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重点范文
时间:2023-08-06 11:2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治理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如何发挥工会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共同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和经济社会改革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 工会组织 社会管理创新 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为了人民群众,也要依靠人民群众。工会作为党领导的重要人民团体,具有组织体制健全、联系职工广泛、熟悉基层情况、了解职工意愿等特点,有做职工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因此,要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充分认识工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从《中国工会章程》对中国工会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中国工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群众性。阶级性方面,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国家重要的社会组织和团体,有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群众性方面,作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对象――会员和职工的代表,有着特定的工作领域和优势,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协调劳动关系,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推动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扯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广大职工群众不但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工会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双重身份,决定了既要发挥好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主体作用,又要必须把广大职工团结动员起来,始终坚持以先进的思想教育引导职工。
(三)和谐社会的服务者――服务社会管理
当职工和企业或政府发生利益矛盾甚至对立时,就需要工会参与协调,帮助解决利益矛盾。工会组织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安全“缓冲垫”、“减压阀”,缓冲劳动关系双方冲突,减轻社会压力,消除对抗因素,促进社会矛盾解决。同时,社会管理又离不开社会服务。工会作为最重要的群众团体,履行好自身职责,服务于广大职工群众,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管理”不是“管制”,为了服务而进行的管理才是科学的、合理的。社会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是以什么样的态度、理念、作风来履行社会管理职责。
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一)积极组织职工建功立业,健全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平台,激发职工的创新能力,以增强社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工会组织应以更加自觉和开放的姿态,参与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积极引导职工树立发展信心,牢固树立只有加强社会管理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只有社会发展才能维护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职工具体利益的正确观念,培养职工公共责任感,增强职工社会归属感,最大限度激发职工的创新潜能、创造活力和劳动热情,把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社会管理上来,使广大职工主动自觉地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在全面建设小康型社会进程中建功立业。
(二)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以增强社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广大职工弘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劳模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工作,深入开展“创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努力成为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转岗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形成有利于职工学习成才的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增强社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工会干部要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增强把握大局的能力
工会干部要服从和服务好推动发展这个大局,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当前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开展工会工作的水平。
(二)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
工会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境界。明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和经验。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时期党的工会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熟悉工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工会基本理论和法规,这样才能在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实践中找准着力点,增强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社会公共利益 实现机制
一、经济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社会公共经济利益
1.经济法以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为追求,是由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决定的。在经济法中,其需要调整的对象是国家需要干预的经济活动:例如市场秩序调控、社会分配调控、宏观经济调控等等。经济法对市场主体进行指导,为经济个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益;经济法通过对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进行规制以实现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在最规范的过程中减少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市场主体趋利性,将市场的无序状态降到最低程度,实现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经济法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因素进行宏观调控中发生的关系进行调整,使得国家的经济总量保持最根本的平衡,优化国家的经济结构,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良性发展。
2.经济法以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为追求,是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属性决定的。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属性涵盖有经济民主、社会公平、整体经济效益和经济安全。经济法的社会公平要求在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中照顾社会每个公民的利益要求;经济民主贯穿于经济法体系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经济民主强调经济自由;整体经济效益就是要求从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予以调控和指引,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经济安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前提,经济活动应遵守经济法律规范,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
二、经济法中社会公共利益的特点探析
(一)维护内容的基础性。内容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合法性要求该经济利益是被法律所明确规定的或未被法律禁止的。合理性的要求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该项公共利益是非常有必要实现。追求公共利益是社会的必然选择,公共利益要高于私人利益,例如高于私人的财产权利等,这是公共利益的应有之义。二是保障公共利益实现的措施要在合理合法范围内。保障公共利益实现的措施,应该和公共利益呈现出一定的比例,也就是用最小的成本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也即比例原t。公共利益的特性是具有必要性,也就是说,公共利益和个人私利相比,必须要进行保障,在价值保障上应该优先进行保障。
(二)实现程序的民主性。1.社会公众是判断者。公共利益的受体具有广泛性,具有公共受益性。公共利益的享有者是社会公众,公用事业由社会公众直接使用或间接使用。但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必须是使公众受益,社会公共利益具有的公共受益性决定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决定者与判断着应当是社会公众。
2.知情权与参与权的享有。实现过程中的民主性主要是要求赋予社会公众知情权与广泛的参与权。首先,社会公众作为公共利益的决定者与判断着,应当享有决策和判断所必需的信息、资源,也即知情权。决策者在进行决策和判断的时候,需要足够的信息来对其决策进行保障。在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序中应避免出现政策信息的垄断与截留,保证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公共利益事项的知悉和了解。其次,社会公众在公共利益的判断与实现过程中应享有广泛的参与权。公共利益关涉到社会公众的权,其决策与实现过程中应吸收社会多个主体的参与决定,赋予社会公众广泛的参与权。
(三)实现目的的平衡性。经济法在维护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体现出的正当性在于它以利益相衡为操守,它以每一位社会成员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得到补偿利益为宗旨。经济法中的公共利益,其实是对社会底层人权益的一种保护的体现。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和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势必是社会中出现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按照阶级的划分,就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在法律上将弱势群体划分为两个种类:其一是因为心智或者是身体的残疾等,从而导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因为不能正常参加劳动而使自己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其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因为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不公正,导致这部分人的正当权益被剥夺,从而需要法律为其提供相应的援助而保障其正当权益。
三、经济法中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
其一,民众诉讼。民众诉讼法让普通百姓有了更多的诉讼的权利,民众诉讼法对普通百姓的诉讼权进行保护。
其二,集团诉讼代表人。在当前我国实行的民事诉讼法中,通常情况下,需要确定集团诉讼代表人中的原告人数,同时还需要授予一定的权利,当集体利益发生损害的时候,通过集团诉讼,可以对这些受损害的个体的权益进行保障。经济法赋予这些集团诉讼代表人诉讼的权利,集体诉讼代表人可以对被告人的权益进行代表,对全部被害人的权益提出诉讼。即使很难明确被害人所受损害的性质和范围,也不需对诉讼进行权进行授予,同时对代表人的诉讼权利也不妨碍。
篇3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获取人员、培训员工、评价绩效和给付报酬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关系、工作安全与卫生以及公平事务,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提供管理工作时涉及人或人事方面的任务所需的概念与方法。 运用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方法,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理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教育和协调,做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进而回馈社会,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是指规范个人或群体行为的原则。特别指那些你用以决定自己行为的标准。道德决策包括道德判断与道德标准。 道德活动,也称道德实践。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社会实践与活动。管理人力资源常常要作出一些事关道德的决策。如你雇佣了某个人而拒绝了另外一个人等等。
一、以电力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完善公司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要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企业经营计划的一个子系统,是要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人力支持的,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以企业的最高战略为坐标。 而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需紧跟时代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健全、修改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制度。
电力企业应该站在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指定人力资源规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配置计划、培训与开发计划、工资激励计划、员工关系计划等等这些业务规划的每一项都应当设定出制度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它们有效实施是总体规划得意实现的重要保证。同时,这些决策,员工们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认为这些决策和决策的程序是否道德与公平。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公司人员配置与甄选
公司在进行人员配置与甄选时,一般从解决公司实际发展需要出发,为节省人员甄选成本,降低人力资本投资,通常只注重专业、技术和技能等外在因素,而不能从深层次研究与考核应聘者的内在因素。
有笔者写道从道德活动上来讲,提升一个组织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雇佣更多有道德的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下,在员工招聘过程可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公司在道德与公平对待问题上的价值观和文化。假如未来的员工任务公司在甄选过程中没有公平待人,他们就会认为,道德活动在这家公司不太受重视,这样企业的社会形象就会受到损害,也严重的影响企业引进高技术、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企业发展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公司经理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以确保应聘者认为公司的评估方法是公平的。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公司经理应该做到所问的问题中肯,有礼貌,尊重人,还要提供与应聘人员双向交流的机会。一般情况人们会认为这个招募甄选制度比较公平,这样也可以体现公司的正面形象,发展社会正能量。
公司招募制度也是公司形象宣传,一个公司的招募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必定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从而提高企业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为员工发展提供正能量。
三、道德培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关注企业员工利益需求和价值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线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系列教育的全过程,做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中国顶层设计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系列教育总体规划,道德培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道德培训有利于公司培养一种有道德和公平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形成企业员工共有的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良好的企业文化底蕴对员工有强大的凝聚、规范、导向和激励作用。
道德培训包括向员工展示怎样认识道德困境,了解如何利用道德框架解决问题,人力资源是如何在道德问题上发挥作用。培训要强调道德选择的精神力量,强调企业对道德与诚实的重视。企业高层出席道德培训可以说明企业的重视。
四、绩效评估与奖惩制度上强调道德、公平
绩效评估的目的在于借助一定有效的考评手段,通过对工作业绩的考量与评估,评估过去工作成果,来激励未来工作绩效的提高。公司的绩效评估是公司强调道德、公平的另一个表现。绩效评估不仅仅是口头上维持高道德标准,还要形成文字评估制度标准。直线经理如何评估绩效也很重要,评估标准要清晰,评估体系本身要有针对性和公平性,这样才能体现出公平和道德胜过一切。
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是奖励有道德的行为,处罚不道德的行为。简言之:行为决定结果,赏罚分明。真实的做到结果公正、程序公正和人际公正。奖惩机制必须具有公平性,保证外部公平与内部公平。奖励会对员工带来成就感,对未来奖励承诺会激发员工不断提高业绩的热情,进而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更有效的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五、组织文化对工作中道德活动的影响
仅仅是道德规范是不能防止不道德的行为的,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有正式的道德规范,多数企业还提供道德培训。但仍然很多人在工作中出现过严重的违法或道德问题。为什么道德规范与员工感觉之间出现错误呢?其因素有个人的、老板的、道德规范因素、竞争程度,和员工间的相互关系。经理人或老板确立了价值观,通过他们本人的行为创造了一种文化。员工们从经理人或老板的行为和文化中获得了信号,从而影响他们自己的行为。
组织文化是公司员工共同享有的有特色的价值观、传统和行为。 价值观重要性在于它对员工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一般会发出明显的信息,告诉员工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行为可以被公司接受,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行为不能被公司接受,企业文化是组织目标的表达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与文化底蕴能够更好将个人目标融入到企业目标当中去,更好的帮助企业完成其组织目标。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员工关系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这样说过,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告诫企业管理人员,对待每个员工要诚实和尊重。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划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员工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睦友好,互相帮助,努力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社会人际关系。为适应时展,电力企业以诚信、友善为着眼点,改革与创新员工管理机制。
篇4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20-02
一、大型仪器设备的定义及其涵盖范围
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通常指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基本属性就是应用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它涵盖了分离纯化设备、计量鉴定设备、光谱和色谱设备、结构分析和定性定量检测设备等。本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上述类型的仪器设备达九十余台件。分布于大小不等、功能不一的7个实验室内。
二、传统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弊端
1.分散管理。早期的实验室仪器管理是建立在各个学科和各种专业的实验室基础上的分散管理,各种大型和通用仪器分属相关学科和相关实验室,每台仪器利用率很低,其他学科和实验室还不能随便使用这些仪器,致使这些仪器设备长期闲置,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利用价值。
2.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的若干规定,比如,采购制度、保养制度、维修制度、操作规程等,但这些规定和制度大都是笼统的、不具体的、针对性不强的一些条文,执行起来难免不好落实,结果是管理不到位、保养维修不及时、大型仪器的损坏和流失在所难免。
3.重复购置、报废和积压较多。由于分散管理使得一些实验室重复购买一些相同的仪器设备,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有些仪器设备到货后不能及时开箱验收,超过了保修期。多年使用的仪器也不能及时报废而造成积压。
三、大型仪器设备新型管理模式的建立
1.将分散的仪器集中管理。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经费支出占整个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费的绝大部分,它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极其重要。为了提高其利用率,我们把分散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突出相关学科和实验室的共享共用,强化大型仪器设备的分楼层、分使用功能的专项管理,比如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普通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离心仪器设备、发酵仪器设备、光谱仪器设备、色谱仪器设备、制备型仪器设备等由专人负责管理。由于这些仪器既要兼顾本科生实验课教学,也要照顾科研课题和研究生课题的需要。这种管理模式解决了大型仪器的重复购置,有效地节约了经费,共享的结果就是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仪器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管理人员有较高的仪器专业知识,对仪器的工作原理、规格型号和操作规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仪器故障的排除有比较多的系统经验。同时他们还应该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耐心的工作精神,对自己管理的仪器设备用途、特点和注意事项全面地掌握。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拟定管理细则,规范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程序和方法。基本熟悉仪器的采购、招投标及不同厂家同类仪器的特点比较和选购意向。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训练;外出进修和在职提高;完善岗位培训制度和技术考核指标体系。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仪器设备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包括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购入日期、标准配件、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学校编号和实验中心编号等)并存与档案室。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学校和实验中心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分别建立单一仪器的管理档案(包括仪器存放房间号、使用记录本、维修记录本、具体负责人等),建立大型仪器使用评价标准体系,制定年度仪器检定制度,确保每台大型仪器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4.切实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仪器设备日常管理是一项比较烦琐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对所有仪器整体做宏观价值管理,还要求对个体仪器的实物做具体管理,本实验中心主要是采用仪器设备分类管理,利用网络和人工协辅管理。①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对所有大型仪器都编制了详细的分类目录并确定分类序号,以利于准确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为每台仪器设置了固定资产卡片,每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有详细的清单和库存配件资料。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都附有使用记录本和维修登记册。任何使用仪器的人都必须在使用后做详细的登记。②使用(操作)培训。为了保证大型仪器的完好率,我们对每一个操作者都在使用之前进行培训,特别是新购进的仪器。普通操作者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发给某一仪器的使用资格证。让每一个操作者都掌握仪器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仪器就不会轻易被损坏,教学和科研以及研究生的课题,还有对外服务才能得以正常进行。③仪器使用预约制度。本中心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研究生课题、教师的科研课题、对外测试任务等,现有仪器设备数量相对不足,为使各方应用和测试任务有序进行,充分发挥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应有效能,妥善安排本科生实验教学和研究生做课题使用仪器的时间,合理协调科研课题和对外服务所用仪器的顺序,所有仪器使用都采用预约制。一般由使用人提前一周左右向相关的管理人员申请预约登记,按计划和指定时间使用仪器。④及时的维修保养制度。仪器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遇有仪器故障,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维修,不能自行维修的必须立即联系经销商和仪器制造商进行维修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为中心乃至学校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确实提高这些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开创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中心的各项工作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程艳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当代经济,2009,(01).
[2]刘清源.浅谈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
[3]洪庆华,马凤国,冯卫芝,等.高校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8,(05).
[4]胡芳,徐浩.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5]李韦华.高校设备管理浅谈[J].科技信息,2010,(11).
[6]何坤.浅谈高校设备管理现状与整改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10,(07).
[7]黄楠.加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保障教学科研顺利进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
[8]黄久龙.实验室设备网络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8).
[9]陆宝忠.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的效益管理[J].科技资讯,2007,(34).
[10]关丽萍,宋皓.探索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1).
[11]毕建杰,王淑静,等.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方法与经验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01).
[12]蒋文生.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1,(02).
[13]杨雪梅,王培.关于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2).
[14]李剑锋.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
[15]刘晓波.加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16]李风芹.省属高校如何提高大型设备利用率[J].人民论坛,2011,(17).
[17]胡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18]曲文静.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J].华章,2011,(1).
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一五”质量工程项目(20100907);吉林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00615)
篇5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是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保障城镇防洪安全的要求,同时,传达贯彻水利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前一阶段已经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近期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明年积极争取中央投入,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保护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奠定基础。下面,我讲六点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启动中小河流规划编制的背景
(一)中央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我国江河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除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外,全国范围内有众多中小河流,且大多分布在重要城镇及农村广大地区。目前,许多中小河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全国约有70%的中小河流经常发生洪涝灾害,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当前,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淤积萎缩严重、缺乏规划指导、治理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以及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总人数的2/3以上。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加快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对保障重要城镇和粮食基地的防洪安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快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在今年1月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要求:抓紧编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水利部党组把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列入今年工作要点。
(二)我市中小河流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城镇防洪安全
我市境内河流众多,全市河流以中小河流为主,流域面积占75%以上。市内降雨充沛,有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三个暴雨区域,多年降水量均值分别在1600、1400和1200mm以上;我市具有河谷、浅丘和山丘地形分明的地理特点,全市临江河而建的城镇735个,占全市城镇总数的67%(其中分布在中小河流沿岸的城镇600余个);长期以来,国家对中小河流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加之近年来取消两工,难以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全市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地区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市中小河流的主要特点是开发治理滞后,河道行洪不畅,河水陡涨陡落,洪灾频繁发生,给沿河分布的众多城镇和重点地区带来巨大的防洪压力和洪灾损失。近年来,中小河流洪灾损失是我市洪灾损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并逐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开县“9.4”洪灾,县城全城被淹。20*年“7.17”洪灾,铜梁县、璧山县、沙坪坝区等地中小河流洪水暴涨,损失十分惨重,陈雷部长陪同总书记赶赴xx灾区,指挥防洪救灾工作。
(三)我市积极主动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已经具备全面启动编制规划的条件
去年以来,我市启动了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以百强镇和中心镇和重点防洪集镇为重点,积极推进了122处城镇防洪工程的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为加快城镇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我局还积极推进了防汛指挥系统和水文站网的前期工作;今年中央1号文件印发以来,在水利部的指导下,我市及早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前期调查工作,现已基本摸清了境内119条中小河流的基本情况,区县积极申报治理项目,已达近500个、总投资180亿元,项目储备丰富。这些为及时编制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争取了主动,水利部正式印发文件、召开会议之际,我市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针对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防洪治理为主要内容,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着力提高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中小河流治理与大江大河治理的关系,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防洪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兼顾好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近远期治理的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
三是科学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在已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以防洪为重点,拟定近期治理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和实施的可能,确定主要工程措施,筛选近期治理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建设方案、规模,制定实施计划,估算建设投资。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摸清问题。在对中小河流治理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中小河流治理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是要确定重点。针对流域、区域防洪形势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的突出问题,科学确定近远期治理的重点河流和重点河段;
三是要落实措施。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治理目标、任务、建设方案以及分期实施计划和投资安排;
四是要强化管理。按照加强中小河流社会管理的要求,研究提出加强中小河流管理和完善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建议。
四、规划的范围和重点
(一)规划范围
由于我市江河众多、河流差异大,洪涝灾害程度不同,各地要根据当地河流治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相关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重点范围。原则上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规划范围不包括:已列入国家确定的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治理的河流;已列入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按建设程序单独立项的江河治理项目;已列入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项目;防洪非工程措施项目和水库项目已进入有关专项建设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本规划不列入。
(二)规划的重点
按照印发的中小河流名单,以河流为单元,以重要城镇和农田保护区以及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等河段的防洪治理为重点,治理项目以河道整治、河势控制、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建设等为主。必要的堤防护岸建设工程应在河流治导线已经确定、不侵占河道的前提下安排。
本次中小河流规划,要与已经开展的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相衔接。已经编制了流域综合规划的中小河流,可以作为下一步申报治理项目的规划依据。以防洪为主要任务的中小河流,可直接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本次编制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要为下一步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和已经编制的各类防洪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相衔接。
规划编制完成以后,根据《水法》和《防洪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审批。按照分级管理权限,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由区县政府审批(跨区县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
五、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一)以近期建设项目为重点,抓紧筛选汇总治理项目
由于目前各地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基础不同,许多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工作比较薄弱,要全部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同时重点中小河流基本得到治理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为积极争取投入,从明年开始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按照水利部要求,我市在做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要针对治理比较紧迫、具有中小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基础的治理项目,按照《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要求,抓紧编制完成并向长江委申报全市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由各区县以百强镇、中心镇、重点防洪集镇和地区为重点,以河道疏浚、加固和新建堤防、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为建设内容,提出建设项目报市局筛选汇总。所选项目以河流为单位分段布局,每个项目在包装上,投资应相对集中,不低于1000万元。在资金结构上,中央补助2/3,其余由市级和区县自筹。由于长江委将按照水利部要求控制长江流域总投资规模,市局应将近期建设规划项目以河流为单位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并积极争取长江委和水利部汇总时给予我市大力支持。
(二)加强协调配合,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我市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规计处牵头,负责规划的组织与协调。规划院为技术总负责单位,负责规划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协调、流域规划成果汇总平衡和全市规划报告的编制等工作。市局相关处室配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抓紧、抓实、抓早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加快推进近期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
根据长江委汇总的情况,结合实际,启动首批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由区县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经市水利局备案复核后,由区县水利部门审批。在设计方案中,应严格限制侵占河道,坚持人水和谐,力求保持河道的自然景观。建设管理由区县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年度建设目标纳入市局对区县的目标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中央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对我市加快城镇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规划和管理是一次极好的机遇,我市已全面开展了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并有一批项目基本具备前期工作基础,为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创造了好的条件。我市应以此为契机,近3年内,抓好一批典型中小河流的治理,出形象、出经验、出效益。当前要按照市水利局《通知》要求,进一步抓好本辖区内重点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强领导。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工作,建立健全专门的工作班子,落实好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加强监督和检查。
(三)明确责任。要细化工作任务,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工作,确保规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做好指导。加强规划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规划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
(五)保证质量。不要简单地编报治理项目,要加强研究后提出对河流系统治理方案和对策;对一些重要问题应开展咨询,切实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
篇6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务院〔2010〕23号、〔2011〕40号及国务院办公厅〔2012〕14号文件精神,以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为目标,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深入企业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强化隐患整改落实,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长效工作机制,为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排点
消防安全重点排查治理高层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隐患,重点查处集生产、加工、销售、储存、居住等为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安全隐患;特种设备重点排查治理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方面的安全隐患,重点查看是否取得使用许可证,是否按规定实行定期检查并建立档案,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定期校验和检修;机器设备重点排查治理电器、电机、电路、仪表方面的安全隐患,重点查看设备的选型是否与生产要求相适应,电气设备和线路安装是否按规定标准,易燃、有毒气体可能泄漏扩散区域是否设置报警器;安全生产现场管理重点检查岗位操作人员是否熟练掌握和熟悉本岗位职责、工艺流程、危险及有害因素、工艺技术指标、操作规程、设备仪表的使用、应急处置方法的情况。在全面排查治理隐患的同时,要结合实际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认真组织。这次隐患排查及挂牌治理工作时间长、范围广、要求高,各工业指导站和企业要克服工作中可能产生的麻痹厌烦心理,充分认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事故预防基础工作和有力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周密部署。严格督促整改,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走过场,真正收到实效。
(二)突出重点,加强督导。各工业指导站和企业要认真吸取近年来我市发生的事故教训,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特点,突出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岗位、重点时段等,彻底治理对安全生产构成重大威胁的重大隐患。
(三)强化整改,务求实效。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由市、镇实行分级管理,挂牌督办。对所有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要高度重视,明确整治标准,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资金,确保隐患按期整改到位。对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经复查整改不合格的,应责令继续整改,并依法从重处罚,直至达到整改要求。对经停产整顿,仍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提请政府部门依法予以关闭。
(四)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在排查治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整改。
(五)广泛宣传,社会监督。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工具,宣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利用媒体及时披露有关重大隐患,对隐患较多且排查治理工作不积极、不彻底的单位要予以曝光。对举报的事故隐患要认真检查,通过社会公众监督,落实整改。
四、方法步骤
本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5月初到11月底,分六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15日前)。各工业指导站要及时进行动员部署,加强宣传,切实营造专项行动氛围。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专项行动重点范围和内容并组织实施。
(二)全面排查阶段(5月16日至6月15日)。各工业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具体方案,组织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自查,全面做好事故隐患登记和治理工作。一般隐患要及时消除,重大隐患整治要做到“七个一”:一张检查登记表、一个整改指令、一套整改方案、一份整改责任书、一个挂牌督办单位、一个整改验收结果、一件治理档案。
(三)挂牌督办阶段(6月15日至6月30日)。各工业指导站对辖区内重大安全隐患进行分级挂牌督办,并按时完成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整改销号工作。
(四)检查督导阶段(7月)。各工业指导站要认真指导企业开展排查治理行动,加强监督检查,对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登记建档、分析评估、治理整改、统计汇总,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切实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篇7
一、认真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
1、切实制定好“六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我局将根据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六五”普法规划、决议,结合实际,联合制定我局“六五”普法规划,对今后五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和安排。
2、全面部署“六五”普法工作任务。召开我局“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大会,总结交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绩和经验,表彰先进,全面动员部署“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时,认真做好全市“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的推荐呈报和宣传推介。
3、精心组织“六五”普法骨干培训。认真组织普法依法治理骨干参加市里组织的集中培训,以适应“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的需要。同时,按照普法教材人手一册的要求,切实做好《“六五”普法年读本》的发行征订工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式,组织学法对象进行学习。
4、大力营造“六五”普法社会氛围。在全局大力宣传“五五”普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大力宣传“六五”普法规划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六五”普法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工作安排和要求,为“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推动“六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
要针对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学法对象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强化学法措施,增强学法实效。
1、强化领导干部考法制度。进一步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和法制讲座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将法律知识水平作为领导干部任职的基本资格。继续改革完善干部年度学法考试制度,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公共法、基础法和专业法相结合,统一部署和分类实施相结合的新方法,提高学法成效。将年度学法考试工作纳入对个人绩效考核内容。11月份举行全局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考试。
2、激发经管人员学法热情。通过法律知识培训、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加强花炮企业经管人员法制教育,激发企业经管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经管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
三、深入开展重点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要突出抓好宪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省依法治省办统编教材《“六五”普法年读本》等为今年重点学法宣传内容。
1、深入开展宪法和法治理念宣传。要以弘扬法治精神为导向,突出加强宪法宣传,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公民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2、深入开展部门法律法规宣传。结合实际,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大力宣传与职能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学法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我局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水平。
六、切实强化组织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要从贯彻“十二五”规划,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六五”普法纳入我局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对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将普法依法治理经费按一定标准和要求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做到逐年有所增加。
篇8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行动计划的通知(号)和今年7·11世界人口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关爱女孩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今年8——11月,将在全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集中治理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明确治理重点。此次集中治理的重点是:1、开展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2、加强对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个体诊所B超、终止妊娠相关技术的检查和管理;3、严禁终止妊娠药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4、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简称“两非”)。
二、营造浓厚氛围。结合全区“关爱女孩行动促进工程”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宣传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将产生的严重社会后果和开展集中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各地对查实的违法案件,要集中公开处理一批,新闻媒体公开报道,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
篇9
建立健全科学、有序、长效的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坚持近期治理和长期巩固相结合,全面提升水资源质量,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打造“生态城市、美丽”提供水环境保障。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系统开展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使沿河及水源地区域环境进一步优化,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监管、保护补偿、考核监督等管理机制系统完备。经过综合整治,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整洁有序、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基本原则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各县市区政府(管委)对本辖区内河道及水源地环境和水质安全负总责;各县市区水利(水务)局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的相关工作。
——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积极推行“河长”制管理,推动河道及水源地环境管理从“行政单元”向“全流域单元”转变;加强横向协调,形成齐抓共管、互促共赢的水环境治理格局。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主要河道和水源地为重点,综合运用治理、保护、利用等多种手段,统筹兼顾上游与下游、地上与地下、近期与长远、治理与开发等情况,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有利有责、奖惩并举。坚持“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赔偿”,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充分发挥水环境治理监督考核的导向作用,严格兑现奖惩,提高全社会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督导考核
1.健全考核机制。市水利局“河长”制管理办公室制定出台考核标准,统一组织,坚持定期考核、日常抽查相结合,生态环境治理与水质、水情保护相结合,每月督查、每季通报、年终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2.突出考核重点。重点围绕“河长”制管理实施情况,队伍建设情况,“一河一策”综合治理尤其是环境整治情况,年度内各河流段断面和水源地水质情况,水体感观状况和生态修复、河容岸貌情况进行考核。
3.严格奖惩兑现。将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到位、未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污染事件和饮用水危机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二)多方筹措资金
结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城镇化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争取更多的河道及水源地治理项目纳入上级“大盘子”。争取财政部门安排足够资金,用于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水源地区域要根据治理需要积极筹措项目资金,探索多渠道筹资方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
篇10
一、工作目标
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继续巩固我局五五普法以来的一切成果,深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法制宣传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做到抓住重点、细化分类、扩大效果,将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工作重点
(一)普法教育
1、继续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工作,抓好重点时间、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
(1)机关干部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行政法律法规、干部法律知识读本,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领导干部自学制度。全年领导干部的法制培训不少于四次。
(3)重点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禁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4)在企业中大力开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教育,把握正确导向,利用送法进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的水平和能力,帮助企业职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抓好社会面的法制宣传
(1)利用固定宣传栏,重点围绕公民在日常生活、生产工作中相关的法律知识,围绕局机关的阶段性重点工作,围绕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
(2)局机关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常用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撰写稿件进行广播或者广播讲座,结合典型案例,搞好“以案论法”宣传。
(3)局普法办组织好3月法制宣传月活动、“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并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全年不少于二次。组织送法进企业活动,全年不少于六次。
(4)局普法办办好法制宣传专栏(橱窗),每季度更新一次,全年不少于四次。
(二)依法治理
1、加强依法行政和机关自身建设。局机关各股室工作人员根据自身职能,学好相关法律法规,掌握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的法定程序。在通过参加培训、考试,取得有效合格证书的前提下,履行工作职能。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各项工作实行政务公开,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提高行政管理的能力,树立大服务的理念。
2、长效管理与突击整治相结合,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在局领导的支持下,争取县有关部门的配合,加大城市建设、违章建筑查处等方面的行政执法管理力度。具体整治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局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进行协调,划分阶段性实施。各部门在突击整治的同时,制订长效性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使依法治理、依法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要建立例会制度,有计划、有部署地开展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时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督促的职责。