锚”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将所有问题在课堂中以合作探究式方式集中解决,而要恰当的将问题转化为课终的悬念,使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这样能够为下节课的衔接和导入做好铺垫;第三,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实事求是的设计课堂问题,以达到有重点的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以充分吸引学生兴趣为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合作探究式学习环节中,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积极性。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在实现合作探究式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将课堂的学习氛围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进入课堂情境的过程中,为课堂知识的开展做好铺垫;第二,将课程的知识置于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进入到探究解决的模式中,从而为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做好铺垫,这也为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打好了基础。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吸收,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还原于生活,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的合作探究活动时,要精心的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环节,尽最大能力将知识还原于生活实例或者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教学环境中,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着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1]。
三、设计探究问题以达到“抛锚”的目的
在新课改的全面要求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这就自然而然的要求教师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后,就需要教师根据既定的情景设计相应的问题。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只有教师把握好所设计问题的度,才能起到吸引学生兴趣的作用,进而才能使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投入到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设问环节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显,使用设问的目的也只是单纯的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未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要想更好的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掌握将课堂知识内容转化为问题的方法,要与课堂所创设的情景相吻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与此同时,要注重所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创造性,即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延伸拓展的内容,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二,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以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整体发展态势为基础,使所设计的问题既有重点又有针对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化解学生的压力,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2]。
四、沟通交流、集思广益下实现合作探究
在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探究的环节,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疑惑与不解,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直接“解惑”的方式,要与学生一起进入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环节中,这样做的原因为:第一,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模式中,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第二,符合了当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要求,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探究式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探讨学习,然后以前后桌为单位进行探讨结果的交流,从而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探究学习的目的;第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在各抒已见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并使探讨的结果更加的清晰且完整,并且探讨结果的准确度更高[3]。在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并有效的组织教学课堂的秩序,从而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且准确的把握知识的内容与重点,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经过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合作探究式教学环节,能够使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事件以及问题挂钩,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最终形成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探究合作式学习氛围,这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并提升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石柱乾.抛锚式教学的几个环节[J].广西教育,2012,9(06):58-62.
- 上一篇:消防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下一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